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5:23

绿色物流论文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公务员之家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2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强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因素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1.单程经济与循环经济比较。从产出与资源投入角度看,传统经济属于单程经济,是线性的增长模式,高产出建立在高消耗的基础上,以“资源——产品——废弃”为表现形式,视地球为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方面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各种工业品和消费品,另一方面向地球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循环经济则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以“低投入——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为特征,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地球资源的开采,按物质代谢或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使整个经济系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创始人鲍尔丁曾说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不过是茫茫无限太空中的一艘小小的飞船。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终将使这艘小飞船内有限的资源消耗完,人类生产和消费所排出的废物终将使飞船舱内完全污染。因此,在考虑经济发展过程时,人类必须对这个有限的、狭小而拥挤的星球建立“宇宙飞船”经济,也就是说,必须建立既不能使资源枯竭,又不能造成污染,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质的循环经济,以代替过去仅限于“取”和“排”的单程经济。

2.循环经济的行为准则与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即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源头上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重复使用;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参与经济循环。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相互影响。循环经济“减量化”准则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无效的物流业务量,降低了绿色物流体系的运行成本。循环经济“再使用、再循环”准则需要高效的绿色物流体系来支持,以保证循环经济顺利循环。很显然,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人类现在与未来的和谐,有利于推进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绿色物流的特征与建设目标

绿色物流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的,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和控制。与传统物流相比,绿色物流有自身的特征和建设目标。

1.绿色物流的特征。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发展绿色物流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理智选择,也是企业应对未来全球化挑战和在竞争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机遇。根据循环经济的理论与要求,与传统物流相比,绿色物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绿色物流追求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直接体现一个组织的绿色形象。二是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于绿色物流的全过程,环境保护成为评价物流系统是否有效、合理的重要指标。三是绿色物流既包括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各个单项的物流作业,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四是绿色物流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经济与环境共生型的企业发展战略。

2.绿色物流建设目标。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其活动由实现商品空间、时间上的转移而产生的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元素构成,涉及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领域,有赖于社会大生产的专业化、集中化和市场的分散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绿色物流是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流程进行改进,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生产与物流、消费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因此,绿色物流建设目标是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促进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物流建设策略

根据循环经济的准则,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前瞻的物流规划和科学的物流管理,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障碍,与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活动紧密衔接,提供快速高效的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废弃物回收等绿色物流活动,在保证高水平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消除物流活动中种种非绿色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物流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各行各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特别是政府和企业的参与。

1.政府层面的策略。在绿色物流建设方面,政府作为公共部门,所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宏观性的,旨在对物流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

(1)通过舆论导向,树立绿色物流观念。观念是行为活动的指南。由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矛盾,企业往往为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为个体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非理性地对资源展开掠夺式经营。政府要加强循环经济的研究,向社会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树立绿色物流观念,为绿色物流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一方面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分享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成果,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避免自有物流带来资金占用增多、运输效率降低、配送环节变繁、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

(2)通过政策导向,开发绿色物流技术标准。现代物流的特征是建立在先进的物流技术的基础上,没有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支持,就没有绿色物流的发展前景。绿色物流建设既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定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政府要从政策上鼓励绿色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强制性地限制和淘汰非绿色物流技术标准。标准化是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目前我国物流业中的非标准化设施、装备和行为相当普遍:一是各类运输方式间设备标准不统一,限制了多式联运的开展;二是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协调运作;三是信息技术不能自动实现无缝衔接与处理,影响了数据共享。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对我国绿色物流标准的制定进行宏观指导,在对国外相关标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及时淘汰落后的标准,更新或增加通用性强、有利于环保的物流技术标准。

(3)通过法律导向,制定绿色物流法规。绿色物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政府约束的角度看,绿色物流法规的制定、颁布和施行,将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保障。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现有的物流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可以明令禁止非绿色物流的行为,尤其是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如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流通加工的废水排放污染水质,一次性包装的丢弃污染环境,等等。这既明确了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促使绿色物流建设有法可依,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在绿色物流法规的规范下,下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更能激励供应商提高环保意识、改善产品环保性能,如某家大型电信公司同意采购某家供应商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前提是,要求这家供应商在这些设备寿命终止时能将其回收,并妥善处置。

(4)通过投资导向,完善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基础性、公益性的物流设施,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的科学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资源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关系,使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投资者的物流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2.企业层面的策略。企业作为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在绿色物流建设方面的策略主要是微观性的,旨在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1)加强绿色运输管理。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企业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是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对企业而言,实施途径主要包括:首先是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其次是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交叉和重复运输,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环境危害。再次是组织开展多形式联合运输和共同配送,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运输方式的长处,以实现多环节、多区段、多种运输工具的相互衔接,尽可能全程采用集装箱运输形式,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

