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管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20:16:47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1

一、企业文化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不是蹦蹦跳跳的娱乐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管理社会依靠法律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失效时,靠什么维持社会秩序?靠社会道德。管理企业主要靠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有失效的时候,当管理制度失效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企业文化。社会法律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企业管理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因为,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完善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办公室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作为办公室的负责人,自己清醒地认识到,办公室是总经理、党委书记直接领导下的综合管理机构,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的枢纽,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中心。企业文化部主要负责党务、工会、共青团、经济责任制考核、三查三整顿、三基达标、门卫管理等等工作。这些都是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只有自我强化工作意识,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静办理各项事务,才能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

1、理顺关系,制定了翔鑫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公司划分新部门伊始,各项工作几乎都是从头开始,公司还进行了经济责任制工资的改革。我带领我部员工,对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岗位结构进行反复核算比较后进行套改,突出了岗位额定收入高低的特点,公司职工奖励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形成了“岗位凭能力”、“收入靠贡献”的格局。最初,实行这样的大幅度的经济责任制改革,肯定是触及了部分职工切身利益的。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对个别收入受到影响,暂时有抵触情绪的职工,耐心向他们做好细致入微的说明和解释、沟通工作,为公司2007年经济责任制工作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认真做好公司的文字工作。草拟党务、工团文件和合同管理方面的文字工作,负责“三查三整顿”办公室会议的记录、整理和会议纪要提炼,并负责对有关会议决议的实施。配合领导在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传达贯彻公司有关会议、文件、批示精神。

3、把握正确导向,抓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宣传工作。近一年来,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了宣传网络建设,制定了各单位宣传报道工作考核制度,建立了有10余人的宣传报道队伍,加大了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所做出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做到了报纸上有形,电视上有声。截止11月份,在公司内部网页上稿件112篇、石油化工公司网页上稿件50余篇。通过组织集中的宣传报道,强有力地反映了我公司各单位、各部门的重点工作。围绕促进公司经济发展,认真抓好对外宣传。

二、以人为本,党工团齐抓共管。

1、基础情况:我公司现有党员95人,其中预备党员16人、党支部7个、党小组14个。有56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会员611人,支会10个,58个工会小组,班组73个,工会干部17人。

团员22人,青工227人,团支部3个。

2、党建工作。今年,企业文化部在党务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协助党委进一步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公司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从提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出发,着力解决好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2)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今年6月份进行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共有87名党员参加了评议,其中评出合格党员85名,基本合格党员2名,合格率达100%。(3)加强对基层单位党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基层3—4天,了解情况,掌握信息,检查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和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效果。保证生产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性是困难时期压倒一切的工作重点,确保两个稳定是扭亏解困的基本需要。为此,公司党委对这项工作做了认真的安排和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落实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有针对性地深入细致开展思想政工作。

3、协同工会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

今年,我部门党务、共青团组织协同工会组织在各大节日和企业的一些特殊时期都分别组织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文艺、体育竞赛活动。如,拔河比赛、女工跳棋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围棋比赛、五四青工游园活动、“迎中秋、庆十一”扑克比赛等。让文体活动真正成为员工思想的“减压器”。通过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员工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4、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建立职工信访、沟通渠道,加强信访、调解工作,保证职工权利。深入基层,及时掌握广大党员和一线职工的思想状况,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反映,尽量将各种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开现场办公会、职工谈话等形式,征求意见,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切身利益。从而理顺了职工情绪,确保生产秩序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

三、做好门卫管理工作。门卫员工大多数家庭困难、个别同志身有残疾,管理难度比较大。通过和他们谈心,了解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顺利的制定了翔鑫公司门卫管理制度,并得到了门卫员工的认可和拥护。调动门卫员工积极配合武保系统开展好整治厂区治安秩序工作,加大了重点要害部位的检查、治理力度,配齐消防器材,严格规章,确保要害部位的安全。

四、做好“三查三整顿”、“三基达标”、“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的考核迎检工作。落实好此类会议的会前准备、会议资料等工作。通过简报形式,及时向上级、向同级、向下级传达公司各阶段工作情况。得到了多经事业部及公司各部门及二级单位的认可。

五、存在的问题

1、主动学习不够,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其任职还有一定的距离。

2、工作程序及制度还不够健全。

3、对工作人员培养教育差,素质还有待提高。

4、工作主动出击少,被动应付多,工作督促、协调功能发挥差。

六、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我准备根据以上总结,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抓: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2、加强协调,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上级、同级、和基层。

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文化部工作上台阶、上档次。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2

[关键字]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系统总体结构.NET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074-01

一、跨企业项目管理

跨企业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核心、以项目任务的工作分解结构为主线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跨企业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项目成功的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其主要任务是在建立多企业联合的动态组织的基础上,把优势资源集成在一起共同为项目服务,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共赢。

跨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是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以契约方式结成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共同承担项目工作,以减少项目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群体竞争力的项目管理模式,它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项目管理发展

的必然趋势。

二、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一)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就要考虑到实行对项目进度控制,把计划与实施进程的偏差尽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两者之间的偏差超出了正常范围,或者需要纠偏,让实际进程向计划靠拢,或者需要调整计划,让计划向现实靠拢。同时,为了控制某任务项变更引起其他任务项的变化,建立一套严格的计划变更程序。

跨企业项目协同管理系统作为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总装企业和协作企业提供信息交互、软件支持和冲突检测及消解功能。

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核心功能通常包括:协作计划编制管理模块、协作计划进度管理模块、协作计划变更管理模块、计划协同冲突检测、计划协同冲突消解模块等。系统的辅助功能模块可以包括消息管理、文档管理、协作企业信息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等模块。

