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利弊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42

化学利弊论文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专业英语;实践性教学;学术规范教育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英语至今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学术界,英语也是通用的交流语言。因此,英语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科研人员的学术发展。研究生作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专业英语水平对其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多个环节,如文献阅读、论文撰写以及学术交流。因此,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1-3]。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但这些并不足以满足科研的实际需求。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专业方向更加细化,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所需要学习的专业英语内容大相径庭,这就决定了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来完成,而应当通过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实践来进行,辅之以少量的课堂知识传授。笔者指导研究生从事化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多年,一直强调以实践为背景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教学模式[4-6],结合多年的经验对导师主导的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1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的目的

评价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就是看它有没有完成相应的教育目标。因此,在进行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方法的探讨之前,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对于化学类研究生而言,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有3点:阅读文献、撰写英语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其中,阅读文献是从事一切化学类科研的基本功,也是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的最基本要求。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要让学生在不需要借助工具书和专业软件的情况下能够流利地泛读文献;在借助工具书和专业软件后,能够深入地精读文献。只有实现这一点,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地从文献中获取知识,而不是靠导师填鸭式的“喂养”。撰写英语学术论文是对学生更进一步的要求。研究生掌握一定的英文写作能力,能够确保他们完成毕业论文所需的英文摘要。而对于将来要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来说,这一能力是他们交流学术成果的基本工具,更加显得重要。因此,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为他们将来可能的学术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进行学术交流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行学术交流需要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内术语单词的能力。掌握了这些能力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将为研究生今后的学术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应当重点围绕上述3个目标来展开,下文将对具体方法进行讨论。

2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的方法

由于研究生专业方向更加细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无法实现上一节所讨论的3个教育目标。因此,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建议以导师课题组为教学单元,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科研实践来完成,即导师主导的专业英语教育。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基础词汇与基本工具的学习。(2)阅读文献与仿写论文。(3)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2.1基础词汇与基本工具的学习

不同二级学科研究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词汇是不同的。而相同二级学科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由于研究方向的差异,他们所需要掌握的基础词汇也不尽相同。熟练掌握基础词汇,可以使学生更加流畅地阅读文献和进行学术交流。为了促使研究生高效率地掌握必备的基础词汇,导师需将这些词汇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习。例如,对于学习有机化学的研究生而言,下述专业基础词汇是必需熟知的:甲基(methyl)、亚甲基(methylene)、乙基(ethyl)、乙烷(ethane)、乙烯(ethene)、乙炔(ethyne)、乙醇(ethanol)、丙基(propyl)、丁基(butyl)、腈(nitrile)、氰基(cyano)、硝基(ni-tro)、肟(oxime)、烷烃(alkane)、烯烃(al-kene)、炔烃(alkyne)、醚(ether)、酯(ester)、醛(aldehyde)、酮(ketone)、烯酮(enone)、消除(elimination)、加成(addition)、亲核试剂(nucleophile)、亲电试剂(electrophile)……上述词汇学生在大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已经能够掌握,但由于大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是脱离实际应用的,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在课程结束后会迅速地被遗忘。因此,在研究生阶段,需要导师在科研实践的背景下,强化基础词汇的教育,使得研究生不但能深刻记住相关词汇,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它们。专业英语词汇,一部分是要通过背诵来牢记的基础词汇,而更多的则是可以通过构词法来记忆。导师需要传授学生这些方法,例如由乙基(eth-yl)、乙烷(ethane)、乙烯(ethene)、乙炔(ethyne)、乙醇(ethanol)这些单词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与对照,能够熟练掌握其他数目碳化合物的英文名称;而由醛(aldehyde)与肟(ox-ime),要能够推出醛肟(aldoxime);由烯(ene)与酮(one)的词缀,能够推出烯酮(enone);由醛(aldehyde)与醇(alcohol),能够推出aldol缩合等。除了基础词汇,一些基本工具也是学习和使用专业英语所必备的利器。这些工具包括网络资源与软件。化学词汇非常丰富,即便是母语国家人士,也不可能全部掌握,因此,平时在使用时,可借助工具,例如网络词典。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词典,以便于他们后续的学习与实践。复杂化合物命名不易,所幸现在有一些专业软件能够实现化合物命名,比如ChemDraw。学习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也是掌握化合物命名的一条捷径。但要注意软件命名是IUPAC系统命名,教师须指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相关规律,将系统命名转化为简洁的习惯命名,以便于平时使用。此外,SciFinder也是获得化合物名称的一个方式,通过结构式检索,可以获取化合物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它们的名称。化合物通常有多个名称,学生要学会自我判断,选择最常见、简洁的名称使用。例如,利用ChemDraw命名1,3-丁二烯,所获得的名称是buta-1,3-diene,但最常见的名称却是1,3-butadiene;又如ChemDraw命名炔丙醇,所获得的名称是prop-2-yn-1-ol,而该物质最常用的名称却是propargylal-cohol。

