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传播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07:43:05

茶文化传播论文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1

(一)产量分析

自2006年开始,茶文化一直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源泉。随着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茶文化电视剧逐渐升温并趋于理性。基于茶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对茶文化电视剧备案机构所在地域的考察就别有意味。备案茶文化电视剧的相关机构所在地都属于传统四大茶产区,即西南茶区(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东南部)、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江南茶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江北茶区(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就备案电视剧的部数来看,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北京5部,湖南5部,云南3部,广东3部,福建2部(均为动画片),浙江2部。其中湖南是著名的黑茶产地,云南是普洱的故乡,广东福建盛产乌龙茶,浙江是名优绿茶的圣地,唯有北京是例外。北京的气候和土壤不适宜茶叶生长,但北京卖茶叶,如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是中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是中国茶叶市场的晴雨表。北京人更爱喝茶,北京有浓厚深重的地方茶文化。作为文化竞争力的一部分,电视剧创作与各地政府对茶文化的重视、推动有极大的关联。湖南省、云南省、福建省都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把提高茶文化竞争力作为增强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同样作为西南茶区产茶重地的四川,虽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馆文化独具特色,却没有推出相应的影视作品。

(二)题材分析

就收集的茶文化电视剧来看,时间跨度比较广,涵盖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以近代和当代居多。题材仅包括革命题材、农村题材、都市题材、传奇和青少题材,以都市题材和传奇居多,都市题材有8部,传奇有6部。自2006年至2012年的茶文化电视剧中,未见有军旅题材、涉案题材、科幻题材、传记题材、古代宫廷题材、武打题材等,这不能不说是遗憾。我国发现和利用茶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间既形成了深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又发生了无数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在不同的时代和民风民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联系在一起,也和对外交往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能在茶文化这个宝库中挖掘的电视剧题材相当丰富。

(三)内容分析

就笔者整理出的茶文化电视剧来看,《悠悠寸草心》《啼血情深》《远方来的茶客》讲述的是当代年轻人继承家传茶文化事业的爱情与奋斗,《笑笑茶楼》《张三茶庄》讲的都是茶业经营者和茶客的喜剧生活。《老铁茶坊》讲述的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茶馆街的一帮老少爷们捍卫古老的茶业精神,推广中国茶文化的故事。《茶花女》讲述了民国前夜湖南安化的革命战士“茶花女”捍卫“千两茶”的个人成长和战斗故事。《大红袍》展现了两家几代大红袍制茶人的家族传奇。《铁观音传奇》讲述的是铁观音历史上一代宗师王士琅的传奇故事。《我在昆明等你》谱写了新一代茶人开创普洱茶叶新天地的奋斗故事与其中的友谊与爱情。《茶树林》展现了西北茶乡农民的今昔嬗变历程,《藏茶坊》是发生在茶马古道上的一曲保护藏茶、坚守这条神圣茶路、捍卫民族尊严的正气悲歌。《山中铃响马帮来》讲述的是抗战前期茶马古道一名女马帮首领的传奇人生。《黑茶传说》和《茶枭》都是讲述抗战前后茶人保护黑茶、捍卫民族利益的故事。以上茶文化电视剧一般都以茶人、茶事为内容,把种茶人、制茶人、贩茶人、卖茶人、品茶人设定到不同背景中展开故事,把茶、茶人和家国情怀等联系起来,反映茶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讴歌茶人对中国茶文化发展以及为民众、民族、国家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二、茶文化电视剧的喜与忧

(一)喜:茶文化电视剧折射与传播茶文化

电视剧对茶文化的选题是新时代下的必然选择,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电视剧在创作上体现的思维角度、叙事手法和技术技巧,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更精彩绝伦的视听享受。不论是以茶、茶人、茶事、茶史为内容,还是以茶为线索,或者以茶区为背景,茶文化电视剧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了茶文化,从不同层面传播了茶文化,有益于茶文化在当代的推广和进一步发展。

1.反映茶文化内容比较丰富,视野较为广阔

26部茶文化电视剧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反映出比较丰富的茶文化内容:涉及的茶类有黑茶、绿茶、青茶;涉及的名茶有铁观音、大红袍、信阳毛尖、普洱名茶、安化黑茶等;涉及四大茶叶产区;涵盖了茶叶研发、茶叶生产、茶叶经营、茶叶商贸活动、茶馆文化、茶文化传播、茶文化冲突与融合等内容;出现了茶神、茶役、茶工、茶农、茶户、茶匠、茶师、茶客、茶僧、茶官、茶盗、茶贼、茶商军、茶侣等人物群像;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茶艺和茶俗。比较可贵的是,虽然茶文化电视剧总量不多,但对茶的历史也有几笔粗略的勾勒,如铁观音、大红袍以及“千两茶”的历史,又如山东绿茶发展的历史。《铁观音传奇》就以我国著名茶乡安溪生产的铁观音的由来为主线,将民间广为流传的关于其起源的两种传说巧妙结合起来。《绿茶情缘》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山东省委实施“南茶北引”工程,山东茶人用20年的艰辛成功引种绿茶,结束了喝南方茶叶的这段历史。《茶颂》讲述19世纪末西南茶马御史———云南大理白族世家第37代孙段子苴,在统领西南茶政期间,用以普洱茶为主的中国名茶打败东印度公司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让中国茶叶享誉世界的故事,从中能窥见我国的茶政制度、茶业设官情况和茶叶政策以及茶叶法规。

2.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茶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再度繁荣,是随着国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愈发注重身心健康、放松和精神追求。因此,茶文化的传播,既要注重对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挖掘,也要注重和现代精神文化的契合。现有的茶文化电视剧,在新时代对传统茶文化做出了新的诠释。如《老铁茶坊》(后变更为《铁爷茶馆》)探讨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古老的茶业精神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问题。《远方来的茶客》也反映出东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和现代年轻人对茶文化的吸收、认同问题。《十八香》把目光投向90后,探讨了新一代茶人心中的茶艺、茶道和茶德。尤其可贵的是动画片《乌龙小子》和《功夫茶王》,如果发行播出,可以既向少儿传播茶文化知识,又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当代中国大众最喜爱的一种虚构性叙事形态,电视剧无疑是当代人生活、情感和社会演化的“见证”,同时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古老的茶文化唯有在保有其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为新一代年轻人接受,才能在新的时代焕发生命力。电视媒体对年轻人影响巨大,电视剧的传播效果也很好,电视人在新时代传播茶文化的使命上理应有更大的担当。

