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5 17:26:58

环境艺术学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1

一、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产品和销售环节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分析的需求情况,从而组织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活动,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销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市场环境中获得各种生产原料供应,促进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市场环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客观条件。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会引起不同的效应,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威胁到企业的经营,阻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因此,企业开展活动之前,必须对当时的市场环境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市场环境主要分为以下六种:1.政治环境。其主要是指企业面临的政治形势、制度和状况。包括国内,国际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指企业在展开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守的各项条例、法规、法令和法律。3.经济环境,指企业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情况。主要包括经济条件、运行状况、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自然资源。4.市场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信仰、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等等。5.市场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气候、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地理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6.市场竞争环境。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来自社会经济的竞争,其中经济环境是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art)也称为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design),是我国仍在发展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由于环境艺术的崛起较晚、发展缓慢,因此还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著名的环境艺术家RichardDober说过:“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环境艺术是一门绿色的艺术学科,也是创造和谐和持久的艺术。其主要包括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壁画和城雕等。这一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的标准下产生的一门艺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上升,对居住水平和各种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要求推动了我国当代环境艺术的崛起和进步,使得环境艺术成为了我国科学文化艺术的重大成就之一。环境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功能,对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装饰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环境艺术对市场环境的推动作用的逐渐深入,其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了促进这一艺术的更好地发展、培养市场上急需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这一艺术被编入我国大学的专业课程。1985年,中国建筑学会于北京召开了青年建筑师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为人们讲解了环境艺术的性质,让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环境艺术。座谈会后“,环境艺术”这一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87年,《中国美术报》也特意开展了以环境艺术为主题的座谈会。从此,建立了环境艺术学会。1988年,《环境艺术》问世。1989年,由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筹办的“中国优秀环境艺术作品评选活动”在全球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92年,成立了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其创建目的是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创建我国当代的环境艺术,保证社会和谐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我国的环境艺术尚未成熟,仍需要得到更大地进步。

三、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

1.环境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环境的稳定环境艺术是一门以城市建筑为主要载体的艺术学科,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项热门的专业。这一艺术的崛起和发展,是我国当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进步都需要和谐和稳定的市场环境。稳定的市场环境需要市场上的供需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扩大企业的市场,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企业能够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市场环境也会随之趋向稳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逐渐上升。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消费需求,必须大力发展环境艺术,培养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类的专业人才。作为一门艺术,环境艺术主要结合城市建筑的设计、城市的规划、造型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类人才,为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也发展了我国现代的环境艺术,保证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环境艺术也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因此我国的环境艺术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但却是一项非常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艺术,其发展空间较大,社会上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优秀的环境艺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建筑外观的要求,也能让人们感受到居住环境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满足了该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能很好地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同时,环境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环境的稳定。一旦拥有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能正常有序地进行,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供应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2.市场环境的和谐也促进了环境艺术的发展环境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现实价值的艺术学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地推动作用。市场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相当有利的,为企业展开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氛围。环境艺术的发展能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当代建筑、城市的高要求。一方面,利于提高居住环境和建筑物的质量,促进我国当代环境艺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的发展,需要和谐的市场环境。要想发展环境艺术,必须先稳定我国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主要包含四个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竞争因素。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从这四个因素展开分析。首先,分析消费者的状况。掌握属于自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消费者,通过对消费者的状况和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扩大消费者市场;其次,分析当时的经济状况。国家的经济形势对市场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经济增长时,市场相应扩大,反之,市场缩小。技术因素也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元素。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制造出功能齐全、高质量的产品。此外,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最后,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如今的社会经济状况下,社会竞争力愈来愈激烈。为了能站稳脚跟、不被社会潮流所淘汰,企业可以通过好的产品质量、合理的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市场环境的稳定利于环境艺术的发展,环境艺术的提高也利于市场环境的和谐。随着经济逐渐趋于全球化,国际环境也成为了影响市场环境的因素。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应该从市场的各个环境和因素进行分析,扩大消费市场,增加市场竞争力。此外,高校应该加大投资培养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满足社会对环境艺术人才的需求,从而发展我国当代的环境艺术。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定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有序地展开。而环境艺术也是当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发展前景较大。同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就业前景较广,可以为社会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2

关键词:行为;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集综合性、艺术性和个人创作性为一体的多元化的课程,它既可以说是一门课程,亦可以说是一种能力素养和一种文化创作意识。它把握着环境中的真善美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是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一种美化和生活素养的真实写照。环境艺术教学在一定范围内是没有具体形式和概念的,通过针对行为和空间能力的培养来提高环境艺术素养,并对环境艺术素养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1、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概念市场和社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对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变化尺度很大,自08年以来,全国各大院校,无论是艺术类、综合类还是各种高职高专类院校,七成以上设立环境艺术这个专业来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环境艺术本是一个综合性、高素质型专业,它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方向分为建筑类、室内艺术和景观设计类。这类人才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和面向区域经济的指向上目标明确。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市场现阶段最为紧缺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专业人才在借鉴国外一些新鲜元素的同时,依靠在学校内培养的能力基础和行业敏锐度来摸索市场。2、新世纪文化冲击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培训模式分析贸易大门被打开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产品的新颖度与产品的质量决定着产品的销量,决定着市场和经济甚至社会经济的走向。未来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模式和视角决定着这个行业的高度,这种情况亟待教师和行业领头人员作出改革和定位。现在作为热门学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缺少生源,而对于如何教,教什么和怎样放手,是教育行业的棘手问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生的综合行业素质要求的木桶原则,规定了它的局限性和难度,固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该行业的发展模式。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是首要的,也是迫切的。3、新环境下的环境艺术教学模式改革改革是多角度的,首先从生源来说,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分数出现差距导致的教学问题,要从根本解决。例如从开学时服从高中就已经适用的分班循环制度,学生们产生的竞争压力和凝聚力的效果成为了学习的动力,开展良好学习氛围,进行学生的责任学习和督导制,让学习成为兴趣。学校还可以展开竞赛奖励政策,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评析,不仅产生竞争意识还可以产生荣誉感。环境艺术专业自从被设立以来,学生实践的能力不足一直有一道无法攻克的难题,书本认知和手动实践能力和辨别能力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重要素质,多数学生在书本认知和辨别赏析能力上都有良好的表现,缺乏实践能力的木桶效应让大多数具有如此短板的他们难以全方位发展,不能自我实现一项作品或者计划,更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要求了。