(二)系统运行流程

系统的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描述如下:

1.以总装企业拟编制的大日程计划和关键协作企业拟编制的设备生产计划作为开始;2.根据计划进行冲突检测,如果没有冲突则转向3,否则的话进行冲突消解;3.系统协同设备需求和供货信息;4.总装企业编制正式的日程计划,关键协作企业编制正式的设备生产计划;5.对于上面的生产过程的进度进行监控;6.检查计划是否完成,如果按期完成,则执行7,否则返回4,重新修改计划;7.检查是否完工并验收。

(三)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中的各主要模块的功能如下:协作计划编制模块主要完成总装企业日程计划编制、关键协作企业设备生产计划等功能;协作计划进度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总装企业对协作企业设备生产进度的监督、是否需要变更的计划的判断等功能;协作计划变更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协作计划变更及整个过程的控制;计划冲突检测模块主要完成对总装企业需求计划和协作企业的供货计划的协同冲突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进一步的响应;计划冲突消解模块主要完成计划冲突情况处理。

三、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的实现

系统可以采用.NET,使用C#语言在环境下开发。前端使用IE浏览器或者其他浏览器,基于WEB的分布式多层结构,后台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

本系统采用了三层结构:

1.表示层:采用浏览器作为前端交互界面,能够显示需要的数据;2.业务逻辑层:跨企业项目的业务处理包括类的查询与更新、系统中的算法实现等;3.数据接入层:底层数据库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更新、获取安全数据、获取字符串等基础性的、公用性的操作。

图1系统运行流程

四、总结

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是新型企业组织的运行方式,是保证协作企业间在计划的编制、执行控制和变更的整个过程中及时交互、协商以达成共识的手段。本文对其系统设计实现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提出在.NET平台上可以实现该系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系统的实现和对于优化系统性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能够根据跨企业制造资源的分布特点,给出了贴近实际的一种跨企业的协作的资源管理模型,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必然能够满足复杂产品制造的跨企业协作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M.T.Martinez,P.FouletierK.H.Park,J.Favrel.Virtual enterprise organization,evolution and control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01.

[2]刘海齐、王坚、严隽薇、戴毅茹,面向动态联盟的企业参考模型库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

[3]李细坤,国内外项目管理比较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

[4]何霆、武冬冬、徐汉川,基于PM/ERP集成模式的跨企业协同计划问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

[5]张宏国、徐晓飞、战德臣,基于工作分解结构的跨企业项目多级网络计划[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

[6]杨波,计划协同管理系统功能设计[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7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85

1 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概念

1.1 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含义

所谓工程项目总承包,主要指的是从事工程总承包的相关企业受业主的委托,并根据相关合同的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全过程或者部分阶段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承包过程。它是一项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为宗旨,并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思路、整体安排以及全面协调衔接工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工程总承包企业需要依据相关合同的约定向业主负责项目质量、工期、成本等工作,同时工程总承包企业也可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将所承包工程中的一些工作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此外,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宗旨是在节省造价成本以及满足业主对产品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规定工期内,凭借总承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

1.2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特点

1.2.1 尽管业主招标环节是发生在项目立项之后,但是总承包企业一般都会在工程项目的立项前,就开始给业主做详细的项目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总承包企业与业主建立良好关系,同时还便于总承包企业更好掌握业主的意图,进而在项目投标过程中开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报价来中标。

1.2.2 由于总承包的项目往往都是工程量非常庞大的,往往不是一个企业就可以独立完成,因此就必须考虑加强资源的优化组合,综合各个承包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有效地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供应链,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有竞争力的投标和报价,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1.2.3 在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更多的是关注工程需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只从总宏观的角度进行一定控制,进而使得承包企业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项目实施,尽管可能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在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等环节的创新能力。

1.2.4 总承包企业拥有完整的责任体系。总承包企业对项目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的协调责任是一体化的,这也就使得在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工程之间的责任都非常的明确,不存在责任的盲区。

1.2.5 由于总承包企业不仅需要负责项目整个生命期,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各个专业工程在工作中的协调,进而全面分析、研究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 工程项目总承包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总承包方式是现阶段国内外建设过程中使用广泛的发承包方式,这种承包方式对于处理工程建设中业主与承包商、设计企业与业主、总包与分包、执法机构与市场主体等各种复杂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工程项目总承包不仅降低建设过程中资源占用和管理成本,同时也使得业主避免了各项繁杂事务的困恼,使得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的合理化利用。此外,承包企业也减少了因变更、纠纷以及索赔的繁琐,使得成本、技术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紧密。

2.2 利于提升履约的执行力,确保工期和质量

由于采取项目总承包,可以让承包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力量、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经验的优势。而且在总承包企业的指挥下,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综合协调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进而促进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和进度。

2.3 利于政府部门打破行业垄断

不仅可以集中力量去处理激烈的建筑市场当中突出的各项难题,同时还可以加强风险保障制度的落实。

2.4 便于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升招标的档次

在落实工程设计责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概念设计和成本的双重竞标,把“投资无底洞”的现象扼杀在工程发包当中。

2.5 利于组织结构的优化

首先,实现了组织形式从单一的形式转变为综合的形式,进而有效地整合成资金、技术、管理的大型企业;其次,建立了工程总承包、施工承包、分包三大梯度塔式结构形态;最后,不仅扩大行业市场的份额,同时还提升了参与BOT的实力。

2.6 利于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采用项目总承包模式作为建设协调中枢进行项目建设,就需要建立计算机系统,进而确保建设施工的各项工作能够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进而有效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3 建筑施工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现状

