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协会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1 06:42:52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1

一:主要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先争优系列)

1、继续缅怀先烈 继承遗志 创先争优 开拓未来 创先争优,迎党90周年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摄影、招贴创作比赛。该活动上一学期主要进行了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笔会讲座,及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笔会比赛。北红色文化题材油画比赛及展览是这学期的主要活动。(详情见继续缅怀先烈 继承遗志 创先争优 开拓未来 创先争优,迎党90周年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比策划书)

2、歌颂劳动 发扬传统 关注民生 关注毕节试验区人民生活及农村建设与发展“颂五一,庆五四”毕节学院大学生美术协会首届书画展。

3、艺术系“歌舞书画”联谊会(音、美、舞、设四协会)

二、主要协会活动

1、常规评比指导活动(指导老师毕节学院艺术系美术教研室主任杨教授)

为加强艺术学习氛围提高同学之间的专业学习与交流。把协会及艺术系美术专业的所有学生平时习作作品每周为一期限放在艺术楼美术专业活动走廊定期展出并由专业老师及学生欣赏学习。

2、专业培训(就协会发展需要培养专业人才)

主要为油画、国画、书法、素描、水粉、漫画等培训,培训接着上一学期的继续,同样由各部部长和分管的各个副会长负责,并由会长监督,时间为周末。

3、非专业培训(就协会发现培养行政管理宣传人才)

主要为POP及简单应用文书写作(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策划、会议记录)培训。同样由各部部长和分管的各个副会长负责,并由会长监督,时间为周末。

三、思想交流及文化教育活动

1、思想交流活动

户外采风活动

为作品创作和加强协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本学期春天进行一次户外采风活动。(详情见活动策划)

2、文化教学学习活动

(1)禁毒知识宣传活动(看电影、图片播放等)

月日为国际禁毒日协会通过观看相关电影,和找相关行政部门讲解相关的知识图片展览,参与知识问答等进行禁毒思想教育。

(2)当代大学生不忘国耻教育活动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2

一:主要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先争优系列)

1、继续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创先争优开拓未来创先争优,迎党90周年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摄影、招贴创作比赛。该活动上一学期主要进行了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笔会讲座,及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笔会比赛。北红色文化题材油画比赛及展览是这学期的主要活动。(详情见继续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创先争优开拓未来创先争优,迎党90周年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比策划书)

2、歌颂劳动发扬传统关注民生关注毕节试验区人民生活及农村建设与发展“颂五一,庆五四”毕节学院大学生美术协会首届书画展。

3、艺术系“歌舞书画”联谊会(音、美、舞、设四协会)

二、主要协会活动

1、常规评比指导活动(指导老师毕节学院艺术系美术教研室主任杨教授)

为加强艺术学习氛围提高同学之间的专业学习与交流。把协会及艺术系美术专业的所有学生平时习作作品每周为一期限放在艺术楼美术专业活动走廊定期展出并由专业老师及学生欣赏学习。

2、专业培训(就协会发展需要培养专业人才)

主要为油画、国画、书法、素描、水粉、漫画等培训,培训接着上一学期的继续,同样由各部部长和分管的各个副会长负责,并由会长监督,时间为周末。

3、非专业培训(就协会发现培养行政管理宣传人才)

主要为POP及简单应用文书写作(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策划、会议记录)培训。同样由各部部长和分管的各个副会长负责,并由会长监督,时间为周末。

三、思想交流及文化教育活动

1、思想交流活动

户外采风活动

为作品创作和加强协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本学期春天进行一次户外采风活动。(详情见活动策划)

2、文化教学学习活动

(1)禁毒知识宣传活动(看电影、图片播放等)

月日为国际禁毒日协会通过观看相关电影,和找相关行政部门讲解相关的知识图片展览,参与知识问答等进行禁毒思想教育。

(2)当代大学生不忘国耻教育活动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3

中华手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朱建中:按工美大产业来讲,上海有6家相关协会,它们是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上海钻石行业协会、上海印章行业协会和上海水晶经营企业行业协会。我们工美协会有会员360多家,其中规模(即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以上的企业有20家左右。

企业之间落差比较大,比如最高的企业老凤祥去年销售252亿元,其他大部分是500~2000万元之间,都是小企业。总量来说,去年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为365亿元,我认为规模以下的产值要大于规模以上,这个没统计。比如那些零售服务类企业,单体小,但数量大,散布在上海的17个区县。

中华手工:这个水平,处在全国工美行业的什么位置?

朱建中:据我所知,广东工美产值已达到1000亿元,浙江、江苏也大约在700~800亿元,如果说按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的总产值来说,上海能排在前列。

中华手工:上海有哪些代表性的工艺企业及特色产品?

朱建中:在全国来讲,主体和强项是黄金珠宝首饰,以老凤祥为代表。因为它原来是一个加工型的企业,现在变成一个有多种门类的经营型集团公司。它为什么能够在全国领先呢?主要是它有非常优秀的设计团队,比全国的其他企业来得完整。

有特色的还有陶瓷,比如汉光瓷,尽管产量不大,但它的品质及影响在全国都很大。还有一个企业马格隆特也做得比较好,主要是做日用瓷、礼品瓷。另外有一家做景观陶瓷的,就是蒋国兴大师,他的作品有上海地铁的大型壁画,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壁挂等。景观陶瓷这一块我觉得是上海未来有增长潜力的、以设计为主体的产业。此外还有一个康宇公司,主要运用景泰蓝珐琅工艺做装饰及家居品,他们的玻璃产品也做得不错。

其他像玉雕这块,张铁军集团做得非常好。他们主要以翡翠为主,其他玉的品类也在不断拓展。据我所知,他们有一个项目就是在闵行区投资做一个国际珠宝集聚区,第一期投资15个亿,已在去年年底动工,预计两年内完成。其他的玉雕企业主要是以玉雕工作室为特征,比如像吴德胜等大师工作室在国内外的影响也很大。

中华手工:可以说上海工艺美术产业与市场接轨,做得还不错?

朱建中:我觉得与市场接轨广州、深圳也做得不错,对上海来说,我个人认为它比新兴城市的文化积淀要久一点,再加上受到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影响,能紧跟国际潮流,同时上海的消化能力比较强,也有自己独创的一块,可以做出来影响全国。

中华手工:在信息化时代,上海有没有相关的举措来促进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朱建中:我们正在建设上海工艺美术设计服务平台,这是上海工艺美术系统第一个设计平台,在全国也是第一个。它是由政府来支助我们的,面向上海工艺美术及文化产业的企业服务的,以设计为主体的平台。它主要是通过以信息化的手段为载体,把线上线下对接起来,为设计企业、设计师和会员服务。我们这个平台大致有五块服务内容,包括网站、信息库、信息服务、展览展示和培训。

中华手工:上海工美协会举办了哪些在业内比较有影响的活动?

