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14:57:46

提升工程论文

提升工程论文篇1

关键词:工程效益 提升

论文正文:

低造价工程经济效益提升

一、抓好项目投标前的调查研究

项目所在地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对项目资金到位和取得经济效益有巨大影响,贸然进人一个企业不熟悉的建筑市场,要想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是困难的,但固守一隅,不加强市场开拓显然是死路一条。因此,项目投标前首先要认真抓好项目背景和业主背景调查,找当地建设、工商、金融等有关部门,详细了解项目和业主情况,掌握项目资金来源、项目审批程序、手续等是否存在问题以及业主实力、诚信度等关键信息,对那些不公开招标和业主诚信度不高的项目,必须持万分谨慎态度。这方面我公司就有前车之鉴,2(X)1年,公司下属重庆分公司,听信工程串串之言,贸然到以前从来未涉足过的四川江油承担工程,结果短短20多天,受骗损失超过20万元。其次是要搞好项目投标前评审,认真摸清项目所在地材料、机具设备、人工等单价情况,测算出项目的最低保本价,对那些干了不会有效益的项目,除了战略项目外,不能保本项目坚决不投标。

二、将经营与施工有机结合

现在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将经营与施工分开,在全国各地都设有经营性分公司,对这些经营性分公司都下达了经营任务,对完成经营任务的单位都设有经营成本奖,工程中标后给予经营人员不同程度奖金。由于经营和施工脱钩,经营单位在拿工程时为了中标完成经营任务,有时将工程报价报得很低,很少考虑工程干后是否有效益,结果任务倒是完成了,但企业却陷入干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

因此,施工单位在投标之初就要介人,要让投标时参与编标人员参与中标工程施工;项目所在地经营性分公司要肩负起对项目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利用自身对当地的情况熟悉,全程参与施工单位目标成本测算。要把对经营性分公司的项目经营成果奖励与项目经济效益挂钩,以提高项目经营单位督促指导项目施工单位搞好施工生产的积极性。

三、抓好项目开工前的目标责任成本测算

工程中标后,要马上组织由工程、预算、人事定额、物资材料、机械设备和财务管理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目标责任成本测算小组,对项目需要的管理技术人员、设备、资金等要素进行沙盘推演,在确保管理技术人员责任到位、生产要素配置到位、资金保证到位的基础上,对影响项目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测算出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评估出项目的经济效益,变先干后算为先算后干,做到项目开工,工程是亏是赢心中有数。

四、推行项目目标责任成本承包

要在依据测算出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确定项目经济承包指标后,与承建项目领导班子签订《项目目标责任成本承包责任状》,明确工期、安全、质量、经济效益、资金上缴、报酬和完工奖励等指标。项目领导班子在签订《责任状》后,按项目投资规模分别向公司缴纳风险抵押金。项目完工后,完成《责任状》规定指标的,公司返还风险抵押金并给予奖励;对超额完成经济效益指标的,按比例给项目班子分成;对没有完成《责任状》指标的,扣罚项目领导班子风险抵押金。

五、抓好工程分包和材料采购管理

一是根据目标责任成本测算结果,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及项目当地人工、材料设备价格,按照管理运筹学理论,科学测算每个单项工程、每道具体工序最少应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台班费等定额,确定出项目红线成本和劳务分包价格底线。

二是对有意合作的外部成建制劳务队伍,认真考查其资质等级、建设业绩、资金和设备实力以及技术和管理力量,建立合格劳务分包队伍台殊并排序。工程中标后若需引进外部劳务分包队伍,则按合格劳务分包队伍台账,对建账劳务分包队伍发出招标邀请,进行施工要素公开招标,最后根据招标结果,集体讨论确定中标劳务分包队伍。三是对工程所需机具、材料、设备,建立合格供应商台账,坚持货比三家招标采购并和供货方签订严格的供货合同,明确供货商服务条款。尽量到生产厂家或其一级处直接进货,避免采购到质次价高材料和因为材料质量、设备性能或供货、售后服务等存在问题而影响施工生产。

六、实行预算、财务主管委派制

为避免项目财务、预算负责人原则性差,管不好项目部印把子和钱袋子情况,要对施工项目财务、预算负责人实行直接委派制度,改财务、预算负责人只对项目部负责为既向公司本部负责又对项目部财务、预算工作负责。被委派人员待遇由公司本部负责,受公司本部和项目部双重领导,负责对项目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实施指导,参与项目部预算方案、财务收支计划、施工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各种与施工有关合同条款的谈判以及组织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分析,定期向公司本部上报财务报表,按时完成向公司本部的各种费用上缴,有权直接向公司本部报告并制止项目部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七、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制度,确保验工计价和拨款集体讨论决定

为防止项目部出现项目部领导一人说了算,出现超拨工程款、吃回扣等现象,要建立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制度,对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的重要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问题,必须集体讨论决定;明确项目部哪些事项可以由项目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哪些事项即使已经过项目班子集体讨论,也必须报公司本部审批决定。

项目部每次对作业队验工计价前,验工计价人员首先对现场实物工作量进行认真计量,检查纳入验工计价工程的成本(半成品)质量、工程检查证、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等是否有问题,在核实工程数量和各种手续无误后,依据目标责任成本测算单价或与作业队签订的劳务合同条款计算工程价款。工程款拨付时,制订《工程款拨付联签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工程、计划、财务、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等,集体研究审查预付款、材料款、安全质量保证金等款项是否扣除并对各自负责事项在《联签单》上签字负责。

