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1 20:31:55

素描教学

素描教学篇1

素描在大学四年的艺术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既是对前两年造型基础的总结,又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起着一个铺垫作用。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各大美术院校的重视。要让一个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教得科学,学得科学,才会有好的结果。教学方法不仅直接影响素描教学的效果,也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全部艺术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素描大师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意思就是说素描不只是表现形体,更重要的是表现对形体的看法与理解,这给了广大学生以重要启示:不单单注意如何去画,而且必须先解决观察方法的问题。

写实素描是我国造型基础练习的主体,因此尊重具体对象,使主观与客观统一,是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加以理解,艺术地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抽象形式的训练是基础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面,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抽象与具象的训练相辅相成,写实练习的目的不只在于“应物象形”,而要透过真实外观的再现,掌握规律,发现抽象结构如何合乎形式美的规律。从这点来说,写实的造型训练也是引导学生自觉地研究抽象形式规律的途径。

素描学习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认识能力、表现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来源于客观物象,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处

理画面。

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整体观察力

造型是素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造型似是而非在初学者中是最普遍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在素描训练中,应当要求学生不要迁就造型的错误,那种将错就错的态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在素描训练中常犯抓形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达物象特征的缺陷,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

整体是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所谓整体,就是要注意艺术直觉与基本技法的统一。它既体现在作画过程的始与终,又体现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是否整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高低。对每一课题的训练,应把“整体”摆在研究造型法则的首位。把握整体是揭示对象物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克服认识偏颇的关键。在素描教学的程序上也要体现服从整体的原则。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是素描训练的基本程序。即从整体出发,先画整体后画局部,最后又回到整体。也就是说要注意先画整体后画局部,首先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画,而不是一个物体一个物体地画,更不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画。当画到局部时不仅要注意局部关系,而且也要注意到整体的效果,画局部实质也是画整体。

所以,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到整体关系,“整体-局部-整体”多次反复,一次比一次更整体,最后塑造出一个高度概括、完整的艺术形象。

三、培养学生写生、临摹、默写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素描教学中,写生、临摹、默写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第一,写生能力。写生通常指对着实物作画的慢写和速写。写生强调观察、体验、分析、研究自然对象,认识并掌握它们的造型规律。如何将眼中所见的现实事物转换成美术的本体样式,转换成绘画的造型语言,或者转化为设计的视觉语言,写生是素描基础训练的主要方式。

第二,临摹能力。临摹是照着别人的作品画。临摹对学生有两点益处:一是向前人的作品学习,以取得写生方法的借鉴;二是练习造型,熟悉造型规律,提高造型能力。要注意针对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每个学习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临摹时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效果,领会原作的真情实意及绘制过程,抓住重点。临摹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中造型观念的理解、认识与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艺术表现。

素描教学篇2

论文摘要:素描不仅可以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用来训练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造。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不断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后现代艺术之后,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素描不仅可以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用来训练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造。

一、素描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作为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素描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面对现代绘画的发展,美术教学的改革逐步深化,要求艺术与科学并列。进入现代社会,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我们的素描教学应该是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

现代艺术的历史已有近百年的时间,它与更古老的写实艺术一样已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同样,形式意向素描和写实素描是当代素描艺术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在艺术出发点上具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各专业院校根据所开设的专业特点把素描的教学方向分为了油画素描、国画素描、版画素描、结构素描、抽象素描等多个方向。然而,这种徒具针对性的画种划分,因缺少对绘画本质的概括和提炼,已失去提升造型基础的意义。由此看来,素描教学的

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的培养。

二、素描教学是一种造型观念和思维方式

安格尔说,“除了色彩,素描包括了造型艺术的一切”,“素描中包括着艺术的尽善尽美”。素描既然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那就要具有一切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特征。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侧重于“观念造型”。歌德说,“对于大多数画家来说,困惑他们的不是题材和内容而是围绕题材的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才是他们终生的难题”。而这种表达方式就是素描教学所倡导的一种有感而发的、独具个人特色语言符号的表达方式。

现代素描教学摆脱了传统素描教学中“再现式造型”观念,摆脱了以往以“形准”和“结构比例”作为评判依据,将学生引入“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中。它强调个人视觉体验参与的重要性,在物我相融互为映射状态中,不断通过视觉去发现对象的形态和内在结构,将“以技入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理入道”的教学思想。

三、当代素描艺术的教学实践

素描是视觉的艺术,它不仅是思想的表达,也是一门技术。技术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应该先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选择工具材料是观念的问题,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技术性问题。在素描训练对“造型”的把握中,技术问题就摆到了眼前。对技术的探求会带来观念的变化,之所以现当代素描艺术分为写实素描和形式意向素描就是艺术观念发展的结果。

写实素描的绘画过程是一个模仿自然的过程,是它所再现的自然形象。而形式的诸元素,如点、线、面都是为描述、塑造和表现自然形象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是手段,内容是目的。而形式意向素描是一种艺术样式训练而非造型基础训练,它旨在使人们了解绘画中的抽象内容和特指,是一个感觉和构想形式结构的过程。因此,形式意向素描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创作行为。

