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49

化学学习材料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1

一、拓展材料的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关于化学问题的能力

2009年全国理综试卷第12题,有关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问题,如果考生不能很好地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并顺利想到学习过关于原电池的知识的话,那么该题可能就完全空白。新大纲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要求学生能从实际的问题中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学会化学解题的一般模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教材拓展材料中如《新型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正确使用铝制品》、《粗盐提纯》等,介绍了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中包含的化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拥有积极良好的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当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学生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精力显得格外的充沛,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极大的提高,便有了持久的学习劲头。新教材中的拓展材料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引导,在拓展材料《同位素的应用》中,用非常简单的化学原理解决了一些对远古生物年代的确定,以及对现在的一些疾病的诊断等。在这些拓展材料中,化学知识展示了它神奇的功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教材重点和突破教材难点

高中教材中化学重点与难点知识都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更谈不是上灵活应用了。而教材中拓展材料往往能使之具体化,对正确理解这些知识有很大帮助。例如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材特意安排了拓展材料《酶的催化作用》。酶为什么只是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而对于化学平衡移动没有任何影响这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难点。拓展材料用比较形象的方法揭示了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使学生加深了理解。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对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许多阅读材料对著名的化学学家,如门捷列夫、侯德榜、凯库勒等对人类所做巨大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在《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阅读材料中就着重介绍了门捷列夫通过巧妙推理、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最终揭示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学习材料,学生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又可以了解化学规律研究过程。这些材料不仅有助于高中生认识到所学的高中化学知识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未知的知识。

二、合理有效地处理拓展材料

1.把拓展材料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

学习拓展材料,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找出一个代表来回答相关问题,回答不完善的其他组可以补充,如果还是没有回答完全教师可以给予完善。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拓展材料的知识比较难,可以把它设计成几个小问题,使每个小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建议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化学的课外资料

教会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角度理解知识,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想要更进一步研究的愿望。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资源,课本中的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不够,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适时的给学生介绍更多有关材料。在拓展材料《化学的简介》中,只是笼统地介绍有关粒子化学的一些前沿信息。这些可能不能满足很多学生想知道具体哪些最新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粒子化学方面的科普书籍。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2

一、拓展材料的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关于化学问题的能力

2009年全国理综试卷第12题,有关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问题,如果考生不能很好地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并顺利想到学习过关于原电池的知识的话,那么该题可能就完全空白。新大纲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要求学生能从实际的问题中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学会化学解题的一般模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教材拓展材料中如《新型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正确使用铝制品》、《粗盐提纯》等,介绍了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中包含的化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拥有积极良好的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当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学生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精力显得格外的充沛,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极大的提高,便有了持久的学习劲头。新教材中的拓展材料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引导,在拓展材料《同位素的应用》中,用非常简单的化学原理解决了一些对远古生物年代的确定,以及对现在的一些疾病的诊断等。在这些拓展材料中,化学知识展示了它神奇的功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教材重点和突破教材难点

高中教材中化学重点与难点知识都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更谈不是上灵活应用了。而教材中拓展材料往往能使之具体化,对正确理解这些知识有很大帮助。例如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材特意安排了拓展材料《酶的催化作用》。酶为什么只是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而对于化学平衡移动没有任何影响这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难点。

拓展材料用比较形象的方法揭示了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使学生加深了理解。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对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许多阅读材料对著名的化学学家,如门捷列夫、侯德榜、凯库勒等对人类所做巨大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在《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阅读材料中就着重介绍了门捷列夫通过巧妙推理、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最终揭示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学习材料,学生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又可以了解化学规律研究过程。这些材料不仅有助于高中生认识到所学的高中化学知识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未知的知识。

二、合理有效地处理拓展材料

1.把拓展材料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

学习拓展材料,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找出一个代表来回答相关问题,回答不完善的其他组可以补充,如果还是没有回答完全教师可以给予完善。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拓展材料的知识比较难,可以把它设计成几个小问题,使每个小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建议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化学的课外资料

教会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角度理解知识,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想要更进一步研究的愿望。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资源,课本中的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不够,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适时的给学生介绍更多有关材料。在拓展材料《化学的简介》中,只是笼统地介绍有关粒子化学的一些前沿信息。这些可能不能满足很多学生想知道具体哪些最新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粒子化学方面的科普书籍。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师围绕化学学科枯燥、知识复杂、学生学习吃力等现状,一改过去“填鸭式”教学方法,寻求教学方法上新的突破。而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问题,还释放了学生的天性,展现学生个性的同时激发了其学习潜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能帮助教师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

