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会计处理十篇

时间:2023-03-22 19:03:06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1

一、融资租赁的的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解释,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有可能转移,也有可能不转移。

上述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是指,由于经营情况变化造成相关收益的变动,以及由于资产闲置、技术成旧等造成的损失等;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报酬是指,在资产可使用年限内直接使用资产而获得的经济利益、资产增值,以及处置资产所实现的收益等。

二、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之间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这时的“比例不大”通常是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总额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含30%)。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融资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额的确定,承租人可以自行选择,即可以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也可以采用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这时所讲的“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是指租赁开始日在出租者账上所反映的该项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

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出租人的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都无法得到,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其中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资产原帐面价值的折现率。

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费用。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有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发生的费用等。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其帐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承租人支付租金时,一方面应减少长期应付款,另一方面应同时将未确认的融资租赁费用按一定的方法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在先付租金(即每期起初等额支付租金)的情况下,租赁期第一期支付的租金不含利息,只需减少长期应付款,不必确认当期融资费用。

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承租人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计算。按照准则的规定,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在采用实际利率法时,根据租赁开始是租赁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基础不同,融资费用分摊率的选择也不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租赁资产和负债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且以出资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出资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分摊率。

(2)、租赁资产和负债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且以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分摊率。

(3)、租赁资产和负债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且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和优惠购买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融资费用分摊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在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与上类似,在租赁期满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摊完,并且租赁负债也应减为零。

(4)、租赁资产和负债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且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但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在租赁期满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摊完,并且租赁负债也应减为零。

(5)、租赁资产和负债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且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

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融资费用分摊率。在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了担保或由于在租赁期满时没有续租而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在租赁期满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摊完,并且租赁负债也应减少至担保余值或该日应支付的违约金。

承租人对每期应支付的租金,应按支付的租金金额,,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支付的租金中包含有履约成本,应同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同时根据当期应确认的融资费用金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承租人应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

(1)、折旧政策

计提租赁资产折旧时,承租人应与自有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相一致。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提供了担保,则应记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扣除余值后的余额。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了担保,则应记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折旧期间

确定租赁资产的折旧期间时,应根据租赁合同规定。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即可认定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尚可使用年限,因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5、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

履约成本种类很多,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等应予递增延分摊记入各期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对于固定资产的经常性修理费、保险费等可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到科目。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6、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由于或有租金的金额不确定,无法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摊,因此在实际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7、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租赁期满时,承租人通常对租赁资产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1)、返还租赁资产。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

(2)、优惠续租租赁资产。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则应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如果期满没有续租,根据租赁合同要向出租人支付违约金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留购租赁资产。在承租人享有优惠购买选择权时,支付购价时,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将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其他明细科目。

8、相关信息的会计披露。

承租人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融资租赁有关的事项,主要有:

(1)、每类租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及账面净值。

(2)、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最低付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内将支付的最低付款总额。

(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总额减去已确认融资费用部分后的余额。

(4)、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际利率法、直线法或年数总和法。

三、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并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记录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的金额,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上述科目计算后的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包括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等。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包括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确认为各期的融资收入。分配时,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应确认融资收入,在与实际利率法计算结果无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

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同时,每期确认融资租赁收入时,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融资收入”科目。

当出租人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没有收到租金时,应当停止确认收入,其已确认的收入,应予转回,转作表外核算。到实际收到租金时,再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

4、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时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当定期对未担保余值进行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本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如果已经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并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未担保余值增加时,不做调整。其中租赁投资净额是指,融资租赁中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之和与未实现融资收益之间的差额。版权所有

由于未担保余值的金额决定了租赁内含利率的大小,从而决定着融资未实现收益的分配,因此,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经营业绩,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在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少和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的情况下,都应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未担保余值增加时,不做调整。

期末,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的预计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未担保余值”科目。如果已确认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科目与前述相反。

5、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或有租金应当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收入。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融资收入”

6、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1)、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将租赁资产交还出租人。这时有四种情况:

A.存在担保余值,不存在未担保余值。

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还的资产时,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

B.存在担保余值,同时存在未担保余值。

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还的资产时,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科目。

C.存在未担保余值,不存在未担保余值。

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还的资产时,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贷记“未担保余值”科目。

D.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都不存在。

出租人无需作处理,只需相应的备查登记。版权所有

(2)、优惠续租租赁资产。

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则出租人应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如果承租人没有续租,根据合同规定向承租人收取违约金时,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同时将收回的资产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3)、留购租赁资产。

承租人行使了优惠购买选择权。出租人应该按照收到的承租人支付的购买资产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等科目。

7、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下列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度将收取的最低收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内将收取的最低收款总额。

(2)未确认融资收益的余额。即未确认融资收益的总额减去已确认融资收益部分后的余额。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2

【关键词】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税务处理

一、初始确认时的差异

在会计处理上: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等初始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在税务处理上:根据《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三)项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例题: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合同。合同上规定租赁的标的物为生产设备,租赁期为2012年12月3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自租赁期开始后,甲公司每半年支付乙公司租金50万元,合同约定的年利率为10%,甲公司的担保余值为5000元。2012年12月31日当天甲公司确定当年的利润总额为10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25%,生产设备公允价值为260万元。