3.1 相关法规不健全

首先,根据当前国家在工程总承包方面颁发的法规和资质体系来分析,现阶段我国在建设行业中的各项法律法规都还不够完善健全,尽管在《建筑法》当中提倡加强建筑工程实施项目总承包模式,但却没有明文规定该怎么样进行总承包工作的开展,也没有颁发相应的法规文件;其次,在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管理法当中,都有详细地对项目的施工、设计以及监理等分别招标投标的相关规定,但对于项目总承包的招标投标方面没有做出相关的条文规定,并且还没有相关的总承包招标文件、合同的范本;最后,在项目监理、咨询、设计以及施工单位资质的分割方面,依然存在着政策性的问题,进而导致项目总承包还处于提倡阶段,没有实际的应用,从而游走在项目承包市场的边缘。

3.2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在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当中,专业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当前先进的科技、管理技术等多重基础素质的要求下,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人才就十分的缺乏,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新技术、与国际交流的管理型复合人才也非常的少,进而导致管理人才在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存在问题,无法满足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工作的要求。

3.3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在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建筑行业传统机制的影响,导致建筑企业存在着部门分割和行业分割的各项问题,使得一个施工企业的内部无法有效地进行协作,更无法以专业化的方式来促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提升,因此这种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4 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有待提升

在实践中,跟一些国际型的建筑公司合作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管理技术方面与国际上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的许多地方,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有效地采用信息管理进行工程建设的沟通交流,比如采用互联网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管理。

3.5 技术创新与管理责任的落实工作有待加强

部分国内的大型工程企业虽然学习了总承包管理模式,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同时还没有有效地重视总承包的管理,不仅对WTO的相关资讯不了解,同时还对国际承包企业的条例不了解,进而导致对总包和分包的责权管理混乱。此外,还有许多的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的学习流于形式化,导致企业当中缺乏有效的竞争和创新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严重不足,进而使得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

4 改进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措施

4.1 提升项目信息化管理,加强总承包管理

在项目总承包管理工作中,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项目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在一些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本工程的软件及管理方案,进而起到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总承包管理的水平的作用,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4.2 调整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组织结构

对于调整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组织结构,我们可以采取提升总承包施工资质的标准,进而降低符合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数量,并对一些大型施工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措施,进而有效地培养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国内外与国际承包商抗衡。

4.3 明确承包责任和质量责任

对于承包责任,首先,在项目实施前期,要保障社会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协助业主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等手续,做好拆迁工作;其次,要协调设计环节,主要是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要加强协调结构与建筑设计,在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的专业系统的设计工作;最后,要加强采购设备的协调,其内容主要是一些设备的外贸、报关、开箱、索赔等。

对于质量责任,主要是要明确各级质量责任制及岗位责任制,以《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为主要依据,加强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质量目标设计,对技术、质量管理的权威和责任,并根据ISO9000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各分包单位的技术方案、质量设计方案、重点设备材料供应方案进行严格审批,进而保障总承包实施的整体质量。

4.4 加强复合型人才综合技能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存在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各项人才综合技能和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在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面的经验,并结合当前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等,同时从政府着重培养建筑公共管理人才,企业着重培养建筑工商管理人才,项目部着重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等方面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使之既拥有坚实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拥有较强法律知识、外语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等复合型管理人才。

5 结语

总之,在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制度实施已经有2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努力实施建筑行业的改革条件下,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其经营的质量,是当前每个建筑施工单位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伴随着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不断把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重点放在强化组织结构、落实承包责任、质量责任、理赔管理等重要工作中,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特色的总承包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4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XX市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实施意见》,规范全市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职业卫生主体责任落实,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安监局年度工作计划,结合《省安监局关于印发全省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紧紧围绕《XX市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实施意见》规划目标,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全市职业病危害治理总体部署,在开展职业病危害治理行业中扎实开展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创建活动,推进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树立一批职业卫生管理有序、控制科学、防治效果明显的职业卫生管理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创建,典型引导,促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工程与人员防护措施到位,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落实。

三、任务范围

今年在全市化工、建材、机械、医药、家具、制鞋六大行业全面推行职业卫生规范化企业创建。重点在上报确定的85户(见附表)企业中开展创建工作,各区市县、经开区确定的创建企业创建成功要达90%以上。

四、创建标准

依据《XX市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考核标准(试行)》(见附件2),在六大行业重点是85户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创建活动。考核内容为:机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建立公布、工作场所管理、劳动者防护、事故及应急救援等5个大项目、20个子项目(含5个否决项),总计100分。参加创建企业在没有被否决项否决的前提下,总评分达到85分(含本数)以上的,可确定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2月份)

各区市县、XX经开区要组织相关企业及监管人员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以及《XX市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考核标准(试行)》,提高思想认识,掌握考核标准,确定创建企业名单,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指导相关企业全面做好创建准备工作。

2013年2月20日前,参加创建企业将《创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基本情况表》(见附件1)报当地区市县安监局、经开区安监局审查。

2013年2月28日前,各区市县、XX经开区确定参加创建的企业名单,并报市安监局备案。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

各地安监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认真对照创建考核标准,结合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认真查找问题,全面进行整治,广泛开展创建活动。

全市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创建活动,按照“确定参创企业-动员部署-企业制定创建方案-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对照标准找差距-制定措施抓整改-企业自评-区市县安监局(XX经开区安监局)验收确认的程序进行。2013年8月底前,各参加创建企业对照考核标准完成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填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范化企业考核表》中(见附件4),并将《考核表》报送所在地安监局。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

