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渊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4 17:45:59

茶文化渊源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1

1中国传统茶道思想与廉政文化的渊源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所生成的文化和社会现象,涵盖与茶相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诸如:茶叶种植、茶叶制作加工、饮茶习俗、饮茶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极其讲究茶文化中的茶叶、茶水、茶器具、饮茶环境等,还极为推崇饮茶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之中,兼容并蓄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思想精粹,在茶文化中的茶道思想可以归纳为“廉、美、和、敬”,并以儒家思想的“和”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礼、茶道、茶宴、茶风茶俗等,较好地传递出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修行、以“茶”育德的功能和效用。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思想之中,其“廉、美、和、敬”的茶道思想与我国的廉政文化有不谋而合之处,其中:“廉”主要是指品茗者品性的廉洁清白;“美”主要是品茗者对于洁其身,而正其心的追求;“和”则寓意中国传统哲理中的“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追求天和、地和、人和的完美境界;“敬”品茗者在饮茶时的茶礼、茶风茶俗等。在茶道思想的表述之中,流露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清静、淡泊、内省、修身”的思想和追求,对于人们的性情的熏陶有极大的裨益,同时,在茶道思想的追随和引领下,还可以使品茗者达到陶冶情操、袪除杂念的功效和目的。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茶道思想推崇清正、俭朴,显现出与廉政文化的高度统一性和契合性。几千年来,人们流传了诸多与“茶”相关的廉政格言,如:“一杯清茶问今古,两袖清风为苍生”、“茗溢芳醇满天地,人修廉洁和乾坤”等,流露出中国古代社会流传下来的良好风尚和习气。早在春秋时期,在《晏子春秋》一文中,就有“以茶为廉”的表述,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晏婴以茶为廉,饮食节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之中饮茶之风流行,推崇清廉之风,提出了“以茶养廉”的风尚,士大夫们相互宴请之间都以茶和果品相敬,以示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之意。陆纳就以俭德而为世人所称赞,被誉为“恪勤贞固,始终勿渝”南朝的齐武帝也曾下诏,要求自己亡故之后只要供以果饼和茶饭即可,如此品行难以可贵。明代君主朱元璋体察民情,深知民间疾苦,不再要求地方向朝廷贡奉龙凤团饼贡茶,而改变为贡奉芽茶,成为了以茶着手、反奢亲民的改革举措。由此可见,在我国不同时代中的“以茶养廉”、“以茶崇俭”的风尚,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追溯“茶”与“廉”的渊源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也是我国廉政文化的不可忽视的元素。

2“茶廉”文化对于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历史的积淀之中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哲理深邃的“茶廉”文化,在“茶廉”文化的思想之中,倡导性本清净的思维方式,秉持以德服人的政治哲学,讲求顺世直心的处世之法,推崇止恶行善的价值取向,主张善待百姓的平等之心,遵循淡泊乐观的处世原则,信守慎独节俭的人生信条,修炼反躬修己的道德品性。

2.1传承传统茶道思想,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中国传统茶文化以儒家文化和哲理思想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并充分发挥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廉”思想,利用其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文化精神和品质,培育人们出自内心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加强对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知行合一的方面入手,使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思想、“茶廉”文化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积极的爱国主义行为。

2.2丰富廉政文化内涵,构建中国特色廉政文化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思想和“茶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此同时廉政文化的理论也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可以说“茶廉文化”代表着中国的先进文化形态,具有独树一帜的道德感染功效和德育教化功能,对于我国公职人员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思想廉洁培养意义重大,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体系中,应当发挥“茶廉文化”特殊的作用和应有的价值。

2.3打造独特茶文化品牌,践行廉政文化建设

在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具有独特风格的“茶廉”茶文化品牌,利用其茶文化资源、禅文化的地缘优势,打造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茶廉”文化品牌,挖掘不同区域的茶道精神元素,更好地实践廉政文化建设,助推地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使之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中国传统茶道思想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的哲理思想,其中就包涵有“以茶养廉”、“以茶崇俭”的思想观点,我们要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思想与中国的廉政文化建设相融合,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对茶文化的大力弘扬和倡导,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创新和突破。

3.1开辟“茶廉”文化主题宣传教育

在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中,要以茶文化主题宣传教育为主线,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在企业群体之中,联合开辟“清风园”廉政文化教育园地,向所有管理干部和职工群众宣传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让社会公民了解茶文化的茶道精神,深入探寻茶道中的“廉、敬、和、美”的思想内涵,明晰茶道思想与中国廉政文化的历史渊源,充分地实现茶文化与廉政文化的融合,将“茶廉”文化深入透彻地向职工、干部宣传,使之成为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3.2创设多样的“茶廉”文化主题活动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中,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茶廉”文化主题活动,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职工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开展以“茶廉”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茶之清”文化专题表演、“茶之静”文化感悟演讲、“茶之淡”文化修养实践、“茶之雅”文化艺术创作、“茶之洁”文化辩论活动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营造出良好的以茶说事、以茶传情、以茶育人的气氛,极大地激发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积极地融入到“茶廉”文化主题活动之中,于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性情,修炼了内心,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倡导“茶廉”文化来抵御糖衣腐蚀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之中,融合了古代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哲理精髓,也形成了“禅茶”文化、“茶廉”文化,它们与中国现代廉政文化建设有不谋而合之处。具体表现为:(1)要在党员干部中倡导和学习“茶廉”文化,形成自我本性清静的思维方式,摒弃权钱、名利的欲望追求。(2)引领政府部门官员学习“茶廉”文化的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感悟其中的立德见解,更好地在社会普及和推行。(3)引领干部职工学习和培育自己顺世直心的处世之法,要拥有一颗堂堂正正之心和庄严的浩然正气。(4)培养职工群众止恶行善的价值取向,重视自我对内心的调和,要能够明辨善恶,学会自律。(5)教育政府官员应当具有善待百姓的平等之心,要修身自省。(6)培育人们淡泊乐观的行为准则,尤其在现代节奏较快的形势下,要避免不良情绪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影响。(7)培育职工群众生成慎独节俭的生活信条,坚守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反躬修己,提倡节俭。

3.4以“茶廉”文化促进廉政建设

政府要将茶文化与地方产业相融合,以茶文化促发展,协助地方企业进行茶工艺、茶旅游、茶博物馆的宣传和策划,使茶文化的品牌建设与廉政文化内容充分融合,使之成为我国廉政文化的宣传载体,倡导“人生当如茶,清廉胜浮华”的消费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茶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层次。

4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底蕴丰富、哲理深厚,在茶道思想与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充分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倡导“以茶养廉、以茶明廉、以茶敬廉、以茶促廉”。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营造茶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氛围,创建承载廉政文化意蕴的品牌,更好地发挥“茶廉”文化的道德培育作用和功能,实现茶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创新。

作者:潘忠倩 单位:贵州省中共黄平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郝身沛,魏建克.论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理念的发展与创新[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6):1-5.

[2]李瑞河.平民茶礼品廉政伴手礼[J].茶世界,2014(2):68-69.

[3]庹庆胜.以茶文化理念促廉政促发展[N].金融时报,2013-12-06(010).

[4]王庭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杨诗琪.“茶”与“廉”面面观[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04-05(004).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2

【关键词】茶文化;图书馆;地方文献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以其“儒释道”内涵包容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多方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产茶区域辽阔,受茶产区的地域性文化底蕴影响,中国茶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文化内涵都具有其特有的地域性特征。本文立足于公共图书馆搜集、整理、保存、传播、利用人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工作职能和社会职责,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文化影响,浅说徽茶文化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和搜集要点。

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溯源

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叶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早在神农时期,茶叶的药用价值就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成为日常生活饮料。从战国时代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中国对茶的认识已印进了先古典籍的字里行间。南北朝之后,关于茶事的记载逐渐增多,从饮茶习俗、茶道价值到饮茶文化轶事,更渗透了茶文化精神之萌芽。唐时期,陆羽(733-804)著述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茶学专著,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被后世尊称为“茶圣”。唐诗人卢仝著有的《七碗茶歌》至今在日本广为传颂。同期,终身许茶者皎然及文坛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都有百余多茶诗名篇传世。宋辽元明时代,茶叶是一直是中国独霸国际茶叶贸易市场的最重要出口商品,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也得以迅速发展。以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丁谓的《北苑茶录》、蔡襄的《茶录》为代表作,记载了当时茶业生产的兴盛和品饮艺术的探索。明代以朱权《茶谱》为代表的50多部茶书相继问世,成为中国古代茶书数量最多的时期。17世纪至鸦片战争间,茶叶虽然依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打商品,但其垄断地位已开始动摇。20世纪初,中国茶叶国际贸易逐渐为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之茶叶所替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市场几乎完全丧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农学研究、茶贸易、茶艺术、茶文化等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中国年茶叶年总产量从1949的年产7500吨增长到2018年的261万吨,成为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得到广泛推广。各地各类茶农学研究院、高校茶学院、茶文化研究院、茶叶博物馆、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茶叶节、国际茶博会及其相关茶文化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茶文化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的潜性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二、徽茶文化的形成和影响

