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十篇

时间:2023-04-10 19:22:33

关节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篇1

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博士、主任医师。1989年在日本大坂大学研修关节外科;2001~2003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St.Mary医院、剑桥大学addenbrookes医院和牛津大学Nuffield骨科医院进修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外科。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四肢髋臼骨折治疗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其中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治疗和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我国做膝关节单髁置换数量排名第一位的医生。其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运动损伤和关节炎治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关节镜技术,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在国内领先。

什么是人工关节置换术

正常的关节活动时,关节内的软骨可以有效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当发生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时,软骨老化、变形,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加剧,引起关节肿胀、疼痛、罗圈腿等。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将老化的软骨切除,在经过修整的骨表面安装金属假体和耐磨的塑料垫片。这样,关节活动时,金属与塑料之间的摩擦代替了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从而达到解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己成为骨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可以说,是本世纪骨科手术最伟大的突破之一。它应用于治疗髋、膝、踝、肩、肘、腕、指间关节等疾患,但以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为主,目前常采用的术式有人工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全肩、肘人工关节置换术和人工手、足关节置换术等。

哪些人需要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三联症关节炎等;这些慢性炎症性疾病能够使关节肿胀、发热,疾病进展将引起软骨破坏、关节僵硬。

2.创伤性关节炎:外伤能使膝关节受损。如果没有适当地治疗,关节可能额外受力,时间长了,软骨将会磨损。

3.骨性关节炎:常年的正常使用,也能引起软骨的碎裂、磨损(骨关节炎)。暴露的骨相互摩擦将导致粗糙、凹陷,如果存在过度负重或力线不正常的问题,如膝内翻、膝外翻、膝关节受力增加,能使磨损加快。

4.少数老年人的髌股关节炎。

5.静息的感染性关节炎(包括关节结核)。

6.少数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骨肿瘤等。

怎样选择一个好的人工膝关节

当病人决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后,常常提到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工关节才是最好的人工关节?应该说,不同病人应选择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假体对其形态的设计、表面处理、材料选用、制造工艺以及包装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充分的临床实践来证实某一人工关节的效果。就目前情况而言,人工膝关节不论从假体本身而言,还是从手术操作技术方面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人工关节。选择人工膝关节一定要慎重,因为一旦人工膝关节假体被置入人体内就不便于随意“更换”。所以,选择一个好的人工关节应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专家的指导下依据您的病情及个人经济状况,做出慎重选择。

关节置换术篇2

1康复原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既要有助于增强膝关节伸屈肌群的肌力,以获得膝关节的稳定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活动的满意度。按照这一要求,康复方案将整个康复过程循序渐进地分为四个阶段。

1.1起始阶段:旨在消除疼痛,并同时减轻肌肉萎缩及炎症反应。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可用冰袋加压包扎患肢,以减少关节积血及患肢肿胀。

1.2中间康复阶段:目的在于不增加疼痛、肿胀的前提下发展肌力。发展肌力的方法包括:结合渐进抗阻训练进行的终未伸膝锻炼及各种下的直腿抬高训练。

1.3递进康复阶段:目标是获得适当的关节活动范围,获得最大的肌力并提高肌力。

1.4康复阶段:目的是让患者选择某一项或几项特定的活动方式并继续进行发展肌力和增强耐力的训练,直到膝关节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康复措施

2.1术前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增强股四头肌及绳肌肌力。方法有:股四头肌直腿抬高练习、关节主动抗阻屈伸等。

2.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是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的一种早期康复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中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和扩张部有着重要的稳定和平衡作用。患侧股四头肌作等长收缩,每次持续5~10秒,如此往复进行。每次收缩的时间不宜过长,等长收缩使肌肉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刺激肌肉微循环血管扩张,利于肌组织摄取营养。

2.2.1直腿抬高训练可以在仰卧、俯卧及侧卧位进行。但是应该注意健侧卧位患肢的直腿抬高及髋外展是禁忌的,原因在于这非但无益于VMO的锻炼,反而加强了股外侧的肌力,加剧了股VMO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失衡,从而加重了患膝的疼痛。

2.2.2终未伸膝锻炼即在屈膝小于30度的范围内对抗重力作用伸膝锻炼,锻炼时可在患膝垫一个枕头,保持屈膝约30度,而后使足跟抬离床面到患膝伸直,如此循环往复进行。

2.3麻醉过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主动或被动运动踝关节。

2.3.1踝泵运动:手术后当天起即可在床上做此运动。病人用力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再努力收缩大腿和小腿肌肉至少6s,之后完全放松。

2.3.2压腿练习:术后第2天病人可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要维持5min左右,到病人可以忍受疼痛的程度为止。

2.3.3持续被动活动器练习:手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并拍X线片复查假置后方可开始练习。初次屈伸由0°~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10°的屈曲度数;术后2周应达到120°;每日2次,每次1h。

2.3.4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然后将整条腿抬高30°,维持几秒钟后将腿放下,完全放松。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每天3~5组。

2.3.5弯腿练习:术后第3天起开始练习。开始时可在床侧进行,病人坐于床边自然放松,小腿凭借重力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到患肢前方,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

2.3.6预防屈曲挛缩:由于患者的术前因素或术后的的疼痛保护导致的绳肌痉挛常使膝关节发生屈曲挛缩,可采用沙袋压迫、膝关节支具或伸直位石膏,夜间睡眠时可使用膝关节处于强迫伸直位。

2.3.7下地负重和行走训练:一旦疼痛缓解,患者即可使用助行器或拄拐下地。根据使用的固定方法和患者的骨质条件,决定是否适于早期负重训练。对使用骨水泥假体在膝关节骨性条件的情况下,创伤反应期过后即在保护下进行部分或完全负重的行走训练,而对于非骨水泥的假估和进行了植骨的病例则要延迟完全负重的时间。

