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文化素养十篇

时间:2023-11-09 17:5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丰富的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丰富的文化素养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1

1.1对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是毋庸质疑的。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的知识是否丰富、素质是否高尚。因此,人文素养对于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举足轻重。

1.2有助于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创造力的优秀艺术工作者,应该拥有一下品质:首先,他们拥有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其次,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的素质。最后,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工作者的主要道德品格。而人文素养的提高正是为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四川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以分析

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艺术理论、艺术教育、艺术管理九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高等艺术院校。研究者对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读者文化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化品味、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人文情怀、生命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发展观,以及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需求状况、对图书馆馆藏特色和馆藏资源的建议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艺术院校学生对文化素养的认识不够,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对人文素养清楚的仅仅只有16%左右,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不怎么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有97%的被调查者能充分意识到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渴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被调查者的人文社科知识却较为匮乏,绝对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不能达到及格线。对于人文素养的认识有待提高。

2.2价值观、人生观定位较为模糊,多方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60%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模糊,个人主义较强,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在被问及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时,被调查者67%认为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大学生参与到提升文化素养中去。可以看出外在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非常大。

2.3该校各院系对于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不够

被调查者大部分不清楚图书馆有哪些种类的文献,对于电子资源更是了解甚少。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周到图书馆不足3次的占54%,而在查找信息的途径调查中,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只有10%左右。调查数据显示馆内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文献借阅量也较少。这些数据就表明了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很淡薄,对文化素养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够。

3图书馆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优势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大学生受众群体,肩负着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任。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优秀的信息资源和各类具有专业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信息资源所传达的意义,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民族文化,学会尊重其他外来文化;帮助他们提高批判解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

4四川音乐学院通过图书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措施

4.1优化图书馆的馆舍环境,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古人的读书活动多与山水相伴,古代的藏书楼、书院也因此常置于优美的园林之间,使自然环境与学者的精神生活、内在情感相互融合,文人骚客们从风水的灵性中汲取了源源不息的养分,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心灵最高境界。对于这一点,现代图书馆应该借鉴,力求把馆周边的环境建设得清静优雅[3]。作为艺术院校的图书馆,更应该多多体现艺术风格。该馆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实践,比如改善馆内布局,增加优美字画,开设信息共享空间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吸引了更多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越来越愿意到图书馆来学习。

4.2图书馆可以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在发展中的现代图书馆,不再像传统图书馆把图书馆工作定义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把文献保障系统理解成收集、组织、存储和物理地传递文献的场所或机构,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系统形成的活动机制,是面向整个信息环境来组织、控制、选择和联结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能力的功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借助更多的途径来进行。该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讲座,例如有关文学、影评、名人讲座等等,都可以增长学生的各种见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读者来图书馆。另外,该馆举办馆报,每年的图书宣传活动,书评活动等来进行知识获取,传播,交流作用,更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4.3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完善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履行一切服务职能的基础,夯实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决定着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高低。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也应该有所侧重,不能重专业书籍和轻人文社科书籍。我馆的人文社科书籍还是较为丰富,如果能够加大宣传和推广,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我们的馆藏资源。服务机制是图书馆服务付诸实施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承载体,是服务文化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只有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才能做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保障,才能构建和谐图书馆服务文化[4]。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从广大读者的角度出发,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以读者为服务中心,合理解决规范管理与融洽气氛、重点服务与平等阅读之间的矛盾。

5结语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2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是据近些年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青少年的运动能力也明显下降。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承载、担任学生身体健康,提升运动能力的体育课,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体育课缺乏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没有充分认识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仅停留在体育的自然属性上面,而未重视体育的社会属性上面,从而限制了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对体育概念的再认识

上世纪初,我国体育界学者们对体育的定义(广义)为: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从概念可以看出,体育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从体育概念的内涵来看,体育不只是增强人的体质,而是着眼于身心两个方面的教育训练和陶冶。身体练习只是一种手段,体现体育的文化价值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之一。

体育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的自然属性包括人体的生理机能、运动技能等的身体运动方面;体育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关系、人生价值等方面。体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体育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体育自然属性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在体育教学重要明确体育的社会属性的地位,在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过程中就能明确方向。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素养

