读写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3:07:48

读写算范文篇1

提出一种新型公交车载收费系统,介绍其体系构成、运作原理、实现收费、定位、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系统主要由中心控制平台与车载终端构成。车载终端由IC读写器、GPRS收发模块、GPS收发模块构成,通过读写乘客所持IC卡,修改其电子钱包的内容,通过GPS收发模块确定乘客上下车站点,从而计算乘客应付费用,通过GPRS收发模块将相应营业信息、车况、路况等数据发送给车辆监控中心。中心控制平台连接在INTERNET网络上具有固定IP,负责接收、处理、显示所辖车辆上传的各种信息,为调度人员提供详细、准确的参考数据。该系统综合利用电子货币、计算机结算、卫星定位、无线数据传输等先进技术,提供一个全面、智能的数据化信息平台。

关键词射频读写器GPRSPPP协议数据存储

1引言

公交系统作为城市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短距离、大客流量、分布范围广大、灵活性较差的交通形式,提高现有系统性能效率的突破点在于实现各种操作的电子化、地理位置信息化、运营状况透明化。

目前公交系统使用的收费体制绝大部分依赖人工操作,工作人员负担繁重、成本高、非客观因素影响大。并且,所属公交车在运行的绝大部分时间内与中心脱离联系,基本失去控制,中心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车况路况信息,很难做到宏观把握与灵活调度。现有的一些电子收费系统由于缺乏定位信息,只能使用单一票价的简单收费方法。穿梭于城市与郊区的长途公交车,其行驶距离长、按里程收费,故无法使用上述系统。针对现有状况,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系统,它使用电子货币、计算机结算、卫星定位、无线数据传输等先进技术,基本解决公交系统的上述问题。

本系统分为中心控制平台与车载终端两大部分。中心通过INTERNET或GPRS网络与移动车载终端交互各种信息,利用mapinfo控件可实时的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所辖车辆的准确位置和客流信息。车载终端使用单片机完成对系统控制,各功能模块分别为IC卡读写器,GPRS模块、GPS模块,其中射频IC卡读写器模块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完成对乘客所持IC卡真伪性鉴别与快速收费;利用GPS接收机提供信息实现按里程记价与车辆定位;GPRS收发模块完成数据上传与接收监控中心下发的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为充分使用现有的电信无线网络、GPS卫星体系,同时完成收费、定位、通信、监管各项功能。

由于公交车运行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供电不稳定、温差起伏大、电磁干扰强、颠簸振动频繁发生,设计硬件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抗干扰的措施,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车载收费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可划分成中心部分和车载部分,中心可利用连接在网络上的微机完成数据接收、分析、存储、显示,主要侧重于软件设计以保障数据的安全、信息流量的控制、网络通信的畅通,软件框图如图1。

车载部分是一个独立的移动终端,系统硬件框图如图2。其中,射频读写器是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5V电源供电,能兼容TYPEA、B、MIFARE等类型IC卡,读写距离6厘米,一次读写时间600ms。用户界面提供人机交流的接口,包括液晶显示屏、16位键盘、指示灯,可以交互一定信息。GPRS与GPS模块使用市场上提供的相应产品。微处理器采用高速CygnalC8051F200型号。

3系统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3.1射频读写器的设计

根据卡片类型是typeA或typeB,完成对发送信号的Miller、NZR编码,接收信号的Manchester、NRZ解码,对typeA的射频信号进行100%的ASK调制,对typeB的射频信号进行10%的ASK调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ASK或BPSK解调。放大电路采用差模放大的方式,能有效抑制零点漂移与噪声干扰。

在对一张卡片的认证、处理完成之后,主控单片机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提取并按表1的格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中,为以后的数据传输做好准备。

由于射频读写器是通过辐射产生电磁场来完成通信,消耗较大电流,并对电源供电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严重,所以在电源的设计上,注重稳压和纹波抑制,电源输出之后进行专门的掉电保护,以确保稳定性。对射频场通过程序做到使用时才打开,读卡结束后尽快关闭,以控制电流消耗与芯片过热。

读写算范文篇2

一、英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进

(一)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双轨模式”的学前课程

19世纪中叶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率先进入工业社会。一方面,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积极寻求新的方式对其子女进行幼儿阶段教育,另一方面,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工商业无产阶级之间矛盾加重,低工资的女工和童工急剧增加,幼儿的安全和教育问题日益显著。于是,英国中上层阶级开始设立私立幼儿学校,然而幼儿学校服务的对象却按阶级划分为穷人和富人子女,于是形成了“双轨制”的学前课程模式。19世纪末,福禄贝尔思想开始传入英国,但是由于幼儿学校数量有限,福禄贝尔思想渗透较为缓慢,福禄贝尔幼儿园也多为贵族幼儿学校。19世纪20年代,欧文(Owen,R)在新拉纳克创立幼儿学校,主要招收贫儿。欧文从“性格形成”哲学出发,认为在幼儿学校中早期的性格培养将对儿童以后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课程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即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全面发展[2]。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兴起了“儿童中心”课程,将儿童视为有潜力的个体,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自由的教学内容使儿童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随着1870年《初等教育法》(ForsterAct)的颁布,福禄贝尔教育思想在英国广为传播,为贵族子女设置的福禄贝尔幼儿园,主张以游戏课程为主,不主张过早教授读写算知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学前课程发展的特点是:第一,课程设计双轨模式。招收贫儿的幼儿学校重视儿童性格的形成,强调儿童接受全面教育。欧文认为人的性格从出生之日起就是受外力而形成的,欧文更倾向于社会的力量对幼儿的影响,而教育就包括在社会的力量之中,因此,欧文认为幼儿学校的目的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而为贵族子女设置的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目的是希望通过游戏和活动充分发挥儿童潜能。第二,课程内容基础性、多样性并存。福禄贝尔设置了幼儿园课程,包括游戏和歌谣、恩物、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等,不主张过早的接受读写算的教育,课程内容体现了多样性。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主要是针对贫穷家庭子女,其课程“主知主义”倾向严重,强调幼儿基础的读写算的训练,使其进入工厂之前能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课程内容呈现基础性。因此这一时期学前课程内容因不同阶级的需要而呈现出基础性、多样性并存的特点。

