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教育十篇

时间:2023-04-04 17:17:02

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篇1

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提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音乐素养作为一个人整体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成为一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就是教育部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而在中小学推行的一项育人工程。“2+1”的含义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终身受用的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其中,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被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艺术技能之中。

为配合该项目的实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开列了一系列体育和艺术技能项目供师生选择,制定了相应的技能标准供学校参考,同时组编了“2+1”系列辅导用书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其中音乐类的《声乐》(刘东主编)一二册,《钢琴》(潘淳主编)一二册,《电子琴》(沈晓明、王晓莲编著)一二册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

从整体来看,这套辅导用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首次由政府组编,保障了该项目用书的权威性

这套辅导用书从前期的调研、选题的确立,到编委会的组建、作者的遴选、写作大纲的完成、书稿样章的专家审读、最终的出版,各个环节始终由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管理,使辅导用书具有较高的水准和权威性。

二、专家锻造,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成熟

本套辅导用书的主编均为该领域顶尖的教育专家,既有高超的演唱演奏水平,又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能训练理念和技术,这使学生在学习该项技能的入门之初,就被引领上一条科学、规范的路子,无论是将该技能作为爱好还是将来走向专业学习,都能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其水平得以有效和迅速的提高。

三、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学习内容模块

这是这套辅导用书最值得称道之处。我们通常见到的技能教学的教材,多为音乐作品和简单知识的组合,内容枯燥简单。而“2+1”音乐类辅导用书的几位主编都有着几十年的青少年音乐技能教学的丰富经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他们别具匠心,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得看似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充满美感的艺术之旅。

以《声乐》为例。该书根据中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以文学的语言提炼出每章的标题,同时结构起各章。各章内容在一个主题下被设计在一起,看起来相当有趣。《月亮月光光》《风》《过新年》这些根据青少年已有的生活体验建立起来的标题,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音乐不再是那么抽象,它可以如此生动地表现生活、表现情感。

该书还确立了一个概念:声乐技能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唱歌,其内涵包括“对音乐的审美——听、音乐素质——唱以及发声方法三个部分”。在这个立意之下,本书每章安排了五个模块:

一是欣赏部分。首先通过聆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对音乐的理解力,启迪艺术想象力,为进一步表达音乐积累能力。

二是歌曲演唱部分。每章提供两首歌曲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经典和现代优秀作品并重,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齐唱、合唱、独唱、重唱和表演唱。这使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再创造能力、鉴赏能力、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得以循序渐进地提高。

三是推荐歌曲部分。每章包括两首歌曲,供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之用。二三两个部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四是音乐知识部分。介绍了演唱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音乐家、小故事、小常识。这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表现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体现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五是名人名言部分。这部分看似与本书无关,但仔细阅读和体味,却都是与所学相关的箴言妙语,这对于激发学习兴趣、领悟作品内涵、营造学习声乐艺术的氛围大有裨益。同时也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对青少年的满怀期待。

四、零为起点,进度编排合理,易于普及和达标

“2+1”项目旨在通过学校课外教育的力量,使每一位对体育和艺术技能有兴趣的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辅导用书制订了零起点、趣味性、易达标、有提高的编写方针。这使得教材定位在音乐技能基础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不仅适合“2+1”项目使用,也可供少年宫、各种社会办学、家教授课等使用。例如《钢琴》,从基本的乐理入手,带出作品的演奏,并附演奏提示,下一步还将配套制作作品范奏教学光盘,为教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源准备,便于进行基础教学。

五、技能引领,能力和文化并重

技能教学无疑是本套辅导用书的主线,同时,这套用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相应的音乐文化。如《钢琴》和《电子琴》都涉及了对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通过即兴演奏,学生可以为歌曲、乐曲编配伴奏,掌握了又一项表现音乐情感和与人交流的手段,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仔细研读《钢琴》训练作品的进阶安排和提示内容,一条钢琴艺术发展史的脉络于不经意间又形成了。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同时也受到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参与,切实保障学习目标的实现

根据技能学习的实际,即教师辅导、学生练习、家长协助辅导。本套用书考虑了这三方角色的共同参与,特别对于低龄学生,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每个角色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得艺术技能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七、教学资源配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套辅导用书还配套有相关的音响资源,例如《声乐》一书录制了百余首少儿声乐作品范唱与伴奏。涉及范唱形式有齐唱、合唱、独唱和重唱,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学演唱,也有利于学校或社会办学开展演唱活动。这使得教学内容完整、丰富、生动,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八、装帧清新,体现现代青少年审美需求