期初会计上的处理:最低租赁付款额:500 000×6+5000=3 005 000(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500 000×(P/A,5%,6)+5000×(P/F, 5%,6)=2 541 581 (元)比较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公允价值:2 541 581

期初所得税会计处理:税法上的入账价值:500 000×6=3 000 000(元),由于确认计量的不同,此时会计上确认的资产(3 005 000元)与税收上确认的入账价值(3 000 000元)产生了5000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为1250元。2012年甲企业的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在所得税税率为25%的条件下算出企业所得税为25万元,分录为:

①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541581

未确认融资费用5050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3005000

②借:所得税费用251 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250

二、后续计量的差异

1.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会计上:在收到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后,承租人每年要定期向出租人支付一笔租金,租金数额里既包含了应减少长期应付款的部分,也包含了本期要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税收上: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故不作处理。

2.折旧计提的差异。例题:承前例,若此融资租赁的设备为全新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会计上按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上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2013年企业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235512.05元,利润总额为1 000 000元,完成相关分录。

解析:税法上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所以每年折旧额为1000000元,会计上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所以每年的折旧额分别为1268290.5元、845527元、422763.5元。2013年12月31日会计计提折旧的处理:分录

2013年12月31日所得税会计处理:

会计的账面价值为3005000-1268290.5-235512.05=15011 97.45(元)

税收的计税基础为3000000-1000000=2000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2000000-1501197.45=498802.55(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98802.55×25%=124700.64(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为1250,期末余额为0,差额为1250,所以要冲回1250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013年应纳所得额为1503802.55元(1000000+268290.5+235512.05),所以应交企业所得税为375950.64元

③借:制造费用1268290.5

贷:累计折旧1268290.5

④借:所得税费用2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24700.64

递延所得税负债1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75950.6

三、租赁期满的差异

租赁期满时,承租人通常对租赁资产的处理有三种情况:返还、优惠续租和留购。进行会计处理时,只需按选择的处理方式完成相应会计分录即可;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如果选择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返还给出租人的,除依据期末企业的利润总额和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外,还需在结转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冲回尚未冲销的所得税费用。

参考文献:

[1]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9

[2]许志伟.关于融资租赁会计核算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分析.天津经济,2013,7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3

本文认为,租赁准则中关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规定有漏洞,即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了简化问题,本文不考虑承租人在租赁过程中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这一处理原则值得商榷、改进。

一、基于公允价值定义的层次分析

(一)广义的公允价值(抽象层次) 广义的公允价值是就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而言的。众所周知,会计要素有两大计量属性。一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它主要反映会计要素已经发生、已经形成的数据信息,侧重记录历史、关注过去,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它主要反映会计要素现时的或潜在发生的数据信息,侧重现在,关注未来,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谓是一种计量理念、计量模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计量形式。

(二)狭义的公允价值(具体表现) 狭义的公允价值是就会计要素的具体计量形式而言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四种。第四种计量形式就是狭义的公允价值范畴。其中,公允价值中的“公允”就是指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许可和认同。所谓公允价值,通俗的说,就是某项资产在某一时点上的公认价值,是社会大众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取得必须是在活跃的市场,能够让市场所接受的价值,就如同证券交易市场上的股票价,房地产交易市场上的房价等。它反映的是一个时点上某项资产的公认价值。因此,狭义的公允价值也可以理解为现行市场价。

(三)融资租赁初始确认中的公允价值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按孰低原则来确认。即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租赁准则并没有指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本文认为,此处的公允价值应该是狭义的公允价值,对应的是现行市场价格,而不是广义的公允价值范畴,否则就不能与后者的现值进行对等比较了。也就是说,融资租赁初始确认时,出现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和现值。租赁准则规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现行市价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法来确认,这是本着谨慎性原则的考虑。当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确认;当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小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来确认。事实上,第一种情况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第二种情况却出现了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数量上不平衡的矛盾局面,需要改进。

二、基于租赁内含利率角度的分析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撇开未担保余值、初始直接费用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租赁内含利率就是租赁开始日,出租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租赁资产的当日市场价格相等的折现率。换句话说,在确保租赁内含利率的前提下,租赁资产租赁开始日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就是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的外在表现,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决定租赁资产租赁开始日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二者的关系就是价值与价格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从租赁内含利率角度来讲,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确认,而不应该按现行市价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法来确认,这样就避免了前后数量不平衡的矛盾。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初始确认与后续摊销前后总量不平衡

(一)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租赁开始日,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入账;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二者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此时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数量上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差。

租赁期内,承租人以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并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同时将初始确认时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各个期间进行分摊。一方面,初始确认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差来度量的,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又是按租赁内含利率来折算的;另一方面,租赁期内,各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也是按照租赁内含利率来计算的,初始确认与后续摊销前后采用的都是租赁内含利率这个同一的折现率,因此,租赁期满,融资租赁业务结束,相应的账面记录上,长期应付款全部清偿完毕,无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也全部摊销结清,没有余额。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4

