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06 17:23:04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1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发现接受针刀松解术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病,其中有不少病人同时患骨质疏松症。笔者随机对该类病人在行针刀松解术时,给予3个月为一疗程的骨疏康治疗。现将1999年1月~2000年12月治疗的一组病人疗效观察作一小结,以期对退行性关节病、骨质疏松治疗的适应证开展进一步临床治疗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治疗组37例中门诊患者35例,住院患者2例;男5例,女32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2.5岁。病程3个月~33年,平均1.2年。左右膝关节均有伸屈功能障碍,伸位5°~15°,屈位80°~115°。膝部疼痛昼夜发作,步履迟缓,下蹲不完全,严重时不能正常行走,失去家务劳动能力。所有本组病例都有局部封闭、针灸、输液、内服及外敷中西药物疗效不理想史。

1.2 治疗方法 凡纳入病例在针刀松解术治疗时,均被要求加服骨疏康,同时停用雌激素、维生素D制剂、钙剂等其它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中22例在行针刀治疗前2周先服骨疏康,15例在第一次针刀治疗开始服骨疏康,针刀疗程结束后继续服用骨疏康。服法:每次1包,每日2~3包。疗程为3个月。

1.3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10月第三届全国骨质疏松研讨会拟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指标及膝关节X线改变选择诊断标准:(1)膝关节疼痛伴伸屈功能障碍;(2)全身骨骼酸痛,以腰痛为主;(3)X线:膝关节间隙变窄,股骨髁、胫骨平台及髁间嵴、髌骨上下缘有大小不等的骨赘,关节内游离体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细小且排列紊乱。

1.4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50~80岁;③病程3个月以上。(2)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较严重的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原发性病变;②重度神经官能症;③中度以上高血压,BP在180/110mmHg以上;④X线、血检等检查排除膝部肿瘤、结核、急性期类风湿等。

1.5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腰膝酸痛,步行困难,膝关节伸屈障碍,正常家务劳动能力等。疗效标准:优:疼痛消失,步行速度恢复至相同年龄阶段健康老年人水平,恢复正常家务劳动,1年以上无复发;良:疼痛基本好转,上楼、爬山时膝部仍有轻度疼痛,能坚持日常家务劳动;可:膝部疼痛改善,平地行走或家务劳动稍频又感疼痛;差:经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治疗前后效果比较:疗效优良35例,占94.6%;可1例,占2.7%;差1例,占2.7%。说明在针刀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时需关注到骨质疏松存在的可能,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者,以骨疏康配合针刀治疗,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见表1。

表1 治疗方法疗效观察略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骨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老年骨骼系统自身的老化和退变。关节的变化首先是关节软骨的变性或磨损,软骨变薄或消失,关节间隙变窄,对外力的缓冲作用丧失;滑膜变性、增厚、出现游离体;关节不稳定,经常接受机械刺激,异常应力作用的部位产生骨赘。骨质疏松受遗传、代谢、免疫、营养等多种因素影响,是骨质代谢的退变,表现在全身骨量明显减少,骨的大小和外形变化不明显,但有骨组织微结构衰败凋萎,包括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的细小改变、骨密度(单位容积中的骨量)减少。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肾虚是导致衰老发生的根本原因, 关节退变是因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而脆弱,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常因劳损或损伤而气滞血瘀,阻塞经络,经气不利,变生为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诸证。骨质疏松则因肾脾两虚:肾虚精亏,不能养骨充髓;脾虚血瘀不能通达四肢而失濡养,出现腰膝酸软、乏力。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肾虚血瘀证;补肾化瘀;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80-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并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为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并伴有局部和全身骨质的丢失,形成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RA在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会并发骨质疏松,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RA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是正常健康人群的2倍[1]。因此,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提出的RA治疗指南增补文件中[2],就强调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学术界也围绕着RA并发骨质疏松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但是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还没有完全被阐明[3]。因此,重视RA 患者OP症的早期防治对疾病预后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肾虚血瘀证的理论基础

根据“骨质疏松症”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骨痿”、“骨痹”等范畴。《素问・痿论篇》中论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脏腑所合》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指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者则骨强。”《素问・宣明五气篇》明确指出:“肾主骨”。以上论述说明骨之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关系密切。肾中精气充盛,则骨髓生化有源,骨才能得到骨髓的滋养,骨骼强健。肾精亏虚则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而痿弱无力。近贤焦树德教授[4]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素体肾虚特点,因肝肾同源,共养筋骨,肾虚则髓不能满,真气虚衰,如感受寒湿之邪则乘虚侵肾。肾为寒水之经,寒湿之邪与其同气相求,深袭入骨,痹阻经络,气血不行,关节闭涩,筋骨失养,而致关节疼痛,畸形。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肾虚证是常见病机。同时诸多研究证实肾虚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常见病机[5、6]。有研究发现,肾虚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7、8]。因此,对于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骨质疏松症,肾虚不容忽视。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肾虚与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9]。肾虚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下降,使成骨功能下降,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0]。

