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毕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7 18:00:28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实验员 化工化学类毕业论文实验 角色转变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理工科尤其是化学化工学科而言,毕业论文实验又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专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的重要环节[1]。

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不同于单学科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这样就对论文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本来就有比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对毕业生实验的指导和管理经常不能到位,“带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3]。而且,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实验室条件以及仪器、药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对实验过程拖拖拉拉,学生的侥幸心理、畏难情绪等也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当前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势必会影响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如何定位实验员的角色,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本科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话题。以下就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实验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1.做好实验资源规划师,实现实验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完成期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人数相应增加,势必会造成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耗材等的紧张。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统筹规划,做好一名规划师,使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资源有效共享,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

(1)实验室用房。

我院学生毕业论文实验,一般安排在专业实验室。根据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导老师,会根据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积或者不提供。我院应用化学系每年拿出4个120m2的专业实验室供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有效地保障了每个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实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用房问题。

(2)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及耗材。

①实验室公用设备:例如电子天平、气流干燥器、超声波清洗器等,每个实验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则放在专门的干燥实验室和冷冻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②实验所需器材、药品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选题,查阅文献,统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先由指导老师认真审阅签字确认,再交实验室管理人员最终审核,以指导老师为小组登记、领取。对于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小型仪器,如调压器、加热套、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根据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统筹安排,保障每三个学生有两套仪器。对于药品、耗材,如高分子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以及一些催化剂等,用量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届毕业生,共用一瓶已经足够;而耗材,如标签纸、试纸之类,一般交由指导老师小组统一领取。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只借不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③大型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红外光谱仪等,一般由专门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为全校开放,保障优势资源有效共享。

2.做好实验全程的“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毕业论文期间,化学专业类学生,大多数都要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质等,如果进入环境,必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实现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更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提倡绿色教育[4]。所以,实验员在毕业论文全程中,应该做好一名“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化学,实验员首先要从源头上降低化学污染物的生成。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实验装置,开展微量化学实验。如在有机合成研究课题中,实验室统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仪器实验装置。这样既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三废”的排放,又可以节约水电以及一些辅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相应减少,极大地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提供无毒或低毒试剂和溶剂。当学生领用有毒有害试剂开展实验时,需要指导老师及学生研究讨论,考虑更换试剂,实在无法更换的,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废弃物回收处理。其次是对“三废”的有效处理。“三废”处理,必须分类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废治废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7]。如对废液中有机溶剂尤其是重结晶后的溶剂,可通过蒸馏回收,重复利用;对酸液、碱液可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废液回收装置,分类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必须采用密闭式操作或在通风橱中进行,能吸收的,进行吸收处理。对废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须进行无毒化处理。最后,实验员还应该经常进入实验室,督促学生清洁实验,保持实验室卫生,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环保观念。

3.做好学生实验的安检员,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实验装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安检员,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有危险操作步骤的学生多巡视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作为一名安检员,实验员应该对以下两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第一,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首先应该给学生灌输安全思想。这方面我们采取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全体学生集中学习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其次是实验员还应该经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学生。例如,学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时,用水泥净浆做性能测试,虽然学生对大量废渣已经妥善处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烧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残渣,而直接冲洗进入下水道,由于积少成多,也会造成水管堵塞,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最后,实验员还应对精密贵重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水电、消防器材等加强监管,确保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学生在用气相色谱开展检测分析时,应从载气钢瓶、减压阀、注射器以及检测器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强调注意事项,并且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保证操作无误后,方能离开。第二,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论文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动手能力有强有弱,难免有操作不规范,而且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人,这样就会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隐患。学生在开展有机合成研究时,最容易造成实验装置搭建不规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没有搭接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既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又会给师生健康带来危害。第三,在安检方面,还应该密切关注为学生开放的精密贵重仪器室,重点检查学生操作情况与水电等,确保仪器安全。

4.做好学生问题的咨询师,服务引导毕业论文全过程

毕业论文实验期间,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学生问题覆盖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实验员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离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咨询问题的第一人。因此,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咨询师,服务引导,帮助解决论文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需要查找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药品性质;仪器不会使用,出了问题;实验过程中缺东少西,等等,这些情况学生一般都会找到实验员,要求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期间,实验员办公室成为服务学生的场所,实验室的办公电脑成为公用电脑,实验员成为全体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验员应充分体现优良的“敬业、献身、奉献、负责”的教育精神。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实验员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高。实验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质之外[8],还应该具备文献资料查阅、仪器设备维修、结果分析处理、计算机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综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学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测试时,仪器初始化失败,并且出现氘灯、钨灯能量低等情形,这时,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到实验员,并且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样子。其实,实验员只需打开机箱底座,松开光栅驱动轮,用手转动进行调整,再重新开机,仪器就能恢复正常。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实验员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前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总之,实验员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实验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承担起多重角色,发挥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积极工作,乐于奉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道战.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在毕业论文实验管理与指导工作中的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3,(5):77-79.

[2]聂容春.谈谈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闫兰英,李天良.化学与化工系开放实验室效果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杨秀清.在研究型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36-37.

[5]张世仙,陈文兴,勾华,等.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污染调查及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1):68-71.