1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

1.1符合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特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若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这个过程中,使用类似于科学家那样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创造探究式的教学情境,不但符合高中化学复杂、多面的知识结构特点,还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2符合新课标下学科教学要求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高中化学新课标中,规定了“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都包括“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让教师可以借用情境素材为学生创设与所学单元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1]。而探究式教学,正是这其中的一种,将其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不但易于操作,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主体验性也将得到加强。

1.3应用学科广泛,前景可观

当前,探究式学习已经有了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其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探究式教学在语文、英语、政治等课程教学中都有极为显著的效果,关于化学中的教学应用尤以初中课程居多,如何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这一教研究是极为迫切且必要的。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改政策下,国家尤其注重对基础类课程中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也是一个十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学习阶段,让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参与探究式课堂活动,能有效提高其化学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探究式教学理论,对高中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作出了以下路径的探讨:

2.1创设意境,提出探究价值的问题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也为学生引导一种正确的学习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主题,以化学内容为依托,提出多种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索化学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每节课开始的时间,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积极寻找并整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学习材料,创设一定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情境,并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自主探究。

2.2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同时要调动与学生之间的默契性和互动性,使得师生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2]。身为教师,在化学问题的教学探究中应该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主动适应探究的需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探究的促进者,避免对学生的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参与探究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伙伴。同时,教师要精心搜集有关化学探究活动的材料,这些材料要尽可能的生活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弄清探究的目的,保证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此外,教师要将化学中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话题,讲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尝试、探索、试误的机会,让整个化学学习过程成为他们“自己想办法”的过程。

2.3动手动脑,分组实践探索出答案

高中化学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实验的设计与开展,实验为化学理论知识提供依据,也是化学理论知识的有力验证。在探究式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于思考,结合化学实验的设计,借助实验器材完成各类实验,在实践中验证问题猜想的正确性。在实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人的小组,让学生在自己选定的实验方案下开展实验步骤。例如,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这一探究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巡视,确定其使用仪器的规范性,对错误的方法给予及时纠正,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逐步接近化学问题的正确答案。经过一番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得出影响化学平衡的以下条件:(1)浓度:若是增加或者减小化学反应物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也会发生正逆方向的移动;(2)温度:在升降温度的情形下,化学的平衡分别向吸热、放热方向移动;(3)压强:在增加或减少压力的情况下,化学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少和量多的方向移动;(4)催化剂:催化剂只对化学平衡所需时间有影响,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3结语

综上,要实现高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就应充分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挖掘“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学科的探究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探究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雷刚军 单位:陕西省商洛中学

参考文献: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4

关键词:化学学习策略应用新教材敢于创新

一.化学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及现实意义

1.化学学习策略的概念

化学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化学学习中,为使信息有效地保持在认知结构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的程序和形式、思想和规则等。化学学习策略同时具有调节认知的作用——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即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如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学习材料的类型和难易、学习时间等)和变化选用最为适当的学习途径。由若干种化学学习基本方法结合而成化学学习的综合方法。在化学学习综合方法的结构因素中,学习策略处于关键的地位,它是能够分析具体材料的背景或情境,从而得出应该用何种方法或学科思想的策略。它体现化学学习的指导思想,决定各种学习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化学学习综合方法的精髓所在。

2.化学学习策略的分类

不同的人对化学学习策略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化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组织方式,可以将化学学习策略分为:机械记忆策略、接受—内省—复现策略、探索—发现策略、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归纳学习策略、演绎学习策略、分步学习策略、集体学习策略等。根据化学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化学学习策略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策略、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策略、元素单质及化合物学习策略、有机化学学习策略、化学实验学习策略、化学计算学习策略等。

3.化学学习策略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具有重大意义。化学学习策略,这种策略性知识比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强的迁移能性和更广的适用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适应未来迅猛发展的社会;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二.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1.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

学习者学习化学的愿望越强烈、对化学学习结果的期望越高,往往越注意化学学习策略。学习者越是认为自己能调控自己的内部认知活动,越是认为自己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越是注意化学学习策略的使用。反之,如果学习者不想学习、对学好化学缺乏信心,他就会很少考虑化学学习的策略问题。因此,化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以知识和教师为中心,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和消极状态,极大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种学习方式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其次,化学学习策略属于策略性知识。而策略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有着显著的不同。化学事实性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式学习来习得,但策略性知识却难以靠灌输、接受式学习来形成,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逐步形成。此外,我国新一轮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将以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学习策略的内涵由过去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策略转向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的策略。因此,教师要设计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领会并掌握科学的探究策略。

