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的医疗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13 17:36:18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1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针灸 推拿 中草药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以滑膜细胞的大量增殖,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属一难治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属中医“痹病”中之“顽痹”、“痹”、“历节”范畴。究其发病,可概括为“正虚”、“邪侵”、“痰浊瘀血”三个方面。正虚,则主要体现为营卫不和,气血亏虚,脏腑虚弱,阴阳失调;邪侵,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外因,《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正虚邪侵,正邪交争,则会形成正虚邪实的病理状态。阴阳气血不足,筋脉骨节失养,则见肢体关节酸软无力,面色萎黄,身体消瘦,四肢不温等“不荣”之症;寒湿入侵,阻滞经脉,气血闭阻,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故又见肢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等“不通”之症。而RA患者病程长者,多耗伤气血,加之来中医院就诊者,多是久服西药(多为停停服服,不规则服药)未见效者,更是虚实夹杂,病情复杂者。验之临床上多以正虚邪恋,血虚寒凝者多见。养血通痹汤正为此症而设。中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来中医中药治疗RA的实验研究成果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一) 针灸中药结合疗法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RA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机体免疫调整作用。张氏[3]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整体与局部,辨证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配合温灸。取穴:风池、三阴交、大椎、膈俞、足三里。局部取穴:根据患者病变关节取穴。辨证分期配穴:早期可配脾俞、胃俞、膀胱俞;中晚期可配肝俞、肾俞、大杼、膏育俞、关元等穴;缓解期可配气海、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上述穴位每次选用6~7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主穴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足三里和三阴交针后留针期间加灸,留针20min,温炙10min,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每5min行针1次,连续8周。中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用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型用白虎桂枝汤加减。水煎取汁400mL,200mL/次,2次/天,口服。连续服8周后统计疗效。总有效率为86.1%。巩氏[4]采用寒痹康汤(狗脊、淫羊藿、秦艽、独活、防风、细辛、熟附子、麻黄、青风藤、乌梢蛇、白花蛇、千年健、千斤拔、黑蚂蚁)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结合温针灸(曲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用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2天1次,每1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9%,疗效优于对照组 (P

(二) 推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推拿治疗可消除气血阻滞从而获得人体的平衡状态。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推拿可使循环和神经系统活化从而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尽管推拿疗法不能治愈或阻止RA的进展,但公认的是,它可以缓解炎症相关的症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某研究小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推拿与提高RA关节痛儿童的心理机能相关。研究发现推拿疗法有助于减缓焦虑,情绪和疼痛等症状。由于缺乏科学机制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权威医学机构难以批准其对于RA的治疗。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推拿疗法治疗RA进行临床试验以及详细的机制研究。

(三) 中草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前研究人员分析了许多有效治疗RA的中草药,其相关的机制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以下将以雷公藤为例介绍中草药抗风湿的效果。

雷公藤(TWHF)是在治疗RA中药方剂中一种常用的草药。方剂中通常使用水提取物,使用醋酸乙酯和氯仿-甲醇萃取更利于避免其副作用,减少毒性。研究显示,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内酯等是抗类风湿主要的有效成分。在胶原蛋白诱导的鼠RA模型中,雷酚内酯可抑制炎症和软骨素损坏。雷酚内酯治疗后可见类风湿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凋亡。在雷公藤给药后,可观察到该有效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或蛋白)如TNF-α,IL-1,IL-17等。除此之外,黏附分子的表达如E-选择素,ICAM-1和VCAM-1也可被下调。总之,TWHF和它的有效成分的多靶点效应可改善RA的病理进展。但是,TWHF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主要表现在皮疹、唇干、痢疾、闭经和骨髓抑制等方面。除TWHF之外,临床中也常常使用许多其他的中草药例如粉防己、猫爪藤等。中草药的新药开发可丰富DMARD家族。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2

关键词:痹症;退行性膝关节病;传统疗法;临床研究

1传统医学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中医古籍将骨关节疾病归属于"骨痹"或"膝痹"的范畴,最早记载于《内经》,《素问・长刺节论》载:"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关于病机的描述如下:《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在骨则重,在脉则血凝而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张氏医通》曰:"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袭之。",《证治准绳》曰:"(膝痛)有风,有寒,有闪挫,有瘀血,有痰积,皆实也,肾虚其本也。"肾主骨生髓,肝主筋,筋附骨,肝肾充盈,则筋骨强健,关节滑利,运动灵活。本病肝肾亏虚是基础,风寒湿邪侵袭及跌仆扭伤为发病诱因,总属本虚标实。《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将膝骨关节炎归于"骨痹"的范畴,证候分为肾虚髓亏,肾虚寒凝,瘀血阻络3型,临床广泛应用。中医理论不仅重视辨证论治,还强调性别、年龄、体重等个体差异,从整体论治,强调整体观念,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体现。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流行病学特征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随年龄而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膝关节是骨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化,骨赘形成。膝OA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关节炎无明确病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涉及的危险因素为:①遗传因素是首要决定性因素。与骨关节相关的一种新易感基因(asporin),它是细胞外基质的组份,asporin的突变体过量的表达,突变的频率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它在骨关节患者的软骨中高度表达。②由于关节软骨长期受高强度的应力磨损或受伤引起,如一些特殊职业者如矿工、运动员、舞蹈演员、重体力活劳动者。③关节损伤也是重要因素:如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引起关节不稳定、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骨折等。④性激素与骨关节炎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雄激素和雌激素对关节软骨及骨关节均有保护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即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2]。⑤气候因素:居潮湿、寒冷环境的人群发病率高。由于温度低,引起局部血运减慢甚至障碍有关。⑥肥胖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除机械性因素外,还与肥胖的全身代谢因素有关。此外基因改变、关节软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神经性异常及关节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等均可引起骨性关节炎。继发性关节炎是由于外伤,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等。

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国内外的初步调查显示,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后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关节炎,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最为常见临床特征。骨关节炎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的最终致残率为53%,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也更加突出,我国于2002年10月加入了"骨于关节十年"这一国际活动,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疾病的重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人们对这一疾病的防治水平。骨关节炎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加速,有效的治疗及预防骨关节疾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一种有效、廉价、方便、无创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3传统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案

3.1药物治疗,包括中药口服和外用。

3.1.1中药口服的传统方剂有独活寄生汤,四妙丸,右归丸等随证加减治疗。临床常用中成药有仙灵骨葆胶囊,抗骨质增生丸,骨刺片,独一味胶囊,痹祺胶囊等。中药所具有的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补益肝肾,补益气血的功能对治疗膝关节炎症具有卓越疗效。现代医学从病理药理学角度分析机理如下,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膝关节的微循环,激活纤溶系统并降低骨内压。许学猛[3]等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兔膝骨关节炎,测定膝旁内高压病取样病检,结果显示该汤剂能有效地防治膝骨关节炎骨内高压的发生发展,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其预防用药较治疗用药疗效更佳,并且,促使机体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产生。叶俊星[4]等给日本骨内高压(IOH)大耳白兔灌服骨痛胶囊(独活、续断、白芍、川芎、牛膝等),有效的降低了白兔膝关节IOH,明显改善骨髓血液流变学状态,并可使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其次,中药调节骨性关节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补肾柔肝中药如仙灵脾、白芍、巴戟天等能有效降低膝关节滑液中促进关节软骨分解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上调促进关节软骨合成的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5]。张磊,胡阿威等[6]用痹康灵灌胃膝关节炎模型兔,经4w后检测关节软骨和滑膜中的白介素-1β水平均得到下降,证实痹康灵能降低白介素-1β水平而起到防治膝关节炎的作用。

再次,中药对骨关节炎滑膜的作用十分广泛和复杂。祛风湿药如秦艽、防风、独活、羌活等能降低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从而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褚立希等[7]用关节Ⅰ号方在骨关节炎兔模型中发现滑膜中cAMP含量增高,推测可能是补肝肾的中药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起到了对炎症的吸收、组织修复的作用。杨平林[8]等用熟地、黄芪、白芍、苍术、黄柏、肉苁蓉、当归、秦艽等37味补肾活血中药作用于骨关节炎模型兔,发现滑膜一氧化碳(NO)水平下降。NO可抑制IL-1ra的产生,引起软骨破坏,并增加COX-2活性,导致PGE2合成增加,参于介导滑膜炎症。

最后,中药还具有抗氧化和抑制自由基产生的作用。马建兵[9]等用黄芪、熟地、苍术、三七、肉苁蓉、等中药制剂灌胃模型兔,结果发现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明显低于对照组。谢林[10]等用丹紫康膝冲剂,20g/包,1包/次,口服治疗骨关节患者,发现治疗后两月后患者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血浆过氧化脂质降低(P

3.1.2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热熨,中药熏蒸,中药膏外用,穴位敷贴,中药蜡疗等

黎品基[11]用中药熏洗加热敷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38例,58个膝关节,外洗方为香茅、石楠藤、大力王、三叉苦、穿破石、宽筋藤、细辛等,热敷方为羌独活、南星、路路通、伸筋草、鹿含草、天仙藤等共研末加凡士林适量,混煮成膏,有效率达96.5%。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张鑫杰[12]等采用中药煎剂外敷治疗寒湿型关节滑膜炎,方取川乌、草乌、白介子、元胡、木瓜、透骨草、伸筋草、三棱、莪术、桂枝等煎水洗患部,洗后将药渣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20min,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王春华等[13]观察规范的中药熏蒸操作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恢复的效果,结果发现中药熏蒸可以加快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关节肿胀和缓解疼痛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邓大培[14]应用中药热熨治疗膝骨关节炎,在温痹散的基础上分2个证型加减:寒湿型用温痹散,湿热型去附片,加黄柏、忍冬藤。同时以红外线理疗及口服双氯芬酸钠或消炎痛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中药外敷药膏如麝香解痛膏,天和骨痛膏,关节止痛膏等,现代膏药均有一定程度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作用。姜伟华等[15]以复方南星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和安慰剂对照组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复方南星止痛膏组,伤湿止痛膏组VAS减分值,减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崔社明[17]研究了子午流注穴位敷贴治疗膝关节炎患者,观察其对膝关节疼痛改善的效果。根据子午流注时间分别在阳陵泉、阴陵泉、血海、膝眼等穴位敷贴药膏(由独活、桑寄生、细辛、肉桂、防风等组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91.94%,对照组为81.54%,证实了子午流注贴敷疗法对缓解膝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蜡疗作为一中古老的传统疗法,《本草纲目》记载其"破伤风湿,暴风生冷……均有奇效",中药蜡疗治疗膝关节疾病是集药物、穴位刺激、温热疗法、中药透皮吸收为一体的作用迅速、简便、价廉、安全且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原理是通过药腊接触皮肤产生热效应,扩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循环,使物通过皮肤而吸收,从而起到舒筋活血止痛效果。随着药腊的逐渐冷却,体积缩小对肌肤产生柔和的按摩作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马新等多年来运用中药蜡疗治疗各种痹症,取得满意疗效[18]。