(二)忧:茶文化电视剧拍摄之“热”与市场之“冷”

近几年,茶文化电视剧备案剧目并不算多,这个“热”,并不是数量上的集聚,而是“热情”。从散见于报刊、网站、电视节目的新闻和宣传,已经足以见出制作方和地方政府对于拍摄茶文化电视剧,进行茶文化推广的极大热情。但是从审查许可、发行播出的情况来看,却并不乐观:有一些制作方申请了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却没有取得发行许可;很多播出的茶文化电视剧也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在卫星频道播出的少,受众面有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电视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对市场的适应度不高。可以显见的是,不少茶文化电视剧其实都是在制片方的“委托定制”下完成的,这当中包含了影视机构也包含了茶叶产业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地域文化成了双刃剑,既是特色,又是局限。诚然,茶文化电视剧对于宣传地方茶文化,促进地方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地方茶叶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电视剧必须得到市场的接纳并获得大众的认可,尊重艺术规律、符合市场规律就很重要。

三、期待荧屏飘茶香

茶文化电视剧创作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牢记文艺创作的根本和把握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才能在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创作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兼具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娱乐性的茶文化电视剧。

(一)多方力量共同推动

有研究者认为,推动茶文化发展的主要有三种情况:政府推动、市场推动和学术推动,而媒体是政府和市场推动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也需要政府、市场和学术推动,更需要媒体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的共同推动。政府的作用自不待言,市场力量在电视剧制作、营销和播出上可以有更多的努力。学者们可以对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内在结构、运行机制、审美品格、传播方式等进行分析和梳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对当下中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创作有所裨益。文艺工作者的贡献在于把握艺术创作的规律,增强对茶文化的了解,创作出高质量的原创作品,使茶文化电视剧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品格。就目前电视剧创作的现实情况来看,编剧往往是被动的,因为电视剧是以项目为主,很多电视剧是先有一个项目,投资方再去找到适合创作这个类型电视剧的编剧。随着电视剧行业越来越成熟,剧本创作、制作、营销和播出这个机制理顺,创作团队和营销团队越来越职业,相信会有更好的茶文化电视剧生产出来。

(二)丰富内容,创新形式

1.茶文化是个宝库,茶文化更关联着丰富的中华民俗

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和中华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现有的茶文化电视剧对于茶文化的展示,虽不能说是管中窥豹,但要构建茶文化的影像全景,还远远不够。我国六大茶类,无数历史名茶和地方名茶、国优名茶,它们各有历史和制法;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茶俗,不同时代有各具特色的茶事艺文,包括咏茶诗词、曲赋、楹联、散文、绘画、书法、篆刻、茶事小说、戏曲、影视等,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茶事典故、轶闻传说;茶业自战国、西汉初具规模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历代的茶叶政策、茶叶法规、茶厂茶商和茶馆茶庄中,有数不清的动人故事。拿茶文化电视剧展现较多的茶人来说,中国历史上自先秦以来的古代茶人和近现代茶人,在茶文化的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众多人物,但出现在荧屏上的相对寥寥,可以创作故事的还有很多。如清代有茶商朱文炽,据清光绪《婺源县志》载,朱氏“性古直,尝鬻茶珠江,逾市期,交易文契,炽必书‘陈茶’两字,以示不欺。牙侩力劝更换,坚执不移。屯滞二十余载,亏耗数万金,卒无怨悔。”又如,虽然有电视文献纪录片《茶马古道》,也有电视剧《藏茶坊》《山中铃响马帮来》《醉》等以茶马古道为故事背景,但是,这条“路”可以成为电视剧内容的素材远远不止如此。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等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见证和多民族大家庭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文明文化传播古道、商品交换渠道、中外交流通道、民族迁徙走廊、佛教东渐之路、旅游探险道路、国家信息传递驿道”,可以说,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2.电视剧的创作包含着丰富多元的现代审美艺术技法

文艺工作者把眼光投向茶文化,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可以创作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好作品来。茶文化电视剧尽管传播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在坚守现实主义历史正剧创作的同时,多方向地开拓其他表现领域和题材。现有的茶文化电视剧总体来讲,稍微正统了一些,稍微板块化了一些。茶文化不应该是生硬地贴在电视剧上的标签,而应该是浸润在作品中让观众慢慢品味的馨香,因此茶文化电视剧可以在领域和题材上更宽泛些,更轻松些,甚至可以创作出一些象征剧、黑色幽默剧,那么茶文化电视剧创作便会打开一番新天地。

(三)既向内看,也向外看

向内看,是注重对国内观众需求的把握,注重对传统茶文化的挖掘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以及对现代精神生活的引领。向外看,是强调茶文化电视剧的继续生产和发展,除了面向广阔的本土电视剧市场以外,还要面向国际电视剧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电视剧市场以及全球华语电视剧市场。虽然目前来说,茶文化电视剧远远不及功夫片那样成熟自成体系,那样影响深远,但是中国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世界各国语言中“茶”称谓的形成也都是受我国广东和福建两个省“茶”字方言发音的影响,这为中国茶文化电视剧的输出提供了文化基础。唐代时,茶就传往日本、朝鲜,中国茶艺对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影响深远;后来茶又经南方海路传往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欧洲国家,然后进入美洲大陆。北方陆路打开了茶进入俄国、波斯的通道。清代官员郑世璜曾带领中国第一个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考察种茶、制茶事宜。自然,共同的茶文化渊源、共同的地理空间、共同的价值标准和共同的茶文化遗产使中国内地的茶文化电视剧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明显的文化亲和力。欧美国家因与中华茶文化的历史关系也会接纳与本土文化有着渊源和现实联系的电视剧,加之中华茶文化在世界华人圈里有着丰厚的土壤,茶文化电视剧也可能在欧美区域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结语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2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交往;茶文化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逐渐走向世界。一方面,以孔子学院、中外文化年等形式为基础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完善,中国文化交往进入空前发展时期。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知道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的传播途径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为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文化等各项生活要素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愿意了解中国文化。