音乐艺术教育篇2

1.音乐教学缺乏专业性

高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不高,学院缺乏学术和科研的氛围。一些有益于教学的学术研讨、讲座、观摩、教研、公开教学等活动开展得非常少。这样的现状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师水平和音乐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

高职的音乐教育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基本照搬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培养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对学生的专业划分不科学,授课缺乏实际的与音乐基础教育形式的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与音乐实践相互脱节,这也是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3.音乐教案缺乏灵活性

目前在高职的音乐教学中,技能课的教学依然延续着“提前”编写教案、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方法。这些形式化的做法,在实际教学中作用不大,也不科学。几乎没有教师是真正按照教案、教学进度施教的。所以,技能课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4.音乐教材缺乏特色性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高职师生的关注。因此选择和编写一本具有欣赏价值、符合本院特色的音乐教材,对于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和实现音乐教学的审美化要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设想

1.加强师资建设,改进课程设置

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音乐教育工作的力度,切实保证充分的教师人员配备和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应该确保在全校各个专业开设(《中外音乐欣赏》《地方音乐赏析》)等理论课程;其次,尽量开设一些音乐技巧训练课程,如声乐、钢琴等。此外,可以力所能及地开设舞蹈、表演等音乐实践课程。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音乐艺术能力上有所长进,而且能够掌握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为其今后艺术修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加强音乐艺术课外活动

可以在全校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可以定期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讲座,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和排练演出,还可以组建校级合唱团和舞蹈队等。通过组织这些课外艺术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创造和谐、安定、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加强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从实际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高职音乐艺术教育也应该建立良好的教研机制,定期地开展专题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音乐艺术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高职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与本院的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更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做到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及时地掌握最新的音乐艺术教育理念和知识,共同为高职音乐艺术教育的蓬勃、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合实际,走特色办学之路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科技和信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艺术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趣味也趋向多元化。作为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应与文化市场接轨,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体系。

1.明确音乐专业的定位和办学思路

进行教学改革,首要问题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并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确立音乐专业的发展规划和办学思路,为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确定方向。笔者认为,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艺术规律,制定音乐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培养目标。(1)办学指导思想:根据高职的办学宗旨,遵循高等音乐艺术职业教育的规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整体发展的复合型音乐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贡献。(2)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等音乐职业教育为特色、以振兴地方旅游事业为宗旨,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音乐理论素养,并具备音乐表演、编排、辅导等方面的能力,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音乐职业艺术人才。

2.建立高职音乐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和复合型高等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音乐艺术人才应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汲取传统艺术精华,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根据山西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等条件,把本地的民俗文化、地方传统民间音乐艺术(民歌、戏曲)的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表演技能,纳入到音乐教学中来,弘扬传统文化,办出特色教育。

3.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艺术实践教学是高职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之前达到上岗所要求的标准。对于高职音乐教育来说,艺术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开发多种类型的艺术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比例,确保实践教学任务落实。除了常用的声乐、舞蹈、钢琴演奏外,还要增加各种类型的排练课,如男女声小合唱、原生态唱法组合、现代舞组合、艺术工装表演等等。提高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对未来表演岗位的技能训练,建立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技能协调一致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2)充分利用院内实践教学基地,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和各类比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把艺术实践形成制度定期举行,艺术系学生要举办汇报演出,提高学生自编自导的能力,并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邀请省内外著名学者和音乐家来学院讲学演出,以便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实践能力。

(3)组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了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扩大艺术实践的范围,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把艺术实践活动同市场接轨,以音乐专业为依托,通过一些商业性演出,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了解市场信息,了解群众心声,丰富演出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启发教师对专业发展、观众需求、培养方向等问题的研究。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

4.聘请专家教授,共建专业发展

(1)聘请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人才,到校讲学,或担任某学科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一个专业有了知名专家的支撑,就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的学术氛围、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提升本专业知名度。

(2)聘请省内一些演艺团体、文化艺术活动家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或顾问,商讨专业的发展是否更贴近市场,应该如何改善;就业方向是否合理,应该如何趋于完善,为专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建学科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在强调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今天,作为高等院校的新生力量,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旅游人才,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而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音乐艺术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也应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高雁南.高职的音乐教育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8).