(一)体育与德、智、美育的关系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体育本身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决定的。体育的实施,体育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德、智、美诸育的密切配合;反过来德、智、美诸育的实施也需要体育的配合,整个教育过程就是德、智、体、美诸育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统一作用于体育对象的过程[1]。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德、智、美诸育的内容,更能有效的促进德、智、美的发展。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交际频繁,需要参与者直接默契配合。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凸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培养是最好的时机。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体运动美,人精神品质的美,是其他科目所无法相比的。体育活动中的条件,环境变化快,不仅需要身体的灵活、体能而更需要的是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对事物变化的瞬间识别、判断,果断采取行动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认知,促进大脑发育的良好手段。

(二)体育文化是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体育是人类共有的文化。体育是贯彻古今人类生活 与生产活动的最古老而又最年轻的文化现象,它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2]。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体育史包含了自然、地理、人文、哲学等丰富的内容,这些优秀的体育文化,应该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体育文化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历史典故中都有与体育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对中学生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授,是学生增强民族意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良好手段,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要。如我国的武术,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做人修身的优秀文化。在武术的教学中加入武术的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三、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式、手段等。将体育教学中各因素合理有效的组合,发挥体育文化教育功能,是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体育教师的体育人文素养的提高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因素,体育教师的体育文化素养是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师要积累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并在体育教学中,将优秀体育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递。体育教师不但要积累体育的历史渊源,而且要放眼于世界,立足于时代前沿,将体育知识寓教于乐的向学生传递。

(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的丰富

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因素,是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者、继承者、发扬者。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学校体育信息以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然就会感到体育教学的苍白和无趣。

(三)体育教学内容比例调整

调整体育教学内容的比例,将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加入到体育教学的内容中来,向学生讲述各种体育项目的发展、渊源和其中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故事。增大体育文化知识的比例,将会丰富、充实学生的体育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四)体育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教学中各种媒体、设备、教具的引用,将更有效的展现、传输体育文化知识。给学生提供感官的体育知识,有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的接受。

(五)体育教学的客观条件的满足

学校体育课、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活动空间有限,所需体育资源缺乏等是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原因。增加充实学校有关体育知识的课外读物和体育收藏品等,尽可能的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和环境。

学生体育文化的挖掘的整理有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活的更好的德、智、体、美得综合教育。体育教学的各因素的合理有效的组合,将保证学生体育素养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3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文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民族和国家才能够真正实现团结和强大。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教育要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充实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更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和发展。

1 高校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高校设置语文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学作用,使其能够从社会、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获得基本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共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大学生生活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社会实践经验较少,个人的精神文化世界较为局限。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精神世界。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经典文学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文章《都江堰》生动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壮观景象,并通过“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提供了精神动力[1]。

1.2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语文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作品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在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方面具有更深的造诣,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思维和智慧,增强文学创造能力。例如,庄子的《秋水》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通过对历史人物进行独到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创新发展。

1.3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高校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一些文学作用文质兼美,所描述的语言、情感、形象、意境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文学作用的审美价值,启迪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绘的景象十分唯美,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此外,高校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阅读指导,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审美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

1.4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文字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评价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指标,高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高校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格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现代化有效文学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2]。高校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其语文修养水平的提高。

2 高校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策略

2.1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质

高校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在于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质教学内容,实现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例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近现代的散文和小说等,都具有十分丰厚的哲学内涵和文化韵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有些文章抒发了高尚的人文情怀,有些故事体现了人生价值,高校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工作,其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是其他学科不能比较的,因此高校语文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物质保障[3]。

2.2 创新高校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理想。高校语文教师必须摆脱创痛教学理念的束缚,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辩论式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例如对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了解和掌握儒家和道家在哲学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分析和对比,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发表个人的看法,有利于学生加强认识,提升自身的哲学思维;教师还可以采用专题化教学,将某篇文章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此为基础拓宽教学范围,引入相关作品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3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校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需要改善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进行开放性教学,教师可以布置专题,让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语文学习内容,并进行自主探索,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总结和分享,让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其次,高校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影视作品欣赏,可以让学生观看与教材文章相关的视频,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理解,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思维的启迪和道德的熏陶,还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最后,开展课外教学,例如开展一些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的的校园文艺活动、文学讲座,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人文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4]。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4

