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5 17:21:18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发展历程;现实意义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2],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依赖于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3]和集中快速供给。然而,由于我国地质环境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4],矿产资源高度开发导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显[5-6],为此国家不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逐步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矿业开发历史悠久且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广泛代表性。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为例,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发展历程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经历了萌芽探索、试行推广、全面实施、健全完善、废止退出5个发展阶段(表1)。1.1萌芽探索阶段(2005年及以前)。矿产资源多年来粗放式开发导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突显且亟待解决,为此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业内学者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建立进行了广泛探索,以期推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探索工作[7]。在2000年的一次国土资源部工作会议上我国首次提出了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8],此后原国土资源部多次就尽快探索建立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法律制度提出了相关要求[7]。相关学者[9-10]从法制建设层面探讨了征收地质环境补偿费和地质环境税、逐步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以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管理。2003年我国第一部《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提出,建立多元化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及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8]。2005年国务院决定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于2005年8月18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综上所述,截止2005年我国已从法律、制度、机制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开展了深入探讨,为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做了有益探索。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印发标志着正式从国家层面部署了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为代表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的探索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启了新纪元。1.2试行推广阶段(2006—2007年)。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精神,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2006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明确提出从2006年起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选择煤炭等行业的矿山开展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同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具体管理办法。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30号),强调推动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试点工作,合理确定提取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标准,并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可见,2006—2007年我国已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试行推广工作的顶层设计。1.3全面实施阶段(2008—2012年)。各省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的标志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截止2011年,全国已有30个省份建立并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11],其中2007—2008年共有17个省份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开始实施的主要时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8年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08〕43号),规定了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适用范围、存储标准、结返条件、监管原则等内容,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1.4健全完善阶段(2013—2015年)。相关省份对已《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的修订标志着对现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健全完善。截止2015年全国已有12个省份对已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11],这12个省份修订前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平均执行年限为6.6年,最短执行年限为4年,最长执行年限为11年,说明部分省份及时对现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进行了健全完善。2015年以后仅有4个省份修订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11],说明截止2015年绝大部分省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已基本定型。《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08〕43号)的全面实施,既有效贯彻了国家关于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精神,又创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监管方式,首次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模式,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暴露出新问题,现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已难以适应新情况、新要求。因此,内蒙古自治区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对现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进行了两次健全完善。第一次健全完善(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3年2月22日重新修订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13〕23号),进一步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模式,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细化并提高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存储标准。第二次健全完善(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5年3月27日废止《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13〕23号),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2号)。《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首次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的形式加以规定,提升了法律效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模式,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再次提高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存储标准。1.5废止退出阶段(2016—2019年)。2017年11月1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要求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2019年8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关于废止<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40号),标志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11年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概况

2.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概况。赤峰市共发现各类矿产83种、矿产地1660余处[12]。全市共设置过采矿权1203处,按开采方式划分,露天开采的712处、占比59.2%,地下开采的489处、占比40.6%,混合开采的2处,占比0.2%;按开采矿种划分,金属矿314处、占比26.1%,非金属矿838处,占比69.7%,煤矿46处,占比3.8%,水气矿5处,占比0.4%。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境内开展了大规模集中粗放式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据统计,赤峰市境内因采矿活动压占和损毁的土地面积达148.2km2、造成的地质灾害及隐患369处、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堆积量109吨[13]。综上所述,赤峰市矿山数量大、露天开采矿山比例高,且经历了粗放式矿业开发过程,因采矿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地形地貌景观、植被、土地资源的破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2.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概况。(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理念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要求采矿权人在进行采矿活动时,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或开采面积、开采矿种、生产规模、采矿周期、开采方式等因素核算并存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担保资金,并计入矿山生产成本,规定采矿权人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的原则对其因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如采矿权人能够按要求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可按规定为其退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否则将按规定加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理念为,明确采矿权人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为约束手段,规范采矿权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摒弃重开发轻保护的惯性思维,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存储退还概况据统计,自2008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截止2018年底赤峰市1203个采矿权人共存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8.2×108元(表2),矿均存储金额68万元,年均存储金额7468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存储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和治理难易程度。按开采矿种划分,煤及金属类矿山实际矿均存储金额远大于非金属及水气类矿山实际矿均存储金额,与全市煤及金属类矿山开采规模大、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程度高的实际情况相符。按开采方式划分,地下开采矿山实际矿均存储金额大于露天开采矿山实际矿均存储金额,与全市露天开采的普通建筑用黏土碎石矿数量大、开采规模小的实际情况相符,全市共有露天开采普通建筑用黏土碎石类采矿权508个(占露天开采矿权总数的71.3%)。可见,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符合矿山地质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总体上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然而,因为露天开采矿山对地质环境破坏程度高于地下开采矿山,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存储额度也应相对较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存储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2015—2018年累计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的462个采矿权人退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2.2×108元,年均退还0.55×108元,其余未退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继续留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担保资金,说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具有持续约束性和激励性。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现实意义

