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艺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13:36:15

茶文化艺术论文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茶理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运用思路

引言

虽然我国茶文化理论也实现了系统化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与西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更多局限在整个训练活动中,更多将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精力放在了抽象的内容讲解之上,而未能将具体的训练需要与整个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系统化结合,其不仅影响了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影响力推广产生了相应影响。

1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

随着当前茶文化理论体系传播的深度不断增加,其对茶文化理论的具体内涵也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正是该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特点,决定了整个茶文化理论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训练特点:首先,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开展过程中,其充分注重技能训练的有效开展,无论是整个运动的特点,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对该项目的难点有着相应要求,如何完美的呈现出其复杂的内容,就值得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予以创新完善。其次,在整个茶文化理念创新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元素的系统化融合和具体统一,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体系化的物质元素外,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能训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来说,其交流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理想效果和优美性,其更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员在具体传播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将文化艺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等一系列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效果的理想呈现。最后,我们必须充分认知到整个茶文化理论内涵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在对整个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状况和各个阶段,以及具体要素进行系统化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完善的传播思路。茶文化理论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其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播价值和意义。

2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无论是运动理念,还是其比赛的完善度,都实现了重大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我国的具体开展状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体育茶文化理论的内涵融入度,无论是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参与人数,还是具体的社会关注都较差。这就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论是人们的具体参与状况,还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支撑要素,都存在匮乏现象。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形式,就极为必要。当然,对于茶文化理论开展活动来说,由于其未能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从而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和不足。其次,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将着重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力和具体关注度放在了体育课堂教学之上,忽视了课外活动和体育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通过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精准度,还是内涵的完善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如果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理想效果的。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延展教学时间,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有效融入,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最佳训练效果。最后,当前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尤其是其整体教学理念认知较为片面,未能认识到融入其他教学资源和形式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想要实现整个体育运动有效开展,就需要在充分结合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的训练特点认知基础上,通过有效探究和系统化融入,对整个课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延续和整体补充,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最佳效果。而构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全面机制,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课堂学习与课下锻炼、校内学习与校外参赛等一系列教学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最佳教学训练效果。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

3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

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系统化开展,实际上是基于茶文化理论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具体思路模式,其不仅是对教学活动创新,更是对教学理念的有效丰富,因此,具体而言,系统化应用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具体价值:首先,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应用该模式,其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系中各个元素的理解能力和具体认知度。所以这也是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最佳传播效果提升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需要突破,而如果只是使用课堂来开展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那么其很难对所有教学内容形成扎实的掌握基础。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能够在有效延展教学训练内容的同时,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最佳效果。其次,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感知中所具备的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实现整个体育活动实施的系统化优化和整体性提升。对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内涵,不仅能要充分注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完善的组织活动,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无论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基础知识传播阶段,还是全面提升阶段,都需要在充分了解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创新发展。而应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使得整个运动训练的组织范围进一步广泛,同时也便于先进的训练经验融入其中,从而推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熟发展。最后,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融入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为该训练活动开展寻找到更全面、更符合运动训练特点的元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满足其发展趋势。实施体育文化艺术经验与具体文化内涵理念相结合,就是说将各种适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将传统体育茶文化理念内容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通过设置相关模拟场景,从而提升学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进而增进学员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理念认知。

4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实施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其具体需要:首先,要注重将整个茶理论体系中的各项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艺术交流活动中,通过具体理念的借鉴和有效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创新发展。而想要实现创新发展这一目标,就需要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界定。当然,在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都应该系统化融合,尤其是要确保两者实现内涵上的一致性和标准上的统一,从而为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开展奠定相应基础。此外,有效融入茶理论体系开展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艺术交流与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结合。实际上,影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中,不仅包含了具体的传播活动,同时也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在充分借助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创新,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具体元素,从而实现理想传播效果。比如可以在课堂下,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各种相关体育比赛活动,通过实施以赛促学的方式,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最后,应用茶理论体系,将为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实质性帮助,而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将该运动的具体发展趋势与项目的具体特点相融合,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当然,在茶理论体系传承时,必须对茶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有效嫁接和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

5结语

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就是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学习与传播等一系列具体形式相结合,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而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当然,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必须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训练特点进行有效分析,通过系统化融入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茶理论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将其与整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相融合,必然能够实现最佳传承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雪梅.基于学术交流理论的体育科技社团历史演变及当代趋势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4):151-153.

[2]刘明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161-165.

[3]谭金明.文化谱系中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5(6):73-75.

[4]李国娇.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5(11):66-68.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很有必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茶文化的蓬勃和繁荣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实力的壮大。在全球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与各文化之间的联系都十分紧密,戏曲艺术与茶文化在文化“无界限”的趋势中将彼此紧密在一起。本文将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面临问题出发,分析和探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戏曲艺术融合的基础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戏曲艺术;茶文化;融入应用

随着“十”提出的“五位一体”方针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摆上十分重要的台面,无论是新兴的文化还是传统的文化都予以积极的保护和发展。茶文化在民间已成为许多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过程中,民间曲艺的蓬勃也使得茶文化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在茶文化这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艺术中,人民群众已成为推进文化认可和文化间的融合的主要力量。如何深入地推进戏曲艺术在茶文化中的应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值得大家关注和认真思考的。

1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起源和兴起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唐代茶道的兴盛,宋代茶艺的风行,明代茶风的新兴,清朝茶馆的遍地林立都记录着茶文化在中国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虽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却经久不衰。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生理需求、一种生活需求,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生命的追求。近年来,中国茶文化更加迅猛发展,许多文化人士和“爱茶”的民众都投身于茶文化活动中,不仅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事业发展,使得中国茶文化得以迅速弘扬,还将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我国,茶分六大类,即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和黑茶,而且品种、品牌也十分繁多,像安溪铁观音、乌龙、祁红、白牡丹、云南普洱茶等等。在我国,茶种植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云南等等地区都有茶种植,茶文化随着茶种植和人们对茶的喜爱也在不断繁荣。

2茶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茶文化专业人才的问题。

在茶文化的研究中,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从事职业类型不同,这就给茶文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带来了严重的障碍。通常而言,茶文化的专门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像历史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茶学、生物学、医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如果没有这些专业的知识作为茶文化的基础和底蕴,仅仅凭着热情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是不够做好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的。在茶文化行业领域内,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从事茶文化行业的专门人士。

2.2茶文化的真谛慢慢流失。

在很多场合,茶和茶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官方的客套或者是人们生活交流的一种道具,这俨然已经违背了最初茶文化的真谛,成为附庸风雅的代名词。许多人士认为茶文化太“普通”了,以至于对茶文化的含义已然忘却。

2.3茶文化的渐渐“孤立”。

茶文化历史悠久,但长久以来,讲究自身的文化特性,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并不密切,特别在近代以来,由于当时政府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茶和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孤立”。在当今全球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孤立”的文化往往会使得文化依然“原地踏步”,慢慢落后甚至于被淘汰。因而,必须加快文化间的融合,特别是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比如说与戏曲艺术的融合。

