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18:47: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模块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山东民俗文化模块化表示

内容摘要:村落民俗景观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可视化”的文化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地方民俗文化与民俗景观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力求从村落的传统民俗景观、艺术特色来研究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为村落历史景观注入新的生机,并以威海山东村传统民俗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文化景观设计可视化表达的方法,为实现村落民俗景观的价值提供新的路线图。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景观可视化渔村威海

土地是有生命的,村落是大地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淀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民俗,同时在千百年的演化中构筑了各种人居聚落的安全模式,它是大地景观生命的元素和节点。①

任何一个村落在营造自身的文化环境时,都需要延续原有的文脉,在村落原有的文化基础之上进行再创造,使村落形象独具特色。伴随着我国滨海渔业转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胶东海岸村落的景观设计反映出了某些不足,表现为:第一,缺少将传统民俗文化应用于村落景观设计的科学方法,尤其对村落传统民俗文化的调研没有吸收民众的观点和意见;第二,历史人文景观的破坏问题日益凸显,一些有历史价值的传统生产生活场景被破坏;第三,村落景观资源过度开发带来了生态破坏问题;第四,在一些同源文化区域,村落景观建设相互模仿,加剧了“千村一面”的现象。

本文以威海山东村传统民俗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山东村独特的村落景观,研究民俗景观与地域民俗文化之间的渊源,阐述如何在传统民俗文化中保留、延续和发展胶东民俗景观文化并实现景观的可视化表达。

一、民俗文化在村落景观设计中可视化表达的理论与方法

查看全文

包装机械设计模块化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模块化设计成为机械设计领域中十分普遍的设计理论,不但能够增加包装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还能够做到技术革新,提升设计效率。本文从包装机械模块化设计的思想、特点和方法入手,探究其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案,并且给包装机械的标准化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关键词:包装机械;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机械制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文化需求,开始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使得包装机械的设计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模块化设计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机械设计手段,可以在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的同时,顺应市场的变化趋势,帮助包装机械企业完成改革,解决目前的困境。

1包装机械模块化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1.1模块化设计的内涵。模块分析是指对不同功能或者相同功能而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分析后,划分并设计功能模块,再由不同模块的多种组合构造出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个性化要求。利用模块化设计包装机械系列产品,把一系列模块按要求组成功能不同的包装机械。以下是四种基本系列型谱:第一,横向系列模块化设计,不改变产品主要参数,仅依靠模块组合;第二,纵向系列模块化设计,针对同类型不同规格产品设计;第三,跨系列模块化设计,改变某些模块以得到其系列产品;第四,全系列模块化设计。1.2模块化设计的特点。首先,模块化设计能够简化包装机械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传统的包装机械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客户提出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单独设计,并且设计出来的产品也只能应用于这种包装机械产品中,无法再应用于其他机械。模块化设计可以考虑部件的从横系列以及跨系列的应用,可以得到满足多种需要的不同产品,对于不同的订货要求,只需要更换模板,能得出设计产品。其次,模块化设计产品更新换代快,具有很高的柔性。由于模块化设计十分先进,设计人员可以不断更新其中的技术,采用先进的模块取代其中功能陈旧的模块,造出更加优越的产品,利于企业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仅如此,模块化机械产品还便于维修。因为模块化机械产品都是由模块组成,当机械产品出现问题时,只要分析问题,找出发生故障的那一个模块即可,大大缩短了包装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模块化设计也能够实现包装机械的系统化、标准化等。最后,模块化包装机械还具有高质量、低成本的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转变为相当批量的模块生产,提高了模块化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包装机械的成本。

2模块化设计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模块化视角下的农村金融论文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第一,农村金融制度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农村金融制度的国别比较研究,包括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印尼模式等;另一方面是具体制度,包括福利主义(张,2000)和制度主义(谢家智、冉光和,2000)。第二,农村金融体系供求关系的研究:“三农”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金融体系供求关系的特殊性,在金融市场上体现为供需结构性失衡即“二元金融结构”(熊德平,2007),在金融交易内生性因素上则受到三农信息能力、风险能力、谈判能力皆较弱的制约(何风隽、仇娟东,2010)。第三,基于农村金融体系产权和治理问题的研究,包括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金融财政化、市场失灵等方面。第四,基于“功能范式”或者“功能观”的农村金融体系研究,包括资金动员、资金配置和分散风险方面的研究(钱水土、姚耀军,2011),也包括对金融机构中介职能的研究(张强、佘桂荣,2009)。上述研究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不足,前三个方面的研究,研究角度较为单一,无法跳出纯粹金融理论研究的局限,过于严谨的前提和假设,使得政策建议实施难度很大;基于“功能范式”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但是对于农村金融体系诸多功能的互相影响机制的研究,需要更进一步的解释,而对于这一体系发展路径的方向性研究,也需要做更深层次挖掘。针对这些研究的不足,本文引入模块化理论作为切入点,力求在农村金融体系功能范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模块化分解与重构,在此基础上抽象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机理,力求为这一体系更好地发挥职能提出建议。