四、素描教学的具体问题就是技术和观念

由于阶段性不同、专业性质不同、思想观念不同,导致素描训练针对性不同。首先,根据教学阶段、学生生理年龄和专业年龄阶段的不同,进行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以科学的方式正确引导,为将来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其次,制定不同的课题训练,将素描艺术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多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根据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形式意向素描其实是写实素描的一种升华,是思想观念的一种产物,是高年级学生对素描由习作转化为作品的必然结果,所以学生在初级阶段只有熟练掌握素描的技术表达方式,才能做到“心存目想,神领意造”,使“丘壑成于胸中,既悟发之于笔墨”,才能使意向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性”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包括看的方法,工具材料和理论知识的运用。“看”即是用“心”去看,“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引导,这既是观念问题也是技术性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就能将素描教学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的循序渐进,所以当代素描教学是教技术还是教艺术在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许江.基础的突围[J].当代学院艺术.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素描教学篇3

关键词:素描教学;整体性;示范;对症下药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中学美术课的素描教学则显得愈为重要。这里是我的一些拙见,我认为学好素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素描应重视“整体性”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三大面、五大调”已经初步理解,但在作业中也反映出了几个问题:有些同学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总是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之间相互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表现为: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教师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素描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要求和教学目的有一个正确认识。

初学者在整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素描画的是实物的本质,而并非一些表面的“浮云”,这就要求学生在作画时要反复观察比较。素描基础教学也是理解实物的过程。正如我们通常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就是说,在画素描之前学生应当全面地去观察所画对象,不仅用眼,还要用心,只有观察细致、理解透彻,才能画得传神。学生要理解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只有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绘画技能才会提高。理解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思考、总结。理解的重要性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各阶段对目标、概念、程序认识上的模糊。怎样能做到“整体”?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素描思维训练。例如在作画之前,教师先教学生“眯”着眼,观察作画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几何大外框、辅助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

二、示范要“对症下药”

素描教学篇4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五、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素描教学篇5

课程内容:

1、素描的定义、产生及发展;

2、素质的基本分类和学习意义;

3、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4、素质观察方法;

5、认识点、线、面

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义、功能,素描的基本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三度空间的理解与素描的观察方法

教学环节:

一、素描的定义

1、名词解释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单从字义上理解是“朴素的描写”,从所用的工具上讲是指单色绘画。它是一种以单色为主的表达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绘画形式,其形式、品类的简繁与粗精有程度的不同。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就绘画创作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开始,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前过程。画家从创作构思到构图落幅,用单色画稿子,寻找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等属于素描的范畴。

2、素描的分类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素描、写实素描。其中设计素描与素描创作都是在写实素描(也称光影素描)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

① 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达到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 表性性素描: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式。大多数应用于创作阶段

③ 速 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为习作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

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向为写实素描(光影素描)的写生,即基本造型方法。

二、素描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素描的产生与发展

素描在人类绘画史上是一种古老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15000年以前(法国的拉斯科岩画在2万年前)。古希腊素描重视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轮廓画法,具有独特的质朴之美。

素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被确立下来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出现了美术学院,素描被设为主要的基础课程。

17世纪开始,欧洲艺术中心逐渐转向法国。素描的表现形式趋向自由的多元化的追求。18、19世纪是世界写实主义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批成就卓著的大画家(华多、大维特、安格尔),19世纪的法国画坛出现了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创造性的素描风格(德拉克罗瓦、柯罗、毕沙罗、杜米埃、德加、修拉、罗丹、梵高、塞尚等)。此外,德国出现了门采尔、珂勒惠支两位素描大师,俄国的契斯加可夫创立的素描教学体系造就了列宾、苏里可夫、谢罗夫等一代批判现实主义画家。

20世纪的西方素描,建立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多种流派共存的多元局面。到20世纪中叶,现代派绘画已发展到了不反映肉眼看到的对象,而表现肉眼所见不同的对象。与之相对的具象艺术、新古典主义、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现时代仍占有重要位置。

2、我国素描的发展与回顾

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原始艺术用线条造型有着共同的形式特征。而中国人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是独特而超前的,中国的书法可以说是最简洁、最抽象的素描。线条是我国历代绘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基本造型手段。

线描在我国真正成为独特的艺术形态是从唐代吴道子开始,宋代李公麟则是集大成者。

元代以前的绘画力求艺术性的表现,着眼于传神、写意、着重形象与笔墨的“气韵生动”,而在绘画的科学性方面(透视、解剖、明暗)是落后的。

到了明代和清代,西方的绘画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其中以意大利传教士罗明鉴、利玛窦以及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影响最大。

xx战争失败后,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以图救国革新。李叔同留日回国任教于浙江高级师范,刘海粟留法回国创办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的中国画坛贡献最大、成就斐然,影响广泛的美术教育家当推徐悲鸿先生。50年代,我国的美术教育主要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全国第一次素描教学座谈会后,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学体系在我国普遍推行。

改革开发后,艺术领域开始活跃起来。1979年全国第二次素描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改变了素描单一化的造型观念,为不同学派的发展和造型风格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由单一的明暗块面表现转为以结构为主,线面结合、线条造型等各种形式的探索。

3.素描的基本概念

自然界是(三度空间)的形色存在,而绘画是平面则是事实。从事平面创作者,必先认清这种平面与空间之间的差异性。在平面中追求三度空间的视觉效果,便是历代大师们所致力深究的透视法则(远近法),即在一张平面作品上,经由透视法则的暗示,使画面产生深度的错觉。

平面中追求深度,本身是一种矛盾,因为平面永远不等於三度空间。因此,画家利用透视法则,在画面上表现出立体深度效果,即使几可乱真,也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事实上,再精确的描绘,甚至是一张摄影作品,平面是永远不争的事实。

