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综合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1 10:31:27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1

综合部紧紧围绕服务公司,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工作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综合部“参谋、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好综合部工作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四方的枢纽,综合部工作无小事,事事处处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强化自身建设,规范内务管理,促进综合部工作规范有序运转。自2012年3月30日公司搬迁(京师大厦)以来,公司综合部首先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认真抓好内务管理,提高内务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了《公司综合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考勤、责任追究制、办文、办会等制度,来客接待等实行归口管理,电话办公费定额管理制度等,着力压缩了公务开支。二是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并自觉地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细节之中。综合部都能顾全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二)对内对外加强调查研究,做好领导参谋,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加强了对内对外的调查研究,敏感捕捉信息,善于抢抓机遇;对内以合理化建议征集,在关系公司和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综合整理分析后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公司下一步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公司进行了部门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我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纪律和要求。综合部的工作涉及面广,具体有传真、印件、开介绍信、档案、协调等等,日常事务琐碎,管理难度大,这就要求我部门认真学习其他部门的经验,规范本部门的办事程序,学习文书档案管理的先进方法,注重平时积累,严格履行发文办事程序,使本年度的工作有条不紊。

(二)规范发文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自部门调整后,根据公司领导指示,拟定了《公司有关办公程序的管理规定》,坚持规范有序的运作,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从严要求,认真做好文秘工作。

2.加强文印管理。无论是用印、用件还是开介绍信,都要办理登记,并由领导审批,在确认领导签字后方可加盖公章、使用公司证件、开信函,从而严肃印信管理,完善印信制度。

3.认真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安排了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文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做到资料齐全、目录清楚、装订规范、保管有序。并按照保密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档案借阅、利用工作,全年没有发生文件丢失和泄密事件。

(三)完成了总裁主持的工作会议的安排,做了会务准备工作。

(四)根据领导安排,对一些工作抓了督促落实。

(五)热情接待外来办事人员,做到热情礼貌,让外来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体现教育空间网以诚为本的待客之道,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协助领导策划整体工作布局和阶段性工作方案,理顺工作思路,同时参与了公司对外交往活动中的洽谈工作。

三、存在不足

一是部门刚规范,有些职能有待继续确定,二是部门工作纷繁复杂,三是工作中不够大胆,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完善。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2、加强协调,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同事。

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使公司工作上台阶、上档次。

4、加强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建立一个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的工作集体。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2

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随着经委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协会的任务更加重要,内容也日趋丰富。面对新形势,要做好做活协会工作,就要把常常提到的以服务为中心宗旨的口号落实到油区基层和石油企业每一个实处。为此,我协会坚持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油区企业及油区基层协会的主体意识,坚持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建立健全了能够代表企业和基层利益的自律机制。利用协会的社会发展属性突出这种特殊机制和作用,不断为油区干部群众和政府分忧解难。正因如此,我协会在油区系统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当地政府的称赞,协会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油区经济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加强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势需要

组织落实,人员到位,从而使协会的每一项工作,都随时有人管,有从落实,是保证本协会能够真正在全市石油系统运作的根本。今年协会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制定出“进一步加强基层协会工作活动意见”,对各单位在组织建设方面,从人、财、物及办公地点都进行了解和细致的规划,经各成员单位领导批准后,先后整顿了12个协会办公联络地点,对18人专职或兼职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为今年协会工作更进一步,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进油地团结

由于我市油区面积较大,各成员单位分布面较广,大多数单位,特别是油田企业之间很少往来,许多成员单位都有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往来的渴望。协会顺应了这一要求,自今年四月份开始,分别于6月、7月、8月期间,以经验交流、学习参观、文体友谊赛和特邀联谊会的名义先后组织了4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协会的公众形象,也有利的宣传了党和政府在油区的政策、路线、方针。全协会之间各单位加强了交流、了解、取长补短,关系进一步融洽,友谊得到增强。特别是7月份举办的“和谐友谊杯”乒乓球友谊赛,将今年协会文体生活推向了高潮。整个赛事历经2天,参加人员达到92人,先后决出了5个赛项的冠军,共有30人获奖,经委领导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协会各成员单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

四、宣传普法,为油区管理工作做好舆论导向

今年我们在去年普法教育的基础上,首先于5月中旬对具有执法职能的商河、济阳两县油管委的有关执法工作人员以及临盘采油厂、济北石油公司、山东天然气输气管理处等油区办分管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并请市综治办、省油区办同志作了有关宣讲。同时就如何落实《**市油区工作管理办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做了研讨。大家对我市油区建设和普法文明教育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我们本着为政府分忧解难的精神,7月份下发专门通知要求各涉油区域工作站组织专门队伍,到各乡镇,特别是案发率较高的地区及管道治理进行专题重点宣传。这期间共散发宣传手册700余本,出动宣传队伍30余次,宣传广播车辆达120多次,张贴各种教育布告计2000余张。为做到家喻户晓,商河、济阳两县工作站的同志门不辞辛苦,在市协会统一倡议下,与本县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共同商办,开辟了有关宣传、教育专栏,对发生在涉油领域的好人好事给予及时表彰,对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情况和油区管理形势及时报道,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工作,确实使油区管理的难度降低,由于群众觉悟的普遍提高,也为今年加强油区管线保护,取缔土炼油场点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五、牢记两个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油区建设服务

