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6 09:12:00

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篇1

关键词:教学模块化教学体系探讨

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不论在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实践,针对模块教学法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探讨。

1关于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就是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问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在学法上强调知识与技能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

(1)从教育观念上来看,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重在知识传授,模块教学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

(2)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传统教学是先知识后技能,把知识与技能独立开来,模块教学只有能力一条线,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限。

(3)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以讲授法和传授法为主,模块教学侧重于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地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符合认知规律的先进教法与学法,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强调“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双向教学法”。

(4)在考核方法上,淡化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尤其是专业课程考试,应抛弃以书面作业和试卷成绩来考核学生的方法,完全以实物操作成绩为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2目前实施模块教学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实施模块教学的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目前没有成熟合理的模块化教材,目前采用的高职教材并不适合模块化教学;

(2)教学设施。由于模块教学更多地强调“做”,对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师资。模块教学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需要熟悉模块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解决方法:

(1)教材。在缺乏模块教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自行编写教学讲义组织模块教学。自编讲义通过不断完善,最终可形成教材。

(2)教学设施。模块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模块教学,对教学设施的配套性、先进性要求较高,按照模块化教学的需要,还要求将教室与实习实验场所合并,才能开展同步式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实行仿真模拟教学;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如VCD教学片、电脑光碟等;三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即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

(3)师资。模块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念更新、知能更新、方法更新的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教学更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大力开展师资培训,重点加强教师与生产一线的联系。

3模块教学的实施近来我院也在积极推广模块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模块教学法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为:

(1)没有建立起模块教学体系,原有的传统教学体系仍占主导、

(2)模块化教材有待完善。

推广和实施模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模块化教学的目标

确定模块课程结构,开发模块课程大纲,编写模块课程教材,建立科学先进的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创新;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国家题库和省级题库,开发模块考试试题库,从而保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沟通”,实现高职院校考试考核机制的创新;

(2)建立模块课程体系

模块课程体系就是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以实用能力和必备素质为培养目标,采用模块教材形式,改进原有学科内容的编排方式,综合原有相关学科内容,从而形成各个全模块课程集合。

模块课程体系的框架构成应当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类型,划分为三类模块课程: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行业基础模块课程和职业定向模块课程。

构建模块课程体系要分三步走:建立课程结构、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教材。

建立课程结构就是根据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行业基础模块课程和职业定向模块课程的框架及内涵,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进行模块课程设计,就是根据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确定具体设置的模块课程名称及其目标。

制定课程标准就是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体系,围绕各个目标确定各个模块各个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时数、教学建议以及实施条件。其中,教学建议要提倡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3)开发模块课程

模块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突出应用的教学目标。

开发模块课程的关键点是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就是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首先,要使开发过程科学化。开发过程是指就是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对原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必须结合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企业对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开发模块课程。

其次,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造程度,主要是不能对传统分科课程全盘否定,对联系较强的课程体系,知能在内部结构和编排方式上加以改造。

(4)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为贯彻模块教学的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摒弃“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异”为主,学生要由被动“听”、“看”为主变为以主动“想”、“做”为主。因此,必须根据具体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所选用的具体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

①讨论分析。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代表发言,再由教师总结讲解;

②观察发现。通过实验、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产生感性认识,并做好各自的情况记录和相应结论,再由教师总结引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③问题罗列。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问题,再由教师集中解答;

④教师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课后复习。

⑤动手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再由教师讲评。

4模块教学实施意义

(1)课程门类减少,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模块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和实用性程度较高,其课程总量必然减少,教材更精炼,排课更便捷,提高教学效率;

模块教学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048-02

大学英语教学为我国高层次人才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培养他们具有开放的胸怀和世界的眼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十分有限,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英语教学现状

从教师来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总是高高的树起尊师的丰碑,习惯于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却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还认为学生多提问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怕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认为这是自己工作责任心强,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从学生来看,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总是过度地依赖教师的讲解,习惯于跟着教师转,学得很被动;他们对自己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由于他们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成绩差的同学对自己的能动作用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忽视了自己本身在英语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制约较深。教师和学生一直把英语教学看作是一门知识传授课程,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语言工具来教和学。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语法――翻译法为重点组成的三部曲,即学单词――连句子――串课文。这种方法侧重语法教学,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首先把注意力放在生词上,只有排除了生词障碍才能理解课文的习惯。他们不会从课文的篇章结构、中心思想或核心观点及上下文的内容上用各种逻辑方法去推导、判断生词的含义和段落大意。考试时一碰到生词就乱了方寸,因而他们不具备一次性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从一开始就使用母语介入英语学习,虽然这对初学者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使学习者形成了一种用母语思维参与英语语言活动的习惯。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推进,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也就越来越凸显出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向高水平发展。

二、模块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模块教学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与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模块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模块教学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模块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所以模块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到各自需要的系统的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模块教学,就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模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

三、模块教学的管理模式

(一)分班方法

模块教学的分班原则根据学生的第二个学期也就是每年的6月份参加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来分班,过了四级考试同学就可以不参加《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的学习,而选择学校新开设的方向课,这些方向课有阅读课、翻译课和英美文化课等。而没有过四级的同学继续参加《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的学习,老师将继续帮助他们过四级。

(二)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

没有实行模块教学以前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仅仅是遵照教学大纲,从大学英语教材出发,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差异和年龄特征。但忽略了同一课堂上学生的个体差异、模块教学确定了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使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别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各级别的学生在掌握词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要求均不同,学生一旦有了自己合理的学习目标就会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四、模块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模块教学解决了我校学生英语成绩差异较大和成绩差的同学跟不上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不同起点分别进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英语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模块教学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我校的方向课开设得比较丰富,过了四级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模块教学激发了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积极性,因为四级考试的成绩决定了学生能否参加方向课的学习,同时也激发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水平差距明显,导致众口难调,教师授课很费力,而模块教学便利了教师授课。