八、设立变更索赔奖励分成制度

现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许多工程中标价很低,如因设计问题造成工程量增加而不变更设计,如因业主过失导致工期延误或财产损失而不展开索赔,由施工企业自己承担这些本来不应该承担的风险,势必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因此必须积极支持项目部积极开展变更设计和由于业主过失争取索赔的工作。从项目中标和设计交底开始就要积极查找设计与现场不符合、不合理地方,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意见。施工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原始资料准备,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提出索赔要求。为提高项目部搞好变更设计和由于甲方过失争取索赔的积极性,要在变更设计和索赔成功后根据取得的成果情况,按一定比例给予项目部重奖。

九、抓好竣工清算、决算与尾款清收

提升工程论文篇2

8月5日,在普光气田的黄家岩隧道施工现场,一套由胜利油田研发的管线天然气泄漏激光检测成功投用。该系统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作为光源,在管线一端装上激光发射器,另一端装上激光接收器。只要在激光光程上任何一点发生气体泄漏,系统都可以准确无误地进行报警。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对保障高含硫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胜利油田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坚持创新取得的最新成果之一。 胜利油田在石油工程领域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大创新,形成了“复杂隐蔽油气藏的识别、描述、评价技术系列”,“发现油气层、降低钻井综合成本的钻井技术系列”,“提高油井产量为主的储层改造技术系列”等六大石油工程技术系列,为打造石油工程铁军,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始创新,抢占技术制高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板块坚持把原始创新作为开拓市场、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工作来抓。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该油田先后组织实施了3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研究,部分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他们研制了浅海海底管道和电缆检测维修装置。该装置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20米水深海底,对埋入泥面下的管线和电缆进行探测、追踪、维修,解决了目前浅海海底石油管线生产中急需的巡检和维护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他们承担的国家“863”项目——“自动垂直钻井系统研制”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捷联式稳定平台技术方案,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工程样机。该项目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初步通过国家课题立项论证。 在地质导向钻井方面,他们研发形成了薄油层和超薄油层地质导向钻井技术,能有效识别岩性,划分油气水层,把能够有效开发的油层厚度由原来的4米缩短到1米以下,使薄油层等难动用储量得到有效开发。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国各大油田应用150多口井,水平段油层穿透率达到94.39%。 在原油伴生气处理研究上,胜利油田形成了小型重力天然气脱硫技术,并成为中国石化专有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局面。 集成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胜利油田注重强化各项技术的配套和集成,发挥综合技术的优势,有效解决了勘探开发难题。该油田技术人员基于目标模型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通过高能宽频激发技术的集成,创新发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断距分辨率由原来的30米精确到10米,断块圈闭识别由原来的0.3平方千米精确到0.02平方千米。 他们研制的SL3112满贯组合测井仪,一次下井可以完成7个项目的测量,减少了下井仪器在井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成功率。该油田引进开发新一代综合录井仪,推广应用录井新方法,实现了资料采集技术系列化,资料处理解释实时化,资料采集、传输、监控管理一体化,录井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胜利油田努力发展完善水平井钻井技术,逐步形成满足各种井身结构条件和7种油藏类型的水平井钻井工艺。目前,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们还通过水平井工程设计、轨迹控制、轨迹测量等技术的攻关和集成应用,形成了17种配套水平井钻井技术。 2008年底,胜利油田内部累计完成水平井1185口,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能和油田采收率,在胜利油田年产油量达到21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1185万吨。他们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水平井技术服务500多口,依靠领先技术占领了市场,扩大了发展空间。 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起点 胜利油田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方面,采取务实的态度,科学引进,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起点。 目前,该油田形成了生产MWD50套、LWD20套的能力,产品出口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他们研发推广应用的机械式无线随钻测斜仪辅助防斜,解决了普通单点测斜仪受井深和井底温度影响的使用限制,在胜科1井、黑池1井、塔深1井、川科1井等成功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该油田研制生产的新一代SL6000型高分辨率多任务成像测井仪器11套,数据采集精度和

提升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工电子技术;训练;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66-01

前言:对于工程教育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单纯采用理论教学时,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差,无法有效的解决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电气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的教学科目,教学过程中,工程训练的方法必须要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并符合现代化电气工程的特点与需求。在电气工程训练中,通过与电工电子技术训练的融合,可有效的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电气工程与电工电子技术概述

(一)电气工程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其中一项核心性的科学就是电气工程,同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电气工程也是关键性的学科。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来说,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因此,在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中,电气工程教育和科研十分重要。传统定义认为,用于改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相关科学的总和即为电气工程,但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定义中所涵盖的工程行为越来越多,电子、光子相关的工程行为基本全部包含在内,由此一来,各个院校在进行电气工程教学时,学科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重新构建,以便于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走入社会、迈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充分的满足需求[1]。

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电气工程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用电安全常识、电工电子基本技术知识及实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电气工程训练的开展,保证培养出来的电气工程师不仅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同时,综合素质良好,充分满足岗位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电工电子技术

