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22:42:46

读写器范文篇1

关键词:CPUIC卡TDA8007ISO7816

IC卡(IntegratedCircuitcard)即集成电路卡,是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朔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外形与常用的覆盖磁条的磁卡相似。IC卡芯片具有写入和存储数据的能力。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有条件地供外部读取,或供内部信息处理和判定。根据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的不同,可以分成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三类。其中CPU卡即为由中央处理器CPU、EEPROM、随机存储器RAM以及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片内操作系统COS(ChipOperationSystem)组成的IC卡。IC卡按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图1T=0的CPU卡APDU指令实现流程

1CPUIC卡T=0的协议介绍

目前大多数CPUIC卡采用T=0模式。所谓T=0,即CPUIC卡与接口设备(即读写器)中数据传输方式为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模式。

从T=0协议的功能出发,该协议的实现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终端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可以具体参看ISO7816标准。在T=0协议应用,终端传输层和应用层实际上是不易分割来说明的,下面简单说明。

终端传输层根据卡片返回的过程字符和状态字节执行相应的操作,使读写器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明朗清晰。卡片返回的过程字节和状态字节跟应用层发送给卡的APDU(ApplicationProtocolDataUnit,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和VPP使用等有关。表1为VPP未用时的终端传输层中返回的过程字节。

表1

字节值结果

ACKINSVPP空闲,所有其余的数据字节相继续被传送

INS+''''FF''''VPP空闲,下一个数据字节随后被传送

SW1SW2VPP空闲,接口设备等待SW2字节

应用层即为由CLA、INS、P1、P2、P3作为命令头组成的命令消息体的APDU响应和应答处理层。其中CLA为指令类别,INS为指令码,P1、P2为参数,P3为根据APDU的不同格式为发送给卡的数据长度或期望响应的数据长度。APDU的几种情况如表2所列。

表2

命令头发送数据长度发送的数据期望应答的数据长度

通用APDUCLAINSP1PLCDataLE

情况一CLAINSP1P

情况二CLAINSP1PLE

情况三CLAINSP1PLCData

情况四CLAINSP1P2LCDataLE

CPU卡对接口设备(即读写器)的应答APDU情况如表3所列。

表3

体尾

数据DataSW1SW2

其中体中的数据字节数由命令APDU中的LE指出;SW1、SW2是必备的,可以指明命令APDU执行正确或执行出错的错误类型。

2基于T=0传输协议的CPUIC的APDU指令流程

根据目前CPU卡的常用T=0协议、自带编程升压电路的应用情况,以及本读写器接收IC卡数据报文直接发送PC机处理的特点,本读写器可行的APDU命令和响应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3读写器的硬件组成

读写器的硬件部分主要由IC接口管理芯片TDA8007、MCUAT89C52、外部数据存储器W24257S、串口电平转换芯片MAX3226、安全IC卡座(即SAM卡座)、应用IC卡座、键盘口供电的串口通信线及其它相关元器件组成。

图2所示为通过PC机控制管理的外置于PC机的接触式CPUIC卡读写器。通过定制的数据线,该读写器的5V直流电源可直接由键盘口提供,同时数据线还负责PC机与读写器的串行数据交换。在大部分IC卡读写应用中,都涉及到IC卡的认证和数据读写的国解密问题,所以本读写器除了提供一个供用户使用的IC卡接口卡座外,还内置了一个SAM卡,即安全IC卡卡座,以方便安装SAM卡,保证应用IC卡读写时的数据安全,保护用户的利益。

硬件的其它组成部分,如处理器,目前采用Atmel的89C52。其4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可以满足读写器的程序空间需要。由于PC机与89C52、89C52与TDA8007的数据交换要求的暂存数据空间比较大,89C52提供的256字节不够,需外加一片数据存储器。本读写器中使用的是华邦的W24257S。其有32KB存储容量,IC接口部分的主要芯片为Philips的TDA8007。

4IC卡接口芯片应用

下面介绍一下TDA8007及其应用。TDA8007的原理结构如图3所示。

TDA8007芯片能够提供两个能同时满足ISO7816标准及EMV和GSM11-11标准的IC卡读写接口。在本读写器中,一个用于与应用IC通信,另一个用于与安全IC卡通信。与上文CPU卡的触点图相对应,CLKi、RSTi、VCCi、I/Oi、GNDCi、PRESi、C4i、C8i(其中i=1,2;C4i、C8i未用;PRESi可用于检测IC卡是否插入。具体应用可参看TDA8007的技术文档)都直接由TDA8007提供给IC卡接口相连,MCU只需通过其接口控制并行通信来管理TDA8007,便可实现对IC卡的上电、下电及读写数据处理。其中,微处理器既可以通过总线复用把TDA8007内部的所有寄存器作为外部存储器,用MOVX寻址,也可以通过非总线复用方式访问,此时TDA8007用AD0~AD3来区分内部各寄存器。另外,TDA8007的片选信号和外部中断信号线可以方便读写器处理多个IC卡头。TDA8007的特别硬件ESD处理、接口短路处理、电源出错处理等也给IC卡和IC卡读写器提供了比较高的安全保护;同时,TDA8007内部集成的电源管理功能允许TDA8007的供电范围可达2.7~6.0V,并且TDA8007通过电源管理可以给IC卡提供5.0V、3.0V及1.8V的电源,以适合不同工作电压的IC卡应用。

图3IC卡接口芯片TDA8007的原理框图

本读写器是通过总线复用对TDA8007的寄存器进行控制的。其中MCU的P1.5为TDA8007的片选,P0口为与之通信的8位数据线,TDA8007的各寄存器预先被宏定义的成微处理器的一个外部数据单元(下面电程序处的定义),从而方便MCU访问。下面结合TDA8007寄存器的定义和位分配,给出应用TDA8007接口芯片对IC卡进行上电激活和下电的程序。TDA8007的寄存器主要三类。第一类,通用寄存器:①卡槽选择CSR;②硬件状态HSR;③定时器TOR1、TOR2、TOR3。第二类,ISO7816串行处理寄存器:①串行状态USR;②混合状态MSR;③串行发送UTR;④串行接收URR;⑤队列控制FCR。第三类,卡专属寄存器:①可编程分频PDR;②保护时间GTR;③串行控制UCR1、UCR2;④时钟配置CCR;⑤上电控制PCR。注意:对于卡专属的寄存器,即卡接口1、卡接口2分别对应的寄存器,逻辑上具有相同的名及访问地址,因而,对不同的瞳操作,需要通过CSR选择对应的卡槽来切换卡专卡属寄存器的映射的物理空间。所以,接口设备每次从一个卡的上下电或读写转向另一卡,都需要访CSR设定对应的卡槽。对于每个寄存器的位定义不再多述,主动性者可参看TDA8007的技术文档。

5上下电过程及具体程序

图4为IC卡的上电时序图。要实现之,需对PCR进行写操作。其中START=PCR.0,RSTIN=PCR.2,VUP上升表示激活了TDA8007中的电压转换电路。当START置高时,只要能检测到选定卡槽中的IC卡存在,且没有TDA8007能检测到并在HSR中指示的硬件错误出现,则对应IC卡接口的VCC1或VCC2将能被提供响应的电平(5V、3V或1.8V)。随后对应卡的I/O数据线被置成高状态(Z状态),给IC卡提供设定的时钟信号,常用为3.5712MHz。大约在START置高108ETU后,RSTIN置高。因为RST为RSTIN的拷贝,则对应卡的RST被置高。然后,用TDA8007提供的定时器TOR3、TOR2设定对ATR(AnswerToRequest)即复位应答首字节的最大等待时间120ETU(ElementTimeUnit),TOC设定定时器工作方式,便开始等待ATR首字节到来后做相应处理。至此,IC卡上电激活工作完成,随后可以根据ATR字节的要求的工作方式对IC卡进行相应的读写处理。具体见上电程序。

图4TDA8007产生满足ISO7816标准诉IC卡上电激活时序

TDA8007寄存器访问的预定义

#include<absacc.h>

#defineXXXXBYTE[0x8000]//XXX表示CSR等各寄存器上电程序如下:

P1.5=0;//片选TDA8007

CSR&=0xf8;

CSR|=ncard;//选择卡,ncard=1,2

CSR&=0xf7;

CSR|=0xf7;

CSR|=0x08;//复位UART的寄存器

UCR2&=0xf7;//异步模式,SAN=0

CCR&=0xdf;//时钟停止于低电平

UCR2|=0x60;//关闭附加中断及收发中断

GTR=0xff;//保持时间12ETU

If(v==1)//v为函数变量

PCR|=0x08;//1.8V卡用

elseif(v==3)

PCR|=0x02;//3V卡用

Else

PCR&=0xfd;//5V卡用

UCR2&=0xfc;//CKU=PSC=0,--31

FCR=0x00;//1奇偶校验1FIFO

PDR=0x0c;//Divider=12

CCR=0x00;//不分频

PCR&=0xfb;//RSTIN=0

UCR2|=0x04;//不自动转换

UCR1=0x01;//正向约定

UCR1&=0xf7;//接收模式

flag3=0;//复位定时标志

flagatr=0;//接收ATR首字节定时标志

PCR|=0x01;//激活

TOR2=0x6c;

TOR3=0x00;

TOC=0x61;//RST拉高前等待108ETU

while(flag3==0);//定时时间到,在中断中设置flag3=1

TOC=0x00;//关闭定时器

PCR|=0x04;//给复位拉高

TOR2=0x78;

TOR3=0x00;

TOC=0x61;//RST拉高前等待

flagatr=1;