(四)模块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帆体现。因为我校的方向课重点是使学生在读、听、说、写、译等方面技能协调而全面发展。

模块教学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块教学

一、高中体育开展模块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模块教学法符合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模块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其摒弃了以前教学模式的老方法、旧思想,继承了其有效的地方。新课程改革中对体育提出了新要求,由传统的教学思维向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实用价值、观赏价值等方向转变。还有就是新课程改革中将整体的课时缩短,体育课时所占比例也大大削减。在教学时间被缩短的情况下,教师还得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所以,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合理了。模块教学法将动作内容相似的项目进行组合教学,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相似动作的理解能力,而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使得教师能在缩短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而,多种形式的模块式教学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

(二)模块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其体育素质

在模块教学中应充分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掘学生的个性与独特思维,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在多种模块教学法中,体育教师有效地、科学地设计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学会独立处理各种不易解决的问题,培养独立意识。高中体育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于是具有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快地理解知识与领悟知识。再者,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快,有助于培养自信心,由此对高中体育更有兴趣。模块式学习法将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教学实践相融合,使得学生既能在体育教学中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又能学会体育理论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体育思维能力与体育素质。

二、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法教学现状

(一)概念模糊不清

首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根本不理解也弄不清模块式教学法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他们对体育教学的模块教学法概念模糊不清,所以导致高中教学中的模块式教学得不到更好的开设与制定。其次,据了解,大部分教师认为一些简单的模式及技巧就是模块式教学方法,可是将一些不是很符合实际和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方式使用在教学中,导致了模糊及错误的教学,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误导学生的学习。最后,由于教师对模块式教学方法的认识模糊不清,所以因材施教、科学教学、针对性教学等等对策就无法在教学中正确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就更不能满足不同阶段、不同性格、不同优势学生的学习要求,由此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高中体育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不再注重自己的体育学习,那么教师也很难培养出符合时展的新型人才,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二)缺乏实施动力

在高中体育开设模块式教学法的时候,很多教师的教学却缺乏实施动力,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虽然实施了模块式的教学方法,却找不准其实施的方式方法,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觉得开设与制定那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本就没有效果,根本就不会起到实际性的作用。鉴于以上这些高中体育教学中呈现的问题,我们谈谈如何开设与制定模块式教学法。

三、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法实施对策

(一)优化模块教学条件

模块教学法的实行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坚持的过程,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的支持,只有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模块法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是:1.教师队伍资源配对。2.理念上的转变。这里的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模块化体育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革新,教师只有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高中体育;二是指学生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的理念转变,以往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大多数是不重视的,认为这门课又不用考试,成绩怎样都无所谓。这样的态度不利于模块教学法的开展。

(二)合理有效地设计课程

模块教学法是一个将课程安排得更合理、更符合模块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及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各项体育运动中相似的地方组成一个模块,如,利用游泳中的各种技术的异同点来开设与制定模块教学,针对相应的技能体育教师在设计安排课程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学生的灵活程度,并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设计安排课程,才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当注意这一点。

(三)合理选择模块

学校可以按照年级分类,让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模块。这样的安排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首先考虑到兴趣学习法,按照心理学原理,兴趣会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其次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是学生学习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第三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师生交流起来更容易一些,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没有隔阂,学习起来更轻松。开展模块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体育知识,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还要让学生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放松心情。为此,合理选择与搭配教学模块就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模块教学篇4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善于思考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吧。

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

她个子不高,脸上总是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就是从教22年,好学乐教的英语教师韩学芳。课上,她端庄得体的仪表,一脸快乐开朗的笑容,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一手赏心悦目的板书,一套轻松自如的教法,营造了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这一切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运用“模块教学法”构建了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她注重语言实践,强调成功体验,为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她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得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她不仅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而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高效优质的学习方法。她和学生们共同构建的一系列语言知识系统表,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受益终生。

韩老师孜孜追求的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的学生都超爱英语,由衷地说遇到韩老师是他们一生的幸运。她悉心研究教学,努力探求,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高质量的教学,学校的肯定,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认可,这一切都源于她对教育的一片忠诚与热爱。

时光流转,见证着她的努力,她的用心,她的成长;她始终靠韧劲学习,靠闯劲实践,靠恒劲积累。我们为她不断超越自己而感到欣慰;为她默默地在平淡中塑造自己而感动;为她倔强地在平凡中不断探索而钦佩。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区首席名师、十佳教学能手……一个又一个光环萦绕着她,但韩老师依旧沉静淡定,依旧默默耕耘,依旧追求卓越!