2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背景与方向分析

教育是育人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与知识掌握的重要阶段。以往在接触世界教育时,更多的了解到的是以英语文化为核心欧美发达地区文化,中国的汉语文化事实上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属于东亚地区的区域性语言。在以往,对汉语这门语言来说,无论是其传播地区,还是掌握人群,实际上都较为有限。教育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意识影响,了解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语言,无论是听,还是看,都需要用语言做保障。同时随着语言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和语言体系化的不断成熟,文化的魅力和认同感也进一步明显。事实上,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语言是保障,但经济沟通才是重点。只有国家强大了,发展了,才会有地区和国家愿意去了解你的文化。如果你自身经济发展落后,基本没有对外沟通和交往,那么文化交往基本上就没有开展的土壤和先天要素。正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不断成熟,使得中国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在这一背景下,汉语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如今对外沟通、文化交往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考量。我国逐渐完善对外文化交往的渠道和途径,无论是文化年建设,还是向全球多个国家开设孔子学院,加大留学生选派及交往人数,完善留学服务政策,丰富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等等,都是国家针对汉语教育发展趋势所作出的重要举措。从其发展方向来看,在未来,汉语教育的国际化、复合化程度将进一步明显。而这一过程也将是让世界各地区了解和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过程。同样正是汉语国际教育日益成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更有保障和基础。这就为我们丰富普及中国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完善茶文化研究体系提供了重要帮助。

3以茶文化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基于二者融合点分析

茶文化并不是一种独立于传统文化的文化元素,其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中对做人、处事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对人们掌握道德、礼仪规范的客观约束等等,实际上都在茶文化中有所涉及。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其落脚点只能是文化内容的宣贯与传播,通过充分发挥汉语的工具性指导作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而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选择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实际上是可行。

3.1文化缩影———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反映,也是一个地区几千年传承发展的宝贵继承。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是唯一一个文化传承未出现断层的国家和地区。在今天,随着文化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要想将我国传统文化有效、体系化的成功推出,需要我们选择有效的切入点进行推广和宣传。而在这一背景下,茶文化就可以充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被有效传播。究其实质,则是因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茶文化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了解的内容。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成熟发展,如今通过茶文化,就能从客观上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整体内容。

3.2核心涵盖———茶文化有效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之所以说茶文化可以代表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点都在茶文化中得到一一体现。我国是礼仪大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我国是礼仪典范,无论是客人,还是亲属,以及各种事物的处理规范都做了相应的要求。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谦让、静心,也在茶文化中被良好继承和成熟应用。同时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的要求与约束,包括个人性格、喜好、正确的处事方式,如何做人与做事等等,这些都在茶文化中有具体的体现。茶文化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理念,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正是茶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核心涵盖,恰恰说明了因为茶文化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通过推广茶文化,可以很好阐述中国传统文化。

3.3实质一致———两者都是中国文明的集中反映

实质一致,是评判两个内容是否一样的重要标准。对于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茶文化能否代替传统文化,其依据和前提就是两者的实质与根本是否一致。在文化交往高度开放的今天,想要向全世界推广传统文化,就必须选择能够集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之反映,也是能够代表中国精髓的重要元素。而茶文化也是如此,茶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重要集合,是不断发展的中国文化的见证。正是二者都是中国文明的集中反映,才使得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以茶文化为传播的接入点。通过充分融入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背景,在传播茶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发展。

4结合汉语国际教育背景有效实施茶文化研究的思路分析

文化是其他地区和人们了解该地区风俗、风情面貌的基础,也是展示一个地区形象的窗口。通过文化展现,能让人们对该地区形成相应的直观了解。如今,随着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不断成熟,传播茶文化,推广传统文化的机遇日趋完善,这也使得我们需要充分结合时展的客观变化,调整传播形式,丰富茶文化研究思路。通过变革茶文化的认知方式、认知思维,从而实现对茶文化的深度研究。

4.1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构建茶文化传播的新高度

所谓开放的思维,实质上讲的就是任何文化都是可以相互融合、互相贯通的。要打破传统的旧观念和封闭思维。我们必须清楚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文化之间的隔阂与界限逐渐模糊,文化的融合与互通可能逐渐明显。所谓开放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理论认知基础和前提,也是处理茶文化传播的基本思维。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日益成熟,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实质,想要达到茶文化传播的新高度,就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思维来看待这一文化传播与沟通过程,实现文化的融合发展,通过汉语国际教育这一渠道,为茶文化的“国际化”打下坚定基础。

4.2以中外结合的方法———构建茶文化研究的新渠道

事实上,中国的茶叶很早以前就已经先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地区,曾经一度,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为我国贸易顺差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茶叶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事实上,在国外,也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而这也应该属于茶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如今孔子学院这一汉语教学渠道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可以在本国家、本地区了解中国文化。而人们在接触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会形成相应的理论认知和体系化感受。而这些认知也属于研究茶文化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研究茶文化时,必须融入这一新渠道,通过将中外研究思路相结合,实现对茶文化研究渠道的有效延展。

4.3以互动、沟通的形式———构建茶文化研究交往的新思维

任何文化都不是单纯的讲解,却不接受反馈的过程。讲解与反馈,互动、沟通才是文化交往、沟通发展的重要桥梁。一直以来,我们在进行文化传播时,由于语言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和困难,使得整个交往过程并不彻底,但随着文化沟通进程不断加快,想要发展自身文化,加深文化研究理解,就必须重视其他人和地区对该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通过文化沟通的不断深化,实现茶文化研究的升华与发展。

4.4以长远、前瞻的战略思维———构建茶文化推广的新格局

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要充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通过充分融合,实现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想要做好茶文化的推广与发展,就需要我们树立长远发展思维,超前布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使得我们在进行文化继承和推广发展过程中,必须以“超前量”的思维来对外自身发展。只有超前布局、提前谋划,才能为茶文化成功推广奠定坚实基础。而梳理长远前瞻的战略思维,也是在文化沟通交往程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客观要求。而这正是时展的必然所在。

