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世界十篇

时间:2023-04-12 00:4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丰富多彩的世界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1

今天的海洋生物展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海底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保护环境,让海底世界越来越丰富美丽。

秦天润

承德路小学一年级(2)班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2

这两年大红大紫的英国音乐才女Jessie J在她的歌曲“Rainbow”中,巧妙地借用色彩斑斓的彩虹把这个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一边是生活在父母营造的温室里、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子,一边是为了操持家业而加班加点工作的贫困母亲,两相对比,Jessie并没有贬低谁或抬高谁,而是告诉我们,不管人的出身怎样迥异,身体里都一样流淌着殷红的血液,也都会经历喜怒哀乐。尽管每个人的“主色调”不同,但大家就像彩虹上的颜色,相互辉映、相互衬托,世界才如调色板般绚烂。真正美好的世界不是“天下大同”,而是“求同存异”;真正美好世界中的人应是在人类共有的爱与道德的准绳下相互扶持,活出自己最精彩、最本真的一面。

除了好听的旋律、鲜明的主题,这首歌的歌词也一定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固有搭配feel blue和后文的诸多颜色放在一起,虚实结合、亦理亦歌;出自《绿野仙踪》的yellow brick road*也暗含了一种美好的希冀。歌曲最后,Jessie结束了文字游戏,大声疾呼“We just can't keep fighting anymore!”提醒大家不要再因价值观不同而继续互相伤害,世界本该更加美好。

He grew up in the city

Had a lot of money

Sponging off his daddy all the time

He lives in a bubble

Never had to struggle

He's far from the benefit line

But he (you) feels blue sometimes

And his (your) blood bleeds red like mine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What I'm saying is we're all alike

*We're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yeah, yeah)

Let's share our pot of gold

We're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yeah, yeah)

Everybody's on the yellow brick road

There's enough for you, you, you

There's enough for me, me, me

We're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yeah, yeah)

We're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yeah, yeah) *

There's mummy in the ghetto

Gotta work it double

Just to pay the bills and get by

But more power to ya

You're doing what you do-a

Everybody's steady on the grime

(Refrain )

Hello, hello

Why does everybody get so mad?

Yellow, yellow

It's the colour for the battle in my head

I have a beat in my life like love in my heart

The sun up in the sky as we rock with the stars

We just can't keep fighting anymore

No, no, no

(Refrain *)

本歌曲可在/song/2347051/在线试听,或可登录Teens微博/teens在线欣赏。

·等·你·的·歌·词·译·文·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3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而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或如泣如诉的诗、词、赋、曲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在这样的星空下,生生不息,继承和创造着。

我们的童年,因有了品读经典便有了许多或快乐或悲伤的心情渲染我们的蓝天,幻化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哪怕岁月不饶人,我们日渐长大,那些曾经阅读过的不朽的经典书籍依然会留存心中,让我们永久地回味……

经典是永恒的,与画面共凑,将会演绎出别样的精彩。书中灵动的文字,精美的画面,让我们从中领略了中国文字的神奇魅力,感受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智慧,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升自我。

美妙、灿烂的经典,将会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魅力的经典,将在我们心里播下梦想的种子,让我们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成就美好的梦想!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4

[关键词]色彩;感知能力;途径

【中国分类号】G61

幼儿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视觉在感知觉的各种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研究表明: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即色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用其独特的敏感性和直觉性感知世界,感受色彩,发展色彩感知能力。所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对于他们获得愉快的体验与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以下途径教师可以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

一、引导幼儿感受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幼儿获得色彩感知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大自然中的色彩是最天然的,便于幼儿认识并在培养色彩的敏感度上有积极的效果。一年四季大自然中的色彩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引领幼儿感受色彩的变化。如在春天,教师组织幼儿春游,让幼儿感受万物复苏,植物发芽,幼儿此时感受到的是大自然中淡淡的绿色。教师可以告诉幼儿绿色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颜色,象征着森林,属于冷色系,给人严肃、清醒、安静的心理感受。在夏天,茂密的丛林由淡淡的绿色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浓绿,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感受这种绿色之间的变化,如深绿、浅绿、淡绿、草绿等。在秋天,树叶开始变黄,此季节是丰收的季节,呈现出耀眼的金黄色。借助于黄色,教师让幼儿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进行联想,如可以联想到柠檬、水仙等,并告知幼儿黄色象征着光明、希望、快活。在冬天,绿色悄然退去,伴随着纷飞的大雪,到处呈现出一副银白色的画面,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白色的特性,白色让人感觉明亮、干净。

