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财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05:02:58

绿色财会论文

绿色财会论文篇1

财富既古老又年轻、既具体又抽象、既现实又理想、既平凡又神奇,财富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追求。不同的财富观引导人们追求不同的财富并实施不同的财富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讲,财富观决定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的发展路径、方向和生存方式。如果说农业文明孕育了黄色财富观,工业文明打造了黑色财富观,那么,生态文明时代呼唤的则是绿色财富观。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型。因此,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培育人类的绿色财富观,对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实践意义层面上看,系统地研究和培育人类的绿色财富观,将有助于引导人们在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实践中,主动地创造、追求、拥有、享受绿色财富,同时,也有利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管理等多种手段促进公众、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绿色中国。

一、关于绿色财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际上看,面对工业文明的负面作用——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危机,人类精英正在理性反思与醒悟。国际上关于生态文明与绿色财富的研究与实践正在呈现绿色革命与绿色潮流态势。1995年,世界银行曾颁布了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即一国的国家财富由三个主要资本组成:人造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绿色GDP核算正在取代传统GDP核算,[1](P399)2006世界银行出版了《国民财富在哪里:绿色财富核算的理论》。[2(]P168)2006年阿尔文•托夫勒出版了《财富的革命》,[3(]P373)2010年7月30日,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发起主办的“首届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提出绿色财富的时代到来了。由此可见,生态文化正在成为主流文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正在成为主流经济,绿色财富观正在成为主流财富观。① 从国内看,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面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现实,我们不得不反思工业社会的发展观、财富观、幸福观、价值观和自然观。2005年以来中国绿色财富论坛每年举行一次,论坛旨在宣传、推广“绿色财富”的理念,将对如何开展综合利用,通过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推动把经济持久发展和绿色经济资源高附加值运用等问题的思考放在第一位,以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来使我国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大力开发绿色财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②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善待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拥有无限的财富。由此可见,构建人类的绿色财富观,不仅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内对于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绿色财富观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学者对此给予了关注,相关文章主要有:黎祖交著《绿色财富:时代的呼唤》(《绿色中国》2006年第11期),黎祖交著《让绿色财富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绿色中国》2011年第1期),祝列克著《绿色财富:社会生态觉醒的标志》(《绿色中国》2006年第7期),祝列克著《创造绿色财富促进和谐发展》(《国土绿化》2006年第8期),陈瑞清著《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前沿》2008年第8期),黎祖交著《绿色财富让世界更美好》(《绿色中国》2010年第1期),《中国循环经济创造绿色财富》(《经济视角(上)》2009年第11期),李光宪等著《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创造绿色财富》(《中国环境报》2010年7月2日),李鸣著《绿色财富观: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的理性选择》(《生态经济》2007年第8期)等等。上述文章对绿色财富观的意义、内涵特征、分类、绿色财富生产技术、绿色财富、核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探,但尚不全面、具体和深入,缺少系统论述和深度研究的专门成果。 二、绿色财富的缘起与内涵 财富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抽象而又具体的概念。财富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重要内容。财富的定义较多,例如,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威廉•配第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早期的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钱就是财富;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物亚当•斯密将财富既理解为价值即社会财富,又理解为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马克思认为财富有三种基本形态,即物质财富、货币财富和能力财富[4]。阿尔文•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中提出,与财富相关的三个基本原理,时间原理、空间原理、知识原理,掌握了这些原理,我们也就掌握了获取革命性财富的钥匙。刘诗白教授在《现代财富论》中提出,现代财富也就是全面财富,包括商品财富与非商品社会财富两大类别。滕泰博士在《财富的觉醒》中提出,财富划分为生态财富、硬财富和软财富三种。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认为,财富不是钱,它代表着一种品质。经济学家认为,财富是经济学的核心,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分配是经济学中永恒的主题,离开了财富及其创造和分配,也就没有了经济和经济学。[5]哲学家认为:追求财富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演进的杠杆。[6] 人类的财富观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时代演进而不断更新的。从财富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来看,农业文明是孕育了黄色财富观,工业文明打造了黑色财富观,生态文明时代呼唤的则是绿色财富观。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天道圆圆”、“道法自然”等生态道德哲学思想,但是,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绿色财富观与实践的重要性;在工业文明时代,盛行“人类中心主义”,人类疯狂地追求GDP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没有绿色财富观生存发展的文化与土壤。工业化时代,人类以惊人的速度创造财富,并以同样惊人的速度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自然资源。工业文明时代的财富观呈现出资本性、生态环境的破坏性、资源的浪费性和无形资产性等特征。于是,社会出现了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的生存危机。社会精英开始反思,从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到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观”,从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到1992年的《21世纪议程》,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生态政治思潮到公众绿色运动,她们呼唤着21世纪新的财富观——绿色财富观。[7]#p#分页标题#e# 对于绿色财富的内涵,学术界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而权威的界定。黎祖交教授认为,所谓绿色财富,就是以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为前提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繁衍,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处,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财富。[8]有的学者提出:“绿色财富是对环境友好的财富,即在制造、物流、消费使用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即使报废也能回收利用,创造新的财富;是以保护人类健康繁衍为宗旨,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财富、自然财富、精神财富、创造财富的总称。‘绿色财富’这一概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也为当代防止污染、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9]中国绿色财富及其评价体系课题研究组认为,绿色财富,即用绿色财富理论孕育的财富,是对环境友好的财富。崇尚绿色财富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战略意义,它是对人类财富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将引发一系列财富命题被赋予绿色内涵和外延,必将促使人类追求财富之理念、道德、标准、方式等等发生翻天覆地的绿色巨变。绿色财富所引发的波澜壮阔之绿色革命,将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最显著标志之一。黎祖交教授提出了绿色财富的四条标准:经济学标准(节能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学标准(生态安全、生态和谐)、环境保护学标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双赢)和人文科学标准(有利于人际安全和人类进步)。[10]有的学者认为,绿色财富观,是指在生态文明时代,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人类所持有的关于绿色财富的本质,绿色财富创造方式,绿色财富源泉标准,绿色财富积累、享受、管理以及社会功能作用等理念系统的总称。从财富性质层面上看,绿色财富具有绿色性、生态性、环保性和安全性等本质属性;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层面上看,它具有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产清洁性和经济循环性等属性;从财富流通层面上看,她具有健康、环保、可回收、可再利用等属性。[7]从上述学术观点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绿色财富”理念正向传统经济学的财富观挑战。 三、绿色财富的分类 祝列克先生认为,绿色财富分为绿色物质财富和绿色精神两个部类。[11]黎祖交教授认为,绿色财富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因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可分为绿色物质财富、绿色精神财富和绿色人力财富,其中的绿色物质财富称为“狭义的绿色财富”。对于绿色财富我们还可以按照其它标准进行分类,譬如我们可以将绿色财富划分为绿色社会财富和绿色个人财富;可以按照绿色财富的存在形式是否具有可视性将绿色财富划分为有形绿色财富与无形绿色财富;可以按照绿色财富满足人类需要的对象将绿色财富划分为绿色生理财富和绿色心理财富……如此等等。[8]有的学者认为,在生态文明时代,对于绿色财富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作如下几种主要的分类:按财富是否具备绿色性可划分为:绿色财富与非绿色财富;按绿色财富的存在形式可划分为:有形绿色财富(雪山、草地、森林、河流)与无形绿色财富(有关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专利权、商权标和版权);按绿色财富是否经过人为加工可划分为:原生态绿色财富(原始森林、各种野生动植物)与人造绿色财富(无污染农产品、环保汽车、节能建筑材料)以及组合式绿色财富(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按照世界银行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以绿色性为尺度,可以把一国的财富划分为绿色人造资本、绿色自然资本和绿色人力资本。[7]不同的学者,按照不同理念与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对绿色财富可以作多种分类。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绿色财富的客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绿色财富观的应用性研究 陈泽伟先生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行,大力推进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会为中国为世界创造的绿色财富。[12]张书磊先生认为,2010上海世博为中国为全球精心打造了一场低碳盛宴的绿色财富。[13]胥树凡先生提出,“发展绿色产业,创造绿色财富”。我们不仅要保护大自然的绿色财富,而且要创造绿色财富,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就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等等。[14]运用绿色财富理念投资使巴菲特名列全球个人绿色财富排行榜之首,他主要投资是风能和电动汽车的研发。[15]自1999年海南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以来,目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14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另外还有一些省市正在启动中)。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已经形成共识:“绿色生态是最重要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的发展理念,从而把“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确定为发展的主旋律。[16]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的宗旨是要成就各行业经济“绿色&财富”的永续发展,并在全世界创新性的率先提出“缔造财富与绿色的深度融合”,并为企业的绿色与财富融合性发展打造“产、学、研、资、政”五个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发展平台。①由此可见,研究绿色财富、创造绿色财富、追求绿色财富、拥有绿色财富、享受绿色财富正在学术界、产业界、管理界以及社会生活领域普遍展开、蓬勃发展。 五、关于绿色财富指标体系研究 潘岳先生认为,GDP核算法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17]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组织,卡尔实验室(国际)与辖属美国经算研究室、非诉研究室共同调研和运算,建立全球首创的关于“绿色财富”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以财富指数、能耗指数、原材料绿色指数、环境贡献指数、环境污染指数、影响力指数六项指数综合得出“绿色财富”评价指数,主张了高财富、高材料绿色、高环境贡献、高影响力、低环境污染、低能耗的排行榜价值方向。[18]人类财富指标评价体系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GDP、绿色GDP、HDI、GNH等。胡鞍钢教授认为,无论是GDP、绿色GDP、HDI或GHDI,基本上还是物质性层面的东西。GNH核算体系则不仅涵盖了物质性内容,而且包含了精神性内容。GNH是人类财富指标体系的又一次伟大发明。[19]我们认为,绿色财富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统一:绿色物质财富指数与绿色精神财富指数的统一,原生态自然绿色财富指数、人造绿色财富指数与组合式绿色财富指数的统一,宇宙可探测的绿色财富指数、全球可探测的绿色财富指数、国家绿色财富指数、企业、组织绿色财富指数与个人财富指数的统一,可持续生存绿色财富指数、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富指数与可持续绿色享受财富指数的统一,经济绿色财富指数、政治绿色财富指数、文化绿色财富指数、教育绿色财富指数、信息化与媒体绿色财富指数、道德绿色财富指数、法律绿色财富指数与管理绿色财富指数的统一。#p#分页标题#e#