3.注重常规化学学习策略的培养

常规的化学学习策略包括机械记忆策略、接受—内省—复现策略、探索—发现策略、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归纳与概括学习策略、分步学习策略、集体学习策略等。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不同的化学学习策略。除探究策略以外,很多中学化学教师都认为归纳与概括的学习策略是中学化学学习策略中最重要的学习策略。因为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点繁杂散碎。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识记。如:元素周期表要记,各元素原子结构要记,各族代表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要记;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作用及一些规律要记等等。学生只有通过概括、总结,把纷繁芜杂的知识点有效的组织在一起,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才能有效的掌握化学知识。因此,在常规的化学学习策略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学习策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督促学生以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完成每章节的总结;对于典型的习题请学生概括其方法步骤等。

4.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监控,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集中反映了学习策略中自我调节和控制这一本质属性,所以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系统中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策略的动力源。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学习策略教学同步进行,才能使学习策略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而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使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与自我监控。从上述观点可演绎出: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必须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监控。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首先,教师要丰富学生自我反思的内容。学生自我反思的内容除了可以是知识点的识记情况、典型习题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是诸如记忆方法、思维方式、信息获取途径等方法和策略性知识的运用情况。其次,反思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学习方法;可以就某道习题,让学生口述其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填写反思评价表等。

三.开发教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把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应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或理念。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行为和观念,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破除将创造性思维神秘化的思想,肯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要大胆扶持,肯定带有创新意向的活动及活动的方式和途径。

新教材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大纲教学目标的维度增加,要求更为全面和人文化,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社会、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辨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强调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体现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探究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从教材表面看,新教材的内容总量减少,难度降低了。但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中正好相反,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使之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感兴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跟着教师走”变“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现象,讨论形成知识体系。

总之,化学学习策略这种策略性知识与化学学科知识一样,在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培养落实到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化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2]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5

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并养成自主研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构成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为:某种实际情境、学生的主体研究活动和问题的解决过程。

2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学法。很多学生反映,学习化学“一听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化学知识比较零散,难记易忘,大量的文字叙述显得枯燥乏味,学习时顾此失彼。长此以往,基础难以牢固,兴趣索然。可想而知,学习成绩也就不会理想。因此,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研究性学习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开展的一项课题。研究性学习是利用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方式,到开发利用资源,得到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研究性学了能使学生获取大量的基本知识外,还注重用已有的知识去挖掘和强化新的知识和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出个性特长和想象,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学、用、思的互动氛围。

3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研究性学习要走出只适合专门的研究型课题的误区。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挖掘研究性题材,进行研究性学习。

其次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很多,教材中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可让学生探索其形成过程,在习题课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错解原因的探究,还可以探究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等。

但无论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其教学方式的设计均应符合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展示成果。仅以《铝的性质》的教学为例,浅谈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提供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奥苏伯尔认为:要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意义,即能够与人们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命题等建立非人为的联系。教师应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在新的学习任务和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展示如下材料以创设问题情境。

材料一:在19世纪末以前,铝既少又昂贵,那时铝只是皇宫里的装饰品和奢侈品。现在,从飞机制造到包装香烟的铝箔,到处都有铝的身影,铝得到广泛的应用。

材料二:铁制品易生锈,而铝制品经久耐用,不易被腐蚀。

材料三:指导学生做“毛刷”实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这些既有联系又存在矛盾的材料,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的境地,自然引出问题:曾价格昂贵的铝为何能广泛的应用?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什么?“毛刷”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毛刷”的成分是什么?……

3.2确立研究方向,组织学生进行研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任务应具有真实性、富有挑战性,任务的难度足以引起兴趣又不令人生畏。鉴于此,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引导,确立研究目标为“铝的性质”。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利用媒体、以他人为师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推测,最后确立可行的探究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故不能急于下结论,不宜将答案塞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哪怕是奇怪的思维和错误的推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允许学生自由讨论,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气氛。

3.3检验假设,展示结果

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对假设进行验证,并给予支持和帮助,针对实验现象再发现问题,再进行讨论,并陈述研究过程,展示研究成果。现将本课的主要成果摘录如下。

3.3.1已得出明确结论

(1)根据铝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的位置,推知铝为活泼金属且活泼性比铁强。验证方法:a.铝与水反应;b.铝与酸反应;c.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铝热反应等。