[6]徐常龙,曹小华,陶春元,等.通过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7]张淑华,张杰,肖忠新,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301-302.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2

本人自小就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有着浓厚兴趣,而传统天然染色则是色彩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自己在2年多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一门与色彩相关的传统技艺。通过2年多的系统学习后,自己也深刻体会到它是一门聚集了历史学、化学、物理学等跨越多个知识领域的学科,并且是一门每次体验都充满未知且富有魅力的传统工艺。    

天然染色中的青色系本身也是极具研究价值,如不同程度的蓝色系、绿色系颜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有彩色系颜色,同时青色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天然染色手工艺色彩之一。另外,本人的毕业论文是以天然染色中的青色作为研究主题,因此对该领域更是有着较深的体会与领悟。上述种种,都是自己在诸多毕业设计方向中最终将天然染色青色系作为毕业设计元素的主要原因。    

总之,能将这些带有历史印迹的颜色加以再设计,使其重新焕发新活力,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意义又富有挑战的事情。

2 设计要点    

此次毕业设计是以天然染色这一传统工艺为基石,因此显然也是关于天然染色一青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紫色系、黑色系)为理论研究依据,而在实践层面上予以的一种视觉化的呈现尝试。    

这一特殊设计对于材料和工艺是有所严格限定的:一方面,想要实现青色的色彩再现,材质只能是以天然材料为主,如棉、麻、丝、毛、莫代尔、牛奶纤维、竹纤维、大豆纤维…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材质,同等条件下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所以就制作工艺角度来看,需要做大量实验了解不同材质的染色成效,才能更好地指导设计;另一方面,青色系的色彩受外界(时间、空间、温度…)影响较大,对染色工艺要求很高,其重复性难度较大难以把握。所以就设计角而言,天然染色作品具有的不可复制性,如此特点也使其拥有了一种独一无二性的艺术品质。

2.1 设计灵感    

此次毕业设计关注要点如下:一是染色工艺本身,即青色染色过程与成色;二是青色系特殊功用,即拥有消炎、抗菌等实用功效;三是青色拥有丰富的色彩。上述三点是本人毕业设计作品的灵感所在以及重要的创作依据。

2.2 设计方案

在上述设计灵感基础上,经过多方思考,最终确立了以下三个设计方向:

2.2.1“瞬间永恒”(装置类)

2.2.2“百家衣”(服装类)

2.2.3“青调一一七巧拼包”(箱包类)

 2.3 毕业设计制作流程    

“青”是名词同时也是一个形容词。提起“青”总会使人联想到“幽静的小树林”、“清新怡人的湖泊”、“富有生命力嫩芽”等富有美好诗意的意境。单一个“青”字就能起到调和调动人们情感得神奇魔力。      

“青”并不是单一的色彩,其本身(囊括蓝色系、部分绿色系、蓝紫色系与黑灰色系)包含了丰富的色彩。    

在毕设方案设计过程中,我最终选取青色系最常见的色彩,用包为载体,以天然染色为实现方式,结合“青”本身字体结构和文化寓意“震褂”出发从而联想到,可拆卸可组装的七巧包设计巧思,进行我的毕业设计作品创作。    

七巧拼包其外形轮廓己依据“青”字变形所得,而后设计着重考虑以色彩分区进行可组装可拆卸的设计思路,继而结合天然染色的色彩制作工艺得,到理想的设计材料。最后进行七巧拼包的最终制作。

3 小结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3

1以专业融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探索

作为现代工业重要的门类之一,建筑行业的发展依赖于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各专业的分工协作。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识十分庞杂,为了便于学习、掌握并提高工作效率,必需进行细化的专业分工,将原本完整、连贯的建筑设计活动肢解成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环境控制设计、施工建设等先后不同的几个工种。各工种又从有利于自己操作的专业角度出发,利己主义走强,导致专业间条块分割、难以融合统一,建筑整体性能难以实现。如今,我们知道这种简单的专业分工方式,虽然有利于单项技术进步和知识的传播,但却不利于建筑整体质量的提高与整合,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建筑被简化成了若干单项“建筑科技”或“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配合不佳,设计与施工分离,设计与使用脱节等。目前,在我国土建高等教育领域,绿色建筑主题涉及到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风景园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大致6个一级学科和其下包含十几个二级学科,共同完成培养建筑工业所需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目标。客观地说,上述学科都分别在领域内对如何提升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关注,但却没有一个学科以全面解决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为核心去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就绿色建筑的实现途径而言,建筑学学科应该肩负起全面实现绿色建筑的职责。绿色建筑给传统建筑学在教育科研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更综合的理论体系、更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更高的技术要求,也需要掌握更先进的理论前沿、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具备更理性的技术思维逻辑、熟练运用多样化的分析工具等。需要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研究和建立具有整合思想的绿色建筑设计专业方向,它具有相关各学科乘积的效应,整合各专业最先进的元素,以培养能够胜任时代要求的建筑设计人才为目标,以同步提高建筑整体质量和建筑与环境的友好关系为社会责任。这就需要重新思考、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建筑领域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近期可以在已有的分工基础上考虑学科融合,建立健全建筑设计学科对环境控制设备、结构设计、计算机模拟分析、数理分析等必要知识体系的整合,加强建筑设计人员对相关绿色建筑研究进展和技术的理解,以便能够真正起到整合、组织设计工作的责任。针对相关方向研究生教学,加强包括建筑技术、结构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相关领域通课程的学习,以便掌握健全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最新科技进展。

2教学实践

2.1学科融合探索始于1990年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调整了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框架(图1),就此,式,以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和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为核心,部级课题负责人为主体组成的绿色建筑研究团队,建设了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成为绿色建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还打破了专业与职业隔阂,拓展绿色建筑通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题组内各专业负责教师频繁交流,形成了和谐结合专业发展的众多思考,围绕建筑学基本能力训练,展开了系列探索,形成了相对开放的教学体系,重点探索了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设计与研究人才,科学研究成果密切结合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套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实践和科研相互促进的创新模的科研关系,相互支持业务工作;注重打破研究生的专业界限,无论具体专业都强调需要掌握完备的建筑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经常开展跨学科的学习、研究、讨论。课题组内涉及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研究生共同学习绿色建筑通识课程,提高综合理解与设计能力。教学与科研相协调,明确了培养绿色建筑设计人才的目标,强化了建筑设计专业在学科群中的核心作用,其余门类均围绕此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多专业协同,促进学科间相互学习和知识体系的健全完善。瞄准绿色建筑行业前沿问题,将研究生论文研究与部级课题相结合,采用先进的、可重复的研究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10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绿色建筑方向博士50余名,硕士100余名。在西部地区,系统地开展了多种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的绿色建筑的环境测试、建筑模式研究、方案创作、示范建筑实施等系列科学研究工作。