在电工电子技术中,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比如电路的定义、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三相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等。该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高,教学过程中,应先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成为优秀的电工电子技术人才。

二、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方法

(一)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原则

针对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经过科学的分析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改进之后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环节为四个: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教学模块为六个:元器件认知、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四个教学环节中融合六个教学模块,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两大教学原则:第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比重应科学分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应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电气工程训练的实践性非常强,在传统的实践训练中,采用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学,由此一来,学生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中,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比较差,不但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就业。对此,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作出改革,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变枯燥为有趣,直观的将电气工程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比如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过程中,不要采取灌输式,而是要采用启发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进行基础实践教学时,教师亲自演示实践过程,同时,融合理论,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3];在进行创新实践项目教学时,坚持渐进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考核标准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学习效果各不相同,除了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之外,考核学生时,标准也应该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等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由此一来,可以促使学生为了达成教师的要求而积极的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科学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比重,提升考核的合理性,真正的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不断的提升自我。

(四)建立全面的奖励制度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的效果。电气工程训练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及竞争意识。对于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或小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或小组,教师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长处与短处,进而促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改进,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工艺操作性训练时,教师可将学生分配成多个小组,由各个小组自行加工、装配、检测等,同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由此,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提高实训效果。

结论:电气工程训练的实践性非常强,与电工电子技术训练相结合之后,教师应在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科学的开展实训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双喜,张新伟,柳伟续等.机械工程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1:28-30.

提升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整体性 协同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23

Abstract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the important path.Need al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mutual cooperation, construct a more scientific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tegrity; cooperativity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根本性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下发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文件,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引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前提,是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渠道,是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保证。当前,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已经成为党、国家、人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的核心内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研究,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系统工程。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问题的提出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标准化建设,形成了科学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保障。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普遍高度关注的课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课,培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必修课,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历史使命。按照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要求,统一使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按照思政课建设标准安排教学学时。从总体上来看,全国高校执行统一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标准,起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重要的基本保障。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给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成长环境。这些教育环境的变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新生事物接纳能力强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必须认真思考面对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大学生对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要求在显著提升。应当说,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严格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要求,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教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当深刻的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不能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的互相配合协调,更多的则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的视角来思考,该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需要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去思考、去规划,将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各门教学课程当做一个整体去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性,各高校应当在校内、校外两个层次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协同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育人质量。

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整体性协同性工作,是一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W工作的整体性,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性,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构更加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

2.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

第一,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整体性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更多的侧重于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研究的教学整体性还缺乏探索,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各自层次理论教学工作中加强对课程整体性教学的关注和思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分析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与教学效果。

第二,我们认为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的教研互动。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主要局限于课堂之上,在课堂之外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空间相对较少,这也正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缺乏与大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思政课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教学疑问,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也缺乏理解,从而造成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因此,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师生间对思政课建设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和客体的有效互动,从整体上更好的服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要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是课堂理论教学,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按照课程建设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但是在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用最多的形式基本上是课内实践形式,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开展得比较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等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整体结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探索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培训机制,从整体上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各高校严格遵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准入机制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后续培养、成长、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高校特别是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直接造成了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机制不健全,特别是青年思政课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又缺乏相应的学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认为,应当积极探索建立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统一培养、培训机制,定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省级统一轮训、培训,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能力。

2.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协同性

第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校内协同性。在现有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机制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部门的积极性,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开展相互配合。党的十以来,中组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印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系列文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新思维、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党委应当协调组织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和主体,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鼓励学校政工干部、相关专业辅导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高校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与校团委、院系党组织联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要积极与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开展合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相关成果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党委宣传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调研,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形成相关报告,并报请学校党委研究解决;各高校纪委要履行好纪律监督的各项职责,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开展纪律监督。做好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配合,是一项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需要各高校不断积极探索,增强协同意识,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第二,积极建立校际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协同机制。就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上来看,共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高校发展水平定位的不同,也决定了高校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水平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发展现状来讲,总体上本科高校优于专科高校,这也是各方面发展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说,本科高校中有的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综合支撑,无论从教学科研层面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成长、培训方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大多数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核心定位是在教学,教学任务的压力普遍还是不小的。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一定区域内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机制,以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具备明显优势的高校为主体,加强对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相关院校的协同带动优势,以达到取长补短,开阔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视野。

第三,推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社会发展相关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历史、社会、法律等众多知识领域,在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的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落实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社会发展相关实务部门的挂职锻炼工作,在实践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改革开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实践学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素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3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整体性协同性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是新形势下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要求的积极探索,需要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履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提升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班组;能力提升;模型分析

能力提升是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永恒主题。机械加工班组作为机械加工制造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作为制造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和最基层组织,其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不仅是企业优劣形象的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利润的最终实现。航天企业担负着不断探索太空未知领域和国防建设的神圣使命,高技术、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高安全性产品是企业的终生追求,为此,全面提升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是确保企业按时高质量交付产品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战略转型、改革创新”的坚实基础。从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专题调研统计结果看,部分班组管理仅停留在班组人员调动和生产排班上,没有发挥班组管理的领导和示范作用,现有制度执行不力、组员综合素质不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方法不多、承接繁重科研生产任务勇气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班组成员能力低下,不能适应一流企业一流生产能力的新要求,如何提升每个班组成员在“精益生产、安全生产、创新生产”以及生产班组在“现场管理、人文管理、基础管理”方面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模型建立分析