(2)加强绿色包装管理。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例如,现在我国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由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随地遗弃所引起的。绿色包装要求按照循环经济中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原则,积极推广无毒、无害、轻量、薄壁的包装。绿色包装以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主要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和包装作业过程等三个方面的绿色化。企业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尽量使用简化、可降解环保材料制成的包装,提高材质利用率。二是设计大型化、集装化及轻便式、折叠式的包装,以保护货体,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提高装卸搬运效率和装载率。三是建立包装回收制度,尽可能采用周转包装,以利于包装物的梯级利用和废弃包装物再生处理等。

(3)加强绿色流通加工管理。流通加工指货物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贴付、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企业实施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4)加强绿色仓储管理。绿色仓储要求企业避免保管中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易燃品、易爆品和化学危险品等物品的爆炸或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除此而外,绿色仓储还要求企业仓库资源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仓库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仓库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企业新建仓库还要考虑拟建仓库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5)加强逆向物流的管理。逆向物流是指所有与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源回用和资源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逆向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常被发达国家作为建设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实施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弃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制度。废弃物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出现增加废弃物处理的困难,可能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引发自然环境的恶化。为了减少废弃物物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再利用,企业需要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加强废弃物的循环物流管理。在绿色物流法规的引导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企业物流系统也必须以此为根据重新构建,不仅要考虑为前向供应链提供快速的、环境友好的物流服务,还必须考虑构建废旧产品的回收、翻新、改制等再循环的物流网络。

参考文献:

[1]周宏春.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学[J].科技中国,2005,(9).

[2]刘志坚.浅析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J].大众科技,2005,(12).

[3]王丽梅.浅析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规制与政策激励[J].税务与经济,2005,(6).

[4]张沈青.论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物流战略[J].当代经济研究,2005,(9).

[5]李文静.政府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的作用[J].北方经贸,2006,(1).

[6]周韬.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11).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绿色物流;环境;环境法规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可持续型发展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于是社会就呼唤一种能够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物流体系——“绿色物流”。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

绿色物流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定义。但是在国际上,绿色物流已作为继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绿色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由A.M.布鲁尔、K.J.巴顿和D.A.亨舍尔合著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手册》一书中,认为由“绿色(Green)”和“物流(Logistics)”组合在一起的“绿色物流(greenlogistics)”一词,代表着与环境相协调的高效运输配送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规定,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二、绿色物流的实施措施

1、树立绿色物流观念。观念是一种带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世界观,是一定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反映,是人们活动的指南。由于长期的低生产力,人们更多地考虑温饱等低层次问题,往往为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为个体利益忽视社会利益,企业因这种非理性需求展开掠夺式经营,忽视长远利益和生态利益及社会利益,进而导致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取之于大自然,复归于大自然。于是乎,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应运而生,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变化,甚至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一系列新的市场制度和经济法规,迫使企业降低环境成本而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绿色物流等经济活动。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绿色世纪。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决不能存在“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推行绿色物流经营。物流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绿色经营管理策略,以推动绿色物流进一步发展。

(1)选择绿色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例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高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等。

(2)提倡绿色包装。包装不仅是商品卫士,而且也是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环(Recycle)。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等等。

3、开发绿色物流技术。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绿色物流观念的树立、绿色物流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样,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物流机械化方面、物流自动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网络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相比,大概有10年至20年的差距。要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否则绿色物流就无从谈起。

4、制定绿色物流法规。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制定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主要表现在: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流通加工的废水排放污染水质,一次性包装的丢弃污染环境,等等。因此,他们制定了诸如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国外的环保法规种类很多,有些规定相当具体、严厉,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最新国际环境标志也已经颁布执行。尽管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政策或法规,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明确方向,克服障碍,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4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的,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是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环境也随之日益恶化,空气污染加重,资源严重浪费,城市交通堵塞恶化等,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而绿色物流正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调保护环境,迎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②是适应物流业竞争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外国物流企业开始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必然的选择。③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2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瓶颈因素

2.1绿色物流思想落后

一方面,政府部门的观念仍未转变,由于对绿色物流的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企业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缺乏了解。企业者关注自身产品表面的绿色宣传,却忽视了产品的内在绿色品质;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系。

2.2政府管理职能不够完善,区域政府间缺乏合作

从职能来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均呈现物流相关职能管理的条块分割,难以对物流相关业务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从地域来看,存在地域间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受行政划分利益影响,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均表现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状况或趋势。突出表现为港口竞争、园区竞争和财税政策竞争等,由于没有跨区域利益经营主体,缺少物流产业整体布局和全局优化的观念。