徽茶,狭义而言是指古徽州府所产的茶叶,广义的范畴应包括整个安徽省的茶叶。安徽土地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南部的广大丘陵山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土壤与气候条件不仅培育、种植了优质茶叶,成为中国名茶最多的产茶省,也使安徽成为中国名茶重要生产、批发、经营的重要省份和集散地之一。公元196-219年,东汉时安徽毫州名医华佗在《食论》中就已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两晋时,安徽茶业就相当兴盛,出产优质贡茶了。晋武帝时(公元265-290年)“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隋唐以后,茶叶已是安徽的重要商品。唐宋元明清间,安徽江南茶区名茶生产全面崛起,众多茶园、茶场和茶庄似颗颗明珠般点缀其间。陆羽《茶经》里叙述各地考叶品质记载:“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太湖县潜山者与荆州同,寿州下,生盛唐县(即今安徽六安市)霍山县与衡山同,宣州生宣城县雅山与蕲州同,歙州生婺源山谷下。”宋史记载嘉祜元年(1056)全国设16山场卖茶,其中安徽有5个山场。明代时期,徽茶产量达3500吨以上。清代时期,徽茶文化则趋于平民化普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徽茶产业逐渐形成其商贸体系,迅速发展。21世纪的今天,徽茶文化不仅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安徽乃至全国的茶叶和茶文化事业作出显著成绩。2014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100家全国重点产茶县名单中,安徽就占据了其中13席。在中国十大名茶之中,出自安徽的茶叶就占了三成,形成寿州黄芽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鸦山茶、池州牛轭岭茶、歙州方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休宁松萝、敬亭绿雪、涌溪火青、岳西翠兰等名品茶,享有徽六名茶之美誉和辉煌。

三、徽茶文献的搜集要点

由于徽茶文化历史悠久、体系庞杂,在资料搜集与整理过程中存在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徽茶文献搜集应在茶文化原数据基础上遵循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科学筛选收藏。(一)搜集范围。徽茶文献资源搜集应基于安徽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高校茶学专业、民间茶文学研究机构、各大茶叶生产基地、茶馆茶庄等机构,搜集范围包括历史资料、茶系资料、茶师资料、茶馆茶庄、茶文学等与徽茶文化有关的各类资料。图书馆馆藏资源立足安徽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茶博物馆、档案馆馆藏茶文献,建立安徽本地茶文献资源库。整序茶系资料是指所产茶系有关的资料,如绿茶、红茶、白茶等,茶系之下可分为具体的品牌、商标。此类资料分为综合资料与品牌资料。综合资料是涉及多个茶系或多个品牌的资料,归入茶系总论或红茶总论一类。品牌资料如“红茶-祁门红茶-谢裕大”品牌下收集包括企业介绍、注册商标证在内的各类资料。论著证书本省茶师及论著,影印收藏茶师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级别。茶馆和茶庄:茶馆是指经营性质的喝茶、品茶场所,而茶庄是指经营茶叶、茶具的茶店。相关资料,包括与茶叶文化有关的文学题材、影视频、音乐舞蹈、图片、茶具及其他资料,并按关键词维度进行归类后收集。(二)搜集方式。访求是地方文献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一是向收藏徽茶文化资料的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和茶商及个人通过呈缴本、交换、征集等方式获得。在访求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线索,通过访问当地非遗中心或非遗办、行业协会、茶企、茶师,搜集筛选茶文献资源元数据。购买对有历史价值的纸质文献,收录完整、价值较大的茶文化数据库,可以通过常规采购渠道购买补充。捐赠:当地非遗中心或非遗办,可获得与茶文化相关(茶叶制作技艺或茶叶习俗)的非遗申报书或其他资料。合作共享与本省高校茶学专业、茶文化研究会及茶叶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茶文献资源合作共享网络平台。征集:面向社会各界发出茶文献资源征集。(三)搜集原则。徽茶文献搜集时一定要遵循其时序性、系统性、史料性原则分类收藏。时序性原则是指所有资料在分类过程中都按出现的时间排序,如文献出版时间、商标首次注册时间、茶师出生年等,以体现资料提供上的连续性;系统性原则对搜集的所有类型的茶文献资源原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和著录标准,对原数据进行分类、著录,对不同类型的专题资料的名称、茶系、品牌、商标、时间、地点、载体形态、存放位置等信息,进行统一标识、索引和检索;史料性原则徽茶文献建设与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徽茶文献对所收录资料需要加以仔细鉴别与筛选,只收录满足史料性、学术性和真实性三方面要求的资料,对广告宣传性质、与事实不符的资料,都不作收录。对史料真实性无法得到证实的需在收藏资料中加以说明并作考证。(四)搜集主体。鉴于目前关于徽茶文献主题资源收藏研究仍然还集中在茶叶文献服务的意义、现状与方针方面,缺少对徽茶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搜集、整理、传播和利用。本文认为应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主体,融入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茶博物馆、档案馆及各种知名茶叶企业、茶馆茶庄、茶文化研究协会(学会)资源,在对徽茶文献资源的科学筛选、分类、著录基础上,建立规范统一的徽茶文献资源收集标准、整理揭示方式、传播平台,建立徽茶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平台。同时,具备条件的各级图书馆可设立徽茶文化专题资源库和展陈馆。通过对徽茶文献资源这一载体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不仅是追溯安徽独特的茶学文化,传承优雅的徽韵茶风,更是凸显安徽文脉、安徽元素,打造安徽文化名片、推进文化安徽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尹圣珍,朱世桂.徽茶、徽州茶商与茶文化传播初探%APreliminaryStudyonHuizhouTea,TeaMerchantsandSpreadofTeaCulture[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郑建新.徽州古茶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3

关键词:茶文化;中韩文化;茶文化对比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国际环境中,经济贸易往来愈发普遍的同时,文化的交流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且变得愈发频繁。从历史渊源和地地理位置上来讲,中韩文化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的茶文化,经过千年的历史更迭,独特形成了体系和特色,在地域特色的驱动下,中韩两国对茶文化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是系统,变化可考的,因此为更好促进两国多元化发展,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确保交流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现已迫在眉睫。

1中韩茶文化起源的基本概述

1.1茶文化的定义。什么是茶文化?茶文化是在种茶、采茶、炒茶、饮茶、茶事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极致。它是一种内在的思想和人文修养,是经过上千年茶事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体系、被普遍认同的文化共识。茶文化最早起源与两晋南北朝,在唐朝变得鼎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形成有规模,具有学术意义的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形态,开始被人们关注,并且形成百花齐放的局势。1.2多元化环境下的茶文化。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茶文化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发现、运用、融合,最终形成了一种多元性的文化要素。茶文化背后的成体系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其中。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融入及在茶文化中的体现。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的建立,以及对外开放和包容性增大,中韩文化交流也出现了新的突破。其中茶文化就是其一。中韩文化因同属儒教文化圈,在交流上并没有过多的阻碍,其中两国的文化特色在其中凸显的淋漓尽致,经过时间的积累和磨合,中韩茶文化交流已经逐渐形成体系,而这无疑是对文化多元化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2中韩茶文化对比分析