燕麦的营养价值更高,更加全面、平衡。

燕麦的营养价值:燕麦片富含碳水化合物。燕麦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E。燕麦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大量的植物纤维、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少量的维生素E、矿物质、核黄素和皂苷。燕麦中含有类似荷尔蒙的物质、有兴奋和麻醉剂的作用、是一种天然得“兴奋食品”。

荞麦的营养价值:荞麦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所以荞麦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荞麦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

(来源:文章屋网 )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5

关键词:文学素养;舞蹈编导;重要性

舞蹈编导是每一个舞蹈创作的灵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势必要求所创作的舞蹈作品要满足于观众的需要。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除了需要有舞蹈的功底之外,还需要具备有深厚的文学素养、独特的审美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等多种专业素养。本文针对舞蹈编导中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文学素养对于舞蹈的作用

提到文学,似乎更多的想到了散文、小说等这种语言类的文学形式,采用文字语言方式的描述来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舞蹈与文学也相类似,舞蹈是采用了肢体动作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并且舞蹈编导在对一个舞蹈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题材都是源自于生活,经过舞蹈编导编排之后使得舞蹈更具有集中的表现力,舞蹈的这些特色与文学作品特色有很大的相似度。基于艺术领域的相同性,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其共性就是他们所创造的表现力都是先满足于人们的文化精神之后,追求于独特的个性。

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在编排舞蹈时,所选择的题材都是源自于生活,并且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构思,从而使得舞蹈更加形象、丰富。因此,舞蹈编导除了要有丰富的阅历之外,还需要很深厚的文学素养,把文学素养有效的融合到编排舞蹈过程中,从而编排出不同风格的舞蹈,并使得舞蹈更具想象力。

二、文学素养在舞蹈编导中的重要性

舞蹈编导是整个舞蹈的灵魂,在编排舞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需要有效的把“编”与“导”相结合,才能够使得舞蹈表现出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势必要求舞蹈编导要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个舞蹈编导,需要具备六个方面的专业素养。一是要具有较高的音乐、文学素养以及美术的鉴赏力。由于舞蹈属于一门综合的艺术表演,舞蹈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以音乐为精神,具有一定的审美标准,依靠文学素养来体现舞蹈的内涵,然后依靠人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二是要具有观察、体验生活,并且吸收舞蹈素材的能力。舞蹈源自于生活,因而对于脱离生活基础的舞蹈是没有艺术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需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关于观察生活,深入到生活中去捕捉舞蹈的形象,并且用自己的舞蹈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使得舞蹈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也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与青睐。三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结构更加精美。四是具备一定的舞蹈技巧与创作能力,有助于直观的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五是要善于培养舞蹈演员的内在情感的能力。舞蹈编导通过日常培训过程中,去进行启发与引导,并能够通过假使的手法来唤起内在感情,达到舞蹈艺术的表现。六是要关于积存自己的学习与创作成果的能力,通过对文学、新作品的研究与分析,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舞蹈编导所具备的六方面的专业素养中,其中的文学素养贯穿于整个的舞蹈编排中,因而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舞蹈编导在进行选择题材并对题材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时,舞蹈主题的确定、人物形象的设计以及舞蹈的具体动作表现、舞蹈整体结构,都需要以文学形式来表现,只有当舞蹈编导不断提高文学素养,才能够使得舞蹈的编排更加完美。

