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券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1:13:30

融资券

融资券范文篇1

1.1短期融资券首次推出

1989年,中国银行下发《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89]45号),肯定了各地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做法。其主要特征是:

(1)实行规模管理,余额控制。

(2)利率实行高限控制。

(3)审批制,发行必须由人民银行批准。而与此政策对应的结果却是在1993-1994年间社会上出现了乱集资、乱提高利率、乱拆借的三乱现象,最终导致短期融资券退市。

1.2短券退市后的反思

短期融资券的出现改善了当时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不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重严重不平衡的局面,但大量的未兑付短券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失,政策运行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反,这些都表明制度的设计不够合理未能完全适用于当时市场,且制度未能贯彻落实,使运行结果与初衷违背。因此,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得到执行两大方面应成为以后政策制定的风向标,具体可加强制度在信用管理、风险管理、评级管理、监管管理等方面落实。

1.3短期融资券重启

2005年5月24日,央行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新制度的特征是:

(1)采用备案制,摒弃审批制;

(2)发行利率由市场决定;

(3)不需要银行的强制担保,但必须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以上三个显著特征都体现了市场化原则,满足了当时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而意义重大;对企业而言,拓宽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环境、降低了融资成本,规范了信息披露;对银行而言,推动了其经营结构的转型、拓展了业务实现多样化、提高承销银行的知名度;对经济而言,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

2短期融资券里程碑——福禧事件

2.1发行背景

自2005年5月短期融资券重启后到2006年2月底,短期融资券已经累计发行了109次,发行额累计达到了1771.7亿元,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债券市场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以其融资成本低、方式灵活、发行便捷等特点成为各企业的融资首选,其对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也改变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各金融机构竞相追逐资质优良的短券承销业务。金融市场及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短券市场日渐升温,发行利率也不断上升。

2.2福禧事件简介

2006年3月6日,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贴现式计息方式,面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期限为1年,金额为10亿的短期融资券。2006年7月福禧投资违规拆借32亿元上海社保基金事件曝光,使得福禧投资的主要资产遭遇法院冻结,其信用评级由此前的A-1级降为C级,10亿元短期融资券投资者面临偿付风险,引起了投资者、中介机构、监管部门的恐慌与无奈,事情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以完全兑付的方式得到解决。

2.3事后评析、借鉴及启示

福禧投资创造了多个第一:福禧投资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非上市民营企业;福禧短期融资券在上海社保案发后评级降为C级,沦为中国第一只“垃圾债券”;第一个由主承销商债券持有人维权;第一次让我国短券市场信用风险凸显等等,如此多的第一注定了其对短券市场的影响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凸现信用评级制度的不足,同时也促进了评级体系的完善

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对福禧投资和上海电气的评级级别更改及取消,是业内评级机构评估历史上的首次,是考验也是突破。现有短券评级方法更多是采用了类似长期债券的评级手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基本信用评价、流动性评价、债项评价、外部支持评级。没有根据短期融资券的特殊性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追踪动态评级制度、凸显流动性的权重指标以及针对突发事件的应用控制程序.因此,笔者建议大力培养信用评级专业人才,学习国外较为成熟的评级方法和技术,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研发现代化评级技术,以提高信用评级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2.3.2试水垃圾债市场,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完善

福禧投资成为我国首只垃圾债,使我国债券市场初涉垃圾债市场。其实,短券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兑付风险属于正常情况,从债券市场的整体发展而言,垃圾债市场是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国外的垃圾债市场已经发展比较成熟,而垃圾债的突出特征就是高风险高收益,只要收益率足够高,能够覆盖风险垃圾债也是值得投资的,就福禧投资而言虽被降为C级,但最后也到期兑付。这也是福禧事件影响重大的原因之一,即引起了各方人士对垃圾债市场的思考。

2.3.3福禧维权成功的启示

福禧维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债权人委员会积极与各监管机构的交流与沟通,保证福禧短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其二,按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等制度的规定开展维权活动。“福禧事件”的维权处理过程表明由主承销商维权,可以有效解决持有人分散、联系不畅等问题,充分发挥主承销商在熟悉企业、与主管部门沟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

2.3.4福禧事件后,民营企业在短券市场遭冷遇

上海社保案发,福禧投资降级后,2006年9月原定发行额度超过2亿的江苏恒力化纤,最后只成功发行了2个亿的短券,且利率高达4.75%,10月发行的上海紫江计划发行5亿实际只发行了2亿,且票面利率达4.5%等事实表明福禧事件使民营企业在短券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重创。

3短期融资券后续发展

3.1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成功启动

在2008年10月9日中国银行业市场交易商协会在新闻会上披露,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试点活动启动,已有6家中小企业获准发行短期融资券,注册额度共2.52亿元,首期计划发行1.97亿元。

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一方面为其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缓解其流动资金需求,有利于优化其财务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还有一些如提高企业声誉等隐性收益;另一方面拓展了市场上发行主体的规模,丰富了市场层次,更为探索出低评级的高收益债券市场提供了契机,促进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中小企业短券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企业最多能发8000万元,同时,中小企业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不如大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有限,再加上其在信息披露上的特殊性,使得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短券仍持谨慎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短券的发展。

3.2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逐步市场化

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应当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信用利差、流动性利差以及期限结构利差等。在2005年5月至11月底,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基本以“固定利率”发行:1年期2.92%,9个月2.73%,从2005年12月开始,短期融资券终于打破了以固定价格发行的局面,是短券发行利率市场化中的重要一步。

融资券范文篇2

关键词:短期融资券;风险溢价;违约距离

企业短期融资券类似于国外货币市场上的融资性商业票据,其收益率由无风险收益率+信用风险溢价+其他风险溢价构成。笔者选取了12只由上市公司发行的企业短期融资券为样本,通过KMV模型的方法计算违约距离,分析其风险溢价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一、研究所依据的模型

KMV模型是对Merton模型[1]的继承和发展。

Merton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对一个有负债的公司而言,股票可以看作是对公司未来资产价值的看涨期权,公司的负债可以被看成是期权的执行价格。即在债务的到期日,如果资产价值高于债务价值,那么公司的股东的最优策略是执行期权,偿付债务;否则就不执行期权,选择违约。

应用KMV模型时需要计算两个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变量值: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V)和资产市值的波动率(σv),计算方法之一是建立起股票价格(S)和资产价值(V)之间,以及股票收益波动率(σs)和资产价值波动率(σv)之间的关系的方程组,然后求解方程组:

(d)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X代表公司的负债,r表示无风险利率,τ表示期权的到期日。计算出V和σv)之后,KMV模型[2]定义违约距离(DD)如下:

其中,X是公司的负债,通常被称为“违约边界”。E(V)是对下一个时期资产价值的预测值,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考虑的是1年后的情形。最后,KMV模型把违约距离映射到经验的违约频率,规律是违约距离越大的对应的违约频率越小,信用风险越低;违约距离越小的对应的违约频率越大,信用风险越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违约距离的大小初步判别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高低。

二、实证方法

(一)短期融资券样本的选择

由于KMV模型需要有公司公开发行的证券价格和收益波动率数据作为输入变量,所以我们选择由上市公司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为研究对象,期限为1年。基本情况如下表1。

(二)数据描述

我们采用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来计算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的波动率,股票价格数据来自于CCER(色诺芬)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公司负债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前期财务报表,用母公司财务报表进行整理计算,以流动负债加长期负债的50%作为违约边界X,以央行票据利率为无风险利率,到期日τ按1年计算。