3.2针灸系列治疗方法 针法治疗痹症取穴大都以膝关节周围穴位和阿是穴,疗效肯定。现代不同针法及针具的使用,更加丰富了传统中医文化。

温针疗法是在针刺后,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的一种方法。此法始见于东汉时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后历代都有沿用,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陶善平[19]等运用火针结合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35例,总体有效率为97.1%。张子凡[20]等对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两组,治疗组采用赤凤迎源法配合刺络拔罐法,对照组以普通针刺法,结果前者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曾德毅[21]等运用浮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比中药口服法,浮针治疗疗效优于口服法,通过对血清NO水平检测证明此法还能改善体内免疫代谢,值得临床推广。还有薄氏腹针[22],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23],银质针导热疗法[24]等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灸法在古文《玉龙歌》中有曰"膝腿无力身难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现代灸法亦得到充分发挥,形式多样。聂斌[25]等采用雷火灸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中,治疗组用赵氏雷火灸艾条1次/d灸关节周围要穴,犊鼻、血海、梁丘、足三里等,对照组口服芬必得胶囊,2次/d,治5w后观察,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李辉莲[26]采用隔附子饼治疗膝关节炎患者70例,总有效率为91.43%。

3.3推拿手法治疗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病变对手法的要求高,需施治者具备一定经验和功力。手法施治亦需辨证,如温阳手法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炎[27],点筋分穴手法治疗膝关节炎[28],筋经手法治疗阳明筋型膝关节炎[29]。王琼[30]对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实验,涉及451例病例,结论证实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缓解膝骨关节疼痛、提高膝骨关节总体功能等作用,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

3.4综合疗法 王兴凯等[31]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0例,总有效率达92.2%,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仲景治疗历节之名方,历代现代医家应用本方治疗疑难骨关节病,屡取良效。瞿佶[32]等运用中医三联疗法,即予以中药汤剂内服、药袋热敷和手法治疗治疗膝关节炎,对照西医方案口服塞来昔布合并外搽扶他林乳胶治疗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4基于传统医学的现代治疗方式

4.1电针 电针即电子针灸利用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不同波形的脉冲电流以代替手捻针刺刺激,达增强治病或镇痛效果的一种灸电子仪器。库秀娟[33]等对比电针和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w和治疗4w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电针组各项积分低于手法组(P

4.2水针 水针疗法又称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在传统中医针灸和现代医学注射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医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水针疗法不仅丰富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为西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在我国近现展尚未进行大型课题研究,然而它所具有的优点,操作简单、用药量小、适应证广、作用迅速等,极适合推广。顾湘杰等[35]用威灵仙注射液注射膝关节炎模型兔,使得关节液内细胞因子IL-1β水平下降。梁粤[36]采针刺配合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比针刺配合西药口服,治疗后2w,两组疗效及WOMAC量表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穴位注射组疗效及关节功能与针刺西药组相同;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两组疗效及WOMAC量表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3针刀 针刀是一种介于针灸和手术之间的新型中医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上越来越被认可,在膝,关节的治疗上做了不少尝试。宋素艳[38]等治疗40例膝关节炎患者,在膝关节屈曲700~800位,选取膝关节边缘压痛点进行松解,总有效率为93.6%,与曲安奈德封闭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5传统医学研究方向

传统医药在治疗膝关节病这一领域有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已取得较大成就,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应该结合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优化临床诊疗方案之外,制定预防及保健机制,从根本上延缓疾病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这一预防模式必须有充分循证医学依据,易于推广的、高质量、标准化的指导规范,最大限度顺应人群需要,符合卫生经济学"成本-效果"原则。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2]张乃铮,施全胜,张雪哲,等.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234.

[3]许学猛,王羽丰,邓晋丰,等.补肾活血胶囊影响兔膝关节退行性疾病骨内高压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2001,9(4):24.

[4]叶俊星,白书臣,吉璐宏.骨痛胶囊对日本大耳白兔膝骨内高压和血液流变学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2007,15(2):45-48.

[5]Zheng CS,Ye HZ,Xu XJ,et putational pharmacology study of Tougu Xiaotong Granul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kneeoste oarthriti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9,15(5):371-376.

[6]张磊,胡阿威,张礼功,等.痹康灵对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中华医学丛刊,2003,3(8):11-13.

[7]褚立希,周恩元,王杰.关节Ⅰ号方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5(6):20-21.

[8]杨平林,刘德玉,R西京,等.补肾活血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家兔血清,滑膜及关节软骨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3,16(11):667-669.

[9]马建兵,刘德玉,李堪印,等,中药对家兔实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0,12(1):8-10.

[10]谢林,周尊谦,孙武达.丹紫康冲剂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11(5):6-9.

[11]黎品基.中药熏洗加热敷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2):247.

[12]张鑫杰,郭永昌,孟刚,等.中药外洗治疗寒湿型膝关节滑膜炎临床观察[J].2012,8(32):36-37.

[13]王春华,奚军.中药熏蒸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的重建效果[J].上海护理,2010,10(3):5.

[14]邓大培.中药热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95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4):521.

[15]姜伟华,潘立群.复方南星止痛膏对膝骨关节炎止痛效果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硕士学位论文.

[16]赵晨.奇正铁棒锤止痛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11-13.

[17]崔社明.子午流注穴位敷贴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2):173-175.

[18]马新.内病外治-中药蜡疗治疗痹症[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2):75.

[19]陶善平,何天峰,罗永宝,等.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9):742-746.

[20]张子凡,刘丹.赤凤迎源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1]曾德毅,李盛青.浮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对NO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22]张倩,刘云霞.薄氏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3]陈新华.平衡针配合多针浅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8(6):1078.

[24]庞晓华,赵立新.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山西,山西中医学院,2014.

[25]聂斌,张丽,徐凯,等.赵氏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4):313-314.

[26]李辉莲.隔附子饼灸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护理[J].现代医院,2013,13(11):82-84.

[27]王勇,季远.温阳推拿法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28]王立军,丁全茂.点筋分穴手法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29]冯学烽,邹伟民,陈永韶.经筋手法治疗太阳经筋型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1):206-208.

[30]王琼,朱国苗.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1):11-15.

[31]王兴凯,谢宗宏,王雷.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0例[J].江西中医药,2007,38(296):65.

[32]瞿佶,苟海昕,高翔.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9):59-61.

[33]库秀娟,杨松滨,褚希立,等.电针和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8):19-21.

[34]屈晓光.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J].中医药导报,2009,15(6):60-61.

[35]顾湘杰,陈飞雁,钟明康,等,威灵仙注射液对骨关节炎关节液与软骨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7):524-526.

[36]梁粤,皮敏,黄少莹.针刺配合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8):7-11.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3

关键词:中医中药;类风湿性关节炎;综述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32-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滑膜反复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1]。临床的主要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本病病程长,致残率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最后出现关节畸形、强直、功能丧失, 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对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2],现代医学对其尚无特效疗法。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本病属中医“痹证”、“历节风”、“顽痹”等范畴,由于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病理损害,延缓关节畸形,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医药的治疗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

1病因病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僵硬、变形为特点,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致畸和致残率高为致病特点。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中医“痹证”范畴。早在内经当中就出现了关于痹证病因病机的论述,《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指出了一般痹证的基本病机,认为痹证的形成是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邪气乘虚而入,侵及血脉,逐渐形成痹证。在病因病机方面,除具有一般痹证的特征之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自身的特点。

1.1痰瘀互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基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外袭,影响正常气血循行和津液输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或不通,或不荣,筋脉筋骨逐渐失去气血所养,日久逐渐表现为关节疼痛明显,发红肿胀、扪之灼热、明显晨僵、屈伸不利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病邪的反复作用下正气更虚,并且由于气血津液运行障碍逐渐形成痰瘀互结,日久积聚于筋骨之间,逐渐出现了关节的肿大,最终形成虚实、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机特点[3-4]。总之,病邪入侵,影响气血津液代谢,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基础,痰瘀互结痹阻血脉逐渐形成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因此,气血不足、邪气入侵、痰瘀痹阻血脉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形成的三个主要要素,其中痰瘀互结是病理基础。

1.2瘀血是贯穿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发展的病理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尽管病程不同,在不同的发病阶段,其病机也不尽相同,表现出来的证候也有不同,但正虚、邪痹及瘀滞夹杂互为因果始终贯穿于各个证候之中,正气亏虚为疾病之本,邪痹及瘀滞为疾病之标。瘀血是贯穿始终的病理因素,因此活血通络祛瘀应贯穿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始终。也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对此进行了肯定[5-6],方路等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研究显示RA疾病过程中常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及肝肾阴虚证四个证型,各证型的发展过程中均有瘀血阻滞的表现。

