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3:16:31

教育科技论文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本教育研究;学报

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多数高职院校教师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或者由中职学校教师转化而来,且没有师范教育经历,教育科研素养明显缺乏;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需要探索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教育研究中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也是高职院校学报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由于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缺乏研究能力的教师又必须,由此导致高职院校学报质量的灾难。消除此类乱象,降低对教师论文的考核要求只是权宜之计,根本措施是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高职院校学报如何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提升服务,是编辑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高职院校学报教研稿件的突出问题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研究,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对课程规律认识不足,教研成果质量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处于人云亦云的水平,低水平重复研究占比较高。一些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对高职院校教师稿件印象不佳,就是基于上述原因。从高职院校学报教研稿件来看,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问题不明确。高职院校教师的改革思路主要来自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职教专家的政策解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的外部压力,而不是工作改进和质量提升的内驱力。反映在学报来稿中,问题往往过大或过小,或者不是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选题不当导致了稿件质量低劣,尽管一些教师文字水平较高,但论文却空洞无物。一些教师极力反对以教研论文考核教师水平和教学业绩,并不是因为教学研究在教学质量提升不能发挥作用,而是由于不能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研稿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编辑无法判断研究结论正确与否。特别是毕业于工程类高校的教师,常常模仿新闻媒体评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凭着自身好恶阐述“一己之见”,论点很鲜明,但不提供足够的证据,通篇论文内容都是“假设”,几乎没有科学价值。许多教师不了解调查法和实验法的程序,更不能设计调查问卷和实验方案,缺乏应有的科学精神。还有一些来稿内容完全是工作过程的“白描”,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整体上属于记叙文体,而不是学术论文。

三是基本概念不清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较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经常出现混淆概念、编造概念、乱用概念的现象。对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师型教师”等概念,不少教师都是一知半解,尽管经常出现在稿件之中,但作者并不理解其内涵,更不懂得如何进行深化和完善改革方案,因此会给编辑留下空洞的印象。

四是研究内容陈旧过时。在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都要随之改变。但是,由于许多教师不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一些研究往往从零起点开始,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也有一些教师引用的成果都是产生于改革初期的,对最近的相关成果只字不提。这种研究即使得出正确结论,也毫无理论和应用价值。

五是对教学问题关注不够。教学问题是教师最熟悉的问题,也应该是最容易产生有价值成果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经常受到理论界研究热点的影响,将研究方向定位在本人并不熟悉的领域,如职教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办学等等,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六是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在高职院校学报稿件作者队伍中,职称为中级和副教授的教师比例最大,而本应产生高水平成果的教授所占比例最小。这种不正常现象,反映出教师评价机制不合理的实质性问题。在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出于对教师队伍稳定的考虑,教师水平评价和绩效评价重点不是考核论文质量,而是追求论文数量。一名教师只要有足够数量的垃圾论文,就可以实现职称晋升的目的。论文质量低与评价机制不合理相互促进,导致高职学报作者队伍的畸形发展,这种现象近10年来没有根本性改观。

七是著录格式不规范。在高职院校学报稿件的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中,都存在着著录格式不规范的文题。这一方面反映出文理分科的高考录制制度对学习者造成的基本素养缺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院校教师在科学精神上与本科高校教师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教师严谨精神和表达能力的欠缺,不仅加大了编辑的工作量,也在整体上反映出高职院校学报应有的教育示范作用。一名在论文中表达不规范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很难进行规范表达。因此,学报稿件质量低劣,是一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低劣的间接表现。

2高职院校学报在教育科研中的示范作用

解决高职院校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根本措施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和队伍整体水平,从增量上严把教师“入口关”,从存量上开展有计划的专项培训。但是,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生师比较高,教师素质结构的根本改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教研水平普遍不高的条件下,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报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是高职刊物目前的一项重要职能。

2.1科学选题,增加典型问题稿件的比重

当前,高职院校学报正处于由粗放型向规范型、由模仿型向创新型、由低质量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伴随着母体一起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过渡过程,高职院校学报应该通过合理选题加速这一过程,而不能起到阻碍作用。正确选题的关键,就是找到促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典型问题,呈现出刊物的基本底色。党的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学报重点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基本原因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层次还较浅,仅仅在形式上开展了工学结合,但企业人员实质性参与不够,工学结合的效果尚未充分体现。作为以发表校内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为主的高职院校学报,在近期内应该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最主要的选题方向,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基地、工学结合教材建设、校企共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呈现出突破性成果。

2.2及时指导,纠正稿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的一种最终成果形式,其质量反映着科研工作的水平。从根本上说,提高稿件质量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与刊物编辑部门的协同的工作。就编辑工作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编辑部与校内作者联系紧密的特点,通过提出选题建议、向具有教授职称的高水平作者约稿、开展学术讲座、提出内容修改建议等方式,纠正稿件中的各种错误倾向。当前,编辑应该重点指导作者摆正教学、科研与成果发表之间的关系,以教育科研带动教学质量提升,以教学质量提升确定科研选题,以科研工作质量保证刊物稿件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学报编辑不仅仅是文字工作者,还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权威,对教师具有足够的学术影响力。否则,就无法发挥学报应有的教育示范功能。

2.3注重量化研究,重点推广定量研究成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原来许多未知的事情现在可以得到精准地描述。信息化给人类带来的是一场根本性改变,可以让人们以最低的成本径直地走向目的地。为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学报不仅应该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研究成果充分报道,而且应该鼓励作者采用数量研究方法,推动数量教育学的形成。近期一段时间内,应该重点推介运用统计推断、回归分析、数量模型等工具所产生的研究成果。

3结论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差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历史性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教育学背景,不掌握教育科研方法。通过学报的引导教育作用,可以逐步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掌握量化研究方法,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嘉丽.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报与本校科研交互关系及其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5):139.

[2]徐祖明.高职院校学报定位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123.

[3]骆近丹.论高职高专院校学报的作者队伍建设[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7(3):104.

