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5 09:11:30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1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环境监督管理,及时依法妥善地处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区(县)环境保护局查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以及因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生态遭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四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分为水污染事故、海洋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等。

第五条根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程度分为四级: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伍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含两万元)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含五万元)的;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含十万元)的;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六条市、区(县)环境保护局成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与处理实施统一领导。针对具体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市、区(县)环境保护局组成由相应的业务处(科)牵头的临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调查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负责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市环境保护局还成立由监理处牵头、监测中心和相关处室组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调查小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小组”)负责对事故的初步调查并初步确定事故等级。

第二章管辖

第七条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调查处理以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一)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二)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三)跨区(县)或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交办的跨省市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四)对本市有重大影响的一般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第八条区(县)环境保护局负责调查处理以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三)市环境保护局交办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第九条市环境保护局在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时,应当通知有关区(县)环境保护局参与调查。

第十条区(县)环境保护局发现查处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立即移送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局,后者不得拒绝或再自行移送。

第十一条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市环境保护局指定管辖。

第十二条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应由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依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事故报告的受理与上报

第十三条区(县)环境保护局发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或接到关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的报告后,应立即组成调查小组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等级作出认定,如属于市环境保护局管辖的应立即以电话或传真方式上报市环境保护局值班室(办)。

第十四条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调查处理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由市环境保护局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其中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还须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报告。

属区(县)环境保护局负责调查处理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由区(县)环境保护局向区(县)人民政府和市环境保护局报告。

第十五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报告的受理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上报的程序:

(一)市环境保护局值班室(办)负责受理关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

其他处(室)工作人员接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后,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局值班室(办)。

(二)局值班室(办)对受理的关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应认真登记,登记的内容为: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报告时间,报告人及联络方式;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地点;

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原因及情况;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类型及波及的范围(初步);

5、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危害;

6、应急处理情况。

(三)接到关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后,局值班室(办)应及时向办公室负责人报告,办公室负责人应立即向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同时报值班局长和主管局长。

(四)凡属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局办公室应根据局领导的批(指)示,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6小时内上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值班室(速报)。报告内容为: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时间;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地点;

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原因;

4、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5、波及的范围;

6、处理措施;

7、联系人,联络方式。

(五)在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过程中,局办公室应随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上报调查处理的进展情况(确报)。

(六)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完毕后,局办公室应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报告(结果报),报告内容为:

1、处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社会影响;

3、处理后的遗留问题;

4、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5、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

(七)局办公室在每月25日前将本市辖区内发生的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汇总后,上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值班室。

第(四)项、第(五)项可采用电话、电传、传真等方式报告;第(六)项应采用书面方式报告;

第(七)项可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告。

第四章事故调查与处理

第十六条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做到调查及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文书齐全。

第十七条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应客观、科学、全面地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和材料。调查人员询问当事人、证人,应当作好详细笔录,并由调查人员、被询问人员签名。被询问人员拒绝签名的,应当在笔录中说明情况,由调查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监测人员进行现场监测时,应按照有关要求和监测规范进行监测;并及时提供监测报告。调查人员进行现场勘验,应绘制有关示意图,勘验情况和结果应制作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并由调查人员及有关人员签名。

第十八条市环境保护局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程序。

(一)接到区(县)环境保护局关于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局办公室根据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的批示迅速组成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接到其他单位(个人)关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局办公室应根据事故领导小组的批示迅速通知事故调查小组立即赴事故现场取样监测,调查取证,初步确定事故等级,并同时通知有关区(县)环境保护局协助调查。事故调查小组调查完毕后,应立即将调查结果报局办公室。如属于市环境保护局管辖的按本条第(一)项的程序办理;如属于区(县)环境保护局管辖的由局办公室转有关区(县)环境保护局。

(二)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完成以下工作:

1、进行现场取样监测;

2、组织有关人员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与破坏事态发展,减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影响和危害;

3、查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重要原因;

4、查清污染与破坏事故的主要类型及程度;

5、查清人员伤亡及其抢救情况;

6、进一步确定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等级;

7、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调查结束后,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应及时写出调查报告,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法制处审核后,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审议,作出处理决定。

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单位(个人)给予行政处罚的,按照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办理。

(四)如果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属于由其他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调查处理小组除执行本款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外,还应向负责主事故处理的主管部门提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处理意见,并对其处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九条区(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报告的受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上报及调查处理的程序应参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并于本办法后30日内报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2

为进一步健全我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公众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省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的暂行办法》、《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3、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遵循“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原则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减少环境事件的中长期影响,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坚持市政府统一领导,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形成快速反映能力。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针对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扩散特点及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使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4、突发环境事件分类和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类:

(1)环境污染事件(即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噪声与振动污染事件、固体废弃物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和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等);

(2)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3)核与辐射事件(即核设施事件和辐射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辐射装置、放射性废弃物辐射污染事件。)。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产生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4.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辐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4.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4.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死伤3人以上、10人以下,造成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死亡3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6、应急组织体系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应急调查处理组和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组成。

6.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秘书长担任,成员由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公安消防支队等部门和事发地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重点大中型企业主管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应急调查处理组和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

主要职责:负责及时向省政府、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危害与处置情况;预警信息,研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方案,组织指挥市有关部门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落实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6.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主任。各位副局长任副主任,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人秘科、监督管理科和事件发生地环保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成员。

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培训和演练,环境危险源资料档案的建立,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预案库的建立,专家成员档案的管理,以及相关科研、宣传、教育工作等。

主要职责:

(1)负责承办应急指挥部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应急工作的现场指挥,组织和协调应急监测组、应急调查处理组、专家咨询组和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开展应急工作;

(2)接受环境事件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和预警级别,并向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报告;

(3)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处理事件、调查取证和开展监测工作,根据掌握的信息确定事件的类型和预警级别;组织有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核查污染状况、人员伤亡情况、污染趋势等,判断是否需要疏散人群、是否需要向下游提出污染警报;确定污染事件的分类和预警分级,及时将现场情况和处理建议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4)查找污染原因和污染源,组织监测,严密监控污染事态;

(5)提出切断污染源和控制污染的措施,防止污染范围继续扩大;

(6)协助当地做好受伤人员的转移救护、人员疏散和现场维护与警戒等工作;

(7)负责事件调查处理的信息传递、组织协调、督查督办和相关保障工作;做好事件的新闻工作,及时向市政府、省环保局报告事件发生、发展、处理、影响等情况和提出处理建议;

⑻组织相关单位拟制不同类型事件的具体处理措施,指导各县(区)实施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预案演练;

⑼应急力量不足时,报请应急指挥部协调其他力量支援;

⑽追查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初步拟定污染清除和环境恢复方案等。

6.3专家咨询组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专业人才库,并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成立专家咨询组。专业人才库和专家咨询组的成员,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熟悉环境监测、危险化学品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核与辐射防治、环境评估,以及应急保障、恢复重建和相关法律、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

(1)负责参与制定、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技术方案的编制及修订、以及对事件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2)协助判别事件类型和预警等级;

(3)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4)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正确、科学、安全、快速处置事件的技术方案及建议;

(5)对应急处理、污染控制和编写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期评估与总结等提供咨询。

6.4应急环境监测组

应急环境监测组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组长由监测站站长兼任。

应急环境监测组职责:

(1)负责拟定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监测方案;

(2)开展现场监测工作;

(3)及时向现场处置组报告环境事件现场监测数据;

(4)预测突发环境事件发展趋势和污染物变化情况;

(5)提出下一步消除和控制污染危害的技术建议;

(6)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升降级或结束决策的技术建议。

6.5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

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由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负责,组长由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兼任。

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的职责:

(1)负责与省辐射环境监理站联系,对放射性污染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2)负责对事故污染实施跟踪监测,为应急工作的终止提供科学依据;

(3)负责与省辐射环境监理站联系,监督开展放射性污染源的应急处置和清运工作;

(4)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6.6应急调查处理组

应急调查处理组由市监察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组成。

主要职责:

负责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等工作。

6.7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安全工作负总责;研究制定辖区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单位落实环境安全预防措施;负责一般性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按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负责现场的人员疏散和安置、污染源控制、危害消除、环境恢复等应急救援工作;参加事件的调查处理。

市环保局:接受报警信息并组织核查,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参加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污染情况监测和污染趋势预测,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处置预案,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参加现场应急救援;参加事件责任的调查;监管污染残留物的清除和环境恢复工作;参加事件评估工作;实施对各县、区污染事件应急救援的统一监管。

市公安局:设置警戒线,控制现场人员和物资出入,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维护附近的交通秩序;参加人员疏散和现场处置行动;对明确的事件责任人进行必要的监控。

市安监局: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基本情况;参加现场应急救援;参加事件责任的调查;参加事件评估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对救援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护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市水务局、供水公司:负责提供水文资料,协助污染趋势的预报工作;参加现场应急处置,适当调控相关流域的水体流量;参加事件责任的调查;参加事件评估工作;负责饮用水源监测,确保供水安全。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资料,协助污染趋势的预报工作。

市消防支队:参加污染物处置和受害人员的抢救工作。

市建设局:参加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负责应急事件的通讯保障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应急物资、人员的运输等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现场人员和财产的疏散、安置工作,应急物资的保障工作。

市监察局:负责事件中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

市委宣传部:做好对污染事件处理的新闻报导工作。

其他部门:按照市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6.8事发单位责任

发现环境事件征兆或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环保部门报告;按照单位内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处置,力争在前期控制污染态势;及时通知周边可能受影响区域内的单位和人员及时撤离;按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进行人员救治、污染物处置、现场清理、后期环境恢复等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工作。