2.2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既是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也是学习专业英语的手段。在掌握了基础专业英语词汇和工具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阅读文献的实战性学习。文献阅读的方法分为泛读与精读。最浅显的泛读方法即是阅读文章的摘要,尤其是图形摘要。很多专业方向,例如有机化学,只要阅读了图形摘要,即可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学习掌握专业英语来说,这远远不够。要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摘要,了解论文的详细内容。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细节,这不仅可提高专业英语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从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精读可以深刻了解论文的内容并显著提升专业英语能力。导师要指导学生有重点地精读。首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与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来阅读,甚至可阅读本课题组已发表的工作。这种选材方式,可以降低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所造成的障碍,使得阅读的目标更加纯粹———学习专业英语。其次,可以采取做阅读笔记的方法来阅读,加深印象。可以将文献打印,对阅读时遇到的生词,在查阅字典后加以注释并进行记忆。在阅读的时候,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丰富词库,为后续写作做准备。对于文章的不同章节,所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对于前言部分,可学习作者阐述研究背景的方法,以及在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炼自己工作创新性的方法;对于结果讨论部分,要学习作者阐述实验结果并加以讨论的方法。实验结果往往是一系列平行的枯燥的数据,易写成毫无文采的流水账。因此,对于佳作,学生要尤其留意学习作者讨论实验结果的方法,学习用词用句;对于实验部分,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实验步骤的方法,还要学习分析数据的摘录方法。对于有机化学方向,化合物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高分辨质谱以及元素分析等实验数据的撰写格式尤其重要,应当是研究生重点学习的内容。除上述外,还要广泛地学习同意词,为丰富句式奠定基础;转折性的词汇的广泛使用,可使文章连贯,因此也是学习的重点。此外,论文的图形设计、排版以及内容安排等方面,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这些也应当是研究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2.3仿写论文

在大量阅读文献后,研究生可以尝试自己进行专业英语论文的写作。可以写专业论文,也可以写综述。撰写综述可以起到多重作用:(1)可以了解所涉及领域发展概况,便于后续科研。(2)可以提高写作能力。(3)可以为今后写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因此,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课程任务繁重而缺乏连续的时间做实验,可以利用零散时间阅读文献并撰写综述。作为新手,写作当从仿写入手。但导师需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明确仿写与抄袭的区别。仿写首先模仿范文的句式,做到形似。在仿写成文后,可以指导学生修改,用更佳的自己的语言来润色论文,从而在形式上脱离范文。为了避免雷同,初学者在仿写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范文的句式。例如,作者在做亚甲基环丙烷(methylenecyclopropanes)的研究时,初学论文撰写,只能从仿写入手,本领域一篇佳作前言部分第一句话为:“Methylenecyclopropanes(MCPs)arehighlystrainedbutreadilyaccessiblemoleculesthathaveservedasusefulbuildingblocksinorgan-icsynthesis.”[7]作者对其进行仿写:“Methylene-cyclopanes(MCPs),whicharehighlystrainedbutreadilyaccessiblemolecules,havebeenextensivelystudiedandareusuallyemployedfortheconstruc-tionofcomplexandinterestingorganicmolecules.”[8]由上述可知,仿写时改变句式,并在内容上做一定的修改,可以显著地避免雷同。但对于专业英语写作,仿写仅仅是一个初步的过程,并不能长期依赖。研究生通过科研训练,慢慢地会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经过一系列实战后,写作就变得游刃有余了。例如,作者最近有关亚甲基环丙烷的研究,相关部分是这么写的:“Methylenecyclopro-panes(MCPs)arereadilyaccessiblecompoundsofhighintramolecularringstrainandhighreactivity.Theyhavebecomeaclassofversatilebuildingblocksinorganicsynthesisbecausetheyreadilyundergoavarietyofinterestingtransformationsundermildconditions,givingvarioususefulorgan-icskeletonsthatareotherwisedifficulttoachieve.”[9]初学写作者词汇缺乏,在前言部分论述时,往往无话可说,因此,可采取一些写作技巧来弥补这一缺陷。最常用的技巧是枚举法。枚举法句式简单,便于掌握,例举出一系列并列结构的文献,一方面在词句上显得较有气势,另一方面也可充实文章内容。在学习写作时,还要提高论文的文采,丰富文法,避免出现重复的词汇。要实现这一点,一方面可通过平时阅读文献来积累,另一方面,可通过网络工具如百度翻译等来获取大量的同意词,但要尤其留心这些词汇的应用范例,确保准确使用词汇。例如,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很多,最常见的有“Therefore”“Thus”“Hence”这3种,初学者可交替使用。进一步地,还可以用丰富的句式来表示因果关系,比如“Because”“Becauseof”“Dueto”“Owingto”“Since”“Considering”等。学习专业英语写作往往经历3个阶段:第1阶段,无话可说;第2阶段,废话连篇;第3阶段,言简意赅,游刃有余。对于第1阶段的研究生,导师需加强鼓励,并进行适当的技巧传授,如上文所举,不再赘述。而处于第2阶段的研究生,则要引导其言达其意,不说废话。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写作时喜用夸张的语句,如“Highlyefficient”“Firstex-ample”“Extremely”等。这些夸张性语句反复使用,会引起审稿人反感,从而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使用,但不宜反复使用,而且使用的位置也有讲究,一般适合放在结论部分,而不是放在标题或摘要中。处于第2阶段的研究生,还往往喜欢用结构复杂的长句,有时候甚至1、2句即可构成一大段文字。对于这种情况,导师要引导其拆句。对于英语写作,长短句各有利弊。长句有气势,但结构复杂,有时较难读懂;短句可读性佳,但对作者词汇量要求较高,容易陷于枯燥,不易掌握。2者的平衡使用,非常重要。对于初学者,作者建议使用“长的短句”。所谓“长的短句”,即结构简单的长句子,上文所述的“枚举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写法,例如:“Organoseleniumcompoundscanalsoactaseffectivecatalysts,e.g.,oxidationtypereactionssuchasepoxidation,dihydroxyla-tion,halohydroxylations,andhaloamidationsofalkenes,Baeyer-Villigeroxidation,oxidationandhalogenationofsp2andsp3C-Hbonds,allylicamination,andoxidationofamines,aswellasoth-ertypesofreactionssuchasDiels-Alder,Baylis-Hillman,andthioacetalizationreactions,etc.”[10]这种语句,结构简单易懂,但由于大量枚举,往往能占据很多行,较有气势。2.4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方法。一方面,课题组内部交流,可以使用英文,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来提高专业外语能力。目前,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提升,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都在国内召开,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不但可提高学术能力,拓展科学视野,还可以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过程中,有3个环节可以锻炼专业英语能力:撰写会议论文与墙报、听取学术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其中,撰写会议论文与墙报的方法与上一节撰写学术论文类似,不再赘述。听取学术报告对研究生来说可能一开始时难度较大,但如果方法得当,还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以首先通过会议论文集来了解报告的大致内容,通过网络检索来了解报告人的学术成果,结合上述2个方面,再听取学术报告,可以加深理解,同时也能锻炼专业英语听力。在会休期间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也能够显著地提升专业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对于研究生来说,这需要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去交流。虽然书面英语要求严谨的语法,但口头英语对此要求不高,能够交流即可。通过与国外学者的交流,还能够进一步增强信心,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外语能力。用英语做学术报告是学术交流的更高层次,在时机成熟时,研究生即可大胆地在会议上用英语做学术报告,介绍自己课题组的工作,这通常需要在学术上和专业英语上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够实现。