2.3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毋庸置疑,滞后的基础设施就像一个“瓶颈”,制约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理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骨干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我国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经营分散,设备落后,物流技术含量不高,不能满足进行现代物流和配送的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2.4物流初级人才过剩,中高级人才紧缺

这主要是由于物流业中的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不全面或严重老化,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而物流中高级人才的紧缺,主要是由于目前高等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有效的人才供给不足。例如,2006年8月底,全国本科类高校中共有97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在校本科生数量近1.6万人,研究生不到3000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在校生约有1.5万多人,这样一年为社会输送的各类物流专业人员只有8000多人,即使算上在职人员每年约3.5万人的培训规模,也远远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5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

2.5绿色物流标准化现状落后

尽管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标准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从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物流信息到物流体系的标准化体系仍不完善。

3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对策

3.1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绿色经济要求物流企业在经营决策时综合考虑人们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以此观念,策划绿色物流活动。企业经营者要改变“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政府部门也必须树立绿色环保意识,重视对物流企业发展的监督和引导工作,尽最大限度地避免物流发展带来的污染。

3.2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合作

①由国家相关部委、相关部门设立的专业化办公室来实现国家范围内的物流推进协调机制,特别是有效避免政令冲突,使得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特别是促进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和协调发展,协调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要设立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牵头部门,系统规划和调控扶植区域物流发展。②注重区域,简政放权。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特别是推进行业组织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股权改造,强调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区域间合作强调经营主体的上移来减少上下、左右的博弈,保障区域内、区域间全局的有效优化。

3.3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①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②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③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3.4改革物流教育体系,培养国际型多层次的物流人才

①要建立国际化、综合化的物流教育课程体系,未来的物流业竞争是全球性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就必然要求我国物流教育注重国际化的内容。同时,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不仅要强调多元化,还要突出特色,必须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要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②要面向市场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市场要求,高校专业设置应包括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的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多个层次。物流本科生教育主要培养中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物流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科研人员和高校师资。至于第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应由高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来培养。

3.5促进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为迫切的是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淘汰一批落后的标准,增加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制定。

参考文献

[1]王乾.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

[2]刘晖.对物流企业实现绿色物流的思考与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2).

[3]孔令亭.探讨绿色物流[J].中国市场.2007,(2).

[4]周宁武.绿色物流发展战略探析[J].科技信息.2007,(3).

[5]曾国平.绿色物流:未来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主流[J].经济师.2006,(3).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5

1.虚空包装给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包装的包装物品在整个包装中所占比例很小。它除了欺骗引诱消费者消费外,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虚空包装实质上是对资源和能源的一种浪费,这种包装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将会变为一堆废物而一钱不值;虚空包装是城市垃圾和污染的重要来源,虚空包装被识破真相后,消费者常常是进行烧毁处置,在处置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害有毒气体。

2.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过度包装只强调修饰,大多数以多层次为特点。过分包装,不仅让生产者增加生产成本,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而且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包装大部分是要被扔进垃圾箱的,中国城乡每年生产的垃圾有4亿吨,其中60%的生活垃圾是包装物。过度包装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

3.包装涉及到整个物流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在生产和物流过程中,包装既处于生产活动的终点,又处于物流活动的起点。但是包装作为物流活动起点其作用要比作为生产活动终点作用大得多。包装时刻存在于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中。物流中装卸、搬运、存储、配送和运输等活动实现的效率和质量都和包装有直接关系。产品包装采用何种材料、容器、技术和结构都会影响到物流活动的质量和效率[2]。

4.包装为其他物流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保证。商品实体经过包装后使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活动得以方便和快捷地进行。同时包装能保证物流网络的可控性,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关键内容,然而产品的种种信息都能够通过产品的包装反映和体现出来。

5.包装直接影响出口贸易发展。随着各国人民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拥有绿色包装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市场。现在出口贸易的环境标准和法规日益严格,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要壁垒,不符合进口国绿色标准的产品要么就是在出口数量和出口市场方面受到限制,要么就是被课以很高的进口附加税,要么就出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紧张,引发贸易摩擦。中国产品的包装和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国内企业忽略进口国商品包装的要求和法规,导致产品无法进入进口国家,使得出口贸易蒙受巨大损失。