视觉判断深度空间,除了透视上的造形变化之外,大多以移动眼睛的位置,及双眼视差的方式进行。

双眼视差:当眼睛在观察某一对象时,事实上,在两只眼睛的视网膜上,呈现的是两个不同

视角的影像,经由大脑的结合,产生深度的效果,特别是愈靠近眼睛的物体,双眼视差的效果更为突显。譬如将自已的食指直指双眼,左眼与右眼所看到的影像,便因视角上的差距而有所不同,不过这两个同时出现的不同影像,经由大脑,可以将之结合而作出判断。

移动眼睛:移动眼睛的观察角度,可使前后物体移动的速度不同,更是判断深度最具体的方式,尤其对远近差距大的物体,感觉更是明显。我们可以做一个简易的实验,便是左右移动你的眼睛,注视眼前的任何一件物品,如此会出现不同观察角度的影像,经由这些先后出现的不同影像,能轻易对该物体的空间位置作出判断。

事实上,双眼视差及移动眼睛是平面绘画所无法做到的,也许先进的科技可以轻易的解决此一难题,不过,追求深度并非绘画创作的惟一选择。除了平面上追求空间外,画面所产生的光线效果,亦是一种暗示与错觉,画面所表现的阳光,永远不等於真实的阳光。何以然,比如一张水彩画作,画面上顶多是以白纸的白表现光源。自然光源和白纸的白,二者的亮度如何能比,但画家所能作的,便是利用明暗关系的对比法则,表现出光的感觉。不只是明暗如此,色彩、体积、质量、空间感亦足如此。

绘画表现上所运用的各种表现行为,即所谓绘画的造形语言。基础绘画便是训练学习者能理解并熟悉这些绘画语言,以期在创作表现能得到更充份的自由。

惟有确实的理解,才能取舍自如:确实的理解,便是基础训练,取舍自如,才是创作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说,基础学习在於取,创作则是可取可舍。

基础素描,一般是通过写生的观察及练习,去理解素描所蕴含的各种观念与表现技法。而写生的对象,可以是静物,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石膏像,经由这些对象物,素描的观念与经验才得以客观地产生流通与传达。

至於以照片或幻灯片进行基础练习,实为不妥。首先,平面的照片无法体验出三度空间(体)的视觉效果;再者,基础的学习,旨在通过写生,以培养扎实的表现能力,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以便日后作为创作的根基,若只是依样(形)画葫芦,那就失去基础学习的真意了。

简言之,素描主要是训练对写生形体的观察与表现,而照片只能见其平面的形而无法察觉其空间的体。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基础学习,更应该以感性的态度去面对创作。

三、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绘画创作,除了不断在表现上寻求突破外,理解与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轻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确保创作意念的自由表达,使笔能随意转,游刃而有余。否则意到笔不到,创作的意念只会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构思,再强烈的表现,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必过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学习的要求与效果,任何材料皆可运用。

1.铅笔

是素描练习上最常用的表现笔材。目前市面上的铅笔款式相当多,有木质铅笔、工程用自动铅笔、全铅笔、扁铅笔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笔心部份则大致雷同。笔心是由石墨与胶质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软硬度。通常在铅笔末端,都会以[B](Black)及[B](Hard)的号数标明其软硬度。H的号数愈高,笔心愈硬愈淡,适合精密描绘。B的号数愈高,笔心则愈软愈黑,较适合素描练习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间的[HB],因笔心软硬适中,多用於笔记书写。

2.炭笔

炭笔种类繁多,除了木炭条外,更有以炭粉加胶混制成的各类炭精笔,由於炭笔可表现出较铅笔更深的暗色调,又易於大面积涂抹,故常作为素描练习的重要笔材。

木炭条

1.多以柳树、樱桃等新枝烧制而成,由於采集及烧制不易,故价格较为昂贵。

2.选择时以质地匀细、平直节少为佳。木炭条亦有粗细软硬之分,可依个人所需多加尝试

木炭条色黑质松,能快速且大面积的涂擦揩拭,适合大画面整体明暗之调整。不过因炭粉的附著力较差,完成品必须及时喷上一层固定喷胶,否则炭色极易浑浊脱落。

炭精笔、炭精条

皆为炭粉加胶合剂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较强,也就是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红褐等色制品,常用於速写。粉质的炭精笔性质类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为粉彩画起稿施底之用。腊质炭精笔,附著力更强,涂抹更不易,画面易有乾涩之感,使用时得事先留意。

3.色粉笔、赭红色粉笔与粉彩笔

4.橡皮擦、可塑性橡皮

5.其他表现媒材

除了铅笔、炭笔外,沾水笔、粉彩,水彩......只要能达成素描练习或创作上的要求,皆无不可,即便是其它毫不相干的材料。不过,基础素描实际上是一种观念及表现的训练,材料的选择并非首务,多以容易掌握,方便取得为原则。

纸。素描用纸,限制不多,各类纸张,如描图纸、宣纸、水彩纸、光面纸及各色粉彩纸,甚至纸张以外的材质皆可尝试。可依据使用的笔材及作者对材料特性的要求作为选择的依据。素描专用纸,因是棉浆制成,较木浆制纸具较长的纤维,纸质结实强韧,耐擦拭,不易起毛,且纸纹稍粗,使炭色容易附著,涂抹均匀,反而是初学者最佳的选择。

