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5:25:47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范文篇1

《山村的早晨》作为一首诗歌,着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山村,将祥和而愉快的山村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围绕“美丽、宁静”以及惬意的生活这两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述。教学时可提问学生:围绕“美丽、宁静”,作者运用了哪些景物来描述,又是怎样描述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些景物以及相应的具体描写,再让学生体会“小溪”“晨风”等景物中所描绘出来的美丽而宁静的画卷,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只有一种甚至两种不同景物的描写是否能够表现出这幅美丽而宁静的画卷?学生通过交流与想象,能够认识到,只有通过课文中这种写法才能更好地表现山村的美丽与宁静。在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深入阅读与体会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校园真美”等主题集中且明确的仿写训练,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寻找合适的景物作为切入点,进行具体描写,并以诗歌的形式进行描写。在《鸟儿的侦察报告》中,作者围绕环境污染对鸟儿生存的巨大危害这一主题,运用了三份侦察报告来描写。首先让学生分别了解这三份侦察报告的角度与描绘手法,并体会其中传达的感情,三份侦察报告,三个角度,三种不同的语气,从鸟儿的不同状况来表现不同污染对于鸟儿生存的危害。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不同报告用了哪些景象描写这些不同的环境污染情况,对鸟儿在这些环境中的生存艰难又是如何描写的?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对照与体会,再围绕周围的环境危害情况写一个小报告,从自身体验出发,写周围的环境污染对自己生活的不利。

2.修辞手法的仿写

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对于拟人与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较多,集中在这两种修辞手法上,让学生深入认识并学习,积累能力点。《山村的早晨》是拟人手法运用极为熟练的课文,如写“山村从甜梦中醒来,晨风给她揉着眼睛”,“醒”和“揉”这两个拟人动词将无生命的“山村”与“晨风”赋予了生命的意义,使自然景物的动态美展现在读者面前,句式简单且直观,学生也容易仿写,如“校园从睡梦中醒来,朝霞给她披上金色的彩衣”等。《山村的早晨》在第4、5、6三个小节中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将山村人们生活的惬意以画卷的形式描绘了出来,运用一个“走进画里来了”的句型,反复描写了各色人群的惬意生活,结合景物描写,将一副甜美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规律性的间隔反复,既保持了诗歌的韵律,又传达出了美好的意境,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很好地体会到其中传达的意境,并且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随着诗歌意境的展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描绘这幅画卷,想象一下还有谁可以走进画里来,可以续写这幅画卷,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法描绘另一幅画卷。

3.移步换景的描述手法的仿写

读写结合范文篇2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不是读什么,写什么,而是将初中新教材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融为一体,体会读的同时酝酿写,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

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一种读写结合。新教材每单元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是分前后两部分编排的。一般情况处理,先讲完阅读部分,再指导写作部分,容易片面理解为读完就写,就是“读写结合”。这样,实际就造成读写脱节,学生在读的时候只管读,写的时候还不清楚要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势必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会感到作文难写,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影响预期的作文效果。这种读写结合,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读写结合,而学生并没有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因此,导致了作文的“难”。

要突破作文的“难”,就要让学生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一开始学生接触新的单元时,就要把新教材中阅读、写作两部分要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在学生思想上把两方面要求一致的知识点,带到整个的阅读、写作中,也就是说完成一篇有一定要求的作文,不是单靠两节作文课完成的。这篇作文的思维,是一接触这个单元时,就已经酝酿在其中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把读、写两部分要求,完全、统一地贯穿到读写的全过程。读写做到这样的紧密结合,作文才能成效显著。

下面以初中二册五单元为例,谈课内读写紧密结合的具体做法。

1.了解、明确理论知识要点

初中新教材,三年有整体要求,每册有整体要求,除对这些知识应做必要了解外,学本单元首先要了解、领会本单元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本单元第一部分阅读要求:掌握线索;体会记叙、描写怎样结合。第二部分写作要求: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需要,做到恰如其分。然后再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两部分要求相同的知识点:记叙中描写。这一步的目的,让学生一开始学这个单元,思想上就明确,这个单元阅读、写作要紧紧围绕“记叙中描写”这一要点。这就给学生在阅读之前就讲清了本单元作文要求的理论知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已带着作文的问题思考了。

2.具体感受课文,体会知识点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仅仅是理论、概念的了解,还只是抽象的,通过这一步,学生才能把抽象的东西感受具体、形象。这一步是消化、吸收重要的一步;是突破阅读要求,酝酿写作要求的关键点。