教师有效引导幼儿对大自然中色彩进行观察、感知,积累了丰富的感知经验,认识到不同的颜色,以此可以去表现这些色彩之间的不同。在美术教育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借助于色彩这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想。这一过程是在幼儿已有的色彩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实施的。

二、创设优美的幼儿园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时,环境色彩的设置要与幼儿的天性相结合,尽量选用活泼、明亮、温暖的色调,并可以适当加入幼儿特别喜欢的元素,所以在图画的色泽等方面要单纯,要接近大自然的色彩,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共鸣,便于幼儿的理解、欣赏,在绘画等创造中可以更好地借鉴与表现。

幼儿喜欢丰富绚烂的颜色,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的周边环境的颜色过度丰富(即色彩纷杂)会干扰孩子对未来有益信息的采集。所以在创设时,要注意画面的整体美,运用一些明快的色彩,并产生一定的对比,让幼儿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这也符合了幼儿好动活泼的特性。也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互补性的颜色,形成色彩的互动关系。但这些颜色在运用时,要注意画面的整体协调性,也要把握好各种颜色之间在搭配等方面的尺度。通过创设健康和谐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以此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

三、创造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教师在幼儿已有的色彩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展示图片或室内现有的颜色进行游戏。如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室内相同颜色的物体,并让幼儿作出判断,如果所选出的颜色配对是正确的,则给以相应的鼓励;如果颜色选择有错误,则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原因。在进行了上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彩笔和白纸,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彩笔在白纸上进行绘画。

教师也可以采用美术主题活动的形式,以“海底世界”为主题,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借助于色彩来表达自己所见所想的海底世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对海底世界了解的程度不同,这就会导致在运用色彩表达时也会有所不同。最后所呈现的“海底世界”各不相同。其中有的“海底世界”在色彩的表达上会较为绚丽多彩,有的却与“海底世界”相差甚远。教师应引导幼儿用心灵去表现画面的色彩,丰富绚丽的颜色给予幼儿愉快的感受。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对色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

四、提供多种形式的赏析作品

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不同题材的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教师在指导幼儿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可以对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向日葵有什么颜色组成?”“你们发现了颜色上有什么不同?”把幼儿引到对不同黄色的观察上。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此作品是由黄系组合,黄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而这些黄色是由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等组成的。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用这么多不同的黄色来进行绘画呢?”因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这些色彩的运用成为梵高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也是其作品的特色。

我们要珍视幼儿对色彩独特的敏感性和感知力,注重对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引领幼儿走入大自然去感受色彩的千姿百态,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并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色彩作品,让幼儿感知色彩的魅力,引导幼儿积极的感知与分析。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游戏活动中,以此来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实现审美教育对幼儿所提出的要求,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湄.走进彩色的世界――幼儿色彩感知觉的特点与培养[J].幼儿教育,1995(12):10.

[2] 盖迅达.学龄前儿童色彩心理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9:11.

[3] 费玲玲.浅谈幼儿色彩审美感的培养[J].好家长,2010(1):65.

[4] 董健.幼儿色彩培养初探[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4):114.

作者信息:

孙晶,女,1988.4,山东省滨州市,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硕士,不区分方向)。

邮件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5

1、一周紧张的学习生活过去了。周六的夜晚月朗星稀,风高气爽。不用问,第二天一大早,我准会和父亲拿好钓竿,踏上征途去青浦垂钓。当我们来到河塘的岸边,天往往还未亮。深邃的夜幕像一块青色的帷幔,上面镶嵌着一颗颗珍珠般的明星。地上的青草微微有些湿润,踩上去像地毯一样,轻轻的,软软的。草中的鸣虫发出清脆的叫声,在一片宁静中显得格外嘹亮。偶尔,一尾金色的鲤鱼跳出水面,“扑通”一声,在那被月光铺上一层白银的河面上漾起了一层层涟漪。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令人赏心悦目。

2、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喜欢打乒乓球、溜旱冰、唱歌、画漫画……它们就像天上的繁星,装点着美丽的夜空。在我的夜空中,有一颗星最璀璨耀眼,那就是“空模制作”。

3、下载软件,可好玩了!我会把最棒的智力游戏下载下来,和网友们一起玩精彩的游戏,既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也开发了我的智力。

4、我最喜欢的课余生活就是绘画,每天晚上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不知疲倦地拿起心爱的画笔画一幅画,绘画让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5、在我的课余生活中,没有电脑可不行--我这篇作文就是用电脑打出来的。我尤其偏爱互联网。在网上,我能接收电子邮件、进入聊天室,和全世界的小朋友谈天说地,畅所欲言。

6、空模制作,是我的最爱。它既可以开发智力,又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真是一举多得啊!