(二)20世纪初到70年代“儿童中心取向”的学前课程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进步理论源自卢梭、裴斯泰洛奇和福禄贝尔等人的教育思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影响[3],杜威的教育理论对进步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时,福禄贝尔思想已渗透到幼儿学校中,自由活动和自我创造在幼儿学校中掀起一阵热潮。一般认为,英国的幼儿学校是英国实施儿童中心的进步主义教育方法的真正发源地。1933年《哈多报告》(HadowReport)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theInfantandNurserySchool)的报告中提出了课程的基本原则,即“应该根据活动和经验,而不是那些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贮存的事实去考虑课程”,“将‘课程(curriculum)’一词完全运用到幼儿学校的教学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与幼儿学校长期形成的自由主义方法背道而驰。”19世纪60年代,儿童中心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幼儿学校中[4]。此时,在英国掀起了“开放学校运动”和“乡村学校实践”,开放学校力图摒弃传统的课程分科以及学科相应的教学大纲,根据儿童的活动组织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代替传统的班级教学,打破儿童年龄限制,崇尚儿童的自由学习,发现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虽然儿童中心的思想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这之前它尚未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得到广泛的实施,直到20世纪60年代《普罗登报告》(ChildrenandPrimaerySchool),才将“儿童中心”课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世纪初到70年代英国学前课程的特点是:第一,“儿童中心”课程。课程重视儿童社会的、情感的和智力发展的需要,不要给儿童任何内在的压力和竞争性的考试。第二,课程内容呈现灵活性。将福禄贝尔“作业”和“恩物”等分散学前课程整合到“活动课程”中,将读写算课程延迟到幼儿园结束后开设,更关注“兴趣中心”课程,包括:训练技能的劳动、音乐、戏剧、自然研究以及演说训练游戏、语言训练等。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划分为几个班级主题活动,这些兴趣通常来自社会和环境研究,包括艺术、模具制造的工艺课、实践中的数学课、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课等[5]。第三,国家开始干预学前课程。《费舍法》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地方教育当局开始管理保育学校,《哈多报告》的出台是英国政府开始干预学前教育的文献,《普洛登报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育在英国学前教育中的影响达到顶峰,也标志着英国学前课程管理的改革划时代的转变。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统一标准”的学前课程

1973年,英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急剧上升,进步主义教育影响下的英国教育弊病丛生,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引发了很多人对进步主义教育的质疑,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教育大辩论开始了。教育大辩论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课程。1988年英国撒切尔政府颁发了《教育改革法》(EducationReformAct1988)设立了国家课程(thenationalcurriculum)。国家课程包括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和科学;七门基础课程,历史、地理、工艺学、艺术、音乐、体育以及现代外语(现代外语不属于学前教育的范畴)。对于5岁以下儿童没有实施国家统一的课程,但是出于幼小衔接的考虑,需要参考国家课程,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4]。2000年英国布莱尔政府“教育和就业部”颁发了《基础阶段课程指南》(theFoundationStageCur-riculumGuideline)首次在基础阶段(TheFounda-tionStage)设立了统一的国家课程。统一后的课程强调基础阶段的“六大领域”的课程,第一,学生个体的、社会的、情感能力;第二,交流、语言和读写能力;第三,数学能力;第四,对世界的理解能力;第五,身体发展;第六,创造力。实际上,指南提出的六大课程标准是为了支持、促进和发展儿童未来的学习,使儿童获得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幸福,正确的学习态度、坚持认真的品格,社会技能、身体健康、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对世界的理解、创造性的发展。2010年卡梅伦政府上台后,将“儿童、学校和家庭部”更名为“教育部”,2011年7月,政府着力对儿童早期教育中心进行改革,将要消减0~5岁早期教育课程,重点关注儿童入学准备和学习能力,将69条具体课程目标减少到17条。为了确保儿童健康快乐的学习,改革将主要关注儿童教育三大核心目的:个人、情感和社会的发展;身体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发展四项重要技能:读写能力、数学能力、表达艺术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构想能力,同时将基础阶段学习与初等教育第一阶段学习内容紧密衔接[6]。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学前课程的特点是:第一,统一的课程标准。进步主义教育影响下的课程由于社会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备受抨击,于是,崇尚用立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英国人,开始寻求法律的权力来设立全国统一的课程。第二、课程重构传统。20世纪以前,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英国的学前教育加强对学生读写算基本技能的训练,然而进步主义教育关注活动课程,70年代以来,随着进步教育弊端的凸显,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崭新的课程,读写算等课程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然而,进步主义仍对英国的学前课程产生影响,于是,英国学前课程在强调核心课程的同时,也兼顾了对儿童个体潜能的发挥,无疑这是对传统的回归,但却不是直线式的回归,而是对传统的重新建构,基于传统却超越传统。第三,课程设计走向自由化。布朗政府上台后对学前教育进行了改革,认为削减课程标准可以使教师自由地和幼儿交流,也可以减少对教师进行书面评价的风险,教师可以自由安排课程内容,这对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相对自由的[7]。

二、英国学前课程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学前课程遵循渐进式的发展模式

“现代社会在英国的出现,似乎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传统与变革和谐的交织,恰似在同一长河中…当人们自以为是涉足在继承传统的源流中时,变革却如清新之水,已注入传统而融合与其中了”[8]。英国的学前课程也在传统与变革中,实现了渐进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英国是一个重视立法的国家,如19世纪初期,学前教育多半是慈善机构或民间团体兴办,其发展显得分散而缺乏科学的设计。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力图建立公立教育制度。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深入英国幼儿学校后,理念主义的课程模糊了对教育的精确把握。1933年《哈多报告》的出台第一次以立法的方式将学前课程定位为“活动课程”,使学前课程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方向。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英国幼儿教育的影响可是说是根深蒂固的,然而,进步主义课程的弊端也很显见,1988年《教育改革法》统一了国家课程,将个体潜能的发挥与全面的发展结合起来,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第二,发展的进程是基于传统却又超越传统。英国是一个典型传统的民族,它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社会,“教育的工业模式”非常明显,自由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传统主张最小政府的信条。浓厚的等级观念和贵族精神造成英国教育中长期存在双轨制度。然而,保守的英国人却没有囿于传统的藩篱,站在传统的基点上重构了传统,例如,自由主义的传统深深影响了英国人,即使在布朗政府出台的课程标准中,自由的理念依然贯穿在教育改革中,虽然削减了课程,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由,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在多样性和灵活性之间,英国学前课程走向了统一国家课程