3.再次总结知识点

这一步是在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具体课文感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便会对这一知识由陌生到熟悉,再上升到理论。学生通过这样反复的思维活动,对本单元的要求已经融会贯通,为下一步完成作文,已奠定了成熟的思维基础。

4.利用学会的知识,进行写作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习惯

每篇作文都是心之声。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因此,培养学生课外观察、练笔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

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方法: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如学生随笔有这样一些:《雨中的故事》、《街上的字》、《小青豆的愿望》、《春之盼》、《如何对待错误》、《保护鸟类》等篇目,单从题目看,也能看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不妨我们再看一篇具体例文:《无人售票车》……我认为无人售票车是伴随着一个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诞生的。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美、日、英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很早以前就采用了新颖的公交营运服务方式。其表现为:公交车上不再设售票,而是由驾驶员一人开车监票,被称作公交车辆“一人运作”,即无人售票。

而在进入八十年代后,这种较先进服务方式才传入我国。深圳、广州、杭州、北京、上海等三十四个大中城市已先后实行……

读写结合范文篇3

那么,什么是读写结合中的仿写呢?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比方说《手》(六年制第九册》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描写和刻画了陈秉正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在构段方式上采用的就是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待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以《爸爸的手》、《妈妈的手》等为题仿写一个片断。一学生以《妈妈的手》为题作了这样的仿写:

“什么事都难不倒我妈妈的那双‘万能’手。就拿打毛衣来说吧,妈妈从来不买毛衣,而是用她那双‘万能’手来织毛衣,妈妈编织的毛衣穿起来既舒服,又美观大方,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她那双‘万能’手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一会儿的功夫,许多香味扑鼻的菜就上了桌。展现在客人眼前的有正宗川味,有闻名遐迩的广东菜……不但花样很多,而且味道鲜美可口,客人们都称赞妈妈那双‘万能’手。我为妈妈那双手感到骄傲和自豪!”

读写结合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评判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就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来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未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有效利用。怎样让阅读与写作教学实现有机融合,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值得我们更为深入的探索。

1阅读的吸收与积累

阅读属于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经过语言的积累提高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阅历与情感体验。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积累较少,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无素材可用的问题,对于写作缺少应有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体会文章当中的字、词、句等外在语言,从表面到内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字词、分析语句、探究写作方法,汲取他人作品中的长处。比如,在写叙事型文章的时候,应该着重学习人物的感情和物质的形态,并探寻时间发展的脉络。而在写抒情文章的时候,需要着重抓准写作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在说明性文章中,要强化对事物特征的分析。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的了解范文的表现手法、艺术特征、文章结构以及立意等,实现自我积累。此外,教师要积极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语感。

2阅读的课堂练习

口语属于书面语言的重要基础,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拓展,应该积极强化他们的口语练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口语练习的机会。比如,在阅读结束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对文章词句的感悟、对文章感情的体会等。利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课堂教学中的读和说形成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品读和理解,也能实现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而在组织开展各种口语练习之前,需要培养学生想说与敢说的想法,利用适宜的指导与点拨,逐渐培养学生对语言乐趣形成感知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表达的欲望。例如,在《狐假虎威》一课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通篇课文进行阅读,对文章内容形成初步理解,随后向学生抛出问题:狐狸和老虎都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更深的感悟,并充分体会出其中所表达的内涵。随后,教师还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本课即将结束之后,为学生布置读后感的课后作业。利用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特点形成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文章作者的优秀表达方式,继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应用的能力。

3阅读的迁移写作

小学是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起步阶段,因此,从初步构思到题目确定,从选材到材料的组织与运用,从作文结构的形成到怎样遣词造句,直至最后对作文的整合与修改,一系列写作步骤都要由教师有计划的进行引导,经过一步步的完善与改进,指导学生写出优质的作文。在小学语文中开展阅读教学,应该站在写作的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阅读经验所积累的感受与体会,逐渐外化成为文字和语言,从而实现从理解到表达的有效迁移。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由形象思维为主,渐渐过渡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却在很大程度上跟感性经验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写作练习应该灵活多变,从而调动学生写作活动的积极性。就写作形式来说,可以独立写作,也可合作写作;就写作时间来说,可以先阅读后写作,也可以先写作后阅读,还可以边阅读边写作;就写作篇幅来说,可以整篇写作,也可对片段和某个场面进行描写;就写作语言来说,可以是朴实的语言,也可以是华丽的辞藻;就写作内容和性质来说,可以是概括性语言,也可以是质疑性语言,可以是联想,也可以是记录。在对学生写作习惯加以培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当的阅读与写作素材,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例如,《雪孩子》《雾在哪里》《难忘的泼水节》以及《葡萄沟》等文章,都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实现迁移写作的重要素材,其中所渗透的思想和情感,都是值得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的重要参考。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起到非常优质的效果,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他们探索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关注,积极探索方式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琳英.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运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3):141.