(2)铝比较活泼,但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由于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常温时不易与氧气反应。验证方案:①去掉氧化膜和未去掉氧化膜的铝分别与水、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比较现象;②铁、铝分别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

(3)铝很活泼,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铝存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只能从实验室里制得铝,故而既少又昂贵。随着廉价的从氧化铝生产铝的方法的发现和推广,铝才能大规模地生产,得以广泛应用。

(4)“毛刷”的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形成毛刷的原因是铝比汞活泼,将铝片用硝酸汞处理后,由于发生置换反应使铝片表面附有汞而阻止致密氧化膜的生成,使铝不断被氧化而产生“毛刷”现象。因此使用铝制品应注意避免与呈酸性或呈碱性的物质接触,防止氧化膜被破坏。

3.3.2尚存疑惑的问题

(1)镁比铝活泼,但将镁条插入氯化铝中,没有铝生成,却有气泡冒出。

(2)镁与水反应比铝容易得多,为什么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却不能?在反应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对存在疑惑的问题再次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大胆提出假设。对于问题(1)有人根据有气泡产生,推测出溶液呈酸性。进而认为正是溶液的酸性导致铝没有被置换出来。对此,教师加以肯定,引导学生阅读高三课本有关“盐类水解”的知识。对于问题(2)通过以下方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先让去掉氧化膜的镁、铝分别与沸水反应,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只有铝与水的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提出假设一:铝为催化剂?引导学生分析镁、铝与水反应生成物的性质,得到另一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与两性的氢氧化铝反应是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引导学生阅读高三课本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知识,复习有关催化剂的特点,最后达成共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是由于氢氧化钠消除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铝,促进了铝和水的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钠在反应中既非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也没有做催化剂。

3.4教师评价

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研究过程而非结果,因此教师的评价应坚持指导性和鼓励性的原则,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研究过程,即使学生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研究方案不一定合理,也要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避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结束语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自觉地加深和拓宽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渴求及不断创新的欲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从而加深对化学的热爱,更好地体现化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知新.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6

关键词:黄金比例;高中教育;英语教学;策略

一、黄金比例原则的简介

将整体分为两部分,若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由数学运算可求得这个值约等于0.618。人们发现这个数字具有艺术性与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因此也将其称为黄金比例。黄金比例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在艺术界,按照黄金比例原则设计和创作的作品最具美感,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古希腊雕像断臂维纳斯等。在建筑界也是如此,如巴黎圣母院、埃及金字塔、中国故宫等也都蕴含着黄金比例的智慧[1]。在认识到黄金比例的和谐和美妙后,人们开始基于其思想来解决分析问题或进行作品创作。例如卢圳[2]探究了黄金比例在视觉图像艺术中的应用,认为黄金比例使得图像更具立体感;王茹[3]开发了基于黄金比例的人脸检测算法,认为黄金比例原则在人脸识别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黄金比例原则在音乐[4]、平面设计、医学[5]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黄金比例原则反映了事物协调的内在规律性,其在多领域的应用表明黄金比例是事物发展规律的最优解。同样的,黄金比例原则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色楞格[1]认为在教师所站的位置、讲授音量、授课时长等教学因素都对课堂效果有影响,教学因素越符合黄金比例原则,课堂教学效果越好。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快速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更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现代教育不能是机械填鸭式的教育,而应该遵从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黄金比例在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1.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黄金比例原则。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6]。高中英语一堂课40~45分钟,有的课堂轻松愉悦,老师游刃有余,学生收获满满;而有的课堂枯燥无味,老师捉襟见肘,学生昏昏欲睡。这种差异除了与教师教学水平有关外,更重要的受课堂教学(学习)策略影响[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依据黄金比例原则,对课堂教学内容、模式与时间进行了科学配置。学习新单元时,课堂采用60%的时间将教学目标、教学框架、生词短语与重要的语法一一传授给学生;然后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采用“翻转教学”[8]“情景再现”“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重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对已学模块进行复习时,则将60%的时间交给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进行知识重现,而老师则把控全局,采用40%的时间对于知识难点进行讲解和引导,做到“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促进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证明黄金比例原则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任务型阅读模块为例,使用常规教学法时,笔者班级测验平均分为2.4分(满分10分);采用黄金比例原则教学法后,任务型阅读测验平均分提升至4.1分,提升效果非常显著。2.高中英语学习内容黄金比例原则。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接班人。在此背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学习资料来进一步丰富英语学习内容、如何合理分配教材与辅导材料学习时间,开始成为当代英语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新问题。在选择英语课外学习材料方面,同样可采用黄金比例原则。材料的难易程度应满足60%内容较为简单而另外40%内容略有难度较为适宜。若学习材料过于简单,学生学习强度不够,无法有效扩大知识储备。反之,若学习材料过于困难,超出了高中生现有知识水平,会导致学生效率低下、学习热情下降。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选择难易程度符合黄金比例原则的英语课外读物,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在课外读物与课堂教材学习时间分配上,同样适用于黄金比例原则。在英语学习中,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要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时间分配应按照40%vs60%的黄金比例最为合适。以英美传统节日文化模块学习为例,教材上主要讲述的是圣诞与元旦节日文化习俗。