此外,痹证日久,不仅外邪充斥经络、骨节,痹阻气血,而且留邪与气血相搏,津液不能随经运行,凝聚成痰,血脉涩滞不通,进而成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卷下・痹证有瘀血说》提出:“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已凝之血,更不能活……明此义,治痹证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因此,在RA 病机中,寒凝津成痰,湿停聚为痰,热灼津为痰;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湿性黏腻则阻碍气机,血受热则煎熬成痰;痰与瘀相互为患,既可因痰致瘀,亦可因瘀致痰;痰能滞气,气被痰阻,血行瘀滞,痰瘀相杂,导致痰瘀痹阻,胶固难化,深入骨骱,侵蚀骨质,导致关节畸形。外邪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导致瘀血痰浊,日久亦可导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血津液运行无力,津停为痰,血停为瘀。瘀血阻络,骨骼失养,必渐见骨痿。RA 病程中,在各种炎性细胞、致炎因子的作用下,机体全身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关节局部组织也因发生炎症反应、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11]。血瘀的病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瘀血可以造成骨小梁内微循环障碍,导致血液中的钙不能正常进入骨骼,而发生骨质疏松 [12]。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内有微血管的改变[13]。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残存骨小梁负荷加重,易发生骨小梁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骨质疏松与血瘀交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14]。而临床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法可改善骨质疏松[15、16]。

RA继发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本,以瘀血阻络为标的骨骼疾病。近代医家多依据“肾主身之骨髓”及“久病入络”这一基本病机,围绕补肾益精壮骨、活血化瘀法治疗RA继发OP症展开论述。

二、补肾化瘀法的实验研究

近年研究发现,RA 所继发的0P症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大量实验证明,补肾、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调节微量元素平衡或促进或改善血循环等作用来防治RA继发骨质疏松症[17]。如郭氏等[18]研究发现,续断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刘氏等[10]研究表明,淫羊藿可增加成骨细胞的衍化和增殖,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有效的维制去势大鼠的骨量。李氏等[19]证明,由淫羊藿、蛇床子等组成的中药补骨二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同时有抑制去势后骨高转换率的作用,从而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陈大忠[20]用骨活胶囊(由当归、黄芪、续断、白芍、桃仁等多味中药组成,有活血养血、舒经活络之功效)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进行研究表明,血清钙、磷含量,骨密度值明显提高,并有耐疲劳作用。李澎涛等[21]观察了益髓胶囊(丹参、淫羊藿、杜仲、黄芪、没药等)对老年大鼠骨质形态及相关机能的影响时,发现该药是通过益气活血作用改善微循环灌注,从而对骨营养产生积极影响,抑制骨的丢失。李芳芳等[22]通过比较性研究发现补肾方药和活血化瘀方药(当归、川芎)均有明显延缓去势引起的大鼠骨量丢失的作用。邵敏等[23]通过对骨康方拆方研究结果表明,活血中药可以明显加强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可提高全身骨密度、骨矿含量、血清雌二醇含量。张荣华等[24]利用补肾和活血化瘀方药结合组成补肾活血液(仙灵脾、熟地、牛膝、当归等),进行了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证实其对模型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为刺激衍化成骨细胞,作用于骨形成环节。

三、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研究

目前对于RA继发OP症的治疗多是联合用药,在治疗RA的同时给予传统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或TNF-α拮抗剂等,由于其费用昂贵以及副作用较大,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医学运用补肾、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治疗RA并发OP症中优势明显,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程栋[25]从近5年100篇有关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与临床资料中使用过的组方中,单味中药重复使用率超过50%的有16种中药,如:淫羊藿、菟丝子、泽泻、仙茅、杜仲、蛇床子、何首乌、怀牛膝、熟地、鹿角胶、龟板胶、女贞子、肉苁蓉、补骨脂、巴戟天、黄芪,这16种中药的总的功效为补肾壮阳或补肾滋阴之品。谭清武[26]对六年来临床报道的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效果的26首方剂比较发现,涉及的活血化瘀药物频率最高的依次是当归、牛膝、骨碎补、续断、川芎、自然铜、丹参、延胡索、三七、地龙、鸡血藤、桃仁、穿山甲。张荣华等[27]总结了十余年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临床用药,发现活血化瘀药使用占药物总使用频次的l5.71%。龙宽斌等[28]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疗效,不仅有效缓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并发症,而且对原发病也有一定疗效,尤其对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激素的患者,有利于减少激素用量和减轻激素的副作用。许氏等[29]用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96例,多数患者腰腿痛症状得以改善,其中88例经X线摄片提示,骨密度与骨小梁明显改善。李卓伶等[30]则运用补肾化瘀法治疗RA继发OP症,结果显示,补肾化瘀法可能具有提高性腺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RA的治疗有辅助作用。水正等[16]采用辨证分型,同时无论肾阳虚、肾阴虚、阴虚火旺各型均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红花等),使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不仅使瘀血症状得以改善,而且使肾虚症状得以显著改善;而未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对照组对血瘀症状毫无改善,对肾虚症状改善亦不显著。王照腾等[31]自拟益肾健骨汤(由熟地、骨碎补、淫羊藿、鹿衔草、川续断、杜仲、当归、鸡血藤、全蝎、蜈蚣、甘草组成)治疗肾阳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

四、结语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在RA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中,骨质疏松症必将长期存在。中医学从整体辨证出发,病症结合,强调补肾益精、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RA继发OP症始终,并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临证与实验研究中,若利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免疫学水平等来揭示中医药治疗RA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势必会给RA引起的OP症带来新的治疗突破点。

参考文献:

[1] Vosse D,de Vlam K.Osteoporo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J].Clin Exp Rheumatol,2009,27(4Suppl 55):S62~S67.