读写结合范文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得如何显然与吸收的程度紧密关联。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是读与写往往分隔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课堂上忙着进行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文的写作。即便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写作能力依然难以令人满意。鉴于此,文章对读写分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读写结合”措施策略。学生写作文常常无物可写、技法单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体验不足,缺乏生活常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作文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记录,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因小见大,从而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主题。高中学业的繁重和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内度过,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大多数学生不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是缺少生活体验。二是阅读面狭窄,写作素材匮乏。学生阅读局限在知识点的机械学习和掌握上,阅读面狭窄,影响学生信息的获取以及知识的积累,对写作没有实际的帮助;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也没有得到较好的阅读能力训练,致使思维的活跃度不够,即使有生活素材也不善于思考挖掘深意,不知怎样发现生活中的亮点。三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孟子•尽心下》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阅读与写作理论知识,未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阅读教学可以应有效促进作文教学。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读写结合”?

一、加工教材,积累资料

目前,入选课本的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下来的,有的文章用了好多年都未曾更改,堪称各时期各领域文章中的典范,其中包含了精妙的写作技法。这些文章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资料的积累及加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加工,可以使课文材料巧妙地运用于不同主题的作文之中。1.烛之武角度:“责任”“顾全大局”“爱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郑伯角度:“知错能改”“责己恕人”“能屈与伸”。3.“以退为进”“换个角度看问题”。总之,教师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将中学阶段所学之课文变成作文写作的论据材料,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对课文材料的深加工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课文,提高技巧

入选教材的课文,经历了多方的验证,必然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无论是立意选材、遣词造句,还是在谋篇布局、语法修辞,都是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范文、范段、范句,是作文练笔的最佳参考。因此,教师应该对课文教材的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及时运用阅读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帮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夜色》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叙述明暗线交织的双线展开方式;《劝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巧妙的比喻论证方式;《六国论》和《伶官传序》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对比论证方式;《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让学生学习人物形象塑造技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让学生学习环境描写及伏笔的巧妙设计等。实践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以读促写、以写代读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写作技能技巧。这样,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从而实现了读写双赢。

三、写前指导,点拨思路

近几年,盛行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指令,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下发表看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写作要求,需要学生做更多的阅读、写作的积累。鉴于此,教师进行写作思路点拨、方法指津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从课文中新学到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及时通过写作实践内化为写作能力。如苏洵的《六国论》虽是古文,但其精巧的论证布局是议论文结构借鉴的典范,尤其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思维导写有启发价值。笔者将其中的思维模式归纳如下:1.开篇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材料,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2.紧扣观点(看法)就事论事,进行简要阐述,强化观点。3.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或正反论证,或因果分析,或假设分析,或道理论证等。4.进而联系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5.结尾部分再次呼应材料(题目),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呼吁劝勉。另外,像《劝学》《游褒禅山记》等课文的谋篇布局形式,都是中学生写作可以学习借鉴的。

四、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

常规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审题指导,接着学生开始写作,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等。最后,教师将本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类整理,集中讲解。这样的写作教学,看似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但学生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在于讲评的过程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即使教师能从学生的写作选出部分所谓的范文(优文),但学生常常无法从中得到有效的启示。鉴于此,笔者以为,充分利用教材课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写作安排,并将学生平时写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带到日常的课文教学中去,渗透到课堂中进行讲评,转变观念,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这样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针砭时弊,破立结合,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之观点,堪称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为高中声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因此,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先破后立的构思、比喻、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等,讲评时可以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论证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同课文作比照,引导学生发现之间的差别,领略巧妙安排篇章结构,恰当运用论证方式等的重要性,让学生不仅明白所以然,更有模仿借鉴的对象。充分利用课文的篇章构思、论证方式等讲评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看到自己作文的瑕瑜,也能使学生们从中受到写作的启迪,能提高学生欣赏课文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乃至写作能力都能同时得以提升,可谓“一箭多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无疑是一个重要而成效明显的做法。在中学的语文课文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实践,把课文“阅读”和作文“写作”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语文课文教学重在“阅读”,作文教学重在“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积极推行新课改,追求课堂效率的今天,我们应该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适当关注文本的篇章构思,适当重视技巧手法的学习,教会学生在分析教材中文章的各种妙处的同时,懂得运用类似的手法让自己的作文展现出同样的妙处,甚至更胜一筹。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读写结合”,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写作知识的教学点,巧妙地带领学生在阅读学习课文中积累写作技巧、写作素材等,培养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文阅读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杨李梅.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俞发亮.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M].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