3戏曲艺术对于茶文化融入的可行性

3.1文化可行性。

无论是作为戏曲艺术,还是茶文化,二者都有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质“标签”。曲艺具有优秀的文化底蕴,有的种类已经进入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茶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程中也带有很多“瑰宝“。戏曲艺术和茶文化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文化背景,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背后赋予的是历史和人民的喜爱。在文化领域,讲究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吸收,在文化领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使得文化的发展更具有特色性、层次性、丰富性。因此,在戏曲艺术和茶文化中,同样也可以彼此间进行文化间的交流。

3.2经济可行性。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的不断开放,经济发展的竞争性也随之越来越大,因而出现公司的破产和兼并,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公司的重组,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戏曲艺术和茶文化而言,独自的戏曲艺术还是茶文化都难以抵御住其他行业产业的压力,而产业链条化能够推进戏曲艺术和茶文化走向集约型产业化道路,谋求经济上的合作,同样也符合当今各行业、各企业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为了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余姚市进行茶文化推广时结合“姚剧”,嵊州市进行茶文化推广时以“越剧”为推广手段,通过传统的茶文化与戏曲艺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带动茶文化经济产业链的兴盛,同时茶文化的“绿色效应”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3.3政治可行性。

在我国的很多传统的文化类别中,很多有地位有影响力的文化成果由于自身的政治法律因素被国外“强掠”走,诸如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就被韩国在国际上抢先占有。为了避免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对戏曲艺术和茶文化的融合,从国家层面、从政府角度看,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戏曲艺术和茶文化的保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中国人民心中的文化“中国梦”,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3.4社会可行性。

戏曲艺术在我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传唱、所喜爱着,茶文化同样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交流中都被广泛地使用,因而,对于戏曲艺术和茶文化而言,二者在人民群众心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分量,有很深远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对于二者的文化交融,自然也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艺术和文化形式更加充实多样,文化节目的举办内容也能更加精彩纷呈。

4实现戏曲和茶文化融合的应用途径

4.1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国家和政府部门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对文化发展同样具有导向作用。因而,国家与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戏曲艺术和茶文化的重视力度,对戏曲艺术和茶文化的融合可以给予政策上的一定程度的倾斜,提高对戏曲艺术文化和茶文化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让戏曲艺术文化在茶文化产业中能够更好发挥作用。同时,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启动戏曲艺术文化中和茶文化中的法律立法工作,保证戏曲艺术和茶文化的融合有一个合法健康的法律环境,在日常的执法过程中应该做好法律监管工作,维护正常的文化秩序,并给予群众正确的文化舆论宣传导向。

4.2文化经济的产业化。

在现代经济环境里,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着决定作用,因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促使戏曲艺术在茶文化中的融合,会有更多的企业和团体支持戏曲艺术和茶文化的发展,进而能够推动戏曲艺术和茶文化走向产业化道路。比如说,当地丰富的茶文化,可以结合当地有特色的戏曲(越剧、豫剧、黄梅戏等等)形成文化表演艺术公司来进行演出和宣传推广,这样形成演艺或者文化产业,以经济效益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反过来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形成一个健康的经济产业链。

4.3引进文化人才,促使文化的创新。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文化和茶文化,在文化形式和文化发展或在某些方面、某些内容上与文化发展的潮流趋势不相符合,应该创造有利条件,包括提高人才待遇条件、人才发展机遇、人才保障机制等吸引和留住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戏曲艺术和茶文化有独道见解与知识技能的人才,有一套成熟的发掘和引进、培养文化人才的模式。对于人才的引进,要更加注重发挥引进人才对文化创新的引领作用,戏曲艺术和茶文化可能对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吸引力较少,因而,对于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必须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当今社会包罗万象,网络技术日益发达,传媒条件日趋先进,因而对于文化的先进性要求更高,对于戏曲艺术和茶文化,更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文化和艺术表演形式,使之能与时俱进,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能理解、接受、喜爱。

4.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人们群众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就如戏曲艺术、茶的各种文化都起源于普通人民之间。民间艺术的文化更能托起文化发展的“平台”。比如说赣南的“采茶戏”,就是以采茶为原型,通过采茶场景的描绘,对采茶工的肢体动作的形象刻画。“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一带,当地生产茶叶,每逢生产季节,采茶女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后来对采茶的山歌和采茶灯结合起来,便慢慢形成了“采茶戏”,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作,因而深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喜爱。“采茶戏”就是对戏曲文化和茶文化融合的最好说明。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以网络、电视、手机客户端、报刊杂志为平台,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热情参与到“玩”戏曲艺术、“玩”茶文化之中。

5结语

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许多传统文化甚至得不到关注和保护逐渐消失。对于戏曲艺术和茶文化这样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要予以重视和保护,要不断加快戏曲艺术在茶文化中的深入和融合,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保护机制,不断创新戏曲艺术和茶文化,坚持与时俱进,在党和国家“不断深入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让茶文化产业和戏曲艺术文化产业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积极“改革”茶文化,让戏曲艺术在茶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发光发热”,实现更多的传统文化的发展。

作者:桂斌 单位: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学政,苏祝成.具有文化特质功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以茶文化与茶产业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2(1):146-147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音乐艺术;茶文化;传播作用;欣赏水平

1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探究

在人类思维学的构建模式中,关于音乐与文化的论述一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从音乐的角度探讨文化,还是以文化为出发点解析音乐,二者一直是辩证的关系。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属于文化的范畴,音乐是文化不可分离的一支,其逻辑内涵明显小于文化。然而,音乐又不能完全与文化相等同,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音乐与茶文化则是文化领域里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却又在某些方面相互交织浸染,在共生中也共存。

1.1音乐层面的茶文化

音乐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知识,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音乐是以旋律、节奏与和声而组合形成的一种构造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语言载体,反映社会生活的窗口。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其不可避免地会渗入文化元素。所以,音乐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音乐,茶歌、茶曲、茶调以及采茶戏都是音乐在茶文化的熏陶中产生的。而这些茶文化音乐所散发出的文化内涵也愈发鲜明,例如,家喻户晓的《江西婺源茶歌》,其以婺源茶农们的生活为原型,结合当地的茶风茶俗,创作了“细灵汤缓高注,卷起韵无数”、“采茶行垄上,斜阳照亭西”等诗意盎然的茶歌,既反映了茶农们积极的生活状态,又在无形中阐述了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茶文化深意。

1.2茶文化角度中的音乐

茶文化在千年的传承中,积蓄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而茶文化中的音乐元素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夺目耀眼。茶文化音乐大多是在茶文化的渐染下,以茶事活动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猴魁茶歌》属于茶文化音乐中的优秀代表,“天赋地颂,人和为贵。茶艺相传,真情相随。五百里黄山,六百里猴魁。”朗朗上口的歌词,将茶文化音乐中的词曲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古丈茶歌》以茶文化中的自然清新思想为指导,描绘了“青青茶园里春茶尖尖叶儿翠”的画面,并以流行歌曲的演唱手法对其进行了全新演绎,进而使得《古丈茶歌》中的音乐艺术之光更加灿烂。总而言之,茶文化中的音乐艺术因子是极为浓厚的,二者在相互的交融中,逐渐演变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渐渐构成了完善茶文化音乐体系,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也丰富了音乐艺术形象。