为油田石油企业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是我们协会的工作之本。因此,协会经常深入油区第一线,充分利用协会是民间组织与群众较贴近的优势,努力化解处理一些当地政府部门介入处理有一定难度的工农纠纷问题。例如:在处理打井征地和油田跑、漏油污染等问题上,今年协会共深入事发现场90余次,化解各种矛盾42起。同时为石油企业办理打进和生活建设用地100余亩,临时用地近201亩,使石油企业增加产值约5000万元,大幅增加了生产效益。在为油田服务的同时,协会也能兼顾当地人民群众利益,为当地经济繁荣多做贡献,共为济阳、商河、历城等县(区)争取到经济补偿和生产建设投资款项约120万元。

另外今年为确保协会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尤其是地处较为偏远的油田企业,全协会同志利用身处大城市、利于购置各种医用保健品的优势,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购买药品、消毒用品及健身器械,与上级下发的油区职工健康保健宣传手册,一并送到所属较偏远的会员单位,总计投资约3万元。为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为油区稳定贡献了微薄之力,使各会员单位同志们倍感协会大家庭的温暖,也使协会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六、明年工作思路

**年的工作思路是:

坚决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牢记新世纪的使命,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及经委领导对进一步加强油区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成分发挥桥梁枢纽作用,为油区生产繁荣再上新台阶做出了新的贡献。

具体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13号关于《石油、天然气感到保护条例》文件精神,调动协会各基层工作站的积极因素,结合本单位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工作,巩固**年成果;

(二)认真做好上级委托交办的天然气、石油管道沿途建筑占压调研事宜、鉴于该项工作情况复杂,矛盾利益冲突明显,要与有关部门紧密结合,发挥协会群众基础深厚、灵活的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政府排忧解难。

(三)切实发挥油区协会专项职能,为油区干部职工和石油企业同志解决好“后顾之忧”的问题。例如:孩子亲属升学、就业,到省城就医、探视等实际问题。只要他们需要,我们将尽全力尽职做好。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

一、上半年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我旗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3户,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61.07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减少46.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09%,占鄂尔多斯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比重16.2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工业生产总值为215.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1%;万元产值能耗为1.2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7.12%。总体来说,2015年上半年的节能减排工作较为理想,为确保完成年内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小

我旗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品种主要有7种。2015年1-6月份,我旗规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品,原煤消耗593.81万吨,其中,火力发电投入485.36万吨,供热投入13.47万吨;焦炭消耗0.84万吨;天然气消耗12099.24万立方米;电力消耗180091.65万度;柴油消耗3880.85吨;汽油消耗74.76吨;液化石油气消耗14吨。折合成标准煤,原煤221.45万吨;焦炭0.82万吨;天然气16.09万吨;电力22.13万吨;柴油0.57万吨;汽油0.01万吨;液化石油气0.0024万吨。占全部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原煤占84.82%,焦炭占0.31%,天然气占6.16%,电力占8.48%,柴油、汽油和液化石油气三种占0.23%。我旗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品主要以消耗原煤为主,原煤综合消费消费量221.45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企业达84.8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37个百分点。其他品种占比重低,特别是清洁能源消耗比重仅占6.16%。原煤属于污染较大的能源品种,每消耗1吨标准煤约产生,二氧化碳2.62吨,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大量消耗原煤不利于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二)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比重过大

我旗规上企业以重工业为主,53户规上工业企业,重工业企有40户,比重达75.47%。2015年上半年,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251.7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37%,占全部综合能源消费总量96.43%,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9.3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2.96%,占全部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3.57%。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耗比去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虽然比去年略有下降,但比重仍然过大。

(三)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居高不下

我旗规上工业企业四大高耗能行业有20户企业,2015年上半年,20户高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248.5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78%,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170.5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64.9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4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8.24万吨,同比下降42.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4.8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74。四大高耗能行业占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95.20%,比去年下降了2.04个百分点。四大高能耗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连续10年超95%以上,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居高不下。

(四)重点耗能企业多,消费总量大

一般将年综合能源消费达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确定为重点耗能企业。仅2015年上半年,全旗规上企业综合能耗消费达到万吨以上的企业就有13户,占全部规上企业数量24.53%,比全市比重高出3.7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13户企业综合能源消费256.7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5%,但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消费总量达98.34%,比全市比重高出0.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重点耗能企业多,消费总量大,使我旗节能降耗难度加大。

三、对做好我旗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建议

1、以优化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为基础

目前,我旗的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消费的能源品种中,原煤的比重偏大,达84.82%,且消费趋势呈逐渐上升。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首先要合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原煤消费量,推广天然气作为燃料在一些合适的行业生产中使用,即可以节能减排,也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旗规模以上工业是以电力和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节能降耗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应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节能降耗的主要手段,在招商引资方面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的企业为主,推动我旗高耗能型的产业结构向低碳、环保和节约型转变。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加大节能减排空间,促进低能耗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对我旗规模以上工业能耗较高的四大行业,要加大技改力度,不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限期整改,遏制产能扩张,严格控制能耗继续增长势头。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综合统计;企业管理;作用;财务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呈现一种复苏状态。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还需依靠企业的发展,现阶段,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即将推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新形势下的改革,由此也带来了企业综合统计的变革。综合统计是国家经济信息的窗口,伴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企业综合统计已经从信息咨询、监督监管走向监控、预测和企业管理等重要职能。因此,综合统计应该根据企业管理的切实需求,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统计体系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在企业管理中及时做到信息传递、服务咨询、监督检查,为企业管理创造和谐环境,确保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统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统计是预测国家局势、制定国家政策、监督市场经济、确立发展走向的重要依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统计牵连着我国整个民族建设,牵系着我国土地上的每一个百姓。著名经学家马寅初曾说“学者不能离开统计学而研学;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学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学而执业;军事家不能离开统计学而谋略。”可见,统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企业管理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呆板管理体制,在当前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担负着生产、经营、销售等产业化的管理,使得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但是,不管企业管理怎样复杂多变,对企业生产经营及企业所处环境都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就离不开综合统计工作。企业管理必须掌握一些基本信息:①国家政策方针,以及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与形势;②对市场做出准确定位,制定企业经营策略;③随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等发展动态。这些信息基本都是综合统计所要做的,因此综合统计工作对企业的信息掌控具有先知先觉的作用,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各种切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二、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统计师将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经过加工计算得出数据信息,从而反映出事物的发展过程及规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很多部门、行业,以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并且还涉及很多因素,因此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统计。前面已经分析,综合统计在企业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就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及时反映企业运营现状,能够提供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某一天的企业态势。从具体现实状况看,综合统计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社会与自然属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内部机构、人员分配、资产状况、负债详情等。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综合统计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销售管理、财务收支等具体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对未来企业的发展进行详细预测。