[3]王召强.主题写作十二课[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读写结合范文篇6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已经成为现阶段众多英语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但遗憾的是或由于照搬照抄、准备不足,或由于教学刻板、兴趣缺缺,或由于细节疏漏、后继乏力,读写结合之效果大打折扣,写作教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该怎样有效地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呢?

1.充分准备,厘清教学思路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备课充分,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内容即阅读的内容和写作的主题,具体要分析阅读文本的特点、基本观点及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连接点是什么、怎样自然过渡等。以“Traditionallife”为例,阅读内容是西方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写作主题则是介绍中国的风俗习惯,因此学生必须掌握重点句式的表达及对中西方风俗进行比较,由此才能融会贯通、相互促进。教师在备课环节时可以多准备拓展资料,分析教学内容,还要注意文化背景的区别、文化背景各个方面,除了我们日常熟悉的饮食文化、节日习俗,还有行车规范、问候方式方面的差异。在初中的英语学习中,常常会学到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这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普及课外知识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表达上的不同,在比较中归纳总结,在区别中分析掌握。加强阅读,学习阅读内容中的好词好句,从而充分运用到写作当中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掌握重点句式的表达,了解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在不断的实践中转换英语学习思维。

(2)站在学生角度分析,制订教学计划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能力层次提升的主体,教师不仅仅要成为学科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更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过程,完善各类教学计划内容,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具体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诸多技巧及相关写作特点。教师在指定教学计划之前要摸清学情,即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思维特点和兴趣点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计划。摸清学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还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细致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均可以作为教学分析的重要参考。在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节奏,制订符合学生兴趣、思维特点的教学计划,从而营造更愉悦放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成为学生交流的工具之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对症下药”,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所制订的教学计划融入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升阅读写作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烈,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将英语阅读写作实践活动作为吸引学生的基点,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对英语语言的感知水平,整体提升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3)制定多样的教学目标,厘清教学思路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及阶段性教学目标有所不同,教师需要为本班级学生提供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一系列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全面、清晰地认识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流程及相关教学原则,以便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设置与实际相符的教学目标并厘清教学思路,即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层次设置阶梯式、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如该掌握哪些知识、该发展哪些能力等,并设计好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流程、教学活动,预设多种突发情况和解决方案,以最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课堂教学的“瞬息万变”。英语教学要注重重、难点的梳理,以及明确对不同层次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各有侧重。明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英语阅读写作的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纷繁复杂,在有序的节奏中使学生体会到英语的魅力,通过轻松有趣的英语课堂增强读写信心。

2.以生为本,优化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也就是在教师通过情境、话题等导入阅读板块时,学生要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阅读文本、寻找答案,从而完成理解文本内容、习得语言知识的任务。以“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的阅读部分为例,教师提前给学生设置了“学生选择课外班的原因、你是否同意学得越多越好”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掌握重点词组和句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使学生有一种被迫学习的紧张感,而是在活泼热烈的读写结合课堂中学会自主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活动时需要注意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以形成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良好局面,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合理运用各类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着重开展各类自主阅读活动或者其他自主学习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

(2)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要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即围绕写作主题进行小组内自由讨论,一方面要结合阅读内容进行观点、内容的讨论,在自由发言或争辩中确定自己要写什么;另一方面要探讨基本句式、写作框架等,在积极表达中搭建一个具体的作文框架,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心中有“梗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优化策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授课模式,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升读写速度和效率,使每位学生都能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写体系。同时,跟紧时代的步伐,结合新时代的英语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在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类教学问题,将学生的教学反思与教学问题集中收集起来,帮助学生合理解决各类写作问题与阅读问题。

(3)引导学生自由构思

要引导学生自由构思,即学生先是结合讨论结果和自身见解列出写作提纲,形成文章的“骨架”,然后再开动脑筋思考,将阅读中学到的词组、句式等“血肉”填充进去,尽量细致、丰富地呈现出来,形成一篇有头有尾的完整文章。在读写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由构思,而自由构思的前提是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打下写作基础,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每阅读一篇,就自觉归纳好词好句的习惯。在归纳整理完成之后,可以适当模仿经典句式进行造句,并融入自己的构思,这样所写的文章立马丰满起来,既有“骨架”,又有“血肉”,文章条理清楚、线索明晰,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构思讨论实践中提升英语水平。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需要将阅读与写作进行全方位对接,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文字理解能力,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学生不仅仅需要将所学知识引入写作教学环节中,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类学科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调整构思过程及写作过程。学生构思的过程正是学生头脑思维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则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快速完成写作构思。