[4]韩翠丽.高职学报责任编辑职责定位及实现[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4):84.

[5]李绍明,梁劲南.高职院校学报特色建设研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2018(8):116.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科技是生产力”,我镇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注重实效,开拓创新,科研兴教,科研强镇,努力开创教育科研的新局面。学校的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地完成各项任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此,我镇每年都积极配合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将教育科研的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中进行考核。积极立项和申报课题,定期交流,鼓励教师合作研究,撰写论文,制定了鼓励和奖励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

要搞好教育科研,首先必须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镇各校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我镇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我镇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科研的意义,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

(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多次请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利用各校的图书、网络,对教师进行教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每周必须有2---4小时进图书室、电子备课室的时间,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并写出心得体会,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3)以骨干教师的言传身教,带动全体教师提高教科研意识。我镇对一些教学骨干进行了重点培养,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学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努力充实自己。这样,骨干教师很快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科研意识,教科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这些教师的言传身教,带动了全体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增强。

三、从物质上和精神站为搞教科研的教师开绿灯

教师搞教科研,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在搞教科研工作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资料不足,物力的短缺,心理的压力等等。我镇尽一切可能为这些教师开绿灯,给予他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给他们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因素撰写教科研论文,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向各级报刊投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历年来,我镇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指导教师选好教科研课题,积极教改经验。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如何选题方面和知识。多次组织教师交流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经验,使教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教师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写成论文。另外,我们还重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科研中的积极性,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开展教育科研,有意识地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教科研的骨干。青年教师的论文、成果获奖比例占到了70%,自身的素质、教学技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镇的教育科研工作步入正规。

五、教科研成果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3

年,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我所围绕全省和全厅教育工作大局,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提高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实效性,扩大为教育实际服务的影响力,推进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一、教育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

1.关注全省教育重大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完成了15项年度计划课题,重点组织了农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两大课题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参与了江西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定;高考自主命题的可行性研究课题成果被委厅领导和省政府采纳,年我省成功实行了普通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自主命题。

2.积极参加全省和委厅中心工作,认真完成省委、省政府和委、厅领导交给的任务,长期派出科研骨干6人离所参加省委和委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政府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和省政府征兵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专项工作;先后抽调人员多次参与委、厅组织的全省中小学安全、春秋季开学收费工作综合督查以及全省示范性幼儿园的考核评估等工作;认真办理省政协委员提案,得到满意评价;指派专人负责承办美国科技教育协会捐赠江西乡村学校图书和资金的工作;承办厅关工委的日常工作。

3.组织了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江西省教育热点问题招标课题”的申报和评审。采取“盲评”方式,评选出11项中标课题,确保了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4.组织了全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年度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共评出重点课题89项,一般课题323项。课题申报程序和评审结果在网上公布,管理得到加强,质量显著提高,为促进和繁荣全省教育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5.组织召开了省教育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和年工作会议。省教育学会以“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组织征文326篇,评选出等级奖106篇。与省中小学德育办公室联合主办全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视频论坛,编辑出版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专辑,推动了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的发展。

6.组织学科专家审查了全省中小学地方教材7大类、83册,近600万字。参与了由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联合组织的规范全省中小学教材市场的专题调研工作,完成了调研报告。与厅基教处合作制订了全省地方教材系列管理办法。

7.组织了全省第五届“教师·教改·科研”征文评选活动,受理应征论文1095篇。评审出一等奖7篇,二等奖186篇,三等奖378篇,社会反映良好,激发了全省基层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8.省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与厅师范处共同主持了全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专项评估,组成4个专家评估组评估了21所学校。

9.按照教育部关工委的要求,在全省组织评审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征文587篇。申报并创建了5所全国性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学校。组织对全省10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调研和科研培训指导。

10.全所科研人员发表各种学术论文28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出版了学术专著《谈教论育》、《怎样做个好家长》和《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读本》(全国发行)。

二、科普和科研开发工作得到新发展

1.《中国教育报》年2月17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所主办的省家长函授学校的办学成就,使之成为我省在全国有影响、有特色的教育品牌。2004—学年度,招收全省各类家长学员14万人。组织讲师团赴全省各地巡回讲课60余场,听课的家长学员4万多人,受到家长热烈欢迎。

2.召开了省家长函授学校年办学工作会议,对全省家庭教育工作42个先进单位和43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编辑了《家庭教育论文选编》和《家教个案选编》两本资料(20万字),广泛宣传和普及科学育人知识。

3.组建了省教育厅家庭教育巡回报告团,遴选出报告团正式人选,进行了集中强化训练2次,今年将分期分批赴全省各地巡回演讲。编辑出版了《怎样做个好家长——江西省家庭教育巡回报告团报告集》(13万字),宣传推广以德教子、以德育人的成功家教经验。

4.积极开展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组织编写了《绿色证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中小学地方教材,成果量达280万字。

5.组织全省中小学校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中国发明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小学生科技制作创新作品竞赛,全省有31件作品在全国获奖。

6.组织全所科研人员下基层调查研究、指导课题研究300多天,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举办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校长教师培训等52场次,为推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得到基层学校广泛好评。

7.《江西教育科研》杂志在保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品味的前提下,增设了“高等教育研究”专栏,并进行扩版探索。全年出版14期(含增刊2期),审稿1000多万字,刊发各类学术论文600多篇,近260万字。期刊在全国教育理论界和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影响力继续提高。年被宣传、出版部门评为江西省第二届优秀期刊学术质量奖。

8.《家教指导》报进一步贴近家长的需求,全年编辑出版小幼版和中学版各16期,累计64万字,成为联系家庭、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纽带。

三、内部管理和思想作风建设有了新进步

1.根据科研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积极开展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了《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制订了《工作人员业绩量化考核报告表》、《课题管理办法》和《课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岗位责任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2.与江西师大教育学院签订了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交流合作协议,实行人员交流、科研合作和资源共享。