7、每每星期天,我会以欢快的步伐迈进我的小书房,读读唐诗,品品宋词,猜猜谜语,赏赏对联--不过,最让我陶醉的还是那些离奇的童话故事,只要一进入书的境界,我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里。在书的海洋里徜徉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犹如世外桃园一般。多读些书,既修养了我的身心,又增长了我的见识,这是何等的幸事!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6

1、一周紧张的学习生活过去了。周六的夜晚月朗星稀,风高气爽。不用问,第二天一大早,我准会和父亲拿好钓竿,踏上征途去青浦垂钓。当我们来到河塘的岸边,天往往还未亮。深邃的夜幕像一块青色的帷幔,上面镶嵌着一颗颗珍珠般的明星。地上的青草微微有些湿润,踩上去像地毯一样,轻轻的,软软的。草中的鸣虫发出清脆的叫声,在一片宁静中显得格外嘹亮。偶尔,一尾金色的鲤鱼跳出水面,“扑通”一声,在那被月光铺上一层白银的河面上漾起了一层层涟漪。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令人赏心悦目。

2、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喜欢打乒乓球、溜旱冰、唱歌、画漫画……它们就像天上的繁星,装点着美丽的夜空。在我的夜空中,有一颗星最璀璨耀眼,那就是“空模制作”。

3、下载软件,可好玩了!我会把最棒的智力游戏下载下来,和网友们一起玩精彩的游戏,既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也开发了我的智力。

4、我最喜欢的课余生活就是绘画,每天晚上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不知疲倦地拿起心爱的画笔画一幅画,绘画让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5、在我的课余生活中,没有电脑可不行--我这篇作文就是用电脑打出来的。我尤其偏爱互联网。在网上,我能接收电子邮件、进入聊天室,和全世界的小朋友谈天说地,畅所欲言。

6、空模制作,是我的最爱。它既可以开发智力,又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真是一举多得啊!

7、每每星期天,我会以欢快的步伐迈进我的小书房,读读唐诗,品品宋词,猜猜谜语,赏赏对联--不过,最让我陶醉的还是那些离奇的童话故事,只要一进入书的境界,我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里。在书的海洋里徜徉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犹如世外桃园一般。多读些书,既修养了我的身心,又增长了我的见识,这是何等的幸事!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7

【关键词】工笔花鸟 色彩 现代性

工笔花鸟画形成于中国古典形态上色彩运用的辉煌鼎盛时期一唐代。直接传承了其沉雄博厚、浓重艳丽的色彩风格,并延续其发展势头,直至宋代跃上新的高峰。但也就是在中国古典绘画色彩走向成熟,古典工笔花鸟画趋于全盛的唐宋时期,水墨画也在文人的倡导下逐渐兴起。此后,在“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观念的倡导下,历代文入画家占据了画坛主导地位并整体放弃了对色彩的追求,以色彩作为主要视觉和绘画语言要素的工笔花鸟画日渐式微,水墨画则在重墨轻色的审美态势下借文人画的势头渐入佳境。

在中国水墨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并日益完善之后,可扩展的空间和可能性越来越少。至清末民初,已是陈陈相因、食古不化,穷途末路。中国画何去何从,许多画家和艺术家理论家投入了争论和实践。二十世纪初,以康有为、陈独秀为代表的革新派,致力于中国文人画的改造,在绘画界极力提倡西方写实主义文化价值观和回归唐宋写实传统,并以此对唐宋以后的文人画占主流的传统进行了坚决批判。时至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对外改革开放,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和观念大量涌入,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以新的观念和前所未有的胆魄进行了艺术形态的现代转变。使当代工笔花鸟画即能继承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精髓,又能超越传统的创作模式,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家探索与思考的主要问题。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被重新加以研读,工笔花鸟画得以借此契机再度走向辉煌。