英国政府不干预教育的传统,使得英国的教师有了更多的操作自由,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科书等都由校长和教师自行决定。进步主义影响下的学前课程虽然整合了课程,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学前课程凸显了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也导致英国学前教育质量一直落后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针对这种情况,撒切尔政府上台后,利用1988年《教育改革法》统一了国家课程,绘制了以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为框架国家课程蓝图,此举也表明,英国政府摒弃了不干预教育的传统,英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学前教育在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三)在预设与生成之间,英国学前课程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历史的逻辑预设是一种基础性的叙事,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人们去认知历史时,必须通过对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还原,将诸多的人类行为的特殊样式以抽象的哲学思辨的方式体现出来,才能深刻反映历史生成和预设的统一,也才能深层次的揭示人类发展过程的经验和教训[9]。历史的每一步推进似乎都在铸造着一个崭新的物态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逻辑将对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发生彻底的、结构性的颠覆。然而,这种发展逻辑从它的辩证性来看,其辉煌的一面掩盖不了令人忧虑的另一面,资本对人性的侵蚀、财富的两极分化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平等这一系列工业文明带来的社会弊端。英国的教育中不平等的双轨制正是这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纵观英国学前教育的每次历史演变,无不与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英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变与其说是教育本身发展的结果,不如说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读写算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小学阅读的目的

在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汉字与词汇的积累。这些积累在往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着作用,学生阅读水平上去了,词汇积累的多,相对的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模式就是将阅读与写作捆绑在一起学习,两者相互作用着,从而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成长,通过有效的读写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好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不断的去积累词汇与知识,进而提高了语文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教学价值

读写结合模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方法就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效率高,而且简洁易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里,控制着学生的阅读范围与阅读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采用读写结合的模式,则可以有效的避免以上问题,在同样的时间过程里,能够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带动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得知自身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点,以及需要去强化的地方。通过不断地阅读,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不仅掌握到了庞大的知识,还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这方面的技巧。通过这种深层次的学习,所学习到的知识将会反馈到写作方面上,从而去提高写作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与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提高,还能够培养宽阔的思维与逻辑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二、结合农村浅析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

农村中的教学资源在近些年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城市的教学资源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小学中,教学方法亦是如此,读写模式还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偏重于阅读而轻视写作是需要改进的问题。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学习语文的灵魂,贯穿着整个语文学习生涯,提高农村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工程,这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关于读写能力的现状分析

许多小学生的阅读鉴别能力比较差,不能够去分辨什么样的书值得去看,什么样的书不能去看的区别。而市面上的书关于儿童类则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数量的多也代表着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就有可能出现故事不适合小学生观看,甚至会出现错别字与错误的信息,从而误导了小学生。而学校也并未给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儿童读物,所有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受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较低,年龄小带来的活泼好动是写作最大的天敌,很难让小学生坐下来安安静静的进行写作,如果采用强制的手段,则还会出现抄袭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阅读量的数目少也会让小学生没有写作的素材,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四、读写结合模式实施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兴趣。学习效率在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效率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人们通常都会对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去付出努力,阅读与写作也不例外。让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产生兴趣是很关键的一步,而小学生因为年龄问题,对于新鲜事物拥有着强烈的探知欲,老师只需要简单的引导,激发出小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挖掘出小学生在这方面的才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后学生会自主进行阅读与写作,培养出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加强读后感写作的能力与兴趣。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读完一篇课文或者故事时,内心都会有所触动,或是开心,或是悲伤。而这个时候的写作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小学生想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抒发他们的情感,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记录内心的感受与情绪,老师只需要稍加引导,便可让学生自行写出读后感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传达出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情,抒发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还可以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三)通过书写日记提高综合能力。写日记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体验,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知识的具体内容。当然写日记不是记流水账,那样的写作是毫无意义的。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生活感悟与生活情感写入日记之中,这种感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本,不局限于一个方面。从阅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再结合实际的生活体验,最后进行日记的书写,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会把读写模式发挥到了极致。而写日记也是农村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最好的方式,因为教学资源的问题,课外读物相对较少,但生活与感情的感受是始终存在的,还能够培养农村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到世间的美好事物,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抒发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模式。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更是贯穿了整个学习生涯,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将来学业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读写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读写能力的增强也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声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中华少年,2017,5,(15).

[2]刘美琳.试论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J].好家长,2018.

读写算范文篇4

一、航空发动机仿真计算特点

航空发动机仿真,涉及了内流气动热力学、结构力学、材料等多个学科的相关技术,其依托高性能计算基础资源并利用CAD/CAE等专业应用软件,实现对航空发动机整机、部件以及系统的高效率、高保真耦合数值模拟。其仿真计算过程可分为前处理、求解、后处理三个阶段。(一)前处理。前处理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几何模型、网格模型的建立。首先参照实物状态进行建模,然后对照几何模型设定计算域并进行网格划分,最后配置求解前的各边界条件、初场等,完成计算参数的设定。(二)求解。求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CPU对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各个网格单元结构,预测模型的变化特性、趋势等。其主要包含结构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电磁场分析以及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等。(三)后处理。后处理的主要工作是处理期望的求

解结果,通常利用残差图、云图等相关特性图进行辅助分析,提取求解结果中的关键数值。

二、航空发动机仿真算力需求分析

根据航空发动机仿真计算的特点,各阶段对硬件资源的需求不同,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配置将直接影响仿真计算的效率表现。前处理、后处理阶段涉及的仿真应用属于GPU密集型,需要使用大量的图形资源,对显卡的图形处理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求解阶段为数学方程计算,以CPU计算为主,结合GPU辅助加速等方式实现数值分析,对CPU的主频、核心数、内存容量以及磁盘读写速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不同求解方式对于硬件资源的需求都略有差异。