绿色财会论文篇2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因素;对策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及特征

绿色财务管理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财务关系的合理协调为抓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是企业作为“社会人”履行社会契约,实现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绿色财务管理的理念根植于绿色管理的思想,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循环经济。绿色财务管理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Reduce)化原则、再利用(Reuse)原则以及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生产目的,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过程中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2.绿色经营。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日常经营应该采取绿色经营模式,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服务等,打造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

3.社会责任。绿色财务管理是基于“社会人”而非“经济人”的管理价值观。将企业视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经济组织和为环境与资源的建设者与维护者。

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绿色财务管理是以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自然界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理财目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

5.保护生态环境。绿色财务管理始终倡导企业财务活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即企业在理财时要充分考虑其财务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成本与效益分析中,需要考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6.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注重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协调统一,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

绿色财务管理包括绿色筹资管理、绿色投资管理、绿色营运管理、绿色分配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绿色财务管理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绿色筹资管理

绿色筹资管理是对企业所开展的绿色筹资预测、决策、预算以及资金的具体筹措等进行的管理。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中,需要筹集特定的资金,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资源环境建设以及各投资方案中绿色成本支出等。绿色筹资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特定的绿色建设项目;绿色筹资的动机不是为了项目的经济效益而是为了项目的环境效益;绿色筹资管理的目标在于及时筹集企业绿色项目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同时降低企业的绿色筹资成本。

2.绿色投资管理

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在投资时除了要考虑传统投资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外,还要考虑加入资源与环境。首先,企业在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时,除了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评价尺度外,还应分析投资方案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次,在进行投资方案的成本分析时,进行经营成本的一般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因环境支出或环境损失产生的绿色成本;第三,企业在进行投资方案的收益分析时,不仅要进行经营收益的一般分析,还需要考虑从循环经济中获得的收益;另外,企业在进行投资方案的风险分析时,还需要进行投资方案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法律风险的分析。

3.绿色营运管理

绿色营运管理,要求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导入绿色管理的思想。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时,要鼓励使用替代资源、可再生资源,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开展产品设计,确保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制造成本、流通成本与使用成本之和最小。

4.绿色分配管理

绿色利润分配,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中,生态环境不再是企业的索取对象,而是企业的服务与保护对象。为保护好生态资源与环境,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可以在股利分配之前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绿色公积金与公益金,以备企业未来绿色投资活动资金短缺时所用;可以留有足够的绿色利润用于企业的再发展;可以在分配传统普通股利之前,让绿色股优先分享绿色股利。

二、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成为日益迫切的需要。目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外在因素分析

1.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本身不成熟,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制度是规范、约束企业行为的根本性力量,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面,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还停留在面上的研究,在环境效益计量、环境会计体系、绿色筹资管理、绿色投资管理、绿色运营管理、绿色分配管理、绿色财务报告系统、绿色绩效评价等诸多方面还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另外,我国还未建立起基于“绿色会计”、“绿色财务”的制度规范。由于理论不成熟,缺少相应的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企业很少也很难自发地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2.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制约着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我国“十二五”规划虽然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经济运行基本上仍然是一种“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地方政府存在的唯GDP至上的扭曲政绩观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阻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必然会存在一大批能耗大、污染大、物耗高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

3.政府的监管与处罚力度不够。政府主要依据企业提供的环境资料信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监管或处罚。然而,由于政府管理部门自身的能力,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所提供的环境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很难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由此导致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在环境污染上产生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多数企业轻度的环境污染行为得不到政府的有效监控。此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还不够,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压力。