2治疗方法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大致可分为活动期、稳定期、缓解期三个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也都各具特点,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必须注意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2.1辩证分型: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症分型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分型少者仅以寒热辨别,分为寒热两型,多者则根据不同发病阶段的病机特点、临床表现特征等进行分型可多达10余种。

有学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从中医四诊和中医证候分类结合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寒湿痹阻是最为常见的证候,其次为湿热痹阻,肾气虚寒,接下为痰瘀痹阻、肝肾阴虚证型[7]。邹伯琦[8]在总结治疗RA的经验基础上认为可以将本病分为4型,初期因风寒湿邪侵入关节经络,气血不通,多表现为风寒湿痹型,治疗以风散寒、利湿宣痹为主;急性发作期湿热痰瘀痹阻经络、关节,表现为湿热痰瘀型,治疗以祛湿清热化痰为主;痹病日久,肝肾亏损,辩证为肝肾不足证,治以补益肝肾、通经活络;本病晚期多表现为气血两虚,辩证属气血两虚型,治以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也有学者[9]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采用动态聚类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常见的有5种证型分别是肝肾两虚型、寒热错杂型、气阴两虚型、湿热阻络型及痰湿阻络型。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长,一旦发病进展迅速,并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因此也有部分学者根据不同发病阶段的临床特征将本病分为活动期、稳定期、缓解期三个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活动期的疾病特征表现为“邪气盛、病势急”,关节症状比较明显,往往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根据寒热偏盛不同具体可以分为风湿热证和风寒湿证,并分别以温通和清热凉血为治疗原则,根据轻重、病程长短进行加减治疗;稳定期多见肝肾亏虚证及气血不足证,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常见的证型可分为气血亏虚型、阳虚型以及痰瘀阻络型,治疗以补气养血、益肾的基础上配合活血祛瘀通络为治疗原则;缓解期患者一般无典型的症状,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10-1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型虽不统一,但仍具有一定规律性,其临床分型与疾病分期的关系,临床分型是否与临床生化检查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仍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2.2内治法:桂枝芍药知母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风湿历节的一个著名方剂,而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历节病的主证极为相似,有学者运用桂枝芍药之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也观察到经过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均有明显下降,提示服用此方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5]。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寒热错综之证尤为多,而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兼顾寒热错杂的典型处方,在临床应用中以此为基础方,通过辩证进行药物加减可提高治疗的效果。

气血不足是痹证形成的内在因素,气血不足,血脉空虚,邪气乘虚而入,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筋脉关节,邪气留滞,又会进一步耗气伤血,导致筋骨失养,风、湿、瘀血相互胶结,形成虚实夹杂,这个过程中瘀血作为其病理产物,又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子。因此在治疗上首先要祛瘀,有学者采用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气血亏虚、风湿痹阻筋脉之证,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13]。

痹证后期常表现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而是独活寄生汤具有补益肝肾气血,活血通络的作用,也是治疗痹证的著名方剂,有学者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满意疗效[14]。

许多学者采用自拟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学者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认为风寒湿痹,寒湿火瘀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多见最基本证候,在此基础上自拟寒湿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5]。有学者认为治疗本病的原则是补肝肾,强筋骨,健脾除湿,祛风寒,化瘀血。并在此治疗原则指导下自拟处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到良好效果[16]。

2.3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也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思想为指导,通过肌肤吸收药物,促进血液循环,血管扩张,改善局部或全身神经、肌肉、器官的功能,发挥药物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17-18]。有学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采用中药熏蒸治疗配合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主动参与关节的功能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9]。穴位注射疗法也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管,减轻局部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关节功能的损伤,证候表现最大的特点是关节及肢体变形,根据病因病机的分析也显示瘀血是贯穿类风湿性关节炎个阶段的病理因素,有学者根据RA的证候及病机特点选用当归注射液采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认为讲当归注射液注射到相应穴位可起到降低炎性介质和致痛物质水平的作用,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20]。

2.4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学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并且具有副作用小,可长期治疗的优势。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特点,采用针刺治疗多选用四肢腧穴为主穴,通过针刺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达到通利关节的作用。临床采用药物和针灸配合治疗RA,在改善RA患者关节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永霞[21]应用针刺结合梅花针治疗RA120例,以四肢穴位为主穴,并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进行辩证论治,随症加减,如: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关元;着痹加足三里、商丘;热痹加大椎、曲池。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7.5%。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表现为缠绵难愈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更多的学者采用针灸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RA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张锋利[22]等采用针刺与中药配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针刺选用大椎、至阳、命门、风池、合谷、足三里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并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穴,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中药选用自拟治痹经验方,主要的药物组成包括独活、桑寄生、青风藤、海风藤、制川乌、炙黄芪、丹参、炙甘草,两者配合治疗RA总有效率可达92.41%。

3结语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策略在于:(1).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2)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3)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然而,目前西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无明显的优势,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也仅对初发或轻症病例有一定的疗效,却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还会导致诸如胃肠道反应、出血、过敏及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23]。传统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数千年的经验与优势,中医中药以其辨证论治的个体治疗特点,针对RA的病理病机的特点,对症下药,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总的治疗原则,通过内服外敷,针灸等综合治疗手段,在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各种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和各种相关研究的开展,中医中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越来越确切,优势也越加明显,其也将为临床一线医生治疗该病提供重要的手段和新的思路。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临床的分期以及分型不统一,多是医家凭借经验进行治疗,可重复性较差,其次对于中医中药治疗有效的内在机制研究也亟待深化。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18

[2]刘健,程华威,郭雯,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2):107

[3]龙渊,文继红,张瑞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7-9

[4]刘晓艳, 吕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特点之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3):19-21

[5]方路,许东云,阎 霞,等.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31-32

[6]刘学义,李红波.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3:8-9

[7]鲁丽,李兆福,狄朋桃.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析[J].新中医,2011,43(1):66-67

[8]邹伯琦.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33 例的体会[J].江西中医药,1995.26 (2):26

[9]邓兆智,何羿婷,余煜棉.计算机模式识别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判断与常规临床判断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2):727-729

[10]刘孟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治体会[J].中医杂志,2001,42(8):465-466

[11]杜彩凤,赵勇,邹小娟.基于现代文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2):161-163

[12]雷裕后.分期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32 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3):127

[13]郭凤莲.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2,20(4):33-35

[14]梁晶,马丽.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10):24

[15]许东云,许云香,邹雁宁.寒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1):14-15

[16]张映聪.自拟活络蠲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 5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2):34

[17]牟增兴.中医中药治疗痹证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09,12(1):156

[18]汪元,沈鹰.中药薰蒸疗法治疗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及其抗炎机理研究[J].中医正骨,2005,17(10):636~637

[19]姜宏芳,龙启顺,业华仙,等.中药薰蒸配合功能训练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18-20

[20]池守海.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3):9

[21]任永霞.应用针刺结合梅花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11):38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01-02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疾病[1],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炎症,此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2]。人体的阳盛即可以化寒邪为热,湿热交炽而发为此病[3]。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34例。治疗组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27~67岁,平均48岁;病程2~6年。对照组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28~66岁,平均49岁;病程2~7年。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合并症。两组年龄、性别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1)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酸痛、胀痛)或肿胀,局部畏寒或发热。(2)实验室检查:血沉≥30 mm/h,抗“0”>500 U。(3)X线片:受累关节仅见软组织肿胀,无骨质改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萘普生早晚各一次;发热者可给青霉素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2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辨证治疗。(1)肾阳(气)虚型。主症:骨节僵硬,活动受限,舌质淡,脉沉细弱,方用桂附地黄汤:山药6 g、丹皮5 g、附子3 g、熟地12 g、泽泻4.5 g、山萸肉6 g、肉桂3 g、茯苓4.5 g。(2)肝肾两虚型。主症:关节疼痛,腰膝酸软,脉细数,舌光红。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山茱萸12 g、当归10 g、白芍12 g、熟地15 g、茯苓12 g、泽泻10 g、川芎9 g、淮山药15 g、黄芪30 g。每日1剂,6 d为1个疗程,治疗7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实验指标(抗“O”)正常。(2)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工作能力有所恢复,实验室检查有明显变化。(3)无效:治疗前后各方面无进步[5]。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取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3 讨论

《黄帝内经》将风寒湿三气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性关节炎一词一直沿用至今。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风湿病是一种病因多样、病理复杂的疾病。临床上单独应用西药作用是镇痛、抗炎、解热,对风湿性关节病只是起到缓解效果,难以治愈,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效果不显著。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顽痹”范畴[6],其病因是气血受阻,血滞酿瘀,营卫失调,胶着不解,邪客经脉,深伏骨骱,引起筋骨、关节屈伸不利,发生酸痛、麻木、僵硬导致活动受限。可见正虚是痹病发病的重要内因,邪侵是重要条件,不通是其病理关键。祛风散寒、疏筋活络、除湿止痛、疏肝解郁、解表化湿、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等方法结合西医治疗收到了理想效果。肾阳(气)虚型,方中熟地、山萸肉、山药益肾填精,附子温阳益气,茯苓、丹皮利湿泄邪。肝肾两虚型,治宜滋阴补肾、养血和血、畅筋骨、利关节,方中六味地黄滋阴补肾,四物汤养血活血,。

综上,中医证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证型可以出现在病程的不同期。虽然肝肾两虚多出现在中后期,但在急性期又可以热毒或寒湿为主、即虚实相夹,因此,不仅证型不是一成不变,而且一个证型在不同时期可以夹有其他兼证,如血瘀痰阻,这在临床辨证施治时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辨证用药,传承中医治疗关节炎类疾病数千年之经验与优势,针对关节炎病理病机之特点,对症下药,采用活血、化瘀、通络、调节阴阳、除风驱邪的方法,斩断病根。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对疾病病机特点而用药,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具有无痛苦、无并发症、安全便捷、疗效肯定等优点。同时,应用西药可以很快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的目的。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佟卓慧.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要点[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77.

[2] 李世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46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19-20.