课堂上笔者利用两个学时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课下让学生再花1~1.5个学时去学习为其选择的相关阅读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在增强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时间配置上、教材与课外读物的结合上尽可能满足黄金比例原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上涨,英语核心素养和学习思维也有了明显提升,英语学科的平均成绩也呈现上涨态势。因此黄金比例原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色楞格.2011.黄金比例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4):103-104

[2]卢圳,余英.2013.黄金分割率在油画及视觉图像艺术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87-88.

[3]王茹,贺兴时.2019.基于黄金分割的人脸检测算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56-560

[4]丁栩森.2019.黄金分割的美学原则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体现[J]北方音乐,39(12):240-243

[5]李雨桐,胡敏.2016.上颌前牙宽度的“黄金比例”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7(1):106-108

[6]朱尧平.2019.“活动观与质量观兼行”:英语课程深度教学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18):107-109

[7]张金秀.2019.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07):01-06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探究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其于初中历史教学最大的联系在于其基本内容是相一致的,或者可以说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是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深入与拓展。而二者间的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对于学生而言,想要学好高中历史就不能够再如初中阶段那样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而是要借助学习探究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从内容深处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要从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有效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凭借个人进行高中历史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合作学习,这就为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提供了教学基础,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作用及价值。

一、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强调合作学习对学习的积极作用

对于教师而言,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合作教学策略的教学效率,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刻板观念。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虽然会无意识的进行合作学习,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就认可这一学习策略。对于学生而言,当教师提出要进行合作学习时,可能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重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强调合作学习对自身学习的积极作用。这是由于我国教学由于应试的存在,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有隐性的竞争关系,教师想要推行合作教学就需要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合作学习形式与自身学习成绩提升的正向相关关系,其次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教学学科本身就属于合作学习型的学科,学生不可能依靠自身在高中历史学科学习中取得过于优秀的成绩,这要建立在合作学习之上,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意识;最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时,我的学生就自发进行了相应的场景模拟学习。模拟了“万隆会议”,这显然不是几个学生所能完成的学习项目,事实上所有学生都投入到了万隆会议的模拟上,因为这种学习形式足够“新潮”,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学的内容,而不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很好地提高。而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表现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投入,完全沉浸在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并从这些情境内容中提升了自身对这一课时的掌握与了解,有效促进教师对其后的相关内容教学。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合作学习材料,推动学生合作学习开展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直进行合作。因为合作学习虽然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代表其可以运用在所有学习内容、场合之中,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某一材料过于简单时就会认定其不具备学习的必要属性,在这一情况下如果教师强制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有可能导致负面效应,造成历史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合作学习材料,以此推动学生合作学习开展。事实上,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不考虑内容是否有必要,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倦怠,形成“伪合作学习”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观念。例如:在为学生挑选合作学习材料时,我就会为学生挑选材料难度适中、具有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的,针对学生学习难点的题目类型,这就使得学生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学习意识还有效的掌握合作学习技能。

三、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自身观念,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教学时应当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则是相应的客体,但对于合作学习这一学习形式而言,则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主导学习,这就使得教师应当清楚的意识到自身在学生合作学习之中不过是教学引导者,而非决策者。与之相对的,当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主动性时,学习兴趣会大幅增加,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转化效率。

高中历史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合作教学策略,推动教学开展,就要在教学之前对学生间的学习偏好进行调查与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安排。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兴趣上相较一致,又要使在学习思路上不相类同,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进行互补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者:赵康 单位:江苏省淮北中学