2.2教学模式探索探索改变单纯的“线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方式,“并行式”设计方法,提高建筑整体品质。在承认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形态、文化传承等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逐渐摸索形成了并行的绿色建筑设计创作方法。与常规先功能、再形式、后绿色技术设计的“线性”流程不同,将绿色建筑关键的环境与能源指标量化模拟分析前置在建筑方案之前进行。在利用计算机分析工具对环境与能源指标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实现绿色性能的角度提出若干种可能建筑形态,再进一步落实功能和组织交通流线等设计工作,还需对上述环节进行若干轮次必要的调试和优化工作,形成满足多目标需求的绿色建筑方案。“并行式”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示意见图2。依照此方法,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多专业共同指导,探索了多重约束条件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能途径,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3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2014年,结合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组进行了“并行式”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检验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将17周课时分为设计准备(理论学习与调研)、总体概念、方案设计、成果表达等4个阶段,在重要环节增设了专题辅导(表1)。毕业课题的选址位于夏热冬冷地区的苏州市,是一家建筑科技企业的研发总部,占地1.7hm2。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北侧隔路与自然山体相望,东侧隔路与城市绿地公园相邻。由科研办公、对外技术展示、各类实验室、培训教育中心、学术会议厅等功能组成,要求符合绿色三星标识(图3)。本次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的关键内容:1)从自然气候条件出发,形成绿色建筑设计概念。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当地气象数据参数,利用Revit、Doe、Ecotect等绿色建筑分析软件,进行了生物气候、风环境、日照分析,探讨了包括风、日照、降水、温湿度在内的自然气候要素对建筑的影响,并从建筑节能潜力、主被动节能措施等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向和可能性开展了探索,让学生掌握借助计算机分析工具理性地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能力。2)复杂的功能组织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目标相结合。设计对象功能构成复杂,涉及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出入口确定、大小空间的协调、交通流线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单项技术难度不大;在此之上,又需要运用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环境和能耗模拟等手法,审视建筑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相应的修改完善。经过反复的调整,让学生掌握了“并行式”设计流程,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物理环境品质、控制建筑能耗水平,也能提前对建筑的关键环境性能参数做出定量预判,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效率。3)以节能为主要目标的围护结构设计手法。在建筑技术专业参与下,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尝试建筑立面设计的新方法。以降低建筑能耗为目标,主要采用自然通风降温、夏季遮阳防热、争取冬季日照、围护结构隔热保温等被动节能措施,在建筑表皮做出了积极反应,形成了差异化的建筑立面设计(四个立面的形态、开窗与遮阳、墙体构造等均不相同),体现了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4)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等级划分和指标构成,组织设计文件。该体系由“四节、环保、运营”等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又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构成复杂,难以应用。通过学习、难点讲解、重点辅导等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利用现行标准从事绿色建筑设计的技能,并将相关内容表达在设计成果图纸中,进行了一次完成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教学实践。

3结语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4

一、重视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制药工艺绿色化的感性认识

采用绿色工艺、实行清洁生产是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授课中可以适时引入几个经典案例配合理论方面的讲解,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女生物学家RachelCarson1962年出版了题为SilentSpring的专著。她告诫人们,DDT等农药的使用导致鸟类数量急剧下降,使万物复苏的春天居然听不到鸟鸣,成为“寂静的春天”。该书揭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吹响了环境保护的号角。为了从化学和化工的源头防止污染,以原子经济反应为核心的绿色化学应运而生。本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制药业忽视污染控制、破坏生态环境,竟成了催生绿色化学、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因素;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过程工程是过程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而产生学习绿色过程工程原理与技术的自觉性。1984年12月3日凌晨,作为农药生产原料的光气溢出到印度博帕尔市(Bhopal)的人口密集地区,导致32万人中毒、2500人直接死亡的严重后果,业界由此得到一个减免使用剧毒原料的警示信号。调查显示在事故发生时,冷却系统、温度指示器、燃烧塔都不能起作用,这表明事故还与设计错误、疏于管理等有关。此案例让学生体会到要提高工业过程的绿色度,一方面要采用无毒、无公害的合成或天然原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污染和危害;另一方面,必须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着手,大力研究和开发从整个工程链中消减污染的绿色工程技术,并强化生产系统的优化管理,提升员工素质。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曾作为镇静剂用于缓解孕妇妊娠反应。1961年发现服用外消旋的沙利度胺(反应停)的孕妇产下了四肢呈海豹状的畸形儿,累计致畸案例多达17000例,成为20世纪医药界最大的药害事件。后来的研究表明,沙利度胺的致畸性是由(S)-异构体引起的。此案例能让学生体会产品的绿色化是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指标,绿色化工产品应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若对映体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开发单一旋光异构体药物符合绿色过程工程原理。

二、用绿色过程工程原理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当代工程观”