3结论

研究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要通过导师主导下的学术锻炼而非班级授课来进行。通过上述方法的锻炼,化学类研究生在毕业时应当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包括:(1)较强的文献阅读能力,能够检索阅读专业文献,获取信息。(2)一定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论文。(3)初步的学术交流能力,能够与国外同行口头交流,博士研究生还要求能够用英语做学术报告。我们课题组正积极按照上述方法实施,锻炼研究生的专业外语能力。主要通过小组讨论会的形式来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来强化研究生对基础词汇的记忆与基本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通过小组讨论会上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从整理论文数据做起,逐步发展到能够用英语撰写论文。最近,课题组的硕士生刘铭轩所撰写的综述,经导师修改后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Organic&BiomolecularChemis-try上[11]。随着科研条件的改善,我们开始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最近本课题组9个研究生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有机化学前沿国际论坛(2nd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Interna-tionalSymposium)。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究生可以感受国际学术交流氛围,了解国际科研发展动态,对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钱蓉蓉 俞磊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赖小伟,付瑞敏.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9):42-43

[2]郑君芳,李硕,贺俊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1):1129-1130

[3]吴静,张波涛.化学教育,2015,36(20):70-73

[4]俞磊.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9):119-120

[5]俞磊,易容.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4):121-122

[6]YuL,WangJ,ChenT,etal.EducationResearchFrontier,2013,3(4):134-138

[7]ShiM,XuB.OrganicLetters,2002,4(13):2145-2148

[8]HuangX,YuL.Synlett,2005(19):2953-2957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网络;机遇与挑战;育人;主动权

一、网络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利弊问题,我们必须用全面的、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来加以科学分析。总的来说,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一样,网络也像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一)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使德育信息国际化。由于网络没有地理空间上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概念将逐步消失,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德育资源。特别是对于教育者,便捷获取国外德育思想、理论、方法创造了条件。

使德育手段现代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网上学校等功能的广泛应用,给德育手段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

有利于学生现代观念的形成。互联网连通了地球任意一个可以连通的角落。“鼠标一点,世界在你面前展开”。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们可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交往,并且,这种交往具有双向平等和非常便捷的特点。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开放意识、效率观念和全球的眼光。

有利于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主体。新的道德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道德教育,以培养具有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个体,形成健康强大人格为终极目标。在网络社会,学生面对的虽然是一种虚拟世界,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由性和参考性,而且此时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无人监督的时空当中,对学生的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要求不是更低而是更高,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主体。

(二)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西方势力的挑战。网络产生于信息化大国,发展于发达的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积极输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美国的“强权政治”在互联网上正演变为一种“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就语言来说,互联网上的英文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不到1%,英文的影响力空前巨大。就内容来说,美国CBS、CNN、ABC等媒体的信息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由信息内容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所导致的文化渗透,是当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倾斜的一个主要诱因。

道德价值导向能力的挑战。网络拓宽了人类的交往空间。网络技术形成的“虚拟社会”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于人与人的沟通和交往完全依赖网络,学生面对的不是父母、老师而是屏幕,与之交往的是隐藏在屏幕背后的“不在场”的人,导致人与人道德情感的冷漠。在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道德规范已很难再用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来衡量和检验了,动摇了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和行为准则。

