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十篇

时间:2023-04-08 07:26:3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dtrophin,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也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其相关分子组成了HCG分子家族[2]。

业已证实[3]:正常妊娠或患GTD时,血液和尿中可出现多种形式的HCG及其降解代谢产物,合体滋养细胞可直接分泌非缺刻HCG(整分子HCG)、非缺刻游离βHCG(F-βHCG)和大分子游离α亚单位。整分子HCG分泌后被与滋养细胞相关性巨噬细胞分泌的缺刻酶分解成缺刻HCG(nicked HCG,HCGn,指在P47与P48之间缺少肽键)由于HCGn不稳定,很快就被分解成为缺刻游离βHCG和游离α亚单位。缺刻游离βHCG最终在肾脏被代谢为核心片段(HCGβcf)。另外,非缺刻游离β还可以由滋养细胞缓慢分泌或由非缺刻HCG代谢而来。在妊娠及GTD患者的血清中除了HCGβcf的浓度极低外,其他各种分子类型的HCG在血中都有一定浓度。正常妊娠时血F-βHCG的水平很低,约占HCG浓度的0.5%~0.9%,患GTD时,由于非缺刻HCG的降解增强会导致F-βHCG的比例异常升高,据报道其水平较正常妊娠时增加4~100倍。因此,当血中测到高浓度F-βHCG时则高度提示有滋养细胞疾病的存在。此外,F-βHCG还可用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鉴别。研究表明,F-βHCG/总HCG的比值与GTD的类型有强相关性,主要与滋养细胞分化有关,其比值在葡萄胎最低,在绒癌最高。有研究证实[4]:在15个包括绒癌的肿瘤细胞系体外培养液中检测到核心片段(HCGβcf)证明其可直接由肿瘤细胞产生。在葡萄胎清宫术后监测患者血中HCGβcf的浓度能够早期预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

高糖基化HCG是HCG的一个相关分子,由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分泌产生。与规则HCG相比,高糖基化HCG亚基上修饰的糖基比例显著增多,糖基分化质量更大,结构更为复杂。在妊娠初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细胞滋养层细胞是主要的滋养层细胞,相应的高糖基化HCG水平分泌增多,揭示高糖基化HCG水平与早期妊娠的发展、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高糖基化HCG具有特殊的侵袭性,在异位妊娠、Down综合征、先兆子痫中也有异常分泌。

国内外关于HCG的测定方法很多,近年来主要为免疫测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放射测定法和酶联免疫测定法。随着实验医学的进步,自动化和超速梯度离心法等技术的发展普及,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的分光光度测定法已逐渐得到普及。这不仅使测定方法的灵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目前的技术已可以测定HCG的不同亚单位。晚近研究发现:高糖化HCG(hyper-glycosylated HCG)在GTT患者中含量极高[5],它是绒癌细胞分泌的主要相关分子,其分子含有两个O键连接的寡糖侧链及1个大的N键连接的寡糖侧链,故又被称为侵蚀性滋养细胞抗原(invasive trophoblast antigen,ITA)其对GTT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另外,在唐氏妊娠(Down pregnancy)时,ITA的含量也有所增高,而正常妊娠时其血清含量则很低。因此,ITA可作为鉴别正常与异常妊娠的重要指标,尤其对GTD的诊断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6]。

2 端粒酶与GTD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段富含C的重复DNA序列,它在维持染色体稳定、调节细胞衰老和死亡中期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中测不到端粒酶(telomerase)的活性。在妊娠滋养细胞增殖和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研究证实在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端粒酶起到重要的作用[7]。Amezcua等[8]系统研究了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表达与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均可测出端粒酶活性及hTERT的表达,而在非持续性的葡萄胎患者中,hTERT表达率仅为54%。hTERT的表达与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明显相关。此外,葡萄胎患者在清宫术后,如果葡萄胎组织不表达hTERT,则该患者100%不会发展成为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结果说明,检测葡萄胎患者葡萄胎组织中hTERT的表达,在判定患者能否在清宫术后自发性消退方面有潜在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9]:在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绒毛及葡萄胎组织从而被认为是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学参数。

3 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与GTD

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对肿瘤的发生及转移起到重要的作用[10]。在滋养细胞转变为侵蚀性葡萄胎,进而转变为绒癌的过程中,必须多次溶解血管内皮基膜,MMP能降解基膜的IV型胶原,促进恶变及转移的发生。正常情况下MMP以酶原形式与TIMP结合,TIMP活性受到抑制,故MMP的过度表达可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Vegh研究发现:与正常胎盘及葡萄胎妊娠相比,绒癌细胞MMP-1及MMP-2表达明显增强,而TIMP的表达明显减弱。李志英等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到22例正常早孕绒毛及37例葡萄胎组织中MMP-9、MMP-2、TIMP-1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MP-9/TIMP-1比值在发生恶变的葡萄胎组织中明显高于未发生恶变的葡萄胎组织,认为MMP-9、TIMP-1表达量的比值可作为葡萄胎恶变的一项监测指标[11]。

4 GT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随着对人类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绝大多数疾病,甚至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患者的遗传背景或其改变有关,只有从基因水平去研究疾病,才能找到致病的根本原因,也才能对疾病进行最有效的防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GTD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 葡萄胎的DNA检测技术 PCR、流式细胞术、DNA指纹图,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FISH等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使GTD的研究已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12]。遗传学研究证实[13]:葡萄胎作为一种病理生殖现象在遗传构成上有不同于其他肿瘤的特点;完全性葡萄胎(CHM)其染色体DNA完全来自于父源而无母源成分,是由于卵子发育异常所导致的染色体丢失或失活所形成的“空卵”与一个正常(23X)受精后,核内DNA复制加倍而成,或是染色体正常卵与双受精所形成的;前者称为纯合子(homozygte)葡萄胎,染色体核型为46,XX;后者称为杂合子(heterozygote)葡萄胎,染色体核型为46XY或46,XX;有学者认为:杂合子葡萄胎易发展为持续性葡萄胎或发生恶变[14],另一类葡萄胎即部分性葡萄胎(PHM)则含有父母双方的DNA成分,其中父源DNA为母源的2倍,认为是由于染色体正常的卵子与双受精所致,为三倍体,大多数核型为69,XXY或69,XXX。鼠配子移植试验成功地揭示了葡萄胎发生的机制[15]:将父源或母源早期生殖细胞核移植至不含卵原核的卵细胞内,当受精卵染色体全部来源于母方时,胚鼠可发育成25个中胚叶节阶段,但无滋养细胞生长。而当受精卵染色体全部来源于父方时,其滋养细胞增生活跃。研究证实:父源性基因成分对控制滋养细胞增生是十分重要的,完全性葡萄胎与部分性葡萄胎均可表现为过多的父源性染色体,以致促使滋养细胞的超常增生。