(一)前后处理需求分析

前处理阶段与后处理阶段对于计算资源需求类似。以一个网格量达到亿级、文件大小30GB的三维模型为例,在工作站上(CPU6核、内存64GB、硬盘4TB、显存8GB)进行前处理工作,模型可缩放拖拽但不流畅,设备显卡、内存负载较高。求解完成后,进行速度变量处理、切面分析等后处理操作,设备CPU单核负载已达99%,内存使用量约50GB,显卡GPU利用满载,详见图1、图2所示。由此分析可知,在航空发动机仿真设计的前后处理阶段,对CPU单核处理性能、内存大小、显存缓存均有着十分高的性能要求,配套的高性能计算基础资源必须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需求。

(二)求解需求分析

在求解阶段,常用的CAE仿真计算类型有流体计算、隐式有限元计算、显式有限元计算等。流体计算可用于模拟仿真发动机内部实际的流体流动情况,其原理是用数值方法求解代数方程组以获取流场解;有限元计算是基于有限元模型完成有关的数值计算,其基于区域分解法来实现计算过程的并行化处理,主要包括隐式求解和显式求解两类。流体计算。流体计算利用流体力学中经典的数学思想与计算方法,依托大量高性能的计算机资源,通过并行处理等技术,完成数学模型的快速求解。流体计算软件商业化程度很高,较为流行的商业软件包括:CFX、Fluent等。各类软件大多具备较强的并行扩展能力,可加快网格模型的求解效率,其原理是将求解模型分解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分配一定的CPU资源开展计算,多个区域之间通过并行计算实现整个问题的高效求解。划分越多的CPU资源,计算效率将会明显提升。隐式有限元计算。隐式求解通常用于结构静力学、动力学分析,其通常采用共享内存并行和分布式内存并行的方式进行计算,要求节点的内存容量大、磁盘IO速度快,对于单进程的读写带宽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该类计算对资源的需求和流体计算有着明显的区别,当采用更多核数计算时会一定程度上提高并行效率,但并行效果不如流体计算,而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存储读写带宽大幅增加。此类计算适合在单节点内运行,须保证节点的CPU单核性能、内存容量、单线程读写性能以及链路聚合带宽。显式有限元计算。显式求解通常用于计算变形、包容性验证等动力学问题。相较于隐式求解,显式解法对内存、磁盘IO和通信延迟的要求要低一些,对硬件平台的可扩展性适配较好。相较于流体计算,整体对资源的需求类似,但在内存容量方面需求更大。

三、高性能计算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航空发动机仿真计算需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深刻、更详细的了解业务与计算力的需求关系,以及计算力是如何解决业务问题的。透彻的需求分析,能够在高性能计算技术运用时,更加准确、合理的提出架构设计、集群硬件选型以及相关软件系统的应用,最终形成覆盖航空发动机仿真计算业务全过程的高性能计算平台。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对航空发动机设计仿真的资源需求进行了汇总,如表1所示。通过深入研究航空发动机仿真计算的类型与特点,对算力资源需求展开详细分析,明确了高性能计算平台基础运行环境的选型配置将直接决定仿真计算的效率,共性的服务器配置无法有效满足全部业务需求。因此,在开展面向航空发动机仿真特点的高性能计算应用时,须重点考虑计算、网络、存储、管理、图形等多类资源的规划配置,总结为以下几点:在计算资源规划上,始终要保证以仿真业务需求为核心,计算资源建议由高密度节点、大内存节点等多形态节点组成,形成差异化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池,满足仿真计算各阶段不同类型计算资源的需求,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网络资源规划上,将网络划分为计算和管理网络。根据行业应用特点,计算网络推荐采用低延迟、大带宽的Infiniband网络,管理网络则采用核心—接入的二层以太网架构模式,并将业务管理网络和设备管理网络独立建设。在存储资源规划上,根据仿真计算类型等业务需求,采用可扩展的并行存储,配置并行文件系统。架构设计以一级存储(存储)加二级存储(备份)的运行方式,重点提升存储聚合带宽、单线程读写速度,扩容存储容量,满足各类仿真计算类型的存储应用需求。在管理资源规划上,配置冗余的管理/登录服务器搭载作业调度、仿真应用软件,按需开展统计报表、集群管作者单位: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理等系统建设,实现高性能计算平台统一运维,保证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在图形资源规划上,集中配置图形服务器或工作站。通过灵活的资源池划分与作业调度策略,实现有限元计算、前后处理、三维设计等多态仿真在集中资源池的“云化”应用,全面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形成一套完整的面向航空发动机仿真计算全过程应用的高性能图形资源池。

四、结语

读写算范文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当下的生活、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受到了关注。更多的家长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更应该以人文的精神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将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如认知、情感、人格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游戏课程注意培养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学习,幼儿游戏的过程,正是幼儿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幼儿课程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游戏和课程一起,将成为儿童不断进步的通道。

二、阶段性

新时期幼儿园课程设计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设计者根据儿童不同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以及每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围绕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赋予了学具一定的教育价值。关键经验是衡量幼儿发展的重要指标。0—3岁幼儿的发展主要关键经验包括“主动学习”、“社会和情感”、“身体和健康”、“交流,语言和读写”、“认知”、“艺术创造”6个领域。3—6岁儿童的发展主要关键经验包括“主动学习”、“社会和情感”、“身体和健康”、“语言,读写和交流”、“数学”、“艺术创造”、“社会”、“科学”8个领域。在现代社会,教育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的“意义”。它承载着常人对孩子快乐成长的情感,也凝聚着成人对孩子学习与发展成就的期望。新时期幼儿园课程应富含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其本质是游戏,秉承“重过程、轻结果”的教育理念,不刻意追求学业的成就,旨在减轻幼儿学习的焦虑感,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其积极投身游戏而沉浸其中。只有在游戏自由之魂的引领下,在酣畅琳琳的快乐游戏体验中,教育才能达到“无为而为”的至高境界。

三、主体性

学前儿童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儿童借助于动作,依赖具体直观的事物,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通过同化、顺应逐渐建立日益完善的认知结构。那坦学具直观、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在儿童最近发展区内提供了丰富适宜的物质材料,不断满足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动作以及认知的发展需求,进而促进全面其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父母是无法代替孩子的实践和发展的,往往欲速则不达,因此培养孩子的主体性尤为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要以民主对话的身份成为儿童游戏的玩伴、是一名儿童成长的观察者、记录者、学习的指导者、环境的创设者。凡儿童能自己想的,鼓励其自己思考;凡儿童能自己做的,鼓励其自己动手。本课程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凸显儿童的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建构,进而达到理想的游戏效果和教育效益。

四、相互渗透性

读写算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作者:程丽 单位:吉林省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教育局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1):334-334.