黄色信息的挑战。由于在网络内传播者与观众可双向交流,信息量大,又鱼龙混杂,瑕瑜并存,黄色信息也在网络内泛滥。据美国的一次调查显示,网络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这些材料被查阅过600万次,平均每天可以收到1232个色情信息。学生正处在青春前期或青春期,对黄惑的抵抗力较弱,一旦堕入“黄海”,后果不堪设想。

二、对策与思考

(一)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作为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制作各种课件,使德育教育生动活泼;作为学校,可运用校园网络,设立师生联系电子信箱;作为县以上的教育网络,有关部门尽力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如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浏览的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网站,让学生在网上消遣就受到教育;可以组织专家抓紧开发学校德育工作软件,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信息资源建设。

(二)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免疫力

面对网络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不让学生上网,不让学生接触的堵的办法是注定要失败的。惟一的选择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一是有针对性地在网下加强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二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强化学生的国家观念,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粉碎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美梦。三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加强对学生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三)切实加强对输出信息的管理和监控

可以借鉴国外的互联网管制经验,抵制信息源头,严密监控和检测互联网入口,对进入的信息严格“过滤”和防范;建立“网络警察”,规范网络行为,惩治网络犯罪,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与青少年的接触。对此,目前不少国家采用的“过滤技术”,有效地将与色情有关的网站或搜寻关键字自动锁住。同时,加强对公共网吧的管理和对不良现象的打击力度,杜绝公共场所不良信息的传播。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下面我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创新能力培养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一。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探究性活动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讨能力,培养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及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我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1.通过做“趣味化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根据安全、简易、新奇和学生实际,选择“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茶变墨水”、“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水下蜡烛”等节目,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从师生的介绍中懂得了科学道理.学生亲自动手做趣味化学实验,如“彩色温度计的制作”、“水中花园”“喷雾作画”、“一触即发”、“自动长毛的鸭子”、“防火布”“大飞泡”等实验,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有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如自制肥皂、自制气水、除去衣服上的各种斑迹、配制去墨灵、冰箱除臭剂,粘蝇纸等.自制这些小产品,经济实用、简单易行,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2.重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大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问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1)开展“饮水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饮水与健康,水的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大气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污染,核泄露,管道腐蚀,自来水加氯、加沉淀剂等,使得人们对饮水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与恐慌。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找清澈、洁净能够而又健康的水?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采集水样,分组实验,分析讨论,撰写论文(2)开展“空气污染质量调查”。通过对大气的监测,演示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使用大气采样器亲至现场采样,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当时空气的质量等级,进一步分析讨论,撰写环保论文.(3)废电池的回收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浏览查找资料,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的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也可让学生有创意的提出废电池各部分的再利用方法,自主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要求操作严谨,观察仔细,记录详尽.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撰写成文.

3.利用化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习题是学生运用已获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独立设计、操作、记录、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为此我校设立了三.一活动室,即一个实验原理加上一个实验方案得到一个实验结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可以自行择题,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活动指导.例如在学习卤族元素时,布置学生一个实验习题:“探究氯水的成份”,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并简述方案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活动程中,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4.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的情境,在趣味化学活动中,我注重设疑,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气氛中,如老师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动态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敢于展开自己的思想观点,开展热烈讨论,进而催生新的思想,探索新的知识。我在和学生的趣味化学活动中曾演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让学生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针对此现象我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谁能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讨论十分热烈,提出如下几种假设: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配好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观察现象。

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4.把B烧杯的浓氨水滴入C烧杯中,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由问题引出创造性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达成共识,得到正确结论。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4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五、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第六、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过程

(一)、构建体系、实施方案、随时调控

1、宣传发动所有地理教师都参与课题组,并积极与电教中心相互协作配合。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3、我校的硬件设施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设了校园网络中心。本课题组可以随时优先使用以上各种资源。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5、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组织全体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挖掘教学潜力,要求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出基于信息技术、适合学生的新课型。经过学习、讨论、观摩等,我们在课上创设情境、提供资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信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课题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注意日常研究中的记录、收集和材料整理,撰写论文。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购买了一些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VCD和课改资料,组织学习,启发思维,激发灵感。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课题组成员较好地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与“实践研究法”相结合。

“实验研究法”: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随机抽样办法,提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重点实验对象。进行重点实验时,对共变量实行有效控制,实验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法”:在自然状态下,围绕实验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调查、测试等方法积累相关资料,作为实验结果分析的辅助材料,以提高实验效率。

2、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

(1)自变量:

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方式。

(2)因变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读图能力。

(3)干扰变量的控制:

a、实验对象的选取:采用按学生成绩分层取样的方法在高一年级选取学生成绩相同,其他客观条件也相同的班级分别作实验班和对照班。

b、保证授课时数相同,不得随意增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辅导时间,避免实验结果失真。

c、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当,实验方案一经设定,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实验班按实验方案教学,对照班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上迈出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

1、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高业务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学科教师队伍。

2、学生信息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开发、建设了地理教学资源库。

(三)实验效果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识记、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年级调查人数感兴趣不感兴趣无所谓

20**级高一25178.49%13.15%8.37%

20**级高一25474.41%15.75%9.84%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学生动手操作,勤于实践,自主、创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认知策略和思维过程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表2)。(表中四个班是高一年级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班在传统教室上课,实验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它课堂效果检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表2:地理《洋流的分布规律》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课堂效果检测比较

