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1 18:3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1

征稿栏目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网站地址:Http:∥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绿色壁垒,主要形式,应对措施

1.绿色壁垒的涵义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它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对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构成了壁垒。

2. 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2.1 绿色关税制度

绿色关税制度,即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正常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关税。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

2.2 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是一种限制进入特定市场的法律壁垒或政策壁垒,构建壁垒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作为市场进入壁垒的一种,市场准入旨在消除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或使自由竞争带来的负外部性得到有效的抑制和合理的分担。同时,它还会增加新进入者的成本,对原有进入者有利而对新进入者相对不利,成为经营者进入市场的潜在或现实的障碍。论文检测。

2.3 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论文检测。这些环保技术标推,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目前,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典、瑞士、法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环保技术标准,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

2.4 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所谓“环境标志制度”,是指政府、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在其认定的环境友好产品上加盖特定标记的规则。环境标志制度是实现公众环境信息权的重要途径,它为消费者提供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信息,促使生产厂商通过设计和开发对环境有益的产品进行保护和污染控制。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实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上它不仅要求尽量减少产品在使用。消费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而且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和一些东欧同家如波兰、匈牙利、克罗地亚也分别引入或发展了自己的环境标志计划。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实施了环境标志制度的国家。

3.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应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对以环保为借口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绿色壁垒要坚决反对、努力消除,另一方面要实行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3.1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和绿色壁垒,避免笼统地把保护环境的国际条约、国家标准和各种绿色认证制度一概视为绿色壁垒。论文检测。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多边环保条约,以保护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要熟悉国际规则,这样就可以打破绿色壁垒,赢得利益。

3.2 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环保经济。我国企业与政府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借助国家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的扶持政策、优惠政策,积极加入国际竞争行列。要像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那样,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带动高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环境标志制度,对出口商品实行强制认证制度,树立中国产品优质、价廉、环保的新形象。要积极促进我国的环境成本内在化标准,建立环境总量控制机制,实行污染排放惩罚制,大力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通过促进立法扶持绿色产业、清洁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发展。

3.3 借助政府的力量,联合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借着环境的名义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坚决反对以产品生产过程为由限制进口、实行“生态标签”等歧视外国产品的做法,坚决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提高自身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求WTO在制定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协议时,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争取差别和优惠待遇。

3.4开发绿色产品,实施绿色营销。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正推动着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绿色市场的形成。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的10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应重点抓好4个环节:一是进行绿色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二是实施绿色生产。按照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能源和材料的浪费,减少废弃物。三是铸造绿色品牌。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四是实行绿色包装。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总之,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并集中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限制。面对不利局面,我国要积极利用WTO机制中的特殊待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合理设置自己的绿色保护屏障,以保护和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汝求.环境与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育;绿色化学理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84-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我国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传统的化学工业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高校本文阐述了绿色化学理念的涵义,介绍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实施方法,并且给出了一定的讨论和建议,为高校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参考。现综述如下。

一、绿色化学理念

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之路以来,绿色化学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国家对于污染问题的重视,也能够引导人们保护环境,降低对于环境的破坏。绿色化学理念(Conceptofgreenchemistry)是指应用绿色、环保、天然的自然能源、化学原理或化学工作技术,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无害且节能能源的制造与开发的理念。该理念能够在产品的制造与开发时,采用预防环境污染的科学技术工艺,控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废气以及废水等的排放量,合理处理废弃物,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高校老师可以介绍传统工业对于环境破坏,带来的农作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的实例,向学生阐明传统工业的弊端。让学生注意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珍惜能源和物质,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另外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家发展的主流方向,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原则观。其次,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新型绿色化学技术工艺的认知,培养创新能力。高校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的化学工艺技术,介绍绿色化学新型技术,并讲解优缺点,如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生产碳酸二甲酯的新方法;在固态熔融的状态下,采用双酚A和碳酸二甲酯聚合生产聚碳酸酯的新技术等,加强学生对于新型绿色化学技术工艺的兴趣,引导对于传统化学工艺进行改进和新型技术的创新。再次,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国家培养新型绿色化学高端技术人才,为国家将来的经济发展做储备。高校教师通过介绍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的新型化学工艺技术,新型绿色化学技术专业公司以及环境友好产品,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强大,应用前景广阔,加强学生对于这门专业的认知和认可,从而为国家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

