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与担保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5 18:10:25

融资与担保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1

近年来,大量民间资金不断进入担保业,担保行业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参与力量。2010年3月,银监会、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运行,降低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门槛,并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但我国民营融资性担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如下:

1.资本实力差,抗风险能力低。众所周知,融资担保行业是一个对资本金高度依赖的行业,资本金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其业务规模的大小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强弱。以河南为例,截止到2011年6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首批初审合格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名单,河南省第一批共计246家担保机构经营资格经过初审合格,注册资本均在3000万元以上。这246家公司数量不到河南担保公司数量的一个零头,而众多中小担保公司没有被审核通过的原因就是资金达不到要求。

2.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部分担保公司脱离主业违法经营,还有部分公司是打着担保的名义,实为高息揽存或发放高利贷从事与担保无关的高风险业务,资本金过度流动,管理粗放。这些违法业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008年河南省拨付8.5亿元资金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此后三年时间,当地担保公司的数量在大量的民间资本借贷的促进下达到数千家,同时也出现了虚假注资、高息吸储、违规放贷、超额担保等问题。

3.风险意识差。目前很多中小规模担保公司并未建立起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实际运作中不按规定要求提取风险准备金。担保业务没有完善的再担保机制来规避风险,缺乏后续资金补充。实际操作中,不按规定执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的规定,增加了风险。

4.银行与担保公司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不健全。目前,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合作银行往往只要求权利而不肯承担义务,即要求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而且要求的保证方式通常也是坚持有利于自身的保证方式,这样做,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双方长期的合作发展。

5.担保人才比较匮乏。由于融资担保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因此担保行业需要具有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实现担保业务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但目前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仅具有公司财务从业经验,复合型人才极少。这种从业素质显然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地给公司的担保业务带来人为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业务形式

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由于企业自身在财务和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宏观政策的随时变化、资本市场的过高门槛、间接融资发展滞后以及银行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排斥等原因,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般来讲,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主要业务形式可以分为:担保业务、委托贷款、创业投资、中介服务。其中担保业务又分为银行贷款担保业务和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目前担保公司在操作担保业务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少数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不实,资本挪用、抽逃问题时有发生,无法以资本提升信用能力。违规操作担保业务,存在“人情保”现象等。本文将从银保和民保这两种业务形式来具体讨论:

1.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贷款担保业务的问题。在银保业务中,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公司为贷款提供资信担保,两者应当相互支持。但实际情况是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有自己的评价系统,评级相对较低的担保机构会受到许多门槛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壁垒,也限制了民营担保业的发展,造成本就有限的担保资源被浪费。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要求担保机构承担全部的风险,把风险完全转嫁给了担保公司。银行过多过高苛刻的合作条件限制了民营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今年6月河南省工信厅公布的担保公司许可证认定条件的第三条:去年以来与银行开展有融资性担保业务1亿元以上或银行授信1亿元以上。这一条款使得众多中小担保公司被许可证拒之门外。7月,河南省又出台了《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在省内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以及省外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河南设立的分支机构的运营资金,都要实行所在地银行托管。托管资金暂定为注册资本金或分支机构运营资金的40%。这一要求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议,但融资性担保机构今后要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强化银保业务,争取银行的支持,已是非常明确的业务方向。

2.融资性担保行业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的问题。民保业务是担保公司的一种重要经营模式,融资担保行业是公认的高风险、低收益行业,利用民间资本,也能有效增加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和担保收益。当前,很多担保公司不务正业,转向那些收益率较高的非融资担保业务,最为典型的就是违规非法揽储或借贷,然后高息放贷。这类贷款融资期限短但利息却很高,也没有规范的借贷合同和担保合同,一旦到期未还的,便采用威逼恐吓,甚至利用黑社会人员来逼债。郑州市中级法院在过去3年中共受理牵扯担保公司的一审案件15件,涉案总标的累计超过1.9亿元。根据法院系统已宣判案件来看,担保公司的案件呈涉案金额增加、风险扩大趋势。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方向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2

一、全市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过近三年高歌猛进式的发展,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担保机构从2004年1家,发展到2012年21家,其中2010年后成立的有17家。21家担保公司中,由各县、市、区财政出资成立的政策性法人担保公司7家,民营法人担保公司14家,已形成以民营、国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市担保行业从业人员2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8人。

(二)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遍及城区及各县、市、区,其中市直6家,曾都区9家,随县4家,市1家,市经济开发区1家。在21家担保公司中,有13家担保公司分别与开行、农发行、农行、中行、建行、民生行、浦发行、农商行等8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担保业务,另外还有部分担保公司正在与银行合作洽谈。

(三)资本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2年底,21家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为16.8亿元,其中国有出资1.4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担保公司达到11家,累计为311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51.66亿元。

(四)担保业务趋于成熟。通过多年实践,在担保公司内部制度建设、运营机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建立了保前调查、保中审查、保后管理的担保流程,从企业申报,到贷款回收由专人负责,将责、权、利融为一体,“谁担保放款,谁负责回收”。

(五)社会贡献日益凸出。全市2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充分发挥融资的扛杆作用,放大倍数最高达8—10倍,最低也达到3倍。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压力,有效激发了银行放贷活力,拉动了经济增长。2012年为1396家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1598笔,担保总额达24.87亿元。通过担保,促进了全市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全市中小微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2万人,新增产值82.79亿元,新增利税5.28亿元。

二、融资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需求小。尽管我市工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逆势上扬,但整个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加之大企业、运行质效好的企业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宠儿”,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微、弱企业,生产不景气,贷款需求小。调查发现,大多数担保机构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担保行业有较大影响,仅少数政府注资担保公司认为影响不大。

(二)业务拓展难。调查中发现,全市21家担保公司有19家集中在城区内开展业务,占到担保公司总数的90.5%。担保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业务来源不足,经营收益没有保障,有超业务范围经营的风险隐患。

(三)合作门槛高。国有商业银行将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具备国资背景作为合作准入条件。我市21家担保公司中,14家为民营担保公司,11家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准入门槛,导致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受限。目前全市只有13家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另外8家担保公司至今未能获得商业银行合作。

(四)经营风险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担保行业普遍还没有建立征信系统,也难以共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资源。大多数担保公司仅凭经验或惯例,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少数客户贷款到期后不能偿还,给担保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五)专业人才少。担保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我市担保公司快速发展不足3年,人才培养和积累有限,担保公司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相当多没有专业知识,没有从业经验,对担保业务流程把握不准,极易埋下风险隐患。