7、应急响应

7.1分级负责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坚持属地化处置为主的原则,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市环保局负责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支援。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性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和一般(Ⅳ级响应)四级。

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响应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Ⅱ级响应应由省环保局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Ⅲ级和Ⅳ级响应应由市政府组织市环保局和相关部门实施。

对可能造成跨界污染的突发事件,报请省环保局并通知可能波及的周边地区,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按省环保局的统一调度,做好污染事件的应急工作。

7.2应急响应程序

接警核查上报预警启动相应预案监测决策现场处置应急终止善后处置。

7.2.1接报与出动

(1)市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或市环保局其他机构、工作人员接到环境突发事件举报后,应立即报告指挥长或副指挥长;

(2)根据指挥部领导的指令,指挥部应急办公室、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和应急调查处理组等应急力量赶赴事故现场;

(3)对属于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和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且县、区请求给予支援的,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在指挥部领导指令下组织支援协助工作;必要时由指挥长和副指挥长赶赴现场,协助当地政府并指挥有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4)属于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由指挥部办公室在领导指令下组织开展救援工作,必要时由指挥部应急办公室请求省环保局给予协调和支持。

7.2.2预警

当辖区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对公众的人身健康、财产安全或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损害时,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援,必要时向社会预警信息。

预警程序:

(1)接警:接收来自各渠道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报警信息;

(2)信息确认:环保部门按照报警信息对现场核查,需要启动市应急预案的,立刻将相关信息上报应急指挥部;

(3)与响应:应急指挥部根据上报的信息,确认需要进入应急状态的,立即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并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应急指挥部下设机构,根据情况必要的预警信息。

预警公告内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可能的危害范围及程度,需要控制的区域范围,人员撤离的范围及途径,人员防护的基本类型及措施。

7.2.3现场应急处置

现场应急处置原则:

(1)控制污染源,尽快停止污染物继续排放;

(2)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放污染物扩散、蔓延的范围,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3)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避免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应急处置要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救援力量和专家到达现场后,应立即会同现场救援指挥部和责任单位进行紧急磋商,迅速分析、收集和汇总事件发生的危害情况,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分析,对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对属于已有成熟处置经验或方案的突发环境事件,由应急专家咨询组提出意见,经指挥部领导同意,提供给负责处置的政府部门,可按照其经验和方案实施应急处置;对无成熟处置经验或方案的突发环境事件,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应急方案,经指挥部领导同意,提供给负责处置的政府部门组织实施。

对于可能会给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协调当地政府或责任单位做好相应的群众撤离、疏散、隔离或其他防护措施。需要实施区域封锁时建议当地政府安排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支持。

对于危害情况紧急的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可向当地政府请求社会力量救援;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应急物资时,由指挥部办公室协调当地政府部门组织调用。

对于放射性物质扩散、排放剧毒性污染物、危害情况紧急的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可以提出意见,向当地政府请求武警部队、消防部门以及其他专业队伍给予支持。

7.2.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终止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可终止应急状态:

(1)事件现场得到了有效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和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应急终止由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决定并宣布。

8、安全防护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指挥部向当地政府和群众告知应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

9、后期处置

9.1残留毒物的处理

9.1.1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现场残留污染物,在应急中止后及时安全转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不再对现场以及周边环境构成威胁。

9.1.2化学污染物质的转移和处理工作,由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监管执行。

9.1.3病源性污染物质的转移和处理工作,由市卫生局卫生防疫站负责监管执行。

9.1.4核及放射性物质的转移和处理工作,由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监管执行。

9.1.5对可以资源化的污染物质,应交由具有资质能力的协作单位(企业)安全地处理、利用,保证在减小环境污染隐患的同时,降低处置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9.1.6对无法资源化的污染物质,通过化学处理、焚烧、固化、集中填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9.2环境事件的评估

为查明事件原因,计算相关损失,剖析问题和漏洞,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事件的后期处理中应进行客观的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1)正确评价突发环境事件,指导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查明原因,制定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2)评估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短期环境损害、中长期环境影响;

(3)计算经济损失;

(4)评价应急期间所采取的救援措施,包括应急日志、记录和书面信息等。

9.3安置及赔偿

因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环境的功能没有恢复、撤离人群暂时不能返回的,当地政府应负责组织安置离家人员的临时生活。对公众或集体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责任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民法》的相关条款进行赔偿。

9.4环境修复及恢复

事发责任单位或个人在终止应急后应尽快清理事件现场的废墟,对残留污染物进行安全转运或无害化处理,尽量恢复环境的质量和功能;环境监察部门负责对现场的后期处理和环境恢复实行监管;对有放射性污染的现场后期处理,或难降解毒性的危险废物的转运和处理,必须交由市环境监察支队统一安排有资质的单位(企业)进行转运和处理。

9.5环境事件的总结

环境事件应急结束后,市应急指挥部负责对整体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编制总结报告;总结报告须及时呈报省政府和省环保局,并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备案。

10、信息报送与

10.1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报送

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报送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核与辐射事件的报告按照安全法规报告制度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执行。

10.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区)级以上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环境事件后应立即报告市政府,市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政府报告。

10.3信息

有关污染事件的认定及其发生的原因、危害、损失等信息,由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或授权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新闻单位和信息采访人员,应当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的大局,服从管理和安排。

11、应急保障

11.1市、县(区)环保局及其相关应急部门必须建立值班制度,保证和相关应急部门的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表应按规定式样完整填写。

110、120、119等部门要及时将接到的突发环境事件报警信息及时转到。

11.2市、县(区)环保局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资金计划,建立应急处置专项基金。应急处置专项基金纳入预算,购置、更新应急处置专用设备及应急工作。

11.3应急处置专项基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当逐年增加,以保证环境应急工作的正常运行。

11.4市环保局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等物资的储备(配备不少于1套的现场应急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补充,保证应急使用安全、有效。

11.5市环保局现场应急设备主要包括:污染事故类现场应急设备:防护服、正压式呼吸器、气体快速监测仪、废水快速监测仪、GPS卫星定位仪、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交通工具、辖区内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设备等。

11.6市环保局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由环境监察和监测等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环境应急队伍,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技能训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出动并完成现场处置工作。

11.7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环境专题空间信息、专家库信息、危险源信息、敏感点信息、应急处置方法等数据资料进行动态管理。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调查、审批监管中产生的上述信息及时更新。

11.8应急专家采取聘用制,并在每年1月15日前报市环境应急指挥部备案。

11.9市、县(区)环保局应当不定期开展环境安全宣传工作,进行环境安全教育,普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和常识,增强全社会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实战演练。

12、奖励责任追究

12.1奖励

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2.2责任追究

由应急办公室负责对环境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全面收集和保护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对在突发环境事件中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刑事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起突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3

第一条为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环境保护条例》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我市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第三条任何公民和单位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成立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主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和市环保局局长任副总指挥,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各成员单位职责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主要负责市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联络市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及时了解情况,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按照市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和指示,组织协调、落实全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指导、协调、组织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公安机关对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工作,清理和维护交通秩序,维护事发地社会治安,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市财政局根据有关规定安排应急工作所需的通讯和信息化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具、应急交通工具等经费,确保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市建设局负责协调和指导涉及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工作,确保城市供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垃圾与污水处理、公共客运、园林绿化等安全正常运行。

市交通局负责为应急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畅通的运输通道,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

市水利局负责配合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生活用水水源安全。

市农牧局负责配合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草场、农田、渔业水域、野生水生生物、畜禽养殖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市林业局负责配合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森林、林地、野生陆生动物及林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为地方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市气象局负责向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提供环境应急所需的气象数据。

第六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主要由环境监理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组成。

第七条各县(区)政府应由主管领导负责,组建与市级机构相对应的应急指挥系统。

第三章预测预报

第八条市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市内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境外但有可能对我市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上报。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九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市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第十条市、县(区)应急指挥部力、公室应指定联络员、公布值班电话,落实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保证能随时联系,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

第十一条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要求报送,并抄送同级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三)Ⅲ级(较大):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Ⅳ级(一般):发生3人以下死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第十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已经发生,达到Ⅳ级预警标准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预警公告:达到III级预警标准时,由市人民政府负责预警公告;达到II级及以上预警标准时,由市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授权负责预警公告。

第十四条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大(1级响应)、重大(11级响应)、较大(111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Ⅱ级及以上应急响应由市应急指挥部上报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指挥部得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初步确定事件性质、级别,提出庐动应急预案、启动预案级别的建议,逐级上报,并请示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后,应急指挥部要尽快组织实施,并成立由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政府领导参加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协调应急行动。

(一)应急准备工作

开通市应急指挥部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及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同时报省环保局: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参加、指导观场应急救援。

(二)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指挥部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刘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判定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环保、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

(三)处置措施

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相关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物物种安全环境应急预案》组织实施:船舶、港口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按交通部制定的《中国船舶污染应急计划》组织实施;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放射性废物辐射事件的处置,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

(四)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五)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第十六条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一)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市、县(区)应急指挥部要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二)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较大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15天内,将环境事件报省政府,并抄送省环保局。

(三)应急过程评价。参与一般环境事件和较大环境事件,配合特大、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过程评价。

评价的基本依据:一是环境应急过程记录;二是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三是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四是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五是公众的反映等。得出的主要结论应涵盖以下内容:一是环境事件等级;二是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三是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四是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五是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六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七是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八是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第五章后期处置