作为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的背景下,各国之间茶文化也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中日韩三国组成的茶文化圈中,众所周知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而韩国则是会通了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精髓的结合点,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文化特征,衍生出了不同的文化走向。就目前来看,对两国茶文化“异同”进行系统化剖析,从某方面而言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在协调两者友好关系以及确保国家稳定性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2.1中韩茶文化相似处。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此后伴随国家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碰撞,各国也基于“中国茶文化”逐渐演变成了具有国家区域性特色的文化体系,但总体而言“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和”的哲学思想是不同国家茶道文化的共同追求点。除此之外据调查两国茶文化都充分渗透了“充分体验感受自然美、真正本质美”的思想内涵,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都是以“茶”作为核心载体,享受着“与大自然美妙结合”的同时,并在日常制茶、品茶饮茶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文精神理念融入活动中。2.2中韩茶文化差异性。2.2.1区域文化氛围。在茶道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茶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从某方面而言,中韩茶文化的走向其主要是由于本土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因此在对茶道文化差异进行剖析时,对各国文化进行深入探究是十分必要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气息较为浓厚,其中在历史的更替中“儒家”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在封建社会表现出了显著的主导性作用,在当下国家各文化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茶文化发展中,由于中国是“儒道互补”文化的典型代表,就儒、道、释三方而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力道家最强,儒家次之,释家最弱。除此之外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我国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价值都体现在“仁、义、礼、智、信”这五项内容方面,至于其价值理想则是“和合”与“和谐”,“和”是最为主要的价值追求,指的是和谐以及和平,其中“和谐”表示的是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以及人与自然这三个层次。与中国文化相比,韩国文化虽然从某方面而言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儒家”文化色彩,但它仅仅是当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向心力,换言之在韩国“儒家文化”只是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但相比中国的代表性其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据调查,相比其它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是韩国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即它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而是不断进步和学习的系统,能够在不断吸取其它国家文化时既保留了本国文化,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其中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相比中国的“重道和重艺”,韩国更加注重“茶礼”和“茶仪”,就儒、道、释三方而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儒家最强,释家次之,道家最弱,与此同时具备着强烈的集团主义意识和家族意识也是韩国文化的显著特征。2.2.2茶道文化总体。据调查茶道文化与茶文化之间属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其中前者是后者的核心,但总体茶文化主要还包括民俗茶文化、茶文学、茶艺术等等。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韩国“茶文化”约等于“茶道”,可以算是茶文化的主流,然而在中国,茶文化所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广泛,这也和我们国家拥有及其悠久的茶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中国早在宋朝就已经有茶馆的出现,而且由于我们疆土辽阔,加上民族众多,所以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产生了多元化的民族茶文化。在一些传统文学名著中,就多有对茶文化的描述。如《红楼梦》中,如何采茶、喝茶,取花蕊露珠烹茶,极具考究。又如在《水浒传》中,茶壶倒茶、大碗喝茶又是另一种生活气息。从这些可以看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茶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当然对于我国的茶文化来讲,茶道、茶艺也是具有很多流派,算是茶文化中的独特风景,但茶道、茶礼可以涵盖韩国90%以上的茶文化。2.2.3茶道精神对比。从某方面而言,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道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是世界上最早将“茶”作为重要待客饮品的国家,在历史的更迭中茶文化也从最初的物质领域过度到了精神领域,陆羽《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描述记载茶文化的专著,它很好地概括了中国的茶道精神——也就是“俭”和“全真”,这两种思想可以扩展为淡雅、真实、清净、和俭朴,国内的茶文化受道家思想的印象较为深远,所以在其中有率真、自然和清净语气中。从某方面而言《茶经》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世界其它各国茶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性作用,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进入了系统化时期,“饮茶”、“斗茶”逐渐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项日常活动。作为中国毗邻的国家,在中韩文化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茶文化逐渐交融和渗透,但相比而言中国的茶文化历经了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领域的过渡,具有平民化的显著特征,然而韩国的茶道文化是将中国“精神文化”的茶内容引入当地国土境内,茶文化的发展是直接从“精神内涵”层面开始的,因此主要集中于高层次人群中的传播。在韩国,茶道精神更多是以高僧元晓大师的“和思”思想为根本,在高丽时期李崇仁、李行以及郑梦周等人的传播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直至李奎报融合茶文化的精髓,让韩国茶文化达到的巅峰。在李奎报的观点中,茶文化可以分为禅茶、清和以及清虚,其中“中正”是其思想核心。韩国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在茶文化中则体现在对中正、敬、礼、和等方面。2.2.4茶文化参与者。在现阶段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区域文化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本国特征的一种文化形式和风格,为后期文化传播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指导和科学依据。从某些方面而言,中韩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还表现在茶道文化参与者的不同,据调查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过渡标志着茶文化的传播大众性特征较为明显,即参与茶文化传播的不仅有文人骚客和宗教人士,与此同时,国内广大人民群众同样也都是茶文化传播的主要参与者。2.2.5民族特性。中韩茶文化的差异性还体现在两国茶文化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性,众所周知中国是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茶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佤族的盐茶、维吾尔的奶茶等,茶对他们而言既是饮品又是食物的一种,“茶食相融”是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理念十分普遍。但在韩国,韩民族作为主要民族,茶道文化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茶道的表演也非常严格,因此对本国民众日常饮茶的普及没有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据相关调查可知,在现阶段经济贸易往来愈发普遍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韩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某种角度来看,韩国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基础建立起来的,但两者相对后者无论是民族性亦或是地域性都十分显著,中国茶文化的品味和特质十分明显。2.2.6茶道仪式。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渊源,中韩两国的交流自古就有,比如本文探讨的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韩国的茶文化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在当时为躲避战乱纷争和严苛的徭役,中原一些百姓开始向当时的朝鲜半岛迁徙,同时带去的还有种茶技术,开启了韩国茶文化的开端。到了隋唐时期,唐太宗又派出使者出使高丽,带去了茶文化,汉朝时汉字的流传,让朝鲜半岛的居民学习了汉字,共同的语言让当时的居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研究,另外也让茶道精神和道家思想和文字一起涌入朝鲜半岛,由此可见中韩交流源远流长。从某方面而言,所谓的茶道仪式其实本质上而言是从茶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奉茶之道,不同地区的茶道文化在当地历史文化的熏陶下,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茶道仪式。据调查显示,中国的茶道仪式融合了宗教、礼仪以及艺术等不同文化内容,具有显著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韩国则主要强调与细节礼仪和规范程序。“功夫茶”是我国潮汕一带发展形成的独特的茶道仪式,即通过主人通过亲自操作温壶、烫杯、装茶、高冲、以及洗茶洗杯等步骤来迎接宾客,是一种当地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至于韩国则主要将茶道当做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粹文化,从起初效仿学习中国茶道文化,逐渐演变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茶道文化,两者相比中国茶道文化追求自然随和,韩国茶道文化则更加注重知礼守法。

3总结

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全面开花的今天,各种文化交融屡见不鲜,也有不同的交流主题涌现其中。通过对中韩两国茶文化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内涵,同样看到了在文化交流上,这种内涵和体系依旧存在,从某方面来讲茶文化的交流机制和构建,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积极和良好的范例。相信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为完善的、多元化的机制体系出现,从而促进中韩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文丽.从文化因素角度谈促进中韩跨文化交际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5,10(12):144-147.

[2]李梓瑄.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韩茶文化对比[J].福建茶叶,2019,02(12):111-112.

[3]崔文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合作共赢的中韩经济关系浅析[J].知识经济,2018,07(15):166-169.

[4]宋魁.中韩合作的新态势及其对策[J].韩国学论文集,2018,01(12):133-135.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4

关键词:艺术领域;茶道文化;民族音乐;重要性

茶道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审美艺术活动。它包括茶席的独特构造、茶座的优雅布置以及优美的茶艺审美艺术,这些内容进一步体现出器具的典雅、动作的怡情以及环境的和谐,完美地诠释了茶道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造诣。茶道文化的深刻内涵要通过身与心的深切体验才能感受出来,它能提升人们的审美层次,开阔人们的视野范围,增强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在享受茶叶的过程中,一系列冲、泡、煮与品的动作构成了完美的茶道艺术文化,它可以使人修身养性,逐渐追求清雅、精致的生活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品质。这或许就是古代文人一直追求的淡泊境界。从时间上看,茶文化与民间音乐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所以两者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相互融合、不可分割。人们在品茶之际总有一曲优美的音乐在陪伴,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一种优雅的别致美常驻心间。

1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及其渊源

音乐与茶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茶道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它将儒家、佛家与道家文化融为一体,提倡理、敬、清和融等思想观念,既注重形式美也注重内在美。茶文化是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智慧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之美。与茶文化相比,茶道的意义更为具体,它融合了茶文化的重要元素,是茶文化的集中表现。一般地人们把茶文化等同于茶道,相比而言,茶道是一个能够被感知的过程,茶人在一系列制作和享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修养的提高,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感悟人生,茶道的精髓就在于此。概括地说,茶道是人们对茶的一种人生顿悟,它起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是东方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承途径,对于发扬中国传统文明以及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们喜爱茶叶,不仅是因为在品味茶叶时所带来的味觉享受,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有着深刻精神内涵的茶文化。茶道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茶道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以茶道表演以及文学艺术的形式予以表现的。在我国辽阔的疆域里,有很多地区的生活都以茶文化为核心,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是种植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对茶农来说甚至是他们一辈子的依靠。所以茶道文化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在茶品的不断传承中逐渐产生。茶道文化也没有固定的、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茶道文化的践行者一般是出于对这种文化的热爱,每逢重大节日或一些重要场合,人们自发组成茶文化表演团体进行汇演,这样的传统从古至今得以延续,并逐渐演变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茶道表演也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和标准。同时为使表演更具特色、更能体现茶文化精神内涵,人们把具有当地特色的各种民歌、舞蹈也融入其中,将茶道表演和当地文化特色联系起来,丰富了茶道表演形式并逐渐产生了茶艺和茶礼的等文化内涵,也进一步积累了音乐资源丰富了当地文化形式。正是因为有了民族文化作为支撑,人们对茶道文化才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2茶道文化与民族音乐的共通性

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它广泛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是它们没有专属性也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上任何一首乐曲都可以被不同地区的演唱者、艺术家以及音乐爱好者所倾听,他们在听到音乐作品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给予不同形式的理解和演绎,从而丰富了作品的精神内涵。茶道文化作为一种典雅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文化特色,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并且深受当地人们喜爱,尤其是在亚洲国家有很多爱好茶叶的人士。茶叶以其独特的清香与醇厚的口感超越了民族和地区限制,被世界的人们所接受。人们结合当地习惯使用当地器具对茶文化进行不同解读,选择不同品种的茶叶以表达不同的民族信仰。在品茶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以茶会友的习惯,茶道成为一种交际沟通方式,无需翻译便可以实现有效的交流。品味茶叶也是品味人生,用心感悟茶叶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哲学体验和茶香带来的别致精神韵味,从而更深刻的领悟自然与人生的真谛,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从容对待世间的一切美好与灰色及个人的荣辱得失与起起落落。茶道文化与音乐在表现手法上是共通的,它们无需中间媒介进行传达。只要听众具有基本的知识结构和对现实世界的基本认识就能够懂得其中的内涵。两者的相互融合在提高了茶道文化精神层次的同时,也使民族音乐也有了厚重感,两者相互结合彼此获得进步,从而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精神享受。