关键词:营改增 融资租赁 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35-02

2013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其中企业数量突破了1000家,达到了1026家;注册资金突破了3000亿人民币,达到了3060亿;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突破了2万亿,达到了21000亿。这些突出成果是在许多波折的情况下取得,财政部37号文以及106号文相继就是最大的波折之一。在财税[2013]106号文前,售后回租业务几乎陷入了停滞。可见,营改增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巨大。但目前对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还存在分歧。此外,现行实务中,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与其他类似业务的处理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鉴于此,本文将对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现行税法规定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有形动产租赁业务活动。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在会计处理上既可能按经营租赁处理,也可能按融资租赁处理。本文所研究的是在会计处理上按融资租赁进行处理的租赁。就融资租赁,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为使得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在上述会计处理框架之下,目前,实务中对融资租赁业务中涉及到的增值税有两种处理方式。我们用下面例子来说明。A公司将公允价值是2700万元程控生产线租给B公司,B公司共付三期租金,每期1170万元,期满A公司将程控生产线转移给B,租赁过程中A公司发生初始直接费用100万元。税法规定经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扣除由出租方承担的有形动产的贷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安装费、保险费的余额为销售额。B公司在缴纳的收入中170万元属于增值税。实务中上述交易的会计处理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方法一和方法二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应交增值税的确认时机上。方法二在租赁开始日就确认了应交增值税-递延销项税额,后期再逐步转到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方法一在每期收到租金的时候确认增值税。本文认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就将未来向承租人收取的增值税确认为一项资产。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未来将收取的增值税,也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来源。因此,在增值税的确认时机上本文赞同方法二。但就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而言,本文认为方法一与方法二的处理都存在可改进之处。出租人为承租人垫付的增值税也是有时间价值的,对承租人而言其也相当于一种融资,承租人应该为此付出成本,未实现的融资收益中应考虑出租人垫付增值税而获得的利差。而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未能对这一经济实质予以反映,这导致了会计处理的内涵报酬率与根据实际现金流计算得出的内涵报酬率相去甚远。此外,以上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与现行的分期销售的处理不一致。在分期销售的会计处理实务中,计算内涵报酬率时都将增值税包含在内。

鉴于现行融资租赁业务会计处理的不足,下文将结合现行的增值税开票方法对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给出建议。融资租赁业营改增后本金开票有关通知指出融资租赁企业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签订租赁物为有形动产的融资租赁合同,可在合同中约定首期就有形动产价款一次性向承租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后各期,按租金总额扣除有形动产价款后的余额部分分期向承租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结合上述开票方法我们认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可做如下调整: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以及未来向承租人收取的增值税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按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计“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首次的开票金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借方与贷方的差额,贷记“未实现的融资收益”科目。这样调整,好处有二:第一,融资租赁业务中的风险报酬已经转移,这与分期销售业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建议的处理方法与分期销售保持了一致。第二,在计算内涵报酬率时将垫付的增值税考虑在内,反映了经济实质。若采用本文建议的方法,前文所述的例子的会计处理过程如下:

租赁开始日: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3510

贷:融资租赁资产2600

银行存款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459

未确认融资收益351

收到第一期租金时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1170

借:未确认融资收益157.10

贷:租赁收入134.2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2.87

收到第二期租金时

借:未实现的融资收益108.03

贷:租赁收入92.3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5.70

收到第三期租金时

借:未实现的融资收益85.87

贷:租赁收入73.3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2.48

采用本文方法处理时,在等额现金流入的情况下,由于考虑了增值税,计算内涵报酬率要低一些,这也与实际的情况更加相符,更能反映经济实质。

参考文献:

[1] 白露珍.融资租赁开始日出租人会计处理探讨.财会通讯,2012(2)

[2] 姚文英.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探微.财会月刊,2009(7)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5

[关键词]融资租赁;承租人; 出租人;会计处理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准则,笔者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融资租赁业务承租人与出租人的会计处理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八资产价值。

承租人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孰低,加上初始直接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

银行存款(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从承租人的会计处理分析,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到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价值里。

二、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从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分析,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到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

三、分析

综上所述以及租赁准则的相关规定分析:

承租人的长期应付款,即: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出租人的长期应收款,即:最低租赁付款额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加上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结论:出租人的长期应收款与承租人的长期应付款金额对比,出租人的长期应收款增加了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和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其中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在长期应收款核算,主要是应收如保险公司担保的资产余值。但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承租人直接计入到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价值里,出租人直接计入到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

由于承租人与出租人对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的不一致,导致双方的债权债务挂账的不一致。

四、例题

为方便直观理解,下面举例说明:

例1 2004年12月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A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向B公司租入一台设备,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期开始日:2005年1月1日。

2、租赁期: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

3、租金支付:自租赁期开始日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5万元。

4、该设备在2004年12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50万元。

5、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7%(年利率)。

6、承租人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均为lOOO元。

7、租赁期届满时,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设备的选择权,购买价为100元,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万元。

计算:

1、融资租赁的会计核算:(承租方)

最低租赁付款额=150000×4+100=600 lOO(元)

已知现值大于公允价值(500000)。因此,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为500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2005年1月1日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01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100 1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600 100

银行存款

1000

2、融资租赁的会计核算:(出租方)

最低租赁收款额=租金×期数+优惠购买价格

=150000×4+100=600100(元)

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

最低租赁收款额=150000×4+100=600100(元) 应收融资租赁款入账价值=600 100+1000=601100(元) 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501000(元)

未实现融资收益=601 100-501 000=100 100(元)