3.以优化政务环境为契机,全面实行所务公开,将课题招标、评审立项、结题验收,教材审查、刊物用稿等工作程序和要求在网上公之于众,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提高全所工作人员为基层学校和群众服务的自觉性。

4.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全所同志积极承担委厅中心工作和各项工作任务,主动提供意见、建议、信息资料,做到“接受任务不推诿、完成任务不拖沓、服务质量创一流”,努力树立教科所新形象。

5.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严禁工作人员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班子成员定期向全所同志进行廉政述职报告,接受群众监督。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力量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影响了科研精品的产生。

2.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学校和教育实际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3.生存压力较大,挂靠部门多,工作任务重,科研经费不足,影响了科研力量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

4.内部管理机制尚缺乏创新活力,队伍素质提高缺乏得力措施和有效办法。分配不公、劳逸不均的现象尚未改变。

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

紧紧围绕全省教育工作大局和委厅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贴近教育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工作质量,为进一步做好“五篇文章”,落实“六个更加注重”,促进江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总体要求

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参谋和咨询作用,以破解教育难点为己任,以有价值、有份量、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教育实际提供有力指导。

三、工作目标

(一)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课题研究:

1.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研究;

2.大力发展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对策性研究;

3.着力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

4.江西省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规划研究;

5.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研究。

(二)全面启动省基础教育评估中心工作,开展全省示范性高中、职业教育等项评估工作。

(三)组织江西省家庭教育巡回报告团分期分批赴全省各地巡回演讲,更新广大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组织全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各项实施工作和年度规划课题评审,分层次举办教育科研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科学事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更好地为繁荣我省教育科学服务。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4

一、领导重视,形成共识

加强教科研领导是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前提,形成全体教师的共识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基础。学校把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之路,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及奖励标准,明确了教师教科研工作在教师评价体中占有的分值比重;按期对教师教科研成果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学校先后选派40余人次干部、教学骨干到北京、武汉、宜昌、等地考察学习和参加各级成果交流,让教师亲身感受教育科研给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开阔教师视野;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由外出学习的干部、教师讲授学习收获和感受。学校筹资六万余元添置了一批教科研用书和教学软件,给各办公室配备了高档次微机,为积极实践教育科研活动,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查阅资料等提供方便,调动了广大师生自觉地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实施教科研“一把手工程”。校长***主动听评课、担任课题组长和撰写论文在他的带动下,所有校级干部积极参与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指导课题实验的探究、把关、定向;积极参与、组织教科研活动,坚持每周听、评一节课、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选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有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论文。2005年学校立项市级职教、继教课题各1个。编辑出版了学校《教科研论文集》和《师德启示录论文集》,全校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教科研论文,有36人65篇论文在《现代教育报》、《大众科技报》、《十堰教育》、《竹溪教育》、《今日竹溪》上发表或获奖;学生在《作文周刊》、《散文集》《高中生》上发表或获奖文章3篇。20名学生参加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希望月刊举办的“希望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写作大赛获奖项26个。在全校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导教的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保证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奖惩制度》、《高三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把手抓教学,分管校长研究教学,教务处下重手管理教学的局面。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龙头,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开本学科的校本教研。在开学之初,各教研组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并上报教导处,进行审核。各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教研活动。包括本学科的听课安排、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同时负责对本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指导。各学科教师针对本学科的情况,具体的提出本学科本学期的目标和措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如:语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英语,强化基础;数学,解决后进生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中专,面对学生实践,提高操作水平,探索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等问题。一年来,学校将“教学反思”作为广大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重点引导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与科研目标、理念的差距;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是否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让老师们在不断的反思中,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个人的素质得到了加强,各教研组或课题组按计划组织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对新教材的研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并进”,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局面。学校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检查、反馈、总结,进行量化考核。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逐步使教师着眼小问题,上好每节课,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学校加大检查力读,除校领导每周一节随机听课外,教研组也定期组织评教评学。教研组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研讨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质课,使每学期每个教师的一节优质课上的越来越精彩。不少教师主动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竞赛,在全校形成了重视过程管理,严把教学基本环节,努力提高高考质量的风气。对教师教育培训授课教师做到了“三坚持”,即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教案审查制度、学员评课制度。每期培训前,召开集体备课会,确定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要求;所有专兼职教师的教案或讲义必须提前一周交教案评审组审查,修改完善合格后方可授课;培训期间,在全体参训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对授课教师量化打分,并将其结果与年度考核和评优晋级挂钩。

三是加强教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五个一”(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在一学期内,选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有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论文)的考核中发挥校内外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倡导教师从专业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改教研思想或经验,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经验和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为有效确保课题研究正常有序进行,加大规范过程管理的力度,在课题主研人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期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月填写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及时记录好实验中的成败得失;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期末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经验论文及案例,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三、开展活动,促进教科研。

学校每个学期都按计划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全校性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一是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意识为目的,全员参加,人人登台竟技,个个台下评议,切磋课堂教学技艺,提升业务素质。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倾听,彼此分享教学经验;激发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参与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二是活动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师生共同参与意识的提高,在各班推选学生当评委,参入评课,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成积极参入,教学相长。三是活动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发展出发,优化自身教学行为。活动激起了全体教师和参入优质课擂台赛的学生的积极性,深受教、学双方的一致赞赏。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5