二、行为对于环境艺术教学的作用行为

总体来说是一种应激性,对于外界刺激的反映。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学科分为心理学科、文化学科和生物学科等,无论这些学科是在以它的内在动机还是外在环境为研究,都是以满足人类目的为前提的。而在环境艺术下探讨人类行为,无论是对于目标导向行为还是目标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满足人类的某些特定愿望和心理。因为人们意识的不同,设计出来的产品就不同,所以,与其说这个目的促进了人类生活的进步和事物的更新换代,不如说是环境艺术在行为学下更加贴近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渴望。建筑是人类对于环境艺术的最佳作品和内心写照。在人类行为对环境艺术的影响中,比较明显的应该算是人体仿生学在建筑环境学中的引用。作为人们比较容易接近的几个区域,像是餐厅、宾馆和图书馆等大型活动场所,通常会因为不同人群的属性而设计出符合的风格。例如主题餐厅和宾馆的引用,不难发现,它的设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仿照旧式的房屋等级分类,可是根据人群的类型不同,风格和行为不同,分为普通套房、商务房和总统套房,而房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对于像图书馆这种带有一定主题和目的的地方,尤其是学校内置图书馆,会发现在工科学校和艺术院校这两个带有明显主题分化的学校的图书馆风格是如此迥异。无论是在实用价值还是目的上,图书馆对于两者的意义区别并不大,但是对于工科院校来说,它的主题和风格主要侧重于严谨和务实,它的实用性和藏书量要远大于一般的艺术院校的图书馆。后者虽然风格和氛围更为活跃和轻松,它对于艺术院校学生们的艺术的敏锐度的引导和指导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一些艺术院校中,不难发现它们的图书馆更像是一座艺术的博物馆,它对于情操的陶冶要胜于它在藏书和指引人们读书方面的意图。

三、行为与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渗透

1、行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的渗透“人性化”一词被提出后,环境艺术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更加明确,对于建筑学中符合人体力学和人体构造的设计更加符合商业市场的需求。在通过视觉、力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等的一系列的课题分析后,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客户选用不同的材料而制定不同的搭配,同时促进了新材料和新型设计的发展,也为人类的行为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理和方法。对于此,最为形象的莫过于南北方的建筑区别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对比,在大环境下形成的不同地域的人在他们的环境中做出了对自然和自我最真实的艺术评价反应,形成了丰富的建筑文化。2、空间能力培养对环境艺术教学的积极作用空间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多媒体和仿真虚拟空间中得到一定的改善。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理解空间的学习形式,掌握它的基本要素和学习理念,课下的时候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更好地完善。而对于不同材料环境中的空间感觉,需要深入书本了解后再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在新科技和新物质发展的今天,学生们会发现新型材料的发展(尤其是装修建筑材料)的生成亦是与时俱进的,所以要把握专业的敏锐性,积极参与对于材料和空间能力之间的模拟实践。最后经过反复地模拟训练和持之不懈地努力,在空间能力感知上达到一定的能力水平。空间能力想象和意识是环境艺术学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平面二维、立体三维还是四维,融入到资料图纸中的都是二维平面图,它需要的是学习者或者参与者的良好的空间能力。例如:“内空体”空间的设计中,在六面空间的设计的方案里对于天棚的设计是否算作有效空间,材料的空间膨胀和它对于整个房屋呈现出的效果是否带来“臃肿感”或是“舒适感”都是需要设计者针对建筑主人的目的及要求,再结合环境天然的条件和自己的构想和专业能力,融汇成带有自我意识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者来说,空间感和空间能力是他们在职业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四、学生的兴趣培养与个人能力培养的建议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能力。当被认为是艺术时,与它作为课程的身份是不同的。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如果要粗略地提高大众的环境艺术创作能力,不只是在行为和空间环境上下功夫而更多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教师身上和学习氛围中得到问题的改善。环境艺术学生是掌握综合多重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他们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在被尊重达到自我满足时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体现。所以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指引和对他们的学习压力的疏导,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五、总结

国内对于环境艺术的重视引导了市场走向。在对行为和空间能力培养的初步分析后,笔者认为在学习者们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行为理念、行为导向的理解还是对于空间构图中的概念都应该采取积极合理的态度。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复杂学科,它的木桶效应带给这个专业带来了难度和挑战笔者认为,在环境艺术学习者们的孜孜不倦努力下,国内的设计专业无论是在建筑行业还是其他的领域,都会大放异彩。

作者:陈书芳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智睿.模型空间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3).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3

关键词:技术;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当前,人们难以在众多的工科图纸和工程项目中看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术内容,特别是随着软件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让人直观地了解艺术内容的,往往是设计之初的那些草图。有些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简单、直白的技术设计,要严格控制部件、标准等内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反映了被表面现象掩盖真实本质的典型现象。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发展过程中更趋向于标准化,常见于房地产的开发与建设工作,这是造成人们忽视环境艺术设计本质要素的主要原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其的这种认知。但是,即使技术再发展,人们仍然需要回归原始的草图,这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再多的技术应用无非是科技加诸于身的外力,功能在于服务艺术的内涵。这些内容需要人们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文章围绕技术和艺术两个并非平行独立的要素展开研究,以期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回归和认可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属性