一、色彩审美观念的现代转化

传统中国绘画的色彩观与西方写实性绘画所追求的“科学色”是不同的。它以中国传统哲学为依据,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时空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其所追求的是一种“意象色”,赋予了色彩以更多的主观意象性,用纯科学的光学理论是无法解释中国画的色彩的。因此对传统中国画色彩的研究要从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和民族审美习惯中才能窥其真谛。

首先。传统中国画色彩被定义为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概括色。这源于中华艺术美学的主要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汉代《周记・冬官考工记》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春,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随着五行宇宙观念的推行,五色又与五行分别对应,象征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学说对自然色彩进行了总结,将自然与社会、精神与物质、天地和人结合在一起,色彩被赋予了相应的、约定俗成的象征,成为具有符号性特点的概括色。

其次,中华美学的“尚墨轻色”的观念源于传统的儒、道、禅的哲学思想。孔子的“绘事后素”,老庄的“知白守黑”、“虚室生白”,将黑白二色推至首要地位,其它色彩则臣服于它们而居次要地位。这样以黑白为主、其它色彩为辅的玄色体系就逐渐形成了。深厚的玄素文化影响了中国绘画对色彩的运用从绚丽渐趋清淡,直至走向将“墨分五彩”代替了“随类赋彩”。在“重墨轻色”、“色随墨走”的审美定势下,色彩被认为是一种匠人之术,以致使以色彩为主要构成因素之一的工笔花鸟画在此后几百年的发展中一直徘徊于低谷。水墨画则因能体现道的内涵、且符合文人画家的审美观,因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得到充分发展。

中华美学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色彩观,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中国画陈陈相因,阻碍其发展的首要原因。因此,以色彩为突破口的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变革,首先面对的是色彩审美观念的现代转化:艺术家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审美观念,走出孤芳自赏的水墨世界,摒弃把色彩运用视为匠人之术的陈旧观念,重新认识色彩在绘画中的美学价值;其次,色彩作为绘画语言,其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被越来越多的当代画家所认识,并在绘画实践中加以应用,在建构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造型语言上,赋予了色彩以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技能,创造了一个表现手段丰富、色彩多元的艺术世界:另外,在色彩的运用上,现代艺术家更注重自身的直观感受,在工笔花鸟画设色上,不仅要“随类赋彩”,而且还要“随情赋色”、“随意赋色”。如在探索现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表现性方面大胆尝试:淡化色彩与实际对象的对应关系,画面的整体气氛胜于对象色彩的一一对应;强化画面色彩的某种倾向性,从而强调色彩的情感,以适应表现的需要等等。

二、新材料的使用促进表现技法的现代转变

中国画的色彩颜料在具有独特效果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中国画颜料种类较少,并且有些颜料容易变色:传统颜料多取材于自然物色,色彩的鲜艳度较低;色调深浅的程度难定,不易表现物的凹凸等等。中国画颜料本身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传统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发展。另外。千百年来中国画的色彩技法和表现手段始终认定同一个水准和表现形式,所遵循对色彩的“单纯”、“典雅”的审美观,也使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很难有大的发展。因此,重新审视传统,对其中富有生命力的因素给予充分肯定,让它以新的姿态进入新时代:对传统绘画中曾经有过生命力但今天已僵死的因素,则要坚决加以否定,进而认清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借鉴方向和创新的着眼点。

绘画的色彩特点依赖于所使用的颜料特性,传统材料的局限性很早就被现代画家所认知。他们认识到而仅靠传统“丹青”的几种颜色很难满足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的需要,拓展中国画颜料已成为传统工笔画在现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他们开始寻找更丰富的颜料去表现色彩语言:要么大胆尝试引进其它画种颜料,如把水粉、水彩、丙烯等颜料引入工笔画,丰富了色彩的多样性;要么改制或创新颜料,如高温结晶仿石色、活性染料等颜料,就是种种开拓性试验的成功范例。现代艺术家对中国画颜料的开拓性研究和应用给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现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

现代新材料的应用直接带来了表现技法的更新和转变。首先,媒材的选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形式语言,突破了古典工笔画勾勒、分染的天地。创作手法多元、自由,画家可以根据画境的需要,通过勾勒、涂染、拓印、喷洒、贴箔、打磨、薄罩、拼贴、肌理等各种手法的利用,营造出丰富的色彩视觉效果。其次,运用颜料的特性与画底材料的质感来加强色彩的表现力。传统的淡而薄的背景变得坚实,色彩浓烈厚重,肌理成为其中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当代工笔花鸟画呈现出其它画种无法替代的独特的绘画特色和材质上的美感。