为了计算和表述的方便,对负债作了单位化处理,即除以公司的总股数。由(3)式可知用此方法算出的违约距离与用总量算出的违约距离相等,并且不受总股数变动的影响。

(三)股票收益波动率和股票价格的计算

以半年为间隔,用除权价格计算每个短期融资券发行前1年的股票收益的日波动率(剔除了除权日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益率)。由于不能观察到上市公司的未上市流通股的价格,而模型需要的是全部股权的整体价格,笔者借鉴已经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对发行时点前10天的收盘价求平均数后再除以1.3作为股权价格。比如05沪电力CP01的发行日期为2005年9月8日,则计算2004年9月8日到2005年9月7日的股票日收益率和波动率,再年度化为1年的波动率。计算股票日收益率的方法为:R=ln(St/St-1),记σR为收益率序列的标准差,那么年度化的波动率σs=。

三、研究结果

用Maple编程联立求解方程(1)、(2),可得到隐含的公司资产价值和波动率,进而计算违约距离,结果见表2。

违约距离和风险溢价的关系如图1。

从图1可看到,2006年5月之前发行的融资券集中于右上角,与违约距离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风险溢价分散程度小。而2006年5月之后发行的融资券集中于左下角,与违约距离的负相关关系比较明显,并且风险溢价分散程度高。这说明后一段时期短期融资券的定价体现出不同公司信用风险的差异,和王军平[3]的研究发现一致。除去离群点05马钢CP01后,违约距离和风险溢价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333,表明违约距离和风险溢价间有负相关的关系,即违约距离越小,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溢价越大。通过和表1比较,发现违约距离显然比信用评级更能解释风险溢价的差异。

四、结论

笔者发现违约距离比信用评级能提供更多的风险溢价信息,并且违约距离和风险溢价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说明风险溢价中有一部分是由信用风险决定的,但信用风险解释不了全部的风险溢价,还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Merton,R.C.Onthepricingofcorporatedebt:theriskstructureofinterestrates[J].TheJournalofFinance,1974.Vol.29,No.2,pp.449-470.

融资券范文篇3

1.1短期融资券首次推出

1989年,中国银行下发《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89]45号),肯定了各地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做法。其主要特征是:

(1)实行规模管理,余额控制。

(2)利率实行高限控制。

(3)审批制,发行必须由人民银行批准。而与此政策对应的结果却是在1993-1994年间社会上出现了乱集资、乱提高利率、乱拆借的三乱现象,最终导致短期融资券退市。

1.2短券退市后的反思

短期融资券的出现改善了当时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不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重严重不平衡的局面,但大量的未兑付短券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失,政策运行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反,这些都表明制度的设计不够合理未能完全适用于当时市场,且制度未能贯彻落实,使运行结果与初衷违背。因此,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得到执行两大方面应成为以后政策制定的风向标,具体可加强制度在信用管理、风险管理、评级管理、监管管理等方面落实。

1.3短期融资券重启

2005年5月24日,央行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新制度的特征是:

(1)采用备案制,摒弃审批制;

(2)发行利率由市场决定;

(3)不需要银行的强制担保,但必须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以上三个显著特征都体现了市场化原则,满足了当时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而意义重大;对企业而言,拓宽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环境、降低了融资成本,规范了信息披露;对银行而言,推动了其经营结构的转型、拓展了业务实现多样化、提高承销银行的知名度;对经济而言,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

2短期融资券里程碑——福禧事件

2.1发行背景

自2005年5月短期融资券重启后到2006年2月底,短期融资券已经累计发行了109次,发行额累计达到了1771.7亿元,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债券市场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以其融资成本低、方式灵活、发行便捷等特点成为各企业的融资首选,其对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也改变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各金融机构竞相追逐资质优良的短券承销业务。金融市场及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短券市场日渐升温,发行利率也不断上升。

2.2福禧事件简介

2006年3月6日,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贴现式计息方式,面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期限为1年,金额为10亿的短期融资券。2006年7月福禧投资违规拆借32亿元上海社保基金事件曝光,使得福禧投资的主要资产遭遇法院冻结,其信用评级由此前的A-1级降为C级,10亿元短期融资券投资者面临偿付风险,引起了投资者、中介机构、监管部门的恐慌与无奈,事情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以完全兑付的方式得到解决。

2.3事后评析、借鉴及启示

福禧投资创造了多个第一:福禧投资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非上市民营企业;福禧短期融资券在上海社保案发后评级降为C级,沦为中国第一只“垃圾债券”;第一个由主承销商债券持有人维权;第一次让我国短券市场信用风险凸显等等,如此多的第一注定了其对短券市场的影响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凸现信用评级制度的不足,同时也促进了评级体系的完善

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对福禧投资和上海电气的评级级别更改及取消,是业内评级机构评估历史上的首次,是考验也是突破。现有短券评级方法更多是采用了类似长期债券的评级手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基本信用评价、流动性评价、债项评价、外部支持评级。没有根据短期融资券的特殊性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追踪动态评级制度、凸显流动性的权重指标以及针对突发事件的应用控制程序.因此,笔者建议大力培养信用评级专业人才,学习国外较为成熟的评级方法和技术,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研发现代化评级技术,以提高信用评级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2.3.2试水垃圾债市场,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完善

福禧投资成为我国首只垃圾债,使我国债券市场初涉垃圾债市场。其实,短券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兑付风险属于正常情况,从债券市场的整体发展而言,垃圾债市场是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国外的垃圾债市场已经发展比较成熟,而垃圾债的突出特征就是高风险高收益,只要收益率足够高,能够覆盖风险垃圾债也是值得投资的,就福禧投资而言虽被降为C级,但最后也到期兑付。这也是福禧事件影响重大的原因之一,即引起了各方人士对垃圾债市场的思考。

2.3.3福禧维权成功的启示

福禧维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债权人委员会积极与各监管机构的交流与沟通,保证福禧短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其二,按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等制度的规定开展维权活动。“福禧事件”的维权处理过程表明由主承销商维权,可以有效解决持有人分散、联系不畅等问题,充分发挥主承销商在熟悉企业、与主管部门沟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

2.3.4福禧事件后,民营企业在短券市场遭冷遇

上海社保案发,福禧投资降级后,2006年9月原定发行额度超过2亿的江苏恒力化纤,最后只成功发行了2个亿的短券,且利率高达4.75%,10月发行的上海紫江计划发行5亿实际只发行了2亿,且票面利率达4.5%等事实表明福禧事件使民营企业在短券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重创。

3短期融资券后续发展

3.1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成功启动

在2008年10月9日中国银行业市场交易商协会在新闻会上披露,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试点活动启动,已有6家中小企业获准发行短期融资券,注册额度共2.52亿元,首期计划发行1.97亿元。

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一方面为其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缓解其流动资金需求,有利于优化其财务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还有一些如提高企业声誉等隐性收益;另一方面拓展了市场上发行主体的规模,丰富了市场层次,更为探索出低评级的高收益债券市场提供了契机,促进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中小企业短券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企业最多能发8000万元,同时,中小企业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不如大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有限,再加上其在信息披露上的特殊性,使得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短券仍持谨慎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短券的发展。

3.2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逐步市场化

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应当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信用利差、流动性利差以及期限结构利差等。在2005年5月至11月底,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基本以“固定利率”发行:1年期2.92%,9个月2.73%,从2005年12月开始,短期融资券终于打破了以固定价格发行的局面,是短券发行利率市场化中的重要一步。