第二,能够反映出企业整体结构和运行规模。从结构上来说,企业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营销结构等,综合统计都可以将其完美的呈现。从规模发展上看,综合统计通过表格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企业的投资规模、营销规模、生产规模、盈亏规模等。

第三,可以体现出企业运行速度、发展效益与经济利益。企业的运行速度表现对产品生产量,生产量的提高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出与收入是成正比的,利用综合统计分析支出与产出的结果,可以明确表示出产品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而反映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

第四,可以反映出企业整体实力。综合统计根据企业生产产品、市场占有量、劳动成本、产品价格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同行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具备的竞争优势,然后进一步作出努力,提升本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目前,我国经济局势的相对稳定,企业可以根据统计结果,结合新的国家政策,像“十二五”计划即将实施,企业完全可以把握住机会进行企业内部深化改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做好综合统计改革与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综合统计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没有创新也就意味着停滞不前,自等消亡。综合统计的改革与创新是企业领先其他企业的基础工作,把基础工作做好才能执行下一步超越其他企业的计划。下面就综合统计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个人观点上的探讨。

第一,企业专门单独成立综合统计部并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所有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统计,统计工作存在于大大小小的企业当中,很多企业将统计由其它部门完成(像财务部),这就造成统计工作不规范,收集信息不精确等。企业专门单独设立设立综合统计部则能够做到明晰化管理,把工作落实到个人。由专门人负责搜集、汇总、填表等工作,最后在进行逐一审查,这样统计工作将会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与发展。

另外,综合统计部要明确好职责,规定好总计部门的主要职责。综合统计部门主要任务有:①广泛搜集并分析企业之外的对企业能够产生作用的统计信息资料;②综合利用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对企业产生效益的结果;③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素养与品德修养,统计工作要求精、准、细,容不得半点儿马虎,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知识。根据综合统计部门的任务,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职责管理规定,确保综合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对统计工作内容进行创新。当前国家统计工作内容已经有相关的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增加工作内容,符合企业个性化的需要。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填报:企业概况、生产状况、财务、人力、工资、耗材、科研及业务等情况,这一制度已经可以基本上呈现企业整体状况。但是,这一制度是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所以很多具体内容还需要企业自身去填补。因此,企业在综合统计工作内容中可以加上更多自身所需要的内容。像:产品销售、质量等统计,利用方差、平均值等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效果图呈现公司运营等。通过内容的填补,达到企业管理、营销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综上所述,综合统计事关企业今后的运营与发展,企业应重视对企业管理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统计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新思路、新途径,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新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企业效益;跟踪管理;综合统计;经营目标

0 引言

在发电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最终的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必然要求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制定,必须考虑相关专业计划指标的变化,要紧紧围绕完成企业预期经营目标,追求企业经营整体效益最优,而不是每个专业计划指标的最优。这也需要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协调平衡各项专业计划,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1 综合计划的编制方法

综合计划是指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汇总和衔接企业各专业计划为基础、经综合平衡并优化的企业年度计划。综合计划应涵盖涉及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在编制综合计划的时候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计划的可行性。制定计划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上下级之间要不断的进行交流,使计划具备实现的可能性。要积极的参考基层计划执行人员的意见,强化民主意识,加强计划的可操作性。

(2)计划的激励性。计划指标的确定要先进合理,反映经营成果的计划指标的值原则上应是逐年进步的。

(3)计划的弹性与刚性。计划的弹性是指计划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当外界条件、经济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计划也能相应的做出改变。计划的刚性是指计划值的大小不能随意的进行改变,否则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

(4)计划的一致性。计划的总指标与分指标要相互配合,彼此之间没有冲突,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

(5)计划的可度量性。对计划的完成要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一是,质量的衡量标准;二是,数量的衡量标准。这些衡量标准是执行人员进行自我控制的准绳,同时又是检查、考核和评价的依据。

综合计划的编制流程为:

(1)企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中期计划确定利润总额,结合上年度的具体经营情况给出指导性利润额,并下达各项指导性计划指标和重点工作内容。

(2)各职能部门接到企业本部/关于编制和上报下年度综合计划建议的通知后,由各职能部门组织综合计划的制定工作,编制各部分专业计划上报企业计划发展部。

(3)各专项计划草案由计划指标和相应的指标编制依据、说明两部分组成。专项计划草案需经部门领导审阅批准后提交企业计划发展部。

(4)企业计划发展部对各部门上报的综合计划的各项计划指标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提出修改意见,由企业有关部门对各专项计划进行修改完善。计划发展部根据修改完善后的各专项计划,编制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草案提交企业审定。

(5)经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企业计划发展部负责下达给企业系统各部门执行。

2 综合计划的跟踪管理

综合计划的跟踪管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各单位和部门必须及时迅速地将本单位的综合计划分解下达,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综合计划的顺利实施。