新材料的应用还带来了现代中国画的新风格和流派的形成。出现于90年代,依靠色彩表现、制作为特征的“岩彩重彩画”的出现,首先是由绘画媒材――色相丰富的天 然矿物颜料和高温结晶颜料的研制和应用而诱发的。新制颜料具有色域宽阔,色质颗粒粗细有别等特性,从而使它所具有的材质美感大大超越了传统颜料,具有强烈的色彩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力,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其所显现的独特的色质美感,为中国画家提供了空前广阔的表现空间,由此带来的创作技法和形式语言的创新。另外,现代色彩材料的丰富性为重彩画技法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现代工笔重彩画把色彩提升到了与传统中国画中线条、笔墨、造型一样重要的地位。重彩画技法体系开始打破了传统工笔花鸟画以线为骨,以色为肉,色彩被限制在线条轮廓之中,技法以平涂和分染为主的造型方法,进入了一个表现手段无比丰富的创造空间,使重彩画具有更丰富的色彩视觉表现力。

三、中西融合促进现代形式语言的形成

中西融合是推动传统绘画形态革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色彩是西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语言中最容易兼容的一个切入点。在色彩的运用上,有选择的吸收西画在色彩处理上的表现语言,能够丰富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创造出更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形式和表现技法。

首先,现代工笔画将色彩作为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传统用色的基础上,融合了西画的色彩观念。现代工笔画保持了中国画色彩象征性和哲学性的基本特征,在具体创作中,吸收西画的色彩规律和运用规律作为指导绘画的理论基础,做了多样的创新尝试。在保持了传统工笔画中色彩的装饰性特点的同时,打破了线对颜色的限制,突出了色彩的作用,更多的利用了色彩,通过线色结合来进行形体的塑造,色彩的表现提高到与线相等甚至更高的地位上来,取得了色彩在西画中一样的独立审美价值。

其次,借鉴西方装饰性绘画手法包括某些西方现代派色彩的处理,注重画面构成的因素和色彩的装饰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在与现代观念和时尚文化的撞击下,不断吸取西方和外来各种表现手段,中国画家对各种新的技术、材料、画面形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尝试,拓宽了自身的色彩语言。如现代画家裘缉木的“半抽象系列”,就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抽象与平面构成方法,利用物象的虚实、色彩的鲜灰,来区别主次,形成了具有现代装饰感的密体没骨花鸟画的新格调。

另外,现代工艺中的色彩构成,在观念、形式感和色彩视觉效果上给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色彩的特性如冷暖、明度、纯度和色相被强调并加以应用。如在色彩的处理上,利用同类色、类似色形成和谐的色调和,或用几种色彩,按明度、纯度递增或递减地渐渐地推移排列,形成柔和的层次感;或用色块对比与调和的技巧来巧妙的组合画面,造成即生动变化又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产生特殊的色彩韵律,让人品味其中所蕴含的视觉意图等等。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8

如何让主题活动在农村幼儿园绽放异彩,我尝试将主题活动与幼儿生活融合起来,使幼儿每进入一个主题,都能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幼儿更广泛地认识了生活的丰富,更深刻地体验了生活的精彩,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追求。

一、关注生活。生成主题网络

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幼儿生活常规的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是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都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

我们知道,幼儿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发生在且常生活活动中,他们的学习是笼统、综合、整体性的。一次秋高气爽的中午,组织幼儿散步,当孩子们看到一些花时,不停地迫问:“这是什么花?”“它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呀?”花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颜色,还意味着美。这里难以区分出是植物擎:物理学,还是美学。根据幼儿的提问,我们在原有的网络图《秋天》中,又延伸了―不分支,增添了新的内容,幼儿获得了新的知识、新的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表现也比较大胆,有时也会受到年龄的限制,主动生成活动的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细心观察孩子在自发、非正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拓展主题网络。并使之丰富和完善起来。