会计分录如下:2005年1月1日

借:长期应收款

60l 100

贷:融资租赁资产

500 000

银行存款

1 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100 100

从以上分录可以看出,承租人的长期应付款金额为600 100元;出租人的长期应收款金额为601100元,差额为1000元,也就是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长期应收款。

五、总结分析

由于承租人和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账务处理不同,在融资租赁业务初期就造成双方债权、债务金额的不同。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6

[关键词]融资租赁;会计核算;财务处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02

在西方国家中,政府非常重视融资租赁这种制度,这种制度本身属于金融行业的创新产业,引入我国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并且,我国还在先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以及设备引进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我国的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也对这种制度非常重视,希望能够推动其更好的应用发展。而想要推动这项制度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工作。

1融资租赁的会计核算

11核算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

从租赁期来看,承租人便需要比较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和租赁期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二者的数值,选出一个比较低的来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将其记录到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中去。若是从租赁开始时需要安装其租赁的固定资产,然后才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那么便需要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来做好核算工作。[1]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若是已经得知出租人租赁费用中存在利率,那么其折现率也应该是出租人租赁中包含的利率,不然折现率便是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若是无法得知租赁合同规定利率和租赁中包含的利率,那么可以将同期银行贷款的利率作为折现率。

12核算初始直接费用和履约的成本

在租赁谈判和签订合同时,承租人可以将其直接作为租赁的项目,也就是将其作为直接费用,其中主要包含了差旅费、佣金、印花税以及律师费等费用,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租赁资产价值来进行计算。[2]出现初始直接费用时,借记则需要进入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中去,贷记则需要计入到银行存款科目中去。履约成本指的是租赁资产在其租赁过程中出现的支付成本。主要包含了服务费、人员培训费、保险费、维修费以及技术咨询费等。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履约成本项目较多,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核算。对于保险费、维修费和服务费则需要相应递延,把这些费用分摊在各期费用中,或者是计算到当期费用中去。

2做好融资租赁财务处理的措施

21重视融资租赁,提高会计部门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

对于融资租赁活动需要根据其标准来做好归档工作,若是根据租赁期限来归类,那么融资租赁期限包含两种,分别是短期和长期,根据租赁过程中的付款方身份来进行划分,也包含两种,分别是直接租赁和简介租赁,根据融资过程中涉及的不同地域特征,可以分成国内租赁以及国际租赁两个模块。[3]融资租赁时操作方式主要包含了下面几种:

第一,在刚购入设备时,出租人可以先购进其融资,在买入设备完成后,将其交给承租人来使用。第二,在约定时间中,承租人严格根据合同的相关规定,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将租金交纳给出租人,出租人可以利用收入资金来偿还融资租赁活动需要付出的资金;第三,根据租赁合同的特殊性,由于租赁设备和其他融资形式相比,时间比较长,一般在三五年,一些大型设备甚至可能在十年以上,并且融资租赁合同往往是生效后便不能够解除。第四,对于设备使用方面,往往是租赁合同期满之后,承租人将设备剩余价值买进,并且转移其产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单独进行考虑的情况,操作过程中,还会存在少量设备被退订的情况。第五,在合同生效的时间段中,承租人需要无偿的包养和维护设备,确保在租赁的期限中,设备能够完好运行。

22通过比较投入资本成本分析来确保融资租赁的利益能够实现最大化

和以往的租赁方式相比,融资租赁的特点便是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较长,并且需要涉及大额的资金。融资租赁的费用率一般要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高一些。并且在融资租入或者购买设备时都需要支出大量的资金,其和设备购买的差别主要在于实践性方面的问题,简单而言便是选择一次性的付费还是选择分期付费。并且,还必须认识到一点,那便是融资租赁合同不能够撤销,这便导致了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融资租赁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更大。所以,会计部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需要对比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并进行对比,确保本单位的利益能够实现最大化。[4]

例如,在2014年8月1日,某个企业通过研究确定通过融资租赁的手段来租入固定的资产,并且确定租赁期限是3年,租赁需要的金额是8500万元,在2015年7月底需要支付租金3000万元,假设在租赁活动正式开始那天将其正式纳入到财政计算中去,那么这个企业最低需要付出7000万元的金额,租赁资产默认的公允价值则是8000万元,双方商定租赁时利率是10%,那么等到2015年7月31日,这个企业确定因为这个租赁活动需要付款4700万元。计算方法则是:8500-3000-(1300-700)=4900万元。

23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融资租赁的减税功效

利用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正常生产活动开展的同时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能够降低企业资金方面的负担,对于融资租赁人我国的增值税和关税都减半。企业通过财政预算来选择会计预算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分析,利用融资租赁的手段来购进相关的设备和机械,这样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税收带来的负担,从而给企业运转的正常进行提供更多的资金,给其运转奠定良好的基础。[5]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因为会计人员专业性较差,需要提高其素质等一些原因,直接导致融资租赁使企业应该节省的开支无法节省下来,在减税和节税等方面取得的效益非常一般。融资租赁的优点也无法被全面的挖掘出来,所以,在初步了解会计人员对融资租赁了解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帮助其熟练本业务,不断的提高其业务的效率和精确程度,对于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投资决策和企业资金运作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融资租赁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愈加重要,其占据的经济成分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采用了融资租赁这种制度,这种制度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信息也不够畅通,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融资租赁市场在财务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的研究融资租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完善措施,推动融资租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筱融资租赁会计核算及财务处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262