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西方发达国家推进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经验表明,政府不仅需要发挥其监督作用,还需要发挥其支持导向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财政补贴或制定绿色税收来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来引导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通过建立绿色认证标识和绿色审计来规范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等。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内在因素分析

1.企业自身对绿色经营重视程度不够。我国大部分企业整体上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工业化的中期,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够强,企业经营普遍缺乏绿色意识,企业经营目标利润化、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缺少严密有效的外部监督的条件下,企业自身趋利动机的支配,使得企业会选择牺牲外部经济来获取内部经济自然。

2.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实力。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绿色投资,在短期内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技术相对落后、产业层次较低的企业而言更为不利。确有一些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愿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来科学处置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以防止对环境造成破坏,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使得企业良好的主观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那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还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实力。

3.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对我国企业而言还是新生事物,多数企业对此还未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目前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尚不成熟,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时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造成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由于缺少技能支撑,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受到了专业人力资本的制约。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分析,要加快推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实施。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从核算GDP到核算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是对各级政府政绩评价标准的改变。以绿色GDP核算为指挥棒,能够有效矫正政府的决策行为;要改变长期形成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是经济制度的总设计师,政府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能够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2.加强法制建设。(1)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制建设。我国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虽然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立法与司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过轻的问题;存在重视对污染的处罚、轻视环境污染防治问题;存在地方利益保护,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让法律真正发挥出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巨大威慑作用。(2)加强绿色税制建设。国外发达国家建立了绿色税制:德国征收差别环境税,对产生有害气体低的企业5年内不征税,5年后征低税;丹麦和芬兰对特定排放物征税,如碳税;德国和法国对特定资源的使用征税,如水资源税等。我国目前还未设立专门的绿色税种,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通过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法制,能够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3.实施激励政策。政府通过设立财政专项基金,对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给予财政贴补;制定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中,应优先考虑使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绿色审计,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企业绿色信息披露制度,让那些注重绿色经营、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得到社会的赞美与支持,同时让那些环境问题型企业在公众面前曝光,给企业形成舆论压力。政府通过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措施,能够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4.提高企业自身能力。(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绿色经营意识,提高全员的保护资源环境意识,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奠定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思想认识基础。(2)加强企业绿色生态文化建设,建立生态化的管理机制,奠定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内部机制基础。(3)加强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大回收和循环利用企业生产的废物资源,减少废物量排放,奠定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生产技术基础。(4)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在职教育,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生态环境知识、环境会计知识及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一支能满足绿色财务管理需要的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专业队伍,奠定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结语

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注重环境效益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经济全球化及低碳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制约因素,并且根据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法制建设、实施激励政策以及提高企业自身能力等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卿文洁.中国绿色财务管理研究综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绿色财会论文篇3

关键词:绿色财务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当前,绿色财务管理已经逐渐被引入到事业单位作为一项基本财务战略与管理职能,它对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排头兵形象和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是顺应市场经济形势而产生的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理念在现实生活领域的贯彻,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绿色环保产品或服务。因此,企事业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是提供的服务要想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和理解,就必须在做生产、制定服务内容和营销活动的财务预算的时候把绿色环保的成本考虑进去,使企事业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全面绿色化,从而获取市场消费份额。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是顺应市场经济形势的一种长久持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发展策略。

(二)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是落实国家绿色环保政策的体现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国家政策的落实需要通过国企、事业单位、私营、民营企业、个人的行动体现出来,作为肩负着排头兵模范作用的事业单位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所以,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是落实国家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体现。

(三)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能够节约资源,促进创新理念

事业单位虽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在日常管理实务中还是会消耗一定的资源、能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同样会消耗部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进步所共同带来的盈利,所以,事业单位通过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在预算环节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削减能源消耗、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方面的支出,促使进行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在充分考虑实现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达到效益的前提下,统筹兼顾整个生态文明进步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四)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能够促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

通过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增加在环境保护,绿色生产公益宣传活动方面的预算,通过宣传表扬、支持低污染、低能耗企业,批评高能耗,高污染的社会经济主体,促使社会经济主体自发自觉形成环境保护的强大动力,这对规范经济主体的社会行为和强化各种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及实现生态环境资源有效配置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二、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存在的困难

(一)绿色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性指导

尽管绿色财务管理理念表现出了其长久持效的优越性,但绿色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一个财务管理问题,更是一个环境保护和社会问题。到目前为止,财务管理学科尚未对绿色财务管理中涉及到的核算对象、原则、程序和方法、剂量基础、成本范畴做出一个明确的规范,从而达成广泛共识,不能对经济效益的计量和核算完全统一量化到货币计量方式上,因此,绿色财务管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也就更无从谈起了。现在绿色财务管理在很多国家都还是处于初步探讨阶段,会计制度还比较薄弱,使得实践中缺乏可循性的规范,因此,绿色财务管理发展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二)缺乏绿色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

由于在绿色财务管理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性研究,使得绿色财务管理还未能形成一门专业系统的学科。这就导致没有这方面专业的人才,能够既有一定的环境知识储备,又懂得用合适的核算计量方法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目前使用的核算和计量方法大多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正从本质上核算和计量出绿色财务管理的效益。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受人员编制影响,本来岗位人员配置就比较少,而且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所以就更谈不上有懂绿色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了

(三)事业单位主管高层领导不重视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

市场经济主体都是讲究利益和行为自主的,而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又是难以确定和界定的,在经济主体利己思想的主导下,又没相应的约束机制下,经济主体还是会选择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或是成本支出最少化做法。事业单位虽然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主要支出都是靠政府的财政拨款,但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无疑还是会增加运营成本开支的。有些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对绿色财务管理的认识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再加上环境资源产权具有模糊性和不明晰性,认为采取会增加运营成本的绿色财务管理做法是一件很不值当的事,从而出现不重视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的情况。

三、强化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措施

(一)加强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化的研究

首先,将绿色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写入会计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绿色财务管理的地位,为有效的付诸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后盾。通过绿色财务管理,将事业单位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进行量化核算,通过财务报表可以直观的反映出环境事项是否合理,合法;然后,建立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强制要求事业单位对环境事项进行最低限度的披露,接受相关机构单位和公众的监督;最后,由于事业单位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对环境责任的披露会缺乏真实性,所以政府机关单位要加强监督作用,促使其当好排头兵的模范作用。

(二)加强重视对绿色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绿色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学科,所以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得掌握专业知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绿色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从业人员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基础上,充分了解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并对环境学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时常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了解事业单位的业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绿色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发挥能动性,不断改善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促进我国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以更好的指导实践性工作。

(三)提高在事业单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重视度

绿色财务管理是一个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对国家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管理层的环保意识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从而让其认识到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对民营,私营企业起着带头模范的作用,是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其是否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关系到是否能带动其他企业加入到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行列中来。所以,作为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须高度重视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

四、结束语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的和谐利用和落实国家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作为排头兵模范作用的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积极促进倡导低碳经济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13,(2):196