3.注重过程,完善教学评价

第一,要注重过程性,因为读写结合的写作课堂包含阅读、讨论、构思、修改、定稿等一系列流程,如果只看重最终写出来的文章,则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考查学生的读写状况,而不是只关注结果。读写过程的第一步是阅读,考查阅读情况可以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翻译中进行;然后是考查讨论和构思,教师在考查这两方面时可以观察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评价构思结果,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是修改和定稿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初稿和修改后的成稿来做出最后一步的评估,从而完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要注重多元性,即将学生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引进来,一方面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按照标准进行自评或互评,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在积极参与中提升自我认知,在多元评价中发展英语综合素质。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运用好教学评价将会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促进自身发展和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第三,要注重及时性,也就是说评价反馈要及时,或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或是在写作刚刚完成的时候,选取恰当的时机给予指导性建议,让学生很快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趁热打铁,方能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教师的及时性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读写效率,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第四,要注重全面性,即全面、细致地评价学生的习作,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规范、语法知识点是否运用得宜,还要评价习作的中心思想表达得是否充分、文章结构安排得是否得当、主题是否突出、卷面是否干净整洁等,以期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水平。

4.积极反思,总结注意事项

反思是优化英语写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积极、全面地反思,笔者总结出了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课堂必须注意的细节:一是要多积累,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留意词汇、语法、风土人情、特定表达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将其记录在摘抄本上并时常翻阅,加强记忆,使其逐渐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如此才能尽可能地搬走阅读时的“拦路虎”,更顺畅地阅读、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流畅地写作。二是要培养英语思维,受到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加以转换,则有可能闹出啼笑皆非的笑话,但初中生受母语环境影响较深,很多学生常用汉语思维进行英语表达,造成阅读障碍和写作错误,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让英语思维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时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转换思维,从而提高英语读写水平。三是要合理利用新媒体,以新奇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消除英语写作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英语自信。比如,利用新媒体的多样化功能来寻找优质的英语读写教学资源,在有趣而精彩的教学视频中使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有更多思路;然后进入自由构思阶段,教师将学生小组讨论中产生的观点一一列出,并将基本的作文架构展现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直观清晰,学生的构思就有了更多依据,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兴趣了。总之,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想要取得一定成效,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英语教师要从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以生为本、评价注重过程、总结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着手,将读写结合的策略贯彻到整堂课中,切实提升初中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苏波涛.例谈运用读写结合策略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J].英语教师,2017(03).

读写结合范文篇7

首先,从系统论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作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内部语言(思维过程)与外部语言的相互转换关系上。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在思维这一核心联结中,“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而听说读写则在语言与思维的统一中构成了交错相通的网络系统。

其次,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读与说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的听和书面语言的读输入信息,在感知、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完成信息的加工、储存、转换,再用说(口头语言)和写(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信息输出。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与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构成了言语的双向交流活动。

可见,无论是从系统论的角度,还是从信息论的角度,听说读写都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又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听说读写可有异曲同工之效。人们在对聋哑人的思维发展的研究中发现,由于丧失了听说能力,聋哑人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道德行为认识明显低于健全人。因此,听说能力的培养也是育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既然听说读写之间存在着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既然主要用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与主要用于提高听话和说话能力的教学训练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也就只有使这些结构部分在发挥各自功能、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可能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这便为我们在现有课时紧、教学任务重的困难中,协调好听说读写训练的关系,寻求解决听说训练的时间和方法提供了某种启示:即打破以往相对单一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程式,从提高语文能力的总目标出发,将听说训练与阅读写作训练结合,在思维能力这一结合点上促成能力间的迁移、转换。也就是说,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下,重新调配训练的方式,以听说训练配合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读写教学和相关内容,选取听说的内容和形式,以听说促读写,以读写带听说,充分发挥听说读写的对流作用。这样,一方面能解决课时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部分解决听说训练所需的材料,更主要的则是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结构的合理化。