2.4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前要进行出院宣教,护士要嘱其继续加强患膝的功能锻炼及肌肉锻炼,如骑车锻炼每天15~20min;练习日常生活活动;避免慢步长跑、跳、短跑、太极拳、搬运重物、爬山等活动。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异常情况随时复诊。

关节置换术篇3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 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许多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能有效解除膝部病损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行走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膝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膝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功能障碍,以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对我科自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收治的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为单膝置换,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8~69岁,平均61岁。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膝关节疼痛,行走时不能直立。X线摄片,MRI检查提示关节面损害,摩擦多。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患者因担心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高,加之费用较高,因此常有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应热情主动地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有关手术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讲解该手术的方法、过程、材科及科室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消除患者焦虑及恐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治疗。

②全身情况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药物史、过敏史,观察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③一般护理:充分做好术前检查,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三大常规、血凝、三抗、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胸片及心电图等;术前1天备皮、剃除手术区毛发,清洁皮肤后碘伏消毒,无菌敷料包扎;术前1小时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④术前指导: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使其掌握抬臀及放置便盒的技巧,以适应术后;指导其食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吸烟者戒烟;指导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进行深呼吸训练,有利于术后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练习:双下肢伸直绷紧足尖,膝部用力向下,可采用tens法则,即收缩股四头肌10秒,休息10秒,收缩10次为一但,重复10次,每天3-4次[1]。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在健侧膝关节屈曲,避免对腰椎产生压力,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功能位,抬腿高度离床10cm左右,保持10秒,抬高角度及保持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2]。 转贴于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嘱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6小时内禁水、禁食,双膝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150到200,以减少关节腔间隙,从而减少出血。观察患肢皮温、毛细血管充盈以及足趾的运动和感觉。

2.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常规使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一次。注意观察尿量、切口出血情况,渗液多时及时更换,保持负压引流的通畅,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引流管一般放置48~72h,当引流量少于50ml时可拔管。

2.2.3 预防感染;切口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天体温大于38.50°C应汇报医生,遵医嘱合理使用高效抗生素,协助患肢抬高15~20cm,促进静脉回流。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的产生。

2.2.4 疼痛的护理;护士应首先改变传统止疼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在疼痛难以忍受时才可以给予镇痛,并且只能使用一次,连续使用可成瘾,甚至影响伤口愈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往往更剧烈、时间更长。因此术后病人常规使用特耐予以静脉滴注,以达到镇痛效果。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多与病员交流,转移其注意力。

2.2.5 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足跟至膝关节以上用弹力绷带轻微包扎,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屈伸踝关节,鼓励勤翻身,做深呼吸、咳嗽动作,早期功能锻炼。应用抗血栓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的使用,500IU腹壁皮下注射,按《指南》推荐连续使用10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2.6 术后功能锻炼;肢体麻醉恢复后即开始踝关节跖屈背伸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直腿抬高运动。术后第二天开始CPM锻炼,初次活动范围00~300,每日1小时,角度由小到大,每天增加10°。出院前至少达到95°。术后7-10天借助步行器练习行走和站立,进行步态训练和下蹲练习。术后3周加强步态训练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借助扶手进行下蹲练习,可进行室外短距离的行走。在上下楼梯时,患肢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要求健腿先上,强腿先下,上下楼梯级数不宜太多。

3 出院指导

3.1 出院后继续所学院内锻炼内容,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扭伤;骑自行车、游泳、爬山、跑步等有损关节的活动尽量不做。

3.2 指导患者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控制体重,以减少膝关节的负担。

3.3注意不负重,不做踢腿动作,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勿屈膝下蹲[3]。

3.4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门诊随诊。当切口疼痛、患肢肿胀等情况应立即来院就诊。

参 考 文 献

[1]曹伟新,李乐之第4版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2.

关节置换术篇4

【摘要】 [目的]分析引起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旨在探讨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6年4月间本院及华西医院骨科记录完整已行膝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体温表和病历。列表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平均最高体温和手术后7 d每天的最高体温,同时记录术前和术后第2 d的血色素值以及是否输血、使用导尿管、麻醉方式和基础疾病等。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7 d的患者体温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78例(39.0%)患者的体温≥38 ℃。16例患者发展为感染,浅层感染15例,经换药和抗生素治疗治愈,1例深部感染行假体取出,最终关节融合,但其中仅有3例患者的体温增高。术后发热与感染、输血、血色素下降、是否使用导尿管、麻醉方式以及术前发热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发热属正常生理反应,与感染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置换; 发热; 感染; 相关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yrexia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Method]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200 patients in departments of orthopaedics of our hospital and West China hospital who underwent TKRs from August 1998 and April 2006 was performed.The clinical,surgical and follow-up data were abstracted from the patients’ records and were analyzed with SPSS 12.0.[Result]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mean temperature post-operations,which remained significant throughout the first 7 days after surgeries(P<0.01),78(39.0%)patients were pyrexial(≥38 ℃)and 16 patients developed a clinical infection,but four of thom were pyrexial.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pyrexia and infection,allogenic blood transfusion,decrease of haemoglobin,use of urinary catheter,rheumatoid arthritis,aesthetic type,and pyrexia before TKRs.[Conclusion]Pyrexia in the first 7 days following TKR is usually a normal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should not cause undue concern about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Pyrexia within the frist 7 days after TKR could be regarded as a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and hav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ith infection.