绿色财会论文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88-02

绿色会计是指导民营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增加环境保护,提高企业产品的环境质量,促进民营企业提高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方法和手段。它的理论和方法是在广泛比较、分析、总结现行会计的不足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侧重于实用性;它强调围绕企业绿色竞争力,不断优化和拓展企业的环保措施,努力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友好型产品,提高社会价值;它从思维观念上给企业管理者或财会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改变以往企业认为治理环境和提高竞争力间存在对立面的观点。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实物单位或文字说明的形式计量的,而以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计量、记录环境污染与防治、开发与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绿色会计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民营企业构建绿色会计体系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规范层面的问题

法律层面的问题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绿色会计方面的法律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环境执法方面,近年来执法建设有了一定进展,各地已开始建立环境执法机构和队伍,但执法活动总体上显得相当薄弱,环境保护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因执法经费、交通工具、仪器设备等原因往往不能有效及时取证,使执法显得相当困难。因此,部分企业就利用环保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故意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漏排污染物,给环境造成很大损害,也使得企业绿色会计更难实施。

(二)会计制度层面的问题

民营企业会计和报告实务制度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等。总体看来,现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相应的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企业使用环境资源,就必须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应把恢复和治理环境作为自己的义务,应积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然而绿色会计理论和实务尚不成熟,尤其是中国绿色会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和特色。

(三)会计操作层面的问题

据本人对苏州市民营企业的实地调研,有1/3的民营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和公司宣传上提到了绿色利润,但并未真正将绿色管理融入企业管理中,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内销民营企业的环境和外部性意识比出口民营企业更匮乏。绿色会计离实践操作距离尚远。

除了国家绿色会计理论不完善,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等因素外,民营企业自身缺乏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信息系统的积极性。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应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大众,而目前企业环境资料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税收等规定,以改善环境,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还没有意识到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对自身有何益处。

三、民营企业构建绿色会计体系的对策研究

针对前文民营企业在绿色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的实地调研,本文认为,应该从法律规范、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操作等四个层面提出有效对策,以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绿色会计水平、质量及可操作性。

(一)法律规范层面的对策

中国政府应尽早针对绿色会计颁布相应的环境法律与法规,以法律形式确定绿色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地位及作用。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环境法规,使企业绿色会计内容纳入会计法,这是构建绿色会计体系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将绿色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需要加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制定工作,抓紧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当然还需要建立绿色会计激励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节约资源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与法规。

(二)会计制度层面的对策

从会计制度层面,需要制定绿色会计准则,将有关环境的内容列入绿色会计要素,并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披露做出明确的制度安排,使得信息披露有一定的标准可以遵循。要建立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国家实施强制性的管制是极为必要的。我们知道,企业是一个经济利益主体,它的目标就是追求企业最大的价值,这种特性决定了企业是不可能自愿地披露一些对自身有影响的环境信息。因此,政府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实行监管显得十分必要。

(三)会计操作层面的对策

会计操作层面,民营企业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并重视绿色会计工作专业人员的培养。应做到组织专业培训,即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环境、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的培训,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提倡环境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共同参与。环境技术人员负责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的选择,财务人员则使用财务指标进行经济计量、记录、报告以及评价。

四、结束语

从长远角度来看,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而要建立循环经济,关键之一就是要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从企业到国家建立一整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民营企业无论是对GDP增长还是对税收的贡献都超过2/3且呈现增长趋势,因而实施绿色会计决定着民营企业以后的良性运作和持续赢利,对民营企业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一项有着重大价值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敦富,魏金周,姜文来.经济全书之环境经济[M].北京:大百科出版社,2002:112-140.

[2] 王文学.黑色绿色的岔口[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73-105.

[3] 许宪春.绿色GDP对企业意味着什么[M].北京:石油出版社,1998:14-21.

[4] 陈轶群,陈建中.新编工业企业会计[M].上海:华东工业出版社,1999:60-78.

绿色财会论文篇5

关键词:绿色会计视角;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当前我们不难看到全球的生态基础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部分地区的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重要力量,大量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企业。因此如何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降低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就是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1绿色会计的定义和内涵分析

绿色会计的具体概念定义,事实上并未形成统一结论,其大致内容为:通过以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和前提,结合一定计量单位,通过使用一系列会计原理和财务核算方法来客观反映,甚至是监督一个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通过计算环境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成本,进而来核算企业的最终收益。而这一收益计算方法中涵盖环境影响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具体元素,所以能够对企业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产生积极影响。之所以要实施绿色会计,是一系列要素影响下的必然选择。首先,这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以往各地区为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和产值收入,往往采取片面的经济发展政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和价值成为最根本的驱动力和导向因素,因此仅仅依靠道德价值理念和市场运行机制,根本无法实现生态保护,因此想要规范企业开展运营活动,就必须采取全新管理思路,绿色会计准则中对生态环境成本的重视,加上其完善的环境要素评价体系,使得实施融入这一理论,能为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提供重要帮助。

2当前绿色会计发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尚未形成成熟的应用体系

首先,目前对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深度还不够。当前在绿色会计体系研究过程中,多是以环境会计理论作为开发依据,很少有探讨实用性环境会计理论,从而使得绿色会计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1]。其次,整个体系内所涉及的核算标准并不统一。在应用绿色会计体系中,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核算标准,但目前货币和非货币计量单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两者之间也缺乏直接的可比性。最后,该理论缺乏专业、成熟的应用人员。绿色会计融入了诸多学科,其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复合型人才,但由于该理论体系应用较晚,因此这方面人才较为匮乏。

2.2部分政府和企业单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尽管我国一直提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号召社会各界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但事实上,部分政府和企业为了片面的经济收益,并没有对环境保护形成足够重视。无论是绿色会计法律制度,还是财政决策,都未能形成体系化内容。一直以来,部分政府和企业单位片面追求高效、快速的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没有给与重视,一些企业对自身经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未划拨专项资金予以解决,在成本计算上也没能给与充分设置,因此绿色会计体系应用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2.3绿色会计体系实施实效差,缺乏完善监督机制

想要高效应用绿色会计体系,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体系是确保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的关键和前提。同时经过绿色会计体系应用,也能对企业发展状况及绿色生产状况进行有效汇总[2]。但目前部分企业为了短期经济效益,忽略了对绿色会计体系的认真实施,整个体系实施实效差。基于应用实效差,加上监督机制缺失,很多企业就难将绿色发展理论融入自身发展之中。

3绿色会计视角下构建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内容要素分析

随着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思路要求企业必须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坚持“绿色运营”,通过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财务工作有效开展。

3.1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主体分析

以往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主体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展速度都较为落后,因此企业整个财务工作与关系相对单一。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企业财务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企业为核心,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当前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主体已经从单一企业扩大至与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

3.2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评价内容分析

客观上讲,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是由其内部意义和外部延伸信息所共同决定的,整个评价内容是在评价目的和评价主体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绿色会计体系影响下,所有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要满足资本所属方的要求、企业管理方的要求,还要满足政府和社会的要求,此外还必须履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从作用目的上看,该分析体系不仅是为了衡量企业盈利状况、债务发展状况等经济性数据,同时也涵盖社会性和环境保护性数据等评价指标。整个财务分析体系内容包括了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经济数据、社会责任履约情况的社会数据和环境保护开展情况的环保数据等等。