ATR();//复位应答处理函数

图5为IC卡的下电时序图。相对于上电时序,下电过程对时间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设计者控制TDA8007按照一定的顺序置低START、RSTIN和停止CLK即可,然后TDA8007会自动逐步释放RST、I/O、Vcc及VUP。具体处理见下电程序。

下电程序:

P15=0;

PCR&=0xfe;//START=0;下电

PCR&=0xfb;//卡的复位脚保持0

CCR&=0xdf;//停止时钟于低

CCR|=0x10;//停止时钟

P15=1;

6使用TDA8007应当注意的问题

TDA8007对于Vcc、RST出错,芯片过热(如图IC卡为电源短路卡或金属片),或IC卡插入拔出时都会产生中断输出。每次中断处理结束,应注意把HSR中的值读入一个临时地址,以便清楚HSR中的标志。

每次发送数据到IC前,即接收IC卡的最后一个数据之前,应设置寄存器UCR1中的LCT位,以便接收完IC卡的数据后,自动切换成发送状态。

对TDA8007部分布线时应注意,时钟信号线与其它线的隔离:最好被地线包围。

对于电路板上TDA8007部分的电容应尽量靠近TDA8007,其中电容Cap、Cbp、Cup尤其如此,并最好不要在这些电容连向TDA8007引脚过程中使用过孔;同时,Cap、Cup、Cbp电容的ESR要尽量小。

对TDA8007处理的两个IC卡座中的任何一个执行上电、下电、读写卡操作之前,必须执行选择卡座的操作函数,以便选中具体的IC卡进行处理。

对IC卡操作中上电时序中的定时,读写卡字节间等待定时等都可使用TDA8007中的定时器及定时控制器操作,注意其定时器为向下计数方式。

读写器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安全单片机智能IC卡IC卡读写器PC/SCISO7816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网络计算机(NC)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革新,代表着未来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方向。由于网络计算机可以采用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为发展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中,Linux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源代码公开,可以根据要求自行剪裁并且稳定,对资源要求低,有大量应用软件支持。按照网络电脑的特定需求,可以开发出具有自主智能产权的CPU,从而提高网络电脑的安全。网络电脑走的是一种网络服务器集中式管理的道路,具有成本低廉、管理费用低的优势。

为此,国家863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发展规划提出了以下要求:组织优势力量,研究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制网络计算机系列产品,选择若干典型应用领域的进行应用示范,以此推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和系统软件的发展,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网络教育、金融、社区服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计算机的安全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尤其在某些特殊领域,如电子政务等,安全问题显得极端重要。目前,在计算机安全方面,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效果都不太好。本文提出的智能IC卡技术,在网络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网络计算机的安全。智能IC卡(SmartIC)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前主要用在金融、电信等领域,笔者把此技术推广应用到网络计算机,以提高安全性。智能IC卡本身含有自行研制的COS(ChipOS)和加密算法,并采用多密钥、多加密算法体系,对所有的敏感数据文件加密保护。如图1所示。

IC卡子系统是整个网络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的核心,它保存了加密算法所需要的私有密钥,供加密算法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加密使用。

1IC卡读写器硬件开发方案

IC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领域,如金融、电信等,不同领域均有各自不同的应用特点、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IC卡在某一领域的应用,必须适应该领域的特点。国际上有关组织及部分针对各个领域的不同要求,制定了IC卡在某一领域应用所应参考或遵循的应用标准。不过所有智能IC卡都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IEC7816国际标准。读写器的硬件也必须遵循ISO/IEC7816国际标准。

ISO/IEC7816标准要求IC卡与IC卡读写器使用串行通信,时序要求非常严格。常用的MCS51系列单片机速度较慢,每个指令周期需要12个机器周期,较难达到该标准所要求的严格时序。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采用RISC结构,每个指令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并且除转移指令外,所有指令都可以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完成,速度较快,能够满足该标准对时序的严格要求。所以采用一片PIC16C73单片机作为IC卡读写器的控制器。

读写器与IC卡的通信,采用半双工的ISO7916-3字符帧协议标准。3.57MHz的晶振为IC卡和读写器提供时钟。在缺省工作方式下,IC卡和读写器的通信速率为9600bps。即时钟频率为3.57MHz,每372个时钟输入或输出一个比特位。在未来需要较高通信速度时,可以在对程序作较小改动的前提下,提高晶振频率,如采用2×3.57MHz的晶振。

IC卡读写器与NC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USB接口、并口、串口、PS/2口等多种方案。采用USB接口可以实现即插即用和热拔插等功能。但使用USB接口,电路和协议都很复杂,并且增加USB接口器件会较大地增加系统成本。并口有较高的通信速度,但通信线路较多,硬件比较复杂,可靠性不好,且IC卡读写器并不需要太高的通信速度,故使用并口也不是理想的方案。而PS/2口一般固定给键盘和鼠标等标准外设使用,使用PS/2口就会占用这些标准外设的接口,故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使用串口通信虽然速度慢,但却具有硬件成本低、软件实现简单、运行可靠等优点。而通信速度完全可以满足IC卡读写器的要求。所以IC卡读写器采用了RS232串口与NC主机通信的方案。

整个系统使用5V电压供电。IC卡读写器采用低功耗设计,系统电源从RS232接口的信号线上获得。RS232接口的电压为±12V,经过电源稳压器件LP2950将12V电压变为+5V,给IC卡读写器所有器件提供电源。

IC卡读写器硬件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IC卡各引脚接到单片机I/O口上,由单片机对IC卡进行读写。由于PC(NC)机的RS232接口电平与单片机的逻辑电平不同,所以需要对串口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图2中使用了电平转换器件。它把单片机的TTL逻辑电平转化为RS232接口的±12V电平,实现单片机与RS232的透明传输。转换后的信号直接接在RS232接口上。

2IC卡读写器软件开发方案

IC卡读写器驱动程序由读写器与IC卡通信的通信程序、读写器与NC或PC通信的通信程序以及NC与读写器通信的驱动程序三部分组成。其中,NC与IC卡读写器通信的程序符合PC/SC规范,它与PC/SC规范的中间件结合,向应用程序提供符合PC/SC规范的API函数。

2.1读写器与IC卡通信的通信程序

该通信程序采用ISO7816-3字节协议标准编制。使用T=0,即字符协议,主要实现与IC卡的通信。由于选用的时钟为3.57MHz,在IC卡I/O口默认的9600bps通信速度下,每隔372个系统时钟脉冲,I/O状态可能变化一次。所以,为了准确读取IC卡I/O状态,在IC卡输出的每一位脉冲中间,即I/O启动186个时钟周期后,读取I/O状态。为了排除可能的干扰,在186个时钟周期的两侧再采样两点,共取样三点。三个采样点之间每两个点间隔24个时钟周期。如果三点取样值都为1,则输出为1;如果三点取样值都为0,则输出为0;如果三点取样值中有两点为1,一点为0,则输出为1;如果三点取样值中两点为0,一点为1,则输出为0。如图3所示。

2.2读写器与NC的通信的通信程序

读写器与NC的通信程序采用异步串行口协议,双方通信先握手取得同步,然后再进行串行口通信。读写器通过串口接收NC发来的命令,并将执行结果通过串口发回。读写器与NC的通信在不影响读写器与IC卡通信的前提下完成。

2.3NC的驱动程序

NC通信程序驻留于NC,它与读写器的通信程序通信。这个程序符合PC/SC规范。规范规定的分层模块结构见图4。

图4中的ICC就是IntegratedCircuitCard,即IC卡。IFD就是InterfaceDevices,即IC卡读写器。IC卡插入读写器后,通过IC卡读写器IFD与NC驱动程序的IFDHandler层通信。ICCResourceManager层管理各种不同的IC卡读写器和IC卡资源。每一种IC卡读写器通过各自的IFDHandler接口函数与ICCResourceManager层通信,ICCResourceManager层根据上层软件的要求,将上层软件发来的命令分别发到相应的IFDHandler,再通过它发给IC卡读写器和IC卡。而ICC-AwareApplications层对上层应用软件提供一个通用的API接口,以满足不同的应用程序对不同的IC卡和读写器的编程要求。ServiceProvider层介于ICC-AwareApplications层和ICCResourceManager层之间,要吧提供文件的存取控制和驱动程序的加密通信功能。当然,在不使用加密通信功能时,也可以不用这一层。

NC的驱动程序根据规范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IFDHandler层接口函数,其余各部分由符合规范的中间件提供。应用程序调用间件提供的API函数发送命令。中间件把应用程序发来的命令编译成动态链接库的IFDHandler接口函数发给IC卡读写器,最终发给IC卡。最后,IC卡将返回结果通过一系列相反的过程返回给应用程序。

3SmartIC卡开发方案

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IC卡存储器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有条件地由外部读取,以供内部信息处理的判定。根据卡中所嵌入的集成电路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

(1)存储器卡,卡中的集成电路为EEPROM(可以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逻辑加密卡,卡中的集成电路具有加密逻辑和EEPROM;

(3)CPU卡,卡中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EEPROM、随机存储器RAM以及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片内操作系统COS(ChipOperatingSystem)。

除此之外,IC卡根据读写方式不同,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两种。由于网络安全要求,IC卡在使用时必须一直插在读写器内。非接触IC卡由于其读写器没有专用卡座,尽管有寿命长等优点,但不适用于网络安全应用。

同时,由于CPU卡计算能力强,可以使用自己的COS操作系统,甚至使用硬件完成加密算法。而IC存储卡仅具有存储功能,安全性不如CPU卡好,的怪SNCS(SmartNetworkComputerSystem)的IC卡子系统采用接触式CPU卡。

网络计算机安全系统的IC卡设计满足标准化(国际标准)和智能化,既有安全性又有易维护性。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1)硬件