(本刊记者韩大勇,天津市河北区扶轮小学校长刘荣璞)

“英语模块教学法”是我在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摸索,总结出的一种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新的英语教学方法。此方法以“模块”为原理,以辩证法和系统论为理论指导,把复杂的英语语法、15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和英语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优化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模块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同时,优化后的教学模块使英语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板块化、简约化、系统化,既节省英语教学时间,减轻师生教学负担,又能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把英语模块教学法与以话题为中心的新课本相结合,在研究中探索出“四有”原则:模块的形成要有理,模块的衔接要有序,模块的训练要有法,模块的教学要有效,并力求达到“四化”目的:同类知识板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英语教学高效化。

在这种创新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一是模块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即随着平时教学的进展和英语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而同步变化,到了总复习阶段,各种模块才最终定型;二是各种模块知识的运用要通过“话题”这个载体得到充分利用;三是一定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借助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具图片、多媒体课件和交际性语言创设有关语境,创造性地开发课本资源,把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充分感受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和高效优质的学习方法。

我的“英语模块教学法”主要是把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块化,在不断运用中转化为语言能力。语言基础知识主要指的是英语词汇、语法、会话的教学。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运用“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基础知识系统的共同构建过程中来,集体完成再整合、模块化、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下的词汇模块教学

我的词汇模块教学理念是充分利用了联想记忆法和归类法,让学生每接触到一个生词时,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模块中相关的一串词语,使词语与词语之间形成一条条“记忆链”,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生词、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新教科书的特点是单词量很大,六年级一年要掌握487个单词,几乎每个单元都有30多个单词,如果只是沿袭旧的教法,让学生把这么多的词都死记硬背下来,是不现实的。如一个刚升入六年级的小学生已掌握500多个单词,完全可以在学新单词时用上旧知识,做到以新代旧,以旧促新。于是,在刚开始讲单词时,我注重趣味性地导入,集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于一体,让学生迅速建立有机联系。学生调动的感官越多,记忆就越深刻。接着着重帮助学生总结,根据词形、词义、搭配等给出其他有关系的词,组成一个模块。逐渐地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形成模块,我将这种词汇模块学习设计成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个组的模块设计更合理,词汇量更大。讲完几个单词模块后,我会设计各种练习的活动,如造句、给出情景编对话、用模块中的词写文章等,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学为所用”。

词汇模块教学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自己形成模块;另一方面使教师的学法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教给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中的语法教学模块

根据模块教学原理,我们把繁杂的小学英语语法重组为6大模块、4大表格、3条锁链等。我和历届的学生共同总结出若干线条、图表、口诀、绕口令等丰富多彩的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们整理出每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学生为自己的笔记本设计了很多栏目,如语法串串烧、动词词组库、介词大全等,学生们还在课堂中编制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英语顺口溜,如序数词、数位词顺口溜等,被一届又一届学生传诵和发扬。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语言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一节英语课上,教学目标是复习动词不定式的所有用法。我改变了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传统形式,而是采用合作探究模式,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进行模块构建。我先让学生课前自由结合了四个大组,分四组就坐,然后每组领到一张大大的图画纸和颜色不同的笔,学生为了此节课的活动,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进行整理。课上活动开始后,每组在纸上用彩笔尽可能多地写上他们组想得到的动词不定式用法,三分钟后,交换小组,在另一个组的纸上先浏览他们组已经写过的用法,然后帮忙补充他们没写出来的,继续排号往下写。依次轮换下去,直到每个组都浏览和补充完,交流活动结束。然后回到本组将自己总结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每组再找一名代表为全班同学作展示交流。最后由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哪个组模块创建的最好,教师总结补充,就这样,小学36条不定式用法一条不少地总结齐全,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记忆能不深刻吗?这是一场头脑风暴,一次思维碰撞,还是一个知识共享的过程,更是一次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知识高度概括能力的提升。

三、小组互动中的会话教学模块

通过视、听结合的途径给学生输入信息后,再用边演边说的趣味操练法,然后学生能自主选择话题,在教师给出的关键词句的点拨下,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中,小组合作完成,尽量真实地创设语言情境,灵活地运用所学,来表达各种功能语句,进而加大语言学习的输出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我的模块教学法,使语法知识板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语言教学趣味化,深受学生喜爱。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课堂教学活动主线,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变革的重点,将小组合作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我的课堂充满了自主、合作、探究、快乐、高效,学生期盼着每节英语课的到来。

总之,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师生的负担才能真正地减下来,学科教学的高效才有望得以实现。语言教学一定要遵循语言教育的规律,切勿将语言教学装扮得过于隆重、深沉与华丽,切忌花枝招展。还课堂教学一份自然与真实,让我们的学科教学真真正正体现出它的功能所在!

我推荐的书

《乖孩子的伤,最重》,李雅卿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

模块教学篇5

关键词:高校足球;模块教学;教学目标

1 理论依据

1.1 体现口标统领内容的原则

目标统领内容体现在模块组合上,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先有教学内容后定教学目标的思维操作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的是先有目标后有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再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即课程总目标到具体目标(五个方面),然后再到内容标准。

1.2 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原则

体育课程强调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尤其突出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要求,这些和以往传统体育教育目标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工作好、生活好的基本前提。体育运动项目众多,不同类别的项目对人体的锻炼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组合模块内容时,应该根据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要考虑到不同类别项目的锻炼价值及其局限性,充分发挥综合锻炼作用。

1.3 专项技术与健身锻炼手段相结合原则

模块教学必然要涉及运动项目专项技术的学习,但模块中的专项技术学习不等同干传统专项课的技术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当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一定运动技术技能。但出发点是把其作为学生今后从事休育锻炼的一种能力培养,而不是单纯追求所谓的运动技术技能。因而,在模块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应考虑到其是否可以用在健身锻炼上。如果所学的技术,一旦离开了学校的场地器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施展的话,这些方法手段尽量要少用,甚至不用。

2 教学模块分析

本足球模块通过对足球技术、战术、意识与全面身体素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首先,足球运动是在跑动中进行,足球教学和比赛中的运动负荷要比其它项目大一些,在不断跑动中经常变换速度、方向,因此,经常参加足球运动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其次,足球运动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球的滚动与飞行,同伴的跑动与传球,进攻与防守,都在不断的变化。人对时间、空间、方位、跟离等的判断也在不断的变化中调整和掌握,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判断的准确性,预测事物发展的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最后,足球运动的集体性强,要求同伴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鼓励,能培养学生能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提高心理健康。