3.1创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以往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模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也缺乏科学的监管方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以来,创造性的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模式,要求矿权人坚持“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以三年为一个治理分期,和矿山开采活动同步实施分期治理,结合矿山开采进度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对当期应当治理且可以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治理,以遏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增量、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量,最终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与治理的平衡。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包括如下实施步骤。(1)编制方案。采矿权人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方案》,对本治理分期(三年)内的治理工作进行规划设计,治理范围为现状下应治可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内容一般包括消除地质灾害及隐患、恢复地形地貌景观植被、恢复损毁的土地、防止含水层破坏等,详细设计切实可行的治理工程并做出治理资金预算。(2)评审方案。《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方案》由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一般采取室内会议评审的方式,地质环境问题复杂情形可采取户外实地评审的方式。主要审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等,评审后的方案将做为采矿权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和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治理成效的依据。(3)实施治理。采矿权人依据评审后的《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方案》对本矿区当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实施治理,治理工程达到预期效果后申请验收。(4)工程验收。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方案》对治理工程组织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意见书,并按规定为采矿权人退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至此,本分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实施完毕,进入下一分期治理阶段,如此往复直至矿山闭坑。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模式可伴随矿山服务周期全过程,科学指导并严格约束采矿权人与采矿活动同步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较好的解决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监管中无章可循的难题。3.2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1)拉动了治理投资。2008—2018年赤峰市采矿权人共存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8.2×108元,累计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的采矿权人退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2.2×108元。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的约束性和激励性,2015—2019年全市矿权人共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5.39×108元(表3)。由此可知,每存储1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可约束采矿权人投入约0.7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每退还1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可激励采矿权人投入约2.5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拉动了投资。(2)达到了治理效果。治理面积是衡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的重要参数,2015—2019年全市矿权人累积完成治理面积29.46km2,占因采矿活动损毁土地面积的19.9%。由此可知,每存储1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可约束采矿权人完成约0.036ha治理面积,每退还1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可激励采矿权人完成约0.134ha治理面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较好的治理成效。(3)保证了治理工程质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意见书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合格的凭证。2015—2019年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累积为保质保量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的采矿权人出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意见书971份,年均出具194份,持续保证了治理工程质量。

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面临的难题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多年来,虽然在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显示出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该制度本身也存在着缺陷、面临着难题。4.1面临资金闲置的困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明确规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为矿权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担保资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实行“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导致存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长期闲置。据统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以来,赤峰市有多达6×108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长期闲置。4.2和“放管服”改革精神不相符。国家大力倡导“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要求矿权人设置采矿权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存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而后按期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方案》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接收验收,尤其是在采矿权人缺乏周转资金的情况下,存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长期闲置,给矿权人增加了负担,和“放管服”改革精神不相符,不利于激发矿业经济活力,有碍于良好营商环境的创造。

5结论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2

第一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三章治理恢复

第十二条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三)矿山开采可能造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五)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经费概算;

(七)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依照前款规定已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和相关工作业绩;

(二)具有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业务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

第十五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

第十七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人灭失的,由矿山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府专项资金进行治理恢复。

国土资源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资金补助。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十九条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经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

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未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求,经验收不合格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采矿权人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第二十条因矿区范围、矿种或者开采方式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标准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第二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由国土资源部审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国家矿山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床成因类型且具有典型、稀有及科学价值的矿业遗迹;

(二)经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废弃矿山或者部分矿段;

(三)自然环境优美、矿业文化历史悠久;

(四)区位优越,科普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旅游潜在能力;

(五)土地权属清楚,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科学合理。

第二十三条矿山关闭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采矿权人在申请办理闭坑手续时,应当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交验收合格文件,经审定后,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采矿权受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以槽探、坑探方式勘查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对其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进行治理恢复,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责任人应当配合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汇总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确立的治理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等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突发事件的,有关责任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而未编制的,或者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许可证年检。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治理的,或者在矿山被批准关闭、闭坑前未完成治理恢复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未按期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不缴存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活动年度报告,不受理其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探矿权人未采取治理恢复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3

一、治理范围、目标和原则

(一)治理范围。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和环湾可视范围内面积较大、裸露较严重、景观性较差的88处采石场(崖体)。

(二)治理目标。到2011年,基本完成环湾可视范围内影响观瞻的31个采石场(崖体)的环境治理任务;到2015年基本完成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和环湾可视范围内的57个采石场(崖体)的环境治理任务。

(三)治理原则。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多元设计、生态和谐;资源开发、景观重塑;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二、治理内容

(一)生态恢复。对于规划为生态恢复区的采石场,要通过回填土方、理顺水系、植树造林等技术方法进行覆绿治理,逐步实现生态化、自然化。

(二)旅游休闲设施建设。结合风景旅游区开发,对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采用景观设计与自然堆土复绿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生态与景观的统一。

(三)景观再造。通过景观设计与植被绿化的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景观。对有条件的采石场,可以结合土地开发整理,达到可耕、可渔、可林、可观的目标。

(四)资源开发。采取项目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实现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结合采石场周边土地流转、山峦开发,将采石场环境治理作为项目开发的组成部分,同步建设和治理;对具备规划条件的采石场,通过调整土地使用性质,适当开发建设商务会所、休闲场所等;结合村集体或城市公益事业项目对采石场进行资源开发利用。

三、治理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恢复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结合市区山体保护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不同级别的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资源开发与土地再利用规划,明确生态恢复区、开发性恢复区等不同区域和项目的控制性规划要求。坚持“一场一方案”原则,因地制宜地研究制订每个采石场的治理方案,根据采石场的特殊区位和环境条件,规划建设适度规模和体量的建筑、景观设施,并实施典型示范工程。

(二)建立健全治理机制

鼓励通过旅游、休闲、商业、居住以及生态农业等产业项目,带动采石场环境治理的同步实施,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社会化治理的路子。

1.项目招商,公开出让。对实行资源化开发利用的项目,通过对其区位、环境、资源、交通等条件的分析研究,确定项目开发的属性、功能、景观等方面要求,调整采石场及周边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土地利用性质。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项目策划、招商,把采石场环境治理与开发项目捆在一起,以土地招拍挂的方式对社会出让。