当人们在网页上查询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与相关文献时会发现,环境艺术设计中增添了较多的关联技术,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似乎前沿的技术才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人们也发现,一种技术主义思维在不断呈现,标准化、模式化的内容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显著标签[1]。实际上,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具备技术内涵和技术属性,换句话说,环境艺术设计本身需要更多科学技术的支撑。重要科技力量的介入与发展,是不断强化环境艺术设计技术支撑的主要动力,包括电脑软件环境艺术设计这种高级设计方式等,都是对人们认可环境艺术设计技术属性的重要佐证。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技术属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属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一种技术,其是一种充分利用环境、创造空间、合理摆布方位的技术,也是一种专业技术,物体如何摆放更为合理、建筑造型如何更加具有特点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设计本身内容的一种认可,即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属性是毋庸置疑的。二是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知识。人们在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内容,不仅包括工程制图,而且包括建筑概论,甚至有艺术设计作为技术专业课程的全程渗入,包括预算、照明、电路等,这些具有行业标准的内容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内涵。三是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借助大量的专业技术力量。如,人们掌握的制图软件技术,在创作中对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实际设计操作中,设计者需要熟练掌握AutoCAD、3dsMax、SketchUp、CorelDraw、Illustrator、Photoshop等设计软件。人们在认真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时,可以感受到其充斥着技术主义的学科内涵。如基于环境生态学下的设计、具有环境意识的设计、以建筑为背景的空间场所展开和室内外景观、格局、装饰等(图1)。其主体课程安排不仅包括植物、空间、建筑、景观、公园、展示、雕塑、图形工程学等,而且包括规划、绿化等专业设计领域。因此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充满了科学主义,是一种技术美的体现。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属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针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的一门实用性艺术,从这个层面上,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无论设计者采用了多少科技手段与技术理念,营造了怎样的技术氛围,这些内容不论是专业性的还是理念性的,都需要为艺术本身服务、对艺术本身负责,设计者不能以偏概全地将环境艺术设计视为技术与艺术的共存。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更倾向于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交织,其本质是艺术性的,这是人们体察环境艺术设计本质属性的根本出发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反映出艺术属性在其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自然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尊崇自然艺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是人们最先需要留存的内容,艺术本身也存在于自然界之中,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自然的艺术特征往往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尊崇的根本理念。二是美术基础。任何设计都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美术基础不仅存在于艺术学科,而且是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如果脱离美术基础,设计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构想也难以真正落地。因此,美术基础奠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的基础地位。三是理念思维。任何设计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背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理念的重要性与推动力,不论设计理念还是艺术思潮,都会对环境艺术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这是人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2]。四是设计服务对象的需求。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这种需求的存在说明人们理解并认可环境艺术设计的真正内涵,并主要存在于感情层面,这是艺术的归处。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对设计的期望。五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果。这种成果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否则难以被称为设计,这不是一种悖论,而是逻辑闭环的本身要求。人们只有在全面地感受与认知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时,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艺术的本质属性。

三、艺术与技术的交织融合

首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矛盾和假象,在很多情况下误导了人们的感知,同时也说明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匹配程度和融合程度不高。当人们感受到环境艺术设计是在被艺术主导时,这说明艺术与技术实现了巧妙融合。如,人们在诸多的技术组成中看到了设计者对艺术设计的巧妙运用,不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结构的调整,不论是大大小小的建筑群体,还是零零散散的场景点缀,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反映出的艺术特征。人们在看到技术力量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艺术的魅力。笔者认为,这是艺术与技术交织的根本体现,二者不是简单的融合,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从环境的类别看,在大多情况下,人们看到的自然与建筑的交织融合,最终展现出的是人造环境和创作艺术(图2)[3]。其次,美术是环境艺术的骨架,能够展现出造型美和形式美,同时也夹杂着声音、温度等技术内容,设计者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并进行整体设计。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人们从环境艺术设计内容中能够感受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绝对性地位。最后,不论艺术还是技术,大部分是在建筑这个艺术与技术的交织体中充分体现出来的。文章以技术与艺术交织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为题,目的是突出二者的交织特点,在认可环境技术的同时,指出环境艺术设计具备艺术与技术的属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交织融合是时代赋予其的独特属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不是天然就存在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彰显新的艺术内涵。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艺术终究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设计者应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认清学科的源头。

四、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回归

艺术和技术均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属性,人们也因此感知到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多方面内涵。当人们探索环境艺术设计的更多深刻内涵时,不能忽视的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依然是艺术,不能脱离艺术的范畴对其进行拓展。不论考虑到建筑的技术属性,还是融合了自然环境的艺术属性,不论其中掺杂了多少的图纸、标准以及工业化内容,人们都不能忘记最终的设计所指依然存在于设计之中,艺术不仅是设计之初的一番构思与落在纸面上的一张草图,而且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内容。设计者应认清所有的设计都是依靠艺术的内涵加以创造的,艺术的内涵能凸显出设计的真谛,同时充分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掺杂的各种技术构成,其往往服务于艺术或者说其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在这样的理解和范式下,人们才能真正看清环境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的真实的一面,才能够真正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4]。尽管人们知道,如果没有技术、没有工业化、没有科学性、没有标准化,环境艺术设计也就不存在事实主体,但是人们依然要明白的是,如果仅仅有这些,我们也不能将其称为艺术。

参考文献:

[1]马辉.面向人工智能的环境艺术设计思维创新引导[J].工业设计,2020(7):26-27.

[2]杨芳.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8(23):168,167.

[3]徐亮.色彩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搭配应用分析[J].居舍,2020(19):17-18.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4

关键词:问题点;发展轨迹;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根据室内设计为基础衍生出的新型行业,由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设计面较多,综合性较强,无形中给从事该职业的人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然而,当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存在供求之间的差异化,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和审美会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

一、我国室内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我国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在改革开放后适应于社会需求才得以出现到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的。难免存在一定的教育跟不上发展的情况。从教师方面来看,大多教师是从家装设计或室内设计等专业借调或调整而来,教师本身缺乏教育基础和教学经验,更何况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之广,内容之多,给本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带了了很大的阻碍。

2、专业设计人员匮乏

教育上对我国室内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所造成的制约因素,就导致当前我国专业从事该专业的人员严重匮乏。当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绿色环保家装的意识越来越重视,我国现有的设计人员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这就势必造成专业技能处于发展中而需求已经达到发达水平的供求矛盾。同时,当前大大小小的装修设计公司有很多,但是真正专业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公司却很少,就会导致即便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却难以在国内找到发展的机会,造成人才外流的情况出现。