朱建中:我们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的壶艺展览,有全世界五六十个国家的陶艺家参加,这个壶是概念性的,不是日常喝水用的壶。从2008年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届。还有一些陶艺展也比较有影响。

今年我们会在黄埔区首创一个以设计师为主体的博览会,放在五星级酒店里面做,我们包下几百个房间,让设计师进驻,进行贸易、设计交流、学术研讨。

中华手工:这种模式在国内还不多见。

朱建中:国内没有人做过,国外有。按照我们的想法,今年先探索一下,如果可以,明年就在中心城区的几家酒店同时开展。利用酒店淡季,我们把设计师集聚在上海,主要是以黄金珠宝商贸区商务部的项目为契机,同时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2013上海首饰艺术博览会,不仅是黄金饰品,而是大首饰的概念,用其他材料来做,甚至价格可以超过黄金。除了专业设计师,我们会动员全市所有爱好首饰艺术的人来参加,不管是用什么材料,哪怕用纸、用木头,用陶瓷都是可以的。

中华手工:关于“手工艺美术进社区”活动,协会开展得如何?

朱建中:继续在向深度发展,我们去年还编了一本《社区手工艺》。我们协会有杂志、有简报,在朱家角有展示馆,在长宁区有民族文化中心,徐汇区有图书馆,还有街道社区我们也做得蛮有特色。上海的社区发展是非常有潜力的,比如许多白领都很喜欢这些手工活动。

中华手工:我们去台湾考察,他们的文创社区也做得比较好。

朱建中:对的,但上海跟他们不一样,我们是选的黄埔区五里桥街道、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在这些经济中心社区开展,先积累一点经验,慢慢向其他社区推广。

中华手工:2009年,上海工美协会与8 个城市的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发起组建了“长三角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体”。这个区域性的工美联合体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朱建中:这个是以免费的形式为长三角城市的工艺美术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主要是联合组织一些活动,由哪个城市举办,就由当地出费用。比如今年扬州的展览,我们长三角所有的企业都会去参加。联合体的活动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络,对长三角的工美发展有促进作用,也为我们上海平台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中华手工:作为经济前沿地区,上海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朱建中:我觉得主要是来自于上海的城市功能比较健全,城市信息量大、人才流动大,国际化程度比较高,通过自身努力它的消化比较快。可能其他城市也很难模仿。在未来我们想以平台为载体,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中华手工:您觉得上海工艺美术的发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朱建中:就是要不断克服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克服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国家对上海的要求来讲,这是一个弱点。我们要向南方学习解放思想,大胆地改革。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来融入长三角,融入全国。另一方面,视野应该更开阔,就像党中央对上海的要求,必须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主义大都市,而且是有特色的。而这种国际化大都市不是自己叫的,是要真正体现它的国际性。这种国际性体现在产业转型后,你对全国就应有一个辐射与影响能力。

中华手工:“十”对工美事业发展有何战略部署及措施?

朱建中:现在我觉得很好,2013年又有很多项目可以申报。我们现在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大师原创工作室申报一些服务平台,而且政府还会有资金支持他们。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4

今南京西路325号、黄陂北路口的上海美术馆将移至浦东世博园由中国馆改建成的中华艺术宫。不禁想起老上海的美术馆,以及现上海美术馆是如何创建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在江湾五角场地区建造新上海城区的规划已开始实施。如今的上海体育学院校部办公大楼,就是当时建造的市政府大楼。如今的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一幢老建筑,就是当时建造的上海博物馆,就在这座上海博物馆附近,还计划建造一座上海美术馆。可是,因1932年“一·二八”日本入侵上海发生淞沪战争,迫使这一新上海城区的建设计划不得不中止。此后,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才又将建造上海美术馆提上了议事日程。该年4月,由当时上海市教育局专门提出建造上海美术馆的设想报告,呈报上海市政府,经第71次市政会议通过,批准设立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

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设于陕西南路139号(老建筑已拆除,今巴黎春天百货公司大楼所在地),筹备主任为施翀鹏(施南池)。下设指导委员会、设计委员会、征集委员会、编辑委员会。聘请的指导委员会委员有李石曾、徐朗西、吴待秋、吴湖帆、汪亚尘、沈尹默、张大千、张元济、冯超然、赵祖康、刘海粟、颜文梁、顾颉刚等。设计委员会委员有朱应鹏、郑午昌、郎静山、姜丹书、马公愚、许士骐、陆丹林、张充仁、张书旅、陈秋草、贺天健、刘开渠、孙雪泥等。征集委员会委员有王个簃、王扆昌、白蕉、江寒汀、沈迈士、汪声远、李咏森、李秋君、徐邦达、唐云、姚虞琴、商笙伯、张红薇、杨宽、应野平、谢稚柳、钱镜塘等。编辑委员会委员有丁念先、徐仲年、承名世、俞剑华、温肇桐、陈小翠、童书业、郑逸梅、华林、严独鹤、潘伯鹰、丰子恺等。各位委员都是当时上海的文化界、美术界、史学界、收藏界代表性人物,英才会聚。

当时的上海市美术馆筹备过程中,曾分别举行了如下工作会议:1947年6月14日举行了上海市美术家和收藏家会议,同年7月1日举行了设计委员会会议,7月5日举行了编辑委员会会议。另在9月15日至28日假南昌路法文协会举办“中国近百年画展”。还先后举办中国历代工艺美术展览、历代雕塑展览,及图案、模型、摄影展览等。在编辑出版方面,编有《中小学美术教材与教学法》,出版有《中国近百年名画集》、《上海教育周刊·美术号》、《近百年画展作品识录》、《世界月刊·美术特辑》、《中国清代名画集》等。从当时的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工作进展来看,可贵之处在于一开始就注意与欧美国家的美术馆工作方向接轨,即将美术作品的陈列展览与美术的普及教育,特别是与青少年的美术教育相结合,同时与编辑出版、研究工作相结合。

上海市美术馆的建馆选址当时尚未定,但美术馆的建筑设想当时已由建筑师洪青设计了两种:甲种(大规模)是全部用大理石和雕刻装饰的正规美术馆,乙种(小规模袖珍式),只有三大间陈列室,一间大厅,另有储藏室办公室。这两种设计方案呈报给市政府。市政府因财政困难而只选了乙种小规模袖珍式美术馆设计方案。然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因集中财力打内战,连简陋的袖珍式美术馆设计方案都无法实施。所以,真正的建立上海美术馆,在新中国诞生后才正式实施。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美国的计算机产业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政府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对计算机产业的支持

之所以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关键是政府职能明确,不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支持方向,改进资助体系和管理。总结美国联邦政府支持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政府一直是计算机技术的强有力支持者。按1995年不变价计算,1976-1995年间,联邦政府对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由1.8亿美元增加到9.6亿美元,增长了5倍。其中,基础研究投入由6500万美元增加到2.65亿美元;应用研究投入由1.16亿美元增加到7亿美元。联邦政府资助中约35-45%投向大学,其余55-65%投向政府实验室和产业界;政府基础研究资金的70%投向大学。联邦政府还对其他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研究给予资助。联邦政府对与计算机研究相关的其他技术和电子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由1972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7亿美元,占联邦总投入的比重由5%增至7%。