融资券范文篇4

关键词:证券投资;金融市场;超短期融资券;证券区块链

股票、债权、证券投资基金均属于典型的证券投资方式,金融市场会受到这类证券投资方式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由于各类新型证券投资方式不断涌现,金融市场受到的证券投资方式影响变得更为多样化,为准确把握这类影响,正是本文围绕多种证券投资方式对金融市场影响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证券投资方式对金融市场的基本影响

(一)股票投资影响。作为代表性的证券投资方式,股投资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较为深远,这是由于股票投资本身的应用范围较广,且属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股票的诞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的明确的闲置资金投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拥有多种多样的股票品种,机构及散户均能够结合自身分析,早股票市场中选择基础性投资项目,由此拓宽的资金供给渠道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良好的平台也使得金融市场流动性受到较为积极影响。股票投资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收益,一方为资本利得,另一方为收入所得,前者源于购买股票的差价,后者源于持股公司获得的利润分配红利和利息。股票投资具备高回报与高风险特点,因此投资者需具备一定心理预设方可参与金融市场相应活动,并通过有效的防范处理降低股票投资风险。现阶段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与股票市场的联系较为密切,金融市场数值变化也能够通过资金的流动得以显示,因此在投资过程中,结构及散户均需要做到量力而行,以此避免盲目投资情况出现,这样股票投资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市场的良好稳定发展,这种良性的促进,也使得股票投资能够维持金融市场的金融秩序。值得注意的是,如股票投资不当引发股灾,金融市场不可避免的将受到严重打击,股票投资对金融市场影响的深远程度可见一斑[1]。(二)债权投资影响。债权投资同样会对金融市场造成较为深远影响,作为受关注度仅次于股票的投资方式,债券投资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同时在收益方面也远远低于股票投资。基础性债券投资可细分为两类,一类为自由买卖金融市场结构中的债权以此获得差价收入,另一类为购买债券后机构或散户获取的固定利息收入。我国的基础性债券形式以国债和企业债券为代表,其中国债基本不存在风险,安全性极高,政府为债权本金及利息的担保者。相较于国债,企业债券的风险相对较高,但收益也明显高于国债。之所以投资者会选择债权投资,主要是由于其拥有高于银行利息的利率,且资金应用灵活,整体流通效果优秀。对于金融市场来说,作为基础性金融投资方式的债权投资同样会带来较为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国家财政收入层面,也会作用于货币的供给结构。为避免债权投资对金融市场带来不良影响,国家必须加强对债权投资的重视,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升级运维监管模式,以此推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2]。(三)证券投资基金影响。除股票投资与债券投资外,证券投资基金同样会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运行结构稳定且证券市场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证券投资基金也因此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本文认为证券投资基金属于金融市场中较为关键的投资工具,能够较好服务于金融市场管理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证券投资基金便开始流行于证券投资体系内,由于其本身的风险较小且较为稳定,因此经济水平中等的散户很多对证券投资基金存在较高偏爱,证券投资基金也因此成为一种当时新兴的理财投资方式,我国金融市场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推动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不仅具备保值增值资金的基本功能,其还能够较好与资金需求相结合,扩充融资渠道,这对于处于上升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类企业可在证券投资基金的支持下打牢资金基础,更好开展生产、销售、研发等工作,金融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3]。

二、超短期融资券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超短期融资券。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不应被忽视。超短期融资券属于较为独特的证券投资方式,具备收益高、成本低、风险低、灵活性强、发行期限短、发行主体信用等级高等特点,由此增加的短期证券投资品种,也能够更好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金融市场自然会受到超短期融资券带来的深远影响。(二)超短期融资券影响。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2012修订)》的先后,超短期融资券作为新型投融资工具对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金融市场的活力也在超短期融资券的影响下得到充分激发。相较于其他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的产品设计期限为270天内,从期限角度来看,可以将其视作货币市场工具及特殊的证券投资方式。超短期融资券在我国仅有信用等级达到AAA级以上的大型企业才能够注册发现,这使得其无需担保,属于类国债券或完全信用融资券,较低的信用风险与违约风险使得投资者的利益能够得到较好保障。此外,简单的发行程序使得超短期融资券的效率较高,并能够形成完善的收益率曲线,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来说,超短期融资券的出现能够较好服务于短、中、长期兼备的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形成,短期收益率曲线可得到精细的超短期融资券收益率定价支持。由于发现成本较低,超短期融资券可较好改善发行企业的财务结构,由此实现的市场投资品种增加,也能够较好服务于多元化的投资者投资需求满足。短期现券、回购和大额存单曾是我国金融市场短期融资产品的主要构成,但随着超短期融资券的大量涌现,3月以下融资产品缺乏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不仅使得企业获得了可灵活变换期限的融资手段,金融市场的短期债务工具和投资品种也由此得以丰富。对于投资者来说,超短期融资券属于一种短期、高收益、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因此投资者的多元化投资需要可通过超短期融资券得到较好满足,投资者也能够基于超短期融资券的期限进行灵活选择,更为合理的实现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真正在低风险前提下享受高收益[4]。此外,超短期融资券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转变银行的经营模式、加强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满足银企沟通需要、促进金融脱媒,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多、金融市场系统风险降低、银企互利也能够同时实现。以金融市场系统风险降低为例,近年来银行贷款逐渐被直接融资取代,投融资体系中银行的地位也不断下降,“脱媒”现象更是因此出现,但由于超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灵活和期限短的特点,其能够更好满足理财产品、财务公司、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需要,更加分散的投资者群体结构可由此逐步形成,信用产品中银行作为主要投资者一家独大的局面可以此得到改变,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信用风险的分担也能够由此实现。但值得注意动的是,超短期融资券也存在限制中小企业参与金融市场、存在隐藏性金融风险等不足,为保证超短期融资券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金融实现发展与完善,制度条件限制的适度放宽、信用评级机制建设的加强、定价机制研究的深化应得到重视。

三、证券区块链投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证券区块链投资。区块链属于智能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公司治理、市场结构、证券市场交易结构均受到了区块链带来的深远影响,而因此衍生的证券区块链投资也对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影响。证券区块链能够通过共识机制、加密技术、数学算法保证交易达成,由此开展的区块链交易具备自证其信、去中心化、可编程性特点。以区块链交易为例,交易双方需在区块链系统中公布交易,这一过程需采用双方各自的公钥和私钥,在加密技术支持下,接到待确认交易通知后的区块链网络上的节点能够通过数学算法和哈希加密技术证明工作量,并向全网广播工作量证明的节点,最终通过节点验证达成共识,该笔交易信息会记录在所有节点并同时加盖时间戳,新的区块将由此形成并加入区块链中,交易至此达成,在区块链交易过程中,交易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交易的安全由加密算法技术保证,交易的有效达成和系统运转由节点共识机制负责维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证券区块链投资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提升,并最终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二)证券区块链投资影响。在衍生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础设施领域,证券区块链投资均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证券区块链投资带来的证券交易结构改革、证券市场结构改善均能够对金融市场发展带来较为积极影响。对于证券交易结构改革来说,证券区块链投资将通过数字形式的证券和资产,以及去信任化和去中心化特点,实现自动的买卖双方配对和撮合成交,商和经纪商在理论上将被淘汰,业务流程也将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此实现的交易对手方风险削弱、市场交易结构变革可较好服务于金融市场发展;证券市场结构改革源于证券区块链投资在场外交易市场中的应用,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设也能够由此获得有力支持。在证券区块链投资支持下,各市场间的藩篱将被打破,金融市场的分层和结构能够由此改善,区块链技术在登记与托管等领域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提高交易效率,金融市场活力激发、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完善可由此获得较为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区块链投资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因冲击和消解传统证券法规范和价值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难以界定和规制的新型证券法律关系、较为严峻的监管挑战也将对金融市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为保证证券区块链投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得到尽可能削弱,证券法律与区块链金融创新的融合、区块链设计与证券法具体规则的二元进路、监管科技与监管沙盒等创新手段的应用、科学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由此法律和监管态度对证券区块链投资发展造成的障碍即可降到最低,并有效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一过程还应汲取域外有益经验、厘清法律与技术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为证券区块链投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并保证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升级与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种证券投资方式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较为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股票投资影响、债权投资影响、证券投资基金影响、超短期融资券影响、证券区块链投资影响等内容,则直观展示了证券投资方式带来的不同影响。为更好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升级、完善、发展,各类证券投资方式具备的特点和发展要点需得到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万国华,孙婷.证券区块链金融:市场变革、法律挑战与监管回应[J].法律适用,2018(23).