5结语

随着文化沟通与交往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当前已经进入国际化文化沟通、交流时代,而汉语的国际教育也成为趋势和方向。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茶文化的传播,就需要我们在对茶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实现其传播与推广。而深度研究茶文化,也需要对国外茶文化的内容进行了解。正是语言沟通障碍的有效解决,实现了茶文化交往的创新与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林海.汉语国际教育与茶文化传播[J].传播科学,2012,8(15):36-39

[2]范存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思路[J].文化论坛,2013,4(7):44-49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3

作为茶都,杭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去中国茶叶博物馆听一场有关茶的讲座,寻茶的前世今生;或者去茶文化景区感受茶的韵味,觅一缕茶香。再惬意不过。在杭州,为传播茶文化而建的博物馆、茶文化区域比比皆是。除了解放路的茶叶市场、良渚镇的现代茶城等已有的文化区,杭州还在积极打造更多的茶文化区域。如拥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凯旋路将被打造成“中国御茶街”,里面将设置茶叶销售展示园、茶文化主题公园、新杭州茶研院大楼、茶文化休闲园和茶文化特色商业街等多个功能区块,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的方方面面。除了通过博物馆、茶文化街区来传播茶文化,杭州市还积极将茶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多方位将茶文化传播出去。如“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就是杭州茶文化传播的特色之一。继龙坞茶村、上城埭村之后,今年,西湖区双浦镇双灵村成了又一个旅游特色村,推出了以九曲红梅为主线的旅游路线,沿线布置有九曲红梅文化展示墙—特色农家乐—九曲红梅文化展示馆和研究院—板壁山水库—百亩景观茶园—百米九曲长廊—如意尖等特色景观点,并展出各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制茶器具、茶叶包装等纪念证物以及制茶的各道工序和用具。茶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的茶文化旅游反过来又能增加游客对茶及茶文化的了解,成了杭州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的又一大途径。

二、茶馆茶楼茶文化传播的民间力量

杭州的爱茶之人很多,种茶、讲茶、售茶,都是他们传播茶文化的方式。而处于宣传全民饮茶最前线的茶楼茶馆人同样身体力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茶文化的传播作着贡献。坐落于千年古街—清河坊的太极茶道苑讲究太极易学与茶道的融合,是秉承传统茶文化的典型。店内布置古色古香,清一色为男性的“茶博士”身着长衫,手持特制的长嘴铜壶,为来客展示最传统的技艺,让客人们领略茶文化的古典魅力。作为杭州知名茶馆,青藤茶馆在涌金门社区、湖滨泊车处推出“四季茶坊”,免费向行人赠茶,并会根据季节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茶叶。比如前段时间气温较高,青藤就会为来喝茶的人多泡一些花茶和绿茶,以解暑气。除此之外,青藤还会在四季茶坊不定期推出一些茶艺表演,以此来推广茶文化。杭州还有一家叫福慧居的茶馆,店家是爱茶之人,以分享茶文化为己任,经常把自己认识的茶人、好茶分享给大家。店里每周几乎都会举行好几次茶分享会,还定期举办茶道演习会、在母亲节举办亲子茶会、在七夕节举行茶友一期一会等等。“茶文化的传播更多地还是要依靠民间的力量,这份力量是杭为茶都持久的生命养分之一。”茶学博士徐懿如是说。

三、微茶楼茶文化传播走进“微时代”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4

茶马古道是丝绸之路的另一种称呼。有人会说,丝绸之路特指中西交流,其实,茶马古道也不止限于大中华区内部边地贸易。前些年就有一本专著研究经由蒙古通往俄罗斯的茶马古道,俄罗斯虽然地跨欧亚,但是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却都是典型的欧洲都会,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文化上部属于西方。

我在云南一年多,几次有幸探访茶马古道。在怒江边的一侧,大山上凿出一条绵亘无限远的石廊,没有更多的装饰与美化,路面也崎崛起伏,非常毛糙粗犷,只有在现场才感受得出其震憾效果,壮观程度不亚于长城,这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仅仅出于商人的赢利动机,肯定不会兴建如此庞大的工程,这样兴师动众旷日持久的项目,已经超出了商人的能力范围,必然是政府行为。

云南是茶的原产地,尽管后来茶树逐步扩散到中国的四川、贵州、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以至台湾,并且被日本、朝鲜以及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斯里兰卡以及肯尼亚所移植,但是,至今为止,云南仍然还是茶叶的主产区之一。

饮食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质需求,借用传播学的概念,饮食即一种媒介,又是一种信息内容。我曾有论,传播学是当代最重要的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科之父。没有传播就没有人类。不过,到目前为止,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都过于局限于新闻传播这一领域,即使是研究所谓大众传播,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学术框架,例如,饮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

茶叶的传播,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术题目。通过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中国把茶叶传播到世界各地。而美国则回赠我们以可乐。如今的营养知识都认为,可乐这种碳酸饮料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没有营养、饱含有害物质的饮料,却在市场上占压倒优势。这不能说是东西有多好,而要归功于美国传播力量的强大。茶是最好的饮料,却远远没有可乐与酒精乃至咖啡的传播力度大。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5

摘要:当前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创新与发展。但是与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当前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化创新极为必要。本文拟从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入手,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从而探究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关键词:茶理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运用思路

引言

虽然我国茶文化理论也实现了系统化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与西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更多局限在整个训练活动中,更多将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精力放在了抽象的内容讲解之上,而未能将具体的训练需要与整个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系统化结合,其不仅影响了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影响力推广产生了相应影响。

一、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

随着当前茶文化理论体系传播的深度不断增加,其对茶文化理论的具体内涵也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正是该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特点,决定了整个茶文化理论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训练特点:首先,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开展过程中,其充分注重技能训练的有效开展,无论是整个运动的特点,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对该项目的难点有着相应要求,如何完美的呈现出其复杂的内容,就值得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予以创新完善。其次,在整个茶文化理念创新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元素的系统化融合和具体统一,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体系化的物质元素外,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能训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来说,其交流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理想效果和优美性,其更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员在具体传播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将文化艺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等一系列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效果的理想呈现。最后,我们必须充分认知到整个茶文化理论内涵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在对整个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状况和各个阶段,以及具体要素进行系统化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完善的传播思路。茶文化理论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其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播价值和意义。