2.1 水平目标

较系统地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在教学比赛中能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有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1)了解足球项目社会和锻炼价值功能,提高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兴趣。(2)掌握最基本的足球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高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3)重视学习过程的情感评价,提高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4)关注社会的健康问题,学会合作、帮助,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5)通过媒体了解重大足球赛事,学会欣赏和评价。

2.2 内容的选择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模块内容。(2)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模块内容。(3)以运动顶目技能教学的系统性设计模块内容。(4)以便于学生终身学习设计模块内容。(5)以学校场地、器械、师资的条件设计模块内容。

3 模块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2)继续巩固、提高无球技术,开始学习全队整体防守战术中的人盯人防守、区域防守,使学生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足球,良好技术、战术的形成和竞争意识的培养。(3)进一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通过全队战术配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战术意识并能够初步评价足球,更具团队精神。(4)通过足球游戏和教学比赛等形式,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4 可参考的模块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4.1 运球绕杆射门

在距离球门前16.5米处依次竖立1~4号标志杆,第3,第4杆间距4米,其余间距2米,学生持球从第4杆开始进行S形绕杆。过了第1杆后,在距离球门前l6.5米处射门。考试计时,以开始绕杆到射中球门为准。每人3次机会,以最好成绩计。

4.2 踢定位球

学生在距离踢球点15米处,以15米处端点为圆心画一个分别以2米、4米为半径的同心圆。方法:(1)每人踢5次,以10分为满分。(2)落在内圆记2分,落在外圆为1分,圆外为0分。

4.3 二过一配合

学生两人一组,利用二过一战术,在距离球门20米处射门,每人射门5次。

4.4 战术配合:一攻一守

两人一组,一人为守门员进行防守。一人为进攻队员参与进攻。当听到教师哨声后,攻方在大外带球,守门员则出击防守,进攻队员必须在距离球门10米处射门,每人射门5次。

模块教学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模块教学;科研;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147-01

一、数学模块概述。数学模块是在大量的教学实验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数学问题的概括,以一种模型的形式贮存在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以块状的结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又能把这种模块释放出来。数学模块的属性:(1)突出体现思维。这种思维最先表现出来的是直觉思维,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口,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2)充分体现知识性。是多种知识的储备和综合的运用,是“问题解决”的需要;(3)合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4)重视能力培养。创新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能力,知识与能力有密切联系,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现代教育学在研究和表达教育模式时无不把发展学生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数学模块的建立应以学生最容易接受为原则。

二、高等数学实施模块教学的理论依据。(一)集体动力理论。大学学习氛围需要学习群体的带动、教师的维护指导和学校的支持。集体动力理论是指来自这种群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即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创新思维,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人总不如集体更优,个体在集体中才能找到自尊、自重和发展动力。(二)合作学习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达到甚至高于一般成人的思维水平,范畴思辨性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范畴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或称概念群,思辨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辩证思维,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探索“为什么”以及事物之间有什么既定关系等;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活动不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还会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甚至整个环境,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心理学上看,这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们不仅有生理的、安全的需要,还应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缺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社会中就一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个体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三、实施数学模块教学的重要性。(一)模块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模块教学是“问题解决”的需要。因为通过改革,一些传统的知识讲授可以转变为“问题解决”的教学,由于模块中融入了思维、知识、方法、能力等诸多数学因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过长期锻炼,数学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渐渐地向“问题解决”靠拢,为如何创造性地应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又为“问题解决”提供了一般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模式,强调了思想方法更为基本、更为重要。“问题解决”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它是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模块教学是减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讲了多年的减负,却越减越重,诚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我们的教师对如何能解轻学生负担,又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搞题海战术,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毫无重点、毫无概括、毫无方法的乱做题目,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模块教学是一种概括,当把握住了问题的重点,模块中的思维、知识、方法、能力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建模一块,学生学习一块,最后让学生自己建模、存模、释模。

四、高等数学模块教学的优点。(一)为教师合作提供更多时空条件。模块教学要求先后任课教师的教学要具有连续性,实施不同教学计划的教师之间需要横向沟通,教师在教学关系上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因此具有共同的成功机会。教师以共同的课程教学要求为中心,促成集体备课、展开课题讨论,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时空条件(如模块教学的概念部分所述)。(二)强化教师纵向深加工教材以及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CAI进入课堂,计算机快速运算和灵活输出的功能,使得复杂的问题可以适当简化,抽象的问题可以适当具体化。根据教育理论,只要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使抽象的概念基于具体的几何形象,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领悟所学内容并且能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具体形象的信息结合,快速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例如,利用PPT进行文字和静态图像的传输、利用FLASH对切线等动态概念的演示、以及利用Maple的二维和三维Graphic功能对空间图形的多角度动态观察……多种媒体软件的结合会在课堂教学中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五、结语:目前,高等数学模块教学与CAI结合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高等数学的CAI还有比较大的探索空间,我们借模块教学机会,花大力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高等数学CAI教学材料对不断提高我院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有诸多益处。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和课程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认识问题。如在过分强调“为专业服务”以及数学的工具理性的观点中,忽视了数学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悟性的作用,往往造成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弱的后果;教学中很少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也不能摆脱“以讲例题为主”的教学模式,仍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防止空谈,掌握改革的方向,把课程与教学改革落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霍小江.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8(3):12

[2]郭永发.工科《高等数学》模块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6):84

[3]陈琦.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8(3)