[2]邸凌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金融市场应支持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J].股市动态分析,2018(9).

[3]步国旬,李心丹,方立兵,陈君君.投资者融资融券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金融纵横,2017(7).

融资券范文篇5

(一)股票投资影响。作为代表性的证券投资方式,股投资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较为深远,这是由于股票投资本身的应用范围较广,且属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股票的诞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的明确的闲置资金投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拥有多种多样的股票品种,机构及散户均能够结合自身分析,早股票市场中选择基础性投资项目,由此拓宽的资金供给渠道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良好的平台也使得金融市场流动性受到较为积极影响。股票投资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收益,一方为资本利得,另一方为收入所得,前者源于购买股票的差价,后者源于持股公司获得的利润分配红利和利息。股票投资具备高回报与高风险特点,因此投资者需具备一定心理预设方可参与金融市场相应活动,并通过有效的防范处理降低股票投资风险。现阶段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与股票市场的联系较为密切,金融市场数值变化也能够通过资金的流动得以显示,因此在投资过程中,结构及散户均需要做到量力而行,以此避免盲目投资情况出现,这样股票投资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市场的良好稳定发展,这种良性的促进,也使得股票投资能够维持金融市场的金融秩序。值得注意的是,如股票投资不当引发股灾,金融市场不可避免的将受到严重打击,股票投资对金融市场影响的深远程度可见一斑[1]。(二)债权投资影响。债权投资同样会对金融市场造成较为深远影响,作为受关注度仅次于股票的投资方式,债券投资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同时在收益方面也远远低于股票投资。基础性债券投资可细分为两类,一类为自由买卖金融市场结构中的债权以此获得差价收入,另一类为购买债券后机构或散户获取的固定利息收入。我国的基础性债券形式以国债和企业债券为代表,其中国债基本不存在风险,安全性极高,政府为债权本金及利息的担保者。相较于国债,企业债券的风险相对较高,但收益也明显高于国债。之所以投资者会选择债权投资,主要是由于其拥有高于银行利息的利率,且资金应用灵活,整体流通效果优秀。对于金融市场来说,作为基础性金融投资方式的债权投资同样会带来较为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国家财政收入层面,也会作用于货币的供给结构。为避免债权投资对金融市场带来不良影响,国家必须加强对债权投资的重视,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升级运维监管模式,以此推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2]。(三)证券投资基金影响。除股票投资与债券投资外,证券投资基金同样会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运行结构稳定且证券市场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证券投资基金也因此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本文认为证券投资基金属于金融市场中较为关键的投资工具,能够较好服务于金融市场管理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证券投资基金便开始流行于证券投资体系内,由于其本身的风险较小且较为稳定,因此经济水平中等的散户很多对证券投资基金存在较高偏爱,证券投资基金也因此成为一种当时新兴的理财投资方式,我国金融市场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推动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不仅具备保值增值资金的基本功能,其还能够较好与资金需求相结合,扩充融资渠道,这对于处于上升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类企业可在证券投资基金的支持下打牢资金基础,更好开展生产、销售、研发等工作,金融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3]。

二、超短期融资券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超短期融资券。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不应被忽视。超短期融资券属于较为独特的证券投资方式,具备收益高、成本低、风险低、灵活性强、发行期限短、发行主体信用等级高等特点,由此增加的短期证券投资品种,也能够更好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金融市场自然会受到超短期融资券带来的深远影响。(二)超短期融资券影响。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2012修订)》的先后,超短期融资券作为新型投融资工具对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金融市场的活力也在超短期融资券的影响下得到充分激发。相较于其他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的产品设计期限为270天内,从期限角度来看,可以将其视作货币市场工具及特殊的证券投资方式。超短期融资券在我国仅有信用等级达到AAA级以上的大型企业才能够注册发现,这使得其无需担保,属于类国债券或完全信用融资券,较低的信用风险与违约风险使得投资者的利益能够得到较好保障。此外,简单的发行程序使得超短期融资券的效率较高,并能够形成完善的收益率曲线,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来说,超短期融资券的出现能够较好服务于短、中、长期兼备的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形成,短期收益率曲线可得到精细的超短期融资券收益率定价支持。由于发现成本较低,超短期融资券可较好改善发行企业的财务结构,由此实现的市场投资品种增加,也能够较好服务于多元化的投资者投资需求满足。短期现券、回购和大额存单曾是我国金融市场短期融资产品的主要构成,但随着超短期融资券的大量涌现,3月以下融资产品缺乏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不仅使得企业获得了可灵活变换期限的融资手段,金融市场的短期债务工具和投资品种也由此得以丰富。对于投资者来说,超短期融资券属于一种短期、高收益、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因此投资者的多元化投资需要可通过超短期融资券得到较好满足,投资者也能够基于超短期融资券的期限进行灵活选择,更为合理的实现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真正在低风险前提下享受高收益[4]。此外,超短期融资券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转变银行的经营模式、加强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满足银企沟通需要、促进金融脱媒,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多、金融市场系统风险降低、银企互利也能够同时实现。以金融市场系统风险降低为例,近年来银行贷款逐渐被直接融资取代,投融资体系中银行的地位也不断下降,“脱媒”现象更是因此出现,但由于超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灵活和期限短的特点,其能够更好满足理财产品、财务公司、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需要,更加分散的投资者群体结构可由此逐步形成,信用产品中银行作为主要投资者一家独大的局面可以此得到改变,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信用风险的分担也能够由此实现。但值得注意动的是,超短期融资券也存在限制中小企业参与金融市场、存在隐藏性金融风险等不足,为保证超短期融资券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金融实现发展与完善,制度条件限制的适度放宽、信用评级机制建设的加强、定价机制研究的深化应得到重视。