[2]吴明思.浅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郁文武,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音乐艺术教育篇3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能力 幼儿发展 节奏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1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各个科目的教育又有各自的科目特点,把握科目特点施教,是获得教育成效的关键。同时,各个科目的教育随着科目特点之不同,其教育功能也有所侧重。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要使音乐教育完成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教师应当熟悉幼儿教育的原理、原则、方法,把握幼儿教育的特点,还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即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教育。音乐艺术与教育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脱节而形成互不相干的“两张皮”。当然,要做到这一切,离不开幼儿教育部门的领导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幼儿教师正确的音乐教育指导思想和音乐教育业务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无须赘述。

2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节奏

近几年我国举办过多种外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班,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达尔柯罗兹体态律动学、综合音乐感等培训,帮助我们了解国外音乐教育动态,开阔了眼界。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行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3音乐能力是具体体现在幼儿各项音乐活动中的综合能力

音乐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幼儿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不同的实践活动需要不同的实践能力。比如唱歌,需要唱得音调准确,节奏正确,吐字清楚,这就要培养唱歌技能;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还要运用唱歌技能做到会用歌声的变化表达感情,因此需要培养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比如,欣赏音乐需要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感知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需要从情感体验中领悟音乐的内涵,需要会听辨人声和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美,这就需要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一系列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譬如上面提到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节奏感、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唱歌能力、欣赏能力等等,都是在反复多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这些音乐能力贯穿于唱歌或音乐伴随下活动、音乐欣赏、节奏乐等各种音乐活动之中,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接受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音乐艺术教育篇4

关键词:双簧管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情感

中国分类号:J621.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13-0115-02

双簧管教育是音乐学科中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双簧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培养有音乐艺术修养并掌握双簧管演奏和理论知识,能担任独奏、重奏(室内乐)、合奏和从事双簧管教学的专门人才。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演奏艺术、演奏方法和教学法逐步趋于科学化和理论化。这不仅需要从音乐理论上去研究,还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和哲学等多角度去研究它的演奏及教学,使双簧管各类复杂的技巧组合在高水平的演奏艺术上得以展现。

任何表演艺术的教学理论和表演技能、技巧,都有它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的各部分内在联系和一定的规律性,决定了双簧管课程的安排必须遵循音乐学科的逻辑性和规律性。随着本专业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进步,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双簧管演奏知识、技能、技巧和教学法理论。教师在双簧管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艺术思维活动,主动理解双簧管的教学内容,迅速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和技能,有表情地演奏。教师对所要教的作品进行讲解,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在涵义和演奏风格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生命力、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力,在实践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一切音乐作品,都是由音高、节奏、力度、音量、音色等一些基本要素组成的。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开始要以视唱练耳、欣赏、演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可以在演奏中,把内心的歌唱性,音乐表现力,音乐在心中引起的共鸣等,通过演奏准确而熟练地表现出来。学习一部作品,要研究该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一首乐曲往往是该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内含的感情,并通过成熟的技巧发挥其表现力,才能真正把该乐曲演奏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有时演奏者经过深入分析、琢磨,用多种手法演奏、视奏,在实践中才会取得超出自己想象力的效果。有时演奏者能够即时进入与作曲家创作该作品时相似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艺术的再创作。总之,认真研究每一部作品的主题、发展逻辑处理及乐思表达,曲式结构,高潮布局,通过这些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加之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激情去充分发挥乐曲的中心意思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双簧管是一种极其古老而又重要的西洋木管乐器。双簧管乐器在演奏方面,其准确性和技法之丰富堪称是绝好的管乐器。因此,许多著名作曲家都为该乐器谱写了协奏曲、奏鸣曲、独奏曲等众多乐曲。由于双簧管的哨片很小而且苇子苇片又极为细薄,吹奏发音很敏感,因此,演奏者在吹奏时,即使气息有一点点局促,都会影响音质、音色。然而双簧管的音色优美且带点鼻音,极富表现力,即使在乐队中只吹奏几小节,甚至只有几个音的情况时,也会引起听众对它的特别注意,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它的表现力不需要用过多的乐句就能表达得非常完美。例如: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双簧管吹奏的迷人片段,充满了纯朴的田园风味,使任何听过该曲的人都难以忘怀。