一、领导重视,形成共识

加强教科研领导是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前提,形成全体教师的共识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基础。学校把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之路,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及奖励标准,明确了教师教科研工作在教师评价体中占有的分值比重;按期对教师教科研成果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学校先后选派40余人次干部、教学骨干到北京、武汉、宜昌、等地考察学习和参加各级成果交流,让教师亲身感受教育科研给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开阔教师视野;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由外出学习的干部、教师讲授学习收获和感受。学校筹资六万余元添置了一批教科研用书和教学软件,给各办公室配备了高档次微机,为积极实践教育科研活动,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查阅资料等提供方便,调动了广大师生自觉地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实施教科研“一把手工程”。校长***主动听评课、担任课题组长和撰写论文在他的带动下,所有校级干部积极参与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指导课题实验的探究、把关、定向;积极参与、组织教科研活动,坚持每周听、评一节课、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选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有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论文。2005年学校立项市级职教、继教课题各1个。编辑出版了学校《教科研论文集》和《师德启示录论文集》,全校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教科研论文,有36人65篇论文在《现代教育报》、《大众科技报》、《十堰教育》、《竹溪教育》、《今日竹溪》上发表或获奖;学生在《作文周刊》、《散文集》《高中生》上发表或获奖文章3篇。20名学生参加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希望月刊举办的“希望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写作大赛获奖项26个。在全校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导教的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保证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奖惩制度》、《高三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把手抓教学,分管校长研究教学,教务处下重手管理教学的局面。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龙头,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开本学科的校本教研。在开学之初,各教研组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并上报教导处,进行审核。各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教研活动。包括本学科的听课安排、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同时负责对本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指导。各学科教师针对本学科的情况,具体的提出本学科本学期的目标和措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如:语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英语,强化基础;数学,解决后进生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中专,面对学生实践,提高操作水平,探索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等问题。一年来,学校将“教学反思”作为广大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重点引导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与科研目标、理念的差距;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是否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让老师们在不断的反思中,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个人的素质得到了加强,各教研组或课题组按计划组织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对新教材的研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并进”,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局面。学校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检查、反馈、总结,进行量化考核。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逐步使教师着眼小问题,上好每节课,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学校加大检查力读,除校领导每周一节随机听课外,教研组也定期组织评教评学。教研组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研讨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质课,使每学期每个教师的一节优质课上的越来越精彩。不少教师主动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竞赛,在全校形成了重视过程管理,严把教学基本环节,努力提高高考质量的风气。对教师教育培训授课教师做到了“三坚持”,即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教案审查制度、学员评课制度。每期培训前,召开集体备课会,确定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要求;所有专兼职教师的教案或讲义必须提前一周交教案评审组审查,修改完善合格后方可授课;培训期间,在全体参训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对授课教师量化打分,并将其结果与年度考核和评优晋级挂钩。

三是加强教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五个一”(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在一学期内,选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有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论文)的考核中发挥校内外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倡导教师从专业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改教研思想或经验,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经验和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为有效确保课题研究正常有序进行,加大规范过程管理的力度,在课题主研人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期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月填写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及时记录好实验中的成败得失;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期末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经验论文及案例,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三、开展活动,促进教科研。

学校每个学期都按计划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全校性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一是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意识为目的,全员参加,人人登台竟技,个个台下评议,切磋课堂教学技艺,提升业务素质。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倾听,彼此分享教学经验;激发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参与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二是活动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师生共同参与意识的提高,在各班推选学生当评委,参入评课,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成积极参入,教学相长。三是活动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发展出发,优化自身教学行为。活动激起了全体教师和参入优质课擂台赛的学生的积极性,深受教、学双方的一致赞赏。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6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

开辟“学习与研究”论坛,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引起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等方面,请学校学科带头人,围绕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同时教科室为各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分发各课题组学习参考,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培养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首先我们努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理论素养。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广阔阅读理论书籍,吸取营养,并及时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分发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制度,每个课题组有固定的理论学习时间(每两周一次),每位教师要写好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定期交流检查。

其次增强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积极组织校内课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精心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再次,增强教师的科研业务能力。本学期我们根据省电化教育馆、州教科所的安排,认真组织课题组人员到昆明参加课题开题培训班。外出参加听课学习活动,外出听课后,我们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写好一份听课心得,并在课题组范围内组织学习讨论。

二、加强学校教科研科学管理,促进教科研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一)加强课题组自身建设

课题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上要求新成立的课题组人员要精心物色,成员结构合理,以形成合力;制度建设上要求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制度,以使课题组开展活动有章可循,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交流、检查)”、“教学观摩制度”等、“课题研究考核制度”。

(二)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这也是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学期每个课题组重点抓实验计划的制定(期初交教科室),抓具体研究汇报课,抓实验研讨活动,抓每个实验课题的进度及实验情况评估,抓实验资料整理和论文心得写作。期初教科室将每个课题组的进度开展情况列成表格、宏观控制,确保每个课题组按计划进行活动。每个课题组都要定期召开课题组学习会议,记录好每次会议、研究、活动情况,收集好各类资料,并定期交流,并由副校长室、教科室检查。

(三)全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素质

1、教科室设“图书室导读”将各类教育教学书刊编目分类发给课题组成员,把握教改动态,一有好的文章或材料立即复印分发给教师。

2、学校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科室人员和课题组组长带头做好学习笔记,并组织带头写好学习笔记。

3、坚持每两月一次的“课题研究日”(学术沙龙);交流各自学习心得笔记和课题组开展情况(包括所遇困难),对某一研究个案深入探讨,或集体学习、观看影响资料,组织参观学习,用创新、形式各样的形式使理论、实践相结合。

三、重视新课题的开发,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系统化。

本学期,我校除了继续搞好已立项的各级课题研究外,我们又申报了《加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的研究》、《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验能力的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三生教育”平台研究》、《让小学生在数学课里说起来的探讨》、《运用多媒体教学游戏软件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研究》七个市级课题以及市科技局三项费课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游戏软件构建新型课堂模式的研究》、《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研究》。

同时我们又被云南省“三生教育”办公室推荐为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子课题研究单位。这样,我校的课题研究项目已经囊括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由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市科技局课题及校级课题层层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为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井然有序、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我校教科室负责控制下的课题组与教导处组织下的教研组紧密结合,将教研组与课题组结合,通过具体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将主攻方向放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进行。

四、加强课题规范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认真组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个课题组,对照学期计划,都开展了丰富、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每个课题组有一半老师上了课题研究课,课前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课中课题组教师集体听课,课后上课教师先谈设计思想,然后课题组教师中肯的评议,肯定优点,更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全体实验教师的发展。本学期,袁静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在武进区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获一等奖。