采用CPU卡,它含有CPU及RAM、ROM等。具有优秀的安全性能,可能有效防止黑客对IC卡解密。

(2)软件

·通信程序

IC卡软件即COS(ChipOperatingSystarm),它是智能卡芯片内的一个监控软件,用于接收和处理外界发给智能卡的各种信息,管理卡内的存储器,并给出相应的应答信息。它有IC卡与读写器的通信程序。该通信程序完成与读写设备之间的通信,必须满足7816-3字符帧协议。该协议含有T=0字符传送协议和T=1数据块传送协议。

·安全文件系统

COS文件系统与普通文件系统不同,它着重强调文件系统的安全性,除提供通常的字符流文件操作外,还提供记录文件的读写操作等。对每种不同的文件操作进行不同的访问权限保护。COS中的文件系统与上层应用软件的用户权限管理相结合,共同完成对IC卡文件的访问。由于IC卡的文件存储介质采用EEPROM,每次写文件操作时,必须对要写入的介质先进行擦除操作。

·安全机制

安全机制用于身份鉴别和IC卡与读写设备双方的认证工作及各种数据的加密、数据完整性检查等操作。每个用户IC卡上都有用户的一个私钥,服务器把用公钥加密后的数据经IC瞳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后将正确的信息通过网络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解密的信息完成对用户权限的鉴别。

·加解密算法

加解密算法,用于对传入IC卡的数据进行加、解密,此外它还提供扩展接口,方便用户增加新的加密算法。

·命令解译

命令解译是COS的上层软件,它实现ISO7816-4的各种命令和CA命令。

根据串口窃电IC卡读写器设计技术思想,IC卡读写器采用低功耗元器件(PIC16C73B低功耗单片机和74LV125A等),同时采用分离元件取代MAX系列的RS232接口电路,实现了无需外接电源的串口IC卡读写器。经实验测试,整个电路功耗低于10mA,完全可以由串口提供电源。

读写器范文篇3

关键词:非接触卡;MCRF200;读写器;PSK;负载调制

1MCRF200简介

MCRF200是Microchip公司生产的非接触式可编程无源RFID器件,它的工作频率载波为125kHz。该器件有两种工作模式:初始Native模式和读模式。所谓初始模式是指MCRF200具有一个未被编程的存贮阵列,而且能够在非接触编程时提供一个缺损状态其波特率为载波频率fc的128分频,调制方式为FSK,数据码为NRZ码;而读模式是指在接触或非接触方式编程后的永久工作模式,在该模式下,MCRF200芯片中配置寄存器详见后述的锁存位CB12置1,芯片上电后,将依据配置寄存器的设置并按协议发送数据。

MCRF200的其它主要性能如下:

●带有一次可编程(OTP)的96位或128位用户存储器(支持48位或64位协议);

●内含整流和稳压电路;

●功率损耗极低;

●编码方式可在NRZ码、曼彻斯特码、差分曼彻斯特码之间选择;

●调制方式可在直接调制(ASK)、FSK、PSK1和PSK2(PSK1、PSK2定义见后述中选择);

●采用PDIP和SOIC封装形式。

2MCRF200的工作原理

2.1应用系统构成

MCRF200的典型应用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图中,引脚VA和VB接电感L1和电容C1构成的外接谐振电路,该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为125kHz。读写器边的LC电路也谐振于125kHz则用于输出射频能量,同时可接收MCRF200芯片以负载调制方式送来的数据信号。

2.2芯片内部组成原理

图3

MCRF200芯片的内部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它由射频前端电路和存贮器电路两大块组成。其中,射频前端电路用于完成芯片所有的模拟信号处理和变换功能,包括电源、时钟、载波中断检测、上电复位、负载调制等电路。此外,它还用来实现编码、调制方式的逻辑控制;而配置寄存器电路则用于确定芯片的工作参数。该配置寄存器不能被非接触方式编程,因为它在非接触方式下已经被Microchip公司在生产时进行过编程。

配置寄存器各位的控制功能如下:

●CB1:用于设置存贮器阵列的大小。当CB1为1时,用户阵列为128位;为0时,其用户阵列为96位。

●CB2、CB3、CB4位:该三位编码可用于设置波特率,其编码表列于表1。

●CB5用来设置同步字。CB5为1时,有1.5位同步字;为0时,无同步字。

●CB6与CB7:用于设置数据编码方式,具体见表2所列。

●CB8与CB9:调制方式选择位,具体见表3。

●CB10:PSK速率选择位。该位为1时选择fc/4;为0时则选择fc/2其中fc为载波频率。

●CB11:该位总为0。

●CB12:该位为0时,存贮阵列未锁定;为1时,存贮阵列被锁定。

表1波特率设置表(fc为载波频率)

CB2CB3CB4波特率CB2CB3CB4波特率

000fc/128100fc/64

001fc/100101fc/50

010fc/80110fc/40

011fc/32111fc/16

表2数据编码方式设置

CB70011

CB60101

编码方式NRZ-L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码反曼彻斯特码

表3调制方式选择(fc为载波频率)

CB9CB8市制方式

00FSK:0为fc/8;1为fc/10

01PSK1

10直接

11PSK2

3PSK读写器电路设计

3.1PSK调制

MCRF200的PSK调制方式有两种:PSK1和PSK2。采用PSK1调制时,每当相位在数据位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时,将在从位起始处跳变180°;而在PSK2调制时,相位将在数据位为1时从位起始处跳变180°,为0时则相位不变。PSK1是一种绝对码方式,PSK2是一种相对码方式,因此,PSK读写器硬件只能按一种调制方式设计(如PSK1),而当要工作在另一调制方式时,可用软件进行转换。

图3所示是一个典型的PSK调制信号波形示意图,图中假设PSK速率为数据位速率的8倍。

3.2PSK读写器

PSK读写器的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它由4MHz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载波功放、包络检波器、滤波放大、脉冲成形器、相位比较器、微处理器及与主机接口电路等组成。

图4中,读写器发收两通道的信号流程已很清楚,这些电路的设计参考文献很多。下面仅就功率放大器、包络检波、PSK解调以及RS-232串口电路进行分析。

(1)功放电路

该PSK读写器的功放电路如图5所示。图中,T1、T2、T3用于组成B类放大器,L1、C1和C2串联谐振于125kHz,选通分频器输出的125kHz载波加至功放,L2和C3用于构成输出谐振电路,这样,在L2上将产生电磁场,从而保证卡芯片进入场区时能获得足够的载波能量而被激活。但L2所产生的场能量也有一定的限制,通常在30m处测试应不超过65dBμV(dBμV=20logμV)。

(2)包络检波电路

非接触IC卡的负载调制通常采用AM方式,读写器中的载波解调采用简单的包络检波电路,图5中,D3和D4的作用是对芯片负载调制信号进行全波检波,以检出PSK包络。

而R8和C5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则应满足包络检波条件,即:

R8C5≥(5-10)/ωC

式中:ωC为载波角频率。但应注意为了减小惰性失真,R8和C5不应取值过大。

(3)PSK解调器电路

PSK解调电路是读写器能正确将PSK调制信号变换为NRZ码的关键电路,其具体电路见图6所示。图中,从脉冲形成电路送出的62.5kHz的PSK方波信号假定配置寄存器CB10位为0,即PSK速率为fc/2加至触发器D3的时钟输入端。触发器D3的数据输入端D加入的是由125kHz载波基准形成的62.5kHz基准方波信号,这样,若时钟与D输入端两信号相位差为90°或相位差不偏至0°或180°附近,则触发器D3的Q端输出信号将是可由微控制器MCU读入的数据NRZ码。

分频器输出的125kHz方波基准信号经触发器D2变换为62.5kHz的方波,而异或门1利用触发器输出D1的高低电平变化则可使加至触发器D2的125kHz基准信号相位改变180°,该180°的相位变化在触发器D2的Q输出端会产生90°的相移。

而基准62.5kHz信号在经异或门4后将产生125kHz脉冲信号R3C3产生延迟。同样,也将产生62.5kHz的PSK数据信号,在经R2、C2和异或门后,也将产生125kHz的脉冲信号。这两信号可在触发器D4中进行相位比较以在触发器D4的Q端输出125kHz信号,其占空比正比于两信号间的相位差。当两个62.5kHz信号的相位差为90°时,其占空比为50%,这对于PSK解调是理想的,若它们的相位差偏离90°而向0°或180°偏移时,其占空比也将同时减小或增大。

由R1和C1构成的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平大小正比于相位差,该直流电压加至一个窗口检测电路。若直流电平靠近中间,则窗口检测器输出1为高,输出2为低,异或非后为低,因而不改变触发器D1的Q输出状态;若直流电平过高,则窗口检测器1、2输出端都为高;此时,若直流电平较低,则窗口检测器1、2输出端都为低。即触发器D4输出的占空比过大或过小时,窗口检测器的输出会使触发器D1的时钟输入端产生上跳变化,从而引起触发器D1输出Q的电平变化而使触发器D2输出发生90°相移,最终使触发器D3达到最佳的PSK解调状态。

读写器范文篇4

关键词:RFIDT5557读写器FSKD类功放

1T5557的主要特点

T5557的Atmel公司生产的非接触式无源可读写RFID器件,这的工作频率(载波)为125kHz。可兼容e555x系列芯片。T5557芯片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具有75pF的片上谐振电路电容;

*7×32bitEEPROM数据存储器(包含32bit的密码存储器);

*独立的64位可追踪数据存储器;

*EEPROM中的配置存储器可能设置芯片工作参数;

*数据速率可在RF/2和RF/128之间的以2的幂次可选;