参考文献: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8

关键词:启蒙地理;网络学习;自主意识;学习习惯

教育是立国之本,但若无科学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是短暂的,教育目标也会是片面的。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生产要素,未来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之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1】。不会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具备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必将被淘汰,自主学习意识成为新时代社会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而网络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提供便利学习环境和条件。所谓网络学习是学生课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环境,通过教师组织和指导,根据学习及兴趣需要积极选择适宜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促进知识和能力获取和提高的认知过程。初中地理启蒙教育应坚守学生发展观,基于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地理兴趣优势,利用网络改变被动学习,在注重学生良好认知结构构建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一、网络自主学习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虽流派众多但又殊途同归,布鲁纳、赞科夫及人本主义学者等都强调:①学习内容要优选;②学校教育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③教为辅,学为主;④注重兴趣激发;⑤注意创造力培养等。布鲁纳等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灌输,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教师应发挥指导者作用,创建环境帮助学生意义建构,如帮助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学习内容情境及新旧知识联系提示;组织学习形式和通道,引导协作学习等。这就说自主学习需要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资源符合需求,学习困惑时需要及时获得帮助和指导以解决学习困惑,获得学习收获喜悦,维持自主学习持续和长效性。贝尔洛认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最终效果不仅受某一要素自身因素的制约,而且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2】。”网络学习实属信息传播活动,由信息传者、信息内容、媒体通道、信息受者四元素构成,可自我传播、同伴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无论何种形式的信息传播过程都可视为一个整体,既要考虑每个要素自身,又要关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在班级群网、学组群网、师生对网等,将学习结果通过一定互动渠道反馈于教师,获得指导帮助,或将学习疑难求助同学,可以“多向互动”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学习进步发展,实现群、组、个人最佳学习效果。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资源符合个性化学习需求,交互系统及时解决学习困惑,兴趣动机、学习资源多元化、及时互动反馈或帮助是影响自主学习最重要因素。

二、初中地理网络自主学习实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一)信息网络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现代网络技术的超文本方式组织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多种直观、形象且有趣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式学习环境,与以往传统学习相比,现代网络为自主学习提供传统学习无法比拟学习支持,其优越在于:(1)超时空限制,有互联网,小型智能终端伴行,随时随地实行零碎化学习;(2)多元选择性,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3)差异适易性,“快者快学,慢者慢学”;(4)创新性,学习不再是知识单一巩固,而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过程【3】,提高学习层阶,促进多方面能力发展,体现开放式教育基本特征。(二)新时代初中生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发展。现今在校学生是踏着互联网浪潮走来的一代,生活学习、游戏交往已与网络密不可分,如果教师采用课堂“灌输”教学方式,易导致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受阻。家长和老师不能仅用网络布置作业、沟通学生学习情况,而从正能量教会学生互联网学习方法替代网络玩乐消遣,顺应网络时代新型学习发展。初中阶段学生心理水平仍处在从幼稚向成熟过渡阶段,成人意识逐渐增强,思维独立性开始有所发展,但身心发展处于非平衡阶段,在知识学习中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指导点播,俗称人生发展“断乳期”,期望自己以一崭新姿态展示表现,充分利用初中生独立思维能力培养最佳期,注重网络环境学习内在动机支撑,激发兴趣,实施多元化学习融合互补,辅以外在引导鼓励,迎合学生网络应用好奇心,培养其独立思维、发散思维及聚合性思维能力,也利于初中生人生观、人文精神、问题意识等培养。(三)弥补地理课堂教学以增强学习迁移可能性。初中地理学科虽为启蒙学科,但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多省中考地理试题难度小,学生进入初中便知不需认真学习,临考前背背即可通过。校领导不重视地理,课时常被占用,每个地理教师周课时多达12节以上。教学内容多限于教材、关注基础知识,不关注课标,忽视学习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地理需求,教学缺乏针对性。地理入门开始就是难度最大的地球地图知识学习,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理解分析不透,死记硬背,对地理兴趣打击极大。初三又不开设地理,初两年所学的地理知识在中考后所剩无几,又几乎全都还给了老师。地球公转自转、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及五带划分等内容,初中基础多不扎实,技能方法教育不到位,严重影响后续高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常出现高一学生不会学习,出现地理学困,初高中衔接问题破变严重。网络地理学习材料多指向教材重难点知识,通过视频、动画、图片、故事性、简约文本性学习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想象,不仅知识理解记忆扎实,技能方法也能得以提高,为高中地理学习迁提供可能。(四)拓展知识广度、深度,提高地理素质教育地位。地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趣味性强,兼具文理学科双重性,在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协调等观念教育中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教育功效。初中地理课程突出区域性和综合性,区域地理地位重要,人文、经济内容变化快,教材信息滞后,由于学生缺乏相应异域直观经验,有碍于区知识理解。而经过加工整理的地理网络学习材料除指向难点学习外,也可把上述对变的时事地理素材、乡土地理内容分门别类地构建到地理网络资源库以内方便学生查询,克服教材信息老化与现实脱节问题,既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又可利于网络通道和信息资源进行互动、合作、探究等活动开展,把快乐和学习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避免厌学心理,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有效实施地理网络学习的几点建议及策略