[2]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Subcommitee on Rheumatoid Atthritis Guiddines.Arthfitis Rheum[J].2002,46(2):328~346.

[3] 陆竞秋,张林杰,徐胜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499~501.

[4] 何羿婷,陈伟.焦树德教授补肾祛寒法治疗痹、大偻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4,36(6):7~8.

[5] 黄宏兴,柴生,黄红.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5):180~183.

[6] 张敏,何树梅,张晓凤.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2):244~246.

[7] 陈丽华,朱汉民.中西医结合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6):362~263.

[8] 赵争敏,薛鸾.类风湿关节炎伴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中医,2009,30(4):434~436.

[9] 陈璐璐,曾天舒,夏文芳,等.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髓IL-6、IL-6R基因表达及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11):677~680.

[10]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15~624.

[11] 吴启富,肖长虹,许文学,等.类风湿关节炎不同阶段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3,7(4):236~237.

[12] 张荣华,朱晓峰.脾肾两虚兼血瘀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J].四川中医,2003,21(5):11- 12.

[13] H.E.Gruber,S.M.Farley,D.J.Baylink.Prediction on futu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a recent opinion poll[J].Calcif TissueInt,1995,57(2):83~85.

[14] 杨光,张燕.从瘀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6,19(2):5~7.

[15] 邵敏,黄宏兴,庄洪,等.骨康防治骨质疏松拆方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7.

[16] 水正,水淼.益肾祛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5,7(5):230.

[17] 刘华晖,李跃华.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12):33~35.

[18] 郭昭庄,党耕町,王志国.氟化钠及续断组分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18(2):84.

[19] 李朝阳,李青南,吴铁,等.中药补骨二号对去卵巢大鼠密质骨代谢影响的定量研究[J].中成药,1994,16(10):32.

[20] 陈大忠.骨活胶囊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0,27(2):68.

[21] 李澎涛,王新月.益髓胶囊对老年大鼠骨质形态学及相关机制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7,38(4):237~239.

[22] 李芳芳,李恩,佟晓阳,等.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1):5~9.

[23] 邵敏,黄宏兴,庄洪,等.骨康防治骨质疏松拆方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7~l1.

[24] 张荣华,陈可冀,陆大祥,等.补肾活血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607~609.

[25] 程栋,龙攀,周海艇.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近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86~89.

[26] 谭清武.骨质疏松症临床验方用药规律探析[J].中医研究,2004,17(3):2.

[27] 张荣华,丘和明.中医防治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用药分析[J].中医药学报,1997,4:30~33.

[28] 龙宽斌,王玲.六味地黄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7):34~35.

[29] 许正法,代玉金.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96例[J].国医论坛,2002,17(2):5O.

[30] 李卓伶,汪荣盛,何东仪,等.补肾化瘀法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3(3):215~217.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骨肽注射液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多种外部因素造成的疾病[1]。主要造成因素有: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长期不活动自己的关节、药物的损伤等等,导致人体骨头的质量和密度发生变化,破坏骨头结构,增加了骨头的韧性,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骨头畸形、易发生骨折。临床上一般采用维生素D、降钙素、双磷酸盐等药品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但是该类药物的副作用一般较大,治疗所用的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是非常明显,治疗之后疾病有复发的情况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50~82岁,平均年龄为(65.2±2.5)岁,选中的所有患者均出现全身酸痛、腰酸背痛、负重加剧的症状,其中还有胸闷患者42例,呼吸不通畅患者38例,身高变矮患者47例,驼背患者31例。随机的将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诊断发现,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易发生骨折、骨头功能存在障碍,腰酸背痛;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骨头摩擦发声、骨头畸形等症状,进行X线扫描发现骨头密度下降,骨头的皮质变薄,骨髓腔体积变大。

1.3方法 对照组的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钙尔奇片进行常规治疗,2次/d,1片/次[2];实验组在以同样剂量服用钙尔奇片的同时加入骨肽注射液治疗,一般是将骨肽注射液溶解到生理盐水当中,然后进行静脉注射,1次/d,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的持续治疗。