(2)对于企业下达给各单位的综合计划不得随意调整。根据电力市场和客观环境等实际情况,确需调整的,须由计划执行方及时提出调整计划的申请并说明调整的理由,按原计划的报批程序报批,按批准调整后的计划执行。

(3)为了跟踪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质量,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做到信息反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

(4)企业计划发展部根据企业系统各单位和部门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分别形成企业系统各季度、半年及全年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5)企业计划发展部会同有关部门于每年年初对上年度企业系统各单位和部门综合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和分析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和情况通报。

(6)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应纳入厂内综合承包责任书考核的范围,并作为厂内综合承包考核兑现的主要依据。

3 综合统计的实施方法

综合统计管理作为发电企业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是判定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运行状况、核算经济活动进行结果和确定经济活动再循环的重要依据。

综合统计是发电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主要统计数据最后向外(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管理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企业各部门综合性数据,编制经济技术指标,安全生产等企业综合性的报表或结果,供领导决策参考;负责对外报表的审核,保证各项指标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负责编报报送地方统计局的综合统计表。

综合统计管理是发电企业运营绩效的量化反映形式。基本特征表现为采集、口径、组态三点。约束条件表现为数据的及时性。在理解与解决以上特征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与实施的综合统计管理才能成为发电企业监控运营、考核绩效的可靠工具。

综合统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形成,电力统计工作也由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向为市场体制服务过渡,提供完备的月、季、年统计指标数据与考核;综合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数据)。

综合统计是发电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主要统计数据最后向外(或向上级主管部)报送的管理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企业各部门综合性数据,编制经济技术指标,安全生产等企业综合性的报表或结果,供领导决策参考;负责对外报表的审核,保证各项指标数据的及时性、唯一性和准确性;负责编报报送地方统计局,电力局,供电局的综合统计表。所以综合统计具有以下特点:

(1)统计的准确性:即各类指标的统计均应该准确;

(2)统计的实时性:各类数据应该及时的汇总计算并上报;

(3)统计的复杂性:数据量大,数据点多,应做到任务合理分担。

发电企业综合统计工作应采取“计划部牵头负责、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对外数据在计划部统一口径”的模式,避免同一指标在不同部门统计分析数据各异的混乱局面,而且各专业分工负责统计工作责任明确,思路清晰,数据来源清楚,统计方法科学规范,既方便了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又方便了企业各类报表数据统计和统一口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使企业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1)由发电企业计划发展部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计算方法,企业各部门严格按照此方法执行;

(2)发电企业各职能部门于每月初根据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按时根据综合计划职责分工范围内的统计指标填报专业统计报表,报表上报各自单位的计划发展部门,形成企业的统计报表由计划发展部门归口管理;

(3)计划发展部将各职能部门上报的统计报表汇总,汇总报表统一上报企业管理层,并向企业领导汇报各计划的完成情况。这样形成的最终统计报表不仅统一了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保证了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而且在上报数据的时间上也得到了统一,给企业决策层提供了准确的数字依据。实现了企业对内对外各类数据口径的统一性。企业各职能部门有权限对综合统计报表进行查询和调用。

4 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

经济活动分析应该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4.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包括综合指标、盈利指标、偿债能力、流动能力、所有者权益类指标。对反映发电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比较考核期与基期(或计划)在成果指标上的差异;影响因素分析揭示指标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变动造成的,每个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成果指标的变化,以便确定关键因素,找出控制的重点,即时采取措施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达到进一步提高成果指标的目的。初步形成对发电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全面认识。

4.2 发电企业生产分析

包括电力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和发电生产经济指标完成分析两部分,其中电力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包括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和生产设备的利用效果分析;其中发电生产经济指标完成分析包括厂用电率分析、供电煤耗分析,机组可靠性分析等。

4.3 发电企业财务分析

包括经营情况分析、电价趋势分析、电费回收情况分析、煤炭储备与煤炭价格趋势分析、资产经营情况分析、人力资源与劳动工资分析和资本性支出分析等。

4.4 发电市场分析

包括电力需求分析和发电企业在市场所占份额及其竟价上网情况分析。其中电力需求分析是指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其市场需求情况关系密切,因此,发电企业要时刻关注各行业的用电变化趋势。进行用电形势分析、潜在用电市场分析、市场预测,有利于安排生产、检修、基建计划。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综合计划管理也可以把发电企业的决策、管理和操作三个层次有机地贯穿起来,形成有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这大大提高了发电企业计划编制、执行、跟踪、考核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了决策管理层对发电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俊,吴至复.一种新型的基于综合计划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52-55.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综治工作 有机结合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综治工作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成熟程度,体现了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长期性、周期性和突发性,这也决定了此项工作的繁琐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个侧面上也影响着企业的正常发展秩序。如何在日常的综治工作中,辅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补充业务上的缺漏,这是现在我们需要完成的研究课题。

一、当前在企业综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综治工作也相应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问题的产生是社会的产物,经济的产物和人文环境变化的产物。总体而言,相较于之前的工作,综治任务和工作模式上都已经需要大大的改变,来适应当前的企业环境。就目前而言,面临的工作任务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综治工作所面临的诉求形式更加多样。对于企业而言,相应的发展必然带来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增加,生活福利待遇更加完善,相应的工作业务也更为多样。在这样的前提下,经济是否能够在企业所涉及的各行各业中平稳增长,能否达到一定的动态平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由于发展的总体步调有先后,同时带来的个人收益也不尽相同,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在分配上的不协调,不统一,这样的情况也直接导致企业的员工对于相应的工作政策不够理解和包容,在提出诉求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群体性、过激性的事件。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当前企业的综治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同时工作的开展难度也非往日而语。