三、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着力加强规范引导。一是严格准入。从注册资本的形式及来源、法人治理结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一套严格的准入标准。二是规范行业。坚持循序渐进,对融资担保机构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坚持不同的信用级别开展相应的担保业务。三是加强整改。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银监分局组成工作专班,将于4月对全市21家担保公司进行规范整改验收。对基本合格的担保机构限期整改。对于不合格的担保机构和没有开展业务的担保公司,将按照《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其实行兼并重组或者退出市场。

(二)着力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广泛筹集担保资本金。各级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资本金投入、业务补助、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创新奖励等多种方式,提升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能力。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免征营业税要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享受免征营业税政策。各级经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继续落实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各项准备金提取及代偿损失税前扣除政策。三是扶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支持担保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吸引外来资本等方式,不断扩充资本总量,做大一批实力强的担保公司。根据担保机构经营业绩,每年开展担保机构排序活动,向社会公布业绩优良的担保机构名单。在经营业绩排序基础上,制定担保机构业绩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示范单位评选活动,评选和认定一批示范单位。对经营业绩优良的担保机构,优先推荐申报中央或省级财政扶持项目,支持做大做强。

(三)着力构建合作机制。借助银行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优势,为担保项目提供基本依据;对贷款本息实行比例担保,合理分担风险。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与银行合作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门槛,使更多资金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对优质项目担保贷款利率适当下浮,降低担保公司风险,实现银行、担保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的共赢。

(四)着力促成资源共享。推进各担保机构间的横向联合,加强担保公司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发挥资源共享和集合优势,提高整个担保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建立共保合作机制,通过联合担保,对大的担保项目尝试组织担保机构采取共同考察和评审的方式,及时开展分保、联保、再担保业务,以分散担保风险,弥补担保机构实力不足,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3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存在总体结构性缺陷、经营性缺失等问题,应针对结构性缺陷确立多层次担保机构,针对经营性缺失建立担保机构的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还需采用具有一定附加条件的担保融资方式,以求进一步降低和分散风险。

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早已超过1000万家,数量占企业总量的99.3%,创造了GDP的55.6%,提供了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1]然而,在中小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今天,对其金融供给却严重滞后。企业因自身条件不足等原因造成“贷款难,还款更难”的局面,迫切需要担保机构的协助以获得贷款。

一、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融资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渠道也不畅通,并且融资方式仍很单一。

首先,从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困境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因此在还款过程中容易受到周边经营环境的影响,而且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有意拖欠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信用担保诚信度低,进一步增加了融资难度。

其次,从政府和金融业的融资态度和困境来看,一方面,政府“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导致金融业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经营要求实行谨慎原则,这也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融资。[2]

最后,从中小企业能够利用的融资方式来看,最原始的方式就是企业自筹资金,多为企业所有者自身积累或向亲戚朋友筹集的资金。这部分自筹资金一般金额都比较小,难以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比较高级的方式是直接融资,包括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这种方式较简便且符合现代国际融资理念,但是只有公司制的中小企业才有权使用,而且只有极少符合严格条件的企业才能公开上市或进入“第二板块市场”进行融资,同样难以解决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目前最为实用,也是被普遍采用的形式还是间接融资(包括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的短、中、长期贷款)。

实践证明,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甚至唯一选择。[3]贷款方式主要分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要求贷款企业的资产达到一定水平,但我国中小企业多数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导致这种方式利用率不高。第二种信用贷款的方式更是因为中小企业普遍信用度不高导致金融机构心有余悸而很少采用。最后,能被金融机构和企业普遍认同和接受,并为国际金融机构所提倡使用的即为担保贷款方式。

(二)信用担保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普遍采用的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见,对于企业来说,担保融资是其较好选择。其实不仅对于企业,而且对于政府和作为资金提供者的金融机构来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是较好的选择。

对于政府部门这只“有形的手”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作为一种市场现象,还要求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建立信用担保体系能使融资结构优化,自动调节其中的扭曲现象,减轻政府硬性调节市场以及被动处理逃废贷款行为的压力。

对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可使其规避风险并使潜在的交易成为可能。银行业通过承担其能够承受的风险获取利息收入,担保公司则是通过承担其能够吸收的风险来获取担保收入。由此,贷款的风险被担保机构大大分担。同时,担保机构的出现使信用不足、缺乏资金的企业和希望贷出资金的金融机构所形成的潜在交易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

可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一个对利益各方都有利的选择。但是,虽然我国担保机构在数量上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担保机构是新生事物,在运行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4

关键词:担保公司;收益平衡;融资;风险管理;流动性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融资担保产业就开始发展了,商业担保作为当时担保的支柱,主要以私人投资为主,构成商业担保的主体就是私人资金。随着这几年担保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担保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尽管商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盈利已经或多或少减轻了中小企业和农村商业资金的可获得性,但由于融资担保的水平很高,仅仅靠这一点盈利是完全不够的。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被很多因素所制约,比如投资资金、时间、成本和收益都算在内。在21世纪全球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直接让担保行业的弊端外露,融资担保业从此被大众所认为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一些商业融资担保机构也开始减少或终止其融资担保业务。一直到七八年以后,国家领导人在会议上呼吁开展创新和投资信息业务。这种创新式发展要求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村商用企业的融资问题,打破融资担保的困境。政府领导和有影响力的融资担保机构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和涉农商用企业的支柱。通过担保服务将有更多的财务资金涌入中小企业和“三农”中来,这可以加速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促进企业家进行大规模的创新业务,并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想实现融资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作为融资担保行业的从业者落地实施,研究认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增强自身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认真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有效的责任监督和澄清,还有风险管理和利润管理,都能够促进融资担保公司规范运作和创新发展。在担保的进程中,由于社会的性质不同,我国的担保产业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担保产业。融资担保的建立一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代偿与收益率不匹配,低放大倍率不合理以及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分担不均衡等问题都包含在内,并严重限制了担保体系政策职能的执行。此外,由于疫情于2020年初爆发,疫情的爆发也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经营。利用担保体系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已成为各国政府实现经济发展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可见担保的功能十分重要。但是,在保证担保体系稳定运行的同时,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抗击担保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已成为担保行业面临的新问题。面对这种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从多公司收入的角度出发,探究影响融资担保体系多公司收入的因素,并分析多公司收入的主要参数机理,最后提出解决融资担保业问题的措施。