工程观念的强弱和趋向直接决定着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工程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程思维。工程观是人们关于工程活动的基本理念,是认识和进行工程活动的指南。在当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下形成的当代工程观是对传统工程观的扬弃和超越。[4]传统工程观以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为主导,而对人文理性和生态优化较为忽视。当代工程观把工程理解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生态社会现象,视生态环境为工程活动的内生因素,工程活动不但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应按照生态规律重塑生态活动的方式。[4]这与绿色过程工程的内涵一致,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学,有利于贯彻当代工程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并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未来建设者和管理者。化学制药工艺学是研究、优选符合大规模药物生产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从而以最安全、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式完成药物制备的一门学科。生产工艺研究按研究阶段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和工业生产工艺研究。该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适宜强化工程观念教学。朱宏吉、元英进等指出,[5]制药工艺学可指导学生完成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即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组织,使学生将符合GMP要求的制药车间工程设计基本原则、制药设备选型与设备结构的设计结合起来。笔者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该学会按当代工程观的要求,根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友好的原则,选择、优化药物及中间体的制备工艺。实践表明,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对学生在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选择、设计绿色工艺具有非常突出的指导作用。据众多学习过本课程的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不论他们是否从事制药业,都能自觉运用绿色过程工程的观念开展工程项目的开发、评价和实施,学生毕业后体会到了学习绿色过程工程原理的更大收获。

三、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的教学设计

经过多年的摸索,绪论部分教学中引入生命周期评价(LCA)、[6]原子经济性(AE)、[7,8]环境因子(EFactor)、[8-10]环境商(EQ)四个概念是必要的和可行的。[8-10]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维护和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环境负荷的过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它首先辨识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辨识和评价减少这些影响的机会。生命周期评价是实施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工具。掌握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有助于学生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综合思考新产品设计、新工艺开发和旧工艺改造,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为在授课过程中灌输、剖析绿色过程工程原理提供了线索。传统化学采用收率作为评价某化学反应过程或某一产品合成工艺优劣的标准,这种做法已沿用了上百年。只注重收率往往会忽略合成中使用或产生的不必要的化学品,收率指标难以反映废物产生数量的多少,不足以完全反映原料的综合利用效率。欲充分利用资源和消减废弃物排放,只有使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尽可能多的进入目标产物中。B.M.Trost于1991年提出了原子经济性(AE)概念,[7]为评价化工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原子经济反应处于绿色过程的核心地位。R.A.Sheldon提出了E因子和环境商(EQ)两个概念分别用于快速评价反应过程中废物产生的数量和废物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9]R.A.Sheldon给出了传统制药业的E因子范围常在25~100kg/kg,[8]远高于炼油和大宗商品生产行业,这说明制药业实施绿色过程工程技术任重道远且正当其时,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是制药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绪论部分在介绍绿色过程工程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辨析上述四个概念,生命周期评价为绿色过程工程教学提供了线索,其余概念则可直接服务于每一部分教学。依据制药工艺学主要讲授内容,总体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绿色过程工程教育是一个线索分明、重点突出的有机的整体。期望学生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热力学以经验概况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几个热力学函数,通过“状态函数法”,即在相同的始终态间,能动地设计可计算的过程,解决了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理想气体、理想溶液是实际气体、实际溶液的理想化模型,实际气体通过逸度、实际溶液通过活度进行相应校正,可以简单地解决热力学、动力学问题。

(一)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物理化学课程公式繁多。对于有代表性的公式,授课中用板书逐步推导,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能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化学热力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每一步都可能引入限制条件,这种条件也是该公式的适用条件,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在授课过程中,我强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学生思维的梳理。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5

前瞻观点:今年是绿色营销的元年,中国政府正在起草第一份应对全球暖化问题的国家战略报告。企业开展绿色营销,要抛开"环保与利润是矛盾"这个想法,寻找环保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并把绿色营销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层面。

今年2月初,北京、南京和广州等城市都创下历史性的高温,国内的气候专家纷纷表示说今年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中国政府正在起草第一份应对全球暖化问题的国家战略报告。全球暖化的问题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得多的出现,而这些问题,都是绿色营销的宏观背景因素。

所以说今年是绿色营销的元年。

我1993年写的MBA毕业论文就是“消费者对绿色营销的态度”。14年弹指过去,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口不对心:如果你做调研问他们是否愿意多花钱来买环保一点的产品,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我愿意”。但如果你真的去卖那些“贵一点”的绿色产品,很可能会血本无归。所以企业一直都认为,绿色营销与销售利润是相矛盾的。

但最近几个月发生了一些变化。在2006年底及2007年初的几个月内,美国的主要杂志都不约而同地以环保作为专题文章。其中《商业周刊》及《Business2.0》等商业杂志都以封面文章说明“环保对盈利有帮助”。

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以下四点非常重要:

1、 首先要抛开“环保与利润是矛盾”这个想法。很简单,因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绿色营销方面日本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丰田汽车早在十年前就推出第一代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普锐斯汽车,第二代四年前在美国推出至今卖得越来越好。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老总们必须要认识到利润与环保并不是对立面。“做环保的就不能计较、想赚钱的就不能环保”这个想法已经落伍了。

2、 要认真寻找环保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结合点,从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最近在美国企业界流行一个词,叫“Sustainability”,中文可翻译成“永续性”。永续性的意思是企业如何在不伤害下一代的前提下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中国,企业要赚钱说难不难。但企业要“永续地”盈利难度就大多了。这不但需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更需要对社会有人文的关怀。

3、 要把绿色营销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层面。过去绿色营销的失败正因为企业把绿色营销停留在营销的层面。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把绿色营销当作美化企业形象的公关手段,对如何减少生产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何研发有市场需求的真正绿色产品等基本问题并不重视。在绿色营销的元年,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绿色推广”,更需要开发绿色产品、厘定长期盈利同时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以及开拓更有效率的渠道。

4、 要引起国人注意到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从而关心这个议题,并且用行动来支持。过去的绿色公关传播主要是围绕企业捐了多少钱之类的企业形象新闻。今年开始传播的角度可以从环境恶化的程度出发,谈到对每个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及作为中国人有什么生活习惯的改变可以帮助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最后才谈到企业如何在过程里发挥作用。切入的角度可以很多,但一定要达到引起“注意-关心-行动”的目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6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 项目建设理由及依据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3、资源优势