其实,听说训练与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并不难,这不仅因为它们有思维这一核心的联结,还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就离不开听与说。但这里讲的结合绝不仅仅是指在阅读或写作指导中学生对教师“教”的听与答,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听说训练同阅读写作训练的交叉运用和协调统一。内容、重点不同,具体结合的形式亦有所不同。我们不妨将其分成四种简单的对应关系,看一看在实施教学中具体的结合问题。

一、听—读

听和读都是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对信息的接收,听占45%,读占16%,听是摄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从人类语言和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看,听在读之先,读在听之后。就学习能力的发展看,听亦是读的前提条件和能力基础。因而听的训练不只可以培养学生对口头语言的接受、辨识、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对书面语言的认知、理解、鉴赏能力。在诗歌、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听读结合的效果尤佳。因为诗歌的音韵、节律的美感与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的特点,单凭读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在其它文体的阅读教学中,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训练形式。因为听话过程中语言即逝性的特点,使得学生不能像阅读那样可以反复再三,而是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语言信息。这样,以听代读在刺激学生大脑的反映速度,提高阅读时对信息的快速筛选、理解等方面,都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例如,在讲《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前,先请学生听一篇这段历史的白话故事。听前教师明确听的任务与要求,听后学生分析人物与情节。在听话训练初步完成了对故事的整体认识后,再让学生阅读《史记》原文。由于有了前面听的基础,阅读中学生对文言文语言障碍的克服明显优于直接阅读;对文章有关人物、情节、语言等的分析,也因前面听的训练而更显深度。如此,不但没有因为听而多费时间,而且加速了教学进程。

二、说—读

言语作为思维的载体,与思维密不可分。人们将言语从形式上分为口头的、书面的和内在的三种。如果说阅读中的分析、理解主要借助于内在言语进行的话,那么将阅读的结果表现出来就必须把内在言语转化为口头(或书面)言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心中明白、嘴上说不清的现象,正是由于思维的内部运行向外在表现的转化遇到障碍所致。因而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语言功力和表达技巧,顺利完成思维的运行和转化,正是说的训练任务。同时,内在言语作为阅读中思维的媒介,也只有通过外在言语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因而说的训练对于读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说与读结合的方式有许多种,除了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答外,还有复述、讨论、辩论等。以复述而论,实质上它是一个信息输入后的再输出过程。由于它必须建立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且可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因此对阅读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崇高的理想》是陶铸为60年代的青年作的一篇演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观点和思路,使教育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要求在不改变原作论点、分论点和论述顺序的前提下,适当添加些关联语句,对课文进行概括性复述;另一组则让他们以90年代中学生的身份,谈谈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应如何树立崇高的理想,在不改变原作观点、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问题进行创造性复述。这样进行说话训练,既是对阅读的检查,又是对阅读的扩展;既可完成阅读教学和说话训练的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革命理想的教育;同时,因为原作是演讲稿,所以在进行创造性复述中还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演进在语言表达和形式上的个性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三、听—写

作文教学中常采用以读带写的训练方式,其基本原理是依据对某一范文的阅读,输入此类文章在选材、立意、结构、角度、语言、手法等多方面可资借鉴的信息内容,再以同型发散的方式输出新的内容、信息。我们已经知道,听和读同为语言信息的接收方式,只是形式有所不同罢了。如果以读带写作为一种作文训练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到较明显的训练效果的话,那么以听带写也可起到大体相同的作用。而以听带写还有着以读带写所不具有的优势。因为人们对信息的收集主要借助于听的方式,而只有善于听的人才能从生活中采撷到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所以在写作训练中进行听话训练,使学生学会善于捕捉话语的重点,体悟话语的深层含义,进而对话语品评、质疑,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将大有裨益。

听与写的结合,除了用于作文指导时以听启思、设制情境、激发联想外,还可用于作文讲评时的听评、听改。比如对有些语句或段落,听比读更容易发现问题或感受语言魅力,这时用听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听析能力,而且还可节省时间,强化学生的语感能力。像长短句、排比句等在语言节律上的特点,听就比读的感受更为直接。

四、说—写

读写结合范文篇8

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并列段。即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课文中这种段式较多。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共四句话,分别写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全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教后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梧桐树、宝塔松,花坛中的美人蕉、月季花。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抓住植物的干、枝、叶和花的形状、颜色观察,让学生对这些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秋天高大粗壮的梧桐树上那巴掌般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有的一半黄一半绿,树枝上挂着的小绒球由绿变黄了;宝塔松仍然碧绿碧绿的;美人蕉火红火红的,在浓碧的、又宽又长的绿叶衬托下十分鲜艳;月季花有粉红的,有深红的,也有淡红的,有的花刚开,从羽毛形状的红绿色的叶子里张开了笑脸,有的花快谢了,花朵搭下来,像做错事的小姑娘低下了头,还有圆鼓鼓的花骨朵,被几片花萼紧紧包着,里面是红色的花柱。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转为准确的表达。这时可以让学生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总分段。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段。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它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课后指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菊花,重点指导观察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写出来。