[2]李静融资租赁公司会计核算特点及财务报表解读[J].金融会计,2010(6):15-20

[3]许志伟关于融资租赁业务会计核算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分析[J].天津经济,2013(7):62-64

[4]王汝婧浅析“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企业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商业会计,2013(20):24-25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7

关键词:融资租赁 售后租回 承租人 未确认融资费用 会计处理

资租赁业务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法律、会计、税收及监管成为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四大支柱”。法律体系的统一、会计制度的规范、税收政策的配套以及监管的适度都是融资租赁业务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本文仅就目前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人相关的会计处理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十一条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述应付融资租赁款属于货币性项目,需每月计算汇兑损益,应以原币美元记账。而未确认融资费用为负债类科目,作为应付融资租赁款的抵减项列示于报表,每月应按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入利息费用,其实质为非货币性项目,不需计算汇兑损益。在实务操作中,融资租赁业务如为外币结算,相应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如何进行计量,本文现将外币融资租赁业务和外币借款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对比。

(一)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外币借款业务

(1)借款日,将借款本金一次性确认为外币长期借款。(2)每月末,分期计提应付利息。借款本金和利息计提数应于每月末进行汇率重估,计算相应的汇兑差额。由于计提利息是按月进行,而偿还利息一般以季度为周期,所以利息部分产生的汇兑差额不会对当期损益产生较大影响(剔除汇率异常波动的情况)。

(二)外币融资租赁业务

(1)租赁开始日,确认的应付融资租赁款实质已包含本金及利息(“应付融资租赁款――本金”及“应付融资租赁款――应付利息”),即租赁期应付的全部利息已于租赁开始日一次性确认于应付融资租赁款中。同时,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应付融资租赁款的抵减项予以确认(为便于比较分析,假设与“应付融资租赁款――应付利息”金额一致),即在抵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后,应付融资租赁款中仅反映“应付融资租赁款――本金”。以上处理结果与外币借款业务在借款日的会计处理结果一致。(2)在租赁期内每月末,按照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即相当于借款业务的每月利息计提。抵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后的“应付融资租赁款――应付利息”余额,相当于借款业务中应付利息的余额。

通过以上分析,相比借款业务,如果外币融资租赁业务中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以人民币记账,由于“应付融资租赁款――应付利息”的外币余额一次性确认,会放大汇率波动对当期损益的影响;而如果未确认融资费用以外币记账,则汇率波动仅会对抵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后的“应付融资租赁款――应付利息”的外币余额产生汇兑影响,即与外币借款业务中汇率波动对应付利息余额的汇兑影响保持一致。

综上,笔者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虽然在性质上属于非货币性项目,但应视同应付融资租赁款每月计算汇兑差额,以合理反映汇率变动对应付融资租赁款的影响。

二、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随着企业融资环境的变化以及税收相关政策向融资租赁业务的倾斜,市场上涌现出了大批融资租赁公司。航空公司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为解决资金需求和减少资产残值风险,加强了与境内外融资租赁公司的合作,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售后租回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下面,笔者对形成融资租赁的售后租回交易会计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一)售价明显高于公允价值

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可分成出售和租回两个步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售后租回交易认定为融资租赁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予以递延,并按照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经过以上会计处理后,出售资产原账面值以固定资产清理的方式进行转销,另外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新资产价值重新入账,同时将出售环节未实现的资产处置损益确认为递延收益。通常情况下,售后租回交易中资产的出售价格与其公允价值应保持一致,交易处理完毕后承租方报表上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应较为合理,与企业借款的会计处理结果相近。而在目前的市场中,承租方为解决资金需求,其资产售价可能远大于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而融资租赁公司只要能保证自身的内在收益率,就可以接受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从而使融资租赁环节的定价畸高。这种情况下,售后租回交易后承租方的资产和负债存在大幅虚增的可能。承租方也可通过此种与租赁公司的合作,达到调节报表结构、进而影响相关财务指标的效果。

(二)售后租回的租赁期较短

根据《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就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在现实环境中,承租人为获取短期资金同时保留原有资产所有权,可与租赁公司进行售后租回交易,约定租赁期满租赁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而租赁期可能只有1年或者更短。此种交易形式上符合目前准则规定的形成融资租赁的售后租回交易,应按照租赁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除资产所有权会发生变化外,实质上属于中长期资金借贷,作借款处理更为合理。

笔者认为,对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售价明显与其公允价值背离或者租赁资产所有权最终会转移至承租方且租赁期限较短,则应将交易视为资金借贷,按照借款进行会计处理。

(三)出售购买权的售后租回

1.业务简述。对于某些建设期较长(一般超过一年)的大型设备,如飞机等,航空公司与飞机制造商签订采购合同后,飞机制造商会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制造和交付飞机。同时,航空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分期支付飞机采购款(美元),计入“在建工程”。在飞机建造过程中,航空公司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要求,将所占用一般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一并计入“在建工程”。在飞机即将完工交付前(尚有部分飞机尾款未支付),航空公司由于资金需要,与飞机制造商和租赁公司签订合同,约定航空公司转移飞机购买权,转由租赁公司向飞机制造商支付飞机全款(原合同价)购买该飞机,同时飞机制造商全额退回航空公司前期已支付款项(美元),并由航空公司向租赁公司融资租赁租回该飞机。