三、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1、市场需求现状

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五、项目进度安排

六、项目效益分析

[原文]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食品加工厂

2、建设地址: ××××

3、项目单位:××××食品加工厂

4、项目主管:××××

二、 项目建设理由及依据

1、项目提出的背景

竹笋营养价值丰富,味鲜而嫩,清脆可口,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属天然绿色森林食品。随着倡导自然保健食物的时尚化,作为寒士山珍和防止肠癌和减肥的天然健美食品,竹笋已备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重视和青睐。

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开发工作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国务院对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报的《关于以食品工业龙头、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有关问题的请示》中确定的“十五”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发展重点,结合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决定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专项工程。把农副产品加工的食品行业做大做强,应调整发展新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质量,迅速向世界水平靠拢,巩固特色优势,产品加工向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开发特色食品、绿色食品、保健营养食品。

3、资源优势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交通,城市道路,分车带景观,疏林草地

 

长沙市三一大道即319国道城区段,作为长沙市城北主要出入通道之一,是连接伍家岭商圈、广电商圈乃至机场高速、京珠高速的重要走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交通组织与景观设计的相互配合下,通过对北城区交通流量的分析,以及整体城市风貌的研究,力求展现新城新风貌。将市政道路、景观等系统建设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同时在景观建设中,力求达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融入城市文化,让使用人群共享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大道。

1 项目背景

三一大道是长沙市北城入口的交通主干道,位于开福片区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全长两公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现状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中央分车带的景观已处于老化状态毕业论文题目,与道路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色彩等缺乏整体感;绿化形式单调、品种单一、缺乏季相变化,个别树种(如蒲葵)不适应长沙气候,在冬季须进行包扎处理,严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道牙设置过高,且其面层易脱落,不仅影响车行视线,而且破坏了城市形象;未进行浇灌系统的设置,整条分车带内植被只能依靠水车浇灌,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增大了财政支出,影响了交通。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三一大道为北城区主入口道路,作为2009年长沙市的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之一,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拓宽于一体,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项目的建设,建成北城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新风向的形象展示窗口,对美化城市道路、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整个长沙市的多元化发展起着宣传与推动的作用。

2 总体设计模式

位于开福片区三一大道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原属于长沙市北城区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北城片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已成为长沙经济腾跃的形象展示区。通过对三一大道用地现状以及周边环境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在满足整体交通流量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双向六车道增为双向八车道,原有的8米中央绿化带则减为2米宽景观带。根据区域特色,结合城市整体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交通、体现特色”的设计思路,整体设计风格强调体现“疏林草地”,以展现北城经济活跃,欣欣向荣毕业论文题目,对外开放以及热情洋溢的城区氛围,使其具有区域识别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1 设计定位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北城片区整体环境定位,结合周边用地现状,把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成为保障交通安全、美化城市形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安全大道、形象大道、景观大道。

2.2 设计理念

(1)完善功能,安全舒适。设计充分研究道路使用现状,根据车流与人流量大小的特点,注重调头口的合理设置,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调头,以及人群在不影响车行的前提下安全穿越人行道,满足其通达功能。

(2)塑造形象,提升品质。景观提质改造工程是重新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力求以高品质、严管理为最终目标,融合周边整体景观,有效提升北城片区整体形象。

(3)凸显城市精神,强调地域特色。北城片区属于对外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对整个长沙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分车带的景观建设将其发展精神充分融入设计中,与片区景观营造一整体对外开放的环境氛围。

(4)尺度适宜,节奏轻快。景观设计尊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于景观的尺度感受,采用自然式布置形式,创造一宜人的多元化观赏景观空间。

2.3 设计特色

(1)依从交通,注重功能

由于三一大道的天然地理优势,使其处于高车流量与高人流量的交通环境中。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与行人的关系,处理好车流与人流交汇处的安全问题,通过景观的引导性设计,使中央分车带景观为其二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

(2)绿化为主,注重变化

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的景观设计在尽可能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毕业论文题目,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景观小品,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同时,力求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设计中,打破原有植被景观色彩单一的格局,通过草坪绿带形式来强调道路的轮廓、线形,进行有效视觉引导,且增大了景观带的视觉宽度。植物选择以本土开花树种为主,注重色彩的搭配以及季相的变化,植株高度控制在一米五左右,取消了乔木层的设置,在不影响视线通透性的同时,满足了防眩要求。引入大量草花品种,进行不同季节的更换,其与多年生植物相互配合,丰富了分车带色彩景观,做到四季有景可赏。通过植物色彩、质地、常绿与落叶的合理搭配,产生不同的植物围合空间,在统一中寻求变化,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效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抓住细节,注重尺度

在景观带的设计中,除了把握大尺度上景观组团的设计外,更注重一些细节的处理。(1)在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的同时,点缀以小型鹅卵景石,丰富了造景素材。(2)井盖的处理配合以草坪为主的大环境氛围,采用仿真草加以遮盖,与整体草坪融为一体。(3)15公分高的弧形路沿石毕业论文题目,不仅营造了美观的整体效果,而且保护了分车带内景观,为车辆与路沿石的边擦提供了更人性化的缓冲空间。(4)加置的填埋式浇灌系统,通过喷头喷射直径与景观植被带面积的换算,选择半球形喷头,达到最佳喷灌效果,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且能形成实时小型喷泉景观。

(4)把握环境,体现特色

长沙北城片区属于经济开发区,随着近几年城市的飞速发展,三一大道作为长沙的北入口进城大道,体现着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的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形象展示窗口,结合片区整体现代化发展气息,抓住特色,建成展现新城新风貌的开放式景观大道。

3 景观界面

整个分车带景观处于城市空间三维界面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视线高度,不同使用人群,对其景观的感受有所不同,随之产生多变的视觉空间。