1.4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骨质疏松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身体状况的恢复对治疗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主要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关节疼痛状态,骨头肿痛情况以及四肢的灵活应用情况。治疗效果主要分为三个等级:①显效:QCT检测结果显示骨密度明显提升,达到正常的骨密度水平,骨头疼痛状况消失,腰酸背痛症状不再出现,各个关节能够灵活的活动。②有效:QCT检测结果显示骨密度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骨头疼痛症状得到缓解,腰酸背痛症状很少再发生,关节可以进行转动,但是运用是来还不是特别的灵活。③无效:QCT检测结果显示骨密度没有发生改变,骨头疼痛症状和腰酸背痛症状没有得到好转,关节活动依然非常的不方便。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通过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人数为20例,治疗有效的人数为18例,治疗没有效果的人数为2例,总有效率高达95%;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人数为10例,治疗有效的人数为20例,治疗没有效果的人数为10例,总有的治疗效率为75%。实验组骨质疏松患者的总有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根据相关的资料得知,目前全世界的骨质疏松患者大约有一亿人,已经严重影响到骨质疏松患者的正常日常生活,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健康话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我国的骨质疏松患者群体也是十分的大,并且在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健康的细节忽视,骨质疏松患者的群体还会不断地扩大,带给患者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骨质疏松主要是由多种外部因素造成的疾病,主要造成因素有: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长期不活动自己的关节、药物的损伤等等,导致人体骨头的质量和密度发生变化,破坏骨头结构,增加了骨头的韧性,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骨头畸形、易发生骨折。临床上一般采用维生素D、降钙素、双磷酸盐等药品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但是该类药物的副作用一般较大,治疗所用的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是非常明显,治疗之后疾病有复发的情况发生。

通过将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我们了解到骨肽注射液配合常规常规的骨质疏松治疗能够起到非常显著地疗效,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当在骨质疏松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殷娟英;;骨肽注射液和复方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11,(07);112-113.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4

鞍山市中心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骨二科,辽宁鞍山 114001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纳入该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低,卧床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高龄;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039-02

[作者简介] 张生海(1971.12-),男,辽宁鞍山人,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及关节外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以老年人群为好发群体,高龄人群通常合并有程度各异的骨质疏松症,因此在轻微外伤影响下有较大几率出现严重粉碎性骨折,其中大部分属于不稳定型骨折[1]。该研究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龄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方案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4±7.8)岁;入组患者致伤原因如下:54例为交通意外伤,40例为意外坠跌伤,6例为其他。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常规取健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做一手术切口,使骨折部位、髋关节以及股骨颈显露。首先截断股骨颈并将股骨头取出,然后复位粗隆部骨折,并以铁丝捆绑固定。股骨距以及小粗隆部位骨折应尽量实现解剖复位以及固定处理;大粗隆部位骨折倘若严重粉碎而无法有效固定,则可将较大骨块保留并妥善固定,待置换股骨头并良好复位后将小粉碎骨块切除,缝合骨折远端以及臀中肌断端,从而使臀中肌功能重建。骨折复位固定后于股骨颈处二次截骨,安装人工关节后观察其稳定性以及活动度,确认无异常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关闭。

1.3 疗效评定指标

优:患者骨折愈合,未见髋内翻畸形,行走无痛、无跛行;良:患者骨折愈合,合并髋内翻畸形,但<10°,行走有轻微疼痛或不适;可:患者骨折愈合,髋内翻畸形为10°~25°,行走时有中度疼痛感,无法长距行走;差:患者骨折不愈合或髋内翻畸形>25°,患肢无法负重行走[2]。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中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同对照组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3 讨论

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的治疗大多遵循如下原则,即在患者全身状况理想的情况下开展积极手术治疗,并以此为首选处理方案,帮助患者早期恢复负重功能并开展床下锻炼,这一治疗原则在目前已被骨科医生所广泛认同[3]。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病率多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其中以老年女性患者最为明显,其骨质疏松症大多较为明显,骨质脆性随之升高,一旦出现骨折,则大部分为Ⅲ或Ⅳ型不稳定骨折,此类骨折难以通过内固定处理实现有效固定和解剖复位,同时骨质把持内固定力度不足,而内固定可靠性在此种情况下也并不确切,因而在术后早期负重以及复健锻炼中经常出现髋内翻以及内固定失效等各类相关并发症[4]。而以往保守治疗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相比较而言,人工关节置换术自上世界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数十年的锤炼与完善其应用逐步纯熟,进而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用于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疗效确切,同时也规避了传统内固定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性,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5]。

人工关节置换术并不会影响骨折愈合过程,因此也避免了因内固定物存在或者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患者手术反应一旦消失,护理人员即可帮助患者利用助行器开展下地负重锻炼活动[6]。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与内固定方式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虽然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达96%,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同时术后卧床时间仅(4.63±3.84)周,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报道[7~8]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术后可早期负重行走锻炼,因此可较快地恢复肢体功能,或与术前水平接近;而同期对照组负重时间相对较晚,所以肢体功能在术后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恢复,或有所下降,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此可见,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优于内固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宁安,郭宏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3):1570-1572.

[2] 夏平光,蔡贤华,王庆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 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8):2276-2277.

[3] 蒋梁华,李晓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2):143-147.

[4] 袁晓明,姚琦,倪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1):836-839.

[5] 张景林,刘晓龙,杨树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应用评价[J].山东医药,2014,54(17):70-72.

[6] 吴元勇,郭金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1243-1244,1247.