模块教学篇7

“主题阅读”的课堂教学,虽然课型不同,课堂结构也不同,但总的要求是变“线性结构”为“模块结构”。其主要课型遵循“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的原则,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三个基本模块来组织教学。每个模块围绕一个核心的学习任务展开。这样的教学浅化了内容分析,废止了教师迂回曲折的讲解;简化了教学环节,净化了复杂纷繁的教学过程;强化了语言学习,注重了学生的读书、积累、运用。模块化的课堂结构,简单明确,思路清晰,操作简便,时间利用率高,既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

为了便于操作,课堂结构的每一个模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据可循。

“读一读”这个模块分为初读、再读、品读、熟读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基本的操作规范和要领。

初读。学生根据“自学导航”进行自主学习,默读思考,自学生字词,掌握课文大意和要点。引领学生批注阅读。

“自学导航”的设计要求包括: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目标明确,方法到位,可以检测,富有弹性。自学目标尽可能具体、量化,自学的结果能视觉化,可以检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批注什么内容,如何进行批注等;教学内容要富有弹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不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关注个体的发展。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太阳》一课的“自学导航”为例:

1.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 用“~~~”画出说明太阳三大特点的句子,用“Δ”标明句子中的关键词。

3. 用“……”画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句子,用“”标明句子中的关键词。

4. 用“┃┃”将文章分成两个部分。用“ ”画出两个部分的过渡句。(这一题目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在班内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以学评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

再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的结构,将看不见的写作思路图像化地呈现出来。

如:《太阳》一课的“思维导图”(见图1)

画思维导图,首先要找出文章的“核心词”,放在正中间。接着,找出各段或各部分的关键词,围绕核心词构成思维导图的第二圈。然后,再围绕关键词找出各段的重点词,构成思维导图的第三圈。用图解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呈现出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实验证明,学生对制作思维导图非常感兴趣,且每个学生画的思维导图,内容有详略之分,图形、色彩各异,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还能很快从阅读迁移到习作,用思维导图完成自己习作的构思图。

品读。教师和学生运用“以读代讲”与“以读带讲”的方法品词析句,得其精华。“多读书,少提问,少做题,少讲解”是“主题阅读”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和“以读带讲”都是以读为本,用读来代替讲解和带动讲解。主要方式有:①改变原文对比读,品其意味,得其精华。如减词改变原文对比读、加词改变原文对比读、换词改变原文对比读。②提示关键承接读,抓住线索,理清脉络。如提示起始词承接读、提示重点句承接读。③逻辑提问引导读,启迪思维,深入理解。如连续提问引导读、跳跃提问引导读。④以讲引导启发读,提示规律,弄清关系。⑤根据结构分合读,理清层次,照应结构。⑥读后点评深入读,读后点评,画龙点睛。⑦肢体语言表演读,加深理解,帮助记忆。⑧经典句子反复读,突出重点,积累背诵。

“以读代讲”和“以读带讲”的变化很多。但是,教师“千变万化”,学生却“不离其宗”——只读原文;老师读,学生就停;老师停,学生就读。老师不读的词语学生要强调读。师生配合默契,产生教学共振。通过读来咀嚼、品味、玩赏语言蕴含的色彩美、音律美、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神韵美。

熟读。积累是硬道理。在这一环节,学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限时背诵精彩片段。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一堂课都要适当背诵一些片段。

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是否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表情朗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一读解千愁”,阅读教学就这么简单!

从以上几个环节可以发现,主题阅读非常重视读,特别是有感情的读。通过表情朗读融入作品,产生共鸣,人入其文,心入其文,情入其文。进入作品的意境——见其人,观其形,看其色,闻其声,悟其理,体其情,察其变,会其神……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以形象感染人,以感情打动人,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激励,引导学生在形象的再创造中享受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升华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读是吸收,说是倾吐;读是理解,说是表达;读是积累,说是运用;读的是他人的话,说的是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又是读和写的过渡与桥梁。说既是读的延伸和运用,又是写的预演和铺垫。

“说一说”这个模块,也有四个环节,即导说、互说、展说、评说。

导说。教师设计话题,引导学生说。教师设计的话题应遵循“以教材为根,以生活为源,以思维为脉,以创新为魂”的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小学中段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高段学生可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创造性复述”的丰富资源,破译教材中隐藏的说的训练的密码。如:抓住续说的延伸点——延伸下去接着说;寻找扩说的拓展点——由点到面展开说;利用联想的发散点——由此及彼联想说;触动心灵的感动点——心动辞发感悟说;发现仿说的结合点——仿照例文迁移说;挖掘改说的创新点——异想天开放胆说,等等。

互说。说的训练有其独特性,只能由个体单一进行,即一个一个说,不能像读和写那样,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而且说还要求有听众倾听。因此,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语言的交际环境——小组互动学习,关注“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

说的训练要强调多向互动、整体性、和谐性和有效性。所以,多向互动、同伴合作是说的训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说互帮”,发挥学生相互帮助的重要作用。

展说。在小组内互说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展示说,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高的层次上交流,更具有示范性。

评说。通过师生间的评价,进行反馈性学习。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包容,学会谦让,学会感谢,学会交友……

评说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将小组互说探究的专注度、进度、准确度、参与度、组长表现等维度以评分表的形式公示于黑板的一角。以实时可视的评价,促进学生对说的主体参与,增强学生的小组认同感。因为小组合作交流,既在学习知识,又在学习做人,要把学习小组建设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阅读教学中的写,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小练笔。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的土壤,既是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习作的预热与铺垫,是阅读与习作的桥梁。有时候说完了就写下来,这样,说就是写的演练和“彩排”,实现“读——说——写”的一体化训练。