第十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主动适应新形势,自觉追求高水平,紧紧抓住新机遇,奋力再上新台阶”的要求,运用国际通行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构建市容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市容环境监督管理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坚持条块结合,各负其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作用和街道城管委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的作用,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全天候覆盖全区的市容环境监督管理网络,使每一处市容环境都有责任单位管理,每一个违法违规的市容环境问题都有责任部门及时治理,努力做到市容环境时时干净、处处干净。

二、管理职责

(一)区市容委、爱卫办负责组织推动、综合协调全区的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指导推动各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的市容环境管理工作,对各街道城管委、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落实专业服务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全区爱国卫生工作。负责户外广告设置、街道建筑外檐装饰审批与管理;组织实施街道综合整修和夜景灯光规划建设与监督检查。

(二)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其专业管理和作业服务负全责。负责行业管理,协调市属驻区职能部门落实管理责任,督促、协调、推动市属作业单位和产权责任单位做好专业服务工作;设立街道联络员,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强层级监督检查。

1、区建管委负责建筑工地市容环境的规范管理、拆迁工程管理和配套建设管理,协调市区有关部门落实与市容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2、区园林局负责区内园林公共绿化设施的养护管理,迁移砍伐树木的审批和临时占用绿化用地的审批及古树名木管理;负责公园、广场和道路、居民区绿地、绿化隔离带等绿化设施的卫生保洁和养护维修工作。

3、区市政局负责区属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对区内社会产权道路、排水设施的养护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审批因工掘路、临时占路和连接排水管道;依法查处损坏市政设施的违法行为;负责区属道路、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及时修复因工掘路,治理污水外溢。

4、区环卫局负责全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依法对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进行审批;负责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废弃物管理和环境卫生设施管理;负责区内道路、居民区、公厕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公厕、垃圾转运站、垃圾容器等环境卫生设施的维修养护;负责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负责冬季清融雪工作。

5、区环保局负责行政许可范围内水体、大气(恶臭气体)、噪声(振动)、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并积极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6、区房管局负责全区房地产行政执法管理、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物业管理行业行政管理,依法对私开门脸、改变房屋结构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严格履行市政府66号令赋予的各项职责。

7、区卫生局负责依据卫生法规、标准,对全区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对各类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负责全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8、区综合执法大队依法行使市容、环卫、园林、规划、工商、交通、市政部门的全部或部分处罚权,依法对道路两侧及公共用地上私搭乱盖、占道经营等违法现象进行查处,严格规范沿街广告牌匾,消除各类违法行为。

环卫局、园林局、市政局、房管局、综合执法大队要明确一名专职街道联络员和一名兼职街道联络员(设立联络员可结合本单位实际,一名联络员最多可联系两个街道办事处)。街道联络员负责联系本部门,对街域市容环境实施专业管理、作业服务和巡查监督。

(三)街道城管委是街域市容管理的指挥中心,对街域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负总责。负责组织驻街单位和居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职能部门驻街管理机构、作业单位搞好综合管理和专业服务;对驻街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和作业服务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清理居民区杂物,组织居民区拆违工作,指导居委会做好市容环境巡查、管理工作;组织驻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委会、群众义务监督员对街域市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

(四)社区居委会按照区民政局规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居民区、干支道路、封闭市场、建筑工地等),负责对社区市容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组织社区居民、单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市容环境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负责监督上述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三、运行机制

各街城管委应按本委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设专门岗位,负责受理社区居委会关于市容环境问题的报告,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社区居委会要设市容环境监督员(居委会分管卫生副主任),负责监督反馈事宜。监督控制程序如下:

第一,社区居委会市容环境监督员每日早晚两次巡查社区市容环境,将发现的问题及监督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于当日向街城管委及时报告,并按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做出巡查记录。

第二,街城管委要将社区居委会报告的市容环境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分析、确认,并立即向相关职能部门街道联络员发出《整改通知单》。对社区居委会落实零报告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承办的工作任务情况都要做出书面记录。每月要向区市容委做出专报,内容包括:一是居委会零报告情况;二是职能部门一小时到岗及问题处理反馈情况;三是对社区居委会及职能部门报告的每一件市容环境问题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的情况。重大市容环境问题当天报分管区长。每月对社区居委会落实零报告制度进行考核(凡没有设立居委会的区域,由城管委指定临近居委会代行监督巡查职能,一并纳入考核)。

第三,各职能部门接到《整改通知单》后,一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查处,并在《整改通知单》上填写解决情况,按照时限规定及时反馈城管委备案(注明已解决或未解决及原因,将《整改通知单》复印留存)。对阻碍作业的问题,要及时向城管委举报,城管委抓紧协调,为作业创造条件。

第四,区市容委每月对各街城管委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成效(综合参照协调、监督有关部门解决市容环境违法违规问题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职能部门处理市容环境违法违规问题的完成率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并通报全区。半年或年终,对街城管委工作进行客观评审,依据客观评审、月工作通报和督查情况,撰写《市容环境监督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审核报告》,内容包括:体系运行状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督管理经验和对各街城管委、相关职能部门的考评意见等,并报区委、区政府备案。

第五,半年或年终,区政府依据市容委呈报的审核报告,对各街城管委及职能部门进行考核。

四、工作制度

(一)社区居委会

零报告制度:社区居委会每日早、晚对所辖区域市容环境进行巡查,做出巡查记录,及时向街城管委报告。

(二)街道城管委

1、通知制度:对社区居委会报告的有关问题进行确认,立即向职能部门街道联络员发出整改通知。

2、专报制度:每月将职能部门一小时到岗情况及解决或未解决问题报区市容委(并附对每件市容环境问题所做的协调工作情况)。

3、考核排名制度:每月对社区居委会落实零报告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并排出名次。

4、例会制度:每月召开由成员单位参加的工作会议,讲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研究具体问题,部署下阶段任务,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委会代表参加,并填写会议记录。

5、巡查制度:城管委成立巡查组,每周用一至两天时间对街域市容环境进行全覆盖巡查,对社区居委会及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填写巡查记录,对发现较重大的市容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填报《整改通知单》,跟踪整改情况,并核查相关居委会监督报告情况。

(三)职能部门

1、一小时到岗制度:在接城管委通知文件后,各职能部门要派员于一小时内到达现场,做出应急处理。

2、解决情况反馈制度:将处理市容环境违法违规问题情况填入《整改通知单》,并当天向街城管委和相关居委会反馈。

3、参加例会制度:按时参加街城管委例会。

(四)区市容委

1、客观评审制度:区市容委定期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社区居委会和群众代表等社会有关方面,依据市容环境监督管理体系要求、市容环境管理适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年度工作任务以及相关方期望,对街城管委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第三方评审人员不固定)。

2、通报制度:将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向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3、督查制度: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居委会零报告制度和职能部门一小时到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4、汇报制度:对各街城管委及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向区政府汇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街道、各部门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明确岗位职责,设专人办理监督反馈事宜,确保监督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区建管系统、街道城管委和社区居委会要调整充实力量,切实加强对街域市容环境的组织领导。

(二)做好培训。要对各街城管委和职能部门做好市容监督管理培训,熟悉市容环境监督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掌握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运行控制的实施办法。街道城管委要熟知各专业部门工作职责(包括物业管理、委托作业等),各职能部门要熟练掌握工作要领,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街道、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本单位承担的创卫和日常工作目标指标,并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逐项制定实施方案和措施,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领导要深入一线,管理重心要下移到社区居委会和作业现场。各单位要发扬“以我为主,马上就办”的精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街城管委要切实发挥核心作用,认真做好组织、监督、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及时处理环境脏乱问题,保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5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和培训,统筹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召开了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环保部等8部委《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推动我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促进全市节能减排工作,4月7―8日,在大邑县召开了全市农村环保工作会议,各区(市)县环保局领导和有关科长、市环保局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部署了全市农村环保工作,交流了农村环保工作经验,表彰了饮用水源保护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参观了农村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讨论修改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及2011年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目标分解方案,下达了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限期治理任务。二是参加了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7月24日,国务院、四川省先后召开了全国、全省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区(市)县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xx副总理、陈文华副省长分别就做好全国、全省农村环保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阶段性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两级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召开了全市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葛红林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重点围绕我市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全市农村环保工作新局面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为我市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突出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一是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划定了新津县花源镇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积极协调跨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问题,上报了《关于划定蒲江县成佳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关问题的报告》等文件。二是开展保护区内污染源清理整治。按照省环保局通知要求,对全市29个供水人口达5000人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二级保护区进行了排查,未发现排污口。对邛崃市县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餐饮排污口实施了整治,按规定取缔了4个排污口,1个排污口通过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三是严格整治非法取水行为。对龙泉驿区十陵水厂在没有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情况下擅自在东风渠取水问题进行了纠正,下达了书面整改通知。四是加强饮用水源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环保部和省环保局要求,开展了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按时上报了信息数据库和环境评估报告;开展了全市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初步形成了调查报告;落实了饮用水源信息报送制度,坚持每月收集并向省环保局报送全市建制乡镇和县级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情况;指导新津县在全省率先安装了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实时监测。