Key words:knee joint; replacement; pyrexia; infection; correlation factor

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初几天发热的现象已经得到普遍共识,但对其原因却见解各异〔1、2〕。由于担心感染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术后发热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于是多种昂贵和无实际意义的检查用作辨别术后发热的原因,以及经验性的延长抗生素治疗的时间,进而使患者住院的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6年4月本院及华西医院骨科记录完整已行膝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体温表和病历,通过分析影响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探讨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相关性。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及华西医院骨科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00例,男73例,女127列;年龄42~91岁,平均67.6岁;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21例,72例仅单侧膝关节置换,49例两侧置换间隔大于3个月,女性患者67例,男性患者54例,右膝68例,左膝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其余患者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切口使用引流管,根据手术情况一般术后1 d拔除。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深静脉血栓直到出院,由康复医师指导功能锻炼,并在术后第1 d开始。每日测量体温3次,术后7 d改为常规测量。关节置换手术后5年内常规随访。

1.2 评估标准

资料收集从病历资料中获得,包括术前的最高体温,术后当天,以及之后7 d的体温记录。对于7 d后仍在医院的也继续收集体温资料。在随后的随访中所有的关节置换感染情况都得以记录。观察是否有术后因输血而引起的过敏,并于术前以及术后第2 d测量血红蛋白量,是否使用导尿管等。

本着研究的目的,发热被定义为38 ℃以上。表浅或深部的手术感染定义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尿路感染被定义尿培养阳性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被定义为X线或者痰培养阳性且需要抗生素治疗。

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术后发热与感染、异体输血、血色素降低、导尿管使用以及风湿性关节炎、麻醉类型和术前已经发热之间的相关性。手术前后的温度的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配对的方差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包进行分析,P<0.05为统计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随访时间平均19.2个月(12~61个月),术后感染16例,感染率8.0%。其中1例发展为假体感染,为一男性66岁患者术后2年出现了膝关节的疼痛,被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后将假体取出并且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术后未发生严重深静脉栓塞(DVT)肺栓塞患者。

根据统计手术前后的最高体温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他多种因素和发热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16例患者最终发展为感染,但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发热。另外62例发热患者没有出现临床感染证据。使用发热来判断感染的敏感性是0.268,特异性为0.634。

3 讨 论

多种手术包括膝关节置换术后都会出现发热,这已经得到普遍共识。术后人体生理反应引起的发热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手术创伤、术后的血肿、肺不张、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切口的深浅感染以及输血或者深静脉血栓等都会引起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体温升高〔3~5〕。在所有导致发热的原因中切口的深部感染或者假体的感染对手术来说都会是致命的。这种担心促使许多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患者也要求一系列的检查,例如胸片、血尿常规检查、切口分泌物培养、连续血细胞计数以及炎症标志物检查、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检查等试图去了解发热的原因。根据作者的经验,盲目的应用这些检查很少能产生有用的诊断信息。另外由于术后发热没有感染证据的患者被额外的应用了抗生素,尽管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有潜在的危害性已为大家所知。

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研究较少,但却有不同的结果。Kennedy等(1997)对9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观察发现17%的患者有高温,大多数发生在术后第2 d。他们发现术后高热与输血以及血色素降低没有直接关系,另外发热也和感染没有相关性,于是他们认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几天发热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Guinn等(1999)观察95例单侧和23例双侧(≥38 ℃)膝关节置换,发现术后体温单侧的发热发生率为66%、双侧为74%。他们认为早期发热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与长期的术后并发症没有相关性。没有证据显示术后失血与发热有直接关系。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较高,根据发热的情况认为和术后血肿以及DVT等关系较大。

Shaw和Chun(1999)调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各100例,发现平均最高体温在术后第1 d最高,并且19%患者的体温有≥39 ℃,没有发现输血以及失血和发热有相关性。于是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关节置换术后发热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将整个工作的重点都投入到术后发热上去显然是一种较大的浪费。

作者在膝关节置换手术采用每日3~4次抗生素和常规使用引流管。与每日使用2次或更少次数的抗生素在膝关节置换中可以更有效的减少感染。常规使用引流管是颇有争议的,一个META分析指出留置引流管仅能增加输血的量,而和切口感染、血肿、肢体肿胀、DVT以及住院时间没有相关性。

假体感染在本研究中仅有1/200(0.5%),虽然随访时间短于其他一系列报道。令人惊讶的是作者没有发现有深静脉血栓患者。这也许与作者使用药物预防、弹力袜和早期功能锻炼有关,当然这也与作者通过静脉造影来调查排除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有关。

作者的结果显示术后当天有7例患者存在低体温情况(≤36 ℃),可以通过使用热毯子和术中、术后输预热的液体来改善这种情况。

作者同时也发现术后发热与输血、使用导尿管、风湿性关节炎、麻醉类型以及术前发热没有明显相关性。输血很少会引起发热,可能因为作者严格使用规范的成分输血,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在术后出现高温的原因。

术后血红蛋白丢失超过30 g/L和发热就接近相关性,这种丢失已经有别于过去认为是术后发热相关因素的输血,现在认为是血肿的原因。作者使用引流管,可能会增加输血量,但也有可能减少了血肿的发生情况。

研究认为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发热反应至少有部分生理原因是因为手术部位的炎症反应。Mehra等〔7〕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和很少术后感染的患者,局部皮肤温度和C-反应蛋白(CPR)分别在18周和6周内维持较高水平,显示了较为持久的局部炎症存在。Andreas等〔2〕报道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患者的血清以及关节引流液中内源性致热原白介素6(AL-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说明这种细胞因子也可能参与了发热的过程。

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患者都是生理反应,并且术后7 d有高的发热率(39%),没有显示发热和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使发热的诊断有很少的诊断价值,

在很少临床发现的基础上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的发热属正常的生理反应,而非感染的前兆。

【参考文献】

〔1〕 Jaruskova M,Belohiavek O.Role of FDG-PET and PET/CT in the diangosis of prolonged febrile states[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6,33:913-918.