2.会计处理分析。假设航空公司某架在建飞机的“在建工程”账面值为人民币A(包括前期飞机预付进度款账面值B及利息资本化金额C),由于每月美元记账汇率不同,在航空公司转移飞机购买权的时点,收到的飞机制造商退款入账折人民币数(转让价D)必然与“在建工程”中飞机预付进度款账面值B不一致。加之该转移购买权时点的在建工程中包含的资本化利息部分B,导致“在建工程”的转让价D明显低于账面值A,从而产生较大的差异。从以上交易的合同形式上看,符合售后融资租赁租回的确认条件。如果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上述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收益(借方余额),在飞机使用期间分期摊销并调整飞机折旧费用。

该交易中,租赁公司仅按照飞机转移时点的原合同价款E(美元)进行飞机采购。由于该价款折人民币金额不含利息资本化因素,且受该时点美元汇率的影响(假设美元在逐步贬值),租赁公司向航空公司收取的融资租赁款现值F将明显低于航空公司正常采购飞机的入账价值A。如果按照售后回租形成融资租赁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则融资租回的飞机入账价值将明显低于同一机型飞机。虽然将“在建工程”售价与账面值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借方余额),同时融资租入飞机入账价值偏低,但从报表层面看,递延收益(借方余额)应列示于长期待摊费用,与飞机所属的固定资产同属于非流动资产,所以报表总体资产额及流动性结构与自购飞机售后融资租回的业务处理结果不会有太大差异。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航空公司与飞机制造商和租赁公司达成该笔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资金融通,实质上并没有改变继续购建并使用飞机资产的状态,而航空公司不应简单根据合同形式而使飞机的入账价值偏离其真实的价值。所以,笔者认为,航空公司应将上述转让价A与“在建工程”账面值B的差额,即已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利息,视为航空公司在租赁过程中产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融资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从而使得融资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更接近于其公允价值。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8

一、融资租赁会计处理诠释

(一)标准确认

新会计准则下,对于融资租赁标准的确定,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其一,资产所有权应发生转移,这是在租赁期满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由出租人转移至承租人。其二,对于承租人而言,具有选择权。在购买租赁资产方面,承租人有选择权。其购买的价格低于公允价值。其三,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及时展开调整,就会影响承租人使用租赁资产的期限。

(二)资产与负债

首先,对承租人的相关规定。新准则规定:在租赁初期时间段,承租人应将资产开始日公允价值与最低付款额现值作比较,在入账时,以最低额度作为入账价值。对于差额的处理,应将其直接纳入未确认部分。在签订租赁合同时,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照其性质,可将其纳入手续费、差旅费范畴。另外,在计算最低现值的同时计提含利率。换而言之,分析是否能够取得(租赁)内含利率。假设能够取得,应将其作为折现率。假设不能取得,应将其作为折现率。一般而言,通过租赁的方式既可以取得资产,还可以承担债务。因此,在取得资产时,承租人将其作为融资额。与此同时,在未来承担履行义务时,直接将最低租赁额作为负债,这样符合融资原则。

除此之外,租赁初始阶段所产生的费用,承租人应将其计入租入资产。在取得固定资产过程中,会产生促使直接费用。在计提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在之后使用的期限内,展开摊销。值得注意的是,该部分费用不属于负债部分。

其次,对出租人的相关规定:在租赁初期时间段,出租人在展开入账处理时,需要?算最低租赁收入,并核算初始费用。并将两者相加,两者的和作为入账价值。在会计处理时,担保余额应予以考虑和记录。

二、会计处理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确定标准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一,问题分析。确认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可能会直接影响主出租人、承租人之间的判断与决定。比如:双方签订一项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了租赁时间、租赁价格、担保余额。其期限为三年。每一年承租人需要向出租人支付133.1万元租金,担保公司提供133.1万元担保余额,公允价值为460万元。并规定双方按照新会计准则相关要求,计算折现率。在计算折现率时,不考虑其他外在因素,最终估算为10%。假设这笔交易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就直接计算其最低付款:133.1×3=399.3万元,其现值为331万元。现值占据公允价值的百分之七十二,小于百分之九十。承租人直接将其确认为经营租赁。出租人取得的最低收款为:133.1×3+133.1=532.4,其值为431万元。出租人将其确认为融资租赁。这样处理的问题在于会计信息中没有反应租赁资产信息。

第二,处理措施。可以采取不考虑第三方担保余额的方式解决确认标准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其最大问题在于出现了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公司的担保余额与出租人、承租人关系均无关。担保余额与租赁收款额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余额越大、收款额越大。这就会直接影响承租人和出租人的判断,因此不考虑担保余额,就会大大减少租赁收付款,从而有效解决会计核算问题。

(二)初始费用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一,问题分析。站在出租人角度,假设将初始费用计提为“应收费用―租赁费用”,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承租人在计提这笔交易费用时,直接将其作为长期应付款。并没有将初始费用纳入长期应付款范畴。其后果在于:费用不能收回。