(三)大力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一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监督管理的通知》,落实了定期检查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和在线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制度,温江区、新都区、邛崃市、双流县等已验收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污水处理达标率及污泥处理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会同市水务等部门对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检查,省政府限期整治的17座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新津县花源镇、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完成了场镇和农户生活废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对农家乐、乡村酒店污染治理,在全市开展了农家乐清理整治,将双流县公兴镇“碧海山庄”等12家农家乐列为限期治理,4家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5家建成了人工湿地,3家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成都市兴蓉公司承建的25座、乡镇自建的19座污水处理站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6.52万吨/日;上海市对口援建都江堰市的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2座,全部建成后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9万吨/日。双流县今年17个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全县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二是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区(市)县垃圾处置场建设,新都生活垃圾焚烧厂和邛崃垃圾处置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彭州市生活垃圾处置场、郫县二期扩建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生活垃圾处置场(厂)已完成选址定点、环境评估正在积极作前期准备工作;深入推广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输、县处理”模式,全年62个乡镇完成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建成了垃圾中转房、设置了垃圾桶、购置了垃圾转运车、招聘并培训了保洁人员,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截止目前,全市217个乡镇完成了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农村生活垃

【环境保护局农村处2011年工作总结】

圾处理率达86.5%。三是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按照省政府要求,重点抓了省政府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挂牌整治和限期治理,蒲江县满稼养殖场、四川康绿有限公司养殖场、成都市金正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场等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积极抓好市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限期治理,彭州蓄联光达畜禽养殖场等13家市级畜禽养殖企业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采取“关停并转”、“关小扶大”、“集中养殖,集中治污”等措施,加强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截止目前,全市建成了30个畜禽养殖小区,集中整治养殖场1627家,取缔养殖场975家,新建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27座,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四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支部了调查工作技能培训,开展了野外采样工作,落实了保障经费,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按照环保部关于开展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菜篮子”产地土壤环境安全性划分与重点污染源监控的要求,支部开展以彭州市蔬菜基地为重点的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程,编制了《四川省彭州市蔬菜基地土壤污染防治试点工程可研报告》,2011年4月通过了专家评审,项目预计总投资1028万元,目前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配合农业部门积极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废物、秸秆、废弃农膜、废弃菌类培养基的综合利用和以沼气工程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全年全市测土配方实施面积达500余万亩,农膜回收率达95%,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503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约3.9万口;积极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局机关和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组成多个督查组对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督查,报送工作信息、资料70份,出动车辆309台次,人员940人次,查处、制止秸秆焚烧行为18起,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积极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按时完成了农村固废的统计上报工作。

(四)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示范建设,不断改善村镇环境质量。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以及生态家园等创建工作,今年蒲江县寿安镇、成佳镇、大邑县安仁镇、郫县友爱镇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大邑县花水湾镇等18个乡镇通过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专家技术验收,青白江区姚渡镇通过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专家技术验收,新津县花源镇等45个乡镇启动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规划编制及创建工作;锦江区红砂村、郫县农科村2个村被环保部命名为“部级生态村”,双流县石庙村等12个村被省环保局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双流县昆山村等127个村(社区)被市环保局命名为市级生态村;雷志明等413个家园被命名为市级生态家园,并向省环保局申报命名为省级生态家园。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0个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2个村被命名为“部级生态村”,26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297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413个生态家园被命名为“市级生态家园”。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6

一、招聘人数和范围

(一)招聘人数

荔湾区公开招聘第一批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90名,各街道办事处招聘岗位和人数详见《广州市荔湾区各街道办事处招聘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岗位(第一批)计划表》(附件)。

(二)招聘范围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二、岗位职责

街道环保员队伍主要承担本辖区内的日常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及上级环保部门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

2.组织管理辖区村、社、居环保联络员队伍,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任务。

3.在上级环保部门统筹下,督促本辖区内排污者依法履行环境法律义务,建立污染源档案,协助开展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普查工作。

4.对本辖区饮用水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村面源污染等巡查。

5.负责本辖区环境信访投诉和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和纠纷的调解处理。

6.及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协助上级环保部门开展应急处置。

7.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区环境保护局。

8.负责街道办事处和区环保部门安排的其他环保工作等。

环保员作为环保监管工作的延伸,各街道应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将辖内所有村、社、居纳入环境保护监督检查范围,确保全覆盖、无遗漏。

三、招聘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热爱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

2.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服从安排,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3.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2018年7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书),具备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知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生态学、应用化学、大气科学技术、给水排水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法学专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4.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组织协调和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5.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7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

6.具有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中级职称以上的,或在基层环保部门、镇(街)、企事业单位从事环保工作、应急管理工作 3 年以上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以下(1972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

7.身体健康,具有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招聘程序

本次公开招聘工作按照招聘公告、网上报名和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政治审查、公示、聘用等程序进行。考生总成绩由笔试和面试两次成绩合计构成,其中笔试成绩(满分100分)占40%、面试成绩(满分100 分)占60%。成绩均按照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计算。

(一)网上报名及资格初审

本次招聘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不设现场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8年1月5日9:00至1月8日17:00。

2.报名方法:

(1)考生登陆全国事业单位招聘网(qgsydw.com),按网上提示方法报名并填写个人信息,系统将对报名信息进行自动审核,系统提示报名成功后,信息不得更改。

(2)考生只能选取一个街道办事处进行报名,一经报名成功,如未被所报的街道办事处聘用时,在满足聘用条件的情况下,视为自愿无条件服从调剂安排。

(3)考生所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如有不符或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不予聘用。

(4)报考人数要求:各街道办事处招聘人数与报考人数(以系统报名人数为准)笔试开考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如果达不到开考比例,经招聘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延长报名时间,延长报名时间后仍不达开考比例的,按实际报考人数参加考试。

(二)笔试

成功报名的考生于2018年1月11日9:00至2018年1月12日17:00自行通过全国事业单位招聘网(qgsydw.com)打印准考证,不再另行通知。规定时间内未打印准考证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的,后果自负。

1.笔试时间:具体以准考证为准。

2.笔试地点:具体以准考证为准。

3.笔试形式: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进行,时间为120分钟。

4.笔试内容: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公共基础知识等。不提供或推荐任何考试参考用书。

5.笔试成绩:笔试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笔试成绩按40%计入总成绩。

6.进入资格复审的考生名单:笔试成绩高于60分(含60分)的,原则上按1:2的比例依笔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进入资格复审的考生名单。招聘职位人数与考生人数达不到1:2比例的,按实际符合条件的人数确定进入资格复审考生名单。

7.笔试成绩公布和查分申请:笔试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由考生自行登陆全国事业单位招聘网(qgsydw.com)网站查询笔试成绩。考生对自己的笔试成绩有疑问的,可以在考试成绩公布后,通过招聘工作咨询电话,向荔湾区环境保护局提出查分申请,每个考生只能申请查分一次。

8.进入资格复审考生名单公布:笔试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由考生自行登陆全国事业单位招聘网(qgsydw.com)网站查询进入资格复审考生名单。

(三)资格复审

进入资格复审的考生,必须由本人携带网上报名系统打印并由本人签名的《报名表》、相关资料的原件和1份复印件,到资格复审地点进行现场资格复审。不按规定时间参加资格复审者视为放弃面试资格,资格复审不合格的不能进入面试环节。

1.资格复审时间和地点:具体以网站公布为准。

2.确定资格复审递补考生名单:因资格复审不合格而出现的空缺,从笔试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中,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进入资格复审的递补考生由荔湾区环境保护局另行通知。

3.递补考生资格复审时间和地点:具体以荔湾区环境保护局通知为准。

4.资格复审提交材料:《报名表》、身份证、户口簿、学历学位证书以及无犯罪记录证明(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符合优先聘用条件的考生,需提供环境保护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等证书。放宽年龄至45周岁的考生,需提供环境保护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在基层环保部门、镇(街)、企事业单位从事环保工作、应急管理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证明。以上所有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和1份复印件,原件查验后退还,资格复审的复印件不予退还。

(四)面试

资格复审合格后进入面试的考生名单,将在资格复审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于全国事业单位招聘网(qgsydw.com)网站公布,由考生按上述规定时间自行登陆查询面试资格,按时参加面试。

1.面试时间和地点:具体以网站公布为准。

2.面试内容:综合分析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等。

3.面试成绩:面试现场评分、统分。面试满分为100分,按60%计入总成绩。在面试结束后,现场将面试成绩告知考生。

4.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如不按时参加面试,则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五)体检

1.面试结束后,从考试总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中,根据招聘岗位人数,按1:1的比例依总成绩(笔试×40%+面试×60%)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如总成绩相同,则以面试成绩高低顺序确定)。

2.区环保局通知并组织体检对象统一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实施细则(试行)》和《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的规定执行。

3.由区环保局统一领取体检结果,并通知体检对象。考生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在得到体检结果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组织体检方提出复检申请,并在指定的医院复检,复检只能进行1次,复检费用考生自负。

4.对于体检不合格的考生,取消其聘用资格;并根据空缺名额,从报考该街道办事处、考试总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其他考生中,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进行体检(如总成绩相同,则以面试成绩高低顺序确定)。

5.不按规定时间参加体检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体检资格。

(六)政治审查

1.体检合格的考生,由负责聘用的各街道办事处参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粤人社发〔2010〕276号)的要求进行政治审查。

2.对于政治审查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取消其聘用资格;并根据空缺名额,从考试总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其他考生中,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进行体检和政治审查(如总成绩相同,则以面试成绩高低顺序确定)。如无符合条件的递补人员时,可以向区环保局申请废止该招聘名额。

(七)公示和聘用

1.政治审查合格的,确定为拟聘用人员。荔湾区环境保护局负责对拟聘用人员名单在全国事业单位招聘网(qgsydw.com)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