20世纪90年代后期,更为精细的第二代微卫星DNA分析技术问世,该技术可对微卫星DNA序列进行检测、分析。能够迅速、准确地判定葡萄胎的来源[16],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om repeat,STR)亦称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其广泛分布于人类整个基因组中,约占10%左右。其基本构成单位-核心序列1~6bp,呈串联重复排列而成。按核心序列碱基数不同可分别称为单、二、三、四、五、六-核苷酸。其中以(CA/GT)n简称(CA)n重复序列最多,平均每6~60bp的DNA就存在一个(CA)n,重复次数约15~16次。这类基因顺序多位于基因非编码区以及染色体的近端粒区,其高度多态性主要来源于串联重复的数目不同。与其他DNA多态标记一样,微卫星DNA也呈孟德尔共显性方式遗传。

迄今,此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有学者报道[17]应用PCR-微卫星多态分析方法鉴定葡萄胎DNA的来源,探讨其遗传构成及其与GTD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4.2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gene chip)又称DNA芯片或cDNA微阵列(cDNA microarry)技术,它是一项划时代意义的生物技术,它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物理化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最新技术,具有对生物分子快速处理的能力。其具备了信息量大、处理速度快、所需样本量小、污染少等优点。迄今,此项技术已在妇科肿瘤的研究中得到应用[18]。

国内学者[19]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发现复制因子C(replication factor C,RFC)在葡萄胎组织和绒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胎盘组织和绒毛细胞。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RFC2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RFC2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RFC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CNA与RFC2的表达呈正相关,RFC和PCNA的过度表达可能与滋养细胞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5 GTD与分子免疫学研究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中枢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应答过程依赖于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其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和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或其他介质的相互作用。

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代表全部T淋巴细胞;CD4+则代表辅T细胞亚群(Ts),它能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协助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和巨噬细胞发挥免疫功能;CD8+代表细胞毒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Th),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D4+/CD8+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状态[20]。近年来免疫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关系已受到人们的关注。

滋养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滋养细胞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21]。

细胞因子(cytokine,CK)泛指由任何细胞(包括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的统称。细胞因子基因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诱导细胞因子,以调节增强机体固有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肿瘤的效应。在妊娠情况下,胎盘滋养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6、IL-10、TNF-α、VEGF、EGFR等。

综上所述,经过学者们多年的不懈努力。GTD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肿瘤标志物在GTD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与随访监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标志物有选择性地联合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影像学检查,可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滋养细胞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与正确选择合理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Zimmermann D,Baier J,Alexande H,et al.Expression of beta hCG and alpha CG mRNA and hCG hormone in human decidual tissue in patients during pregnancy.Mol Hum Reprod,2005,9(2):81-89.

2 Amezcua CA,Bahador A,Naiclu YM,et al.Expression of human telomerase revese transcriptase,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telomerase,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rsitent disease in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Am J Obstet Gyneconl,2004,184(7):1441-1446.

3 Lehner R,Bobak Jkim NW,et al.Lacalization of telomerase hTERT protein and survivin in placenta:relation to placental development and hydatidiform mole.Obstet Genecol,2001,97(6):965-970.

4 Roh CR,Oh WJ,Yoon BK,et al.Up regulation of martrix metalloproteinase-9 in human myometrium during labour:a cytokine mediated process in uttering smooth muscle cell.Mol Hum Reprod,2004,6(1):96-102.

5 Xu P,Wang Y,Bai S,et al.Effects of matrix protein on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and -14 and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in human cytotrophoblast cells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Biol Reprod,2001,65 (1):240-246.

6 Lai CY,Chan KY,Khoo US,et al.Analysis of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by genotyping and 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Mod Pathol,2004,17(1):40-48.

7 Rustin GJ.Trophoblastic disease.In:Shaw RW,Soutter WP,Stanton SL.Gynaecology,2nd ed.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1997,605-614.

8 Cheung AN,Khoo US,Lai CY,et al.Metastatic trophoblastic disease after an initial diagnosis of 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genotyping and 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Cancer,2004,100(7):1411-1417.

9 Frank W,Ling Portri CK-Duff.Obstetrics & gynecology principales for practice.McGraw Hill,2001,1315-1317.

10 Bell KA,Van Deerlin V,Addya K,et al.Molecular genetic testing from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distinguishes non molar hydropic abortion from hydatidiform mole.Mol Diagn,1999,4(1):11-18.

11 郝冬梅,张宁,鲁海鸥,等.应用微卫星多态性鉴定葡萄胎基因来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0(3):22.

12 Lobenhofer EK,Bushel PR,Afshari CA,et al.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NA microarrays.Envion Health Perspect,2003,109:881-891.

13 Byster KM,Boles AL,Brannian JD,et al.DNA microarray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markers of endometriosis.Fertil Steril,2002,77:38-42.

14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0-101.

15 刘艳.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测定的意义.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2,4(3):6-8.

16 曹岫岩,李英勇,孙显斌,等.滋养细胞肿瘤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6):365-366.

17 金伯泉.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第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60-67.

18 Prabba B,Molykutty J,Swapana A,et al.Incresed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1 beta is associated with persistence of the disease and invasion in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Eur J Gynecol Oncol,2001,22(1):50.