(二)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为了规范课题研究的操作,教科室认真地对学校每项课题进行学期评估,以促进每个课题健康有序地开展,使教科研真正落到实处。本学期,我校出台了课题组教师考核办法,采用积分制的形式,对教师的学期教科研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本学期我校积极做好市级以上课题的中期评估工作,省级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顺利地通过了西双版纳州教育科研研究所的鉴定验收。**市科技局课题《小学音乐教育与我州原生态民族歌舞的融合研究》,通过了市科技局的中期评估并获得了好评。

五、积极创建教师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推广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科室和各课题组长、教研组长等组织指导好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并帮助修改整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积极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

六、有关活动的开展

(一)开学初组织参加“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并有14名选手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二)组织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并有多位学生获奖,同时我校还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7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中学发展实际,围绕“精细管理、有效教学、优质发展”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质量,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着力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持续快速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拓展教师教育视野,浓厚学校科研氛围,落实科研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2、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积极性,指导并规范教师课题研究工作。重视过程性管理,重视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3、认真落实教科研常规管理,正常有序地开展各类科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4、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有效教学实验。

三、工作要点

本学年度将围绕“认识再提高,制度更完善,队伍再培养,研究更实际,课改见实效”总体思路,切实抓好常规教育科研及有效教学两大方面工作。

(一)常规教育科研工作方面

1、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促进教科研发展。本学年要以现有的学校教科研规章为依据,加大执行力度,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加强科研培训,提高师资素质。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校外培训,开阔视野,提高学识,更新理念。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区两级的教科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科研认识。通过创造条件,不断加速教师的成长。二是不断加大校本科研培训的力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全面关注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一是对五年内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落实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乐于学习、勤于研讨,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对五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建梯队、抓重点、压担子的方法,不断为骨干成长教师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加快成长脚步,争取让更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3、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做好各级教科研课题的开题和研究工作,主动召集各课题组成员适时开展工作研讨,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和资料汇总工作,定期收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征集课题研究论文,认真做好到期课题的结题工作。推行“四个一行动”,即教师每学年必须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完成一次教学课例(案例)分析、上好一堂公开研讨课,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优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在课题引领下的“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高”反复实践而又螺旋上升的校本教研运行方式和内在机制。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比赛活动。开展校内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方案、教育随笔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反思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区级、市级、部级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比赛活动。

5、做好校内优秀教学法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加强对校内优秀教学法的研究总结和推广工作,认真开展学校优秀教学法(教学模式)的评选活动,并采用公开课、讲座等形式首先在校内推广,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条件成熟时向外推介,增强学校影响力。

6、积极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本着提升学科教学水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关奖励方案,积极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力求以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素质。同时,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知识竞赛及科技发明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学,强化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7、强化我校教科研工作宣传。一是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推介我校科研动态;二是创办校级科研刊物,将我校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汇编成册,定期出刊,以反映学校最新教育教学动态,提炼并推广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反映学校的新发展、新变化。

(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方面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强化课程领导,重视制度建设;重视课程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堂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实施发展评价,开展学分认定。力争通过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建立富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形象和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课改思路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具有七十八中学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实施体系;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特点的课程改革新路子;倡导并实践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有利于加快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和有利于形成七十八中学特色的学校管理新机制,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课改原则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能畏手缩脚,又不能不切实际,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对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正确对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创新、量力而行,积累经验,为我校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学习,思想先行。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师生和家长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把新课程实验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把新课程实验变成学校的自觉行动,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加强学习、思想先行是新课程实验的首要任务。

③专家指导,科研引领。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学校要在充分借鉴全国、全市教育研究部门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④以校为本,知行结合。“知”就是理论,“行”就是实践,知行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需要多方人员全方位参与,因此,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来统一人们的思想,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课程改革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总结经验,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闯出一条课改新路。课改人员观念与行为到位是保证课改顺利运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摒弃那种先观念、后操作即理论学习与行为跟进脱节的做法,又要反对缺乏先进理念引导、用旧经验老做法来进行新实验的蛮干,把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课改实验顺利进行。

⑤全员互动,协同推进。新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为新课程实验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⑥开拓创新,以人为本。要注重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教育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主要任务

①全面落实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实践、反思,进一步积累我校新课程实践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我校新课程的稳步实施。

②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制定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③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构建教育教学的新格局。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④探索有效的实施经验。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可借鉴的经验。

⑤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探索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学分认定制度和考试制度,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继续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新机制。

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充分挖掘和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加快把七十八中学建设成为内涵丰富、活力充沛,学生素质全面,教师专业优秀的名校的步伐。

四、具体工作安排(具体时间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各部门协调决定)

1、拟定新一年工作计划

2、与教育科研职能部门紧密联系,保质保量完成各种教科研活动。

3、经常开展教育科研学术研讨活动。

4、组织参加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

5、定期开展或参加各级教育科研知识培训。

6、开展课题研究追踪检查,规范课题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载、有结论。

7、收集研究资料,迎接课题中期检查,作好评估验收,争取年底申报结题。

8、做好立项(结题)课题及科研室主任网上平台信息整理工作部

9、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案设计、优质课竞赛。

10、根据市教科规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并开展“小课题”研究。

11、积极参与“区有效教学的校本研究”课题协作工作。

12、加强反思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要求教师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辛苦笔耕。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提高,要求教师主动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投稿,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

13、认真做好学校校本教研及培训工作

14、抓好继续教育的宣传、登记及组织参加各科继续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15、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继续选派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等培训。

16、认真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培训。

17、认真贯彻各级各类学会的精神,做好布置的统计、上报、造册等工作。有效组织开展科研月活动。

18、做好教科研年度考核迎检工作。

19、收集汇总本期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

20、迎接上级主管部门工作的各种检查及调研。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8

那么论文怎么得到基金支撑呢?在此总结了一些事项,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协助。

1、在作业项目上、学历、阅历等方面要符合所建立的基金的奖项等状况,然后进行相关的基金事项请求。

2、论文的研讨价值与观点研讨要有高水平的质量,这样是表现你论文的研讨方面。所以关于论文中的观点以及所使用的数据和材料信息要有保障,而且关于论文的质量研讨来说关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