2、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综治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一变再变。企业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一个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自身所既有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主营业务。企业的综治工作是随着企业的诞生而诞生的,相应的工作内容大部分是围绕着企业最早所拥有的主营业务开展,但是在目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终端输出产品的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从原料产地、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一体的经营模式,便于有力降低成本出。在这样的前提下,综治工作作为给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基本工作,在目前的工作内容上,就得全方位分析新的业务中所存在的工作内容,在旧有的工作任务进行不断变革创新,对于综治工作而言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3、综治工作作为一项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对于从业人员而言相对就业面较窄。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追求当前的产品利润,在企业的业务链条当中,生产、经营、销售等行业有着较为明朗的前景,在工作内容、努力方向、提升期望等目标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而言,综治工作作为一项非主营业务,对于企业的各行业进步和发展并没有相应的业务要求,进一步导致了当前企业对于此项工作的不重视,对于从业人员而言,个人的发展目标不够明晰,自身业务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方向难以确定,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状况下,直接导致目前综治工作队伍难以建立,一些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难以实时,不利于工作的整体开展。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中创造新一代综治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绩,是当前继续破解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综治工作是围绕着人所开展的,只要把握工作对象的安全平稳,这也是综治工作的根本所在。对人员所开展的工作当中,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如何利用好这个手段有效提升综治工作成绩,是目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如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综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1、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统一综治工作队伍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企业要按照当前发展的需要,通过派遣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参与到综治工作当中来。一是让具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人员熟悉当前综治工作的各项业务,对于目前综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解和体验,同时经过研究讨论,找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便于培训能够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二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紧紧契合当前企业的发展和综治部门的当前任务,将目前的工作业务和企业的发展结合到一起,进一步培养从业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注重收集目前存在于企业综治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员工发展、部门业务拓宽和工作交流等层面上,并在期间进行总结认识,将相应的工作内容在适当时候上报企业相关部门,同时对业务部门的成长和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要注重培养综治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意识,加强队伍的业务素质。综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就是人,无论在维持稳定、政策宣讲或是安全排查的过程中,人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综治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对于提升总体综治工作水平有着非常利好的作用。一是要抓好培训。通过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进行积极沟通,定期对综治工作队伍进行分批次、分类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训,在相关岗位上提出具体的职称要求,具备政工师资格认证也成为一项从业标准,加强职称能力培养。二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听说读写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原理需要掌握,但是相应的工作内容离不开这几项能力,通过利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强调此项能力的重要性,有利与引导员工自发开展相应的学习,对于工作业务的完成有着良性的意义。三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写入到当前综治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当中,改变简单粗暴的维稳办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有效化解矛盾,将其中成功的案例编入工作手册,逐渐进行分类标化,进一步完善综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新的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思路。

3、综治工作要反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双提升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综治工作能够有机结合,就在于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综治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综治工作能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工作内容和素材。两方面不断互相促进互相提升,在业务成绩确保稳定提升的前提下,能够让双方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工作成绩得以彰显,直接带来的收益体现在企业对于部门在人员配置上、资金调拨以及机构设立的取舍上,都能够有一个良性的促进和发展,这种发展态势为综治工作带来直接成绩同时,也确保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对于部门和业务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工作任务和课题,这个形势是综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都需要进一步破题解决的。只有将两种工作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许多通过资金投入、人员增设等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矛盾化解,业务成熟和组织机构明确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7

根据前三季度规上工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625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企业为521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1040家。通过对上述二个群体的相关指标进行比对,从而初步得出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对宁波市规上小型工业企业运行状况的基本评价。

一、市场实现指标分析

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增长为8505.41亿元,同比增长22.93%。其中大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增长分别为5379.69亿元和3725.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94%和22.92%。规上工业以及整体产销率仍维持在98.17%高位运行。上述数据表明,尽管当前外需市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其产品价值的终端市场(至少在内需市场)基本顺畅。

二、总成本结构分析

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产品综合成本率为85.58%,同比上升0.35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产品综合成本率为分别为84.86%和86.82%,同比分别上升0.55个和0.01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除了产品结构因素外,规模因素也是制约着工业产品综合成本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上述比对,上述两个群体相差不大,基本仍在宁波工业历史形成的既有格局之内。同时,可能受非资金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中型工业企业综合成本企升压力相对更大。一是企业融资成本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和其中的利息支出分别为109.90亿元和108.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为28.78%和40.48%;规上工业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和其中的利息支出分别占工业企业综合成本约为1.51%和1.49%,同比分别上升0.06个和0.1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对于规上工业整体而言,其融资成本客观上存在上升趋势,而主导融资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利息支出过快增长。二是企业融资规模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2419.47亿元,同比增长16.18%。到三季度末为止所支付的财务费用与三季度末时点上的贷款规模之比为4.54%,同比增加了0.44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对于规上工业整体而言,反映出融资规模增长将低于同期生产增长约5.92个百分点,符合宁波民营工业经济自主资金运作生产的低调特色。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已局部蔓延的高利率化倾向,对于宁波工业经济的影响更不能一概而论。在上述总体分析前提下,再进一步分企业规模进行观察:大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分别为59.41亿元和50.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6%的40.16%;其中利息支出分别为59.05亿元和49.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8%的50.56%。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的比重,大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分别为1.29%和1.83%,同比分别上升了0.09和0.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规上工业亏损面为15.6%,其中小型企业为15.9%,仅与全市平均水平仅差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和利税合计分别为490.03亿元和890.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7%和22.60%,其中小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和利税合计分别为167.60亿元和24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6%和25.67%,还分别高于大中型工业企业5.08个和4.1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小型工业企业来自资金面的压力不言而喻,但工业企业特别是小型工业企业并没有据流传的那样严重,受资金面的约束而传导到小型工业企业融资成本大幅高企(至少上升到3个百分点以上)的灾难性的局面还未出现,相反,其效益增长还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以民营经济为绝对主导的小型工业企业,出于灵敏的自我调节机制,最大可能会产生对下步工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有一定的制约,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大规模的社会问题可能性不大。