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应该转变理念,提高对于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在熟悉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教材的教学目的,科学地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备课。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传统化学工艺的弊端、对于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的破坏,结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实例,对于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有效的渗透,加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和兴趣,另外可以通过安排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目前可用的绿色化学技术,强化对于绿色化学理念和新型技术的认知。其次,重视实验教学,开发绿色实验。良好的课堂知识讲授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认知,但是实验教学,往往更加的贴近实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开发绿色实验,要以小型实验为主。要重视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讲解重要的注意事项,加强人身防护。实验准备前,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尽量减少试剂的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强调反应物质回收和再利用,对于废弃物质一定要加强专门的处理,防止对于环境的污染。另外,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动手,积极提出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兴趣,加强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再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课外实习机会。先进的新型化学工艺技术不仅仅停留在实验教学阶段,最终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课外实习的机会,如联系具备绿色化学专业技术的公司进行参观,请绿色化学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教育活动等,才能够促使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更深的体会。

四、讨论与建议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了绿色化学理念,并且加入到高校化学教学内容当中,以提高学生重视自然环境的认知力以及增强环保意识。高校应该提高对于绿色化学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在化学专业以及化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中,理性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新兴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强,王榛,李玲等.高校化学实验课程“网络化教学辅助设计系统”的建构与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9):135-141.

[2]张威,王宗亮.电子期刊库对于高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保障状况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SCI收录论文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2,(2):108-111.

[3]刘艳菊,范晓晖.论高校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途径———基于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的调查报告[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204-1206.

[4]强根荣,赵华绒.以联席会和竞赛为载体构建实验教学改革交流的新平台———浙江省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联席会暨化学学科(实验)竞赛10周年回顾[J].大学化学,2015,30(6):17-20.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4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5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交往也日益增加。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一种更隐蔽,更高级的形式来代替,绿色壁垒就产生了。本文在分析绿色壁垒的含义、表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和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揭示了绿色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实质。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实质上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纲,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税、实行环境构想制度,以及保证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进口附加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是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由于西方国家的公众和政治家对环境的关注,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武器,而且成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的契合决定着绿色壁垒的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到的不仅包括制成品,还包括中间产品;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的加工生产方法以及产品的设计和消费处理过程。绿色壁垒应用的广泛性,使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绿色关税制度

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或环境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障碍。

4.绿色包装制度

发达国家制定的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5.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环境保护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实施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1)缩小出口产品市场范围;(2)增加出口产品成本;(3)引发出口贸易摩擦;(4)高污染产业的转移。

三、应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其发展较早在环境方面的标准和措施远远超越了发展中国家。所谓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形成了歧视性,并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出口贸易。1.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要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一个客观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着有利于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一面,也有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一面。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也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使这些产业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离不开财政金融部门的扶植。财政部门应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应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3.实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基本战略,出口贸易也就必须服从于这个基本战略,这就要求出口不仅要追求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增长的质量,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条件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4.发展环保产业,推行绿色管理

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对我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N].经济研究,2004,(7).

[2]郭芳.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J].晋阳学刊,2002,(6).

[3]王继祖.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J].南开经济研究,2003,(5).

[4]李湘等.国际贸易教程[M].上海:上海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黄立新.绿色壁垒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外向经济,2000,(1).

[6]胡蓉.试论GATT/WTO贸易与环境保护条款[J].当代法学,2002,(5).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09-04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绿色工作

绿色工作倡议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以及国际工会联盟(ITUC)于2007年联合开展的一个合作项目。2008年,国际雇主组织(IOE)加入了该倡议。在UNEP、ILO、ITUC和IOE联合发表的《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实现体面劳动》报告中将绿色工作定义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管理等领域有助于保护或者恢复环境质量的工作。

绿色工作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基础工业、农业和林业六类经济部门,可以减少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它们通过推行高效节能策略来减少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无碳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或避免所有形式的废物和污染,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并保持生物多样性。其中建筑内以及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是最有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带来就业机会的领域之一,在未来将会创造出大量的直接与间接性绿色工作。绿色工作与中国倡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绿领”人才

“绿领”(Green Collar)一词最早由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教授在1976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题为《为环境就业:即将到来的“绿领”革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事实证明,过去30多年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为之服务的“绿领”阶层日益走俏。

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绿领”阶层指的是从事农业、制造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对维护和恢复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绿领”人才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绿色工作中,绿色工作离不开大量的高技术技能“绿领”人才的支持与保障。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工作。其中,打造国际水平的绿色建筑成为加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和推进绿色工作进程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绿色建筑领域“绿领”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绿色工作倡议与理念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课程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课程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大类。绿色经济要求更新职业教育课程,将绿色经济的元素整合到课程中。绿色经济需要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技能,新的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不断更新。课程保障机制是实现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一)文化基础课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文化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等。

