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5 17:49:14

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篇1

关键词: 职业教育实践技能模块化教学

“十五”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务院于2002年、2005年先后两次作出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决定并分别召开全国性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我们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从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十一五”国家教育三大战略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当前职业教育虽形势大好,但困难也很多,机遇和挑战并存。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下发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标志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开始实现发展新跨越,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社会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有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继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现在社会人才需求模式已经转变,要求我们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然而,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实际形势显示,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模式。首先,职业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已经大不如从前。1997年以前,特别是九十年代前,能够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学习习惯也好。他们懂事,可塑性强,具有很高的开拓、创新意识,极具潜力。而如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上重点高中,中等的上普高,有特长的学生更有好去处,没有地方入学的学生进职业学校。可想而知,他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没有坚强的毅力、信心和耐力。他们自卑、自弃、脾气坏存在一些不良习气等。

其次,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大多是老教材,知识过于系统和繁杂。这样的教材对于现在的中职生来说,难度偏高,不易掌握,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而且社会要求的中职毕业生已经不是具备很强的理论水平,搞管理、研究、开发,而是普通的工人,更看重的是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这也就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理论够用原则。因此老教材的理论过高、过深,不利于现需模式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方法是由培养目标、规格和学生的基础、特点决定的,最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符合一切教学原则的教材、专家认同的教材,更应当是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教材。

最后,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问题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是以培养管理者、研究者等干部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即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其次才是实践能力。学生如此,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普遍都懂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实践动手却不强。但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更看重中职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学生。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实训水平。而教师队伍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兼职教师补充困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 “双师型”教师缺乏,这些显然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如今中等职业教育无权,更无法选择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但在现有的教材面前,在“双师”型教师极为缺乏的情况下,要把现有的中职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劳动者,教师应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呢?模块化教学无疑是最符合实际情况,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

模块化教学,就是打破先学理论后动手实践的传统方法,一边教理论,一边实践,或是先实践再理论,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原理,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把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问题,这样每一个具体问题就相当于一个模块。在解决每一个模块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以相关理论作为依据和指导,但是这些相关理论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不需要太繁杂,只要够用就好。若干个模块学完后,知识也就自成系统了,只是这个系统是由多个简单问题或多个单一技能构成,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模块化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模式的一种教学形式。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各中小学都在搞新课程改革,而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把课本知识模块化,这既有利于教,又有利于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课本上的知识过于繁杂,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且过旧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使得学生学的知识不实用,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把复杂的系统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短小模块,化繁为简,符合教学规律,满足科学发展观要求,也适合现在水平的中职生学习。模块短小,理论简单,技能突出,易于更新,便于学习,利于实战。

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正蓬勃发展,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欧美、日本,特别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被国人所青睐,其“双元制”正在我国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试行。所谓“双元制”,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校企更换交替学习,或是半工半读的一种学习模式。德国经济较为发达,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社会认可职业教育,更主要的是有法律保障,这些都有利于“双元制”的实施。在德国,企业有义务为学校服务,校企高度统一,学生在校企之间更替学习,易于实现。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没有法律规定企业有培养职业生的义务。这样一来,学生在校企之间交替学习的难度就较大,即使有,也不能深入,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双元制”虽好,可一味地拿来主义就未必适合我国实际。但是只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为“我”所用。

模块化教学是中国化了的“双元制”,是适应我国实际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虽不能真正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却能在学校内部完成“校企”交替。现在我国有校办工厂的中等职业学校虽不多,可拥有一定数量的实训器材和设备却不难。模块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第一、二学年结合实践,辅以一定的器材,讲解理论,重点仍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第三学年把学生完全推荐到企业实践,也是准就业。学生在企业内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技能系统化的同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并解决就业问题。

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中职毕业生,并满足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要。随着工业化进度的加快,我国对技术工人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确切地说,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出大量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就是简化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确定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必备的条件,满足这一条件就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很显然,学生从接触模块的一开始,就知道了学习目的和要求,真正是有的放矢,无形当中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模块明确提出:模块中的理论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为实践技能服务的。很显然,技能是模块的核心,是教学的核心,更是学习的核心。学生学习完每个模块,检验成绩的标准仍是技能水平。在这样一整套的模块学习之后,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自然得到大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具备了相应的理论水平。理论加实践,实践又高于理论,这符合当前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而职业教育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模块化教学“降低”了对职教师资的要求,弥补了当前“双师”型教师缺乏的不足。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是重要的,而且是光荣的。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还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在工作重点上要着重抓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环节。”可见,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办好职业学校并办出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自“十五”以来,党和国家虽然认识了师资的重要性,“十一五”也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养职教师资队伍,特别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但是,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教师队伍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兼职教师补充困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由此可见,职教师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与职教师资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模块化教学正好缓和了这一矛盾。