巴罗克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是韦瓦尔第,他的大协奏曲被公认为该时期的顶峰作品,他的合奏乐已开始了交响乐的起步。他写有大量的音乐作品,仅双簧管作品就有数十首,如协奏曲、奏鸣曲、二重奏曲等,为双簧管专业提供了丰富的不朽杰作。

巴赫的双簧管奏鸣曲及协奏曲是目前世界比赛固定演奏曲目之一。巴赫的音乐作品与同代的作曲家音乐风格相似,只是技巧有所升华而已。亨德尔的音乐呈现出天簌般的美感与气质,洋溢着人情味和亲切感,不着意表面的精致,而探求内在的深度,在平淡中洋溢出伟大和雄浑的力量。

音乐艺术教育篇5

艺术考级几乎成为了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导致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多考级培训机构为了扩大招生规模,经常根据教师招收的学生人数,给教师提成,导致教师根本无法用心教授学生。并且,为了缩短培训时间,获取更多的利益,很多考级培训机构均存在着拔苗助长的问题。例如,在器乐考级中,很多培训机构均是让学生练习一个比较拿手的曲目,之后参加考级,确保通过。在很多培训机构中,让学生尽早拿证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且也是以此来招生的。

二、强化素质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家长要理性看待考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考级并不是提高孩子素质的唯一途径。所以,针对艺术考级问题而言,家长一定要理性看待,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方面,展开相应的系统学习,进而参加考级。同时,对于一些对考级不感兴趣的孩子来说,可以不参加考级,只是将其当成是一种兴趣进行学习。家长不要把孩子的考级成绩当成是互相攀比的资本,必须予以理性看待,这样才可以保证考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艺术考级中,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一次性通过,对于一次性通过的孩子,给予表扬与奖励,让孩子再接再厉;对于没有一次性通过孩子,给予鼓励与肯定,让孩子继续努力,这样才可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实现孩子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规范培训机构,提高教师素质

在考级培训机构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一定要制定一套规范、科学的监督机制,保证考级培训机构工作的合理、科学,能够为孩子的音乐艺术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不是为了应付考级而存在。同时,针对教师而言,必须达到相应的水准,可以承担教授孩子的任务。现阶段,国家规定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具备教师资格证的,才可以教授学生,对于业余艺术教育而言也是一样。考级培训机构必须对教师资格进行考核,避免“无证驾驶”、“无证行医”等情况出现在艺术教育领域。

(三)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

在考级中,普遍存在着盲目拔高级别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一些孩子每天需要拿出大部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其它科目知识,并且还无法达到级别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来说,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曲目练习,并且合理调整曲目数量,保证孩子在其它科目学习之余,有时间进行练习。同时,要想提高孩子的艺术考级成绩,必须重视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展开学习。这样,孩子能够音乐海洋中尽情遨游,防止出现因为难度太高加大孩子压力的情况,有效提高了孩子的音乐素质,并且可以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结束语

音乐艺术教育篇6

随着“全教会”和“全少会”精神的不断落实,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培育青少年儿童素质,正在越来越被广大国人,特别为教育工作者、少年儿童工作者所接受、所运用、所推广。素质教育正在为促进和提高少年儿童的全面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少先队,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智力和体力,开阔眼界等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也在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全面素质起着巨大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我就将音乐教育作为这个突破口。音乐教育,既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同时又作为少先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日益显示出自己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那么,在少先队教育中,音乐艺术教育到底具有怎样的作用与地位?有哪些内容与形式?该如何发展?对辅导员又有那些要求呢?

一、关于音乐艺术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少先队的生命在活动,百花园文艺活动作为少先队活动的一个主干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音乐作为文艺活动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正在被广泛地运用。并因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为什么少先队教育中的音乐艺术教育会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收到如此良好的效果呢?这是因为它对提高少年儿童的全面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首先,以乐辅德音乐教育具有思乡性功效。

其二,以乐悦心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少年儿童的技能技巧,这是一项显而易见的效果,同时它又可以丰富队员的生活,让队1员在课余有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既愉悦身心,又培养技能。

其三,以乐增知音乐教育有助于帮助少年儿童开阔知识面。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具有相当深厚的积淀。通过学习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少年儿童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形式,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与之相关的文化,对于开拓知识面是相当有帮助的。

其四,以乐创新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少年儿童的创造力。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并最终能创造美。这便要求在音乐教育中不断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其五,以乐启智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一般思维在人的左半脑进行,因此人的左脑较发达,而右脑则稍逊。而艺术的思维一般在右脑进行,如果经常进行这方面的思维活动,无疑是对右脑很好的锻炼与开发。