二、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无论是运动理念,还是其比赛的完善度,都实现了重大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我国的具体开展状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体育茶文化理论的内涵融入度,无论是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参与人数,还是具体的社会关注都较差。这就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论是人们的具体参与状况,还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支撑要素,都存在匮乏现象。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形式,就极为必要。当然,对于茶文化理论开展活动来说,由于其未能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从而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和不足。其次,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将着重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力和具体关注度放在了体育课堂教学之上,忽视了课外活动和体育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通过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精准度,还是内涵的完善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如果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理想效果的。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延展教学时间,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有效融入,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最佳训练效果。最后,当前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尤其是其整体教学理念认知较为片面,未能认识到融入其他教学资源和形式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想要实现整个体育运动有效开展,就需要在充分结合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的训练特点认知基础上,通过有效探究和系统化融入,对整个课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延续和整体补充,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最佳效果。而构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全面机制,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课堂学习与课下锻炼、校内学习与校外参赛等一系列教学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最佳教学训练效果。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

三、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

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系统化开展,实际上是基于茶文化理论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具体思路模式,其不仅是对教学活动创新,更是对教学理念的有效丰富,因此,具体而言,系统化应用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具体价值:首先,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应用该模式,其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系中各个元素的理解能力和具体认知度。所以这也是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最佳传播效果提升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需要突破,而如果只是使用课堂来开展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那么其很难对所有教学内容形成扎实的掌握基础。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能够在有效延展教学训练内容的同时,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最佳效果。其次,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感知中所具备的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实现整个体育活动实施的系统化优化和整体性提升。对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内涵,不仅能要充分注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完善的组织活动,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无论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基础知识传播阶段,还是全面提升阶段,都需要在充分了解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创新发展。而应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使得整个运动训练的组织范围进一步广泛,同时也便于先进的训练经验融入其中,从而推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熟发展。最后,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融入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为该训练活动开展寻找到更全面、更符合运动训练特点的元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满足其发展趋势。实施体育文化艺术经验与具体文化内涵理念相结合,就是说将各种适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将传统体育茶文化理念内容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通过设置相关模拟场景,从而提升学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进而增进学员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理念认知。

四、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实施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其具体需要:首先,要注重将整个茶理论体系中的各项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艺术交流活动中,通过具体理念的借鉴和有效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创新发展。而想要实现创新发展这一目标,就需要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界定。当然,在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都应该系统化融合,尤其是要确保两者实现内涵上的一致性和标准上的统一,从而为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开展奠定相应基础。此外,有效融入茶理论体系开展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艺术交流与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结合。实际上,影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中,不仅包含了具体的传播活动,同时也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在充分借助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创新,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具体元素,从而实现理想传播效果。比如可以在课堂下,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各种相关体育比赛活动,通过实施以赛促学的方式,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最后,应用茶理论体系,将为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实质性帮助,而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将该运动的具体发展趋势与项目的具体特点相融合,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当然,在茶理论体系传承时,必须对茶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有效嫁接和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

五、结语

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就是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学习与传播等一系列具体形式相结合,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而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当然,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必须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训练特点进行有效分析,通过系统化融入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茶理论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将其与整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相融合,必然能够实现最佳传承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雪梅.基于学术交流理论的体育科技社团历史演变及当代趋势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4):151-153.

[2]刘明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161-165.

[3]谭金明.文化谱系中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5(6):73-75.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6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教学;校园文化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4结语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7

关键词:雅安茶文化;对外传播;“一带一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雅安市植茶历史悠久,据现存古碑和清代《四川通志》记载[1],公元前53年,约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雅安人吴理真在名山蒙顶山上培育茶树,开创了中国人工植茶的先河。以蒙顶山茶为代表的雅安茶文化植根于城市文明。分析我国现有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得出应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结论,以向更多国家和地区传播我国独具特色的雅安茶文化。

1雅安茶文化及其传播价值

1.1雅安茶文化资源构成及特色

雅安茶文化体现了雅安独有的城市名片。雅安有两千多年的植茶、制茶、饮茶历史,现有茶园面积6.7万hm2。蒙顶山茶“自唐朝列为贡茶,建立御茶园”[1]。公元813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将吴理真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至唐代以来,蒙顶山茶因其香味醇厚、色泽碧绿而深受王公贵胄的喜爱,并在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直至民国末期。这些历史文化及“皇茶园”遗址承载并见证了雅安人民所创造的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茶的历史也构成了雅安的城市发展史。

1.2雅安茶文化传播价值

历史上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交通网络并且线路不止一条[3]。它的主线以滇藏道、川藏道与甘青道三条线路构成,再加上众多的支线构成子交通系统。其中川藏道是三条大道中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和历史作用较大的线路[3]。那些印在古道上的背夫足迹,石头上凹陷的茶窝子、马蹄烙印,以及磨破的棕背篓、蓑衣,已然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茶文化与雅安这座城市的融合是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城市印记与社会文明的存在。

2外语人才培养现状与人才储备策略

2.1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有121所高校培养高端外语人才,共开办5种通用语以及44种非通用语课程,与“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使用的语言约2488种这一数据来看,相去甚远。我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上海举行的国际研讨会透露,预计到2025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规模将突破2700亿元。尽管我国学英语的人多,但高端语言复合型人才依然匮乏,其中非通用语言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语种上的缺口都非常大。

2.2外语人才储备问题

首先,我国多语种语言服务能力欠缺,复合型人才匮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使用情况可分为:官方语言、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以巴基斯坦为例,其官方语言是乌尔都语,虽然我国有几所高校设有乌尔都语专业,但巴基斯坦境内仅有8%左右的人口将其作为母语使用,而作为母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旁遮普语,但目前国内并没有高校开设这一语言专业,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于2017年秋开设了旁遮普语的第三外语课程。一般高校培养周期为四年,所以从数量、时间上来看,我国语言服务能力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欠缺的。其次,我国非通用语种师资力量不足且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质量还有待提升。最后,我国目前人才结构发展不均衡,面临结构性短缺。我国目前既精通语言又了解对象国,且同时具备国际法律、经贸、金融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多语种人才匮乏。仅凭借语言类大学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飞速发展的需要。