二、模块化理论与金融体系的适用性研究

模块化理论符合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研究。首先,模块化理论适用于金融体系组织特性的研究。杨枝煌(2005)论证了金融产权模块化、金融信息模块化和金融业务模块化的发展方向;魏江等(2009)探讨了金融服务模块化创新方式,认为模块化能满足大规模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要,是金融服务发展的新趋势。金融业所具备的动态性、知识密集性和网络外部化,使得模块化运作所具备的现实条件越来越成熟。其次,模块化理论为组织体系价值创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传统的组织创新研究多基于组织创新过程、组织创新诱因、技术创新的作用(张钢、孙明波,1997),或多或少忽视了竞争因素、知识创新、风险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国内学者芮明杰(2008)、徐宏玲(2006)等都提出模块化对产业组织创新有巨大推动作用。

三、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模块化创新机制

(一)模块化竞争机制的引入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整合效应

查看全文

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税专业的涉税课程是在税法理论基础上,再配以税务会计、纳税实务、税收筹划等实践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涉税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探索,以提升涉税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涉税课程展开,分析了涉税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涉税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的改进方案,以期能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教学设计

高校由于类型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有所区别。学术型高校追求科研创新,高职院校则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是两者兼而有之,既注重理论又兼顾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秉承着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积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其中,财税专业的涉税课程不仅包括基础理论型的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还包括实务操作型纳税实务、税收筹划等课程,而模块化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契合涉税课程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模块化教学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推广,给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应用型本科院校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概述

1.模块化教学国外模块化教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是模块式技能培训和能力本位教育。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随后是能力本位教育,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由此可见,国外两大流派的模块化教学均是以实用性与能力性培养为主的。而国内的模块化教学则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模块课程的灵活搭配,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2.财税专业的涉税课程税收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融会计、法律和财政三大专业知识于一体,与其相关的涉税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高校财税专业需要掌握的与税收相关的课程包括税法、税务会计、纳税实务、税收筹划等,其中税法是入门级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分为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各税种的税收法律规定,有助于学生把握基本的理论框架,而税务会计、纳税实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属于高阶的专业选修课程。税务会计是将税法与会计结合的交叉学科,反映监督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形成、申报、缴纳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活动;纳税实务依托税务仿真教学平台,将税法、税务会计涉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税收筹划重在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筹划技术帮助纳税人合理合法地节约税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由此可见,这些涉税课程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但课程设置上存在单门课程税种剥离、多门课程内容重复等缺点,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税收全貌。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对涉税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改革,确保学生能够将涉税课程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使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均优的复合型人才。

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体院课程模块化设计构想

1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内涵及特点

模块化课程究其实质是将教学内容按照紧密联系程度和脉络分成几个独立的模块进行分解和讲授,各模块之和就是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但效果要大大增强。模块化教学不再唯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为最高宗旨,它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岗位责任要求来确定模块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来引导学生完成各模块规定的任务,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和职业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基本特点相较于传统课程来说比较明显。首先,模块之间的课程编排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其次,模块内容实用性强、灵活性强、开放性强,增加了很多自我更新的机制和功能;再次,模块的主题鲜明突出,模块的内容一般不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其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最后,课程模块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新效率很高。

2高职体院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的价值

2.1打破学科界限,扩大学科视野

在高职体院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的设计中,每个模块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这些主题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各个模块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共同为学生的未来需求服务,这样一来模块化课程既有自己本学科的核心知识,又融入了其它学科的辅助知识,形成了不同学科性知识的穿插教学,为不同领域知识的联系、统和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融合社会生活,促进双向沟通

查看全文

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研究了适合《高等数学》教学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等数学;模块教学;评价体系

受到工业生产中功能相关零件组合在一起的启发,人们开始尝试将联系紧密、教学目标和方法相似的教学内容整合一起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是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即归纳建立各个专业在工作的过程中涉及的任务,并将其支解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小单元,每个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对应划分的各个教学模块,依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强调通过工作任务重新构造课堂的教学内容,根据能力的层次,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推行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的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训训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针对学生能力利用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考查教学的效果。