其六,以乐健体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如演唱,是对肺活量及腰、腹肌肉进行锻炼;又如乐器的演奏,需要演奏者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再如舞蹈,更是要求身体各部位有较好的力度和柔软度。

其七,以乐养涵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东西,事实上,它更重视对个人内在的涵养的培养。同时,音乐本身便具了陶冶人的情操这一重要的功效。

其八,以乐促和音乐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团结协作精神。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正在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关于少先队教育中的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音乐教育的涵盖面相当的广泛,涉及了多个领域和多门课程,包括了许多具体内容。结合少先队教育,音乐教育大致可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是关于音乐基本技能方面的教育,这主要包括歌唱、器乐,以及舞蹈三项基本内容。通过对少年儿童实施这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技能、技巧,能较自如地运用人声、乐器及肢体来进行艺术表现。

其二,是关于音乐基本知识的教育,这主要是向少年儿童传授一些音乐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以及相关的一些文化常识。通过这方面对学的教育,一方面可帮助少年儿童更好地学习技能技巧,如对音乐理论的比较好的少年儿童,在参加鼓号队的训练时掌握的就比较快,而且比较好;一方面可扩大少年儿童的知识面,如一些音乐小常识、音乐家小故事、著名音乐圣地等;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修养。

其三,是关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教育。这主要是培养少年儿童在音乐方面的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以此培养和发展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审美观,通过经常性地对一些美的音乐进行欣赏,使之与不安美的音乐进行对比,增强队员辨别美的能力;培养少年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并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智慧。同时,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向学生展示中华音乐这支奇丽的艺术之花,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并使之上升为热爱自己的民族;通过欣赏描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音乐,培养队员热爱劳动的思想等。

其四,是关于音乐创作能力的教育。音乐创作实质上便是一种美的创造。其中主要包括节奏创作,如为自己中队编一段鼓乐的节奏等;曲调创作,如为自己的中队编一段鼓号曲等;歌词创作,如为自己的中队写一首队歌的歌词;舞蹈创作,如自编一段表现少先队生活的舞蹈等各种具体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提高队员的全面素质。

三、关干少先队教育中的音乐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

如何开展好一项活动,组织形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才能把活动搞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少先队教育恰恰具有这一优势。根据少先队活动教育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全面性、实践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的特点,我们可大致设计如下的组织形式。鼓号队,是少先队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完美结合的最佳例证。鼓号队是每个少年儿童都向往的一个组织,它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少先队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唱队和乐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组织形式,在合唱队和乐队的组织上,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制定人员编制,排演内容亦可根据需要而变。合唱队和乐队(或民乐队或管乐队或混合乐队)都是一种集体组织形式,在合唱队和乐队中,少年儿童们不但能学到各种相应的技能技巧,陶冶情操,同时更能受到集体主义及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少年儿童受益匪浅。同时我们还可利用假日,组织多种假日活动,如带领队员们共同欣赏音乐作品,又如可组织队员们搞一搞自己的音乐会、演唱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组织队员们深入社会,进行一些公益性演出,如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为孤儿院进行义演等,也可利用音乐作些宣传工作。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主题班会中进行音乐艺术教育,或是开展系列活动,如“民族音乐系列”、“音乐家故事系列”,让队员们整理音乐家们的趣闻轶事等。

四、关于少先队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

音乐艺术教育篇7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去年,学校里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两多三少”,即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师范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笔者以为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不说未升入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 研究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搜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呢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定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

(4)进行论文撰写

2 方法及措施

(1)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和相关文献

(2)与同学相互讨论

(3)请教论文指导老师

3 研究工作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论坛》 四川教科研所理论室 XX年9月

2. 李秉德主编,《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任益波撰写,《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4. 杨红撰写,《探索音乐教学的新路子》……《中小学音乐教育》XX.12

5.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

6. 曹理 何工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音乐艺术教育篇8

 

关键字:美术 音乐 联系 教育

 

古希腊时期,艺术与技艺、技术是等同的概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才逐渐与“美”等同起来。直到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同是源于古罗马时期拉丁文“art”的“艺术”与“美术”,在当时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与之对应,英语中的“art”也是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艺术”,二是“美术”。它既能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它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专门用来指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 