绿色工作需要的技能包括通用技能与特殊技能,其中通用技能培养应通过文化基础课程的实施来完成。通用技能一般包括良好的沟通、交流、管理技能与水平,对相关环境立法、环保材料的深度了解、具有提高一定资源利用率的能力等。因此,要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领”人才的培养,必须首先在文化基础课程上融入绿色元素。如法律基础课程不仅要包含所有公民应了解的法律基础,还应包含政府制定的主要环境法律、方案、规划,如《环境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英语课程不仅要包含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写作能力的内容,还应融入并加大对绿色工作、绿色能源、绿色材料和绿色经济等英文材料的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全球范围绿色工作的进展状况,并为以后获得国外绿色工作方面的一手资料提供方便与可能。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形成特殊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与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高层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等。建筑业存在着巨大绿色潜能,包括节能的照明设备、家电和办公设备、太阳能加热和冷却及太阳能集热板、建筑物改造、绿色建筑(节能窗户、隔离设施、建筑材料、暖气、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被动式太阳能房屋以及零排放建筑物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中添加新建筑材料、技术、能源效率等内容,保障学生绿色建筑领域所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新材料知识、能源效率技术解决、跨部门能源问题的认识、了解其他与建筑装修有关的职业等。此外,还可以增设一些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的专业课程,如“国内外绿色建筑概览”、“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中国绿色建筑案例剖析”等。

(三)专业实践课

技能差距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制约因素。在巴西的生物能源产业,孟加拉、德国和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产业,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南非的建筑行业,技能差距都有所体现。世界各地大多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还不清楚哪些材料、什么样的设计和建筑技术可以用于低能耗建筑,因此也就无法将其应用到他们的项目中去。

专业实践课是培养学生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课主要有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土建实训、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施工管理实务模拟等。

为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以及对相关技能的掌握,顺利实现“绿领”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可以增设一些针对绿色建筑的专业实践课,如带领学生参观国内一些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并尽可能参与一些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了解其建筑材料的选择、节能设备的安装、太阳能的利用等。

实训基地保障机制

实训基地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养成相应专业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般包括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节能材料试验室、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室、施工技术中心等。其中,在绿色工作与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应加大绿色节能材料试验室与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室的开放与利用率。通过校内实训,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了解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节能材料,促进其绿色建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此外,高职院校要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对校内实训基地及时进行维护与更新。

(二)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基地是不能完成的,还要得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保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把学生放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联合建筑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保证一定数量的建筑建设单位供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以后建筑都将会朝着绿色建筑发展,应保证一定数量的绿色建筑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理念及技术等融入到建筑产品的过程与方法、绿色建筑特征、绿色建筑效益、绿色维修、低碳节能、绿色品质、绿色运营管理服务等,保障“绿领”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

师资保障机制

高职课程的实施、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保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要保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双师型”教师与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合理与否对顺利实现“绿领”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影响。

(一)“双师型”教师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与维持与专业规模比例相协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要满足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注意不定时地派送教师去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当引进企事业内部理论知识扎实、高技术技能人员充当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绿色工作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仅仅具有以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已不能满足要求,教师应加强对绿色经济、绿色工作理念的认识,不断学习与了解可再生资源、绿色节能材料,并要知道该如何运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要了解并会应用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功能、绿色建筑的LEED评价标准、太阳能系统、建筑节能材料等。

(二)兼职教师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结合所在地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

“绿领”人才的培养仅仅靠高职院校远远不够,还需要行业、企业的共同支持与配合。发展绿色就业必须在政府、雇主和职工之间达成共识。雇主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要尽可能将绿色就业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突出绿色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就业发展。企业雇主在促进自身企业绿色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绿领”人才的责任。企业可以派送部分了解绿色工作理念并有高技术技能的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教授学生掌握绿色生产的新技能、新方法,提高学生节约资源的能力、运用绿色工作理念的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可以从当地从事绿色建筑的企事业单位中聘请,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传授给学生。

评价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合格与否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进行判断与保障。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是形成性评价,二是总结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加强学生对自身阶段性学习的清楚认识,并不断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改善,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形成性评价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完成。一方面,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在学校内对绿色工作理念的了解、运用,对相关节能材料与技术的掌握程度给予口头或书面评价;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学生在单位的实践情况,判断其对绿色工作理念的态度以及对具体节能减排技术技能的运用水平给予过程性的评价。比如,要实现“绿领”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否有环保意识与态度、是否对绿色建筑的特点与评价标准有应有的认识、能否合理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有无明显进步与退步等方面进行判断与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与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进行的整体评价。总结性评价重视学习的结果,能够判断学生在一段学习后达到预期教学与培养目标的程度,包括学期末的各种考试、专业技能考核以及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等。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学期都会对各门课程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常用建筑材料性能的检验和评定能力、土建施工图基本绘制能力、土建施工图识读及翻样能力、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能力等进行评价,学生毕业时应取得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绘图员资格证书、土木工程工种中级工等证书中的两种。