3、观念陈旧,不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由于过去闭塞的环境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观念滞后的情况。从当前我国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来看,人们过度的追求对于室外设计而对室内设计有所忽视,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或设计模式的限制,制约了自身创造性才能的发挥,甚至出现设计雷同的痕迹。另一方面,目前的业主在进行装修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将成本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从而导致设计简单,材料“薄弱”效果难以达到设计师本身的设计要求。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下导致当前的室内环境艺术的设计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室内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发展

1、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将素质教育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提,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教育宗旨,在教学的过程中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政、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素质培养外要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造性进行重点培养。其次,结合当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从教学理念和方法、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以培养创新性适应性人才为教育目标。最后,根据该专业的不同的设计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构思,把握好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的哦古斯方法。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其空间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全面的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弥补当前我国室内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人才匮乏的现状。

2、以人为本,满足客户需求

人们在家装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感和归属感的追求越来越多,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提出,人们对于需求的追求程度是有等级的,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或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需求已经上升到高级追求或精神追求的层面上来了。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大对于设计感和精神方面的比重。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建筑设计、民俗、心理、结构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综合考量,完成在满足人们基础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生活环境和质量的提高。满足其对于室内环境的设计感和归属感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装修材料,以环保为设计理念,根据客户的个体需求或设计基础为原则,针对不同客户对于装修成本的不同,为客户量身定做更符合其个体追求和成本需求的设计方案,并尽量减少客户由于成本因素而造成的效果视差,力求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能力,为客户打造出更能够满足其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设计方案。

3、人性化设计理念

当前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家装设计和工装两方面。而恰恰这两方面是人们生活或工作的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能够使之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1)选择人性化色彩设计,城市色彩污染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重要将人性化色彩设计作为重点考量因素。通过对室内设计的色彩处理上选择人性化处理方式,根据客户对于不同色彩的不同追求来选择,适合客户的生活或家庭结构的颜色来装饰整个空间。从生活的大环境中降低色彩污染的程度,为人们提供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选择人性化家居设计,从近几年的设计方案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资享受和精神享受都有着同等的追求,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家居设计环节中,要着重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通过将人体工程学和人性化设计的结合,使家居陈设摆脱古板、严肃的特点,而是将娱乐性和舒适性为设计基础,例如,针对年轻化的客户群体在沙发的设计过程中就要体现包容感,宽大的足以放置茶杯的沙发扶手,舒适柔软的质地,能够在休闲的午后享受三五好友品茶聊天。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设计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既要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追求,又要满足客户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客户的成本因素、环保因素、效果因素的多方面考量,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核心,结合环保和时尚元素,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满足客户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

作者:刘家兵 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静,李硕.人性化的现代住宅室内设计要求[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2]蒋中秋,王黎.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方法浅议[J].科教文汇,2006,03.

[3]韩巍.论室内设计方法体系的构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9,03.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5

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意义。环境艺术设计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体现的是人类对此环境美的感受,无论是内部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外部环境艺术设计都要遵循美的形式法则。美的形式法则是一项社会工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理解审美主体,从不同空间功能的使用类型出发遵循美的形式法则,理解特定设计对象的多重体验要求,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审美体验是外在世界与人的内在世界的同型契和。环境艺术设计之美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的综合。环境艺术设计应积极主动地结合美的形式法则,使物质主体满足审美主体,精神主体必须超越物质主体,从而达到物质主体和精神主体统一于审美主体和艺术设计的成果上。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的应用。

(1)设计元素的和谐有序。要想使艺术作品达到和谐的状态,其各设计元素并非一成不变并且也可以保持着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得强烈时,和谐的格局就会向对比的格局转化。共性的强调,可以使设计作品形成一个稳定基调,从而产生完整统一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把握细节变化,在各元素属性相似的情况下运用渐变调和,使之逐渐变化;在各元素的差异明显的情况下力求差异面和对立面的统一,对比不能离开统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图形形体对比、空间对比、质地和肌理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在铺装设计中多种颜色混杂会破坏设计作品的整体和谐)、方向对比、虚实对比,和谐与对比手法的交叉运用,可以取得多样统一的设计效果。

(2)设计要素的对比变化。对比在艺术创作中即将艺术作品中的两个反差很大的构成要素有机配列在一起,既鲜明强烈又平衡统一,就是各设计元素之间的差异体现出主题的鲜明,视觉效果的生动活泼。对比关系主要是通过各设计元素之间形状、形态、色彩、色相、色调、方向、位置、排列、数量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种类植物色彩、色相、植物形态对比等,取得鲜明的视觉审美效果。

(3)设计元素比例协调。比例是设计元素之间及元素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美的形式法则的重要内容,恰当的比例有一种协调的美感,。黄金比(1:0.618或1.618:1)被广泛用于设计中,具有美学价值,最早是由古希腊人发现的,直到19世纪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如在室内起居室、书房等空间建造建筑小品,在其体量设计中进行比例控制,会使设计作品达到美的尺度。

(4)设计的整体布局对称。阿恩海姆认为确定平衡的因素是重力和方向,重力体现了位置、大小、色彩、内在形状的对称、协调。在环境设计中会产生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使设计作品给人感觉单调、呆板,有时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适量的不对称因素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美的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严格意义上的对称逐渐地被均衡所代替,可以换句话说艺术一旦脱离了其原始期便会逐渐地消失。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轻松的心理反应,更容易让欣赏者的神经处于放松状态,从而满足人的视觉和意识对平衡的要求。