2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唐朝陆羽的《茶经》标志着璀璨茶文化的正式诞生,自此以后茶文化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茶文化内涵还是其表现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并且一直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然而,曾盛极一时的茶文化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任尘埃所湮没。在快餐文化当道的世界里,隽永含蓄的茶文化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年轻人被时代所牵引,沉溺于所谓潮流元素的世界里,对于茶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其是物质文化生活的载体,并且由于传播的便捷性,使其成为了全人类广泛认可与接受的文化财富。所以,以音乐为媒介来传播茶文化是以艺术的形式为文化搭台,从而促进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

2.1彰显茶文化的艺术内涵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以内敛之势在文化的浪潮中慢慢积淀,渐而形成了独特而又深沉的文化艺术气质。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每一形式中的茶文化内涵却又要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展现出来。茶画中的艺术内涵是以形态不一的山水画表现出来的,茶室中的艺术内涵是以自然朴实的装设形式表现出来的,而茶曲中的艺术内涵则是以变化的韵律节奏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从音乐的视角阐释茶文化其寓意将会愈加深刻。而且,通常来说,茶文化音乐的传唱度较于茶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而言更高更广,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例如,采茶歌、采茶戏以及采茶谣的传唱方式较为简单,只需要口口相传就能为人所了解熟悉。所以,《武夷山茶歌》、《赵玉林》采茶戏因其音乐艺术的形式火遍大江南北,而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也在不同音乐的展示手法中愈益深邃。

2.2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音乐是茶文化的艺术载体,其作为人类生活的娱乐消遣方式而存在,在岁月的洗礼下变得越发受人青睐。而一旦以音乐的形式对茶文化进行宣传,则意味着茶文化与音乐将会在融合中互相渗透,而茶文化音乐也就应运而生了。不同的音乐形态孕育不同的茶文化音乐,茶曲、茶歌与茶戏虽是不同的音乐文化形式,但都是对茶文化内涵的阐释。大众在欣赏茶文化音乐时,通过聆听感知茶文化的艺术魅力。例如,民间流传甚广的《茶歌》,以秀美的茶园风光为背景,结合茶农们的日常劳动场景,以葫芦丝伴奏的形式谱写而成的欢快明亮之歌,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长短音叠用的手法,将茶文化中的音乐艺术之美阐析得淋漓尽致,也使观众在听惯了聒噪的流行乐后于惊鸿一瞥中感知传统茶文化音乐的靡靡之音,进而促进了茶文化在民间的传播。

3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路径阐释

音乐是一种听觉意象,创作者将其思想感情与艺术品位融入到音乐之中,而观众则能从变化的韵律节奏中在音符的海洋里徜徉,进而通过音符的上下跳动感知音乐文化迸发的力量。茶文化音乐亦是如此,悠扬的曲调与清丽的歌声以及地方特色鲜明的歌词,为茶文化音乐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所以,音乐对于茶文化的传播而言大有裨益,并且一度成为茶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茶文化音乐由于自身所带有的传统文化色彩与当今追求时尚潮流的现代社会不相符合,并且一度为人所摈弃,尤其是采茶戏中的方言衬词,过于地方化难以走向国际舞台,为世界观众所接受。而为了迎合潮流盲目地去本土化做法,也会使茶文化音乐陷入不伦不类的地步。

3.1引入流行元素,对茶文化音乐进行重新演绎

茶文化音乐是从茶文化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们传统文化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茶文化音乐也在当今的音乐市场日益没落,难以与现代音乐文化相接轨,进而也抑制了茶文化的传播。所以,茶文化在利用音乐进行传播时,应该以当今音乐市场的发展现状为立足点,积极引入流行音乐的表现手法,对茶文化音乐进行切合实际的改编。例如,在演唱《采茶歌》时,可以借助流行歌曲的唱腔,以嘻哈、摇滚或者说唱的形式对采茶歌的风格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促进茶文化音乐向多元化发展。而与时俱进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茶文化音乐,也终将因其独特的艺术文化内涵为大众所喜爱,在此过程中茶文化精髓也会随采茶歌的广泛传唱被人所知晓。

3.2发挥音乐载体的无界限优势,利用网络渠道宣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四通八达的网络使世界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任何资源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被分享到世界各地。所以,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音乐形式,也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茶文化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其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只需要将其上传至互联网,即可以实现全球的共享。所以,在利用音乐传播茶文化时,也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无形性特点,利用其储存便利,获取快捷的优势,将音乐与茶文化进行完美融合,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将茶文化内涵注入到音乐中,并利用电视台、广播台以及网络媒体等途径宣传茶文化音乐。家喻户晓的《茶山情歌》就是利用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一炮而红,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也因此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知悉。

3.3融入本土文化元素,迎合大众的音乐欣赏水平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骄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哲学内涵。近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饮茶之风再次席卷全国,茶文化音乐也乘势而起。但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茶文化音乐的内涵与形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篡改,中国化色彩元素越来越稀薄,剩下的只是茶文化音乐的空壳,犹如失去灵魂的皮囊在孤独地呐喊。因此,即使利用音乐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也应该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根据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对音乐进行契合创作,而不是盲目地注入国际化元素。同时,在进行茶文化音乐创作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大众的音乐欣赏能力,以音乐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茶文化音乐进行贴合性创作,进而使茶文化音乐在互相交融中愈益浓厚。例如,江西赣南采茶戏中的经典曲目《九龙山摘茶》,为了迎合观众的艺术欣赏眼光,曾进行多次修改,无论是剧情还是词曲抑或是角色人设都有变更,并且在每次的改编之后都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茶文化也因此越来越为人所称道。

参考文献

[1]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从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谈起[J].四川戏剧,2008(3):116-117.

[2]杨燕迪.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方法论范式再议[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64-65.

[3]杜乡.新媒体时代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对策探析[J].音乐大观,2013(3):214-215.

[4]田虎,周箐,李丽梅.以光未然《五月的鲜花》为例谈音乐对文化传播起到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4(2):229.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4

钢琴音乐最早源于西方,而今在我国遍地开花。我国的钢琴教育也一直呈蓬勃之势迅猛发展,钢琴音乐教育在整个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钢琴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教学,其触及的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根本核心之处。本文首先论述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在建构中所陷入的误区,并据此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建构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文化理念与艺术触角傲立于传统文化之林。然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昔日辉煌的茶文化在时间之风的呼啸中,被渐吹渐远。而钢琴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将日渐没落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不仅对茶文化的弘扬大有裨益,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钢琴音乐教育的文化结构。

1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

1.1人文性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灵魂,而艺术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具有极大的爆发力。每一首钢琴乐曲在创作之初就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文状况。我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主要以茶文化为主题,通过钢琴这一媒介,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与弘扬。我国茶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集大成于一体,形成了现今兼容并包、含蓄内敛的文化,其人文属性是不言而喻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质是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相结合,而其人文属性也在循序渐进中被演绎出来。

