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7 16:49:01

临床药理学论文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1

    对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理论教学实行改革,力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5~6人/组),在LBL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纲要求,选择重点章节,安排讨论课。课前先将相关问题发给大家,每组同学课后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检索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制成多媒体,每小组选一位同学在讨论课上进行中心发言,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并辩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展开点评,并利用课堂的后半部分时间对每组同学的发言做出点评,根据学生的课堂总体表现对该小组成员进行评分,最后进行小结。这样的讨论课学生的参与度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景象。为了顺利完成课堂讨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集体备课,确定以LBL教学法为主的教学内容以及以PBL教学法为主的教学内容。课外时间收集、编辑有价值的病例,所提的问题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编辑,要求学生获得的是药物的临床应用信息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病例资料提前10天左右发给学生。设计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以抗心绞痛药为例:什么是心绞痛、心绞痛有哪些临床类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冠脉循环有哪些解剖生理特点、影响心肌供氧和耗氧的因素有哪些;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有哪些类型、抗心绞痛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硝酸甘油的作用有哪些、有何临床用途、有哪些注意事项;β-受体阻断药抗心绞痛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其临床应用有哪些;钙通道拮抗药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其临床应用有哪些;硝酸甘油、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拮抗药三种药物两两联合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依据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问题涵盖了抗心绞痛药的关键知识点,并通过以下病例讨论以加深印象。60岁女性患者,突发右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于9月4日晚7时入院。入院时体温36.5℃,脉搏105次/分,呼吸22次/分钟,血压120/75mmHg,神清乏力。检查头部及肢体无伤痕,右侧肢体麻木,心律整齐,二尖瓣区有III度收缩期杂音;双肺底轻度湿啰音;CT提示右基底出血。诊断为风心病及脑栓塞。入院后给西地兰0.4mg,速尿20mg。5小时后又重复上述液体一组,病人情况稳定。9月5日凌晨2点,又增加硝酸甘油10mg,用药半小时后,病人不停地翻身。3点30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血压60/30mmHg,心率33次/分钟,病情危重,立即停止静脉滴注硝酸剂甘油,用多巴胺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30分钟后患者恶心呕吐停止,心悸减轻,血压110/65mmHg,呼吸20/分,心率70次/分钟,休克得到纠正。请学生对硝酸甘油在该病例中的应用做出分析。针对该病例,结合理论课上的相关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对讨论课教案做了精心的准备。

    二、教案设计如下

    首先由学生自愿上台做中心发言,待发言的同学病例汇报完毕后,邀请其他同学归纳病例特点,然后中心发言的同学继续介绍他们小组的讨论内容。发言完毕后,教师以患者用硝酸甘油前后病情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用药剂量、频度等方面分析用药是否得当,并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病例将如何处置。鼓励各小组踊跃发言,授课教师掌控讨论节奏。待所有小组发言结束后,授课教师做最后的点评。有了前期理论课的铺垫,学生掌握了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经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指出硝酸甘油起效快捷,停药作用即刻消失。静滴时应根据心电图和血压监测情况来调整点滴速度,一般15~30分钟测量1次,停药应逐渐减量以免引起症状反跳。患者有恶心、呕吐、心悸,血压60/30mmHg,且不停翻身,这就是预兆。通过该病例的分析,学生对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可以在他们今后的临床治疗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达到了学好《药理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的教学预期。经过一个学期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期末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病例中贴近“临床实战”的内容颇具吸引力,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在病例讨论准备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进来,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对药物临床应用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整体能力明显提高了。在对药理学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从发言情况、辩论程度、内容阐述及资料收集、报告制作等主客观两方面对评价标准及内容进行了综合考虑。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2

为验证护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而客观评测,从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首先对试卷进行评价。

1.1信度考试的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反映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试卷的信度与考试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程度呈反比,信度的高低能保证学生考分真实可靠。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卷信度>0.50表明信度好,>0.80信度很好。信度系数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公式计算[2]。α=(k/k-1)(1-∑Si2/St2)(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α的范围为[-1,1]。本次试卷信度为0.53,可认为该试卷的信度良好,考试成绩可以信赖。

1.2难度试卷的难度系数P采用平均分方法计算,即P=x/W(x为学生的平均分,W为试卷的满分)。两个班级总人数为481,平均分为69.4分,难度为0.69,一般认为P值介于0.4~0.7之间,试题的难易程度较适中,该考试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1.3区分度将考生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把成绩列前27%和成绩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2组每题的难度,即PH和PL,则D=PH~PL(又称两端法)[3]。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区分开。本次考试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表1。

2ICU班与普护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总体情况对比ICU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45~98分(73.10±10.99)分,全距54分;普护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39~96分(67.30±10.81)分,全距57分。结果显示,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未采取教学改革的普护班,见表2。

2.2各类型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对比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的得分情况,发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在各个题型平均得分高于普护班。

3讨论

3.1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卷面成绩显示,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各题型平均分,ICU班明显优于普护班,表明进行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以后,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用药护理过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激发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护生初步具备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能力及用药监护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咨询、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质量检查、配伍禁忌检查的能力,为步入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今后,可以进一步将改革成果普及到所有的护生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3.2知识点掌握情况有待提高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平均分统计结果可知,名词解释、单选、填空、简答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1.4分、0.9分、0.8分、2.5分。名词解释和简答成绩相差较大,说明通过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改革注重从宏观层面的知识串联,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单选和填空平均成绩相差较小说明对相关零散的、细节性的知识点强调不够,导致学生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3