2.资金扶持,先建后奖。对项目土地出让后政府收益部分,可以安排用于采石场环境治理的资金补助。开发单位在采石场及周边项目开发的同时,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完成采石场的环境治理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再对其进行补助。对投资较大、治理较好的工程,除返还土地出让金外,还可从政府部门收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块进行奖补。

3.典型引路,重点指导。对于生态恢复性治理工程项目,由各区政府(管委)负责组织,以财政投资为主,从景观性差、最需要治理的区域入手,通过高起点规划设计和高水平建设,为采石场治理树立样板。对于资源开发性项目,实行重点突破、重点指导、重点扶持,通过典型引路,形成示范效应。

(三)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1.开发单位在进行资源开发性项目建设时,必须提交采石场环境治理规划、设计方案,确保开发项目与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的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资源性开发项目和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要一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实施招投标、项目监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的全方位监管。工程竣工后,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组织综合验收,并向建设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3.要搞好资源性开发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建设单位要根据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满足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切实可行措施,统筹解决开发项目的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4.采石场治理要与市区建筑渣土治理有机结合。对于临近市区、交通较为便利的采石场,可以设置为临时的建筑渣土消纳场所,利用市区的堆土、工地弃土回填,实现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再利用。

5.采石项目必须向国土资源部门提报生态恢复方案,经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审批准并交纳生态恢复保证金后,方可组织实施。

6.把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列入市城建重点工程年度计划,进行调度、考核。对治理工程完成情况较好的区,市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4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治理;促进作用

1环境检测的概述

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环境检测是借助相关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在合理的环境监测点开展环境样本采集监测从而得到检测点附近环境质量数据的过程。通过开展环境质量检测,能够科学分析被检地区的环境问题并能够对监测点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从而将环境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环境检测技术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能够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合理利用环境检测技术能有效改善环境污染,提升环境治理的力度和质量,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检测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开展环境检测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对被检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监测并收集相关检测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做出对被检地区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价。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开展环境检测有着显著意义。第一,开展环境检测能够科学收集被检地区的环境检测数据,为环境评估提供有力数据支撑。第二,开展环境检测能够及时掌握被检地区的环境变化,能够及时对环境治理作出迅速反应。第三,环境检测相关数据能够为被检地区环境治理工作指明方向,为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导向支撑。

3环境治理中环境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近些年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带来的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依旧严峻,环境治理依旧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确保环境治理策略科学有效,必须保证环境质量评估科学有效。由此可见,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意义重大。

4环境检测的主要类型

环境检测主要就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进行长期的环境检测,采集关于环境的信息、数据等,对环境特征和法则进行总结,并对环境预判和保护方法制定细致化方案;其次对一段时间内的环境检测,采集这个时间段关于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适合这个范围内的保护措施,保证自然生态环境和发展的均衡。

4.1研究性环境检测

研究性环境监测主要以科学有效的研究为目的,针对某一类型的项目采取指向性环境检测。例如调查某地区的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动植物生存或是地区气候变化会对动植物的生存产生什么影响的检测。这样的检测通常情况下由负责环境检测的部门进行开展,由国家相关认证的科研机构受到委托之后进行环境检测。

4.2监督类环境检测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将这类检测定位为长期、定性的环境检测。有关检测机构要制定环境治理和预留的方案,这样可以对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监督性环境检测。主要的检测重点就是环境污染源和排放量,检测后可以判断出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监督性环境检测普遍都是由区域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测。

4.3特殊目的环境检测

针对开展检测的不同目的可将其划分为评定、信息、考察和污染事件,当有污染事件发生后,环境检测的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利用检测手段可以快速判定污染事件的具体位置和扩散区域。这些带有特殊目的环境检测构成一个整体,可以有效地将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5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5.1有利于确定环境治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开展环境检测工作能够直观掌握被检地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时捕捉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破坏程度,从而进一步掌握和分析被检地区的环境污染成因和影响范围。通过环境检测,环境污染指数能够第一时间报送到监管部门,实现了检测数据的实时报送,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了分析数据、指明了工作方向,有助于科学合理的治理目标的确定及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2丰富环境治理相关决策依据

环境质量检测检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为推进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切实相关的决策依据。从输出环境污染问题实际处理中的实际情况看,在研究整治和完善输出环境执行解决方案时,要注意提前尽量预备好所处理需要的各项统计数据。其设计目的主要在于有效防止在环境整治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管理差错,且同时可有效提升环保相关事业管理工作的主动高效性和解决方案的严谨性。在实施环境污染检测处理过程中,可实时获取主要污染物、污染物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数据指标,这些数据可以被作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执行解决方案的重要数据分析支撑。

5.3加强环境灾害事故的风险监测与综合治理

环境检测工作应以预防和日常维护为主,所以有必要加大对于环境灾害事故的有效监测与治理。首先,应清晰明确不同类型环境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具有针对地采取相应的动态检测手段,细化各项应急治理重点与难点,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与应对手段。在环境检测与治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问题的排查,不断分析总结出现的污染事故原因,做好档案的归类处理,在后续遇到相似问题时可采取应急手段处理,同时还要加大日常的危险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其次,采用多种应急预警和综合应急处理手段,使用大型应急处理检测车等多种仪器,采用国际标准的信息采样与数据分析方法,配备经专业培训素质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大大提升应急监测数据的技术准确性和增强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技术科学性、规范性和不可预见性。