2.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由各街道办事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5年,并实行试用期(原则上试用期至少为3个月),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劳动合同。

3.拟聘用人员本人自愿放弃聘用资格的,或在接到聘用通知5个工作日内未能配合办理好相关聘用手续的视为本人自愿放弃聘用资格,各街道办事处可以向区环保局申请进行调剂,从未被聘用的、考试总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中,按照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如总成绩相同,则以面试成绩高低顺序确定)。调剂递补的考生由各街道办事处安排体检和政审。如无符合条件的递补人员时,废止该招聘名额。

五、工资待遇

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工资待遇按广州市统一设立的行政执法辅助人员薪酬标准,每人60000元/年(含单位及个人的五险一金、特殊岗位津贴和技术资质补贴等)。

六、其他事项

(一)报名前需认真阅读本公告,符合报考条件的方可报考。凡不按规定条件报名的,一经发现,即取消报考资格。

(二)准考证和身份证是考生参加笔试、面试、体检、政治审查等环节的重要证件,请妥善保管。考生参加笔试、面试、体检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证件不齐者,不得参加。

(三)通讯设备和摄影器材等影响考试公正的物品不能带入考场。

(四)本公告由广州市荔湾区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招聘工作咨询电话:020-81708271;联系人:赵小姐。

招聘工作监督电话:020-81954320;联系人:谈先生。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

原标题:广州市荔湾区公开招聘街道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公告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7

一、全面开展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工作

㈠完成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6月审批报告表项目21个,登记表项目123个,环评执行率达到100%。提高环保门槛,把好建设项目准入关,否决退办年生产能力不足5000吨的再生纸项目2个。

㈡完成了临时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为发挥排污许可证在环境管理和治理污染中的作用,对纳入环境统计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工作,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对机械、采石、等行业发放临时排污许可证36个,有力地促进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落实。

㈢开展旅游市场清查整顿工作。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开展对于1998年后的旅游建设项目环保审批补办手续工作,到目前为止,万博山庄、玉峰滑雪场、兴旺滑雪场、凤山滑雪场、金京塔林园、果园山庄、储庆寺已经履行了环保审批手续;玉泉青少年活动营地、红豆山庄、名流山庄的审批手续正在办理中。

㈣组织开展环保目标考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行业管理部门对本行业的环境保护负责”、“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和“谁污染、谁治理”等有关规定,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十五个部门制订了20*年环保工作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环保工作任务和目标。

㈤开展规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为了防治水污染,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清洁的水,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重新划分报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通知》(哈环发[20*]11号)的具体要求,对辖区内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重新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小岭镇石发水井和玉泉镇红石泵站两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㈥开展废弃电子产品集中收集处理工作。为加快废弃电子产品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防治环境污染,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和*市财政局《关于实行废弃电子产品集中收集处理的通知》(哈环发[20*]10号)规定,与区财政局、经贸局、发改局联合下发《*市*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废弃电子产品实行集中收集处理的通知》,并进行监管,从而确保全区废弃电子产品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㈦与监察局联合开展全面清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监察局、*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全面清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哈监发[20*]2号文件和*城区政府《关于全面清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城区环境保护局与区监察局严格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全面清理工作。在*城区政府办公室清理出《*城市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发[20*]17号)文件,该文件已由中共*市*城区委办公室和*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于20*年12月26日废止,废止文号为哈*办发[20*]4号。其他单位均未发现有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

㈧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为了防止医疗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造成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的有关要求,将全区所有医疗废物统一送交*国环医疗固体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代为处置,从而将彻底清除污染隐患。

㈨完成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和验收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了26项指标创建任务,认真总结三年来全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工作经验,汇总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脚踏实地做好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前的创建工作总结、多媒体汇报、技术工作总结报告、生态示范区创建专题片和26项指标相关佐证材料准备工作。

二、全面加强环境监察工作

全面推进超标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推进我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组织开展了对污染源的现场执法检查活动,经查实,对*城市绿源油坊等27个单位锅炉及炉窑的烟尘超标污染源;*城市小岭建材厂等5家粉尘超标污染源;*城市平安生猪屠宰厂等8家生猪屠宰的废水和烟尘超标污染源;*马利酵母有限公司等5家生产废水超标污染源,现已报请区政府对这些超标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责令于20*年9月30日及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治理任务,确保污水、烟尘、粉尘达标排放。同时,报请区政府对*城市鸿明粮食深加工厂和*泉雪啤酒有限公司废水超标污染源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依法责令关闭。

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工作。共对15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排污单位依法进行了处罚,罚款7.8万元已到位,有利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塑造了环境监察部门的严格执法、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全面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产生。认真组织开展对污染源排污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及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的现场监察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现场监察工作制度和现场监察工作程序,对市控以上15家重点工业污染源、涉及重点排污单位及重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做到了每月现场检查1次以上的目标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查处,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现场监察工作任务,得到了市环境监察支队的好评。

1、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现场监察。对全区2001年以来审批的253个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其中检查省级审批的建设项目21个,市级审批的建设项目34个,区级审批的建设项目198个。通过现场检查,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建设项目,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建议。

2、对工业园区进行了检查。先后对两个工业园区入区企业20家(含未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检查。两个工业园区入区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均达到了100%。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2家企业,已依法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提出了整改要求。

3、对涉水排污企业进行了专项排查。对全区涉水排污企业先后进行了3次专项检查,共检查涉水排污企业52家。对6家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的造纸企业进行了罚款;对12家超标排放污水企业提出限期治理建议;对6家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石材加工企业提出了“责令停业,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建议;对3家涉水企业提了限期改正要求,有效地防止了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4、对301国道可视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了专项检查。按照市环保局和区政府关于开展对301国道两侧污染源进行排查和综合整治的有关要求,为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创造良好环境,对301国道两侧污染源先后进行了2次专项检查,提出了整治意见,制定了整改措施,对12家超标排放烟尘(或粉尘)的单位,提出了限期治理建议。

5、对全区环境现状及污染源排污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市*城区环境现状调查报告》,按照市支队的要求及时填报了各类调查报表,为实施区域污染防治、环境监管及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区重点超标污染源提出了限期治理或整治建议。

6、对*马利酵母有限公司污水超标排放问题进行跟踪监管。按照省、市、区三级人民政府和省、市环保局的要求,对企业生产废水超标排放问题进行了现场跟踪督办,选派了驻厂监督员,进行了跟踪监察和跟踪监测,并与企业共同研究落实整改措施。督促企业更换了污泥电控板、采取了限产限排措施、并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调试,使COD排放浓度基本控制在300mg/L左右。目前该企业正在请专家继续调试污水处理设施,待切实做到稳定达标后,再要求企业按规定程序向省环保局申请验收。

处理环境工作。共受理群众投诉环境案件49件,其中反映水污染的有5件,反映废气污染的有11件,反映噪声污染的有15件,其它18件。查处率达到了100%,目前结案率95%,得到了上访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环境监测工作

对*什河、红星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对*城区域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对重点污染源每月监测一次;对造纸企业等按季度监测;对采暖锅炉在采暖期进行林格曼黑度监测;对限期治理等企业进行验收监测,并按规定收取监测费。

四、全面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㈠进一步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为了切实抓好20*年全民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年初制定下发了《20*年全民环境教育方案》和《20*年全民环境教育工作要点》,安排部署了各项工作。向区委全面汇报了今年全民环境教育工作方案,并将培训工作纳入区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之中。落实部署从业人员、农民、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培训计划,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为了贯彻落实4月7日区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同时为重点扩大对排污企业员工、国家公务人员、重点农户的教育面,按照区领导的工作指示,及时开展了环境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聘请哈市局原局长李贵友、区党校讲师王贽分两次对排污企业、委办局、街道、乡镇主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120余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在电视台新闻前后、区信息中心播发环保公益广告,并设专栏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与区团委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中学生环境保护讲座。

㈡积极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开展*城三中、胜利小学、区幼儿园申报省级绿色学校的准备和申报工作,其它绿色创建单位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㈢大力开展环保纪念日活动。精心策划和组织“4.22”、“5.22”、“6.5”重要环境纪念日的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哈市“6·5”世界环境日主题公园活动。一是落实全局活动和全区活动安排工作;二是征集主题公园景观标志制作所需易拉罐收集工作;上报8名接受捐赠学生档案工作,组织获得“环保小卫士”称号表彰活动,组织环保小制作主题公园布展工作。三是积极参与并组织完成哈市局组织的环保培训活动和大学生到基层实践活动。四是组织开展两次广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咨询宣传活动。

㈣认真做好迎接区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宣传工作。一是完成迎检的专题片、多媒体和其它宣传方式的准备工作。二是在电视台新闻前后、区信息中心播发公益广告,并设专栏进行宣传报道。

㈤完成信息报送工作。上半年上报局内网各类信息50条,其中外网转发13条,上报区政府信息6条,区信息中心8条。

㈥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了政风行风、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执法监察工作。

五、下步工作安排

㈠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好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完成目标考核任务。

㈡继续巩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完善验收基础材料,做好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㈢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坚持准入制度,加强项目监督,严格执行环评,确保建设项目百分之百的环评执行率。

㈣抓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将全区医疗卫生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送交国环固废处置中心统一处置,完成协议签订和医疗废物移交工作。

㈤针对超标污染源继续下达限期治理决定,依法监督企业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㈥对重点污染源加大监测频次;组织人员参加哈市业务培训,增加新的监测项目,并提高现有监测项目的监测水平。