班级均分标准差r值显著性水平

高一(4)(5)对比班81.7011.602.370p<0.01

高一(6)(7)实验班89.108.58

(四)理论认识

1、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品质创造了条件。

(1)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

(2)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造了情境化学习环境。

(2)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了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学习能力。

(4)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存在方式和具体形态。

(五)教师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们均能随时将实验体会、感想和收获,撰写成教育论文,在课题实验进行期间,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参加了校、区、市现代信息技术论文征集,且多次担任校、区及全市公开教学观摩课任务。

四、课题成效

1、形成一批研究的物化成果。(1)内容较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库(2)多媒体课件、素材(3)教师论文(4)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2、汇总实验材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成果资料;

3、课题组结题报告、验收;资料归档、成果申报。

4、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主要是课题论文、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可操作程序、软硬件资源、文本及音视资料。

五、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主导地位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如何能成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

2、课题实验逐步带来的教师负担渐重(如:大量的课前准备,写教案、写脚本、做课件)且考试评价体系没变所产生的矛盾(考试重分数,社会重升学,家长反对搞实验)。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5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一,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中医药现代化

中药注射剂发展体现临床医疗的需要,也对振兴中医,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丰富医学宝库,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中药注射剂在儿童的使用,可减少化学药的缺陷,在医疗其他方面的应用,期望也是较高的。然而,中药注射剂在质量、应用上也留下许多疑问,本文就此作探讨性研究。

1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医疗应用是按中医药理论,还是用西医理论指导的探讨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医疗以消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应用,这应属于西医理论,血药浓度是否达到有效范围,现在还是个疑问,缺乏数据或依据的证实,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医疗却效果明显[1],相当矛盾,值得研究。如果按中医药理论指导而分析,中医药理论体现治疗从整体、中药作用多方面的协同作用结果[2],有实用的意义和价值。

中药注射剂的制剂存在性味[3],这为中药注射剂应按中医药理论指导使用提供一些依据,比如,在有发热的病例中,中药中的清热药物作用主要不是针对病原体,因活性不足,而中医认为,发热可分别由外邪入里化热,内郁化火等体内或体外因素造成,而中药作用的特色发挥主要是多靶点效应对内源因素及疾病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依靠机体本能改变或修复纠正机体的病变或缺陷,中药的清热药物就是依据这一疾病过程的不同阶段而辨证施治。因此,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医疗应用也会体现这个特色。摸索、分析、掌握这个特色,融会贯通不是易事,需要坚持不懈。

2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现和发生有多种原因,而与处方及制剂的关联性应有辨别,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的可以预见或预防,但是,有的不可能预见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性质有不同,对ADR应科学地分析[4],有区别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对中药注射剂至关重要,在临床医疗中,应分清ADR对机体造成影响或损害的程度,使用时应保持警觉,密切观测,比较利弊。

按不同理论来甄别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客观区分,有利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ADR是药物所具有,需要尽可能降低或减少ADR,在中药注射剂的ADR中,可以找出一些非药物本身的问题,比如在药物使用方法或方式方面[5]。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的过敏反应报道较多,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影响大,药物过敏反应有多样性,必须研究清楚,对于其中存在的过敏反应可寻找预知的方法克服,就像青霉素类药物一样,甚至可以说,这一点的重要性不亚于开发。

3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评价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将有新的规定,这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促进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较长时期的临床医疗应用中,有一些药效肯定,ADR较低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医疗中使用,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使用至今的醒脑静注射液(由安宫牛黄丸处方制备),几十年时间,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例子[6]。

中药注射剂制剂中添加剂、赋型剂以及制剂过程使用的溶媒等会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有影响[7],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解决了制剂中一些问题,同时也增加药物成分和药物成分间的相互影响,中药注射剂本来就是多成分而复杂。量变和质变的影响都可能存在,或者共同影响。

4中药注射剂型是中药现代化所必需的

药物的注射剂剂型是不可替代的药物剂型,更有利于中药的应用,也是中药现代化所必需。中药的汤剂是最能体现个体化治疗的剂型,中药注射剂多是由中药的有效汤剂的基础研发而成,由于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进步,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发生改变,人类疾病的状况,人类为征服疾病和人类自身的渴求,甚至疾病过程出现同样的症状有可能由不同病因而引发等方面都有了许多变化,中药注射剂可以改变汤剂的一些不足,减少某些患者的不适应,减少某些无效而对机体有害成分,而且与化学药联合应用也有着明显的优势[8]。

中药注射剂型提升中药的价值,比如儿童在化学药抗病毒或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上的种种限制,在临床治疗寻求适宜的药物时,中药注射剂的存在就有价值,而且有效[9]。虽未经消化道的作用机制,但仍不失有中医药理论指导的意义[10]。现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还有一些问题,随着科技技术进步中药注射剂质量可控价值、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国家管理,将逐步消除困扰中药注射剂的因素,比如含量不一致[11],ADR中的一些问题,本着“分步骤,分阶段,有条件的恢复使用”的精神,考究中药注射剂。又如,中药的不同极性部位,药效有不一致的反应[12],中药注射剂需经反复多次提取、精制,药效的改变的疑问等。

5讨论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是制约因素,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在这方面,要进行研究分析,有各种原因,各有不同证据,在临床治疗中的反映又不一致,ADR中的一些问题应探讨,不应堵塞或否定中药注射剂的价值。

中药注射剂与其他化学药(包括部分输液液体)混合问题,要分析药物各成分相互间化学性、物理性或物理化学性的变化,或有可能是特性的改变,分析所出现的改变对药物使用的影响或对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

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改变困境,实现价值,促进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扩展中药的应用,中药注射剂型的研究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洁,赵东宝.生脉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疗效观察.中成药,2007,29(3):附14.