关键词:临床药学;实习管理;临床药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20-03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基本培训,明确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意义,能够承担临床药学服务、药物评价(新药评价及药品再评价)、药物信息咨询、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等药学技术工作。[1]临床药学专业实习是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药学实践中的必经过程,是临床药学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结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该过程中,各环节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制定规范可行的考评措施、有效的管理途径,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学实习效率和收获,培养高素质临床药师人才。药学院根据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就临床实习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适合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特点的临床实习模式。[2]

一、临床药学实习教育内容

我校临床药学实习培训体系分为四个部分:法律法规培训、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临床用药实践技能培训、交流与沟通技能培训。在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中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与技能,又要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达到合理合法的执业要求。

1.法律法规培训。临床药学服务直面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复杂,影响因素极多。临床药学实习中的法律法规教育可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明确国家规定,熟悉相关疾病药物应用指南,掌握临床用药具体原则,如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原则、毒麻药及管理、癌痛三阶梯治疗等。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临床药师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研究和申报注册违规处理办法(试行)》、《药品临床研究的若干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临床药学学生对法规政策的了解有助于树立合法执业的观念,有效开展合理用药工作,推动临床药学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预防和避免医疗纠纷。

2.临床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等各模块间的分割较明显,是课程的简单堆砌,尚未形成系统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临床实习培训工作主要是在医院专职临床药师的指导下,以典型疾病为主题,要求实习生掌握相应疾病治疗的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循序渐进、有机结合、互相融合,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要点,了解临床症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3.临床用药实践技能培训。临床药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中临床科室轮转与医学生的临床见习一致,目的性不强。我校通过临床药师重点科室、重点疾病带教工作,进行小组培训、专题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临床用药问题进行专业设计与训练,促进临床用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带教临床药师及医师指导下,以小组形式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应用、分析、综合掌握相应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与最佳鉴别选择用药;具备常用药物的中毒指标与临床结果分析能力;掌握撰写药历的能力;临床药学学生与带教医师讨论并实施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修正个体化用药方案。

4.沟通与交流技能培训。①通过沟通技巧专题培训和模拟训练,临床药学学生掌握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与交流技能。②通过专题培训和定期文献抄读工作,使实习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国内外药学文献,阅读和分析中外文文献的能力。在实习考核的每一阶段,加入对沟通、交流、表达的要求,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带教临床药师指导下,定期进行药学查房,向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和出院带药教育;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思想的临床药学人才,使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临床药学实习形式

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以专题报告、小组配合、专项强化、定点考核为主要形式,建立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临床药师参与专业培养计划,承担药学实践教学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指南。培养具有宽广而深厚的医、药学知识,毕业后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专门人才。第一阶段:以短期参观、专题报告为主要形式。①参观制剂室、药库,了解药品生产工艺与流程及药品质量控制要求。②参观新药临床试验机构,参与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培养临床试验设计思路,熟悉临床试验的筹备、实施等具体过程。③参观治疗药物监测,了解TDM临床应用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④通过专题报告、集中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⑤通过专题报告,掌握药物信息检索能力。⑥通过专题报告、集中培训,初步掌握沟通技巧,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与患者、临床医护人员交流。第二阶段:以小组学习为主,参与药房、药学专业、临床业务学习。①通过药房实习,熟悉临床用药,了解临床药物配伍、输液和营养液配置、特殊给药装置、急救药品、常见剂型及注意事项。②通过小组培训,掌握常规医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体温计、听诊器、无创呼吸机、便携式血糖仪等。③通过小组培训,掌握药历书写、实验诊断结果分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知识。④通过临床科室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关注重点病种,学习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以专项训练为主要方式,参与临床医学、药学查房,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发现临床用药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一种重点疾病,以一名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为培训小组,带领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参与医生查房、药学查房、病例讨论、药疗方案评价监护、用药信息咨询、危重病患抢救、ADR上报、TDM结果分析。带教临床药师和医师定期进行病例考核。

三、临床药学实习管理

药学院临床药学实习医院分散,为保障临床药学实习质量,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可行性好、详细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我院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化管理等措施加强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管理。

1.制定实习制度,规范实习管理。制定《临床药学实习任教师职责》,明确临床药学实习带教老师的职责与义务,各级教师责任清楚;制定《临床药学实习管理制度》、《临床药学实习生守则》、《临床药学学生请销假制度》,规范了临床药学实习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生实习过程有序,管理规范;制定《临床药学实习培训实施方案》,为临床药学实习提供明确的实习程序和工作路径。临床药学实习生严格遵循毕业实习手册相关规定,管理规范,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保证了良好的实习教育成果。

2.建立过程考核制度。建立实习生培养过程考核标准,规范了临床药学实习实践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对文献阅读报告、专业学术讲座、专业知识理论课、病例讨论会、病例分析报告提出完成数量要求(见表1、表2)。在实习每一阶段组织理论考试,着重考查临床医学常识、重点药物知识以及综合治疗能力。