联邦政府从其职能出发决定资助方向,政府资金主要投向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支持长期的基础性研究

美国政府在长期基础性研究和共性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基础性研究的主要特点,一是其效益往往在短期内无法显现出来,风险较大。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初期,企业没有实力进行这样的研究工作;二是其应用领域往往比较广泛,一家公司无法完全利用,而且又无力阻止竞争者利用其研究成果。因此,产业界较少对长期基础性研究进行投资。

美国联邦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长期基础性研究的资助项目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政府资助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始于70年代早期,直到1997年才研制出能够成功识别持续性语音的个人电脑。与此相似的是,国防基金从60年代就开始资助可用于三维图像的基础性系统研究,直到90年代才形成消费性产品。尽管这项成果在高性能仪器中早已开始应用,但近些年才广泛应用于医疗、娱乐及国防产业。

(二)资助计算机研究的基础设施

联邦政府在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美国发展计算机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1.为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力资源

联邦政府的资助计划培养了一大批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生和优秀研究人员,为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人才。国家科学基金的数据表明,1985-1996年间,获得联邦资金资助的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比例从14%增加到20%。联邦政府对研究生的资助主要采取助教奖学金的形式,助教奖学金占总资助额的75%以上。1985年到1995年,全国最好的计算机系里,如MIT、卡内基·梅隆、加利弗尼亚大学勃克力分校等的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中约有56%得到了联邦政府的资助,其中一半是助教奖学金。1997年,斯坦福大学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专业27%的研究生获得联邦政府资助,50-60%的博士得到资助。同时,政府资助的一些大型研究项目还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

2.为大学教育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和设施

配备和维护研究的硬件设备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一般的大学很难筹集到这笔资金。联邦政

府采取多种形式来支持大学购买计算机设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为大学教学提供计算机设备;另一种是通过资助特定研究项目为大学提供精良设备。

联邦政府在支持大学研究设备方面的主要贡献,一是支持建立大学计算中心,资助大学计算机系开展研究工作。国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NSF”)于1956年就开始了为大学提供普通教学和研究用计算机的资助计划。该计划每年提供的资助金额增长很快,1958-1970年间,共资助了66,00万美元。60年代,国防部高级项目处(以下简称“DARPA”)重点资助了少数几个基础好的大学计算机系(如MIT,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开展专门项目研究,资助项目的大部分资金用来采购设备。据估计,60年代,全美大学中约一半的计算设备是由政府机构资助提供。1981-1995年间,联邦政府资助了计算机科学系研究设备采购的65%,1985年高达83%。在电子工程方面,联邦政府的设备资助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982年为75%,1995年为60%。NSF启动了两套专门为计算机科学系提供设备的计划:计算机研究设备计划和一个更加广泛的协作实验研究计划。

二是研制高性能计算设备和建设网络设施。80年代中期,政府资助了IBM701等高性能计算机

的研制,造出了供研究人员进行各种研究使用的大型计算机系统。1985年,NSF启动了一项建立超级计算机中心的计划,资助建立了5个全国范围的计算机中心,为那些不能在普通计算机上进行的高级的、运算复杂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后来,这些中心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早期试验场,还对一些计算机科学系的教学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这项计划还带动州、私人部门出资在其他大学建立超级计算机中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加大对网络设施的资助力度。1973年起,NSF着手进行一项科学网络的计划,每年提供60万美元到75万美元为大学的研究人员建立计算机网络。

(三)支持利用高新技术的大型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联邦政府有效资助了大型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项目。DARPA支持了计算机间相互联结的分批转换网络(ARPANET)的研究项目。这项研究促进了有关入网协议、分批转换及路线安排等项研究。同时也推进了对大型网络管理模式的开发研究,如,域名系统及开发电子邮件等。DARPA的研究成果显示了大型分批转换网络的价值,促进了其他网络的开发。NSF网络的建立形成了网络的基础。政府通过资助大型高新技术应用系统的开发,把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者汇聚起来共同建立共用的实验室,交流思想,从而创造出一支有能力最终推动技术发展的研究力量。如,50年代的SAGE项目组织了来自MIT、IBM及其它研究实验室的研究者,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创新思想,目前在计算机行业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的想法都是当时提出来的。许多计算机行业中的先驱人物也从50-60年代的控制计算机系统(SAGE)项目中获得了经验,后来这些人在代表着计算机及通讯事业新兴的公司及实验室中工作。SAGE的影响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才逐步显现出来。

构造大型应用系统的实践表明,有些研究并不一定直接导致某一项技术的创新,而是导致开发与技术推广。应用开发是对已经研究出来的技术进行分析和合理组合,形成新的应用系统。如,建立大型应用系统的研究项目就是把电子通讯系统的原理应用到ARPANET项目开发中,形成了网络技术的基础。

(四)对产业技术的早期资助

20世纪50年代,联邦政府资助了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的研究。那时,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研究

开发的资助超过工业界R&D投入的3倍,几乎覆盖了整个计算机界的研究与开发。直到1963年,政府还资助着IBM计算机R&D的35%,Burroughs公司的50%,Control-Data公司的40%。从60年代末开始,因为整个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政府对计算机R&D资助的比例急剧下降。直到70年代中期,政府资助仅占计算机R&D投入的25%,1979年达到战后的最低点15%。随着新项目的启动和里根执政时期的国防建设,1983年,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研究的资助比例又有回升,约占20%。

美国政府对产业界的资助重点放在推动技术商业化方面。一是对产业界早期研究的资助。政府对企业实验室提出的一些有市场前景的技术给予资助,将其推向商业化。例如,IBM最先提出了相关性数据库的构想,但IBM考虑到这项技术构想可能对自己已经成熟的产品造成潜在的竞争威胁,没有继续进行商业化研究开发投入。而NSF资助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对这一构想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推向商业化;二是支持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有些研究开发具有商业价值,但属于共性技术,单个企业难以研究开发,或者企业担心难以控制竞争者使用技术成果。IBM最先开发了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但直到DARPA资助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及斯坦福大学进行深入研究时,RISC才实现了商业化。该研究是作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项目的一部分来进行的。后来许多公司把以RISC为基础的产品引入了市场领域。

(五)联邦政府的资助对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联邦政府的资助计划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据统计,1993至1994年间,美国全国共批准了1619项与计算机产业有关的专利。尽管这些专利的所有者75%是美国企业,但它们所引用的论文大部分是由大学或政府的研究人员撰写的。在按资助来源分类统计的论文中,51%的资助来自于联邦政府,37%来自产业界的资助。政府资助中NSF占22%,DARPA占6%。尽管这些数据仅限于两年的专利统计,但反映出联邦所资助的项目,特别是在大学里进行的资助研究,推动了计算机行业的技术创新。

二、美国政府在计算机产业技术发展各阶段中的主要作用

政府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随计算机产业成长和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一)50年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用户和资助者