3.3绿色会计视角下建立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思路分析

首先,必须结合绿色会计的内涵,确定该体系的针对对象。以往会计对象主要涵盖六项内容,而在绿色会计体系中,其并非以经济数据为核心,而是在原六项内容基础上,融入了环境、资源、社会责任等等一系列内容,整个体系的针对对象更加丰富、全面;其次,要明确该体系内的基本假设。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如今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迅猛、快速时期,而社会繁荣背后的是以资源高能耗为代价,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了,但其对环境的影响却日益严重。以往发达国家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在我国是行不通的,坚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尤为重视,绿色会计就是从真正可持续发展理论前提下实施的财务管理思路。通过在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并将绿色会计理念作为核算基础[3]。通过体系化构建绿色会计的具体财务标准,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建设,并且在指导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海瑛.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北方经贸,2014(7):86-91.

[2]车英君.基于绿色会计理念的财务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论坛,2014(11):121-125.

绿色财会论文篇6

摘要绿色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本文分析了现代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及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点,并从若干个角度探讨了推进企业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重要意义对策企业

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紧张,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要及时进行创新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需要深入贯彻和执行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建健康、绿色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本文分析的正是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构建与应用。

一、现代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随着我国及国际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法规的越来越完善,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壁垒正在逐渐消退,而绿色壁垒正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现代企业来讲,在财务管理这一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环节,要积极加强绿色财务管理思想的应用,这对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有裨益。

(二)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绿色管理理念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的盛行,绿色管理开始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而随着国内及全球筹资、融资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也需要及时推行绿色管理的模式,及时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引导企业的资金运作与管理向更好的方向进步。

(三)更好的适应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绿色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消费观念也越来越趋向于理性,消费者在绿色产品和可循环利用产品方面的消费投入也越来越多,这时企业要通过绿色财务管理的应用,更好的引导企业在投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工作,使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活动更加趋向生态与环保。

二、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点

绿色财务管理,强调的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其最根本的目标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生态环境与企业的协调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与实施,要善于把握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逐步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一)筹资环节的绿色财务体系构建

在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要求有固定的成本支出用于绿色成本的支出。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绿色筹资体系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以及其他资本等,在筹资方式上应当积极借助于绿色负债和绿色股票等形式,这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缓解在绿色资金方面的压力,也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带动企业品牌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提升,进而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投资环节的绿色体系构建

在企业绿色财务管理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在进行投资方向的选择和投资方案的制定时,必须对企业投资过程中所付出的绿色成本进行分析,综合评定投资方案的绿色程度,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在未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企业在进行绿色投资时,不仅要考虑投资回报率等基本的常规指标,还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综合评价投资方案中的绿色收益或环境风险,做到趋利避害。譬如某企业在进行绿色投资方案的制定时,首先考察了该项目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污染物的排放、资源的消耗量等因素,接着分析了该项目的经营是否会与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相冲突、采取绿色环保式的生产方式能否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以及自身所付出的绿色成本等因素,最终确保了绿色投资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宣传环节的绿色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进行市场推广或企业宣传过程中,没有坚持与时俱进,宣传理念和宣传方式相对落后,尤其是在绿色宣传方面。对此,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通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绿色宣传活动,才能让社会公众看到自身的绿色行为,达到宣传企业绿色形象的效果,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分配环节的绿色体系构建

绿色分配体系的构建实质上是对传统财务管理分配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其最注重的区别就在于绿色公益金或绿色股利的提取与发放,以此来弥补企业在绿色资金环节可能出现的缺口,增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积累和投入,这不仅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优秀的绿色企业文化,也非常有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提升和建立。

三、推进企业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积极应用绿色会计处理方式

企业在开展财务与会计工作时,一定要及时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增设绿色股本、绿色公益金和绿色成本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财务报表中对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环保收益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企业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加强环保宣传,建设企业的绿色文化

通过积极有效的环保宣传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还可以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提升企业产品与品牌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绿色财务管理方式的推广与应用,能够引导企业在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转变,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的有效统一。

(三)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

绿色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经过政府的有效引导与支持,才能达到最好的推广与应用效果。首先,政府要及时完善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制度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提供一系列的绿色优惠政策,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更好的开展绿色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

(四)加大绿色培训的力度,提升员工的绿色素质

企业要想深入贯彻与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的理念,离不开有效的教育与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人员在绿色理念、绿色财务管理、环境会计等方面的有针对的培训活动,及时更新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促进企业由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及时转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财务管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许多新的内容与特点,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渗透绿色管理的观念,认识到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加强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宣应用与推广。通过绿色财务管理,更好地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与销售管理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朦.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绿色财务管理浅析.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190.

[2]张文艳.浅谈循环经济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构建.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 2011 (12):112.

[3]赵亭亭.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企业长足发展的保证.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 21-23.

绿色财会论文篇7

关键词:绿色会计 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 

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来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绿色会计是上世纪末产生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在这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采,废弃物质被大量排放,这就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在我国这些茅盾显得犹为突出。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又很少,况且在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上又极不平衡,经济上东富西穷,资源上东贫西富;再加上我国国民的素质较为低下降,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看眼前利益、自身利益,根本不会放眼未来,考虑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应。从而导致沙漠化日趋严重,黄河半途断流,长江淮河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等等。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于是,在全球一场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境保护运动(或称绿色运动)由此兴起。与此相适应,许多国家的会计理论界不断将环境问题纳人会计研究的范畴。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或称绿色会计的产生,绿色会计理论也因此形成并得以发展。同时在我国会计学术界也掀起了实行绿色会计的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因此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企业,要想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就要在生产、营销和理财方面保持优势。 

会计工作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制度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环境恢复费用等等都计算在内,真实地再现企业的盈利水平。由于绿色会计的涉及面较广泛,加之某些要素不易量化,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外,还要以实物单位和文字说明等描述性方式反映、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环境形成的近期、远期影响。 

在实务操作中绿色会计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范围大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而绿色会计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改善整个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目的。

2.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或没有全部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虚夸的收益,进而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导致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短期利益,而无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是按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如某些企业由于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也要量化计入企业的成本。 

3.绿色会计的效益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财务会计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影响到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非经济效益则不予考虑。而绿色会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认为只有实现三者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在目前状况下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应具备怎么样的条件呢?笔者认为: 

一是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领导者。我们周围的环境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要求每个人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二是完善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即是要解决传统会计方法与生态会计的许多估计之间的矛盾,同时制订各种环境绩效衡量指标。三是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环境发展的需要。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绿色会计。现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9月12日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这个《办法》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这将极大地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在企业自身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及企业长远利益并且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在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中,总投资29.97亿元,其中环保投入就达1.58亿元,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保护环境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的共识。再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深有感触地说:“从华泰集团近30年的企业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重视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就要求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资源环境负责。企业家都追求企业更高的利润,追求企业向更高的档次和更大的规模发展。但这一切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使命是追求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社会。华泰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纸业,走出一条根治污染和技、浆、纸一体化生产的道路,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环境的联系会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必然会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会计已被专家预测为21世纪最具有光明前途的会计。企业只有实行绿色会计核算,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丹.论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体系.财会通讯. 