如今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了绿色工作的重要性,并创造出许多绿色工作,或加强对传统工作的改造,使之符合绿色工作的要求。对此,开展绿色职业从业资格认证和绿色技能鉴定考核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应逐步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开发绿色职业技能标准,鼓励劳动者参加绿色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绿色工作中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高职院校要根据相应的绿色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绿领”人才评估考核标准,对学生绿色技能进行鉴定与考核。如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出台绿色施工员、绿色建筑评审员、建筑自然采光设计员等证书。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Green Jobs:Towards decent work in a sustainable,low-carbon world[R].2008:5-19.

[2]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Skills for Green Jobs:A Global View[R].2011:118-121.

[3]刘晓.低碳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变革[J].职教通讯,2011(5):31.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7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72)

摘要: 本文针对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不足,引入协同理论对其进行改进。设计了基于协同理论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流程以及战略、策略、技术三个层面的子流程,最后从设计的流程出发提出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改进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 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协同;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25-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2123);航空科学基金(2012ZG53083);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Z2014185)。

作者简介:郭云涛(1975-),男,陕西西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李聪聪(1989-),女,河南郑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白思俊(1964-),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

0 引言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2014年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纸制品生产企业3400家,纸品生产量10110吨,消费量9782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纸大国、第二消费大国。然而,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我国2013年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有2934家,其中亏损企业有401家,占13.67%。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着困境与考验。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造纸业“绿色性”不足,曾一度是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失去竞争力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认识度的提升,许多传统造纸企业开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以及资源效率,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当中,在生产出高质量、环境友好型纸产品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统供应链管理逐渐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2]。

然而,从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实际来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只是在传统工艺上加入绿色流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是由于绿色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利益目标不同,生产能力各异,风险管理认识偏差等,导致绿色供应链管理协调性差、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库存增加等矛盾冲突不断加剧,这种状态下的“绿色供应链”无法为造纸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本文把协同理论应用在绿色供应链流程设计中,使绿色供应链流程的自组织程度不断提升,整个绿色供应链系统走向有序和高级[3]。供应链协同对造纸企业之间的同步化的运作状态进行描述,使各节点企业更好地合作,有效避免内耗与冲突,从而产生“1+1>2”的运营效果。

为此,本文从造纸企业的角度出发,设计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帮助绿色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同时强化和突出绿色理念序参量,改进原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不足,从而提高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 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总体流程设计

2.1 战略协同的引入

造纸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包含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由于绿色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不同于传统供应链,其在效益和环保方面均有需求。个别企业的环保意识缺乏,对自身绿色创新技术的保护,信息技术的不对称等都可能导致绿色供应链的合作计划难以达成。为了统一绿色战略、达成双赢共识、加强合作交流,本文在战略层的各个企业之间引入战略协同。

2.2 策略协同的引入

立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终交付物需经过原料绿色回收、产品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在生命周期过程中造纸企业运营目标不仅是利润最大化,同时包括与环境的相容,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社会总效益的提升等多元目标,其成本也相应增加。只有企业间相互协同合作才能高效利用资源、信息交互、减少库存等,从而节约成本,实现多目标。于是,在策略层生命周期过程中引入策略协同。

2.3 技术协同的引入

最后,在战略层和策略层的活动具体落实中需要相关协同技术的支撑,技术层是保障其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在技术层本文引入技术协同,帮助企业之间和工序之间完成协同绿色供应链管理。

2.4 总体流程

根据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层次划分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构建原则,本文从战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和技术层协同[4]三个层面设计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3 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步流程

3.1 战略层协同流程

战略层协同位于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最高层,指明了策略层和技术层的研究程度和范围,是协同理论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

战略层协同是造纸企业在整体市场竞争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自身的战略目标,把环境友好放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位置,寻找与自身的绿色战略观高度一致的合作伙伴。供应链网络中各成员应本着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理念,追求一条绿色的生-产-销的模式。如果合作企业无法达成以上绿色战略协同观,应重新寻找合作伙伴,从而保障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开展。绿色供应链网络建立后,相关的制度建设是防止供应链成员绿色活动偏离的有效措施。绿色供应链的节点企业遵循统一的规则保障战略层协同的顺利进行。