*编码方式:NRZ、曼彻斯特及Biphase码;

*调制方式:FSK、PSK、直接;

*具有请求应答(AOR)、密码、常规读、直接访问等多种工作模式;

*具有写保护特性;

*OTP(一次可编程)功能。

2T5557的应用系统构成

T5557的典型应用系统构成图如图1所示。图中,读写器向T5557(亦称之为tag)传送射频能量和读写命令,同时接收T5557芯片以负载调制方式送来的数据信号。

3内部组成及工作原理

3.1内部组成电路

实际上,T5557芯片的内部电路组成框图也示于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由模拟前端、写解码、比特率产生器、调制器、模式寄存器、控制器、存储器、编程用高压产生器、测试逻辑等电路构成。其中:模拟前端电路主要完成芯片模拟信号的处理和变换,包括电流产生、时钟提取、载波中断(空隙gap)检测、负载调制、ESD保护等电路;写解码电路主要在读写器向芯片写数据时,用来解读有关写操作码,并对写数据流进行校验;HV产生器可产生对EEPROM进行编程写入所需的高电压;控制器主要完成四种功能,一是在上电(POR)有效后及读期间,用配置存储器数据(在EEPROM的块0中,见后述)装载模式寄存器,以保证芯片按设置方式工作。二是控制对存储器的访问。三是处理写命令和数据写入。四是在密码模式中,将接收操作码后的32位值与存贮的密码进行比较和判别;调制器用于实现FSK、PSK调制;T5557具有330位EEPROM存储器,其结构如图2所示,分为页0和页1两页。页0的块0是配置存储器。每块的位0是块锁存位,一旦锁存置位,本块(包括锁存位)不能通过射频再次编程。T5557中EEPROM的可追踪数据是指Atmel在生产制造测试过程所保留的众多识别数据,可供查询,这是e555x系列没有的。

此外,T5557中配置存储器的功能结构位图如图3所示。

3.2T5557的初始化及读写器通信

电源上电后(POR有效),T5557将对存储在EEPROM块0中的数据进行初始化,此时若图3中的POR位为0,则在约3ms后按块0的调制参数设置进行调制。若需置位POR,则其初始化时间约为67ms。

在卡(tag)与读写器进行通信时:通常由卡将存贮在EEPROM中的数据以负载调制方式循环送至读写器。根据传送数据循环组织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常规(regular)读模式、块读模式和序列终止符模式。具体如下:

(1)常规读模式:传送数据序列从块1的第一位开始至最后一块(最大为块7)的第32位。最后一块的块号由配置存储器的参数MAXBLK值确定。若MAXBLK为0或1,则不断传送块0或块1的数据。工作于此模式时,在传送循环结构数据之前其发送的第一位为逻辑0。

图3

(2)块读模式:在直接访问命令下工作时,仅有被寻址的块被读。在配置存储器PWD位置1时的密码模式下,对32位块的直接访问需要32位密码,若密码不匹配,则T5557会返回常规读模式。在块读模式下的第一位也为逻辑0。

(3)序列终止符模式(ST):这是与e5550兼容的一种方式,在数据传送开始和循环数据开始时插入一个序列ST(4位1组成),来实现与读写器的同步。但序列仅用于FSK和曼彻特码调制方式。ST序列第2和第4位时段负载调制在FSK模式时一直关断,在曼彻斯特码时一直接通。该方式通常由EEPROM块0的ST位置1实现。

3.3读写器至卡的通信

读写器发出的命令和写数据可由中断载波形式空隙(gap)的方法来实现,并以两个gap之间的持续时间来编码0和1。当gap时间在50~150μs时,两gap之间的24Tc(Tc为载波周期)时间长为0,54Tc时间长为1,当大于64Tc时间长而无gap再出现时,T5557退出写模式。若命令正确,T5557将正常执行;若出现错误,则T5557转至常规读模式。

序列中的第一个gap被称为起始gap。为了便于T5557的检测,一般情况下,起始gap应大于其后的gap(见图4)。

图4

(1)写数据协议

读写器发出双位码,作为命令传送至T5557。命令的有关构成列于表1。

表1命令表

命令命令码后续位构成

AOR10密码(第1~32位)

标准写1P锁定位L+数据(第1~32位)+地址(第2~0位)

保护写1P密码(第1~32位)+锁定位L+数据(第1~32为)+地址(第20位)

直接访问(PWD=1)1P密码(第1~32位)+0+地址(第2~0位)

直接访问(PWD=0)1P0+地址(第20位)

页0/1常规读1P

Reset命令00

注:表中P为页选择(P为0或1)

(2)AOR(请求应答)模式(此地密码位PWD=1)

当AOR置1(块0),T5557在装载块0后并不调制,将等待来自读写器的有效AOR命令,以备唤醒。AOR命令利用密码激活匹配的T5557芯片,该命令可用于防止冲突,以选择所要的卡读写。

(3)编程写入

当所有写信息已被T5557正确接收时,便可编程写入。在写序列传送结束和编程之间有一段延迟。编程写入时间为5.6ms。编程写入成功后,T5557进入块读模式,并传送刚编程写入的块。一个完整的写序列成功的过程如图4所示。

图5

3.4扩展模式(X-Mode)

在块0中将Masterkey(4位)设置为6或9并将X-Mode位置1,便可进入扩展模式。Masterkey等于9时可进入测试模式,等于6时不允许测试模式。其它Masterkey位置都不能使T5557进入X-Mode,即使X-Mode位置1也不能进入。扩展模式(和e555x不兼容)具有下列特点:

*波特率:该波特率的值由块0的第9位至14位(n5至n0)的位值n来确定,波特率为fc/(2n+2),其中fc为载波频率。

*调制编码方式:由块0的第16至20位设置,编码不同于e555x兼容的方式。

*OTP功能:若块0的OTP(第24位)置1,所有锁存位置1,则所有块都是写保护的。若Masterkey值为6,则T5557的工作模式被锁存,即为OTP功能。若Masterkey值为9,则测试模式访问允许重构配置。

*序列开始标志:它由两位(10或01)组成,用于同步读写器,在每一块数据传送开始时插入,10和01是交替使用的。

*反向数据输出:使数据输出反向(即1与0反向,输出为其反)。

*快速写。快写模式时,两个Gap之间是12Tc时间长为0,是27Tc时间长为1。而在一个gap后,超过32Tc时间长而不出现下一个gap时,T5557将退出该快写模式。

4FSK读写器电路设计

4.1FSK调制

T5557芯片的FSK调制方式有FSK1、FSK2、FSK1a和FSK2a四种,其参数列于表2。一个典型的FSK调制波形如图5所示。

表2T5557的FSK调制(fc为载波频率)

模式数据0的频率f0数据1的频率f1

FSK1fc/5fc/8

FSK2fc/10fc/8

FSK1afc/8fc/5

FSK2afc/8fc/10

读写器范文篇5

随着20世纪初物联网技术概念的产生,RFID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电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与识别对象建立物理连接,可工作于各种油渍、灰层和辐射等恶劣环境。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组成。标签是数据的载体,它和读写器之间通过微波天线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的交换。射频信号的耦合分为两类:电感耦合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电感耦合方式适合用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适用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RFID技术与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具有很多优势,RFID读取数据无需光源,具有穿透性,只要在读写器、阅读器作用范围之内标签数据就可被读取;RFID标签支持数据的反复写入,可动态地更新标签数据;读写器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可读取数个标签信息。项目利用RFID技术的自动识别和反复读写的特点,全面考虑设备基本信息、功能、位置、状态等设备信息,研究手持终端设备与管理平台的数据传输机制,研究电力仪器设备管理流程,开发适用于电力企业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实现资产入库、检定、借出、调拨、报废等全寿命周期状态信息的判别和跟踪。

2基于RFID的电力仪器设备管理

平台框架体系如图2所示,基于RFID的电力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分为4层结构,分别为采集对象层、终端采集层、数据接口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包括管理主站、手持读写器、发卡器和UHF标签四大部分。采集对象层由贴有RFID标签的各种仪器设备构成。根据电力企业仪器设备多用于电磁环境的特点,标签选用UHF(UltraHighFrequency,超高频)抗金属标签。这种标签具有无源、识别距离远、防金属干扰的特点。数据采集层包括手持读写器和发卡器两大部分,通过手持读写器可执行仪器设备的入库、借出、调拨、检定、维修和报废等业务,完成的数据结果通过数据同步功能传输到数据接口层;发卡器用于标签的制作,将初始化数据写入RFID标签中,建立仪器设备与标签的对应关系。数据接口层负责数据采集层和数据层之间的通讯,一方面将在读取标签信息时,将对应的设备资产信息同步到手持读写器中;另一方面,将手持读写器读取到的标签数据写入到资产数据表中。数据层包括资产数据、基础数据、用户数据和运行数据。其中资产数据包括ERP设备资产信息、自购资产信息以及其他各种仪器设备的资产信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数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和设备厂家等档案信息,是系统运行的支撑性数据。用户数据保存有整个平台使用用户的信息。运行数据包括审计数据、设备运行过程数据等用户和资产状态变化产生的历史数据,主要用于设备的状态回溯以及系统的数据审计。应用层主要实现数据的统计查询、资产入库、检定、借出、调拨、报废等业务的在线审批。

3RFID电力仪器设备管理流程

仪器设备管理包括资产的登记、入库、借出、调拨、维修、报废、检定、盘点等操作,包含设备从购置投入使用到报废退出使用的全过程。

1)仪器设备登记

各部门在领用设备后填写资产信息表,包括设备名称、厂商、出厂日期、领用人、使用年限等信息,系统将根据资产信息生成资产编码分类;通过发卡器将资产编码分类写入UHF标签中,并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标签纸,最后将UHF标签和标签纸贴到对应设备,完成资产登记操作。