1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

1.1健全公司组织结构

现在,一些担保公司已经完全重组为国有企业。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的国有股东未能在公司治理中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因此出现了许多经营惨淡的公司。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投资的主体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导致股权过于集中,项目拓展形成“一言堂”,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国家的关于担保融资企业公司结构改善的文件表明,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国有担保企业的战略重组,逐步淡化担保企业所有制,增加国有担保企业的规模,改善担保企业的市场适应性。目前,应实施减少担保公司国有股份制度,变现国有担保资产,放宽担保投资限制,以及将非国有担保企业资本证券化,以此来改善现有担保企业的状态。与此同时,还可适当减少担保企业股东中的中资比例,促进担保企业多元化发展。此外,还可以考虑鼓励一些担保企业间业务合作产生的债务转换为担保企业间的权益问题,通过形成担保公司内其他投资实体的相互制衡机制,为规范担保公司和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创造条件。

1.2完善风险过程管理

有必要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之后和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做出业务决策之前,管理人员要系统地分析公司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并对合作公司进行深入研究以预测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从而预测公司的业务绩效和量化风险。第二,需要预先进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和应急时间,并达到在不投入太多资源和精力的情况下防止风险发生的目的。此外,企业在做出决策时或正在产生管理风险时,必须彻底检查其自身的决策方法和行为变化是否在范围内,并确定其是否按照某些标准运作。企业需要快速作出正确反应,以此计划和管理公司,并对风险发生后的问题如何优化和修复做出方案。如果企业在当前状态下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受到某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也不能提前预防的话,则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防止风险继续升级以及情况恶化。例如,被担保企业经营业绩与业务决策前的预期出现偏差,及时进行比较,及时发现更深的风险因素,及时分析并做出判断至关重要。拖沓的流程与优柔寡断的决策是担保公司风险的导火索。

1.3健全担保风险信息

正确管理风险的同时还要将风险信息进行改善。公司必须要建立完整的、专属于自己的联系方式和手段,不可以采用别人的,或者干脆不进行建立,以便公司内部的各种风险信息可以自上而下垂直向下发挥作用。部门之间进行横向沟通,可以让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实践证明,担保公司之间应该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可以为公司创造机会,更好地获得风险信息,通过识别风险,排除风险,或是在风险出现时更好地规避风险。

1.4充分发挥风险监督效能作用

在管理风险的同时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实施风险监督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就是需要对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报告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发现的问题。对项目实施和人才建设的核心监督,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努力发挥最大的优势和协同作用。监督公司的各种信息网络和流动装备,而且必须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实时监督作用,确保企业在有效监督下平稳运行。各层级人员必须根据其重要性,将发现的公司风险报告给相应的管理人员,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纠正失败的风险管理。

1.5提升人员素质与文化氛围

公司必须要建立人才和文化战略来适应长远稳定发展,在减少个人主观判断对风险管理的影响的同时,加强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公司就必须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工作的热情更高。不仅如此,还要设置有效的奖惩机制,对员工进行关于风险问题的多方面培训,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公司风险制度等理念掌握的程度。争取让所有员工铭记自己的职责,将工作潜能彻底发挥出来。

2担保公司的流动性收益平衡

2.1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担保公司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体现就是流动性风险,因此,流动性风险知识必须被担保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充分地了解,此项举措可以增强各个公司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并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来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在经营过程中,树立风险第一思想非常重要。要想树立这种思想,就必须要妥善处理盈利和安全性、流动性之间的必要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资金安全、人员正常流动的前提下提高公司的收益。

2.2拓展投资和资金业务管理

社会责任感是融资担保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前的融资担保业务收费低,与代偿损失相比收益低,也是这个原因使担保公司的收益状态受到限制。这一状态其实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担保公司客户的发展进程。因此,建立和完善其资金管理能力是担保公司的迫切需要。完善担保公司的现有状态就是要合理开展投资项目和资金业务,这也是提高担保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担保公司投资工作有关的机制必须要建立健全,资金方向和额度也要合理化。只有加强对投资计划和资金方向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健全投资动态跟踪监测机制,才能确保安全和盈利。投资项目和资金业务的选择也要注意。投资项目必须同时满足现有条件,担保公司必须在投资工作和担保工作之间取得平衡。无论是项目投资还是资金业务,都可获得高回报,但这个类型的业务一般短期流动不足。如果长期占用资金比例过高,那么短期偿付能力下降,担保公司的流动性压力增加,风险增加。因此,在进行担保和投资业务时一定要注意,设定风险偏好、预测流动性和进行综合判断后再进行下一步流程。

2.3加强风险管理

担保的公司,或者担保的企业一般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多种多样,控制这些风险极其困难,采取简单的方法控制未必有效。随着这几年担保业务的发展,政府给许多融资担保公司提供了补偿的手段。无论是风险管理知识储备不足,还是风险管理体系欠缺导致业务管理和跟踪不足、区域业务管理“人多臂短”,这些问题都将形成担保公司的代偿风险,担保公司流动性压力剧增。加强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是目前状态下担保公司的必然选择。建立并学习正确的经济思维,加强担保投资知识理念的建设和宏观风险识别能力,让风险在筛选中被成功解决。还有一种就是,公司的结构状态对公司现有业务的影响,将市场目前所具有的大风险和大方向性列举出来,与产品和客户建立正确的对应结构,强化信贷业务模式化和规模化。为确保及时开展业务,应提前进行区域布局,加强区域业务管理能力,在面临突发性风险的时候,要将相关人员全部梳理到位,深入项目地,进行层次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险发生前后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管理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避免公司的担保业务风险成为可能。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保证担保公司流动性。

2.4加强担保体系建设

在目前社会主义经济担保体系发展的现状下,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将风险体系进行分担,这个观点主要的体现就是将政府、银行或者大部分国家支持的担保公司都融入进目前的担保大框架中。有效解决担保公司代偿压力和流动性压力。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是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力量实施起来颇有难度,需要国家层面统筹安排。由于各个单位层级不同,对于利益的要求和文化不一致,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统一实现,需要实施一段时间后不断创新和改革,再推进实施。这种方式的基础也很重要,想要实施正确的流动性体系建设,资金一定要充足,政府要及时下拨资金进行调节,只有多方面都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建立稳定的担保体系,让担保进程更加顺畅。

3结语

融资性担保公司近几年来的发展越来越快,也是顺应目前大形势和趋势的产物,其实这种担保产业属于服务类型的产业,所以产业需要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融资性担保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流动性收益平衡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要想控制平衡,管理好风险,就要遵循行业规律,优化制度,制定详尽计划,稳步培养人才,补充投资知识等,只有这样,融资性担保企业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成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华铭.广西地区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分析[J].时代金融,2020(23):42-43.