素描固画液。主要由松脂混合酒精及其他溶剂制成,除固定画面上之木炭粉外,亦可保护纸面,使之不易受到沾污。若使用铅笔或炭精笔完成之作品,虽其附著力较强,但最好也能喷上一层固定胶保护画面。

四、素描写生基本技法与观察方法

1.基本技法

技法是绘画的基础性工作,由於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组合出画面上的形、色,并赋予一幅作品某种意义与生命;因此,在从事铅笔画的创作之前,对铅笔画的技法必须先有基本认识。

基本技法注重用笔的方法,依笔触形状(线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直线笔触:

用笔时线条刻意画直,即成直线笔触。直线笔触排列整齐时,会给人一种清爽整齐的感觉,但易流於呆板,因此可适度调整线条的方向变化,以增加活泼感,却也不可过度,以免显得杂乱无章。

长三角形笔触:

下笔时力量先重渐轻或先轻渐重,都能画出细长的三角形笔触,长三角形笔触和直线笔触类似,但本身多了渐次的变化;因此,当长三角形笔触规则排列时,便能产生色彩渐变的渐层效果。

曲线笔触:

将线条弯曲即成曲线笔触。曲线具有优美、柔软的特性,比直线难控制,因此要多作练习,直到各种转折极为顺畅,才能表现曲线之美。

不规则笔触:

任意用笔涂画,即成不规则笔触。不规则笔触的应用,能增加画面的变化,使人感觉生动活泼,但也易陷入杂乱无章。

点状笔触:

利用笔尖敲点纸面,即形成点状笔触。描绘时,刻意变化用力的方向,便能产生不同形状的点状笔触;如圆形、小三角形等等,适合琐碎复杂的物体描绘。

连续笔触:

连续笔触是指以笔快速地来回绘出直线或曲线线条的笔法,由於快速来回移动,故能很快地绘出一个色面,但是较难控制线条的形状及色面的范围。

2.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除了铅笔之外,尚必须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有的是以其他工具为主,铅笔为辅;有的是以铅笔为主,其他工具为辅,或者两者相辅相成。总之,在此类技法中,其他工具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练习时,其他辅助工具的合?使用是不可少的。以下就依使用工具与技法运作之不同,加以分类:

纸纹的应用:

作画时,纸张的选择,可使画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选用粗糙的纸,便可轻易作出粗糙的质感;平滑的纸则有助於笔粉的平均涂布,以增加画面的光滑感。这些都是纸纹所产生的辅助效果。

橡皮的应用:

橡皮除了可擦去画错的部份之外,也可作为画具使用,例如:将硬橡皮削成尖棒状,或将软橡皮捏成尖细状,便可擦出细长竹线条:此外,以橡皮(软硬皆可),轻压画面,便能产生如白云状的白色色块。只要画者肯花心思去想,橡皮定能配合个人的意思,做出所期望的效果。

擦抹技法:

擦抹技法是在画好的笔触上,以布、纸、纸笔或手指摩擦压抹的技法。由於布、纸、手指等所产生的推压作用,使铅笔粉的涂布极为平均。而达到减弱笔触痕迹。柔和调子的功能。其中布与纸适合擦抹大面积的画面;纸笔由於具有类似铅笔的尖头,适合用来擦抹小面积的画面;至於手指及橡皮的擦抹效果就显得较差,因为手的汗渍容易影响画面的效果,橡皮则很容易将笔触擦去。

水彩颜料的辅助应用:在已完成的铅笔画上,可涂抹一层淡淡的水彩,如此不但能保有原来的铅笔色调及笔触趣味。更能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使作品的表现更丰富。加水彩时,应避免过浓、过深的颜色。否则易将原稿的铅笔笔触盖掉;也不可用水彩笔作多次涂抹,以免色彩灰涩,笔触模糊。

熟练的铅笔技法应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基本技法可谓为铅笔画法入门,熟悉各类作法与应用,对於往后笔法的丰富化有莫大帮助;加上特殊技法的磨练。必能使画者迈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

五、认识点、线、面

1、体积

① 体积感

所谓体积,便是自然界的实体在三度空间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体积与空间是相对应的,体积是有的存在。而空间却是无的存在,也就是实与虚之间的关系。

而视觉感官,通常是最直接且最迅速的一种知觉方式。实体借由光线所呈现的明暗色彩等提示,视觉很快可以对真实体积的存在作出判断,在绘画上,同样也是利用明暗色彩等造形的手段,作出体积感的判断。

不同的材质的实体,会呈现出不同的体积面貌,比如山石树木,人物走兽,除了在表面上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徵外,实体内却隐含著一种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在山石树木上所呈现的内在结构特质,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或消蚀,而以特有的形貌外显出来。而人物走兽,内在却隐含著更复杂的骨骼与肌肉的结构关系,表现在外的形貌,更因各种不同的活动状态,而变化万端。

因此在绘画的体积表现上,必须彻底的理解复杂的内在结构特性,才能确实的掌握外在形体上的造形特征,尤其是人物走兽的体积表现,这种内在与外显的结构特征,便是所谓的内在结构与形体结构,二者乃因果的关系。

若以人体的表现为例,内在结构指的就是有关人体骨骼与肌肉的解剖结构。对於一个初学绘画者而言,人体解剖上的认识,相当重要,不过,如果说要完全认识人体上的每一块骨骼与肌肉,甚或在不同的动作与姿势下,骨胳与肌肉所呈现的复杂互动关系,恐怕穷首白发亦不为功,基於学习的立场,了解人体解剖上的基本关系固然重要,但通过仔细观察与不断的表现练习之后,再去印证人体解剖上微妙关系与变化,才是较为可行的途径。由於人体结构的复杂与多变性,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上,一直被视为训练体积的重要课程。