(1)车行面层。三一大道属于联系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主干道之一,繁忙的车流量决定了其主要的使用人群。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把握好变化的整体空间尺度,因地制宜,设计一系列不同的标准景观段,通过局部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消减车行人员的视觉疲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车速对乘驾人员视觉连续性的影响毕业论文题目,以30~50米为标准段进行景观单元的设计,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小型植物群落空间,满足人们在高速行驶下对景观整体性的视觉感受。整个景观带地被层均覆盖经改良的草种,色泽柔和的草地景观不仅缓解了视觉疲劳,增加了视野开阔度,而且减少了土壤的裸露机会,创造了更清洁、更环保的行车环境。通过植物层次、以及疏密的逐渐过渡,将掉头口区域内采用留白处理,为乘驾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行车视野。

(2)步行面层。在这一层面内,使用人群主要为路人以及散步的人群。三一大道周边众多的学校、居住小区以及商铺,这决定了分车景观带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需要良好的观赏效果。对于分车带景观的塑造,主要以植物的变化来形成不同的空间格局,通过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色彩、质感等的相互协调,注重展现植物的个体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通过小型鹅卵景石的点缀作用,丰富景观空间,增加其趣味性,给人以静观感受。植物空间的变化,不同空间氛围的营造,充分配合周边建筑环境,做到步移景异。

(3)高架桥上层。从四方坪立交桥俯瞰整个三一大道,其中央分车带的整体景观效果一览无余。设计中,把握整个路段的“S”线形,从平面构成入手,把握整体构图效果,利用自然曲直的道路路线,创造一有节奏、有韵律的景观绿带。景观以组团为单位毕业论文题目,以分车带为画板,注重整体平面构图形式,做到收放自由,引入“飘带”式设计,大量使用草花植物,形成花海,与灌木、小乔木层相互配合,力求展现一灵动的空间。

不同的观赏层面,以及不同景观使用人群的心理,给人们带来一全方位立体感受空间,做到景随人动,人随景悦。

4 结语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发展的形象使者。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作为道路建设的形象展示台,体现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此次景观带的建设在充分尊重交通优先的原则下,通过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并把握地域特色,建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景观大道,这为以后城市中央分车带景观的营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英)G.卡伦著.城市景观艺术[M].刘杰,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单虎.城市道路空间形态的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1.

[4]赵斌.高速公路绿化艺术性设计[J].中外公路,2006(1):182-184.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 建筑学 人才培养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后,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新常态”成为今后对我国经济发展概述。前期大量甚至泛滥的经济建设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房地产的遍地开花让商品房空置率不断提高;城市化也在无序化的不断扩张和建设。我们应该放下脚步想想自己都做了什么,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可以放缓的。

作为工作在建筑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也感受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一方面从学校招生情况来看,本校从05年正式开办5年制建筑学专业,当时一共有3个班级,到现在2015年招生就只有1个班,形成了很大的落差。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也有不小的变化,以前学生大四基本上就业单位就已经敲定了,经常还有一些设计院,设计公司来学校招聘要人,有时曾经的同学也是经常打电话说要推荐优秀毕业生去实习等等,总言之,建筑学就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高薪热门专业。2015年的毕业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很多设计院、设计单位的项目数量下滑,招聘计划取消,甚至有些编外人员还要面临解聘的危机。那么刚毕业的大学生自然也不会很顺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面对这一切,我们需要思考面对这种“新常态”下社会需要具有哪些专业素养的毕业生呢?

1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是任何一个学科得以发展的根本,建筑学本来就是设计类的学科,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1.1空间构成能力的创新思维培养

建筑艺术就是空间的艺术,真正的建筑大师都是空间环境的塑造者。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创造理想的空间,让空间表现有一定的创新性是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时对于空间的表达和创造不能仅仅局限于图纸上,还要通过多做模型和构造作品,不断推敲和修改,让设计作品的空间创造更加符合功能和美观上的要求。

1.2方案设计能力的创新思维培养

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场地条件,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模式,教师对于学生方案的修改不能过多灌输自己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方案的雷同,而是鼓励学生设计有特色的设计方案,并要求学生认真对方案进行一次次推敲,并作出模型,更直观地对方案进行分析。

1.3讨论交流的创新思维培养

在设计方案的创作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设计小组,应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4民族传统文化的的创新思维培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建,古典园林是中国上千年文化的精粹,分析,感受,欣赏其中的文人情怀,并不是附庸风雅,只是增加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在当今西方文化大肆侵入的背景下,很多从业者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淡忘和忽视,这是极其可悲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尊重和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从中寻找创作灵感,可从中提取一定的文化符号,用新的材料、技术和形式进行诠释。

2实践能力的加强

建筑学毕业生光有创新思维也是不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也很重要。

2.1场地设计实践能力的加强

在教学经历中,有些学生非常重视建筑单体的设计,平面的功能关系,交通流线分析,立面的造型等等,对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够重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视野比较狭小。场地设计有时直接决定了建筑设计的立意和构思,好的场地设计能让建筑变得唯一和个性,并不仅仅靠夸张的造型或是绚丽的色彩来体现。

2.2绿建和环保实践能力的加强

建筑对环境是有一定的破坏性的,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中更少的破坏环境,同时也能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绿色建筑随之孕育而生。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和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国也在2015年更新了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绿建标准。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我们耐以生存环境的要求。

2.3社会性实践能力的加强

教师应启发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思考,建筑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发展的史书。可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提供师生讨论和分享的平台,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在建筑行业中怎么解决或弱化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社会老龄化问题,食品安全,旧城改造等等。

2.4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加强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光源与照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73-03

一、背景及意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需要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工程院在《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里提出尤其需要技术交叉、科技集成创新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为此我国提出“卓越计划”,以实施“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照明用电占世界用电总量的12%~20%,照明光源的革命、照明工业的转型及新兴照明产业的崛起成为各国的共识。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光源与照明行业发展迅猛,向着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我国由光源照明产品的大国提高到世界强国,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对照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战略中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放在突出地位,大连是国家首批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人才紧缺问题日趋凸显。