2)仪器设备入库

完成资产登记后,使用手持读写器扫描UHF标签,并把设备状态置为“可用”,填写保存地点,并同步到后台数据库,完成资产入库。

3)仪器设备周期检定

仪器设备分为计量仪器设备和非计量仪器设备(即功能性仪器设备)两大类。系统根据设备检定周期,提前以标红的形式提醒到期需检定的计量仪器设备,各使用部门每年须根据需要列出标准仪器设备、计量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的检定计划,并上报审批。经过检定后,计量类仪器设备有“合格(绿色)”、“限用(黄色)”、“停用(红色)”3种状态标识。通过手持读写器设置检定状态。功能性仪器设备有“完好(绿色)”“停用(红色)”2种状态标识。设备管理用通过RFID手持设备设置检定状态。

4)仪器设备修理

对于需修理的仪器设备,通过手持读写器将状态置为“修理”,设备修理完好后,再将状态置为“可用”。

5)仪器设备借用

借出人在系统内填写《仪器借出登记表》,需经借出部门批准。借出后通过手持读写器将状态设置“借出”,归还后将设备状态置为“可用”。仪器设备的借用周期上限为20天,到期不归还应提醒。

6)仪器设备调拨

调出部门列出转移仪器设备清单,并使用手持读写器将设备状态置为“调出”,并在系统中上传《固定资产调拨单》,调入部门利用手持读写器进行入库操作。

7)仪器设备报废

仪器设备满足报废条件,可提出报废申请,填写《资产报废审批表》,其审批通过后,通过手持读写器将资产状态置为“报废”。

8)资产盘点

实现新增盘点任务、更新盘点任务、查看盘点任务详细内容等。使用手持读写器对资产快速和准确清查,将数据终端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4平台关键技术及实现

资产管理平台能够准确高效运转,需要一套完整的RFID编码机制,以保障资产设备和编码的唯一对应和一套数据维护管理机制,以保证资产实物与管理平台数据的一致。

4.1资产编码资产

编码不仅需要考虑资产的固定信息,如编号、属性、类别等,同时需兼顾动态信息的体现,如设备状态、检定状态灯,以方便资产设备状态的跟踪和设备盘点。RFID标签编码中固定信息站7个字节,状态信息占1个字节,共计8个字节。其中设备状态用于跟踪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状态变更,包括初始化、可用、借出、维修、检定、报废。检定状态用于标记设备周期送检结果,包括合格、限用、停用、完好。标签信息在资产登记以及设备状态变更时,通过发卡器写入。通过标签打印机将RFID标签打印并贴于每个设备物体上。

4.2数据同步与传输

RFID手持读写器对设备状态进行修改后,需要将设备信息实时同步到数据管理主站中,目前尚没有用于设备数据管理的标准通信机制,因此需要设计一套手持终端与数据管理后台之间的通讯规约以实现实时、高效、准确的数据传输。为此项目采用如下关键技术:一是在手持读写器中部署SQLite嵌入式数据库,在读写器与管理主站无法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保证在离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仪器设备的业务操作;二是采用基于业务驱动的数据同步机制,即业务都由管理主站发起,待与手持读写器数据同步完成后,由手持读写器执行业务操作,并返回业务结果。平台数据同步架构分为3层:手持读写器层、数据接口层和管理平台层。手持读写器层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支持SQLite嵌入式数据库,可存储设备档案数据、设备资产数据和设备业务数据,数据结构与管理主站的数据结构一致,便于数据同步。数据接口层是数据同步的中间件,一方面与管理主站建立数据库连接,另一方面与手持读写器建立socket连接,可独立部署在客户端,也可作为一个模块部署在管理主站中。管理主站中负责设备档案数据、设备资产数据和设备业务数据的管理,可新增、删除和修改设备信息,也可发起借出、维修、检定、报废等业务流程。手持读写器与管理主站的数据同步流程如下:

1)采用C/S结构,手持读写器作为客户端,数据接口作为服务器端。手持读写器开机后自动与数据接口建立socket连接,发起数据同步请求,数据接口与管理平台建立数据库连接,并将管理主站中的数据同步到本地SQLite数据库中。

2)同步数据成功后,读取设备业务数据,并以业务推送的方式在手持读写器上显示,提醒操作人员。业务人员根据提醒开展资产入库、检定、借出、调拨、报废等业务等操作。由于业务申请在管理平台完成,领用人、部门、归还日期等操作附加数据不需要在手持读写器上填写,只需填写设备可用、借出、检定等状态数据,简化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3)业务操作完成后,手持读写器发起业务数据同步请求,数据接口接到同步请求后,打开数据库连接,并将业务数据同步到管理平台中。数据同步成功后,关闭socket会话和数据库连接。

5结语

读写器范文篇6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射频卡分类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Equipment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1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

射频卡是将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用来储存识别码或其它数据。EEPROM容量从几比特到几万比特。芯片仅需连接天线(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见的信用卡及小圆片的形式等。与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电磁波(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工作频率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和高频系统。①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的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射频卡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射频卡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低频系统多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动物监管、货物跟踪。②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的系统。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射频卡及读写器成本均较高、卡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几m~十几m)、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及射频卡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高频系统多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像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

(2)射频卡

根据射频卡的不同可分成可读写(RW)卡、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卡和只读(RO)卡三种。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贵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一般情况下改写数据所花费的时间远大于读取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常规为改写所花费的时间为s级,阅读花费的时间为ms级)。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且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个唯一的号码,不能逐改,保证了安全性。RO卡最便宜。

(3)射频卡的有源与无源

射频卡可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射频卡使用卡内电池的能量、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十几m,但是它的寿命有限(3~10年),且价格较高;无源射频卡不含电池,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很便宜,但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一般是几十cm,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

(4)调制方式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①主动式的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②被动式的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调制自己的信号,适宜在门禁或交通的应用中使用。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

目前使用的多数系统中,一次只能读写一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能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读写距离长,射频卡之间的距离就要大,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的射频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这对于RFID来说十分重要。所谓碰撞是指多个射频卡进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状况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得很快。RFID产品种类很多,像德州仪器、Motoro1a、Philips、Microchip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他们的产品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I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德国BMW公司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控制中等。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射频识别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长。由此可见,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部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现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当然,这里仅仅罗列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技术如果得到普及,都将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1安全防护领域

(1)门禁保安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可以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饭店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目的都是识别人员身份、安全管理、收费等等。好处是简化出入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护。只要人员佩戴了封装成ID卡大小的射频卡、进出入口有一台读写器,人员出入时自动识别身份,非法闯入会有报警。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其它的识别方式,将指纹、掌纹或颜面特征存入射频卡。

公司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将射频卡贴在物品上面,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它实验室用品上。该射频卡使得公司可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2)汽车防盗

这是RFID较新的应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足够小的、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当中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它需要在汽车上装有读写器,当钥匙插入到点火器中时,读写器能够辨别钥匙的身份。如果读写器接收不到射频卡发送来的特定信号,汽车的引擎将不会发动。用这种电子验证的方法,汽车的中央计算机也就能容易防止短路点火。

另一种汽车防盗系统是,司机自己带有一射频卡,其发射范围是在司机座椅45~55cm以内,读写器安装在座椅的背部。当读写器读取到有效的ID号时,系统发出三声鸣叫,然后汽车引擎才能启动。该防盗系统还有另一强大功能:倘若司机离开汽车并且车门敞开引擎也没有关闭,这时读写器就需要读取另一有效ID号;假如司机将该射频卡带离汽车,这样读写器不能读到有效ID号,引擎就会自动关闭,同时触发报警装置。

(3)电子物品监视系统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整个系统包括贴在物体上的一个内存容量仅为1比特(即开或关)的射频卡,和商店出口处的读写器。射频卡在安装时被激活。在激活状态下,射频卡接近扫描器时会被探测到,同时会报警。如果货物被购买,由销售人员用专用工具拆除射频卡(典型的是在服装店里),或者用磁场来使射频卡失效,或者直接破坏射频卡本身的电特性。EAS系统已被广泛使用。据估计每年消耗60亿套。

4.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了成本。举个例子以说明在生产线上应用RFID技术的情况。

用于汽车装配流水线。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在装配流水线上应用射频卡,以尽可能大量地生产用户定制的汽车。宝马汽车的生产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中,选定自己所需车的颜色、引擎型号和轮胎式样等。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射频卡。该射频卡上带有汽车所需的所有详细的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任务。

(2)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监视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贴在货物所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都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央计算机里,与该货物有关的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出库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中央计算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

(3)产品防伪

伪造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技术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难于伪造。射频卡的成本就相对便宜,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芯片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射频卡本身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利于销售商使用;体积十分小、便于产品封装。像电脑、激光打印机、电视等产品上都可使用。

(4)RFID卡收费

国外的各种交易大多利用各种卡来完成,而我国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现金交易不方便也不安全,还容易出现税收的漏洞。目前的收费卡多用磁卡、IC卡,而射频卡也开始占据市场。原因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磁卡、IC卡容易损坏,而射频卡则不易磨损,也不怕静电及其它情况;同时,射频卡用起来方便、快捷,甚至不用打开包,在读写器前摇晃一下,就完成收费。另外,还可同时识别几张卡.并行收费,如公共汽车上的电子月票。我国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异常拥挤、环境条件差,射频卡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4.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该领域的发展起步于赛马的识别,是用小玻璃封装的射频卡植于动物皮下。射频卡大约10mm长,内有一个线圈,约1000圈的细线绕在铁氧体上,读写距离是十几cm。从赛马识别发展到了标识牲畜。牲畜的识别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牧场的方法。