模块化教学篇2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教育;模块化教学

一、大学语文应用模块化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学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基础知识、材料阅读、文学常识、文学鉴赏、中文写作和口语表达。这这六项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又相互独立。实行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量化评定,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补习。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针对一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不同教育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纵向的延伸和横向的拓展。有利于学校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意识形态的进步。这不仅对学生优化语文学习成绩非常有益,而且学习信心的建立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大学语文应用模块化教学的策略

1.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夯实汉语言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模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短时高效的强化训练。语文字词句的训练是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知,人在二十七岁机械记忆能力逐渐下降,而逻辑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正处于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同时还具有中学语文学习的内容的记忆,这对于大学语文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利。

2.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增强分析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模块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能够对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地提升。语文阅读模块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以采用卷子形式让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二是要阅读材料的选取要非常广泛,这里的取材广泛既包括内容上的丰富,又包括文学体裁的多样。三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生本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对阅读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启迪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丰富语文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常识模块是提高学生文学需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丰富语文文学常识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大有裨益。文学常识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对文学常识进行分类,以便于学生能够对文体常识、作者常识、文学名著、文学发展史等多个维度熟练掌握。二是对文学常识的教育要进行模块学习,同时也需要阶段性的教育。在初期的模块训练中要将文学常识的学纲介绍给学习,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课上学习和课外学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对相关的文学常识进行普及。

4.提升文学鉴赏水平,陶冶学生个人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模块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利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进行学习和反思。文学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保证文学鉴赏课程的深度,对于文学鉴赏课要带领学生对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作品风格、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意义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多个维度进行赏析,旨在教会学生鉴赏作品的方法和手段。二是要保证文学鉴赏课程的广度,受制于课时的限制,无法将所有文学经典名著逐一赏析,但是要尽量做到古今中外皆有涉猎。三是要保证文学鉴赏课程的创新性,授课方式可以通过纸媒教材、电影放映、歌曲赏析、有声阅读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5.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模块是过去语文教学中被忽略的部分。语文教学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哑巴教育状况,学生的表达能力通常是通过写作来体现,很少通过口语交际来体现。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具有显著差别,大学教育是在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人才输出的服务。在职场中良好的交际能力对于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大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讲表达能力培养的重点定位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具体可以通过课题研讨、辩论赛等活动来进行。二是要丰富口语表达话题的内容,同时给具有语言表达天赋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例如诗歌朗诵和主题演讲等活动。

三、结语

大学教育保留语文课程,充分说明了教育部门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的倾向。为了让大学语文教学进行的更加有效,语文教研组要加强对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工作。教学是教育的手段,语文学科兼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社会文化走向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都是语文模块教学需要关注的对象,从而让语文模块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进而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表达能力。

作者:刘伟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模块化教学篇3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模具;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71-02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要求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针对目前国家和就业方面的形式,我校在2012年开始了本科教育的改革工作,其中模具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是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我校在模块化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措施,以期能够适应目前市场对模具专业人才的要求。本文着重从课程层次,以作者所从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方向)的《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为例,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模块式教学模式简介

1.什么是模块式教学?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2]。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2.模块式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在模块化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模块式教学模式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应用中应该按照其内在的逻辑程序进行,共包含四个程序:①岗位职业需求分析: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②岗位职业技能分析: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③教学模块设计: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④教学模块的教学组织实施: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

二、目前我校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多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其特点是学问化、著作化,强调学科结构的完整性,其思维定式是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这样的教材脱离生产实际,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起不到培养职业技能的作用。

三、模块化教学在模具专业方面的应用

模块化教学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与学是密切关联的,其学习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3]。

1.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组织方法。一般地讲,应当以核心教学内容组成专业模块,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组成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基准,来选取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组织模块过程中,要注重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框架的限制,以能力为核心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技能模块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条件分析。一是生源较差,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二是学时有限,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3.《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内容介绍。《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掌握与否直接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各模块单元内容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学生在完成某一块内容的学习后,可以形成解决分析某一类问题的能力。因此,按照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原则,可划分出在内容上相互独立的知识模块,所以本课程适宜采用模块式教学,这是对上述教学条件限制问题的很好解决。