3民族音乐对茶道文化的情感提升

茶道和音乐,两者不同的艺术形式间似乎并无必然的联系,不过究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我们便能知晓两者间存在的共同品性。音乐有着悠久历史的起源,它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特征,这种艺术形式就像时光一样,逝去就意味着一去不复返,就像那句著名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哲言一样,纵然同一首音乐,也无法出现两个相同的音乐篇章,故此人类美其名曰为:时间的艺术。音乐中存在的较为核心的要素是音符,按照这种音符进行排列组合,是对音乐情感基调的打造。基于音乐的乐理层面,一般将音乐定义为人们在对客观运动形态进行主观呈现的概念,这是一种情感感应,它是人们对情感的外化,在传播中引导着听者并使其产生共鸣,如果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融合,这种音乐也能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涵盖音乐主题和副题,而这些主副题的陈述、展开等变化,则是音乐节奏的重要体现。当音乐结束时,一个音乐的演奏过程便得以完成。听者的自主想象力以及音乐背后的故事都因为乐曲的演奏得到了更大的升华。与音乐形成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茶道文化,饮茶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对茶具进行清洗、泡茶、洗茶再到品茶这整个流程,体现了茶艺术的衔接过程。凡是饮茶的人皆能从其中品出佳境,品出浓郁的茶文化,进而使心灵得到更好的净化。试想,如果品茶之余融入民族音乐,这种恰如其分的融合,不是更加体现了茶道的精妙吗?品茗省身,身心沉静,人们在其中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将得到更好的修行。

4民族音乐对茶道文化的精神升华

茶道文化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风貌,民族音乐也具有此功能。茶道文化和民族音乐两者的融合在精神层面的升华上是相得益彰的。其实,人类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从音乐和饮茶方面可见一斑,这就如同旅行,每一段路程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当然心中的体验也是千变万化的。试想,如果将茶道跟民族音乐相融合,这两种艺术碰撞出的火花势必给人更为奇幻的效果,如果这时候茶艺表演者伴着音乐翩翩起舞,音乐创造者同茶艺表演者合拍而起,一方面人们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强了音乐欣赏能力,另一方面对茶艺表演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茶道有了新的认识。毋庸置疑,茶道因为民族音乐的融合而灵性有加,民族音乐也因与茶道文化的碰撞而形神具备,两者的完美融合,诠释了茶道的精髓,促进了人们身心的休养,可谓是天作之合。

总之,民族音乐带给人们的悦耳的听觉感受,能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的心灵,这与茶道文化相得益彰,茶道追求的修身养性,在饮茶过程中体现的尤为真切,一壶茶一种心绪,一种对人生的体悟,将这两种文化进行融合,在对人们的全身心体验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人们在听觉及味觉的体验中,身心感受俱佳,情操得以熏陶,宜人的茶道与精妙的音乐相融合,一方面人们可以品茶思古,使得心态愈加平和,另一方面品味出茶文化的千年古韵,使得情感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张扬扬.茶道文化与音乐教学思维的关联研究[J].福建茶叶,2018(1):197-198.

[2]张璐.从茶马古道的《赶马调》看多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发展[J].艺术平路,2017(4):91.

[3]闫飞.从艺术角度谈茶道文化中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6(5):123-128.

[4]周晨.各地“琴”系民族花,何愁寻觅民族路?———探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采茶戏的融合[J].音乐创作,2016(3):131-133.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5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茶文化;英语翻译;全球化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使我国茶文化让世界各国有所了解和接受,就要探究茶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推动完整的、富有内涵的茶文化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一、应用语言学对于翻译的基本立场

(一)强调实践导向和专门用途。在语言学科中,应用语言学属于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应用语言学的重点在于应用上,而不是刻意的去追求一般语言学的“语言发展共性”以及“语言抽象原理”等,这种更加重视语言实践导向和专门用途的语言就是要借助专业性、针对性帮助中国茶文化建立一套有效的语言体系,让茶文化能够更好的被其他文化所理解和接受。(二)强调翻译是一种具体的语言应用情形。应用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应用性、专门化以及实践化,认为应用语言学包括“一般应用语言学”以及“机械应用语言学”。根据应用语言学应用领域的不同,又有很多不同的划分,包括跨文化交际、文化翻译、语言和生态、职业交际等。应用语言学认为翻译是一种具体对于语言应用情形,通过翻译,实现两种语言的交换,强化交流和对话,实现交际目标。(三)强调翻译是一种符号交际行为。根据翻译的过程来看,就是实现对一种语言符号向另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根据这种符号的转换形式,还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是语言符号向语言符号的转换,第二种是语言解释向语言解释的转换,第三种是从语言符号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着手进行翻译,能够通过翻译,向人们传达原文的深刻文化内涵,实现更高层次的翻译目标。而应用语言学对于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不仅仅是对于茶文化语言符号的简单翻译,更要传达深刻的文化层面内涵,让外国人能够透过翻译语言,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中包含的深刻历史和人文。

二、应用语言学对于茶文化英语翻译的积极影响

应用语言学强调在实际应用中提升翻译效益,探究语言学习的本质,在熟练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文化翻译中的有效方法,把握翻译重点。就应用语言学对于茶文化的英语翻译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应用语言学提升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效益。运用应用语言学进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要更加强调语言信息的有效转化,为实现特定的语言交际目的和功能实现而探索翻译的有效方向。针对茶文化英语翻译,仅仅依靠将中华汉字翻译成对应英文符号的翻译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到的翻译也只能是机械翻译,不能达到文化的翻译目标,也很难让外国人理解茶文化的真正内涵。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很少有完全对等的语言交换关系,仅从字面意思翻译出来的茶文化内容很容易造成误解。因此,利用应用语言学进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是在对两种文化背景都有明确把握的前提下,实施语言的深层次的转换,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转换,实现基于文化层面的语言翻译,这是应用语言学翻译的优势。(二)应用语言学让茶文化英语翻译更具特色和创造性。通过应用语言学对茶文化进行翻译,是在尊重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开展的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翻译,通过语言技巧的使用,让翻译转换更加自然,更加贴近两国文化的需要,让语言翻译更好的服务于地区的经济、贸易、艺术文化、交流沟通以及学术研究等活动,用创造新的翻译语言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三、目前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专业化,缺乏本土性和生活性。茶文化是根植于中华几千年文明中的一个文化分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提炼和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其中包含很多生活化和本土化的元素,而目前的茶文化英语翻译中,为了推广茶文化,很多用英文向西方国家介绍茶文化的书籍、刊物、杂质、报纸以及电视节目等,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化词汇,还有很多翻译是对茶文化的直接翻译,外国人对于这些内容很难理解,他们无法理解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生活的意义,也不能体会真正的“茶道”,茶文化向世界的推广中,就很容易失去其自身的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变成其他国家各自进行创造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对于茶文化在全球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二)应用性不强。针对茶文化的英文翻译,更多的集中在对于一个或几个应用方向上,首先是在贸易上,为了实现茶叶的全球性销售,相关的介绍茶叶产品、性能、特点的翻译较多,还有一部分是对于茶文化的历史、文化渊源、发展以及人文的翻译,这类更多的是在一些国外对中华文化的学术研究上,这就导致茶文化的英语翻译的应用面比较单一,茶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还比较困难。

四、应用语言学下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有效对策

(一)把握重点,有的放矢。在进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中,很多翻译的部分都需要翻译者把握好翻译的重点,实施有的放矢的语言翻译,才能真正发挥应用语言学的应用价值。对于茶文化中很多词汇的翻译,有的可以直译,有的可以直接保留原来的特有名词,例如,在英语翻译中,茶包含很多品种:绿茶greentea、龙井茶Longjingtea/dragonwelltea、普洱茶Puertea、红茶blacktea、乌龙茶Wulongtea/Oolongtea等等,这其中有的茶是英语和汉语的直接语言符号交换,而有的则保留了茶文化中的独有命名。(二)注重跨文化交流,实现翻译语言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在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中,要注重翻译语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即翻译过来的语言能够满足译文国家的理解需要,能够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一种文化场景和内心理解体验。中国人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意趣。也是一番愉悦的体验。这里的饮茶情趣,品位以及将茶上升到一种艺术境界,这让外国人很难理解,对此,在翻译中,要注重转换,确保语言翻译的实用效果和理解能力。对此,可以换一种方法,尝试着对于原文进行转换,将读者引入另一种情境中,这样翻译过来的译文就好理解多了。

五、结语

开展应用语言学下的茶文化英语翻译,对于茶文化以及应用语言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茶文化的翻译发展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对于茶文化进一步推广具有一定的阻碍,对此,必须要加快研究茶文化的应用语言翻译路径,促进茶文化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争伟.“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研究———以《茶经》译法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8):31-33+37.