(5)设计中节奏循环适当。节奏是一个音乐上的概念指节拍在一个中心点附近作来回往复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重复。在视觉艺术中,节奏是不可缺少的,赵殿泽在其书《构成艺术》中说道:让色彩或造型“按照一定的比例,有规则地递增或递减,并具有一定阶段性的变化,造成富有律动感的形象。这种构成作品,一般都表现为生气盎然,有时还会给人呈现一种韵律感富含生命力,它能给人以活力和魅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性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6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建筑学、设计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以人为中心,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创造一个服务于人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理想空间环境的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学科。然而作为一个新型行业,环境艺术设计还并未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这就要求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结合实际,创新思维,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革新,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国外的相同专业相比,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是近十年来才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此,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课程体系的设置,此专业都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理论还比较薄弱,且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对环境艺术“专业理论”的研究非常缺乏。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者对专业理论也缺乏重视,导致“专业理论”指导的设计严重不足。(二)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制约。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在教学模式上虽然具备较强的系统性,但在创造性培养方面却与国外相关甚远。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行教学计划中,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题设置等教学环节缺乏新意且过于程式化,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三、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措施

(一)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教学管理者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工作室制”,加大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重点加强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方面的教学研究。通过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训练,让学生打牢基础,再由专业导师工作室传授专业理论,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建立统一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开辟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在入学初开设“共同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而后由工作室导师综合学生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成绩和个人素质考核,因材施教,纳入导师工作室继续接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二)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它非常注重教学实践过程。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要创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加强专业设计课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课程实践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固化,增长才干。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与建筑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社会学、艺术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商业环境、公共事业设施环境文化娱乐环境等多种学科和领域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优化知识结构,精炼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由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对完成的课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在实现对所学知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和表达,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三)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和思维,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同时要更新教学观念,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由知识型转变为创造型相配套的教学机制,优化认知机制策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策略进行训练,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引导学生,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调控能力训练,结合实际课题进行更改授课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学生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的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作一门创造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改进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握实践性的专业特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对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伟冬.高等院校专业艺术教学学分制探讨[J].装饰,2003,(3):40-4.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以人为本;视觉服务

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师研究课题之一,是环境设计当中的必然过程。做好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可以在视觉上为人们带来美丽的景观盛宴,更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当然,只有在深入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环境艺术有着宽广的内涵,其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集成系统。在狭义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主要指建筑物的空间与环境,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室外环境,如绿地、人行道、景观等一切为了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等。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还包括家具、照明、软装饰等一切为美化室内环境而存在的物品。①文章所指的环境艺术设计既包括室外环境又包括室内环境的组织规划、物品布置与配置等。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巧妙地将室内外建筑烘托出个性、创新、与众不同的、使人喜爱的氛围。简单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需要花费工夫的实用艺术学科。

2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我国开始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时间比较短暂,有二十年左右。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人们才开始从能够生活的观念转变为享受生活的观念,开始从住房问题注重住房环境问题。目前,虽然有大规模的人员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但可惜的是,并未出现太多的经典设计作品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城市监管机制限制了环境设计的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完成;另一方面,环境设计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雕塑设计等未能征求公众的意见和想法。此外,我国在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内容仍很陈旧,未能跟随社会发展进行改变,很多学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思路,这导致有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过于遵循国外的设计方式,设计作品并不具有实际应用性,也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必定存在的一门实用艺术学科,设计师除注重实用外,还应注意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自然的融合性,创作出和谐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

3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类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发展危机。我们不应一味模仿西方设计风格,而是应当在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设计师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结合本土历史背景、区域特点等自身环境因素,创作出人文与生态和谐的作品。

3.1人与自然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类大量开发土地,开采资源,加上人口剧增,能源消耗,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其实跟环境艺术设计也是息息相关的。设计师有责任在到处都是建筑环境的问题上,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相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控好每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又不浪费资源。这一持续性发展设计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

3.2以人为本,设计更多体现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视觉服务性和实用服务性。视觉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实用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是环境艺术的最终享受者,环境艺术设计其实就是为了人类自身。设计师应当广泛了解大众对于环境艺术的需求与心声,创作出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符合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来。这样的设计发展趋势也正代表着人类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不断进步,也代表着人类开始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深入了解人的本质,最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美感受,让人们感受到更人性化的环境服务。例如沈阳师范大学的道路上的小桥,可以让学生们直接从小河流的一边穿到另一边,缩短了步行距离。小桥不仅赏心悦目,更为学生们带来便利的交通。这以人为本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的光明大道。

3.3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基于自然、人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其中自然环境是最大的基础因素。资源是有限的,很难循环再生,甚至无法再生。我们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应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创造生态环境艺术作品。同时还要注重防止资源利用带来的污染,应当选择绿色无害化资源,避免有害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当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使环境艺术作品在走进自然的同时,还能改善环境,给人类带来健康绿色、环保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努力追寻的目标,是现在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之一。

3.4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目前也达到了一定的设计发展高度,人们转变思维,学会享受这一发展成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建筑设计,而是应当学会将高科技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今艺术发展趋势的环境作品来。其中3D影像、投影、LED显示屏都可以加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里。只有让这些新技术不断涌现,才能推动环境艺术走向更高的层次,丰富环境艺术作品。因此,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这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3.5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

环境艺术是整体,由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两个个体构成,在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上,既互相结合,又互相矛盾。我们先从环境艺术的个体分析,自然生态要素上,地势、气候、地理位置我们无法从设计上改变,但是人文上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甚至是深层次说,设计美学、设计观念与宗旨,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和改变。再将两个个体找到共同之处,做出一个结合点,从而构成环境艺术整体。这样既有个体的个性美,也有整体的完整美。因此,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是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追求的设计观念趋势。

5结论

以往,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上追求合理简单,甚至直白的说,看得过去就可以。而眼下,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不允许环境艺术设计浑水摸鱼。想要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出色,我国设计师必须拥有特色、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现实环境艺术的发展趋势,创造出既美观又高品质的环境艺术作品,从而争取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创新发展。

作者:吴双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傅娜,张洁.试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美术界,2011(12).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空间思维;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建筑的空间思维需要设计者经过缜密的实际调查,结合设计任务书以及当地和国家规划要求,通过自己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智慧加工而获得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思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且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环境艺术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效融合建筑空间思维,强化对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渗透,根据设计制作、施工、技术、经济、意义、适用、功能等多角度综合开展应用,并遵循经济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原则,确保设计兼具创意思维和空间感悟能力。