3.重视病例考核。病例考核是考核实习学生对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考察实习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对病例的诊断要点、药物治疗、用药调整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药学监护建议。专家就本病例临床用药及相关问题提问,实习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答辩(见表3)。

4.扎根实践,因地制宜。临床药学实习学生面临着考研、就业压力。为保障实习工作质量,学科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实习期开始前对学生进行辅导,按照实习学生就业方向、个人兴趣安排指导方向。对有志于考研的实习生,在实习期开始时即加大临床实习力度,加快临床实习进程,按照临床实习完成进度情况给予考研复习假期。对准备就业的临床药学实习学生,开展简历制作、面试要点讲座,指导网上投递简历,鼓励其参加药企、医院宣讲和现场招聘会。上述活动受到实习生的欢迎,也保障了临床药学学生的实习质量。在实习每一阶段与临床药学学生、带教老师沟通,及时听取反馈意见。近三年来,对临床药学专业实习内容、进程及考核标准持续改进,进一步提升我校临床药学毕业生能力与水平。

我校临床药学生实习管理模式,历经探索和不断修正,获得学生与教师的称赞,也获得医院与药企的认可,我校临床药学毕业生成为多所三甲医院临床药师。今后,将进一步细化各项规范和考核标准,更科学地选择经典病种,提高临床药学学生实习实践能力,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涯与工作衔接更为流畅,满足社会、医院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蜀蓉,任渝江,戴萍,韩宪忠.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带教体会[J].中国药房,2011,(20).

[2]许杜娟,汪燕燕,夏泉,等.临床药学实习模式的探索[J].安徽医药,2011,(07).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4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 探讨分析 学科体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18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34-01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临床中药学已经逐渐发展为比较独立的一门学科。但是,业界对临床中药学的存在形态、研究领域及内容和学科属性等问题的认识普遍不统一,这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所以,坚持医药结合的思想是建设、发展临床中药学的重要内容。

1 关于临床中药学的属性、任务与特点

1.1 属性。临床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学科,是将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是介于广义的药物学和中医治疗学之间的新的边缘学科,是中药学下的分支学科。

1.2 任务。临床中药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保证中药的合理、有效的临床应用。

该学科的研究重点就是要将过去传统的药学以“药”为重点的思想转向“药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新思想;简单的理解,就是要以病人为对象,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安全及合理、有效地用药。

1.3 特点。从学科比较学的角度看,临床中药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3.1 临床中药学基本上是以满足中医临床用药的需求为目的,进一步根据其需求和用药规律,开展中药学的相关研究;然后再以中药学的研究成果指导和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优化和安全。

1.3.2 从两个角度出发。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出发:中医临床用药的角度和中药研究的角度。但不论以何为起点进行研究,都应该大力开展、完成“三大结合”的工作,最终实现“老药新用,普药特用,提高用药安全”的主要目标。

1.3.3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要实现临床中药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保证所有的研究工作都要根据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阴阳五行、动态平衡的基本内涵,注重脏腑经络的病证方药对应、生理病理和以临床疗效为检验标准的有机结合。

1.3.4 具有新兴边缘学科的优势。临床中药学既是一门药学,也是一门医院;更是一门介于中医治疗学与广义药物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所以它有一般学科所不具有的重大优势。

2 关于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主要研究领域、内容与存在形态

2.1 基础。在中医药学的起源阶段,“药食同源”、“医药同源”,药事实践与医事实践都是密不可分的。“学术基础在临床,学科生命在疗效”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中药学和中医学的基础知识,是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的理论基础;并且中医各临床学科是中药学发挥作用与实现其价值的主要阵地。

2.2 主要研究领域。

2.2.1 文献理论研究配伍关系、传统药性及其禁忌等。

2.2.2 临床用药研究临床各科不同病证的治疗用药方法与规律等。

2.2.3 实验分析研究机制分析、成分分析、疗效分析,即药理药效研究等。

2.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向。

2.3.1 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的前提是结合临床研究中药理论中药理论的研究。通过结合对中药理论的临床研究,来揭示例如中药性味归经等学说理论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2.3.2 为了筛选固定有效药方作为新药和开发药物研究的基础,要临床来观察药方的疗效,新药开发、临床用药的研究的一、二期临床研究工作等,一定以临床中药学的体系与方法作为指导和支撑。

2.3.3 注意用药禁忌、精研复方配伍、复方配伍是中药普遍的应用形式。

2.3.4 核实研究品系质量药品、同名异物的优劣真伪,是临床有无效用的关键。

2.3.5 分析熬制药物的用量、权衡用量轻重是确保药效的重要步骤。

2.4 存在形式。在研究机构、医院、研究室、生产厂家的调剂室、质控室等单位和部门、实验室,都有临床中药学的工作存在,因而需要大量相应的工作人员。

3 关于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3.1 多学科全面研究、协作互补、全方面发展的临床中药学的发展,需要依靠中医临床各学科的发展,也需要依靠中药其他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如药化、药理、制剂等的发展,更要依靠当代新科技手段的帮助与应用。

3.2 中医学与中药学结合进行中医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保证合理用药、提高疗效、保证安全服务。中药学科的建设,应始终注意与中医临床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依靠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提高水平和疗效,服务于临床的实际需要。