(一)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的三支柱模型

以杨国安的组织能力三角模型(以下简称杨三角模型)为基础,通过加以改进为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模型,模型正视图如图1。这个三支柱模型比杨三角模型更为清晰直观,通过运用组织能力的三支柱模型来打造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该模型的三根支柱即杨三角模型的三个角,而地基是构成支柱的基石,也即管理工具和方法。三个支柱原则上一样强,相互匹配,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使精密机械加工生产班组能力提升成功。精密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提升成功方程式: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成功=班组成员能力*机器设备能力*环境优化能力,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模型俯视图如图2.构成班组能力三支柱模型的基石是能力评估、课程设计、专题培训、柔性制造系统、“7S”管理、完善制度和文化落地等工具,三支柱分别是班组成员能力提升、班组设备升级、班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它强调以班组成员能力提升为内核,配合设备升级和环境改善,共同提升班组能力,突出了“人”与“机器设备”、“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更强化了班组组织能力提升理论的可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在实践中是影响班组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内因,三支柱模型也满足了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发展需要的各类条件,更契合了以用户为导向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班组成员能力提升策略

从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机械加工生产班组成员能力提升引入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分别为“生产能力评量、执行能力评量、创新能力评量、现场管理力评量、资讯收集力评量、人际沟通力评量、服务导向力评量、压力承受力评量、团队合作力评量、互助培养力评量”。根据要素对生产班组能力影响程度确定要素权重,对生产班组成员能力进行评估测评。首先进行量化评估,量化提升分值,确定提升方案,实施方案,二次反馈再评估,形成螺旋式上升闭环控制能力提升系统。班组成员能力螺旋式上升闭环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3。综合提升分值=∑要素权重*[理论预期分值-(自评分值*40%+考核分值*60%)]针对综合提升分值,有针对性进行班组成员能力提升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形式采用“体验式活动、案例谈论、团队活动、游戏、影片、测试、专家授课”等环节,开展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再评估,将评估结果二次反馈,重新制定提升实施计划。

(三)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自动化策略

近年来,精密机械制造加工班组使用的设备已经由普通机床向单机自动化和局部自动化转变,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刚性自动化为基础的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不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的市场竞争和型号任务配套高精度需求,只有以计算机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结合的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才能适应这一要求。为此,在提高班组成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探索提高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柔性和加工精度的自动化策略已经成为提升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西欧和美国的工业统计表明,机械产品生产中单件、中小批生产零件占90%,大批大量生产仅占10%左右;机床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用于加工工件的时间仅占机床全年可利用时间的6%;工件整个制造加工中在机床上加工的时间仅占5%。这些分析表明升级现有刚性自动化机械加工系统,引入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使生产班组存在提高生产率的巨大潜力。因为柔性制造系统是借助于自动化物料传输装卸与存储和一组加工、处理、监测、计算机控制(CNC)设备或装配站组成的制造系统,有可能充分发挥工序集中的加工中心功能,减少工件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动与等待时间;同时才有可能“延长”机床工作时间,提高机床的利用率,综合这两方面以便提高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制造生产率。

(四)生产环境优化策略

精密机械加工班组的生产环境改善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两部分。“硬环境”注重生产现场管理优化,“软环境”注重人文环境改善即管理升级、制度完善、文化落地等策略。1.以“7S”管理(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etsu清洁、Shitsuke素养、Safety安全、Saving节约)为工具强化“硬环境”建设,推进“现场目视化管理”,设立现场区域管理看板、研制生产进度管理看板、人员管理看板,优化现场U型化布局、促进流程改善,以满足柔性制造单元精密加工中心对环境较高要求。2.人文环境改善包含两部分班组管理和班组优秀文化培育班组管理从纵向上应注重目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资料管理七个方面制度完善和管理升级。从横向上应加强人员管理包括班组成员思想管理、素质管理。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在优秀班组文化建设上更应倡导精品文化、高效文化、“三严”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关爱文化,以班组文化清晰、明确的导向力、凝聚力、辐射力、汇集班组与个人同频共振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要将班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班组的激励机制之中,用文化为班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用机制支撑班组文化,从而引导班组成员思想、规范班组成员行为,激发班组成员潜能,引领班组健康发展。培育精品文化是精密机械加工班组提升“软实力”的需要,以精湛的技艺,通过精细管理,在精良设备上精益生产出精尖的产品,培育出精英人才,应该是精品文化生动写照。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管理即“三严”文化是从事航天高科技事业最起码的要求。