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简单舞蹈动作的背后,都有着其作品独有的深刻思想与文化内涵,从而给人以共鸣与思考。舞蹈的编排往往把音乐、文学、美术等紧密的相联系,除了在舞蹈的创作技法上要十分精通之外,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而这种文学素养会成为舞蹈编导在创作中的潜在的、丰富的资源。为创作的舞蹈作品带来质的提升。如王玫编导所创作的现代舞《雷雨》,这部舞蹈作品揭示了男性与女性的成长过程中,集中的体现了一个人的成长阶段特点,对于戏剧中人物矛盾的刻画,利用现代舞中身体语言的形式,进行了完善的全市,在王玫编导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原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细致的品味,而另一方面却也体现出王玫编导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因而对于作品有着如此深刻的感悟。因而王玫编排的现代舞《雷雨》创造了中国现代舞新的经典,成为了不朽之作。除此之外,沈伟编导所创作的《折叠》也是舞蹈中的佼佼者,整个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观众都沉醉在了飘逸空灵、深邃的意境中。这种画面的创作与沈伟编导的深厚文学素养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自幼喜欢中国山水画的沈伟,在舞蹈中演绎出了美轮美奂的意境之美,从而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由此可见,文学素养对于每一个舞蹈编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文学素养越丰富、深厚,其创作的源泉也越多。

三、舞蹈编导如何不断加强文学素养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对于舞蹈编导,所需具备的文学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除了需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以外,需要对一些其他辅助的文化、专业艺术文化等都要有所了解,从而有助于舞蹈编导在对舞蹈编排过程中整体创作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舞蹈编导加强姊妹艺术文化的学习,可以丰富舞蹈作品的表现手段与艺术的表现力,在提高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因此,舞蹈编导需要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文学素养。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并养成认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通过长期的积累及来提升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

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其中以文学素养最为重要,决定着整个舞蹈的灵魂创作,因此,在把文学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除此之外,还需要舞蹈编导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与生活阅历,创作出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舞蹈,带给观众更多内涵深刻、感人至深的舞蹈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任烨.关于舞蹈编导的技术与理念研究[J].通俗歌曲.2016(02).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6