9月20日以前,各区市县安监局、XX经开区安监局组织专家并成立考核组,结合职业病危害治理验收工作,对参加创建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评定。总得分达到85分(含85分)的,可评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由各区市县安监局、XX经开区安监局进行确认并颁发标志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企业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XX市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实施意见》的实际行动,是促进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有效措施,是企业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区市县安监局、XX经开区安监局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组织开展创建活动,落实专人,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抓好落实,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5

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维护职工民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企业党委提出的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多种形式,组织发动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员工团结和谐,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民主管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认真贯彻执行厂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度

各级党委(党总支)要按照“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整和充实厂务公开领导(监督)小组,落实各职能机构的职责,注意克服“差不多”的思想,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县级供电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各县级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制度、厂务公开制度、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等,要注意总结推广县级供电企业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县级供电企业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四、继续加大对多经(三产)企业和改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力度

2006年是电力体制新一轮改革的实施年和关键年,主副分离、主多分离改革的实施,必然会涉及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多经(三产)企业和改制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对这些企业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实行“阳光操作”,向职工公开,坚持规范运作。要及时掌握多经(三产)企业和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合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维护企业和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企业。

五、借鉴iso9000标准,探索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途径

iso9000标准是国际通行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其基本原则及方法完全适用于厂务公开。运用iso9000原理,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质量体系和控制程序,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厂务公开程序化、制度化和真公开、常公开,建立长效机制,今年要在更多的单位推行,同时还要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新方法。

六、继续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自查和抽查工作

继续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自查和抽查工作,按照“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要求,切实做好问卷调查和结果统计工作,(100人以下的单位全员参与,1000人以下的单位调查面要达到20%,1000人以上的单位调查面在15%左右),要针对调查了解的结果召开专题分析会,总结经验、细找差距,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教训要认真纠正,提出强化改进的措施,认真部署好本单位下一步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七、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理论研究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6

管理是生产力,建立人工成本管控体系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力,还关系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的流向。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人工成本管控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科学有效地使用和调控好人力资源成本,不仅有利于企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也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另一方面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关键环节。恰当的人工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对薪酬激励机制和用工水平的监测和引导,有利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最大化。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吸引着大量企业投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国有光伏制造企业要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管控尤为重要。

二、人工成本构成要素及指标体系

人工成本包括员工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教育培训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以及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核心要素是员工工资额,其他构成要素随着员工工资额的变动而变动。在人工成本管控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结构,并按照人工成本的指标进行客观的分析,从总量类、结构类和比率类指标着手,能够客观的反应企业劳动力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并作为企业人工成本调控的依据。

1.总量类指标。总量类指标一般用人工成本总量与职工人数的比值来反映企业用工水平及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在构建总量类指标时,通常用人均人工成本、生产工人人均成本等具体指标来反映用工成本的高低。

2.结构类指标。一种是内部构成指标,即人工成本各构成要素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重,用来反映人工成本各构成要素投入的变动和优化程度。另一种是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一般用来反映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潜力。

3.比率类指标。比率类指标将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用来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水平,也可以衡量企业人工成本相对水平高低程度。主要指标有,①劳动分配率为人工成本的总额与增加值之间的比率;②人事费用率为人工成本的总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值;③人工成本利润率为利润总额与人工成本总额之间的比值;④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增加值与职工人数之间的比率。通过对各类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对比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为改善人工成本状况提供依据。

三、国有光伏制造企业人工成本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用工人数的增加,结合企业目前人工成本管理现状,分析了企业人工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管控方式单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工成本管理也受到许多国有企业的关注,但只停留在简单的报表数据统计,未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管控体系,未对人工成本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人工成本的概念和内涵比较模糊,加之企业的宣传力度不够,人工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2.人工成本管控对标值难以确定。在市场环境下,成本优势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加强成本管理,全方位开展行业对标,是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但从实际情况看,光伏行业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人工成本的可比性小,行业对标参照值难以确定。主要原因是在人工成本构成中,除去员工工资额外,其他社保保险、福利、教育、劳动保护四项费用的开支远高于私有企业,尤其是社会保险缴纳费用,私有企业普遍存在少缴或不全缴的情况。另外,国有企业会建立养老和医疗两类补充保险,大部分私有企业不建立。因此,在进行人工成本对标时,不能简单地从成本的高低进行论断和确定参照值。

3.不可控因素加大人工成本管控难度。企业在对人工成本管理中,有些不可控因素增加了成本管控难度。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费用受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而定期调整,如:社保缴纳基数和比例,最低工资标准等。二是员工流动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的隐性支出,如招聘成本、员工离职损耗、培训成本等。三是人岗匹配度不高,员工的技能素质水平导致员工的技能培训投入所带动的生产效率提升效果低下。

四、加强国有光伏制造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的对策

加强人工成本管控,不是单方面控制或降低人工成本的支出水平,而是对人工成本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将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针对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1.增强企业对人工成本管控的认同度。人工成本既是成本概念,又是收入概念,具有“双刃剑”作用。合理的人工成本管控,不仅关系到员工工资水平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关系到产品价格的竞争力,是企业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行为。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断地提高企业员工的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人工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行为上保持高度一致。