主题阅读教学,倡导读写同步,堂堂练笔。

“写一写”这个模块,分导写、书写、展写、评写四个环节。

导写。教师对写什么和怎么写进行引导,提出要求。阅读课的写话训练,一般都是小练笔,或仿写一个片段,或写一段感想,篇幅短小,不求完整。

书写。学生独立完成书写。低段以写字为主,以写话为辅。基本上堂堂课要写字,每次突出一个训练重点,或是某个偏旁部首的训练,或是某种间架结构的布局,或是确定字的中心位置,等等。中高段以写话为主,以仿写和读后感为主。

展写。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话,组内同学之间展示分享,或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评写。师生共同评价写的优点和不足。

在“写一写”的内容和形式上,教师要大胆创新。比如,给某某英烈写墓志铭;给某某功勋人物写颁奖辞;穿越时空,给历史上的某某名人发个手机短信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将对联引入课堂,对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篇幅很短,思维训练的容量却很大,对引导学生斟酌、推敲用语反复进行比较,提高用词的准确性,精确性,精妙性,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学生作对联,教师要适当降低要求,不要求平仄音韵规范,并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步训练。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和三年级上册部分课文将对联引入课堂为例。对联中小括号“( )”里的部分,表示训练时首先出现;中括号“【 】”里的内容,表示第二次扩充的内容,给对联加个“腰”;大括号“{ }”里的内容,表示第三次扩充的内容。在分步训练中,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得以提高。

五年级《将相和》

上联:蔺相如{有勇有谋}(完璧归赵)【传佳话】

下联:廉将军{无私无畏}(负荆请罪)【留美名】

《桂林山水》

上联:漓江水(清静绿)【如诗如画】

下联:桂林山(奇秀险)【有形有神】

《月光曲》

上联:贝多芬【月光下】{触景生情}(谱名曲)

下联:盲姑娘【旋律中】{心领神会}(入幻景)

三年级《和时间赛跑》

上联:光阴似箭当百倍利用

下联:日月如梭应十分珍惜

《美丽的小兴安岭》对《富饶的西沙群岛》

上联: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如画){——美丽}

下联:西沙群岛【水礁滩岛】(八方藏宝){——富饶}

模块教学篇8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模具;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71-02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要求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针对目前国家和就业方面的形式,我校在2012年开始了本科教育的改革工作,其中模具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是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我校在模块化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措施,以期能够适应目前市场对模具专业人才的要求。本文着重从课程层次,以作者所从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方向)的《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为例,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模块式教学模式简介

1.什么是模块式教学?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2]。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2.模块式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在模块化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模块式教学模式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应用中应该按照其内在的逻辑程序进行,共包含四个程序:①岗位职业需求分析: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②岗位职业技能分析: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③教学模块设计: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④教学模块的教学组织实施: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

二、目前我校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多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其特点是学问化、著作化,强调学科结构的完整性,其思维定式是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这样的教材脱离生产实际,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起不到培养职业技能的作用。

三、模块化教学在模具专业方面的应用

模块化教学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与学是密切关联的,其学习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3]。

1.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组织方法。一般地讲,应当以核心教学内容组成专业模块,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组成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基准,来选取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组织模块过程中,要注重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框架的限制,以能力为核心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技能模块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条件分析。一是生源较差,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二是学时有限,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3.《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内容介绍。《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掌握与否直接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各模块单元内容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学生在完成某一块内容的学习后,可以形成解决分析某一类问题的能力。因此,按照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原则,可划分出在内容上相互独立的知识模块,所以本课程适宜采用模块式教学,这是对上述教学条件限制问题的很好解决。

4.《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模块划分。在模块化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一个教学模块可以是几门课程组成,或者一门课程分解为几个模块。结合《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特点,将之分解为七大模块。介绍如下,模块一:课程主题的引入,本课研究对象、重要性以及基本概念。模块二:注射成形工艺。模块三:挤出成形工艺。模块四:吹塑成形工艺。模块五:注射模具设计。模块六:挤出模具设计。模块七:吹塑模具设计。另外,七大模块各自还可分解为几个小模块。作者认为应力争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组合成为最基本的模块,由这些小模块组成大的单元模块。这种由小模块、大模块组成的层次关系可以使得学生时刻都知道自己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根据各个模块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优势。

5.“够用为度”原则的贯彻。《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内容极其丰富、具有自己的逻辑体系的传统学科。很明显,若每门课程都追求自身系统的、完整的、严密的体系,则势必引起整个专业学时的不适当膨胀,加剧专业学时有限的矛盾。这显然与目前职业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相偏离。所以,我们应着力把课程构建成为服从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需要,并能在专业结构中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的模式。根据上述的思路和“够用”原则,教学中对《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内容方面进行了精选与改造,增删并用。力争做到多学时与少学时都能把实质的内容讲的很好。

6.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目前,模具行业技术人才稀缺,本科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顺应模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与就业取向挂钩,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比例,凸显实践环节技能的锻炼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方面同时着手,使学生在学习阶段零距离接触企业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模块化教学能够完成这样的时代使命,是未来工科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

[2]黄筱调,郑莉.模块式教学法及其探索[J].江苏高教,1998,(4):64-65.