〔2〕 Andreas BM,Taub DD,Gurkan I,et al.Postoperative fever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he role of cytokin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2:21-31.

〔3〕 胡玉华,徐长明,胡传亮,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二期翻修[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9:825-827.

〔4〕 Lentino JR.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s:bane of orthopedists,challenge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specialists[J].Clin Infect Dis,2003,36:1157-1161.

〔5〕 Blom AW,Brown J,Taylor AH,et al.Infectio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Br),2004,86:688-691.

关节置换术篇5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096-03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弹跳运动的人很容易损伤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使用人工生物材料置换膝关节中已被破坏的骨和软骨的一种方法,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改善膝部功能。手术的效果不仅除取决于精确的假体选择、精细的手术设计、精准的手术操作,还与围术期的康复护理密不可分。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58 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8 例,其中,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者20例,单侧膝关节置换者38例。年龄46~80岁,平均67岁;膝关节骨关节炎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平均病程9.5年。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指导 由于患者害怕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手术后的愈合情况等,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方式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放下包袱,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手术,顺利度过围术期,尽早康复回归社会。

1.2.1.2 特殊准备 ①患者身体方面的准备:拍摄标准的膝关节正、侧及髌骨60°轴位片,下肢全长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了解膝关节病变情况及下肢力线;术前模板测量估计应选的假体的大小;下肢血管应进行超声检查,以便了解手术肢体血管病变情况;治疗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经系统的内科治疗以控制病情。②患者心理状况的准备: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以往手术后的精神反应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康复训练的资料,使患者了解手术的意义,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③制订功能锻炼计划,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④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痰、深呼吸训练,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1.3 一般情况准备 ①根据患者的年龄等情况,对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进行评估,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需要的特殊检查;②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备血、做好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③围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1次,术前1 d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1.2.1.4 术前康复训练 仔细检查膝关节活动情况,有无疼痛、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膝部肿胀等,关节有水肿时先给予消肿治疗。根据肢体情况,重点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保持良好的股四头肌肌力。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关节、膝关节伸屈及直腿抬高运动以及使用拐杖行走的方法,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及扩胸运动以锻炼肺功能。合理调配饮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训练床上小便,正确抬臀以防压疮。

1.2.2 术后护理

1.2.2.1 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后给予床旁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且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状态等。

1.2.2.2 切口引流管的观察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以及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在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要每30分钟挤压记录1次。要始终保持敷料的干燥,如果有渗湿,应当及时更换,当引流量

1.2.2.3 术后 术后患者要去枕平卧6 h,术后为了避免小腿腓肠肌和腓总神经过度受压,患肢膝后垫软枕抬高,术后3~5 d开始下床活动。

1.2.2.4 并发症的护理 ①全身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包括肺不张、坠积性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应激性胃出血、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钠血症)、尿潴留和尿道感染等。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个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高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②疼痛的护理:良好的疼痛处理不仅使患者感到舒适,而且有助于术后患肢功能的康复。肌肉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的优点是花费低、使用方便,但不良反应较多,如杜冷丁有可能引起呕吐、呼吸抑制、眩晕、血压下降等,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般年龄偏大,应小心使用;由于注射疼痛剂的局限性,近年来出现了患者自行控制镇痛的趋势,最常见的是PCA,即经静脉给予镇痛药物,泵由患者控制,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即时自行控制药物的剂量,PCA的优点是患者自控,减少了患者的焦虑感,增加了安全感,不良反应相对少见,偶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出现症状后可以暂时关闭PCA,缓解后可重新使用。对手术处持续冷敷,每次30 min,每2小时1次[1]。③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神经并发症主要为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5%,多见于严重的膝外翻或屈膝挛缩畸形的矫形过程中。损伤的原因有直接损伤、牵拉损伤和压迫损伤,症状多出现在术后l~3 d,表现为胫前肌和拇长伸肌功能障碍,37%的患者出现腓骨长肌乏力,87%的患者有第一趾蹼区感觉障碍。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肢肢端感觉和活动情况,一旦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拆除加压外敷料或外固定石膏托,保持膝关节屈曲 20°~30°,以减少对神经的压迫和牵拉;使用踝足支架,保持踝关节中立位,防止足下垂;经常进行踝关节被动功能锻炼,防止继发性马蹄内翻足;按医嘱正确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持续3个月以上无神经功能恢复者,可行腓总神经探查术。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无预防措施发生率为40%~88%,术后应密切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及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如果有以上情况发生要注意是不是出现了上述并发症。对发生此类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可采用弹力袜、下肢静脉泵或口服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预防。⑤感染的观察和护理:感染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具有灾难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根据累及范围分为浅层感染(未累及关节囊内)和深部感染(累及关节囊内);根据起病时间及病程,分为早期感染、慢性或迟发性感染。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局部感染症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患者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及引流管的通畅,一旦污染及时更换。3 d后如果切口疼痛加剧,血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胸部X线示正常时,要考虑切口感染。预防术后感染要严格手术操作和手术室环境,围术期正规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或缩短插导尿管时间;出院时要告知患者防止膝关节的远期感染,及时治疗牙周炎,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感染。术后感染的治疗措施包括单纯抗生素治疗、切开清创引流、关节切除成形术、一期或二期行假体再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还包括血管损伤、皮肤坏死、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关节僵硬等。