在1960年以前,美国政府作为用户和资助者,主导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这一期间,政府支持计算机技术主要出于国防需要,资助面比较窄,重点是对技术本身的试验,而且没有一个系统的长期战略计划。但是,这一时期的政府资助项目尝试了不同类型的资助机制,对私营部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50年代,几个主要计算机公司的R&D都得到过联邦政府的各种形式的资助。例如,在IBM公司的R&D投入中,政府合同资助投入占50%以上,直到1963年还有35%。联邦政府不仅在资金上对私营部门提供资助,而且从项目设计、技术思路、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了支持。资助的项目涉及到有关国家安全、人力资源培养等各方面,还包括一些综合性、高投入、不确定性大、具有长期影响的技术开发项目。政府资助的许多项目研究出了设备的原型,在这些原型基础上,研究人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二)60-70年代——技术扩散和产业增长阶段,政府扶持的重点转向长期基础性研究和培养人才

60年代初期,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开始商业化,可以独立于政府的资助和采购,全国出现了几个大型的计算机公司。这些大型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且有能力自己研究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而促进了计算机产业的商业化。如,IBM公司与美国航空公司在部分采用军事指挥和SAGE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计算机订票系统(SABRE系统)。计算机定票系统的迅速发展成为推动计算机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产业界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出现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几个重要学校的计算机系已经成立。

随着计算机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政府的资助重点开始转向长期基础性研究和培养人才。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由于计算机产业界对R&D的投入增加,尽管政府资助产业界的绝对数额还在上升,但比例却急剧下降。

(三)80-90年代——计算机产业成熟阶段,政府积极组织和支持联合研究开发

随着产业界增加对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政府资助所占比例开始下降。80年代初期,日本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存储器等技术开发,使美国的计算机产业感到了竞争威胁。同时,美国半导体生产设备的国际市场份额从75%下降到了40%。“增强竞争力”成了美国80年代技术政策的关键字眼,国内要求政府采取行动的呼声提高。同时,大学与实业界开始以合资、协议等方式进行合作,或组织行业协会抵制来自日本的威胁。

为了提高美国计算机产业的竞争力,使其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联邦政府不仅继续支持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而且调整了支持重点和资助方式。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资助重点开始转向支持各界联合开发,通过支持行业协会等一些新机构,组织和促进产业界联合开发。1984年的国家合作研究法案从不信任法案中把研究协会的名字去掉了,从而使研究协会的合作合法化。政府支持半导体制造技术协会(SEMATECH)等行业性组织机构,发挥其在计算机技术联合开发中的组织作用。那一时期,半导体制造技术协会和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所等受到政府资助的行业性机构,成为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和政策议程的主导者。

90年代,政府一方面对现存的政府所有的成熟的计算机基础设施实现商业化和私有化;另一

方面又开始资助新的更高层次的技术研究。如,NSF于1992年将其互联网向商业应用开放之后,又于1995年成功地把NSF的互联网推向私有化。与此同时,NSF和其他联邦机构还在继续进行下一代互联网(NGI)的开发与扩展工作,计划将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100倍。NGI计划将建立一个试验性的、范围广阔的、可升级的测试系统,用以开发那些对国家至关重要的网络应用技术,如国防和医疗等。

三、几点启示

美国政府资助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经验,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政府职能明确

在美国的计算机革命中,政府、产业界和学校起了不同的作用。政府主要引导大学和产业界研究机构的研究,特别在建立前沿研究需要的实物基础设施,培养大学生、研究生和技术队伍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尽管有些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如AT&T、IBM、微软和英特尔等在基础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大公司更倾向投资于与其发展目标及产品开发有紧密联系的研究项目。而政府则在长期基础性研究、应用前途广泛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计算机产业从幼稚产业发展为成熟产业,美国联邦政府的作用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50年代的用户和资助者,60-70年代的资助基础研究和培养人才,到80-90年代的合作者。资助机构和管理也从分散、无战略计划逐步发展到由专门机构统一协调。

(二)资助来源多元化和机制多样化,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

联邦政府对于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工程技术的资助主要是通过几个机构来完成的。例如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航空航天部、能源部及国家健康机构。这些机构的特点是,专业技术能力比较强,机构内部有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有些机构本身就是国家研究机构。除国家科学基金外,这些机构大都是计算机技术的直接需求和应用方,经常根据部门自身的需要资助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

多元化的优点,一是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多样性。由于计算机技术是工具性技术,各个领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每一个机构都有各自的资助重点及资助方式,从而促进计算机技术多样化发展;二是提供多种潜在的支持,增加了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选择余地,有利于竞争;三是研究成果可以在不同的机构间转移,形成广泛的用途,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统一协调

尽管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资助计划是由专业管理部门分别执行的,但是,随着计算机产业的成熟和资助规模的扩大,各专业管理部门和联邦政府不断加强对计算机资助项目计划的统一协调和战略规划。60年代以前,军方对计算机技术的资助是根据各军兵种自己的需求分散进行的。60年代初,国防部成立了高级研究项目处,并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协调军方各部门的长期战略性资助计划,实行统一管理。

9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设置计算机、信息和通讯委员会,该机构通过下级委员

会,协调12个政府部门或机构的有关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R&D项目,并重点组织实施了5个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项目计划。

这种体制即发挥了专业机构的积极性和技术特长,又加强了统一协调,避免重复研究和

分散竞争资源的局面,提高了政府资助的整体效果。

(四)以多种方式支持计算机技术

除了资助研究开发以外,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市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是高新技术的最大用户,政府采购为高新技术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从半导体到超级计算机,在许多领域中,政府创造了计算机及其技术的市场,促进新技术的标准化和核心技术在计算机行业的推广。例如,联邦政府为阿波罗号航天飞机采购的集成电路以及国防部的洲际弹道导弹项目都对集成电路生产能力的提高形成了一种刺激。为开发核武器,能源部及其前身机构对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驱动了早期超级计算机市场的形成。美国政府的统计体系也是早期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大用户。在软件方面,通过建立联邦数据处理标准,联邦政府促使市场向“美国国家标准机构”制定的COBOL(面向商用的通用计算机语言)不断靠近;为使FORTRAN程序语言扩展应用于并联计算机,政府资助了高级FORTRAN论坛项目。

反垄断诉讼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1952年出现了针对IBM的反垄断诉讼案,要求IBM公司出卖或出租其设备,以帮助其它公司进入这一商业领域。同时要求IBM公司对其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所有有关信息处理设备的现有及未来专利实施许可制度,并规定了许可的比率。“司法部反垄断部门”的负责人认为,IBM诉讼案是“开放电子领域的一个进步”,为其他公司进入计算机行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五)保持战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贡献中最发人深省的是,政府不仅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初期发挥了作用,而且在计算机产业逐步趋于成熟时,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美军 重大工程项目 投资决策