绿色财会论文篇8

【关键词】会计专硕;课程思政;课程特色;融合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高等会计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教育发展阶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会计“德”与“术”的融合教育,思想政治和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育越发显得重要。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2021年3月,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展望2035年,将基本实现打造会计强国的战略目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执业能力与会计强国的地位相匹配;会计诚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全面提升等。上述远景目标均与会计课程思政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新时代我国会计专硕课程的特色和思政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应如何设计?如何有效实施?这些问题急需会计教育界、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深入探究。

一、文献综述

1.从单一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设计角度。本科层次的《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应融入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1],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对接分项设计[2],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财务会计思政教育实践。《政府审计学》作为会计专业课程,要挖掘课程中“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国家治理”的思政理念[3]。2.从会计专业和学科建设角度。殷俊明等[4]采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思路,从“立德”和“树人”两维度设计了会计学专业思政的具体建设路径。董必荣等[5]认为突显“价值引领”、瞄准“两性一度”、明确“建设目标”、打造“卓越团队”是学校会计学金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徐经长[6]认为新时代会计学教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需要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需要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对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治理的关切。3.从会计人生教育内涵拓展角度。栾甫贵[7]论述了拓展高等院校会计教育内涵、引入人生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主张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诠释人生,用人生哲理深化会计教育,以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等。也有学者从职商维度,剖析了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本质内涵与能力要求。上述文献从不同角度探究了本科层面的会计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思路和举措。依据《纲要》的规划任务,本文以绿色会计教育为特色,从绿色会计专硕(绿色MPAcc)教育层面,探讨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融合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和实施措施等,以丰富中国特色的MPAcc教育理念,落实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同时有利于指导培养单位课程思政教育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基础与教育目标

1.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基础。绿色MPAcc特色教育是在绿色高质量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绿色会计教育理念,制定绿色会计专硕培养目标,将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贯穿于培养全过程,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绿色环保会计特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8]。这一特色教育蕴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进入新时代,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是马克思关于会计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著名论断和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马克思认为,“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一著名论断揭示了会计的反映和控制功能,及其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的微观和宏观重要性。在马克思看来,企业的资本运动“是由包含商品的定价或计价(估价)在内的簿记来确定和控制的”,控制职能是会计的本质职能,没有对“过程的控制”,“观念总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传播、认知和践行马克思会计控制思想是当今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作为对生态产品或产业价值全周期性的反映和控制的生态会计,将在经济社会生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蕴含着自然、经济和生态会计的关系。自然环境资源的“绿水青山”就是经济中的“金山银山”,需要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统一核算与控制,这一功能天然地由会计尤其是资源环境会计来承担。因此,新时代资源环境会计、审计的教育思想源泉是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研究设计绿色MPAcc会计教学内容,通过资源环境特色的会计、审计、财务等教学,培养会计硕士的生态文明理念,使其熟练掌握生态会计的知识和技能。2.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绿色MPAcc教育以绿色会计为特色,既包含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历史文化教育,又涵盖了马列思想及当代创新发展观的教育,同时蕴含了绿色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与法治思想和道德思想的融合教育。基于绿色MPAcc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和会计专硕总目标,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职业人才。其具体的教育目标为:一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塑造正确的会计人生职业观念,包括会计法治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会计责任观念、如实反映观念、诚实守信正直观念、绿色环保会计观念等。二是改善MPAcc学员会计心智模式,包括改善学生会计思维认知方式、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以新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创新性地从事会计职业。三是获取全面而有特色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如绿色会计知识、职业判断的技能、解读经济利益的技能等),是会计教育必须面对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四是提升会计职业能力[9],包括理论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学习领悟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等。

三、绿色MPAcc核心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教高[2020]3号文件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指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据此,笔者认为绿色MPAcc核心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1.MPAcc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MPAcc课程思政教育是以思政课程中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借助专业课程,巩固思政课的原理,加深思政课程教学原理的应用,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道德水平,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级会计应用人才。2.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特色思政教育。该课程作为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系统阐述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体系、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与专业课程中的法规道德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会计专硕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内容,并与会计专硕专业课程中的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财务等特色内容共同构成绿色MPAcc核心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如在讲述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惩戒机制时,引述总书记论道德,“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基于中国特色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惩戒机制,使学员认识到褒扬会计诚信与惩戒会计失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道德评价和惩戒案例,提高学员对中国制度的自信并深化学员的会计职业理想等。3.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基本+特色”教育内容。MPAcc的核心课程由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等构成。笔者认为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包括“思政+基本+特色”内容。这样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核心课程对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传授,而且可以体现核心课程的思政引导,并与基本内容相融合。通过专业教育塑造正确价值观,从价值运动教育,到融入思政教育,再拓展到学生的人生价值教育等。另外,课程内容还要体现特色教育,如绿色会计特色内容,实现以思政为引导,以基本内容为核心,以特色内容为特点,培养全面而有特色或专长的会计人才。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四、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1.加强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全国专硕教指委应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课程思政理念及《纲要》精神,组建会计专硕课程思政指导分会,研究并提出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的教育指导意见,开发会计专硕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思政素材库等,并指导和督促培养单位会计专硕思政教育的规范建设。2.MPAcc培养单位探索实施“三位一体”融合教育模式。MPAcc培养单位应按照会计专硕的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及特色教育目标,以课程思政为引导,以基本内容为核心,以特色内容为亮点,修订完善MPAcc教学大纲,探索设计并实施“思政+基本+特色”的“三位一体”融合教育模式。3.各课程教学组实施PDCA模式。各课程教学组依据“思政+基本+特色”的“三位一体”融合教育理念,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模式,开展各专业课程的特色思政教育。首先,细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案。其次,创新教学方式,实施过程教学法,包括教材使用、思政元素的采集和特色内容的引入,通过线下线上的传统讲授、讨论汇报、案例教学、慕课教学、影视教学和质疑教学[10]等方式方法,确保过程教学质量。再次,创新课程考核机制,实现全过程和“三位一体”内容全覆盖的考核机制,实施以“三位一体”全覆盖为考核要点,以平时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并以开卷、闭卷、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针对执行和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4.强化实践课程、毕业论文创作与课程特色思政的融合。MPAcc强调实践应用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所以在采用双导师制的实习实践课程教育中,既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也要在实践课中践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实习实践中应重点观察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为学位论文选题提供实践依据。这些来自实践导向的学位论文选题,既有实践意义又有思政教育意义。进一步,在论文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论文创作中对学生学术规范和严谨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尊重已有学术成果、坚守学术道德规范,即寓思政教育于实习和毕业论文创作。5.MPAcc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德才兼备人才需求为导向,推动“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运行。MPAcc的教育供给要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单位应不断与用人单位互动交流,根据市场的有效需求和用人单位评价机制,推动“思政+基本+特色”MPAcc的供给侧改革,实现MPAcc培养的总体目标。

五、结论

会计专硕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中国会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是现实的选择。基于绿色发展观,开展以绿色会计为特色的会计专硕思政教育,以马克思有关会计论和“两山”理念作为思想源泉,结合会计专硕教育特征,本文设计了会计专硕必修课程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体系和实施举措,以期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法规,融“政治—道德—法规—业务”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会计师。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和会计教指委组织制定并完善会计专硕课程思政教育标准,督导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各培养单位根据《纲要》要求和自身特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有效提升教师课程特色和思政教学能力,将特色和课程思政内容嵌入核心课程,实施“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会计专硕用人单位严格以德为先,招聘德才兼备的富有特色的会计专硕毕业生,推动“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瑞平等.通识教育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019(2):72~79.