读写算范文篇7

高中6册语文课本(必修),共42个单元,现代新诗仅4首,加上两首外国诗歌,算1个单元。只教这几首诗就想读写过关,是极为困难的。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排除障碍,强化读写。

首先,创设诱因。在高二上学期,我挤出5课时,让学生阅读郭沫若、卞之琳、舒婷、顾城等人的6首新诗(包括朦胧诗),旨在为下学期讲授新诗奠定基矗新诗反映的虽然是新生活、新思想、新感情,但理解难度并不亚于古诗。所以有些新诗学生读后常常茫然不知所云。这时,我于疑难处给学生一一点拨,竭力培养他们的悟性,帮助他们找到理解的门径。

学生由迷惘朦胧到清晰明白,这是一大进步。他们学到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自然就产生了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我趁热打铁,介绍一些诗刊、诗报和新诗集让他们在课余阅读。这么一来,学生读诗抄诗,便蔚然成风。

其次,运用浅易诗歌原理,帮助学生排除阅读障碍。(一)区分物象与意象。物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意象是诗人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入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映象;它是诗人构思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读诗写诗入门的向导。比如,自然界里的“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橡树”、“木棉”等是物象,但在诗歌《致橡树》里,“凌霄花”、“橡树”、“木棉”等就是意象,二者不可等同。(二)区分意境与意象。意境与意象是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意境通常指整首诗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建筑的砖石、沙子、水泥。意境虚,意象实,二者不可混淆。例如,《礁石》里的意象是“礁石”和“海浪”;而诗中的意境则是表现一个不屈的民族或一个求生存的人的不畏强暴的刚强性格和斗争精神。(三)理清抒情脉络。诗歌抒情丝缕与感情发展是一致的。如《就是那一只蟋蟀》,诗人的抒情是由外在到内在、从宏观到微观、由民族感受到个人感受,逐层向前发展。把握了感情的起伏变化,抒情脉络便显豁分明。(四)熟悉新诗语言。新诗的语言具有多义性、跳跃性、音乐性等特征,讲读时必须阐明。冯文炳的《理发店》,全诗八句,跳跃性大,容量也大。乍一看,诗意似乎凌乱,但补出省略部分诗意就明晰了。“胰子沫”、“人类的理想”、“无线电”是这首诗的意象系统。“胰子沫”是“匠人”用“剃刀”劳动的产物;“人类的理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无线电”净化人们的灵魂。可见,这首诗是劳动的颂歌,表明诗人对真善美的呼唤与追求,暗示心灵美比外观美更重要。学生懂得了一点浅易的诗歌原理,犹如猎人获得一支猎枪,渔人获得一张鱼网,再读其他诗作,就不觉得特别困难了。

读写算范文篇8

高中6册语文课本(必修),共42个单元,现代新诗仅4首,加上两首外国诗歌,算1个单元。只教这几首诗就想读写过关,是极为困难的。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排除障碍,强化读写。

首先,创设诱因。在高二上学期,我挤出5课时,让学生阅读郭沫若、卞之琳、舒婷、顾城等人的6首新诗(包括朦胧诗),旨在为下学期讲授新诗奠定基矗新诗反映的虽然是新生活、新思想、新感情,但理解难度并不亚于古诗。所以有些新诗学生读后常常茫然不知所云。这时,我于疑难处给学生一一点拨,竭力培养他们的悟性,帮助他们找到理解的门径。

学生由迷惘朦胧到清晰明白,这是一大进步。他们学到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自然就产生了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我趁热打铁,介绍一些诗刊、诗报和新诗集让他们在课余阅读。这么一来,学生读诗抄诗,便蔚然成风。

其次,运用浅易诗歌原理,帮助学生排除阅读障碍。(一)区分物象与意象。物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意象是诗人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入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映象;它是诗人构思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读诗写诗入门的向导。比如,自然界里的“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橡树”、“木棉”等是物象,但在诗歌《致橡树》里,“凌霄花”、“橡树”、“木棉”等就是意象,二者不可等同。(二)区分意境与意象。意境与意象是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意境通常指整首诗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建筑的砖石、沙子、水泥。意境虚,意象实,二者不可混淆。例如,《礁石》里的意象是“礁石”和“海浪”;而诗中的意境则是表现一个不屈的民族或一个求生存的人的不畏强暴的刚强性格和斗争精神。(三)理清抒情脉络。诗歌抒情丝缕与感情发展是一致的。如《就是那一只蟋蟀》,诗人的抒情是由外在到内在、从宏观到微观、由民族感受到个人感受,逐层向前发展。把握了感情的起伏变化,抒情脉络便显豁分明。(四)熟悉新诗语言。新诗的语言具有多义性、跳跃性、音乐性等特征,讲读时必须阐明。冯文炳的《理发店》,全诗八句,跳跃性大,容量也大。乍一看,诗意似乎凌乱,但补出省略部分诗意就明晰了。“胰子沫”、“人类的理想”、“无线电”是这首诗的意象系统。“胰子沫”是“匠人”用“剃刀”劳动的产物;“人类的理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无线电”净化人们的灵魂。可见,这首诗是劳动的颂歌,表明诗人对真善美的呼唤与追求,暗示心灵美比外观美更重要。学生懂得了一点浅易的诗歌原理,犹如猎人获得一支猎枪,渔人获得一张鱼网,再读其他诗作,就不觉得特别困难了。