[7] 靳艳斌,罗润明,李兵.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78-79.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结合; 临床体会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受累对象是绝经后女性,其患病率为5%~20%,发病高峰年龄在60~70岁。临床治疗上,雌激素、VitD3类、二膦酸盐、降钙素等药物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费用、副作用、保健观念等原因,许多药物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医治疗本病有肯定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VitD3形成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不足。骨是处于不断更新之中的活组织,这一过程称为骨重建,骨重建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调节,其中激素调控、营养及生活习惯、遗传、免疫机能、运动锻炼等因素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逆转已丢失的骨量,及早预防显得更为重要。治疗药物分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二大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有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类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氟制剂、雄激素等,临床疗效不肯定,临床常用的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依据骨质疏松的容易疲劳、腰背疼痛和骨折的临床主证,其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骨痿”“骨痹”等范畴。本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虚,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胃等脏腑有关。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经期女性,由于肾气衰弱,天癸枯竭,肾精亏少,精不生髓,髓不充骨,骨髓空虚,骨骼失养,除了丧失生殖功能外,脏腑功能亦相对减弱。在治疗上应着重以补肾法为主,兼顾肝、脾等脏,并应根据其病机特点及患者体质特点适当变通[1]。

3 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的体会

研究发现,直接应用性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效果更显著,但补肾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也显著且副作用小,并兼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对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有禁忌或顾虑及不能耐受性激素替代治疗副作用的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2]。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病证,将中医整体调整治疗和西医对因治疗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疗效。

3.1 治疗目的 缓解病痛;抑制骨吸收过快;降低骨折率;促进新的生理性骨质形成 ;改善骨质量。

3.2 结合治疗的措施

3.2.1 基础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

3.2.2 止痛临床接诊的病人多有骨痛,以腰背酸痛为主,位置固定,夜间或清晨明显,严重的疼痛常持续数周后,变为慢性疼痛。对严重的疼痛,没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药;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双膦酸盐类+消炎止痛药。不能使用这些药物者,可用中药补肾壮骨,养血活血止痛。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可加骨碎补、莪术、鸡血藤等。慢性痛时重用补肾药,如杜仲、续断、桑寄生等。

3.2.3 抑制骨吸收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之间存在互补性,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以先用西药控制症状,继以中药维持,以实现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医疗目的。特别是出现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疗者,补钙出现明显腹胀、便秘,维生素D3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甚至有肾功能损害与肾结石,双膦酸盐出现明显胃肠道等副作用时更应考虑结合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与西医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腺垂体、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及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不同环节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紊乱因素参与下的骨代谢疾病。骨代谢的调控与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密切相关,整个调控过程以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形式存在[3]。这可能是中医"肾"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研究已证明,以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肯定的疗效,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破骨,加强成骨,具有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往往病人在骨指标尚无明显改善前,临床的腰腿疼痛、腰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已明显改善或消失[4]。但中药制剂多较粗造,有效成分尚未提取,不利于病人长期服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常用补肾的方剂有:二仙汤、左归饮、右归饮等。常用药物有:(1)补肾填精类:黄精、熟地、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2)温补肾阳类:紫河车、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续断、骨碎补、杜仲、肉桂、狗脊;(3)活血化淤类:当归、川芎、赤芍、丹参、三七、鸡血藤、莪术、土鳖虫、全蝎、乳香、没药、牛膝[5]。

3.3 结合中医特色用药中医认为本病是以“虚”为本,以“淤”为标,“多虚多淤”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佐以活血。

3.3.1 健脾补气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借助肾阳温煦,而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中医脾胃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的衰老不利于钙和维生素D3等的吸收,健脾补气改善消化功能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

3.3.2 活血化淤中医认为“久病多淤”,肾虚血淤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法是有效治疗方法[5]。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性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常发生显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以及衰老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3.4 结合中药药理学用药用中药时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研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够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可以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如二仙汤有类似性激素作用。巴戟天能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本病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从而有利于纠正过高的骨转换率。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能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有利于钙的吸收。淫羊藿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同时又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骨碎补能提高血钙、血磷水平,改善软骨细胞的功能,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变。牡蛎含钙率为38.98%,与胃酸作用后能生成可溶性钙盐,促进血钙水平的提高[6]。

4 确定合理评价方法

总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确定对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合理评价方法非常必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及临床远期疗效的研究观察,才有希望筛选出防治骨质疏松症更加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疗程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参考文献

[1] 黎玉梅.补肾法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J].吉林中医药,2004,24(2):12.

[2] 赵 光,徐则李,邵琼星,等 利维爱及中药补肾法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3):337.

[3] 朱飞鹏,李冬华,冯素云.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2,23(1): 35.