模块教学篇9

关键词:高职英语;模块式教学;教学启示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10月颁布和试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高职模块式语言教学模式是基于我国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语言实际、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李丽华:2007),该模式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的方法和手段与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要求相结合,创设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似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提高其听、说、读、写、译等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全民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前一些中专、职业技术学校转变为高职院校,根据2008年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高职院校1169所,在校学生约400万人,由于连年大幅度扩招,高职高专学校生源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下降,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在高考中得50多分(满分150分)的大有人在,以往英语学习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在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中产生一种畏难心理,据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高职高专学校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有一定基础,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也比较缓慢。

尽管《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了公共英语的课时在180~220学时内,但实际操作下来,由于受专业课的影响,英语课经常被压缩在一学年内完成,即便按《基本要求》完成教学的,在后期教学中,尤其是当学生升入二年级以后,更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通常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学,纵观现行各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尽管都对英语教学的新理念进行了探索,注意了交际性、实用性、趣味性、活动性和配套多样性,但对英语基础差、学时短、生源复杂的高职学生来说,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学习目标,结果多数学生仍然是听不懂、不会说、不能写,而很多学校也只能就所选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结果造成英语教学支离破碎甚至流于形式走过场。

另外,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大部分仍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语法、翻译、领读单词等,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英语学习处于枯燥的讲解和被动的应试当中,从而使语言应用性、交际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得到实现。

二、模块式教学背景分析

“模块”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张学仪,2008),他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后来,美国认知心理学家J.福多(Jerry A.Fodor)的《心理的模块性》一书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把心、脑划分成“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两个部分,输入系统(如知觉系统和语言系统)的功能是将感官所受刺激的信息转换为对外部对象的表征,使之成为适合于中心系统加以处理的信息;而中心系统则是专司演绎推理、思维等的高级处理系统,他认为输入系统具有模块性,中心系统则不具有模块性,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心理模块性的研究长盛不衰,后来,它被发展成为“模拟论”、“理论论”、“模块论”三大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职业教育开始引进“模块”的概念,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模块教学”经验,于1993年应用于职业教育中,职业课程以“模块”设置的形式出现,关于模块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应用研究也应运而生,

三、模块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灵活多变

由于模块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而设置,教学内容与具体的专业和行业相关,模块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情景模拟单元,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教无定法”、“有法可依”的原则,对各模块进行灵活地分解、修改、更新或删除,并根据模块任务、学生基础、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课堂讲授、情景教学、分组讨论、个体实践等,形成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二)便于组织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模块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便于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教学组织上,以往设置某一门课程,内容多,针对性不强,而且课时少,讲授内容的选择主要由教师个人进行处理,而由于教师个体本身的局限性,很难处理得恰当(张海霞,李俊武,2007),而在模块中,知识点是同类的,它有很好的共性,这样便于提高教学质量,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在于完整地、一滴不漏地掌握英语语言的框架,或整个的科学体系,而在于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刘志鹏,1999)”,因此,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不是要掌握整个语言,教学应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理论知识目标和操作技能要求,构建相应的英语知识模块和应用模块,突破英语学科教学原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针对性。

(三)更加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

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本科英语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放在了语言、词汇和语法上,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高职英语模块式教学的实施就在于突破传统,还学生以“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英语同专业相结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不再靠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靠实践主动习得英语,此时,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监控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

四、模块式教学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高职英语模块式教学关注的是语言主体、语言环境和语言效果,其教学特点就在于教学的实践性,在于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主学习能力(李辉,2006),教师要打破原来固定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和培养,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将形成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模块式教学模式进行奠定良好的

思想基础,其次为了适应模块化课程教学需要,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和反思能力,这样才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编制模块化课程的学习指南,并为学生提供动力。

(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模块式教学突出在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来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扮演着一个角色,通过不断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主动地去发现学习、协作学习从而获得英语知识,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分析模块任务单,自我建构完成任务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并通过行动即活动过程,真正完成模块设置的任务(刘慧,2009),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对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考核与检验,并随时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作性学习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归属的需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每个组员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学生在自己的成果中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坚定其学习自尊心,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考试形式“模块化、多元化”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适当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仅把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指标,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由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高职学生入学时存在着学习风格、语言水平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如果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一刀切,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不同类别的大学生,显然不符合国情,因此,有必要取消统一的考试制度,改变传统的一次性的统一的终结性的成绩考试的评价方式,提倡过程性评价,使考核评价模块化、多元化(张学仪,2008),实现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价,如提问的应笞情况,听课的认真程度,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语言技能的表现等等,同时还可采取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体现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发展性。

(四)积极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中职或其他中等学校升格的,升格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当今提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还处于黑板、粉笔加录音机的传统模式中,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无疑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尽可能争取校方在硬件上的支持,教师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上自主学习、网上自测、作业布置、讨论、答疑等功能,要在语言模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弥补传统语言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更形象、具体,学生更易于接受,使所展示的语言材料更真实、更具情感化和情景化,激发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黄启后.课程结构模块的特点和价值――模块教学的设计[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5,(17):17-18。

[3]李丽华,罗虹,邹锦.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模块教学现状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3)。

[4]刘慧.浅析模块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6)。

模块教学篇10

关键词:隧道工程;模块化教学;学习迁移理论;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U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7204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交通、市政建设领域对隧道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培养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及解决能力实际问题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之一[1-2]。笔者在隧道工程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且较为零散,采用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良好效果,亟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起源于德国的“模块化教学”[3]方法,可以较好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是基于学习迁移理论基本原理,把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再将具有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单元模块并进行教学[4-6],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模块化教学方法在隧道工程课程中的应用。

一、隧道工程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内容覆盖面广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彭立敏、刘小兵主编的《隧道工程》[7],同时参考了丁文其[8]、覃仁辉[9]、朱永全[10]等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包括:绪论、隧道勘测设计、隧道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工艺及技术、高速铁路隧道、隧道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隧道施工组织与管理、运营管理与维护等。可见,隧道工程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包含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过程的各个方面,既有基本概念和理论,又有施工工艺和方法;既包含技术层面问题,又包含管理层面问题。