2.3外语人才储备策略

2.3.1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缓解师资不足情况。为缓解非通用语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高水平外籍语言教师,通过联合培养、联合授予学位等多种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过委托培养、访学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前往合作院校进行深造[4]。2.3.2高校语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设立多语种“N+1”专业,培养学生从单一专业技能人才走向复合型外语人才。例如专业为乌尔都语的学生,除了学习乌尔都语和英语之外,还鼓励其再学习一门相近的语种,成为“1+1+1”模式,从而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

3雅安茶文化的传播

3.1雅安茶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从雅安茶文化传播的现状来看,地方政府、科研单位、高校、旅游景区、茶博物馆等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雅安茶文化,不过其传播主体、传播语言、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上都应该加以研究与拓展。蒙顶山茶因关注度和熟知度局限性,加之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也因缺乏多语种而无法将精髓传递给国际友人。雅安本地仅有两所本土大学,其一为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其二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雅职院)。川农大外国语学院仅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朝鲜语、俄语这五种语言,雅职院仅开设英语教育专业,与上文提到的56种官方语言和数量庞大的非通用语言,相去甚远,所以雅安本地相关外语人才十分稀缺。

3.2雅安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与思路

传播文化,语言先行。首先要加快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将文化与通用语种结合起来,采取“1+1”模式,如“茶专业+英语”“茶专业+法语”“茶专业+泰语”等相结合,采取小班制教学。其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通过网络教学、外教短期引进、交流访学等促进本地师资的培养。亦可由政府层面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引进高精尖人才,以名师带普通教师,以“1+1+1”的模式,即“茶专业+英语+泰语”“茶专业+法语+越南语”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雅安在初期外语人才引进方面,也可借助成都和重庆的高校资源来解决外语人才短缺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外语人才匮乏的问题,才能促进雅安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4小结

雅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贡茶”历史文化与线性文化遗产茶马古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雅安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尤其需要依靠外语人才的力量。因此,应加强多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助推雅安茶文化走向世界,着力打造雅安“世界茶源”城市形象,将雅安建成“世界茶都”。雅安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和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邦明.宋育仁与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1):84-86.

[2]张雅婷,陈海懿.《元和郡县图志》书名考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6):171-173.

[3]任敏.雅安市作为川藏茶马古道起点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研究[J].河南农业,2018(10):58-59.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8

施:您对中国茶道和北芪神茶的制作机理一定有很多独特见解,谈谈好吗?

郑:好的。中国茶道,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王公贵族以茶待客,文人雅士以茶会友,平常百姓以茶为乐,医家药圣以茶为茗。诗云:品茗也有乐,座谈皆良朋。以茶待客,被视为中国人的最高礼遇。它不仅是传播友谊和播撒人类善举的使者,还能陶冶情操,启迪人们的智慧和灵魂。

北芪神茶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茶文化,药膳食疗的基础上又一创新,由于它配方的独特性,工艺的先进性,质量的稳定性,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和科研成果的超前性,可与时俱进地满足各类消费人群的需要。故又被广大消费者称之为“神茶”。

它可根据人体发育成长、成熟健壮和衰老的规律,按不同发育阶段提供不同功能的保健饮品。如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营养丰富、全面保健的保健品,以补充体内的微量元素,使其耳聪目明、健康成长,中老年根据中医理论:“人以肾为根生命之本”,男子五八(40岁)女子七七(49岁)肾气衰,以扶正固本、平衡阴阳,补肾壮阳,滋阴生髓,以阴阳互补的房室养生的法则,促进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延缓衰老过程,使其健康健壮,保持青春活力让您老而不衰,健康长寿是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和追求。如今已开始走上了实现之路。中华茶之神――“北芪神茶”,让您关爱生命,珍惜健康,不要在等待中慢慢老去,行动起来争取实现,让延缓衰老同健康长在,这不是梦想,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应是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以最后出的一颗智力牙为准,一般出最后一颗牙是在20-25岁之间,假如20岁出最后一颗牙,他的5倍应该是100岁;如按7倍计算应该是140岁。如果25岁的5倍应是125岁,如按7倍则应是140岁-175岁,取中间值平均120岁左右。那么现代人为什么活不到应该活到的年龄呢?按中医理论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影响。外因,不外乎环境的污染给人们造成的短寿。那么在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还有很多长寿的人呢?辩证法明确指出: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内经》上古天真论指出:古人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方能神形具备,而尽终其天年;今日之人不重视养生或缺乏养生术,烟酒过度透支生命,以酒为浆,醉以入房,已竭其精,以往为常造成五劳七伤,形神具损。故半百而衰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新的定义:把人的年龄分为4个阶段;即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90岁―120岁算高龄老年人。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9

关键词:茶文化;当代体育教育;持续性

1当代体育教育的特点

当代体育教育的特征主要为三类,分别是具有人文性、多样性和持续性。当代体育教育中最重要并且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体育教育的人文性,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应当通过体育精神规范以及道德进行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权利得到维护,到达当代体育教育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一基本目标。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应当实现当代体育教育多样性这一项重要的内容,丰富体育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更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体育比赛的场所、口号和规则相关知识,包括体育的制度、精神和理念,凸显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区别于经济、文学、科技和教育等学科。体育教育同教育本身一样都是一项持续性活动,会对学生今后的体育生活和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学生会在体育学习当中不自觉或者自觉的状况下形成与此相似的价值观和道德,学生会受到体育系统和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持续性的角度来看,体育教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持续性的教学效果,所有的教育都有持续性,体育教育也不例外,经受过长期体育教育之后,学生所受到体育人文教育观念思想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表现在日后的日常体育活动中。其次,体育教育具有持续性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更好的体育环境使得学生在日后漫长的探索道路上,能够根据所受到的教育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并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2茶文化在当代体育教育中运用的现状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祖先的创造文化所具有的魅力长久流传,被子孙后代承袭至今天。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流通发展的现状下,传统文化已经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同和重视,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对民族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先民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朵艳丽开放的花朵就是茶文化,同时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茶文化无论在文化价值还是商业价值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重要,使得其正逐渐渗透至各个领域,茶文化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茶文化不仅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而且最近几年兴起的产业中有茶旅游的身影,茶文化的价值被不断挖掘出来。