二、模型应用分析

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的三支柱模型,通过在航天四㎡一所车铣削班组实践应用,在班组能力全面提升方面得到验证并取得实质性进展。(1)班组成员能力提升,以数控车床操作工李某为例,技能等级为高级工,参加工作时间三年,“能力评估模型”测评4分,针对性为其设计“柔性制造系统原理、自动化控制概论、局域网络技术、数控机床编程技巧”等一级培训课程,培训形式采用“体验式活动、案例谈论、测试、银川小巨人车床厂专家授课”四个重要环节。重点加强了李某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欠缺,经过两个月实践环节一期跟踪,二次测评提高到7分,能力提升超过预期。(2)现代制造系统升级,四㎡一所采取引进小型化与经济性FMS即FMC(FMC—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柔性制造单元)5台设备。介于单机NC机床和FMS之间,即可以未来升级FMS或自动化工厂、车间的组成模块,亦可独立使用或组合FMC使用,配备网络终端,具备自动加工与刀具破损检监测控制功能;铣削加工采用卧式加工中心配备6个自动交换托盘双交换工作台,同时培养班组成员工业工程化生产习惯,以适应航天产品单件试制与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柔性生产能力,最终实现两班有人值守加一班无人看守的高效生产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益生产。实践证明目前FMC的运转工作利用率是MC的1.5倍,发挥了应有的效果。日本的经验证明:完成相同任务的FMC的投资可比MC系统投资省17.34%,而应用三年获取利润则是MC的90倍以上(按三年折旧完计)。操作人员只有MC的82.67%.(3)现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扩建车铣削班组近1000平方米厂房,坚持科学管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把握生产现场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征,重点树立“现场也是市场”的理念,在完善班组制度的基础上通过“7S”以及“目视化”星级现场管理活动强化生产现场管理、优化生产现场环境,逐步建立起比较有效的生产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换与反馈系统。井然有序的生产现场不仅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改变了部分领导者把全部精力投入“外交”、抓市场、筹资金,而顾不上抓现场,认为即便抓了也“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片面看法。优秀文化落地,车铣削班组组先后将“精品文化”、“三严”文化理念强化渗透到班组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制度执行,从而有效地弥补人的有限理性的不足,让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再从文化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管理制度升级,促使班组不断突破成长上限,实现人文管理的深刻变革。

三、结论

提升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成为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新模式,并且得到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促使学校得以良性发展,对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相关的理论课程课时数在不断减少,进而使得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1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理论学习时间减少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进而就会相应地减少关于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时间,从而导致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能力较低,所学习的知识缺乏深度等问题。这种情况的产生说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意义,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小,不利于高职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1.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高职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学校中主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待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之后,便会到相关的企业、岗位上进行实习。由于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与在学校内的学习模式及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因而学习的方式、途径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在企业实习期间,会有学校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但是无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因此,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在岗位实习过程中无法进行自主学习与提升,进而使得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不到全面的开展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十分低下。

1.3企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较低

现今,虽然有很多学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教育方法,主要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已经接受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岗位实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工作困难及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关系等方面,却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与疏导。进而对学生的工作心情、工作能力及身心健康等多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学校与企业需要对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从职业道德等方面入手并展开,由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及心理状态,从而促使高职学生能够得以更好的发展。

2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就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来看,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及要求在不断提升,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基础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出现错误,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对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需要结合现代企业,尤其是与学校合作企业的相关用人标准及要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一半的时间是在企业岗位中实习。对此,就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学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高效融合,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更好地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情况,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能力培养。因此,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时候要以“校企合作、校企结合”为原则,由此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提升学生们在岗位实习及工作中的职业道德素质及相关能力。

3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改革策略

3.1整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依据“05方案”的相关要求设置及开展的,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开展情况为: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一第二学期开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开展过程中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但是容易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能力,进而造成一定的偏差。此外,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学习时间不连贯的问题。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及发展的空间,促使高职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与提升。因此,学校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提升、拓展及整合,进而依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依据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模块化教学。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适应校企合作的不连续性,同时还能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学校可以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可以适当增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道德教育、择业观、就业观的内容等等,由此来逐渐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此外,由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很多学校从大一第二学期就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由此学生可以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中进行模块化教学。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并进行模块的重新划分,例如“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祖国的和平统一理论”等等,进而能够依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开展不同内容的教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3.2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学生应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习的过程中接受全面、实时的教育。但是在企业岗位实习过程中,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受到多种条件及因素的限制,无法得以良好的实施与开展。因此,学校就需要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需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尽可能任用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教师来教育、管理学生,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要从教学、工作的素质及能力方面进行培训及提升,同时还需要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对教师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进而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对企业文化有良好的认识,由此更加全面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教育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传统的考评制度及措施只是从理论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缺乏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制度标准及方法措施。对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可以将思想政治考评体系与学生在企业实习相融合,建立其一个新型的全员参与考评体系。这种考评体系不仅需要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出一定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学校的学生工作者以及相关企业人员做出评价,由此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学校与企业依据学生在不同环境、不同角色中的表现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3.4发挥企业育人的作用

高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身份是企业员工,需要与企业内部的其他员工一样进行日常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对企业文化加以学习,遵守企业内部的相关规定及准则。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工作之后,对企业文化及相关的用人要求及标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就会依据相关要求来提升自我。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样需要企业将这种育人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进行言传身教,由此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及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4结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高职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及作用。因此,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加以不断创新与提升,通过对教学方法及模式进行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出学校与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善高职生的学习环境,进而更好地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培养高职学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

[2]张军.基于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浅思考[J].山东青年,2013(7).