一直以来,各种形式的艺术之间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事一门艺术,在熟悉掌握本专业的过程中,更当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拓宽自己的涉猎面。俄国伟大作家契柯夫说过:“各种学习彼此的关联十分密切,人们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才把它们分门别类罢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各种知识、各门类学科其实都是编织在一张网孔与网孔之间都存在相互关联的大网里。我们所研究的知识领域越向前拓宽,就越能体会到各门各类、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就越需要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充实。 

美术和音乐,起源于艺术,同属于艺术,一个是有形无声,一个是有声无形,两者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一、节奏与韵律是美术与音乐中永恒的旋律。 

 

美术中的绘画与设计,注重视觉上的层次感。这个层次感就相当于音乐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点、线、面组成的各种画面形态好比音乐中不同音高、节奏、旋律谱成的乐谱,形成犹如音乐一般的节奏感和韵律之美。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于一则凄美、感人的民间传说。乐曲采用奏鸣曲式写法,通过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故事情节通过调式、音调、节奏、旋律的发展方法,极富感染力的表现出该作品贯穿始终的主题。通过将爱情主题的重复演奏,使得乐曲主题得到不断升华。整部协奏曲纯朴、清逸、幽思并带有浓郁民族风格,将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运用其中,成功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乐曲让人通过听觉聆听优美、凄婉音乐的同时,也引发了思维上的通觉与视觉上的想象,推动人们内心的情绪,极好地表现了这个凄婉、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歌颂了永恒的爱情。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辉煌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此画被公认为以构思布局巧妙、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在画中,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画面构图带有强烈的节奏气息,并且运用了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著名画家列宾在评论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时也十分精辟地阐发了美术与音乐的关系。他说:“伦勃朗的画始终带有空气的透明的影子,象美妙的管弦乐,它的和弦的声音在画的全部背景上颤动着。”美术和音乐正是通过有规律、无规则的色彩、线条、形状的巧妙结合,形成了秩序和协调的美感,这也是艺术作品共同追求的艺术表现。 

 

二、想象的挥洒,情感的体现是音乐与美术中永恒的主题。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艺术品是有生命的,他具有许多生命形式的特征,艺术家们创作作品的时候就是一个孕育生命的过程,是将无机的物体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技法转变成有机的活体。 

《辞海》非常客观和科学的把艺术概括为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具体的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可以说这是当代艺术家所普遍认同的道理。 

艺术家最初的萌动在于心底的思想通过某种绘画材料得到体现。我国传统画论中的“意在笔先”,画家修养的层次关系着作品品味的高低,作画时胸中想法的有无关联着作品的成败。优秀作品的产生并非凭借一点手头技巧的熟练,而是画家将深刻的内涵与完美的表现形式高度统一,是画家修养的底蕴,也是反复推敲,不懈追求的结果。 

贝多芬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真挚、深沉的感情,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 

美术作品是通过视觉感受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于作品的精神内涵。而音乐则是与具象巧妙的结合,将音乐的美和客观事物的美有效的融合、加上作者的联想和内心感受表现出来。 

音乐艺术教育篇9

[关键词]电影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 审美价值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规定:“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宁指出:“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将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用声、光、影等动态手段再现到银幕上,在运动的时空里的一种视听艺术审美活动,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号召性、通俗性、直观性的特点。而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好坏往往也会决定一部电影的成败,因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片头音乐,主题歌,插曲,背景音乐,是根据电影不同的内容、风格、形式、人物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的听觉形像,提高了电影艺术的美学功能,体现出电影综合性的美学原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电影评选活动都专门设置音乐奖项呢?这也是对音乐在电影中价值的认可吧!可以看出“音乐在当代电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电影音乐成为电影产业催生出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这里面音乐为电影增添光彩,电影为音乐的普及传播提供途径,电影音乐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审美价值。