(2)运动计时

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人员太多,有时第一个出发的人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能相隔40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就会出现差错。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自己的鞋带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频卡,在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处放置带有微型天线的小垫片。当运动员越过此垫片时,计时系统便会接收运动员所带的射频卡发出的ID号,并记录当时的时间。这样,每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了。在比赛路线中,如果每隔5km就设置这样一个垫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运动员在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RFID还可应用于汽车大奖赛上的精确计时。在跑道下面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埋入一系列的天线,这些天线与读写器相连,而射频卡安装到赛车前方。当赛车每越过一个天线时,赛车的ID号和时间就被记录下来,并存储到中央计算机内。这样到比赛结束时,每个参赛选手将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4.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而高速公路收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收费站口,许多车辆要停车排队,成为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少数不法的收费员贪污路费,使国家损失了相当的财政收入。RF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它非接触识别的优势——让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同时可以解决收费员贪污路费及交通拥堵的问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终将会被淘汰。预计在未来10年内,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在城市交通方面,解决交通日趋拥挤问题不能只依赖于修路。加强交通的指挥、控制、疏导,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现有交通潜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查处违章车辆,记录违章情况。另外,公共汽车站实时跟踪指示公共汽车到站时间及自动显示乘客信息,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在火车运营中,使用RFID系统很大的优势在于:火车是按既定路线运行的,因此肯定要通过设定的读写器的地点。通过读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火车的身份、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同时能在车站将车厢重新编组。起初的努力是用超音波和雷达测距系统读出车厢侧的条码,现在被RFID系统取代。射频卡一般安在车厢顶边,读写器安在铁路沿线,就可得到火车的实时信息及车厢内装的物品信息。

目前,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遍布全国14个铁路局。2001年3月1日,铁道部正式联网启用车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为自备车企业、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实现信息化智能运输管理提供了重要良机。

读写器范文篇7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

射频卡是将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用来储存识别码或其它数据。EEPROM容量从几比特到几万比特。芯片仅需连接天线(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见的信用卡及小圆片的形式等。与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电磁波(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工作频率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和高频系统。①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的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射频卡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射频卡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低频系统多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动物监管、货物跟踪。②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的系统。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射频卡及读写器成本均较高、卡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几m~十几m)、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及射频卡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高频系统多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像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

(2)射频卡

根据射频卡的不同可分成可读写(RW)卡、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卡和只读(RO)卡三种。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贵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一般情况下改写数据所花费的时间远大于读取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常规为改写所花费的时间为s级,阅读花费的时间为ms级)。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且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个唯一的号码,不能逐改,保证了安全性。RO卡最便宜。

(3)射频卡的有源与无源

射频卡可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射频卡使用卡内电池的能量、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十几m,但是它的寿命有限(3~10年),且价格较高;无源射频卡不含电池,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很便宜,但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一般是几十cm,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

(4)调制方式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①主动式的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②被动式的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调制自己的信号,适宜在门禁或交通的应用中使用。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

目前使用的多数系统中,一次只能读写一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能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读写距离长,射频卡之间的距离就要大,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的射频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这对于RFID来说十分重要。所谓碰撞是指多个射频卡进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状况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得很快。RFID产品种类很多,像德州仪器、Motoro1a、Philips、Microchip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他们的产品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I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德国BMW公司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控制中等。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射频识别

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长。由此可见,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部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现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当然,这里仅仅罗列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技术如果得到普及,都将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1安全防护领域

(1)门禁保安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可以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饭店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目的都是识别人员身份、安全管理、收费等等。好处是简化出入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护。只要人员佩戴了封装成ID卡大小的射频卡、进出入口有一台读写器,人员出入时自动识别身份,非法闯入会有报警。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其它的识别方式,将指纹、掌纹或颜面特征存入射频卡。

公司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将射频卡贴在物品上面,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它实验室用品上。该射频卡使得公司可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2)汽车防盗

这是RFID较新的应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足够小的、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当中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它需要在汽车上装有读写器,当钥匙插入到点火器中时,读写器能够辨别钥匙的身份。如果读写器接收不到射频卡发送来的特定信号,汽车的引擎将不会发动。用这种电子验证的方法,汽车的中央计算机也就能容易防止短路点火。

另一种汽车防盗系统是,司机自己带有一射频卡,其发射范围是在司机座椅45~55cm以内,读写器安装在座椅的背部。当读写器读取到有效的ID号时,系统发出三声鸣叫,然后汽车引擎才能启动。该防盗系统还有另一强大功能:倘若司机离开汽车并且车门敞开引擎也没有关闭,这时读写器就需要读取另一有效ID号;假如司机将该射频卡带离汽车,这样读写器不能读到有效ID号,引擎就会自动关闭,同时触发报警装置。

(3)电子物品监视系统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整个系统包括贴在物体上的一个内存容量仅为1比特(即开或关)的射频卡,和商店出口处的读写器。射频卡在安装时被激活。在激活状态下,射频卡接近扫描器时会被探测到,同时会报警。如果货物被购买,由销售人员用专用工具拆除射频卡(典型的是在服装店里),或者用磁场来使射频卡失效,或者直接破坏射频卡本身的电特性。EAS系统已被广泛使用。据估计每年消耗60亿套。

4.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了成本。举个例子以说明在生产线上应用RFID技术的情况。

用于汽车装配流水线。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在装配流水线上应用射频卡,以尽可能大量地生产用户定制的汽车。宝马汽车的生产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中,选定自己所需车的颜色、引擎型号和轮胎式样等。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射频卡。该射频卡上带有汽车所需的所有详细的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任务。

(2)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监视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贴在货物所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都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央计算机里,与该货物有关的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出库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中央计算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

(3)产品防伪

伪造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技术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难于伪造。射频卡的成本就相对便宜,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芯片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射频卡本身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利于销售商使用;体积十分小、便于产品封装。像电脑、激光打印机、电视等产品上都可使用。

(4)RFID卡收费

国外的各种交易大多利用各种卡来完成,而我国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现金交易不方便也不安全,还容易出现税收的漏洞。目前的收费卡多用磁卡、IC卡,而射频卡也开始占据市场。原因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磁卡、IC卡容易损坏,而射频卡则不易磨损,也不怕静电及其它情况;同时,射频卡用起来方便、快捷,甚至不用打开包,在读写器前摇晃一下,就完成收费。另外,还可同时识别几张卡.并行收费,如公共汽车上的电子月票。我国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异常拥挤、环境条件差,射频卡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4.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该领域的发展起步于赛马的识别,是用小玻璃封装的射频卡植于动物皮下。射频卡大约10mm长,内有一个线圈,约1000圈的细线绕在铁氧体上,读写距离是十几cm。从赛马识别发展到了标识牲畜。牲畜的识别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牧场的方法。

(2)运动计时

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人员太多,有时第一个出发的人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能相隔40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就会出现差错。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自己的鞋带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频卡,在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处放置带有微型天线的小垫片。当运动员越过此垫片时,计时系统便会接收运动员所带的射频卡发出的ID号,并记录当时的时间。这样,每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了。在比赛路线中,如果每隔5km就设置这样一个垫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运动员在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RFID还可应用于汽车大奖赛上的精确计时。在跑道下面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埋入一系列的

天线,这些天线与读写器相连,而射频卡安装到赛车前方。当赛车每越过一个天线时,赛车的ID号和时间就被记录下来,并存储到中央计算机内。这样到比赛结束时,每个参赛选手将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4.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而高速公路收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收费站口,许多车辆要停车排队,成为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少数不法的收费员贪污路费,使国家损失了相当的财政收入。RF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它非接触识别的优势——让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同时可以解决收费员贪污路费及交通拥堵的问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终将会被淘汰。预计在未来10年内,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在城市交通方面,解决交通日趋拥挤问题不能只依赖于修路。加强交通的指挥、控制、疏导,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现有交通潜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查处违章车辆,记录违章情况。另外,公共汽车站实时跟踪指示公共汽车到站时间及自动显示乘客信息,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在火车运营中,使用RFID系统很大的优势在于:火车是按既定路线运行的,因此肯定要通过设定的读写器的地点。通过读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火车的身份、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同时能在车站将车厢重新编组。起初的努力是用超音波和雷达测距系统读出车厢侧的条码,现在被RFID系统取代。射频卡一般安在车厢顶边,读写器安在铁路沿线,就可得到火车的实时信息及车厢内装的物品信息。

目前,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遍布全国14个铁路局。2001年3月1日,铁道部正式联网启用车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为自备车企业、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实现信息化智能运输管理提供了重要良机。

读写器范文篇8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射频卡分类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Equipment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1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

射频卡是将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用来储存识别码或其它数据。EEPROM容量从几比特到几万比特。芯片仅需连接天线(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见的信用卡及小圆片的形式等。与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电磁波(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工作频率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和高频系统。①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的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射频卡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射频卡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低频系统多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动物监管、货物跟踪。②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的系统。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射频卡及读写器成本均较高、卡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几m~十几m)、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及射频卡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高频系统多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像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

(2)射频卡

根据射频卡的不同可分成可读写(RW)卡、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卡和只读(RO)卡三种。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贵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一般情况下改写数据所花费的时间远大于读取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常规为改写所花费的时间为s级,阅读花费的时间为ms级)。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且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个唯一的号码,不能逐改,保证了安全性。RO卡最便宜。

(3)射频卡的有源与无源

射频卡可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射频卡使用卡内电池的能量、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十几m,但是它的寿命有限(3~10年),且价格较高;无源射频卡不含电池,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很便宜,但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一般是几十cm,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