② 明暗与结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即以严谨的态度,将解剖与透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体骨骼与肌肉结构的精练表现,到了十七世纪,才逐渐重视明暗的表现力,徐悲鸿先生便曾指出:在林布兰之前,作品都按肌肉外型来画,林布兰之后才用明暗分面法,这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画家观察客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暗法在表现上更为有力,这种素描对油画最有益,加上十九世纪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提倡,因此,注重内在结构坚实表现的结构画法,便逐渐为外表光鲜的明暗画法所取代。

明暗与结构是体积表现的两大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何谓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事实上两者皆须借助明暗的提示,并以结构面的方式加以理解。明暗素描以明暗为主,利用结构表面的明暗变化进行素描。而结构素描则是以结构为主,明暗为辅进行素描,且多以线的概念加以表现。两者的差异在於明暗素描是表面的,多变的,受光线左右,而结构素描则是从本质出发,是内在的,较稳定结实且较不受光线左右。

在素描的实际进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发,先掌握大体的造形及调子,再经由分析深入刻画细部,最后进行整体调整而完成画面。但结构素描的训练方式,则是由内而外的理性观察,再加以表现;

表现在人体上,便是透过解剖结构的理性观察与分析,再借助形体结构的几何构成来概括对象。

2、方向面

光线与结构面之间的明暗变化,这种关系在明暗素描的练习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结构体,是由无数的结构面组合而成,而不同的结构面因光线的投射角度不同,而各具有不同的明暗调子,这种不同方向面的明暗变化,便是视觉上判断体积厚度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在绘画的表现上也不例外。

3、三面五调

三面:黑、白、灰

五调: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中间调,反光

高光:

在受光面部份,结构面上光线之入射角与反射至眼睛之反射角相等时,单位面积反射光量最多,故为受光面的最亮处,在结构体上呈现最白的调子。一般而言,高光泛指受光面较亮之调子,以别於中间调,而高光点理论上只有一点。

中间调:

亦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结构面,因光线进行角度的关系,单位面积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则依其角度变化而逐渐减弱,在结构体的明暗上呈现较灰的调子。

明暗交界线:

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由於此处结构面与光线进行方向平行,单位面积的受光量几近於无,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结构体中呈现最暗的调子。

反光:

受光面的明暗变化,受光源进行的方向所影响。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其结构面的明暗变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响,反光程度的强弱,会因光源强弱及反射物体结构面的方向、距离及材质的影响,光源愈强,反光愈强。也可以说,反光是背光面的光源,只是反光的来源通常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受光面的光源较为单一化,而反光则会因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理论上,背光部份的明暗变化,一如受光面,不同的结构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反光程度不同,所呈现的调子,会因结构面的方向与反光进行的角度产生变化。在画面表现上,由於反光不似光源强,故多呈现灰色调子。

投影:

光源投射於结构体上,产生了受光面与背光面,而光源的进行受到结构体的阻隔,会在另一个结构体上产生投影。我们通常把物体的背光面称为阴,而投射在另一结构体所产生的投影称为影,即所谓的物体的阴影。投影的明暗调子,要根据投影部份的结构面材质而定。通常在写生练习中所观察到的投影,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愈接近结构体的投影调子较暗,边缘线较清晰,愈远则较淡较模糊,这是因为一般的室内写生,光源较不统一,且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反光的影响。

任何结构体在受光的情况下,由於结构面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基本上皆会产生以上五种明暗调子。五大调除了可以表现光线感外,更因不同方向的结构面会有不同的明暗变化,素描上便是利用这种方向面的明暗变化,暗示出结构体的体积感。

课堂互动:

1、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与特性作示范

2、线条练习的示范

3、基本静物写生组合观察与绘画示范

思考:素描与中国画的区别和联系

作业:

1、线条的练习

2、组合静物写生两张(四开纸)

①、啤酒瓶、陶罐、水果、白磁碟、白色衬布

素描教学篇6

关键词:素描;几何形体;静物

素描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写生训练,学习造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下面,我仅就几何形体上的一些有关问题,以及它的深入――素描静物,在教学中应如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的一些方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素描几何形体

素描几何形体的结构问题是素描写生中最为关键而又最为基本的研究课题,因为素描写生是以再现对象的真实性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不同的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形体特征。要想将对象画得自然准确,就离不开对对象形体结构的准确理解与表达。

初学绘画第一步一般是以简单的几何体入手,伴随着对素描的深入我们逐渐的要开始练习多个几何体组合的素描。当然画组合几何体也是有一些技巧的,掌握了必要的方法对大家的进步很有帮助.