㈦继续抓好全区全民环境教育、绿色创建、社区环保宣传监督站;新闻报道,网络信息报送等工作。

㈧推行电算化管理,改进工作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程序;部门联动;监督和奖惩

0 引言

我国现阶段工业污染防治的形势日益严峻,同时,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影响力也日益增大,上市公司环境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对稳定证券市场、规范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行为以及促进工业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亟待加强。目前,关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主要是针对重污染行业申请上市以及再融资的公司,而对已经上市的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就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状况来看,中国环境规划院对200家上市公司的2006年年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比例在不断增加,但还是处于起步时期,披露的环境信息中大部分都是定性描述,定量描述的非常少,而且大多定性描述的文字篇幅和内容都还满足不了国家和公众的需求,重污染行业的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度要比其他行业披露的多[1]。

我国上市公司环保审核制度已经基本成型,推进已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加大公司上市后的环境监管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潘岳,2008)。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8年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绿色证券”环境经济政策的正式出台,对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表现有重要意义[2],其中重点强调要“积极探索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本文将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定就建立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涉及的披露流程、部门联动机制、监督和奖惩机制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序

对于上市公司的独立环境报告,其披露程序主要包括环境报告的编制、上市公司的内部审核、第三方机构的审核、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核以及报告的等,明确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序对于提高披露工作的效率以及所披露环境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上市公司临时环境报告或公告的披露,由于对及时性的要求,程序会有所简化,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审核。

1.1 环境报告的编制与上市公司的内部审核

由于环境信息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企业无法可依;另一方面,对一般上市公司来说,以往的相关报告中往往很少涉及,相关事务的处理经验不足。2007年,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办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制定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所包括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包括应当披露的信息、披露的标准、信息披露事务所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职责、对外信息的审核流程等[3]。目前各上市公司已基本建立起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信息通报机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办法》中所指的“信息”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包含环境信息,但从可操作性上来讲,将环境信息披露的事务的各相关事项明确纳入到上市公司已有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中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已经建立起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中增加对环境信息的考虑,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事务,全程跟踪并负责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的相关事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和董事会、监事和监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在环境信息的披露事务当中应当各司其职,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的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公平性。

1.2 “第三方”审核

在现有的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无疑是“第三方”审核的主体,主要承担实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第三方”审核的任务。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并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第三方”审核的相关准则,规范内容、程序等。

对于非独立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信息的“第三方”审核,可以由承担上市公司定期报告(财务报告)的会计事务所实施,建议由财政部、环保部、证监会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组织培训,丰富其在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知识体系,并提高相关的实务水平。对于独立环境报告的“第三方”审核,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应当获得环境保护部的认可,审核人员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格认证后方可执行独立的环境报告的审核。

1.3 监管部门的审查

环保部门、证券监管机构的核查是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环境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核查结果是监管部门实施奖惩措施的重要依据。目前,国际上,对上市公司的相关公告、报告的审查主要采用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我国的相关审查工作由证监会的各派出机构执行,主要采取事前登记、事后审查的方式,对临时报告一般采取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审查可以由环保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联合实施。对于专门环境报告的审查可以由环保部门组织实施,由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环境保护局(厅)负责重点对环境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公平性进行审查。对于上市公司重大环境事件的临时环境报告的审查,在审查过程中除重点对其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公平性外,还应对其相关信息披露工作的及时性进行审查。

对于上市公司非专门的环境定期报告及临时报告中涉及的环境信息,可以由证券监管部门联合环境保护部门实施。审查可以采取事前登记、事后审查的方式。审查结束后应形成审查报告。

1.4 环境信息的

1.4.1 时间 上市公司的定期环境信息报告也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现阶段,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强制规定上市公司披露年度环境信息报告,其披露时间可结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定期报告的时间,即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予以披露。而对于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则可以采取自愿披露的方式。

近些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上市公司作为一种“公众企业”,发生重大环境事件时,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对投资者、公众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当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公司证券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且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事件①,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4]。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中对相同的重大事件的规定的披露时间是“两日内”[5]。结合已有相关文件的规定,建议规定上市公司披露此类事件相关环境信息的时间为立即披露且不晚于事件发生后2日内。

1.4.2 渠道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可以采取以“指定媒体”为主,其他媒体(或自选媒体)为辅的方式,按照中国证监会和环境保护部的有关文件规定,现阶段的“指定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中国环境报以及券商的网站等。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和频次将会大量的增加,披露的“指定媒体”渠道需要进一步的拓宽。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获得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其官方网站增加相关信息披露的数量,扩大相关信息披露的范围,例如,可以在环境保护部及省级环境保护局(厅)的政府网站开辟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专栏等;另一方面,则应该进一步规范其他网络渠道(自选媒体)的披露行为。另外,在多种渠道披露同一信息时,应当保证其一致性,以免造成误解或曲解,从而影响投资者或其他公众做出判断。

2 部门联动机制

2.1 机构的设置

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具有跨部门性,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管工作的具体执行都需要相关部门的相互合作。我国已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由证监会统领,而环境信息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环境保护部主管部门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的政府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保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建议环保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联合组建工作组,负责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协调部门间的相关信息通报,协同决策,并执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措施。

2.2 环境信息通报机制

环境保护部与中国证监会在建立跨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方面已做了很好的尝试。2008年1月,中国证监会的《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发行监管函[2008]6号)规定,“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中应当提供国家环保总局的核查意见;未取得环保核查意见的,不受理申请。” [6]据此,环保核查意见将作为证监会受理申请的必备条件之一。同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24号)要求对从事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以及跨省经营的“双高”行业(13类重污染行业)的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环保总局的规定进行环保核查[4]。另外,环境保护部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定期向证监会通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以及未按规定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名单,由中国证监会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相关信息也向公众公布。

环境保护部以及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证监会之间也开始建立起了相应的信息通报机制,“局函”是目前主要的信息通报方式,例如,《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要求,对于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的企业环境保护核查,其核查结果在有关新闻媒体上公示10天后,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结合公示情况提出核查意见及建议,以局函的形式报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抄报国家环保总局[7]。

可以看出,目前针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环境保护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信息通报机制,但还有待完善。现有的信息通报机制中,所包含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对于申请上市的企业或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环保核查以及重污染企业名单等的相关信息。在现有信息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随着规定的上市公司报告、公告中披露环境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如果规定上市公司披露独立的环境报告,将对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及时性的要求,同时要满足大信息量传递和共享的要求。建议在跨部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成立后,协调在环境保护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承担处理各部门内部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信息存储、查询、统计及其他处理工作,更是部门之间相关信息传递和共享的直通渠道。

2.3 协同决策机制

对环境保护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来讲,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不仅服务于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而且也是监管部门及时、正确做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以及越来越高的公众环保呼声,对部门间的协同决策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尽管环境保护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相互合作,但部门间在协同决策并执行决策方面明显不足,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有所欠缺。因此,部门间的协同决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势在必行。

部门的协同决策贯穿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工作的全过程之中,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到奖惩和惩罚措施的执行,都可以通过部门之间的协同决策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效果。而跨部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工作组的成立以及信息通报机制的建立无疑是协同决策机制实施的基础。

因此,目前应尽快成立跨部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工作组,在客观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势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及信息通报共享机制,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管理系统。

3 监督和奖惩机制

3.1 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对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则刚刚起步,该项工作的开展与完善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确保政令统一,避免“多头领导”。

近些年,环境保护部及地方环保部门、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关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为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自2001年以来,原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对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工作持续加强,不仅在改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果,同时也在上市公司的监管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监管具有多年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2007年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已经成为相关工作实施的主要依据。

按照协同配合的原则,环境保护部门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监管重点应当放在上市公司所披露环境信息的合法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等方面。证券监管部门在实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监督时,应侧重于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执行与完善的监管,监督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中增加环境信息披露事项,并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3.2 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保障。目前,环境保护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分别制定了多种奖惩措施,例如,《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对自愿披露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且模范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上市公司,环保部门可以在四个方面予以奖励:①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开表彰;②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③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推荐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或者其他国家提供资金补助的示范项目;④国家规定的其他奖励措施[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对于未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的上市公司,分别依照《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二百零一条、二百零二条、二百零六条、二百零七条等规定予以处罚。另外,还列举了其他有证监会执行的处罚措施,比如,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六项监管措施:①责令改正;②监管谈话;③出具警示函;④将其违法违规、不履行公开承诺等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⑤认定为不适当人选;⑥ 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管措施[3]。

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仍然以自愿性信息披露为主,强制性信息披露为辅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在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况下,有关的奖惩机制也以奖励为主,已有的惩罚措施也显得力度不够。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也将逐步规范,相关奖惩措施,特别是惩罚措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应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对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奖励措施。另外,奖惩措施的有效实施也需要监管部门之间加强相互合作,明确对相关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和实施主体。

4 结语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促进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刚刚起步,笔者结合我国目前已有的有关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序、部门联动机制、监督和奖惩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建立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涉及方面众多,建议环境保护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联合组建工作组协调有关工作,特别是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明确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程序、奖惩措施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等。

注释:

①重大事件包括:1.公司有新、改、扩建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等重大投资行为的;2.公司因为环境违法被环保部门调查,或者受到重大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或被有关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决定限期治理或停产、搬迁、关闭的;3.公司由于环境问题涉及重大诉讼或者其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的;4.公司被国家环保部门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5.新公布的环境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6.可能对上公司证券及衍生交易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事件。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规划院.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和信息披露研究阶段进展[EB/OL].《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试点项目》简报,2007(12):2. caep.org.cn/ReadNews.asp?NewsID=1183