(4)调制方式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①主动式的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②被动式的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调制自己的信号,适宜在门禁或交通的应用中使用。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

目前使用的多数系统中,一次只能读写一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能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读写距离长,射频卡之间的距离就要大,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的射频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这对于RFID来说十分重要。所谓碰撞是指多个射频卡进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状况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得很快。RFID产品种类很多,像德州仪器、Motoro1a、Philips、Microchip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他们的产品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I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德国BMW公司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控制中等。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射频识别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长。由此可见,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部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现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当然,这里仅仅罗列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技术如果得到普及,都将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1安全防护领域

(1)门禁保安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可以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饭店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目的都是识别人员身份、安全管理、收费等等。好处是简化出入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护。只要人员佩戴了封装成ID卡大小的射频卡、进出入口有一台读写器,人员出入时自动识别身份,非法闯入会有报警。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其它的识别方式,将指纹、掌纹或颜面特征存入射频卡。

公司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将射频卡贴在物品上面,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它实验室用品上。该射频卡使得公司可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2)汽车防盗

这是RFID较新的应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足够小的、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当中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它需要在汽车上装有读写器,当钥匙插入到点火器中时,读写器能够辨别钥匙的身份。如果读写器接收不到射频卡发送来的特定信号,汽车的引擎将不会发动。用这种电子验证的方法,汽车的中央计算机也就能容易防止短路点火。

另一种汽车防盗系统是,司机自己带有一射频卡,其发射范围是在司机座椅45~55cm以内,读写器安装在座椅的背部。当读写器读取到有效的ID号时,系统发出三声鸣叫,然后汽车引擎才能启动。该防盗系统还有另一强大功能:倘若司机离开汽车并且车门敞开引擎也没有关闭,这时读写器就需要读取另一有效ID号;假如司机将该射频卡带离汽车,这样读写器不能读到有效ID号,引擎就会自动关闭,同时触发报警装置。

(3)电子物品监视系统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整个系统包括贴在物体上的一个内存容量仅为1比特(即开或关)的射频卡,和商店出口处的读写器。射频卡在安装时被激活。在激活状态下,射频卡接近扫描器时会被探测到,同时会报警。如果货物被购买,由销售人员用专用工具拆除射频卡(典型的是在服装店里),或者用磁场来使射频卡失效,或者直接破坏射频卡本身的电特性。EAS系统已被广泛使用。据估计每年消耗60亿套。

4.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了成本。举个例子以说明在生产线上应用RFID技术的情况。

用于汽车装配流水线。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在装配流水线上应用射频卡,以尽可能大量地生产用户定制的汽车。宝马汽车的生产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中,选定自己所需车的颜色、引擎型号和轮胎式样等。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射频卡。该射频卡上带有汽车所需的所有详细的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任务。

(2)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监视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贴在货物所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都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央计算机里,与该货物有关的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出库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中央计算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

(3)产品防伪

伪造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技术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难于伪造。射频卡的成本就相对便宜,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芯片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射频卡本身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利于销售商使用;体积十分小、便于产品封装。像电脑、激光打印机、电视等产品上都可使用。

(4)RFID卡收费

国外的各种交易大多利用各种卡来完成,而我国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现金交易不方便也不安全,还容易出现税收的漏洞。目前的收费卡多用磁卡、IC卡,而射频卡也开始占据市场。原因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磁卡、IC卡容易损坏,而射频卡则不易磨损,也不怕静电及其它情况;同时,射频卡用起来方便、快捷,甚至不用打开包,在读写器前摇晃一下,就完成收费。另外,还可同时识别几张卡.并行收费,如公共汽车上的电子月票。我国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异常拥挤、环境条件差,射频卡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4.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该领域的发展起步于赛马的识别,是用小玻璃封装的射频卡植于动物皮下。射频卡大约10mm长,内有一个线圈,约1000圈的细线绕在铁氧体上,读写距离是十几cm。从赛马识别发展到了标识牲畜。牲畜的识别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牧场的方法。

(2)运动计时

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人员太多,有时第一个出发的人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能相隔40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就会出现差错。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自己的鞋带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频卡,在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处放置带有微型天线的小垫片。当运动员越过此垫片时,计时系统便会接收运动员所带的射频卡发出的ID号,并记录当时的时间。这样,每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了。在比赛路线中,如果每隔5km就设置这样一个垫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运动员在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RFID还可应用于汽车大奖赛上的精确计时。在跑道下面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埋入一系列的天线,这些天线与读写器相连,而射频卡安装到赛车前方。当赛车每越过一个天线时,赛车的ID号和时间就被记录下来,并存储到中央计算机内。这样到比赛结束时,每个参赛选手将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4.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而高速公路收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收费站口,许多车辆要停车排队,成为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少数不法的收费员贪污路费,使国家损失了相当的财政收入。RF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它非接触识别的优势——让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同时可以解决收费员贪污路费及交通拥堵的问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终将会被淘汰。预计在未来10年内,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在城市交通方面,解决交通日趋拥挤问题不能只依赖于修路。加强交通的指挥、控制、疏导,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现有交通潜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查处违章车辆,记录违章情况。另外,公共汽车站实时跟踪指示公共汽车到站时间及自动显示乘客信息,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在火车运营中,使用RFID系统很大的优势在于:火车是按既定路线运行的,因此肯定要通过设定的读写器的地点。通过读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火车的身份、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同时能在车站将车厢重新编组。起初的努力是用超音波和雷达测距系统读出车厢侧的条码,现在被RFID系统取代。射频卡一般安在车厢顶边,读写器安在铁路沿线,就可得到火车的实时信息及车厢内装的物品信息。

目前,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遍布全国14个铁路局。2001年3月1日,铁道部正式联网启用车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为自备车企业、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实现信息化智能运输管理提供了重要良机。

读写器范文篇9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射频卡分类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Equipment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1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

射频卡是将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用来储存识别码或其它数据。EEPROM容量从几比特到几万比特。芯片仅需连接天线(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见的信用卡及小圆片的形式等。与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电磁波(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工作频率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和高频系统。①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的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射频卡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射频卡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低频系统多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动物监管、货物跟踪。②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的系统。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射频卡及读写器成本均较高、卡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几m~十几m)、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及射频卡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高频系统多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像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

(2)射频卡

根据射频卡的不同可分成可读写(RW)卡、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卡和只读(RO)卡三种。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贵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一般情况下改写数据所花费的时间远大于读取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常规为改写所花费的时间为s级,阅读花费的时间为ms级)。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且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个唯一的号码,不能逐改,保证了安全性。RO卡最便宜。

(3)射频卡的有源与无源

射频卡可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射频卡使用卡内电池的能量、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十几m,但是它的寿命有限(3~10年),且价格较高;无源射频卡不含电池,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很便宜,但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一般是几十cm,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

(4)调制方式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①主动式的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②被动式的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调制自己的信号,适宜在门禁或交通的应用中使用。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

目前使用的多数系统中,一次只能读写一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能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读写距离长,射频卡之间的距离就要大,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的射频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这对于RFID来说十分重要。所谓碰撞是指多个射频卡进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状况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得很快。RFID产品种类很多,像德州仪器、Motoro1a、Philips、Microchip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他们的产品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I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德国BMW公司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控制中等。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射频识别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长。由此可见,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部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现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当然,这里仅仅罗列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技术如果得到普及,都将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1安全防护领域

(1)门禁保安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可以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饭店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目的都是识别人员身份、安全管理、收费等等。好处是简化出入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护。只要人员佩戴了封装成ID卡大小的射频卡、进出入口有一台读写器,人员出入时自动识别身份,非法闯入会有报警。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其它的识别方式,将指纹、掌纹或颜面特征存入射频卡。

公司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将射频卡贴在物品上面,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它实验室用品上。该射频卡使得公司可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2)汽车防盗

这是RFID较新的应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足够小的、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当中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它需要在汽车上装有读写器,当钥匙插入到点火器中时,读写器能够辨别钥匙的身份。如果读写器接收不到射频卡发送来的特定信号,汽车的引擎将不会发动。用这种电子验证的方法,汽车的中央计算机也就能容易防止短路点火。

另一种汽车防盗系统是,司机自己带有一射频卡,其发射范围是在司机座椅45~55cm以内,读写器安装在座椅的背部。当读写器读取到有效的ID号时,系统发出三声鸣叫,然后汽车引擎才能启动。该防盗系统还有另一强大功能:倘若司机离开汽车并且车门敞开引擎也没有关闭,这时读写器就需要读取另一有效ID号;假如司机将该射频卡带离汽车,这样读写器不能读到有效ID号,引擎就会自动关闭,同时触发报警装置。

(3)电子物品监视系统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整个系统包括贴在物体上的一个内存容量仅为1比特(即开或关)的射频卡,和商店出口处的读写器。射频卡在安装时被激活。在激活状态下,射频卡接近扫描器时会被探测到,同时会报警。如果货物被购买,由销售人员用专用工具拆除射频卡(典型的是在服装店里),或者用磁场来使射频卡失效,或者直接破坏射频卡本身的电特性。EAS系统已被广泛使用。据估计每年消耗60亿套。

4.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了成本。举个例子以说明在生产线上应用RFID技术的情况。

用于汽车装配流水线。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在装配流水线上应用射频卡,以尽可能大量地生产用户定制的汽车。宝马汽车的生产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中,选定自己所需车的颜色、引擎型号和轮胎式样等。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射频卡。该射频卡上带有汽车所需的所有详细的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任务。

(2)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监视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贴在货物所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都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央计算机里,与该货物有关的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出库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中央计算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