2.加强人工成本精益管理,合理确定人工成本含量。企业应依据国家相关政策,以高平均人工成本与低人工成本含量以及低人事费用率或劳动分配率为原则,制定人工成本管控目标。要建立和完善人工成本与各项指标管理分析及监控体系,研究分析指标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企业内的纵向对比和同行业的横向对比,从而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人工成本提供参照值。同时要将人工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做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3.树立降本增效意识,控制用工总量,发挥薪酬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了更好地降低人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企业应着重从两方面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一方面控制用工总量。用工总量和劳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用工成本。先进的劳动定额,科学合理的定岗定编,高效的人岗匹配度是加强管理、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发挥薪酬的激励约束机制。工资总量是人工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最具激励的因素。建立具有激励约束机制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间接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要细化绩效考核,使员工劳动所得真正体现员工的劳动成果和工作绩效,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位人工成本指导体系,有利于企业形成一种对内公平对外竞争的分配制度。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7

一、企迆集团財务管控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架獅形式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架构的形式取决于企业集团组织架构及责任中心的设置。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直属于股东会的最高日常决策管理层董事会、集团总部职能辅助部门(含总部财务部)、企业执行机构(含企业财务部)。传统企业大多采取层次较多的锥形式组织结构,财务组织层次多,信息传递较慢,失真程度较大;规范化、基础较扎实的企业集团多采取层次较少的扁平式组织结构,财务组织架构也随之减少层次,信息传达快,但增加了财务管理幅度,加大了监督难度。而责任中心分为利润中心、收人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和投资中心,各个责任中心的设置,构成了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的基层架构。

(二)企业集团財务控$注要模式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主要有集权制、分权制和混合制。

集权制是集团总部将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实行严格控制,实施统一核算,集中统一调配资金,控制子公司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重组并购等财务事项。分权制是将决策权分散于各子公司,各子公司相对独立,集团总部主要对子公司完成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混合制是集权与分权的结合,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侧重于对重大财务事项的集权,对具体事务和财务管理决策的分权。

二、船舶制造企业財务管控概况--以福船集团为例

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福船集团)前身是福建省省政府为统领全省骨干船舶工业企业而成立的国有独资集团公司,经过集团公司多年的运作,以及由政府主导的林业厅脱钩企业的并人,现已成为一家以船舶修造、林业、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公司。

(一)福船集团基础财务组织架构

福船集团以船舶修造起家,因此船舶板块在系统中较为成熟,有子公司孙公司,层次较多;林业板块正处在发展阶段,新能源板块处于起步阶段,公闻层次较少;一些船舶配套小型企业列于二级子企业。根据现有情况,福船集团属于扁平组织架构。集团总部设有资产财务部,除负责集团本部财务外,还负责二级子企业进行财务管控工作,二级子企业则负责自己下级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财务管理分层化。因为福船集团大部分子公司在并人集团前就已经成立,均为法人企业,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机构并独自承担财务上的法律责任,子公司既是利润中心也是投资中心。

(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混合制

福船集团总部处于主导地位,制定集团整体发展规划和战略,并监督实施;集团总部统一制定企业重大资产处置、并购重组、招投标等重要亊项管理制度,统一财务科目使用规范,下级企业遵照执行。除此之外,各企业在集团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制定管理制度。集团总部建立资金池,统一协调调配资金,并委派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财务总监,通过考核评价,充分调动下级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三、福船集团財务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财务管控体制存在一些间题,造成集团财务管控的失效:一是财务组织架构上的弊病。子公司已经习惯独立做主,无法心甘情愿接受集团总部的财务管控,即使是集团总部要求上报的重要事项,也先做事后补程序,形成了对集团总部的要胁。二是子公司对集团总部阳奉阴违,集团总部制定的财务制度,子公司认为有需要的就照此执行,影响到利益关系的就选择性参阅执行。三是财务总监虽由集团公荀委派,但在财务组织架构中是直接受制于子公司的行政领导,身处子公司的领导班子群体中,在压力下往往难以保持原则性、独立性,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实际上已经失效。

企业集团在资金上无法保证绝对控制权,最后会造成诸多问题。一是账户散乱,融资行为混乱。各家子公司都遍地开具银行账户,难以与银行建立深厚资金联系,在外部环境较好情况下问题较为隐匿,当借贷环境较差,企业资金链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失去银行的融资支持。二是资金沉淀,利用率差。闲散资金在账户上沉淀,缺乏管控,不能活用,失去了时间价值,而缺钱的子公司却要向银行融资,增加了集团资金成本。三是资金池失效,协调难度大。资金池效果甚微,只能靠子企业提供的资金报表进行平衡调配,提供的资金的信息存在隐瞒或夸大,集团总部在资金协调上也较为困难。四是集团总部在资金上被架空。集团总部作为管控中心,没有对外的收人项目,必须依靠为子企业提供担保取得的担保费。和借款给子企业取得的内部借款利息才能存活,在特殊利益面前,子企业会拖欠集团账务或找借口强行要求减免债务。

(三)利益冲突影响集团财务管控效果

虽然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及财务总监都由集团公司委派,但子公司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为追逐短期业绩,易造成以下问题。一是不遵从集团总部的整体规划,以各种借口拖延统一财务政策的步伐,不愿加人集团财务共享系统,甚至有人为调整利润的可能性。二是在集团总部财务监督系统失效的地方,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有可能融为一体,为维护小团体利益,而增加企业隐性成本。

四、加强企亚集团財务管控力的策略

综合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财务控制集权化已经成为企业集团走出困境的必然趋势,根据福船集团多元化的财务特点和复杂的管理现状,一步到位走向绝对的集团集权是不适合的,但可以通过逐步改变财务组织架构、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构建一个适合福船集团特色的财务管控架构,解决上述问题。

(一)优化组织架构

由原来的扁平级,逐步调整为以船舶.林业和风电三大板块为基础的二级子公司,其他相关子公司分类挂人三大板块下级。将来产生新的多元化方向,也依照该结构设置在二级子公司,生成的相关新公司就挂人二级以下。