[2]张丹.茶文化在英语翻译中的推介路径研究———以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茶叶名词翻译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09):341.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6

关键词:茶文化视域;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发展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从广义层面讲,中国茶文化是一种从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既包括物质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中国茶文化有机结合自然、社会和人文三类科学,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内涵。正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茶文化建设》所讲:“中国茶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同时也是古老的传统历史文化,它所囊括的内容多方多面”。仅就国家政治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的是崇德忠民;仅就伦理道德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礼敬诚信;仅就人文素养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琴棋书画;仅就社会民生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远神近人;仅就知识道理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格物致和;仅就哲学思想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仅就个人德育而言,中国茶讲究廉洁奉公;仅就个人心境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去浮消躁……等等。因此,中国茶文化可作为传统道德的守护者,可作为思想智慧的传播人,也可作为健康生活的指导者。

1中国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笔者认为,中国茶文化具备的德育功能具体表现于如下几点:

1.1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茶文化拥有长达4700年的发展史,自始至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在整个亚洲文化占据绝对精彩的地位。中国茶文化整合儒释道三家哲学理念,并不缺少应有的中华美德。中国茶文化结合传统哲学思想、美学理论与伦理学,涵盖学科门类繁多,不乏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代师生势必成为继承与发扬的集大成者,因而在茶文化视域下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研究是必要的。

1.2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怀

中国是茶之故乡,产茶最初始于神农氏,然后兴盛于唐宋,至今被推崇为“国饮”。而全世界饮茶的国家几乎覆盖全球,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英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将中国“茶”列为对人类拥有重大贡献的发明,与“四大发明”并列齐名。中国茶树种类非常多,且资源极为丰富,茶叶制作工艺一应俱全,所产茶叶的品质可谓风味绝佳,中国茶叶覆盖全球160个国家或地区,俨然跻身世界三大饮料行列。有人也大胆预测,中国茶在未来必然成为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另外,从各国语言对中国茶的翻译来看,很多如俄语、日语与汉语“茶”的读音极为相近,英语“Tea”则与中国闽南语读音一致。因而,茶文化视域中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让这一代年轻人更为深入地去掌握中国茶的发展历史和重要贡献,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可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1.3培养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中国茶文化自身蕴含教导新一代年轻人如何立身处世的道理。比如,白族“三道茶”意喻“一苦、二甜、三回味”,以此警示新一代年轻人在立身处世方面要多吃苦、要努力勤奋、要常思人生价值。一道清茶喻示人生苦尽甘来的道理,自由一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韵味,好似庄晚芳老教授曾倡导的“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茶德。前国家主席同志也曾以“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倡导“以茶代酒、廉洁奉公和勤俭节约”的大众风气。由此可见,茶文化视域下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可利用中国茶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当代年轻人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1.4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茶道讲究“和、敬、融、理、伦、性”,非常注重于社会人际关系的打理,以中国茶道精神要求国民和谐处世和团结敬人。中国茶文化活动可将一些沉溺网络虚拟世界的人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与人交际、与人活动。组织中国茶文化活动或茶艺实践,通过认识茶文化、感受茶文化,在同学之间产生共同爱好,无疑可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对如何在社会交际中打理好各方关系,实际就是一种增长社会交际能力的过程,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茶文化视域下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可利用中国茶文化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1.5养成文明知礼的性格

文明知礼是个人高尚品德的最高礼仪。孔老夫子有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茶文化是一种东方化的教化礼仪,中国自古至今就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乃基本待人接物的礼仪形式,正如:“客人来了先问好,净手烫杯把茶泡。泡茶之礼有门道,水满七成最为妙。凤凰点头三鞠躬,动作连贯手灵巧。双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礼貌。”茶礼还涉及如何选用茶具还是要遵从客人意愿的。中国茶礼暗喻人情、教养和礼遇。庄晚芳又言:“茶道是通过一种饮茶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由此可见,茶文化视域中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可利用茶礼教化,从新一代年轻人品茶中养成文明知礼的性格,继续传承中华美德。

1.6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

喝茶有益身心。中国茶圣陆羽也认为茶具有缓解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和百节不舒等功效。明朝顾元庆在其著作《茶谱》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痰、少睡、利水道、明目、易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以一日无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收录涉及茶草的药方多达17个,而民间偏方引用茶草更为广泛。据多国科学家的共同研究与分析表明,茶叶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和抗衰老等功效。开国元帅总司令也曾作诗赞美茶:“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常年饮,延年益寿法”。由此可见,茶文化视域中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当代师生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

2弘扬校园茶文化与增强师生道德修养的可行途径

从上一节内容可知,中国茶文化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可谓良好资源,然而仅作为潜隐式的道德的教育形式,如欲短时间内得到好的效果显然是不够现实的。高校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师生自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思想品质塑造都会在此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将基于茶文化的教育理念完全融入高校道德教育发展战略,且作为高校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方能实现真正的道德教育功能。那么,弘扬茶文化与增强师生道德修养的可行途径有哪些方面呢?

2.1公共选修课增设有关“茶”的文化课程

中国茶文化精髓至深且内容包罗万象,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高校应在每个学期开放的公共选修课增设有关“茶”的文化课程,该课程可利用多媒体介质面向师生详细介绍茶叶的生产、历史渊源和相关文化的发展等等,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有个大致的了解。另外,因课时有限,可分课时为师生介绍有关茶历史的十位明杰人士、十本书籍文献、十首诗歌曲艺、十种名画墨宝和十大中国名茶等,充分让师生了解与掌握茶历史和茶知识。

2.2建设茶文化研究实践中心

由专业老师引导,高校师生通过学习茶道和茶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领会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倘若高校有建设茶文化研究实践中心的条件,可由师生自主经营,俨然一道亮丽的校园景观,这也是弘扬校园茶文化的可行途径之一,同时也能为部分师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可谓“双赢”。

2.3激励师生结合专业理论研究茶文化

经管专业的师生可从茶文化推广的角度来思考品牌营销;历史专业的师生则可从不同地域的茶来思量茶文化与茶艺术之间的联系;外语专业的师生则可从外国茶文化来比对中国茶文化的差异性。

2.4建立有关“茶”的社团或茶艺表演团队

高校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类社团活动活跃于课间业余,是为高校校园文化最为精彩的一个方面。涉及茶文化,建立有关“茶”的社团应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最为瑰丽的一朵奇葩。通过“茶”社团可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静心研习文化、积极开展活动和主动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除此以外,借助于“茶”社团成立相关的茶艺表演团队,非定期地组织茶艺表演活动,利用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吸引更多师生关注中国茶文化,并为高校师生传递中国茶文化。

2.5每一学期定期举办校园茶文化会展活动

每一学期定期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茶文化会展活动,类同于校园运动会的形式。比如,高校可邀请国内外知名茶学专家莅临专讲,为广大高校师生了解中国茶文化、茶知识进行专题讲座,极大地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再如,组织形式各异有关“茶与健康”的广告宣传活动,倡导师生摒弃不良生活嗜好(如吸烟、嗜酒和熬夜等),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丰富多元,茶文化视域中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对普通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笔者在弘扬校园茶文化与增强师生道德修养的可行途径方面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旨在通过强化中国茶文化教育陶冶师生情操、增强道德修养,并希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于公于私可谓相得益彰。

作者:徐秀娟 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舒曼,胡智学,陈一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茶文化建设[J].农业考古,2015(4):19-21.

[2]邬梦兆.弘扬中华茶文化大力发展茶文化事业[J].农业考古,2012(2):44-45.

[3]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7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研究茶文化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就是研究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问题,茶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茶文化的教育价值逐渐受到关注。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能够使音乐教学更加丰富,也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具感染力。音乐是人类共同语言,以音乐课堂为平台,继承中国茶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茶文化又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涵。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茶文化视角,研究音乐教育,是发展和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式。

1茶文化与音乐教育

茶是中国的国饮,在中国传承了4700多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茶的起源能够追溯到神农时期,当时茶作为一种药材被发掘,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就是中国关于“茶”的最早记录,茶是具有解毒功效的,后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又发现茶的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首先,茶叶逐渐在中国皇室、文人墨客中普及,一时间被视为奢侈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直到唐代,茶文化才开始逐渐盛行,唐朝的陆羽,被誉为茶圣,他是第一个以茶事为主编写专著的人,陆羽的著作《茶经》至今仍是享誉世界的茶学典籍,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翻滚,茶文化也随着时展逐渐完善,宋代的茶文化已经普及到了一般民众中,自此中国茶文化系统已经初步奠定。在唐宋两代,茶文化对中国文人以及教育领域的影响非常大,中国有大量的古代诗词,是歌咏茶文化的,同样的,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音乐与茶文化之间的渊源颇深。比如唐代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中,同时提到了茶柜与琵琶,可见,古代人民就已经习惯于一边饮茶,一边欣赏音乐。又如:吴文英的《望江南•茶》中,同时对茶与乐器笙进行了描写。从大量的茶事、茶词中能够发现,音乐和茶从来都是不分彼此的,以至于中国人一提到茶,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音乐,尤其是中国文人,而联想到的音乐大多是中国古典音乐。正所谓“茶宜净室,宜古曲”,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惯性思想,是渗透到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说到中国的音乐,起源则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中国有很多关于音乐的民间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先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乐器了,这些乐器都是劳动人民自己制作,供自己使用的,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造诣非常高,它不仅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而且也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积淀。据说,中国的古琴,最早就是伏羲氏制作,炎帝精通编曲,黄帝精通弹琴,上古时期的领袖皆爱音乐,何况古代人民。茶叶被发现,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源恰恰是在同一个时期,《茶经》记载了中国人开始引用茶叶,就是在神农氏时期。也就是说音乐与茶的融合具有良好的历史根源和基础。初期,音乐与茶相互结合的时候,主要作为背景使用,人们在饮茶的时候,习惯辅以音乐,调剂情绪,提升人们的精神体验,从而更好的品味茶文化的内涵。在茶文化不断普及与发展的过程中,音乐与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近代出现了茶歌、茶舞,以及采茶戏等等,这些歌曲、舞蹈、戏曲,借助中国古典名曲,将劳动人民平时采茶、种茶等典型的劳作场景,艺术的再现出来,成为了脍炙人口,极具群众基础的茶类歌曲。比如,《挑担茶叶上北京》是现代流传比较广泛的茶歌之一,它完美的将茶文化与现代音乐结合在了一起,碰撞出了更加精彩的火花,为当代音乐与茶文化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不但如此,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不同茶品、不同环境都会巧妙的选择不同的音乐与其配合,通过引入的音乐,丰富茶艺表演内容,烘托茶艺表演环境。