19 Shaarany W.Serum interleukin-2 and soluble inter leuk in-2 receptor in gestational trophoblast diseases.J Soc Gynecol Investig,1996,3(1):39-4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2

[关键词] 葡萄胎;瘦素;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恶变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11—02

葡萄胎是一种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良性疾病,但具有生长活跃及潜在恶变的特点,能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目前普遍认为不应将预防性化疗作为常规应用于所有葡萄胎患者,而只对有恶变倾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因此,需要一种理想的指标来预测葡萄胎的恶变。近年研究发现,瘦素(LEP)除了刺激下丘脑饱食中枢调控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脂肪代谢外,还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细胞的侵袭性,促进血管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和强大的生殖调节功能,有可能在某种因素影响下刺激滋养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介导血管生成等作用,并参与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探讨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及检测LEP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170例,发病年龄22~46岁。其中,葡萄胎125例(包括部分性葡萄胎32例,完全性葡萄胎93例),侵蚀性葡萄胎30例,绒毛膜癌15例。对葡萄胎患者进行1~2年随访,恶变7例。另选取正常早孕(

1.2 试剂

兔抗人瘦素多克隆抗体 Leptin(BS—0108R)SP 试剂盒、DAB 显色试剂盒、封闭用正常兔血清均购于北京博奥森生物有限公司。

1.3 方法

对170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蜡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观察LEP的表达情况,实验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分析7例发生恶变的葡萄胎患者的发病年龄、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因素。

1.4 结果判定

LEP蛋白均为胞浆内充满棕黄色颗粒,判断阳性采用半定量标准,以双盲法进行评分。每张切片随机观察 10 个有代表意义的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 100 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取平均值作为结果。表达阴性和阳性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和染色细胞所占面积,即两者积分之和来判断。染色强度分为:不染色为 0,轻度染色为 1,中度染色为 2,强度染色为 3。染色面积分为:无细胞染色为 0,< 25%细胞染色为1,25%~50%细胞染色为2,> 50%细胞染色为 3。二者积分之和为 0~2为表达阴性,两者积分之和 > 2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LEP在正常早孕绒毛、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其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及表达强度(+~+++)均增加,并且其阳性部位有从滋养细胞层逐步转移至合体滋养层的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9,P < 0.05)。见表1、2。

7例发生恶变的葡萄胎患者中,年龄40岁4例(57.14%)。β—hCG持续阳性5例(71.43%),持续时间超过14周;β—hCG转阴后又复发阳性2例(28.57%)。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5例(71.43%)。发生卵巢黄素囊肿6例(85.71%)。病理结果显示,滋养细胞过度增生5例(71.43%)。

3 讨论

滋养细胞是人体极为奇特的细胞,类似于肿瘤细胞,有增殖、分化、侵袭的特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GTT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附着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形成肿瘤的滋养细胞与正常妊娠的滋养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极为相似。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ob)编码的调节能量代谢的分泌型蛋白质,由 1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原来认为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分泌,但随后发现下丘脑、垂体、胃黏膜、骨骼肌、合体滋养细胞、乳腺上皮也可以分泌瘦素,瘦素可以通过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多种组织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瘦素除了刺激下丘脑饱食中枢调控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脂肪代谢外,还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细胞的侵袭性,促进血管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和强大的生殖调节功能[1—2],Sierra—Honigmann MR等[3]报道了 Leptin在体外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刺激毛细血管芽的形成,在体内可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证明 Leptin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以上几点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本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人早孕绒毛组主要在细胞滋养细胞有瘦素表达,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其阳性部位有从滋养细胞层逐步转移至合体滋养层的现象,提示合体滋养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瘦素,并与血hCG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 = 0.342,P < 0.05),这与 Senaris R[4]的研究一致。根据当代研究,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癌可能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即良性葡萄胎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而进一步发展为绒毛膜癌[5—6]。本实验发现,瘦素在早孕组、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和绒毛膜癌组滋养细胞的表达依次增强,提示这些来源于 GTDs的合体滋养层细胞也能够分泌瘦素,且滋养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瘦素的表达强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本实验有望为滋养细胞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Calle EE,Kodriguezc C,Walker K,et al. Overweight obesity and mortality from cancer in a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rt of US adults[J]. N Eng J Med,2003,348(17):1625—1638.

[2] 赵玉,黄向华. 瘦素在妇产科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25(5):270—273.

[3] Sierra—Honigmann MR,Nath AK,Murakami C,et al. Biological action of lep tin as an angiogenic factor[J]. Science,1998,281(5383):1683.

[4] Snaris R,G arcia—Caballero T,Casabiell X,et al. Synthesis of leptin in human placenta[J]. Endocrinology,1997,138(10):450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3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 发病学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22-03

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围生医学永恒的主题。该主题的初级目标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中期目标是降低母婴发病率和残疾率,终期目标是提高人口素质[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学及机制的不清目前仍然困扰着全球产科。由该病引起的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也一直威胁着女性健康。由于现代实验方法的进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因子,从而建立了许多学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

1 发病学研究的概述

尽管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通过无数学者不懈的努力但至今仍未很清楚的阐明。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广泛而复杂,包括全身血管痉挛、凝血系统的激活及止血机制异常,前列环素与血栓素比值的改变等。这些异常的改变导致多器官系统血管的病理损害(如肾、肝、心、脑及子宫胎盘血管床),结果可引起胎儿生长迟缓、死胎、早产、围产期窒息,孕妇也容易并发胎盘早剥、抽搐、颅内出血、肺水肿及肝肾功能衰竭等。近年来,随着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使妊娠高血压疾病从发病学的研究到病理生理变化取得了新的突破。

2 发病学研究的机制与学说

2.1胎盘或滋养叶细胞缺血学说:

早在1918年,Young首先提出子宫缺血学说,其支持理由在于妊娠高血压疾病多发生于:(1)子宫内压增高的患者;(2)合并有全身血管病变的孕妇;(3)先天性动脉发育畸形的患者。以后通过许多学者的实验证明,子宫—胎盘缺血学说获得公认。后来又从葡萄胎可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现实得到启示,胎盘缺血关键可能在于滋养叶细胞缺血。

滋养叶细胞缺血与早孕期子宫胎盘血管床发育受阻有关。提示早孕期滋养叶细胞缺氧,可能是导致子宫胎盘血管床发育受阻的重要原因。目前又称这种病理现象为胎盘浅表着床或缺陷胎盘。

2.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内皮损伤学说:

近年来,动物试验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诱发孕鼠产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典型改变[2]。因此,目前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学研究的热点。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机制:高同型半胱氨酸促进氧自由基的生成,使氧化还原系统平衡失调,呈现氧化应激状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继而引发小动脉痉挛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3],动物试验通过给予蛋氨酸负荷至Wistar大鼠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动物模型显示,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试验前明显降低,证实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作用[4]。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产生的过氧化物超过了细胞的清除能力,破环了细胞的防御性保护反应,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实验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损伤的特殊标志物:血管内皮损伤因子[5],血管细胞粘附因子21,纤维结合素[6],均生成增加[7]。研究还表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组[8]。所以,研究证明了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内皮细胞损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血管内皮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血管内皮受损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与旦白升高,抗凝血因子和血管扩张因子减少,在受损部位引发促凝血因子合成和激活凝血系统,最终导致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并释放有丝分裂元,其中主要的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这是一种很强的血管收缩因子。因此,血管内皮损伤是目前提出普遍公认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2.3免疫学说:

从免疫学角度看来,胚胎是一半同种异体移植物,妊娠成功有赖于胎儿——母亲间的免疫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失调,就可能引发排斥反应,导致病理妊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目前支持妊娠高血压疾病与排斥反应有关的证据主要是,患者子宫螺旋小动脉存在着类似于肾移植排斥反应所出现的典型的血管炎病变,即螺旋小动脉急性粥样硬化。这一点为过去和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反复证实。

2.4遗传学说:

从临床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倾向,即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家族史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孕妇。

从分子学水平对本病进行探讨发现,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白细胞抗原(HRA)DR4频率明显增高。PCR和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探查H41—DRB1基因座位,也证实妊娠高血压疾病HLA—DR4抗原频率增高和母亲、胎儿HLA—DR4抗原相容性增加有关,同时还发现等位基因0405基因频率也明显增加。这些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至少与HLA—DR4相关。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4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TNF-α mRNA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和肝脏酶学指标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严重危害胎儿, 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很高。胎盘是胎儿和母体直接接触的界面, 胎盘滋养细胞的变化是直接影响胎儿的。目前, 胆汁酸直接形成的危害是研究的重点, 为防治胎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揭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滋养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来探讨TNF-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分娩产妇136例, 孕周为37~40周。6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作为A组,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标准如下:①妊娠期出现无法解释的皮肤瘙痒, 排除皮肤疾病;②血清胆红素约在1.1~5.0 mg/dl, 血清SGPT或SGOT约60~100 U, 更高者少见;③排除肝脏疾病、胆道疾病、需用抗生素的感染。随机抽取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术的70例健康产妇为B组, 比较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术后排气时间、产后病率、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的情况。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在胎盘娩出后无菌条件下进行取材, 置于DMEM培养液中送细胞培养室, 并制备新鲜的胎盘组织冰冻切片。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B两组新鲜的胎盘组织滋养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再对滋养细胞体外培养72 h后, A组滋养细胞加入胆酸混合物, B组滋养细胞加入等体积的乙醇, 6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滋养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

1. 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A组与B组新鲜的胎盘组织滋养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24±0.27)和(1.10±0.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A组与B组培养并处理后胎盘组织滋养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97±0.35)和(1.07±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增加围生儿死亡率, 发病机制及临床过程复杂, 母婴死亡率较高。本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妊娠时胎盘作为内分泌器官产生大量重要的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进入母体及胎儿血液循环, 对代谢、免疫、血管等系统发挥多种作用。在整个妊娠期, 这些细胞因子进行着复杂的平衡调节, 维持了正常妊娠的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 细胞因子作为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 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1]。TNF-α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 其他类型的细胞, 如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产生和释放TNF-α的能力, 妊娠期TNF-α主要由胎盘和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TNF-α是一种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参与了滋养细胞的凋亡过程。TNF-α的主要生化作用有:直接杀伤细胞, 损坏肝细胞;刺激氧自由基产生, 导致肝细胞过氧化损伤;促进胎盘合成、分泌雌激素[2]。其主要通过受体发挥作用,参与多种生理与免疫过程。肿瘤坏死因子1受体(TNFR1)介导了TNF-α的主要生物学效应, TNFR1含死亡结构域, 可触发信号传导级联反应而导致细胞凋亡或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核因子кB(NFкB)促使细胞增殖、分化[3]。子宫内膜和胎盘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巨噬细胞, 适量的TNF-α参与胎儿与胎盘组织的生长、分化调节, 刺激滋养细胞合成和分泌孕酮及HCG, 防止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反应。有研究提示, TNF-α可以提高超氧离子水平及超氧离子激活NO的能力, 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使胎盘滋养细胞发生凋亡。

本研究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滋养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产妇组, 在高浓度胆酸的作用下, TNF-α水平明显升高, 导致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增加, 引起的胎盘功能障碍, 尽而出现胎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早产、死胎等不良现象。结论与杜巧玲等[4]一致, 高胆汁酸环境导致胎盘组织TNF-α水平增高, 导致滋养细胞凋亡增加, 引起不良妊娠结局。说明TNF-α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关系相当密切, 抑制TNF-α的分泌或许会减轻对产妇和胎儿的危害, 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达到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黎智彪.肝功能检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当代医学, 2013(18):43-44

[2] 曹丽琼,曲广第,王冬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L-10、TNF-α表达变化及其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免疫学杂志, 2012(5):424-426.

[3] 李晶媛,李树臣,杨维良.TNF-α诱导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6):606-61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妇妊娠期间特有的疾病,可影响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一般该病在孕20周之后发病,以蛋白尿、高血压及其他功能紊乱为特征,发病率为5%左右,影响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很多,包括肥胖、高血压既往史及家族史、多胎妊娠,全身微血管病等。研究还发现早期发病相对于晚期后果更为严重。主要的病因可分为了两大类,第一类是胎盘因素,第二大类是母体因素[2]。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在疾病的病因学及护理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因此正确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掌握护理最新进展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因此本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及护理学进行综述。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

1.1 免疫学说

免疫学说认为认识高血压疾病是同种异体移植反应,母体T细胞不能被胎儿父源性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识别,则不能表达足够的移植物抗原,在细胞滋养层母体淋巴细胞需要浸润母体子宫,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其表型特殊,可表达一些特殊的受体,能够识别细胞滋养层所表达的抗原。通过抑制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滋养层细胞结合,从而抑制胎盘的发育;另外还可激活杀伤细胞功能,从而促进相关受体的反应。研究表明含AA纯合体的女性相比含BB纯合体的女性更易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然而目前滋养层细胞与杀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被证实[3]。