1.2传承性

我国是茶文化的摇篮,承载着千年文化历史积淀,是茶事活动灿烂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而未衰。而钢琴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传播介质”的作用,音乐艺术通过动听美妙的钢琴演奏而得以表现,为人所熟悉。茶文化钢琴音乐则是以钢琴为载体,通过音乐教育来传递茶文化内涵,将茶文化中的基本要义、精神实质以及文化精髓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受众者一旦接受了这种文化艺术熏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承担起茶文化的传承重任,以演奏的方式向家人、朋友以及公众阐释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因而,钢琴成为了茶文化音乐的传承工具,而茶文化也在无形中被认可和传播。

1.3艺术性

“音乐是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节奏韵律、旋律调式、音色力度都是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包孕的文化艺术特色也异常鲜明,尤其是清丽自然的茶乐所传达出的艺术情感更是厚重而深远。而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则是将茶文化的艺术性融合到钢琴音乐中,传统古朴的茶文化艺术被寄寓到现代艺术中,茶文化的人文之美在钢琴的动情演绎中被倾诉的淋漓尽致。茶文化的本体在一串串音乐符号中被具体形象化,其情感思想也逐渐为人所知,而学生在聆听与欣赏中也收获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独特审美情趣,从而加深了其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并塑造了其钢琴音乐艺术品位,提升了其钢琴艺术的创造能力。

2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建构的误区

2.1茶文化内涵的缺失

茶文化是在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土壤中萌发而来的,其浓缩了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积淀了文化思想内涵,囊括了哲学道德体系,阐释了为人处世准则。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但是,茶文化被注入到钢琴音乐教育中时,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却被忽视。一方面,钢琴音乐教师在演奏茶乐时,所选用的曲目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文化意蕴,甚至湮没了茶文化的人文气息。由于钢琴教师自身茶文化知识的匮乏,导致其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理解与诠释也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茶文化乐曲大多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演奏失误,其鲜明的地方色彩形象被掩盖,也进一步削弱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文化属性。

2.2课程教学脱离实际

茶文化钢琴音乐是我国茶文化语言形式的一种,其作为一张新面孔第一次引入到钢琴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或多或少地与实际不相符合。就教学方法来看,钢琴作为西方现代音乐的重要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中所沿用的教学方式也大都来自于西方,而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亦是如此。西方钢琴音乐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将我国茶文化的艺术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因此,传统茶文化音乐教学在钢琴课堂中显得“不伦不类”。就教学内容而言,茶文化包孕着浓厚的地方色彩,部分茶文化音乐中的曲调与韵律取自于不同地区的方言,因而,茶文化钢琴音乐在无形中打上了地方色彩的烙印。但是,教师对此并未事先深入研究,在教学中也只是将其一带而过,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最终导致茶文化钢琴音乐特色的光芒被蒙蔽。

2.3考核评价体系功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钢琴音乐教育从贵族的神坛中走出来,步入了平民文化教育的生活圈,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钢琴音乐教育的浪潮。然而,随着钢琴音乐教育的普及,其却因考核评价体系而沾染了世俗气,变得愈发功利化,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也无法从此泥潭中走出来。大多数人接受钢琴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所谓的艺术熏陶,其学习茶文化钢琴音乐也是通过“考级”增加日后升学考试的竞争优势。因而,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被埋葬,“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钢琴音乐教育成了高考加分利器,而不再是高雅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物质化的社会里,茶文化钢琴音乐艺术因畸形的考核评级体系沦落为大学的“敲门砖”。

3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构建之路

3.1深入移植茶文化内涵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故乡,其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知识体系庞大复杂,一言一行均难以蔽之。因此,茶文化钢琴音乐应该以茶文化内涵的表达为主,通过钢琴课程探究隐含其中的茶文化内涵。钢琴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茶文化音乐为着手点,深入探究茶文化的具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体系。其次,教师也应该主动积极地与茶文化专家学者加强交流与探讨,尤其是在茶歌茶戏茶乐这些方面,并以独特的视角将其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茶文化音乐的感知度。再者,在茶文化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兴趣,使其在润物无声的动人旋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的异样情怀。

3.2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由于钢琴音乐教育日趋功利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却在盲目考级中被忽视。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基本的音乐文化素质,其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认知也陷入了狭隘视角之中。因此,重新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了音乐理论基础,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理解才会更深刻。所以,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修炼,以基础的音乐理论课程作为切入点,以茶文化音乐的演奏为中心,逐步培养其富于创造性的音乐精神。同时,也应该着力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鉴赏水平。从聆听、欣赏与评价以及感触等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训练,最终促进其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

3.3构建多元化钢琴课程体系

茶文化音乐被注入到钢琴音乐教学中,犹如一阵清风吹皱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茶文化音乐作为茶文化的艺术表达手法,对于钢琴音乐教育而言具有难以言说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手段单调死板,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内容沉寂枯燥。因此,多元化的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体系亟待建立,以促进其音乐艺术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学手段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优秀的教学方法,借鉴西方钢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结合我国茶文化音乐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性发挥,以促进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方式的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对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兴趣。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特点,在掌握了茶文化音乐的精髓实质后,对其内容进行推陈出新式地简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茶文化音乐的民族特色表演,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色元素的理解。

3.4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意愿

高考制度改革后,钢琴音乐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学生则成了牺牲品。为了增加高考砝码,很多人从幼儿时期便进行钢琴音乐教育,童年的玩乐时间里充斥着无止境的钢琴课程以及不曾间断的考级,因而学生对于钢琴音乐的真正欲望被消耗殆尽,更遑论茶文化钢琴音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了。因此,以钢琴音乐教育进行茶文化传承时,应该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从其自身本体意识出发,而不是使其在被动中痛苦地感知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在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中根据学生特点对其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将演奏与讲解相结合,使其在演奏中领悟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美妙,使其在讲解中构建茶文化钢琴音乐整体框架结构。

总之,茶文化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相对一种精深的传统艺术,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地探索才能真正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艺术价值演绎到极致。

作者:杨雅茗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红.试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中的文化价值取向[J].美与时代(下).2010(11):69-70.

[2]梁鲲.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及舞台艺术实践中的本真演奏与文化认同[J].中国音乐(季刊).2012(3):217-218.