[3] 李建新.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体会[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5):72.

[4] 刘文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J]. 中国药业,2009,18(12):285.

[5] 刘春贝.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66.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5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b)-013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s 50 case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25) and control group(n=25)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medicine.The VAS score and lower limb function score of all cas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lower limb function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Knee osteoarthritis;Adverse reactions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身体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损失,又名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1]。临床上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女性数量多于男性,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疗时存在复杂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2]。西医治疗此病一般采用缓解症状的方式进行对症处理,虽然缓解了患者的病情,但是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逐渐被临床所采用,得到普遍的认可[3]。因此,选取我院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治疗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男5例,女20例;年龄44~65岁,平均(53.9±3.7)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7.8±2.1)年;共有28个膝关节,包括7个男性膝关节,21个女性膝关节。对照组男6例,女19例;年龄45~64岁,平均(53.6±3.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7.4±2.3)年;共有26个膝关节,包括6个男性膝关节,20个女性膝关节。本研究内容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入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入选患者年龄≤65岁,均满足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诊断标准[4],同时也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中有关“骨痹”的诊断标准[5],且患者在过去的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方式的治疗。

1.3排除标准

①关节有严重畸形,中度及以上肿胀者;②妊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③治疗时间短于1个疗程,或未按规定用药、中断用药,无法对疗效判定者;④合并心、肾、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有精神障碍者;⑤对本次用药过敏者;⑥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单纯采用关节腔冲洗,并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中医内服治疗。

1.4.1西医疗法 经穿刺抽取患者膝关节处积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关节腔,直至抽出的液体透明、清亮,然后在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37,2 ml∶20 mg),2 ml/次,1次/周。同时,服用塞来昔布胶囊(英国Pfizer公司,注册证号H20120355,0.2 g/粒),0.2 g/次,1次/d,共连续治疗5周。

1.4.2中医疗法 所采用中药组方为:当归12 g,熟地黄12 g,山茱萸12 g,牛膝10 g,续断12 g,茯苓12 g,桑寄生10 g,杜仲10 g,独活10 g,制川乌10 g,细辛5 g。对于气虚患者,加黄芪20 g;血虚者,加何首乌15 g,鸡血藤10 g;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2 g;肾阳虚者,加淫羊藿15 g。以上药材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共连续治疗5周。在治疗期间,患者保持正常的饮食作息,以不增加体重为宜,并时刻注意膝关节部位的保暖,防止膝关节剧烈运动。

1.5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患膝的疼痛[按照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定结果][6]及患侧的下肢功能评分(上楼、下楼、下蹲、下肢行走、坐下站起共5个项目的评分内容)[7],并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6评价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疗效标准》[7]中的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价,一般分为3个等级。①显效:患者治疗后的患膝关节疼痛和肿胀消失或基本消失,且活动能力可以恢复至日常水平;②好转:患者治疗后的患膝关节疼痛和肿胀显著减轻,且活动能力有所好转;③无效:患者治疗后的患膝关节疼痛和肿胀无任何变化。其中治疗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和下肢功能评分的比较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仔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实际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治疗耐受力较好。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骨科常见病之一,有膝关节软骨软化、继发性关节囊纤维变性、骨质增生、软骨面下骨硬化、滑膜炎及周围肌肉痉挛等病理改变[8]。在日常行走时,患者膝关节往往有晨僵和疼痛感,上下楼时膝不稳,甚至出现膝挛缩和骨擦音、等速肌力测试力矩值明显下降等症状,病理学表现为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小、软骨下骨僵硬等典型特征,易使患者下肢功能发生障碍[9]。

据考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又被称为“骨痹”“筋痹”“鹤膝风”“历节病”等[10]。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气虚不足,无法运化水湿,造成内聚化痰,并将痰留骨间,使气虚卫表不固,从而失去温煦,令寒湿乘虚而入;加上肾精亏虚,骨失濡养,使骨骼形变;又因气虚行血不通,血瘀而痛,引发关节肿胀[11-12]。中医治疗宜采用风止痛、益气活血、强筋壮骨的疗法,而本中医方能加速血液循环,显著改善膝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有效消除膝关节炎症,降低骨内压,改善患处骨内微循环[13]。并且,向患者关节腔内注入外源性玻璃酸钠后,会增加关节滑液的黏稠度,调节功能,保护关节软骨,防止炎症扩散,增加膝关节的活动性,促进关节软骨愈合和再生,其在患处停留时间长,药效持久[14-15]。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患者VAS评分低于西医治疗的患者,而其下肢功能评分则高于西医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6.0%)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的患者(76.0%)。由此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弥补单纯西医治疗的缺陷,从病源入手根治患者顽疾,促进患者治疗后伤处的修复,防止反复发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两组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而且治疗耐受力较好,疗法安全有效,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身体损伤。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若葭,武俊英,许志强,等.悬吊下进阶式闭链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5,35(2):54-60.

[2]孙红,田文,廖伟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在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生物力学失衡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 30(6):978-980.

[3]杨勇,赵良虎,黄金.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药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 22(7):837-841.

[4]徐文清,黄小艳,宋晓明.温针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29):96-97.

[5]邓先强,钱卫斌,董俊球.中西医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与治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2):200-202.

[6]刘永裕,陈国涛,冯宗权,等.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伤柏膏外敷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1):11-14.

[7]潘刘英.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3):682-684.

[8]戴中,柳洪胜,王少杰,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标准化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0):3107-3110.

[9]梁慧英,廖琳,何善智,等.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2):136-139.

[10]姜秀凤,姜德华,梁春霞.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4):66-68.

[11]吴启富,范永中,叶志中.常见风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6):150-155.

[12]张磊,李具宝,曾炎,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服中药使用情况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3,54(7):608-610.

[13]黎虞明,白燕平,廖小明,等.混合液关节腔加压灌洗联合玻璃酸钠、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54-156.

[14]吕艳丽,毛鹏,朱谦,等.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联合隐神经阻滞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1):802-805.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6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活动时加重。发生骨性关节炎的关节表现为僵硬不灵活,天气冷时也会发生疼痛1。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在活动时有摩擦音,严重者甚至发生变形。现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和影像学资料诊断,其中MRI对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有很好的效果2。

OA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中,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在5%左右,而60岁及以上者,患病率高达20%3。现对OA的发病机制尚无权威说法,对OA的治疗也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疼痛为主,一般无法有效根治OA,而诸如关节置换等外科手术治疗往往花费较贵,且无法取得确切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医疗负担4。我国中医在慢性疾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OA的治疗上也有独到之处,但同时中医也存在诸如起效慢、机制无法解释等问题5。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中西医针对OA治疗的相关文献,结合作者本人临床经验,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就OA的治疗做一综述。

1 中西医对OA的治疗策略

西医认为,OA的发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老年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代谢及炎症等原因造成的关节软骨、软骨下皮质地及周围肌肉的异常;另一种是因承受不可耐受的外力而导致的关节软骨、关节下骨质及周围肌肉的异常6。它们共同的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的变形。西医对OA的治疗策略主要为对症治疗,如通过药物治疗来起到局部麻醉作用以减轻疼痛、通过注射缓冲物质来减轻关节处磨损、通过灌洗来清除渗液及代谢产物7,以减轻有害物质对关节的刺激、通过外科手术来改善患者下肢生物力线及血供等。

中医认为,骨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内经》中对其发病机制的解释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痹在于骨则重,内舍于肾”,认为是气血不足导致的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留滞于关节,从而发病引发疼痛。骨性关节炎患者多伴有肝肾功能的下降。中医对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驱风祛湿、消肿止痛8。

2 中西医对OA的主要治疗手段

西医治疗OA的方法很多,主要概括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三大类。临床上曾经一直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来缓解骨性关节炎症状,但后被证明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上升9。欧洲抗风湿病联盟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了一套包括10种药物治疗及10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内的治疗指南,旨在控制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降低伤残率、改善关节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治疗指南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扑热息痛、非选择性甾体类抗炎药、COX—2特异性抑制药、加米索前列醇或质子泵抑制药及非乙酰水杨酸等五类可口服药物;曲马多及阿片类镇痛药物;糖皮质技术、透明质酸盐等关节腔内注射用药物及甲基水杨酸等局部外用药物。10种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自我锻炼、社会关怀、物理治疗、饮食管理、职业治疗、针灸、维生素、矿物质及矿泉疗法。在外科手术方面主要包括关节镜清理及灌洗、截骨术及关节置换10。

中医关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在内治法中,需要根据患者所患关节炎类型不同,使用不用的药方进行治疗,但所有药方都遵循“治痹之法,当先祛邪”的原则。在OA的整个病程中,肝肾亏损,气血不足,会使人体正虚邪实或虚中夹实,如果先以温阳燥湿之药祛邪,会耗血伤阴,加重虚证。所以,在祛邪的过程中,要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扶正是指补肾肝、强筋骨,祛邪则以活血化瘀、通经舒脉为主,兼之祛风除湿,清痰化瘀,清热解毒11。具体治疗方案有如下几种:“温补肾肝、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胶囊是其中的代表中成药,其机制在于抑制软骨内胶原纤维的转型,维持其完整性。在家兔骨性关节炎模型中,用纯补肾与活血中药可以降低软骨破坏的程度,也证明了其在OA的发病初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2。第二类药物治疗目的为“益气活血、化瘀止痛”,此类的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机制在于降低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各项指标,促进微循环。在家兔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实验中证实,其有降骨内血压,加速骨血管循环的作用,能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目的13。第三类药物治疗目的为“滋阴补肾、柔肝舒筋”,代表方剂为壮骨活血汤,机制在于促进软骨细胞合成基质,阻滞软骨中胶原蛋白的转变,促进患处合成代谢。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证实了此类药物可以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DNA的合成,提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及修复14。第四类药物治疗目的为“养血散寒、祛风除湿”,代表方剂为化痰通络方,具体机制尚不清楚15。另外还有化痰软竖片、加味三妙汤、独活寄生汤等药物,在临床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但多属于经验方,其治疗机制尚无法解释。在中医外治骨性关节炎方面主要分为针刀治疗和针灸推拿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

