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十篇

时间:2023-09-28 17:3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丰富企业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潮、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不断交锋,为我国企业党建政工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因此,如何落实和开展党建政工工作,发挥党建政工工作在推动企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是每个企业必需面临的首要问题。实践中,立足企业文化在丰富党建政工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在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企业员工、稳定职工心态、创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立足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工作的深刻内涵

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党建政工工作成为每个企业都十分头疼的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党建政工工作都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党建政工没有好的突破口,说服力不强。

党建政工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能够对企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是企业经久不衰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有力保障。党建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实行无缝对接,不仅可以发挥企业文化的精神动力,还能推动党建政工工作的协同发展。企业文化在更加宽泛的领域内与党建思想强强联合,企业文化可以成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表现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党建政工还能够不断丰富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提供更高的平台,巧妙地将党建思想变成企业自身的文化思想,拔高企业核心价值观,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以企业文化为底蕴,进行党建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内涵。

第一,立足企业文化,创新党建政工内容。以企业文化为底蕴,首先可以促进党建政工工作在体制上的创新。党建体制创新,可以极大地开阔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范围,实现党建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可以提高政治思想工作视野的宽度,将企业愿景和使命充分融入到党建政工工作中,极大地丰富了党建思想的深刻内涵,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第三,可以将企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员工行为规范与党建的基本要义结合起来,细化党建工作内容,增强党建活力。

第二,立足企业文化,拓展党建政工工作思路。实际工作中,首先要以人为本管理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党建工作的活动和内涵,运用专题讲座、培训学习、参观观摩、文体娱乐竞赛等方式,加强员工思想信念和道德纪律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其次,因地制宜地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柔化工作方式,化政工工作为无形教育,可以深化党建思想的思路。

第三,立足企业文化,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协同发展。一是企业文化的管理属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二是有助于培育形成企业管理特色和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的文化管理、创造品牌和对员工进行全面教育、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机结合。三是促进企业培育打造一支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负责任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人人激情创业、奋力争先,把企业整体目标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有机统一起来。

三、立足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工作的路径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企业文化的发展进步,需要党政治工作推动促进,而企业文化则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依托。企业要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政治优势,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支持。

第一,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党建政工工作的政治特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如何发挥企业文化中有益的一面,摒弃不利的一面是企业必须正确取舍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发挥党建工作的魅力,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党的基本方针、路线和政策贯彻到企业发展中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正能量,运用先进党员事迹教育和鼓舞每个员工,同时也净化了企业文化。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2

一、首先对现阶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以往的一段时间,国有企业各个级别党组织将企业改革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致力于使得现代化企业机制背景之下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也就可以使得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但是与此同时也应当认识到的一些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改革工作深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其实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少数的领导人员在思想层面之上仍然是存在忽视党组织的作用这样的问题,片面的认为市场经济是依据价值规律来发挥出来相应的作用,物质利益优化调整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比较强,思想政治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难以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从而也就会使得基层单位当中的党组织设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党群干部也因此呈现出来一种后继无力的趋势。

某些基层党组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难以将决策参与、带头执行以及监督管理等作用发挥出来,从整体的层面上进行分析,活力水平较为低下,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之下党组织会呈现出来一种涣散的态势;某些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对工作一线中员工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了解,也难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呈现出来一种固步自封的态势,在此基础之上党建工作想要将各项性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也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某些企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意识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之上,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传统活动作为蓝本,难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一般情况之下文章发表的比较多,但是想要使得文章中的思想得到贯彻落实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想法多,实际操作少。

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问题的影响之下,涌现出来的问题是政工干部白白的做了一些无用功,但是员工以及人民群众却认为这些活动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问题的影响之下,会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升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希望可以在日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使得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二、丰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企业文化在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占据灵魂地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来凝聚、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以及企业形象塑造等作用,可以使得企业管理提出的内在层面上的要求得到满足,也可以使得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逐步的变得更加完善。依据相关调查工作得到的结果显示。企业凝聚力、推动力以及整合力和企业文化内涵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在现阶段我国时展背景之下,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由以往的产品竞争向着企业文化竞争的方向转变。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如果想要使得改革工作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的话,虽然说肯定是需要使用到严格的管理机制,但是从本质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仍然还是需要使用到较为先进的企业文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作为企业改革工作深化程度提升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重要措施,应当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使得企业凝聚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崭新的时展背景之下,企业开展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以再单纯的依靠说教、灌输等措施发挥出来的作用,企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在对企业文化、创新措施以及基础加固等方法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以便于可以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出来更为强劲的作用。

让企业文化逐渐地融入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工作中去。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经由企业领导者提倡、所有员工认可并自居的实践,以便于将企业活力激发出来,促使企业逐步得到健康的发展,它是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可以接受的一种价值标准,与此同时也是员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共同追寻的理想。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力度,可以为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奠定技术,与此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较为重要的一项措施。

