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2:20:32

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1

在2007年颁布的新课标中明确了英语教学的地位,即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其纳入了基础必修课的范畴。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依据是外语教学理论,在主要内容上涉及了学习策略、跨文化交流、应用技能及其英语语言知识,在教学体系上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育模式为一体。在教育目标上包括了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将英语相关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后期的社交、工作与学习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

2大学英语教学在转型期的相关特征分析

1)大学英语教学在转型期的变化具有动态性。二十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自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强调了以针对性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同时对学生的实际特点予以尊重,并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此来促进大学英语实际教学成效的提升。由此可见,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也在随之变化。2)大学英语在转型期的重要性得以加强。通过研究转型期的大学英语特征我们了解到目前的大学生在英语基础上相对较强,并且英语专业与非专业教学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基于此,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也有了明确的认知。在实施英语教学的时候也对学生的实际特点予以尊重,并将有效提升学习成效的对策总结和提出,为大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很好的应用英语奠定了基础。3)大学英语在转型期的教育手段逐渐多元化。目前在转型期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教育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在教学考试与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开始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趋势。如学生的毕业与否不再与英语的四六级开始有任何关系,仅仅只关乎英语实际考试成绩,并且考试成绩既包括了笔试成绩,也包括了口语应用能力等方面。4)大学英语在转型期的专业性得以加强。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作用下,大学生的整体英语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基于此,在英语教学中不再局限于基础教学,而是在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将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作为了关注重点。并且不断总结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将教学手段和模式大大改善,促进了教学成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通过教学方法的制定,也提升了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也意义重大,同时还能够保障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此可见,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均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是推进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5)大学英语在转型期与英语专业的界限模糊。新课标的提出我们发现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目的及其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如均是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对于单词的掌握量也均在四千五百左右,可见,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不具备特色性,且与大学英语教学未明确区分。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教育目标,因此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不受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影响。基于英语专业对象与大学英语对象在实际英语基础上具有相似性且英语水平趋于平衡,因此这也是导致大学英语在转型期与英语专业界限模糊的主要原因。

3大学英语在转型期改革的助力分析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自2002年开始推进,将原有的教学模式、方法及其内容均改变,其目的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使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就目前而言,在改革成效上较好,并且将一些有利、积极的因素沉淀,如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了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将传统的灌注式教学、一刀切教学摒弃。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和计算机也成为重要教育工具,并且教学由课本和课堂向课外、多元化信息拓展。与此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学历及其综合素质等,为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在转型期的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还有就是目前虽然大学英语在转型期与英语专业的界限模糊,然而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在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课时安排,可见在教学中大学英语还是相当受重视的。受教育、文化、经济及其政治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使得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在转型中也日趋合理和科学,并且学习和关注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要想借助英语步入世界,实现与国外友人之间的经验和技术交流,就必须对相关领域的新成果与新动态有所了解。然而以上目标借助传统的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学生即便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很难进行语言交流。但是在转型期将新的英语发展方向明确,使得专门用途英语发展前景广阔,使得在教学中其优势逐渐显现。可以说以上这些优势都是转型期大学生英语教学发展的基础。

4大学英语教学在转型期的相关现状与问题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二十世纪相比较之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性提升,然而依旧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不合理性。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依旧是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了重点,从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精读课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写作、口语训练、听力及其泛读课的开展则是少之又少,即便开设也只是针对一些外语专业或者是英语院校的学生,进而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对学生后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展极为不利。二是大学英语教学多为课堂教学,缺少语言知识实践和练习教学,并且教学计时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中心和主体,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满堂灌或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背单词和记录,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少之又少,自然也就很难很好的交际和应用语言。2)轻能力重成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目前高校依旧相当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使得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的取决于英语考试,使得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爱好及其兴趣被忽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还有部分院校将英语晋级考试成绩与考验、学位证和毕业证的获取相挂钩,这样就将应试教育程度无形的加重,进而出现了轻能力、重成绩的英语教学现象,并且普遍表现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高分低能。3)学生的交际能力被忽视。英语是一门国际化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于灵活的交际,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师依旧将成绩作为了英语教学重点,对应试教育片面性强调,将题海战术大力推崇,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扼杀。与此同时在教学模式与课时设置上也具有不合理性,与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及其相关文化背景也很少性学生体积和介绍,学生之间进行语言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使得学生即便掌握了课本相关知识,也不曾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在高校教学中英语教学的开展模式多为公共课形式,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众多,这样就使得教学方法的选择受限,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频率低,进而将教学质量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并且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多以满堂灌或一言堂为主,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角,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扼杀,主体地位被剥夺,在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极少,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也不多,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丧失,获得的学习成效也差强人意,并且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也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自然也就不能实现教育目标。5)师资队伍受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具有陈旧性,并且选择的教学内容乏味、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不高。与此同时诸多教师自参加工作后就很少参加培训,且在知识结构上趋于老龄化,使得教学中的创新度不足。再加上教师之间也很少进行沟通交流,使得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难推广和发扬,并且也未设立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差强人意。

5大学英语教学在转型期的改革对策分析

1)基础英语教学向应用教学发展。目前对于广大的大学生而言,在高中教育时期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在大学教学结算,就必须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关注重点,在优化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将多媒体课件充分灵活的应用,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如学习AirPollutionLinkedtoStrokeRisk的时候,可进行以下课程设计,即让学生在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并激励学生踊跃参与表达和思考,在将课堂氛围活跃的同时,也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实效性。2)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必须将语言环境很好的创设,并将贴近生活与实际的讨论课题给出,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并以此为契机进行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并对该科目学习产生热爱,同时促进单词的记忆、音标的掌握,同时也让学生善于交际、乐于交际、敢于交际。除此之外还可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化,帮助学生正确的交际,并将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保证教学成效事半功倍。3)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将传统的填鸭式、灌注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转变,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引进和开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服务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与成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对大学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4)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必须优化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并将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同时搭建教师研讨交流平台,使教师能够踊跃参加研讨与交流,促进教师的不断自我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将优质的师资队伍打造,使其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教学有活力和激情、业务精湛、品德高尚,进而为服务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对于人才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进而不利于教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从课程、教学方向、教学模式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教学中心上进行教育改革,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将全新的教学体制建立,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中国外语,2012(1):10-15.

[2]李蓂,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蔡基刚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3(5):3-6.

[3]吕建国.转型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171-173.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人才;教学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大学的英语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据夏纪梅教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调查发现,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董卫等近些年对武汉四所高等院校进行调查也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只有30%的学生能参与课堂讨论,绝大部分学生缺乏批判性、系统性、发散性思维。因此,如何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每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为此,本研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实验。

二、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目的是比较学生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从而比较哪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本课题为院级小型课题,主要由笔者负责,三位教师参与共同完成,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1月,即一学期,研究对象为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40)及医学检验专业(40)共80名新生,通过大学英语入学考试后随机将他们分成实验组(40)和控制组(40)。研究设计程序为实验组采用混合模式(网络+课堂的模式):教师不再简单地主宰课堂,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控制组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模式,学生只是机械化学习,很少质疑,基本没有课堂活动、课堂交流。混合模式具体表现为:2课时/周×14=28学时/学期(学生网上学习),2课时/周×14=28学时/学期(课堂教学,包括教师质疑、答疑等),1课时/周×14=14学时/学期(课堂活动),使用的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Ⅰ)、《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Ⅰ),以及新视野大学英语提供的UNIPUS网上学习平台。传统模式具体表现为:5课时/周×14=70学时/学期(课堂教学),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Ⅰ)、《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Ⅰ)。本课题使用考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分前、中、后测试(含听力),在每次测试后都增加一些主观测试如口语和写作考试,目的是更好地测试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及应变能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前测为大学英语入学考试,全年级展开,使用大学英语某一年的四级真题,考后随机对学生分组;中测为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再一次对两组增加口语和写作考试,目的是检测经过半学期实验后两组英语成绩是否存在差异,特别是英语运用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后测为大学期末考试,之后再一次对两组增加口语和写作考试。问卷调查也运用于本课题,按照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参考相关文献和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共设计10个问题。在实验即将结束时,选择开班会的某一天,利用10分钟时间对这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问卷全部收回。本研究收集全部实验组及控制组所有学生的相关数据,经过数据整理→数据录入→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工作流程,两组基本信息进行考试成绩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及卡方χ2检验等统计分析(见表1)。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对本实验有如下发现:(1)经过t检验,除入学考试外,实验组在各项考试包括口语、写作考试中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实验组与控制组各项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通过SPSS卡方χ2检验(见表2),可见问卷的整个调查效度、信度达到统计学要求(P<0.05),说明在一学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实验组比控制组在学习态度上更加主动,方法、策略上更加科学、灵活和具有创新性。

三、结论

混合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有效地实现了本研究的目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初步提高,促进了教学改革。但是需要深思的是,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一个实验不可能真正实现,本实验还需要跟踪调查,研究出更科学、更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英语教学模式,把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陈青松,许罗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J].外语界,2006(06).

[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翻转课堂;应用对策

从MOOC到SPOC再到微课和翻转课堂,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鉴于我国自身教育发展状况,对于这些理念的引进不能盲从,而应该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调整,以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1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教学现状

1.1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7月正式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做出了新的界定:“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绝不是盲目地效仿西方先进教学理念,而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并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2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状。自2003年起,大学英语教学就走上了革新之路,对陈旧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匮乏的教学资源和落后的教学手段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成为广大教育从业者的强烈心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大班授课。由于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英语师资匮乏现象,加之大学英语课公共基础课的性质所决定,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课,学生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第二,学习目的迷茫。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为了过四六级、拿文凭,而忽视了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学习应更加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授课模式单一。由于受大班授课限制,英语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填鸭式”教学充斥着大学英语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培养和激发。鉴于以上各种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改革呼之欲出,刻不容缓。

2翻转课堂基本概念与实践意义

2.1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翻转课堂即“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主要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式授课之前,教师提前向学生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自主寻求和把握学习重点,以便在授课过程中,能针对自己在之前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则主要发挥引导职能,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和教师的适当引导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考虑到现实资源局限性,网络资源不仅能够有效汇集多项资源,还有利于实现相关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高校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2.2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1)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英语学习是一个由知识的输入到逐步内化的过程。与传统英语教学手段相比之后不难发现,翻转课堂更具创新性和适用性,因为它能兼顾知识传输和内化两个方面,达到“先学后教”的英语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翻转。知识内化时,授课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通过自主学习所提出的疑问做出面对面交流,进而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够激发灵感,增加学习乐趣,实现互帮互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直认可和极力推广,是因为它符合和顺应了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潮流,是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创新。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英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打开了“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的全新教学格局。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3.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师有着更加专业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良好的课堂把控能力,同时还要能够为学生制作优质的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为了保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高校英语授课教师应具备以下专业素养:首先,深切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内涵,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英语实践能力;其次,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从以教师授课为主到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大翻转;最后,翻转课堂进行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适当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和讨论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具热情。3.2创新教学评估方式。众所周知,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评估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式。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虽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以形成性评估(包括期中测试、课堂问答、考勤记录、作业完成等环节)占40%和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占60%的比例进行评估,但是受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绝大多数英语学习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考试,做不到趣味学习。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想要通过翻转课堂模式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估模式势在必行,应逐步形成以形成性评估为核心,兼顾终结性评估,并加强在线学习监测、课后师生互动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和小组合作学习互评等多种形式,并事先分配好各项考核分值比例。3.3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英语教师可运用先进网络媒体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视频制作,或选取相关美剧短片进行播放,使学生在这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保证问题设计、在线作业和学习拓展等大模块的内容完备,保证学生可以随时查找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若发现问题,可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还能帮他们树立信心,对英语产生兴趣,达到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4结语

有效掌握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并结合学校自身硬件环境和学生特点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视频、问题设计、在线作业和学习拓展等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到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逐渐转化为认知工具,实现教师高效教学和学生高效学习的终极目标,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以它独特的教学视角正在影响着目前的教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芳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丝路视野,2017(17):136.