5.4促进环境治理系统与设备运行的智能化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传统、落后、低效的生产流程出现颠覆性改变,高科技性的现代生产设备逐渐替换以往凭借人力的手动形式,且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应用物,绿色环保事业作为本时代的重要发展课题,环境检测与治理也正依托多样化科技向着系统化、智能化发展。目前,环境检测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对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随之不断增强,再加上环境治理应用设备完善性、自动性发展态势,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生态环境等检测方式,环境检测的整体效率将显著提升,继而环境治理效果的增强将显而易见。

5.5完善环境治理监测工作

目前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中,技术变得非常重要,将高端、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在检测过程中,保证其自身的先进性,让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保障。利用先进高端的技术手段或设备,可以保证监测信息数据的精准性,扩展整体的监测范围。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监测可以为环境污染提供更好的帮助,同时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也有保障,参考对有关企业对污染排放量的规定进行合理评估,可以更好地推进环境治理发展。

6结语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资源消耗需求量日益增加,而过度的资源消耗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制定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环境检测作为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收集环境污染数据并为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指明方向,确保治理手段科学有效。因此,要重视环境检测的重要意义,实现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精准。

参考文献:

[1]张宏云.环境检测的特性及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21(11):204.

[2]梁锦泉.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讨[J].卷宗,2021(6):349.

[3]张海涛.浅谈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汽车博览,2020(31):120.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5

一、深化城乡环境工作与交通事业发展同步推进

(一)强化城乡环境工作,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意识。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观念,充分认识到城乡环境工作与交通事业发展关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对城乡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在班子调整时,及时将城乡环境工作领导组进行了调整充实,落实了专人具体抓,实行了目标管理考核,使城乡环境工作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措施有力、责任落实。

(二)认真制定全系统2014年交通系统城乡环境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同时落实了工作责任,对系统各单位也要求制定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计划,明确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工作范筹,并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列入了对系统各单位的目标考核内容,从而在全系统各单位中形成了交通局牵头、系统各单位参与,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强力推进工作开展。交通运输局班子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工作,把城乡环境工作与交通本质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根据交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和全区城乡环境不同阶段要求的整治内容,及时研究布置工作。2014年以来,交通运输局班子先后召开了系统专项工作会议2次;针对不同工作内容专题研究了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2014年交通城乡环境主要内容、交通城乡环境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等。

二、强化宣传,不断营造环境治理氛围

(一)在干部职工中深化环境治理知识学习教育,不断增强职工参与自觉性。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城乡环境相关知识内容,进一步深化工作意识。交通运输局城环治理领导小组3次结合工作会议、干部职工会、系统各单位主要领导工作研究会议等,深刻学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区上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工作意识,调动干部职工共同支持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自觉性,认真落实各项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继续发挥交通窗口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氛围。为了更好发挥交通窗口的职能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我区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为建设环境优美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2014年通过悬挂室外宣传标语,城镇公交车、城区公交车RED显示屏,河东客运站RED显示屏,出租车张贴标语等方式宣传城乡环境,展示标语1200余条;交通系统结合“百日安全活动”深入11个乡镇和、街道开展百日安全和城乡综合整治宣传,散发宣传资料800余份,让更多城乡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元旦、春节”、“酒博会”、迎“五一”等开展交通环境治理专项活动,打造交通优良环境

(一)狠抓“元旦、春节”交通环境治理,让群众满意出行。区交通运输局结合工作会议,对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城乡环境工作专项治理进行了动员部署,结合年终交通各项工作检查成立了城乡环境检查内容在内的6个综合检查组,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交通“窗口单位”治理工作及责任区域整治情况开展了重点抽查,对存在问题进行督查督办,有力推进了活动开展。整治期间参加检查人次42人次,先后对交通养护、路政、运管、航务(海事)等单位管辖范围内公路水路沿线的公路接道口、汽车客运站(包括公交简易车站)、客货运码头和航道、汽车维修厂及附属设施进行周巡查和突击检查;并指导乡镇加强对乡道、乡镇汽车客运站、乡镇客渡码头的巡查整治;重点加强对城乡结合部道路、汽车客运站、客货运码头、公路沿线机动车修理厂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通过安排布置、检查落实、监督整改使2014年元旦、春节期间交通城乡环境面貌有较大的改变,交通秩序有进一步好转,较好地实现了群众出行需求,在此期间,没有收到一起反映交通城乡环境较差的投诉,出行群众较为满意。

(二)以优美交通环境展示环境治理成果,迎接中国“酒博会”顺利召开。在中国酒博会召开期间,交通运输局领导高度重视,交通环境打造,从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都亲自到场做好重点道路环境治理工作,展示整体优美环境。按照城乡环境治理办对“中国酒博会”召开期间对交通正向环境治理要努力为“中国酒博会”营造干净整洁、优美有序的城乡环境的要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党组书记、局长、机关党委书记都亲自带队,亲自安排具体工作,并7次与路政大队分管领导、镇政府分管领导等相关人员,沿高速公路进镇、二级路进镇、二级路经绕城路进三条道路,检查了砂石场货运车辆抛洒滴漏现象和公路养护保洁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督导,加强了对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督促区路政大队对长江边砂石货场全部发放了禁止砂石货车超载造成的抛洒滴漏告知书,对造成道路环境污染的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以重罚;指导养护段按照工作要求,对绕城道路加强了清扫保洁,通过开展重点清理整治,通行美观度有较大改善,确保了中国“酒博会”在的顺利召开,同时也展示了环境治理成果。

(三)认真开展“深入治五乱、整洁迎五一”专项行动。认真落实贯彻泸纳城乡治理办(2014)8号关于集中开展“深入治五乱、整洁迎五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系统各单位认真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履职,扎实开展工作,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彻底治理责任范围的城乡环境卫生,巩固交通环境治理成果,让出行群众在“五一”期间感受到交通环境的优良效果。