3.2 策略层协同流程

策略层协同处于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中间层,具体指导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往来之间的协同。

策略层协同是纸制品企业之间具体活动开展时的业务流程之间的协同。绿色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要在流程上不断地协调改善,达成绿色供-产-运-销的合理分工,制定统一的流程标准,保证策略层协同的优化运转状态。各节点企业在所需求的资源(造纸设备、原料仪器、相关信息等)和自身持有的资源上协调沟通,将分散在各个企业的物资和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合理分享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目标才能实现。在绿色生产流程统一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企业生产活动的协同随即展开。通过库存协同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生产协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协同缩短设计周期等,提高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效率和效果。

3.3 技术层协同流程

技术层协同处于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础层。绿色供应链管理比传统供应链管理实现的目标更多,针对于此,技术层协同需要提供信息共享技术和协同时用到的相关绿色技术把企业之间协同的难度降低,保障绿色供应链实现协同管理。

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离不开信息共享。在战略层成员的选择、策略层流程的协同、需求协同、资源协同、生产活动协同、监督的协同都无时无刻不体现信息的传递,尤其是与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只有造纸企业间信息数据交互分析,才能甄选成员、降低成本、优化流程、减少库存、实时监督等。在绿色活动协同管理来看,同样少不了绿色技术的支撑。造纸企业的废料处理、产品设计、采购、加工、销售的过程中都需要绿色技术的采用,否则与传统供应链协同并无差异。

4 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实施建议

对改进后流程在企业的顺利开展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4.1 企业积极开展协同共赢战略

造纸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改变以自身利益为主的观点,树立环保意识,制定协作共赢战略,绿色供应链协同才能更好开展,从而达到长期目标和收益。企业要从造纸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合理的深耕布局,拓宽企业的合作对象范围,建立基于产业链供应的相互合作关系,提高企业应对相关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相关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升级。

4.2 改进企业文化理念

将协同理论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中,需要从造纸企业实际出发,改进原有的企业文化,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造纸企业,优化企业人文素质,把协同合作纳入章程。以团结创新,立德敬业为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倡导、员工认同、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精神就象缺了脊梁一样,是不可能长久健康发展的。要树立发展企业,成就用户,造福员工,贡献社会的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以此形成企业的优势。这些可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一种思想观念,是指导企业经营的基本纲领。有效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基本要求:首先,对大环境、使命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绝不能与现实脱节。其次,经营理念必须在接受检验中修改、丰富。经营理念不是永久不变的。在公司领导心目中,企业经营的好与坏或者说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否达到,就是以公司是否最终实现了“发展企业、成就用户、造福员工、贡献社会”,这就是追求企业绩效的依据。这四句话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

4.3 强化企业自身优势

绿色供应链流程的改进需要供应链成员进行互补重组。互补重组的前提是各个企业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强化企业自身优势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总体竞争力的增强。发展是硬道理,企业就象逆水而行的船,不进则退,甚至被市场的大风大浪冲翻击毁。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是发展。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被市场认可、接受,企业发展依靠用户。如果公司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不能被用户接受,不能使用户满意,不能帮助用户发展,这样的产品谁还会要。因此只有增强企业的自身优势,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4.4 正确引导供应链协同技术

协同技术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协同管理的基础条件。企业只有在战略和策略上进行调整,再根据具体情况理性引进相匹配的协同技术,绿色供应链的竞争力才能迅速提升。

5 结语

在提倡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今天,造纸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本文对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重新设计,使企业从战略、策略、技术三个层面开展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整个绿色供应链系统走向有序和高级。本文最后提出该流程在企业实施的具体建议,增加了该流程在造纸企业实践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海峰,朱红霞.绿色供应链在造纸业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18(12):165.

[2]姜苹,范兴昌,孙薇薇.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J].中国市场,2008(36):88-90.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绿色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绿色工程施工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绿色工程施工技术和传统施工技术比较,不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在传统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和改良。它秉承可持续化的宗旨,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改进,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绿色工程一直是当代呼吁的口号。由于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一定要走绿色可持续化的路线,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1 我国绿色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1.1 绿色工程定义

绿色工程指的在工程建设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依托科技的进步和科学化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负面影响的减少,落实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为实现人类活动与大自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2 我国绿色工程的发展现状