1.2 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说

包含发病前期与发病期,在发病前期,由于子宫胎盘血管发育障碍,出现缺陷性胎盘或者胎盘浅着床现象。在发病期,由于胎盘的缺血缺氧可导致母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症状。在严重的病例当中,胎儿由于供养不足,出现宫内缺氧等严重并发症。妊娠中晚期,由于胎盘需血量增加,子宫螺旋动脉直接把母体的血输送到绒毛间隙当中,通过子宫螺旋动脉的逆行浸润。在妊娠的中晚期滋养层细胞的浸润能力低,胎盘的血流量小,因此在这一阶段容易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导致胎盘的畸形。到了20周之后,由于通过胎盘绒毛间隙血管基础重塑结束,妊娠足月,形成了胎盘胎儿面微绒毛,直接可以与母体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说认为,由于子宫螺旋动脉受阻,使得胎盘滋养细胞影响螺旋动脉的重塑,胎盘的灌流减少,产生功能缺陷性胎盘,妊娠中晚期的时候出现,到妊娠20周的时候母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症状,通过对分娩后的胎盘活检分析可发现缺陷性胎盘形成。并不是所有的缺陷胎盘都会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但是均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4]。

1.3 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说

认为胎盘本身的发育是正常的,但是母体由于患有全身微血管系统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妊娠期高血?杭膊〉囊赘蟹⑸?,加重循环系统的紊乱,带来全身炎症样反应。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女性多年后发生中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显著增高。许多候选基因还有待发现[5]。

1.4 胎盘因子学说

在妊娠20周的时候,大量的细胞因子释放进入母体的循环系统中,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母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其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受体,可导致强烈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受体明显高于正常产妇。但研究还发现并非每个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该因子表达都增高,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与结局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寻找更为精准的指标,该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研究

2.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用药护理

护理过程中采用镇静、解痉及降压药物,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毒性反应等,根据患者的试剂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常用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药物如硫酸镁等可抑制末梢神经释放乙酰胆碱,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动,防止子痫的发作。使用剂量每日不超过20 g,避免大量镁离子蓄积引起镁离子中毒,注意观察患者膝反射、呼吸、尿量及电解质变化,避免患者出现肌张力减退、呼吸抑制、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发生。另外降压药物如硝普钠需要控制滴速,逐渐增加以达到最佳的用药效果,药液需新鲜配制并遮光。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使药物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7-10]。

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娩前及分娩后护理

分娩前应当注意产妇的生活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质量,尽量使患者卧床休息,采取干预手段提高产妇的睡眠治疗,选择左侧卧位,改善血压及子宫胎盘的供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在分娩前心理状态也是护理关注的重点,实施心理辅导,配合治疗可提升产妇的分娩前生活质量。同时采取血压的监控,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11-1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由于精神更加紧张,造成血压升高、宫缩加强,影响产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护理干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重度产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观察宫缩、尿量情况,综合分析后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同时还需要做好子痫发作的抢救准备工作,鼓励产妇,调整好心态,在第二产程的时候减少产妇用力,在胎儿前肩娩出之后注射催产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生产之后慢慢恢复,在这个过程中仍有部分产妇出现大出血,应当在产后中继续跟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子宫收缩情况,防止产后再次出血,同时在产褥期保持产妇的膀胱空虚,时刻留意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合理的护理处理[14-16]。

2.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心理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初产妇较多,对分娩相关知识匮乏,更容易出现恐惧、担心的心理,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孕产妇的心理干预是近年来护理干预的热点问题,产妇心理出现不安、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提供患者在分娩过程中的信息,对产妇配合分娩,降低宫缩乏力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10]。为产妇介绍分娩方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相关知识,可促进产妇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过度焦虑、抑郁的产妇,可遵循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以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帮助患者调整心情[17-18]。

2.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康复护理指导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除了住院期间的治疗之外,出院后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促进早日康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条件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要求也不断提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康复指导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嘱咐患者定时服药及监测血压,可更好地了解产妇的血压情况,保持会阴清洁,可较好的预防妇科感染的发生[19-20]。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6

[关键词] 葡萄胎;凋亡;端粒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26-03

葡萄胎是妇科常见的胎盘增生性疾病,具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异[1],在我国和东亚地区是高发区,发生率为北美和欧洲的7~10倍。在预后方面,葡萄胎具有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危险性[2-6]。此外,葡萄胎过诊断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和医疗上的负担和后果。因为一旦诊断葡萄胎,患者就会被纳入相关的监测和随访计划,这会使患者,特别是高龄孕妇不得不面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受孕概率减低的局面[7]。迄今为止HCG的回归图形仍是最特异的预后指标[8],本项研究通过检测凋亡指数、端粒酶活性及PCNA的表达规律来确定葡萄胎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相关关系,能否找到葡萄胎恶变的规律和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吉林市妇产医院2007~2011年间确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共150例,其中部分性葡萄胎(PM)46例,完全性葡萄胎(CM)96例,侵袭性葡萄胎(IM)5例,绒毛膜上皮癌(CCA)3例。

1.2 方法

标本经4%中性甲醛充分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4μm,贴附于用多聚赖氨酸处理的载玻片上,37℃烘烤24h备用。端粒酶采用Evisions二步法(k5007),凋亡及PCNA采用S-P法,鼠/兔抗(MAB0142、0145、0129,RAB0521)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端粒酶活性与PCNA的表达

端粒酶和PCNA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葡萄胎中的表达,而且在PM中的表达均最低,在GTT中表达率最高,随着病情的加重,PCNA和端粒酶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P53、Ki-67和FADD在葡萄胎和GTT中的表达

P53、Ki-67在葡萄胎和GTT中的表达与PCNA及端粒酶类似,均呈渐进性增高,随着疾病的加重表达达到最高。而FADD的表达与前两者相反,随着病情的加重表达逐渐减弱,在IM中完全不表达,PM、CM与GTT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35,P

端粒酶和PCNA在GTT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葡萄胎的表达,而且在部分性葡萄胎中的表达均最低,在GTT中表达率最高,随着病情的加重,PCNA和端粒酶的表达逐渐增高。P53、ki-67在葡萄胎和GTT中的表达与PCNA及端粒酶类似,均呈渐进性增高,随着疾病的加重表达达到最高。而FADD的表达与前两者相反,随着病情的加重表达逐渐减弱。

3 讨论

3.1 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专一的逆转录酶,人类的端粒酶是由端粒酶RNA成分、端粒酶催化组和端粒酶相关蛋白3个亚单位组成。它含有引物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从头合成端粒,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以维持端粒长度,稳定细胞染色体形态,从而逃避了因端粒缩短而引起的细胞凋亡,使细胞保持分裂增殖,获得永生的能力。