二、发展绿色包装的意义

1.发展绿色包装,减少流通污染,优化生存环境。绿色包装有着节省材料、合理运用材料、可回收再生产等特点。绿色包装对包装材料的再生利用有明确规定。绿色包装其内涵要求是:包装减量化方面强调最少废弃物、结构优化、材料消耗降低;包装可再生或可降解方面体现易于回收再利用;包装废弃物方面突出不产生再次污染;包装材料方面做到尽可能采用天然材质或再生资源。这些要求在减少污染优化生存环境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加快包装的绿色化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绿色包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进入WTO后,绿色壁垒逐渐取代传统的关税壁垒而兴起。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它要求企业建立并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实现最小化。

3.实施绿色包装,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绿色包装,符合各国人民环境保护的观念,出口产品时不会因此受到进口国这方面的限制,节约出口产品成本,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减少贸易磨擦,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4.绿色包装策略,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为包装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资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积极措施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包装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包装实质上是一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发展绿色包装,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中国实施绿色包装的障碍

1.观念认识具有片面性。绿色包装发展滞后,人们对绿色包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观念水平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包装思想还没确立,更谈不上具有发展的前瞻性了。而且产生了绿色包装上的认识误区,社会上把易降解材料包装和纸包装看成是绿色包装的代名词。而对绿色包装内涵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使用后是否再利用这方面的要求往往被忽视了。

2.绿色包装立法薄弱。同西方国家比较,中国的绿色包装立法工作处于落后状态。尽管颁布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规,但目前尚无专门的包装管理法规。致使包装不规范行为没有相应法律法规制裁,也无法引导企业为降低环境成本而自觉努力开发、生产、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和绿色包装。

3.绿色包装发展受到资金技术人才制约。生产绿色包装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因而绿色包装产品成本往往比传统包装产品高,在市场上绿色包装产品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失去了价格优势,致使绿色包装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3]。

绿色包装发展是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包装行业的技术差距表现在:高精度和大型化产品短缺,包装产品配套数量少;产品质量性能差,造型外观落后、寿命不长;生产规模大并且档次高的企业为数不多,龙头企业更是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少科研生产试验基地,基本还停留在仿制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宏观调控不力,致使很多地方在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方面一哄而起。其次是资金投入不足,因经费不足,致使企业无力研发新产品,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自主开发产品和创新能力薄弱。

4.国内绿色包装需求严重不足。在中国目前绿色消费还未成为一种主流方式。人们对绿色包装还只停留在观念水平上。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因为其技术含量要求高,研究开发成本高,需求量不高,从而制约了它快速而大面积推广。也影响了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四、实施绿色包装的思路和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加强法制建设。法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制性手段。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能够保证绿色包装体系顺利运行,使绿色包装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有法可依,以法律形式促进和规范绿色包装发展。在绿色包装立法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扶持和保护绿色包装企业及其产品,同时对那些不符合绿色包装发展要求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在制定法规时,既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又要与国际接轨,促进绿色包装健康发展。

2.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应宏观调控,建设包装押金、资源回收奖励、绿色补贴等制度,为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市场需求,增加企业收入,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政府应对资源循环运作的包装生产企业大力鼓励,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税收、信贷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设立专项基金,增加资金投入,优化包装产业结构,提高包装行业素质;对绿色包装材料的进出口给予关税和配额方面的优惠等。

3.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为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鼓励再生材料的使用,可以发挥税收作用开设有关包装方面的新税种。对于使用不同包装材料的包装征收不同的税率。对于绿色包装则应该免税。充分体现税收的效率性。通过包装税的区别征收,既相对降低那些使用绿色包装的产品价格,又提高那些包装废弃物需要特别处理或不易回收的包装的产品成本,激励生产者采用绿色包装,从而促进绿色包装发展。

(二)企业方面

1.强化绿色包装意识。目前不少企业绿色包装意识淡薄。在“绿色浪潮”的时代,作为企业应提高绿色包装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企业应该理解,并非所有限制有害环境的商品进口都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企业应该知道,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约束甚至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的;企业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既能降低能耗成本、减少污染,又能提高企业形象,还能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包装标志实行绿色化。在绿色浪潮的推动下,人们购买商品时由更多关注商品的质量、关注包装的精美,开始转向更多关注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包装是否具有绿色标志[4]。现在绿色包装成了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阻碍。如果产品没有绿色标志,要么就被发达国家拒绝进口,要么就在价格和税收上处于劣势。

3.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绿色包装材料强调的是不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危害。绿色包装材料对发展绿色包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企业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要求做到:必须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尽量使用重复再用和再生材料;大力开发动植物包装材料;注意选用可降解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83-89.

[2]彭玉兰.绿色物流与环境保护[J].中国环保产业,2004,(3):44-45.

[3]郭彦峰.对绿色包装的几点思考[J].印刷世界,2005,(2):40-41.