[4] 李晓泓,田阳春,解秸萍.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 80.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两者虽各自存在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但临床上这两种疾病往往同时发生[1]。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便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显著增加。随着目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也与日俱增,那么骨质疏松患者行关节置换前后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严重骨质疏松症的 60例患者。其中男性 1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70±6.4)岁。根据患者术前1个月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分为两组,A组术前接受过抗骨质疏松治疗,共20例,B组术前未接受过抗骨质疏松的正规治疗40例。

1.2方法

1.2.1诊断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均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WHO推荐的BMD检测标准制定。①诊断纳入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及WHO推荐的BMD测定标准,制定诊断标准:?KBMD检查结果为-2.5,?L膝关节疼痛多年出现关节功能障碍;②排除标准:?K严重的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并发症,?L双侧膝关节病变,需同时行手术,?M长期卧床患者、和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病变不能遵医嘱患者。

1.2.2临床评估 ①采用全身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骨密度进行检测。依据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定系统给予定期评估治疗。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③骨质疏松治疗情况,由骨密度检查、血钙检查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综合评定。④分别摄X 线片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HSS 评分。HSS 评分标准,优:85~100 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

1.2.3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麻醉下进行,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切除前、后十字韧带及关节周围骨赘,常松解挛缩的韧带及软组织,达到两侧软组织张力平衡。膝内翻畸形可松解胫骨内侧及膝后内侧软组织。膝外翻畸形依次松解髂胫束、外侧副韧带、胭肌腱及后外侧关节囊。于髁间窝上方钻孔,插入髓内定向杆,连接切模,切 除股骨髁远端,放置髁假体试模。准备抗菌素骨水泥,依次安装股骨髁模具、胫骨平台模具及 平台垫模具。清理残余骨水泥,伸膝加压直至骨水泥骨化,活动膝关节,高压冲洗关节腔,骨残端用骨 蜡封闭,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屈膝 90°依次缝合膝关节囊,皮肤及皮下伤口,加压包扎,弹力绷带固定。其中有5例患者胫骨外侧骨缺损,我们采用将截骨取下的股骨髁内松质骨带有少量的皮质骨垫与患处并骨水泥固定。分别有有2例患者胫骨内侧平台骨质疏松严重并有骨缺损严重,2例股骨外侧髁大块缺损(骨质疏松严重,手术过程中外髁被外力破坏,松质骨碎散无法复原),我们用等大的深冻同种异体骨补充并用长皮质钉内固定后,再行假体安放。。

1.4围手术期治疗及康复 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血药物利阀沙班(拜瑞妥)治疗35 d,并继续给予唑来膦酸加和/或骨化三醇、钙尔奇抗骨质疏松治疗 2~3个月。术后第1 d服用依托考昔60 mg,必要时120 mg,1次/d,连续服用7 d。术后当日麻醉清醒后即开始患侧踝关节最大限度的跖屈和背伸锻炼,术后第1 d行股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并根据引流液减少情况拔出引流管。拔除引流之行渐进性CPM和下肢气压泵。术后第2 d膝关节被动屈曲45°~60°,第3 d被动屈曲 90°并在助行器帮助下,下地活动。术后第7 d若无严重并发症,患者自行蹲起训练,并在助行器帮助下下地活动,至少步行3次/d,≥30 min/次。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P

2 结果

术后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影像学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5 个月。患者术前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详见表,术前VAS总评分(6.50±0.31),术后经治疗后3个月总评分(2.50±0.17),P

本组无1例发生膝关节脱位、膝关节不稳定和髌骨骨折。术后复查骨密度,所有患者骨密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表明经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全身骨质量有所提高。同时膝关节活动度及患者行走功能较手术前均有变化。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点,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的骨骼疾病,目前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健康问 题[2]。全膝关节置换术现如今已成为成熟的手术技术,针对膝关节终末期病变提供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的可能[3]。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经历着疼痛,膝关节功能障碍,更乃至假体周围骨质疏松性骨折,假体松动等次生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关节置换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4]。因此深入研究伴有骨质松症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情况,及术后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关节置换手术质量有着长远意义。

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明显增高,因此手术中出现微骨折风险极高,甚至可能导致拟安装假体的部位严重骨折[5]。而关节置换早期,若不适当的功能锻炼,会导致早期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导致远期假体失效等严重的并发症[4]。而骨组织的质量下降,为假体固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若使用骨水泥的,在骨水泥周围的骨质中会聚集大量破骨细胞,造成更加严重的骨吸收,最终导致假体松动的可能性增加[6]。有报道指出骨质疏松症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因骨皮质的疏松,不利于假体和骨组织的锚定,容易出现间隙引起微动[5]。一项对股骨标本的研究发现[7],无骨水泥固定时,骨质疏松标本比正常标本在假体近端微动增加43%,远端增加28%。有骨水泥固定时,骨质疏松标本比正常标本近端产生微动增24%,远端增加18%,上述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证明无论是否行骨水泥固定,骨质疏松标本的微动的发生率均较正常标本高。因此,围手术期治疗骨质疏松可避免骨脆性骨折,减少骨折发生,降低假体松动失效。同时正规的康复治疗方案为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可提高骨质疏松患者全膝置换的成功率。本组60例患者中,术前我们均完善骨密度检查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 60例患者术后随访无假体松动,随访拍片中未发现假置改变,或假体周围骨损伤。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良好,患者对手术满意,但本实验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组实验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仍需要大样本长期随访的观察。

参考文献:

[1]樊继波,覃勇,唐晓松,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估与治疗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10):1207-1211.

[2]朱兴阳,苏海涛,黄永明.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的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9):6887-6895.

[3]兰平文,沈彬.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诊疗进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2):240-244.

[4]任志,程招军,孙和军,等.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前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2):3212-3218.