三、证券区块链投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证券区块链投资。区块链属于智能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公司治理、市场结构、证券市场交易结构均受到了区块链带来的深远影响,而因此衍生的证券区块链投资也对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影响。证券区块链能够通过共识机制、加密技术、数学算法保证交易达成,由此开展的区块链交易具备自证其信、去中心化、可编程性特点。以区块链交易为例,交易双方需在区块链系统中公布交易,这一过程需采用双方各自的公钥和私钥,在加密技术支持下,接到待确认交易通知后的区块链网络上的节点能够通过数学算法和哈希加密技术证明工作量,并向全网广播工作量证明的节点,最终通过节点验证达成共识,该笔交易信息会记录在所有节点并同时加盖时间戳,新的区块将由此形成并加入区块链中,交易至此达成,在区块链交易过程中,交易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交易的安全由加密算法技术保证,交易的有效达成和系统运转由节点共识机制负责维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证券区块链投资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提升,并最终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二)证券区块链投资影响。在衍生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础设施领域,证券区块链投资均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证券区块链投资带来的证券交易结构改革、证券市场结构改善均能够对金融市场发展带来较为积极影响。对于证券交易结构改革来说,证券区块链投资将通过数字形式的证券和资产,以及去信任化和去中心化特点,实现自动的买卖双方配对和撮合成交,商和经纪商在理论上将被淘汰,业务流程也将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此实现的交易对手方风险削弱、市场交易结构变革可较好服务于金融市场发展;证券市场结构改革源于证券区块链投资在场外交易市场中的应用,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设也能够由此获得有力支持。在证券区块链投资支持下,各市场间的藩篱将被打破,金融市场的分层和结构能够由此改善,区块链技术在登记与托管等领域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提高交易效率,金融市场活力激发、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完善可由此获得较为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区块链投资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因冲击和消解传统证券法规范和价值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难以界定和规制的新型证券法律关系、较为严峻的监管挑战也将对金融市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为保证证券区块链投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得到尽可能削弱,证券法律与区块链金融创新的融合、区块链设计与证券法具体规则的二元进路、监管科技与监管沙盒等创新手段的应用、科学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由此法律和监管态度对证券区块链投资发展造成的障碍即可降到最低,并有效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一过程还应汲取域外有益经验、厘清法律与技术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为证券区块链投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并保证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升级与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种证券投资方式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较为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股票投资影响、债权投资影响、证券投资基金影响、超短期融资券影响、证券区块链投资影响等内容,则直观展示了证券投资方式带来的不同影响。为更好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升级、完善、发展,各类证券投资方式具备的特点和发展要点需得到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万国华,孙婷.证券区块链金融:市场变革、法律挑战与监管回应[J].法律适用,2018(23).

[2]邸凌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金融市场应支持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J].股市动态分析,2018(9).

[3]步国旬,李心丹,方立兵,陈君君.投资者融资融券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金融纵横,2017(7).

融资券范文篇6

关键词:搭桥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监管

2010年5月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下发通知明确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行股票以及股权转让等提供搭桥贷款。市场对于“错杀”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反响强烈,现阶段叫停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弊大于利,建议短期内应规范而非严禁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中长期应加快完善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体系。

一、收紧搭桥贷款业务的背景是监管层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全线严控职称论文

(一)放行搭桥贷款业务是“保增长”政策导向下的监管支持政策

2009年1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银监发[2009]3号),在十个方面调整了有关监管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项目业主信誉良好、相关政府部门已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或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的项目,在项目资本金能按期按比例到位、各类风险可控及贷款回收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定额度内向非生产性项目发起人或股东发放搭桥贷款。”

(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成为搭桥贷款业务最主要的融资主体

搭桥贷款投向限定为“非生产性”领域,表明它不能用于一般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扩张,只能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而该领域主导者多为地方政府。借款主体限定为“项目发起人或股东”,而非项目公司,恰恰适用于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因此,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搭桥贷款放行一年多来的主要投向。

(三)叫停资本金搭桥贷款意在控制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后,国内项目投融资需求集中释放,但与此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后政策性的软贷款业务被禁止,项目资本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搭桥贷款方式解决资本金缺口、满足贷款条件成为常见作法,这变相提高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杠杆率,削弱了资本金对投资者的风险约束,滋长了地方政府投资冲动。2010年5月末,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搭桥贷款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35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不得发放项目资本金搭桥贷款以及财政性质资金搭桥贷款,对2009年初出台的十项信贷监管政策进行修正,体现出严格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的政策意图。

(四)一并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令市场颇感意外

《通知》对于禁止性搭桥贷款业务的口径并没有沿用当初十项信贷监管调整政策的标准,除禁止发放资本金搭桥贷款以及财政性质资金搭桥贷款外,还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也一并纳入严禁范畴,出乎市场各方预料。

二、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存在客观需求,潜在规模可观

(一)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提供搭桥贷款是国内银行业通行作法

发行人在两期债务融资工具之间为避免资金链骤然收紧普遍存在过渡性融资需求[1]。以北京地区为例,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初步统计,2010年上半年辖内中资银行共发放搭桥贷款220.3亿元,其中发放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46亿元。同期北京地区企业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融资3396亿元,占同期全国发行量的53%。从账面上看,相对于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辖内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规模较小。

(二)银行潜在或变相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规模可观

银行承销短期融资券或中期票据业务一般由总行投资银行部门统一负责相关工作,而搭桥贷款授信承诺一旦付诸实施则大多会落在发行人所在地分行,出于监管要求等方面的考虑,此类授信承诺一般不会直接在募集说明书等发债文件中体现。之所以目前账面显示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境整体状况良好。近年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短期融资券年均保持34%的增长率,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境相对宽松,顺畅滚动发行保障了发行主体资金循环平稳,搭桥贷款需求相对较弱。二是中期票据搭桥贷款需求将集中在2011年以后陆续体现。中期票据自2008年4月推出以来累计已发行1.1万亿元,由于其融资期限为3-5年,因此上述债务工具最早也要到2011年4月到期,相关搭桥贷款需求目前并未显现。

三、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会对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

从积极方面看,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有利于在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之间建立“防火墙”,避免以银行信用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提供隐性担保,同时也符合监管部门“受托支付”等信贷管理新规要求。但与此同时,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对于金融市场各主体以及金融市场本身发展产生的影响与制约也不容忽视。

(一)影响金融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一是有悖于国际惯例。搭桥贷款或过桥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常见的金融工具,多用于拟上市公司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兼并、重组中的短期融资以及使用债务融资工具过程中的过渡性融资安排等,一般由具备混业经营能力的投资银行提供。国内券商等投资银行类机构没有搭桥贷款业务资质,无法向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发行人提供流动性支持,因此由银行承担了这一职能,成为促进债务融资工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二是可能降低市场活跃度和创新力。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额已达3.2万亿元,在活跃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创新、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在缺乏流动性支持的情况下活跃度和创新力难免受到挫伤。三是将加大债券市场投资风险。突然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可能给部分发行人到期兑付债券带来资金困扰,如果不能及时借助其他有效渠道缓解短期流动性紧张局面,部分发行人可能会陷入无法按时兑付到期债券的境地。四是将降低相关机构参与热情。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可以用来偿还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不能用于偿还到期债券,以强制性政策切断资金循环可能削弱各市场主体对于市场公平的认同感。

(二)对银行业务经营将产生多方面影响

一是限制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反映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属于常规性低风险信贷业务,具有单笔业务金额大、融资期限短、收益水平高的特点,叫停相关搭桥贷款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优质信贷业务发展,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维持客户关系的难度。二是制约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手续费收入是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据建设银行2009年年报披露,2009年该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9倍。