[2]程永军.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4):133-135.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创客教育;SPOC;大学英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倡导顺应时展改进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线上学习广泛运用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线上线下教与学新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教育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改进,形成翻转课堂、创客教育、SPOC等多种新兴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育改革,部分新兴教学模式已经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大学英语专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为延伸教育公平的发展空间,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还需结合新兴教学模式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创客教育+SPOC”的教学意义

创客教育是指将创客文化与教育相结合,是指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字化工具,促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当代高校大学生都极具创造力,所蕴含的思想观点也独具特色,创客教育包含创新教育、体验教育与项目学习,思想较为自由不限制天性,能够满足并促进高校学生完善发展。[1]SPOC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将MOOC的优质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充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多元化,并且可提供广泛的线上学习资源,被称之为“下一代教科书”。SPOC平台能够实施创客教育教学模式,两者相结合能够使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得课堂教学更为多元化与智能化,也能促进教学与学习的深入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广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有效地进行线上线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从而促进教育改革。

二、基于“创客教育+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创新教学观念。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学生在何处何时都能学习,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基于“创客教育+SPOC”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重新进行构建,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等。高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以及教育改革的核心元素,应该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观念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改变,因此,基于“创客教育+SPOC”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首先,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并优化适应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全面改进创新;其次,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后需兼顾线上教学,通过网络媒介管理教学,针对学生在自主线上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由此可知,相较于以前,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呈现多元化趋势,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当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是主导者,当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教师则成为“观众”。因此,基于“创客教育+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需进行重新构建,高校英语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并改进教学模式,并且不断转变多元化角色,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2](二)改变“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是指教育与学习,传统的“先教后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甚至会限制英语教师的创新能力,因此基于“创客教育+SPOC”的教学模式,高校英语教师应改变“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将教育与学习相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在线课程平台,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发展与进步,如外语表达能力、教学水平与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变化,教师改变“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将教与学相统一,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育与学习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三)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不断发展,衍生了众多智能教学平台,这些网络教育平台已经进入到大学课堂教学中,如超星尔雅、云班课等,这些智能教学平台能够保证大学生学习进度与参与度,并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不分时间与地点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通过查阅获取学习资源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在线上与团队同伴进行合作交流,针对所学内容完成小组任务或测试。因此,基于“创客教育+SPOC”的教学模式,高校教师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课后阶段进行改进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3]首先,教师在课前阶段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来设计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师生探究内容,搜集并整理学习资源发到线上学习平台,让学生查阅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阶段,高校教师根据线上平台学习的学习情况与学生所遇到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如讲解长难句知识点、探究互动性翻译等,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最后,在课后阶段,高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针对性问题,基于“创客教育+SPOC”下,将作业在线上平台讨论区,促进学生针对学习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基于“创客教育+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也能够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龙海燕.创客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46):100-101.

[2]郭宁.基于“创客教育+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5):74-78.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体育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教学

1引言

为顺应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潮流,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学于2006年开始在福建省高校中率先在非术科专业学生中开展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因材施教。该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审时度势,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该大学于2010年秋开始在非术科专业新生中推行大学英语四级免修后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推行以来,获得的改革成果有目共睹:该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少,学生有了更大的英语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校术科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术科类专业参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能说是成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因此,启动术科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推动该校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术科类专业包含体育、音乐和美术等专业,各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又存在较大的差别,为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专门针对该校体育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做了一番实证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体育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体育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成因

2.1体育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目前该校的体育类专业大学英语课堂基本沦为精读和听力课,听说课上的口语练习环节基本形同虚设。授课方式单一,多数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翻译式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讲生词、举例句、讲解重要语法点以及逐句讲解课文等。教师卖力地站在讲台上实施“满堂灌”,学生稀稀疏疏地坐在教室后面几排,或睡觉、或玩手机、或看课外书,一副“事不关己,你教你的课,我做我的事”的态度。有的学生干脆逃课,不见踪影。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不佳。2.2原因分析。2.2.1知识获取渠道的多样性。信息时代,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唯一主要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轻松获得相关知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2英语基础差导致恶性循环。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很差,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大,课堂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他们在专业课和专业训练上花费的时间又多,课后既无暇又无心思进行英语学习,如此反复,导致恶性循环,越来越不想学。2.2.3重期末、轻平时。现行的英语考核方式较为忽视形成性评估,侧重终结性评估。期末总评分数中虽然包含一定的平时分,但同时又设置了期末卷面最低分,所以有部分学生即使平时考勤、作业及小测表现良好,但由于在期末考试中无法达到卷面最低分,期末总评还是无法及格。再加上,平时分不纳入补考成绩等等,这些考核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积极性。2.2.4大学英语教材没有与时俱进。虽然教材已更新换代至第三版,但仍然沿用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套教材。课前准备和课后练习等内容虽然有了一些改进,但大部分内容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课文内容枯燥、过时,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口语活动难以开展。久而久之,学生陷入被动“听”课的状态,最终干脆各行其是,放弃听课,学习懈怠。

3问卷调查与访谈

针对以上种种弊端,为进一步了解体育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学生需求以及他们对今后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看法和意见,笔者在201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的120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部分为开放性问题)。一共发出120份问卷调查,收回112份有效表格。调查内容包括:(1)你认为是否有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必要?(2)听、说、读、写4项技能中,你最迫切想提高哪些技能(可以多选)?(3)你对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是否满意?若不满意,有何要求和建议?(4)你觉得是否有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5)你觉得是否有增加体育英语口语学习的必要?为什么?(6)你对现行的英语考核方式是否满意?若不满意,有何建议?为提高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笔者特地针对民体、社体、训练和体教4个不同专业的好、中、差各3名,总共12名学生就问卷调查中的开放式问题进行访谈。为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真实想法,访谈之前,笔者先向学生说明如实告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重要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大约87%的学生认为有继续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必要。(2)在112份有效问卷中,有108人次最迫切想提高听力水平;104人次最迫切想提高口语水平;89人次最迫切想提高阅读水平;38人次最迫切想提高写作水平。(3)大约83%的学生对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不满意,认为该教材已过时,希望学校能采用更为新颖、与时俱进的教材。(4)大约96%的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5)大约81%的学生觉得有增加体育英语口语学习的必要。(6)大约87%的学生对现行的英语考核方式不满意。部分学生希望加大考勤、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平时分的比重。在面对面的访谈中发现,10名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9名学生最想提高自身的英语听和说的能力。12名学生均对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不满意,认为该校现在使用的教材过于老旧,和新时代脱节严重,他们迫切想换新教材。所有的被访谈学生都希望能换上内容较为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教材,同时,希望学校能够尽早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期提高自身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9名学生对增设体育英语口语课表示欢迎。综上所述,大多数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更看重实用性,他们最想提高的是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这一点和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相契合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尽早实施大学英语改革,采用难度较低、内容与时俱进的教材,同时又能兼顾“学以致用”,让他们能学到一些和体育有关的简单英语。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尤其希望能提高自身的体育英语口语,以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多数学生希望能够降低考试难度,采用更加合理、灵活的考核方式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英语学习信心。

4对策

4.1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目标。从广义上说,有效教学是指关注学生及学习进步的教学[1];从狭义上说,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2]。国际应用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权威学者RodEllis教授总结了有效教学十大基本原则。他认为成功的二语学习要求大量的输入和输出的机会,运用二语对于发展二语能力至关重要,教学需要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教学需要保证学习者能发展丰富的程式化表达和基于规则的能力等等。他倡导在外语教学中以话题为主线,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教师备课时预先设计好一系列教学任务,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方式,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完成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实现有效教学[3]。我国很多英语教师也积极把有效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且取得一定成果。如,黄国君等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以解决当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危机。任庆梅主张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等[4-6]。但是,他们的研究对象基本是非术科类学生,针对术科类学生,尤其是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研究涉及较少。4.2相应对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7]。”针对该校目前体育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体育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片面认为体育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过分重视基础英语教学,忽视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需求,即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现在的专业学习服务的。具体包括:4.2.1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将时间花在学习任务上,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习英语[6]。4.2.2适当降低教材难度。选择内容新颖、趣味性强、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紧跟时代的实用教材。针对体育类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合理运用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自信心。4.2.3切实保障听说教学的时间,尤其是口语。教学时间引入体育英语口语教材,学以致用,在英语学习中渗入体育元素,让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就感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选择提供更多的可选机会。4.2.4努力摒弃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切实把RodEllis教授的有效教学十大基本原则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多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以教材每单元的主题为议题,预先设计、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针对体育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而又很活泼开朗、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关键词、词组以及句型,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问答、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多种方式,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引导通过参与、合作、互动交流等学习方式,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完成任务目标,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实现有效教学[5]。4.2.5适当调整考核方式,制定更为灵活、有效的形成性评估考核方式。适度降低期末考试试卷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期末总评中设定的卷面最低分。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课堂活动参与程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小测成绩等多项指标纳入平时分记分,并在期考前告知学生个人平时分,让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幸福获得感。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体育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该校已决定从2017级入学的体育类新生开始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体做法包括:引入《体育英语口语》课程,在期末考试中,口语分数占20%;期末总评中,平时分和卷面分各占50%;平时分纳入补考总评等。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该校体育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DEVLINM&SAMARAWICKREMAG.TheCriteriaofEffectiveTeachinginaChangingEduca-tionContext[J].HigherEducationResearch&Devel-opment,2012(2):111-124

[2]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28

[3]Ellis.R.Principlesofinstructedlanguagelearn-ing[J].System,2005(33):209-224

[4]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540-549

[5]黄国君,夏纪梅.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17-20

[6]任庆梅.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J].外语界,2014(3):20-28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6

1.引言

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在我国的官方语言、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中基本不涉及到英语的使用。因此,我们的英语语言环境并不优厚,面对这一基本国情,我们无法在生活及日常交流中使用地道的英语口语,阅读及写作仍然是我们的教学重点所在。听说能力的发展更依赖于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在缺少目的语环境的情况下,更依赖于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可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张绍杰,2012)。试想,没有词汇、语法等在阅读写作训练中应习得的基础知识,听也不一定听得懂、听得透彻,说也不一定说得明白、说得地道。研究证明,读写与口语存在着相关性(,:听说与读写相互促进,对于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要通过强化读写教育而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轻视读与写,听与说(尤其是说)只能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董亚芬,2003)。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读写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应以“读写为本”。