4.《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模块划分。在模块化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一个教学模块可以是几门课程组成,或者一门课程分解为几个模块。结合《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特点,将之分解为七大模块。介绍如下,模块一:课程主题的引入,本课研究对象、重要性以及基本概念。模块二:注射成形工艺。模块三:挤出成形工艺。模块四:吹塑成形工艺。模块五:注射模具设计。模块六:挤出模具设计。模块七:吹塑模具设计。另外,七大模块各自还可分解为几个小模块。作者认为应力争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组合成为最基本的模块,由这些小模块组成大的单元模块。这种由小模块、大模块组成的层次关系可以使得学生时刻都知道自己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根据各个模块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优势。

5.“够用为度”原则的贯彻。《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内容极其丰富、具有自己的逻辑体系的传统学科。很明显,若每门课程都追求自身系统的、完整的、严密的体系,则势必引起整个专业学时的不适当膨胀,加剧专业学时有限的矛盾。这显然与目前职业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相偏离。所以,我们应着力把课程构建成为服从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需要,并能在专业结构中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的模式。根据上述的思路和“够用”原则,教学中对《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内容方面进行了精选与改造,增删并用。力争做到多学时与少学时都能把实质的内容讲的很好。

6.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目前,模具行业技术人才稀缺,本科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顺应模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与就业取向挂钩,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比例,凸显实践环节技能的锻炼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方面同时着手,使学生在学习阶段零距离接触企业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模块化教学能够完成这样的时代使命,是未来工科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

[2]黄筱调,郑莉.模块式教学法及其探索[J].江苏高教,1998,(4):64-65.

模块化教学篇4

(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教研室,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就业市场欢迎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中职教育与就业接轨顺理成章。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对经过职业教育尽快就业的愿望强烈。中职学校实施模块化项目课程改革,具有行之有效的现实意义。通过模块化项目体系的研究实践,逐步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形式项目化、教师结构团队化、教材开发本土化,并且采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行为导向法作为教学方法。

关键词 模块化改革;就业;矛盾

2010年,我校机电专业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各门课程目标明确直观,机电教研室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和准备,精心制定了机电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机电专业率先推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摸索实验,已基本成型。

1 模块化理念提出的背景

1.1 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新要求

企业希望招聘到的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能动手,能操作,或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这一切都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就业导向的观念,并据此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贴近就业,贴近生产实际。

1.2 课程模式陈旧,学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课程模式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生产实际脱离;也造成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抱怨教学内容“难”学的两难局面。旧的教学模式难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实践要求直接对应。

1.3 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我校以前的授课模式以讲授理论为主,前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抱着书本凭想象进行学习,往往造成当天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衔接,很多学生都因为太抽象无法理解而放弃学习,理论授课时学生不听课现象严重。

2 模块化教学方案概述

学生上午实行模块化教学,每期4周,共计96课时。下午由教务处协调基础、德育教研室安排其他课程。一期结业后,学生可进入下一门教研室开设的模块化课程进行学习。经过近4年的摸索实践,模块化教学模式已逐步成熟和完善,有了自己的经验。

模块化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刻苦用功、成绩突出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学校招就办提前安排实习及就业岗位,到期领取毕业证。学习不用功、不专心的学生推迟毕业。

各门课程滚动教学,采取学生分期分批集中授课方式进行。不再按以往学生一周同时学几门课程。对学生,设定各门课程的各个课题的考核标准,依次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优秀、合格计入学生成绩报告单。

3 现阶段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3.1 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方式

改变了以往老师在教室一块黑板、两根粉笔的授课方式,各专业课全部集中到车间和实训室进行,形成了以学生实践动手为主,老师辅导为辅的授课方式。

改变了以往学生一周之内,要学习好几门专业课程的惯例,形成了目前一段时间只集中学习一门课程的体系。

因为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所以学生没有了对“满堂灌”的抵触心理,而且各学科制定了相应的任务模块,学生想要完成一个模块,就需要学会该模块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他们会更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去研究,相对应的,老师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2 把各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

教学改革以来,机电教研室组织所有专业课教师对所带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提炼,改变了以往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变为把各门课程内容集中精炼为一些实训课题。以《PLC》这门课程为例,不再要求讲解系统的理论知识,只设定了直观明了的目标。如:要求学生用PLC来模拟红绿灯闪烁、制作抢答器、密码锁、数码管演示等。围绕着这些具体目标,让学生在实践动手穿插理论知识,使学生学到最实用的理论和技能,奠定一个结实的基础。

3.3 改变了答卷考试的方式

考试方法的创新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组成部分,它对整个教学工作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对学生的考核,不再是过去针对所有学生同一副试卷的单一笔试考核,而是采用了各门课程结业考核时,每个学生抽取自己的模块。周围几个人题目不一样,避免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抄袭侥幸心理,给学生施加了努力学会所有开设模块的压力,也避免了学生已经厌倦的答卷考试方式。