(一)更新观念,关注学生发展,正确看待网络学习。地理教师应以自身教学成长经历,正确看待网络学习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重要作用,以现代教育教学及信息传播理论为指导,不断研究和开展网络环境下地理多向互动学习方式,创建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地理网络学习,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逐渐熟悉和习惯网络学习环境,掌握网络资料收集方法,体会网络学习进步提高的快乐。(二)细致专研教材知识体系,研制软件和网络课程类型功能。初中地理教材分为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有的适合提供“微课”帮助,有的需要提供学习材料拓展分析应用;可课前预习,可课后巩固或拓展提高。必要时可组织教师团队以网络技术支持来设制科学化、智能化、趣味化的教学软件教学和局域网络,为学生网络认知学习提供便利,也方便管理。“科学化”是指学习材料内容应学生认知需要,与教材知识密切关联,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智能化”是指软件应便捷且交互性,能及时让学生获得同伴或教师反馈指导或帮助,以维持学习兴趣,坚定自学提高信念。(三)充分利用可行性的任务驱动,调动网络自主学习积极性。虽然网络学习是开放的、自主的,但开展地理网络自主学习需有明确学习目标或任务驱动,否则也是盲目的。要使学生地理网络学习有趣有效,就必须有明确而可行行的驱动任务来促动,使学习有针对性、主动性。一方面,教师要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二是教师应因时因内容进行必要引导激励学生认识学习任务必要性,在自主学习中也会探求自己渴望了解的问题,自然而然养成网络自主学习习惯。(四)关注学生差异学习,为每位学生创造创设宽松学习氛围。网络学习之所以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网络环境是对学生的学习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学生地理网络学习效率与学生个体原有的认知基础关系密切,基础好,能力强,学习进度快,反之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更依赖指导,并且,学习能力高低也影响着学习者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效果,如能力强的学生能充分网络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而差的学生多生生互动,大大降低学习效率,自我效能感始终低下。因此,指导教师应注意这一问题,多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构建地理网络学习资源库时能把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上体现层次性,因材施教,合理分级,多为全体创设参加网络学习的机会,方便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学习,通过一小步一小步提高感受网络自主学习的成就和快乐。(五)重视平台管理维护及学习评价,提高指导监督作用。功能齐全、应用方便的地理网络平台是地理网络自主学习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地理网络平台功能较单一,多满足教师课件制作、习题交流,学校局域网中师生交流互动基本没有。应提高初中地理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和网络平台管理水平,建立校园地理网络学习平台和资源库,确保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及时更新;创建微信、QQ等便捷网络通道,促进网络学习和及时指导的有效性和便捷性,促进地理多元化学习和混合式学习模式开展。此外还注重网络学习评价,鼓励学生拓展地理知识,可通过知识问答、网络竞赛、时事地理演讲等,让学生多多参与和体验地理网络学习成就,增强地理学科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发展。

参考文献:

[1]巫惠林,孙宁海.学会生存[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化;生物化学教学;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渐渐运用到教学领域当中,生物化学作为理科课程,在信息量以及理解程度上都需要学生以及教师共同努力。而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收集大量资料,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达到的,这就使得将信息化教学深入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与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生物化学教学中,有着以下优点:第一,能够快速获得足够的教学资源。足够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进行教案以及教学PPT的设计。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计算机获得许多遗漏的知识点,在查阅过程中完善,既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效率。第二,使得教学更有特色。由于计算机技术有着简化许多比较复杂实践的能力,因此学生通过计算机,可能更快了解到生物化学的某些学习材料,并且通过这些材料的分析和总结,能够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三,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由于信息化教学不仅局限于教师进行资料的查阅,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提供的线索,去查阅有关资料,这就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导向作用。第四,提升师生计算机操作技巧。教师方面,由于利用计算机教学进行生物化学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方面,学生通过计算机教学,能够掌握到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通过这些基础理论,有利于培养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信息化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模式的应用。1.课堂教学的应用。在生物以及化学的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生物涉及到研究人体内部系统,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到人体内循环。然而染过信息化教学,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可以自己收集声音、图片制作演示动画,也能够直接搜寻相关的演示动画,学生通过这一动画演示过程,就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到人体内循环。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所容纳的数据相当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渠道,将理论与实际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不只是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更是为了用知识而学知识。这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实验教学的应用。化学实验需要尽量安排学生到实验室中进行操作。教师在让学生开始正式的实验以前,应该通过计算机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的大致操作过程,紧接着给予学生另一个操作量,让学生计算相应的质量比例,避免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带来的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现象。特别是其中试剂的配置,必须要学生亲手操作才能够加深印象,同时将某些容易发生的错误更正。(二)教学资源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教学为教学资源有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能够整体上构成一个教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的学习资源网。第一,生物化学教学模块。这个模块中包含了学校在生物化学方面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等等,其中还有这教师的教案、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资源、课件等等,这些资源都是构成该学习资源网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花时间去更新其中的内容。第二,事物化学学习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学习生物化学内容。生物化学同属于理科课程,因此相关习题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在这个模块当中,就有着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有着一定量的习题试题。第三,互动交流模块。如今网络论坛、知道等等风行,该资源网也可以引入这种方式,这个模块中可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家长互动、教师与家长互动。将生物化学的学习人性化,简便化。