[4]蒋小花.循环经济视角下绿色包装法律研究[J].特区经济,2007,(2):231-233.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7

1.1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绿色与环保。企业是绿色物流战略,这不仅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还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有利于赢得客户的信任。

1.2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随着各种物流技术的提高,新式的交通工具及保鲜储藏技术的出现以及各种废物的实时处理技术的成熟,极大的促进了绿色物流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物流成本几乎占据整个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绿色物流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物流网点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大大降低物流运作中的原材料成本和燃料成本,降低环境成本风险,从而拓展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企业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2绿色物流的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还面临着政策支持不到位、运输网络规模小、物流费用高、第三方物流企业需求不足,以及安全保障机制不到位,价格混乱、超载,运送违禁物品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2.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推动思想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主动适应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发展模式的深刻变化,奋力冲破各种陈旧观念、思维定势、体制束缚、利益藩篱,持续推动思想大洗礼、观念大更新。大力弘扬绿色物流的理念,敢为人先大胆试,敢于担当大胆闯,向规模总量要实力,向质量效益要合力,向优势特色要活力,向奋进提速要动力,努力走在现代绿色物流改革的前列。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2.2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政府和国家要建立健全绿色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绿色物流统一标准,形成规范管理,把握当前电商发展的巨大机遇,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首先要合理规划,加快建设已规划好的物流产业园,引入大型、有实力的物流公司进驻物流园区,抓好物流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探索采用标准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等方式使用和管理。治理环境要跟经济增长通盘考虑,把握一个平衡点,不能只要环境不要经济。同时要继续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绿色物流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要坚持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推手,根据政府的发展规划,搭建现代物流业发展平台,按照“扬长补短、率先突破”的物流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通过完善道路网络、引进物流企业等办法,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服务平台,谋划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政府要帮助物流企业渡过难关,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规划建设特色物流园区,并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与服务力度,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要为企业减负,解决实际问题。要抓住新能源商机,为节能减排、治理雾霾作出贡献,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8