(3)产品防伪

伪造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技术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难于伪造。射频卡的成本就相对便宜,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芯片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射频卡本身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利于销售商使用;体积十分小、便于产品封装。像电脑、激光打印机、电视等产品上都可使用。

(4)RFID卡收费

国外的各种交易大多利用各种卡来完成,而我国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现金交易不方便也不安全,还容易出现税收的漏洞。目前的收费卡多用磁卡、IC卡,而射频卡也开始占据市场。原因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磁卡、IC卡容易损坏,而射频卡则不易磨损,也不怕静电及其它情况;同时,射频卡用起来方便、快捷,甚至不用打开包,在读写器前摇晃一下,就完成收费。另外,还可同时识别几张卡.并行收费,如公共汽车上的电子月票。我国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异常拥挤、环境条件差,射频卡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4.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该领域的发展起步于赛马的识别,是用小玻璃封装的射频卡植于动物皮下。射频卡大约10mm长,内有一个线圈,约1000圈的细线绕在铁氧体上,读写距离是十几cm。从赛马识别发展到了标识牲畜。牲畜的识别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牧场的方法。

(2)运动计时

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人员太多,有时第一个出发的人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能相隔40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就会出现差错。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自己的鞋带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频卡,在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处放置带有微型天线的小垫片。当运动员越过此垫片时,计时系统便会接收运动员所带的射频卡发出的ID号,并记录当时的时间。这样,每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了。在比赛路线中,如果每隔5km就设置这样一个垫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运动员在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RFID还可应用于汽车大奖赛上的精确计时。在跑道下面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埋入一系列的天线,这些天线与读写器相连,而射频卡安装到赛车前方。当赛车每越过一个天线时,赛车的ID号和时间就被记录下来,并存储到中央计算机内。这样到比赛结束时,每个参赛选手将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4.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而高速公路收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收费站口,许多车辆要停车排队,成为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少数不法的收费员贪污路费,使国家损失了相当的财政收入。RF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它非接触识别的优势——让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同时可以解决收费员贪污路费及交通拥堵的问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终将会被淘汰。预计在未来10年内,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在城市交通方面,解决交通日趋拥挤问题不能只依赖于修路。加强交通的指挥、控制、疏导,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现有交通潜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查处违章车辆,记录违章情况。另外,公共汽车站实时跟踪指示公共汽车到站时间及自动显示乘客信息,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在火车运营中,使用RFID系统很大的优势在于:火车是按既定路线运行的,因此肯定要通过设定的读写器的地点。通过读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火车的身份、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同时能在车站将车厢重新编组。起初的努力是用超音波和雷达测距系统读出车厢侧的条码,现在被RFID系统取代。射频卡一般安在车厢顶边,读写器安在铁路沿线,就可得到火车的实时信息及车厢内装的物品信息。

目前,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遍布全国14个铁路局。2001年3月1日,铁道部正式联网启用车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为自备车企业、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实现信息化智能运输管理提供了重要良机。

读写器范文篇10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

射频卡是将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用来储存识别码或其它数据。EEPROM容量从几比特到几万比特。芯片仅需连接天线(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见的信用卡及小圆片的形式等。与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电磁波(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工作频率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和高频系统。①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的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射频卡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射频卡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低频系统多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动物监管、货物跟踪。②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的系统。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射频卡及读写器成本均较高、卡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几m~十几m)、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及射频卡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高频系统多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像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

(2)射频卡

根据射频卡的不同可分成可读写(RW)卡、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卡和只读(RO)卡三种。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贵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一般情况下改写数据所花费的时间远大于读取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常规为改写所花费的时间为s级,阅读花费的时间为ms级)。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且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个唯一的号码,不能逐改,保证了安全性。RO卡最便宜。

(3)射频卡的有源与无源

射频卡可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射频卡使用卡内电池的能量、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十几m,但是它的寿命有限(3~10年),且价格较高;无源射频卡不含电池,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很便宜,但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一般是几十cm,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

(4)调制方式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①主动式的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②被动式的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调制自己的信号,适宜在门禁或交通的应用中使用。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

目前使用的多数系统中,一次只能读写一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能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读写距离长,射频卡之间的距离就要大,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的射频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这对于RFID来说十分重要。所谓碰撞是指多个射频卡进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状况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得很快。RFID产品种类很多,像德州仪器、Motoro1a、Philips、Microchip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他们的产品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I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德国BMW公司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控制中等。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射频识别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长。由此可见,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部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现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当然,这里仅仅罗列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技术如果得到普及,都将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1安全防护领域

(1)门禁保安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可以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饭店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目的都是识别人员身份、安全管理、收费等等。好处是简化出入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护。只要人员佩戴了封装成ID卡大小的射频卡、进出入口有一台读写器,人员出入时自动识别身份,非法闯入会有报警。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其它的识别方式,将指纹、掌纹或颜面特征存入射频卡。

公司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将射频卡贴在物品上面,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它实验室用品上。该射频卡使得公司可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2)汽车防盗

这是RFID较新的应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足够小的、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当中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它需要在汽车上装有读写器,当钥匙插入到点火器中时,读写器能够辨别钥匙的身份。如果读写器接收不到射频卡发送来的特定信号,汽车的引擎将不会发动。用这种电子验证的方法,汽车的中央计算机也就能容易防止短路点火。

另一种汽车防盗系统是,司机自己带有一射频卡,其发射范围是在司机座椅45~55cm以内,读写器安装在座椅的背部。当读写器读取到有效的ID号时,系统发出三声鸣叫,然后汽车引擎才能启动。该防盗系统还有另一强大功能:倘若司机离开汽车并且车门敞开引擎也没有关闭,这时读写器就需要读取另一有效ID号;假如司机将该射频卡带离汽车,这样读写器不能读到有效ID号,引擎就会自动关闭,同时触发报警装置。

(3)电子物品监视系统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整个系统包括贴在物体上的一个内存容量仅为1比特(即开或关)的射频卡,和商店出口处的读写器。射频卡在安装时被激活。在激活状态下,射频卡接近扫描器时会被探测到,同时会报警。如果货物被购买,由销售人员用专用工具拆除射频卡(典型的是在服装店里),或者用磁场来使射频卡失效,或者直接破坏射频卡本身的电特性。EAS系统已被广泛使用。据估计每年消耗60亿套。

4.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了成本。举个例子以说明在生产线上应用RFID技术的情况。

用于汽车装配流水线。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在装配流水线上应用射频卡,以尽可能大量地生产用户定制的汽车。宝马汽车的生产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中,选定自己所需车的颜色、引擎型号和轮胎式样等。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射频卡。该射频卡上带有汽车所需的所有详细的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任务。

(2)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监视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贴在货物所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都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央计算机里,与该货物有关的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出库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中央计算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

(3)产品防伪

伪造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技术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难于伪造。射频卡的成本就相对便宜,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芯片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射频卡本身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利于销售商使用;体积十分小、便于产品封装。像电脑、激光打印机、电视等产品上都可使用。

(4)RFID卡收费

国外的各种交易大多利用各种卡来完成,而我国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现金交易不方便也不安全,还容易出现税收的漏洞。目前的收费卡多用磁卡、IC卡,而射频卡也开始占据市场。原因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磁卡、IC卡容易损坏,而射频卡则不易磨损,也不怕静电及其它情况;同时,射频卡用起来方便、快捷,甚至不用打开包,在读写器前摇晃一下,就完成收费。另外,还可同时识别几张卡.并行收费,如公共汽车上的电子月票。我国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异常拥挤、环境条件差,射频卡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4.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该领域的发展起步于赛马的识别,是用小玻璃封装的射频卡植于动物皮下。射频卡大约10mm长,内有一个线圈,约1000圈的细线绕在铁氧体上,读写距离是十几cm。从赛马识别发展到了标识牲畜。牲畜的识别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牧场的方法。

(2)运动计时

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人员太多,有时第一个出发的人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能相隔40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就会出现差错。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自己的鞋带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频卡,在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处放置带有微型天线的小垫片。当运动员越过此垫片时,计时系统便会接收运动员所带的射频卡发出的ID号,并记录当时的时间。这样,每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了。在比赛路线中,如果每隔5km就设置这样一个垫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运动员在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RFID还可应用于汽车大奖赛上的精确计时。在跑道下面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埋入一系列的天线,这些天线与读写器相连,而射频卡安装到赛车前方。当赛车每越过一个天线时,赛车的ID号和时间就被记录下来,并存储到中央计算机内。这样到比赛结束时,每个参赛选手将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4.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而高速公路收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收费站口,许多车辆要停车排队,成为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少数不法的收费员贪污路费,使国家损失了相当的财政收入。RF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它非接触识别的优势——让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同时可以解决收费员贪污路费及交通拥堵的问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终将会被淘汰。预计在未来10年内,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在城市交通方面,解决交通日趋拥挤问题不能只依赖于修路。加强交通的指挥、控制、疏导,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现有交通潜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查处违章车辆,记录违章情况。另外,公共汽车站实时跟踪指示公共汽车到站时间及自动显示乘客信息,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在火车运营中,使用RFID系统很大的优势在于:火车是按既定路线运行的,因此肯定要通过设定的读写器的地点。通过读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火车的身份、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同时能在车站将车厢重新编组。起初的努力是用超音波和雷达测距系统读出车厢侧的条码,现在被RFID系统取代。射频卡一般安在车厢顶边,读写器安在铁路沿线,就可得到火车的实时信息及车厢内装的物品信息。

目前,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遍布全国14个铁路局。2001年3月1日,铁道部正式联网启用车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为自备车企业、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实现信息化智能运输管理提供了重要良机。

5结论

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它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信息社会,对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及处理,要求快速、准确。在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将同其它识别技术一样,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