[3]文媛.校企合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提升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24-03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学科,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逐步上升,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开始重视这门以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为目标的工程技术,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精益生产方式,[1]对掌握这门技术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虽然有着丰富的工业工程理论知识,但是工程实践能力尤其创新能力同社会需要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2]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运用所学工业工程理论知识系统的去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当前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际,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探索一条能够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同时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教学环节现状与问题

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可以将所学不同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我校的实践环节安排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课实验、综合实验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从学校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综合来看,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内容体系性不强。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内容以及知识点相对独立,训练内容的关联性不强。这样导致学生虽然对各课程的知识点了解掌握,但是无法做到综合应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系统性的问题往往无从下手。

2.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当前企业用人非常的现实,希望招到的员工马上就能进入角色,为企业去解决现实问题。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期间实践能力训练不足,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及运用程度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企业对招聘到的员工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失去信心。

3.生产实习效果较差。在进行生产实习时大多数都是以参观实习为主,这种形式使学生很难接触到企业实质性的东西,走马观花使得学生失去兴趣,很难达到实习环节设计的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将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设计

在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企业需求及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建的基本思路为: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工业工程技术和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3]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认知、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四个环节,通过每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由粗到精逐步提升,同时经过对实践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反复运用,从而系统性的掌握所学各项专业技能,增强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系统性问题的能力(如图1所示)。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4]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5]通过将四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从对专业知识的基础认知逐步上升到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同时考虑内容设计上的相互衔接,从而有效的提升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基础认知。基础认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工业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奠定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该环节主要是由专业导论、金工实习、工程技术类课程实验、制图专用周等内容构成。专业导论使学生可以对本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课程设置、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未来工作去向起到引导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金工实习让学生对典型工业产品的结构、制造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和认识,并建立机械工程概念,为后续工程技术类课程奠定基础;工程技术类课程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工程技术类课程;制图专用周是工程图学课程学完以后的实践环节,通过训练使学生懂得要联系生产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提升正确地阅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的能力,为后续工程技术类课程打好基础。工业工程师应用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以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系统的管理问题,需要拥有一定的工科背景,这样才能对这个领域有一个系统的理解。[6]

在开展实践环节的同时,邀请有丰富工业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为学生作专题讲座,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工业工程在企业中应用的现状以及所用到的相应技能,为理论学习指明方向,同时增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主要是由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组成,本环节都是针对课程所学技能的单项训练,多以认知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实验、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实验、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人因工程实验、物流工程实验、精益生产实验。基础工业工程实验使学生掌握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相关方法;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应用Minitab软件进行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控制七大手法分析等;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使学生掌握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的运行及操作等。通过这些专业课程单项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去实践应用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后续实践环节打下扎实的基础。

3.综合应用。综合应用主要以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为主。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目的是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7]课程设计环节主要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所学工程技术类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工程科学素质,与我校工业工程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环节,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管理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物流工程和人因工程课程设计是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此环节所用的资料和数据主要来自往届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收集整理的来自企业的真实数据资料,指导教师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整理和筛选形成课程设计题目。通过课程设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产实习为了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首先要c实习企业沟通设定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提升学生自身的参与性;然后设定实习流程,以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为主线,按照生产环节去实习,每个环节2―3天,企业人员用4个小时左右时间讲解工业工程技术应用情况,剩余时间带学生去企业进行现场讲解,同时学生收集相应问题的现场资料,这样逐个环节进行直至4周实习结束,实习结束时学生需按小组提交选定问题的改善报告。通过这种方式组织的生产实习既能保证实习效果,又能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有效地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8]

4.能力提升。能力提升是系统、综合应用工业工程各单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主要包括综合实验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综合运用工业工程专业技术和方法的能力,我校构建了一个以精益生产为核心理念的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已能够呈现实际生产过程为目标,生产现场有cell生产线和皮带线两种产线构成,选定小型电风扇生产组织过程为研究对象。实验过程首先根据产品生产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设定生产线工位安排生产,生产过程中运用工业工程的技术和方法采集相应的数据。结合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对问题进行改善后将改善结果进行仿真,同时在生产线上安排生产。这个过程循环多次,直至满足要求。实验过程中安排多次小组之间的对抗比赛,小组之间交流、分享各自经验。通过为期四周的综合实验,引导学生从充满趣味性的实验中掌握生产计划、基础工业工程、质量管理、仿真技术、精益生产、物流工程、人因工程等主干专业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实用技能。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检验学生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该环节要求学生在企业完成,即在毕业实习期间收集毕业设计所需数据资料为完成毕业设计打好基础。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应用工业工程的知识和方法来完成毕业设计,既能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能使学生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系统性提升。

四、结论

随着用人单位对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企业需求设计实践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毕业生对专业技能系统性综合应用的能力这一途径,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提升学生在就业和今后工作过程中的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坚持贯彻工业工程“改善无止境”的精神,根据企业及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蔡虹,吴林谦,倪卫红.工业工程课程体系优化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1):39-40.

[2]王建林,等.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01):23-24.

[3]郑玉巧,等.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122-124.

[4]王巍,等.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创新方法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1,(05):94-96.

[5]高广章,刘源.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商业经济,2009,(18):120-121.

[6]陶俐言,丁祥海.论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建设[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57-61.

[7]李国彦.从能力提升角度探讨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J].科技视界,2013,(5):10-11.

[8]鞠金艳,李萍.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05):237-238.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 Case Study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I Chun-feng

(Economica & Management School,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Taiyuan,Shanxi 030024,China)

提升工程论文篇8

Abstract: Counselors' occupational status, career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work of counselors; step into learning from businesslike and into the research from the practice; implement the positive chang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 team.