[5]冯会成,黄迅悟,毕龙,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3):538-540.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 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开放后凸成形术;椎管减压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072

本研究为观察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行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 选取了2012年4月~ 2014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54例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患者, 分别行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和开放后凸成形术治疗,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54例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27例, 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1:6, 年龄72~87岁, 平均年龄(76.3±8.6)岁, 骨折节段:T10骨折9例, T11骨折7例, T12骨折5例, L1骨折4例, L2骨折2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5, 年龄71 ~89岁, 平均年龄(78.2±8.7)岁, 骨折节段:T10骨折10例, T11骨折6例, T12骨折4例, L1骨折4例, L2骨折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节段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开放后凸成形术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 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 采用C型臂X线以及术前影像资料定位治疗伤椎, 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工具进行开放后手术, 手术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手术方法进行操作, 手术完毕后进行止血、缝合切口操作。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进行椎管减压治疗, 于骨折位置放置引流管, 并关闭切口[1]。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评分以及后凸Cobb角, VAS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定, 分值0~10分, 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ODI功能采用Swestry功能评分进行评估, 评分分值0~45分, 0分为正常;后凸Cobb角采用Cobb测量法进行测量, 角度与脊柱侧弯程度成正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各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评分 经治疗, 研究组术后7、14 d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各时间点的后凸Cobb角 经治疗, 研究组术后7、14 d的后凸Cobb角均比对照组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目前,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 但仍不确定哪种手术方法的效果较为显著[2]。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选取的54例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 分别行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和开放后凸成形术治疗, 比较两种治疗方案下两组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评分, 发现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方案下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评分均比开放后凸成形术方案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原因在于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采用双侧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可视范围较大, 可以减少周围神经和组织的损伤, 并可以有效控制骨水泥注入外溢方向, 及时清除残留的骨水泥, 从而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

同时, 也有相关研究表明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行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可以有效纠正后凸畸形, 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有效证实[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7、14 d的后凸Cobb角均比对照组小,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原因在于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的减压效果明显, 对脊柱后柱生物力学的影响较小, 可以促进患者骨折部位骨块的复位, 确保脊柱结构的稳定, 同时也可以避免神经功能障碍或骨块移位, 缩小脊柱侧弯角度, 从而可以有效纠正后凸畸形。

综上所述, 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行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 并可以有效纠正后凸畸形,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维,李万福,孙常太,等.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13(4):187-188.

[2] 张嘉,蔡思逸,李强.微创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稳定爆裂骨折.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 6(2): 127-128.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益肾活血汤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片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骼疾病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10年5月—2013年09月观察治疗6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益肾活血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 入选标准 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 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 治疗方法 以益肾活血汤为基础方:熟地黄、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续断、骨碎补、丹参、牛膝、当归、红花、益母草、党参、黄芪、淮山药、茯苓。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独活、牛膝加量|。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65例中,痊愈4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2%,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益肾活血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熟地黄、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续断、骨碎补、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 间接治疗骨质疏松症, 丹参、牛膝、当归、红花、益母草等都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运用益肾活血方,可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益肾活血汤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是益肾活血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 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中药“骨康方”;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85-02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随着人们对骨质疏松症认识的不断深化,最新的骨质疏松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密度和骨质量共同决定了骨强度的高低。

骨质增生症又称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骨关节退行性变等。目前一般称为骨性关节炎(osteoarthfitis,OA)。此病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性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疾病,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中医根据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发现这两种疾病常有共同的病因病机,且常发生在同一患者,运用中医“异病同治”、“整体观念”的治则,常能取得良效。我们运用中药“骨康方”治疗168例骨质疏松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门诊的资料完整的共168例患者被纳入此次小结范围,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64岁。其中男性63例;女性105例。骨质疏松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骨密度T值≤-2.5SD。骨关节炎的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膝骨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参考Swanson骨关节炎x线分级(表1)

中医辨证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和的方法。

168例骨关节炎患者,共203膝。其中Ⅰ级:22膝;Ⅱ级:59膝;Ⅲ级:89膝;Ⅳ级:33膝。

1.2纳入标准

凡测得骨密度T值≤-2.5SD。包括腰椎(Total)正位(L1-L4);髋部(Total);股骨颈,其中任一部位达到此标准就定义为骨质疏松。同时又有符合骨关节炎的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未明显异常者纳入本小结范围。

1.3排除标准

①肾上腺皮质类疾病、甲旁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恶性肿瘤、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胃肠吸收障碍等疾病。②长期(半年)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类固醇类药、肝素、抗癫痫药、雌激素、利尿剂等。③长期卧床(1年)的患者。④不能正确表述病情及精神病患者。

1.4治疗方法

采用我科自拟的“骨康方”加减。基本方组成为仙灵脾12g,熟地12g,鹿角胶9g,锁阳9g,杜仲12g,女贞子12g,黄芪12,泽泻9g,丹参12g,红花9g等。

1.5测量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HOLOGIC Discovery A型双能x线测定仪检测患者的正位腰椎(Total)(L1-L4)、髋部(Total)、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检测时按要求正确输入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相关数据。按要求进行检测,由经过专门培训合格的同一人员操作。每天检查前均行仪器性能质控检测。统计各部位的T值。x线阅片由一专职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担任。