1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完整的艺术学科,能够为满足人类生理、心理审美特点需求,而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则包含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个方面。众所周知,实体与空间相辅相成,在一个环境中属于缺一不可的要素。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人类居住空间展开一系列的设计,突出了空间主体。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先进的信息化可以优化设计工具与方式,以往必须通过纸上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另一方面,过度的依赖计算机使得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随之下降,依赖性不断提升,为此设计效果缺乏灵性和特色。此外,在大量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应用模式下,设计师的建筑空间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建筑艺术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也集中反映出目前空间环境设计所处的现状。

2建筑空间思维的功能性

环艺设计对于设计者空间思维能力的需求极高,然而很多设计师相对注重设计模式,缺乏对空间功能性的体现。甚至部分设计师对建筑空间思维的功能性存在认知性误区,理解较为肤浅,认为只需满足人们对空间的基本要求即可。事实则不然,空间功能性不仅仅体现在人的心理方面,而且能够借助设计外延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有效的建筑空间思维可以确保生活空间更具规划性,并提升艺术化、生态化及和谐化效应。基于上述分析,环艺设计者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设计工作,将情感作用和实际作用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功能性的内涵,从而创造合理的空间形态,进而释放物质性、可激发性设计情感。

3建筑思维空间在环艺设计中的体现方法

注重空间中的环艺设计表现,掌握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将空间实用性与环艺设计元素的意象有机融合,力争空间使用性与运用设计表现实现协调和平衡。再次,空间设计概念具有复杂、系统的特点,因此在环艺设计中应该体现完整的空间设计思维和剖面、立体面、空间平面的设计,这样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或修改环艺设计。最后,设计师要突显环艺设计的主题,有机融合多种环艺设计因素,重视不同空间的组合效果以及空间的功能性,解决衍生性和复杂性问题。最后,设计师要重视空间思维的培养和升级,及时解决与实际操作不符的平衡空间功能的方法。

4建筑空间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4.1明确室内设计的目标。设计师应该正确认识空间功能性的重要性,尊重居住者的心理感受和预期目标,综合考虑空间功能的意象性和实用性,确保精神与物质能够综合体现在环艺设计中。明确室内设计的目标,通过创新性的艺术设计,寻求代表性的主题形式,注重主题内容的概括与提炼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享受,促进室内艺术设计的表达效果。4.2增加空间表现环节。合理组织空间的形式与功能,将联想与情感在空间中唤起,并进行合理的组织,同时增加空间表现环节,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此外关注空间设计层次感和趣味性,遇到的复杂矛盾时,应该增加空间训练,理清设计表现与空间设计的关系,确保提升设计表现意识。突出表现角度与秩序感,提高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对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地分析和理性地掌控。4.3注重与主题空间的联系。在进行主题空间设计时,应该培养特有的思维方式,建立真实的处理环境,重点考虑不同空间组合,以降低复杂性为前提,以专业的思维模式为基础,通过灵活的工作步骤和方案适当的引导与修正,突显空间拓展设计思维方式的优势,借助模型制作指导空间设计的思维,有助于快速完成设计训练直观感受的目标。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为此设计人员应该科学运用建筑空间思维,在坚持独创性的前提下,重视突显空间多维性效果,针对不同的空间正确进行设计构思,不但提升空间意识和自身的设计能力,从而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变革的作品,最终为开创设计发展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珂.浅析环艺教学对空间意识的思路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2]刘菲菲,马本和.装饰艺术作品在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8).

[3]任鹏程,张小茜.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7(3).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9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交互;应用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设计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绿色革命、创意产业、时尚文化、“读图时代”、低碳生活等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促使整体文化形态之中的设计思想、设计方式升级换代,艺术设计不断地进行适应性变革,并努力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1]。基于新媒体艺术理念的提出,逐渐在艺术领域得到实践,使得新媒体艺术逐渐在人们交互的各个领域开始渗透。对于现代化发展而言,艺术水平与科技之间成正比的关系,因此,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推动艺术水平提升。艺术水平的完善,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保障和空间。传统发展思维难以与当前的艺术发展相适应,需要融合科技与艺术水平,保证两者不被分割。从融合的角度才能实现两者同步进步,对于环境技术设计而言,本身就是艺术水平与科技相结合。因此,新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够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新媒体艺术定义分析

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媒介、光学媒介和数字媒体等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及其在艺术和设计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艺术和设计的呈现方式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革命,而作为革命的结果,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类型就此诞生[2]。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可以将其看成是依赖光学传播媒介,依据这种媒介借助电子传播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使其成为新时代艺术学科。新媒体艺术作为现代化发展中特殊的艺术形式,是基于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推动下形成的。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更具备集成和发展的优势,同时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思维,更好地呈现出新媒体艺术。本质来说,新媒体艺术属于数码艺术的类别,通过计算机将图像展示出来,在领域内得到良好的应用。当前在艺术设计中得到积极的应用,能够实现创新设计,实现特殊艺术的创作。新媒体技术与信息化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发展步调,面对当下社会快速发展,推动新媒体艺术加快发展步伐。并在发展中更深入地与人们生活交融,对各行各业都起到促进作用,呈现出与艺术领域全面融合的发展态势。

2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实现新媒体技术有效应用的前提

2.1改变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化现状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科技不断进步,随着商业性活动逐渐多样化发展,商业性质为新媒体艺术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带动了其进一步完善。面对着大量商业性活动涌现,如何保证活动在经济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需要通过环境艺术加以设计,与新媒体艺术相融合,实现两者交互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起初的改革中,需要融合不同的图像技术,实现对设计最大程度的优化。基于传统艺术欣赏理念的影响下,人们的欣赏角度过于单一,造成欣赏带有局限性,无法推动艺术设计发展。欣赏者体会不到创作者的理念,难以在思想上形成交流与共鸣。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人们对于欣赏的局限,通过先进的处理手段,呈现更加完善的作品,拓展受众的欣赏思维。为了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将新媒体艺术与其有效融合并运用,需要设计人员从设计的视觉化思维入手,通过设计引导人们对作品进行立体化赏析,确保新媒体艺术发挥出效用。