3 中西医治疗OA的新方法概述

OA的发病机制尚不能完全阐明,这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发展有极大的限制,现在所有的治疗策略几乎都是对早期OA发病有较好疗效,而对病情发展严重者的疗效则很有限。现阶段在对OA进行着大量的基础医学研究中,对其发生发展的特异性指标的研究较为集中,主要是为了能早期诊断OA,将病情控制在较轻的阶段。在对其的治疗中,基因治疗是西医较为热点的策略16,现阶段对OA的基因治疗主要是通过转染等转基因技术,将能抑制相关细胞因子或受体活性的基因片段转入软骨细胞,同时加入促进细胞合成的因子,最终达到维持软骨细胞正常形态和活性的目的。国外有研究显示,含有白介素1受体抑制剂(IL—1Ra)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兔OA模型中能抑制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腔内白细胞的浸润情况,而以Pmfg—IRAP转染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则可以提高鼠OA模型的生存时间,在狗OA模型中也有验证17。中医在OA治疗方面现主要集中在中药外用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方面,如中药热敷与熏蒸,中药外敷联合针灸或电刺激治疗,甚至是中医针灸联合关节镜治疗OA都有报道。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在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与条件下,在达到疾病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变化,患者的体验及院外的功能恢复情况也是反映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为适应这种需求,最近有人提出了对OA的治疗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步的方案,主张治疗的同时兼顾健康教育与患者的功能恢复。在OA高危人群中普及相关知识,以达到预防与早期诊断OA的目的,提高OA的治疗效果,而当患者发病,则应从患者接受治疗之日,就开始复健工作,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OA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付金乐.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34—635.

[2] 胡炯,杜宁.早期骨性关节炎客观诊断方法的评价[J].中国骨伤,2009,22(5):402—404.

[3] 苏阳.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症状性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D].南方医科大学,2010.

[4] 任芳.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4):62—64.

[5] 高业奇,王峰.中医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7):1149—1150.

[6] 袁锋.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6):858—861.

[7] 崔旭红,胡聪玲,左富凤,等.骨性关节炎防治新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7):3360—3361.

[8] 潘颖,杨劼,王宪英,等.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与中医药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0,32(23):3373—3375.

[9] 黄震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4):315—318.

[10] 袁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西部医学,2011,23(8):1600—1602.

[11] 周达岸.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756—757.

[12] 许学猛,王羽丰,邓晋丰,等.补肾活血胶囊影响兔膝关节退变性疾病骨内压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4):24—27.

[13] 刘存根,彭再如.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6):94.

[14] 任彬,杨敏.“补肾壮骨汤”治疗膝骨关节炎18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4(5):40—40.

[15] 张怡燕.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7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中医文献;综述

【摘要】 通过对2007年应用中药(包括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研究,对目前中医方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中医文献;综述

在中医学的认识领域里没有痛风之名的记载,中医认为痛风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外邪痹阻于肢体、经络,使气血运行失畅所致,与遗传、体质、饮食、外感、环境、劳倦等因素有关。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脉为标,属于本虚标实证。由于本病的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上也辨证施治,使用不同的中医治法。笔者对2007年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临床治疗文献综述如下。

1 中医内科成方治疗林永

自拟“慈茯萆苡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2例。药物组成:山慈菇20g,土茯苓30g, 萆?30g,薏苡仁20g,威灵仙 15g,秦艽 15g,牛膝 15g,全蝎 3g,蜈蚣2条,甘草 5g。湿热盛加黄柏 15g,忍冬藤 30g;瘀血痛重者加乳香10g,没药10g;痰浊重者加半夏 15g,白芥子 10g;肝肾虚者加杜仲15g,桑寄生 15g。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治愈31例,好转 16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90.14%。李军[2]用大医痛风片进行治疗痛风。其大医痛风片方药组成:生地、薏苡仁各 60g,山药、苍术、车前子、地肤子、葛根各30g,泽泻20g,炙甘草9g,生半夏、制南星各 45g,曲麦芽 15g。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42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7.1%。汪德芬等[3]利用口服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方药组成:金银花、元参、山药、炒薏仁各30g,当归20g, 甘草、川芎各10g, 生地、川牛膝各 15g。随证加减: 疼痛剧烈者, 加鸡血藤、威灵仙各 15g 。每日1剂, 水煎服, 每日2 次, 2 周为1个疗程。结果33例中临床治愈 20 例, 显效 8 例, 有效 3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为 93. 94%。马中夫[4]运用痛风灵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药物组成:大黄、车前子、穿心莲、 山慈菇、百合、五苓散、徐长卿、丹皮、防己、独活、益母草、丹参、延胡索。经临床 185例验证,取得较好疗效,近期总有效率 97. 6%,远期总有效率 91. 2%。吕庆鸣[5]自拟利湿通络汤和除湿散结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利湿通络汤方药组成:金银花藤20g,防己15g,木通 15g,木瓜15g,滑石20g,桑枝15g,地龙15g,赤小豆15g,蚕砂20g,桂枝20g,甘草10g。除湿散结汤方药组成:木通15g,滑石20g,防己15g,赤小豆20g,桑枝15g,地龙15g, 白芥子15g,制半夏15g,生牡蛎30g,浙贝母15g,穿山甲10g,甘草10g。其治疗的15例中痊愈13例,好转2例,无无效病例。何泽民[6]用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方药组成:车前子15g (包煎),金钱草20g,萆?10g,薏苡仁20g,泽泻10g,苍术10g,防己8g,怀牛膝15g,赤芍 12g,当归15g,牡丹皮10g,桂枝 10g,淮山药15g,土茯苓20g,山茱萸10g,木瓜12g。每日1剂,水煎2次,兑匀分早、晚饭后2次温服。通过临床观察降浊活血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血尿酸和改善症状。黄建华等[7]临床使用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组成:秦皮12g,蜂房12g,蚕沙12g,威灵仙12g,山慈菇30g,黄柏10g,苍术12g,牛膝15g,木通9g,徐长卿15g,连翘15g,当归15g,桂枝6g。经临床100例验证,其治愈率为87.67%,具有良好的疗效。李寿山[8]药用黄芪、桂枝、赤白芍、丹参、炮附子、羌独活、甘草,拟名清痹汤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张爱国等[9]在临床上运用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清络祛风汤组成:生地 12~25g, 知母 10~20g, 丹皮10~15g, 金银花 15~30g, 连翘 12~20g, 山慈菇 12~18g, 苍术 15~20g, 虎杖 15~20g, 土茯苓 15~30g, 薏苡仁 30~50g, 独活15~20g, 炒白芥子10~15g, 车前子10~20g, 甘草梢6g, 鲜鸭蛋 3 个(带皮煎)。以绿豆汤加童尿适量煎药, 每日1剂, 水煎3次, 取汁400~500ml,分3 次(先食鸭蛋)空腹服, 连服 2 剂休息1天,共服6 剂。五虫祛风散药物组成为羚羊角粉 6g, 玳瑁、血竭、淡全蝎、炒僵蚕、炒地龙各12g, 蜈蚣10 条, 守宫7条, 熟大黄10g, 共研细粉, 装空心胶囊。上药分成10 份, 每日1 份, 每份分3 次于饭后1~2h服,上述治疗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3 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全部病例均经治疗 3 个疗程, 于停药3 个月后评定疗效: 显效61例(62. 9 %), 好转27例(27.8%), 无效9例(9.3%), 总有效率为90.7 %。时慧君[10]用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痛风汤ⅰ号药物组成为土茯苓 30~50g,蚕沙15~25g,忍冬藤20~30g,红花 5~10g,川牛膝12~15g,萆?12~15g,泽兰10~12g,赤芍10~15g,丹皮12~15g,延胡索12~20g,山慈菇15~20g,生苡仁20~30g,苍术10~12g,黄柏10~12g,威灵仙12~15g。痛风汤 ⅱ号药物组成为:土茯苓20~30g,蚕沙15g,怀牛膝 15g,萆?10~12g,炒苡米30g,白术12~15g,生黄芪 30g,防己15g,桑寄生15~25g,丹参15~18g,云苓15g,党参12~15g,炙甘草5g。经临床试验35例中有效率达到94.29%。张东芳、王高峰等[11]也自拟痛风汤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土茯苓40g,金钱草20g,车前子20g,威灵仙15g,萆?20g,山慈菇15g,延胡索15g。以上药水煎内服 每日1剂,分2次温服。通过9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其有效率为85%。武洪方等[12]自拟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药为自拟痛风饮。组成:茜草20g,泽兰20g,赤芍30g,双花30g,元参30g,两头尖20g,金果榄12g,大黄6g,黄柏15g,山慈菇12g,川牛膝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自制膏药外敷,中药内服、外敷 10天为1个疗程。结果其临床113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9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97.3 %。曾伟刚[13]自拟玉山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药:玉米须30g, 山慈菇20g, 羌活10g, 独活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茵陈15g, 苍术10g,黄柏10g, 川牛膝10g, 虎杖15g, 汉防己15g, 猪苓15g, 白茯苓15g, 青皮10g, 陈皮10g。每日1剂, 水煎服, 日服2次,临床治疗120例总有效率达93.1%。姜玉娟等[14]自拟中药方痛风乐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药用:柴胡、当归、枳壳、牛膝、桃仁、红花、地龙、钩藤、鸡血藤、杏仁、薏苡仁、蔻仁、土茯苓、滑石、泽泻。5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 34 例(68%), 有效12例(24%),无效 4例(8%),总有效率92%。李慎贤等[15]运用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方药组成:黄柏10g,苍术15g, 薏苡仁30g, 川牛膝10g, 忍冬藤30g, 萆?15g, 木瓜20g, 秦皮20g, 泽泻10g, 当归10g。每天1剂,水煎两次, 早、晚分服。临床试验证明加味四妙汤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 并降低ua和血脂水平,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邱联群等[16]在临床上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药物组成:桂枝、制附子(先煎)、麻黄、苍术、细辛、白芥子、胆南星、土茯苓、姜黄、?莶草。水煎,早晚服用。15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临床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其有效率达91.2%。