叫停搭桥贷款将增加发行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难度,有可能导致发行人因成本增加而放弃滚动发行,从而减少银行债券承销业务收入。三是影响银行负债业务发展。禁放搭桥贷款将使得企业自有资金大量用于偿付或备付到期债券、票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存款流动性,限制了企业资金结算等相关业务发展。四是影响银行金融资产配置。禁放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可能削弱企业发债积极性,进而致使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规模受限,银行证券投资领域缩小。据工商银行2009年年报披露,2009年该行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余额约占其证券投资总额的15%。

(三)对发行人影响更为突出

一是影响投融资计划。据银行反映,叫停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后将促使发行人不得不调整发行或续发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计划,部分有上市发行股票计划或股权并购计划的企业也因搭桥贷款业务暂停放缓了资产清理整合进度。二是增加财务成本。现金流并不充裕的发行人或者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较大的发行人,由于无法通过搭桥贷款来获得短期流动性支持,发行人需要在兑付前提前做好资金安排,通过事先储备自有资金或通过其他融资渠道来筹集本息兑付资金,相应缩减了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的有效使用期,由此将在一定程度增加发行人的财务成本,同时也对发行人提出更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求。三是增大债券续发难度。由于发行人无法通过搭桥贷款来获得短期流动性支持,同时也丧失了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隐形担保,债务融资工具到期续发将会面临更多困难。

四、政策建议

一是短期内应规范而非严禁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业务。在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下,禁止银行发放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将致使该类业务完全丧失生存空间,不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客观发展实际,并可能会导致部分银行绕过政策限制变相为发行人提供阶段性融资。同时,对于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更需要银行提供及时、稳妥、安全的过渡性融资安排,以推动创新性业务发展。因此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符合客观实际的作法应是对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搭桥贷款的期限、投向、抵质押担保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而非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性规定。二是中长期应加快完善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体系。明确债务融资工具各市场主体功能定位,探索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流动性支持产品和支持机构,避免发行人对于银行等承销商的隐形担保依赖。规范发展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健全买方信用评级机制,探索双评级及再评级模式。三是应做好金融市场管理政策与银行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央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应妥善安排重大监管政策出台时机、实施力度以及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提高金融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融资券范文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省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单位数量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执行,**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小企业单位数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据统计,2006年**省公有制经济单位共67542个,占总数的41.9%,中小企业单位共93772个,占总数的58.1%,比2004年末上升了1.9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33438个和12347个,分别占全省单位总数的20.7%和7.7%,与2004年相比,在全部单位中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21个和1.4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中小企业的生产总量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且呈上升的趋势。在此增速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贡献率较高:“十五”期间,**省中小企业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省同期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的1.9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由于受能源、钢材、运输等价格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与最高年份的2002年相比,增速有所减缓,但比重一直保持在43%左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个百分点;2006年中小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4.4%。

3.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近年来,**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2006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15.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2007年1月~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136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90%。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所有制类型分析,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1年的31.78%上升到2005年的43.23%,这说明**省中小企业投资所占比重增速较高。

4.中小企业就业人口

从近3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省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要高于公有制经济。2006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约712.9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的36.7%。从产业结构来看,**省中小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大部分集中于第三产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形成,能够解决**省城镇失业群体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有路径依赖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通过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渠道进行,具体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外部企业或自然人入股、政府拨款、向亲友借款、向其他企业借款和其他。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其资金需要量小、规模小等特点,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民间融资,如向亲友借款、吸纳非正式的股权投资,只有某些国家扶持类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正规金融中的部分政府资金。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直接性的借款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开始拓展其融资渠道,通过商业银行、地下钱庄等获取资金。**省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民间金融,通过地下钱庄等特殊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正规金融中的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所占比重较小。

2.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如上所析,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路径依赖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的局限性(资金规模小、贷款利率高等)无法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省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境,阻碍了中小企业乃至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这种融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少。在政府实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之后,各家银行机构的贷款结构有所调整,但中小企业从银行机构获取的贷款总额和比重仍远远低于公有制经济。

(2)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省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较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在**省设置的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较少,均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省仅有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有限。

就资本市场融资情况来看,**省目前仅有27家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和融资份额都较小;自2005年国家重新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工具以来,**省仅有三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目前仅限于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

导致**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体制因素;二是微观主体行为因素,包括银行行为、金融市场行为和非公有制企业行为三个方面。

(1)体制因素。影响**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力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制度约束,包括银行机构信贷制度约束、资本市场制度约束等。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国家通过财政注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利润核销等方式降低不良资产率。为了控制不良资产率,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银行开始关注风险管理,仅对大型企业集团发放信用贷款,而对于其他企业,则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中小企业具有成立时间短、资本金少、规模小、无信用记录等特点,不可能满足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条件,但同时又无法提供抵押担保品,因此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大额贷款。商业银行的这种信贷制度的约束无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资本市场的制度约束主要体现为对中小企业上市门槛的设置,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主板市场还是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其上市条件都较严格,中小企业通过股票融资的数量有限。目前**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下半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新股发行重新启动,截至2007年2月,全国共有73家企业发行上市,融资约1200亿元。但同期**省只有两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了直接融资。

同时,**省涉足债券市场的非公有制企业过少,2006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000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超过100只,融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省仅陕煤集团发行了企业债券、西电集团、**延长石油集团、西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发行了短期融资券。资本市场对**省中小企业的支持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微观主体行为因素。首先,中小企业单位行为缺陷。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纷纷成立中小担保机构,为贷款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加大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量。但梁冰(2005)在调查中发现,截止2003年9月末,**省非公有制企业81.4%从未申请过信用担保,15.5%向1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2.5%向2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这说明**省中小企业在融资行为中对于创新性的融资工具缺乏认识,未能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扩大融资。其次,商业银行行为缺陷。**省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手段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商业银行对企业经营进行指导的信贷杠杆作用发挥不力。由于银行对风险经营进行了重新认识,但风险管理手段没有进行适时的改进,“关系贷款”“人情贷款”仍然存在,造成银行对企业经营活动被动介入,未能发挥银行利用金融信息指导企业运营的作用。

三、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从以上两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省中小企业在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体制因素和微观主体行为因素,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较弱,应该从各个方面完善并强化**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1.正规金融

(1)完善银行体系,发挥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完善的银行体系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小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正规金融进行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以获取发展所需资金。从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成为中小企业的信贷主体,而在短期内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信贷资金的,应该是政策性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应在支持**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对中小企业有所倾斜。同时,应鼓励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省成立分支机构和增加网点,扩大中小商业银行在**省的资金规模,从而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需要。

(2)规避资本市场制度约束,鼓励三板市场和海外上市融资。**省目前已经改制为股份公司的企业超过500家,这些企业可以在三板市场进行挂牌交易,据估算,到2010年**省挂牌企业可达到200家,募集资金60亿元。同时,国外某些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较低,**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海外上市进行融资。因此,应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3)重视债券市场融资,大力推进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相对于企业长期债而言,短期融资券对发债主体的要求较低,实质上是为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从2005年5月国家重启企业短期融资券开始,仅半年时间融资规模达到了1353亿元,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但就**省的情况来看,**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短期融资券的运用乏力,到目前为止,仅有3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条件的大部分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

(4)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力度。由于**省处于西部地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优惠金融政策体系的支持,应争取政策性金融,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增加**省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等。同时,应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政策决策层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公务员之家

2.非正规金融

(1)发挥担保机构信用担保融资的作用,拓宽**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银行风险经营的理念决定了银行信贷模式,即向大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向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贷款。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是为了控制风险,但中小企业无法提供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因此,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是中小企业最佳的选择。但梁冰(2005)的调查发现,**省中小企业很少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其主要原因在于**省中小企业对金融创新工具认识不足。为了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功能,应从制度上和操作规程方面对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加以支持,沥清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矛盾隐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