[2]钱水苗,郭蔚冉.论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完善[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7):97-100.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 [EB/OL].2007.csrc.gov.cn/n575458/n776436/n804965/n806153/3273950.html

[4]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24号) [EB/OL].2008.mep.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_172501.htm

[5]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EB/OL].2008.sse.com.cn/cs/zhs/xxfw/flgz/rules/sserules/sseruler20080514a.htm

[6]国家环保总局.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发行监管函[2008]6号)[EB/OL].2008.wfs.mep.gov.cn/gywrfz/hbhc/zcfg/200809/t20080911_128617.htm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9

一、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领导班子以加强纪律作风整顿为载体,把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一)坚持学习。我局领导班子始终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带领各处室努力去完成本职工作。我局班子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平时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环保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对党的xx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在..市调研时重要讲话及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们的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深入剖析。组织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班子成员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身作则,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和廉政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广泛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80余份,收集整理汇总,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会前征求意见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落实方案和措施,并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整顿作风。严格按照局机关工作纪律制度、考勤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值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抓纪律作风整顿,机关人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变化,工作效率明显增强,营造出积极向上、求真务实、规范有序、廉洁高效的机关氛围。

(四)兼顾下属。我局始终坚持对下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多次组织学习中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等,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相关规定。通过开展局属领导述职述廉、述廉评廉、廉洁谈话等,引导局属班子成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政绩观、诚信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贯彻执行《..规定》的自觉性。。

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一年来,我局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攻坚工作,认真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实施污染物减排、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除尘降噪”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全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比例为93.97%,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和环境噪声平均值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全面完成“xxx”减排目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和省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

三、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做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各项工作

自..年底我市开展创模攻坚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模攻坚工作,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办公会和创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创模工作。并要求举全市之力、全市动员、协力攻坚,全面推进创模工作。为确保顺利完成环保系统创模攻坚工作任务,我局制定了《..作方案》,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环保系统创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九个创模工作组,抽调相关业务骨干全力推进创模工作。同时,我局作为创模牵头单位,认真履行创模指挥部办公室职责,认真做好有关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和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推进创模攻坚工作。一是加强与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的沟通协调,确保完成陪同李军书记和袁周市长赴环保部汇报创模工作的任务。同时,局领导多次赴环保部污防司、西南督查中心、省环保厅汇报创模工作,争取到上级部门对我市创模工作的大力支持;二是积极协调和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和中水回用工程、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设施改造工程,危废中心建设等创模控制性工程;三是积极协调市编办、市人劳局等部门落实各区(市、县)环境监测机构和编制;四是根据《..通知〉》文件精神,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充实到创模指挥部办公室;五是积极收集、整理资料,开展创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特色报告的编制工作;六是联合省市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工作宣传;七是督促协调各攻坚目标单位全力推进建设工作,清污分流、饮用水源保护、处境水质达标、危废中心等工作成效显著。

在7月份国家环保部创模专家组的对我市的检查指导中,我市的创建工作获得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10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行评议,对我局创建工作表示满意,创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二)开展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

年,国家环保部将我市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我市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为组长的..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目前,我局开展了三县一市生态区及环境优美乡镇基本情况调查,拟定了《..工作实施意见》,积极开展编制《..总体规划》的相关工作,目前,试点工作正按要求顺利开展。

(三)继续实施污染物减排工作

为圆满完成我市“xxx”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按计划完成减排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督促新庄污水处理工程、息烽县污水处理厂、朱家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5.5万吨;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督促加快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改造;拟定并报请政府下达了《..通知》,对未完成的目标任务制定周密详实的工作计划,确保全面完成我市“xxx”减排各项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对火力发电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我局抽调19名环境监察人员,派驻到..发电厂、清镇电厂和小河一、二期、花溪污水处理厂等共19家重点企业实施驻厂环境监督管理。监督员按照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减排督察有关要求,督促、指导火电厂环保治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对日常现场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依法查处。

经国家和省两级核算组的核查,我市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为2.48万吨和8.93万吨,完成半年减排目标任务。目前,国家总量减排核查组已对..市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组对我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评价,尤其是全市污水处理厂的全面正常运行表示满意。

(四)加强“两湖一库”为重点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与治理工作

按照市“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开展保护和治理“两湖一库”的工作;实施了“两湖一库”周边重点工业污染源超低排放工作;督促开展了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全市饮用水源环境安全隐患大检查;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组织开展了详细调查和取缔关闭工作;对逾期未完成排污口取缔关闭工作的区、县(市)政府,报创模指挥部已达了督办通知;完成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同时,我局将“两湖一库”准保护区内的行政处罚权委托两湖一库局,完善相关手续,积极配合指导,严查违法行为。

(五)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为全面做好我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局按照省文件要求,积极谋划..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框架、目标指标体系,从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建设、环境安全、环境监管等方面着手,编制了..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时,我局还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参与..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以及..市“十二五”规划的有关编制工作。

(六)实施环境噪声污染、扬尘污染综合整治

为有效控制扬尘和噪声污染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拟定了《..市开展“除扬尘降噪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联合城管、公安、交警、交通、文化等责任单位对云岩、南明、小河和金阳新区范围内的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地、房屋拆除、重点工业烟尘(粉尘)堆渣场、露天堆场等市政工程中的扬尘污染,及对社会生活噪声、夜间建筑施工噪声、营业性文化娱乐噪声、工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等进行了整治,按照“除尘降噪”职责分工,我局开展了工业企业堆场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对堆放煤炭、水泥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露天工业堆场及周围群众反映强烈的堆场逐家进行了检查。对不符合要求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发电厂、贵州水泥厂等7家工业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为加强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管理,我局与建设部门进一步严格了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关,所有需要办理夜间施工审批的建筑工地,必须先到建设部门进行审核。中、高考期间,会同市城市综合执法支队,实施了“绿色护考”行动,停止办理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审批手续,严格禁止噪声超标违法行为。

(七)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整治

今年4月1日,《..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年检不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不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该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作为贵州省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社会化试点城市,我市共建成八家“简易工况法”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运用及远程监控机动车尾气检测的管理模式。从8月1日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机动车“黄绿标”发放管理工作。截止12月31日,全市共发放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332121套, 占应发放数量的87.4%。

(八)严格环境影响评价,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

在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我局始终严格按照《环评法》规定,对新、改、扩建项目一律要求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年共召开15次项目审查会,对391个项目进行了审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中不符合规定的20个项目做出不同意受理的决定,涉及市两湖一库管理局管理范围内的项目有7个,其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不符合规定的1个项目做出不同意受理的决定,其余6个均要求提供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前置审查意见。共计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58个。

(九)加强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重点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促进重点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一是对不达标企业的达标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先后下发了《..通知》、《..通知》,要求各区(市)县根据XX年达标情况开展治理工作,促进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贵州三山研磨有限公司下达了限期治理,并督促其按期完成治理任务。二是加强对火电厂和其他重点企业脱硫设施和烟气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的监管,对擅自停运设施、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三是按照污染总量控制要求,按计划核发了排污许可证。四是进一步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在新划入金阳新区和南明区管辖的朱昌镇、金华镇、永乐乡、小碧乡行政区划内实施6.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供热装置清洁能源改造。

(十)切实加强辐射安全环境管理工作

为确保辐射安全,进一步加强和指导全市辐射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我局于年初开展了全市辐射设备清查工作,要求全市所有业主建立和规范辐射运行台帐等资料,积极督促相关单位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目前,全市共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289家,收储XX年至现在闲置、废放射源共260枚,开展辐射安全上岗培训共计1000人。

(十一)认真做好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

为切实加强全市危险废物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我局对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进行摸底调查和危险废物专项检查,全面掌握全市危废产生、利用、处置、转移或贮存情况。开展非电力行业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感光材料及涉汞行业等的调查工作,实施了家电以旧换新拆解处理及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全年共计办理中国振华集团红州无线电厂、贵州电力线路器材厂等35家企业危险废物转移。

(十二)切实做好排污费的征收工作

为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我局狠抓污染源现场监控,规范排污费征收工作程序,加大稽查力度,进一步拓宽排污费征收面,在征收工作中做到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年全市共计征收排污费4688.54万元。

年9月省环保厅通报了全省排污费征收和排污申报检查工作考核情况,我市两项考核分值均名列全省第一。

(十三)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实施环保专项行动

年,我局加强对各单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三同时”、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现场监察力度,对重点污染源、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实行了日查夜检等多种形式的检查,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各种违法行为。全年共出动1836人次,现场检查污染源单位1027家次,检查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185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8件。

为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我局代市政府拟写了《..工作方案》,重点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取缔、南明河沿岸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年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6521人次,现场检查污染源单位3183家次,对91件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十四)进一步加强工作

年,我局及时认真查处群众投诉污染问题,在工作中热情接待,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切实解决“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上反映的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共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1095件,其中属于环保职责范围内的为847件,目前除20件在办理期限内,其余827件办理回复完毕。

(十五)加强环境应急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性,我局组织开展了全市环境安全大检查,对重点行业、危险化学品等环境安全进行清理排查,督促各污染源单位建立健全污染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从源头消除环境突发事件污染隐患。组织开展了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演练。会同公安、安监等部门,分别对金阳新区上寨村搬运化学危险品爆炸等事件进行了有效处置。