3.2 PCNA

PCNA是DNA多聚酶δ的辅酶,在正常增殖与转化的细胞中,G1晚期其表达大幅度增加,S期达到高峰,G2、M期下降。其量的变化与DNA合成一致,其阳性程度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因此PCNA可作为判定细胞增殖的内源性标记物。

3.3 P53

P53[9-10]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

3.4 Ki-67

Ki-67抗原是存在于增生细胞胞核的一种非组蛋白性白,与细胞增生密切相关。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3.5 FADD

FADD是一个分子量为23KD的胞浆蛋白,其基因组DNA由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组成。FADD是细胞凋亡的死亡细胞转录中的一个连接蛋白,正常细胞的FADD蛋白以磷酸化和非磷酸化两种形式存在与胞质中,细胞受Fas系统作用后,胞质中的FADD蛋白移位至质膜,FADD的DD与Fas的DD结合,其DED则连接pro-caspase-8的死亡效应域部分,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DISC),caspase-8前体经过加工,以活性形式从DISC中释放出来,进而使其他caspase前体裂解为活性亚单位,激活caspases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其中细胞凋亡的死亡受体途径是一条主要的细胞凋亡调控途径。FADD与Fas相互作用而诱导细胞凋亡,在细胞凋亡的死亡受体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本项研究发现,在PM、CM、GTT中,随着病变恶性程度加重,端粒酶与PCNA表达逐渐增强,于GTT中表达最强,二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5,P

端粒酶的激活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失衡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因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能是早期发现葡萄胎恶变和绒毛膜上皮癌的有效指标之一。增殖与凋亡的关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各家报道不一致,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凋亡指数低者比高者存活时间短,因此凋亡指数的减低似乎预示着肿瘤的恶性程度更高。细胞增殖活性增高与凋亡受到抑制,调节系统失调所致,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与增殖之间具有负相关性。

由此表明低凋亡指数与高端粒酶活性的葡萄胎可能是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高危因素[11-13]。端粒酶的激活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恶性进展,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能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为GTT的临床治疗做出了尝试性的方向和新的思路。端粒酶活性与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检测也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比较简洁的检测方法和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Hertig AT.Hydatidiform mole and chorionepithelioma[M].In Meigs JV, Sturgis SH(eds). New York:Progress in gynecology,2008, Grune & Stratton.

[2] Hui P,Martel M,Parkash V.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recent advances in histo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related genetic aspects[J].Adv Anat Pathol,2005,12(3):116-125.

[3] Berkowitz RS,Goldstein DP.Clinical practice. Molar pregnancy[J].N Engl J Med,2009,360(16):1639-1645.

[4] Genest DR.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differential diagnosis,ploidy and molecular studies,and gold standards for diagnosis[J].Int J Gynecol Pathol,2006,20(4):315-322.

[5] Sebire NJ,Fisher RA,Foskett M,et al.Risk of recurrent hydatidiform mole and subsequent pregnancy outcome following complete or partial hydatidiform molar pregnancy[J].BLOG,2008,110(1):22-26.

[6] Feltmate CM,Growdon WB,Wolfberg AJ,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sistent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after partial hydatidiform molar pregnancy[J].J Reprod Med,2010,51(11):902-906.

[7] Fukunaga M,Katabuchi H,Nagasaka T,et al.Interobserver and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in the diagnosis of hydatidiform mole[J].Am J Surg Pathol,2005,29(7):942-947.

[8] 陈乐真,陈晓瑞,沈丹华,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的进展[J].妇产科诊断病理学,2010,6(2):554-555.

[9] Lee Y-S.p53 expression in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J].Int J Gynecol Pathol,2011,14:119-124.

[10] Fukunaga M.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53 expression in earlyhudatidiform moles[J].Hum Pathol,2010,33:1188-1192.

[11] Cheung AN,Zhang DK,Liu Y,et al.Telomerase activity in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J].J.Clin.Pathol,2009,52:588-592.

[12] Chir PM,Ngan YS,Khoo US,et al.Apoptotic activity in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correlates with clinical outcome:assessment by the caspase-related M30 Cyto Death antibody[J].Histopathology,2008,38:243-249.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7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87-02

如今腹腔镜下做异位妊娠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病率约 3%-20%[1], 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后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病率(1.14%-5%)[1,2] 我院诊治开腹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人1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0249023 胡某某,女,23岁,已婚。因”宫外孕开腹术后13天,下腹痛4小时”而于8月3日23:17时来我院急诊。LMP 2011.6.10 曾经于7月21日,在民营医院诊断为“异位妊娠”,开腹做右侧输卵管取胚术。术前血-hCG不详,术后出院时血-hCG具体不详。查体:T 37.3℃,BP 120/82mmhg, P 78次/分,R 18次/分。一般状态尚可,神情语明,未见贫血貌。腹平坦,可见腹部正中长约7cm手术切口痕,全腹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3-4次/分。妇科查体: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畅,阴道内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宫颈光,子宫常大,子宫无压痛,左侧附件未及,右侧区可及乒乓球大小包块,有压痛,宫颈举痛阳性,无明显子宫漂浮感。急查血常规:WBC12x109/L ,NEUT 75%,RBC 3.5x109/L Hgb 120g/L;尿hCG阳性。阴式超声:前倾子宫,56mm x 45mm x 38mm,左侧卵巢正常,盆腔右侧包块36mm×36mm×27mm大小,盆腔积液37 mm.。急诊诊断为: 急性盆腔炎,宫外孕术后,妊娠持续状态黄体破裂而收入院。入院后行抗感染,止血,对症治疗,8月4日查血-hCG 798.9mmol/l, 8月6日超声检查:包块大小为29mm×26mm×27mm,正常卵巢大小,血常规正常; 8月9日腹痛加重,包块大小为40mm×41mm×30 mm,血-hCG 1183mmol/l,故 给予MTX化疗方案治疗,8月16日复查血-hCG 525.2mmol/l;再次给予MTX化疗方案治疗,8月23日复查血-hCG 523.3mmol/l;复查超声包块大小63mm×44mm×65mm,盆腔积液24mm×39mm, 故于8月24日因妊娠持续状态,盆腔包块增大,盆腔积液增多,化疗两个疗程后血-hCG下降幅度小,后基本不下降,交代病情,家属要求手术,8月24日急诊做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病灶剥除术。8月27日病理回报:积血中见少许绒毛组织。术后病情稳定,无特殊,8月30日复查-hCG43.55mmol/l,出院。

2 讨论:

持续性异位妊娠(PEP)是于1977年Kelly首次对此进行了报道,以后有关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治疗后,在输卵管创面,腹膜,大网膜出现滋养细胞种植,导致输卵管破裂,腹腔内出血和再次手术治疗,故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常发生于异位妊娠保守手术后血绒毛膜性腺激素持续性升高为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PEP的发生主要与输卵管内蜕膜组织发育不健全,滋养细胞向肌层浸润生长,保守性手术治疗时容易残留滋养细胞,持续性生长的滋养细胞可能存留于输卵管腔内,肌层或浆肌层之间或散落在腹膜内继续种植生长有关[3] 。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是因体内有持续存活的滋养细胞存在,而滋养细胞保持活动功能必须有孕酮的支持。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滋养细胞继续生长,血 -hCG水平缓慢下降,上升或下降后又上升,盆腔内持续包块,即怀疑持续性异位妊娠。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全麻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越来越普遍,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开腹保守手术的一般少见。文献报道持续性异位妊娠保守性输卵管手术后的发生率为3%-20%, 约24%引起输卵管破裂。PEP发生的高位因素包括:停经时间短,孕龄小,异位妊娠病灶的体积较小,盆腔粘连,术前hCG和(或)孕酮水平过高。异位妊娠包块直径

3 预防:

1.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对停经时间过短,包块国小500miu/l,术中应常规使用MTX 50mg管内注射,-hCG

参考文献

[1]朱兰, 王含必. 持续性异位妊娠[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17[6]: 410-412.

[2]李环, 柳双燕, 张媛, 等.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12例病因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06,13[1]:13-15

[3]李忠祥, 侯明滨, 卢丽萍, 等. 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 15[6]: 13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8

【关键词】甲氨蝶呤;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疗效

妊娠滋养细胞就是指和妊娠有关的一组疾病,主要包含胎盘部位滋养细胞、绒癌、部分性葡萄胎以及完全性葡萄胎等[1]。使用甲氨蝶呤能够有效地对绒癌以及侵蚀性葡萄胎进行治疗。到目前为止,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治愈后效果最佳的恶性肿瘤[2]。本文将对我院接收的38例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甲氨蝶呤单药初次化疗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的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43岁,平均年龄为28.5岁。全部患者都达到以下标准:①通过病理组织的诊断并确诊是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②没有接受化疗;③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大于70×109/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3.0×109/L,且其肝肾的功能正常。

1.2方法对全部患者使用0.4mg・kg-1・d-1的甲氨蝶呤,1个疗程为5天,而多疗程化疗的患者疗程之间的间隔是2周。对患者的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进行每周一次的检查,每个疗程都必须进行盆腔B超的检查。如果患者在2次的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检查后发现提高或是平台现象,表示其甲氨蝶呤耐药,就必须停止单药治疗,而采取其他治疗方法。患者的第2疗程化疗指标具体为治疗结束后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的水平持续3周出现再次提高或是不下降的趋势;在第1个疗程之后的18天,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的水平的降低的值不到一个常用对数[3]。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其中用x2表示计数资料,当P

2结果

在接受治疗的38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得到完全的缓解,总的完全缓解率达到了81.57%,其中进行甲氨蝶呤单药多疗程化疗的患者有20例,18例患者得到完全的缓解,其缓解率是90%;进行甲氨蝶呤单药单疗程化疗的患者有11例,7例患者得到完全的缓解,其缓解率是63.64%。多疗程化疗的治疗效果比单疗程化疗的效果要高;多疗程化疗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例,发生率是30%,单疗程化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例,发生率是27,27%,多疗程化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单疗程的要高。

3讨论

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很多的报道都表示有较高的治愈率,且对于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愈率最高的能够实现百分之百,而高危的治愈率能够达到86%[4]。通常情况下,对于低危转移的患者的治疗往往采用单药化疗的方法,其中治疗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比较有效的药物哟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以及足叶乙甙等。但是足叶乙甙将可能诱发第二原发癌,而5-氟尿嘧啶将对产生极大的不良反应,因此,治疗低危转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最佳药物为甲氨蝶呤与放线菌素D[5]。在本次研究中,有11例患者进行单疗程治疗,并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甲氨蝶呤单药初次化疗方法对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是有效的,且在疗程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不良反应以及甲氨蝶呤耐药性将增多。可见,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在治疗时,应该先从单疗程,之后在依据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的血清下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综上,对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单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吕卫国.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03).

[2]孜布尼沙牙库甫,陈亚侠.难治性复发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例[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01).

[3]吴谋喜,石向红.甲氨蝶呤联合足叶乙甙、顺铂治疗绒毛膜癌耐药病例20例分析[J].中国肿瘤,2009(1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9

病例特点:

患者,女,47 岁,已婚,孕2 产1,人工流产术1次,2013年9月孕40余天于当地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宫腔清除物未送病理检。于2013 年12 月11 日 因 人流后三月,阴道不规则出血20余天,前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查血HCG697925mIU/ml,彩超提示 :子宫体积增大,大小约12.0*10.0*10.0cm,肌层回声不均,前壁近内膜处可见大小约4.7*2.4cm的非均质包块,宫腔可见大小约9.3*2.7cm的非均质包块,前壁肌层局部血流信号丰富。以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收 入 院 治 疗,妇科检查:阴道可见紫蓝色结节,肺部CT:有结节阴影。FIGO分期评分III:7。入院后第二天晚上突发腹痛、恶心,诉坠胀感,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被动,心电监护:心率68次/分,血压120/70mmHg,腹肌紧张,下腹部压痛反跳痛。立即后穹窿穿刺术,抽出不凝血。考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穿孔可能性大,失血性休克,立即补液输血,行剖腹探查术,必要时切除子宫。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4月余大小,呈球形增大,质软,后壁有一约5*4cm破口,破口有葡萄样组织自子宫挤出,并可见活动性出血,盆腹腔有大量积血,约3000ml,并可见葡萄样组织混于血块中。遂行全子宫切除术。分离出髂内血管,双侧各注入顺铂10mg。术中输红细胞4u、血浆400ml。盆腔留置引流管1根。结合FIGO分期评分,尽早给化疗药物应用。术后两天查血HCG113398 mIU/ml,经抗感染 纠正贫血,于2013-12-17行EMA-CO方案化疗。症状改善,病情稳定。

讨论 :