2张保国,刘庆芳.麻黄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中成药,2007,29(3):415-422.

3盛良.论中药四气五味与电子得失吸推偏移能级升降说.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4-8.

4薛翔,任进.龙胆泻肝丸、关木通、三叶木通及五叶木通的小鼠体内毒性比较.毒理学杂志,2007,21(4):302-303.

5万骏.中药不良反应辨析.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8(4):348-349.

6王屏,朱立勤,徐彦贵,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Meta分析.中国药师,2008,11(3):317-319.

7孙立,刘晓萌,王欣.吐温-80引起动物类过敏反应的原因初步探索.毒理学杂志,2007,21(4):322.

8黄连淑.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中国药业,2008,17(7):51-52.

9胡伟.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0例.中国药业,2008,17(5):50.

10梁琦,谢鸣.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45-46.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分析化学;考核改革;改革措施

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部分,是一门涉及基本理论、仪器构造、谱图解析特别多的课程。为了加快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学科和专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保障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分析化学课程考核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考核改革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1目前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仪器分析)传统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仪器分析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谱图数据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通常临近考试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基本理论和谱图数据,对知识的应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二、学生了解传统的考核方式,习惯了期末临时抱佛脚,考前冲刺,在平时的学习积累中积极性不高;三、仪器分析课程通常设置有相应的实验课程,但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实践脱节;四、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各科期末考试需要记忆的内容集中较多,学生仅靠临考突击复习,复习不充分,为了考试及格,难免考试中出现作弊等陋习。对学生进行考核是为了鉴定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整个教学改革的链条里面,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它起着引导改革方向、检测改革成果的作用。

2分析化学考核改革措施

按照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应该注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应用型能力的培养,所以考核方式的侧重点应该着眼于科学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因此,为了发挥考试的诊断、调节和激励作用的有效机制,对分析化学的考核提出几点改革措施,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2.1考核方式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半开卷考试

半开卷考试的具体要求是不允许学生私自携带教材等资料入考场,允许学生携带一张A4纸,学生自主抄写(不得复印)主要的基础理论、仪器构造、谱图解析等内容,以供考试时参考。此举旨在将学生从繁杂的机械记忆工作中解放出来,考点聚焦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准备A4纸上内容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该课程的重点内容的拣选和锤炼过程,对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也是一种锻炼。禁止学生复印A4纸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备考,由被动复习转变为主动复习。

2.2考试内容由记忆型为主转变为综合型为主

考试命题由原来的记忆型为主(占比60%)外加综合型题型(占比40%)转变为综合型为主(占比60%)外加应用型题型(占比40%),减少考察基本理论的客观题,增加对理论理解的主观题;减弱学生对公式和仪器结构等的记忆,侧重于仪器的使用和定性定量方法的灵活运用;减弱学生对谱图解析所需要的基本数据的记忆,加强学生解析谱图能力的培养;旨在缓解学生记忆压力,让学生平时的学习注意力主要集中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

3适应性调整教学方法以辅助考核改革

针对考核内容的改革,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主要内容包括:

3.1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突破“填鸭式”的单调教学模式

分析化学仅下册课本就785页,共二十六章的内容,课本厚,学时少,课堂内容饱满,学生上课吃力。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课堂呈现效果好,将原本一些抽象、遥远的知识内容形象、逼真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调整教学节凑,不再是满堂灌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上课时将每节课的重点强调,让学生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态变为有的放矢,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另外,考核改革不仅体现在老师的课堂教授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以前学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复习,考前重点记忆。现在不需要学生再记忆大量的基础性知识,而是希望学生理解知识,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凑,这无疑对学生的听课质量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老师借助多媒体,让课堂主体从老师的“讲”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学”。

3.2采用任务驱动式辅助教学

学习一门课程,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远远达不到理解并灵活应用的效果。因此,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重视课后适当时间的自主学习。比如布置课后论文、进行知识点讲解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堂现场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在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质疑、探索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估,比如认真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给与恰当的反馈,有计划、有措施的辅导答疑等。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重视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衔接

与仪器分析课程相匹配的实验课程虽然是同时期进行,但是内容的衔接可能不是非常理想,理论课与实验课各自按其教学进度表进行,有时候理论课上完过一两周才上实验课,有时候该上实验课了理论课还没有学习,导致学生对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各自为政”,没有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为了达到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建议实验课的学习与理论课无缝对接,每章理论课学习结束后立即安排实验课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新鲜的理论知识引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习印象,促进理论学习。