(二)主要内容之间独立性强

隧道工程课程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其主要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如隧道勘测设计、围岩分级、围岩压力等,主要涉及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岩体力学等知识;隧道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主要涉及建筑结构等知识;隧道施工,主要涉及工程爆破、工程机械等知识;隧道支护,主要涉及岩土工程、建筑材料等知识。

(三) 与先行课程关系密切

隧道工程课程一般在第七或第八个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应修完所有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方向课,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先行课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具体见表1。表1隧道工程课程主要内容与先行课程关系课程内容相关先行课程隧道工程勘测设计工程地质、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隧道主体、附属结构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围岩分级、围岩压力、支护结构计算工程地质、岩体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施工土木工程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隧道支护岩土工程、建筑材料、地下结构防水隧道通风及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流体力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四)教学困境

综上,隧道工程课程内容庞杂,涉及土木工程专业大部分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理解不透彻、记忆不深刻等问题,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授课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另一方面,隧道工程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将这些零散的内容按照某种属性或规律进行适当归纳、分类,使之成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模块化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模块化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涉及科学、工程问题的不同,将隧道工程课程主要内容归为基本概念、地质及力学问题、施工方法、新技术新方法、运营管理与维护等5个模块(表2),具体分述如下:

(一) 基本概念模块

主要包括隧道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隧道主体结构与附属建筑等。隧道工程是地下工程的一种,有别于一般建筑工程,该模块主要介绍隧道工程中的名词、定义及相关基本知识。

(二)地质、力学及支护结构模块

主要包括隧道工程勘测设计、围岩分类、围岩压力、隧道支护结构的计算等。隧道修建在岩土体中,其支护结构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围岩的工程特性,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核心问题是围岩力学特性及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即围岩的地质力学问题。

(三)传统施工方法模块

主要包括钻爆法施工、掘进机法施工、隧道辅助施工作业、新奥法等。根据隧道工程所在岩土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岩质隧道和土质隧道。岩质隧道多采用钻爆法或掘进机法施工,土质隧道多采用盾构法(掘进机法的一种)。新奥法不是具体的施工方法,但目前几乎所有隧道的施工都采用新奥法的基本理念和原理。

(四)非传统施工方法模块

主要包括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工程等。近年来出现了上述特殊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的隧道工程,与之配套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日趋成熟,其占有重要地位。

(五) 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模块

主要包括隧道施工组织管理、运营阶段的养护与维修等。隧道工程是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作业空间有限,作业环境危险性高,且各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大。在正常运营阶段,车辆冲击、废气排放、地下水、围岩等因素对衬砌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隧道交通事故、火灾等更是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均需要通过实施管理来解决。表2隧道工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Ⅰ)编号模块名称主要内容学时分配1基本概念隧道分类及发展历史1隧道主体结构2隧道附属结构12地质、力学及支护结构隧道工程勘测设计2隧道围岩分类1隧道围岩压力1隧道支护结构的计算13传统施工方法钻爆法施工2掘进机法施工1隧道辅助施工作业2新奥法24非传统施工方法高速铁路隧道工程2城市地铁隧道工程1海底隧道工程15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隧道施工组织管理2隧道运营阶段养护与维修2上述方法是将隧道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来进行探讨,包括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此外,和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一样,也可以将隧道工程作为工程项目的一种,相应的课程主要内容围绕隧道工程从规划到设计、施工,再到后期管理等。按照该思路,可以将隧道工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隧道工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隧道工程规划选址与设计、隧道工程施工、隧道运营管理4个模块,这4个模块则直观反映了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大体流程(图1)。

三、模块化教学实施及效果评价

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办于1992年,是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省级品牌专业。该学科现设有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以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隧道工程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2014年开始,将上述模块化教学方法应用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中英班)、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隧道工程课程。

首先,按照表2中的方法,从内容属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模块划分,在讲授每一个模块之前,提醒学生复习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讲授的内容涉及哪些专业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每一个模块内容讲授完毕时,归纳总结该模块的主要内容,详细分析将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模块的原因,让学生理解同一模块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在全部课程内容讲授完毕时,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思维,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最后,采用上述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模块(图1),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教学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并全面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模块化教学探索和实践,该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普遍提升。学生反映,在学习隧道工程课程过程中,较全面地回顾了先行课程涉及到的知识,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四、结语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基本原理,按照涉及科学、工程问题的不同,将隧道工程课程内容分为基本概念模块以及地质、力学及支护结构模块、传统施工方法模块、非传统施工方法模块、管理与维护模块等。此外,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阶段,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规划选址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4个模块。二者联系紧密,互为补充。实施该模块化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收到了良好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模块化教学方法绝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内容划分模块分别讲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划分模块的依据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站在教材编者的角度去分析课程的内容构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应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布置课程作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实现师生之间互动。

参考文献:

[1]高长征.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建筑教学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73-77.

[2]路江. 浅析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5(2):74-77.

[3]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 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8,24(3):70-72.

[4]赵超. 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探索[J].教育评论,2014,30(12):125-127.

[5]李向农,万莹. 留学生预科汉语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6):176-181.

[6]王淑青,雷桂斌,熊正烨,等. 基于模块化的单片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4):100-104.

[7]彭立敏,刘小兵. 隧道工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8]丁文其,杨林德. 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9]覃仁辉,王成. 隧道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10]朱永全. 隧道工程[M].重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