因果段。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如《蝙蝠和雷达》第二自然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首句用“怎么能”提出问题(即结果),第二句用“原来”进行解说。这种段课文中也常见,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五彩池》中的第四自然段都是因果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读懂段句后,指导学生观察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

方位段。即按一定的方位或地点的变换顺序写的段落。如《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书屋北墙正中挂的画,第二句写画前先生的座位,第三句写先生座位四周是学生书桌,第四句写鲁迅的书桌在东北角。《南京长江大桥》中第二自然段也是这种段式。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读懂句段的意思,再指导学生按教室前方,教室正中,教室两旁,教室后面的空间方位顺序说一说自己的教室。然后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段话。课后让学生按课文中学到的写作顺序观察自己的卧室或客厅,以《我的卧室》或《我家的客厅》为题,按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读写结合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模式;构建措施

1读写结合基本概述

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原则之一。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写作教学,主要通过作文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读写教学中,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

2小学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不能读以致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就深刻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学习原则。在构建小学作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求学生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也就是说,通过日常的阅读,能够将阅读中理解并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性的作文书写中。通过实际调研,目前,在读写结合模式构建中,存在着学生无法读以致用的问题。很多学生严格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要求阅读的书籍或者提供的课外阅读机会,基本都完成。但就是缺乏良好地应用,在写作中,不知道如何去应用从阅读中掌握的知识,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2.2存在照搬现象。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积极推进读写结合模式的发展,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学生作文能力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读写结合模式构建中,却引出了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学生将自己平时阅读的内容进行照搬,缺乏原创性,没有个人照明的观点。在很多记叙文的写作中,因为学生阅读了很多素材和类似的文章,导致在写作中,将别人的记叙文事件剽窃,然后变成自己的作文。这种做法会降低作文书写的情感表达质量,因为没有真实性发生在自己身上,导致作文书写中的遣词造句缺乏真实性,不能打动他人。2.3只写不读。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主要特征就是记叙文偏多。基本上,所有的作文教学都是在记叙文基础上开展的,记叙文占据了小学作文的半壁江山。但是通过实际分析,在读写结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很多学生将记叙文当做一种日记的书写,也就是说,没有过多阅读课外书籍,缺乏大量的知识积累,将记叙文写成流水账。这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问题。很多后进生都没有构建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缺乏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写作中,只能通过流水账的形式来发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没有文采和活力。

3小学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构建的对策

3.1培养学生读以致用的能力。很多学生读了很多书籍,课外阅读量比较丰富,但是依然不能更好地将阅读应用于实际的作文书写中。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加以改进。一方面,为学生量身定制,结合学生发展的生理性、心理性、兴趣与爱好等,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缩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提供阅读精华。另一方面,强烈要求学生书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经常回头去阅读,久而久之,必然会提高学生读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3.2总结素材,倡导学生创新写作。真正的写作,应当是广泛收集课外阅读素材,然后进行高质量的加工。如果在作文书写中,学生总是一味地进行剽窃,没有个人的写作思维与逻辑。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停滞不前,无法得到良好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避开阅读剽窃的误区,不要将读写结合看成是一种照搬。教师可以给学生通过举例子教学的方法,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写作素材,然后总结,为学生找到新的突破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当然,这需要培养学生深度加工的能力与良好的创新觉悟精神。3.3在写之前,鼓励学生阅读。世界上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但是都离不开相互借鉴。近年来,根据有关科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例如,手机、电脑、ipad等的介入,导致越来越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降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这在读写结合模式构建中非常关键,缺乏课外阅读的学生非常广泛,已经形成巨大的群体。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管理,重点监督。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定期给学生制定课外阅读任务,定期考核学生,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课外阅读能力,只有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子宁.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黑河教育,2018(01):28-29.

[2]王启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探讨[J].好家长,2018(13):96.