三、存量资产结构分析

今年前三季度宁波市规上工业资产合计和负债合计分别为9703.36亿元和6140.3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3.28%,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和负债合计分别为5739.96亿元和3521.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35%,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和负债合计分别为3963.40亿元和2619.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08%,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全部资产中,规模以上流动资产为5905.00亿元,占同期总资产60.86%,同比上升3.52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的流动资产分别为3351.30亿元和2553.70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资产58.39%和64.43%,同比分别上升4.09和2.5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当前宁波市工业经济总体的资产负债率仍维持“十一五”中期以来63%左右水平,长期存在的资金面约束和趋紧,并没有本质上动摇既有的资产负债格局。小型工业企业呈现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步增长的特征,一方面由于授信、担保等因素影响,宁波市小型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大中型工业企业5.7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宁波相关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下小型工业企业的流动资产占同期总资产64.43%,同比上升2.58个百分点。

四、产出结构指标分析今

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8279.83亿元,同比增长22.1%。从实物量结构观察,主要产品产量增势稳定,工业经济实质性增长特征仍未消退。在生产并列入统计的278种工业产品中,有203种产品产量累计同比有不同程度增长,占统计品种的73.0%,有86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占统计品种的30.9%在重点产品中,原油加工量增长5.2%;水泥增长19.4%;化学纤维增长18.5%;汽车增长2.1%;民用钢质船舶增长40.8%,发电量增长12.1%。上述数据表明,在相关效益指标仍保持略高于价值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工业产品产量增势明显。实物量增速与价值量增速基本匹配,当前工业经济实质性增长格局并没有出现根本性逆转。在既有增长态势下,进一步对价值量增长结构分析,“战略新兴传优产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5491.39亿元,占同期规上工业产值62.90%,同比增长25.23%,高于同期规上工业增速3.14个百分点;再进一步对其中的“战略新兴产业”观察,实现的工业总产值1525.42亿元,同比增长17.21%,却低于同期规上工业增速4.8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主导目前工业经济增长还是传统优势产业,而且随着外部环境相对趋紧,工业生产回落已经触及最具有活力的工业群体,与上半年相比,“战略新兴传优产业”占同期规上工业产值份额回落了0.2个百分点,而且从目前宁波工业结构现状分析,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已在“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宁波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8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实现文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国家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试行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施工现场,是指从事土木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新建、扩建、改建活动中经批准占用的施工场地。

所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是指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业主、监理、设计、施工、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等)在施工现场的各种行为的评价。

第三条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南京市建筑工程局负责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的管理工作。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是综合考评的实施机构。

第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综合考评,要覆盖到每一个建设工程,覆盖到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在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建设工程(电力、交通、港口、化工、市政等专业建设项目除外)不分建筑业企业,建设(业主)、监理单位的隶属关系,均应遵守本细则,接受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

第二章  考评内容及评分

第五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内容分为建筑业企业的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和业主、监理单位的现场管理等五个方面。综合考评满分为100分。

第六条  施工组织管理考评满分为20分。考评的主要内容是合同签订及履约、总分包、施工许可证、企业及项目经理资质、关键岗位培训及持证上岗、施工组织设计及实施情况等。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该项考评得分为零分:

(一)企业资质等级或项目经理资质与其承担的工程任务不符的;

(二)非法转包的或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不进行有效管理,不按照本办法进行定期评价的;

(三)未经批准或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

(四)关键岗位未持证上岗的;

(五)施工企业未登记注册及申领施工许可证承接施工任务的。

第七条  工程质量管理考评满分为40分。考评的主要内容是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及执行情况、工程质量、质量保证资料情况等。

工程质量管理的检查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该项考评得分为零分:

(一)当次检查的主要项目质量不合格的;

(二)当次检查的主要项目无质量保证资料或质量保证资料弄虚作假的;

(三)出现结构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的。

第八条  施工安全管理考评满分为20分。考评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生产管理与保证体系和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实施情况等。

施工安全管理的检查按照部、省、市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该项考评得分为零分:

(一)施工现场无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

(二)当次检查不合格的;

(三)施工现场无专职安全员的;

(四)无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设置不能使用的;

(五)发生死亡或二人以上(含二人)重伤事故的。

第九条  文明施工管理考评满分为10分。考评的主要内容是场容场纪、料具管理、环境保护、生活卫生情况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该项考评得分为零分。

(一)施工现场围栏不符合标准的;

(二)临时设施、大宗材料、周转材料堆放不符合施工现场总平面图要求,侵占场道危及安全防护的;

(三)现场成品保护存在严重问题的;

(四)尘埃及噪声严重超标,造成扰民的。

第十条  业主、监理单位现场管理考评,满分为10分。考评的主要内容是有无专人或委托监理单位管理现场,有无质量控制要点计划,有无隐蔽验收签证,有无现场检查认可记录及执行合同情况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该项考评得分为零分: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而擅自开工的;

(二)现场没有专职管理技术人员或没有按规定委托监理的;

(三)无正当理由严重影响合同履行的;

(四)无证设计、擅自越级设计或设计修改未按规定办理手续的;

(五)没有隐蔽验收签证和工序验收合格认可通过记录的;