3.4用案例式教学,将企业中生产案例引入课堂

结合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在教师带队赴企业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分析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与实验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方面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4多媒体技术和板书合理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于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描述和展示,有效地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以板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或降低难度,或进一步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质疑、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利弊,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并非越多越好,特别是物理化学课程,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作用更加明显,只有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出各自优势。例如,在介绍相平衡章节中关于相图的部分,用多媒体的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把知识表达出来,在讲精馏原理时,结合相图和Flash动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板书绘图的时间,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强。而关于热力学基本关系式、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式以及克劳修斯不等式等内容就适合采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演绎和推导,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5小组合作学习和seminar合理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相对比较沉闷,教师负责教,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对高效率课堂教学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Seminar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具有一定作用。例如,可以将物理化学涉及的内容分成若干专题,与电化学相关的氢燃料电池,胶体化学涉及的新型疏水材料和仿生材料,光化学相关的新型光催化剂等,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专题后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文献完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制作成PPT向老师和同学汇报。通过这种Seminar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主动去研究和探索新知识,与此同时,改变了以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思路。

6结论

总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将物理化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及学科前沿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科学家的生平轶事,通过贴切、简单易懂的实例讲解抽象概念和理论,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学生听课的疲劳感,对提高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王周玉,蒋珍菊.关于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4):55-56.

[2]徐志花,严朝雄.提高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尝试[J].科技传播,2009,9:97-99.

[3]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殷开梁,刘文杰.物理化学课程中相图分析之教学心得[J].化工高等教育,2014,135(1):72-74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教育技术领域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来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切密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们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两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它对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学习假设、评价学习结果乃至最终的意义建构都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通过会话进行交流,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就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对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T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和分析资料,善于提出问题假设并加以验证.在协作交流的基础上,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学习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1999年,美国专家JayCross最先提出E—learning这个名词,掀起了人们对E—learning的热情。它采用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它会使“没有围墙的大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然而,随着对E—learning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E—learning~并非至善至美,其弊端日益明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并非所有的教学对象、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E—learning的学习方式.而且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人们开始理性对待E—learning,并对它进行反思,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具利弊.E—learning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国际教育界和培训界也逐渐达成共识: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混合式学习在E—learning遭受质疑的时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并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fl~优势,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又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学习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如印刷材料、光盘、录像带、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环境的支持。在各种环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是真实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信息丰富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充当拟真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全空问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或者同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将多种学习方式混合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以某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是多元的。从总体上看,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是利用资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昆合式学习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这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是致的。

3.2混合式学习帮助教育界重新认识建构主义

教育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点值得反思:第一,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强调主导一主体相结合。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统一起来。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表现在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得越充分,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结构;第二,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是主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混合式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重视学习者的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又要重视客观事物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刺激。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在分析了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应对绿色壁垒提出若干建议措施。

当今世界贸易中,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并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各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并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所谓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其特点是形式上具合法性,名义上更具合理性。

一、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农产品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环境息息相关,加之农业历来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保护重点,因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的出现首当其冲地会对各国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当然.作为环境保护和进口限制的共同手段,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可以说是利弊共存。绿色壁垒其初衷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通过制定、实施绿色保护法规和技术标准,客观上可以防止不符合环境保护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商品进口,从而有利于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的改善;同时,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璧垒的实施,可以促进各国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生产发展。例如国外对我国农产品的严格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但绿色壁垒对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处于受控地位。众所周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和在环保标准方面的差异,目前只有经济发达国家才有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这将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控制地位,这是绿色壁垒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最直接的利益损害。如美国从1997年开始,强制性地实施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HAGCP),这一措施使我国对美国的虾类产品出口大大减少。据海关统计资料,1997年我国对美国的冻龙虾出n额由1996年的I203.9万美元减少到56.7万美元,冻鳌虾出口额由23.8万元下降到2.4万元。

(二)绿色壁垒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农产品的优势,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发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苛刻,农业技术欠发达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农业欠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农产品资源型、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如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传统的出口农产品,其总产、单产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与美国、阿根廷并称为三大花生出口国,199b年我国的花生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而近些年来虽然生产量每年增长,但出口量却严重下滑,出日创汇额徘徊在2亿美元左右,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花生在安全卫生检疫中的关键性指标—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达不到国外标准的要求。我国的传统出口农产品中的茶叶、蜂蜜等,近些年来同样由于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失去了优势地位。自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标准,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使我国茶叶出口近年来对欧盟出口逐年萎缩。

(三)绿色壁垒增高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加大了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比如,美国在进口管理上,除了坚持实行原有的注册认证制度外,近年来又实行IS0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许多指标数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三位,技术欠发达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又如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有一百多道程序。程序的增加和检验费用的增大提高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国外大米在日本市场的竟争力。

二、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国外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口的传统手段将逐渐减少,绿色壁垒将或正在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绿色壁垒有增无减已证明这一点。面对挑战,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除了要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之外,应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国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二)重视发展环保农业,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农业以及相类似的生态农业、节能农业、立体农业等农业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特点:一是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二是重视对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全面规划,合理配置、节约利用能源,保护自然资源;三是重视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实行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精耕细作和施用有机肥。这对于开发我国出口农产品货源、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发展环保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建立环保农业基地,促进我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

(三)加强对各国环保法规、环境标志制度等的研究和搜集,建立农产品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为出日企业和外贸部门提供充分、及时的信息,通过企业引导农户按照环保标准组织生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化学利弊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青少年网游成瘾心理需求

作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正是因为它神奇的魅力,使青年一代对它流连忘返。作为一种高科技发展的新兴产物,网络游戏的内容十分精彩,它所具有的形象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容易激起青少年的兴趣。它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发育;然而,它给众人留下的深刻影响还是它给青少年所带来的身心的伤害。近年来有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而身体状况下降、厌学、退学、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难以自拔。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层面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