在自然界中,物体没有单独存在的,所以复杂几何体比简单几何体更接近自然客观。在练习静物组合素描前我们要先明白一个道理:单一物体与多个物体不是简单数量的差别,它们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组合的多个几何体它们每一个几何体除了具有自身的比例关系之外,还增加了几何体与几何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2)透视现象也变得复杂了一些,在同一画面中,增加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圆形透视”等多种透视现象。

(3)单一几何体不受其他几何体的影响,而组合几何体素描会因彼此的影响改变了画面的明暗状态,由单个物体构成的明暗“部分”升级为多个物体组成的明暗“系统”。

(4)单一几何体绘画不需要太多的考虑构图、主次的关系,而组合几何体素描增加了素描的“构图技术”和“主次技术”,使画面新添了前后关系、重叠关系、穿插关系。

(5)改变了“画面结构”,由造型因素(例如明暗交界线因素)的反复出现,新构成了画面的“节奏关系”。

对于初学者来说,完成复杂几何体素描有两个技术难点:

难点一:明暗关系的处理。

难点二:主次关系的处理。

那么如何处理好明暗关系与主次关系呢?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需要有较强的“整体意识”和整体表现方法。

那么什么又是明暗关系整表现方法呢?明暗关系整体表现方法是指:将组合几何体中所有个体的明暗相同“因素”相互对比,建成形体明暗关系。这些“因素”包括:明部系统、暗部系统和明暗的“六个色调”。例如将所有几何体的反光相对比,建成从强到弱的反光明暗顺序。

素描中有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概念。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即:黑白灰。 五大调:亮调子、灰调子(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三大面和五大调在一幅素描作品中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存在、互相统一的,千万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你不能说素描中只有三大面而没有五调子或只有五调子而没有三大面。当然,五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最基本特点或者说是基本格局。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明暗层次现象对我门深入本质地表现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些明暗调子能统一画面、协调画面,能控制画面的整体效果。

主次关系整体表现的方法是指的:将素描步骤中第四步“定形刻画”提到的刻画对象,即物体的“四个部分”,作为主要表现部分,将其它部分作为次要部分。参考明暗系统的方法,建立主、次两个系统,形成系统之间以对比为主、调和为辅,系统内部以调和为主、对比为辅的整体关系。

复杂几何物体素描,应以素描的步骤、观察、整体技术学习为主,着力解决造型中的“形准”问题。一张复杂几何体素描的作画时间大约要4-8小时,整个课程可以安排10-20张作业。 几何体素描是基础素描中的基础,它虽然不如后面几个素描课程的难度大,但它的基础性和对整个素描学习的影响很大,初学者切不可轻视几何体的素描练习。 素描学习是一个同时运用多种技术的过程,作为初学者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技术问题,应该以培养和锻炼画者的感受力为主,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解决不同的技术课题,要不同侧重、不断变换、扎扎实实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和掌握。

二、素描静物

静物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造型基础训练之一。他的作用及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针对物体的观察与结构剖析塑造能力。掌握艺术的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审美趣味。学习素描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单个静物的塑造是培养初学者对每件物体的结构、明暗、空间、体积、质感、色素、透视关系等的理解与观察表现能力。而组合静物的训练特点是强调物体间的对比、构图,形体间组合表达的塑造能力。这就要求初学者要积累平时的经验,更深入地去观察解决复杂的形体结构塑造关系。

问题一:构图

构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构图而言有两种,一种是横构图,另一种是竖构图。尽管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但每一种构图之内都另有讲究。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问题二:透视

透视的概念、透视的基本规律,透视分三种:第一种是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有一面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二种是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两面角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三种是倾斜透视,又称三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三面的顶点正对着我们的眼睛,多用于仰视和俯视图中。这个有点复杂,以后有空介绍。

问题三:明暗的表达

1.分明暗面。 此阶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线,将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层灰,将与静物的白成明显对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层灰,此时物体 便初步呈现出立体的形与光感,空间也由此而呈现。此阶段可以不分深浅,但线条排列要紧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层次。此阶段可按由重至浅的顺序将画面上的调子分成若干等级,如音乐之音阶,从最重处开始画上一遍。此时仍是大体明暗阶段, 涂每一部分皆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到形体投影边缘为止。千万不可过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边, 灰面与亮面可暂时不管。

3.深入分析反复调整。逐渐丰富细节,找到各形体的转折,使形体结构更加紧凑,头、颈、肩的造形关系更加明确具体。 调子顺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画一遍加重一层, 内容丰富一层,形体感愈来愈强。

4.在作画的时候要经常用一些观念审视自己的画面。诸如体积、厚 度、光感、整体、空间、主次、节奏等,尤其是整体观念时刻不能忘记。隔一段时间就要站出来远观自己的画面,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要避免出现灰、花、脏、腻、浮等易出现的问题。基础较好、整体把握能力强的同学, 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 推进的办法,一步画到位。

5.回到整体、概括完成。深入细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还要进行大关系的再整理,从而使整体造型更加明确、突出。个体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黑白、虚实效果也更加强烈。

6.结构素描的表现、画法。步骤基本与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对光影做很客观的描述, 不进行丰富的调子处理,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问题四:观念意识的形成

1.光影与黑白意识。一切物体能够被看见都缘于光影,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

2.明暗色调虚实节奏变化意识。整体地观察与局部刻画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塑造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细致入微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把握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4.质感表现意识。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丝线、布绵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

5.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6.艺术加工处理的意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不论是素描几何形体还是素描静物写生,终归都是属于素描范畴,在低年级的素描教学学习中,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介入在对客观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对象的客观原则逐步掌握透视、空间、质感、量感、明暗等规律,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应强调表现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从客观事物的外部表象中得到感受,然后经过理性分析,判断,唤起作画的情感,从而表现和提示客观事物的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内在本质,把一般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在素描训练时应逐步学会主动参与和取舍,面对物体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感应,不要简单地模拟和重复表现客观对象,应有感而发,以情取景,以神写形,用心灵去体验,感受对象特征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具体的强化艺术形象,抓住对象内在的韵律予以表现,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力。