[2]安雯.QS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外部风险及其防范探析[J].山西农经,2020(13):130+132.

[3]林丽娜.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刍议[J].纳税,2019,13(32):203+205.

[4]吴晓冀.国家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研究[J].新金融,2020(5):60-64.

[5]赵思应.浅析平衡积分卡在融资担保公司绩效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20(14):248+250.

[6]初晓伟.公司对外担保法律问题之思考[J].区域治理,2019(42):150-152.

[7]赵思应.浅析平衡积分卡在融资担保公司绩效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20(14):248+250.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5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信用能力;担保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始终处于我国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且可以为人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难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民营企业是较为脆弱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此外,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往往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这使得社会上很多空闲的资金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还会致使很多中小企业失去融资的机会,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加快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势在必行[1]。

1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用能力与担保问题的分析

1.1诚信观念与信用监督机制的缺失

无论是河北省,还是全国范围内,都有不少信用良好的企业,但是从我国企业信用担保的整体情况来说,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还有诸多企业不具备良好的信用,其诚信观念较为缺乏,同时相关单位跟政府缺乏对中小民营企业与担保机构的严格监督制约,相应的惩罚制度的缺失也导致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不够重视自身的信誉。加之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相对较为混乱,会计的核算制度也不够规范,一些企业的诚信度较低,不愿偿还债务,还有一些采取消极对策,如逃、赖、甩、废等,这使得企业的失信成本降低,守信成本提高,同时相关单位与政府对于企业的失信行为缺乏一定的监管与制约,致使失信行为越来越普遍。

1.2担保人才与队伍的专业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担保行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这些人才相对较为缺乏,加之近些年担保行业盲目扩招,使担保队伍鱼龙混杂,担保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地方都是政府出资建立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内的成员都是政府官员,这些官员难以胜任此职位,其缺乏专业人才应该具有的技术、知识与素养。但是担保品种的设计与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都应该由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来实现,并且这些高素质的人才还需具有丰富的经验。但目前这些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使我国的担保业发展被制约,难以取得新的发展与突破。同时,担保机构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弱,且缺乏一定的风险控制手段,从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破产的严重后果。

1.3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制度规范的缺乏、信用担保机构的实力较弱,都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在风险分摊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很多隐含对于贷款的风险分摊方面,往往全部嫁接给担保机构,这无疑增加了担保机构的信贷风险,很多担保机构被迫接受全面的信贷风险,这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和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2]。

1.4资金补偿机制不完善

担保机构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保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一旦缺少资金,就会对担保机构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影响,更谈不上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了。政府担保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资产划入以及财政资金,其次则来源于担保费。但是由于很多地方的资金划入与财政资金都是一次性的,且规模较小,同时政府担保机构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收取的担保费用也相对较低,从而使得政府的担保机构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同时尚未建立资金补偿机制。政府的担保机构虽然数量相对较多,但是由于其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致使很多银行不敢给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过多的担保贷款。除此之外,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实力相对较弱,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且大部分的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用较高,将担保费用当作资金来源。

2关于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2.1树立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信用意识

要想获得融资,中小民营企业就需要具有良好的还贷信誉。首先,中小民营企业就需要强化企业管理,使企业的经营更加标准与规范,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潜力,与此同时还要开展市场调研,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其次,还需要建立良好的财务核算制度,提高经济效益;最后,中小民营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增强资金的利用率,严格准时按时还款的信用原则,提高本企业的信誉[3]。

2.2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较多的担保机构缺乏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担保机构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担保人才辨别、了解风险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担保人才熟练掌握会计、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担保机构要想获得专业人才,就需要建立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协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范围、大规模的专业担保机构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同时还需帮助规模较小、新成立的小型担保部门,帮助小型担保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定时地开设业务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优秀的学者来教授专业课程,保证担保部门的发展能够紧随时代的脚步,在了解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增加辨别与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担保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2.3加强担保机构自身建设与内部管理,减量增质

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自身信用意识的同时,担保机构也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担保业务的评估机制要不断加强,同时还需要严格规范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决策程序的制定必须要严格与科学,此外还需要注重事后追偿处理制度的建立,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与风险预警机制,要不断加强对担保项目的管理于风险评估[4]。

2.4健全和完善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

首先,政府可以将财政收入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担保资金中,也可以将担保机构的一部分资金补偿用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收入来填充,这就意味着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发展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其次,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的发展,需要政府适当地放宽政策,允许其资金多元化,可以通过持股方式筹集员工资金、社会众筹以及国内外捐赠等手段增加资金投入;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引用海外资金的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2.5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风险分担与协作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论是市场主体间的合作,还是二者的责任划分,都需要建立在二者利益均衡的前提下,只有二者中一方单独承担全部的风险是违背市场规律和法律原则的。因此,担保机构需要风扇信用风险,同时还要建立与贷款银行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首先,河北省的信用担保机构需要加强与银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当出现担保失败或者坏账的情况发生时,银行需要与担保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分担坏账的损失。银行与担保机构需要共担风险,组成利益共同体,贷款风险要共同防范。其次,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可以建立一套专门的业务协作规则。在银行与担保机构长期合作的情况下,互相取得了信用,银行可以不再严格审查中小民营企业,根据担保机构的意见直接发放贷款,此外,银行还可以将目前银行较为可靠的项目推荐给担保机构[5]。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用担保问题是社会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政府、担保机构、银行、中小民营企业等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努力,拓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自身还贷信誉,这样才能解决自身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获得长远发展。

作者:马一宁 王惠 徐东方 官小燕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卓然.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0:35-36.

[2]郝瑞军,孙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6,07:105-106.