近年来,茶文化真正地融入到了现代教育中,很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都陆续开设了茶文化相关专业,在高校当中兴起了一片茶文化的热潮。为了提高体育教育的艺术性和民族性,使得体育教育的趣味性更加突出,有些学校布置的实践作业当中已经包含了茶艺编创和技能等作业,很多学校在体育课上都开设了“茶艺技能培训”。然而在针对许多学校针对所设茶文化相关专业进行调查后发现,一部分教师将茶文化当做一门纯粹的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得学生并没有完全了解茶文化。有的学校并没有开展或者很少开展茶实践活动,仅仅是侧重理论教学,使得茶文化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也没有使得茶文化对学生发挥起自身应有的作用。甚至在有些教学过程中教师灌输式教学无疑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背离,违背了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较低的学生听课效率,教师的课堂乏味可陈,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茶俗、茶历史等知识。

3茶文化在当代体育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性

3.1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修养

当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具有美好行为的人。在当代体育教育中推广茶文化,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修养。我国是礼仪之邦,在茶文化中,茶道体现了我国的礼仪文化十分明显,在当代体育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对广大学生进行礼法教育,向学生传授茶道,使得学生具有礼让的传统美德,养成文明谦和的习惯。茶饮当中所具有的苦尽甘来的感觉使得学生能够品尝到先苦后甜的味觉,也会使得学生培养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愫。

3.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得学生具有强健体魄

在学校当中推广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在学生群体,甚至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经常喝酒、吸烟的习惯,为了使高校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当普及茶文化知识,在高校体育教育当中推广茶文化。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茶叶的身影,在大医学家李时珍这位大医学家不朽巨著的《本草纲目》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收集的偏方当中有许多例子是使用茶作为药用,涉及的类型包括妇科、儿科、内科和外科等等。在《茶经》当中,茶圣陆羽记载了茶叶具有防治癌病、抗老防衰、降血压、止渴生津、解酒消食、降脂减肥、明目利尿、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等作用,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中也留下了茶叶可以解毒治病的传说。

3.3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为了培养当代学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帮助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应当积极推广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得茶文化得到传播。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以来,经过茶文化的交流和对外传播,使得茶文化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古代,汉代张骞,通过丝绸之路,对中原和西域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中原和西域各族人民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使得西域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给西域少数民族人们带来了茶叶、铁器、瓷器、丝绸等物品。从十七世纪开始,荷兰人将中国茶叶带到欧洲大陆,自此,中国茶叶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茶文化在东西方各国之间传播,在英国受到了自上而下的喜爱。使得当代学生了解茶文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爱国情感,也使得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

3.4帮助学生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代的学生,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增加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丰富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推广茶文化在当代学生群体当中的教育。作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一直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芒,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在我国,茶文化从上古时期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茶经》一书当中,茶圣陆羽就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茶叶在我国民间得以流传开来,人们知道茶叶可以解毒治病,相传是神农氏寻找良药而遍尝百草,以达到解决人们的疾苦的目的,甚至于在一天内所尝食物高达数十种,最后碰到了茶叶。在中国,由于存在释家、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渗透着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中国的茶文化与这些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

4如何发展茶文化在当代体育教育中运用

在当代体育教学中运用茶文化的知识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传承和保护茶文化,也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得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渠道,茶文化引入体育教学中满足了当代体育教学的要求。茶文化不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上千年来我国古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讲,茶文化已经得到了社会大范围的重视与认可,满足了社会大背景发展的需求。

4.1加大举行茶文化实践活动力度

在我国茶文化的传播过程当中,采茶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采茶舞就是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引入采茶舞,一方面可以加深了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在体育舞蹈中加入采茶舞,以桂东南的采茶舞为例,节奏鲜明、动作轻盈并且姿态舒展,可以运用其中敬茶、送茶和倒茶以及采茶等等动作,使得体育舞蹈和茶文化有效结合,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健身健美,也使得采茶舞的改编得到更多审美价值和健身价值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炒茶舞、打杯舞、点茶舞等等融入到体育教育当中。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可以通过体育教育定期组织学生体验茶园的生活,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在和茶园展开合作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前往茶园体验采茶制茶,也可以根据条件建立茶文化教育基地,帮助学生感受到茶的制作过程,体验出茶的品质,将课外茶实践活动和课堂茶文化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4.2教育模式应当多样化

我国当代体育教育崇尚多样化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慢慢体会茶文化的魅力,应当多增设一些实践课程,学校可以适当地组织茶文化活动。为了传播并且使得学生理解我国茶文化的思想和审美韵味,应当将经历过上千年发展的茶文化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讲授,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教学直到学生听懂。当代体育教育中引入茶文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许多教师不了解茶文化,不知道如何去向学生传授茶文化所包含的知识,然而茶文化所囊括的知识十分丰富,教师们在传授过程中应当注意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学校的体育课程既要包括实践课程,又要包含理论知识课程的设定。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学校可以按照需求开展讲座,定期组织专家来学校进行交流。理论知识课程的作用是将茶文化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茶文化,而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当中逐步确立自身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依靠实践课程来拉近自身与茶文化的距离。

参考文献

[1]李春晖.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2):22-26+32.

[2]黄荣.如何加强高校体育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评《大学体育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5(4):J0020-J0020.

茶文化传播论文篇10

关键词:采茶戏;高校音乐;教学模式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采茶戏,最早起源于清朝,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很受欢迎,是老百姓最喜好的文化活动,其中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东南、闽西北、桂东南等客家地区。迄今为止,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如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采茶戏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而又相对完整的艺术表演流程,其中的唱腔、行当以及曲牌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表演歌舞兼有、活泼大方,与当地的文化审美密切相关,体现出当地民众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将这样的地方戏曲音乐,吸纳融入到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对于传承弘扬地方特色的采茶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模式,都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作用。作为音乐教育的高等机构,无论如何,都有义务承担将祖国这块文化艺术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的历史重任,同时,也是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探索尝试。