作为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工程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主流。然而,虽然绿色工程被广泛倡导,但实际的推广过程却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推广和应用的范围小,深度不够,没有系统化的规模,一般还停留在口号上。所以绿色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绿色工程的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和经济发展、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所以,在进行绿色工程前,应针对整个施工过程做出整体部署和规划,并且采用细致的具体办法进行施工细节安排。绿色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降低环境污染、节约水电、文明施工、节省材料、清洁运输、节约能源和避免扰民等,同时,必须针对当地的具体气候状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施工工艺,最终达到建设完美绿色工程的目的。但是,很多建筑商单单做了合同内规定的工作,保证了开支不超过预算,但却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施工问题。大部分施工单位在绿色施工上缺乏有效的竞争力,没有经验和办法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

1.3 绿色工程在中国发展不足的原因

1.3.1 认识不够

在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绿色工程的了解和认识都不够,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还需加强,提升的空间还很大。目前我国大众的普遍现象是:专业学者对环境的研究比较多,但普通人却缺乏环保意识。整体情况就是虽然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缺乏有效的方式改变情况。同时,我国群众总有这样的想法:环保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在出现环境问题时,各种数落政府的无能,这就说明我国民众环保意识的薄弱。此外,与工程建设直接接触的建筑工人完全没有节省材料,保护环境的意识。即使是负责项目的建筑商,对绿色工程的概念也很模糊,只考虑如何节省开支,完全忽略了绿色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3.2 成本问题

由于绿色工程的实施势必会增加一些额外的建筑成本,例如隔离防护带和减震器等设备。有的建筑企业只追求在指定时间内,在不超过成本预算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利益。因此。企业只完成合同内的必要内容,关心利益上所能得到的好处,完全忽略施工建设中的绿色工程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建筑企业还是采取传统的施工技术。长此以往,缺乏能源节约的设施会使费用不减反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 国外绿色施工的经典理论

在国外,我们所说的绿色工程被叫做可持续工程。可持续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建设精良、系统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等。可持续性的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优先提出,后来就出现了建筑业内的可持续工程概念和想法。可持续工程包括以下基本思想:在有限的工期内,全面做好施工计划、设计、建筑、维护、改造以及拆迁等步骤,并且以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态开展建筑活动,最终达到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利用率高的目的,从而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绿色家园。所以,国外的绿色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 建筑精益

精益建筑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发展时间较短的新型理论。精益建筑的理论是从制造业得出的,被引进到建筑业中,是管理方面先进的理念。精益建筑的方法是直接由管理方法来执行的,可以起到建筑过程优化和节省材料的作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节省时间,还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和能源,避免对工地周围群众的打扰,减少工业废弃物。因此,精益建筑是一个三维的过程,它在保证了工程质量的同时,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材料消耗,避免了过多浪费,成为以后建筑行业的新型管理方法。

2.2 系统化

系统化主要指的是一台设备可以完成整个流程的很多或全部步骤,不仅节省设备的消耗,缩短了生产时间,还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对环境保护作用巨大。通过大量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在总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应用的设备数量越少,工期就越短,消耗的材料就越少,对环境的破坏就越小。因此,系统化的施工方法在工程建设和可持续化绿色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方式的物质基础是先进的机械设备技术,一体化设备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如对于工程施工道路,应及时采取硬化,每日用水对路面进行喷洒;采用带主动盖板的市政专用运输车辆;对于车辆轮胎泥沙可采用专用设施冲洗;水经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道;一般间隔半小时左右在道路上进行洒水;控制现场道路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污染。这样系统化的工作安排,不但增加每日工作速度,还避免了扬尘污染。

2.3 信息化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很高。信息化施工时参考施工现场的动态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利用的设备多为高科技现代化件组件和配套的软件,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施工过程中的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运转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同时布局设备的使用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调配,实现低投入、高汇报的目标,最终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2.4 工业化

工业化程度是鉴定国家发达程度的指标,在国外是一种建筑行业集约化的施工办法。它的主要思想是:把所有建筑看作工业产品,使用整齐划一的结构设计,以系统的标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集中大批量的生产,最后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例如住宅需要的楼板、墙体,厨房、楼梯、门窗和厕所等,都是集中生产,再进行现场安装的,这样可以节省现场的很多工序。因此,工业化施工方式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

2.5 废弃物处理办法

①把废弃物分类:在施工场地的废弃物种类不同,可以按类别的不同,把废弃物分成几种类型,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处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②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有的材料可以经加工后作为其它用途,还有的材料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③在时间上考虑材料的合理利用:计划好材料进场的时间,满足现阶段需要即可,避免浪费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④不在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与现场的材料发生混淆。

3 绿色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

3.1 增强人民群众的绿色工程意识

增强人民群众的绿色工程意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群众开展普遍宣传和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应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在继续教育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2)树立企业模范榜样