[3]黄小艳.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担保融资

一、研究背景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然而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作为“弱势群体”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十分严峻,这些企业往往由于缺乏信用记录、财务信息不完善等原因在申请融资的时候被银行拒之门外。温州民营企业众多,资金供需矛盾突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合作来提升信息对称性、分散信用风险。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机构主要有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本文将从温州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出发,探讨现有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信贷融资担保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中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国内外学者对担保融资的理论和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和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担保融资形成的根源。担保融资机构主要分为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陈海谊[1]通过对温州地区的民营企业的融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信用担保融资是扩大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有效手段。叶茜茜,杨福明[2]提出温州现有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和担保能力偏弱,并没有构建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较弱。马松,潘珊,姚长辉[3]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但是Gropp,Gruendl和Guettler[4]通过对政策性担保的实证检验得出政策性担保存在与道德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周素华[5]通过KMV模型对比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违约风险,发现民营企业存在信用风险偏高的问题。可见,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信用风险,融资难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现有研究表明担保融资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1.2019温州民营企业融资总体情况。①融资总体需求。根据温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温州市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15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对比201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增速稍有放缓,但是资金需求总量仍然呈现增长趋势。而其中2019年的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4711亿元,比年初增加56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59亿元①。②融资利率。一是银行贷款利率。2019年1—7月中央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一年以内含一年是4.35%,在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公布以后当年的8月、9月、10月、11月、12月一年期LPR利率分别为4.25%、4.2%、4.2%、4.15%、4.15%,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断走低,有关数据②显示2019前三季度温州全市企业贷款利率和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分别为5.44%和5.67%,同比分别下降0.20和0.31个百分点,但同时均存在贷款利率上浮现象。二是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温州民营企业资金来源除了银行贷款以外,还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会、民间直接借贷等,温州地区民间综合利率指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民间融资市场资金成本及利率趋势,根据温州金融办“温州指数”所有监测点的统计,“温州指数”2019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为15.63%、15.95%、15.77%、15.32%,年平均利率为15.67%。从以上情况分析,温州地区企业融资总量的上升体现了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对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水平和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可以发现存在巨大的利差,从融资成本上来看,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在解决资金需求时成本较低的一种选择。发挥担保融资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的推进作用,是民营企业提高申贷率、降低融资成本的关键。2.温州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分析。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温州民营企业融资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达到69.2%,风险因素是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的主要因素,而担保融资的前提就是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了解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情况是探讨民营企业借贷担保行为的基础。温州民营企业大部分为小微企业,财务数据难以获取,因此本文选取19家温州上市民营企业为代表,采用其2019年的公开数据用KMV模型预测信用风险。KMV模型是90年代美国KMV公司提出的通过引入期权价值观念来预测违约率,评估企业信用风险一种动态模型,违约距离越长,违约概率越低。KMV模型方程组如下:E=VAN(d1)-De-rtN(d2);d1=ln(VA/D)+(r+0.5σA2)tσA姨t);d2=d1—σA姨t;σE=N(d1)VAσAE。本文取t为1年,无风险利率r为2019年一年期存款利率1.5%,企业负债数据采用2019年12月31日报表数据,违约点DP=SD+0.5LD(SD为流动负债,LD为长期负债),公司总市值E为每日市值均值,年化股权价值波动率σE=每日波动率样本标准差*姨交易天数,其中每日波动率=(当天总市值-上一交易日总市值)/上一交易日总市值,因未知数σA和资产价值VA数量级相差巨大,引入E/D作为参数便于函数迭代求解。根据KMV模型编写代码,输入以上参数,通过MATLAB程序测算得到资产价值波动率σA和资产价值VA,从而求得违约距离DD,违约概率EDF=N(-DD),N(*)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测算结果根据信用风险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如表1所示:根据上述测算结果再对比高雅轩、朱家明、牛希璨[6]提到的部分国有企业平均违约距离8.8267,发现温州民营企业违约距离较短。虽然本文测算的上市公司数据只能代表部分温州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情况,但是上市公司一般相对于其他民营企业来说规模比较大,融资渠道也更广泛,程晓艳、褚晓飞[7]指出资产规模大小和公司违约概率成反比,因此可以推断,温州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在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引入担保措施是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担保融资不仅可以为企业增信,增加民营企业申贷率,也能起到分散金融机构风险的作用。3.2019年温州担保融资机构运行现状现有的担保融资机构运行情况可以间接反映民营企业担保融资现状,本文选取温州全市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其中政策性担保融资机构有11家,其余13家为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如图1、图2所示。根据以上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019年度运营情况③,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各项数据分别进行归类加总,再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金额占担保总量的比重达74%,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金额的比例为26%,其中在小微和“三农”贷款担保方面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占比93%,商业性担保机构占7%,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户数占比92%,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户数占比8%,由此可见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担保业务是由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支持的,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来源:担保机构内部数据。从风险控制来看,结合各担保机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担保解除额、代偿增加额和担保损失金额数据,根据以下公式:担保放大倍数=担保金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担保代偿率=代偿增加额/已解除担保额*100%,代偿损失率=担保损失额/已解除的担保额×100%,可以得到: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是4.07倍,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是5.73倍;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代偿率是0.26%,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是0.85%;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率是0.01%,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是0.39%。对比同期2019年温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0.94%,关注类贷款占比1.87%,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参与担保融资后风险相对更可控,政策性担保融资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强于商业性担保融资机构。以上各项数据都说明商业性担保机构存在担保融资额度少、参与企业少、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而政策性担保融资具有“非营利性”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企业申请门槛限制低,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贵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温州市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运行中心2019年运行情况为例,企业申请担保无需抵押品,信保中心对续保、小微园、科创、人才创业、文化创意、新三板挂牌、帮扶类企业等给予10%—100%不等的担保费率优惠,2019年担保费率平均仅为0.85%;其中首贷企业担保占比47%,处于担保链上的企业担保占比43%,这有利于化解“两链”风险,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同时信保中心帮助参与信用担保的企业将贷款利率上浮区间降至1.2—1.7倍,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超过1亿元。由此可见,政策性担保融资在担保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压力的关键。