作为电影艺术中声音中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电影音乐,随着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在音响与画面的有机结合中给人形成一个立体的视听感受。电影在视听艺术里是一个比较老的艺术形式,在电视,网络出现之前,它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受教育和娱乐的通俗艺术。电影音乐受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其作用日趋突显,人们用视觉感受电影的同时,也身临其境的欣赏到有动人的音乐。特别是现代电影宽视野、数字化、立体声、高保真技术的应用,其独特的效果是电视、网络等同类媒体所不能比的。当我们在观看《刘三姐》、《阿诗玛》、《洪湖赤卫队》等歌剧片,以及各种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片时,人们在不断变换的画面中,更深刻透彻理解、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内心情感与人生哲理,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更易于产生美感。因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审美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的综合素质,其中心任务是审美教育,由于电影音乐在表现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因而它是高师音乐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一、电影音乐高度概括影片思想内容,深化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大学生具有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者莱辛认为“剧院应当成为道德世界的学校”,说明剧场艺术的德育功能之强大,而且,电影作为一个社会先进文化载体,代表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电影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电影《生活的颤音》这部音乐抒情片,把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作为影片音乐主题贯穿全剧,使音乐起了灵魂的作用,这里音乐成为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寄托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哀思。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早期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中,曾激励无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奔向抗日救国第一线,随后的几十年,它一直伴着祖国的发展强盛,人民的生活富裕,成为不朽的艺术篇章。还有《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歌剧《洪湖赤卫队》,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电影音乐,凝聚了各历史时期的英雄群像,是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史的缩影,观众在影剧院里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斗争历史,它以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的革命历史歌曲作为各场音乐的基本主题,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光辉历程,这些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曾激励无数大学生投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转贴于

二、高师电影音乐审美教育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有积极意义

电影的发展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文化的进步,同时电影的发展更需要一批有文化。有艺术审美能力的接纳对象,那么,电影音乐也需要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在高等教育日趋发达的今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都将是电影音乐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许多影片音乐的素材取自于民族民间音乐,象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源于广西壮族民歌、云南大理撒尼族民歌、天山南北的新疆民歌,这些电影音乐都具有很强的地方民族音乐特色。作为“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他们所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而应该担负起我国电影音乐审美教育的重担,进而推动我国电影艺术的向前发展,使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三、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特性及表现形式上具有高度的号召性、启迪性、哲理性,它的表现形式适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电影音乐在电影这个综合艺术载体的支持下,在流动中的视觉与听觉进程中传达感情思想,在电影院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剧场音效更易于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具有内心的震撼性,智慧的启迪性,人生的哲理性。它的号召性给予大学生生活情操的升华。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在“九一八”后,号召一代热血青年走上爱国救亡道路,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它的启迪性,哲理性让受教育者勤思善辨。一曲《诚实的眼睛》电影《苦恼人的笑》插曲启发观众发自内心对人性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深刻思索,更赋予大学生们对人生世界观的思考空间。

四、电影音乐图文并茂,具象性强,包含强烈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容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电影中诱人的故事情节和不同命运主人公的动态具象,在电影音乐的烘托下产生的情感因素,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上映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曾打动无数观众的心,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的悲惨命运,在那优美的旋律、哀婉动听的歌声中感动过多少观众泪湿衣襟,其中的主题歌《春天年年到人间》那委婉质朴的旋律,饱含辛酸的人生,进一步突出了一个纯洁、可爱的卖花姑娘的形象,即使在今天听者也无不动情。电影《海外赤子》中一首《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多少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成为后人传唱的不朽佳作。体现了洋溢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特别为青年学生所喜爱。这些音乐使影片中的人物与故事更加动人,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

音乐艺术教育篇10

想要让音画教育发挥更好的效果,教师的教育素材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所选的图片与音乐的已经完全不同,不但不会衬托出音乐的意境,还会使音乐充满不协调感,自然不会让学生对音乐的精髓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主旨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师在选择美术素材时,应当注重选择与音乐意境相符合的作品,在欣赏国内古典音乐作品时,可选择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水墨画作,体现出音乐当中浓郁的东方美,在欣赏西方的古典音乐作品时,则可以选择带有西方古典气息的油画作品,突显出西方旧时代的高雅气息。例如,在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名作《十面埋伏》时,教师可以配合项羽腹背受敌以及和虞姬生死离别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当中所透出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感,以及大势已去、与虞姬亡命鸳鸯的悲怆感。通过画面与音乐的配合,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的感受到项羽眼中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情境,更好的将情绪融入到歌曲当中,用身心去感受。