2.英国读写素养教育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素养水平下降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有体现。据一家英国伦敦媒体网站统计:一项针对升入中学的11岁儿童阅读年龄的调查表明,数以万计儿童开始阅读的年龄为7岁,而且仅首都伦敦就有近8000名11岁儿童尚未达到阅读能力3级水平测试(张绍杰,2012)。针对这一情况,英国政府早在1998年2月就公布实施了《全国读写素养策略教学框架》。其基本原理是“一小时课程”,即每天为学生提供一小时的在校读写指导,保证全体学生每天都能有一定的时间专心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读写素养。“一小时课程”提供了完整的课堂时间安排,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师在课堂上的直接教学时间,并着力将教学平衡点(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平衡点)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转移为面向小组或全班的共同教学,使课堂组织和管理更加完善,使校内的读写素养的教学管理更加有效。如图1所示“,一小时课程”具体操作为:开始大约有15分钟的全班同学共同参加的阅读或写作活动,接下来是15分钟左右的词汇练习,仍然是以全班活动为主。在这3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通过全班共同阅读、共同讲解的方式解决阅读中存在的生词、短语等难点。接下来的20分钟“,一小时课程”安排的是有指导的小组写作或独立写作。通过这一环节,教师能够指导至少一个小组的写作。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教师可以提供后续的阅读指导或写作支持。在这个环节中,教学重点是独立的阅读和写作,而不是为学生示范具体的阅读和写作过程。在最后10分钟里,全班会举行全体讨论。这10分钟不是单纯地整理思路、总结内容的时间。当全体学生被集合到一起的时候,它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这个时段对于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师能为学生总结今天的读写活动,强调重点难点;学生则可以理清思路;此外,这10分钟有助于构建一个具有建设性的批判思想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反馈的渠道,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还能为学生提供讨论写作中的出现的主要问题的机会(高丹薇,2007)。针对大学生英语读写水平下降这一问题,以及综合考虑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实际需要,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彻了英国《读写素养策略教学框架》中所提出的“一小时课程”的相关理论。本校大学英语教学安排为每周4课时,每课时50分钟;每次授课两课时,共100分钟。笔者所教授的班级所采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每单元安排8学时讲授。1-6学时为课程内容介绍、单词及课文讲解、阅读理解及综合训练等内容,7-8学时为听说课程。每两个自然班合为一个大班授课,班制60人左右,分为10个小组。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在前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的方式。自从2011年3月,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级中选取了一个班级进行“一小时课程”的授课尝试。受到教学安排的限制,并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教学现状,在加强读写素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整。首先,每次授课时,第一学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介绍课文的相关背景,并进行“综合教程”中两篇课文相关词汇的讲解、分析、例句练习。在2-6学时,采用“一小时课程”,进行读写的强化训练。该套教材“综合教程”中每单元有两篇课文“,泛读教程”每单元有三篇课文。这五篇课文都是基于同一个主题,因此可以有效贯彻读写素养的提高策略。在第二学时,最开始的15分钟,全班同学共同阅读每单元的TextA,由于词汇已经提前讲解,因此原“一小时课程”中的第二个15分钟内容在笔者的课堂上省略。接下来的20分钟小组活动本人延长为25分钟,具体内容为写总结、感想。在这25分钟里,教师在课堂上参与1-2个小组的活动。最后的10分钟,教师所参与活动的1-2组成员会阅读自己所写的短文,全班分享,有时会依据具体的情况展开讨论或具体的讲解。在第三学时中,依然采用“15分钟-25分钟-10分钟”的课堂时间分配原则,具体阅读写作的对象则是该单元的TextB。在第四、五、六学时中,分别阅读“泛读教程”的三篇文章并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教师会参与其他各组的活动。从第一至第六学时,教师必须参加全部10个小组的活动。第七、八学时仍然为听说教学。第七学时以说为主,由于工科学生口语表达普遍不流利,因此学生们在第一至第六学时中积攒的写作内容成为他们的陈述素材。在逐渐放下思想包袱之后,写作和说话变得更加轻松。第七学时的口语使学生提前适应了英语语言环境,第八学时则转向以听为主。这时,英语听力便不再像以往那么困难。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大学英语教育虽然不是以大学英语四级为最终目标,但是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率却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企业在招聘时考查毕业生的条件之一(朱玮、刘汉香,2006)。此外,大学生也有这样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要兼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准备工作。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一小时课程”的教学策略,也是考虑到学生们准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需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试题设置也是以读写为主。从考试时间来看,考试全程140分钟,其中听力考试占时35分钟左右,占26.9%,无口语考试内容(口语考试单独进行,四级成绩550分以上可以申请参加)。从试卷分值分布状况来看,听力考试部分占了35%,阅读理解35%,完型填空部分为10%,写作部分15%,翻译部分5%。从各项所占分值来看,即听力249分,阅读249分,完型填空或改错70分,写作翻译142分,各单项分相加之和为总分710分。从上述分值分布情况不难看出,虽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新题型提高了听力理解所占的分值比重,但其他部分仍属读写内容(完型填空,需要阅读理解、上下文联系、语法搭配等多项能力;翻译则要考察考生的写作语法等综合能力),因此读写内容占有65%的高分值。笔者尝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旨在提高读写素养的“一小时课程”计划,通过本校期末考试及四级考试成绩的对比,得到以读写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成绩。

3.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四个班级。两个班级为通信工程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班上课,总人数59人,分为10个小组,为实验班,采用“一小时课程”方式授课。另外两个班级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班上课,总人数56人,为普通班,采用传统方式授课。受试样本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实验班男女比例为1.36:1,普通班男女比例为1.8:1。被试平均年龄为20岁,母语均为汉语,全部通过高考,第二学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全部达到及格水平以上,均准备在实验学期的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研究所涉及的时间为大学第三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

3.3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分别对比校内期末考试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来研究“一小时课程”方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能从多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在表1中,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总分平均分及读写、听力部分的平均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读写部分普通班比实验班高出了2.1分,听力部分普通班比实验班低了1.3分,总成绩上,普通班比实验班高出了0.8分。因此,两个班的分项成绩和总评成绩相差总体上不超过2.5分。在第三学期本人在实验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实行了“一小时课程”,在一学期的实验结束之后,第三学期期末校内期末考试成绩对比见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的读写成绩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比普通班的读写成绩高4分,比普通班的听力成绩高了1.8分,总评成绩上,实验班比普通班高了5.8分。由表3不难看出,实验班的四级读写成绩高出普通班36.63分,四级听力成绩高出普通班11.31分,实验班高出普通班总评成绩47.94分。将大学英语四级中的成绩总分折算为一百分制,即,将各项得分乘以0.14,分别得到这样的数据:实验班的大学英语四级读写成绩、听力成绩和总分分别高出普通班5.13分、1.58分和6.71分。

3.4数据分析

在第一、二学期,两个班级接受的都是传统型的英语教学,因此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两个班级的总体分差不大,并没有超过1分。但在第三学期实施“一小时课程”之后,分数差有了较为明显的扩大,达到了5.8分,特别是读写部分的平均分差拉开了距离。在当年的四级考试中,听力部分与之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分差,不超过2分,但是读写部分分差已经达到了接近6分的水平。因此,旨在提高读写素养的“一小时课程”在提高读写成绩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4.结论

通过实验教学之后的成绩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一小时课程”在提高以读写为主的考试成绩上的明显效果。有了扎实的读写能力,听说能力的提高将不再是难事。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读写教学仍然是重中之重,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提高读写素养和读写能力的教学手段仍然是当务之急。“一小时课程”是个良好的尝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写素养,还对大学人文精神的提升有着良性的影响。

作者:高丹薇1工作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

第二篇

1基于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和增强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在这种历史形势下,社会对既能熟练运用英语、又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习和巩固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授英语的课堂时间相对不够充足,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却扩大了无数倍,拓宽了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通过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另外,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当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这是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任务。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原来掌握的知识不断折旧,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不断地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Gardenert和Miller指出,学习者自主学习事关其终生教育,自主的学习者知道如何学习并能够在其今后生活的各个学习阶段运用这一能力[4]6。这种终身教育的要求,决定了大学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大学生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继续有效地学习,才能够有能力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学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理应承担起这一教育的重任。除此之外,英语教学还是一个社会现象,它受社会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时又通过满足学习者的个人发展需要来服务于社会。当前,国际合作广泛深入,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也应随之改变,了解外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对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要求。英语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涉及个人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活动,具有极大的教育潜力,正是由于语言和文化、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联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起来,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结合体。因此,倡导以语言学习、文化习得和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奉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跨文化英语教学思想的提出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语法和词汇,它本质上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用所学的英语来表达与本民族文化休戚相关的一些内容,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正确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更无法将其作为与英语国家人们交流的工具。BennettM.J.指出,精通一门外语却不懂该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容的人尽管懂得交际对象的语言,但是因为不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陷入各种麻烦之中,引起不愉快的文化冲突[5]16。因此,只关注语言,而忽视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内涵的教学显然是毫无效果的,英语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不懂文化规则和模式,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语言。语言变化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英语教学应该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当前,跨文化交际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点,跨文化英语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跨文化英语教学思想是在交际法英语教学基础上,根据英语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取代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Kramsch指出,文化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的社会构造,文化知识再渊博的教师都不可能向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关于某一文化的知识描述[6]205。楼中平在分析文化的动态性时说:“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实践集合体,因为文化总是被不断发展的社会不停地赋予新的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7]74这就是说跨文化英语教学主张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进一步去解决问题,然后从中获得知识,最后实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跨文化英语教学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代表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现阶段我国专门研究英语教育的学者中,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了比较系统阐述的只有张红玲[8]。此外,付天军、陈凤然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构想[9],然而对如何在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却为数寥寥,因此值得大学英语教育研究者深入探讨。

3跨文化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3.1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英语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原则上也必然有所不同。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正因为如此,教学内容大大超出了交际法英语教学所圈定的目的语言和相关目的文化。语言和文化的习得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切身经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识,如果学习者仅靠教师或教材传递的间接经验,自身却不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就无法从一个单一文化背景的人过渡到具备双重文化或多重文化知识和能力的人,更不可能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顺利实施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是保障跨文化英语教学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3.2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形式和途径之一:跨文化英语教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任何科目和个体的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然而,在跨文化英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任何教学都不可能涵盖一切学习者今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可能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因为在有限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交际情景相当有限,教师传授的内容不可能把学生今后可能会参与的跨文化交际场合全部囊括其中。因此,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学习的真谛,总结出跨文化交际的规律,进而摸索出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次,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未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而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采取“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过程的操控者,而是由学生主动承担责任来实现个人学习的需求,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和自觉,从而逐步引导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跨文化英语教学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目的,这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倡导的目标异曲同工。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拥有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生一定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反之亦然。