【摘要】绿色物流强调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在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人类后续生存面临威胁的情况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农产品是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还不发达,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完善。【关键词】农产品绿色物流20世纪中后期,就在世界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同时,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出现,那就是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使我们后续的生存环境和经济运行受到严峻的挑战。于是由有关国家和人士提出和发起,联合国倡议和引导的,一场旨在保护地球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绿色革命”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应运而生,并渐渐风靡全球。当代物流营运作为商品贸易的重要环节,同样也存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于是绿色物流便被提了出来。对于作为食品的农产品来说,绿色物流的意义就更加重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食品关系到人类的身心健康。一、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所谓绿色物流,顾名思义,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包括以下内容: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也是我国发展绿色物流亟待逾越的障碍。据悉,我国物流设施空置率高达60%,这显然与物流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更不要说绿色物流了。2、绿色运输。毫无疑问,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4、绿色包装。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5、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所有与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源回用和资源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常被发达国家作为建设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实施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制度。在我国,逆向物流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只是局限于废旧物资回收、生活垃圾分类等初级行为,经济效益尚不明显。我国的逆向物流工作基本上是在政府的组织下进行的,作为企业自身行为的逆向物流活动还不多见。和很多与环保相关的问题一样,绿色物流先从发达国家兴起。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限制物流的环境影响。例如,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日本在《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明确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提出发展循环型经济的目标,积极扶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施乐、柯达、美孚、惠普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项目,并且收益显著。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但是在我国,绿色物流还十分落后,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济发展阶段所限;二是对绿色物流缺乏广泛、深刻的认识,对绿色物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局限。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1、绿色物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我国加入WTO后,将会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及我国产品,而在物流服务方面,经过合理的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外国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2、绿色物流也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为现代新兴行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紧密衔接,人类的经济活动绝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致造成再次重复污染。选择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而且,资源循环、资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举措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实际收益,成为物流企业利润的新源泉。据西方学者估计,目前全球逆向物流市场达200亿美元规模之巨。3、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经之路。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运输仓储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润”空间。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但当前物流基本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是无可估量的。4、绿色物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绿色物流将物流企业推向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有助于物流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赢取公众信任。绿色物流企业也比较容易获得一些环境相关的认证,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西方的最新研究指出,一个具有良好环境表现的企业通常也具有良好的盈利表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DJSG)指数等投资分析统计证明了这一事实。绿色物流是可以为物流企业创造价值的,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股民和其他投资者的青睐。三、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比较落后,具体体现在:1、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农产品运输,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的长途运输,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以及汽车的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2、我国对蔬菜缺乏必要的加工过程,大量的毛菜直接进城销售。据有关资料显示,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1][2]0吨垃圾,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如果再加上相关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维持一个农贸市场的正常运作,成本开支将是惊人的。3、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如2002年,中国有总值不低于750亿美元的食品在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一些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如奶制品、海鲜等)销售价格的70%被用来补贴物流过程中的货损支出。我国食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体系,甚至被定位在“昂贵、耗损大、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负面形象上。4、农产品污染严重。批发、贸易市场的卫生条件差,农产品污染严重,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5、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农产品经常遭遇绿色壁垒的限制。例如,作为中国农产品主要贸易国之一的日本,2002年1月,日本以2001年中国蔬菜有2.8%抽检不合格为由,开展了一个中国农产品检查强化月的活动,每批进入日本的蔬菜都要检查,过去只抽查6种农药,现在要查40多种,造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1-7月,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分别下降了20%至29%。另据海关统计,2001年年底到2002年2月底,从大连海关出口的农产品遭退运达159万美元,同比增长194%;2002年一季度,天津海关被退回的农副产品清单共80票,总价值134万美元,比以往提高了8倍。四、对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几点建议1、培育绿色市场,形成确保食品安全的销售网络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制度,加强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使之成为具有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美化环境功能的销售网络体系。一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环保要求,加强硬件建设,逐步实现设施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肉类批发市场应配备冷库或冷藏设施,大型零售店应配备保鲜设施。二是应用现代技术,加强质量管理,完善食品进货索证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入市场。三是配备简易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大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要配备简易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按照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四是建立无公害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专柜、专区、专卖店,并配有醒目标志。五是改进销售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业态中的销售比重。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竞拍方式和电子结算。鼓励销售包装食品、初精加工食品。2、开辟绿色通道,形成全国范围内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流通网络。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统一协调和组织货源,建立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工具合理连接的食品运输网络系统,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严防食品在途污染,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流通。一是建立源头运输检测制度,有害物严重超标的食品不得运输。二是改进运输方式,鲜活食品运输采取保鲜措施,严防变质和二次污染。公路运输白条肉进行吊挂、封闭,冷却肉实行冷链运输。三是实行多式联运和直达运输,大力发展面向社会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市场为纽带,做好各种运输工具的合理联接,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3、建立和完善法制保障体系。抓紧对我国现有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相关的法规进行清理、评估和制订、修订工作。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畜禽屠宰法》等法规。制定和完善食品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绿色通道和绿色市场标准以及作业流程等。加强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工商、卫生、环保、质检等现有的执法队伍的优势,对食品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污染严重的食品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做到“部门协调、社会监管、责任追究、严格执法”。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三绿工程”工作健康发展。4、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首先,建立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体系。加大畜禽疫病防治、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特别要注重选育优良新品种,引进无公害栽培,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提倡走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道路;应用危险性分析理论,逐步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CAP)”、“良好食品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其次,建立卫生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争创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生产线、绿色品牌的单位,按照有关标准和办法科学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第三,建立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体系。大中城市要建立绿色产品卫生质量监测中心和多级市场检测站点,逐渐发展成全国的卫生质量检测网络,并建立和完善有害物残留超标产品退出市场的机制。5、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组织加农户等形式的产业化组织,特别是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使生产者始终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有责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实行统一采购进货,通过推行新的营销方式把住流通关。【参考文献】[1]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中国改革论坛2004,04,29[2]方昕: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商业经理人2001,(5)-(6)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绿色物流论文范文篇10

环境绩效评估(EnvironmentalPerformanceEaluation,简称EPE)是企业为了衡量自身所担负的环境责任,利用适当的指标和方法,对企业环境保护的绩效进行评价并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的过程。具体步骤包括:对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相关信息的收集、测量、分析、评估、报告,兼顾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披露企业对环境保护所做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取得效果情况。

EPE最大的好处在于了解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凭借定性与定量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提供给组织内部管理者及外部利害关系人相关的环境信息。

二、绿色物流环境绩效评估的基本内容

(一)绿色物流的目标

绿色物流EPE的目标是按照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统一的准则,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终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一目标的提出与相关利益集团概念的提出有关,它强调企业不完全是股东的企业,而是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因此企业价值和满足各利益方的程度之间形成直接对应关系,这其中对环境绩效的诉求,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绿色物流正是企业在片面的经济利益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具社会属性的目标。绿色物流EPE要求企业无论在战略管理还是战术管理中,都必须注重企业相关利益集团各方的要求,在创造商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物流的对象