二、体验生活,实施主题活动

农村幼儿的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 小班新生入园,由于是平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保护独立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面孔,他们内心焦虑不安,找不到感情寄托,哭闹不止。于是,我们实施了“我上幼儿园”这一主题,幼儿通过参观环境、介绍自己、认识标记、大带小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认识了新的朋友,熟悉了新的环境,适应了新的生活,并融入了这个充满欢歌笑语的大家庭。在开展的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它的内容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需要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去感悟、体验。使他们亲历一感受、体验“生活世界”的种种生活,亲为一投入、参与“生活世界”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因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育百科全书,在“生活世界”中,他们会学到各种知识,获得各种经验,掌握各种能力。

三、美化生活。创设主题环境

主题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主题环境的创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个主题,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丰富的,每一步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体现,每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教师和孩子的智慧、劳动和创造……在《秋天》这一主题中,我们把网络分成几大块,根据气候和具体情况分块逐步实施。带领幼儿去户外采撷秋景,收集各种树叶标本、种子、芦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进行树叶拼贴。果实组画,或栽种、悬挂在教室里。收集多种水果、干果。用皱纹纸、粘贴纸、水果包装纸进行装饰。成为生动活泼的水果娃娃。陈列在教室中。把幼儿画的枫叶、银杏叶,彩色碎蛋壳、皱纹纸团、蜡光纸粘贴的水果剪下来,和废旧报纸做成的树枝结合,布置成秋天的树,丰富了主题,美化了教室环境。

四、创新生活,家园合作拓展主题内容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节日。

2、了解春节、圣诞节、开斋节、狂欢节的起源以及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3、知道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现代节日的社会意义。

4、具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情感。珍视和热爱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现代节日的社会公德意义。

难点:理解不同民族所产生的不同节日和独特的节日活动,并能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分享节日的快乐。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打开世界之窗,会让我们发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除了认识了不同人种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感受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揭示课题:节日大观

二、认识各种节日:1、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节日?

小组交流。汇报:

春节:农历 一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 一月十五 清明节:4月5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你还对这些节日有什么了解?(传说……)

2、作为地球人,你还知道别的国家的传统节日吗?

圣诞节:12月25日 西方国家 开斋节:斋月后的第二天伊斯兰教

狂欢节:2月中下旬 巴西 男孩节:5月5日 日本

感恩节:美国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

通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每个国家都有特定的节日,或是纪念或是创导,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节日,节日的活动也比较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节日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节日也随之具有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三、学生活动:1、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通过画以及语言补充,向大家介绍一个节日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学生活动。

丰富多彩的世界篇10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色彩应用;绘画性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27-002

色彩在雕塑创作中合理运用会丰富雕塑家的表现语言,即创作形式。中国古代雕塑向来具有一定的绘画性。而绘画中的色彩,不但是一件绘画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而且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广泛应用也一直丰富着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大多将绘画与雕塑并重,例如我们通常听到的一些俗语:“塑绘结合”,“塑容绘质”、“三分塑七分画”等,都是在描述中国古代雕塑在色彩应用方面的一些特点。