四、认真开展常态化交通城乡环境治理,营造通行优良环境

(一)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在城乡环境整治中,我局坚持以涉及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道路、运输客运市场秩序和交通重点窗口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工作,交通运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非常重视交通环境治理,对治理办、出行群众反映出来的对交通存在的环境问题,都亲自过问,多次参与研究和现场办公,并要求系统各单位和各运输企业要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坚持重点治理与综合整治相结合,整体提升交通城乡环境形象,对交通客运站、公交车、道路客运车辆、出租车、客运船、码头等窗口部位,要开展重点环境卫生整治,美化交通环境。2014年道路运输分局督促客运企业淘汰过旧客运车辆,有计划推进城镇公交改造,增加至白节城镇化公交客运班线车辆16台,方便了群众出行,提升了客运通行环境质量;同时,加强了对城市出租车、农村客运车辆管理,规范经营秩序,检查车容车貌600辆次、开展打击非法营运,共查处涉嫌非法营运面包车23辆、检查汽车维修摊点30个,制止占道经营15次;航务(海事)处认真抓好扬尘专项治理工作,督促货场码头减少噪音污染、粉尘污染,确保大环境干净整洁;同时,出动打捞队对城区范围内河段左岸漂浮物进行打捞和维护江面清洁11次,参加人员56人次;督促辖区长江客渡船更新了雨棚,修缮了船舱座椅设施船体刷新。通过美化交通环境治理,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系统对外形象;区路政大队检查超限车700余辆,处罚超限车42辆;组织开展集查处抛洒滴漏80车次,清理堵塞公路涵洞12处,清理主干县道公路道口2处,拆除非交通广告牌5块,清理堆物占道20处,排查发现安全隐患1处;区公路养管理段加强了对县道养护。整修路肩边坡和清扫路面110余万㎡,随时保持管养路段路面清洁、路肩平整无杂物、水沟畅通和行道树干净整齐。

(二)加快区域道路建设与道路升级改造,优化道路环境。截至6月份,正在组织实施的区域道路205公里安保设施建设,涉及13个镇(街道)58条道路,通过安保设施建设,使区域道路更加安全美化,提升了区域道路的形象,突出了道路环境的进一步标准化;2014年通村水泥路建设改造80公里,联网公路建设5.3公里目标任务目前正在积极、顺利推进,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年底完成时,全区道路完好率又将实现进一步提升,城乡道路环境治理建设又有新的突破。

(三)认真组织开展河边责任区、门市网格化责任区和大道自愿者服务的环境治理维护工作。作为河边责任区的部门牵头单位,4月2日交通运输局城乡环境工作分管领导组织河边责任区的责任单位政法委、总工会、水务局、广电局的相关领导在河边现场召开协调会议,进一步监管明确责任分工,对2014年河边责任区保洁监管重新进行了安排,确保河边责任区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不脱节,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对网格化责任区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排查,开展卫生大扫除3次,70余人次参加,保持网格化责任区的环境卫生优良状态。积极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在大道交通责任区内开展环境卫生自愿者服务行动,出动自愿者参与行动130余人次,使大道交通责任区月考评分都在99分以上,为进出口通道展示了优美的道路环境,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四)开展认真开展交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切实降低道路环境对大气的污染。为认真贯彻落泸纳府办函(2014)94号,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精神,切实开展交通大气环境防治行动,使我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力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经交通运输局认真制定2014年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对全系统各单位提出了目标任务要求。特别是加强对搞好路政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巡查监管力度,以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要求大力整治道路“三乱”和车辆超限超载行为;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公路沿线车辆清洗、维修点、加水点的管理,防止污水、废油、废液污染公路路面及道路沿线企业公路占道行为,及时制止乱堆乱放、堆物作业;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运载沙石、石灰、矿渣、煤灰等容易抛洒物品车辆的管理,防止货运车辆抛、冒、滴、漏造成的大气污染,保持公路干净整洁卫生。

(五)加强环境卫生工作,保障群众健康。2014年是市第六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启动之年,交通运输局认真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营造卫生舒适办公环境和交通通行环境,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交通环境基础。按照区爱卫会工作的安排部署,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考核鉴定办法》的相关要求和区爱卫会相关会议精神,交通运输局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作为交通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改善交通环境卫生、为干部职工营造舒适办公环境,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认真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积极组织、协调配合爱民防治公司开展道路边沟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治理,码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治理,汽车客运站、客运车辆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治理、货运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治理及机关单位办公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治理。

五、2014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4年下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治理办的统一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全面深入开展好今后6个月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交通职工参与意识,在规范措施、落实制度的同时,要把广大交通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进来,提升他们在城乡环境整治中的主人翁感,把环境治理变成自觉行为。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6

第一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三章治理恢复

第十二条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三)矿山开采可能造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五)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经费概算;

(七)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依照前款规定已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和相关工作业绩;

(二)具有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业务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

第十五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

第十七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人灭失的,由矿山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府专项资金进行治理恢复。

国土资源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资金补助。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十九条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经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

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未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求,经验收不合格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采矿权人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第二十条因矿区范围、矿种或者开采方式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标准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第二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由国土资源部审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国家矿山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床成因类型且具有典型、稀有及科学价值的矿业遗迹;

(二)经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废弃矿山或者部分矿段;

(三)自然环境优美、矿业文化历史悠久;

(四)区位优越,科普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旅游潜在能力;