葡萄胎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而名之。其侵蚀性葡萄胎子宫穿孔引起急腹症的症状体征与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相似,因此,在临床上往往误为异位妊娠。因此应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误诊原因有: (1)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 接诊医师经验不足; (3) 不重视 病理检查。本例患者也是在外院被认为子宫肌瘤变性,该患者人工流产后所清除的宫腔内容物未送病理检查,因而未发现葡萄胎,丧失确诊的时机导致误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及教训是: 宫腔内容物的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尤为重要,必须强调凡是离体标本均应送病理检查,临床医师要全面询问病史,将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相结合,对患者严密随诊,可减少因漏诊及误诊而导致的不良结局的发生。

滋养细胞肿瘤多经过化疗得以治愈,目前国际上已基本采用2000年颁布的FIGO临床分期及预后评分标准, 滋养细胞的特点是破坏血管,各转移部位症状的共同特点是出血,患者可因大出血休克而致死,因此,应正确认识及时处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在制定治疗方案以前,必须在明确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病史、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正确的临床分期,并根据预后评分将患者评定为低危无转移、低危转移或高危转移,再结合骨髓功能、肝肾功能及全身情况等评估,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分层治疗。

参考文献: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篇10

【摘要】:自发现一系列有效化学药物之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愈率可达80%—90%[1],使其成为人类最早得以治愈的实体肿瘤之一。然而,对于发生耐药的高危患者却难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仍有部分患者死亡,其中耐药和复发占死亡原因的70% [2]。 虽然手术已居于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次要地位,但对于耐药和复发病例,手术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3]。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复发患者情绪焦虑、抑郁,术中、术后由于滋养细胞病灶易发生内出血,如何做好围手术期间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我科一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复发后手术治疗的病例,经过高质量护理,无术前、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复发 护理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0岁,育二子,因:“绒癌肺脑转移放化疗后2年半,左下腹隐痛1月余”,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复发”于2011年6月21日入院。患者2008年9月因“绒癌IV:16分(肺、脑转移)”入住本院,予利尿、脱水对症治疗,并行EP-EMA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至省肿瘤医院行头颅局部放疗+EP-EMA全身化疗8个疗程。2010年5月全部疗程结束,查血HCG水平正常。2010年6月5日因“左大腿有转移灶”,行“腰麻下左髋肿块切除术”,病检提示“软组织转移性绒毛膜癌”。2011年5月22日患者因“左下腹隐痛”,当地医院行盆腔MRI示“盆腔左侧淋巴结肿大,绒癌转移考虑”,遂来本院。浙二PET检查示“左侧盆腔前壁、左大腿根部多处异常葡萄糖代谢增强灶,提示为绒癌转移灶”,门诊拟“滋养细胞肿瘤复发”收住入院。入院后护理体检:T:370C,P:94次/分,R:18次/分,BP:112/66mmHg,完善各项检查。血HCG示0.1U/L,肾功能示肌酐105.0umol/l,尿素氮:6.49mmol/l,泌尿系B超,静脉肾盂造影,宫颈液积细胞学检查,胸片等均未见明示异常。予充分术前准备,于2011年7月1日行“子宫全切+双输卵管切除术+盆腔淋巴清反术+盆腔粘连分离术+右卵巢移位术”手术治疗。术后予补液抗炎治疗,恢复可。建议术后行TP方案辅助化疗4-6个疗程,但患者和家属商量后拒绝后续化疗。予以出院,门诊终身随访。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绒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早期就可通过血液转移至全身,破坏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对妇女生命威胁很大,目前治疗技术已日趋完善,但耐药及患者不积极配合仍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例患者双胎剖宫产后7年,滋养细胞肿瘤史3年,治疗后复发。其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对自身的疾病感到焦虑不安,对治疗感到恐惧,没有信心。因此,在治疗期间除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责任护士经常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讲解现代治疗方法、患者的治疗计划及注意事项,介绍正面的典型病例,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对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让家属及其双胞胎孩子常来探视,通过亲情关怀等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引导患者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协助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备皮、皮试、血交叉备血等。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阴道流血,有无转移灶症状,如疼痛不适,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该患者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未出现转移灶症状。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常规护理 同妇科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后的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特别注意术后有无内出血,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症状,必要时可B超辅助检查。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术后尿量等,以及时发现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该患者未出现内出血等并发症。

2.2.2卵巢移位术后的护理 王玉[4]认为:卵巢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维护女性身体特征及心理特征,对神经内分泌和新陈代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卵巢移位可免除去势的痛苦,并能防止骨质疏橙.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 。术后未接受放射治疗者 100% 保持卵巢功能,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者 93 % (13/14)保 持卵巢功能。而本例患者将卵巢移至右升结肠旁是为了术后继续放疗做好准备,应告诉患者在今后可能会有周期性的卵巢移位处的胀痛。

2.3出院指导

2.3.1日常生活 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体育锻炼,与认识的病友,或到癌症协会中心参加活动,放松自己,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强抵抗力。并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若有红、肿、热、痛、局部有渗血渗液等情况,要及时就诊,禁性生活及盆浴三个月。

2.3.2随访 患者是因为经济原因放弃化疗而自动出院,所以要向患者强调术后继续化疗或放疗的重要性,建议继续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按时复查,遵医嘱进行门诊随访,因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始终正常,故已不能再作为随访与观察的重要指标,在今后复查时,可用医学影像学技术辅助检查,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2.3.3避孕滋养细胞肿瘤病病人出院后要坚持避孕 ,至少两年。而本例患者已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不需要避孕。鼓励患者及其丈夫3个月后可适当性生活,丈夫要多体贴关心妻子,促进夫妻关系和睦,提高生活质量。

3小结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复发后,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有其积极意义。该疾病治疗中,子宫切除术的益处[3]之一:确立病灶在子宫,同时有其他部位的转移,切除原发灶,可以减少再转移机会,并对转移灶的治疗疗效更好。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复发患者其情绪焦虑,心理抑郁,对手术治疗恐惧不安,缺乏信心。经过对该病人做好常规护理外,术前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治疗信心,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早发现内出血征兆,做好卵巢移位术的护理,该患者心理状况稳定,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好。

参考文献

[1]Lurain JR . Advances in management of high-risk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s.[J].Repeod Med,2002,47(6):451-459.

[2]Wright Mutch DG.Treatment of high-risk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s.[J]Clin Obstet Gynecol,2003,46(3):5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