4跨文化英语教学实践现状及分析

一般而言,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一个阅读和交际的工具,并通过此工具进行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多数英语教学研究者都认识到语言教学应该涉及文化教学,离开了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犹如一具没有血肉的空壳,毫无意义。但是,目前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因为对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只停留在具体文化信息的传授上,忽略了文化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延缓了英语学习的进程。在我国,为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部制定和颁发了许多类型的英语教学文件和大纲,尽管每一份大纲在论述教学目的时都强调学习外国文化、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但所有大纲都是围绕语言教学制定的,没有一份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文化教学的地位应与语言教学同等重要,更没有一份大纲对文化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测试与评价进行完整的论述,也没有说明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这种“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的态度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文化教学的忽略和漠视。就教师而言,张红玲指出:“大多数调查都发现:许多英语教师主观上也认识到文化教学有很多益处,态度上对文化教学也表示强烈的支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对文化教学重要性的理解。”[8]321根据夏纪梅的调查,绝大多数教师依然将语言功底视为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仍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一般而言,教师只是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跟单元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但这绝非是有实质涵义的跨文化英语教学[10]38。追根溯源,经调查分析发现,影响教师课堂上进行文化教学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课堂进行文化教学的时间有限。大学英语每周仅四节课,但规定的语言教学任务极其繁重,很多教师感到单是语言教学的时间都很紧张,更不愿再冒险添加文化教学的内容;其次,缺乏质量好的文化教材,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少量跨文化教学的专著如《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高校英语选修课系列教材)[11]等,但这些专著绝大多数都不是必修课教材,导致教师手中没有好的文化教材,心里更是没底。此外,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认识不足。国内教师跨文化研究和实践较少,根据孔德亮的调查,大学英语是中国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公共课程,然而在2001至2010年整整10年间,有关跨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论文仅仅只有12篇,专著只有8部,这远远不能满足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需要[12]19。以上原因直接导致了多数教师宁愿选择将重点放在比较容易掌控的语言教学上,而不愿去冒险尝试有可能吃力不讨好的文化教学。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教师主观上对跨文化教学的不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没有采取全新的跨文化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的引导和灌输,使得大学生欠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许多大学生认为,与他们休戚相关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考试中尚未规定有文化知识的测试,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重要,因此大学生普遍漠视文化学习。此外,由于多数大学生仅对英语国家的重大节日和风俗习惯等感兴趣并有初步的了解,但对涉及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等深层次的内容知之甚少,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5结束语

21世纪经济和教育全球化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就大学生而言,无论从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素质的提升来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社会需要更多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进行了改革,它不但要求大学生要获得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强调了提高大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在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徐慧娟曹军蒋道华工作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第三篇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因材施教原则,缺乏对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传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载体去学习西方文化中先进的、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有待调整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多地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设置方面,听说课的课时数在整个英语教学课时数中只占10%,甚至更少,导致学生学习的是“聋哑”英语,缺乏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有待创新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存在内容陈旧枯燥、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实用性、难易度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行业需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课后练习常以词汇、完型填空、翻译、写作等考试题型为主,缺乏趣味性、实用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且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大学英语教材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兼顾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和实用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时也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真实情境性和职业性。

(四)教学考核方式有待革新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只重视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使得期末考试所占权重过大,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完全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面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综合素质较强并具有一定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能够很快地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快速地进入学习、探索、研究的角色,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预定时间内达到各项学习目标。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根据心理学原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第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各种英语学习活动中,并从中获得乐趣。第三,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方式,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学习英语的过程同时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记忆是一件辛苦的事,教师不仅要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增强记忆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鼓励学生以坚强的意志战胜遗忘、走向成功。

(三)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教师常用八个课时讲授一个单元,其中听说课教学只占两个课时。听说课教学应改革为每周一次,并要进入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过程以听、说为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一般的交际和沟通;能够基本听懂英语新闻、广播电视节目、一般题材的英语讲座和本专业的课程;能够阅读大众题材的英语书籍和报刊文章,借助工具书读懂专业资料;能够用英语写短文,对熟悉题材的简短文章进行翻译,即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均衡发展。传统的翻译法等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目前盛行的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languageTeachingApproach)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音素、词素、词汇、语法等;强调口头语言(听、说)和书面语言(读写)之间的互动性及内在联系;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与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十分相似,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与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整体语言教学法的整体性、交际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英语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讲词法、句法,学生只需听、记笔记”的传统模式,变为通过“多媒体、软件、网络、影视”等辅助设施和资料,实现“教师引导、组织、参与教学,学生主体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群体互助式学习、自主式学习,也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大学英语教学有创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设置疑问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英文短剧表演等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以及面对不同意见时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剪辑等手段辅助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边、多边交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师生相互影响、教学相长。

(五)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改革,首先应改变传统的以终结性评估为主的做法,强调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包括评估在内的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利用评估的结果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在进行形成性评估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课堂出勤、课文预习、口语课堂表现、课堂讨论、作业、自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精神、公民意识、社会实践、责任感等,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观察、评估、监督和帮助,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形成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中尤为重要。终结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期中和期末的口头和书面考试等,这种考试应以评估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应以学生所获得的读、写、译的考试成绩来代替或平衡听、说的成绩。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在笔试方面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将学校的学业考试与其他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区分开来;要将校内考试的内容与课堂教学、教材和课外指定学习内容相结合,采用合适的题型(如口语考试、小论文、实用文体阅读、翻译、实用文体写作等)考核相应的语言技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采取“总成绩(100%)=形成性(或学习过程)成绩(40%)+期末口语成绩(10%)+期末课程笔试成绩(50%,其中听力占期末卷面成绩的30%)”的考核方式。

(六)开展课外活动

英语语言的实用性决定了,学生只有具备强大的学习动力、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不断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这为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供了可能。教师要适时利用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兴趣和渴望,尽可能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例如,开展各种英语竞赛,让学生自办英语广播电台,开设英语角,组织各种英语晚会,创办英语戏剧社团,欣赏优秀英语原版电影等。这些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伸,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的运用,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充分理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文化之间的相互承认和尊重既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情操乃至气质、风度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要培养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关键。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得人文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品格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所忽略,更无从谈起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思想、人格、品德问题;有些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备课敷衍,在校外兼职;有些教师常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工作中出现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有些教师知识陈旧,造成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更新理念,提高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素质,即专业知识素质和综合素质。从专业知识素质来讲,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学、科研、在职培训、脱产学习等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技巧;其次,教师要多读书、多长见识,即读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多见识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语言教学是与跨文化交际紧密相连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走出学校,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使自己从过去的“教书匠型”的教师逐步转化为“学者型”的教师,从而促进知识的更新,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从综合素质来讲,大学英语教师要多方位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对社会富有责任感;对困难和挫折具有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对科研工作严谨创新、求真务实。

2.加强交流,活跃思想

“大学英语教师不可闭关自守,甘作‘井底之蛙’,要与同行不断加强交流。封闭意味着陈旧、停滞、淘汰;交流意味着开放、沟通、发展。”目前,大学英语教师之间主要的交流渠道包括形式多样的座谈、讨论、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学术会议、网上交流等,其中,网上交流以其快捷、方便、灵活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推广。

3.勇于教改,大胆创新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在于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以教学任务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情境;其次,注重学生学习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再次,创设课堂的民主与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尝试的先决条件。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没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敢于破旧、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基础,而没有创造力的教师很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人格和能力,才可以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前人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核和文明结晶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使学生实现自身的文化储备与语言中的良性文化内涵相对接,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积极的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汲取前人的经验,以启迪智慧,提高自身修养,联系现实生活,引领自己的行为,在消除困惑中不断成长,在超越自我中不断成熟。

作者:史洁工作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第四篇

一、实现大学英语教育属性的回归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是国家外语战略规划和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了诸多改进。但是,勿庸讳言,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影响,英语教学从小学到大学,无不聚焦于语言形式教学上,即过于关注语音、语法、词汇及句子成分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而这些英语元素背后最为重要的文化感知能力和文化敏感性的养成被人为地忽视,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国际视野的培养被遗忘。从而导致英语教学日渐脱离“教育”———这个他本该归属的土壤。此外,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高校学科发展中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长期被定位于“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达成的共识就是“:语言教学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即所谓的‘全球性思维’。”因此,英语教育研究的目的就是“全人塑造”。大学英语只有实现教育属性的回归才能担负起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二、实现大学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工具理性指导下的传统的语言观、语言教学观的狭隘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即,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语言是各种学科知识的承载,是人类文明文化的承载。因此,外语教学的目的就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训,而是在语言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全人”的培养目标。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教学内容。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不只是一种工具,用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的话概括就是:“人们可以把语言看作一种世界观,也可以把语言看作一种联系思想的方式。”因此,语言和思想的统一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必修课,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同时也包涵了丰富的人文素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英语的传授与学习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英语语言本身,同时也会涉及到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等;不仅掌握语言本身,而且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开拓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塑造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人生境界。然而,传统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多放在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训练上,一些教师仅仅将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事实上,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在英语教学中挖掘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发展认知、丰富情感、完善人格,使外语学习成为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这样,英语教学就不再仅仅是一种从讲授到理解的认知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与智慧、精神与生命的沟通过程。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场所,是人与人直接交往的社会平台。英语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重要人生经历,通过双方在情感与心灵的沟通而产生信任,增进情感,共同体验和分享英语教学的人文精神。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体现其工具性,更要体现其人文性,实现二者的统一。从而实现全人教育,全面落实中国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担负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三、结论

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引下,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体现其工具性、国际性,更要体现其人文性、本土性,体现基本的教育精神。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以及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育和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作者:贾晓锋工作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五篇

1.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不足

1.1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中,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大学英语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通过听力和阅读训练,学会高效率的吸收和处理信息,通过口语和写作表达信息,这决定了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然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输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缺乏时间进行有效的训练,致使他们即使听懂了也不会实际应用。

1.2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以语法解释法和翻译法为主,效果欠佳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遵循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解释课文语法,帮助学生翻译长句难句,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内容。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法掌握得非常清楚,但是在英语表达中仍然错误连篇。例如:两位老朋友十年后第一次见面,刚开始都没认出对方,等互报姓名后,其中一人感叹道:“我都没有认出你!”。在这种情景下,很多对时态非常精通的学生都会错误地表达为“Idon’trecognizeyou.”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法解释和翻译法的教学中,只懂语法,而不知合理使用语法,只知按字面翻译而不知如何从意思上去理解。

1.3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没有很好的衔接

听、说、读、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这四个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互割裂的,以至于学生在听力课上只是纯听力训练,在阅读课上只是一味地读课文,而在口语和写作上经常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如果将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便能够将其在听力和阅读上所获得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整理,自然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

2.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1摆脱教师的绝对主导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认知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赵艳芳,2001)。英语教学的过程理应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及课后进行有效的实践训练,提高信息吸收的效率,并将其所学语法知识通过反复练习训练成一种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可以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围绕一个具有逻辑关联的话题,学生以个体或团体形式进行训练,将其所学词汇、语法应用于学习训练之中,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巩固加强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知识的理解。

2.2教学主题内容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以及适当的争议性

传统教学主题内容过于空洞、乏味或绝对,致使学生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也懒得说、懒得写。很多教材的单元主题往往是校园生活、恋爱等已经被反复练习和论证的话题,学生已经对此产生了厌倦感,故而,对教学主题的选择,应该注重在知识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内涵上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在争议上允许学生在适当范围内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

2.3教学上应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

笔者曾根据以上两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但是发现仍然有很多问题阻碍教学的顺利开展。最大的困难是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然而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教学的整合,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获取需遵循相应的规律,母语习得者之所以学习效率高,是因为其能够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分别储存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系统中,无论是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有逻辑联系的信息回应能延长记忆时效,而且便于提取。通过及时、不断地提取信息,记忆便能得到强化。因此,首先可以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学习相关的音频、视频和文章,在练习听力和阅读的同时对课文主题有一个很好的概念,且积累一些课上可能会用到的词汇、短语和观点。其次,由于学生课前的积累,在课堂上教师便能非常轻松地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并引导学生针对其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氛围和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最后,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查询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关信息,最终在所学语法知识、词汇短语以及相关内容素材的帮助下写出与该主题相关的短小文章。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增加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