3.3 临床中药学是以传统中医药学为主体的现代学科。由此可见,该学科的发展,必须坚持现代研究与传统研究相结合,以坚持传统的中医药学主体为基础,更好更多地使用现代研究方法与手段,深入发展对传统中药学的领悟,从而发展现代化层面的临床中药学。

3.4 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使临床的实验微观研究与宏观疗效观察研究能够更好地相互互补、促进。只有依靠和坚持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才能实现“优化量效老、药新用,常药特用”,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科价值。

3.5 培养复合型人才多学科相互补、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发展途径,成为复合型人才,并懂医善药的。

4 关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4.1 临床中药学的学科体系结构。

4.1.1 学科学术体系。以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药”为目标,以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方剂)的各系统主要以病证用药规律、药理药效及其应用要点为研究核心,以实验研究与临床结合为主要的手段。

4.1.2 学科的工作体系包括研究机构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术思想体系三个方面。

4.2 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4.2.1 基础。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方剂学和基础学科。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5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 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 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 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 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 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 个关于ADR 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 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 [论/文/网 LunWenData/Com]

2 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 学时,理论占42 学时,实验占30 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 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 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 学时,学生6 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

参考文献: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6

【摘要】:中药医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千百年的医学实践和改革,如今已经逐步走向中药医学的现代化形式。与此同时,临床医学已经立足于医学界的主导地位。那么,如何让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发挥出比较强大的力量以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医学家及医学工作者。目前相关工作者提出了将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相互融合起来进行医学工作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此问题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 临床医学 相互融合

中药现代化就是把传统的中药医学所展现的优点、特色融入到现代社会的技术和趋势,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而让中药医学走向社会市场,并使之得到进步和提高。但是由于临床医生和普通百姓对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理念没有明确的想法和意识,致使不能普及中药现代化,更不能把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进步地融合,以致不能发挥出两者所蕴含的力量。那么,如何加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进度,下面笔者就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1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1.1、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一方面我们期待能够利用中药现代化的进步空间,合理地把中药成品对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特殊优点——如治疗效果的优点、低成本消耗的优点以及环保卫生的优点——发挥到最大限度,使国内的生命健康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并为广大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利用中药现代化的影响力把中药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进而推动中药界的国际化的发展,为减轻广大人民的经济压力提供助力。这两个重要目的提高了医药界的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充分运用了当今科学技术的优点,进一步加快了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速度,从而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1.2、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单的说,中药现代化的模式是适应国内环境、国际形势以及中药特点的。积极地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是中药医学本身的需求,而且也是在21世纪新兴世界的背景下解决严重的社会健康安全问题和医药企业的发展问题的需要,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一项造福人类的重要举措。

2、 创建临床医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2.1、 创建临床医学的目的。临床医学简单的说就是亲身面对病人的医学,是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各种专业性学科的统称。其理念是:临床医师通过视诊、听诊、触诊、叩诊以及问诊等临床手段来获得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而通过恰当的治疗措施治疗病人,以使病人的痛苦得到缓解或消除。

2.2、 创建临床医学的重大意义。临床医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把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和验证临床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使中药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更加紧密、有效,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就两种形式的结合状态来看,它符合了临床-基础理论-临床的模式,反复应用,为以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代日渐中药现代化的潮流下,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不仅是未来之星,而且将会大有成就。也就是说,一方面这种融合有利于临床医学对中药的标准型的研究,促进了使中药现代化的优势逐渐融入国际化的临床医学,推动了中药临床的治疗和用药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医学上关于中医药学的研制,推进中药临床的新药不断供应,为病人提供更有效、更便宜的新药,达到省钱、省力、省时的目的。下面笔者根据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手段及其优势作简单介绍。

3.1、 根据临床医学实践时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研制中药,体现中药现代化的优势

我们知道,新中药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优点:药效性强、疗效指数高、安全保障优等。但是以往相关工作者并没有重视中药现代化,也没有把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相互融合的意识,致使中药的研制量并不是很高。近年来,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关工作者认识到把临床中积累到的经验融入到中药的研制方法中,可以更大程度上地使中国的丰富资源得以被利用,进而研发出更新、药效更高的新型中药。例如,在研发肝病新中药的过程中,有这样三种考虑:(1)根据历来前辈的经验,采取较科学的民间方法研制中成药;(2)根据临床医疗时所获得的经验,发扬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最终研发出新型中药;(3)根据已经制得的但药效并不显著的中药,经过探索、实践找出新改进的出路。

3.2、 重视临床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加以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

一切药物有益就必然有害,所以临床医师必须重视临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系统性的融合,更好地将中医药界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服务奉献。例如,对葛根素注射液的副反应进行探究研讨,并明确这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理,在实践研究中逐渐改善这种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反应度。然而,由于这种副反应机理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晚,研制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医疗设施的不够完备,致使制约着这种副反应的研制工作的进步。因此,医学工作者应该对中药副反应加以重视,并可以借助国外的临床实例,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共同智慧,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做好准备。

3.3、 根据社会的需求,加大对创新中药的建设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的结合,强化中医药界的创新意识