读写算范文篇9

(一)物联网的内涵。结合已有对物联网的研究,本文归纳物联网的概念为:以信息技术、二维码技术、互联网技术、RFID射频技术等软硬件技术为支撑,结合无线通讯和移动互联网等网络协议和标准,将物品的物理信息、位置信息、使用人信息、应用信息等信息通过软硬件设备进行采集、生成、传输、交换和分析应用,进而实现物品间、物品与使用者、使用者间的信息互联的智能化信息网络。目前物联网包含感知层(负责物品识别和信息采集)、网络层(负责信息传递与处理)、应用层(负责信息汇总、处理、分析、决策及应用)。一般二维码及RFID标签、识读写及视频设备、传感器等硬件基本属于感知层面的设备。(二)对内部会计环境的影响。物联网的普及会使企业管理更加精细、生产经营日益向个性化、小批量模式演变,信息孤岛问题将在物联网技术普及环境下大大减轻,物联网环境下人与物的信息都能高效智能地沟通。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计职能无疑将会得到更深入和细致的发挥。

物联网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一)数据源上更及时可靠。物联网技术使实物资产在供应链环节中的任何变化都可以通过内置芯片和RFID技术实现信息及时更新,及时录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仓库中,实现了数据生产、传输、反馈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所依赖的业务数据真实性。例如原材料管理中,原材料采购可以通过植入芯片和RFID技术,提供采购时间、数量、地点、采购方式等信息,而入库、存储、领用、进入生产环节、进入物流仓库,甚至最终销售等环节,都可以通过植入芯片和RFID技术提供数量、位置、生产状态、损耗、责任人等信息。(二)更客观反映经营状况。通过物联网能够对经营中的各个供应链环节和物品状况实施实时监控,这有助于业务经营管理的规范,大大降低了业务管理中的错误和混乱概率。同时使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程度得到进一步保障,有利于实际经营信息与会计信息相互稽核印证,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环境得到大大改进。(三)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规范程度物联网系统的RFID技术能够实现业务运营的全程贯穿,这有利于为内部控制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进而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物联网信息系统的深入整合,提高了业务操作的自动化,减少了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规范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

物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建设化的内涵

(一)我国企业物联网应用建设现状。目前我国物联网只在通信运营商和专业物联网企业中实施应用开发,针对企业的物联网应用还存在相关技术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定滞后、商业模式不成熟、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所以物联网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非常有限,远谈不上普及,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应物联网下会计信息化建设也是尚处于摸索和系统研制阶段。(二)会计信息建设的理论基础。物联网技术对于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职能理论也有较大的影响,简要总结如表1所示。(三)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本文认为物联网环境中会计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和会计监督智能化,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会计核算职能化。在会计核算方面,一方面,物联网环境的RFID技术使得会计核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自动化,例如通过数据处理中心自动将搜集来的物品位置、数量、状态、价值等变化,自动生成一系列原始凭证,很多常规的记账凭证甚至也可以依据这些原始凭证在信息系统中自动生成,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准确程度。另一方面,物联网系统通过感应设备和RFID技术,能够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搜集并分析物品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若干环节中的物理和价值等信息变化,可以结合会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而使会计工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不仅有助于企业财务报告的智能化,而且有助于推动XBRL技术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应用。会计监督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在物联网信息系统中的统一,能够便捷准确地分析判断企业经营能力,分析其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物联网系统能够使企业各部门、各区域、各不同行业的子公司间的沟通障碍大大减少,有利于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有利于企业管理深度应用远程管理、在线协助等网络方式,对经营业务实施实时监控,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进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物联网技术也能够加强企业与所在产业链上各环节信息数据的链接,进而提高外部环境风险的防控能力。(四)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物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应当注重会计实务工作的高度融合,应在物物互联基础上构建囊括实时管理、现实场景、多维核算体系等模块的会计信息系统。动态化控制。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中,物联网对会计核算对象基本上可以实现随时跟踪位置和资源投入,相关费用核算也能够随时进行,会计要素的动态化控制也能够在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实现。多维度核算。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经营中的原始数据可以从多维度生成,不仅包括传统会计核算中的数量、价值,还包括位置、质量、作业内容及过程等信息,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分类、核算并分析,这种分类可以为企业的不同管理目的提供不同的报表信息。场景式管理。物联网系统通过芯片管理可以以视频、图片、音频等信息来搜集、存储、传输、生成物品信息,为这些信息的处理方式中引入场景式管理创造了条件,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提供信息,例如购买日期、购买场景、使用场景、消耗场景等,进而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全方位的了解。

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策略

(一)总体设计。目前我国企业层面上的物联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独立搭建物联网系统的能力,所以在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上,企业应当与专门经营物联网业务的IT企业、云计算服务商合作,共同开发适用本企业的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系统开发。企业应当将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商,与其加强沟通协调,将自身的战略目标、经营管理体系、运营理念、业务流程和自身信息需求传达给云计算服务商,进行共同论证评估以确定实施规划。组织与管理控制。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应当符合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对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使用权限,可通过RFID标签来识别用户,这可以大大降低非职能权限人员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概率,从而降低操作风险。业务参数设定。物联网信息系统开发同样要设置系统参数和模板,在系统开发阶段,要注意设置多种系统参数和模板,提供多样的控制选择,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环境来选择适宜的系统参数,在信息系统初始化中能够勾选设置企业所需要的系统参数,使得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二)系统运行。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核算和日常管理,其中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第一,数据采集。以外购原材料为例,在物联网系统环境下,可以通过嵌入的RFID电子标签所包含的信息来标识原材料的各种属性,包括型号规格、材质、生产日期、批次、品牌厂商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物联网系统读取、传输到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中,并在数据库里进行动态交流,而且这一过程完全是自动化的,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使得会计原始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大大提高。第二,成本核算。物联网会计系统大大减少了标准成本法核算的复杂程度。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中采购模块和库存模块经过一定的设置,能够为实施标准成本核算提供基础信息:在物料价格确定方面,采购模块将基于历史价格和现时市场价格计算出物料(包括消耗物料和库存物料)的标准价格;在物料成本确定方面,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计算出标准成本,进一步计算半成品成本并计入库存信息系统,同时根据实际发生的消耗成本支出和标准成本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调整定额制造费用并计算实际成本,在销售阶段按照标准成本结算,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在库存商品与销售商品间分配。可见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标准成本管理的自动化程度。第三,会计凭证与报表的生成与输出。物联网环境下可以预见到企业原始凭证、单据中,大部分将被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所替代,这大大提高了原始数据记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甚至在某些环境下记账凭证也可以通过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集合原始数据自动生成,这会大大降低会计岗位工作量。但是由于物联网环境提供了更多元、更丰富的数据信息,所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工作量也大大增加,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自动化会计处理仍然需要会计人员的分析、审核与把关,而且很多相对复杂的会计处理仍然需要会计人员手工处理。(三)系统日常管理。人员管理。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电子芯片来对操作人员的权限、身份、任务等进行区分,通过电子身份证来存储工作人员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也能实时实地存储记录会计工作相关的数据信息,存储形式可以是文本、图片,甚至可以是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这些芯片再结合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监控会计工人的工作情况,财务工作能够被全程监控并存储到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管力度;物联网技术有助于促进发票的电子化发展演进,发票上通过电子标签以音视频等文件格式来详细记录发票相关的全部经济信息,真正做到信息的图文并茂,详细直观。业务流程管理。物联网信息系统开发中应建立分析决策数据库,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将产品划分为供产销及研发等不同数据区域。基于这些分类企业结合物联网硬件和相关技术将生产经营不同阶段中的信息实时搜集并传输到对应数据区域内;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数据也可以通过物联网系统加以搜集并传输进数据仓库中。通过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这些数据的使用者可以就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立体化的分析并决策。系统日常维护。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外包方式来实施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交给专业的云计算供应商会计服务团队来负责,这不仅能满足企业需求和信息系统使用效率,而且能提高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四)子系统设计。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一样要包含若干子系统。按照目前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负债管理等若干子系统。本文以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为例,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硬件系统,其中主要有读写器、RFID标签、无线链路、数据中心等,软件系统主要有数据接收与发送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应用层模块等。