2.4改变传统的语法解释和翻译法教学

中国传统英语教学,从初中开始便特别注重语法教学,但经过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很多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仍然很差。在2011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21万份试卷中,“汉译英”部分得8分以上的试卷只有19份,很多答卷语法错误连篇。例如:匆忙与休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有些人译为:Hurryandsoftistwodifferentlifestyle.或者Bothbusyandfreearetwodifferentwayofliving.这两句是比较极端的翻译,完全没有顾及到学了十来年的语法,还有很多答卷也是或多或少有语法错误。其实,很多同学对语法知识已经很是明了,但是使用起来便会出错。语法本就是一种说话的规则,学完规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应用规则,将规则训练成一种说话的思维方式。然而,我们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一遍一遍教学生规则,而不引导他们去应用规则,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导致现在很多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在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训练模块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英语实践中去,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

3.结束语

无可否认,通过6-8年的英语学习,我们的很多学生仍然达不到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要求,这反映出我们的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我们必须重视其教师主导性、授课方式单一性(语法解释与翻译)、听说读写割裂性等缺陷,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加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在短期内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在长期内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作者:吴峰松工作单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第六篇

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具体方法

(1)通过词汇进行文化教学

传统的机械化的词汇教学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英语的兴趣。可以说,词汇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大量词汇的使用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导致在不同的语用环境中,同一词语表达截然不同的意思。针对传统词汇教学的缺陷,研究者通过讲解词汇背后隐藏的有趣的英美文化知识和介绍中西方的特色词汇、与生活贴近的词汇和新词汇,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如果不了解fish这个单词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他为人正直可靠。)Fish的隐含意思来源于宗教故事,英国历史上新旧教派之间的争斗一度十分激烈,旧教的教规规定,斋日里只能吃鱼,而新教徒推翻旧教以后,拒绝在斋日吃鱼,以示忠于新教。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词汇学多都是以教材词汇表为中心,而教材中出现的单词大多都是地道的书面语。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日常生活当中有些常出现的物体、现象和表达方式在西方国家并不常见,所以英文当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再者,英语的包容性使其不断地产生新的词汇,而教材中很难及时涵盖这些单词。所以,英语课堂应适当介绍中西方的特色词汇、与生活贴近的词汇和流行词汇,以增强词汇教学的实用性。

(2)通过句子进行文化教学

在句法层面,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西方习语、谚语、名人名言和地道的交际用语去引导学生思索其中所蕴涵的西方文化及思维,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中最能反映该文化的当属大量的习语、谚语。习语、谚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状况。由于不理解习语的文化背景,有时学生认识习语里的单词,却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比如一些含有动物单词的习语,如果学生不了解在英美文化中人们对于各种动物的态度,就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Thefoxmaygrowgray,butnevergood(.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该例句利用英美文化中人们对于动物的普遍看法来通俗地表达一个道理。

(3)通过语篇进行文化教学

传统的语篇教学通常是逐段地讲解教材语篇中的语法难点和语言点,或是逐段将英文语篇翻译成汉语。学生常常只理解语篇的表面意思,却很难挖掘出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研究者在语篇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课下自学,在课堂上提问检测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较难句子的含义,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解答。语篇的文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其写作能力。通过语篇结构的分析,研究者会引导学生发现英语语篇的规律。英美思维注重过程和每一部分之间严密的逻辑性,而中式思维更加注重结果和语篇的整体效果。不同于中文语篇的高潮和结论常常出现在结尾,英语语篇一般需要在文章的开头指出主题或结论。作文的主体部分也不能够只是对事实和例子的阐述,而应该是逻辑严密的推理或原因的论述。

(4)通过语境进行文化教学

为了使学生即使处在汉语语境中也能掌握地道的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和课下为学生创造英语语境。文化因素是语境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取适当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模仿和表演。在英语语境当中,学生在练习了英语口语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西方交际文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包含典型语境的电影片段,带领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融入语境当中进行模仿。在课下,教师协助学生开展英语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辩论赛、演讲赛、话剧表演、广播站、外国电影赏析。学生在活动当中处于英语语境中,会学到更多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知识,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结论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胡文仲,1994)有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语言教学本质是文化教学。(胡文仲、高一虹,1997)本研究用一个学期(19周)的实验证明了一套融入中西文化输入的英语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借鉴上述的教学方法,从词汇、句子、语篇和语境四个层次进行中西文化的输入,最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栗亚杰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外语学院

第七篇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1文学教育的作用

文学是一门艺术,语言文字的艺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文学亦是科学,是研究人、反映人、表现人的命运和思想情感的科学。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种种功用。人们对于文学的教育功能很早就有了认识。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到,文学作品“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在西方,柏拉图在《文艺对话录》中也谈到了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快感”。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教育作用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只能寓于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描写对象的艺术刻画,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达真挚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长期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浸润中,文学素养就会日渐养成。文学素养的培育也就是文学审美教育作用的彰显。这种审美功能也就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通过艺术的描法,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从而感动人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愉悦感。事实上,文学教育对于以培养一个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综合素质全面,交际能力强的学习者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个人来说,更是可以帮助他们“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文学涉猎广泛的题材在表达悟识、反思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学习所难以取代的。除此之外,外国文学也是真正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路径”(虞建华2002:7)。我们阅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原貌,探知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生活的演变,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来看,以英语语言为学习对象的大学英语学习,应该被看作是对于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社会的深谙。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学习国外文学作品,英语语言成为他们求知探索的重要工具,在体味这种语言所承载的西方文明,吸取中外文化知识的精髓的同时,文学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最终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世界,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2文学教育现状

在ChristopherJ.Brumfit与RonaldA.Carter共同编著的《文学与语言教学》一书中,国外二十位著名专家学者就文学与语言教学关系,阐释了他们自己对语言研究与文学研究所持的不同观点。但是就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而言,他们达成了共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特殊的媒介和表现工具(Brumfit&Carter2000:56)。大学英语众多教材中的课文都选自英语原版材料,文体多样、语言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几乎每一课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了契机。然而,由于有些教师文学教育意识淡薄,“教师一言堂,学生静悄悄”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师依旧在向学生灌输词汇、语法、修辞或文化知识,大多逐句分析讲解课文,文学的审美愉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布道说教。蔡基刚(2003:30)认为,一课结束,文章已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整篇课文也仅仅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句子理解层面上,对课文很难有整体把握,更谈不上对课文在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技巧等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与欣赏。文学教育会在一些课堂出现,但更多的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曾以某省属重点大学学生为对象,调查和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共有500名学生参加调查,涉及大学本科二、三、四年级,包括文、史、理工、艺术等专业。调查方式有问卷与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表示了对于中外文学及文化的喜爱,然而近一半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具备,文学素养缺失现象严重。谈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接近九成的学生对各有特色的文学教育表示期待。

2.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融入文学教育的途径

2.1教师文学教学信念的意识准备教师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和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以开放的心态,关注自我发展,更新知识、积极反省、参与批判、锐意改革;改变固有的做法,代之以构建自己的个人实践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随着教育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国内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教学是一种“高度认知行为”(Freeman1996:353)。教师个人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相互影响,互为“共生”关系(Foss&Kleisasser1996:441)。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实践之间具有一致性,前者对后者有巨大的驱动作用;后者对前者亦有很大的反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开展,首先有赖于教师文学教学信念的树立,文学教育意识的准备。教师文学教学信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文学内容的学习。然而,当课堂教学实践的效果与教师文学教学信念不一致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反思,认真修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信念。在这一过程之中,也应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发展自己,以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样,大学英语课堂就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从审美怡情、明心见性角度去引导学生欣赏英语语言文字传达的文学之美。大学英语课堂也会成为一场文学欣赏的饕餮盛宴。

2.2文学教学策略的选择

2.2.1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从文学理论的高度,理解每一篇课文的文学性,并充分借助现行教材中的文学性课文,指导学生去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以培养学生对文学浓厚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实现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增加他们对文学各种文类、文学各种表现手法的认知,同时也增长他们对文学各种修辞手段、意象和典故的敏感性,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应具有向一切合理解释开放的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文学性材料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只会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无发展潜力可言。下面我们以《最后一片叶子》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来对照比较一下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传统教学模式下《最后一片叶子》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教师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其作品,教师精讲重点字、词、句、段,让学生熟悉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线索,把握故事情节,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这种教学设计总体看教法简单,易于操作,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部设计都是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展开,而忽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更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新型教学模式下《最后一片叶子》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1)课前任务。学生对于这一故事大都耳熟能详,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扫除字词障碍,理解分析主要内容。(2)课堂任务。教师利用多种的任务形式,包括启发式提问或以项目为基础的课堂小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思考和讨论与“最后一片叶子”直接相关的人物,“最后一片叶子”对他们分别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意义,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一片叶子”的涵义,最终获得乔安西脱离生命危险的根本原因),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主题,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感悟小说所歌颂的人们对于生命的坚定信念以及相濡以沫的博爱情怀;同时也学习品味文章幽默笔法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课后任务。阅读作者欧•亨利其他的作品,如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体味其作品新颖的构思,诙谐幽默的语言。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模式,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2.2.2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Stern(1997)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和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研究性学习所具有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和批判素质,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在创造性阅读能力和批判素质的培养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特点的体现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一方面体现学生对课文进行主体创造性阅读,对课文的人物、主题、言语形式等审美因素进行探究,在自由思维的天地里获得不同的见解,从而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并最终获得创造性批判素质的过程;另一方面,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因而又体现了一种自主性。对课文作主体性充分自由的阅读,既为学生形成独创性见解和创造性批判素质提供了先决条件,又符合人的个性化发展规律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如此,大学英语就成为了师生艺术欣赏课程。教师除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与学生共同赏析文学材料外,在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选取自己英美文学学习的兴趣点,进行广泛且深入的阅读,获得个人体验。这一过程就是一种无痕的渗透:学生不知不觉地获得文学的审美评价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陶冶他们的性情,美化他们的心灵。这也使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素养培育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浑然一体。当然,文学教育又并非仅仅限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而应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也就是使学生通过英语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文学学习习惯,摒弃顽固僵化的定式思维,发展革故鼎新的发散思维,在课堂之外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身。

2.2.3调整评价体系,建立长效的阅读检查机制

传统教学以“教”为主,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考试的结果一般被看成是学生知识评价系统的全部。评价体系和学习效果长效检查机制的改变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去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随着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开设和英美文学内容的融入,以往的测试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对学生的测评中应包含对英美文学的阅读部分,教师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加入英美文学读后感写作、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作业的评判;另外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文学阅读检验检测平台,建立长效的阅读效果检查机制,使阅读效果检查常态化。