3.4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模块化教学授课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有了紧迫感,又有了压力。举个例子,杨云长、武程鹏两位同学,杨云长甚至因为上课时间玩手机曾被没收过,但是从模块化开始,他们都有了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PLC模块学习中,杨云长一开始对编程方法掌握不好,在下课休息时间都不愿休息,认真琢磨梯形图的含义。其他班同学亦是如此,不听课现象已由原来的一半减少到极个别几个。

4 现阶段模块化教学中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4.1 模块考试学习优秀提前考试的学生无法提前结业

理想中的模块化教学是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加快学习进度,不必与大多数学生步调一致,可提前考试提前结束本模块的学习。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师资有限,无法对每个学生单独照顾,讲解知识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对优秀学生进行单独教学,导致这些学生因缺乏对应的理论知识讲授必须与其他人保持同样的进度。有极个别的特别优秀学生提前完成了本模块的学习,但是没有多余师资力量去为了这一、两个人新开模块。每个模块的老师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对这些学生进行深入辅导,所以提前结业的学生只能在已结业模块中继续学习已掌握的知识。

解决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师资不足,建议更多的对机电感兴趣的负责任的老师来任教,进入现有模块,更好的分层次教学,或者开发新模块,为学习优秀提前结业的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模块。

4.2 学生就业情况需与模块化相呼应

为了使学生重视学习,需要招就办予以配合,与企业进行沟通,开招聘会时多注重学生在校成绩单,让企业招聘人员明白优与合格的区别,对模块课程未通过的学生,尤其是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延迟就业,对表现非常突出的学生予以推荐。让学生从心底重视学习,重视上课,尊重老师。

4.3 模块化老师应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与实际生产良好衔接

我校的教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但现在模块化的老师大多没有去过企业,不知道自己所教的知识在企业中如何应用。学校应多提供进企业学习的机会,我校的老师也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及时掌握新技术,下企业熟悉一线的工作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的沟通,使得他们在课程教学时,能更好地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进行技能项目课程开发及教学项目设计,与社会职业技能认证方向相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一线教师有很多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有时难免闭门造车。建议学校多将实践课教师送出学习和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学习新的技术,对所教模块进行系统的完整的学习。

5 模块化教学应当坚持下去

实行教学改革是每个学校都必须要走的道路,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矛盾,领导和老师都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在几年之后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戴勇.高职模块化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11.

[3]王作兴,陶红林.构建模块化高职课程体系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99,6.

模块化教学篇5

模块化教学就是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块设计,对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常用于高职教学中,但在本科音乐教学中却比较少见。模块化教学可以促进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模块化教学对学习的个别化十分关注,其价值取向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围绕着职教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教学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首先对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随后阐述了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职教模块化;本科音乐教学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

组合归类或学科知识分解的教学模式就是模块化教学的本质。所以,教师需要以音乐学科为核心,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统筹考虑模块进行的先后次序、模块学时、模块课程内容等。以模块课程知识和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依据,模块关系其实就是逻辑递进型,在设计和安排课程的过程中要将层级关系体现出来,例如先进行乐理课,在进行和声课,随后为曲式课,最后上配器课,从这一流程中就可以看出一种线性递进关系[1]。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交叉混合关系,在模块中设置部分课程时需要按照必修顺序进行,在进行模块学习时要将其作为背景知识进行吸收了解,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课程之间没有联系,在进行这些课程学习时没有学习次序上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选修或必修。补救教学、期末测验、教学活动、学习资源、教学目标、前测验以及模块课程目标都是完整的模块化教学应该包含的内容。以本科音乐教学目前存在的专业课课程设置为目标,教师可以按照模块归纳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将其分为音乐素质拓展模块、音乐实践模块、音乐专业课程模块以及音乐基础理论模块四个部分。本科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进行模块选择之前,需要对进行每个模块课程学习的目的进行明确,其明确的时候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其归纳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为依据进行的。教师可以以学生主修的专业为依据,根据其主修专业的不同进行不同难度的基础理论模块的设置,如果学生主要学习技法,教师就可以对其理论模块的难度进行降低,缩短其学习周期,从而使其能够轻松完成课程目标[2]。如果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理论作曲,其所学习的理论模块就会相对难度较大,这种难度较大的理论学习,能够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部分特殊和个体的知识需求,可以将选修内容在素质拓展模块供学生选择。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能够更加灵活。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也可以选择个人独立学习,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这种自主性强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经常进行主题探讨、演讲、小组讨论、整理阅读学习资源等,能够大大增强其团队意识和主动性。在一个模块的课程学习完毕后,学生若想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判断,就可以借助期末测验来实现,如果没有顺利通过测验,则需要将这一模块重新进行学习,或者继续学习下个模块,从而将自己的预期目标实现,因为学生能力的高低并不能靠分数进行判断,测验的目的其实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从而采取措施提升其学习方法[3]。