读写结合范文篇10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教材属于学生学习的辅助部分,再加上农村学校针对阅读方面的有效教学方式的应用也相对匮乏;大部分老师始终在大脑中形成的是应试教育观念,将教学重心落在了学生的成绩上面。实际上,仅仅把语文教材当作阅读素材是完全不够的,老师还需要第一时间给学生们推荐部分顺应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学习的课外读物,致力于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1.1语文教学重读轻写。此处的“读”指的是阅读教学,“写”是指写作教学。大部分学校的语文课程都是由阅读课程与写作课程构成的。常常每两周安排两个课时的作文课程,用每周六个课时来计算,作文课程仅仅占据语文总共课时的16%左右。仅从课时的占比来说,写作教学的时间是远远比不上阅读教学的。目前的语文教学如若仅仅为了应对各种考试,阅读教学仅仅为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写作教学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把两者分割开来,区别训练,其成效必定是费力不讨好,其实际成效也只能是事倍功半。1.2阅读教学只读不写。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改善目前重读轻写的现况,在阅读教学中坚决不可以只读不写。此处的只读不写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仅重视和文本对话,学习阅读方式,提升赏析水平等语文练习,却忽略了文本作为写作教学或者写作训练的示范文本的功能。语文教学的实际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在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读”和“写”能力的有效培育。“读”实际上不单单是培育学生的阅读水平,给学生将来快速阅读文本素材,把握文本核心,理解文本情感内涵,还需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写作技巧,善于清楚地表述自身的想法与感情服务。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不管是对学生的全方位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应试水平,都存在很大的推动作用。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小学生在心智上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缺乏正确辨别的能力。老师应该综合学生实际的心理特征选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的同时,合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读写结合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际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具有不可或缺的关联,学生可以开展阅读理解,以保证给写作练习累积多元化的知识素材,组织写作练习,给阅读理解累积阅读技能。选用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能够合理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培育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满足社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2]。

3.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际应用

3.1以读促写。阅读在写作中是最基本的,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引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体会文章的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同时渐渐把握写作的有效技能,给语文写作打下扎实的根基。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著名学者的作品,是学生阅读与学习最好的选择,小学阶段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应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引领学生对文章展开深层的阅读与探究,探究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式与表达手法,同时把作者当下的境遇与想法关联在一起,体会作者在特殊的境遇当中是如何表达感情的,从而慢慢把握写作的科学技巧,推动学生思维水平与表达水平的提升。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作者想要通过对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老师可以引领学生从作者对景色的描写作为出发点,再综合作者的写作形式来探究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融入到秀丽的风景中的。如此一来,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自然的美,还能学习到描写景色的一些方式与技巧,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展开知识的积累。促使在写作的时候能够灵活地应用。3.2边读边写。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上备受约束,轻易就会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第一,老师应该确立写作水平培养的意义,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自主规划教学方案。学生应该在长时间的语文知识累积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课外阅读的拓展,不断展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当中,老师应该善于激励学生对阅读过程中的好句与文章段落加以搜集与记载,展开深入的理解与背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表达水平与审美水平。通过把握已经记载的作文语言技巧,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应用,展现语文知识的根本作用。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课文根据事情发展的过程记叙了在抗日战争年代,五名壮士为了保护群众与主力转移,把敌人引到狼牙山的顶峰,英勇跳下悬崖的故事。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不单单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具备强烈的爱国精神。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特殊的文字与段落展开查找与记录,把阅读练习和学生的观念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比如这篇课文的第二个自然段,生动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形态,学生可以对第二个自然段进行搜集记录,展开深层思考,感受文章人物动作的描写顺序与方式,给以后的语文阅读练习与写作练习打下扎实的知识根基,推动学生良好的全方位发展。3.3课下作业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不单单只是被约束在课堂教学当中,还应该在课外展开合理的拓展。尤其是课后的作业当中,老师应该规定学生在对文章具备一定把握的根基之上展开阅读延伸,之后再以阅读拓展到写作方面,把读写有效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的根基之上进行写作练习,把阅读的知识应用到写作训练当中,让阅读过程中的知识能够获得科学的应用。比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文章展开深层探究与阅读,之后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描写其他桥的文章段落,例如“在桥一方夜阑人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桥是什么?它仅仅是一条放大的板凳吗?我知道这是不安分的心灵在叩问,是爱幻想的大脑在高速旋转。”让学生在课下深入展开阅读,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描写一下自身生活中遇见的桥或者是其他的建筑物。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描写的不同方式与手法,同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展开实践,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

总之,读写结合的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写作与阅读水平,老师应该把握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对策,引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懂得写作手法与有效的写作技巧,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更加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促使农村的学生除了知识之外还可以收获其他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在步入城市和大学以后可以更迅速地适应环境,推动个人的全方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海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80

[2]朱晓洁.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