(十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及省级生态示范乡镇创建工作

我市作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之一,与环境保护部签订了《..协议书》,制定了《..考核办法》(试行)及责任分解表印发各责任单位严格实施。通过项目申报,积极督促实施了南明区永乐乡柏杨村、花溪区党武乡摆贡寨、花溪区麦坪乡康寨村、小河区金山村等四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修文县大石乡、花溪区麦坪乡分别申请到环保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95万元和45万元。

积极督促指导各区、市、县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目前,我市申报省级示范乡镇的清镇市百花湖乡、修文县扎佐镇、小箐乡、六屯乡、六广镇、乌当区百宜乡共计6个乡镇已通过了省环保厅厅验收。清镇市红枫湖镇已基本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验收标准,省环保厅已向国家环保部进行申报。

(十七)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我局环境监测部门紧紧围绕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全市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环境质量监测和各类污染源监测等各项监测任务。年共计完成完成污染源监督性监测796家(次);完成建设项目及环保设施验收监测90家;完成环境质量水质(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出境断面、湖库)监测162次;完成..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并按时上报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及预报。

在全省环保系统“第一届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中,我局监测部门代表队获得得了团体和个人双第一的优异成绩。

(十八)以创模宣传为重点,强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行大力宣传,完成市政府网和市环保网创模专栏设置和更新。今年以来,各类媒体累计报道创模信息和新闻3300余条(篇),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环境报》等中央媒体16条(篇)(3月29日《中国环境报》刊登了李军书记署名的《创环保模范城市,建生态文明市》的创模专版文章、年6月2日《中国环境报》刊登了袁周市长访谈文章《..》)。印发《创模市民手册》、《创模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5万余份,省级媒体401条。在..市政府网站刊登创模相关信息700余条。在喷水池等处共计6处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创模宣传视频及广告宣传片。在市区50辆公交车上张贴了宣传标语,并在10个公交车站上设置了公益广告。开通了创模热线电话..。

以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为契机,在全市组织开展面向不同层面的环境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市政府召开了..市环境状况新闻会,公布了《..市XX年度环境状况公报》;在人民广场举办了围绕“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大型宣传活动,并邀请省市有关领导为“饮水思源——..水环境调查市民行动”图片展揭幕,水环境调查报告,开展了上千人参加的“绿色出行—公益健步走”等环保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不断深入,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不断增强,创模工作深入人心。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局党组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的重要工作来抓,结合人员变动的实际情况,对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一职双责”、“一肩双挑”责任制,确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年3月12日,召开了全市环保系统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在..市纪委八届五次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局党组书记与每位党组成员签订了年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分管领导与分管部门、处室负责人签订了“..市环保局年中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通过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与各支部、党小组、各处室开展学习的方式,扎实抓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学习。认真组织了全局系统的干部职工共149人对《廉政准则》知识进行了测试,集中观看了廉政教育警示片《插翅难逃》。同时,我局还参加,及时认真组织全局系统党员干部进行了学习贯彻落实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精神。

五、存在的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领导班子成员,紧紧依靠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做了一些应作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我深知离组织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不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情况的能力不够强;(二)、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还不够,工作中存在布置多、检查少的现象;(三)、面对当前环境形势和污染减排任务,还需加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转高效的环境监管队伍。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XX年,我将与局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贯穿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发展动员大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切实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自觉履行党员干部义务,为群众做表率,努力成为贯穿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为把..市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做出积极贡献。具体来说,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履行创模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做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攻坚工作。

(二)继续做好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三)开展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以及..市“十二五”规划的有关编制工作。

(四)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完成省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任务。

环境保护市场调查报告篇10

第一条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的任何船舶、平台、航空器、潜水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排放有害物质,倾倒废弃物,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损害的,也适用于本法。

第三条 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海洋环境,并有义务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和海滨风景游览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的确定,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海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开展科学研究,并主管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负责船舶排污的监督和调查处理,以及港区水域的监视,并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渔港船舶排污的监督和渔业港区水域的监视。 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用船舶排污的监督和军港水域的监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 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六条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主管单位,必须在编报计划任务书前,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调查,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合理选址,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七条 建造港口、油码头,兴建入海河口水利和潮汐发电工程,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产资源。在鱼蟹回游通道筑坝,要建造相应的过鱼设施。

第八条 港口和油码头应当设置残油、废油、含油污水和废弃物的接收和处理设施,配备必要的防污器材和监视、报警装置。

第九条 海涂的开发利用应当全面规划,加强管理。对围海造地或其他围海工程,以及采挖砂石,应当严格控制。确需进行的,必须在调查研究和经济效果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大型围海工程并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禁止毁坏海岸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和红树林、珊瑚礁。

第三章 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十条 开发海洋石油的企业或其主管单位,在编报计划任务书前,应当提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防止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有效措施,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海洋石油勘探和其他海上活动需要爆破作业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渔业资源。

第十二条 对勘探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油料,应当加强管理,防止发生漏油事故。残油、废油应当予以回收,不准排放入海。

第十三条 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不得直接排放;经回收处理后排放的,其含油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四条 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不得向海域处置含油的工业垃圾。处置其他工业垃圾不得对渔业水域、航道造成污染损害。

第十五条 海上试油时,油和油性混合物不得排放入海,并应当确保油气充分燃烧,防止污染海洋。

第十六条 海上输油管线,储油设施,应当符合防渗、防漏、防腐蚀的要求,经常保持良好状态,防止漏油事故。

第十七条 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污设施和器材,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井喷和漏油事故的发生。 发生井喷、漏油故事的,应当立即向国家海洋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油污染,接受国家海洋管理部门的调查处理。

第四章 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十八条 沿海单位向海域排放有害物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排放标准和有关规定。 在海上自然保护区、水生养殖场、海滨风景游览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本法公布前已有的排污口排放污染物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应当期限治理。

第十九条 含强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禁止向海域排放。 含弱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确需向海域排放的,必须执行国家放射防护的规定和标准。

第二十条 含传染病原体的医疗污水和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和严格消毒,消灭病源体后,方能排入海域。

第二十一条 含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应当控制向海湾、半封闭海及其他自净能力较差的海域排放,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第二十二条 向海域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邻近的渔业水域的水温符合国家水质标准,避免热污染对水产资源的危害。

第二十三条 沿海农田施用化学农药,应当执行国家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经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在海滩弃置、堆放尾矿、

矿渣、煤灰渣、垃圾和其他废弃物。依法被批准在岸滩设置废弃物堆放场和处理场的,应当建造防护堤,防止废弃物流失入海。

第二十五条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和水系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入海河流的管理,防治污染,使入海河口处的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第五章 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二十六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禁止任何船舶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二十七条 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应当设有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

不足150总吨的油轮和不足400总吨的非油轮,应当设有专用容器,回收残油、废油。

第二十八条 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应当备有油类记录簿。 载运2000吨以上的散装货油的船舶,应当持有有效的《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或《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信用证书》,或提供其他财务信用保证。

第二十九条 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排放含油污水,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船舶污水的排放标准和规定进行,并如实地记入油类记录簿。

第三十条 载运有毒、含腐蚀性货物的船舶,排放洗仓水和其他残余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船舶污水排放的规定进行,并如实地记入航海日志。

第三十一条 核动力船舶和载运放射性物质的船舶,排放放射性物质,必须遵守本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船舶进行加油和装卸油作业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漏油事故。

第三十三条 造船、修船、拆船和打捞船单位,均应备有防止污染器材和设备。进行作业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油类、油性混合物和废弃物污染海域。

第三十四条 船舶非正常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或有毒、含腐蚀性货物落入造成污染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并向就近的港务监督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三十五条 船舶发生海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有权强制采取避免减少这种污染损害的措施。

第三十六条 所有船舶均有监视海上污染的义务,如发现违章行为和污染情事,应当立即向就近的港务监督报告,渔船也可以向就近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三十七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发生污染情事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登轮检查处理。经港务监督授权的政府有关机关的公务人员也可以登轮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告港务监督处理。

第六章 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三十八条 任何单位未经国家海洋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任何废弃物。

需要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必须向国家海洋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审批,发给许可证后,方可倾倒。

第三十九条 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应当按许可证注明的期限及条件,到指定的区域进行倾倒。废弃物装载之后,批准部门应予核实。利用船舶倾倒废弃物的,由驶出港的港务监督核实。

第四十条 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应当详细记录倾倒的情况,并在倾倒后向批准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倾倒废弃物的船舶须向驶出港的港务监督作出书面报告。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凡违反本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本法第五条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治理,缴纳排污费,支付消除污染费用,赔偿国家损失,并可以给予警告或者罚款。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期满不又不履行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 因海洋环境污染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造成污染损害的一方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当事人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程序解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四十三条 完全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赔偿责任;

(1)战争行为;

(2)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3)负责灯塔或者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过失行为。 完全是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凡违反本法,污染损害海洋环境,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致人伤亡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坏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

(二)“渔业水域”是指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回游通道和鱼虾贝藻类的养殖场。

(三)“油类”是指任何类型的油及其炼制品。

(四)“油性混合物”是指任何含有油份的混合物。

(五)“排放”是指把污染物排入海洋的行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喷出和倒出。

(六)“倾倒”是指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载运工具,向海洋处置(文秘站:)废弃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行为,包括弃置船舶、航空器、平台和其他浮动工具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 现行的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规定,凡与本法抵触的,均以本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