第二,解决措施。首先,站在出租角度,发生租赁交易行为之后,获得租赁收益就需要发生相关支出。这是一种典型的资本性支出。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价值应得到相应的补偿。但是出租人并不能在承租人那里获得相应补偿。其次,计算租赁内含利率时,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比如现值、公允价值等。并将初始费用作为资产,形成资本性支出。这样可以在租赁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补偿。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9

(一)

未担保余值仅与出租方会计处理有关。当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值时,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是:出租人应定期对未担保余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发生减值,则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而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认融资收入。如果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则在原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并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认融资收入。当未担保余值增值时,则不作任何调整。

这种处理方法尽管比较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预计的资产余值的公允性值得怀疑,对余值减值的会计处理不符合重要性原则。资产余值是指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今天,公允价值难以合理确定。租赁开始日估计的未担保余值的大小以及以后期间的减值估计,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余值的公允性值得怀疑。另外,未担保余值在通常情况下所占资产价值比例较小,发生减值时如此复杂的会计处理不符合重要性原则。

其次,由于未担保余值的减值与价值回升,导致出租方租赁内含利率经常变动,使承租方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和摊销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时选择的折现率缺乏必要的依据。根据规定,作为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应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以便确定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选择折现率时,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出了选择折现率的顺序,即:如果知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承租人应首选其作为折现率;其次才是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如果以上两者均无法取得,承租人应选择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由此可见,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一旦定下来以承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且租入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入账价值,承租人应以承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但是,由于未担保余值减值或价值回升,导致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经常变动,使得承租人选择的折现率缺乏依据,从而导致其会计处理带有随意性。

最后,当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值时,作为出租人投资总额组成部分的未担保余值和应收融资租赁款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不符合一致性原则。根据规定,出租人应分析应收融资租赁款的风险程度和收回的可能性,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合理计提坏账准备。而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值时,不计提减值准备。这种做法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根据重要性原则,应当简化未担保余值减值时的会计处理。当发生减值时,不再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融资收入仍按原租赁内含利率计算确认。既然未担保余值是出租人投资总额的一部分,应当与应收融资租赁款会计处理一致,同样可以采用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在“未担保余值”科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即“成本”和“减值准备”科目。会计处理是:

1.期末,按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科目。

2.如果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在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按未担保余值恢复的金额,借记“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篇10

关键词:售后租回 融资租赁 承租人 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售后租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租赁业务,是指卖主(即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即出租人)租回。在这种租赁方式下,卖主同时又是承租人,买主同时又是出租人。通过售后租回交易,资产的原所有者即承租人在保留对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将固定资产转变为流动资产,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有力地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这一难题。

在售后租回形成一项融资租赁的情况下,卖主即承租人先把资产销售出去然后再租赁回来,进行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现金流入,在资产出售时可以取得全部价款的现金,而租金则可以分期支付,实质是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资金,并以资产作为担保。虽然卖主(即承租人)出售资产,将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买主(即出租方),但买主(即出租人)通^融资租赁方式将资产相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又转移给卖主(即承租人),按照收入准则的规定,企业必须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才能确认收入,所以,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业务,不应确认收入。无论卖主即承租人所取得的售价高于还是低于出售前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发生的收益或损失都不应立即确认为当期损益,而应将其作为融资费用递延并按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

故租赁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售后租回交易认定为融资租赁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予以递延,并按照该项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其会计处理如下。

(一)结转出售固定资产的成本时: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折旧(计提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科目。

(二)出售固定资产的三种情况

1.售价大于资产账面价值时:

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售价)”科目,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科目。

2.售价小于资产账面价值时:

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售价)”“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科目。

3.售价等于资产账面价值时:

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售价)”“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科目。

(三)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的三种情况

1.售价大于资产账面价值时:

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科目,贷记“制造费用――折旧费”科目。

2.售价小于资产账面价值时:

借记“制造费用――折旧费”科目,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科目。

3.售价等于资产账面价值时,没有售后租回损益,不需摊销。其他会计分录略。

二、企业所得税法对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售后回租业务所得税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603号)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以销售方式转让其生产、开发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又通过租赁方式从买受人回租该资产,企业无论采取何种租赁方式,均应将售后回租业务分解为销售和租赁两项业务分别进行税务处理。企业销售或转让有关不动产所有权的收入与该被转让的不动产所有权相关的成本、费用的差额,应作为业务发生当期的损益,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三、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一)出售资产的售价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

按照租赁准则的规定,出售资产的售价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应当予以递延,计入“递延收益”科目的贷方,并按照该项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分摊时,按既定比例减少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同时相应减少折旧费用。税法规定,应将售后回租业务分解为销售和租赁两项业务分别进行税务处理。企业销售或转让有关不动产所有权的收入与该被转让的不动产所有权相关的成本、费用的差额,应作为业务发生当期的收益,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要求,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对于递延收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将其作为负债类会计科目进行说明,财政部《外商投资企业执行 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5号)规定,“递延收益”科目的期末余额在预计负债项目下增设“递延收益”项目反映,据此,可以将“递延收益”当作一项负债。

当售后租回交易发生时,“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为出售资产的售价与出售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其金额大于零。由于税法规定,当售后租回交易发生时,对于出售资产的售价大于其账面价值部分,应确认为收益,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对于会计上以后各期转回的递延收益,调减折旧费用,使利润总额增加,应做纳税调减处理,调减的合计金额就是“递延收益”的金额,因此,“递延收益”项目“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也就是出售资产的售价大于其账面价值部分,与“递延收益”项目的账面价值相等,根据“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零。由于“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进行纳税调整。