素描的教学训练应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更有生活的想法,跳出以往经验式的概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可视世界的兴趣,发掘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华.形体与结构

[2] 龚立新.素描的立意

[3] 王少伦.从大师那里获取到的启发和素养

素描教学篇7

“看”在这里侧重于观察之意,也有思想、思考之意。我要求学生是全神贯注地看,而不是肤浅地观察写生对象。映入眼帘的对象在光线、形体结构、形象特征、比例等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虚实如何变化、最佳构图角度、光影的走向等等,把这种观念和方式作为学习内容与方法引入课堂,目的是从感性角度调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看”从接受学的角度来说,从物象身上得到的种种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看到后通过直觉的分析与想象的思维反馈得到的。从另一个角度讲,“看”是把大量优秀素描作品的元素作为知识整合积累的过程。所谓见多识广、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接触过大量的优秀作品,才能迅速培养出高品质的鉴赏能力,尽快积淀美术专业人才必备的空间思维能力。看,作为教学方法中的第一个环节,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导向性贯穿后面的整个教学过程,为后面的“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看的过程同时贯穿于作画的始终。

二、“讲”是一个通透的过程

“讲”是指教师一定要深入浅出地将有关素描的概念、作画程序等内容从理论上讲清楚,使学生明白素描本质上是通过形体结构、明暗关系、比例、虚实关系的处理达到制造空间的目的。它比以往的“立体关系”更进一步、更全面,它不仅是要求单一物体的立体关系,而且是多组物象的空间纵深。讲,除了讲述条理化的概念、规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生动的范例和范画详加说明,力求化理论为直觉、化繁杂为浅显、化枯燥为情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在潜移默化中正确处理“想”与“做”

“想”与“做”主要是针对学生作画时容易盲目设定的。“想”是指学生在写生对象前不急于动手,而是构思画面构图甚至想象出画面已完成,从这些纯粹抽象画的腹稿中得出清晰的绘画思路,想象力的开发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想,作为创作的开始就是希望把课堂变成激活学生想象力的场所,学会创造真正的空间,它的直接好处是能有效地把学生从模式化思维改变为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抽象性思维。思维方式的转变对美术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做”是“想”的结果化,“做”的具体结果能够证明“想”是否合理,是否与预想的结果一致。同时,它是作业训练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训练和检查学生综合表现能力的最好方法。对如何“做”,教师应当给学生明确的规定,也就是有限制、有要求。举例说,选择某个角度去表现对象,这是要求在限制中去表现对象,规定学生在画面的右上角作小幅构图,但必须简洁、概括,虽然没有细节描述但却构思完整、光影分明,这是对学生空间构思和想象力的训练。然后根据小构图画出正确的素描作品,这时学生就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问题、空间质感等问题,这是对学生综合表现技能的培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充分表现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认真的观察和细心的构思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四、“展评”是学生巩固知新的重要保障

对作业进行随堂展评,它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的教学内容上的重点和难点,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和解决,往往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作品展评能直接反映出这些问题。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作品的过程记忆犹新,教师的分析讲评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消化吸收,经验和教训会很深刻地带入未来的学习之中。同时,这种反差又是在和同学作业的比较中得出来的,因此历久弥新、印象深刻、效果明显。我们更应看到,对具体作品的展评,会使学生对先前未知领域豁然开朗,对不成熟的构思产生修复效果,这种状态无疑是思维上的进一步开放,认识上的升华。

五、结语

素描教学篇8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动力

在素描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内容,需要长期的反复学习,因此学生易感到枯燥,但学习素描需要学生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看来,所谓的天赋,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科目时对该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也就是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凡是这类学生,他们在学习中会学得主动而刻苦,即使是自学也会终有所成。因此,在教学中与其给学生强输硬灌,还不如尽快使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在轻松的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呢?

1.安排学习内容由浅入深。

根据经验,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最容易受高难度教学内容的打击。特别是第一次作业,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效果不理想时,往往开始自卑起来,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美术的所谓“天赋”。反之,当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学生作品中总能找到闪光点时,学生会在成功的喜悦中自信地走上艺术之路。因此,我们不提倡那种不切学生实际地安排艰涩深奥的学习内容。所谓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教法将会适得其反。

2.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或参观水准较高的作品展。

特别是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作品欣赏,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到当今国内外各种流派的成功作品都可进行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在艺术家们精彩的作品面前得到精神的洗礼,让他们在对大师们艺术境界和非凡成就由衷叹服的同时,内心深处的激情火花为之迸发,也许当一个艺术家会成为他们永远的梦想。在赏析中,我们可以介绍对素描的认识,比如:(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但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作画能力

一幅习作能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学生在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这主要表现在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上。当发现学生抓形不准或调子混乱时,教师不要给他们直接指出或帮其修改,要教给他们具体的科学的观察方法,直至养成独立的自觉观察习惯。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的培养,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这里有一点经验可供参考。

第一步:引导学生认同科学观察和独立作画能力的重要性,给学生说明在考试中或在以后的人生中,不可能永远都有老师帮你。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一点时,就是成功的开始。

第二步:宣布老师不再单独给同学检查和修改画面,而是统一讲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自己对号入座,自己检查,自己修改。但是一开始老师不能真的全部撤手,先从直接帮学生到少帮,最后到不帮。让学生有一个适应老师教法上改变的过程。