1.2.3 康复功能锻炼

全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手术当天:麻醉未完全清醒时,被动屈伸踝关节,操作者一手握住小腿下1/3处,另一只手抓住患者足跟,稍用力使踝关节被动伸屈运动、内外转动,每次10 min,每天5次[2]。足底及小腿三头肌按摩,每次10 min,每天5次。麻醉清醒及术后第1天:患者主动背伸、跖屈、环转踝关节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10组/d,10次/组,10 s/次。使用小腿静脉泵,2次/d,20 min/次,使用14 d。术后第2~3天: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开始使用CPM机的角度为30°~60°,2次/d,每次30 min,根据患者病情每天增加10°~30°。术后第4~5天:加强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及活动幅度,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坐床边屈膝训练,患者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或尽早使用支具床边站立。术后第6天: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下床行走,行走时两腋拐与患肢同步,先迈患肢再将健肢移至患肢水平,避免内八字[3]。要求术后1周屈膝≥90°,出院时达到屈膝100°~110°,过伸 5°~10°。

出院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增加患肢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能力,进一步加强下肢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肌力的训练,改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①继续做好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力训练,如坐位、仰卧位时的伸腿、直腿抬高,俯卧位时的屈膝训练;同时加强膝关节屈伸活动的主动或抗阻力训练,如手拉扶手下蹲、踏车、上下楼梯等训练。②进一步加强患肢的负重训练,负重力量逐渐递增,直到可以完全负重为止。③加强行走训练,训练时抬头挺胸,双目平视前方,臀部不要翘起。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量应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膝明显疼痛为宜;每日训练前要询问患者自我感觉,有无不适反应,以判断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后要注意膝关节有无肿胀情况;在训练行走时要做好安全保护,尤其对于有膝关节不稳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屈膝障碍患者夜间休息时可用石膏托固定于伸膝位,持续4~6周。

2 结果

58例患者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年;参照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tety Score,KSS),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评分得分为76~94分,平均85分;功能评分为74~92分,平均84分。

3 讨论

据国内相关报道,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关节的粘连、挛缩[4-5]。患者使用拐杖或助行器3~6个月,患肢应避免负重,但是要继续锻炼膝关节伸屈功能,练习上下台阶,上用健足,下用患足,膝关节异常及时就诊。患者要避免做剧烈运动,为了减少对膝关节的磨损,防止跌倒,建议患者最好终身使用手杖,特别在外出时。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多进食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自身抵抗力,适当控制体重,以减少对关节的负重[6]。6个月内,每月复诊1次,按时来院复查,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患肢出现胀痛,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要及时治疗全身匿病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扁桃体炎、牙痛等,防止髋关节远期感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解除患者关节疾患痛苦、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7]。除了医生精湛的技术,术后良好的功能恢复也是相当重要的[8-9],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目前普遍接受的康复理念,但康复锻炼应遵循个别对待原则、全面训练原则及循序渐进原则。

护理人员的正确护理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预防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满足日常生活工作及部分社会活动参与的需要[10]。系统的临床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帮助患者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显著提高功能锻炼的达优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勇军,杜渐.循证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2,25(1):81.

[2] 陈丽玲,郑丽霞.双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1):15.

[3] 滕翠芹,周广琳.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9(5):17.

[4] 马冬婴.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 46(7):120.

[5] 段建英.康复训练量化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249-250.

[6] 张晓茂.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J].医学信息,2011,8(12):17.

[7] 顾风云,秦芳,李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26.

[8] 黄云英,尹东,唐四桂.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52-53.

[9] 曾小莉,肖翠梅,蒋洁婷.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24(18):1685-1686.

关节置换术篇6

作者:吴小平 刘建 雷云 程伟 廖仁可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3年9月~2009年12月对46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50分钟,平均90分钟,输血0~400ml。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人工关节脱位等。46例均有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24例,中4例,优良率9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胸治疗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人工髋关节 置换

笔者自2003年9月~2009年12月对46例4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由于进行了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性13例,女性33例;左侧20例,右侧26例;年龄47~89岁,其中47~60岁7例,60岁~65岁3例,65~75岁6例,75岁以上30例。其中1例股骨颈骨折伴股骨头骨折,1例为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术后骨不连,1例为股骨颈骨折行DHS内固定治疗后三月断端错位,内固定失效,11例合关有心肺功能异常,7例有高血压病,2例合并有糖悄海普瑞,1例80岁患者因骨折后3月入院,全身情况较差。除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者外,其余骨折均为头下型,Garden分型Ⅲ型25例,Ⅳ型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天~3月,平均6天。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入院前均全面了解患者肝、肾、心、肺功能及电解质、蛋白情况,对有合并内科疾病者均清相关科室会诊处理,高血压者舒张压降至100mmHg以下,糖尿病者血糖降至8mmol/L以下,术前清麻醉科会诊,评估。所有病例术前未行牵引处理。

1.2.2 手术方法

1.2.2.1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1.2.2.2 体位 均为患侧在上的侧卧位

1.2.2.3 对75岁以上者均使用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对65~75岁根据骨质情况等决定,对伤前活动量大,骨质条件较好,预期寿命较长者行全髋置换,其余行双动头置换。对47~65岁者均行生物型全髋置换。

1.2.2.4 切口 所有患者都采用后外侧切口

1.2.2.5 进口假体由“LIMA LTO spa”提供,国产假体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械公司”提供。

1.2.2.6 手术组人员为本科固定的4人手术组成员组成

1.2.2.7 术前半小时常规使于头孢类抗生素,截骨位置在小转子上1.0~1.5cm,关节囊均保留,术后将关节囊缝合。使用骨水泥者均采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髋臼前倾角15°~20°,外展角掌握在40°左右。关闭切口前均加压冲洗创面,常规安置引流管。