(二)出售资产的售价小于资产的账面价值

按照《租赁》准则的规定,出售资产的售价小于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应当予以递延,计入“递延收益”会计科目的借方,并按照该项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分摊时,按既定比例减少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同时相应增加折旧费用。税法规定,应将售后回租业务分解为销售和租赁两项业务分别进行税务处理。企业销售或转让有关不动产所有权的收入与该被转让的不动产所有权相关的成本、费用的差额,应作为业务发生当期的损失,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当售后租回交易发生时,“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为出售资产的售价与出售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其金额小于零。由于税法规定,当售后租回交易发生时,对于出售资产的售价小于其账面价值部分,应确认为损失,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上以后各期转回的递延收益,调增折旧费用,使利润总额减少,应做纳税调增处理,调增的合计金额就是“递延收益”的金额,因此,“递延收益”项目“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也就是出售资产的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与“递延收益”项目的账面价值相等,根据“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零。由于“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小于零,而其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进行纳税调整。

(三)出售资产的售价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

当出售资产的售价等于其账面价值时,不会产生递延收益,也不会出现暂时性差异,无需进行纳税调整。

四、案例分析

(一)出售资产的售价大于其账面价值

假设20×6年1月1日,甲公司将一台塑钢机按7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公司。该机器的公允价值为70万元,账面原价为10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同时又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协议将机器租回。甲公司20×6年至20×0年利润总额为500万元,该公司适用所得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甲公司对售后租回交易中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的摊销计算过程参见表1。

1.20×6年的会计处理。

(1)20×6年1月1日,结转出售固定资产的成本。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0 000

累计折f 400 000

贷:固定资产――塑钢机 1 000 000

(2)20×6年1月1日,向乙公司出售塑钢机。

借:银行存款 7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0 000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100 000

(3)20×6年12月31日,确认本年度应分摊的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

20 000

贷:制造费用――折旧费 20 000

(4)20×6年12月31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前,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为贷方余额1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两者之间的差额10万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万×25%)。

本年度分摊2万元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后,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为贷方余额8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两者之间的差额8万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万元(8万元×25%),但此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2.5万元,所以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0.5元。

甲公司20×6年的利润总额为5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出售固定资产的售价7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60万元之间的差额10万元应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将两者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收益计入递延收益,在本年度分摊2万元,因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万元,20×6年应交企业所得税127万元[(500+8)×25%]。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 25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270 000

2.20×7年的会计处理。

(1)20×7年12月31日,确认本年度应分摊的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

20 000

贷:制造费用――折旧费 20 000

(2)20×7年12月31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本年度分摊2万元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后,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为贷方余额6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两者之间的差额6万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6万元×25%),但此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2万元,所以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0.5万元。

甲公司20×7年的利润总额为5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出售固定资产的售价7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60万元之间的差额10万元已计入20×6的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将两者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收益计入递延收益,在本年度分摊2万元,使本年度利润总额增加2万元,因此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20×6年应交企业所得税124.5万元[(500-2)×25%]。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 2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245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 000

20×8年至20×0年的会计处理与20×7年相同,不再赘述。

(二)出售资产的售价小于其账面价值

假设20×6年1月1日,甲公司将一台塑钢机按5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公司。该机器的公允价值为70万元,账面原价为10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同时又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协议将机器租回。甲公司20×6年至20×0年利润总额为500万元,该公司适用所得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甲公司对售后租回交易中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的摊销计算过程参见表2。

1.20×6年的会计处理。

(1)20×6年1月1日,结转出售固定资产的成本。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0 000

累计折旧 400 000

贷:固定资产――塑钢机1 000 000

(2)20×6年1月1日,向乙公司出售塑钢机。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1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0 000

(3)20×6年12月31日,确认本年度应分摊的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20 000

贷: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

20 000

(4)20×6年12月31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前,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为借方余额1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负债的账面价值-10万元小于计税基础0,两者之间的差额10万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10万元×25%)。

本年度分摊2万元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后,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为借方余额8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两者之间的差额8万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万元(8万元×25%),但此前递延所得负债的余额为2.5万元,所以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0.5万元。

甲公司20×6年的利润总额为5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出售固定资产的售价5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60万元之间的差额10万元应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将两者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出售资产的损失计入递延收益,在本年度分摊2万元,因此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8万元,20×6年应交企业所得税123万元[(500-8)×25%]。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 2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 23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 000

2.20×7年的会计处理。

(1)20×7年12月31日,确认本年度应分摊的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20 000

贷: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20 000

(2)20×7年12月31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本年度分摊2万元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后,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为借方余额6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两者之间的差额6万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5万元 (60 000×25%),但此前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为2万元,所以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0.5万元。

甲公司20×7年的利润总额为5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出售固定资产的售价5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60万元之间的差额10万元已调减20×6的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将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递延收益,在本年度分摊2万元,使本年度利润总额减少2万元,因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20×6年应交企业所得税125.5万元[(500+2)×25%]。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 25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 255 000

20×8年至20×0年的会计处理与20×7年相同,不再赘述。Z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