2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具有非常深厚稳定的历史基础,同时音乐与茶文化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以茶文化为基点,对当代音乐教育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是促进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了解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相通之处,是茶文化视域下,开展音乐教育的基础。

2.1在信息传达的方式上

音乐是记录声音的载体,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语言背景下的音乐元素融合起来,从而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音乐文化,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听众从跳动的音符、旋律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的意图,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比如,中国人在听贝多芬的《命运》的时候,虽然大部分人并不精通音律,可能也不懂得什么是高雅音乐,什么是通俗音乐,但是随着乐章的波澜起伏,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以及跌宕,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它是一种不必言说的语言。同样的,中国古代名曲《梁祝》也是如此,它所描绘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段爱情悲剧,当它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发展的时候,世界人民同样可以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哀伤、无奈,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茶文化在信息传达中与音乐很相似,它们都是给人以景深的享受,饮茶是一门艺术,从水、器具到烹煮的过程,都有讲究。中国茶道讲究色香味俱全,能够从不同的感官刺激人们的精神体验。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输出,茶文化也被带到了西方国家中,并且经历千百年的演变,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建立属于自己的茶文化系统,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跳板,超越了语言、地域以及信仰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普遍接受的文化类型,这与音乐非常相似。受到地域以及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喜好也存在差异,不管是茶叶选择、还是茶具,都能够看出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己的风格,以英国为例,英国的茶文化最初受到中国的影响,英国商人通过从中国进口茶叶来满足国内茶叶的需求,并且最初英国进口的茶叶主要是绿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发现英国的水质并不适合冲泡绿茶,反而是红茶比较适合他们的口味,目前红茶已经是英国人不可缺少的饮品,他们每天都要喝茶,尤其是非常看重下午茶,这就是属于英国的茶文化。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和茶文化这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并且都可以突破地域、民族以及信仰的制约,使人们达到心灵的共鸣,给人以精神的慰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音乐和茶文化也会受到民族民俗、人民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一面。

2.2韵律内在的共性

音乐与茶文化都是讲究韵律的。音乐演奏者通过各种技巧将声音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展现给人们,音乐表演中,声音的抑扬顿挫、轻柔缓急,都会牵动人们的思绪和感悟,人们通过流动的音符,享受精神的愉悦,获得内心的洗涤。茶文化也是如此,以茶艺为例,茶艺表演的内在韵律感非常重要,在整个表演中不管是表演者,还是品茗者都会感受到艺术的熏陶。音乐与茶艺在韵律上存在很多相似点,因此可以相互契合,茶艺表演者往往会通过对音乐韵律的学习,使自己的茶艺表演更加完美。2.3精神层面的共性茶文化与音乐都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人们通过听音乐,观看茶艺表演,身心得到放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能够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高的精神体验。不同的人,在欣赏音乐和茶艺的时候,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它们都能够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表演者,也会改变人们的精神体验。音乐与茶文化一样都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

3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3.1音乐欣赏

在茶文化视域下开展音乐教学,教师首先要掌握以上音乐与茶文化的相通点,然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茶歌欣赏能力。教师以中国古典名曲为主,注意曲子与茶联系,学习音乐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配合播放相对应的茶艺表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中国采茶戏曲的普及和学习,可以适当弱化一些专业知识教学,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通过音乐欣赏,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感受到茶文化与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

3.2学唱民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歌是每个民族文化中一课璀璨的明珠,民歌不仅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同时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民歌便于理解,易于传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农们将茶事融入了民歌中,从而创造出了茶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民歌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古丈茶歌》,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茶歌,描绘的是茶农采茶的过程,茶农们通过唱茶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歌曲,对中国茶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中的深刻内涵理解会更加深刻。

3.3音乐实践

音乐教学同样需要实践,音乐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在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教学,建立学生与音乐创作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实现音乐的二次创作。学生在实践中,审美能力、体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4结束语

在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要关注两者的契合点,首先要普及茶文化的内涵思想,奠定了学生的茶文化基础之后,再开展音乐教学,这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会更近一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强化民族文化,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必然之举。

作者:付传利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徐菁菁.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李志平.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人格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吴春薇.和谐教育视域中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8

关键词:中韩茶文化比较;茶学词汇;翻译教学

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积淀,而茶文化作为其中一个典型代表逐渐开始受到众多文化研究者的关注。由于韩国与中国文化交流较为频繁,因此,中韩茶文化差异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为语言差异,学生在理解中韩茶文化的过程中就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茶学词汇的翻译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茶学语言翻译能够有效提升中韩茶文化交流,让中国茶文化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1中韩茶文化比较

1.1茶的发源地差异。茶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记载,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之地。经史料记载,中国最早对茶叶的记录是在神农时期,当时茶叶的应用还并不十分广泛,仅仅是药用植物。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变迁,茶叶开始在民间普及,且变成颇受平民喜爱的饮用植物。据查证,在我国的许多医学典籍上都有关于茶叶解读的记载,可见我国茶文化历史之悠久。与中国相比,韩国的茶文化起源较晚,距今仅有700年。为了便于与中国历史相比,史学家对韩国茶文化的起源时间作了推算,大致是从我国西汉至初唐这一时期。而同一时间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不再处于萌芽阶段,而是趋于成熟。1.2茶的分类差异。茶的分类极为丰富,可以根据用途,产地以及颜色等众多特征分门别类。如今市场上常见的茶可以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等等。在众多茶叶品种中,我国茶叶市场上以绿茶为主,且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换言之,绿茶是受到大多数中国人喜爱的一类茶。如今现存的绿茶中龙井茶,碧螺春等都已经享誉世界。“绿茶”这一词汇在韩语中被译为“”,相对于我国的茶文化,韩国则更倾向于传统类别的茶。在我国汉末唐初茶文化开始流向朝鲜半岛,于是韩国开始受到茶文化的影响,且茶文化在中国佛教盛行之后,流传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随着茶文化在韩国的发展,不同教派文化也相继传播到韩国,如儒家思想的兴起就对韩国的茶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这一时期茶已经不再拘泥于一种植物,任何具有药用价值的汤药都被称作“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叫法就被称作“传统茶”。由此可知,任何能够入药的植物都可以称作传统茶,因此,其种类相当丰富,如大麦茶、五谷茶等,除此之外还有药草茶,水果茶。水果茶顾名思义就是大枣、核桃、青梅、柚子、柿子、桔皮等水果都可以作为茶的材料。用专业的茶学词汇可以将传统茶翻译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茶文化词汇的翻译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其起源,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以达到深入理解的效果。1.3茶的引用方式与社交礼仪差异。谈及中国的茶文化就不得不提唐朝,作为一个鼎盛的王朝,唐朝不仅经济发展迅速,其文化发展也令人赞叹。饮茶习俗是从唐朝开始的,且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深入人心。中国饮茶之道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是对茶叶本身味道的细细品味。所谓“品茶”正是对茶叶本身的颜色,味道以及香味有更深的感悟,让人从中获得精神上更高层次的享受。中国人饮茶大都习惯于清淡,因此,泡茶也成为一门手艺,对茶具和水的使用手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知,中国对茶已经不再拘泥于喝茶的境界,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高度。茶的作用也由解渴发展为“以茶会友”。韩国的泡茶法也已享誉世界,成为其茶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标志。

2茶学词汇翻译教学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包容着众多的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几千年来历史的一个缩影。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究其原因是茶文化的形成是从茶叶树种的选择,栽种以及各种茶叶的制作中不断发展而来的,因此,想要真正了解茶文化就不能仅仅追求茶叶的名称及口味,而是追根溯源,深入了解。在开展茶学词汇翻译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茶文化的语言魅力,教师应针对茶叶的不同特点展开,结合种植背景以及不同的语言情境开展翻译教学。同时对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茶叶,应采取区别性翻译的方法,用最为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词汇和语言将茶文化的精髓翻译出来。茶学词汇翻译教学工作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有丰富的茶学词汇量以及专业的翻译水平;其二,对茶道有深入的了解,对中韩两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准确的把握。以“功夫茶”为例,在翻译过程中,这一命名的由来以及深层含义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韩语将其翻译为“”。由此可知,中韩茶文化比较和茶学的词汇翻译教学工作是要将对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作为主要参考资料,从而翻译者能够在全面把握茶文化基础上展开翻译工作。