3、基金的请求书写,在书写中要留意书写的格式标准,以及所研讨价值的表现点,请求书要有理有据的写好每一个观点与事项要求等等。

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图片、印象、文字、音频等数字化在教育方面的使用与发展趋势和技巧上的各项问题的解决等。在教育时要留意相关刊物的挑选、事项的要求等问题。

教育论文可进行投稿的刊物有:我国与网络教育学报、卷宗、空中英语教室、教育科研论坛、光盘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教育中值得投稿的刊物。当然了大家也需要对期刊的各项信息与要求进行相关的了解与掌握。

教育中的论文在投稿发表上要留意的有以下这些问题:

关于教育论文结构来说主要组成为: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署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等。关于这些方面来说细节上的要求是大家最应该留意的方面。

论文标题要求精确、简练、有用的而且标题有必要是观点或中心内容,使标题相符,意义清晰。标题有必要清晰、简练、全面的总结论文。

作者及单位一般以对文章奉献大小摆放。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来进行作者的排序。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9

老师们、同学们:

春回大地,生机勃勃,风光无限!**年春季期开学了!经过短暂的休整,我们又将踏上新的征途。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总支和学校行政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家致以新春的问候与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步履坚实,洒下了汗水,收获了喜悦,学校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1.我们在师生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学校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后以及多年来学校取得的显著成绩和荣誉面前,部分教师职工出现了沾沾自喜,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正确认识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主动寻找差距,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从而继续保持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在广大学生中,我们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从而使广大师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教育教学任务,使我校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年来有29名师生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有一位教师和两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校师生两次踊跃参加XX市血站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共有近200人次无偿捐献了近38800毫升的鲜血;为身患重病的老师慷慨解襄,积极捐款达4万多元,连同社会捐款一共7万多元。这正是我校长期以来坚持以德立校,重视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我校广大师生金子般的爱心,也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一人有难,众人相助的传统美德在我校师生中的感人体现。

2.在师资建设上,我们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教师中除开展常规的教学研讨活动外,我们还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跟踪研讨活动,支持广大教师考研、读研,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外出考察甚至出国学习,XX老师去年初就曾到加拿大学习了三个月。同学们,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已有高级职称教师46人,中级职称教师88人,研究生毕业2人,在读研究生8人,还有14名教师参加华东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今年又有3位老师考上了在职研究生。不少教师已成长为XX市的教学骨干,目前,我校教师中初步入选XX市教坛明星1人,学科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7人。此外我校还有XX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青年优秀科技人才2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第二期培养对象7人。一支爱岗敬业、基础扎实、功底深厚、勤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教育科技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教研究;意识;能力;养成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1]教育学者赵志群指出:“除了政策和经费等宏观因素以外,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方法论和技术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处于‘学术无知’状况下进行的朴素的实践探索已经走到了尽头。”[2]石伟平、徐国庆指出:“高职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经验性、工作性研究成果偏多,许多成果或是经验总结,或是工作报告,理论水准有待提升,尤其缺乏对高职理论系统建构的成果。高职研究队伍还非常薄弱,专门化的学术研究团队也似显不足。”[3]可见,职业教育研究力量普遍薄弱、研究水平较低,是高职办学进程中明显的短板。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离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力量,尤其是发动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开展职业教育研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反哺教学是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现实之需。然而,职业教育研究是一项科学活动,从事科学活动需要研究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对于职业教育初级研究者的广大高职教师而言,一些“术”的方式方法可以加快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

二、意识: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准备

职业教育研究是研究职业教育现象、理解职业教育现实、发现职业教育规律的活动。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就是研究者从事职业教育研究活动须具备的科学研究能力。“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复杂性”[4],决定了职业教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职业教育研究者从事这样复杂的研究活动须具备相应的研究意识。从初级研究者“术”的视角看,这些意识包括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1.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广大高职教师首先须具备的意识,这是对自身工作的自觉。职业教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因此初级研究者投入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本身就是具有责任意识的体现。徐国庆指出:“职业教育至今仍是一个思想贫瘠的领域。”[5]“经验层面的研究远远超过理论层面的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不高,理论色彩不浓,还停留于就事论事层面,满足于对职业教育现状的简单描述”[6]。众所周知,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是在清末“严重的民族危机”“实业救国”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受制于我国古代以来重视道德教育,轻视生产生活经验习得,重“做人”、轻“做事”传统观念,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步履蹒跚。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舶来品”,职业教育在我国一度缺乏深入的研究,直接移植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是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一直不高。然而,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质量出自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之手,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中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有了这种提升“质量”的责任意识,职业院校教师才更加清楚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追求的事业。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双高计划”出台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内涵发展新时代。广大高职教师要“勇敢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努力形成敏锐的问题意识、恰当的方法(论)意识”[7],立足工作岗位研究职业教育现象,理解职业教育现实,发现职业教育规律,用“智慧”去下好职业教育这盘“大棋”。2.问题意识。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8]有无问题意识是划分研究者与非研究者的重要标尺,培养问题意识是初级研究者的基本功。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从哪儿来?从已有的职业教育期刊文献中“发掘”而来,从其它学科理论中“类比”而来,从各级课题单位的课题指南中“借用”而来,“从历史发展、教育实践、现有理论、多种矛盾”[9]中挖掘而来。然而,对于初级研究者而言,尽量从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体验“察觉”而来,这种结合自己真实的感受或优势的经验找到的问题可以做得更加深入透彻。如教师课后小结和一学期工作总结便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有心的教师把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汇总后便可以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够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借助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就能成为有创新点、可复制推广的教学经验,也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对于想在职业教育研究有所建树的初级研究者来说,还应主动了解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知名职业院校的实践经验,“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10],找准职业教育的“真问题”,不做“假问题”研究。3.批判意识。学术研究在批判中得以发展。任何研究都需要研究者持怀疑态度和批评的精神,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对于职业教育研究而言,应对国内外已有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借鉴,对自己形成的职业教育理念批判性扬弃。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学科水平一直比较低,研究力量一直薄弱,真正成熟的职业教育理论还比较少。一度直接移植国外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出现一线教师无所适从的情况。这就要求初级研究者要扎根中国大地研究职业教育,要有意识地立足本校进行院校研究,要具备“了解、熟悉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具有对教育现实反思、判断的能力”[10]。初级研究者要立足实践开展职业教育研究,不迷信专家、不唯书、不唯文件,尊重客观事实,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同时,初级研究者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文献材料中要读出空白与不足的地方,读出自己的“观点”。4.创新意识。职业教育研究是一项创新性活动,最终要形成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形成一定的学术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因此,初级研究者要尽可能培养包括迁移意识、跨学科意识、创造性意识等创新意识。第一,培养迁移意识。迁移意识是指研究者在观察事物、阅读资料时,要把所获得的信息迁移到研究、思考的职业教育问题上去。初级研究者要努力建立阅读材料与研究领域之间的联系,即使这些内容与研究思考的领域毫不相干,尽可能找到事物、材料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所掌握的材料转换成研究领域的材料,把别人的观点“内化”成自己的新观点。第二,培养跨学科意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研究对象从结构上看不完全相同,除了‘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之外,职业教育研究对象还包括‘以职业形式组织的工作’”[11],具有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对于有更高追求的初级研究者而言,还要有跨学科的意识,即既要学习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涉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要用多元视角、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职业教育问题,跳出职业教育自身来研究职业教育问题。第三,培养创造性意识。“任何教育研究,都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包括在教育知识方面有所贡献、对教育实践能够提供新的启发等等。”[12]。初级研究者在进行职业教育研究时一定要有意识在研究的对象、视角、方法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尝试,力争得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三、实践: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行动