(2)创建风险投资基金,为**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途径。**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创建风险投资基金能够为非公经济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途径,强化对**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EricGirardin和StephenBazen,关于中国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微观金融制度瓶颈及其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1.7:53-59

[3]谈儒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当代财经》,2004.12:42~47

融资券范文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第三条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与交易应遵循诚信、自律原则。

第四条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注册。

第五条债务融资工具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结算。

第六条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为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提供服务。

第七条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披露信息。信息披露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第八条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由金融机构承销。企业可自主选择主承销商。需要组织承销团的,由主承销商组织承销团。

第九条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由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第十条为债务融资工具提供服务的承销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机构和人员应勤勉尽责,严格遵守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按规定和约定履行义务。

上述专业机构和人员所出具的文件含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应当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利率、发行价格和所涉费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任何商业机构不得以欺诈、操纵市场等行为获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二条债务融资工具投资者应自行判断和承担投资风险。

第十三条交易商协会依据本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对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与交易实施自律管理。交易商协会应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自律管理规则,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十四条同业拆借中心负责债务融资工具交易的日常监测,每月汇总债务融资工具交易情况向交易商协会报送。

第十五条中央结算公司负责债务融资工具登记、托管、结算的日常监测,每月汇总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登记、托管、结算、兑付等情况向交易商协会报送。

第十六条交易商协会应每月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汇总情况、自律管理工作情况、市场运行情况及自律管理规则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交易商协会对违反自律管理规则的机构和人员,可采取警告、诫勉谈话、公开谴责等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交易商协会、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进行监督管理。

交易商协会、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与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和交易等有关的信息。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机构和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融资券范文篇9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投行业务

一、国内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出现的主要问题剖析

上世纪中期的美国最先提出了“金融脱媒”的概念,而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金融脱媒”的迅速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更大量的资金逐渐脱离银行系统,企业避开银行通过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主动开展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贡献卓越。即便如此,国内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领域的发展依旧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受到严重的法律约束

国内的金融法律体系严禁金融领域节开展混业经营,也不允许商业银行完全涉足到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当中。即便国内法律持续修订并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法律限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宽,也令投行业务的进行获得了不少法律依据,然而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所开展的投行业务均为边缘性业务,并且其收益和所承受风险的匹配程度并不高。在《商业银行法》当中清晰指出了商业银行不能参与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证券发行和承销,在当前的金融法律框架之内,面对资本市场的巨大蛋糕及广阔市场前景,商业银行却被拒之门外。

(二)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亟待树立品牌优势

中国总体的资本市场发育尚未成熟,同时国内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业务类型及服务种类过于单调,一般只是在债券承销、项目融资、咨询顾问以及托管等内容上提供极为有限的产品与服务,再加上产品条线不够长,就算开发了大量和证券公司相似的业务品种,也仅仅停留在市场开辟时期,市场对商业银行提供投行业务的认可程度较低,这就表明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缺乏品牌优势,从而难以获取足够的接受度。从现在的市场情势来讲,企业顾客对于并购重组、投融资顾问以及公司上市财务顾问等有关投资银行服务的需求较为明显,但是商业银行却无法提供充足的投资银行服务,其所提供的服务也非常有限。

(三)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管理呈现出混乱的局面

中国金融领域的管理属于分业管理,采取的是多边监控,平时操作过程中的管理矛盾、协调困难、协调不及时等情况十分普遍。因此,在分业管理机制下,即便监管人员对商业银行展开投行业务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默许,并且也出现了政策放宽的良好情况,然而,有关商业银行经营投行业务的法律规章却不够清楚,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实施细则,进而导致政策执行不力、市场操作出现极大的波动,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隐患。

二、国内商业银行深化投行业务的途径研究

上述内容提到,国内监管人员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给予了一定的默许经营,并且在政策上也出现了一定的放宽。在这些有利因素的支持下,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类型也逐渐增多。

(一)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政策支持

近来,国内政府越来越注重发挥资本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表示要主动推动股票以及债券发行交易机制的变革,提升直接融资比例,降低杠杆率。国内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市场交易的新政策不断颁布,增强注册效率,防止政策障碍,促进市场创新,并且扩大债券的发行规模:首先,实施交易商协会注册文件表格体系,用于规范发行者、主承销商以及众多中介服务部门的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其次,是对屡次发行、信息披露规范以及市场接受度较高的公司实施注册提速政策。

(二)债券承销:市场选择体系中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途径

1.金融脱媒环境下债券发行对于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金融脱媒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债券定价也逐渐朝着利率市场化方向发展。不管市场资金的松紧程度如何,债券融资费用和银行贷款相比都具有明显优势,大型中央企业信用评级更高,更加倾向于依赖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以及超短期融资券等来满足资金需求。央企的债券发行将会不断延伸到其他企业单位、地方性国企以及资质良好的各民营企业中,在银行贷款利差收窄的情况下,其最终结果将会是导致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替代。所以说,我们应当继续推动包括债券承销业务在内的投行业务发展,而这也一定会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加速战略转型的最佳选择。

2.金融脱媒背景下债券融资对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效应近年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内企业经由投行业务进行融资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股权、债权、信托收益、券商资管等一系列手段。国内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大部分都用作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然而,也有一些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譬如逃避贷款监管、未合理规避投资风险、游离在管理范围之外等现象。我国监管机构颁布了相关管理规范后,很多企业通过理财方式进行融资变得更加困难,不少资质流量的客户便会迅速转入到债券市场当中。债券属于标准化的债权资产,配置债券能够代替新增空间极其有限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三、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投行业务的相关对策分析

(一)加大力度开展债券承销业务,集中发展重点产品不管是市场选择,或者政策鼓励,债券承销业务均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业务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在中国债券市场加速发展的形势下,债券承销依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债券承销业务,也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来说,可以承销的基本债券融资工具有很多,比如说: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债券、私募债券等等。其中,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规模不可以高于发行主体净资产的五分之二。历经数年的发展,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的注册空间及注册规模逐渐缩小,仅凭借每年净资产的增加,这对于市场扩容的贡献是很小的。相反,超短期融资券、私募券的发行规模基本不受发行主体净资产的束缚,永续债券能够计入到权益中,可以迅速降低资产负债率,对发行主体来说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因此,为了尽快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根据发行主体的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应当尽量多承销像超短期融资券、私募券以及永续债等业务。

(二)根据客户及行业特性,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

1.行业策略:慎重选择当选择发债客户的时候,必须提前掌握交易商协会以及各商业银行的行规,对于审批或者注册比较困难的行业领域,更应慎重营销,若做不成同时还会影响到和客户间的关系,那么对自身业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现今,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政府偿债企业等都是受限比较严重的行业。其中,产能过剩行业通常选择在行业内拥有重大影响力、竞争优势较大的龙头企业,例如央企和重点国企,同时企业生产经营及在建项目应当符合法律规范。

2.客户策略:大型央企、地方国企及优质民营企业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区域的经济特征、客户的基本特点来制定适合的对策。大型央企信用评级较高、资质较好,也更加倾向于直接融资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对其采取重点营销。对地方国企而言,随着利润及净资产的迅速增多,也可以作为突破口。此外,部分区域内拥有不少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尽管其发行规模不大,然而成长潜力巨大,能够负担的综合成本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非常高。因此,商业银行也可以将这部分资质优良的民营企业纳入到考虑之中。