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其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不仅包含着对美的追求,同样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比如,《春天的故事》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的笔触和亲切感人的语调,热情歌颂了邓小平同志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华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歌曲对全面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等等。这些优秀歌曲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正是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发挥音乐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音乐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可以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用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音乐教育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渠道,但是如果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灌输,而忽视时代的发展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利益需求和价值关切,也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加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加多元,青年学生对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更为关注,等等。这些新的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灌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环境和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创新路径,增强实效。音乐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教育,它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完成教育目标,比如,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任务创造的快板书就是典型代表。高校可以有效运用音乐教育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优秀的音乐作品相结合,甚至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创作优秀的音乐作品,使青年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和影响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育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音乐教育在提升青年学生科学文化素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可以丰富青年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坚定信念中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提升科学文化素养。音乐教育有助于启迪人类智慧。音乐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钥匙,是高校智育的重要工具。雨果认为文学、数字和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爱因斯坦谈到,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如果他在早期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中国传统音乐包含五音十二律,西方音乐包括A-G七大音阶,在这些音律和音阶的排列组合下,形成了历史悠久、旋律悠扬的中国民乐,形成了变化多端、内容丰富的西方交响乐。这些音阶与音色的组合体现着人类的独特智慧,展现着不同地域人群的特有思维方式,它不仅能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展人的思维视域。音乐教育就是将这种音乐智慧传递给后人,并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进一步启发人类思想。同时,音乐的演唱或演奏需要耳、眼、喉、舌、脑多项器官的协同配合,通过有效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训练,可以充分开发青年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青年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完善手脑协调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素养的能力。在音乐教育中陶冶情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陶冶情操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正如钱学森所言,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人对世界的认识,使人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教育对象受到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儿,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音乐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在高尚的情操中开阔思维方法,通过愉悦心情激活科学文化兴趣,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在音乐教育中坚定科学信仰和学习信念。提升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因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坚定的科学信仰和学习信念。在一些优秀音乐作品中,包含着人们对科学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体现着人们艰苦求学的可贵精神。比如,《好大一棵树》中展现的人民教师崇尚科学、无私奉献精神,可以激励青年学生尊重知识,坚定科学信仰;《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中的爱国情感,可以激起青年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蜗牛》《爱拼才会赢》中的坚持不懈、拼搏向上的精神,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学习信念,给予青年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通过音乐教育,坚定青年学生的科学信仰和学习信念,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战胜困难,不断增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三、在音乐教育中完善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世纪高等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克服功利主义的狭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2]音乐不仅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同时挖掘和突出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也是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民族音乐中蕴含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从陶埙、古琴等中国传统乐器,到《诗经》《乐经》等歌词、乐理著作,其中富含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广陵散》《十面埋伏》等古琴曲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它们用悠扬的古琴律讲述着多彩的中国故事;京剧、东北二人转、河南豫剧、河北梆子、越剧、秦腔等中国优秀传统戏曲,用不同地域的文化形式鲜活生动地表现着中国的历史和人文,歌颂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坚韧品格。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理解民乐中体现的中国历史与人文精神,无疑是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费孝通曾用十六字来形容中国各民族间文化的关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也是如此。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辉煌灿烂,它们各具特色,和而不同,展现着各民族优秀的历史与人文。充分认识各民族音乐,理解各民族音乐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阿里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生动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同胞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色;二胡曲《赛马》、马头琴曲《万马奔腾》、草原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生动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宽广胸怀和牧民生活;《翻身农奴把歌唱》《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生动表现了人民的高原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民族心理;等等。少数民族音乐中反映着少数民族同胞独特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和特色。了解和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对于青年学生了解多民族文化,提升个人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流行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流行音乐逐渐涌入中国,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文化形式。流行音乐不仅时尚多元,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在音乐教育中使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在音乐教育中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青年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强,就业压力、情感压力、学习压力等使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面临严峻考验。心理素质不仅仅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音乐教育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发挥音乐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可以有效增强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音乐教育中化解心理问题。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扰,如家庭、学业、感情、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相关的心理困扰,给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困扰。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独特优势,利用音乐中的精神引导化解青年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可以从音乐的变化发展中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准确把握青年学生思想的时代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化解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其次,利用优秀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化解青年学生的心理疑虑,比如用《朋友》《第一时间》等歌曲去诠释青年学生间的友谊,用《爱》《情非得已》《小幸运》等歌曲去化解青年学生在感情中遇到的困扰,用《我相信》《隐形的翅膀》《感恩的心》等歌曲化解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激励青年学生勇于战胜苦难;最后,利用古典音乐、轻音乐舒缓青年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青年学生在放松、舒适的氛围中化解心中的各种疑虑。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进一步完善高校音乐教育,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在课程设计、管理方式、活动平台、制度机制等方面下工夫。首先,高校应该树立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突出作用,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去帮助学生增强音乐认识,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增强音乐教育效果的基础上实现青年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其次,高校要完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严把教育内容质量,教学内容中的音乐作品要结合时展和青年学生的发展实际,兼顾艺术性和思想性。再次,要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要安排和开设音乐类选修课程、音乐类教育活动,把音乐教育和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日常管理和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在艺术教育中体现价值导向,在思想教育中借助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最后,要注意完善高校各项课程的内部协调机制,促使音乐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活动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思想教育本身应该是丰富的,也应该是富有文化蕴含的,这样才可能对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这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应该在青年的素质教育和思想引领中发挥更加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九星 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参考文献: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7

关 键 词:模特教师 素养 人格修养 艺术修养

模特是时尚的弄潮儿,集中反映了公众的审美情趣与想象力,是当代生活方式的诠释者。培养优秀的模特是时展的需求,每一个成功模特的身后,都有一名伯乐,为其成长辛勤地耕耘。我国模特业,虽然队伍日益壮大,但真正优秀的模特并不多,这就急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人格修养

“为人师表”蕴藏着深刻的含义,作为培养专业模特的教师,除了全面的个人素质外,占首要位置的还应该是个人的优秀人格。人格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它可以引导和带出一批过硬的专业队伍,所以一个教师的人格优劣与否是至关重要的。模特队伍是一支难带的队伍,入选模特的女孩子在形象上都有过人之处,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所以往往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有一种自我欣赏的感觉,把握不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角色。要把这些人从“毛坯”炼成精英,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教师的表率作用应是首当其冲的。教师要敬业爱业,用心灵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忠于艺术,献身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及社会职责。而切不可有半点的功利思想,把培养学生当成一种交易,以致陷入一种世俗无奈的境地。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师表像春蚕、蜡烛一样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思念和精神的财富,他们的人格成了不令而行的标志。梅兰芳大师曾为国蓄须,盖叫天曾为艺术折骨,毛泽东、周恩来用自己的人格感召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所以,一个教师的人格比技艺更重要,只有人格的力量,才能把学生领进精神的家园;用一种非功利的价值观,使学生走进高雅、走进高尚,脱离俗气。