有了职业教育研究的意识,却不一定能养成职业教育研究的能力。从职业教育初级研究者“术”的视角看,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可通过积淀、对标、“做中学”等手段进行不断积累养成。1.积淀:研读经典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有效手段。研读经典著作是研究者提升研究能力的有效手段。经典著作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发显现其真理的持久性。由于经典著作提出的观点独到,论证视角独特,通过研读不仅可以让初级研究者在思想和知识上获得收获,而且可以在论证方法上受到启迪。基于职业教育的跨学科特点,有更高追求的初级研究者可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理想国》(柏拉图)、《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凯瑟琳•西伦)、《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民主主义与教育》(约翰•杜威)、《爱弥儿》(让-雅克•卢梭)等经典著作,这样有助于研究者站在更宽广的视域来研究职业教育的问题。基于研究的范式习得经验,建议初级研究者可研读《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刘献君等)、《教育研究方法》(全,李珊泽)、《国际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手册》(菲利克斯•劳耐尔,鲁珀特•麦克林)、《教育研究方法》(梅瑞迪斯•高尔,乔伊斯•高尔,沃尔特•博格)等有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书籍。研读经典必须立足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广泛关注国内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近二十年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和造就的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着智慧。黄达人、姜大源、石伟平、徐国庆、赵志群、邢晖、夏建国、和震、全、潘海生、马树超、周明星、李玉静、庄西真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学者一直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其有关职业教育的著作值得研读。丁金昌、周建松、俞仲文、单强、董刚、贾文胜、孙善学、赵居礼、王振洪、张慧波、任君庆、郭福春、张健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者们探索出了宝贵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经验”,有的已经上升为国家政策指导着职业教育实践,其著作对当下的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此外,教育部职成司及职教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如葛道凯、余祖光、王扬南、谢俐、任占营等人的著作具有政策导向性,值得职业院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反复研学。2.对标:模仿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必经之路。“对标”就是给自己建立“标准”,“模仿”就是通过自觉的行动去接近或达到“标准”,这是一个连贯行为的两个环节。第一,对标期刊。主要是对标拟投稿的期刊或者比其水平更高的期刊所载文章质量与档次,通过大量阅读增加研究方向感、写作意识。初级研究者可以订阅《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研究》《职教通讯》《当代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探索》等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并长期研习。《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中的学术论文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几乎都是高水平之作,需要反复研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每期几乎都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学术论文,质量都很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所列举的八种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均刊登职业教育类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职业教育各个领域,质量相对较高,不少学术论文作者就是身边的“榜样”人物。初级研究者如果坚持阅读上述所列期刊或自己拟投稿期刊2-3年后,自己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时就不愁找不到写作角度和好的引证材料。由于深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式,自己在进行创作时将会出现“文思泉涌”的快感,所作论文投学术水平较高的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命中率将得到提高。实际上,阅读如此之多期刊很难办到,初级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及需要择其2-3种期刊阅读即可。更为直接简单的方法直接选择订阅《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还有精力者还可参阅《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复印报刊资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在当前浩瀚的文献中精选优质的学术论文集成而成,每月一期,时间上经费上都比较经济,初级研究者阅读《复印报刊资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对标标杆人物。建议初级研究者主动对标业内标杆人物或身边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自身发展。如重点关注近年来论文引用率比较高如陕西师范大学祁占勇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刘晓教授、西南大学林克松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匡瑛教授、郝天聪博士、河北大学张栋科博士等,这些学者的“产量”高,质量高,其学术论文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对职业教育工作者具有指导作用。初级研究者同时应学习这些“榜样”的研究精神,论文写作的思路,主动“对标”找差距。此外,初级研究者应留心校内在职业教育研究“先进”人员的所思所行,主动加强交流合作,争取加入其所在学术研究团队,通过身边的“榜样”带动自己学术进步。3.实践:“做中学”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方式。“做中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对于处于职业教育研究初级阶段的初级研究者而言,“做中学”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方式。第一,在做学术论文中学。经过辛苦的研究劳动,将研究成果进行表达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然而,撰写学术论文是于不少高职教师而言是一个难题,如难以找到论文的写作角度,学术观点模糊,论证不聚焦;文章架构松散,逻辑混乱;学术语言表达欠缺,口语化严重,等等。造成这样的问题,是初级研究者缺乏基本的学术论文撰写规范的训练,不知道学术论文写作的标准,这就需要初级研究者通过研读专业期刊,尤其是不断地模仿权威期刊论文提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初级研究者要准确使用学术语言,保持语言的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在表述上力求客观性,不带主观感情色彩;在概念界定力求准确,不能有模糊和模棱两可的表达;在语言尽量做到简洁、直接。尤其要掌握研究的框架和文章结构范式,做到有层次感、逻辑感。具体地说,“论文的主题及有主题所导出的各论点在文中能够得到分层次、有步骤地论证和阐述,主次关系清楚明了。”[13]“论文各部分、各段落之间起承转合自热、有规律,符合论文主题要求。”[14]实事求是地说,所有好的学术论文都是通过反复“改”出来,即便是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亦是如此。