1、团队归属与人际交往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指出人际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要。这种个体需求的不满足会使个体产生一种内驱力,去寻找人际交往的平台,寻求团队的支持,获取他人的尊重。网络游戏就成为了这样一种高效的交往平台。每个人对友谊、对团队都会有一种理想化的期盼,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间里,人们似乎可以完全从道德、良心出发,做一个最本质的人,来维护一个更纯洁和温暖的团队。网络游戏交往中虽然也有道德的弱化,但是它可以满足青少年的一系列的心理需求,因此,很多青少年会沉浸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互动中。

2、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网络游戏的BBS帖子里很多人提到这样的感觉——“网络游戏让我变的很神气”;“得分高的时候就会爽一些”;“最高兴就是打得赢,升级的时候了,玩游戏有时就是为增强这方面的能力,锻炼智力和耐性”。在网吧里观察,就会发现游戏者的喜怒哀乐完全是随着游戏进展发生变化的,升级或通关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喊叫。网络游戏通过让游戏者在虚拟世界实现“现实中所不能的”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

3、对现实的逃避和自由的追求

现实和虚拟空间有它们异质性的一面,和现实中的各种束缚相比,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限制和约束无疑要少的多,同时青少年的独特个性和自我意识不仅尽情地表现,而且会得到认同和赞许,在游戏中他们可以组成团队,共同作战相互支持,这和现实生活中难以形成“群体认同”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其中的乐趣只有经历过的青少年才能体会出。

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矫正策略

目前,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矫治尚处于探索阶段,学校、家庭、社会都在积极努力,寻求各种办法和途径对这种青少年进行治疗和干预。

1、认知疗法:找出网游成瘾者潜意识里的错误认知,并进行改变其错误的认知,重建对网络游戏的正确认知。此外,还要训练网游成瘾者做事要有计划,并且训练自我调节能力。养成“三思而后行”和在进行中养成“停停、看看和听听”,进行自我调节。

2、疏泄疗法:让网游成瘾者把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意见都讲出来,然后与家人一起分析,对者加以肯定,错者加以改正,以达到心情舒畅,同家人融洽相处和相互合作的目的。此外,建议多参加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使其过剩的精力得到疏泄。

3、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学家们认为,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网络成瘾的主要方法,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和分析性心理治疗技术而日趋完善和系统化。认知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心理障碍,如网络游戏成瘾症,其原因是网瘾的产生包括含有认知的偏差或歪曲。

4、帮助青少年确立发展目标。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喜欢玩网络游戏。教育者应该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培养其正确看待事物、判断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预防和治疗网络游戏成瘾工作的关键。

三、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预防策略

网络游戏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应当也已经是青少年娱乐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不在于禁绝网络游戏,而是在于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怎样为青少年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制定预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措施时,应当将上述研究中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综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青少年学生应加强自我调控和心理锻炼,预防网络游戏成瘾

(1)明确上网动机,理性看待网络游戏

研究结果发现,游戏者的使用动机对其网络游戏成瘾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应当明确自己的上网动机,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现实中有很多无法控制的东西,这给人带来了失落、自卑和迷茫,而试图在游戏中寻找满足感、成就感则极易产生心理依赖,以致无法面对现实,而最终导致成瘾。同时,游戏者应认清网络游戏对自己的利弊,只有把握好“度”,网络游戏这把双刃剑才不会伤到自己。因此,只有对自己和游戏理性地分析后,青少年才有可能趋利避害,在游戏中较好地把握自己。

(2)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

研究发现,许多游戏者玩游戏是为了在游戏中寻求自我肯定,建立人际关系,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因此,青少年应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来分散自己对网络游戏的专注,在参加活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增长自己的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也可以接触各种人与事从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思考能力。通过班级集体活动能够促进自己良好个性的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才能等集体活动中能得到表现,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调整。

(3)分清网络游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青少年产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如果没有处理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一直沉迷在虚拟世界的欢乐中,那么当某一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时候就会产生不适应。因此,只有处理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真实的人,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不至于产生茫然和无所适从。

2、强化学校教育功能,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根源是现实生活和情感需求出现了障碍,青少年在诸多种游戏中选择了网络游戏,不是无缘无故的,情感上的心理需求和网络游戏自身强大的吸引力对部分青少年是无法抗拒的,在他们刚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们需要给与积极健康的引导,让他们在得到游戏快乐的同时又能看清楚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在他们沉迷的时候给与接纳、理解和关怀,冷静地思考一下现状,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他们。总之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家长和老师们要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真正原因,就需要沉下心来,以他们的生活为中心,确实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学校也应尽量创造宽松的氛围,多鼓励和表扬青少年,发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学校要注重青少年其他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能让素质教育成为一纸空文和点缀,同时,要花大气力在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上,对急速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这会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再次,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也是良好的风向标和指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各种课外活动合理有效地开展也是在和网络游戏争夺资源,只不过这种资源的主体是学生的精力和情趣。只要用心,学校是能够因材施教,将快乐教学运用到实践中去的。

如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休闲的一种方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网游的批判已经完全无助于青少年戒除游戏瘾。我们只能加强引导,让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陈猛.网络成瘾的剖析

[2]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要探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硕士学位论文

[3]刘晓华.《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研究》,北京印刷学院2005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崔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