但与上述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开设光源与照明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十分稀少。大连工业大学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开设光源与照明专业的高校,有着良好的学科积累和行业声誉。发挥学校的优势,积极探索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平台,满足行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对于助推学生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及在国际范畴的就业意识与执业能力,为提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探索与实践

照明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其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目的就是为光源与照明行业、企业的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因此要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体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建立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稳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所需的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东北唯一开设光源与照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专业定位是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东北,面向光源与照明行业。因此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的立体化人才培养平台,进行了适合光源与照明行业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校内科研服务平台建设

团队积极争取创建各级科研平台落户本专业实验室,使学生直接感受高水平研究的氛围。本专业为“大连半导体照明产品公共检测与服务平台”及“大连市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实验室”。2012年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中国节能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绿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高校。同时获批“半导体照明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半导体照明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有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步伐,有效改善科研实验条件和实验水平。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科研教育平台,为照明产业相关的政府监管、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检测技术服务的同时,大力发挥科技创新研发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合作交流平台等功能,成为照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国际视野

每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部级、省级、市级等各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工作中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为学生在科技领域和实践工作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利用现有的中日韩国际合作项目,派出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各种国际竞赛、访问交流等,为本专业学生的国际培养创造平台和机会,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培养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和懂得国际合作的外向型、开拓型国际化人才。

(三)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

专业建设一直注重与照明行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成为中国照明学会团体会员单位、辽宁省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并与近二十家照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我们已经与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大连德豪光电有限公司、盘锦中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照明企业建立了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专业教学团队以我校光源与照明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及人事经理为主,“双导师”的团队成员面向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团队中专业教师和企业主管已有多年合作经验,团队成员发挥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中的优势,结合市场和技术的资源,紧密配合,积极探索,为成就“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奠定坚实基础。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合作开展半导体照明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教师和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科技研发和讲学,学生可在基地和研发中心进行现场实习、实践,并可参与部分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

(四)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例

大连工业大学与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始于2004年,学生在本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主要进行:

(1)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2006年3月,20名照明方向的大四学生首次来到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实习,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科学周密地安排了学生的实习日程。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专业知识,更让大家有机会在生产线上亲自组装了800余盏隧道灯具。实习结束后,有10名同学留在单位做毕业设计,企业派出了优秀的技术人员指导,让学生更是收益匪浅。在企业做的毕业设计水平明显偏高,其中一名同学的毕业设计还获得了学校的优秀毕业设计。良好的开端为本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打下基础。

(2)暑期实习生

针对很多大三学生想通过暑期这个空余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照明企业进行实践的良好愿望,2011年暑期首次启动暑期实习生项目。同样得到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大力支持,为10名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学们不仅受到有关企业文化、产品、灯具设计以及照明设计等培训,还实际在生产车间实习,在研发部门整理学习实际的图纸。经过三周的暑假实习,每位同学上交了实结。通过总结可以看出同学们收获颇多,除了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理解,也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很多同学表示,以后会好好珍惜在校的时光,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开发高效照明产品,践行绿色照明理念实践团队”获得2012年度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度大连市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3)索恩杯灯具产品设计大赛

2012年,由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大连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了索恩杯灯具产品设计大赛。此次大赛涉及的专业包括电子信息专业、光源与照明专业、机械及自动化、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多个专业,累计参赛作品68件,参赛人数近百人。本次大赛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绿色照明技术和产品的认知度,鼓励我校大学生对绿色照明研发及产品的创新,提高绿色照明产业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三、应用效果

(一)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专业教师走出校门,走入企业进行调研和交流,引进和借鉴先进的教育和学生培养方法。多年来,注重与照明行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先后成为中国照明学会团体会员单位、辽宁省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及十多家半导体照明企业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多名教师在省、市、校级讲课大赛及各种教学竞赛中获奖。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及辽宁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等科研教学课题40余项,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4本、建设多门网络课程及微课程,获得省市及校级科研教学奖励20余项。其中2012年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照明学会授予的第七届中国照明教育贡献三等奖。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习,尤其是自2011年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实习项目,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增长专业技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国家、省、市、校级组织的各项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多项大奖,在专业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多项专利。学生创新方面的成果显著。

(三)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为本专业学生的应用人才培养创造平台和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满足了社会需求。调查表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出一筹。用人单位对绝大多数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精神、业务水平和协作精神有较高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摘录:进入公司后,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将所学知识熟练、扎实地运用于项目开发和维护中,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表现出良好的素质。由于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且大部分同学都工作在照明领域。就业单位有著名的索恩照明(天津)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国家重点创新实验室及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四、结束语

目前光源与照明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严重制约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本文针对国内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探索实践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水平照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及专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照明工程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2010-12-16).

.

[3]曹冠英,李德胜,曹帆,邹念育.光源及照明综合实验教程建设[Z].2011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2011.

[4]曹冠英,等.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半导体照明人才的初探[Z].第二届高等教育理工类教学研讨会,2012.