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案例分析—以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为例

(一)日常资产管理。以固定资产为例,从购买时起该固定资产的数据通过RFID标签技术将自身数据信息传输到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中,从此该固定资产的物理属性、经济属性、使用状况就被物联网硬件所记录,其后的任何状态变化,理论上都会在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中相应更新。针对日后的维护、折旧、盘点、跟踪监督等工作,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对固定资产实施全面的监控管理,还可以通过物联网会计系统中的数据动态交换和应用,将固定资产的每项变化都加以记录和分析应用,进一步实现账实相符,财务信息流与物流进一步相统一。(二)库存管理。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库存管理系统对该固定资产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任何物理位置的变化都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实施扫描和记录,进而更新系统中的数据,而且也方便资产的盘点工作,这为会计核算实施持续性的实地盘存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根据数据信息也能够设置自动提醒功能,实现自动关联所有人、使用人等信息,这样也有利于防止资产被非法挪移和破坏,防止资产流失。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查询统计管理功能,能够按照不同属性和分类对固定资产进行任意查询,甚至对相应的使用人员和责任人员也能够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会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在固定资产盘点上可借助RFID技术方便快捷地获取固定资产信息,大大提高了清点查询效率,并且大大降低地理位置的局限,提高了清点遗漏率。(三)维修维护管理。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对固定资产维修的全过程实施管理,通过RFID标签技术能够将维修过程及相关记录通过各种数据形式上传到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中,同时对固定资产的现时状况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实时查询维修记录以便及时排查原因,提高维修工作的管理效率。同时物联网会计信息系统也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全面性,通过物联网的信息数据,会计核算不仅能够核算维修工作带来的价值变化,还能提供维修的原因及使用价值改变等信息,进而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全面和详实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蒋洪印,李沛强.物联网金融及其在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4(10)

2.杨静,李翔,许诺.当前物联网研究的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J].商业时代,2011(32)

读写算范文篇10

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在此背景下,各行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应用新需求、新形式、新业态,社会公众也期待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2人社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是提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社)服务水平的关键。2014年以来,各地结合业务实际,在面向企业的网络申报、在线缴费等互联网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服务需求率先进行了智能手机应用(APP)及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如福建(厦门电子社保)、广东(广州智慧社保、深圳人社)、江苏(江苏人社)、陕西(西安高新社保)等地率先推出了社保APP及社保微信平台,主要面向参保人提供社保信息查询、医保信息查询、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最新资讯及业务咨询等功能。从实际效果看,这些人社网上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无卡服务为主,没有结合社保卡进行使用,对身份认证的重视程度不够或难以实现社保卡认证,多数地区也没有启用社保卡密码。(2)体系化不足,选择了若干零散的应用点进行,不具备完整的线上服务体系。(3)深度不足,大部分应用只涉及了相对简单的信息查询,由于身份认证的不严谨和卡片操作的缺失,难以进一步拓展复杂业务。(4)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新趋势下准备不足,还没有体系化地思考和解决大面积手机应用推广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即如何实现对社保卡信息、金融账户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控制和保护。

3社保卡互联网应用的特点

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是由人社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社部门面向社会发行,主要用于人社业务办理的集成电路卡。社保卡是人社事业“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重要载体,是人社领域个人身份证明和办理各种业务、展开各项应用的基础。因此,社保卡互联网应用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应用范围广,公民一生的人社应用涉及很多方面,应用范围非常广阔,需要在各种业务办理过程中提供一种通用的方式。(2)持续时间长,公民一生的时间跨度很长,业务与应用的认证应该在长期变化的过程中提供一种相对不变的方式。(3)用户数量多,公民数量非常庞大,个体的文化、知识、智力水平和体能水平都千差万别,业务与应用的认证应该提供一种不同人群都能无障碍使用的方式。(4)相关流程严,人社是服务于全体公民,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功能,具有很高的严肃性,业务与应用的认证应该提供一种长期可靠、严谨的方式,用户应该明确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谨慎进行信息管理。(5)安全要求高,人社所涉及到公民信息丰富全面,社会保险更是与个体利益和国家统筹密切相关,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业务与应用应该是一种有很高安全保障的方式。