四、温州民营企业担保融资现存问题

1.担保融资覆盖面不广。据统计,温州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达99%,上缴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以上,创造的外贸出口额占全市的95%以上,但民营企业贷款仅占所有贷款的40%左右,与其数量占比及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匹配,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另外对比2019年温州全市非住户贷款金额5314.9亿元和担保金额总量1611328.679万元,可以发现现有的担保业务存在总量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政策性担保业务量也有待提升。2.信用体系不完善。由本文对温州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实证测算可以见微知著,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温州民营企业很多为家族企业,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抗风险能力不足,且多存在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信息不对称、信用记录不健全等情况比较严重,信用短缺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实行严苛的贷款条件的因素之一。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担保业务审核和风险把控时查询信用信息主要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企查查、温州“金融大脑”平台等工具进行,有些担保机构并没有直接接入信用平台,没有统一的评级标准,信息平台也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有待优化的问题。而且在银行参与合作的担保业务中,一般由担保机构先进行信用审查,实地调研民营企业成本较高,不利于提高审批效率,这就对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企业需求未满足。课题组对民营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了信息调查收集,从已收集的温州市各县区的986份企业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企业在政策方面确实都有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需求,依次是补贴政策、人才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部分企业表示对于相关金融支持政策和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的服务不是很了解,民营企业中还是有很多企业依靠内源性融资及民间借贷来补充资金,融资利率较高;另外据调查企业迫切需要管理、法律、人才招聘、产品研发、对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五、对策建议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7

【关键词】新常态;融资担保能力;中小企业;金融信贷管理

企业融资担保就是企业贷款担保,担保机构作为第三方,为借款方和贷款方做融资保证[1]。若借款人不能在约定时间内偿还本息,则由担保机构代替借款方偿还剩余的本息[2]。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划型标准主要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1年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执行。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都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外部增信,已经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重点环节。此次分析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就是立足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家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完善制度设计,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状态有所好转,融资难融资贵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鉴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建设的不充足,融资问题仍然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3]。据公开数据整理,截至2020年,我国约2,330余万家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受到约束,31%的中型企业、40.2%的小型企业和44.8%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回应,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缺口约13.9万亿人民币,融资缺口率达42.3%,占GDP比重13.7%。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十分必要。

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融资担保信息不对称。融资担保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出现在不同对象之间,一是中小企业与银行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数量大、规模小、地理位置比较分散,银行机构获取所有这些客户的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企业因内部经营原因提供给银行的融资担保信息不足,如果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不能得到保证,银行从降低风险角度进行考虑,不会向其提供贷款[4]。二是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些企业由于缺乏完整的历史财务数据和固定资产抵押品,担保机构必然要做风险评估,为了降低担保风险,提高收益,会提高担保费用,这也增加了担保的难度。三是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融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存在信誉问题时,担保机构在融资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难以提升担保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担保业务的开展。

(二)企业融资信誉度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信誉度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还款能力较弱,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缺少资本的累积,不仅资金短缺,还欠缺资金运营能力,对于银行等机构的贷款存在依赖,抗风险能力较差[5]。二是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的经营与决策无法实现分离制衡,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容易出现账务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的提升。三是信用意识淡薄,中小企业建立之初多以营利为目的,且急于营利,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欠缺,并且资金周转能力较差,难以及时偿还贷款,或者不愿意偿还贷款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性低,资信等级低[6]。四是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存续期短,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五是中小企业的项目收益率较低,盈利能力差,而大型企业则与之相反,因此银行更青睐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

(三)企业融资渠道少。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较少,融通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的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极具依赖性,且银行由于自身风险控制要求,多发放短期贷款为主,对于有长期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多是依靠多次周转短期贷款的方式维继企业资金循环,但是融资成本随即上升。另外,我国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门槛设置较高,一般企业无法达到要求,也就难以成功上市实现企业融资。另外,虽然民间融资的门槛低且较为灵活,但风险较高。综上,融资渠道狭窄明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四)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一般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都会遵循风险定价原则,即资金成本与贷款风险成正比例。且在实操过程中,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对企业抵押贷款的条件比较苛刻,生产设备无法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使用自用厂房和土地评估价格进行抵押贷款的比例由70%降至50%[7]。二是金融机构现在主导思想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对所属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主要集中于衡量风险损失,员工为降低风险,加之贷款审批流程也相对负责,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较差。三是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缺乏监管约束的有效手段。因此综合多方面原因进行考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全面、高效的管理是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企业融资担保政策支持机制问题。国家对于企业融资担保的政策支持机制存在问题,如行政干预问题严重、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相关监管机制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中小企业要想在融资担保方面有所发展,需要国家有关方面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解释,加大力度促进发展一批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促使中小企业摆脱原有的弱势地位。

三、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融资担保信息对称性。一是从参与融资担保的市场主体着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推进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提供全面真实的融资信贷信息,减少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各方面之间交易沟通成本,逐步提高各机构间的信息对称性,以期降低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提升融资担保额度。二是从国家制度建设层面着手,由国家有关部门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构筑社会商务领域诚信建设为重点,有关职能部门以表扬表彰各类先进诚信示范企业和查处曝光一批扰乱市场正当竞争和失信典型事件为两翼,有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各类主体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发挥积极作用。

(二)提升企业融资担保信誉度。要想提升企业融资担保信誉度,一是应着眼于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中小企业应以内部财务制度改革提升为突破点,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企业信贷融资的成功率以及企业的服务能力,加强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完善,助力提高企业财务决策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意愿。二是担保机构也应担当外部监督角色,对拟提供担保的企业和已提供担保的企业要持续加强监督,经常性与上述企业进行沟通回访,并适时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进行跟踪评估,督促被担保企业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认真抓好企业自身诚信建设和发展能力提升,共同促进担保信誉的程度不断攀升。

(三)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渠道。现如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为此,应不断创新融资工具手段,借助中小板、创业板、“新三版”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票据、信托)等融资方式的开展,丰富直接融资手段方式,形成多层次的融资服务渠道,以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满足企业多样资金需求,降低企业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性。

(四)完善金融信贷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主要从:强化企业信用信息机制建设、优化企业融资担保信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应建立企业的信用披露制度,由此提高企业信息共享性,建立完善的企业融资信用体系。二是也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自身的担保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理性选择适合的民间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提升企业贷款能力,同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联系,通过协同合作增加信誉度。四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通过自主资金补偿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

(五)健全融资担保相关支持机制。一是应当加快构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法律法规,监督指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有关单位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平稳发展。二是本着公开、透明等原则,完善担保行业的内部机制和制约机制,确保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到位。三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财政风险补偿机制,构筑风险补偿资金池,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融资困难等问题,推动中小企业良性借贷,理性发展。