3.结语

大学英语中的文学教育,从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两个方面,彰显其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所谓人文教育,是指文学教育可以通过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广博文化知识的滋养和高雅文化氛围的陶冶,使受教育者通过体验人生经历的实践,能够理解、欣赏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灿烂的文化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形成人文理想,并最终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所谓审美教育,是说文学教育运用人类精神产品,即文学作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受教育者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学习优美语言、塑造美丽心灵、养成美好行为;艺术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融汇其中,文学教育要使受教育对象在美学高度建构起价值体系。大学英语教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较多选取久经检验的文学经典,为教师进行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优质素材。然而,文学素养是一种内在的、综合的文学欣赏和创作素质,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就像西方哲学家蒙田所说“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们的记性,任我们的悟性和良心空虚……”(蒙田1987:143)。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心态越来越浮躁,盲目地追求时尚、疏于思考、缺乏沉淀,校园里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坚定的文学教育信念,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文学元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学的养成教育,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培育体魄健康、情感丰富、精神高尚的人。

作者:李正栓田会敏工作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第八篇

1.大学英语公共课面临的窘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工具,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际交流中,既懂英语又熟悉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人才备受推崇。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大学生实用性英语的能力,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双语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调查,双语课的教学通常由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专业课教师讲授。教育部前高教司司长张学尧也曾提到“如果中小学英语‘一条1龙’计划推进顺利,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逐渐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的方式。既节省许多学习课时,又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学英语的枯燥和繁琐,同时也能够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加强了实用性英语教学。”大学公共英语课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不能与高校的专业发展相适应,在内容上不仅与中学有重复,更重要的是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大学英语公共课要生存与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国内外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的启示

近年来站在中国外语教学改革最前沿的几位专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几乎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理念。首先是对大学英语的性质重新做了界定,赋予了大学英语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意义与使命。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始终停留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蔡基刚教授在阐释外语教学应注重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素质教育时,鲜明地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具有较强的工具性特征,指出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选取富于精神内涵的材料作为课文。这种课文取材原则对于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积极性的,但在当今学生的工具动机非常强烈多样的情况下,仍然一味地强调教材的人文性、趣味性和可思性,一味地强调“文化素养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内容,忽视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需要,忽视社会需要,只会使我们的外语教学脱离实际,变得毫无生气,使我们的学生无法应对现实世界的需要。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材不应只是人文性和一般文化介绍,还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学科性。承认了外语的工具性和大学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目的,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方向的挑战。这也就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向EAP和ESP转移,向学生所学专业靠拢,以满足当代大学生通过英语获取专业信息、表达专业思想、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其次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是继“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后又一个新兴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袁平华教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这篇文章中,详细论述了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的定义、性质、理论依据以及几种教学范式。他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实施依托式教学,立足于学科内容知识,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学习,符合当今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从规范统一教学向多元化教学发展、从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移的要求,是语言教学的一个新范例。蔡基刚教授的“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这篇文章中的分科英语(Discipline-basedEnglish),实际上就是基于学科的英语。

他指出外语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就是分科英语。分科英语是一种目的非常明确的语言教学,因而也最能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从而保障语言教学的效率。在国外,根据英国一项关于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调查,近90%的英语教学专家认为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是不再独立进行英语语言教学,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后的英语学习将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或者说与另外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开展的渥太华沉浸式双语教育所体现的、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在学科知识、语言水平和语言运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国内外“CBI”研究就是“DB(IDiscipline-BasedForeignLanguageInstruction)”研究的先驱,“DBI”是“CBI”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说“CBI”科学的理论体系仍然可作为DBI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是将外语作为学习各种学科内容的媒介,使学科内容成为学习语言的源泉,语言能力的获得则是通过理解这些学科信息(Genesee,1987)。CBI的核心理论认为,当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时便产生了最理想的外语或二语学习条件。因为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科内容上时,就会把目标语作为工具探索知识,这时的学习状态最接近于母语学习,因此效率也就最高。第一,关注内容可以把形式学习的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二,内容学增加了可理解的输入量;第三,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学科内容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真实且广泛的交流最能促进二语习得;第四,高层次的学术认知活动有利于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俞理明教授也曾经指出,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言驱动(languagedriven)是低效、费时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症结所在,而内容驱动能带领我们走出高校英语教学的困境。而DBI正是以学科内容为驱动(contentdriven)来提高语言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综上所述,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是大学英语公共课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语言学习和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融合到一起已成为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趋势(蔡基刚,2007)。

3.走出大学英语公共课困境的两点考虑

3.1教改艰难,阻力重重

基于学科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必然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蔡基刚教授在《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中指出,中国的基础英语教学中能够获利的三大集团将会是制约方向转移的主要因素:(1)各考试机构;(2)各考试培训机构;(3)教材。笔者认为,实际上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直接的受益方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大学英语教改的最根本的阻力恐怕不是来源于外部,而是公外教学部门本身。目前大学英语公共教学部门一般都承担着全校非英语专业所有学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公外的教师队伍可谓是庞大,教职工人数在全校所有部门中名列前茅,教学方向的转移意味着:基础英语在大学英语中主导地位的丧失,公外教师队伍的过剩,部分教师由于知识结构的问题不能胜任新教材,导致他们没课上,或是充实到中小学去。如此这般影响到公外教师队伍的切身利益问题,势必招来对教改的反对和不满。目前在很多高校,为了拉住学生,稳固大学英语4个学期的课时,无视学生的个人需要,不惜牺牲学生的切身利益,或是为了提高四六级一次通过率,规定所有大一学生不准参加四六级考试,从第三学期才允许报名。公外主管领导部门保护主义思想严重,为了给本部门教师争取到稳定不变的饭碗,必定在这场教改中或多或少会扮演不积极的角色,尽量去延长基础英语教学,推迟基于学科的英语教学。因此说,与大学英语相关的领导和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学习,调查研究,把学生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只顾个人和小集团利益。

3.2更新观念,应对挑战

大学英语公共课要走出困境,必然要走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模式。这将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观念,应对挑战,接受教学新理念。任何一种改革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付出一定的努力,甚至是牺牲。如果我们的公外教师不愿意尝试这种教学新模式,不愿意尝试和自己学历背景不同的课程,只会教普通英语,不会教基于学科的英语课程,下岗是迟早的事。刘润清教授(2010)是这样表述的:“我预料,几年之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专门用途英语的道路。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了,大学还教普通英语就难以混下去了。老师们不必担心,只要你的英语好,开出一门专业课来并不难,从此你就有了专业方向了;从此学生也就更喜欢你了。”改革是一种责任,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历史的机遇和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只有义无反顾地去承担(张尧学,2008)。因此,每一位公外教师都必须主动承担教改任务,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投身到大学英语的新一轮教改中,这是时展的必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谋求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4.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四点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的宣传力度,首先要在外语教学领域统一思想,秣马砺兵,为这场教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笔者曾就“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模式的未来与发展”为主题在国内三所大学做过调查,结果发现,90%的同行都未曾接触过这一新理念,对其未来的发展持否定态度的占80%。他们认为搞专业英语难度太大,几乎是不可能,再有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早已在其他系里搞了多年,对我们的公外能否搞起来持怀疑态度。因此,在教改之初,加大宣传力度,非常有必要。2012年4月由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教育语言学第三届年会暨“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上重点研讨了“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模式(DBI—Discipline-BasedForeignLanguageInstruction)”,许多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纷纷发言,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也亲临现场,深受启发,并同与会代表展开热烈讨论达成共识,即大家一致认为,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改的方向。此次研讨会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改扩大了影响,为DBI教学新理念的传播做了很好的宣传。

4.2教改分层进行

这项教学改革一定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转移,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把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的传授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程度、时间以及教学对象因素的影响,笔者对其发展模式做了预期分类,以期为深化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辅助式: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结合的初级状态,适用于学生基础英语水平一般的院校。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专业英语在语言方面的基本词汇、句法模式、写作范式等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顺利接受专业英语的学习铺路搭桥。部分式: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结合的中级状态,适用于学生基础较好的本一类院校。可把基础英语教学的压缩到1-2个学期,剩余时间讲授专业英语。完全式: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结合的高级状态,适用于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较高的国家重点高校,学生进入大学直接进入专业英语学习。

4.3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前提条件。没有能胜任这场教改任务的教师队伍,一切努力都是白费。首先选拔优秀的公外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公外教师与校内专业课教师联手培训,同时为公外教师的存留问题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或自由选择去向的手段,把一些不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教学的教师分流到中学任教。为更多的公外教师提供出国培训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加强对世界先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能从语言上有更大的收获,也就说只有具备了国际视野的公外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

4.4大力推进中小学英语“一条龙”计划

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以大一新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为先导的,但是目前我国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与各省市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是否到位,以及对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得是否顺利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说,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然也要求大力推进中小学英语“一条龙”计划的顺利开展,才能逐步走向英语基础教学下移到中小学,大学英语走专业英语教学的趋势,彻底改变在大学英语阶段弥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英语听说能力欠缺这一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局面。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情境英语教学法;英语口语;情境创设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情境英语教学法主要就是根据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性的指出反映论的具体认知规律,同时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应用形象内容来对英语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这样能够让较为抽象的英语教学语言成为生动的可视英语语言。通过情境英语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英语思维、英语口语以及英语感知。根据实际的情境英语教学方法来分析,情境英语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如下:能够有效的融合语言、行动以及创设的情境、让英语教学更加的直观、更加的趣味以及更加的科学。目前情境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在逐渐的应用以及推广过程中,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的明显。因此情境英语教学方法也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非常积极的效果。

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情境英语教学方法的主要理论来源以及相关依据

1.1情境英语教学方法理论的具体来源。在教育领域中,情境教学这一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并且应用,目前情境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语言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项节本的教学理论以及发展方向。我国情境教学的主要来源在于结构主义教学语言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我们认为口语为语言教学的基础,其教学结构的核心必然是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在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条件,让语言学习的方法同以后的交际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我国的大学语言教学中的英语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英语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交流能力的过程,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积累对英语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英语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1.2情境英语教学方法理论的相关依据。在大学情境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依据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我们在情境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情境英语教学。目前的大学生在年龄分布上以90后居多,但是其中不乏零零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上非常积极,具有很强的知识求知欲望。情境英语教学方法正是有效的利用了这一特点来对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形象能力充分的挖掘并且调动起来;其次是我们在情境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英语语言学习中的习得规律。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并不是从语法以及单词上进行知识的掌握,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习得,让学生在英语应用中习得;最后是我们在情境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依据大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工作。我们在进行情境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情境再现,有意识的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能够有效挖掘出大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让大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英语,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英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创造能力,让大学生在情境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

2大学英语教学中情境英语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情境英语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适应并且迎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理念。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知识面上、在信息的获取上、在性情的开发上都有非常大的优势。根据大学教学工作的总结来分析,目前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有主见,在知识接受上很难实现强制性的教学,同时对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非常的排斥,更加重视自身对于新鲜事物的感受,能够很快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但是其承受能力较差,面对挫折时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目前大学生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英语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让英语教学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这样的英语教学方法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传统英语教学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情境以会话、视听说、阅读、葡汉口译、写作为代表的实践型课程。可见,当前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稍微有些脱节,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就应促使这两种课程体系的深度结合,培养出既精通葡语国家体系文化、又能熟练使用葡语的综合型人才。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我国高校葡萄牙语专业的授课教师,重在对葡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顺利掌握这门语言的使用技巧,培养他们对这门语言的运用能力,出于知识结构的限制,这些语言专业教师很难通过文化的角度,对葡语国家体系的文明、文化、哲学、历史、宗教、民族、宗族等人文知识进行系统的传授,这就需要我国相关高校加强葡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引入专业教师之外,葡语专业学系还应加强同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系、地理系等人文院校的联系,邀请相关教师进行为葡语专业学生讲授跟葡语国家体系相关的人文学科知识的讲解,让这些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国家的人文社科知识,让他们在接受这些国家人文知识的熏陶的基础上加强葡语语言的学习。2.2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跨文化视角下加强葡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就需要相关教师不能进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对于中国葡语教学法的探讨,不仅局限于教学法本身,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相关因素,例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教材以及培养模式等。在“一带一路”全球化背景下,葡萄牙语本科专业要培养具备优秀的外语水平,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运用葡语从事外事、教育、外贸、管理、翻译等部门工作的葡语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仅仅采用传统教学法是不足够的。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融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标的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词汇教学法等其他外语教学法。

3结语

总之,我国文化交流频率的增加,出于我国向世界范围内彰显文化自信的现实需求,都要求我国高校葡语专业在培养葡语专业人才时,还应加大对这一语言体系的国家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力度,为我国社会各界培养出既熟悉这一语系国家人文历史、又能熟练使用葡语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含滋.交际式教学法在高校零起点语言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报告——以葡萄牙语课堂为例[J].高教学刊,2017(17):110-113.