[2]章雁.关于本科“中级财务会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0(7):103~105.

[3]王如燕.《政府审计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国际商务财会,2020(6):72~74.

[4]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20(15):163~166.

[5]董必荣,刘海燕.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75~79.

[6]徐经长.新时代我国大学会计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5):19~23.

[7]栾甫贵.会计教育内涵的拓展——基于人生教育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7(12):87~92.

[8]郝玉贵等.绿色+MPAcc特色化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20(13):114~117.

[9]王化成,支晓强.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1~332.

绿色财会论文篇9

1.生态环境的社会属性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的矛盾。企业的直接和最终目的是取得经济效益,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必定会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但相应的环境效益短期内无法弥补增加的成本,因此生态环境的社会属性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就存在了矛盾。企业的环境效益无法弥补增加的成本,企业只能提高商品价格,将环境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但是提价的行为会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很容易造成国内外市场销售额的锐减,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另外,我国防治污染和节能减排的成本高,企业已经不堪重负。多项成本增加直接削减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能力。要想把绿色财务管理贯彻实施需要巨大的成本支出,包括更换生产设备的成本和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的成本支出,进而削减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因为经济效益强调的是行为独立和利益主体,而生态环境很难进行产权定义,这就导致生态环境的社会性同企业经济效益的个体性之间存在矛盾。

2.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环境效益难以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方式是货币,而环境效益是企业隐形的财产,很难进行产权界定,再加上环境因素的价值规律,更是无法进行界定和衡量。企业环境效益衡量指标与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不具有可比性。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环境成本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承担从资源开采到资源利用再到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费用,因此环境成本无法在时间上按照会计分期进行计量,在空间量化上也存在问题,这一情况会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可靠计量。同时把环境效益的计量工具统一到衡量经济效益的货币计量工具上是很难做到的。从理论上来说,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能够获得相当的环境效益。但是当环境效益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计量时,会对企业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目标造成消极影响,并且会降低企业实现环境效益的积极性。

3.我国企业自身的限制。第一,有关方面人才的缺失。国内学者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深度和广度都还不足以系统的指导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企业需要相关方面的人才来指导企业转型。第二,企业文化中绿色文化方面淡薄,企业管理层对绿色务管理的态度不明确。第三,由于国有企业存在机械设备老化、社会责任重、规模大等问题,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而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不足。基于我国目前防治污染和节能减排的成本相当高,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需要在环境效益未实现的一段时间内承担巨额的成本,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原因。

4.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在落实绿色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运用环保法规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强制性规定对企业绿色环保生产提供具体的约束条件和扶持手段之外,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力量。社会大众的压力能够迫使企业提供其环境资料信息,以便政府部门统计资料制定相关政策和监察。虽然公众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我国人民群众的绿色环保意识仍然很淡薄,大众对绿色环保的追求远比不上对物质的追求。企业、社会、政府这三者的作用对推行绿色财务管理来说是缺一不可的,社会公众能够对政府工作和企业工作起到监督作用,并反过来推动政府工作和企业工作。国内企业缺失社会的大力支持,其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构建也就会举步维艰。

二、应对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缺陷的对策

1.政府方面。在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上,首先,政府要从宏观层面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企业实现从传统财务管理到绿色财务管理的转型,甚至对少数企业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促使其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最终实现全部或者绝大多数企业都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同时政府要在税收上,增加环境保护补贴,给予积极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和技术扶助。政府还应制定绿色产品生产标准,促进企业绿色产品形成品牌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政府要建立监管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情况,以确认各项工作是否得到落实。政府的监督能够保证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过程中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只有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才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在计划出现差错时及时发现并纠正差错,确保企业的形势可控。政府也可以通过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使得行业协会对各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再其次,政府机构要组织面向企业和社会大众的宣传工作。宣传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向企业宣传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理念,向社会公众宣传当前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绿色生态保护的迫切性、必要性,将会加深企业和社会对绿色发展道路的理解,推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国家可以利用法律的强制力,这一点是企业和社会无法做到的。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构建完善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绿色会计制度,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提供参考标准,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严加处罚,对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扶助,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向绿色财务管理的转型。

2.企业方面。①制订长期的绿色生产计划。随着绿色风潮在全球的兴起,我国政府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倾向也开始突显出来,科技研发人员研发了许多防治污染、节能减排的机器类如循环利用水资源、太阳能风能发电机等。基于上述情况,企业必须要制定长期的绿色生产计划,不能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得失,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企业制定绿色生产计划时,计划的时间应为五年、甚至十年,因为企业环境效益在短期内是无法获得的,长期的发展才能获得环境效益。企业在制订绿色生产计划的目标时,要兼顾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同时,计划的制定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既要保证经济目标的可实现性,又要保证绿色生产计划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性。②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素质。为解决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要改革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要主动向成功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由于国外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研究较为完善,因此企业也可以从海外适当引进成功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出色经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加新的活力。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对理念认识的转变,企业管理层对理念认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权衡,以及企业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上。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企业转变管理理念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积极防治污染和节能减排,才能推动经济的增长。其次,企业要大力提高员工素质,特别是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企业应对财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其有关生态环境和会计二者的相关关系,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忧患意识,加速传统财务管理到绿色财务管理的转化过程。员工素质的提高能够促使员工以一种更专业的姿态投身工作当中,加快绿色财务管理的发展步伐。再其次,企业要发展绿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运营的精神核心,企业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它对企业的发展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形成绿色企业文化,在内部大力宣传绿色环保,强化财务人员对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理解,使得财务人员更合理有效的将绿色财务管理融入到财务工作中;企业应当加大财务管理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保证资金在使用上符合环境保护法规,资源在使用上符合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原则。③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基金制度。绿色会计是指一种以生态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消耗应怎样补偿为核心展开财务工作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它通过价值形式表示对生态资源及其变化的确认、计量、披露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目的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应当实施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增加部分会计科目,以反映绿色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财务关系;同时在会计报表及其分析中设定一些指标,用于监督和考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和仍然存在的不足,便于企业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完善和改进企业工作。