4社保卡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

社保卡普遍加载有金融功能,具有健全的安全机制,不仅在人社部门的各种应用中可以通用,还可以应用于金融领域,实现便民、快捷、安全、高效的应用拓展。在人社应用和公共服务领域,社保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认证证件,是办理业务、查询信息、费用结算与享受其它服务的基本条件。社保卡身份识别有着严谨的规划、系统的准备、高标准的安全水平和严密的管理手段,随着社保卡的大量发行,人社网络信任体系的逐渐完善,社保卡作为具备很高安全性、便携度、规模化、低成本、抗攻击、成熟的信息化智能设施用于身份识别,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实名认证和网络信任技术手段,并成为全国性的信息化可信基础设施之一。利用社保卡实现互联网应用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具备可靠的身份认证识别,确保持卡人在互联网应用中的身份合法性;二是具备安全便捷的网络支付方式。针对社保卡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身份认证采用有卡模式还是无卡模式,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利用社保卡本身的基于集成电路(IC)的安全认证体系,实现社保卡的有卡网络应用,确保应用安全的同时可以考虑线上远程读写卡操作的可能性;二是弱化社保卡实体卡概念,通过社保卡账号联机密码、手机短信验证、动态口令等方式实现网络身份认证。

5社保卡的认证内涵分析

社保卡认证是基于智能卡技术的,包含身份认证、密钥认证、应用数字证书等方式在内的综合性信息鉴别和确认过程。社保卡认证不能等同于身份认证,不能简单地认为与用户名加密码的功能等同,它不是无卡应用方式能比拟和替代的,社保卡认证的完整实现必须依托有卡模式才能完成。

6社保卡的互联网认证方式选择

人社应用的个人身份证方式选取,应该遵循的原则为:(1)安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金融数据安全、金融应用安全和人社应用的安全。(2)便捷,要给每一个持卡人的每次操作带来便捷,而不是麻烦。(3)规范,身份认证的每一步操作都有据可循,有章可循。(4)统一,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时候、面向不同的个体提供统一的认证形式。(5)经济,平均到每一个持卡人,或平均到每个地区,所采用的认证形式不应当带来较大的初始投入和长期使用成本,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6)面向未来,要具有扩展性,能够应对一定时期内的扩展需要和发展需要。因此,建议采取的主认证方式(或关键环节认证)是社保卡有卡认证。在各种应用场景下,均应统一要求社保卡的机器读取认证作为权威的认证方式,应用可自选辅助方式,如卡密码和短信密码。以此方式为主,在特定应用中,可以增强(如增加人脸识别、二代身份证信息)或减弱(如利用社保卡绑定一个用户名和密码)认证的形式。

7社保卡的互联网认证

实现社保卡的互联网认证实现,有三种硬件方式,分别是读写器加PSAM卡、个人终端加数字证书、移动个人终端加数字证书,能完成社保卡的全功能应用和服务;第四种是软件方式,通过对(以绑定方式实现身份认证的)应用(APP)进行授权,完成移动互联网上持卡人的轻量级的便捷应用。社保卡有卡应用要在各种网络环境中保持相对统一的业务流程和服务内容,努力使之达到同等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社保卡和读写器主要用于人社专网环境,对前往业务网点的参保人提供服务;社保卡和个人终端主要用于人社外网络环境,对通过互联网登录业务系统的参保人提供服务。

8社保卡的互联网安全应体系

社保卡以其“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定位,社会化程度最深、最广、最普遍,是最佳的社会化实名登录方式,具有最完善的个人实名信息,适合作为一卡多用的公共载体。社保卡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要逐步实现功能社会化,形成安全应用体系,人社部门建立省级平台面向互联网应用系统提供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和应用互联,远程提供社保卡的核心功能。这些核心功能可以被不同的应用系统整合使用,以完成具体的应用和服务。安全应用体系要注重五个环节的建设,分别是认证、授权、数据管理、应用管理和卡片读写,形成完整的安全保障环境,从而使各种应用可信、安全。可信应用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证方式中,坚持安全性较高的有卡认证,并在特定领域和未来发展方面,不排除使用其它更高安全级别的认证方式(如生物识别)。省级平台对应用(APP)应采取注册登记制度进行管理,对应用提供单位注册、应用注册、应用调试、应用上线、应用终止等环节加以管理,覆盖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平台协调各个应用系统在对社保卡的读写过程中,保持统一的模式,并加以严格控制。要充分发挥社保卡在标准统一、功能兼容方面的优势,重点开发基于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6项基本功能的各类可信应用,包含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人业务领域。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卫生、民政、园林、旅游、体育等关联领域创新发展,还可以纳入以企业应用为主的商业应用,采用多元化服务供给的方式进行可信应用体系建设。

9价值与意义

基于社保卡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不是简单地把服务大厅的社保卡发行管理业务挪到网上进行办理,而是对原有管理服务模式的根本性重构,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成为网上服务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要基于社保核心平台的现状,以群众的需求为中心,安全、有效、规范地服务个人和企业,提供快捷、安全、丰富的互联网应用的同时减轻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人员、资金和责任压力。社保卡应用的拓展,传统的依靠政府唱独角戏的管理模式、偏重硬件建设的服务供给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必须加强制度创新,扩大公众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积极性,促进共建共享,注重服务内涵,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充分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格局。“社保卡+互联网+金融=全民可信应用基础环境”,这揭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安全应用体系的宏伟蓝图,为社保卡建立无处不在的安全受理环境,推动各行各业“互联网+”应用发展,将有助于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化和网络化,有助于社会各界全方位互动,深入、持久地完善信息化,推动便民、利民应用体系发展。

作者:杜恩宽 邓华 单位:广东华大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劳动保障信息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5/1029/c399243-27755578.html,2015-10-29.

[2]: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2016-4-19.

[3]社会保障卡课题研究第一课题组.社会保障卡课题研究报告:社会保障卡发行管理难点问题解决方案研究[R],2013.

[4]社会保障卡课题研究第二课题组.社会保障卡课题研究报告:社会保障卡跨地区应用解决方案研究》[R],2013.

[5]社会保障卡课题研究第三课题组.社会保障卡课题研究报告:社会保障卡应用领域拓展方案研究[R],2013.

[6]社会保障卡课题研究第一课题组.社会保障卡课题研究报告:基于互联网的社会保障卡应用于服务[R],2014.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意见》(人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社部发〔2014〕52号)[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