[2]张思雯,孙萱.葡萄牙语和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Z1):72-73.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8

(一)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特点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网络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提供真实的交际需要和氛围,给“外语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增添了语言学习气氛。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获取大量有关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建构适当的认知图式(Schemata);有利于学生培养英语语感。

2.信息量大。因特网上的信息是一个取之不竭的“信息海洋”,它可以源源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交互性强。在因特网上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连网的人交谈,可以与电脑互动交流,这种交流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知识新。传统英语学习,是以固定教材为主,而且为了保持教材稳定性,往往一套教材一般使用几年,有的甚至十几年,知识比较陈旧。可是,网络却可以让学生轻松、快捷地读到当天的英美电子版的报刊杂志,像《纽约时报》、《伦顿邮报》、《今日美国》等,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5.趣味性强。界面友好(friendlyinterface),设计生动有趣是现代网络教学的一个特点,它能帮助学生很轻松地学习英语。

6.多样性。学习英语的各种方法都能在网络上实现,如,通过歌曲,电影,动画,游戏等多种手段。

(二)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几种网络课堂模式

1.课堂链接网络英语教学模式

课堂链接网络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能随时根据需求链接到远程教学资料、不同种类的学习课件或能在网上获得相关专家的指导。网络技术使学习资源全球共享,学习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比如老师在英语阅读课上,打开网页http:///,然后在网页目录中找到“reading”,链接,单击“reading”可出现阅读材料的菜单,单击“Shakespeare”可以看到“E-Texts/CompleteWorks”等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或者通过互联网进行讨论或调查,大大提高教学容量,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资源大的局限性。

2.局域网英语教学模式

局域网英语教学模式的设备由一台教学资源服务器、教师工作站和若干学生电脑构成。局域网英语教学模式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构建的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师通过显示屏幕上的菜单向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屏幕上的语音设备等相关信息进行交流,教师将教学资源输入工作站,学生通过局域网获得。

3.互联网英语教学模式。

互联网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登陆指定的教学网络进行在线教学。教学大学英语时,老师可教会学生在一些网站如的“有问必答”或的“网上交流”上留言,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大多数网页都设有网页讨论板,访问者可在那里阅读他人留言或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ESLChatLine(http://www.Writslab.ubc,ca)是学习英语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的地方。ESLDiscussionCenter(http://)设有教师和学生讨论的园地,其中学生讨论的主题包括时事新闻、各地节假日、饮食、英语学习、电影和音乐等。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办的英语学习讨论组(majordomo@list.bbc.co.uk)就像一块大公告栏,每个人都可以把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粘贴在上面,自然会有人给你作答。学生还可以在一些国际网站找到笔友,例如,http://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另外网上题库,测试英语综合能力联想网上学校和101远程教育网(http://.)等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场所。网上有许多国际著名报刊杂志站点提供的有关时事新闻和名人铁事等方面的图文并茂的材料,例如,《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直接发Email到Lessonssubscribe@,可以不定期地收到一些阅读材料。使用“RealPlayer”软件播放或访问http://等网站,就可利用外语电台改善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优势

借助网络进行教学,有利于建立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浏览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词汇量的增加。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电脑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利用网络的高效,同时也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总之,利用网络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优越性。

1.英语网络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英语教学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

由于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的学习可以延伸到课外。现在的学生很少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因此,爱屋及乌,由于喜欢网络,一些本来对英语可能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也会自主加入到英语网络学习的行列。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快速提高听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而运用网络教学手段,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英语交际场景,它形象生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动脑的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自觉,更有兴趣地进行英语口语交际。

2.英语网络教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网络媒体图像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物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网络多媒体课件这一刺激物激发学生的再造形象。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内心的感受,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课对话情景进行部分消音或全部消音处理,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配音,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

3.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是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良药

“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是语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在英语课上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而直接与外国人交谈的机会则更少,但是网络可以让你随时找到用英语交谈的对象,比如与NetMeeting和ICO等网络软件及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进入WebDiscussionBoards和ElectronicDiscussionForum等网页,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让学生真正说出口,形成流畅的语流和悦耳的语感。

4.网络教学能扩大英语教学的范围,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一般的网络英语教学资源有ESL/EFL,包括ESL问题解答、语言即时测试、键友推荐、ESL友情链接等。英语教学电子出版物:专门面向以英语作为外语的读者在线电子杂志,除了提供了各个层次的阅读、写作、测试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资料外,还包括学术文章、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指导等。学术组织:许多学术组织都有自己的主页,通过浏览了解各个学术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动向,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报纸杂志:免费电子报纸和杂志将每日的重要新闻寄到您的信箱,教师可以直接用这些资料设计成新闻理解练习题,避免重新输入或扫描的麻烦。网络让学生的学习范围从“教材”中跳出来,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焕发生命力,让学生的创造思维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弊端

网络资源英语教学的优点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网络资源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如果老师没有正确的指导,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监控,有些学生就很容易被丰富的网络信息、网络游戏所吸引,他们就会利用上课时间去寻找一些其他的资源。一则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教学任务,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和进度;二则学生会受一些不健康网站信息的影响或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当下,一些英语老师还缺乏一些理论指导,存在着盲目性并体现出一些误区。

1.粗制滥造,华而不实

有的英语老师将网络使用作为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特点实施教学。使用的课件不尽人意,粗制滥造,出现了画面色彩失真、画面色彩花哨、音乐与文章感情失调等毛病,学生如雾里看花,着实摸不着边际。有的英语教师把多媒体当作“全能选手”,从课题、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乃到作业的布置,能用上多媒体的通通上多媒体,把网络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应接不暇,进入学习的角色显然无从谈起。

2.喧宾夺主,无正确的教学观

有了网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分清主次,课堂中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作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

3.过分依赖网络,缺乏正确的学生观

由于英语网络课堂上,老师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缺少了在常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互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可能会由于网络的参与而忽视学习主体是学生。因而在我看来,网络应该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不应该单纯地为了网络而网络。让适合网络教学的课堂应用网络,利用高科技的辅助手段高效、快捷地为教学服务。

四、合理使用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大学英语课改的进一步实施,网络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那么是不是这种方式用得越多越好呢?诚然不是,每种事物都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只有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同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威力。

1.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以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为基础。专业教师是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行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中流砥柱。广大英语教师只有对学习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流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丰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2.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搜集和积累英语教学信息和资料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相关的教学信息资料,那么,教学设施就成了摆设。

3.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先进的手段。教学设施再高档,也只有适用于具体的教学目的时才具有效力,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可言,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课程。

结语

就大学英语而言,公共英语课属基础教学,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合理适时地使用网络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在网上下载、检索或浏览英语阅读、词汇、语法和听力等相关资料,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弥补了英语常规学习的不足,无疑将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总之,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代网络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是不可阻挡的教学改革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了一个开放式、交互型、个性化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网络正在开辟英语教学的一个新领域。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尚待完善。我们应该科学地采用课堂教学和现代网络技术两者合作与互补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DavidW,Brooks,DianeE.Nolan2001.Web-TeachingAGuideforDesigning.InteractiveTeachingfortheWeb.KluwerAcademic/PlenumPublishers.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北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4.

[3]邱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探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王奎珍,张鑫.《浅谈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学》.电化教育研究,2000,4.

[5]祝智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计算机与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艺体类大学英语;EGP+ESP;教学模式

在艺术文化和体育活动交流日益频繁的国际大环境下,社会十分需要一批既具有较高的艺体专业水平,又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探讨与合作的高素质艺体类专业英语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校针对艺体类开展ESP教育(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探索构建合理的高校艺体类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1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根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1]。而艺体类英语一直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全国80%左右的高校都开设有艺体类专业。近几年,随着艺考的升温,高校对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2]。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各高校的艺体类学生具有明显的“专业学习目的强烈、但英语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基础差”等特点,导致艺体类英语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以来,我国高考制度中对艺体生专业成绩的要求高于文化科目的要求,造成学生对英语基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由于缺乏系统扎实的英语学习,进入大学以后,这类学生很难跟上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2)目前高校虽然有许多内容丰富、题材新颖的大学英语教材,但是大多数教材对艺体类学生来说,语言要求偏高,选材内容不贴近专业,真正适合他们的教材凤毛麟角,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3)大多数艺体类的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只要加强他们的语言基本功就可以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授课方式,课堂氛围枯燥呆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就是期末考试成绩,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使得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也比较滞后。由此可见,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EGP和ESP的涵义和关系

2.1涵义EGP和ESP是当代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分支。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即通用英语或公共英语,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五项语言的基本技能。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直到大学,传统的英语课程设置基本都属于EGP的范畴。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被称为专门用途英语。这一教学理念在20世纪中期随着全球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发展而兴盛起来。它指根据学习者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Strevens提出了ESP的四个不变特征:1)必须满足学习者特定的要求;2)在内容方面必须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3)重点放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运用上(如词汇、语法、语篇等);4)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4]。2.2两者的关系通过上面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看出EGP和ESP有着明显的区别:1)两者所适用领域的具体要求和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并且在词汇、语法、语用、修辞等方面各有特色。ESP有着自己的词汇特点、语法结构、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等。如award在通用英语里的意思是“奖品,授予”,但是在法律英语里是“判决书”的意思。2)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也有差异。EGP讲授的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帮助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普遍特征,从而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而ESP在基本的语言技能之外,还要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它重点探讨和分析英语各种功能语体的特殊性,服务于某些特定专业[5]。由此可见,EGP是不能取代ESP的。然而,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分支,两者也是有密切联系的:EGP是ESP的初级阶段,ESP是EGP的高级阶段。虽然两者在适用领域和对象上有所不同,但是专业英语是以基础英语为前提和铺垫的,所以ESP是EGP的延伸或扩展。ESP也不能淡化或取代EGP重要的教学地位。两者应该看成是为了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不同层面。