2.2充分把握科学技术促进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设计人员兼备多学科的知识与设计经验,才能在设计中实现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设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确保整个行业发展站在发展前沿。要想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需要依赖科技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基于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上,保证科学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掌握实际操作、提升素养等都是推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环境艺术而言,熟练操作技巧能够利用计算机对图片进行操作,确保设计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软件合成图片。最具代表性的PS软件,是当前业界认可的图片处理软件,能够对图片进行修改、添加等多项处理,在网页制作、广告设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设计人员在应用软件对图片处理的同时,需要保证其具备立体思维,对于作品的表达不能停留于二维空间,而是基于三维立体的方式将环境艺术设计更真实地呈现出来。

3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对新媒体艺术的应用分析

3.1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交互性成长

传统环境设计主要依靠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单一媒介进行信息设计传播,其承载的信息数量有限,对信息的整合度也较低,伴随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到来,富有灵活性、多样性、创造力和表现力的环境设计艺术形式相继涌现,借助新的媒体和信息传播技术及工具从事设计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性时代的需求,为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3]。由于新媒体艺术设计采用了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艺术作品有了更丰富的表达载体,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这种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单一化的传播模式,借助了相应的新媒体介质,充分运用图像、文字、声音、光线等表现方法,调动人体的所有感官,将艺术作品的相关信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4]。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两者有效融合,造成多样化的商业性活动与元素涌现。作为设计人员,要想实现新思想与设计的融合,需要不断地把握当下流行元素与活动,提升技术的同时,对现有的设计理念进行优化升级。并且,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逐渐涉及更多的领域内,促使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将不同的技术应用进来,确保设计思路得以发展,设计效果得到完善。

3.2新媒体艺术对于人与环境平衡性的影响

新媒体以互联网超越时空的无限连接性和快速信息流通性为基础,融合了数字化、云存储、虚拟现实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受众塑造了一个共享、立体、多元传播的开放式互动空间[5]。截至目前,环境艺术改革与科学发展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加强重视,则是重视其研究成果。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存在更加多元化的设计类型,在设计过程中将新兴元素与理论融合在设计方案中,将越来越多的设计风格展现给受众。环境设计属于较为复杂的学科,涉及相当多的内容,并且不同国家,人群文化背景、信仰不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人与环境更为亲近,促进人与环境共同发展。例如:现代化技术的存在,使得新媒体技术设计能够更准确地将光感、环境元素表达出来,并进行有效的创作。通过软件后期合成,制造出绿化造型,利用计算机实现设计,从而使艺术品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丰富空间场景的表现感。将人们想象中的画面真实地制作出来,这种发展也正是未来需要基于环境艺术设计探索的重要内容。

3.3计算机绘图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科技发展保障了新媒体艺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并且科技水平也带动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通常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为了保证计算机操作后的质量,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技术,明确知晓软件的具体用途。设计领域经常使用的软件有CAD、PS、3D等诸多软件,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设计时必须掌握的技能。首先,CAD属于国外研发的辅助类软件,用于二维绘图、三维设计等工作中,能够通过绘制图纸,明确掌握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效识别图像内的内容。其次,PS是针对图像处理的软件,能够通过不同的工具对图片进行编辑和修改,具有在线编辑的功能,还能够对图像进行设计、文字排版等。作为当前先进的图像制作软件,无论是任何领域的设计工作,都离不开PS软件。例如:在影像影集制作中,需要通过该软件对图片进行修理,将不想要的内容都去除掉,对其色差、饱和度等进行调整,实现艺术创作与设计;再者,3D作为三维软件,能够基于计算机开发三维图形,并且在动画制作、影视特效中进行应用。其效果图是根据室内外的效果进行制作,需要在对各项操作熟练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中的灯光、渲染等设置对图像进行处理,确保软件在环境艺术中的有效应用。最后,CORELDRAW专属于平面设计领域,能够对矢量图形进行处理。通过软件为设计人员提供矢量图形、位图等内容,保证设计人员能够基于软件提供的内容进行创作。将软件更好地应用到环境艺术创作中,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艺术得以更好发展,借助数字影像、网络与新的软件特效,丰富数字语言成为当前信息化时展的重要标志。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借助软件能够将各种物体图像转变成三维图像,同时使原有的静态发展朝向动态发展。进一步开拓人们事业,为人们树立三维立体的空间想象,不再局限于平面[6]。

4结语

综上所述,21世纪,人们理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扩大艺术设计的空间,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方向。基于环境艺术领域,对新媒体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给予肯定,需要保证领域内的设计具备科学性,并且有科技为其提供支撑,保证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有效融合。基于新媒体艺术为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交互,保证两者充分融合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新媒体艺术融合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与环境平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晶.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

[2]彭婵娟.跨学科与创意回环——新媒体艺术设计教育新探[J].美术观察,2021(5):71-72.

[3]马寰.新媒体时代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美术,2017(3):20-22.

[4]伍诗乐,阎评.新媒体环境下艺术展览交互式传播研究[J].交互设计,2017(3):17-20.

[5]季雨静.新媒体环境下艺术传播的特征与发展路径[J].艺术品鉴,2021(33):115-117.

环境艺术学范文篇10

参加这次学术活动,我总的感觉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正在上路,而建筑艺术仍处在十字路口、无法选择。因为环境艺术“有行无思”,还没有成业;建筑业“有业无学”,学科尚未建成。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在我国的起步和发展

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4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首次揭示出建筑学的环境艺术与环境科学的性质。大会的主题是“建筑·人·环境”。大会的宣言明确指出:“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

1985年,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中青年建筑师座谈会,建筑作为环境艺术的性质,在会上引起更广泛的重祝,与会的建筑师重温了华沙宣言,撰文探讨有关环境艺术问题。我国环境艺术作为学科和行业就是从这时起步的。环境艺术引入中国只有十几年的历史,没有建立环境艺术学科是容易理解的。

1987年,《中国美术报》专门召开了环境艺术为主题的座淡会。包括建筑师、规划师、雕塑家、画家、美术理论家、哲学家等更广泛的人士参加这次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开始筹建中国环境艺术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会长为周干峙先生。