(二)财务结算中心

集团系统除集团总部及二级子公司设置的财务管理机构,不再单设财务部门,集团二级子公司设置的财务管理机构隶属二级子公司管理,不受下级企业管理。集团总部资产财务部即集团总部财务管理机构,负责集团总部及集团系统财务质量的管控,直接接受集团总会计师的领导。

1、集团资产财务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资产运作人员,一部分为财务结算中心,其中财务结算中心分为综合财务结算中心和基层财务结算中心,集团总部基层财务结算中心主要负责集团总部的日常基础财务工作。

在集团总部综合财务结算中心,主要是综合管理会计人员,负责接受基层财务结算中心反馈的数据情况,编制集团预算决算工作、负责日常合并报表编制及企业集团整体财务运行分析工作,负责编制资金计划表,调配各产业板块间资金量,负责统一财务制度,建立及维护财务共享系统,完善财务管控体系。

集团总部资产运作人员,主要负责根据企业战略规划进行财务资本运作.资金统借统贷、担保及资金计息结算、建立集团内部财务考核标准及子公司高管层业绩考核工作。

2、集团二级子公司设置的财务管理机构即基层财务结算中心,二级以下级别不再单独设置财务部,可以设置个别与上级传送单据及对接的专员。整合后的基层财务结算中心人员主要分为基础会计和管理会计,基础会计负责基层本部及权属企业的日常基础财务工作,如账户管理、审核报销、计税报税、资金收付、往来结算等日常账务工作,管理会计负责基层本部及权属企业的财务报表、资金归集、预算管控、监督查验,以及根据项目的建立到结算,进行成本利润等各项数据对比和分析工作。

基层财务结算中心对企业高层和集团总部资产财务部报送数据及信息。各权属企业仍然为利润中心及投资中心,但账务均由基层财务结算中心操作及管理,基层财务结算中心可以提供权属企业需要的相应财务数据。基层财务结算中心不区分单独做某公司账务的员工,可以由同一人负责多个公司的同一业务工作,如由同一人负责本部及多家权属企业的计税和报税工作,简化人员使用。管理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日常业务中脱离出来,理顺庞大的数据量,增加数据敏感性,提髙辨别能力,从埋头核算转向管理型和服务型。

(三)建立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8

企业管理最核心的是对人的管理,在企业管理这个推手作用下它能使人各尽其能,各显其才,使人的潜能最大化,并转化为价值。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恰恰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教育。每位教师也都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各种人才,能使他们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正是向企业输送人才,输送“一招即用”的技能型人才。优秀的企业不光是经营产品、经营服务,更重要的是经营人心。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和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有着惊人的相似。虽然对待学生不能像对待企业员工那么严格和功利化,但是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企业管理模式,特别是企业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两大模块,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引入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创新与冒险、注意细节、结果导向、人际导向、团队定向、进取性、稳定性等七大特征构成。与之相似,我们的班级文化也就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和内在变化塑造一个班级精神力量,成为推动班级发展的动力源,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尝试将以上的企业文化七大核心构成引入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首先,从教室开始,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潜移默化。把教室环境企业化,引入企业文化,对现有教室重新布置,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办公环境。结合模具专业和课程特点,将对口的深圳润品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标语打印出来在教室显眼的墙壁、门口等地方进行粘贴,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通过电视剧、电影、广告、文本等载体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定期在班里宣传。在模具(1)班,我将美国的沃尔玛、香港的宏威科技、青岛的海尔、顺德的美的、珠海的格力、东莞的徐福记等等优秀企业宣传片每周三、周五在教室播放。聘请了香港宏威科技HR经理、新加坡DPEX国际快递集团东莞分公司总经理到班里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和沟通交流,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当中。组织学生到附近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感受企业上班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引入企业组织架构,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的组织架构就是一种决策权的划分体系以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需要根据企业总目标,把企业管理要素配置在一定的方位上,确定其活动条件,规定其活动范围,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如何来学习这种先进的管理体系,将班级学生干部组织公司化。作为班主任,我尝试将班级管理公司化,以期提高学生将来到企业的适应度和融合度。

1.按照公司的人事组织架构,在班级设立董事长一名,由我自己担任。

任命班长为模具(1)班的总经理,任命两名副班长为副总经理,分管财务后勤、行政人事。将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电教员进行改制调整,并且任命为行政、人事、后勤、财务、技术、娱乐、学习项目经理,每个项目经理负责领导一个项目,每学期都要做一个项目计划给副总、总经理、董事长层层审批。

2.根据课程安排,将各科代表任命为部门经理,管理对应的课程学习,也要做部门计划和组织相应的学习、娱乐活动。

另外,任命团支部书记为总监,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为副总监,与总经理、副总、经理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高执行力组织架构。

3.所有学生的模拟职位均有民主选举和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监)考核双重把关。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层面董事长只是监督执行,对于失职的领导干部董事长给予批评教育和根据“公司”规章制度处理。

4.每个星期一晚修前每个部门和项目组都各自开例会

将上周的工作情况汇报,并根据周一学校召开的班主任会议精神做出这周的工作计划,然后分别呈给分管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的副总审批,再到总经理审批。

5.对于每天的早读、晚修、考勤、请假、校医就诊、宿舍管理、第二课堂等事宜都有相应的行政、人事、后勤项目组管理

学校的规章制度、计划任务、课程考试、资料统计等工作都有相应的财务、技术、娱乐、学习项目组管理。

四、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包括员工行为准则、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等等。