(六)没有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而进行施工的。

第三章  考评机构及办法

第十一条  由市建设委员会、市建工局联合组成综合考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领导考评工作,研究和制定考评实施计划、办法和有关政策;

(二)协调内外部关系,保证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定期审查考评结果,并向有关部门通报,向社会公布;

(四)掌握考评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

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制定考评计划,汇总考评结果、总结考评情况,定期提交领导小组审查和决策;

(二)总结综合考评经验,不断完善综合考评工作;

(三)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

(四)完成领导小组交给的各项工作,并作好相关的其它工作;

第十二条  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抽查和考评;

(二)向领导小组报告工程项目综合考评结果,提出表彰和处罚建议;

(三)执行综合考评领导小组作出的处罚决定。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实行定期抽查和企业主管部门或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日常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企业日常检查应按考评内容每周检查一次。考评机构的定期抽查每月不少于一次。一个施工现场有多个单体工程的,应分别按单体工程进行考评。

全国、省、市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大检查的结果,作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的组成部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接受社会监督,有关单位或群众对在建工程、竣工工程的管理状况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投诉和评价,经核实后,可作为综合评价得分的增减因素。

第十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抽查的工作程序是:

(一)出示抽查通知;

(二)确定抽查部位;

(三)业主(或监理单位)、施工企业应分别指派人员配合抽查,提供必要的检测工具;

(四)抽查人员按照要求,逐项检查打分;

(五)业主(或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代表,抽查人员,分别在现场考评指标表上签字。

第十五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得分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施工现场为合格现场。当次考评达不到70分的施工现场为不合格现场。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的结果,是建筑业企业、监理单位资质动态管理的依据之一。市综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按季度向相应的资质管理部门通报考评结果。

资质管理部门在审查企业资质等级升级和进行企业资质年检时,应当把该企业施工现场综合考评结果作为考核条件之一。

第十七条  对考评不合格的施工现场,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停止建筑业企业和监理单位投标承接任务,直至吊销许可证。

被吊销许可证的建筑业企业、监理单位须在两年后经检查考评合格,方可申请恢复。

第十八条  市综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承接任务的建筑业企业,监理单位及业主(不分隶属关系)的施工现场的综合考评结果,应在行业内通报,并在有关报刊上向社会公布。

综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每年一月底前,将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一级建筑业企业及甲级监理单位上年度的施工现场综合考评结果报送建设部。

对于当年无质量、安全事故、综合考评成绩突出的建筑业企业及监理单位等应予表彰,同时在工程招投标时,享受推荐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中标等优惠条件。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或现场办公室醒目位置悬挂综合考评项目标牌,公开每次考评结果。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条  对于综合考评达不到合格的施工现场,根据责任情况,向建筑业企业或业主或监理单位提出警告。

对于一个年度内同一个施工现场发生两次警告的,根据责任情况,给予建筑业企业或业主或监理单位通报批评的处罚;给予项目经理或监理工程师通报批评的处罚。

对于一个年度内同一个施工现场发生三次警告的,根据责任情况,给予建筑业企业停止投标、监理单位停止承接监理工程半年至一年的处罚;责令该施工现场停工整顿。

对于一个年度内同一个施工现场发生四次(含四次)以上警告的,根据责任情况,吊销建筑业企业施工许可证或监理单位监理许可证的处罚。

第二十一条  由于业主原因,考评得分为零分的,第一次出现零分由市综合考评领导小组提出警告;一年内出现二次得分为零分的,给予通报批评;一年内出现三次零分的,责令该施工现场停工整顿,并建议业主单位给予责任当事人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凡发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者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市综合考评领导小组作出处罚决定后,应及时将处罚决定书(格式详见附表二)送交被处罚者。

第二十四条  综合考评监督检查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或伪造综合考评结果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向市建设委员会、市建筑工程局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对在南京市行政区域内承包工程的外国企业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建筑施工企业(承包商)施工现场的综合考评,参照本办法执行。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服务年为契机,以优化政务环境为重点,以服务房地产企业发展为基本任务,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和涉企收费,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切实解决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困难,增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活力,为全市房地产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支持、服务和保证房地产业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主要内容

(一)规范涉企审批行为

对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深入的清理和规范,要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七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豫政〔20*〕53号)和省政府“两转两提”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通知》(豫转提发〔20*〕2号)文件精神,严格对照清理标准,从审批部门、审批对象、审批依据、审批内容、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等方面,认真组织实施涉及房地产行业行政审批事项的全面清理工作,不符合规定的审批事项予以取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最大可能地提高审批效率。(牵头单位:市编办)

(二)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对涉及房地产行业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收费项目,降低不合理收费标准,严查乱收费问题,检查有关收费政策的落实情况,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房地产企业负担。(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物价局)

(三)整治房地产企业治安环境

建立整治房地产企业治安环境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欺行霸市、寻衅滋事、强装强卸、恶意阻工等违法行为,依法对扰乱企业治安环境的行为予以严惩。积极构筑企、警、地共建的治安环境长效机制,为房地产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治安环境。(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四)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鼓励、保护、引导房地产企业合法经营,整治房地产企业违法经营行为,重点对房地产企业违法广告、合同欺诈、无证销售、一房多卖、违规交房等行为进行查处,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牵头单位:市房管局)

(五)督查保障性住房建设

监督检查廉租住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监督检查廉租住房建设配套资金到位落实情况,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回购资金)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廉租住房管理经费到位情况和廉租住房建设(房源筹集)情况,监督检查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用地供应及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房管局)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

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全面启动工作。

(二)综合治理阶段(7月至10月)