四、结语

本文对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可知中小企业提升诸如风险控制能力、社会信誉度、操作规范性等综合能力水平是有效提升融资担保能力的前提保障。虽然本文研究从理论上作出了详细分析,但未进行实例验证,未来将在此方面作出补充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婧.融资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H公司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163~164

[2]朱越.汇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9,24:58~60

[3]王伟,寇楠,李明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创新科技,2020,248(10):56~63

[4]付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金融支持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5:112,120

[5]冯婵娟.融资担保公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J].财富生活,2019,39(12):28

[6]陈满雄.新时代融资担保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研究———以郴州市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9,182(3):7~12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8

关键词: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现状及问题

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前些年发展的势头跟前景是一派繁荣景象,但近年来却频频出险。担保公司信用等级差异,自有资金到账率,以及代偿率过高已成为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困难点。融资担保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公司数量众多、服务不及时、业务能力不足、涉及的行业过于零散,这些都导致担保行业竞争混乱,虽政府监管力度一再加强,但还是鞭长莫及,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的公司。国内的融资担保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优秀的担保公司跟鱼目混珠的小公司互相掺杂在一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也难以选择。恶性竞争造成一系列的信誉问题,不能充分达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目的。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概述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来说,主要为盈利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等,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担保公司作为盈利性企业,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但因为政策的原因,导致担保公司属性界限模糊,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很大,却得不到同等的收益。但如果忽略掉政策,以利益作为第一出发点的话,融资担保公司又会恢复原来规模小、影响弱的局面,不利于担保行业的发展。作为银行跟企业的中间担保人,融资担保公司承担了70-80%的风险,相对来说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这种不公平不对等的分配方式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原本发展就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将更加难以持续发展,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阻碍,使得担保公司承受更多的财务风险。融资担保风险出现最大的原因应该归咎于公司内部运转不协调、资金管理不到位、内控体制不完善等。有些民营的融资担保公司在资金支出管理上记录不详细,资金随意抽调、管理工作流于表面,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调查发现,大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在进行担保时没有进行详细的排查审核,担保对象信息模糊甚至出现虚假,后续管理问题繁琐困难。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来说,与之合作的大多都属于小型企业甚至个人,抵押物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而且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抵押物作为反担保措施,加大了担保公司出险的可能性,增大了财务风险。

三、针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建立预警机制

(一)担保前进行前期排查与加强自身能力。风险控制管理主要是识别、评价与控制。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就难以解决,从根源上预防风险的产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损失。防范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最重要的就是来自于受保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进行担保之前,对受保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评估企业的信誉,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确认企业的财务报表、运营能力、实际控制人情况等是否真实有效。保后跟踪能够及时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警,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二)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为了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担保机构可以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一般分为内部控制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预防机制。内部控制机制主要是严格规范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责任部门能够独立运行的同时,又相互促进彼此制约。风险预警机制是针对财务风险进行提前的预知,及时预警,并能调动人员迅速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损失。风险预防机制就是对担保公司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使其产生连贯的作业流程,培养其财务风险的预防意识,健全相关制度,让制度深入人心。(三)针对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化解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相同,财务风险的化解机制也有三种,分别是针对财务风险进行转移、分散以及补偿。财务风险的转移是可以利用适当的方法,将担保公司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通过反担保或者与银行共同分担转移给其他企业或者个人;财务风险的分散是将担保公司要承担的单户单笔规模下降,服务中小企业,这样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而且一旦出险代偿金额也较小,降低代偿后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补偿便是提取风险准备金制度。担保企业在担保的过程中,担保费的收取是相当少的,那么为了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担保公司在平时需积极研究各类担保政策,有效地获得政府支持资金,并合理提高资金收益,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四)为担保行业提供健全的法律体系。融资担保行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也就意味着关于此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类问题。为了更好的防范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这一行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保证融资担保行业能够稳健的发展。

四、结束语

融资担保公司虽然发展势头迅猛,未来的市场也非常广阔,但正是由于发展速度快,其中也有很多隐患。例如市场的不稳定性,法律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善以及自身内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都导致了担保公司很容易产生种种风险,这其中最严峻的便属于财务风险。为了避免危及担保公司生存的问题,及时的预警和严格的风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上文提到的措施能够使得担保公司更好的、更健康的长远发展下去。因此,建立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谢晓燕.政策性担保机构生存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经贸,2016(4).

[2]苏红.如何建立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J].齐鲁珠坛,2019(02):18-20.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9

融资性担保公司,即为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负责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融资性担保,主要是指担保人、银行的债权约定,被担保人不需履行债权责任,经担保人对债权人责任负责。监管部门许可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承担部分担保业务/全保业务,涉及的内容包括:贸易融资、票据承兑、贷款,以及信用证和项目融资等担保业务[2]。与此同时,还可承担诉讼保全、建设工程贷款、履约责任、投标和付款如约偿付等担保业务。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涉及业务较多,但是仍需要规范从事活动,禁止担保公司直接发放贷款,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下,可以采取委托发放贷款的形式。目前,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委托发放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净资产的20%,而重庆市金融办则规定,发放额度不得超过净资产35%。此外,担保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P2P时,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报备审批手续,如果审批未通过,担保公司应承担相应的需要负法律责任。

2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现状研究

2.1财务监管问题。融资性担保公司,特别为商业性质的担保公司中存在非法经营活动、不合理经营的行为。主要表现:(1)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为谋取自身利益,在没有相关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下,实行短期资金融通、票据贴现、流动资金借款,以及对外投资等工作;(2)超比例发放委托贷款;(3)发放存单质押担保贷款,存单质押贷款实质是委托贷款;(4)未经过许可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5)日常发放贷款超比例,但在年终或上级检查时突击减额,以满足监管要求。这些业务活动均需在持有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因此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构成严重的影响,这和财务预算监管机制不完善有直接的联系,会使融资性担保公司处于危机中。2.2专业型财务管理人才问题。融资性担事业在2011-2016年的发展形势较好,到了2017-2018年,由于受到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其数量与规模也呈现出下滑趋势。融资担保公司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必须掌握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相关知识等。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融资担保单位并没有正确看待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也无法培养出专业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没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金融风险意识,不能吸引财务管理人才,没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这些因素均为财务管理人员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2.3被担保企业信息审计问题。部分小型民营企业为筹集资金,会于融资性担保公司寻求帮助。为取得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任,获得融资担保的资格,企业方面会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修饰、篡改,进而发生担保公司被骗保骗贷的情况,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3]。因此,会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