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建立完善的新型中药的创新体系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向。但是由于这种中药的研究体系并不完善,比如人才的缺乏、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设备、设施的欠缺等,都是中医药学的脚步滞留的原因。所以必须加大以上客观和主观等的因素的改革,结合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建立创新型的基础平台,实现中医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知识和实践的融合,以达到医学中一个新的高度。

3.4、 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加强中药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医学的课题,推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中药制成品的重要起步点是中药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的共同配合,把中药的机理和作用应用到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中药理论和机理的抽象和繁琐,因此人们对中药的态度总是在接受与不接受的矛盾之间徘徊。而如果把中药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机理融入到临床医学的研究课题之中,利用临床医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可以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因此必须强化中药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医学的课题研究模式,使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进一步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最终融合。

参考文献

[1] 杨哲。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中南大学,2011.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7

关键词:药理学 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特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18-01

药理学是一门沟通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其对指导临床合理正确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药理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药理学内容复杂、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这就造成了学生很难理解与记忆,从而丧失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2)传统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3)使用的药理学教材比较落后,很多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未能在教材用有所体现,造成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脱钩;(4)授课教师大部分都没有临床经验,只是纯理论的讲解,授课与临床结合的太少。这些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认为药理学的学习对以后的临床指导意义不大,从而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内容的繁琐,又让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产生恐惧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突出特色,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出发,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何突出特色,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1 提高师资队伍

大部分高校的药理学教师都是药学专业毕业的,他们缺乏临床实践,在长期的教学中,只是纯理论的授课,这就造成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只能是纸上谈兵,与临床的实际应用脱节[1]。为了克服这种现象,针对药理学的有些章节,学科应该适当的聘请有临床经验的大夫来讲课,比如内脏系统药物,主要涉及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等,这些都是在临床上使用很广泛的药物,临床医生能够把他们用药的体会讲授给同学们,介绍大量在临床工作中的病例和经验,拉近了学生和临床的距离。这样的教师队伍多样化了,学生既享受有理论的讲授,也有临床上的实践案例,学生们对药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桥梁学科的定位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改革教学内容

药理学教学一般都是由学科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给学生逐项讲授每一章节的药物,而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大纲更新的速度都比较慢,造成与学生在学习了很多种药物后,不知道哪些药物才真正的在临床上用的多。譬如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大纲上要求是重点,我们会着重讲授磺胺药与磺胺增效剂TMP联合使用的优点,及其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但是在临床上,磺胺类药物现在几乎很少用,形成了讲授与临床的脱节。但是有些章节的药物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机率很高,但是大纲要求讲授的却很少,如降血糖药物(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大纲只要求一个学时,但是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很多,他们使用的药物品种也很多,这就需要教师不能按照大纲要求去讲解,否则又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还有抗肿瘤药物、呼吸系统药物、血液系统药物等,这些章节的药物都是在临床上使用极为广泛的,可是由于学时有限,我们只能是简单略提。一切理论都是为临床服务,如果我们脱离了临床需求,在课堂上只是纯粹的按照教学大纲,讲解理论,而忽略同学们将来的临床实践,这些结果会导致同学们学习热情大减,听课也就是为了期末能够考试及格,从而也就失去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3 多媒体教学

在众多现代教学方法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图形、声音、动画等形式,以直观的、新颖的、活动的图像和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大量信息,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2]。另外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大量的临床资料,加深学生对所讲药物的印象。如讲到降血糖药物,我们采用多媒体把临床上糖尿病的症状、检测方法等演示给同学们,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加深学生对降血糖药物的理解;讲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症状,教材上只是文字性的叙述了急性中毒的M样、N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但是这些文字表白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而采用多媒体能够把有机磷中毒的患者的真实症状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中毒症状及治疗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强化疾病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也就加强了学生对药物的感性认识。讲到抗帕金森药物章节的时候,我们先给学生放映一段关于该病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发展史的录像,录像中客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等感官的活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这段录像结束了,教师把这章节内容简单一总结。这样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既没有被动的接收理论知识,又调动了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适应时展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师讲课内容应该做到有所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是药学专业,教师应在在绪论部分增加对新药的研发、报批以及药理学实验在新药的研发和报批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根据目前大部分药学本科生从事的工作,介绍一些非处方药物,主要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抗感冒药等[3]。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介绍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而不是把药物作用机制放在首要地位。对于一些临床专业的学生,教师应重点放在内脏系统药物和抗生素章节,及其糖皮质激素这些内容。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还应该加强临床实践,走进临床,规定每年一段时间到医院、药房亲身实践,了解掌握药物应用的新知识、新理论及发展动态,收集临床典型病例,积累一些教学素材,丰富讲课内容,这样教师有了亲身实践的病例,在课堂上举例子就能做到得心应手,加强课堂教学的新引力,提高教学效果[4]。

以上是笔者在药理学教学关于突出特色,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的的一些体会。如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教师进一步摸索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来丽娜,郑王巧,郭春花.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2):149-151.