(一)参照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根据模具(1)班的实际,制定了模具(1)学生员工管理规定。包括班级文化大纲、学生员工仪容仪表规范、学生员工行为规范、学生员工奖惩条例、学生员工薪酬制度、学生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等等。

(二)将各项新制定的管理规定编辑成册,印发给每位学生和任课教师。

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按照新的“游戏规则”办事,各任课老师便“有法可依”,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也多了应对之策;班级各领导干部亦“出师有名”,对违调皮捣蛋的下属也不再听之任之;班主任(董事长)更是“执法必严”,对违反管理规定的成员进行教育,直至依“规”进行批评与处罚。

(三)重点制定“虚拟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使学生的各项行为指标与薪酬挂钩。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民主参与

参与制度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46,F22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5954(2010)06-060-05

一、引言

企业民主参与是员工通过某种机制或方式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予直接影响,这意味着企业民主参与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制度基础。就我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建立来看,改革开放之前,企业内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监督领导干部的权力机构,是实施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制度形式,此外还有“厂务公开”、“意见箱”等相关参与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无论是企业还是劳动者都在不断尝试和创新各种新的民主参与制度,比较典型的有集体协商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员工参与的技术革新制度等。可以说,从我国企业民主参与的历史发展来看,民主参与理念的深入人心、员工民主参与权的不断提升,都建立在民主参与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

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是选择和确定一项参与制度的主体,其选择依据主要是某种参与制度对企业发展的贡献,是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得出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员工是各项制度的实际应用者,他们对各种参与制度的评价水平将直接影响某项制度的发展空间,而这一点容易被忽视。了解员工对我国企业采取的各类民主参与制度的评价水平,并通过调查得到影响员工评价水平的主要因素,将为企业选择民主参与制度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修正民主参与制度选择的方向,改善参与制度生存的相关环境,促进参与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员工对企业民主参-9制度的总体评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测评

(一)模型建立

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总体评价是蕴含于其他评价之中的,很难直接考察。因此,本文根据员工对七项民主参与制度的分别评价,生成一个新变量即“总体评价”,以此来代表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整体评价。

“总体评价”这一变量不能直接进行测量,这种变量可以统称为隐变量(LV,Latent Variable)。隐变量可用一些能够直接进行观测和测量的具体指标从不同侧面去反映,从而间接测量出隐变量,这些所谓的具体指标即为显变量(MV,Manifest Variable)。如本文中“总体评价”隐变量可以由“职工代表大会得分”、“厂务公开得分”等具体的可测度的显变量进行详细衡量。

结构方程建模(SEM,Structuze Equation Modelira)就是处理隐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隐变量和显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一种常用统计分析技术。结构方程模型既可以用图形也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用来表示结构方程模型的图形称为路径图,标示有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程度大小的路径图即为路径系数图;此外结构方程模型还可以用方程组来表示。如上所述,本文的结构方程模型中隐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隐变量与显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常可用路径图来表示(见左图)。

(二)实证分析

调查的样本是从全国六个省市(北京、洛阳、南京、潍坊、广州、天津)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规模、行业等)的企业中按照随机原则重点抽样确定的。调查从2006年5月开始,干2007年10月结束。其中企业问卷共发放70家,回收67家,回收率95.7%;员工问卷共发放830份,回收751份,回收率90.5%。企业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员工调查问卷的对象为企业内中层管理岗以下的员工,依据岗位、年龄、工龄等指标分散选取。问卷调查方式以访问员上门访问为主,辅以邮寄。

1 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涉及六个省市67家国有、私营、集体及外资等大、中、小型企业的751名员工,涵盖了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通讯业等行业。被调查的企业在近三年的盈利趋势、目前的经济效益状况、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的效益、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的获利能力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时,绝大部分企业认为本企业所遭遇的竞争激烈程度比较高(76.1%)。

2 被调查员工的特征

被调查员工中男性占55.6%,年龄主要分布在26-35岁之间(48.50%)。学历以大学专科和本科为主(69.90%)。被调查员工中技术岗位、操作岗位、行政岗位占比大体相当。从工龄的分布上看,4年以上工龄居多。从企龄分布上看,1-6年的占半数以上(53.80%)。

3 被调查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总体评价水平

首先采用线性结构关系(LISREL)中的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七项制度对总体评价的影响系数,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知,形成的新变量“总体评价”的值为2.98,按照问卷设计时赋值的含义来看的话,总体评价基本处于“执行情况一般”这一范畴。也就是说,被调查员工对企业建立民主参与制度的评价并不乐观,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三、企业员工对民主参与制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外对员工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可分为组织层面和员工层面两类。Glew(1995)的研究表明,影响员工参与管理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即员工的性格、意愿、工作态度等内容,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团队类型、组织的社会化程度三方面。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成果,但多为定性研究,主要将影响员工参与的因素分为员工个人因素、领导个人层面、组织管理层面和外在环境层面。已有研究基本上是将员工参与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归纳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没有针对参与中某项要素的专门研究。本文侧重于对员工对参与制度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是本研究的特点。但之前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和因素分类,本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这种分类。

为了了解各因素与员工评价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对问卷中涉及的各项因素与员工总体评价做列联分析。首先,对总体评价这一连续型变量进行分组,将员工的打分变更为:“2分以下”为“低评价”,“2分-3.5分”为“中评价”,“3.5分以上”为“高评价”,根据这一分组再生成一个新的变量,即“分等级的总体评价”。通过对预处理之后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得知,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较低,有超过一半的员工(58.6%)对企业民主参与执行情况的评价处于2分以下,仅有儿,7%的员工给予企业民主参与的执行情况以较高的评价。