(三)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由于债券承销业务的流程非常繁琐,包括客户营销、申报注册、发行上市等多项内容,有关政策会经常伴随市场形势作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批优秀的债券承销业务人员极为困难,一名合格的项目经济从开始接触业务到真正上手至少要半年时间,并且要至少经办三四个项目才能熟悉基本流程。因此,商业银行更应当重视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构建起一支专业投行人才团队,特别是投行业务量巨大的经办行,更需要拥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除此之外,也应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尽可能保持人员的稳定性,最终促进投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拓展经营思路,强化与其他机构间的协作

考虑到开展直接融资的客户拥有更强实力,在谈判过程中处在强势地位,他们通常对融资方案要求苛刻。商业银行在具体实践当中应尽量迎合客户各方面的需求,对超出自身经营范畴的业务或者暂时无法办理的业务,应当及时同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密切合作,在保障商业银行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赵海通 单位: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学院路支行

参考文献:

[1]张春庆,李安辉.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探讨[J].前沿,2015(08)

融资券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陕西省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单位数量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执行,陕西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小企业单位数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据统计,2006年陕西省公有制经济单位共67542个,占总数的41.9%,中小企业单位共93772个,占总数的58.1%,比2004年末上升了1.9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33438个和12347个,分别占全省单位总数的20.7%和7.7%,与2004年相比,在全部单位中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21个和1.4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中小企业的生产总量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且呈上升的趋势。在此增速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贡献率较高:“十五”期间,陕西省中小企业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省同期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的1.9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由于受能源、钢材、运输等价格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与最高年份的2002年相比,增速有所减缓,但比重一直保持在43%左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个百分点;2006年中小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4.4%。

3.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近年来,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2006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15.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2007年1月~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136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90%。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所有制类型分析,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1年的31.78%上升到2005年的43.23%,这说明陕西省中小企业投资所占比重增速较高。

4.中小企业就业人口

从近3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陕西省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要高于公有制经济。2006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约712.9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的36.7%。从产业结构来看,陕西省中小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大部分集中于第三产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形成,能够解决陕西省城镇失业群体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有路径依赖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通过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渠道进行,具体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外部企业或自然人入股、政府拨款、向亲友借款、向其他企业借款和其他。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其资金需要量小、规模小等特点,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民间融资,如向亲友借款、吸纳非正式的股权投资,只有某些国家扶持类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正规金融中的部分政府资金。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直接性的借款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开始拓展其融资渠道,通过商业银行、地下钱庄等获取资金。陕西省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民间金融,通过地下钱庄等特殊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正规金融中的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所占比重较小。

2.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如上所析,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路径依赖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的局限性(资金规模小、贷款利率高等)无法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陕西省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境,阻碍了中小企业乃至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这种融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少。在政府实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之后,各家银行机构的贷款结构有所调整,但中小企业从银行机构获取的贷款总额和比重仍远远低于公有制经济。

(2)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陕西省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较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在陕西省设置的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较少,均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陕西省仅有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有限。

就资本市场融资情况来看,陕西省目前仅有27家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和融资份额都较小;自2005年国家重新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工具以来,陕西省仅有三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陕西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目前仅限于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

导致陕西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体制因素;二是微观主体行为因素,包括银行行为、金融市场行为和非公有制企业行为三个方面。

(1)体制因素。影响陕西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力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制度约束,包括银行机构信贷制度约束、资本市场制度约束等。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国家通过财政注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利润核销等方式降低不良资产率。为了控制不良资产率,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银行开始关注风险管理,仅对大型企业集团发放信用贷款,而对于其他企业,则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中小企业具有成立时间短、资本金少、规模小、无信用记录等特点,不可能满足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条件,但同时又无法提供抵押担保品,因此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大额贷款。商业银行的这种信贷制度的约束无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资本市场的制度约束主要体现为对中小企业上市门槛的设置,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主板市场还是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其上市条件都较严格,中小企业通过股票融资的数量有限。目前陕西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下半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新股发行重新启动,截至2007年2月,全国共有73家企业发行上市,融资约1200亿元。但同期陕西省只有两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了直接融资。

同时,陕西省涉足债券市场的非公有制企业过少,2006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000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超过100只,融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陕西省仅陕煤集团发行了企业债券、西电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西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发行了短期融资券。资本市场对陕西省中小企业的支持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微观主体行为因素。首先,中小企业单位行为缺陷。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纷纷成立中小担保机构,为贷款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加大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量。但梁冰(2005)在调查中发现,截止2003年9月末,陕西省非公有制企业81.4%从未申请过信用担保,15.5%向1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2.5%向2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这说明陕西省中小企业在融资行为中对于创新性的融资工具缺乏认识,未能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扩大融资。其次,商业银行行为缺陷。陕西省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手段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商业银行对企业经营进行指导的信贷杠杆作用发挥不力。由于银行对风险经营进行了重新认识,但风险管理手段没有进行适时的改进,“关系贷款”“人情贷款”仍然存在,造成银行对企业经营活动被动介入,未能发挥银行利用金融信息指导企业运营的作用。三、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从以上两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陕西省中小企业在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体制因素和微观主体行为因素,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较弱,应该从各个方面完善并强化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1.正规金融

(1)完善银行体系,发挥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完善的银行体系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小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正规金融进行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以获取发展所需资金。从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成为中小企业的信贷主体,而在短期内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信贷资金的,应该是政策性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应在支持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对中小企业有所倾斜。同时,应鼓励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陕西省成立分支机构和增加网点,扩大中小商业银行在陕西省的资金规模,从而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需要。

(2)规避资本市场制度约束,鼓励三板市场和海外上市融资。陕西省目前已经改制为股份公司的企业超过500家,这些企业可以在三板市场进行挂牌交易,据估算,到2010年陕西省挂牌企业可达到200家,募集资金60亿元。同时,国外某些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较低,陕西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海外上市进行融资。因此,应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3)重视债券市场融资,大力推进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相对于企业长期债而言,短期融资券对发债主体的要求较低,实质上是为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从2005年5月国家重启企业短期融资券开始,仅半年时间融资规模达到了1353亿元,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但就陕西省的情况来看,陕西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短期融资券的运用乏力,到目前为止,仅有3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条件的大部分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

(4)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力度。由于陕西省处于西部地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陕西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优惠金融政策体系的支持,应争取政策性金融,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增加陕西省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等。同时,应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政策决策层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2.非正规金融

(1)发挥担保机构信用担保融资的作用,拓宽陕西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银行风险经营的理念决定了银行信贷模式,即向大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向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贷款。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是为了控制风险,但中小企业无法提供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因此,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是中小企业最佳的选择。但梁冰(2005)的调查发现,陕西省中小企业很少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其主要原因在于陕西省中小企业对金融创新工具认识不足。为了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功能,应从制度上和操作规程方面对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加以支持,沥清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矛盾隐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陕西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

(2)创建风险投资基金,为陕西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途径。陕西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创建风险投资基金能够为非公经济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途径,强化对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EricGirardin和StephenBazen,关于中国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微观金融制度瓶颈及其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1.7:53-59[3]谈儒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当代财经》,2004.12:42~47

[4]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金融研究》,2005.5:120~138

[5]罗丹阳殷兴山: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金融研究》,2006.4:1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