[3]周民;周萍.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高校钢琴教育的文化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技版).2013(3):137-138.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5

1茶叶包装的审美构成

1.1茶叶包装中的艺术美

茶叶包装中的艺术美,主要是指包装设计的形态美,体现了茶叶包装在设计的过程中审美与文化相互结合,是符合消费大众审美要求与意识的一种审美价值体现。例如,利用朴素的浅灰色与浅绿色作为背景,在包装上通过圆体字体书写“茶”字作为装饰,能够很好的在茶叶包装上,体现儒家与茶叶文化结合的简约审美价值。除了简约式的艺术美之外,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上,还大致呈现了含蓄美、意境美、豪华美等审美形态。与此同时,现代的茶叶包装更加注重文化与艺术设计的结合。例如,通过民间的剪纸图案作为包装的封面,既能够体现茶叶的典雅情调,还能够散发浓厚的传统艺术气息。

1.2茶叶包装中设计美

而茶叶包装中的设计美,一般指的是包装设计的功能价值。与艺术美相比,更多在于为满足消费大众的包装功能性要求的设计体现。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政治互动多元化发展的引导下,茶叶包装在设计上,也体现多元化的功能性设计价值。例如,与传统的茶饼包装相比,采用三菱体的包装结构,能够准确的控制茶叶取用的数量,降低茶叶在取用时,因暴露在空气之中受潮与氧化危害,为茶叶的贮藏带来极大的便利。

2茶叶包装中艺术美与设计美的对比分析概述

市场上的茶叶包装种类琳琅满目。无论是功能特性上,还是艺术设计上,都体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消费大众的不同需求。另外,茶叶包装上所体现的艺术美与设计美,却呈现不同的设计理念与功能。

2.1茶叶包装中审美属性的发展

2.1.1艺术美的发展趋势

茶叶包装在设计理念上,可以紧紧地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互结合,更多的是从包装设计的内容中体现文化艺术、民俗风情与时尚潮流等审美特性。尤其是为了凸显茶叶包装中的民族性文化,突出中华民族的特色风情,在设计上一般采用民族性文字、图案与诗词等具有浓厚民族特性的符号。例如,通过毛笔字书写《茶语》中“茶之源”词赋,结合清新淡雅的茶具图片,构成了独特民族气息的审美韵味。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还与茶叶商品种类的发展形成紧密的联系。例如,为了凸显出“高雅香气”、“一脉相承“的茶叶文化,采用梅兰竹菊“四君子”传统图案作为包装封面,体现花茶时代艺术气质与传统文化情操。

2.1.2设计美的发展趋势

茶叶包装的设计美,除了上述的保护功能之外,还不断朝着可持续利用、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主要包含了茶叶包装的环保无害性,携带便利性等。环保无害性主要体现在茶叶包装的选材方面。比如,选择丝绸、麻等天然的包装原材料,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造型,还降低了对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同时,茶叶的携带便利性,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设计特性。例如,在学习、办公、旅途等不便于使用茶具泡茶的环境下,设计使用过滤纱布包装的速泡茶,能够满足人们饮茶的需求。此外,根据不同消费大众的喜好,尽可能的设计合理数量的茶包,能够极大促进茶叶产品的营销。

2.2中国茶叶包装当前的审美缺陷

2.2.1包装雷同,缺乏定位

现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主要是由于厂商一味追求销量,导致市场上的茶叶包装呈现出包装雷同的现象,使得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与功能设计,并没有形成自我产品的特有属性。例如,在绿茶的包装与红茶的包装中,一般都是采用文字进行简单的标识,而不是通过绿茶本身自带的清新甘甜的气息,与红茶的纯正浑厚的韵味作为图像设计,没有充分体现每种茶叶、每一个区域茶的特征。

2.2.2包装肤浅,缺少文化底蕴

茶叶包装在封面图案上,还体现了内容肤浅、文化底蕴不足的现象。茶叶包装的文化审美特征,不是通过简单的拼凑一些古诗词、民间纹样或者古典字画,茶叶包装的图像,如果要体现时代气息或者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对包装文字、图案、颜色进行精心的选材,结合茶叶本身的特性,而设计合理的集合艺术美与设计美为一体的包装。茶叶包装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艺术的创作,还受到来自消费理念、产品属性、时代潮流等的影响。基于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茶叶艺术审美需求,不断凝练能够促进茶叶文化底蕴积累的表达形式。

3茶叶包装审美艺术设计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进行茶叶包装审美艺术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茶叶包装中艺术美与设计美的需求情况,针对不同的消费大众设计合理的包装艺术。

3.1完善茶叶包装人性化设计

目前,市场中大部分茶叶包装在功能设计上,主要考虑到了使用的便利与环保材料的使用,缺少对于消费感官的设计艺术审美,主要体现在没有形成强烈的感官享受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构建,能够引发消费大众快乐情绪,传播愉悦审美好感的包装,完善包装的人性化设计,加大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与物质的需求。例如,设计一系列不同茶壶图画面,应用于包装设计中,以区别特级到十等级的绿茶,通过图片的差异感区分茶叶质量等级,便于人们在选取茶叶,给消费大众形成统一舒适的设计包装,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

3.2增加消费文化承载的设计

在文化的设计方面,市场上的茶叶包装主要是体现民族文化与茶道文化的简单表达,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承载媒介。其中,对于茶叶包装而言消费文化的构建与引导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现代茶叶包装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阶层与不同民族消费群体的消费目的。所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应该在茶叶包装上,体现不一样的视觉信息。例如,从南北方地域差异而言,南方人更加注重茶叶的情感细致性,追求包装的精致;而北方人则喜欢大气的茶叶包装,需要彰显茶叶的送礼价值。因此,设计者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文化,形成具有区域性的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理念。

3.3遏制滥用传统纹样设计

虽然我国是种茶大国,但是能够形成大型的代表性茶产品企业却非常少,导致茶叶包装的设计,并不是由专业的包装设计公司设计的,而是经过平面设计公司,选择市面上卖相良好的设计进行“复制粘贴”。例如,天福茗茶中铁观音与金骏眉均采用梅花纹样进行装饰,衬托文人墨客的典雅与茶叶的素雅蕴意,但是这两种茶具有明显差异性。所以,应该极力地遏制滥用传统纹样设计的现象,提高茶叶厂商,对于茶叶包装设计的重要认知,构建良好的茶叶包装设计团队,形成独立的茶叶品牌,才能够提升茶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艺术气质;人文内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蕴藏着独特的人文艺术内涵。茶文化音乐是在深厚的茶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的,其不仅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粹,而且也集传统美学理论元素于一体。艺术家们结合茶农们的劳动生活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茶文化音乐。钢琴是现代音乐文化的催生物,其带有浓厚的现代音乐文化特征。近年来,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从传统的高雅艺术殿堂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钢琴音乐的学习中。而将茶文化音乐与钢琴相结合,则是将传统文化寄寓到了现代音乐文化中,是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必然结果。

1高校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的特点分析

1.1艺术性

我国向来崇尚“以美育人”,强调通过美学教育来净化人的内心思想,使大众在美学元素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同时,美学教育也成了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音乐教育作为美学教育的一部分,其对于学生性情的陶冶与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钢琴课程中注入茶文化音乐内涵,则是将茶文化音乐传统的美学因子与现代艺术气息浓厚的钢琴文化相融合,而无论是哪一种音乐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极高的艺术美学价值。茶文化音乐自身就是在美学元素的渐染中形成的,采茶谣、古丈茶歌以及赣南采茶戏都是茶文化内涵的不同表现形式,也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形式的具体表象,具有一脉相承的茶文化艺术属性。茶文化音乐与高校钢琴课程相交融而形成的茶文化钢琴音乐,则是将茶文化音乐的艺术之气与钢琴音乐的典雅之质相糅合,是以现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奏响传统茶文化音乐的号角。