一、美军开展重大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举措

1、依据军事需求选择工程项目

军事工程建设与军事战略战术密切相关,以实现聚焦后勤为宗旨,满足联合作战对高效军事工程设施的要求,美军依据具体的军事需求,选择军事工程项目,制定军事工程保障计划。在坚持尽可能利用已有设施优先于新建设施的原则下,美军优先考虑使用自己拥有、已经占有或者租借的军事工程设施,其次考虑通过事前协议和约定的方式使用东道国或者盟友在特定场所和情况下提供的设施,再次考虑通过商业渠道获得所需的工程设施,最后在以上各种方式均无法实现时,通过新建军事工程设施,以满足军事需求。一旦决定新建军事工程设施,依据相关任务以及上级意图,美军将会从国家和国防基础数据库收集军事工程保障所需的信息情报,随即开展任务分析,把握工程建设面临的具体形势,分析和计算总需求,了解现有的总供给以及为满足需求新建军事工程设施的总量,从而明确相关军事需求,上报任务分析结果,最后得到行动计划指导意见,并据此开展具体过程的分析、比较和计划工作。同时,评估军事工程保障需求是否有足够的保障力量去完成,配属的工程保障力量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工程任务,争取将军事工程保障能力和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提供给相应的保障对象,以满足美军对战场设施、营房工程、测绘工程以及其他工程设施的需求。

2、规划、计划与预算紧密结合

为了适应军事战略调整和部队转型,强化军费运行管理,提升国防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满足联合作战的需要,美国国防部从2005财年开始,启用“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PPBE)取代原来的“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新的“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继承原来“规划计划预算系统”的精髓,将国防目标的规划、计划与预算编制融为一体,以项目为中心,把所有的支出都纳入到项目方式管理,按照项目成本来确定预算。新的“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由规划、计划、预算和执行四个阶段组成。其中,计划和预算实行两年一次滚动的编制制度,偶数年为预算年,编制新的计划和预算;奇数年为非预算年,不编制新的计划和预算,只进行调整。

3、投资决策方法手段科学合理

麦克纳拉认为,国防管理实质上是以有限的军事财力为分配中心达到军事人力、物理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和使用,因此可以采用管理经济的方法管理国防,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在军事建筑项目投资决策时,美军运用这一军事经济理念,用管理经济的方式进行决策,其投资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首先,美军将系统工程理论以及运筹学方法引用到预算决策领域,通过多部门共同协助,按照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四个阶段,制定包括军事建筑项目在内的长期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预算,有利于国防费的合理运用。其次,作战司令部根据军事能力需求上报军事建筑项目时,以及国防预算项目编制时,坚持节约投资理念,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研究、对比、分析论证满足军事能力需求和达到政策与战略目标的各种方案,选择投入少效益大的军事建筑项目。在投资约束条件下,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军事建筑项目不可或缺,必须列入建设计划,其他非紧要的项目,则可通过降低军事技术含量的方式降低投入费用,或者选择其他比较经济的军事建筑项目。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国家和国防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其他作战准备信息源,收集工程保障信息、战场情报信息以及有关军事建筑工程项目的地理、水文、气候、设备原材料、可用建设资源以及环境信息,分析评估相关信息,为军事建筑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支持。最后,充分运用项目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军事建筑项目的建设地点,类比估算军事建筑项目的规模,选择项目的建设时机,评比选择的建设方案,辅助军事建筑项目投资决策。

4、投资决策监督体系比较完善

美军军事建筑项目投资决策要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国会、国防部和公众。

国会的监管主要是指政府问责办公室协助国会对各行政部门按照立法规定的计划执行和公款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可以在任何时候从国防部调取其认为需要的有关资料,监督国防部经费支出及使用情况,如果发现问题,有权要求国防部更正或向国会报告。国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检查国防预算,包括用于军事建筑项目投资决策、使用及执行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或文件,同时也可以对项目进行审计。政府问责办公室与国防部总监察长办公室在工作内容方面有相同之处,为避免重复开展监督工作,办公室之间应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凡是重大的、国会重视的项目,包括重大军事建筑项目,以及总监察长办公室不便于审查的部门事项,都由政府问责办公室进行监督审查。

国防部的监管主要来自总统直接任命的国防部总检察长办公室,其负责监督审查国防部工作,包括对军事建筑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其主要任务是:对欺骗、浪费和营私舞弊现象及计划效能差的审计工作给予政策上的指导;对国防部内部所作审计及审查工作做出评估并进行审查;对国防部审计人员是否遵守审计的原则、政策和审计程序进行监督并做出评估;对国防部所属审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协调,避免工作重复的发生,确保各审计部门工作无疏漏、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制定国防部内部的审计方针、政策,组织和审查全军审计工作的实施,有权对全军任何部门、任何项目进行审计。对于军事建筑项目而言,总检察长办公室主要是监督军事建筑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审核、调查与监督项目总体情况,促进项目建设工作的高效运行,预防和调查项目中的欺诈、浪费、滥用权力等问题,审查与项目有关的现行或即将实行的法律、法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就项目及工作情况向国防部、总统和国会报告。此外,美国国防部兼任主计长的副国防部长领导国防财会局和国防合同审计局,是美军财务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军预算进行审查和监督执行,参与相关计划的审查与决策,包括对军事建筑项目的监督。通过以上两个部门的工作,总统可以更直接了解到国防部各部门的工作,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国防部各部门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公众监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向公众公布军事建筑项目的规划、项目预算以及项目对当地规划、环境、社区的影响等,对居民意见分歧较大的,要召开听证会进行听证,征求意见,公众将意见反馈到决策机构,并对军事建筑项目发展规划、建设方案等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二是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各方关注的问题,约束投资决策行为。对公众、议员、舆论等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还需将相关结论予以公开,供公众随时查询。

二、美军开展重大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对我军的启示

1、遵循决策规律开展重大军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

美军在重大军事建筑项目的投资决策上,遵循投资决策规律,按照决策程序进行决策。美军重大军事建筑项目的上马与否,主要是依据联合作战是否需要,而决定是否上报建筑项目,对于上报的军事建筑项目,通过“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PPBE),最后由国会审批是否列入计划执行。因此,我军在开展重大军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必须严格遵循投资决策规律,按照决策程序进行决策。在宏观层面,要充分发挥计划的先导作用和预算的龙头作用,以“计划和预算”引领重大军事工程项目的宏观决策;在微观层面,针对具体的重大军事工程项目而言,要扎实做好决策前的论证工作,开展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评估重大军事工程项目的必要性、技术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为决定项目上马与否奠定基础。

2、全面、综合地权衡各项因素进行投资决策

美军在重大军事建筑项目的申报、筛选和审批上,非常注重全方位的项目分析论证。作战司令部在上报项目之前,司令部工程主任要借助国家和国防数据信息系统以及其他信息源,明确工程保障相关信息,而后开展工程保障需求分析,制定工程保障计划。在制定预算过程中,也要针对重大军事建筑项目经费保障问题,开展分析论证,确保重大军事建筑项目经费及时足额地供应。因此,我军在重大军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也要借鉴美军军事建筑项目投资决策的相关做法,全面分析影响项目决策的各项因素,权衡投资决策主体及其决策方式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综合考虑项目建设条件、环境影响、原有军事设施利用情况以及项目的综合效益,为提高我军重大军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奠定基础。