二、文化修养

模特的文化素养是其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是其表演质量发展的隐性因素。作为模特教师,更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首先,较高的文化修养可提高模特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21世纪的模特不再是空的衣架子, 表演中模特穿出的不仅是风采, 而且是文化。模特本身的素质越高, 文化层次越高, 其表演就越耐人寻味。在服装表演中,模特与服装之间不仅仅是穿着与被穿着的关系, 模特还是服装设计理念的表现者和传达者, 这要求模特要具有理解设计师设计意念的能力。优秀的模特必须知道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可以把服装所表现的内容展示出来, 在动态上进行再创造, 这就需要“功力”了。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很难把握所展示服装的内涵。这就要求模特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揣摩, 体验与分析人物性格, 追踪诗人激越的联想, 用日积月累的知识灌输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

其次,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有利于挖掘有关角色的造型、美的个性、美的气质、美的风韵的独到所在。为了使表演具有一定的深度, 服饰模特在一切表演中往往需要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饰, 需要有扮演不同角色的能力。因此, 服饰模特应该全力去挖掘有关角色内涵的一切, 或直接或间接的背景材料。

再次, 较高文化素养能孕育出模特优良的气质。在模特这一行,气质的含金量绝对大于技巧,它反映了人的文化程度、道德品质、性格类型等内在素养。当然,气质的培养是需假以时日的,而在气质的培养过程中文化素质起决定性作用。

三、艺术修养

作为模特教师,艺术修养是指导学生提高的基础。模特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技能示范,来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如果教师的示范不能被学生所理解,或者是错误的,将大大降低教学魅力,教学工作被动,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

首先,模特教师应具有表情艺术修养, 表情艺术包括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小品艺术等, 而对于模特而言, 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修养尤为重要。在时装表演中,音乐是将服装与服装表演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设计师与模特通向观众内心的心灵桥梁。而舞蹈是用流畅的人体语言来表达主题,是与服装表演有血缘关系的艺术。对模特来说,舞蹈是表演中台步和造型的灵魂, 模特通过舞蹈的专门训练,可以提高动作的审美化,丰富形体感觉, 增加身体协调性,从舞蹈艺术中启发思维方式。

其次,模特教师应具有服装艺术修养。时装模特经常与时装设计师配合工作,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是模特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可见模特所必须扩展的专业就是服装艺术设计。模特为展示服装而工作, 时装与模特的人体一起升华为特定的艺术形式,模特只有对服装艺术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展示它。

再次, 模特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修养。虽然模特在T型台上表演服装时是很少开口说话的, 但在日常生活中, 或一些模特大赛中, 模特的内在美往往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可见规范的语言训练是其争取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要公关手段。

此外,模特教师还应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如影视艺术、摄影艺术、体操艺术,等等,从而丰富自己的表演内涵。模特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够把更好、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四、PM精神

一名优秀的模特教师,不仅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其PM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P精神是指目标明确、有魄力、思路开阔、大胆创新,理智特点明显;M精神是指能把握模行的情绪变化,保持整体的聚合力,发挥模特本身的创造性,情感特点明显。PM精神是二者的融合,既有自己的主见,对全队的控制力强,又能调动出每个模特的情绪高峰,形成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让他们成为自己艺术能力的主人。

五、敏锐的触觉

作为一名模特教师,能敏锐地触觉时代的流行信息,清醒地认识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模特;每个模特适宜形成哪种表演风格;怎样培养出优秀的模特;要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豁达大气,要善于发现、吸纳和塑造模特。被誉为中国“模特之母”的吕国琼就是个例子,她培养的许多模特曾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先后率团赴欧美及东南亚十多个国家演出,为中国模特表演艺术和服饰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模特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丰富自己,还要在表演实践上有扎实的功底。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培养出优秀的模特。模特教师还应大量涉猎各类文学作品,丰富自身内涵,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培养自己好的性情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带动学生发挥特长,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并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