二、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

模块化教学一般会针对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目标,将其作为单元模块,使得教学以模块为中心进行,教学的主体为学生,主导为教师,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其作用主要为引导、示范、协调以及组织等。其在操作训练与理论学习间寻找到了最适合的切入点,又结合了操作训练和理论学习。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作为单元教学,之前的音乐教学过于单一,其教学都是以分类的知识点为依据进行的,各单元间的关系属于知识迁移、继承关系,其基本上属于线性逻辑序列。专题、主题的知识集合教学为模块化教学的基础,技法模块、教学与模块、表演模块等都可以以模块的教学目的为中心,进行学习材料的组织。模块间的存在的联系既可以是平行并列的关系,也可以是线性的逻辑关系,其具有更加灵活的结构形式[4]。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为传播知识,其对教师教学能力十分强调,但却容易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予以忽略,但模块化教学对学习的个别化十分强调,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十分关注,教师则作为一个学习资源提供者、激励者以及诊断者存在于学生周围,能够使得学生将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得其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本文就职教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随后分析研究了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在本科音乐学科教学中,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以音乐专业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科专业特点为依据,能够尽量扩大模块化教学实施的前景,将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设计出来,将其进行推广,从而对音乐学科的专业学习起到促进作用[5]。

作者:范菲 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邵一江,刘红.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58-63.

[2]张业茂.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的新途径——音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初探[J].大众文艺,2011,03:273-275.

模块化教学篇6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实际技能培训的要求,由于数学课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足,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实际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极大地违背了数学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为此,笔者在此就数学课程模式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中职数学模块化改革趋势

模块式技能培训教学(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职学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满足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尽快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接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强调能力为主,淡化一些空洞的理论,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应实行综合化、模块化改革,适应职教模块化课程教学发展需要。数学课程教学构建专业模块数学,把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突出职教特色,满足学生提高实际能力的需要。

二、中职数学模块化的设想

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应该针对某项实际应用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教学模式,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数学教学以模块为单位,不仅能使教材结构设置一目了然,还能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而又有条理,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实现实际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目标。模块化数学教学还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不同专业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专业应用相结合。

1.数学课程模块化设置

课程设置模块化能够使数学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按照各知识点的内在功能,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拓展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为各专业的基础部分,内容包括:数、式、方程(组)和计算器的使用等,以基本运算方法为教学目标。专业知识模块则以专业课程教学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为依据,将专业课程中出现的数学知识,整合到专业知识模块体系中,使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极大地加强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强化了数学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拓展模块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

2.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

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应摒弃以往的老套路,不能只是为教学而教学,教师根据各专业的教学任务进行模块化教学,了解专业对不同数学知识的要求,挖掘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从应用数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教学课程设置应突出以学生为本,满足社会实际需要为辅,增加基础知识内容,满足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及自我发展的需要,贴近专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专业学习中广泛应用的价值,改变数学无用的错误想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教学要树立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时刻关注专业课教学进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随时为专业课的学习补缺补漏,扫清障碍。

3.数学课程模块化交流

中职学校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缺乏各学科的教学交流,因此要打破现行教研组的教研模式,介入各专业模块的教研活动,使模块化数学课程成为专业模块课程的有机结合,改变专业理论教研与数学教研各自为政的现状,使模块式教学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中职数学教学手段的改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走进校园,网络资源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为学校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为数学课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全新的教学元素,使教学信息量增大,形象直观,特别是涉及图形教学更富有丰富的动感效果。

模块化教学篇7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台虎钳

我院机电工程系下属的两个专业“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及其制造”目前均安排了UG软件教学。按照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两专业学生都要先学习UG的建模模块、装配模块(简单了解)及制图模块,之后按照专业的不同,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继续学习UG数控编程模块,而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的学生则继续学习UG注塑模具设计模块。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高效率高质量地使学生掌握UG建模、装配及制图模块的功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其他模块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贯彻学院教学改革有关精神,在UG上述三模块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进行实用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先简单介绍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UG的基本使用方法。再重点按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命令操作的流程的思路整合整个UG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项目的选择,即要使所有项目结合起来能够基本覆盖UG软件建模、装配与工程图的主要功能,又要使每个小的组成项目难度适中,适宜在一节课中进行讲授。项目确定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项目使用自己先在课堂上演示一次、学生实践一次的办法完成所有小项目的教学任务;再将所有小项目中画的部件在装配模块中进行虚拟装配,形成装配图,最后再利用制图模块完成上术所有组件及装配机构的工程图。