3、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辅助项目投资决策

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科学方法与技术,有利于提升项目投资决策工作效率,提高项目投资决策质量。美军在制定军事建筑项目保障计划,分析论证项目可行性,确定项目优先次序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各种决策方法与技术。“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PPBE)就是系统工程方法论和运筹学方法与美军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体系相结合的产物,利用系统分析思想指导规划、计划与预算工作,在技术上确保了规划、计划与预算之间的科学衔接。美军国防部设有计划分析评估局,其利用计划评审方法与成本效益法,专门负责对包括军事建筑项目在内的项目进行分析、论证与对比,筛选出费用少、效益好的项目,以尽可能少的军费投入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我军开展重大军事工程项目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与技术,提高投资决策质量和管理效率,从而有效发挥重大军事工程项目战斗力生成倍增器的重要作用。

4、完善重大军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相关制度与机制

投资决策相关制度与机制是引导和规范投资决策行为的关键,美国政府非常注重投资决策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投资决策规章制度建设方面,《阳光法案》(Thomas)约束了政府投资决策行为,要求将政府决策相关信息公之于众,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政府投资决策行为,这其中就包括公众对议会审议国防费预算的监督以及对是否兴建军事建筑项目决议的监督。因此,借鉴美国政府的成熟做法和相关经验,结合我军军事工程建设的特点,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相关决策机制,指导我军军事工程建设投资决策工作,对于完善我军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发挥军事工程投资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开昭:无形的杠杆[M].北京:出版社,1988.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7

7月9日,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承办,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创意设计中心协办的“解读产业政策,共谋未来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召开。会议围绕中国第一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产业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以怎样的导向影响工业设计行业展开了研讨。市、区委领导、企业代表等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程建新教授向与会者解读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网上征求意见稿);上海工业设计中心副秘书长、上海创意设计中心秘书长沈榆教授介绍了上海近期工业设计发展情况及市政府对设计产业发展有关规划与政策的解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张善晋总经理介绍了“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的运作规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都市产业处林艺处长介绍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部署。与会代表在研讨中纷纷表示,要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为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做出贡献。

意大利《无时序列》设计展即将开幕

由意大利家具协会、意大利经济发展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携手主办的大型设计展《无时序列 (Timeless Time)》将于2010年9月9日在外滩3号隆重开幕。

意大利的设计起源很早,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等都曾对意大利设计产生过影响。20世纪70年代,名为“意大利,家用产品新风貌”的展览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从此确立了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地位。进入21世纪,意大利设计更加注重创意,其家具设计将传统制作工艺与当代先进技术手段融为一体,巧妙运用黄金分割,使作品呈现出尊贵的比例之美。

9月9日,99件意大利当代经典设计将与叶锦添大型艺术装置一起,共同呈现东西交融下的形、神之美。

沪港设计沙龙畅意设计生态

2010年6月19日,在上海8号桥III期创意园区,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与香港设计中心联合举办了“沪港设计师沙龙”活动。

香港设计中心周婉美设计总监介绍了香港设计中心的发展以及由该中心主办的“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 历年筹备及获奖情况。罗启妍设计师介绍了正在8号桥III期创意园区展出的“香港:创意生态”设计展的总策展情况。“香港:创意生态”展阐述了香港创意发展的基因,展示了香港创意产业的力量。

应邀出席活动的百余位沪港两地设计师及相关设计产业协会秘书长就设计生态问题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流和讨论。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日华主持了会议。

浦东机场人文艺术环境项目

世博会期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肩负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和“中国形象”文化窗口使命,要求以全新方式再塑个性形象。

上海证大文化、喜玛拉雅艺术馆承接了浦东机场人文艺术环境项目。项目确定以“归一的江南都市”主题系统改善空间环境;用“归去来兮―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系列展览,全方位展示机场独特空间的文化艺术形象,力图打造大型交通枢纽公共空间环境人文艺术植入的范本。最终有48位艺术家参与,共设置了雕塑29件、绘画220幅、景观20处、设施48件。项目中的艺术作品大都具有叙述和场所相关的故事、兼具功能性、能够与建筑和环境有机结合的特点。

开在世博园的毕业典礼

7月5日晚,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在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举行,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0届的40名志愿者从姜鸣院长和顾抒航馆长手中接过了他们的毕业证书。

在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做礼宾接待服务的75名学生志愿者,都是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中间有40名同学当天要在馆内提供志愿服务而不能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和同学集会。为褒奖服务世博志愿者学生的奉献精神,学院决定在世博园里为他们举行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简单而隆重。典礼场地设在联合馆位置最好的二楼大厅,面对黄浦江对岸灯光璀璨的世博会议中心和主题园区,志愿者们心情激动。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学院院长姜鸣、党委副书记郭琴、副院长张天启、上海世博会企业联合馆馆长顾抒航、执行总经理刑普出席,常务副院长潘家俊主持了毕业典礼。

姜鸣院长在讲话中勉励毕业生们发扬志愿者精神,在新的人生征途上不断取得成绩。顾抒航馆长向志愿者们表示祝贺并赠送纪念品。

在为世博服务的过程中告别大学生活,给志愿者们留下人生的难忘、精彩和宝贵经历。

万芾工笔画工作室参展上海第六届扇博会

2010年7月10日,上海第六届扇艺术博览会在恒源祥香山美术馆开幕,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万芾工笔绘画工作室携20件学生作品参展。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8

所谓两用技术,实质上包括:(1)先为军用后转民用的军转民技术;(2)先为民用后转军用的先进民用技术;(3)从开发时即考虑适合于军民两用的两用技术。这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具有军民两用潜力,而非专用技术。

冷战时期的军事强国或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如美国和前苏联,首先发展军用技术而后转民用,但目前则强调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日本、德国主要发展民用技术,再转向军用。美国近来民用、商用技术发展较快,也出现了民用技术转军用的苗头。

一、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原因

1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的需要

冷战结束后,美俄等国国防任务改变,开支锐减,无力维持庞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而且, 许多对工业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如计算机、半导体、通信、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已主要由民用市场所驱动。因此,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和开展双向技术转移,是建设在经济上能承受得起的国防的关键,也是增强国家经济竞争能力和平战转换能力的需要,已成为各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发展趋势。