(二)将音乐类型细化分区,采用主题式音画欣赏教学

音乐的分类范围十分广阔,从东方音乐到西洋音乐,从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如果没有进行更加系统的划分,使其派系更加明确,那么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则很容易出现混淆或体会不深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依照音乐的派系,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进行主题式的音画配合赏析,例如在赏析日本音乐与印度音乐时,就要将日本古典音乐与印度音乐区分开设立成不同的主题,日本特色音乐赏析环节可以取名为“大和之音”,印度特色音乐的赏析则可取名为“恒河旋律”。在进行赏析之前,教师可先将主题体现出来,让学生来想象是要赏析怎样的音乐。此外,教师选择的美术作品也要与音乐的背景相符,如赏析日本的特色音乐,可配合日本的古画,来体现出大和文化的时代感,赏析印度特色音乐时,则可配合印度的优秀画作,充分体现出印度歌曲当中的东方异域美感。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更快的融入整个音乐的背景与意境。

(三)利用美术作品的配合讲解,促进学生对于作品背景的了解

每种音乐,甚至每首歌,都有属于其自身的一段故事,了解了音乐背后的故事,才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出的情感与本意,了解音乐的背景,就像与音乐的作者进行一次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交流,学生如果对于音乐的背景及历史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自然无法体会音乐的原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所以在赏析时,教师配合的图片与讲解,应当更好的体现出作品自身的历史背景,例如在赏析《二泉映月》这首歌曲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这首歌曲的背景,才能够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何能够创作出这样的作品。这首二胡名曲,是由我国早期的民间音乐艺术家阿炳(华彦钧)所创作的,他是一位盲人艺术家,由于是私生子,所以阿炳生来就被剥夺了所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最重要的母亲又在其三岁时因痛恨世俗肮脏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一生当中都没有真切的感受到人间最为可贵的温情,生活也一直充满坎坷,所以,在他创作的这首音乐作品当中,始终都透露着旧时代辛酸生活的哀伤感,教师可以配合他的画像以及旧时代民众辛酸生活的画作来进行讲解,学生了解了音乐的背景,想要感受音乐当中所要传达出的情感,自然不难。

(四)配合示例图片,促进学生对音乐特色的深入理解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明确的感受到,每种乐器都有其自身独具特色的音色,利用示例图片,教师便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各类乐器的音色有更加透彻的了解与更加深刻的记忆。如西洋乐器当中的“低音王子”——大号,顾名思义,其在管弦乐队当中,是主管低音部分的乐器,也是管弦乐队所有乐器中音域最低的,其音色非常浑厚低沉,就像身体十分庞大、有分量的动物大象,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对于大号的音色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可以在讲解时配合大象的图片,让学生边一边聆听大号的音色,一边想象一头大象的身形与动作,这样一来,学生必定会对其音色有更加深刻的记忆。而在讲解竖琴的音色时,教师则可以配合西方的天使及神明的画像,加强学生的记忆,竖琴的音色十分空灵柔美,在古希腊神话当中,也是神明才可拥有的圣物,其与鲁特琴、古典吉他等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一样,是由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弦琴演化而来的,在原始的部落当中也一直是祈雨、祭祀、占卜所用的灵物,所以其无论音色与历史都与仙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连接,利用天使或神明的图像来体现是最为恰当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够更加深刻的记住乐器的音色,还能够对乐器的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五)借助自制音画艺术作品,促进学生艺术理念的深化与展现,激发创造力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理论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学生自身的实践与创作,才是能够让其对所学内容的精髓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渠道,在艺术领域更是如此。音乐赏析课程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强化学生的艺术领悟力与创作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够让学生仅仅作为学习过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作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与艺术理念的实践者,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展现出自身的优秀才华。所以,教师不但要将音画元素利用在音乐赏析教学当中,还要教会学生去将美术与音乐元素融合起来,制作出具有自身独特艺术理念的音画作品,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小型的音画作品竞赛,还可以建议学校在全校范围之内举办更大规模的音画艺术作品竞赛。让学生得到更多展示自身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创新思想得到更好的发挥,也让美术与音乐结合的艺术理念更加深入的渗透进音乐课堂教育当中。

(六)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促进艺术交流

艺术本就是人类用于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技巧,在艺术相关科目的教学当中,忽略学生交流的一言堂教育,其与艺术教学本身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之间的艺术交流。比如,在进行歌曲的赏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讨论自身对于歌曲的见解,此外,为了促进听觉、视觉与想象的三者融合,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据之前赏析的歌曲绘制出一幅小组讨论后认为最符合歌曲氛围的图画,并找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自身的艺术见解,还能够了解到其他人的不同想法,并且,合作绘制配图的过程更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对于学生的艺术能力提升必然是十分有利的。

(七)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音画艺术的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