基金项目:本文感谢以下项目的支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1DB030),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依托国际合作项目培养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201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ZD201222),2013年大连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绿色会计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绿色营销;战略;对策;绿色营销近视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环境危机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西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环境保护问题,以降低消费品污染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消费观念代表了当今世界公众消费观念的潮流。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中,一种将生态工程和基因工程相结合的“绿色科技”促进了一个涉及环境协调、清洁、无公害化的“绿色产业”的发展。在生产上,企业积极引进“绿色科技”,主动承担“绿色责任”,争取生产出无污染,有益人类健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企业管理上,内部注重培养员工“绿色意识”,外部注重企业形象,无论是生产上还是企业管理上都超越了传统营销的理念。

在国际市场上,绿色的成分越来越浓,形形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绿色住宅”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21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给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但面对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忧虑,已逐渐转化为消费过程中一种自律行为,他们更青睐适度、无污染、环保的消费。在绿色消费的拉动下,绿色营销观念应运而生,并日渐成为21

世纪世界市场营销的主流。

一、 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与21世纪之初,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提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别、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我国的营销学者也指出:“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中要重视保护地球资源环境,防治污染以保护生态,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以造福后代。”可见,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需求管理过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

由此,绿色营销就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的需要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也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与传统的营销相比,绿色营销是以绿色消费为前提,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和安全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绿色营销是以绿色观念为指导思想的,其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营销的重要作用

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明智之举,而企业也采取积极的防污染技术,通过绿色营销,树立企业“绿色”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和企业发展。

1、绿色营销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绿色营销帮助人们确立生态文明道德观,臭氧层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都是因为人类的行为失范所致。所以,人类有计划有节制的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就是一个涉及生态文明的道德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使得消费者被纳入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之内,消费者可以采取符合自然生态演化规律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从而挽救生态危机。绿色营销能帮助人们确立绿色发展道德观,无公害、无污染地发展经济,使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绿色营销的道德引导作用便体现于此。

2、绿色消费带来新的商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绿色法规的实施和绿色组织的建立也促进了一些新的绿色产品的生产。绿色消费的兴起为这些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比如,汽车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又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而新型燃料的绿色汽车则追求节能、无污染、要求使用节能装置、新材料等。产品的绿色、市场的绿色乃至产业的绿色必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3、绿色产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否定,其关键是在减少环境恶化的同时增加价值,取得利润。如利用企业生产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行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大下降,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日益重视,绿色产品的销售情况非常乐观,定价相对其他产品要高10%-30%,利润可观。

4、可持续发展战略客观上要求绿色营销。绿色营销由绿色消费驱动,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定义,联合国环境署于1994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指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见绿色消费完全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的生存原理。

5、绿色营销是21世纪企业兴衰的关键所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生态平衡以及政府规范化立法的压力驱使企业必须树立环境观念,开展绿色营销。此外,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需求不断的增加,企业如果不进行绿色营销,其产品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成功的绿色产品营销向我们展示了绿色消费的巨大潜力。和绿色产品相关的价值定位有5个,分别是效益和成本的有效性;健康和安全;质量表现;象征和地位以及方便性。此外,当绿色产品本身并不具备这五种价值定位时,成功的绿色市场营销计划会结合一些受欢迎的消费者价值来使产品本身更受欢迎。实际上,产品的设计者和营销人员需要把绿色产品的消费者价值和相关的消费者市场联系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产品营销计划。

1、绿色信息。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

据。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

2、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针对我国目前人们的绿色意识淡薄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保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3、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高投资是无谓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努力使他们把环保和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

4、绿色营销组合观念,实施企业营销组合策略,研制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生产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而开发绿色产品必须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造流程的确定、包装和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到废弃物的处理等统筹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研制绿色产品,绿色科技是物质保证,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为绿色产品的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

5、强化绿色管理。“绿色管理”就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之中。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发展。绿色营销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有: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管理与控制、绿色信息管理、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管理与控制、绿色产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企业治理“三废”及其他环境指标的指定与监督管理等。企业只有在绿色管理原则下,才能加快向绿色企业发展转变,推动企业采用各种环保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生产出符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防止营销近视症,促进绿色营销健康发展。

绿色营销必须满足两个目标,就是改进环境质量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对这两个目标的错误评判或者是以牺牲后者为代价过度的强调前者都被成为绿色营销近视症。1960年,哈佛大学教授罗斯福・莱维特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营销近视症的概念。在文章中,他指出,企业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将焦点放在管理产品上,而不是满足顾客需求上。莱维特指出,一个企业,如果过分关注产品而不是消费者的需要,那么他注定要失败,因为消费者会选择那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新的发明,放弃原有的产品。研究表明,很多的绿色产品失败的原因就是绿色营销近视症,营销人员过度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产品的绿色上,而忽视了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对产品其他期望。

除了提供一些消费者并不需要的环境利益之外,在绿色产品不能提供可靠的,持续性的环境效益的时候也可能产生绿色营销近视症。还有很多失败的例子让公司和消费者拒绝绿色产品。消费者不愿意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原因是绿色产品的使用需要一些牺牲,例如不便,高成本,质量欠佳等等,尽管他们能够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方面消费者片面的对使用绿色产品有很多的顾虑,另一方面市场上却有很多的绿色产品实际上是很好的,他们可以带来方便、低运行成本和更好的质量。通常来说,这些产品的营销并不只强调绿色效益,因此消费者并不会马上就把他们当作绿色产品,并对他们的绿色效益产生误解。比如说,对于Marathon和一些其他高价品牌的荧光灯的偏好可以被归结为能源的节约与寿命的延长。当消费者被所谓的非绿色效益征服的时候,他们会更愿意接受这些绿色产品。其他的一些环境产品通过微市场营销或者提供主流外观也获得了极大的市场成功。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进一步强化人们的绿色意识,进一步推进绿色活动,从而形成企业经济行为绿化的动力,这一方面将迫使企业大力发展集约型循环经济,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另一方面将促使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不再满足于优越的物质享受而追求更自然更健康和谐的生活,形成绿色环保意识。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将体现在消费上,最终形成绿色消费的新时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基本单位的企业, 只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把实施绿色营销融入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去,与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践绿色市场营销战略是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在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学敏,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07(6),26-28

[2]孙洪庆.我国绿色营销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8(1),14-15

[3]彭攀,唐花英,郭国化.略论绿色销售及其实施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5).

[4]Jacquelyn A Ottman Avoiding Green Marketing Myopia――Ways To Improve Consumer Appeal For 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Products. Environment June. 20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