(五)土地权属清楚,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科学合理。

第二十三条矿山关闭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采矿权人在申请办理闭坑手续时,应当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交验收合格文件,经审定后,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同时转让。采矿权受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以槽探、坑探方式勘查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对其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进行治理恢复,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责任人应当配合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汇总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资料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确立的治理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查处。

第二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等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突发事件的,有关责任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而未编制的,或者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许可证年检。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治理的,或者在矿山被批准关闭、闭坑前未完成治理恢复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未按期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不缴存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活动年度报告,不受理其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探矿权人未采取治理恢复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扰乱、阻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侵占、损坏、损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7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水务部门承担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其所负责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实施,各级水务部门就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积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促进效益更大发挥结合起来,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生产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从简单的卫生整治工作上升了事关到水利事业发展上来,把治理工作纳入业务工作考核内容,做到同布置、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为加强工作组织指导,市区县水务部门皆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明确了分管领导,其余局领导按职责分工负责。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市水务局机关各科室及局属各事业单位,分别对口督查、指导一个区县,调动全体职工参与。局纪检组、监察科定期对区县水务局及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履职情况展开督查,确保工作落实。

二、统筹安排,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一是以“四无一整治”为治理目标,周密制定水环境治理专项月实施方案。2009年,全省水务系统统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水环境专项治理月活动,为保证治理月取得实效,我局结合全市实际按照“四无一整治:即堤岸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河中无泥堆积、饮用水源无污染、入河排污口得到基本整治”的总体工作目标,把治理工作任务同我局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了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了治理目标任务的落实,并以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各区县执行。二是突出长效机制建设,认真制定《市区河道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结合《<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分细则>》的要求,我局牵头制定了《泸州市市区河道水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方案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总体要求,提出了通过治理行动实现市区河道及城市水域功能区水面无漂浮物及白色垃圾的工作目标。方案对实现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及工作分工,尤其是注重把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源头管理如通行船舶卫生管理、河滩地经营管理、污水处理等纳入治理内容,对实现市区河道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公务员之家

三、务求实效,积极开展治理活动

一是开展沱江水环境专项月治理活动。我局把沱江水环境治理工作作为2009年全市水环境专项治理月活动的重心,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利用“双休日”,组织市水务局、江阳区、龙马潭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集体参加卫生整治行动。同时,还针对江阳区沱一桥至沱二桥段居民住宅楼下400余米卫生情况特别严重的现状,先后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现场对多处历史遗留垃圾卫生死角进行测绘踏勘,聘请设计施工单位,制定专题整治方案,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沉积几十年的沱江卫生死角得到了彻底地治理。专项整治工作共投入人力700多人次,出动车辆200台次,出动船舶55艘次,各种工具100余件,共清运垃圾3000余吨,投入经费近20万元。二是强化日常保洁。今年,市区河道三区长江、沱江、永宁河三区水务部门组建了总人数近30人河道漂浮物打捞队3支,定期或根据需要随时开展打捞工作;对河道经营及通行船舶海事部门实行了垃圾回收制度,定期、定点收集处理船舶生活垃圾。同时,在市区长江、沱江河道河滩地,水务及海事部门常年雇请保洁人员28人,实施长期保洁,每天及时清运处理垃圾3吨,每年支出保洁费25万多元。同时,今年结合国卫复审、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等工作,已组织开展大型的集中治理活动5次。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活动。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应当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规划、防治结合的方针,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和方法,普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第八条对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

第九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如实向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矿山地质环境的相关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密。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本省实际,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上一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二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项目。

第三章保护

第十三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

第十四条探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勘查设计施工,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有采矿许可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已建和在建的矿山企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采矿权人应当编制,并报原采矿许可机关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及地质环境现状;

(二)开采矿产资源对矿山地质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保障措施;

(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开采,避免崩塌、滑坡、地裂,防止或者控制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石和尾矿等废弃物。

第二十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影响,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和水系破坏。

第二十一条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对具有科研和利用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以及文物古迹,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四章治理

第二十二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矿山被批准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

第二十三条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

保证金缴存、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进行勘查、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勘查、设计后方可施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由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采矿权人不具备治理恢复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五条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不得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质量。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不得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采矿权人或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单位应当每年将治理情况报告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应当达到下列主要标准:

(一)整治被破坏或者废弃的土地,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水产养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状态;

(二)整修露天采矿的边坡、断面并实施绿化,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安全隐患;

(三)采取封闭、充填或者人工放顶等措施,使地下井、巷等采空区达到安全状态;

(四)处置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地表水水质得到恢复。

对具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旅游区或者矿山公园。

第二十八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由采矿权人向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验收未达到治理恢复标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治理仍达不到标准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重新治理,治理费用从保证金中列支。保证金不足支付治理恢复费用的,由采矿权人补足。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实施前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由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对其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多渠道融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人可以依法享受投资收益,但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前款规定的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其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治理恢复能力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完成后,由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因采矿而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治理后可用于耕种的,经验收确认后,可以依法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第三十一条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从废石(矸石)、尾矿中回收矿产品的,可以依法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向社会公告。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单位提供服务。

第三十四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职责时,可以对下列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

第三十六条开采矿产资源发生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矿山地质灾害的,采矿权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七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行为或采矿权人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的行为,均有权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第十条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

(二)未依法批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

(三)未依法组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的;

(四)违反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探矿权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治理措施,治理费用由探矿权人承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未进行回填、封闭的;

(二)对形成的危岩、危坡未采取治理措施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而未编制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扩大开采规模,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或者编制的方案未经批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未按期治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恢复;逾期拒不治理或者拒不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勘查、设计、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查费、设计费、监理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施工单位处工程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止相应业务,降低相应资质等级;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应资质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相应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二)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活动中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工程质量的;