绿色物流EPE的行为对象不仅包括专业的物流企业,还包括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等。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影响问题。一方面,专业物流企业对产品包装、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的“绿色化”是实现绿色物流的重要领域,所以,专业物流企业是绿色物流EPE的对象之一;另一方面,作为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既要设计绿色产品,还应该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协同起来,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也应该是绿色物流EPE的对象。

三、目前绿色物流环境绩效评估的常用方法

(一)生态效益指标模型

生态效益的获得被定义为“在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需求并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天然资源的耗用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建立在生态效益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形态,构建的是一种经济与环境绩效相互均衡的模式。

提升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减少产品和服务的原料单位耗用量,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单位耗用量,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扩散,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提高可更新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单位能效等。

生态效益指标架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类别(Category),评价的内容涉及环境影响或是企业价值层面,考评其环境影响所及领域的广泛性;第二层次是因素方面(Aspect),评价的内容涉及其在所影响的特定范畴内一系列相关的信息类别;第三层面是指标(Indicator),具体包括考评对象在所影响的范畴内有关的某一项特定指标,通过评价这项指标可用来追踪和验证绩效的程度。

生态效益指标模型,可以表示为:

生态效益=产品或服务的收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应用生态效益指标模型实施绿色物流EPE,可以引导企业在减少资源耗用和对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获利能力,力求达到企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效益的均衡。

(二)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系统

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系统是应用ISO14031环境评估标准对组织的环境绩效进行测量与评估的一种系统化程序,其关键环节在于选择适当的环境绩效指标。

根据评估对象与目标范畴的大小,ISO14031所规定的环境指标分为:环境状态指标(EnvironmentalConditionIndicators,ECIs)和环境绩效指标(EnvironmentalPerformanceIndicators,EPIs)。而EPIs又可分为管理绩效指标(ManagementPerformanceIndicators,MPIs)及作业绩效指标(OperationPerformanceIndicators,OPIs)。ECIs揭示组织周围的环境状况包括当地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条件,MPIs直接反映出组织在管理绩效上努力的成果,OPIs反映组织在包括仓库、设备、原料与能源供需等方面作业环节的设计与操作流程中环境保护绩效。

根据绿色物流EPE的要求,可以构建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系统如表1所示:

表1范围关键指标

1.土地开发面积;2.工厂、仓库附近土壤中

当地性

特定污染物浓度

环境状态指标区域性1.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特定污染物浓度;2

(ECIs)年用水量(吨/年)

1能源年耗用量;2.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

全球性

放量

1.稽核次数与频率;2紧急应变反应时间

符合性

长短;3.环境目标达成数目或比例

1.防治污染措施投资金额;2.经由降低资

源使用、污染预防或回收再利用节省的

财务绩效

金额;3.废弃物处理费用;4.改善产品或作

业流程的成本

1.社区对环境抱怨次数与频率:2新闻报

管理绩效指标利害相关者道次数;3.赞助或自行建置地方性清除或

(MPIs)回收计划数

1.员工对环境改善提案数或事务参与人

员工素质数;2.员工接受环境管理训练人数比例;3

环境管有环保专业认证员工人数

理系统1投资环境改善计划的获利金额;2.替代

的实施物料的新方案;3.原物料取得来源是否将

改进方案

环保列入评估项目;4.管理层会议讨论环

境议题比率

1.产品中使用回收物料的比例;2单位产

物料品污染防治设施用电量;3.单位产品产出

包装材料数量

1.由于节约所节省的能源价值;2.单位产

作业绩效指标能源和资源

品能源耗用值

(OPIs)1.不含毒性成分产品比例;2.可回收再利

产品

用零件比例

1.单位产品产生废弃物;2.每年产生有害、

污染物可回收、可再利用废弃物;3.废弃物清理

费用;4.废弃物设施设置、操作、维护成本

四、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绿色物流环境绩效评估系统

(一)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理

平衡记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是美国哈佛商学院RobertS.Kaplan与DavidP.Norton提出的。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和后馈控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平衡计分卡由财务、顾客、过程管理、员工四个方面组成,每个方面又根据企业集体情况包括4~7个指标。目前,平衡记分卡正在被我国一些企业接受,并且逐渐在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中实施。

(二)平衡记分卡用于环境绩效评估,成为策略管理工具的应用可行性

WBCSD生态效益指标以及ISO14031环境评估系统等环境绩效评估方法在反映物流系统的“绿色度”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体现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对EPE的一些需求。但是EPE的基本特征,仍然在于帮助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取优势,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效益指标以及ISO14031环境评估系统对于企业这样一个经济主体而言,难以满足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经营目标的需求。可见,绿色物流的EPE不能局限于“绿色度”的评价,而应评估企业构建可持续经营能力的绩效水平。