1.2人文性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在数千年的演变中,经过了祖祖辈辈的传承,才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茶文化钢琴音乐是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是茶文化音乐与钢琴这两种音乐元素共同组合而成的。茶文化音乐是以茶事活动为基础而进行创作的,其自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而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音乐所展现出的地域属性也有所不同,不同时代的茶文化音乐所彰显出的时代文化内涵也有所差异。所以,茶文化音乐在无形中被打上了人文属性的印记。此外,茶文化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音乐文化,采茶戏的演绎手法、采茶歌中的方言特色以及采茶谣的传唱方式都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而且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寄寓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化主张。另外,钢琴作为现代音乐的演奏工具,其对茶文化音乐的阐述与表达具有鲜明的烘托作用,能更好地衬托出茶文化音乐的人文属性。

1.3实践性

音乐一直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艺术方式而存在,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不可触及的东西,而是切实存在的一种实践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所有的艺术都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的。正如茶文化音乐一样,其是在茶事活动实践中衍生而出的艺术形式,其所有的创作都是以茶事为原型而进行的。而茶文化钢琴音乐只有通过钢琴家实际的演奏才能将茶文化音乐具体的物化出来,否则也终将只停留于理论阶段。因此,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实践性是与生俱来的,其必须以实践的形式展现出来。毕竟,音乐不是一个有形的物态,唯有通过真真切切的演奏方能阐释其文化内涵。当然,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的,无论是弹奏演绎还是理论概述的讲解都具有实践操作性,学生在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学习中,必须通过聆听与欣赏才能准确地把握茶文化音乐的情感,然后才能在演绎中将其传神地表达出来。

2我国高校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阐述

2.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目前,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钢琴音乐教育也在各大高校广泛地建立起来。然而,高校的钢琴音乐教师结构体系却并没有同步构建起来。据了解,由于钢琴音乐教师的缺乏,使得高校直接从毕业生中选择钢琴教师,毕业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无论是钢琴教学能力还是外出演奏能力都不足,而高校专职的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师更是极为匮乏,专业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师的缺乏使得高校的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停留在浅层的表面阶段,也抑制了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进一步学习欲望。同时,高校的钢琴教师对于茶文化知识缺乏基本的认知,进而导致其在茶文化音乐课程的讲解中呈现出功力不足的状况。另外,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师习惯了以现代钢琴的演奏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但是在茶文化音乐课程中,教师仍旧以固有的教学方式展现茶文化音乐内容,忽略了茶文化的音乐本质,单一的教学方式掩盖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魅力之光。

2.2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教学体系不完善高校虽然引入了茶文化音乐进行钢琴教学,但是却尚未建立与之相应的钢琴音乐教学体系。而且,高校对于茶文化音乐持一种漠然的态度,甚至认为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随着钢琴文化在我国的全面兴起,现代音乐也在华夏土地上遍地开花。但是,我国传统的茶文化音乐却在时光的角落里被遗忘,曾经辉煌灿烂的茶文化音乐,在物欲膨胀的现代社会里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一方面,高校教师没有全面审视茶文化音乐内涵,进而导致其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教学工作。同时,由于茶文化音乐中夹杂着许多民族特色元素,很多人认为方言气息浓厚的地域音乐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于是大部分都缺乏对于茶文化音乐的认同归属感。而高校的音乐教师在茶文化钢琴课堂中,也没有结合钢琴的音质对茶文化音乐进行现代式改编,而是直接以生硬的茶文化音乐曲谱套用钢琴的现代演奏方式,毫无创新且不带任何感彩的茶文化钢琴音乐也愈发遭人冷落。此外,高校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体系也不合理,其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直接进行一刀切式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在“吃不饱”和“吃不透”中游离,也隔绝了茶文化音乐的传承之路。

3解决我国高校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问题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钢琴教师的专业水平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课程,其对于教师的要求极为严格。唯有专业水平造诣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卓越的人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亦是如此。因此,高校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应该事先从改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师结构上着手,以不断提高钢琴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契机,构建完善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师人才体系。首先,高校应该积极主动聘任知名的钢琴演奏家来讲授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使其将深厚的音乐底蕴与茶文化音乐的艺术气质相结合,并以别具匠心的方式将茶文化音乐进行重新演绎,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喜爱之情。另外,高校也应该大力培养年轻的钢琴音乐教师,为其营造广阔的空间平台,使其在天空海阔中尽显其能。然后,以老教授带动新老师的方式,逐步培养钢琴音乐教师的骨干队伍。当然,钢琴音乐教师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茶文化音乐素养,主动探索茶文化音乐的深层内涵,将茶文化音乐与钢琴教育课程进行相得益彰的融合。

3.2与时俱进,构建科学的茶文化音乐钢琴课程体系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其在历史的长廊中不断被湮没覆盖,然后才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标志。因而,任何时期任何元素的音乐文化必须与时代的潮流相契合,才能不被其裹挟而去。所以,茶文化音乐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当今的音乐文化主题为立足点,对其所包含的音乐元素进行创新性引用,从而创造出与当下时代文化相适应的茶文化音乐。而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圣地,其在引用茶文化进行钢琴教学时,更是应该主动承担起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改编使命,结合当前的社会音乐文化因子,对茶文化音乐进行突破性地创新,从内容与形式上对其进行全面改写。在内容上,根据钢琴音乐的教学特点,对茶文化音乐进行改编,将其一种全新的方式对茶文化音乐进行重新定义,以钢琴演绎出茶文化音乐的不同意蕴,从而使茶文化音乐在高校内广为流传,促及茶文化音乐的弘扬与传播。在形式上,高校应该引进国外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以一种艺术化的专业手法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进行别样诠释,从而使茶文化音乐的耀眼之光更加绚烂。当然,高校也应该着力构建科学的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体系,在综合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进行分阶式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结语

我国高校的茶文化音乐钢琴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校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而且由于传统文化的衰落,高校对于茶文化音乐的认知度也较低,进而导致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在高校的进展陷入了进退维谷的艰难境地。但是,倘若高校能深入挖掘茶文化音乐内涵,并以此构建科学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体系,以创新的方式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进行全面演绎,那么茶文化音乐将会在多元化的音乐社会里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作者:王燕如 王翼如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露尹.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今日科苑.2009(4):254-255

.[2]何雨梦.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科教文汇旬刊,2009(7):217.