(三)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或者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采矿权人未定期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提交;逾期不提交的,予以警告,可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9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治理;管网工程;难点分析

当今的城市内部人口密集生活过程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水环境带来污染,为了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水平,提高城市管道排污质量,就需要对管网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监管,降低污染物对城市内水环境的破坏,保证城市水环境质量。在当今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环境建设。只有提高群众的污水处理意识,做好城市水环境的建设工作,才能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1城市水环境治理重难点

1.1材料质量难把控

当今我国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都有着一定的周期性,且由于对城市内的排污情况比较重视,只有保证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才能为城市内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保障。但是就当今情况来看,对于项目工程的材料质量把控工作比较难。在管道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天气、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管道老化,甚至出现渗漏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因此,对于材料质量的把控变得尤其重要,如果管道材料不过关,不仅会引发渗漏问题,如果渗漏量比较大,还会出现水资源浪费,甚至影响城市的环境建设。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中,要严格保证工程质量,这需要对材料选择格外用心,根据地区的环境状况以及建设路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材料,保证所选择的材料质量合格。此外,对于环境建设时的气候条件也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因为网管工程是会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的,如果环境变化,会对网管的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材料选择过程中要对城市内的环境进行考察,合理选择网管材料,避免因材料使用不当出现管道渗漏问题,影响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1.2排水系统与生态理念有偏差

为了响应国家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号召,人们需要有正确的而且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规划,尊重并且顺应自然环境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当今的情况下,城市水环境治理管网工程应当秉承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但是许多城市内部进行水环境治理工作时,所排放的水并没有达到排水标准,而是将用过的水进行简单处理后直接排除,这就会使得河流出现富营养化的情况,对于城市水环境建设工作是十分不利的。城市内的排水系统与环境治理提出的生态理念之间存在偏差,也是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一大问题。对于一些工业废水,如果不能达到国家的废水排放标准,就会对城市内的河流和水环境带来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管网工程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城市内的排水系统管道复杂且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也就失去了对环境的调节功能。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格外重视,也就意味着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水环境治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全面避免污水对城市水环境造成污染。

1.3管网系统待完善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迅猛,对于城市内的工程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管网系统建设,这就意味着水环境治理工作要不断的创新,力求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城市内的水环境管网建设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新建管道会受到原有管道的干扰,那么对既有管道和新建管道的协同工作就变得尤其重要,处理复杂的管道对接问题也成为了管网设置的关键环节。城市水环境治理管道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分析,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城市实际状况,对管道容量和安置坡度及时调整,保证管道设计理想化。此外,一些排水管道系统建设工作也要保证其高效性,避免因管道规划设计与现代化城市建设不相符,影响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效率。在当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城市内的水环境治理工程,会出现管网系统不配套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发展,严重的还会影响城市内的水资源循环使用情况。

1.4管网系统配置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

在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水治理管网设置,则极易导致城市内涝现象的出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水环境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天气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不完善都会导致城市内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滞后。因此,在治理工作中,要对管网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并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避免因管网系统配置不合理,无法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影响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在我国一些南方城市,夏天的降水量比较大,极端天气也会增大城市降水,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带来难度。如果无法保证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设置通畅,会出现市区街道大面积积水,这会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还有,管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管道爆裂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是由于管道质量问题,有时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管道实际使用。如果施工者对地下管网布置情况没有明确的认识,会引发一系列的重修问题,也会为城市供水带来困难。水污染是影响城市整体排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水源附近出现污染源,需要对管道进行重新规划,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城市经济效益带来损失。总之,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是关系民生根本的重要因素,而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水环境治理工作,因此相关部门要合理配置管网系统,避免因突发事件的出现,影响管网系统正常工作。

2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优化策略

2.1加强项目材料质量管控

对于城市内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来说,管网的材料质量是第一要素,材料质量不仅决定了管网的工作效率,也决定了相关部门的经济效益。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在城市内部管网质量不好,无法达到城市对于水环境治理的标准,那么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优化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相关人员就要频繁地对管道进行修理、维护工作,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会导致城市对于水环境治理上的资金投入越来越高。因此,相关部门对于管道材料的把控要非常严格,不仅要保证材料符合国家的要求和标准,还要确保所选的材料与城市实际情况相贴合。针对一些南方城市,所选择的管网材料就要有着更强的防腐蚀性,避免因为环境因素影响管道质量。而对于一些北方城市,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所选择的材料就要具有更强的抗寒性,避免因寒冷导致管道出现冻裂、冻爆等情况,影响后续的水环境治理工作。

2.2提高新旧管网的配套建设

提高既有管网与新建管网的配套建设,并对老旧的管道进行维修改造。在城市内部,既有管道与新建管道之间的协同配合,也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管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于管网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人员既要保证既有管道的正常使用,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管道建设工作。简单来说,相关人员首先要对原有的管网进行检修维护,排查漏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化部位进行更新,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水环境治理工作。其次,若想保证新建管网系统的建设效率,就要对城市内的管道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实际环境开展调研工作,保证既有管道与新建管道之间的配合,以此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效率。土层覆盖也是管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规划的情况,增加水治理管网上层覆土层厚度,最大程度上降低管道损坏的可能性,以此保证管道在运行期间可以畅通。对于城市内已经出现老化的管道,要进行统计,分析出现老化情况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及实际情况进行更新。比如,某一城市南部的土地呈碱性,那么在铺设新管网系统时,就要保证管网材料的质量,确保管网材料有更强的抗碱性,避免因实际因素影响到管网的使用情况。