参考文献:

[1]徐宏力、吕国琼. 模特表演教程.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2]吴卫刚. 时装模特培训教程.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8

1、菜花:西红柿和菜花搭配可以帮助治疗很多疾病,菜花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K等营养成分,能清血健身,增强抗毒能力,预防疾病。西红柿和菜花搭配,能充分发挥其营养功效,还有治疗胃肠溃疡、便秘、皮肤化脓及预防牙周病的作用。

2、鸡蛋:西红柿炒鸡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菜肴,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糖类、芦丁等成分,具有抗维生素C缺乏病、润肤、保护血管、降压、助消化、利尿等作用;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等功效。二者同食,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健美和抗衰老的作用。

3、芹菜:西红柿可以和芹菜搭配健胃消食、平肝降压,芹菜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和丰富的纤维素。西红柿可健胃消食,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尤为适宜。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P,即芦丁,能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若与芹菜搭配食用,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清热利湿,平肝降压等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病、贫血等症。

4、豆腐:西红柿搭配豆腐食用,有助于益气和中。西红柿果蔬兼具,味美可口。西红柿不仅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有机酸,而且含各种矿物质也很多,占其总重量的0.6%,其中以钙、磷、锌、铁为多,还有锰、铜、碘等重要微量元素。西红柿配以含微量矿物质元素更为丰富的豆腐,将满足人体对各种微量元素的最大需要。另外,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西红柿与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豆腐配食,其温补脾胃、生津止渴、益气和中的功效还会增强。

(来源:文章屋网 )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9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校图书馆 学生服务 提升 创新发展

书籍,知识的源泉,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知识的渴望,引发对于书籍的渴求,成为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即使“活到老,学到老”,还欠三分火候。因此,在求知的黄金时代学生时期,更应注重对书籍的选择和学习。学校图书馆为学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阅读条件,成为学生们忠实的伙伴之一。我校的图书馆规模适中,在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校图书馆已初具规模,走进正门,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令人赏心悦目。书的种类丰富,一应俱全,不失为一个知识宝库。它给师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方便和欢乐。全套先进的电脑设备实现了微机借阅;图书管理员辛勤不倦地贡献更增添了图书文化的丰富色彩;繁忙有序的借书工作为学生们津津乐道。学生们、老师们都喜爱图书馆,不仅出于学习的需要,更出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这无疑也是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指向。人文素养蕴涵着丰厚的再学习的潜能,是促进人终身学习的强大动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别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它无法通过灌输来达到目的,它必须通过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才能得以提高。作为承载祖国千年文化精髓的学校图书馆,在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引领,以此实现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学生除精读课本以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书本。这对丰富学生知识,增长见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都知道: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是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各个岗位能够获得成功并且获得终身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样一种教育理想,我们的学生就不能没有人生的梦想和憧憬。学生的人生梦想和憧憬既来自学校教育中道德层面的引领,更多的则来自学校教学活动中知识探究层面的引领。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课外读书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在学生的生命深处播下理想与追求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就是要给学生们多一点憧憬,多一点梦想。

书籍所体现的人类文化的本质内涵决定了我们的阅读活动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我们的阅读活动过程完全可以呈现出让我们赏心悦目的过程。在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中,我们就是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理解书籍所蕴涵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正是书籍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使我们的读书活动可以丰富多彩,可以生动活泼,可以使我们的读书活动成为赏心悦目的乐事。