[3]周晓凡.探析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37-38.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7

“澜沧古茶”将茶与艺术结合的普洱茶文化普通表现形式,联合具有国际代表性的中国各领域艺术大家,共同携手把普洱茶与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度,

2014年底独家策划“大师在中国”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让世界听到中国茶文化的声音,让世界了解茶不只限于品饮,还代表着千百年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化。大师在中国,从“品赏民族文化与尊享艺术瑰宝”理念出发,打造出艺术生活活动,每一场跨界演出,都诠释了茶妈妈杜春峄与各位大师间的大匠无言,惺惺相惜,因普洱茶的那一缕芬芳,一场场经典轮番上演:杨丽萍《向生命致敬》孔雀专场,吕思清《琴与茶的对话》独奏专场,央视少儿主持人《我爱寓言》的儿童关爱活动,萨顶顶《花开欢喜》禅乐会,郎朗《一爱一生・致敬澜沧古茶50周年》新年专场音乐会。

为了进一步传播与弘扬茶文化,在交流、学习、借鉴中推动各国茶道文化的发展,2015年11月3日至6日,由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茶道艺术研究所、宜兴益工坊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茶境・第三届国际茶文化交流展”,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盛大开幕。

此届茶境展由艺术品展览、茶文化交流、学术论坛三部分构成。除古琴表演、专业的茶服展示、艺术品展览外,11月4日至5日主办方还在大益集团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举办了中日韩三国间的茶道艺术交流和茶器之美学术论坛活动,邀请中日韩三国茶道大师、茶道表演者、茶道研究专家展示各自茶道、茶艺、茶礼,寻根溯源茶道之精神,探讨三国茶道文化精髓,求同存异,共同发扬茶文化精神。

这样茶文化创新的表现形式,已经消除了国界之分,将文化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通过茶这一媒介,不仅是中国,每个热爱茶叶的人们都在茶艺、茶道中体验到生活之美,在茶与水、琴与香、壶与杯、诗与词、书与画等茶事中,领略到了与茶有关的传统文化魅力。

镜头拉近,就在今年的上个月,2016年9月25日,全国各地560多位古茶家人及各界商贾名流、行业精英、资深茶人、合作伙伴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与由CCTV主持人水均益先生担任主持,澜沧古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沧古茶)举办的“致世界,以匠心”乌金2016新品会。

转眼十年,普洱茶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停向前,摆脱了过去粗枝大叶、简陋粗糙的形象。如今,普洱茶与科学、文化、艺术、生活交织相融,并以含蓄内敛的姿态亮相大国门厅――北京人民大会堂。让世界听到中国茶文化的声音,让世界了解茶不只限于品饮,还代表着千百年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化,茶妈妈杜春峄携“乌金”在人民大会堂,对话中国,对话世界,并将云南茶、普洱茶再一次推上文化新高度。CCTV及全国多个卫视,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主流媒体,中国最美期刊《普洱》杂志一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

在推动中国茶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号称“世界茶王”的台商李瑞河先生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厦汕高速公路漳浦路段的天福服务区,李瑞河先生修建了天福“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和观光茶园,园区内有闽台民俗馆、丹岩风景区、皮定均将军纪念园等多处自然与人文景观,追溯了闽台两地的历史渊源和两岸同胞之情。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8

我国的影视广告一直受国外广告制作理念的影响,没有形成独有的文化艺术广告制作观念,进而也导致影视广告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局面。本文以现代影视广告为切入点,对茶文化符号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析。在对茶文化符号进行了抽象解读后,又论述了其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的应用意义,并最后就其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的应用思路进行了简要解析。

关键词:

影视广告;茶文化;符号标志

1茶文化符号的解读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最早始于神农时期,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茶文化符号也愈发鲜明,普洱、铁观音、碧螺春先后成了中国茶符号的标志,而茶学、茶故事、茶艺茶表演以及茶风茶书画等也渐渐成了我国茶文化符号的代表。自唐朝陆羽《茶经》问世以来,茶才有了确切的文化寓意,以海纳百川之势先后蓄积了道家、儒家与佛家的思想精髓,并形成了兼容并蓄的茶文化思想内涵,成为了传统文化符号的标志之一。

1.1象征意义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符号的标志,其带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茶诗、茶书、茶画、茶风、茶俗以及茶戏、茶歌舞都逐渐演化成了茶文化符号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每一茶文化符号所象征的文化意义以及浸染的艺术气息也都有所不同,但其所展现的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风貌。古朴的茶台与古色古香的茶室,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茶文化的自然朴实之质,而清幽的茶室环境以及极简的陈设摆件也象征着茶文化中的淡然清雅之气,悠扬清丽的茶歌象征着我们劳动人民积极盎然之态,独特的“矮子步”采茶舞也寄寓着我们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怀。总而言之,茶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符号都在无声中阐释着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也寄寓着劳苦大众的美好愿望。

1.2文化标志

茶文化作为一种符号标志,其所沾染的文化气息自然是不言而喻。无论是茶画、茶事,还是茶歌、茶诗,抑或是茶具、茶典故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染了茶文化的味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文化符号是作为一种文化标志而存在。古语云,茶是“仁”、“义”、“礼”、“智”、“信”的化身,茶文化也因此一度被作为思想标签,其所寓含着的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以及佛家的慈悲之意,也在形式不一的茶文化符号中被充分诠释。同时,悠久深邃的茶文化历史也促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符号的形成,每一历史时期的茶文化符号也各不相同,但都是对特定时期茶文化内涵的阐释。而且,茶宴、茶道以及茶礼等茶文化符号都是在历史的长廊中饱经茶文化的熏陶产生的,因而任何一个茶文化符号所散发的文化气息都异常鲜浓。

1.3艺术底蕴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支,其不仅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意义,同时也被打上了浓厚的艺术烙印。众所周知,茶文化思想内涵是集传统优秀文化于一体,其在发展过程中广泛汲取了各种文化元素的精髓。民间艺术文化因子、传统美学观念以及大众审美品味等构成了特有的茶文化美学符号。因此,茶文化符号的艺术气息尤为鲜明。茶艺表演是茶文化艺术符号的标识,其精湛的茶技以及氤氲的温馨氛围与舒适的饮茶环境都是茶文化符号艺术化的体现。茶文化符号在岁月的长河里积淀成隽永深沉的艺术内蕴,犹如一朵瑰丽的奇葩在时光的隧道里傲然绽放。

2茶文化符号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的应用意义

茶文化符号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曾一度被奉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其蕴藏的文化艺术因子是难以言表的,浓浓的中国特色将能极大地激发国人的自豪之情与外国人的好奇之心。而随着现代影视广告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广告设计陷入了僵硬呆板的死胡同中,一味地模仿抄袭外国影视广告的设计手法,忽略了对本土文化元素的吸收,进而导致现代影视广告的制作越来越粗糙,内容也愈发浅薄,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因而,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引入茶文化符号意味着传统文化因子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既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也为现代艺术广告的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推动了现代影视广告向全面发展之路迈进。

2.1提升广告的文化艺术内涵

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符号所潜藏的文化艺术内涵也是不容小觑。琳琅满目的茶文化符号被融入到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与制作之中,那么也就意味着深刻的茶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因子也将会被融入到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与制作中,茶画中山水自然美学因子、茶诗中的韵律节奏以及茶故事中的典型人物都将成为现代影视广告制作的原型,将会增添现代影视广告的文化魅力与艺术感染力,从而在无形中促进广告文化艺术内涵的提升。另外,特殊的茶文化符号对于现代影视广告的制作与设计也是大有裨益,设计师可以将特色鲜明的茶文化符号作为辅元素渗入到广告的制作中,利用影视广告的创作手法将茶艺表演的煮茶与烹茶以及倒茶和饮茶等环节进行慢动作播放,在茶水的流动中与茶香缭绕的云雾中感受广告的深沉的艺术文化内涵。