1.2.2.8 术中检查双下肢长度,同时麻醉状态下牵引患肢是人工股骨头有5mm~10mm的活动度。患髋前屈90°、外展45°、后伸30°、外旋45°人工关节无脱位。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常规外展30°中立位,穿防旋鞋,麻醉解除后即行患足、踝主动活动,并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常规抗炎等治疗外,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14天,平均7天。46例均获随访,随访方式为患者来我院就诊或采用电话随访,随访时间6月~72月,未见人工关节脱位、松动等。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91%。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50分钟,平均90分钟,术中无股骨骨折发生,术中输血0~400ml。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3例老年患者发生一过性反应性精神障碍。经对症处理后2~3天恢复正常。术后4例发生患肢肿胀,经抗凝、主动功能锻炼及CPM锻炼后患肢肿胀消退。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下床时间3~14天,平均7天。46例均获随访,随访方式为患者来我院就诊或采用电话随访,随访时间6月~72月,未见人工关节脱位、松动等。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24例,可4例,优良率91%。

3 讨论

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等的迅猛发展,中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明显增多,加上均寿命的增长,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者逐年增加,近些年,医疗条件逐渐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逐步开展,住院治疗的此类患者越来越多。因股骨颈骨折极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青壮年股骨颈部骨质致密坚韧,骨折暴力大,移位重,股骨头血运破坏严重,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率高[1]。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原因,骨折愈合率明显较年轻人低[2]。以及传统的空心钉,DHS内固定等治疗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乐意使用或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投骨颈骨折,甚至有人认为人工关节置换可以做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3]。

3.1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方法多 常用的按骨折部位分为①头下型,②经颈型,③基底型;按骨折程度及移位程度为(Garden分型)Ⅰ型:不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无错位,Ⅲ型:骨折部分错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Ⅳ型:骨折完全错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并外旋。

3.2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大多数人认为患者年龄越高,其骨折愈合越困难,积水潭医院的资料显示70岁以上者不愈合率高达50%,刘粤[4]等研究认为良好的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是肯定的,但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却明有明显下降。其发生率11%~84%。并认为45~55岁组较55岁以上组更易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率较高,目前临床以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较多,尤其是错位型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韩纲[5]等认为GardenⅢ、Ⅳ型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GardenⅠ、Ⅱ型高,且认为年龄大于60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空心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行人工关节置换后可早期下床负重活动,功能锻炼,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本组患者60岁~65岁3例,65岁以上者36例,以老年女性居多,且多为头下型骨折,Garden分型为Ⅲ型及Ⅳ型,相对来讲全身情况差,具备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明确指征。且田禾[6]等认为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7岁~60岁者7例(含1例骨不连及1例内固定失效),均因受伤外力大,骨折移位明显,经与患者及其客心服口服沟通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对术后效果满意。

4 治疗体会

4.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在县级医院已普遍开展,并已获得较好疗效,笔者的体会是,第一,适应症应严格掌握,尤其是对于65岁以下者,主要是针对那些骨折错位明显者或头下型者;第二,术前、术中、术后均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良好沟通,讲清目前对此类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各自利弊,以取得理解,因目前对60~65岁以下患者的治疗未完全统一标准,以便减少纠纷;第三,对于是行股骨头置换还是全髋置换,范丰川[7]等认为目前存在不少争论。术前除考虑患者的自然年龄外还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年龄,有些患者老而不衰,有些患者未老先衰,主要是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入院前活动、X线所示的骨质情况,预期寿命等;第四,对老年患者术中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间;第五,术中反复冲洗,预置引流管;第六,术后在麻醉清醒后即应行患肢功能锻炼;第七,术后在病员一般情况允许,假体稳定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第八,尽量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目前的研究表明[8]在同样的预防措施下,椎管内麻醉较全麻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低。且硬膜外麻醉对心肺等干扰小,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等减少。

4.2 围手术期处理 该组患者老年居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炎等,在术前均常规了解主要脏器功能,电解质情况。对于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贫血者等均需纠正,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患需经专科会诊处理,如高血压患者我院确定在舒张压降至10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方可施术,且术前必须由麻醉科会诊,术后仍需正规治疗内科疾病。冯经旺[9]等认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多科会诊和积极治疗后行人工关节置换能使患者尽早恢复功能,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4.3 关于手术时机 该组病例除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者入院检查无禁忌症即行手术外,其余新鲜骨折患者均在入院后5~14天,平均7天施行手术,这期间即可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并酌情处理,同时已渡过急性应激期,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减少。

4.4 本组病例无合并髋臼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等,若临床上遇到合并有上述骨折者,治疗会更加棘手,未在此讨论。

4.5 本组病例数少,6年仅46例;随访时间短,最长随访时间仅6年,部分患者为文盲,对回答的问题尚不完全确切;并且笔者把每一例手术者均当做第一例的态度去处理。可能这都是并发症发生较少的原因,况且笔者所在地区属于贫困山区,所有患者都很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治疗机会及效果,在围手术期及出院后均能按医嘱进行功能活动及保护。

参 考 文 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01.

[2]车彪,邵增务,杨述华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的若干认识[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7):567.

[3]张景贤,刘丰,刘梅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8):635.

[4]刘粤,张长青,孟炜.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中老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多元相关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 8(7):619-620.

[5]韩纲,王岩,梁雨田等.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7):625.

[6]田禾,陈江涛,彭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07. 27(10):765-772.

[7]范丰川,荣国威,瞿桂华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随访结果[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2):96.