1.全面清理和摸查。按照统一组织、双向清理、分级实施的原则,7月底前,由各牵头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和房地产企业,对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行政审批和收费进行双向清理。向本级房管部门报送清理报表(见附件),澄清底数。由各级房管部门负责汇总,市优化办负责督办,8月底前逐级上报清理情况。10月底前,相关部门对经批准保留的项目进行程序优化,向社会作出承诺,规范行政行为。

2.综合解决问题。综合治理阶段,各单位要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任务,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主动深入房地产企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特别是涉及房地产业行政审批和收费的职能部门,要做到主动自查自纠和边清边改,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不合理的收费标准,自觉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房地产企业要坚持实事求是,清理中要如实反映情况,同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主动纠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3.动态跟踪问效。在组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中,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导,实施动态性跟踪问效,对工作认真、成效显著的单位,及时给予表扬;对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工作不负责任、进展迟缓、成效差的单位,要提出批评;对清理不仔细,填报内容不全甚至虚报、瞒报的,责成重新清理申报;对企业反映的典型问题或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查处,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三)总结巩固阶段(11月至12月)

各地组织对清理结果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逐单位、逐项目检查,巩固成果,防止棚架。按照实施意见的内容要求,对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深入调研,查遗补缺,建章立制。对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于12月5日前,向市房管局、市优化办报送书面总结报告。

五、相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组织综合治理房地产行业经营环境,是我市"两转两提"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保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级成立综合治理房地产行业经营环境工作联席会议,监察局、房管局、法制局、优化办、建委、规划局、财政局、编办、公安局、发展改革委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房管局,负责全市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协调,市优化办综合督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制,为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企业综合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 金融服务 经济发展 措施 建议

一、基本情况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是2009年4月21日经国务院公函批准设立的我国第六个综合性保税区,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2010年8月,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圆满完成了一期1.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了国家十部委的联合验收;同年12月22日首批货物顺利通关。二期工程完成0.6平方公里,尚未验收使用。截止2012年6月中旬,综合保税区共建成标准化厂房33万平方米;综合保税区共建成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保税区固定资产投资投资3.6亿元;入区注册企业共计120家,其中物流企业15家,贸工一体企业20家,对外贸易企业78家,咨询服务企业7家。据保税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预计2012年底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5.6亿元,财政收入2.5亿元,实现引进各类资金1.4亿元,入区企业将达到250家,过货量50万吨,实现贸易额2.5亿美元,将对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及沿边经济发展及辐射东北亚地区发挥重要窗口作用。

二、保税区金融服务情况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一期已于2010年8月31日通过国家验收,目前已正式通关运营。为了保证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顺利运行,绥芬河市人民银行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

一是特为保税区设立了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金库,为了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对绥芬河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绥芬河市支行国库以快捷、高效、优质服务为目标,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特别为保税区企业三项特色服务,即专人解答、现场指导、实时咨询,保证企业在顺利完成基本账户审批、各征收部门协调、缴纳税款等环节。此外,还协助保税区财政部门做好库款支拨、退库、更正等工作,充分发挥了了国库服务职能。自建库以来,累计为财税部门提供收纳清缴收入2055笔,金额6.21亿元;办理拨款退库209笔,金额7.98亿元。

二是设立外汇服务窗口,为区内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根据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依据外汇业务的工作需求,外汇局在保税区设立了外汇管理二部,为区内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方便、快捷地为区内企业提供高效管理和服务。2011年,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货物总额26万美元,其中,出口7万美元;进口到货19万美元。2012年上半年,进出口货物总额25万美元,同比增长1155%。其中,出口13万美元,没有进口到货;2011年,保税区外汇收支总额606万美元,其中,出口收汇29万美元;进口付汇577万美元;2012年上半年,收支总额180万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收汇34万美元;进口付汇150万美元。截至2012年上半年,已有32家综合保税区企业办理了特殊经济区域外汇登记证,11家综合保税区企业在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

三、金融助推保税区健康发展应需要给力

(一)深入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作为全省边境贸易的集散地,具备推行本币结算的条件。一是通过探索建立双向流通机制,将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资金联系起来,实现与周边国家本币结算银行的通汇,增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占有份额。二是通过探索建立人民币与卢布之间的直接清算渠道。三是完善相关保税区法律法规。尽快建立人民币结算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逐步实现银行直接清算,务求实效的推动本币结算和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二)多措并举为综合保税区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综合保税区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建立工作。做好保税区内外汇业务、本外币清算、现钞调运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确保综合保税区运营后金融服务配套设施的合理。

二是做好综合保税区扩展和延伸金融工作。提前做好综合保税区金融服务规划工作,积极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平台,为入区企业经营生产提供资金保证。

三是协调政府做好金融机构引进工作。重点引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便捷的储蓄、汇兑、贷款、结算、融资、理财、人身和财产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吸引更多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国内外企业、个人以及旅游者进入综合保税区。

(三)提升综合保税区外汇服务支持综合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为区内企业排忧解难。外汇管理局采取实地走访企业、召开企业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对外汇管理政策及业务办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积极的推动了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快速发展。

二是简化程序,区内企业对现行保税区外汇管理政策反响良好。区内企业无需办理进出口货物核销,即企业向境外出口货物的,只需在海关办理保税货物出境备案即可,无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区内企业享受外汇管理政策优势突显。

(四)优化国库金融服务,力助保税区经济稳健增长

自成立绥芬河保税区金库以来,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始终将金融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强化效率管理、提升人民银行的整体形象。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以快捷、高效、优质服务为工作目标,细化服务环节和流程,推行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税款及时入库,在出口产品退库及库款支拨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服务,提供宽松的服务环境。同时,加大与财税部门合作力度,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