3茶学词汇翻译教学策略

3.1搭建直译与意译链接的桥梁。由于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性,中文与韩文亦是如此,在茶学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尝试运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来阐述茶学词汇,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中文和韩文两种语言体系在某些时候会相互干扰,因此,茶学词汇的翻译教学工作应避免过于表面化。如在对中国名茶“乌龙茶”进行翻译时,如果简单的翻译其名称会让人产生误会。原因是在韩文中“乌龙”是贬义词,如果简单按照其表面意思翻译则会让韩国人认为这是品质不好的茶。因此,在实际的翻译中,“乌龙茶”被译作“”。又如我国有一种茶因其采摘的时间比较特殊而得名,被称作“明前茶”,顾名思义实在清明节气之前对其及进行采摘的。因为清明前的气候适合茶叶生长,因此,其韩语名称被翻译为“”。所以在茶学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翻译目标的深层含义入手,不能简单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将茶的特点,背景以及文化内涵准确表现出来。3.2拟人拟物的翻译。中国语言的精深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上,其中拟人和拟物就是两个典型代表。这一手法在茶学中也常常见到,如这一句对茶的描写:“茶味清淡,不宜用大量的水或是进行大范围地砌泡。”深入思考会发现这一段描写实际是引入了“俭”的拟人手法,从侧面表现出茶叶的品行特点。而韩语翻译:“”为了与汉语表达意思相契合,在翻译中也尝试融入了拟人的手法,尽可能完美的将其原意表达出来。又如:“茶犹如是南方良木”这一句的翻译可以采用拟物的方法:“”把茶叶比作良木,运用这一手法让读者认识到茶叶的品质特点。3.3词性转换的翻译。无论是汉语还是韩语在语句翻译教学中都要注意语句的词性,不同词性有其不同的特点。为了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保证语句准确,词性协调,只有词性辨别准确才能够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含义。如:“饮苦茶犹如轻身换骨。”这句的翻译可以将其最后的“轻身换骨”其作为一个形容词展开翻译,:“”通过准确运用词性之间的转换烘托出苦茶的效用。

4结束语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是领先世界的,同时也是享有盛名。相比于我国,韩国茶文化的发展虽落后几千年,但是仍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近年来,茶文化逐渐受到欢迎,中韩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也逐渐受到重视。而为了更好传播我国茶文化,同时也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茶学,茶学词汇翻译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茶学语言翻译中,词性、准确性成为影响翻译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茶学素养,让学生对中韩两国的茶学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翔宇,刘立格,余曼凌.文化竞争背景下的中韩茶文化比较与高校茶学词汇翻译教学[J].福建茶叶,2013(2):232-236.

[2]李敏.以茶文化的汉译英角度看待文化缺失现象[D].武汉茶学报,2016.

[3]武商.中韩禅文化与茶文化典籍翻译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9

1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极其深厚,是经过数千年历史洗礼留下来的精华,发展至今依然被人们广为推崇。认真回想书籍中有关采茶、饮茶方面的诗词歌赋不难发现,茶文化和音乐早已被古人融合在了一起,并被历代人们所传颂。比如,大家熟知的《行香子•茶词》、《宿杜曲花下》、《鹧鹄天•汤词》等作品,都提到了琵琶、笛子、古筝等一系列古典乐器的应用。与此同时,当代茶楼中经常播放的音乐也均以古典歌曲为主,奉行了“茶适合净室与古曲”这一从古到今永不改变的文化与旋律。茶艺与茶道即是能够培育人们精神情操的艺术形式,也是能够培养人们审美情趣的美学形式。因而,茶道学习不仅可以利用沏茶、赏茶增进茶友间的沟通与友谊,[1]同时,还能够通过品茗让自己树立求真、温婉、廉洁、清和的高尚情操。另外,茶道作为能够提升气质且极具意义的美学仪式,同古代文人、墨客等儒雅之士所提倡的儒家、道家与佛家的茶文化精神不谋而合。茶文化和音乐是相生相容的关系,如我们熟知的采茶歌。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高于日常生活的采茶歌,经过发展又衍生出了采茶舞、采茶戏等,且这些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都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尤其是采茶戏,其为我国有且仅有的独特剧种。即便是在现代生活中谈论到茶文化和音乐的相容相生时,很多人也会想起一些经典的传统采茶歌,如《请茶歌》、《采茶舞曲》等。当然,当代音乐在吸收传统茶歌的基础上,也极其重视对其的发展与创新,促使茶文化和当代音乐不断发生碰撞和交流,推动了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更好发展。比如,在精湛的茶艺表演中,将水从壶中倾斜而注到茶杯中的动作,配之以古典曲目《高山流水》,可以让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艺术环境。

2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审美感知力

音乐属于声音艺术的一种,也是情感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因此,采茶戏、茶诗歌、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要蕴含深厚的审美意境与茶道精神,而且还要增强动作的“神韵”与美感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聆听与观赏真切感悟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美的享受。[2]伴随着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不断积累与提升,促使学生对音乐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更多理解,也更易于把握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茶道精神、表达意境等,进而提升其审美感知力。

2.2有效拓展想象力

从某种角度去讲,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是指从对象的表现形式中获取更为广阔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将茶文化应用于当代音乐教育中,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以及拓展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增加想象的弹性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科学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深入理解与把握音乐作品的本质内涵与文化蕴意。例如,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习作品《十二月采茶》时,蕴意饱满的曲词不仅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茶农愉悦欢快的心情与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虽有无奈但却毫不气馁的伟大精神,更为关键的是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茶园的景象、茶农的情感及辛勤劳作的画面等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还能有效拓展想象力。

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

茶自古就被中华民族视为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的重要象征符号。因而自古至今数不清的文人骚客均是在茶的陪伴下洞悉事故人情,领悟清净为怀、虚怀若谷的道理,将茶作为支撑自己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当然也创作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茶诗词、采茶戏、茶歌曲等。在当代音乐教育中引入这些与茶息息相关的作品,对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内涵与音乐本质有极大帮助。[3]古代人们对茶味、茶秉性的解读实质是对茶的意蕴与精神的赞美,是为了塑造更为高尚的品质与人格,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在当代音乐教育中运用茶文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对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与道德情操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内容比重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常被列为“副科”,始终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也是长期未得到调整与创新的陈旧教材。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音乐内容却在不断变化,如果一直沿用传统教材开展教学,不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实现茶文化的有效应用,需要相关人员紧扣茶文化对当代音乐教材进行改进与创新,适当增加教材中的茶文化内容比重。譬如,在教材中详细介绍我国各地区比较经典的采茶歌,将茶艺、茶道与当代音乐教育内容相融合,提升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茶文化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带动作用。只有在当代音乐教育中注入更多的茶文化内容,才能让学生对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路径有更为清晰的理解,也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2发挥多媒体的音乐教育功能

新时代的多媒体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被广泛应用到包括学校在内的多个领域,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促进当代音乐教学内容的积极开展。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诸多音乐教师仍以“唱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模式缺乏专业性,而且易于出现走音、气息不稳等现象。[4]然而,多媒体作为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如果当代音乐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示范的精准性与逼真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具体而言,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茶文化音乐的音频、视频以及有声读物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力。

3.3开设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

在当代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不同朝代中极具特色的有关茶的舞蹈、歌曲或词曲等作品,以此当作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的重点内容。例如,《茶歌》、《全唐诗》、《西山兰若试茶歌》、《茶中杂咏序》等。同时,茶歌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由民谣改编而成的歌曲,即民谣经过文人墨客的整理、配曲与雕琢,再放置于民间进行传唱,如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茶歌曲《贡茶鲥鱼歌》;同时茶歌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由茶工和茶农自己创编而成的山歌或民歌等,如在清代的武夷山采茶区广为流传的劳工歌等。通过鉴赏这些描述茶文化的音乐曲目,可以增强学生的歌词理解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感悟到歌曲的内在魅力与文化气息。[5]另外,当代音乐教师在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堂上,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茶文化的赏析及见解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切领会中国茶文化的浩瀚与精深。开设该课程的重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习鉴赏茶文化音乐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基础的文化赏析水平与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文化的认知以及自然的万物等融入到当代音乐的学习之中,进而创作出经典的、触动心灵的现代音乐。

3.4重视实践活动的科学合理组织

加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茶文化的音乐选择水平与能力。学生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到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之后,已经对茶艺表演中的音乐选择、音乐形式等有了系统性的了解,此时就需要音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音乐实践就是在学生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感悟音乐中的茶文化精髓,实现音乐感知与音乐能力升华的一系列过程。科学有效开展当代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音乐与茶文化学习,更好的树立形象思维和鉴赏思维。诸如,教师可以举办赏乐茶会、音乐茶谈会、茶音乐竞技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应用茶文化的音乐能力进行系统化、集中化的训练,对学生的艺术品位进行层次化的练习,甚至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欣赏茶会等活动,全面展示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的实际训练成果。[6]这种实践模式,既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当代音乐的学习之中,还有助于教师形成学生学习成果记录,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从而为提高当代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发挥重要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学习过程中,广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结合茶艺表演的具体类型,选用最为合理的音乐曲目,然后在音乐茶会活动中进行表演,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等。

总而言之,历经数千年的茶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是全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茶文化还影响着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茶文化形成。当代音乐教育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科学引入到课程之中,则可以有效巩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从微观视角去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审美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整体素养;从宏观视角去看,也是传播与发扬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路径,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品德素质、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文明等有突出作用,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作者:王芳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曾竹娥.浅议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以赣南采茶戏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2(11).