1采茶戏的剧种简史

1.1采茶戏的起源

采茶戏,与大量出产茶叶有关,是江南地区广大茶农在收获茶叶的时候,通过山歌对唱来抒写劳动情怀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后来,又不断融合了民间歌舞、茶灯、地方方言和曲调等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形成了现在的采茶戏。采茶戏,通常由生、旦、丑三人表演,在从明清年间到今天三四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几大流派、四百多种曲牌,戏曲内容多为反映茶农人家的爱情收获、伦理道德等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总体上表演欢快、歌舞风趣,乡土气息浓厚,富有人情味,深受茶农喜爱,是反映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载体。1.2采茶戏的类别相传,明清年间,江西赣南的九龙山上,茶产量颇盛,当地茶农经常通过唱茶歌、跳灯舞、茶鼓等形式,来欢庆茶叶丰收,并在吸收了其他剧种表演手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采茶戏。到了当代,通过考古、文献证明,赣南采茶戏是中国各地采茶戏的鼻祖。后来,在从清到今天的三百多年间,逐步迅速发展,对各地茶文化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湘东南、赣东南、闽西北、桂东南等多地域不同种类的采茶戏,种类繁多,地方特色鲜明。

1.3采茶戏的传承意义

顾名思义,采茶戏就是关于采茶时表现相关感情的戏曲形式,更是中国茶文化与戏曲文化有机结合的典型。在继承传统采茶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对于传承采茶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采茶戏的繁荣发展,也可以促进与采茶戏相关的花灯戏、花鼓戏等戏曲的进步,还能起到促进茶文化、地方人文内涵等传播的作用,进而丰富了茶农人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整合茶文化、戏曲文化、道德文化的宝贵资源,达到相互吸收、相互完善的境界。

2采茶戏的发展现状与困难

建国之初,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文化指导理念,使得采茶戏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直到今天,采茶戏不断走进了全国各地,并通过现代媒介的传播逐步走向了世界。然而,居安思危,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采茶戏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危机。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采茶戏生长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存状况也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使得采茶戏的发展出现了传承断裂的问题。

2.1采茶戏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采茶戏,来源于茶,自然离不开茶的生存环境。现代社会下,为了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得茶叶赖以生存的水土环境遭遇了无法挽回的影响。没有了茶这个行业,采茶戏将如同无源之水。所以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进而起到保护采茶戏源文化的作用。

2.2采茶戏的从业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人才和资金是支持采茶戏能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人才方面看,现在的采茶戏演员主要还是年老的艺人,年轻人大都不喜欢挣不到钱的戏曲,从而出现了没有接班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从资金情况来看,要想使采茶戏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就要重视采茶戏所需人才、服装、道具、剧院、传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2.3观众群体的缺失

在乡村地方,采茶戏的发展还基本维持着乐观态势,不少茶农还是喜欢采茶戏的,但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相当数量的城镇人压根就没有观看过采茶戏。这样的情况,造成了采茶戏整体观众群体的缺失,采茶戏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威胁。2.4高校教育的缺失由于受西方市场经济思维的影响,很多人大都不重视传统的采茶戏,认为采茶戏没有前途,甚至感觉丢面子,不如时尚的专业更能达到成功的目的。这一方面,固然有人们不懂欣赏的原因,也有高校不重视采茶戏教育的原因。

3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加强采茶戏音乐的应用探索

在当今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中,采茶戏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也是起着缺一不可、重要环节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其中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探索加强采茶戏的教学,既加强了广大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到了采茶戏的知识,并加强对茶文化、地方戏曲文化的爱好与探索,从而调动学生对于采茶戏音乐教育的兴趣,从主动中提高对高校音乐教学的兴趣爱好。进而推动采茶戏的发展,进一步弘扬地方特色戏曲文化。

3.1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采茶戏通过三四百年的孕育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对初学者来说是很高深的。所以,高校在实施采茶戏的音乐教学前,就应当规划出极具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同时,选择浅显易懂的采茶戏作为教学内容,这是引导大学生初学者从一开始就认识并喜欢上采茶戏的关键步骤。高校还应根据自身水平,根据采茶戏在音乐唱腔、乐器、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特点考虑是否提供相应的教学用具,以满足大学生对采茶戏的学习需求。

3.2强化高校学习环境的布置

高校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并强化环境中对于采茶戏的布置,使学生长期处于采茶戏的渲染中,创造学生热爱学习采茶戏的软环境。走进学校,就应该在宣传栏、教学楼走廊、楼梯、电梯、教室等每一个学生可以走到的区域宣传粘贴关于采茶戏的介绍海报,提高向学生传播相应知识的频率,也可以宣传采茶戏的服装、行头等道具,让学生在日常就有所认识,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来播放采茶戏音乐,使整个校园都能听到采茶戏的音乐,营造出强有力的学习氛围。

3.3加强采茶戏的实践教学

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学模式,通过亲自参与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地方戏曲文化的兴趣,积极主动的体验教学活动、表演特色、音乐特色,进而使我们茶文化和地区戏曲文化更加历史源远流长。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一首自己熟悉的采茶戏旋律音乐,来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也可通过音律音调,或者通过采茶戏的特定动作来助演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使不同的人对不同音乐的理解,所表现出来的戏曲表演动作也大大不同。只有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当中,感受到采茶戏音乐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情绪,才能真正对采茶戏音乐教学模式产生兴趣。高校在实施采茶戏的教学实务中,要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创新侧重于实践转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现场观看采茶戏演出,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采茶戏的认识,不仅能使学生对采茶戏的曲调、表演,同时也能掌握对于采茶戏中关于茶文化的魅力,另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校教学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比如说展开对于采茶戏当中某一主题的讨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来源、发展过程、乐器认识、曲调了解、行当唱腔、服装道具等不同方面来讨论采茶戏的表演,让大家都能亲自来提出自己对于采茶戏的认识与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采茶戏教学的理解程度,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中,进一步领会采茶戏的艺术内涵。

3.4加强体验式教学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在亲自参加的基础上可以产生最为深刻的体会与认识。那么,在采茶戏音乐的教学当中,高校也可以引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通过学生亲自策划、组织、编舞、编乐、演出等,让学生真正体验采茶戏的表演,加深对采茶戏的理解与记忆,才能最终提高采茶戏教学的成功率。采茶戏音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并强的课程,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老师与学生、人与采茶戏音乐之间的互动体验与良好沟通,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摸索与实践体验中,感受到采茶戏的真正魅力。另外,还要通过探究性的语言体验、情感体验或角色参与,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与内心丰富,促进学生对于采茶戏的精神共鸣。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