1模块法教学设计

目前虽然部分研究者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大部分老师还是运用黑板和粉笔这两种工具实行满堂灌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这种教学的模式一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和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往往会让学生在主观上认为,《高等数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在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没有太大用处,从而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而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可以使学习目标明确,结合学生的层次。在专业学习的需求方面:《高等数学》的教育不能过分追求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应该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注意整合并删除与专业没有太大关系且不影响基本的数学素质培养的难懂内容,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学到最实用的知识。基于学生基础层次的需要:我院本科生生源质量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专业文理兼收、春考夏考兼收,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层次不齐,再加上现在高数教学把基础知识的传授放在重点,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导致部分学生听不懂、不想听从而形成恶性循环。1.1重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根据我院本科办学定位和高等学校非数学类数学基础课教学基本要求,拟将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层次提高模块、建模应用模块。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求,教学内容不能太宽泛,突出够用和适用,不必面面俱到,应对一般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整合,使其更符合各专业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其次要考虑一部分打算考研的学生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层次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根据我院历年来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设置相应建模方面的教学内容。1.2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高等数学》的模块化教学,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模块化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灵活性,赋予学生很大成都的自主权,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特点。应该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授、启发式提问、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探究式教学以及介绍有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提高学习学习的效率。在建模模块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结论,可返璞归真,从源头讲起,讲清楚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讲明道理再讲推理,从抽象化到形象化。根据年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抽象理论难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应尽量数形结合、动画演示,使之直观化。1.3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制定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高等数学考试大纲及考核评价方案,改变传统的考核及考试机制,采取分阶段分模块考试模式,注重过程性能力培养。

2模块化教学的目标

查看全文

基于IDE监控软件模块化构造

一、引言

随着系统集成项目逐渐复杂与多样化,集成系统中计算机监控软件对于图形界面及与用户的交互要求越来越高,原来针对于某一项目而进行的软件开发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开发要求,为实现对受控设备的形象描绘与监测,本文应用积木原理,对受控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进行功能分解,将分解完成的元件独立化,封装成相应的模块,这些模块化的元件既可使用在当前项目中,也可在后续项目中调用,这就是软件的模块化设计思想。组态软件中集成的的IDE开发环境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和更多的自由度,也为监控软件的模块化和复用提供了可能性。

二、监控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监控软件系统设计由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分组成:概要设计是确定系统的模块结构,即将系统划分模块,确定模块间的接口;而详细设计就是根据要求设计各个模块。监控软件的模块化设计关键问题是多级的层次模块结构和各个模块的独立性,前者是自顶向下分解/抽象和逐步求精的模块化过程;后者与具体设计相关,软件设计的模块化过程如下图1所示。

三、IDE简介

IDE(IntegratedDevelopmentEnvironment)即集成开发环境,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文本代码编辑器,编译解释器,调试器,以及一个GUI生成器。下面我们以Intouch10.0中引入的IDE(IntegratedDevelopmentEnvironment)集成开发环境为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搭建复杂自动化系统的平台和图形系统工具。(在这个平台下可以利用软件自带的图形库来丰富界面设计,也可利用平台中的符号编辑器根据监控软件开发需要自行设计自动化元件。)IDE符号编辑器具体包含如下功能:调整嵌入的IDE符号库中元件模块的大小,配置嵌入的IDE元件模块的自定义属性对IDE元件进行脚本编辑,将其他项目的IDE符号迁移到本项目的IDE符号库中,在WindowViewer中测试ArchestrA符号,利用Intouch中集成的IDE集成开发环境的功能,既可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也可调用过往项目开发的模块化元件,节约设计者的开发时间。a)IDE符号编辑器图形符号设计窗口的属性栏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Appearance、FillStyle、LineStyle、RuntimeBehavior、CustomProperties和Animations如图2a和2b所示。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思考

摘要:模块化教学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效益性和能力化,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回顾模块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其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但具体教学实践呈现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以黑龙江大学的经验为基础,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修整和进一步的发展方案。