因此,初级研究者应在成果变成学术论文之后下足“改”的功夫,从内容的增删、结构的平衡、语法、用词、标点符号、引用等方面逐一矫正,必要时多请几位读者提出修改意见。写好的论文也不急于投稿,放上一段时间再去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对所写文章会有新的认识,然后再修改。在实际投稿中一定要研究拟投稿的期刊,注意其选题偏好、行文风格、格式规范、字数要求,在投稿论文中尽可能地有拟投期刊文章的适当引用。第二,在科研项目中学。学术论文的写作可能是偶发性的、个人的行为,其职业教育研究能力训练不会很全面、集中;而科研项目的进行是计划的、集体的,其职业教育研究能力训练是较为全面、集中,尤其是以项目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老带新、强带弱,对于初级研究者是很好的学习提升方式。如,在项目选题阶段考察了项目组成员分析问题的视角与学术视野,对职业教育一般规律的把握情况;在撰写申报书时结合项目组成员文献积累量、批判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项目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否有创新点,是否有学术价值;在申报答辩或开题阶段考察了项目组成员学术研究方法,对问题的架构及表达能力;在学术成果表达阶段考察了项目组成员总结归纳能力、反思批判能力、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将锻炼团队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尤其能较好地进行了思维训练。一般地讲,初级研究者经历2-3个规范的较高级别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训练,基本上能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今后可以独立主持职业教育项目研究工作。第三,在实际工作中学。理论的研究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实践是职业教育研究的源泉,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养成的“土壤”。职业教育研究虽然是“跨界”的研究,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类型,“育人”仍然是最核心的研究点。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每天都从事着“育人”的工作,有大量的第一手的研究素材可以获得,因此只需要稍加留意、用心总结,便可以在做日常工作时同步开展研究工作,长期积累第一手研究资料有可能出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在行政职能及教辅部门的教师也肩负着一定的教育管理职责,承担着“三全育人”的工作,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研究素材,因此亦可留心关注,通过总结提炼出有质量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第四,在对外交流协作中学。初级研究者要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绝不能“坐井观天”,而要主动在对外交流协作中学习提升。如主动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各类交流会议,接受各种“天线”信息;敢于与专家学者交流,主动与专家学者交朋友,主动承担专家接待任务,争取专家的指导;主动参加校际协作和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明确发展目标;主动承接院系、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通过工作“磨砺”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积极加入各类学术组织,争取在其中起到实质作用,通过“学术共同体”抬高自己的研究水准;积极参与横向科研课题,通过承担研究任务来倒逼自己补齐短板。4.进阶:反思是职业教育研究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学术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创新性活动,长久坚持会磨砺人的性格和增长自我效能感;学术研究是一项有生命力的价值性活动,长久坚持会让个人和单位实现双赢。学术研究终究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训练,初级研究者要必须“反思”方面下足功夫。第一,建立“标准”约束自己。职业教育研究需要长期的知识储备,一手研究资料准备,没有标准的“约束”,初级研究者很难取得持续的研究成果,不可能成就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势。因此,初级研究者应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如五年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达到哪种水平,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应达到何种水平;一年计划,年内应该阅读哪些书籍,做哪些课题,写几篇学术论文。在一个时间段,如一周、一月、一季度、半学期、年终时反思自己是否执行了计划,达到了“标准”规定的要求。反思与自己设定的“标杆”“榜样”有着怎样的差距,哪些方面亟待改进。第二,根据“标准”否定自己。对于有更高追求的初级研究者而言,应经常性对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不足,在“否定”自己的过程中真正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对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反思是否有足够的学术创新点,是否有学术价值;反思论文的框架是否合理,逻辑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充分;反思论文的语言是否规范,引用是否合规,等等。对于已做过的科研项目,主要在选题视角上是否独到,文献综述是否充分客观,问题提出是否准确清晰,研究方法与路径是否恰当,最后做出的成果是否经得起检验。经过这样的反思,让初级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基础更加牢固,研究底蕴更加深厚,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更有方向、更加自觉,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的进阶提升。

四、结束语

“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15]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广大高职教师要通过提升自己的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的多种手段增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科学理论的鉴别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自觉性,主动将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效地进行结合,为职业教育科学理论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提升职业教育育人水平,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1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EB/OL].[2019-10-24].

[2][12]赵志群.西方职业教育研究的路径与方向—劳耐尔《职业教育研究手册》读后[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2):176—178.

[3]菲利克斯•劳耐尔,鲁珀特•麦克林.国际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手册[M].赵志群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60-261.

[4][9][10][13][14]刘献君等.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7,262.

[5]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6]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7:12-14.

[7]梁卿.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与职业教育研究者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5):10.

[8]爱因斯坦,英菲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