3构建“EGP+ESP”的教学模式

著名语言学家刘润清(1996)认为:“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6]要想培养出新一代的高级应用型人才,EGP和ESP教学缺一不可:通过EGP阶段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后面的与本专业结合的ESP学习打下基础,实现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的有效衔接。2010年,高等教育组委会组织召开了“首届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要求大学英语改革要顺应艺体专业的特点,改善并提高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使课程设置更合理,教学方法更恰当,考核方法更灵活。在几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笔者在本校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EGP+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证明其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为期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校艺体类大学英语适当压缩EGP的基础阶段的时间,加大ESP的教学内容,实行“一年EGP必修+一年ESP选修”的课程设置模式。在第一年的EGP必修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修补和巩固。跟大多数高校一样,南京晓庄学院的艺体类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整体比较薄弱,语言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第一学期,教师要侧重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词汇、语法和口语等训练,巩固他们基本的英语技能。第二学期,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适当加强四级的专项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灵活运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使大多数学生对日常话题能进行适当的口语表达或翻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后面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准备。到了第二年ESP选修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的需要,选修专业英语的课程。目前我们开设的ESP选修课程有“美术英语”“体育英语”“跨文化交际”和“中国文化概况”。在第一学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ESP教学导入或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法,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话题的讨论和交流,将ESP慢慢渗透到教学中。到了第二学期,学生完全适应了ESP的学习环境,可以加强专业学习任务的难度,通过CLIL(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教学方法,即“内容与语言融会式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ESP教学,让学生既学习了专业学科内容,又掌握了这门学科所需要的英语,从而实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对南京晓庄学院2015和2016届艺体类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79.1%的学生赞成EGP和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72%的学生认为通过两年的学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比以前增强了;73.6%的学生认为CLIL教学方法促使自己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方面都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在我校艺体类学生中实行大学英语“EGP+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4艺体类大学英语“EGP+ESP”的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校在实行“EGP+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ESP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目前市场上的ESP教材日渐丰富,但是针对艺体类的ESP教材非常少。本校所选择的《美术英语》《体育英语》这两本教材,语言程度较高,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任课教师只有找适当的补充资料来弥补差距。因此,选择和开发适合艺体类的ESP教材成为首要任务。2)“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EGP+ESP”相结合的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有语言知识,还要有专业学科知识,这对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尝试大外教师跟专业教师合作教学,通过自学、参加培训、集体备课等办法,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要提高艺体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打破对艺体生的传统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课堂活动形式,增加学生互动。教师还应该及时掌握先进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翻转课堂”和多媒体网络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也更接近实际应用。4)建立和完善“EGP+ESP”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该模式中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摒弃以前仅靠期末成绩来评价的单一做法,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课后观摩、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等,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和成绩综合起来进行评价[7]。只有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充分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改进。

5结语

艺体类大学英语“EGP+ESP”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语言学习与艺体专业知识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助于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助于加速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双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2.

[2]李冬辉.转型期高等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出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房彦.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7).

[4]StrevensP.ESPafterTwentyYears:AReappraisal[M].Singapore:SeameoRegionalCenter,1988:1-13.

[5]颜钰.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6]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慕课;多样化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这一新概念不断深入教育领域,如何将互联网与当前传统教育更加有效结合,发挥其巨大潜能,也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慕课”正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等特点成为众多互联网+教育结合模式探究中的热点。不少高校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开通了大学英语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但这些平台大多数操作较为单一,同质化严重且缺乏互动,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当前“慕课”这一新兴知识传播平台的特征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是否能将“慕课”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激发广大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慕课的特征及其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慕课”一词主要由单词MOOC音译而来,最早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Siemens和StephenDownes于2008年所提出。“慕课”实现其蓬勃发展的时间主要源于2011年初,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开始在互联网上推出其在线的免费课程供大众学习,其中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吸引了来自全球超过16万的学习者参与学习。在此之后,许多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纷纷效仿,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与此同时,作为开放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慕课”的商业化也在同期进行。许多互联网教育公司借此机会与各大高校展开合作,进行互联网课程的开发,逐步推出了如Coursera,Edx及Udacity等全球知名的盈利性网络课程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接触名校课程的学习机会,且个别机构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在线的学习证书及技能证明,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课程学习的专业性[1]。Coursera是美国当今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慕课”平台之一,其发展十分迅速。据有关数据统计,Coursera在其推出的短短四个月之内注册用户就已突破400万人。至2016年底,Coursera已累计吸引了超过2300万的全球学员,且其中大约有1700万人是Coursera的活跃用户。在课程方面,Coursera大多数课程主要以英语授课形式为主。课程的类别涵盖十分广阔,包括商业、数学、科技、艺术及人文教育等多领域,给学员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因此,Coursera也吸引了广大的中国用户,因为通过这些网络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能使英语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2]。从慕课的设计理念、技术、授课方式及对象的类别进行分类,“慕课”常见的形式主要可分为cMOOC、xMOOC以及tMOOC,其中xMOOC作为主流的慕课模式已被上述的主流国际慕课平台如Coursera等所采用。xMOOC的研发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行为学习主义理论,通过采用大量的认知—行为主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同传统课堂及视频教学模式相比,“慕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互动性高、系统性强”等特点。“慕课”的诞生,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1)同传统教学的40~50分钟的长时间教学模式相比,“慕课”课程通常会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在10~20分钟的时间之内对该课程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突出讲解,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长时间课堂学习中无法集中精力的问题。同时,“慕课”的产生也为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提供了可能。学生通过对“慕课”平台的控制,能主动掌握学习进度,对不懂的知识点能进行反复的观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2)“慕课”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有更高的互动性。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沉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提问通常都以教师的“自问自答”形式告终,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慕课”平台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整合了许多人机交互的新技术,让学生不仅仅能通过观看线上课程、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呈现的多样化练习及复习手段,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慕课”平台不仅仅是单一的向学生输送知识,同时也整合了各种线上交流与互动的工具,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问题的解答建立了多样化的平台。此外,许多“慕课”平台也设立了自己的论坛,方便学生在学习之余与其他学习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3]。(3)同大学传统课堂教育或视频教学相比,“慕课”还具有学习资源的高质量性及课程安排的系统性[4]。根据研究可发现,国内外大多数“慕课”的平台都是围绕名校及名师所打造,不仅能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课程,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慕课”的权威性。此外,依托这些名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的丰富经验,许多“慕课”的课程安排也具有科学性。从授课内容的选择、教学目的、针对化练习及测评设计、课后作业布置、开发与实施形成性及总结性教学评价等都能在科学的理论化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实施。(4)许多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老师的需求量十分巨大,鉴于每位教师的授课风格及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难以保证基础课有较高的授课质量及课程安排的有效合理[5]。此外,由于大学英语大多采取大班授课模式,老师都是同时给多个班级甚至年级进行授课,精力有限,对学生在一学期里所学知识掌握的考察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完成,忽视了学生在每一阶段学习的成效性,从而难以对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有效评估[6]。“慕课”平台的课程能为学习者提供阶段性和总结性的测试,使得每一位学员能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的知识。借助慕课平台辅助教学,教师能够时时监测到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慕课”的中国化及其遇到的困境

中国“慕课”的发展紧跟国际化的脚步,仅仅在“慕课”概念兴起一年之后的2013年,就由清华大学推出了首个中国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随后,各大高校也纷纷效仿,开始构建自己的“慕课”平台,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互联网教育及“慕课”的蓬勃发展。同时,中国当前“慕课”发展的经营模式也与国际接轨,课程的供应商主要可分为各大高校或高校教育联盟等官方组织和专业的商业机构如“沪江网校”“新东方网校”等两大类型,与欧美国家发展模式极为相似[7]。作为新兴事物,“慕课”在近年来的中国化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尤其是与国外优秀“慕课”相比还有待完善。目前大多数学者更多地侧重于对“慕课”优点进行探讨,忽视了对“慕课”当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慕课”在中国高校发展中所暴露出的实际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慕课平台的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还未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以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慕课”平台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所提供的英语类课程为例,虽然其提供的课程能体现出一定的多样化特征,但课程的设置还是主要侧重于生活类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与传统大学英语课程并无太大的区别。同时,除了上述生活类英语课程之外,其余的课程则较为零碎,大多数是从国内外各大高校收集而来,课程之间并无太大关联性,主要还是以兴趣课程为主。而涉及到专业主干内容及核心内容的课程基本上还很难在“慕课”平台上接触到[8]。国内其他较为知名的慕课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与“爱慕课”等,基本上都存在上述相关问题。第二,“慕课”平台的功能及交互性还有待完善。与传统课堂相比,“慕课”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各种优势,理应具备更好的交互性能。但根据当前的研究发现,与国外优秀的“慕课”平台相比较,国内大多数“慕课”平台在功能及操作上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吴锦辉在对国内几个主流慕课平台进行横向对比中发现许多课程所提供的参考及拓展阅读资料较少,不利于学生的课下学习,而且大部分“慕课”的课程都不能提供在线笔记及视频下载功能等[9]。笔者也针对国内其他商业平台的外语学习课程如“新东方网校”及“沪江网校”所提供的课程进行进一步对比,发现这类平台虽然提供的课程十分丰富,具备多样性特征,但主要是以视频课程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看传统的教学视频再辅以配套的教材进行学习,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无太大的差异,缺乏交互性,还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慕课”。第三,“慕课”课程的完成度普遍偏低且学分认定上也颇受争议。虽然“慕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便捷性及多样化等特征在其上线之初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但是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慕课”平台课程学员的平均完课率都非常的低。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于2013年陆续推出了4门“慕课”,虽然报名修读人数达到了6万人次,但实际能完成学习的人数仅为3%,且该数据已超过了当前大多数慕课平台完课率的2%的平均标准[10]。虽然个别学者也指出“慕课”平台存在的价值就是给予人们有选择性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应当以最终的完成率来衡量学习成果,但如此低的完成率在另一方面也反应了许多人使用慕课平台可能只是图个新鲜,对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及毅力。此外,虽然各大高校都积极倡导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但许多学生还是未能从传统课堂的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模式转换过来,因此,慕课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也使得许多中国高校的学生一时可能难以适应[10]。对于许多高校学生来说,造成“慕课”课程完成率低的另一方面与“慕课”课程无法转换为学分也有密切关联。受市场经济的“效益至上”观念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普遍趋于实务化和功利化,虽然慕课的学习能给他们带来知识上的利益,但若是慕课修读无法转化为相应的学分,可能无法为广大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提供动力。第四,高校教师对“慕课”的热情度不高,且缺乏“慕课”制作的专业团队与人才。虽然当前国内有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对慕课推行的号召,且目前也已建成了多个由上百所知名高校组成的慕课联盟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但真正在该平台上开课的学校其实并不多,涉及专业核心内容也较少,个别课程具有重复性,缺乏实用价值。究其原因,许多学者认为一方面主要是由于高校老师普遍对“慕课”制作缺乏兴趣而导致。对于许多高校老师来说备课是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形成的结果,因此,不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轻易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同时,如今随着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压力越来越大,许多教师也不太愿意抽出多余的精力放在“慕课”的制作上面。另一方面,如上述中所提到的,“慕课”的制作不是简单的将课堂视频上传,而是需要包括教师与专业的慕课制作人员在内的多个团队进行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慕课”的打造,因此必然需要各大高校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投入,否则推动“慕课”进校园只能是光喊口号。

三、“慕课”与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