按照绿色施工原则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和绿色施工推广应用示范单位,注重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的比较,用活生生的例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3)鼓励全民参与绿色工程

可以挖掘民众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绿色推动机制。

3.2 找寻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

找寻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

(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在许多情况下,一种对环境更为有利的施工过程能够比传统的过程还要经济,或至少在费用上相等。

(2)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推行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提高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3.3 制定严谨的施工法规和制度

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尚未达到理性的自觉时,需要靠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及切合实际的法规。还可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可将承包商运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程度,作为工程评标和评优的依据。

4 结 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路线是我国的基本发展路线。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开展绿色工程建设是必要的。我们不仅需要提高绿色工程的施工技术,还要提高绿色工程的管理能力,在国内建立起完善的绿色工程规模,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经过与传统施工技术的对比,绿色工程的花费更少,获得的利润更多。具体体现在:绿色工程可以收集和利用废水和雨水,减少水的消耗量;绿色工程可以利用废料,减少工程材料的浪费;绿色工程的施工方法独特,节省人力和物力;绿色工程使用的材料节能环保,对人体无害。因此,我们要倡导绿色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办法的使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作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军翔.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10.

[2]竹隰生,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1):97~100.

[3]王月梅,周红艳,杨云峰.浅析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青春岁月.2013,(2):57.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绿色施工;推行;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当代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是在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建筑技术能力的提高,推进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然而,源于不科学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导致了一些工程建设的材料、能源和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等恶劣问题,给现代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留下了很多环保隐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理念逐步深化,新时代下,优化施工技术能力,探究建筑绿色施工的实践和创新途径,是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防护墙。

1.绿色施工概念

绿色施工,是在现代社会环保理念与资源效益相结合的基础上,针对建筑工程开展实施的一种环境保护型的施工技术理论。所谓施工技术能力的优化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及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目标,以环保优先为准则,尽量的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力争环保、高效、低耗,全面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节约建筑材料、节省水电能源。绿色施工技术是建筑技术发展理论的全方位提升,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生态居住条件的重大举措。

2.推行绿色施工的原则

建筑工程开发的绿色施工技术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推行实施:

(1)清洁生产原则

清洁生产指的是既要满足生产要求,又必须恰当使用自然资源及各种能源,还需对环境进行切实保护的实用性生产方式,清洁生产可以做到减污、节能、缩减产品成本,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三效统一”。

总体优化原则

要实现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应进行施工整体方案的全方位优化,为迎合建筑工程功能施工的实际需要,在设计方案、规划工程阶段,必须要统筹考虑和优化绿色施工方案的整体性以及合理性,为绿色施工的推行实施提供前提条件。

减物质化生产原则

减物质化生产原则是一种尽可能的使得能耗和物料最少的生产活动的管理和规划,其主要包括降低能耗、重复使用、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绿色施工技术一定要坚持施工材料的节省以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

3.优化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技术的优化是使用现代建筑施工的创新型施工技术,施工技术优化的关键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施工管理的优化

施工管理的优化主要是针对施工的规划过程管理、工程程序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质量检测管理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管理到等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在工程项目中要推行绿色施工,应该具备严谨的岗位责任、科学合理的组织措施、先进的施工规划以及完备的评价体系。

(2)环保技术的优化

施工过程中导致的环境污染一般有大气、噪声以及垃圾废弃物污染。针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及因为建筑材料运输、堆放、清理等原因引起的扬尘,和垃圾废弃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先进、可行、合理的环保技术措施来防护。

(3)施工用地的保护技术的优化

传统的工程施工,因为建筑垃圾以及沙石土灰等建筑材料的乱堆乱放,致使土地资源被严重占用。施工管理人员应该依据实际的施工规模条件来进行控制,并对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合理使用建筑施工土地,使建筑施工空间实现高效利用。

(4)水资源利用技术的优化

传统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用水量很大,特别是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制作时用水量很大大,要想使地下水资源稳定,节省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节水技术,从而使水资源被高效利用,此举是现代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

4.绿色施工技术推行措施

(1)增强研究力度

在绿色施工的研究方面,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施工技术,并且应该在主要工艺环节、作业程序、技术设备以及工程项目方面等进行统筹系统的研究,相关人员应从施工过程出发,探究掌控施工的特征、施工生产要素、施工生产规律,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工程的关键施工工艺实行改革创新,进而更好更高效的推进绿色施工的开展。在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上,还应该把最新环保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以及国内外建筑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成功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作为改革的借鉴与参考,进而更好的完成绿色施工的推行。