关键词: 辅导员;科研能力;思考

Key words: counsello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onside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17-01

0引言

从中央16文,教育部24号令到地方出台的相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或通知,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职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辅导员的职业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职业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这必将要求辅导员自身从各方面不断提高,适应大好的形势。不能仅仅忙于事务性和日常基本的教育工作,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要善于从事务性向学习型转变、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促进自身全面健康发展与提高。辅导员在实际工作都是理论联系实践一个过程,运用自己的所学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或经历来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掌握信息进行整理来教育启发学生,同时,自己也是通过各类学习提高自身的过程。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科研能力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工作能力是关键,科研能力是核心。本文从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培养的途径、方法及条件简述并以此来提示辅导员注重自身的科研能力培养和提高。

1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是辅导员自我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法宝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着力于解决学生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我们不能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不注重知识的积累,缺乏科研的精神,而是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注重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因此辅导员应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注重于实践性向科研能力的提升,这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法宝。

1.2 是辅导员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随着辅导员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职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对辅导员职业要求越来越高,辅导员的责任重,压力大。辅导员不能仅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必须从事务性工作向学习性,科研性方面提升,用行动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3 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制定好职业发展规划,走职业化发展道路。科研能力是职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必然要求。

2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2.1 善于总结,注重业务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辅导员在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注意事务性工作的知识点积累,并以各类文字或表格的形式保存起来,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或方案,这是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2.2 善于阅读,勤于笔记,从平时的阅读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是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的关键前提有人说:读书能使人明智、读书能使人优美、读书能使人进步、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读书能增强理论知识……读好书也是辅导员进步的法宝。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多读书,读好书,注重理论知识积累与提炼,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时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需要,更是自我发展的必然前提。

2.3 积极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学习,外出交流,向同行或同事进行学习,这是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必需过程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条件,通过培训学习、外出交流及同行或同事之间的交流进行自我的提升和提高。科研能力不仅仅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广大辅导员提出的要求。

3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3.1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中的有关问题,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要开展一些问卷调查工作,如:学生思想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及调查、入学摸底调查、就业问卷调查等,对这些调查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这种方法所需经费较小,耗时较短,内容较直观等特点。

3.2 实践研究法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要善于从实践工作中进行研究,从撰写工作日志、生活日记、案例分析、总结报告等过程中积累,对实际的工作研究,实践研究也是一种行动研究,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提炼,运用这种方法很简单,容易。

3.3 文献检索法辅导员要善于利用现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图书资料等资源,利用文献检索方法在这些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不仅会为选题提供依据,同时,也提供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对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来提升自我的科研能力。

4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条件

4.1 高校应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从制度、资金投入、培训指导等方面帮助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高校应按照有关文件或通知精神,为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搭建平台,从制度、资金投入、培训指导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另外,充分调动学校的资源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条件。

4.2 辅导员自身应加强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与积累,从实际工作中提升自我辅导员要善于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向学习性转变,从实践性向科研性转变,注重平时的积累,知识点的提炼,从撰写工作日志、生活日记、案例分析与研究、工作计划和总结、会议记录等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为提升科研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4.3 利用好当前的大好环境,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辅导员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制定好职业发展规划,从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上走“三化”发展道路。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

参与文献:

提升工程论文篇9

在对进城务工群体进行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应然问题是:人力资本提升的目的是什么?进城务工群体是随着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改革不断深入所造就的群体。这一群体有着农村生活最原始的印记,同时也饱含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这是人类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最正常不过的反应。但是这种反应也往往是基于“信息不完全”的背景下形成的。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看,实践中人们的“理性”选择之所以往往表现为“有限理性”,其信息论根源都在于此。一个人的任何理性选择,其实都是在历史特定环境之下“最经济”地运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直接导致人力资本的形成被限制在“有限信息”的环境之中,“文凭就是工作”、“教育就是金钱”等一系列“文凭论”、“学历论”歪理频出。进城务工群体的人力资本提升自然要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但是如果只把提升限定于对生存的狭义理解之下,那么,从人本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违背了理性的“自然性”特点,这样的提升也是极其片面的和不完整的。实际上,人力资本提升的核心是“人”。以“全信息”角度审视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应该关注其在提升过程中有无质的飞跃。人类经济活动的所有努力,都是关于人生成本最小化和快乐满足最大化的努力〔4〕。真正的人力资本提升以“自然的自由观”为指针,在“必然”(不自由)的秩序之下通过“自由”的路径和手段去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有学者对进城务工群体流动动因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同一群体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其行动的动因是有差别的”;二是从外出动因看,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介于“生存者”与“生活者”之间”。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相比,他们很少为寻求生存所驱使,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出于解决生存问题而外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的比例在下降〔5〕。这种流动动因的变化实质上是人的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所导致的现象。以哲学的观点来看,人的欲望和需求引起了人类的物质生产与政治活动,同时也引起了人类的精神活动,推动着社会意识的发展,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人的欲望和需要作为最基本层次的非理性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推动力,是社会历史的支点〔6〕。所以,在承认和肯定人类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让进城务工群体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工程实现与之相对应的不断提升的需求,成为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加快进城务工群体市民化进程、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正是由于进城务工群体人力资本的提升需求已经不仅仅限于低层次的生存需求问题,更多地是上升到社会地位、生活尊严、权利平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因此,人力资本提升的关注点也应该开始囊括除生存技能以外的“完满生活”的元素,其目的从单纯的技能培训“以求生存”上升至囊括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兴趣培养等在内的促进进城务工群体自由发展的“完满人生”。