2作为国防科技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先进的民用技术来发展国防工业

各国在新的形势下为增强国防实力和提高经济竞争力,均在制定新的国防和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如美国1993年就宣布了“国防转轨战略”,其核心就是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1995年2月,美国国防部又发表《两用技术:一种为获得经济上能承受得起的前沿技术的国防战略》,指出“两用技术战略是国防部再投资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还指出“两用技术战略将使国防部能用民用工业产品开发的快节奏和市场推动的高效率来满足军事需求”, 以达到缩短武器研制周期并加速技术进步在军事中的应用,降低获得前沿技术的成本和使国防部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三个目的。同年10月美国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也把发展两用技术作为保持军事技术优势、振兴美国经济和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俄罗斯认为军工系统中70%以上的技术可军民两用,利用两用技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摆脱经济困境和加强国防能力是科技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维持国防工业基础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法国也认为当前国防科研经费日益短缺,大力发展两用技术特别是充分利用先进民用技术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的一项战略措施;认为两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可以大量节省研制生产费用。据报道许多民用技术只需要很少经费就能达到军事系统80%的性能要求。

3建立军民一体化的工业基础

美国的国防工业企业从表面上看绝大多数都是“军民结合型”企业,但实际上军品生产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因而一方面由于管理过于庞杂烦琐,使成本上升,周期很长;另一方面则形成了一道将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隔离起来的“壁垒”,妨碍了军民技术的双向转移,从而使国防工业基础日趋削弱。这种“壁垒”越筑越高,国防部和工业界都不堪重负。冷战后美国深感再也不能用有限军费维持一个独立、庞大的国防工业基础,因而针对这种体系和管理方式,提出“重新设计国防”的口号和“军民一体化”的设想,即将分离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紧密结合,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 使约占现有国防科技工业基础75%的军用品尽量采用民品或利用同一设备、设施、规范和标准,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1995年9月美国公布的《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战略》在论述两用技术政策时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先进的国家技术和工业基础”。“两用是技术上的根本性转移,要发展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性能满足军民两方面需求的技术,争取将来做到武器系统采用现成的民用部件和分系统进行设计,并在一体化的工厂里制造”。

4发挥政府、企业两个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带动民用工业的发展

各国发展两用技术都采取了政府与企业共同负担、共享成果的方式,从而使资金、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广泛发展。美国发展两用技术的重要举措就是“支持政府研究机构与工业界的合作”,其“技术再投资计划”就是由政府提供一半资金,另一半则由其它来源(包括州政府和企业投资)来提供。而民用工业亦可从中获益。据报道,目前美国所有的通信/电子承包商都随时准备通过开发两用技术而发展新的商业实业。英国也采取类似方式吸引民用工业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开发两用技术,一方面扩大资金来源,一方面使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了民用工业的发展。

二、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1确定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

各国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首要之举是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中确定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美国将投资重点放在确保国家安全的两用技术上,如1995年的投资重点在信息技术、先进材料、先进制造和先进建模与仿真技术等领域,投资额占国防部科技预算的25%。

2制定、实施开发计划

各国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关键之举是制定与实施各类具体的开发计划。

美国的军民两用技术开发计划包括核心计划、技术再投资计划(TRP)、两用应用计划 (DUAP)、小企业革新研究计划(SBIR)、合作研究和开发计划(协议)(CRADA)、联邦防务实验所多种经营计划(FDLDP)、先进技术计划(ATP)、先进制造技术推广计划(AFTTP)。美国国防部两用技术核心计划包括电子加工、平板显示器、微机电系统、飞机用先进复合材料、飞机与巡航导弹用一体化高性能涡轮发动机和旋翼机技术。美国能源部也有多项两用技术研究开发合作计划,设计半导体、智能制造、高性能计算、飞机发动机先进材料计划等。美国技术再投资计划是国防部制定的最大、最完整的两用技术发展计划。它是为落实国防转轨战略而于 1993年制定的为期五年、投资241亿美元的国防再投资和转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约 167亿美元,占总投资的70%左右。制定TRP计划的目的是扩大美国在商业和两用工业中的高质量就业机会和真正提高美国的竞争力;其任务是促进向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一体化国家工业能力转变,以提供最先进的、在经济上能承受得起的军事系统和最具有竞争力的商用产品。该计划共分为三类:(1)新的两用技术开发(包括12个科技重点领域);(2)技术转移(或区域技术联盟);(3)制造技术教育与培训(包括5个科技重点领域)。该计划竞争的结果是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1993年10月选定212个项目,共需资金14.66亿美元(政府提供6.05亿美元),至今总投资额已达15亿美元。但1996年3月,美国总统助理约翰·吉本宣布国会将终止对TRP的进一步支持。不久,克林顿政府又提出了两用技术应用计划,目的仍然是通过工业竞争来选择能满足军事需求的两用技术。1997年将进行第一轮竞争,拟选择8~10个项目, 为期3年,要求1997财年投资达2.5亿美元。DUAP与TRP的相似之处是各企业分摊投资, 不同之处是DUAP更加紧密围绕军事用途。小企业革新研究计划于1982年提出;1992年10 月重新筛选项目,以确保所选项目具有两用和商业化潜力;1995年国防部制定了改进措施,增加了投资(预算额为4.45亿美元);1997财年将增至5亿美元。该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探索性阶段,其具有军民两用潜力的成果可得到TRP的资助。合作研究与开发计划(协议) 是联邦国防试验所与非联邦机构的协议,共同研究开发特定的两用技术,1990年前仅几项,1992 年10月增至240项,1995年4月正在实施的项目已达835个。联邦国防实验所多种经营计划鼓励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加速两用技术由国防实验所转入民用。1994年4月已选定19个课题, 总资助金额为0.1亿美元。俄罗斯在1995年8月召开的总统科技政策委员会上讨论了称为 “双重用途技术”的总统计划,确定了10个重点发展项目。

欧共体制定的新的科技战略是“将重点技术计划更直接地同欧洲国防工业竞争能力所依赖的关键新技术联系起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军民两用技术,加强欧盟支持的民用研究计划与军用研究计划的协调,并制定了军民结合的军工发展战略。英国国防部所属国防鉴定与研究局除制定了两项军转民计划,即“部门外研究计划”和“私有资金计划(倡仪)”外,还专门制定了发展两用技术的开拓者计划,首批投标641项,已中标43项。该局还和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共同提出“战略联合计划(倡议)”,旨在建立一个“两用技术中心”网络。法国政府也计划拨款12亿法郎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开发,重点开发电子设备、复合材料、机器人和控制设备等。

3按照政府与企业分摊资金的原则组建各种联合体共同开发

各国发展两用技术一般均采用国防部门与工业部门(企业)、学术界和政府其它部门按照优势互补、经费分摊、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组成各种联合体,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如前述美国政府与企业建立分摊费用的合作伙伴关系。又如英国国防鉴定与研究局已经或正在组建一系列两用技术中心,已建成结构材料中心,并拟建立高性能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电子学与流体力学中心。

三、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1从发展战略来看,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必然成为21世纪各国国防发展战略的科技研究开发重点,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趋向。

2从发展模式来看,两用技术的开发将会从“由民转军”向“引民入军”发展,并最终形成从一开始就考虑“军民两用潜力”的发展模式。

3从发展规模来看,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将会由追求计划庞大、项目繁多的多用途、多目标朝着强调计划适中实用、项目择优而上的用途有侧重、目标较集中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国防部更加强调两用技术应更加紧密围绕军事用途和首先用于军队武器系统。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9