2 外用药物治疗张莹等

用清凉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患者按常规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外敷清凉膏,其主要由黄连、大黄、当归、紫草、薄荷、麻油等中药制成。清凉膏外敷覆盖红肿组织, 并超过红肿部位 1cm, 均匀涂抹, 纱布包扎固定, 防止膏剂水分蒸发而降低疗效。24h 更换1次,连续使用5天。5天后统计总有效率达93.3%。

3 中医综合治疗周就荣

自拟消痹方配合金黄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自拟消痹方方药黄柏 10g,忍冬藤 15g,滑石15g(先煎),泽泻 12g,苍术12g,薏苡仁 15g,茯苓 15g,川萆? 15g,秦艽 10g,黄芪 12g,地骨皮 10g,防己 10g,桑枝 15g,泽兰 10g,怀牛膝 10g,甘草 10g。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服 3剂。金黄散药物组成为姜黄、大黄、天花粉、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芷、生天南星,上药为末,用凡士林适量调敷患处,每天1次,连用3天。临床观察80例,其中治愈 32例,占 40.00 %;好转 46例,占 57.50 %;无效 2例,占 2.50 %。总有效率为 97.50 %。潘红玲等[19]用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方剂为独活寄生汤合四妙丸化裁,药物组成:独活 15g,桑寄生 15g,秦艽 12g,防风 12g,当归 12g,赤白芍各 12g,川芎 9g,生地黄 15g,川牛膝 15g,茯苓 12g,苍术 15g,黄柏 15g,薏苡仁 30g。每日 1剂,水煎服,早晚各 1次,14剂为 1个疗程。同时配合刺血方法,令患者取卧位,将其关节,红肿疼痛处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重叩至皮肤出血,红肿处全部叩遍,立即加拔火罐(小关节处可用青霉素瓶去掉瓶底制成的小罐),用抽气法拔罐,等瘀血出净,取罐,用干棉球擦去瘀血。嘱患者刺血处当日不可见水,以免感染。每处每次宜拔出瘀血5~10ml为度,每周放血2次,4次为 1个疗程。临床观察治疗50例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到100%。李小宏等[20]使用针刺配合药物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新癀片(厦门中药厂生产),每次2~4 片(视部位大小而定),磨粉,加醋调和,以消毒棉签外涂于关节红肿部位,然后外敷一层约2mm 厚的南天仙子(南天仙子以水调和成糊),以消毒纱布包裹。每日换药1 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针刺患侧太溪、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有效率为96.4%。奚玉凤等[21]利用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灌肠用药:生大黄10g,石膏15g,毛冬青20g,苡仁10g,苍术10g,益母草20g,煎成150ml汤液,待凉后用一次性灌肠器及肛管保留灌肠1~1.5h,前5天每晚1次,后隔日1次,总计10次。其针刺方法为:双侧八风、三阴交、阴陵泉、血海、上巨虚、下巨虚、曲池、合谷,肿痛关节局部穴位2~4个。嘱患者仰卧,双膝下垫松软低枕,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 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快速进针,行捻转泻法,每隔 10min行针1次,留针 30min,快速出针,肿痛关节处穴位采用一次性针头刺络放血,然后用小火罐拔出所放血液,5min后取罐,再用消毒棉签擦净,如关节肿胀消退后则停止刺络放血, 1天各施针 1次,连续治疗 15天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6.87%。李兰琼[22]用中药内服外洗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中中药治疗为四妙散加味。基本方: 苍术 20g, 黄柏15g, 苡仁30g, 川牛膝 30g, 桃仁 10g, 土茯苓 30g, 川萆30g, 生甘草5g。加减: 上肢关节疼痛病变加桑枝 20g, 羌活12g; 下肢关节疼痛病变加鸡血藤30g, 独活 15g。水煎, 1、2煎口服, 3煎外洗, 每天1次。其针灸治疗一般用于急性期, 以局部取穴为主: 肩痛取肩?、肩井、肩贞及压痛点; 腕痛取阳池、合谷、外关;肘痛取合谷、曲池; 膝痛取膝眼、阳陵泉; 踝痛取中封、昆仑、解溪等。每日1次, 泻法, 不留针。102例患者经治疗,最少者1天,最多者30天,总有效率为100%。4 讨论综合2007年的文献可见,在痛风病的治疗上,中医药的治疗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并非单纯化的治疗。通过辨证施治,同时结合西医的对症疗法,使痛风病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治疗效果,可以说,中医药在痛风病的治疗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中医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补充现代医学对痛风病的治疗,但很多治疗方法的疗效,可重复性都有待继续研究、论证。痛风病的治疗在根本上是减少发病,目前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如何减少急性发病的几率,如何界定痛风石的缩小,都是尚未攻克的难题。另外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显示,对痛风的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不规范,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这些都有待医学界人士继续探索,继续前行。愿中医人可以孜孜不倦的用中医的传统方法来造福于世人。

【参考文献】

1 林永.慈茯萆苡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2例.光明中医,2007,22(1):69.

2 李军.大医痛风片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7,29(7):40.

3 汪德芬,裴瑞霞,王归圣.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5例.陕西中医,2007,28(5):539-540.

4 郑培林.马中夫治疗痛风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8.

5 吕庆鸣.中医药治疗痛风15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359-360.

6 何泽民.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45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5):455-458.

7 黄建华,陈金春,黄建武,等.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医正骨,2007,19(5):57.

8 李晓春.清痹汤温清并用痛风酒内服兼施—李寿山痹证治验.中国社区医师,2007,23(9):26.

9 张爱国,张铭杰.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97例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1):22.

10 时慧君.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35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24.

11 张东芳,王高峰,曲龙. 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7):83.

12 武洪方,张雪锋,韩书明,等.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3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1):87.

13 曾伟刚.玉山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20例.中医杂志,2007,48(1):58.

14 姜玉娟,臧天霞.自拟中药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3):37.

15 李慎贤,张占柱.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2007,48(6):521.

16 邱联群,朱丽臻,莫伟,等.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疗效观察.中医中药,2007,4(17):87.

17 张莹,黄文红.清凉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6):369.

18 周就荣.自拟消痹方配合金黄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中医外科杂志,2007,2:28.

19 潘红玲,许天兵.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中医研究,2007,20(1):49.

20 李小宏,卢圣锋,李常度.针刺配合新癀片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8 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19.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8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中医文献;综述

【摘要】  通过对2007年应用中药(包括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研究,对目前中医方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中医文献;综述

在中医学的认识领域里没有痛风之名的记载,中医认为痛风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外邪痹阻于肢体、经络,使气血运行失畅所致,与遗传、体质、饮食、外感、环境、劳倦等因素有关。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脉为标,属于本虚标实证。由于本病的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上也辨证施治,使用不同的中医治法。笔者对2007年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临床治疗文献综述如下。