一、传统的UG教学模式及特点

在2009年以前,我院机电工程系UG课教学基本以这种模式为主。其主要思路是:把UG软件每一指令都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列举部分实例对教师的功能讲解进行验证。

传统的UG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学为辅,每一次课,教师都是按照“复习—新课引入—新课讲授—课后总结与作业布置”这样的流程进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二是理论讲解过于详细,学生难以全部接受,在讲课过程中,以课本为中心,从软件的功能介绍到每一部分的介绍都进行详细地讲解,基本上不会遗漏某一部分,非常全面。

二、项目化教学——台虎钳部件与装配

传统UG教学将课程内容作为知识来传授,忽略了其技能的要求。从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来看,传统教学最典型的表现是“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UG课程内容庞大,讲多少学时都不够,而且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非常适合项目化教学。对于高职学生,只需要学生掌握“能建模,能装配,能出工程图,能进行运动仿真”,解决学生“能”的问题,即能根据项目或任务选择合适的命令、菜单完成任务,而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UG软件的全部内容。

从教学角度来看,转变教学思路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UG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寻找合适的项目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利用青年教师下企业的机会,与企业共同探讨适合于课堂教学的项目,将复杂项目进行简化,最终确定以台虎钳为中心,构建了四个大型项目——零件造型、装配、工程图、运动仿真进行教学;在零件造型部分,又分为九个小项目进行,项目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二。

三、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项目化教学的训练,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从原来的无精打采到现在主动提问,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二是主动思考能力加强,对于不懂的问题,经过教师不断提醒,学生通过摸索,能找到解决办法,并且能够查阅有关图书资料和网上资料来解决;三是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造型、装配、出工程图过程中,对一些不懂的问题,经过讨论,互相促进,往往能解决得很好。

UG课程的考核也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理论考核变成现在的实践考核,由过去的集中考核变成现在的项目分散考核,课程结束后,学生评价非常高,教学评价分数平均达95.5分。

(作者单位:陈文军,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习宗德,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梅晓妍,王民权.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模块化教学篇8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施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教学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学基础》是高职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管理行为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的技能、培养管理思维与创新意识对每个人都十分必要。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尤其要学好这一入门课程。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不适应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效果一般。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缺乏新鲜感,教材偏重知识传授,忽视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培养,教材同质化现象普遍。二是教师难以针对专业特点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由于缺乏企业管理经历,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三是学生普遍缺乏岗位工作经验,难以领悟企业的管理原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四是课堂教学没有跳出知识灌输的圈子,课堂气氛沉闷,实践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缺乏改革课程教学的执行力。五是考核方法单一,一张试卷评定成绩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本课程后仅掌握了一些管理的理论知识,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今后的管理工作岗位将无所适从。试想,一个不懂得企业产品和技术、不了解市场、不熟悉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的毕业生如何能从事管理工作呢?毕业生往往需要用人单位进行长时间的岗位培训才能上岗,而晋升为管理岗位更需漫长的过程。近年来,我们探索实施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突出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其灵活实用的特点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广泛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所谓模块(Module)是指某个系统的独立组成单元或子程序。教学模块描述的是围绕特定教学主题或目标的教学活动单元组合,每一个教学模块构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通过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习者获得某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与传统知识传授的教学相比,模块化课程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培养单元,即每一课程模块对应一个岗位工作能力要素。各个课程模块有机结合形成课程的培养目标。管理学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就是要立足专业,面向工作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单元,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体系的构建

一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可以由若干个教学模块来支撑。这些模块既可以被定性或定量描述出来,也可以被评价判断。模块化教学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模式为代表。“MES”以工作程序为主线、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主要侧重于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CBE”则以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主要侧重于职业基础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基础和通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包括专业所需的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结合以上两种模式,可以构建管理学课程的模块化体系。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块构成要素

根据上图,结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块可以划分:

1.管理基础模块。侧重于学生基础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对管理的认知能力。该模块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管理认知、管理者认知、管理思想与理论认知和管理方法认知。

2.管理职能与实务模块。该模块构成了本课程的主体,主要由四大能力模块构成,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模块。每一模块包含了若干个能力要素。例如,计划模块的能力要素包括:分析企业经营环境、科学决策与创新方法、制定计划;领导模块的能力要素包括: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认知、权力运用与有效的指挥、激励、沟通与协调、合作与团队等。