一、组织建设

一年来,协会稳抓组织建设,稳固工作根基这一工作目标,加强了各级协会的会员吸收和推荐工作,全年有近十位美术工作者加入美协,有四位分员加入长沙美协,有汤远志等五位会员加入省美协,从而使得协会的会员整体入会级别得到了较大提高,壮大了创作力量。年初,协会还成立了国画、油画等四个专业艺委会,成立了四大区域的工作组,并在协会年会上发文通过,强调了工作职责,制定了工作计划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同时,协会理事会定期超次数召开了主席团会议和理事会议,确保了协会工作的有力领导。

二、工作开展

今年来,市美协立足会员创作水平,整合现有本土采风资源,提升协会工作品位,服务全市文艺建设落实了各项工作:一是继续抓住协会网络这一重要交流平台,有效地进行了信息传达,活动宣传,创作交流及作品拍卖等工作,真正实现了信息无纸化传递。从而促进了协会工作的高效有力推进。吴玉其、李卫等同志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成功拍卖了多件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在原有办公电脑的基础上,添置了一台电脑及其他办公设施,优化了协会办公条件。三是协会成立了会员创作中心,共设置了十八间专用创作室并添置了创作画架、画板等创作用品,有力地激发了会员创作激情。使得会员创作热情高涨,全年协会创作作品近600件。四是接待了省、市协会采风团三批次,共接待来客四十余人。省美协陈和西副主席,长沙市美协主席柯桐枝等领导对美协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说这是“美协现象”。通过采风,有力地宣传了旅游各方面工作。五是协会组织各艺委会成员开展了写生采风活动三次,分别赴大围山、白沙、明月山、官渡、周洛、高坪、凤凰古城等地开展写生,大大地提高了会员专业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是在市文联的正确指导下,成功组织了“潘颂华老师书画作品展”、“水岸山城文化节现场书画笔会”、“古港镇书画笔会”、“河秋韵音乐会书画演示”等活动,根据工作安排协会正在紧锣密鼓组织十二月底的协会第十八届迎春画展,并计划将此次展览办成协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水平较高、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展览。七是组织了120余件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美展。如“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全国展、湖南省展”、“长沙市庆祝建国60周年精品展”“长沙市中青年美术作品展”“湖南省漫步山水间走进娄底作品展”“湖南省美协庆祝建国60周年精品展”“市60载风雨之路”文艺作品成果展等。八是配合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美协组织了三批“两帮两促”竞赛活动,组织会员深入到神力胶业集团、桂星山花等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帮促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九是组织作品作为市政府出国访问礼品赠送到日本、英国、美国等,扩大了协会知名度,弘扬了中化民族文化艺术。十是协助老画家何亮、邹祖福等老师出版画集,协助李亚辉、李卫等老师开展艺术成果推介等工作。十一是如期召开了协会年会,并邀请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体局领导出席了年会,邀请会员数量超过规定人数。十二是协会组织骨干会员外出长沙、武汉、上海等地观摩展览、参观学习。这一系列的工作,虽说在此未能总结全面,但是已取成绩就是我努力创作和继续的动力。

三、所获成绩

一年来协会通过全体全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一是周小愚老师被评为“湖南之子”,并且是全省艺术类美术专业唯一的获奖者;二是组织作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其中有十八件入市展,十四件入省展,相对第十届全国美展来看,无论从件数还是质量上又一次得到提升,(第十届入选省展八件,全国展一件),居长沙地区四县市之首;三是李亚辉、吴玉其、周石山、陈蒙等作品八件入选“湖南美术精品展”得到省市专家高度认肯;四是参加长沙市庆祝建国60周年作品展中,共计十九件入选,居长沙地区首位,并有是吴海波、周石山同志获银奖和铜奖;五是李卫老师作品《畾》在深圳成功拍卖,售出8400元,其作品很小但能成功拍卖,也充分证实了作者的专业水平;六是吴玉其作品《九曲河》等作品九件被银天大酒店收藏,作品《山家》、《山风》等被瑞典收藏。王向荣、张勇、刘里波、吴海波作品相继被省内外收藏家收藏;七是李亚辉、周石山、陈莹、吴玉其作品成功入选“艺术湖南”精品展并入选作品专集;八是在艺术成果的学术刊物上,周石山、陈莹等会员艺术成果被《湖南美术》等报道,吴玉其美术成果被全国学术刊物《墨色》作为新锐进行八个专版的报道;九是协会被长沙市美协评为“优秀协会”(奖牌待发),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力于市委、市文联的正确领导,得力于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这是成绩,更是新的起点,协会前进的不限动力。

美术协会工作计划篇10

一、针对新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特征,大胆让学生去说、去画、去写

刚迈进新环境的初一学生来说,对新的学校、新的伙伴和新的生活充满着新鲜、好奇和喜爱之情,为此,我抓住这一锲机,我带领学生到我校每一处“景点”观察,启发他们如何更好地去绿化、美化。这样就涉及到有关绘画、设计、整体规划等等美术设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为此,我就把教材中的《校园的整体规划》及《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校园活动策划》、《生动的小泥人》、《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等学习课题窜连起来,把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连系起来,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探究,根据需要画出设计方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让同学们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觉、不同的感悟,用激情去描绘学校风景、身边的小伙伴、学习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深刻道理。这样让学生真正地破除对画家的神秘感,让他们明白:只要认真地去观察、去发现,就一定能画出内心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来。看来,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无一不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以教材中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设计教学内容

根椐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我校开展“校园艺术节”这个平台,大胆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这项工作,成立“校园艺术节”委员会,分班、分组、分任务。各负其职,明确责任,怎样解决“艺术节”中涉及到的舞台表演、舞美设计、宣传设计等知识呢?结合教材中的《服装色彩搭配》、《电脑美术设计》、《面具设计制作》、《吉祥物设计》《宣传品设计制作》等教学内容,围绕“舞台表演”这一主题,分组策划所需道具、服饰等表演实物,大胆地去设想、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协调配合、组织能力又达到了如何把美术知识运用于实际需要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中的乐趣,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欣赏美、享受美。并能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认识到美术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对做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小到对一个班级,大到对一个民族而言,没有团结协作精神都将成为一盘散沙,为此,教材中把这一主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在教学中深刻认识和体现了这一精神,肩负着“教书”的任务同时,更注重为国家,为民族“育人”,我以办“学校黑板报”这一活动课题为载体,通过三个环节指导学生协作完成这一项活动:

(1)课下收集报纸、报头、小资料、插图等。主题放宽,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诸如学习、体育、文学等;

(2)学习版面设计;

(3)练习字体设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强调“团结协作”四个字,小组同学共同收集、筛选资料、讨论版面布置等工作,各尽所能,各展才艺。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字体设计和版面设计等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达到了集体主义的教育目的,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