2.2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茶文化在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建构了其独有的文化框架体系,并且一直未曾被岁月的黄沙所湮没,一路披荆斩棘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曾经盛极一时的茶文化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落入了尴尬境地,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对于茶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甚至连茶文化符号的表象都不甚明了,更遑论茶文化的核心要义。而现代影视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手段,将会加快不同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播进程。所以,将茶文化符号引入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中,那么茶诗、茶歌、茶学以及茶故事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与视频载体以及电视平台等渠道而被呈现在观众眼前,大众也在点滴的茶文化符号宣传中了解茶文化的深层内涵,而茶文化也在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总之,茶文化符号作为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的应用,将会开启茶文化的国际化大门。

3茶文化符号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3.1深入挖掘茶文化符号中的美学元素进行艺术设计

不同的茶文化符号寓含着不同的美学因子,茶画、茶诗、茶歌以及茶曲都是茶文化符号的不同展现。但是,由于茶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过于复杂,设计师在进行现代影视广告的制作时,并不能游刃有余的对茶文化符号进行穿插性应用,而是只能生搬硬套地将茶文化符号插入到广告的制作中,进而降低了广告的文化艺术内涵。因此,设计师在利用茶文化符号进行广告设计时,应该以不同的茶文化符号为立足点,对茶文化进行深入性研究,在了解茶文化基本内涵与其符号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茶文化符号标志结构体系,使设计师能够根据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目标,有效地从中选择茶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化构想,从而提高广告的针对性,并在最大程度上引发受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例如,茶倍健的牙膏广告是以茶作为茶文化符号的物质标志,将绿油油的茶园作为背景,对牙膏广告进行立体化呈现,从而使茶文化符号的美学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促进了黑人茶倍健广告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

3.2将茶文化符号的思想内涵与广告设计理念相契合

茶文化符号象征的是传统文化,而其在与现代影视广告相交融的过程中,必定要与时尚潮流元素擦出火花,而在火花消散之后要想安然地融入到现代影视广告中,那么需要设计师对茶文化符号进行定位化的改变设计,结合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广告的设计初衷为立足点,对茶文化符号进行系统性改编,从而使茶文化符号的思想内涵与现代艺术广告的设计理念进行相得益彰的融合。设计师应该结合茶文化符号的不同意义,对现代影视广告进行明确的定位设计,一改传统模糊不清的笼统化制作,将茶文化符号中的元素进行细致筛选,使其以合理的方式注入到广告中。例如,杭州西湖龙井的宣传片中,其以龙井为载体发挥影视广告的制作优势,对龙井的叶进行定格设计,进而使观众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茶香四溢的芬芳。

3.3立足于茶文化符号的文化意义对广告进行定位构思

茶文化符号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变得愈加厚重,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是异常深厚。设计师在利用茶文化符号进行影视广告设计时,应该以茶文化符号中的文化因子为基石,对广告中的文化元素进行科学剖析,并将茶文化以不同的符号形式注入到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中。例如,设计师可以利用采茶舞中的矮子步、单水袖以及扇子花等艺术文化元素来增添广告的文化艺术气息。当然设计师也应该注重对茶文化的深层挖掘,从变化多端的茶文化符号中提炼茶文化的思想精粹,并以适当的方式融入到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中,以推动广告向正确的文化定位之路迈进,从而促进茶文化符号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的常规化应用。

4结语

茶文化符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其包孕着的丰厚的文化艺术知识对于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因而,现代影视广告应该摈弃崇洋的情绪,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将优秀的本土文化因子注入到广告的设计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之时,也提高了广告的艺术性效果。尤其是近年来,影视广告的本土化色彩越来越淡薄,民族气息也日益稀薄,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而一旦茶文化符号被运用到广告的制作中,那么其丰富多姿的文化意识形态也将会被纳入到影视广告之中,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也将会被进一步开发,而渗透着茶文化符号的影视广告也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作者:高平 曾小兰 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李欢欢.秉承与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广告创意[J].当代经理人,2005(3):211-212.

[2]韩佳蔚.传统文化:中国现代广告成长的沃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8-119.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9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无锡 21408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来上好茶艺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茶艺;课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12-03

作者简介:卢常艳(1978-),女,江西奉新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高级茶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茶艺、调酒、酒店管理;宗桂琴(1980-),女,江苏如东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英语教学。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 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 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 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

1.3 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

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 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 师资的培养与提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 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 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

2.3.2 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

2.3.3 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

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

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

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

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

2.3.4 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

作业一 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

作业二 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

作业三 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

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 合理选择、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 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茶艺》课程教学任道重远。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每一位茶艺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使教学更为健康、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周作明.茶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前言.

[2]王岳飞.茶既滋养人的身体,也滋润人的精神[J].福建茶叶,2007(4):40-41.

[3]nvsc.com.cn/2015/jsxm-hot_0602/19335.html.

茶文化艺术论文篇10

这个现象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产生的弊病是无法获得高度的享受;对学者专家而言,容易产生的弊病则是书写或发表些无关痛痒、似是而非的文章或言论。我们并不苛求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必须精通某领域的全部知识与见解,但是如果仅是隔岸观火就要写历史、写评论,难免遗害消费者,污染那块土地。

所有的学科都必须亲临其境,去实践、去体会、去感悟才能求得真知,才有创见的余地。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学者在未曾认真喝茶之时就告诉人们泡茶的诀窍就是淡雅;我们也发现有学者未曾参加过无我茶会就可以写出“探讨无我茶会之无我”的文章;很少喝茶但读过禅学书的学者就在禅茶研讨会上发表“禅茶原本一味”的心得;我们也发现有些不用陶瓷壶具泡茶的陶瓷艺术家著作《紫砂壶与茶道》、《紫砂壶的设计》;对茶浅尝辄止的生活美学专家大谈喝茶美学;未曾喝过道地老茶的茶艺大师大谈老茶的品饮艺术。以上种种现象的描述不是说尚未达到一定火候的学者专家不能发表言论或著作,只表示因为对茶的不够理解,所谈难免不够深入,所提的立论、见解、批评难免有所偏颇。茶学的消费者、茶学的生产者都要注意这些。

茶文化的工作者、传道人是带领茶文化前进的一批人,他必须爱茶、爱喝茶,这是绝对必要的。不是说嗜茶如命、贪婪于茶的美味与高价,而是乐得与它为友、与它谈心、甘心服侍它。看待茶的类型还得无好恶之心,否则产生的心得、言论、判断是不正确的。

接下来只针对茶文化的生产者而言。如果尚未达到爱茶、爱喝茶的境界,得想办法培养与茶谈恋爱的心情,有了谈恋爱的心情,自然就有爱茶、爱喝茶的欲望。如何培养与茶谈恋爱的心情呢?想想诗人们对茶的赞美、想想专家们说的饮茶益处、想想与好友一起品茗论茶的情趣。有人说,我的体质太寒,不适宜喝茶;有人说,我喝了茶就睡不了觉。果真如此,当然无法与茶谈恋爱,因此他就采取了柏拉图式的恋爱,只谈茶而不碰茶,结果造成了上述的结果。饮用制作的比较完善的茶(只就品质而言,无关价位)是较为不寒的,即使是绿茶:尚可多食用些暖性的食物以为调剂。至于影响睡眠的问题,在前面一个问题克服后,逐渐增加喝茶的次数,养成身体的习惯性,就可睡得很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