1988年,在天津召开了《全国城市环境美》大型学术研讨会,与会著名学者李泽厚、吴良镛等很多专家,从多方面研讨环境艺术理论与实践问题。随后不久,就出现了如深圳“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环境艺术佳作。

对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的认识过程

人们认识到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的。建筑价值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实用建筑学阶段(追求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艺术建筑学阶段(视建筑为“凝固的音乐”)、机器建筑学阶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机器”)、空间建筑学阶段(认识到“空间是建筑的主角”)、环境建筑学阶段(认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现在,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第六阶段———生态建筑学阶段。我们环境艺术目前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呢?总的讲,近年来我们当然有大量环境艺术实践,参与这一实践的人也很多,但是,环境艺术作为一个行业和学科、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行业标准、行为规范,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它的水准是处于正在上路阶段,处于混沌层次,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主角是建筑,是城市空间,是构成建筑与城市的空间的材料、骨架、立意。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规划师和建筑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现在,有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则因为对规划师、建筑师的作用,重视不够,所以出现了一些遗憾。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从哪里开始

有人问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您的建筑创作从哪里开始呢?约翰逊答:从脚底板开始。真是不愧大师的回答,他是从脚下开始,体验未来要完成的空间环境的主人角色的。

中国园林、中国建筑是十分重视脚底板的感觉、接触的感觉的。作为景观尺度层次来说,这是“零层次”,不是视学的感受,而是接触的感觉。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十分重视地面的作法,材料的选择。当你走在天坛、地坛大青石板铺成的神道上,你会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天安门前御河桥和北海大桥的汉白玉栏杆,远观清晰的轮廓,近看精美的石雕,可依可靠,接触人的地方都是圆润的线脚,给人亲切柔和的感觉,满足各种景观尺度的需要,形成亲切宣人,神圣悠远的意境。

另外,还有个财富与环境、生态、学术的关系问题。我认为,生态是环境的生存质量,财富是支持环境质量的物质基础,只有环境、生态、财富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更符合生存的环境,存较高的环境艺术建设水平。我曾看到一个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把财富作为x和y轴的原点,把环境与生态作为可以生财的x轴和y轴,我认为,它所表达的环境艺术理念是错误的。财富充其量只能是z轴。因为文化艺术代表环境的人文质量,应在以艺术为原点,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

成都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观感

环境艺术创作从脚底板开始,也意味着从阅读大地、体验环境的需要和可能开始,从研究材料的优势和特点开始。成都有一种红砂岩,质地和颜色都不错,怎么运用它呢?我看到的是用红砂岩仿制成木栏杆形状,给人木不木、石不石的感觉,艺术效果较差,很可惜。在成都活水公园和合江亭两处的府南河边,我看到两处露天剧场,都把舞台靠河岸摆,屁股对着河心,形成又高又陡的河岸。

我觉得两处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当地滨水绿化丰富的环境优势。我设想,如果能做成水陆两用舞台,有时作水陆歌会演出,那将是多么精彩的情景啊!而且,前一个舞台用了不少不锈钢材料,后一个舞台造型张牙舞爪,大有压倒对岸合江亭的气势,这些做法都是与环境不谐调的。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概念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定义,也缺少概括性的叙述。1987年,我在《时代呼唤环境艺术———关于环境美的思考与建构》一文中曾提出:“环境艺术是美学艺术、场所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环境艺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更宏观的、关乎总体效果的问题,它是总体设计的艺术”、“环境艺术依其具体对象的范围、层次不同,可以分为许多门类:国土艺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室内艺术、家具艺术、雕塑、壁画、工艺美术等,凡需要考虑环境进行总体设计的艺术,可以说都有环境艺术问题”。当时我是从现象学角度考察和分析环境艺术问题的。

最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我认为根据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本身的性质,可以给它下一个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上讲,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使城市“环境艺术化”的工作;狭义上讲,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环境中的每个“对象”(环境艺术“作品”)环境化的设计。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

显而易见,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范畴、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城市公共环境的城市空间、道路、广场、桥梁、建筑物、建筑群、园林、雕塑、壁画、纪念碑、建筑小品,乃至橱窗、广告、栏杆、花池、台阶、路沿这些人造景观;还包括天空、山脉、地形、水面、河流、树木、草地等自然景观;另外,属于城市公共环境中起作用的、但不是固定有形的东西,如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习惯模式、人口构成特点、生产、生活、文化、交际要求等,都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创造时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有人把环境艺术称为“无所不包的艺术”、“管闲事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使得它具有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特点。它不等同于某一种艺术,是多种艺术组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壁画等机械的合成。它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当这种互动处于最佳状态的环境艺术作品,方能认为是成功之作。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标准和条件

环境艺术作品的评价涉及多种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可能是:社会标准、生物标准、功利标准、民族标准、地理标准……以至于物理上的亮度、噪音、振动标准等等。它具有模糊性和无定性,不能象一幅画、一尊雕塑、一栋建筑那样有简单而明确的评价标准。

为了能在多种评价标准下做出适当的选择,我们必须有多元化、多样化与一元化、主流化辩证统一思想。千标准、万标准,以人为本是第一标准、主流标准。和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一样,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也会由实用层次、千篇一律的克隆层次,提高到有特色的优美和崇高的审美层次。钱学森先生提出中国园林是景观、园技、园艺三个方面的综合,具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层次,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多种艺术追求。依此思路、方法,我认为可以补充“零”层次和“无限大”层次,“零”层次即指人与景观的距离为零,是人用身体接触对象的感觉和体验;“无限大”层次指景观的意境能引起观赏者产生无穷的想象,不仅能超越几何空间,而且能超越历史时空。

著名的城市设计专家诺伯特·舒尔茨提出的“城市意象”,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提出的“建筑意”,都是对环境艺术综合效果提出的高层次的目标。我们的环境艺术不能只为了满足“艺术的环境化”,更要追求“环境的艺术化”,即不但要有“境意”,更要有“意境”,达到“精神家园”的层次。

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