关节置换术篇7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 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 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 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 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求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运动,避免患肢提重物,禁止做投掷运动,以防止人工肱骨头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约需1年,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4 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全身其他的人工关节置换,其术后远期结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强调术后个性化、阶段性的康复治疗。整个康复锻炼需要持续近1年半时间,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对其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并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易懂、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计划。

参 考 文 献

[1]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9-653.

[2]沈阳.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2.

[3]童培建,肖鲁伟.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3.

关节置换术篇8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  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许多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能有效解除膝部病损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行走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膝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膝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功能障碍,以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对我科自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收治的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为单膝置换,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8~69岁,平均61岁。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膝关节疼痛,行走时不能直立。X线摄片,MRI检查提示关节面损害,摩擦多。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患者因担心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高,加之费用较高,因此常有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应热情主动地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有关手术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讲解该手术的方法、过程、材科及科室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消除患者焦虑及恐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治疗。

②全身情况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药物史、过敏史,观察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③一般护理:充分做好术前检查,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三大常规、血凝、三抗、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胸片及心电图等;术前1天备皮、剃除手术区毛发,清洁皮肤后碘伏消毒,无菌敷料包扎;术前1小时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④术前指导: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使其掌握抬臀及放置便盒的技巧,以适应术后;指导其食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吸烟者戒烟;指导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进行深呼吸训练,有利于术后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练习:双下肢伸直绷紧足尖,膝部用力向下,可采用tens法则,即收缩股四头肌10秒,休息10秒,收缩10次为一但,重复10次,每天3-4次[1]。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在健侧膝关节屈曲,避免对腰椎产生压力,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功能位,抬腿高度离床10cm左右,保持10秒,抬高角度及保持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2]。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嘱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6小时内禁水、禁食,双膝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150到200,以减少关节腔间隙,从而减少出血。观察患肢皮温、毛细血管充盈以及足趾的运动和感觉。

关节置换术篇9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5-02

【Abstract】Artifici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method is to use the artificial knee injury or disease to replace the damaged by knee,purpose is resection lesions 、relieve the pain、recovery of the knee joint activities with the original func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rtifici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 mainly used for treatment osteoarthritis、rheumatoid arthritis、traumatic sex arthritis、correct joint deformities、ankylosing spondylitis etc disease cause severe deformity of the knee joint,Artifici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 is a curative effect is very exact operation,is the knee joint disease treatment one of the principal means of,Complet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nursing is surgical success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Key words】Knee replacement;Peri operation period;Nursing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2月手执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5-85岁,平均62.5岁。糖尿病1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5例,低蛋白血症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一般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都是经过长久的考虑,希望能通过手术解决行动不便和疼痛等问题。但由于患者患病时间长,常伴有行动不方便、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四处寻医就诊,常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加之患者及家属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知识缺乏了解,特别担心一旦手术失败,很可能发生肢体的残疾,担心无法忍受手术本身带来的痛苦,容易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效果。因此,术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文化程度等因素,尽量全面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项手术方法和本院医生技术水平,并详细的讲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目的、效果及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多向患者介绍身边的成功案例,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程序解决患者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担心和顾虑,使其在手术前对医院放心,对医生放心,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使其认识到早期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进行有计划的训练确保医患关系和谐,患者心态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2.1.2.1 评估患者全身情况,了解病史,包括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术前膝关节的功能情况。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凝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情况、心电图、胸片等),手术前一天做好药物过敏试验,根据医嘱给予配血,吸烟者劝其戒烟,使用激素者停用激素,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术前晚根据医嘱用镇静剂,以减轻病人紧张和焦虑,保证充足睡眠。手术前1天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做好身体卫生。对病人进行常规备皮和消毒处理,观察患者膝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疖肿等感染。如有,应积极治疗之。要求病人在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6小时开始禁饮,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所致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1.2.2 呼吸道准备 术后病人常因伤口疼痛不愿做深呼吸或咳嗽排痰,因此术前应训练病人做深呼吸运动。

2.1.2.3 胃肠道准备 术前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因绝大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尤其是术后,因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影响,很易发生便秘和尿潴留。术前给予必要的练习,可减少或避免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

2.1.2.4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为预防感染,术前2-3日、术中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2.1.3 行为训练 向病人讲明术后咳嗽、咳痰可减少肺部并发症如感染等的发生,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的训练,指导病人利用床上拉环做引体向上和抬臀训练,教会患者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活动以及踝关节的主动活动,教会患者助行器和拐杖的使用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基础护理

2.2.1.1 根据医嘱给予床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

2.2.1.2 行联硬外麻的患者应术后去枕平卧6h,抬高患肢,使膝关节处于屈曲30°-40°位。

2.2.1.3 预防感染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防止感染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要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若有污染及时更换,遵医嘱常规使用抗生素,使用时现配现用。严密观察体温及伤口疼痛情况,术后使用预防性抗生素10-14天,要求广谱、足量、有效。应根据术前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关的复查和治疗。

2.2.1.4 心理护理 患者在术后都会出现疼痛、活动不便等不适,会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护理人员应主动跟患者沟通,给予患者鼓励,稳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使患者能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

2.2.2 引流管的护理 应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保证伤口引流有效,延长管长度适中并低于伤口平面,防止引流管扭、折、屈、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及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一般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术后24-48h引流液量

2.2.3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症状,可影响到术后功能的恢复。术后第一天即可在术侧膝周上下置冰袋冷敷(冰袋外包裹毛巾,伤口敷料外应包裹防水油布),每30-60min给予更换1次,冰敷至手术后2d拔出伤口引流管,目的是防止并减少关节腔出血及膝周肿胀,缓解术后疼痛。早期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条件许可还可使用持续性止痛泵,但需防止腓总神经受压损伤。晚期疼痛病因比较复杂,应细致分析,要注意除外心理性因素。教患者通过聊天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缓解疼痛。