3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探析

3.1外部监督的改进对策。融资性担保公司借助财务管理监督外部的作用,如:银行、地方监管部门,可提高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银行可避免担保公司、担保业务不相关的资金往来,从根本上加强担保公司资金运行监督、管理,所以不会发生担保公司违规套取银行信贷的问题。进行地方监管能发挥出地方财政部门的作用,对担保公司营运状况、财务风险进行监督、管理。由此能够看出,融资性担保公司合理运用外部作用,利于规范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3.2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的改进对策。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为构建一支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融资性担保公司应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人才薪资待遇。然后,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业务流程培训、法律支持培训,以及金融知识培训和业务技巧培训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此外,为保证培训的效果,可以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了解财会人员的学习情况,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从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3.3融资性担保公司成本控制的改进对策。成本管理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担保公司的经济效益、权益。需要注意的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处于危机中,为提高业务量和经济效益,担保公司方面应重视成本控制工作、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战略目标予以调整,以便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预算编制、预算分析、预算考核、预算实施等管理非常关键,将未授权批准成本费用项目废除。针对违反会计的科目、财务监控管理等问题,需要予以相应的处方,禁止发生非法谋取利益的行为。建议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实行检查、考核处理。严格控制担保公司日常的资金开支,规定具体的开支标准、报销审批标准,以此实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3.4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进对策。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财务管理工作前,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构建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如:财务管理机制、会计核算机制,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等。然后,在实行内部财务管理期间,做好企业外部审计工作,严格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企业资产质量、资本、受托业务及分支机构和委托业务等风险,均应进行严格控制。融资性担保企业业务规模、资本规模保持统一,并制定可行的资本完善机制,以此加强担保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为严格控制集中性风险,实行相关业务时需对担保客户、时间、区域、产业、单户担保额度等,加以限额管控[5]。同时,加大与银行的沟通协作和沟通力度,尽量杜绝某些银行对担保客户进行“一刀切”式的抽贷或提前还贷等。进行自有资金投资的过程,为保证公司资产、负债流动保持协调的状态,需要在满足相关要求条件下,对债务状况加以全面评估。如果加大自用固定资产投资,应结合以往的成本项目,调整当前的账目情况。3.5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行业风险性较大,因此,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担保公司方面需要正确看待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必要性,在财务管理机制条件下,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明确经营业务中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存在的风险、储备资金等标准。担保公司可储备足够的风险资金,旨在发生风险时采用风险资金处理,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杜绝存入保证金的挪用现象发生,严格履行保证金的专户管理,根据国家监管部门要求,足额计提各项准备金,将风险降到最低点。同时,担保公司还应极大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力度,在经济指导下,实行结果分析、不良率预测等工作,保证担保公司获得货币资产、货币资金的支持。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需对资产予以集中管理。3.6评价指标的改进对策。融资性担保公司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分析,准确掌握公司运营状况[6]。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主要对负债经营、资产负债、固定资产等加以评价。经营结果的评价指标包括:利润、净资产利润、成本投入等。风险控制评价指标涉及投资风险、担保支出、担保放大倍数等。

4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应正视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增强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林丽娜.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9):32-32.

[2]赖兴君.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12):189-190.

[3]孙春青.浅析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7(30):72-73.

[4]李昕洁.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J].现代企业,2017(5):16-17.

[5]王政.对农业融资担保客户财务管理和财务咨询服务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7(23):81.

融资与担保范文篇10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数量不断增加,资产规模和担保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对优化国内金融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也面临较大的同行业竞争压力,高财务杠杆的经营特点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债务代偿的风险比重。要破解这一难题,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要通过健全财务管理及监督体系,构建合规经营的担保服务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比较普遍,多数企业的金融监管体制尚未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中小型民营担保公司中更是出现缺位状态,没有系统性地建立内控机制,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上也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缺少严格的制度执行和反馈。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仅表明财务管理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中受重视程度低,忽视了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使得此类公司在长远发展上缺乏严格有效的财务制度指引。久而久之,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管理风格粗放,资金健康水平下降,财务管理环境变差,逐步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问题,不利于企业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二)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我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日益增长,但仍然存在专业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多数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自身具备的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水平,无法满足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需求,难以将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其他企业的业务特征充分区分开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而融资担保行业的高财务杠杆特性,却非常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及法律知识整合运用起来,以保证在担保业务活动中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实施会计工作。如果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达不到这一标准,则无法有效地保证经营活动中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更无法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抵御经营风险方面的重大作用。(三)担保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升。由于被担保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担保企业为了尽快获得银行融资,往往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数据,掩盖重大财务缺陷等手段来博取银行和担保公司的信任,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协同开展保前调查时,如果缺乏财务风险识别的专业能力,无法做到严格审核被担保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会造成无法有效控制担保风险的不利后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正常经营埋下较大的风险隐患。

二、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制度,加强执行与监管。构建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整体经营能力提升的前置性工作。通过完善以全流程为核心的资金成本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预警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专项内外部审计,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通过重点强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合规经营许可管理,以全面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切实构建精细化的资金管控机制。(二)培养高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一是结合公司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建立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机制,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培训考核机制,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常态化,激发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三是持续招聘具有法律、金融方向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三)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应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普遍的高杠杆经营特性带来了较高的经营风险,担保公司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对业务开展的监管预警。例如,进一步强化保前审核,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客户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指标的分析评测,客观评估目标客户的流动性和债务偿付能力,并审查确认客户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注重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相关性分析,及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意见。在保后管理方面也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和业务、风控等部门进行充分配合,共同建立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对客户的偿债能力与信用资质进行审查,分析企业经营是否按预定目标发展,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爆发迹象,尽可能保证及时、充分地应对风险,降低资产损失概率。财务管理在风险审查中应遵循审慎原则,保障资产流动与负债变化的协调性,将财务管理作为风险防范的一道重要屏障,提升财务管理在风险经营中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具有重要意义,它还在优化金融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做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整体风险经营上应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持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优化财务监督流程,提升风险管控水平,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夏雪梅.对融资担保公司会计处理现状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7.

[2]赖兴君.融资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15(12).

[3]宗文龙,韩媛媛.浅析我国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的核算[J].财会月刊,2016(7).

[4]潘勇.探讨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的会计核算及税务政策[J].时代金融,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