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感受阅读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需要积极地去培养。阅读的兴趣常常来自于文本语言对学习者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愉悦,而所有这些又都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阅读体验,因而积极做好阅读推荐工作,让学生多阅读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极好途径。工作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在呈现读书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读书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学生对读书的独特体验是其人文素养发展提升的最有力的支持。作为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只有当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们都知道,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特点之一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离开了这样一个过程,又何谈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何谈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何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关注学生读书活动的过程,就是要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开展好课外读书指导活动,不断优化学生的读书过程,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提升学生的读书品位。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活动我们有许多传统的好方法,如举办讲座,出刊黑板报、读书笔记专栏等,但还是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比如,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喜欢读书沙龙等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面对面地进行知识的交流,体验的传达,思想的交锋。 笔者总以为,读书的魅力又何止在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体现在更为深广的课外天地里。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常常更能让学生去掘取“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同样,以笔者自身的读书体会来说,人文素养的提高更多地得益于课外。许多时候,学校图书馆的学习资源比课堂教学资源蕴涵更为丰富的人文思想的内涵,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力量。作为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就要重视沟通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关注学生的课外读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文化的积淀,在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实现人文精神的提升。

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阅读的状态、阅读的角色,成为阅读行为的主体,成为读书活动的主人。想想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在饭桌上阅读,也可以在马桶上阅读;我们可以边走边阅读,也可以躺在沙发、床上阅读。虽然有些阅读行为不符合用眼卫生等的要求,但却都是实实在在的阅读行为。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今天的课外阅读,是大阅读学习行为的起步,我们应该努力使今天的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作为学校图书馆,既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也要通过读书指导活动,沟通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关注学生的课外读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文化的积淀,在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实现人文精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图书馆管理.大众文艺,2012,(2)

[2]丁英凤,王嵘.高校德育教育与图书馆的德育教育功能.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3).

[3]阎德升.发挥中专图书馆的德育职能.

丰富的文化素养篇10

一、加强人文积累。培养人文素养

小学音乐不仅要从音乐的知识、技巧上进行教学,还要关注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建构丰富的音乐课堂,引导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基于这一目标与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培养自身人文素养出发,扎实自身教学基础与人文素质,以展开更优质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点上,阅读与音乐不谋而合。阅读是积累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内心感悟的过程,教师应多加强自身阅读体会与人文积累,体验、积累、实践、反思,逐步强化音乐素养,将人文性与音乐性结合,探索出高质量的音乐课程实施方法。可以阅读《音乐教育的哲学》,了解音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音乐教育与人生一样,富含哲理,不能简单地从音符、识谱、唱歌等方面进行知识与技能培养,也不仅仅涵盖钢琴、古筝的演奏技巧,还包含了对学生积极情绪、学习兴趣、音乐精神的培养,由音乐哲学的阅读,审视现阶段教育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阅读《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将音乐教学置身于社会中,基于社会能力培养目标,关注音乐教育的最终趋势与作用;阅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将素质教育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音乐教育,加强音乐教育中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结合,重视对真正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阅读,能加强教师人文积累,培养人文素养,提升教师音乐素养。

二、关注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

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存在这些问题:弱化情感体验、过于重视技能、追求教学形式,这些问题导致音乐教学华而不实、远离审美,丢掉了音乐的灵魂,让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被迫”的音乐课程,使得音乐课程教学效率不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不大。为解决这些问题,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阅读积累,从阅读中真正领悟“教育的艺术”,真正感悟《音乐学科教育学》存在的意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重视审美教育,让音乐教育为生活服务,以学科综合、知识拓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可以采取这些策略:一是加强阅读,学习人文氛围创设。如《小象》一课的教学选用各种小象的图片、资料、工艺品布置成教学背景,引导学生自主观赏、了解,产生良好的视觉感受,之后展开学习。二是加强阅读,培养审美情趣。通过阅读熏陶,涉猎诗词歌赋、绘画美术等,提升教师审美情趣。如《春雨蒙蒙地下》中,以《春夜喜雨》导入课程,创设良好的人文氛围。三是通过阅读,将音乐与人文结合,深入研究音乐对学生道德、个性品质、思想内涵等的培养作用。

三、化教学实践。丰富课堂结构

将阅读与音乐教学人文结合,关键的阶段是需要教师强化教学体验。阅读是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储备技能、方法与能量的过程,为真正地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强化师生人文素质与音乐素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体验、反思与总结,不断寻求突破。正如《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中阐述,最理想的教育是教育者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富有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引导不懈追求,教师提供的是素质教育、创造教育、生命力教育。基于此,需要探寻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丰富音乐课堂结构,建构理想课堂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