关键词: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兴起始于二战后,主要有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MES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借鉴并综合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培训模式,其从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出发,以现场教学为主,把提高受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作为培训的核心,通过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使学员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达到就业或上岗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因其针对性、实用性和效益性而在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受到欢迎。CBE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其推广到欧亚大陆,主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强调认知能力、活动能力的统一即知行能力的培养,它不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中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西方职业教育体系中被广为采用。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效益性和能力化,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是CBE从职业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需求出发,关注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而MES则从具体工作岗位的规范性要求出发,关注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讲,以两种流派为代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进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劳动部培训司邀请职业培训专家卑斯麦先生在天津和上海两个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系统地讲授了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和内容,并培训了中国第一批MES教师。其后随着1999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全国17所本科院校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快速发展起来。近些年来,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吸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典范式教学方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学校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探讨最多,同时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如物理、电工学、会计学等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观念的研究和实践也发展起来。每个模块的设计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能力的要求,如黑龙江大学在2009年修订的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以专业分类特色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以专业定位和特色为基础,合理构建教育平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计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模块”,全校76个专业设有近200个模块教学平台,每个模块都具有一定的特色研究方向,例如,在俄语专业中设有俄语语言文学、俄英双语、俄罗斯文学模块,在应用物理专业设有光子学与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模块,等等,通过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突出创业教育特色。综合来看,其发展思路主要基于“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即基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依据大学正规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培养学生具有宽泛的人文素质和适应性强的从业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要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在2009年2979万人的基础上达到3550万人。《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未来高等教育将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但由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阶段和层次不同,职业化教育对于许多地方性和专业性大学来讲是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因此,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在一些大学中开展模块化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21世纪“产业大国和创造大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其施教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绩效,而且影响着实习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影响着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形成以及发展和改革的走向,对于改善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中国缺少大量的合格产业工人,短期来看,直接的反应就是“民工荒”与“雇工难”现象的产生;长期来看,国内产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中不利位置的改善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推动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也取决于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另外,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了就会,会了就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作为其基本原则,不仅提高了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也为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中国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企业失业人员与大学生就业三方面。从大学生就业难来看,劳动力供给方的学生与劳动力需求方的用工单位之间的不对接,供非所需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针对性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对于解决该问题意义重大。

二、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达到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培养大量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土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这是新时期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育的重点。文章因此探讨了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期待为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应用;学生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基本专业课程,其实践性、综合性较强。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是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通过实践发现,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文章为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1概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体系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对土木工程施工中各种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计划管理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通常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工艺、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其教学体系包括课程教学、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首先,课程教学,包括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内容,使学生学习到施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其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是对于施工组织方面为学生设立专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生产实习,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环节。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来,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环节是感触现场与施工工程进行的活动。但在大多数高校教学中,只是独立进行每个教学章节授课,这有很大弊端。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工程施工缺乏基本认识,造成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施工组织设计集中在2周内开展,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设计效果可想而知,生产实习通常安排在大三进行,因为实习管理困难,实习工种十分单一,并且学生经常请假,导致生产实习效果令人不满意。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学者提出土木工程施工系列课程立体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教学科学安排中,在课程教学中组织实施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实现教学中各大环节的相互融合。但因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多、知识复杂,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教学实践任务。所以,在研究后,尝试将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简单而言就是将课程内容分成多个教学模块,使用每个模块的立体化教学。

2“模块化”教学思想与原理

查看全文

供给侧改革下物流模块化服务创新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在社会发展中脱颖而出,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前景,物流业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产业,现代物流中第四方物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形式,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第四方物流提供了很强的推动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潜力直接引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整个物流行业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第四方物流;模块化服务;创新

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环境,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供给侧改革进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供给侧改革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分配,在运行的过程中借助物流参与到其中,以解决资源与要素的流动分配问题,给物流业也带去了生产供给过程的条件,为第四方物流整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其他的物流方式相比,第四方物流主要配置方式是通过信息化与集成化,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就要符合供给侧改革生产下的需要,又要降低成本。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第四方物流通过模块化进行创新,构建灵活的服务模式,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供给侧改革的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将供给与生产进行相互的结合,解放生产力的一种方式,从而提升竞争力与经济的共同发展,简单而言,就是清理掉不作为的企业,淘汰落后的产能,将发展的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与创新行业,提高经济增长点。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加强供给侧改革,是目前的重点。供给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全民生产率,在政策手段上,进行放松管制、金融、企业以及土地的改革,提高经济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各类行业的运营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了产品滞销的情况,造成企业利润下滑等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下,通过对生产进行优化调整,最重要的就是要促进结构上的有效改进,在供给侧改革进程下,推动生产企业的不断调整,以第四方平台为基础,用专业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整合。

二、第四方物流平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