在对总体评价分组之后,对各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与总

体评价进行列联分析,卡方检验显示,企业性质、性别、劳动合同期限、继续被雇的可能性这四个因素的实际显著性水平P值>0.05,而其他因素的P值

在列联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了解上述显著影响因素在总体评价上的具体差异,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发现,在企业特征对员工评价的影响上,中等规模的企业中员工对民主参与执行情况的平均评价水平最高,员工素质中等的企业中员工对民主参与执行情况的平均评价水平最高。

考察员工自然特征与员工评价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年龄大于56岁,即处于个人职业生涯结束期的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评价最高。另外,中等及中等偏下学历水平的员工在总体评价中表现出了相对较乐观的态度,打分相对较高,这可能与他们对民主参与程度的要求偏低,比较容易满足有关。

对员工组织特征的分析发现,行政岗位的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的评价分数最高。工龄和企龄在评价上的差别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都是“16年以上”的员工评价分数最高。也就是说,无论是工作时间较长还是在本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都对企业民主参与给予了最乐观的评价,且这一优势差别表现得比较明显。同时,员工对参与情况的评价随工龄和企龄的增长还表现出一种逐渐提高的趋势。

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差别对员工的评价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所在企业有工会的员工、劳动合同期限相对较长的员工(签订了5年以上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累计接受培训时间较长的员工(培训时间达到1年以上)、工资福利待遇在行业中水平较高的员工以及雇佣安全性较高的员工(合同到期后,继续被雇的可能性最高),这些劳动关系质量较好的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做出了相对较高的评价。这一点符合一般假设,企业民主参与属于劳动关系制度的一部分,与劳动关系其他内容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重视员工、关注劳动关系质量的企业会建立起一整套劳动关系制度,各方面都不会偏废,民主参与制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员工对劳动关系各项内容的判断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一致性。

之前的研究者对于管理环境、组织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也给与了特别的关注,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假设。从表2中可以看出,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是影响员工评价的重要因素,认为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很融洽”的员工对本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评价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良好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民主参与制度的运转和作用的发挥,同时,与上级关系“融洽”本身就是员工愿意与上级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的一个表现和原因;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是集权还是分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实现民主参与的可能性和实现程度的大小,显然,认为本企业“分权程度高”的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打分也相对较高。

四、结论与建议

企业主管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专业分包劳务分包 监督管理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ubcontract enterprises and the enterprise supervision is the key link to ensure the project quality and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a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order.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ubcontract; labor subcontrac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加强建筑工程专业分包企业、企业的监督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结合我公司总承包管理下的多个施工项目实际,现对专业分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加强建设方监督管理进行浅显分析。

(一)建筑总承包施工企业与专业分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的关系

按照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工程必须以单位工程发包给一个施工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结算、农民工管理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生产负责,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形成完全是建筑市场发育日渐成熟的产物,是建筑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然趋势,如何争取实施总承包施工管理和分包企业的管理,为建设方的施工管理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

实践证明,加强建筑工程专业分包企业、企业的监督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专业分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建设方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层与劳务层逐步分离,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建筑总承包单位将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分项等工程施工分包给劳务企业已成惯例。建筑总承包单位着重于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程结算、农民工管理等进行合同履约。由于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实行全面管理,相对于建设方的施工管理也能够全面执行。但是也有一些施工总承包管理企业存在以包代管的不良倾向,施工质量、进度、安全难以保证,为此加强建设方的项目管理对劳务分包单位监督管理尤为重要。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进入装修阶段,水、暖、电、消防、电梯、防水、内外保温等专业分包队伍陆续进场,不少专业分包单位不是通过正常的建筑施工分包施工程序进场施工,而是通过建设单位或某些部门关系进场施工,这些队伍进场之后,往往出现专业分包企业不服从总包单位的管理,监理单位想管又管不了的混乱局面,专业分包单位自认为有后台,我行我素,不按施工程序和监理程序进行施工,不能主动的接受施工总承包单位和项目监理部的监督管理,不能主动向监理单位报审施工资质,建筑材料、构配件进场不及时进行报验和送检,施工时相互之间不默契配合,临时用电乱拉乱接等安全隐患随时存在,实践证明,在建筑工程装修阶段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的管理更为重要。

(三)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和施工方案的报审工作。

第二、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施工材料的进厂检验、取样送检工作。特别是防水、外保温、塑窗等分包专业,由于不少专业分包单位是通过建设单位关系进场,所以这些分包单位往往不能主动报验送检进场材料,监理人员一定要坚持按监理规范要求,督促专业分包单位报验、送检进场材料。

第三、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的施工技术管理。要求施工项目部要把专业分包单位作为项目部的一部分加强管理,各专业分包单位进场后也要服从施工项目部的管理。经验证明,专业分包队伍进场后,及时召开以分包施工方案审查、安全技术交底为主要内容的专题会议非常必要。通过审查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总包与分包各方的责任与分工,便于协调好各方关系,为项目监理部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施工中首先要求分包单位不要把监理人员当做施工单位的质检员,分包单位要对施工质量认真自检、互检、复检,经总承包单位与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第五、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成品保护意识教育。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各工种各工序要密切配合,成品保护要有切实措施,避免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第六、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施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分包单位不经施工总承包单位允许,临时用电不得乱拉乱接,不得擅自使用吊装和提升设备,施工中安全措施不到位的要敢于制止,大胆纠正。

第七、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施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要坚持资料和进度同步报验。

第八、办理专业分包施工专项验收交接手续,经总包单位和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撤离现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