[2] 叶春玲,叶开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药学教育,2010,26(2):22-24.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8

【摘要】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作为拥有我国独特资源优势的中药也逐渐进入临床药学人员的视线,但在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问题出发,分析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存在的不足,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中药;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 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其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我国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有关血药浓度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的西药临床药学为主,但对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我国独特资源优势的中医药的重视还不够,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规范标准及方法存在一定缺陷[1]。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对传统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等理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的再研究;二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新制剂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来研究中药[2]。但相比西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更复杂,更有挑战性[3],由此中药临床药学在开展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1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法规不完善

尽管我国卫生部在2002年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但其对临床药师的义务和责任规定的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工作形势和内容也无标准化规范,使得介入临床用药工作的途径比较模糊,只能在《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临床药师工作时难以摆正自身位置,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

1.2 人才培养工作不到位

由于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中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是目前临床中药师最为缺乏的,加上中医强调个体化用药方案,这些又增加了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药师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在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成立了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重点学科,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但这些中药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才刚刚起步,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制不够长,难以安排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缺少像西药临床药师那样的培训基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较缺乏等等。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不足使得药学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中药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第一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知识运用率不高,专业知识老化等问题,专业人数和人才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实际工作需要,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如不努力进行自我强化训练学习,并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医院从组织、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难以造就高水平临床中药学人才。

1.3 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目前中药应用情况较为混乱,不仅多种中药同服、中药与西药同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存在不足。本来中药的成分有很多还不明确,在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在连续用药时中间追加间隔液,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力度不够强,在临床实际使用时大部分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次,当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大多是为了新药的开发而开展的,且大多是在动物体内进行的,对人体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真正为临床开展用药监测的研究目前还很少,限制了进一步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展开。再次,全国各地医院开展中成药的处方点评工作不太多,对中药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难以把握,在“中药安全无毒”的错误思想影响下,中药及中成药超剂量、超时间使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归咎于我国对中成药和中药安全性在的认识不足。

2 发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对策

2.1 重视和遵循中医药的独特理论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模式,因为中医辨证有寒热虚实,中药有四气五味,治病要辨证施治,中医药是具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所以要想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就必须依据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采用现代方法对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研究时要注意应采用不同方法多方面进行考察,多学科联合进行研究。由于中药的有效成分比较复杂,质量标准的制订仍不完善,所以一定要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监管,尤其是对中药注射剂和中药传统剂型改造的新剂型[4]。降低中药用药风险,规范临床使用,遵循中药配伍禁忌。

2.2 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应积极参与临床

为促进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中药临床药学人员需要下临床参与临床活动,这也是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可采用定期跟随科室主任、主管医生一起查房会诊、共同参与病例讨论、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咨询和不良反应报告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活动。此外,中药临床药师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与协作关系,对不合理用药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改变每天按方抓药、只以药物为中心的观念和现象,不断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的专业价值。

2.3 加强人才培养

在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方面,中医药院校首先应承担基础人才的培养重任,应广泛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专业课设置上,在本科的前两年重点学习药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后两年就相对削减现有的化学课程,加强中医学、中医临床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从力所能及的培训和教育入手,如培训班、函授班等方式,多层面加大临床中药师培训力度,尽快提高现有中药临床药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临床的需求。

3 结语

临床药学是药学发展的方向,而中药临床药学也逐渐会成为中药学的一项重点工作。中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所以无论是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应重视中药临床药学的展开,注重中药的合理应用,发挥我国的传统医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茂华,陈仁美,谈发明. 中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特殊性的思考.中国执业药师,2011,8(9):42-43.

2 王丽霞,牟稷征,陆丽珠.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中国药房,2001,12(9):570-572.

3 吴剑宏,陈幸谊.探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39-142.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9

关键词:临床药学;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中药注射剂

中图分类号:R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2-0190-02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与机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它以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药动学)为基础理论支持,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研究内容,通过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探讨药物应用规律,保证临床病人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达到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开展已有20年,作为一个学科,它已逐步走向成熟。同时,随着西药临床药学的普及,中药临床药学也逐渐引起医师和药师的重视。中药制剂常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等特性尚未完全阐明;成分中固有的蛋白质、皂甙等大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后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易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新医改方案的颁布实施,给临床药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与西药临床药学工作相比,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亟待加强。如何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中药应用安全、有效、经济,成为中药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临床的心得体会,借鉴西药的临床药学方法,作几点经验之谈,以期为临床更好的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一、严把药品质量关

用药的基本前提是药品质量,药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药品的质量可因厂家不同甚至批号不同而质量不同。因此,必须对所进药品进行质量检查,不得购进不合格药品。特别是新药或新制剂,更应严格控制。

二、积极参与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须深入临床,临床药师应多下临床,了解病员的具体情况,参加急、危、难病例讨论,与医师商拟用药方案,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并运用掌握的药物知识、最新药物信息资料、用药品质、使用方法及药物检测手段等,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意见。同时对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病史、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临床用药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以确保用药安全。

三、重视药效和不良反应监测

古人对用药禁忌早有认识,提出了妊娠禁忌、用药禁忌、证候禁忌及配伍禁忌等,为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检测奠定了基础。临床药师要注意宣传药物的两重性,防止超量、长期、不当使用中药。认真收集药物不良反应资料,特别是危重病人,或者是服用多种药物以及服用毒性大或生理活性强的药物的患者,更应特别注意监测,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四、注意合理配伍和药物相互作用