二、人力资本提升的途径———制度变革下的“以人为本、教育先导”

如前所述,人本发展经济学强调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但教育的“公平性”和“产业性”定位始终是挥之不去的理论鸿沟。多年来,围绕教育的“市场化”与“公平性”争论喋喋不休。而极端的争论往往会导致认知的模糊和政策的摇摆,最终仍然会影响教育本身的正常运转。在人本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下,人力资本的积累往往拥有比传统教育更为广阔的实现形式。人力资本的形式不仅需要通过正规学校教育体系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更为重要的是,要经过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干中学”进行长期的、渐进的、潜移默化的社会化积累〔7〕。社会化积累的途径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动员社会各类资本;二是广泛依靠公民社会之力量;三是利用非正规社会力量。具体而言,社会各类资本的进驻是教育作为产业投资获取回报的合理运作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应该否认教育的产业性和资本营利性;公民社会力量(如非政府组织)则以小规模、人性化、定向化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差异化的公共产品;非正规社会投入则是处于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活动,往往被放置于终身教育的链条之中,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环节。这三种社会化积累方式与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教育活动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灵活与开放、保障与自由并行的人力资本提升体系。可以看出,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特殊性质并不能抹去教育的产业化进程。由于教育本身存在阶段性特征,所以在探讨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尤其是脱离正规教育路径寻求更加多元的人力资本提升机会的进城务工群体时,更应从制度入手,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公益性”和“产业化”的双重定位去耦合理论分歧。制度变革强调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以此为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就要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产业化的优势及其在新形势下的各种特色。由于缺乏市场化经验,人力资本提升的资金来源基本以政府公共支出与政策性扶持资助为主,方式单一,内容陈旧,时代性弱,效果也不明显。久而久之,这一具有充分公益性的政策就演变成了政府的“例行公事”,甚至是“敷衍了事”。人力资本提升市场缺乏活力,本是人力资本提升的受益群体———进城务工群体,却成为了变相的“受害者”。实际上,作为外来务工群体,其人力资本提升的层次和类型复杂,且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仅靠政府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引进社会资本并加以制度化建设就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举措。针对进城务工群体参加社会性再教育的身份与经历的特殊性,在设计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群体成员现有的条件与资源以及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学习体系的构建,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场所的设置、学习结果的评估、学习资金的解决等。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公益性质,部分社会再教育进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在财政经费中统一划拨,由公办院校或培训机构承担具体的实施工作。此外,也要发挥教育作为“产业”一份子的经济效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社会再教育的扩大与丰富进程当中,满足进城务工群体对于人力资本提升的多元化需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学校自主办学—政府公共治理—社会多元合作”三位一体的社会再教育运行制度框架。

三、人力资本提升的内容———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体系设计

提升工程论文篇10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教学研究

一、实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专业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电子技术以及与电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电子电工人才,这就意味着课程教学需要以实践作为基础。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关于电子电工专业的理论体系较为完善,但是在实践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表现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通过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能力培训,不但提升了学生在电子电工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更加深了学生对电子电工技术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电子电工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需要注重通过实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在电路设计教学环节,可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同样原件设计不同电路,这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作用。

3.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企业开始尝试智能管理,也就意味着对电子电工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在电子电工教学之中,需要通过实训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具体要求。可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实训,让学生实际参与生产第一线,加深其对电子电工知识的理解,提升操作能力,这同时也有效缩短了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另外,也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进行实训,即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策略

1.创新实训体系

对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而言,理论与实训教学之间是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理论教学状况,适量、合理地设置电子电工的实训课程,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实训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难点。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实训课程安排,从而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对实训课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不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电子电工传统教学中,实训课只是围绕着教材开展,并且多以验证性的实验课程为主。这种教学注重教师的演示,学生实际操作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所以,教师在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新内容的引入,更多地将实训课设置成探索实验型课程,并且在实训开始时对学生提出一系列要求,给学生必要的思考与设计时间,强化学生对电子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再次,教师还要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实训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强化实训内容

开展实训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榫鸵荡蛳录崾档幕础。这就需要学校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为目标,将工作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提升学生岗位操作技能。比如,在机电工程专业的实训课程设计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维修电器的能力为目标,进一步细分成实训技能模块,并且不同模块的设计都要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3.优化实训评价体系

目前,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正是由于这种“不合理”,导致学生存在应付心,实训课流于表面。这不但影响了实训课的价值发挥,更对今后实训课的有效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在注重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在评价中要结合学生的态度、实际动手操作水平、实训完成度、实训报告等融入实训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强化评价效果。首先,学生对待实训课程的态度是重要参考指标。教师可通过抽查学生理论课笔记以及上课情况为实训态度评价。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实训之中表现出的动手能力,包括动作的规范程度、课程完成度以及结果正确度等指标。再次,实训报告是检验学生实习成果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报告严格要求,将其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设置在30%上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