信息化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有益部分运用到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当中。特别是针对信息化能够收纳大量资料的特点,生物化学的教学能够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根据所在高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学校、学生情况的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周雨.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3):75-76.

化学学习材料范文篇10

“3+理科综合”高考科目改革,对化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的中学化学教师正以此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深入教学研究和改革,致力自身知识的更新,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模式。当然也应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认为理科综合涉及理、化、生等多门学科,教师应是通晓理、化、生等多门学科知识的全才;有的受“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模式的影响,对化学教学的研究无所适从;有的急功近利,为应付考试,四处收集“模拟试题”,使学生沉浸在题海中。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高考科目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问题作一番讨论。

一、贯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在高考科目改革的背景下,强调这一教学原则又赋予其新的含义。

一是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必需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积极实践探索为基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创设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的活动情境,设计不同的探索发现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会学习的学生才可能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二是解决综合理科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同时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已经掌握了解决理科综合问题所需的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一个化学教师感到难以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在学生来说也许并非难事。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加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从总体观点出发、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个问题,综合几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加强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3+理科综合”中的综合科目考试强调的是综合能力测试,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各学科知识为基础的。综合并不是要单科知识体系,恰恰相反,坚实的单学科基础知识体系是综合能力的基础与载体。自然科学的综合—分化—综合的辩证规律,充分说明没有分类学科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科学的大综合。同样,学生的中学单科学科没有打下厚实的基础,也不可能对付多学科的综合考试。

对于高考科目的改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当学科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时,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才能够实现。因此,我们化学教师一定要更加注重夯实基础,应依据化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立体的化学知识网络。

例如2000年全国理科综合高考试题第28题是一道理化综合题,只要学生对化学中质量守恒和物理中气体运动的知识有所理解,就可以轻松快捷地完成该题。

三、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

在理科综合问题中,一定有相当比例的需要跨学科的知识,不同学科能力集合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在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中也存在着许多共用的关键性概念,如物质、能量、运动、作用力、平衡移动、体系与环境等。我们在加强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核心内容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共用概念准确地进行跨学科的渗透,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帮助学生在化学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网络。部分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如附图。



附图部分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图

全国2000年理科综合高考试题第23题就是一道以物质(Co)为载体而设计的理、化、生综合试题,综合考查学生核反应、元素周期律、化学计算、作物诱变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迁移应用能力。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综合理科既是科学又是技术的特征,使其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国民生产、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为全人类提供衣食住行,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短缺,改善健康和征服疾病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理论的发现到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的缩短,大量高新科技产品的涌现,特别是人的遗传基因密码的破译,理科综合起着关键作用。理科各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决定了理科综合问题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化学在解决人口膨胀、生态和环境恶化、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合成新材料、征服疾病、探索宇宙奥妙等等问题中的作用讲授化学知识,以社会发展的热点设计理科综合问题,从学生身边的事实和现象设计理科综合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各门学科的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强烈欲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重视学习策略的教学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学习策略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直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获得信息)的具体方法(通常所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又称为认知策略;一部分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策略,称为元认知策略。

理科综合问题一般具有题示信息量大,知识涉及学科的门类多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解题结果的探索性等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综合理科问题解决的信息简约化策略、问题理解和表征的策略、模式识别策略、中介过渡策略、问题转换策略、实验探究策略、评价的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