合理配伍可起到协调药物偏性,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前人总结了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药物的配伍关系和配伍后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配伍时应充分利用相须、相使的方法,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对有毒或药性强烈的药,采用相畏、相杀的配伍方法,以制其毒副作用。而相恶、相反的药物,则属配伍禁忌,应避免使用,以免药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同时,临床药师应通过对中药临床药理的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设立药理指标来验证中药配方的主治与功效,为临床探讨治病机制、组方的科学性、精简处方、发现新用途和新药理作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五、积极收集药物情报

随着中药学事业的发展,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药学文献浩如烟海,单由临床医师掌握如此巨量的药物知识和信息实属不可能。因此,临床药师应快速、有针对性的收集有关药物治疗方面的资料,建立药学情报信息库,针对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问题,提供药物信息,解答医护人员和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药物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六、做好用药咨询服务

临床药师可以通过敞开式发药,开设用药咨询窗口等方式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向病人耐心交待药物的用量用法,帮助病人识别和正确认识中药,使病人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有正确的看法,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排除顾虑,配合治疗,以便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从而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七、严格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被应用于临床。它们的出现,克服了传统中药起效迟、作用慢、生物利用度低等诸多不足,尤其是在急危重症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中药剂型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也逐年增多。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尤为重要,在实践中临床药师应注意加强以下几点:

(一)遵循中医用药规律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是中药应用的惟一的根本法则,中药注射剂同样应该辨证应用。因为中药注射剂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用现代工艺提取而生产的,所以其应用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应按辨证施治的用药原则,严格区别中医药学中的功能与西药的药理作用的概念,严格区分中医药学中主治与西医适应证的概念,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不经辨证地盲目用药。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异病同证或同病异证等情况,只有对证用药才能做到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二)遵循中药注射剂配伍的简单法则

中药注射剂配伍的简单法则,就是单独使用,不与任何药物配伍。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注射剂型的研制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至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尚属科研空白,因此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此外,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由临床药师着重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的医嘱的审核,通过临床药师对输液医嘱的督导,减少输液中的不合理用药,进一步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

(三)严格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

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上大多注明使用该药时需要加一定量液体稀释方可应用,按照说明书执行是比较安全的,超出说明书规定的用药浓度则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避免超量应用;中药注射剂都有用药疗程,当疗程结束时应及时停药。而且,应严格控制滴注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滴注过快会导致药物局部浓度过高,可使不溶性颗粒在毛细血管内聚积、堵塞而导致头晕、疼痛、刺激性皮炎等;滴注过慢,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水解、氧化、变色、pH值改变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中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系统的理论与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中药用药在物质基础 (靶向基础、药物基础)、作用机理(黑箱理论、概率论、模糊数学理论、辨证论治)、治疗特色 (双向调节、标本兼治、整体观念)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与特色。虽然中医中药治病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应用不合理等原因,多次出现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使中药在国际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改变这种现状,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药学是一种全新的药学服务模式,向我国传统药学服务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接受新的药学服务理念,创造条件使之付诸实施。临床药学应用于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要求药师与医师、护师相配合,运用其专业知识,借助医师的临床经验,并及时从护师获取病人用药信息,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更好地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崔嵘,吕强,张石革.临床药学问题[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刘骏鸿,陈苏伟,徐俊燕.14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天津药学,2006,18(1).

[3]徐亚静.专家把脉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报,2009,1(7).

[4]郑军.中药用药理论与特色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1).

临床药理学论文篇10

摘要:阐述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调整、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组建、实习指导等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临床药学 问题 解决方案 本科教育

在成熟、有效的教育体系支撑下,美国临床药学工作发展迅猛,引起了其他国家效仿,美国推行的Pharm、D、(药学博士)学位教育也成为全世界临床药学教育的标杆。200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药师制,并规定不同级别医院应配备临床药师人数。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国内临床药学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临床药师需求增多,高校瞄准了需求缺口,纷纷开设高等临床药学教育专业。然而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一、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华西医科大学于1989年开始5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招生,1999年停止招生。2006年教育部批准高校再度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开展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时间为6~10年。通过网络查到13所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招生信息,其中11所院校学制5年,2所为4年,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方向包括医院、医药院校、医药企业、社会药房、药品监督与管理机构、营销机构等,培养目标包括从事临床药学、药学教育、医药营销、药政药事管理、药品检验等工作。以化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药伦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主要课程。

二、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多,学制短

临床药学专业是从药学专业中分化出的新专业方向,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药学专业加上临床医学专业模块。因学制最多5年,而两个专业的课程门数多,重复内容少,难以统筹安排全部课程,放弃部分课程是唯一选择,因此,不同高校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大多数难以保持课程的连贯性。面对众多专业理论课程,4年学制不可取,6年学制对本科教育过长,失去招生竞争力,参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5年学制是较好的选择。

(2)课程设置不合理,适用教材缺乏

1、临床医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国内高校普遍设置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临床医学课程,但Pharm、D、没有以上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仅占很小比例,相应临床医学知识可能穿插在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中讲解。美国的临床药师定位于与医护人员组成治疗团队,为患者诊治共同工作,主要承担合理用药、药物治疗评价、保障药物治疗质量等责任,药物治疗知识是主要学习内容,临床医学知识是辅助性质,因此,临床医学课程较少。