1秦代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古代雕塑中彩绘的应用

秦始皇兵马俑,其制作初期本来是附着着彩绘的。我们很难想象原来坑中土香土色的秦俑其实是彩色的,由于经过火烧和千年以来自然的破坏,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它色彩斑斓的样子,但是所幸的是近年来有一部分在后期出土的陶俑和陶马身上有残存颜色的痕迹,从这些残存的历史痕迹中我们发现这些颜色的种类大致有:红、绿、蓝、白、黑、黄等多种,让我们想象俑坑初建成时,绚丽多彩的陶俑整齐的站立军姿是何等灿烂和壮观。秦俑着色给人们的总体感觉是庄重、踏实,在视觉上又给人的心理造成一种大气磅礴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慑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颜色的应用方面,兵马俑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兵俑大多是红色上衣配绿色或蓝色下衣,手和脸部多用粉红,衣袖衣领多用绿色或赭石色,铠甲的甲钉多用黑色,连接甲片的线多用红色,这些都是有一定规律和样式。兵马俑在色彩应用上的探索,将在雕塑写实技巧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写实应该是对真实事物客观的艺术再现,但凡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物质个体均离不开它本身的物理特性,我们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往往是物质的空间体积以及色彩质感。作为雕塑的写实技巧,雕塑创作在满足艺术家主观艺术感受的情况下,不但要尽可能的客观反应物体的空间体积,也要在物质的表面颜色上努力追求艺术层面上的真实再现。兵马俑比起以前的彩绘雕塑在色彩的应用上和反应客观物质的颜色时已经十分相近,因此,我说兵马俑在色彩上的应用的确是向写实道路迈进了一大步,而这种绘塑结合的艺术技巧,成为雕塑空间技法的补充手段,是秦俑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我国的彩塑艺术也是世界雕塑艺术史的骄傲。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彩塑达到了古代雕塑彩塑艺术的顶峰。敦煌彩塑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彩塑艺术。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衣纹深浅的变化,加之色泽的巧妙运用,不仅对比强烈,而且又和谐统一,形成灿烂辉煌的视觉效果。如果说兵马俑是向写实道路的跃进,那麽敦煌的彩塑则是将色彩的应用在写实雕塑的水准赋予了新的高度。在赵声良先生的《敦煌艺术十讲》一书中,这样描述第45窟中的一个菩萨彩塑:“菩萨上身璎珞垂胸,披帛斜挎,下身着华丽的锦裙;头部微侧眼睛半闭,身体微微弯曲坐S形……洁白莹润的肌肤下面,似乎能感觉出血液在下面流动。”当我阅读到这里,感受这种真实就犹如一股无形的艺术力量,再向我们展示着当时的工匠们的艺术创作实力: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不仅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传世佳作,而且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平遥双林寺中两千多尊彩绘泥塑,也令人称道不已。记得曾经在去双林寺考察时,无不被其绝美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所吸引,如丝质柔滑的绸缎,粗实紧密的棉麻线绳,雕刻精巧却不失富丽繁华的头冠等,无不归功于色彩的应用而栩栩如生。对于人物的肤色,也能根据不同年龄,身份、性格而加以不同的描绘我们当时不但选择临摹了其中的造型形体,并且按照其原型施加色彩效果,让我们也更加深入的体会了塑绘结合的精妙之处。双林寺的彩塑着实继承了我国唐代以来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色彩的丰富运用更加增添了其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堪称我国彩塑中的佼佼者。

2 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艺术重心对色彩应用于古代雕塑的影响

人与人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是影响艺术创作的一个因素,因为有人才有社会,才会有人所记录的历史,才能让我们去谈论各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也是处处着眼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艺术的形式方面则是人对自然的“人化”关系、人对他人的“精神关系”和人对“听众”、读者的影响关系,“每件艺术作品也都是和观众中每一个人所进行的对话”。在这种人与人互相影响所形成的政治背景和历史背景下,直至今日我想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经济仍然是我们艺术创作的主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秦汉的彩俑开始或更早的彩陶时代起,“塑”与“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这是塑绘结合的历史渊源。而为什么“塑”与“绘”互相结合有要追寻那段历史下的社会背景,在那个时代往往是绘画受到了比雕塑更高的重视。这种现象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下艺术阵营逐渐形成了“官方”和“民间”之分别。由于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却极少参与。但绘画不同,文人乃至帝王将相均参与了绘画创作,并且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统治阶级的参与程度势必决定了艺术重心的方向,而艺术重心的偏移直接影响到当时社会的艺术观念,其艺术观念则影响雕塑的发展形势,雕塑这种艺术引起决策着的重视,想更加辉煌的发展下去则要融汇吸收绘画方面的优秀的创作手法和一些符合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审美观念的表现语言。由此雕塑便逐渐感染上了一定的绘画性。也就是说艺术重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领导阶层即决策者的深深制约。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这种吸收和融合绘画性的历史对古代雕塑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从中国古代雕塑具有一定的绘画性来理解古人的审美习惯

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一直互相补充,拿彩塑来说,我认为其绘画性可以这样概括:“不仅要突出雕塑的体积、空间。而且还要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在雕塑作品的运用和色彩对空间转折的视觉影响。”例如谢赫在中国画理论方面所提道“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这在秦始皇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等一些彩塑中,都有所表现,如对人物的肌肤、衣着进行写实逼真的描绘,各种涂彩的方式,以及每种颜色所追寻的人物性格,身份地位,艺术效果及政治涵义各不相同。但都是为塑绘结合的更加完美做铺垫,古今中外这种雕塑与彩绘共存的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雕塑所具有的绘画性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风格,也是中国古人欣赏雕塑时的审美习惯。当他们融入了绘画艺术的观念去看待当时雕塑艺术时,中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就容易理解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