3.管理创新与拓展模块。该模块侧重于管理能力的运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习内容是结合未来从事的专业领域,了解市场、产品、营销、生产等管理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企业认知、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管理创新思维模块。

(三)《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组织和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环节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借鉴“MES”和“CBE”的思想,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了探索和尝试。

1.围绕管理学课程培养的能力目标,制定课程实施标准。围绕各模块的能力要素,我们制定了管理学课程的实施标准,课程标准详细罗列了各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内容、学时、能力要求、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侧重于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提倡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考核评价贯彻整个学习过程,明确每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将这些目标具体化,形成可以观测的指标,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考核的目标。

2.划分小组,组建模拟管理团队。实施分组是开展模块化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和管理能力等以5~7人为一组组建团队,推选组长,各团队设计自己的团队名称和口号。团队本身也包含了许多管理行为,例如团队目标、工作任务、沟通与协调等。

3.创设管理情景,实施问题教学和任务教学。管理学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管理情景,管理情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例如案例、模拟场景、管理故事、角色扮演和企业现场参观等。一定的情景更容易帮助学生认识管理活动。每个模块包含的能力要素都可以结合具体情景进行教学。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块教学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点拨者,学生是主体,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做到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操作。我们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小组讨论。分组组织学生围绕案例、情景和为题开展讨论,各组代表发言,由教师予以总结,给予各小组及发言代表一定的评分。(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决策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给定一些管理问题和管理困境,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鼓励创新思维,通过相互启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与情景分析。通过呈现管理案例或情景,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学生设身处地地处理面临的管理问题,再通过深入分析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4)模拟仿真教学。我们依据现有条件开展了模拟仿真教学。例如,在创业实训室模拟组建公司的整个流程,在ERP实训室模拟采购、生产、投资、营销等企业决策和专项管理行为。

5.拓展第二课堂。通过与其他专业课程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有:(1)校外参观见习。结合专业组织学生开展企业认知见习,如大型商超、房地产公司、旅行社、汽车4s店、物流公司等。见习前布置实训任务,见习结束后进行小组总结。(2)经理人讲座。邀请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3)组织主题演讲。我们开展了诸如“我是经理人,我来做管理”、“如何做一名好店长”和“三分钟即兴演讲”等主题演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管理素质。(4)开展团队拓展训练。在操场开展团队小游戏,例如破冰游戏、团队过河、高台背摔、极限挑战、晨会游戏等,这些团队游戏活跃了气氛,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提高组织沟通技能。

四、结束语

《管理学基础》课程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尝试,课堂组织变得不再死板,教学形式与方法变得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的满意度均呈上升势态,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作者:李茂龙 陈慧 单位:安徽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饶君华:《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模块化教学篇9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职业教育;汽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46-01

西方国家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其现代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成熟的教学模式。主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模块式、阶梯式以及学习领域模式三种。本文结合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特点,对模块化教学方式实施的若干问题做简要探讨。

目前的国际职业教育体系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的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1]。CEB强调从对职业岗位的分析出发,确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结合教学规律,将相同或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实现教学的模块化。

CEB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社会化应用型人才,但过分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式,往往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限制了其教育的职业针对性,不利于学生长期职业规划。因而,美国近年的职业教育改革主要立足于学生的远期职业规划,拓宽了职业教育的课程框架。在职业教育中强化数学和科学基础知识模块,将先进技术引入职业课程,将职业教育的专业化课程与学术进行融合,以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对更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的要求。

一、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业务导向的模块设计原则。汽车专业职业教学的课程模块强调的是业务能力,针对未来汽车行业对员工的能力需求制定教学模块,其模块针适用于具备相同业务能力要求的不同岗位群[2]。

(二)模块的独立性与相关性原则。在就业岗位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同一岗位要求的各业务能力具备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其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一定联系。同样,同一职业岗位的不同业务之间相互区别,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教学模块自然也相对独立。

(三)模块教学体系的层次性原则。职业教育的对象基础能力以及理论准备参差不齐,模块化教学的体系设计应该能够体现模块群之间的层次性。让学生在经过较低层次模块学习后,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可以从事一定的工作。允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继续较高层次的模块学习,体现职业教育的灵活性。

(四)培养业务素质。职业教育的特征是宽基础面,以社会应用为导向。因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将相应模块分层次划入汽车专业技术的各模块层次。

二、实施职业学院汽车专业模块式教学的若干问题

(一)科学认识与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兼具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双重属性。在我国汽车专业职业教育中第一个属性体现的较为明显,而学术教育属性却往往被忽略掉了[3]。优秀的汽车专业高技能型人才首先要保证其高素质性,而现行的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在强调职业岗位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弱化对于理论素养的教育。