2、不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受课程过多影响,部分高校缺乏心理学、管理学、医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信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设置,即使设置也不重视。没有经过相关系统培训的学生不能理解患者的痛苦、需求,无关爱生命的观念,难以把现代医学模式下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治疗中。

3、缺乏专用化学类教材。大多数高校选用药学专业本科化学课程体系教材,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其他课程被迫压缩授课时间或放弃(不设置)。少数高校选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化学课程体系教材,学习内容少,学生基础差,不利于后期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药学专业课学习。

4、缺乏临床实践教材。大多数高校不设置临床实践课程,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不了解临床实践教学,无法编写出教材。临床实习期间,没有经过临床实践培训的学生不清楚学习的方向,思维及行为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差异不大,背离临床药师培养目标。

(3)师资缺乏,教学方式落后

缺乏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师是制约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院校药学专业教师无临床实践经验,拥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的医学专业教师受职业习惯影响很难讲解到位。对专业教育定位的认识模糊使大多数院校未意识到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依然采用培养科研型人才的药学专业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美国高等药学教育普遍开设 PBL(以问题为中心/基础课程)讨论课,其对师资的要求甚高,国内院校很难开展。

(4)临床实习时间短,实践教学效率低

国内院校都制订了详细的实习计划,但实习期间往往用药学部门实践代替临床,以完成毕业论文为由减少临床实习时间,导致临床实习大打折扣。在临床轮转阶段由于缺乏高水平的临床药师的指导,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临床医学知识上,关注药物治疗偏少,未能很好地掌握合理用药实践技能。

(5)教育定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期望,学生毕业后难胜任工作

现实中很多医院希望毕业生能够很好地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和指导,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和实施。而临床药学本科教育以培养学生毕业后接受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毕业后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专业培训,或在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带教下工作数年,才有能力与医师对话,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一员。因此,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希望接受更多专业培训。

三、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集中培训目标,重整课程体系

面对学制过短、课程过多,减少培训目标是上策。发展服务业是国策,归属服务业的医疗行业处于扩张期,医疗单位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临床人才,相对于药学专业学生,他们更乐于接受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临床药学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培训目标收缩为临床药学、药学教育、药政药事管理,放弃医药营销、药品检验等工作,不影响毕业生就业,相应可以缩减化学课程,不设置医药营销学等课程,最终减轻学习负担。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不难发现,简单地把药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组合不是最佳方案,重新编制课程虽然困难,却是必然趋势。总结国内教学得失,吸取欧美发达国家临床药师的培训经验,压缩化学课程,把内容相关、相近、重复课程组合成长周期教学课,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等是改革方向。

(2)重视教材建设,按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设置教学课程

临床药学专业通过设置更多与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的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实践知识和技能。化学类课程不必使用药学专业本科教材,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不影响后期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科目即可,可考虑重新编写教材,现阶段使用药学专业大专教材较适宜,节省的时间可用于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的深入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是最重要的课程,把临床医学知识融入药物治疗学中学习能使学生明白临床工作中的定位,更易形成有别于医师的临床药物治疗思维。患者病情评估、临床治疗监测、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等是临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应设置相关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增加临床沟通技巧科目,让学生掌握与医、护、患沟通技巧,在实践教学中尽快成为治疗团队队员。贴近现状的课程,如药物经济学、临床营养学、循证药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争取请临床药师授课,尝试开设PBL讨论课。

课程设置与教材密不可分,不解决教材问题则课程设置合理性无法实现,对于无教材的课程,都有必要短期内解决教材问题。

(3)多种途径聘请师资,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现阶段可从多种途径聘请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师。聘请临床经验、教学经验丰富的医师长期负责临床药学教学工作适合现状,强调长期是希望转行的教师能够安心日常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外,选派院校优秀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为日后教学培养师资;聘请临床药师转行成为专职教师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4)见习、实习相结合,聘请临床药师指导实习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多采用早期见习、后期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临床药学专业也适用类似模式。早期见习与临床医学学生混编,共同接受临床医师教学指导,了解临床治疗过程、需解决的问题,获得临床治疗的感性认识。后期实习时间约1年,分为临床实践和药学部门实践,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8个月,学生在临床医师的带领及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在科室(内、外、妇、儿)轮转,参与日常查房,处理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工作。

临床医师大多数不了解临床药学的培训内容,按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培训学生,等同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这样的培训不到位,学生在获得临床知识的同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药物治疗上,不知道自己在临床的位置,不知道如何以临床药师角色与医护人员、患者沟通,而临床药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以上技能,因此,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实习生的人数应与称职的临床药师挂钩。

(5)适应用人单位需求,设立长学制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

现在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须接受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有资格成为合格的医师,临床药学专业也是类似,但规范化的临床药师培训还很遥远,现阶段适宜的解决方法是设立长学制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是基础,办好本科教育才能尝试研究生教育,大多数的院校不具备办学条件。

综上所述,现阶段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医疗单位的需求,在发展中改进是必然的。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虽然现行的医疗政策、制度限制了临床药师队伍大规模扩张,但仍然需要补充新生力量、储备专业人才,希望各位同行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须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