2.2.4 饮食护理 术后当日禁食6小时后,可进半流质饮食;次日可进普食,增加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指导病人按摩腹部,防止便秘。高龄患者还应适当补钙,如喝豆浆、牛奶等,糖尿病患者应选用优质蛋白饮食,如动物食物中的奶类。

2.2.5 防治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置换术后较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应抬高患肢并穿弹性袜后应用弹力绷带,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部,以促进回流,早期活动患肢;消除水肿;嘱患者主动做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引流管要定时给予挤压,保持有效通畅;严密观察患肢循环,若发现小腿、踝部肿胀、皮温升高等立即通知医生;术后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2.3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开始锻炼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尤为重要,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功能锻炼的过程和重要性,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第一天即开始指导患者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折屈背伸和股四头肌的等长等张运动(每小时屈伸10次,每天2-3次)。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s,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术后中期使用CMP机被动锻炼,CPM机可通过温和而持续的被动屈神肢体,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晚期主要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主,加强站立、下蹲、步态训练、下地行走等练习,并练习上下楼梯,次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不感觉劳累为准。叮嘱患者量力而行,切勿过度训练。

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需要对病人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方面的教育,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各种感染等。指导患者应多进食高钙食物,同时叮嘱病人及家属继续加强患膝的功能锻炼及肌肉锻炼,适当锻炼后要充分休息避免关节负重,避免反复下蹲,减少上下楼梯次数,不做长跑爬山等运动,关节出现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并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告知随访时间,一般为1、3、6月,以后每年复查1次,不适随诊。

3 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对围手术期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障手术效果。由此可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痊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01-502.

[2] 房晓军,丁勇,田娟.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189.

[3] 王青,陶松年,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J].临床骨科杂志,1999,2(4):268.

[4] 顾晓园,张中南,侯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J].中华理疗杂志,1999,22(4):215.

[5] 刘凤然.全膝关节置换术36例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6.

关节置换术篇10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48-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42例,均为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7~85岁,平均(63.9±3.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包括病理性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包括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双侧同时置换3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积极的护理配合)和对照组19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清等方面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配合措施

1.2.1术前准备:①心理护理。在实施手术前需要和患者进行短暂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病情、健康水平,以及自行生活能力、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以为手术提供有利帮助。很多患者正是因为对手术没有专业的认识,而难以面对手术治疗或出现心理恐惧。这就需要护士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常使用的器械物品。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对无影灯、吸引器、电灼器等器械的完整性做好检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调整更换,以保持正常的使用功能。把电灼器的负极板设置于患者健侧下肢或胸部肌肉丰厚处,其粘贴皮肤的范围要超过75%,避免出现电灼伤。②麻醉配合。帮助麻醉师进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将患者的手术维持在正常状态下,使其仰卧位于手术台上,实施手术的一侧要用沙袋垫住。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指标做好观察,防止出现异常情况。③严格执行核查制度。由于人工髓关节置换术的切口深度较大,其出血量过多,这就需要护士注意不同止血用品带来的遗留问题,在手术中运用到的器械、纱布、缝针等应做好核查工作,并实施输血输液、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并对患者的病情详细检测,为顺利实施手术创造基础。

1.2.2术中配合:患者麻醉作用发挥后采取~般的术野消毒,设置手术巾,对患者做髋改良Handing氏切口处理,在大粗隆顶点进行纵形切开,切口大长度在14cm左右。把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切开后运用电灼止血,按纵形将阔筋膜切开后结合髋关节自动拉钩将其拉开,把臀肌在前中1/3处向外做纵行切口,大小为5cm,接着锐性将关节囊前方肌肉分离开,并把前侧关节囊切开,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使股骨头脱位,将股骨头颈切除,需将股骨距控制在1.6cm,结合髋关节前后板钩使髋臼充分暴露,用髋臼锉将髋臼内的软骨去除,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人工髋臼放置,前倾角度控制在5~15°,外倾角度在30~45°,将股骨周围的髋增大,使用适当的人工股骨假体放置,随后进行复位牵引,对髋关节运动情况良好,未出现脱位,将切口清理后进行负压引流管,把切口关闭好。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术中要对患者的身体指标严格观察,主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方面,出现异常情况要汇报给医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感染病例。但观察组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抬腿时间、坐起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①实施无菌操作。考虑到此种手术创伤大、术野广、暴露久等,手术医生要戴2副新手套防感染;术中用到人工关节时禁止和手套直接接触,使用无菌干纱布包裹传送;禁止非手术人员进人手术间内,防止引起感染。②积极参加商讨。在实施手术前期,护士应积极参加医生的诊治讨论,以熟悉手术方案、方法、步骤、操作;对于医生提到的手术注意事项给予重视,避免出现异常事件。③掌握手术流程。护士对于整个手术过程要了解,对于手术器材的配套、名称、作用掌握清楚,并及时告知主刀医生所用器械号码,快速传递器械,与医生共同配合完成手术,改善手术质量。在手术结束之后要帮助搬动患者,对患者正确维护,使患者处于外展中立位。④进行巡回监护。护士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保持其处于正常状态,对易受压部位需放置软垫,使患者感觉舒适为佳。在手术过程中运用骨水泥能够降低血压,需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严密监护[3]。⑤加强医患沟通。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年龄较高,且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在手术过程中常发生心血管应激性反应,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引起。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手术前对其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状态了解,避免出现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郭芝芳,刘丽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