1 中医内科成方治疗林永

自拟“慈茯萆苡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2例。药物组成:山慈菇20g,土茯苓30g, 萆薢30g,薏苡仁20g,威灵仙 15g,秦艽 15g,牛膝 15g,全蝎 3g,蜈蚣2条,甘草 5g。湿热盛加黄柏 15g,忍冬藤 30g;瘀血痛重者加乳香10g,没药10g;痰浊重者加半夏 15g,白芥子 10g;肝肾虚者加杜仲15g,桑寄生 15g。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治愈31例,好转 16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90.14%。李军[2]用大医痛风片进行治疗痛风。其大医痛风片方药组成:生地、薏苡仁各 60g,山药、苍术、车前子、地肤子、葛根各30g,泽泻20g,炙甘草9g,生半夏、制南星各 45g,曲麦芽 15g。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42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7.1%。汪德芬等[3]利用口服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方药组成:金银花、元参、山药、炒薏仁各30g,当归20g, 甘草、川芎各10g, 生地、川牛膝各 15g。随证加减: 疼痛剧烈者, 加鸡血藤、威灵仙各 15g 。每日1剂, 水煎服, 每日2 次, 2 周为1个疗程。结果33例中临床治愈 20 例, 显效 8 例, 有效 3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为 93. 94%。马中夫[4]运用痛风灵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药物组成:大黄、车前子、穿心莲、 山慈菇、百合、五苓散、徐长卿、丹皮、防己、独活、益母草、丹参、延胡索。经临床 185例验证,取得较好疗效,近期总有效率 97. 6%,远期总有效率 91. 2%。吕庆鸣[5]自拟利湿通络汤和除湿散结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利湿通络汤方药组成:金银花藤20g,防己15g,木通 15g,木瓜15g,滑石20g,桑枝15g,地龙15g,赤小豆15g,蚕砂20g,桂枝20g,甘草10g。除湿散结汤方药组成:木通15g,滑石20g,防己15g,赤小豆20g,桑枝15g,地龙15g, 白芥子15g,制半夏15g,生牡蛎30g,浙贝母15g,穿山甲10g,甘草10g。其治疗的15例中痊愈13例,好转2例,无无效病例。何泽民[6]用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方药组成:车前子15g (包煎),金钱草20g,萆薢10g,薏苡仁20g,泽泻10g,苍术10g,防己8g,怀牛膝15g,赤芍 12g,当归15g,牡丹皮10g,桂枝 10g,淮山药15g,土茯苓20g,山茱萸10g,木瓜12g。每日1剂,水煎2次,兑匀分早、晚饭后2次温服。通过临床观察降浊活血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血尿酸和改善症状。黄建华等[7]临床使用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组成:秦皮12g,蜂房12g,蚕沙12g,威灵仙12g,山慈菇30g,黄柏10g,苍术12g,牛膝15g,木通9g,徐长卿15g,连翘15g,当归15g,桂枝6g。经临床100例验证,其治愈率为87.67%,具有良好的疗效。李寿山[8]药用黄芪、桂枝、赤白芍、丹参、炮附子、羌独活、甘草,拟名清痹汤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张爱国等[9]在临床上运用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清络祛风汤组成:生地 12~25g, 知母 10~20g, 丹皮10~15g, 金银花 15~30g, 连翘 12~20g, 山慈菇 12~18g, 苍术 15~20g, 虎杖 15~20g, 土茯苓 15~30g, 薏苡仁 30~50g, 独活15~20g, 炒白芥子10~15g, 车前子10~20g, 甘草梢6g, 鲜鸭蛋 3 个(带皮煎)。以绿豆汤加童尿适量煎药, 每日1剂, 水煎3次, 取汁400~500ml,分3 次(先食鸭蛋)空腹服, 连服 2 剂休息1天,共服6 剂。五虫祛风散药物组成为羚羊角粉 6g, 玳瑁、血竭、淡全蝎、炒僵蚕、炒地龙各12g, 蜈蚣10 条, 守宫7条, 熟大黄10g, 共研细粉, 装空心胶囊。上药分成10 份, 每日1 份, 每份分3 次于饭后1~2h服,上述治疗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3 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全部病例均经治疗 3 个疗程, 于停药3 个月后评定疗效: 显效61例(62. 9 %), 好转27例(27.8%), 无效9例(9.3%), 总有效率为90.7 %。时慧君[10]用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痛风汤ⅰ号药物组成为土茯苓 30~50g,蚕沙15~25g,忍冬藤20~30g,红花 5~10g,川牛膝12~15g,萆薢12~15g,泽兰10~12g,赤芍10~15g,丹皮12~15g,延胡索12~20g,山慈菇15~20g,生苡仁20~30g,苍术10~12g,黄柏10~12g,威灵仙12~15g。痛风汤 ⅱ号药物组成为:土茯苓20~30g,蚕沙15g,怀牛膝 15g,萆薢10~12g,炒苡米30g,白术12~15g,生黄芪 30g,防己15g,桑寄生15~25g,丹参15~18g,云苓15g,党参12~15g,炙甘草5g。经临床试验35例中有效率达到94.29%。张东芳、王高峰等[11]也自拟痛风汤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土茯苓40g,金钱草20g,车前子20g,威灵仙15g,萆薢20g,山慈菇15g,延胡索15g。以上药水煎内服 每日1剂,分2次温服。通过9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其有效率为85%。武洪方等[12]自拟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药为自拟痛风饮。组成:茜草20g,泽兰20g,赤芍30g,双花30g,元参30g,两头尖20g,金果榄12g,大黄6g,黄柏15g,山慈菇12g,川牛膝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自制膏药外敷,中药内服、外敷 10天为1个疗程。结果其临床113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9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97.3 %。曾伟刚[13]自拟玉山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药:玉米须30g, 山慈菇20g, 羌活10g, 独活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茵陈15g, 苍术10g,黄柏10g, 川牛膝10g, 虎杖15g, 汉防己15g, 猪苓15g, 白茯苓15g, 青皮10g, 陈皮10g。每日1剂, 水煎服, 日服2次,临床治疗120例总有效率达93.1%。姜玉娟等[14]自拟中药方痛风乐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药用:柴胡、当归、枳壳、牛膝、桃仁、红花、地龙、钩藤、鸡血藤、杏仁、薏苡仁、蔻仁、土茯苓、滑石、泽泻。5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 34 例(68%), 有效12例(24%),无效 4例(8%),总有效率92%。李慎贤等[15]运用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方药组成:黄柏10g,苍术15g, 薏苡仁30g, 川牛膝10g, 忍冬藤30g, 萆薢15g, 木瓜20g, 秦皮20g, 泽泻10g, 当归10g。每天1剂,水煎两次, 早、晚分服。临床试验证明加味四妙汤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 并降低ua和血脂水平,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邱联群等[16]在临床上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药物组成:桂枝、制附子(先煎)、麻黄、苍术、细辛、白芥子、胆南星、土茯苓、姜黄、豨莶草。水煎,早晚服用。15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临床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其有效率达91.2%。

2 外用药物治疗张莹等

用清凉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患者按常规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外敷清凉膏,其主要由黄连、大黄、当归、紫草、薄荷、麻油等中药制成。清凉膏外敷覆盖红肿组织, 并超过红肿部位 1cm, 均匀涂抹, 纱布包扎固定, 防止膏剂水分蒸发而降低疗效。24h 更换1次,连续使用5天。5天后统计总有效率达93.3%。

3 中医综合治疗周就荣

自拟消痹方配合金黄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自拟消痹方方药黄柏 10g,忍冬藤 15g,滑石15g(先煎),泽泻 12g,苍术12g,薏苡仁 15g,茯苓 15g,川萆薢 15g,秦艽 10g,黄芪 12g,地骨皮 10g,防己 10g,桑枝 15g,泽兰 10g,怀牛膝 10g,甘草 10g。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服 3剂。金黄散药物组成为姜黄、大黄、天花粉、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芷、生天南星,上药为末,用凡士林适量调敷患处,每天1次,连用3天。临床观察80例,其中治愈 32例,占 40.00 %;好转 46例,占 57.50 %;无效 2例,占 2.50 %。总有效率为 97.50 %。潘红玲等[19]用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方剂为独活寄生汤合四妙丸化裁,药物组成:独活 15g,桑寄生 15g,秦艽 12g,防风 12g,当归 12g,赤白芍各 12g,川芎 9g,生地黄 15g,川牛膝 15g,茯苓 12g,苍术 15g,黄柏 15g,薏苡仁 30g。每日 1剂,水煎服,早晚各 1次,14剂为 1个疗程。同时配合刺血方法,令患者取卧位,将其关节,红肿疼痛处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重叩至皮肤出血,红肿处全部叩遍,立即加拔火罐(小关节处可用青霉素瓶去掉瓶底制成的小罐),用抽气法拔罐,等瘀血出净,取罐,用干棉球擦去瘀血。嘱患者刺血处当日不可见水,以免感染。每处每次宜拔出瘀血5~10ml为度,每周放血2次,4次为 1个疗程。临床观察治疗50例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到100%。李小宏等[20]使用针刺配合药物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新癀片(厦门中药厂生产),每次2~4 片(视部位大小而定),磨粉,加醋调和,以消毒棉签外涂于关节红肿部位,然后外敷一层约2mm 厚的南天仙子(南天仙子以水调和成糊),以消毒纱布包裹。每日换药1 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针刺患侧太溪、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有效率为96.4%。奚玉凤等[21]利用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灌肠用药:生大黄10g,石膏15g,毛冬青20g,苡仁10g,苍术10g,益母草20g,煎成150ml汤液,待凉后用一次性灌肠器及肛管保留灌肠1~1.5h,前5天每晚1次,后隔日1次,总计10次。其针刺方法为:双侧八风、三阴交、阴陵泉、血海、上巨虚、下巨虚、曲池、合谷,肿痛关节局部穴位2~4个。嘱患者仰卧,双膝下垫松软低枕,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 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快速进针,行捻转泻法,每隔 10min行针1次,留针 30min,快速出针,肿痛关节处穴位采用一次性针头刺络放血,然后用小火罐拔出所放血液,5min后取罐,再用消毒棉签擦净,如关节肿胀消退后则停止刺络放血, 1天各施针 1次,连续治疗 15天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6.87%。李兰琼[22]用中药内服外洗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中中药治疗为四妙散加味。基本方: 苍术 20g, 黄柏15g, 苡仁30g, 川牛膝 30g, 桃仁 10g, 土茯苓 30g, 川萆30g, 生甘草5g。加减: 上肢关节疼痛病变加桑枝 20g, 羌活12g; 下肢关节疼痛病变加鸡血藤30g, 独活 15g。水煎, 1、2煎口服, 3煎外洗, 每天1次。其针灸治疗一般用于急性期, 以局部取穴为主: 肩痛取肩髃、肩井、肩贞及压痛点; 腕痛取阳池、合谷、外关;肘痛取合谷、曲池; 膝痛取膝眼、阳陵泉; 踝痛取中封、昆仑、解溪等。每日1次, 泻法, 不留针。102例患者经治疗,最少者1天,最多者30天,总有效率为100%。4 讨论综合2007年的文献可见,在痛风病的治疗上,中医药的治疗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并非单纯化的治疗。通过辨证施治,同时结合西医的对症疗法,使痛风病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治疗效果,可以说,中医药在痛风病的治疗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中医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补充现代医学对痛风病的治疗,但很多治疗方法的疗效,可重复性都有待继续研究、论证。痛风病的治疗在根本上是减少发病,目前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如何减少急性发病的几率,如何界定痛风石的缩小,都是尚未攻克的难题。另外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显示,对痛风的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不规范,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这些都有待医学界人士继续探索,继续前行。愿中医人可以孜孜不倦的用中医的传统方法来造福于世人。

【参考文献】

   1 林永.慈茯萆苡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2例.光明中医,2007,22(1):69.

2 李军.大医痛风片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7,29(7):40.

3 汪德芬,裴瑞霞,王归圣.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5例.陕西中医,2007,28(5):539-540.

4 郑培林.马中夫治疗痛风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8.

5 吕庆鸣.中医药治疗痛风15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359-360.

6 何泽民.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45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5):455-458.

7 黄建华,陈金春,黄建武,等.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医正骨,2007,19(5):57.

8 李晓春.清痹汤温清并用痛风酒内服兼施—李寿山痹证治验.中国社区医师,2007,23(9):26.

9 张爱国,张铭杰.清络祛风汤合五虫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97例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1):22.

10 时慧君.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35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24.

11 张东芳,王高峰,曲龙. 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7):83.