[2]杨韶军.粤北采茶戏及其音乐歌舞特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9).

[3]陈茶凤.茶文化学科音乐课开设的意义和教学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8).

[4]林晓洁.不可替代的魅力———浅谈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

茶文化渊源范文篇10

关键词: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茶文化;茶元素

中国作为茶之故里,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代的更迭中,茶文化体现出了丰富的内涵。近些年来,茶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旺盛起来,观光性茶园的设计更加体现出茶文化的发展以及旅游特色的结合。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将茶文化渗透到其中,能够有效地创造一个机具艺术性能的优美空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观光茶园景观设计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展脚步停滞不前,局限于果实采摘和休闲度假等传统的旅游业活动过程中,茶文化的价值难以实现,也难以实现相关人员关于物质文化的方面的需求。对此,将茶文化在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中进行充分的展现,有利于通过茶文化的主题来落实观光性茶园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能够有效地推动观光性茶园景观所处地区的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1]。

1观光性茶园的实际含义

通俗来讲,观光性茶园是一种将茶叶的生产作为经济基础来进行开发园林产业的观光性茶园。相对来说具备更加浓厚的乡土文化以及田园风光,以及优良的茶叶资源。观光性茶园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旅游业和茶叶进行结合的方式,促进茶叶的生产模式转变,与此同时,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观光性茶园就是一种旅游业和茶叶充分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在这种农业模式中,观光性茶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载体,作为整个生态农业园区最细致、最客观的部分,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观光性茶园主要就是将茶叶作为实际体验,并利用茶园的客观环境来吸引游客的,从而促进多元化的历史、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结合,形成一种旅游业形势,有利于推进原生态茶叶的长远性发展[2]。

2茶文化的实际含义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特征,其在历史中地地位十分明显,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篇章。古往今来,茶文化的价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关于茶的诗句,文章,传统风俗文化,以及物品艺术等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在古代,茶文化不仅是文人雅客歌咏赞颂的载体,还代表着由物质到精神进行升华的具体深刻内涵,与此同时,茶文化还将物和物人的具体关系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使茶文化自身成为了一种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作为文化和茶之间关系的权衡,茶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的碰撞。源自于山川秀水的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体现出了五行协调,道法自然的深刻文化思想,这和茶的基本功能具有一致性。自古以来,文人雅客们经常将山水和茶文化归为一体,在山水文化中蕴含茶文化,并在茶文化中凸显山水文化,从而将山水和人进行充分的结合,促使人的身心得到舒畅的感受,起到修身养性的基本作用。在茶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专业人员追求的不早已不仅仅是茶的清香、醇厚、雅致、清明,更加希望通过茶文化来结交志同道合的友人,让相关人士更加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茶文化所蕴含的各种道法自然,这就是品茶的最高境界[3]。

3茶文化在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在对观光性茶园进行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茶文化作为整个设计的主题,发挥出茶文化的重要作用,并对茶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把握,挖掘茶文化蕴含的实际价值,从而增加整个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的欣赏性并提升销售价值,凸显出观光性茶园中的休闲艺术感和文化展示内容,从而促进整个茶园的发展和创新。观光性茶园在功能上来说可以分成休闲观光区和茶园的管理区。其中茶园的管理区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对慕名前来参观茶园的游客和人员进行良好的接待。在这片区域中,应当建设和茶园风格符合的现代化建筑,包括接待游客场所,茶叶的加工场所,停车场和其他用途的办公楼等。在观光性茶园的景观设计中,将茶文化元素融合到这个过程中,从而展现出茶文化独特的浓厚历史价值,在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中对于品茶所用到的各种器具以及相关的诗句,插画等各种各样的丰富素材,以及其他的间接性的表现形式,都具备了浓厚的历史延伸性,具体展现在观光性茶园中,不仅显示出了观光性茶园对于茶文化的真挚热爱,更加体现出了在茶园中回归自然的独特韵味[4]。3.1针对茶园雕塑进行的设计。在整个观光性茶园的景观设计中,雕塑在实际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可以将小雕塑和大雕塑、雕塑群等进行充分的融合,在凸显出雕塑的设计感的同时,要和茶园所处地区的人文条件进行结合,从而展现出雕塑所处地区茶文化的独特特色,并强化整个观光性茶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在雕塑内容的取材中,可以选取在古代的历史传说和茶相关的场景片段,凸显出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还可以选择和茶文化相关的历史人物。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和茶相关的器具作为主要的雕塑素材,让前来茶园进行观光的相关人员更加了解茶文化的相关信息,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关于茶文化兴趣的丧失。针对茶园中的结构设计来说,可以从绿植、木质茶桌或者茶凳等的造型着手进行设计,从而展现出茶文化独特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茶园中的墙面设计书画,书画的设计题材可以是各种茶叶元素,相关的图文以及知识,在色彩的运用中,要选择淡雅清新的颜色,同时和淡雅的植物进行搭配,从而凸显出茶叶清雅的特点[5]。3.2针对茶园地面进行的设计。针对观光性茶园的景观设计,要充分重视其地面的设计。为了提高地面对前来参观茶园的人员实现的吸引程度,需要对地面进行铺装,展现出整个茶园的艺术文化氛围,并且体现出茶园的深厚历史文化韵味。对此,可以让景观设计人员对地面进行绘画、诗文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地面设计具有独特价值的纹路,让地面体现出更加强烈的艺术性,将地面作为整个茶文化能够快速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出地面文化的真正艺术价值,与此同时,在观光性茶园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6]。3.3针对茶园设施。进行的设计针对观光性茶园进行的景观设计,不但要对其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丰富,还要使在观光性茶园中进行游览的游客的实际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同时,还要展现出茶文化独特的历史韵味和内涵。在观光性茶园中,基础设施包括卫生设施,休息区域设施和水源部分的景观设施。要在基础设施中融入茶文化,可以从景观设施中的灯具等方面来进行设计,让观光性茶园的灯具造型也体现出茶文化,体现出灯的装饰作用。在观光性茶园的休息区域,可以将传统的休息桌椅换成和茶文化相关的基础休息设施。除此之外,在观光性茶园的基本卫生设施中,要和整个茶文化的氛围进行充分的融合,让基础卫生设施中的景观保持和茶文化基本一致的水平,可以在其中增加茶叶相关的图片来对其进行修饰,做到整齐和简洁,让游客在观光性茶园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卫生干净。另外还可以在观光性茶园的小细节中设计应用茶元素,具体到垃圾桶的设计,水池的设计等都可以体现出茶的文化元素,从而让整个观光性茶园的景观设计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整体性,让前来观光的人员在观光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已经充分融合到了整个茶园文化中,体现出茶园的整体生态的价值[7]。3.4针对茶园景观体验区的设计。在针对茶园景观体验区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品茶的艺术价值,满足前来观光游客的审查需求。在观光性茶园的休息体验区,可以举办有关于茶文化的品茶活动,比如,为游客表演茶艺和茶道,让游客在观光茶园时充分感受到茶艺的独特艺术魅力,展示传统文化中以茶待客的文明素养。另外,还可以对茶园的附属产品进行创新,推出和茶有关的茶餐厅,书店和纪念品销售区,让前来观光的游客在观光性茶园中不仅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可以从茶园中购买相应的茶文化产品。将茶文化和观光性茶园的景观设计紧密的联合起来,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在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追求的同时树立关于茶文化的文化自信。使我国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在现展过程中更加源远流长,让整个观光性茶园不仅从大局来看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还能在每一处角落中体现出十分独特的艺术美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茶文化的优秀历史,促进整个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8]。

4结语

总体来说,在观光性茶园的景观设计之中体现出茶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在观光性茶园中设计良好的茶文化景观,不仅能够促进茶园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更加能够促进茶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传播,推动现代旅游生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雯珺,黄琪.茶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5:114-115.

[2]魏丽.观光茶园景观中景观小品设计初探[J].福建茶叶,2017,3908:118-119.

[3]舒伯平.美丽乡村背景下的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设计探讨[J].福建茶叶,2020,4207:81-82.

[4]黄梦兰.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中茶文化的运用和表现探析[J].福建茶叶,2020,4207:91-92.

[5]蒋宏,刘娴.休闲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1:110-111.

[6]叶锦培,唐世斌,韩婷婷,梁彩霞,罗炼平,农肖珏,谢贵宏.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广西苍梧县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9,07:164-166.

[7]朱少华,艾常开.观光性茶园景观设计中茶文化的运用和表现探析[J].福建茶叶,2019,410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