在无形资产中:核心竞争力、市场特许权、与供应商和顾客形成的网络是典型的表外披露项目,并对企业能否实现利润目标和战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并能为自己在市场上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绿色物流作为未来企业物流活动的重要趋势,显然是现代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领域。

管理者在评估企业利润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施效果时,必须对现有的无形资产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全面深入理解。绩效评估的重点一定要放在那些能为企业带来成功的关键驱动力上。

Epstein&Roy(2001)提出,企业执行可持续发展时,会面临的障碍包括:企业管理者不知如何执行有关环境与永续性的策略,也无法将策略转换成行动。Figge(2002)强调环境绩效评估与环境目标相连接的重要性,以及达到永续性的关键在于环境策略的执行。利用平衡记分卡可将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下达到各执行部门或执行人。可见,在绿色物流EPE中,运用平衡记分卡可以找到能为企业带来成功的关键驱动力,并能够评价其执行过程的效果,实现有针对性的经营检讨和绩效改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以平衡记分卡构建绩效评估系统

1.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I)

关键绩效指标来自于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反映最能作用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即成功关键因素。企业KPI指标又分为常规KPI和改进KPI。

(1)企业常规KPI指标的确定。常规KPI指标是反映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和策略重点的阶段性关键业绩指标。企业各级绩效管理机构综合考虑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成功关键因素改善状况及各级部门的年度经营目标和环境绩效目标,通过经营分析,逐级分解,确定企业的成功关键因素、策略重点并选取相应的常规KPI指标。

(2)企业改进KPI指标的确定。改进KPI指标是从众多经营管理问题或“短板”中找出的针对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和环境绩效的重点或关键点而确定的指标。确定改进KPI指标时,各级管理者首先要进行经营检讨,找出经营管理中或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短板”,明确解决问题的重点和关键点。

企业绿色物流环境绩效评估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见下页表2。

表2企业绿色物流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类别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1.投资污染防治措施金额;2.污染防治措施操作维护金额;

投资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固定资产收益3.废弃物处理费用;4.改善产品或作业流程的成本;5.环境

财务效益状况

率;成本利润率;管理费用率管理训练相关费用;6.经由降低资源使用、污染预防或回收

再利用节省的金额

财务1.不良资产比率;2.环保项目固定资产周转率;3.资金保值

资产运营状况撬动现金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值率;4.资本保值增值比率

企业规模经营(销售)收入;利润总额

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新业务增

发展能力状况1.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2.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长率

1.社区对环境抱怨次数与频率;2.新闻报道次数;3.赞助或

客户用户满意度综合指数自行建置地方性清除或回收计划数;4.出版或公开组织环

境绩效报告次数

1.员工对环境改善提案数;2.员工对相关环境议题或事务

员工任职资格达标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参与人数;3.员工接受环境管理训练人数比例;4.被认可合

任职资格晋升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格的环保专业人数;5.执行特定之环境规范与操作实务的

员工

率增长率;管理类任职资格达标率;经理程度;6.投资环境改善计划的获利金额;7.替代物料的新构

人员储备率;人均收入;人均利润想方案;8.原物料取得来源是否将环保列入评估项目;9.管

理阶层会议讨论环境议题比率

投资投资回收实现率;投资收益率;项目投资1.绿色环保项目投资评价体系的完善度;2.财务监控体系

评估综合指数的完善度;3.金融平台建立的完善度;4.技术革新业务投资

安全管理体系综合指数;特大级事故发1.稽核次数与频率;2.紧急应变反应时间长短;3.环境目标

过程安全管理达成数目或比例;4.年环保罚单(被公告违规)次数与金额;

生次数;事故损失金额5.矫正措施次数;6.安全投入率

管理

资质信用资质违规使用次数;合同履约率1.上游供应商绿色资质忽视次数;2下游渠道绿色资质忽

视次数

品牌认知度;文化认同度;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品牌投入额(率);企业形象建设投入额(率);绿色环保投入占企业品牌建设投入率

企业品牌建设投入额(率)

2.管理要项

管理要项是反映各企业和部门内部管理状况的指标,是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补充。管理要项的设置应针对那些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环境绩效目标有重要作用,又难以用KPI衡量的关键管理领域和活动,而非所有的领域和活动。

3.行为指标

行为指标由与纳入评估体系的改进KPI指标密切相关的一组或多组行为要项及其工作标准组成,是为改进KPI指标状况服务的。

确定行为指标时,要考虑与改进KPI指标相关的行为模块,然后在行为模块中找出有问题的行为要项,并将这些行为要项转化为行为指标纳入EPE。

4.指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