12 武洪方,张雪锋,韩书明,等.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13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1):87.

13 曾伟刚.玉山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20例.中医杂志,2007,48(1):58.

14 姜玉娟,臧天霞.自拟中药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3):37.

15 李慎贤,张占柱.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2007,48(6):521.

16 邱联群,朱丽臻,莫伟,等.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疗效观察.中医中药,2007,4(17):87.

17 张莹,黄文红.清凉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6):369.

18 周就荣.自拟消痹方配合金黄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中医外科杂志,2007,2:28.

19 潘红玲,许天兵.刺血疗法加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中医研究,2007,20(1):49.

20 李小宏,卢圣锋,李常度.针刺配合新癀片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8 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19.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9

[关键词]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芪志祛湿健脾方;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a)-009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 Zhi 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synovitis of knee joint.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of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He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4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oral Huamoyan Granu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oral Qi Zhi 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Prescription. One period of treatment for 14 days, 14 days and 28 days later,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1 cases were cured, 9 cases were markedly excellent, 8 cases were improved, 4 cases were in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7.50%. In the control group, 9 cases were cured, 12 cases were markedly excellent, 3 cases were improved, 4 cases were in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5.71%.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6 cases were cured, 11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4 cases were improved, 1 case was in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75%. In the control group, 12 cases were cured, 9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5 cases were improved, 2 cases were in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2.86%.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knee VAS pain score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3.5±1.2) points,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8±1.4) poi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knee VAS pain score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1.3±0.5) points,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8±0.9) poi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Qi Zhi 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synovitis of knee join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Chronic synovitis of knee joint; Qi Zhi 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Prescription; Clinical effect

中老年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是中老年人由于慢性劳损或退行性改变或急性滑膜炎久治不愈导致的膝关节滑膜慢性炎性反应,临床以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中老年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患病率正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许多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且本病容易反复发作,给个人及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本研究应用自拟芪志祛湿健脾方治疗中老年膝关节慢性滑膜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共60例,按照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75岁,平均(66.0±12.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平均(10.0±4.5)个月;病变部位:双膝23例,单膝9例。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79岁,平均(68.0±11.8)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3年,平均(11.0±4.3)个月;病变部位:双膝22例,单膝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中老年膝关节慢性滑膜炎诊断标准[1-3]:①临床症状:可有急性滑膜炎病史或慢性劳损史,膝关节不同程度慢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②体征:膝关节研磨试验阳性或阴性,浮髌试验阳性;③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检查为清亮,淡黄色液体,可有少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SR)大多正常,或少数稍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血常规均正常;④X线可见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CT及MRI可见关节积液,无游离体及严重关节变形。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老年慢性滑膜炎诊断标准;对口服中药无不良反应。排除标准:①不能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②治疗期间并发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抽取积液,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加压包扎每周1次,适当功能锻炼。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自拟芪志祛湿健脾方,每日1剂,并加用滑膜炎颗粒[神威药业(张家口)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29]口服,1袋/次,3次/d。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滑膜炎颗粒口服,用法同治疗组。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最少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临床症状评分包括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屈伸运动4个方面,最大分值为18分,最小分值为0分[5]。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膝关节无疼痛、肿胀、积液,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5%。显效:膝关节无疼痛、肿胀、积液,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阴雨天或劳累尚有轻微疼痛,临床症状评分减少7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V8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3 讨论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是一种持续的非特异性的增生性滑膜病变,主要是由急性滑膜炎失治转化而成,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滑膜血管扩张,产生大量渗出液。本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刘燕翌等[7]认为慢性滑膜炎的发病因素有以下几种:①年龄因素;②遗传代谢因素;③肥胖因素;④其他诱导因素。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口服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盐酸氨基葡萄糖等,同时还配合各种理疗设备的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方法较多,目前临床较为公认的中成药有滑膜炎颗粒等。

陆健祖等[8]将本病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瘀阻型和脾肾阳虚型。湿热瘀阻型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杨鹏等[9]将中医辨证分型为瘀血留滞型治宜活血化瘀、利湿清热,湿热壅盛型治宜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气虚湿阻型治宜益气活血、健脾利湿,寒湿凝聚型治宜活血利水、散寒止痛,脾肾阳虚型治宜温阳祛湿、强健筋骨;姜耘宙[10]主张用补肾温阳利水法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陈树清等[11]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联合活血利水法治疗;陈新宇等[12]用消肿温经法治疗;亦有运用经方治疗者。李灿杨等[13]主张用四妙汤加味内服、外用;贾彦鹏等[14]用萆Z渗湿汤加减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取得显著疗效。

芪志祛湿健脾方的方中黄芪健脾益气利水为君药;远志为臣药,专除关节水湿互结之痰,通利关节力强,可断其湿与痰胶着之势,有利于除湿,令湿邪从小便解,加速肿胀消退,解决了关节长时间积液之苦[15];丹参、赤芍活血祛瘀,通经消肿;苍术、白术燥湿健脾,散寒除湿;木瓜化湿健脾,祛筋脉之湿,舒筋活络,其祛风湿偏走下肢,正切病所;薏苡仁既能健脾渗湿,又能防诸药温散太过;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诸药直达病所;朱丹溪谓其“能引诸药下行”,且能通利关节,逐瘀通经,消肿止痛;知母、黄柏通络利水消肿;防风散风寒、消肿痛。诸药合用,标本兼顾,补脾肾而不留邪,祛风寒湿邪而不伤正,切合本病病机,故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黄芪甲苷可以降低软骨细胞IL-1β基因表达,达到保护软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对关节炎有抑制作用[16];远志在祛痰镇咳、抑菌、活血、抗炎、止痛等方面均具有一定活性[17];丹参中丹参酮具有抑菌消炎、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18];怀牛膝的主要成分怀牛膝总皂苷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因而在治疗滑膜炎时作用明显[19];赤芍总提物和赤芍脂溶性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制炎症渗出的作用,故赤芍在慢性滑膜炎炎性渗出中的作用明显[20];汉防己甲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功能,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或对抗炎症介质的效应,从而控制关节炎症[21]。

通过本组临床观察发现,芪志祛湿健脾方治疗中老年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7.

[3] 施杞,王和鸣.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41,1586.

[4] Bellamy N. Osteoarthritis clinical trials:candidate variables and clinimetric properties [J]. J Rheumatology,1997,24(4):768-778.

[5] Bellamy N. Pain assessment in osteoarthritis:experience with the WOMAC osteoarthritis index [J]. 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1989,18(4):14-17.

[6] 温振宇,张军辉,李琪.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5):70-71.

[7] 刘燕翌,曲铁兵,陈彤.关节腔注射生长抑素14肽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99,28(5):21-22.

[8] 陆健祖,景元伟,华珊珊.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J].中医正骨,2012,24(5):53-54.

[9] 杨鹏,李军.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关节滑膜炎223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42-43.

[10] 姜耘宙.补肾温阳利水汤治疗中老年慢性膝关节滑膜炎6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4):261.

[11] 陈树清,孙保国,周厚明,等.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2,25(4):283-286.

[12] 陈新宇,王春英.消肿温经汤治疗膝关节慢性退行性滑膜炎57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4,26(5):43,45.

[13] 李灿杨,赵王林,潘志雄.综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膝关节滑膜炎3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0(19):3127-3128.

[14] 贾彦鹏,陈宇宏.萆Z渗湿汤加减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201-202.

[15] 陈基长.中医药治疗急性关节滑膜炎体会[J].新中医,2004,36(3):71.

[16] 汤晓晨,俞峰,孙书龙,等.黄芪甲苷对人膝骨关节炎退变关节软骨IL-1β表达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48-51.

[17] 刘大伟,康利平,马百平.远志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39(1):32-36,44.

[18] 王海峰.丹参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40-41.

[19] 李静.怀牛膝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462-463.

[20] 王瑞,鲁岚,李颖伟,等.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112-114.

关节炎的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01-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中医学的范畴里,属于“痹证”。RA一旦发病就常会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1%[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女性居多,通常可为男性患者的2~3倍[3],一般年龄在40~60岁。本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2006~2009年3年间门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21~72岁;病程5个月~30年。对照组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19~6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美国RA诊断标准,具备以下各项中的4项者即可诊断:①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②关节炎症呈对称性;③每日晨僵持续1 h以上,时间超过6周;④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超过6周;⑤手X线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改变;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⑦皮下结节。

1.2.2中医诊断标准[4]:依据主编的《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布洛芬片1.2 g/d,tid,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1 d内服完。同时加以中药内服。方案方剂为:乌梢蛇15 g、地龙15 g、莶草20 g、木瓜10 g、黄芪20 g、党参15 g、当归15 g、没药15 g、续断20 g、杜仲20 g、鸡血藤20 g、红花15 g、川芎10 g。风寒型加附子20 g、细辛5 g、湿热型加苍术20 g、黄柏15 g、防己20 g,肝肾亏虚型加全蝎2 g、蜈蚣3 g、熟地黄30 g、山茱萸15 g、赤芍15 g。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期间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主穴为阿是穴,配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

1.3.2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治疗,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②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③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改善。附:主要症状、体征是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min)、双手平均握力(mmHg)、疼痛水平视力对照表数值等5项。整体改善率是指以上5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即(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看法: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5]。其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腠理空疏,致使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本治疗方案中甲氨喋呤,为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有改善症状、减轻或延缓关节破坏的作用,为本病的首选药物[6]。本方案选用的中医药方从西医角度讲,还能防治甲氨喋呤等药的肝肾损伤、骨髓抑制、性腺抑制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关节面,减少骨质增生的程度,尽量降低关节畸形发病概率,对患者的预后很好。但同时还要嘱患者继续维持治疗,防止风湿活动而病情再次加重。中西医有机地结合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科学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金盈.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5,14(2):128-130.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4]尚永军,王志强,郎卫红.BTL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24):44-45.

[5]任彬,杨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