(二)业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的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时仍以科目为单位,而CBE要求将模块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以利于对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的最终结果应该以模块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对不同的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形成相对鲜明的课程模块,从而有效地培养汽车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

汽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应该面向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市场的变化,面向社会的用人需求,面向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调整、修订和完善。结合专业的远期职业规划,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及课程评价等评价体系。

(三)以岗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课程要满足现实汽车专业的多岗位转换甚至要满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呈现需要。另一方面,开设机械设计、汽车动力系统等有利于汽车专业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例如:交通运输类、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四)注重模块式教学体系的开发过程。教学体系的开发要注意体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能力发挥而服务。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意对理论知识相关性与必要性的强调[4]。

模块式教学体系开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技能分析”。针对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 “技能分析”,必须要按照现实汽车行业的职业技能逐一地进行细致的分析,特别是操作步骤和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准确地反映岗位所需能力的要求。此外,还要注意汽车相关的基础专业技能应及早地出现,重要的汽车行业的专业技能应该重复2至3次。教学体系的开发也要有针对性,要突出与传统汽车专业职业教育的区别以保障整合模块式教学在培养汽车专业学生方面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模块化教学篇10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模块教学 问题

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改变,作为一线教师更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下面我从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的探讨出发,对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和理论知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

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更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在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的陈述顺序上,它把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前面,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品质放在后面。而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提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可以看出,模块教学要同时满足“社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需要”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把“个人发展的需要”放在了首位。

(二)更加注重过程性目标

出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多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看成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所以,加强调过程性、体验性目标,是模块教学的突出特色之一。例如:对于“双基”,板块教学的培养目标只是指明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畴,而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还强调“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其中的“理解、体会、体验”等动词都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三)进一步强调了数学的人文价值

作为最具理性精神的数学课程,由于人文精神的融入而表现出浓厚的时代特征。板块教学的培养目标中就曾提出“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模块教学的培养目标中进一步阐述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进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把对数学的认识延伸到科技、文化、哲学、美学和人类精神的广阔领域,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数学观和世界观。

二、模块教学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注意的重点并不在教材上,而在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

高中课标课程下的模块教学不仅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由于模块教学顺应了建构主义理论,因此高中课标课程下实施模块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更有效。

虽然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不适用于高中学生,但对刚刚从儿童状态走出到了青年状态的高中生,仍然留有儿童的部分心理特征,又具有青年人判断清晰、思路敏捷、向往社会、敢做敢为的心理。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不仅仅需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会选择,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今后发展有用的知识。课标教材按照“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要求,精心选取了作为数学学科中基础而必备的知识,作为所有高中生最基本要求。

对一些传统的知识,如立体几何、三角恒等变换等,只要求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关系性质,尽可能地放低要求,删减了过于传统中过于复杂的内容,另外增加对于现代社会非常需要的知识,如算法、信息安全与密码等这些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内容。新课标把课程结构模块化,分散知识难点,使能力形成分散,关注学生学习心理。

三、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模块教学与知识体系问题

螺旋式上升,设想美好,但实施不尽如人意,有的因为科学是知识体系,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更有其鲜明特点,课程章节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衔接关系,必须循序渐进,不成体系的知识是难于学习的,只有了解了其前后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模块教学要求小步走,螺旋式上升,知识体系被打乱,一种知识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分散于不同模块,不成体系,导致跳跃式地讲授知识,各个模块难以整合。

例1.课标课程把解析几何部分内容分别安排在《必修2》和《选修1-1》(文科)或《选修2-1》(理科)中,割裂了直线、圆和圆锥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关于解析儿何的思想方法上。新教材在讲解解析几何的两个部分间隔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遗忘和能力发展的间断,也对教师授课带来不便,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模块教学中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

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按规定每周上4个课时,但教师都感觉到不易完成教学内容。即使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掌握得也不好,回圈吞枣。跟以往相比,现在一个学期学两本必修,普遍认为课程内容增加了很多,上课赶进度的现象更加突出,很难对知识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知识的理解如“蜻蜓点水”,学得不深入,掌握不牢固。

(三)学科渗透与学科协调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数学与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正如《课标》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课标教材确实凸显这一理念,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基本上达到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激活学生学数学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关学科问题的目的。但是有些地方也出现了学科不协调的问题。

例2.数学中用到了物理知识,但学生往往还没有学过,课程教学进行得很困难。物理学习中也反映出三角函数不讲授,物理课程不能进行。因此出现了数学课上讲物理、物理课上讲数学的怪现象,这样必然会导致后面的重复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

模块教学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且,适当加强不同知识模块的关联性,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