(2)提升绿色施工意识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建筑行业主要是以体力开展施工作业,所以进行施工的人员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由于环保意识的缺失,这些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的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很不重视,而且,常年的劳作致使他们对刺耳的噪声及资源的浪费都都已习以为常,这种情况对绿色施工的开展相当不利。因而,对施工人员思想教育的加强是工程开展绿色施工的先决条件,只有让施工人员更新理念、提高环保意识,才能营造出绿色施工的工作氛围,从而真正使绿色施工技术得以落实。

(3)完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构建

若想使绿色施工真正推行,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推行绿色施工技术,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并让政府部门对绿色施工的实施进行监督,积极引领建筑商和工程承包者对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展开构建,进而更好的对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中进行的是否科学合理进行评价。完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好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然后对绿色施工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指标的选择,这样做才可以真正的建立起绿色施工系统体系,通过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工程承包商提供出一套完整的工程施工行为准则,从而在根源上清除绿色施工推行的阻碍。

5.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理念正不断转变,绿色施工已成为现代建筑的需求。绿色施工技术,是当代社会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实践及有效运用。现今,优化施工技术能力、坚持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开发,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篇10

    美国在20个世纪90年代将污染防治的问题提出,并在基本国策中添加了防止污染这一项,相继有污染防止法案出台,并在90年代中期国家环境技术战略向公众宣布。在几年之内,根据绿色化学研究性问题,美国化学会成立了专门讨论会等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并设立了一系列与绿色化工、环保相关的奖项,如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等。显示出了美国对绿色化学的重视程度。国内在国外的绿色环保化学进行得轰轰烈烈时,经过院士的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作为最后的议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也授权同意议题。讨论会“工业生产中绿色化学与技术”于1996年首先召开,《绿色化学与技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汇编》也在同一时间出版。“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科研项目,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基础项目,通过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石油化工公司共同资助,于1997年启动。20世纪末在合肥,首次国际绿色化学高级论坛展开活动;并有杂志积极响应大会精神支持大会工作,如《化学进展》。还相继出版了“绿色化学与技术”专题报告等。在21世纪,我国不断的有可持续绿色化工议题被提上日程,这一领域有无数的研究者参加研究,进行交流学习,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绿色化工的技术动态

    简单来说绿色化工技术就是通过对化学原理的应用和使用工程技术来减少甚至消除能够污染环境的物质,实现废物零排放,并建立友好环境。摒弃粗放的化工生产模式是化工企业的全新出路,即绿色化工,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种全新的循环物质流动过程替换掉过去的“资源-废物”方式排放的流动过程。增加节水措施,提高谁的重复利用率等。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环保型产品被研究出来,实现清洁生产,使三废排放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落后的生产工业要被逐步淘汰;使原材料消耗降低;通过提高化工废水处理设备质量、使设备成套化,来使得到化工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化学的绿色化”已被美国化学界列为迈向21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工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化学方面,例如化学的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催化等。酿造、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在滚动修订“九五”发展规划时,在规划中应逐步补充进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内容,我国国家科技部组织应该为此做详细的调研。使“九五”基础研究规划中含有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并在同一时间内将科研工作安排恰当。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石化总公司联合支持开展了“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为例,这是一种把导向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较好的组织形式。

    3.绿色化工的研究方向

    对清洁硝化和还原技术展开研究,主要以污染问题严重的重要染料的关键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如红色基RG、红色基G等。清洁新工艺研究的开展、开发与工业化应用,使传统硝化与存在于硝基还原工艺中的重污染问题得到减少甚至消除,在技术方面支撑我国染料合成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向传统硝化和清洁化生产硝基还原工艺作出示范。环境友好性的催化技术,使以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在内的环境友好性催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开发得到开展,与一些重要性药物关键中间体的生产相结合,使一些重要药物中间体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重污染问题得到减少或消除,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手性催化技术得到发展,使手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建立,使我国手性技术的产业化得到不断发展,为以手性药物的发展为代表的我国药物合成工业做出贡献。清洁催化氧化新技术的研发,开展新工艺研究,主要方向为空气、氧气或双氧水为清洁氧化剂,发展新的体系与新的工艺,主要内容为:以空气、氧气或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清洁催化氧化,使传统工艺中的重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使以此为基础的系列精细化学品和药物合成的清洁化生产新工艺的应用得到良好的影响。对绿色化学农药的创制研究,使以绿色新农药创制为主要方向的筛选平台得到建立,使中科院化学口研究所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先导化合物得到开发,大力发展新农药品种的开发,以具有明确应用对象和开发前景的新化合物为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