1.6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3个月、半年、1年进行膝关节炎疗效评估。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标准。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疼痛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未愈: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1年后骨密度复查。升高:骨密度升高2%;无变化:骨密度升高±2%;下降:骨密度降低2%。

2、结果

2.1治疗3个月、半年、1年后203膝关节疗效详见表2。

治愈和好转均为有效。从表中可看到治疗3个月、半年、1年后有效率分别为86.20%,87.19%,92.61%。

2.2治疗1年后骨密度平均增加1.94%。升高96例;无变化47例;下降25例。

骨密度升高加无变化为有效,有效率为85.12%。

2.3治疗1年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3、讨论

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都会引起疼痛,引起疼痛往往是多因性、多源性的。骨质疏松疼痛的原因:①破骨细胞溶骨:常在下半夜或凌晨时发生,骨丢失越快,骨痛越明显。②机械应力造成骨微结构破坏(微骨折):主要是腰背痛,其与活动程度及负重关系明显。③骨骼变形(骨折)所致的肌肉痛:与关系密切,如翻身痛和起坐痛。④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疼痛互为加重。50岁以后,很多妇女开始或已经进入绝经阶段,雌激素下降明显,骨密度丢失明显增加。

骨关节炎的病因一般认为有:①年龄。②损伤和过度使用。③肥胖。④遗传。⑤雌激素减少。⑥骨内压增高。

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中医学原本无明确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大致与中医文献所记载的“骨痹”、“骨痿”、“肾虚”、“腰脊不举”相类似。中医认为与肾的功能有密切联系,“肾主骨生髓”是肾的重要功能。《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了中医辨证为肾虚的患者其骨密度明显低于非肾虚的患者,并且常常伴有骨质增生,中药的补益药,尤其是补肾药,在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中,都证明了有延缓机体衰老,提高人体整体免疫力的作用。现代医学对肾的研究提示,肾虚患者有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下降,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造成骨质疏松。中药治疗不仅能提高骨的“量”,而且能改善骨的“质”,就是提高骨的韧性,骨的韧性较高,骨的抗骨折能力也较强。从现代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资料看,中医的肾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涉及的多系统功能,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代谢等方面,对全身的生理活动起到整体的调节作用,特别对人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有“补肾是补益脏腑之本”;“补益脏腑即所以补钙”;“不是钙剂而收补钙之效”的说法。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骨的代谢与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整体调节是完全吻合的。

中医治疗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就是指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在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贯穿着阴阳此消彼长的变化。骨吸收和骨形成是一对矛盾,正常成年人的骨吸收和骨形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也可看成是机体在这一方面的阴阳平衡。

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阿法骨化醇;骨密度;老年性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12-01

在临床中,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中骨质疏松比较常见,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往往骨质疏松治疗难度较大,并且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1]。骨质疏松后期比较容易并发椎体骨折、椎体滑脱以及脊柱侧弯,会造成椎管有效空间的减少导致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2]。为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预防,我中心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中收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62.4±24.3)岁;对照组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61.6±24.7)岁。所有患者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诊断为骨质疏松。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因素,在3个月的时间内未使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加重表现。排除患有精神障碍,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以及恶性肿瘤的患者。患者中有81例有长期的吸烟史,23例有糖尿病史。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钙剂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配合阿法骨化醇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2、4、8周时的视觉模拟痛疼评分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的股骨颈、L2-4骨密度差异情况。两组患者同时采用一定剂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碳酸钙D3片600mg*60s,1次1片,每日1到2次。观察组患者每日加服阿法骨化醇1片,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0.5μg,空腹服用,250ml白开水送服,用药后30min内禁止进食或平卧。在预防措施上,要求患者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豆制品和乳制品以及鱼虾贝类等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克制平日生活不良习惯,禁烟禁酒,禁止饮用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每日日光照射1h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锻炼,每日30min。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通过双能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检测,测定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值。骨关节疼痛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3],具体方法为在纸上标记一条10cm的横线,在左端标记为0(无痛),右端标记为10(剧痛),不同的刻度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进行标记。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标准为:0分(无痛),1到3分()轻度疼痛,4到6分(中度疼痛,影响到睡眠),7到9分(重度疼痛),10分(剧烈疼痛)。疗效以评分变动1分以上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常见的老年临床疾病之一[4]。骨质疏松在临床中表现为骨质的有机成分生成欠缺,继发钙盐减少以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从而导致骨折频繁发生[5]。阿法骨化醇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钙和磷的平衡,促进两者在人体肠道中的吸收,降低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改善绝经妇女和使用激素类药物引发的骨质疏松症中比较使用。根据本文研究结果,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较好,患者股骨颈、L2-4骨密度提升明显,具有推广价值,但在治疗中需要注意预防措施的规范。

参考文献

[1]杨素敏,黄嫒霞,刘亚飞.阿法骨化醇胶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胫骨结节骨软骨炎[J].中医正骨,2005,17(9):1.

[2]吴文.钙与阿法骨化醇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J].武汉医药导报,2004,23(9):643-644.

[3]刘维嘉,黄有荣.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致腰背痛58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