第三步:教给学生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如:(1)反复比较,让视线在对象和画面来回数次甚至数十次,就会发现区别。(2)退远看,眯着眼睛看。这样会不受细节的干扰,观察到主要内容和看到大效果。(3)中途要舍得用几分钟站起来检查,免得后来多花几十分钟去修改。此所谓欲速则不达。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好眼力,而是有好眼力不用。(4)要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的画面:外行看高手作画都能看出很多毛病,而很多人却看不到自己的一点问题。(5)笼统看去,没有毛病。分块检查,问题百出。块:指某一方面的效果,也指某一局。(6)让同学之间相互找毛病,可以快速提高观察能力。

第四步:阶段总结,及时找出学生不科学的观察过程和方法并纠正,或者发现独立意识不强的学生给予思想帮助,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三、注重长期作业,培养学生深入塑造能力

对学生在素描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造型问题,我们采用一张长期静物作业就可以解决。根据经验,具体教学要做好这样几点。

1.动员。学生们一看到比较复杂的作画对象,往往在充满作画冲动的同时又有畏惧心理,觉得又想画又怕画不好。解释画长期作业的好处是培养耐心深入的作画能力,以及全方位运用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造型因素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同时也可以用长期作业的范画作赏析,以激发学生作画热情。

2.把握好难度。长期作业通常为常见静物,包括蔬果、金属、玻璃、竹木器、绳索、衬布等,个数20到30个为宜,画幅2开以内,40个学时能完成就可以了。总之,难度太大等于拔苗助长,难度太小就失去长期作业的意义。

素描教学篇9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创新

当前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素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素描教学应与文化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审美趣味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对应,从素描作品中反映出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判断的标准,在此环境下,素描也不断发展。现今社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

首先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把握绘画的规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素描教学需要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前提,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1],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高校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对事物的外形描绘能力,对于素描本身的研究和分析重视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科学,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事物的表面上,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创造。其次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足。素描是利用点、线以及面等对作品进行创造的,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并且能够将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反应。素描使思想与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与创新也密切相关,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是十分必要以及重要的。但是当前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不足,教学缺乏创新性,虽然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培养上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教育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最后高校素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素描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科学的定位学生,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强,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作业的表面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需要认识到素描教学是要以艺术审美作为前提,在指导学生的素描技巧以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对素描的本质进行分析与理解,这是高校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高校素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最开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得到巩固,通过写生进行练习。到了中期,就要加强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风格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临摹、自由创作指导学生训练[3]。高级阶段后,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作能力,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开展各种展览活动等,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

2、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素描绘画形式

素描教学的开展能够将艺术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展现出来,并且在设计以及创作领域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艺术思想与理念,明确素描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从一点作为观察点,绘制的素描图画在整体构图、透视、大小等方面都满足要求,这些规定的出现能够使素描绘画更加科学严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素描观察以及绘画方式,让学生使用夸张、对比等方法,使素描绘画更加灵活,使画面更加生动,使素描的表现力得以提升。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

艺术发展要以创新作为核心,当前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强,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进行熟悉,让学生敢于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工具进行创作,使素描作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实现创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平台进行创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提出绝对化的要求限制,使学生的创作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氛围中强化自己的创造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的主观性和偶然性比较强,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针对性的发展与创作。

三、结束语

当前,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应明确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新,实现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1:56-57.

[2]何继业.高校素描教学创新——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一步[J].大众文艺,2015,01:212-213.

素描教学篇10

素描一词来源于西方文化,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法,素描是通过线条、明暗等元素的合理搭配将物体的形态结构等表现出来。当前人们逐渐认识到素描教学的重要性,明确素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艺术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素描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利于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为此就需要高校教师积极创新,转变理念与方法,使素描教学满足时展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就高校素描教学创新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校;素描教学;创新

当前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素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素描教学应与文化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审美趣味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对应,从素描作品中反映出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判断的标准,在此环境下,素描也不断发展。现今社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

首先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把握绘画的规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素描教学需要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前提,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1],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高校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对事物的外形描绘能力,对于素描本身的研究和分析重视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科学,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事物的表面上,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创造。其次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足。素描是利用点、线以及面等对作品进行创造的,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并且能够将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反应。素描使思想与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与创新也密切相关,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是十分必要以及重要的。但是当前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不足,教学缺乏创新性,虽然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培养上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教育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最后高校素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素描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科学的定位学生,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强,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作业的表面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需要认识到素描教学是要以艺术审美作为前提,在指导学生的素描技巧以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对素描的本质进行分析与理解,这是高校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高校素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最开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得到巩固,通过写生进行练习。到了中期,就要加强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风格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临摹、自由创作指导学生训练[3]。高级阶段后,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作能力,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开展各种展览活动等,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

2、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素描绘画形式

素描教学的开展能够将艺术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展现出来,并且在设计以及创作领域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艺术思想与理念,明确素描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从一点作为观察点,绘制的素描图画在整体构图、透视、大小等方面都满足要求,这些规定的出现能够使素描绘画更加科学严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素描观察以及绘画方式,让学生使用夸张、对比等方法,使素描绘画更加灵活,使画面更加生动,使素描的表现力得以提升。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

艺术发展要以创新作为核心,当前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强,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进行熟悉,让学生敢于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工具进行创作,使素描作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实现创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平台进行创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提出绝对化的要求限制,使学生的创作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氛围中强化自己的创造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的主观性和偶然性比较强,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针对性的发展与创作。

三、结束语

当前,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应明确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新,实现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作者:游伟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