2.3优化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

近年来,我国逐渐趋向信息化,一些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许多行业都会选择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工作优化,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引入新型的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也成为了主要工作目标。在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可以结合相关的技术模型进行系统的管网规划设计工作,并采用与模型相匹配的方式,选择最优方案。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管网系统设计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在方案确定之前要,充分考虑优化配置区域的实际情况,保证后续管理工作质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水环境治理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情况。因此,在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时,要注重管网建设工作,并深切考虑管网体系与市政道路建设之间的联系,避免因管网影响到城市建设。对于新建管道与既有管道的衔接工作也要予以重视,减少管道建设工作中对既有管道的影响,只有全面优化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才能保证城市内的排水情况,促进城市发展。最后,相关人员也要对可能会污染到城市水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后续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管理工作的效率。

2.4提高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应急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城市突发情况的应急功能,就要提高管道维护与管理的及时性,对于一些爆管事件要及时处理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以便为后续的水治理管网专项管理提供借鉴。对于管网的监测工作也要予以重视,及时发现管网在运行期间的液位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管道故障预防措施,以便在突发情况下可以快速地消除大面积积水,提高水治理管网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管理人员要结合城市内部污水情况,不断完善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实现对水治理管网的专项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水平,还能提高水环境治理工作效率。此外,市政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要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对可能出现的污染源进行统计,应对管道内部存在的泥土淤积情况进行检查,建立相关的处理措施,确保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要全面提高水治理管网系统的应急能力,避免因突发事件的出现,影响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还要将该地区之前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统计,有针对性地制定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3结论

总而言之,对城市而言,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不仅关系到民生,还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在一个城市内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市的发展情况。因此,相关部门要全面提高水环境治理管网系统的应急能力,并对管道情况予以重视,提高既有管道与新建管道之间的协调能力。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管道可能对水治理工作产生的影响,才能保证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这也是加快城市建设脚步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罗友兵.城市水环境治理管网工程项目管理策略[J].智能城市,2021,7(21):114-115.

[2]孙纪超.城市水环境治理管网工程项目管理重难点初探[J].居业,2021(08):188-189.

[3]米广杰.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J].清洗世界,2021,37(07):94-95.

[4]马艳华.再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探析[J].清洗世界,2021,37(06):81-82.

[5]李辉.河流生态治理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探讨[J].山西水利,2020,36(06):28-30.

[6]段丙政,汪萌,王龙涛.城市水环境治理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特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244+246.

环境治理方案研究范文篇10

今天,省厅检查组莅临检查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这是对我市国土资源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必将有力推动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此,我代表市国土资源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在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及使用费中安排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我局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资金。在省厅和市局的关心支持下,于2010年争取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并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开展了治理,打造了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新亮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深化宣传,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顺利开展

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0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项目支出预算指标的通知》文件下发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财政局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项目实施工作。为确保治理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治理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根据项目治理的实际,成立了治理工程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工程项目,切实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治理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资源环境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观念,努力为项目的实施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监督,规范管理,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按时完成

(一)明确项目任务,抓好项目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涉及采矿学、生态学、地貌学、植物学等学科,必须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科学设计。按照省、市各级的要求,我局委托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治理项目的实地调查、方案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技术服务工作。该项目治理设计方案于2011年10月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省地环总站于2012年2月提交了正式方案。该方案内容全面、措施具体,为施工治理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障。

(二)规范招投标管理,接受公众监督。为确保治理效果,我局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委托众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2012年4月4日在《日报》了招标公告,4月25日开标。邀请了市纪委、监察、检察等部门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市公证处对招标进行了全程公证,最终该项目由鲁南国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在施工现场,要求承担单位设立公示牌,公布项目名称、批准部门、资金数额、承担单位、施工期限、项目区现状与治理效果对比图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项目基本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三)做好巡查抽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度。项目实施以来,我局制定了严格的巡查抽查制度,每周对项目进展情况至少巡查两次,督促承担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并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对检查发现不按照设计施工、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等违规行为,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进行整改。同时,加强工程监理职能,要求监理每周要将工程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我局,以便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大力度,严格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治理区域由于受历史上采矿活动影响,山体破坏严重,危岩陡立,局部地段多次发生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加之大量矿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沿坡脚堆放,生态环境质量极差。我们按照“景治结合”的治理原则,采用爆破等方式清除开采面风化、松动的危岩危石,彻底消除崩塌隐患,整理出三个平台,在陡崖上部边缘修建排水系统,拦截地表径流,减弱地表水对地表的冲蚀,减少水土流失。在平台上回填客土、修建挡土墙并栽植大乔木进行固土绿化。为确保绿化效果,对于影响美观的裸露陡崖,采用在脚坡下设置种植槽,种植爬山虎等攀岩植物的方法进行绿化,对原有植被注意保护,增加各类林木的种植,高低搭配,达到景致协调一致,形成景观带。不仅彻底消除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而且达到了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的目的。该治理项目于2012年5月8日开始施工,7月中旬竣工,共治理损毁山体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回填渣土和种植土9.2万方,栽植各类树木5100余棵。我局委托中亿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工程结算进行了审核,最终审定造价为269.2万元,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费用38万元,工程总投资为307.2万元。

四、严格标准,加强维护,积极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迎接中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国家检查组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的要求,为全力做好准备验收工作,

一是会同市财政局对该项目进行再检查、再梳理,认真审核各项档案资料;

二是积极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沟通,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准备各项验收资料;

三是加强对治理现场的维护和管理,尤其是在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过后,通知施工单位及时做好修善和维护工作,努力维护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