绿色基金是指企业投资一些具有环保低消耗、科技含量高等特性的项目时,在获得绿色收益的基础上,不断提取绿色公积金形成的绿色发展专项基金。绿色基金的存在是为了吸引广大企业投资者对绿色项目的投资,意在通过资本投入推动生态保护、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企业应当建立绿色基金,并增加绿色投资的分红比例,借此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入到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资金链中,力求充足的资金和最低的投资风险。绿色基金的实行能够增加企业价值,帮助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发展成为良性循环机制。完善的绿色财务管理机制应该是在绿色会计、绿色基金的基础上,揭示企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信息,将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环境要素纳入会计核算之中,在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承担应付的社会责任。

绿色财会论文篇10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财务会计 循环经济会计

一、引言

传统财务会计反映的是企业资本元素和成本费用项目的核算,以及企业对利润追求的合理性和信息表达。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以后,人们发现传统财务会计制度并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资源要素及其成本费用的核算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单纯利用“末端处理”的方法而未注重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外部性,以及相关外部成本计量方法未纳入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核算中,都使得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日益凸显其不足与缺陷。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到底又有哪些新发展,如何构建这个核算体系,都需要较为系统的讨论。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新发展

1、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统一:循环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新要求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4R”――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consider)为基础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的为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经济增长模式。就其本质而言,其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二者统一,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相应的财务会计核算方式也随之而转变,即以更准确、更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对环境、社会产生的影响。因此,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企业运转的每一环节对环境产生影响所引发的成本都应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之中。

2、环境会计和绿色会计:循环经济下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局限

事实上,学界已经意识到循环经济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环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方式的建议,如环境会计、绿色会计等,但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1)环境会计的思想及评析。环境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和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

国外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我国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罗素清(2006)就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的构成要素及结构进行了探讨。高永涛(2007)探讨了如何构建环境会计理论的基本体系。孟志华(2010)从环境会计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环境会计的目标、环境会计的假设和环境会计的原则这四个方面构建环境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刘焕峰等(2010)就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目标、原则、基本假设等进行了探讨,并就环境会计的实施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综合各学者所言,他们均认为,环境会计要求企业经济业绩与环境业绩并重,其目的是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其关键在于企业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应规范(肖序,2007)。环境会计从提出到现今30余年来,由于其理论研究与实务并未完全结合,导致环境会计信息的主动披露倾向不强,同时对会计核算结果的审计与监督力度不强,也导致了环境会计在推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2)绿色会计的思想及评析。绿色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等进行确认、计录和报告,分析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造成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目的在于高效利用资源、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正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解释说:“绿色会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环境损害的赔偿;另一方面是保护,改善环境就要有投资,购置和建设排污设备、污染设施等。绿色会计能使治理污染所要付出的成本和资源消耗等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清楚地反映出来。”

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关于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国外许多大公司,如美国和加拿大纷纷披露环境信息,遵守环保法规,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关于绿色信息披露方式的设计有两种观点:补充绿色会计报告和独立绿色会计报告。前者是指在现有财务会计报告基础上,通过将有关财务影响直接列入现有报表有关项目中;后者是指设立单独的绿色会计报表及独立的绿色报告来披露企业绿色会计信息。不同的学者对采取哪种披露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在短期内大范围形成系统较完备的绿色会计报告模式难度较大,一般主张普通企业采用补充报告模式,而污染较大的企业可采用独立报告模式等。

由于企业逐利性和环保之间的矛盾,绿色会计的实施和推广也未能成为财务会计制度的核算潮流,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也存在动力不足。因此,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便需要更为科学和现实的制度体系。

3、循环经济会计: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科学结合

循环经济会计要求在“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增殖效益,在促进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更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它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组织经济方式下全新的会计核算方式。

循环经济会计的主要观点是在对环境会计和绿色会计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一种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切实可行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其不仅注重在核算过程中使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合理配置,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绿色效益,而且注重能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具有革新意义的财务会计核算方式以达到整个社会经济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会计不仅要在理论上改变会计核算的思想和目标,也要在实务操作层面增加核算体系的可行性,从而表现出其科学价值。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思路

1、环境资源利用信息同步融入会计核算对象

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核算对象应当贯穿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的始末。

具体而言,企业资产不仅应该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应急处理资产,也包括环境资产,除了传统负债,还应包括应缴环保费、资源税、环保税和对环境资源的成本评估费等。成本和费用也有同样的道理,不仅需支付传统的生产费用,还应在税收方面有所反映。对于成本来讲,在循环经济发展之初,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应有“资源成本、非绿色生产成本、外部成本”。资源成本是对生产资料中不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进行成本的再追加;非绿色生产成本是指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造成资源的不计量消费和浪费;外部成本是指企业非绿色生产给社会、环境造成短暂的或者永久性的影响(一般为负面影响)。循环经济会计核算的利润,除了传统的所得减去所支外,还应有其他的内容。如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废物的再利用所产生的生产利润;国家鼓励清洁生产对税收的减免政策所得;国家对环保先进企业的奖金发放等都成为企业利润的一部分,都应当纳入到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

2、丰富和完善财务核算指标

分析指标分为外部分析指标及内部分析指标。外部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偿债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资产运用效率、社会贡献能力等;内部分析内容包括: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就循环经济会计而言,这些指标非但不会减少,而且在此基础上对于企业的环境消耗力、修复能力等的衡量却是一些新的且重要的考量指标。

3、理清推行循环经济会计的思路

循环经济会计可遵循“以点促线、以线带面、以面覆面”的基本思路。“以点促线”即在个别企业的个别财务会计核算环节试点。“以线带面”即通过各个环节的绿色核算达到整个企业的绿色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并建立一整套的监督实施机制。同时“以线带面”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有连带关系的企业,如互补关系,投入、产出关系,竞争关系等企业实现“以点及面”,带动相关企业进行绿色财务会计核算。由此,“以面覆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个思路并非单纯从源头和末端处进行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本的计算,而是从更易于操纵的小环节进行大入手;循环经济会计的实施也不需要依靠复杂的组织结构监督,仅由环境评估部门、资源管理部门和循环经济会计核算部门等三大机构构成。这样的监督审批机构独立于企业财务会计但不独立于企业经济发展本身,制度的可操作性更强,可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协调。

4、建构“政策―企业―人才”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

(1)政策保障。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五部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律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20余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基于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专门针对循环经济会计的法律法规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是支撑循环经济会计实现的基石。

(2)企业保证。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是顺利推行循环经济会计的根本。树立绿色的企业文化以适应循环经济会计的实施,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联同企业文化并排发展,将有利于循环经济会计的顺利推行和推广。

(3)人才支撑。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新型财务会计最终都要落实到由人操作的实务之上。因此,培养一批具有新观念、新专业知识的核算人才也是循环经济会计顺利推进的支撑要素。

【参考文献】

[1] 仵宇庆:绿色GDP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J].财务研究,2006(9).

[2] 高永涛:刍探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7(11).

[3] 王红芳: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会计[J].经济论坛,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