三、促进国企党建工作上水平

一是使得制度文化和党的制度建设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在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逐步将以往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起来,以此为基础来对现行各项机制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使得制度文化和党的制度建设工作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施行规章制度构建措施,逐步使得纪律变得更加的严肃,奖惩措施变得更加的分明,逐步促使干部群众围绕着中心得到发展,从而也就可以对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二是重要事项党政会签机制应当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依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起来。但凡是涉及到较为重要的规章制度编制以及大规模资金动用等问题,都是需要开展会议之后再做决定,交由基层党政领导共同审核并签字确认。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逐步构建出来党务厂务公开机制,但凡是涉及到员工的普遍性重大问题都是应当提前在公示栏当中予以通告,以此为基础充分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

三是逐步使得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完善起来。责任分解、责任考核以及责任落实等领域当中的工作应当妥善的完成,在实?H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将党风建设的责任范围以及重点任务明确的规划出来。与此同时也应当逐步的使得领导干部定期汇报机制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廉政会谈机制逐步得到贯彻落实。

四是逐步使得党内民主机制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针对领导班子以及领导干部施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党群内部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密切的配合,一级管理一级,逐层使得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得到贯彻落实。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3

“全聚德”是一家老字号餐饮企业,130多年的历史奠定了深厚的企业文化根基。总理曾将“全聚德”的内涵解释为“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信至上”。这3句话精确地概括了“全聚德”130年来一贯追求和秉承的经营理念。而在多年来的传承中,“全聚德”并没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在其丰厚的不同凡响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坚持创新发展,不断追求卓越,全力打造我国餐饮业的旗舰品牌,在持续的发展中进一步扩大了“全聚德”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

“全聚德”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影响力体现在许多方面,根据“全聚德”的传奇历史,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经排演了话剧《天下第一楼》,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老店》,分别荣膺艺术大奖。1997年,集团公司聘请中央民族乐团著名词、曲作家创作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京腔京味的全聚德集团歌《一炉百年的火》。在1999年举办的“全国企业之歌”大赛中,由全聚德合唱团演唱的这首集团歌受到一致好评,一举夺得大赛金奖。一系列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全聚德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愈加深远,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现在的全聚德虽然是一家上百年的老企业,但发展和管理已完全现代化,尤其是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开展的体制、机制、管理、营销、科技、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七大创新”活动,其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的扎实推进,已使之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由此可见,文化与品牌联系密切,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内涵是文化,同时,文化支撑着品牌的丰富内涵,品牌也展示着其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全聚德”企业文化的营造及品牌影响力的形成,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如果“全聚德”没有文化与品牌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就不会孕育出丰厚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品牌。

笔者再举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的洋快餐为例。我国是饮食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但现在快餐业的大半江山却几乎被洋快餐所攻克,同样是快餐,为什么洋快餐与中式快餐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如此巨大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洋快餐在我国大中城市的迅速扩张,本质上是伴随现代生活而来的休闲文化的胜利。美国的两大快餐品牌在国人眼中是休闲饮食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而更重要的是,洋快餐借助其文化内涵和品牌的力量为中国的家长和孩子在休闲时建起了连结亲情的桥梁。洋快餐的经营理念和核心策略是,用充满文化品位的休闲式餐饮,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恋爱中的伴侣之间构成一种文化亲和力;在这里,年轻一代找到了休闲玩乐的感觉,年长的人们同样可以欣赏到一种典型的外来文化。这就是中式快餐难以抵住洋快餐的奥秘。鉴于此,中式快餐在发展中除了要学习洋快餐的标准、干净、服务外,更要学习它们为消费者所提供的“软性”内涵,如亲情等人性化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亲和力,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产生和谐。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4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省水利一处为水利厅直属企业,主营业务为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一级资质。在多年的创新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淳朴、诚信、奉献、奋进”为企业精神的主要文化内涵,这一内涵深刻,凝聚简练的企业精神,涵盖了一处几代人不畏困难,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是一处人改造江河造福子孙的品格提炼,在这一核心文化的派生中,省水利一处形成了企业独特的管理理念和人文风貌。如企业的经营方针定格为“龙形,虎踊、牛劲、凤颜、快速。少怨、多思、精谋、善断、实效。”企业的发展理念确定为“以学习力提高全员素质,以凝聚力打造一流团队;以创新力引领一处未来;以文化力推动跨越发展;”企业十二五时期的目标是:“努力打造一个活力、兴旺、殷实、和谐的新一处”等等,诸多企业理念的形成,为文化建设的发展丰富了内容。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亮点

从2003年起,一处用近10年的努力,每年投入环境建设几十万,使一处形成了花园式的办公环境,家属区也完成了绿化、硬化美化改造,如今的处区处貌,室内室外,花团锦簇,草绿树青,软硬设施的积累为企业文明建设彰显了色彩。此外,一年一度的年会联欢,自编自演的艺术氛围也是企业文化拓展的一个突出亮点,再次,企业网站的辐射,《一处简讯》的出刊,都作为窗口彰显了企业的发展形态。

三、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近两年来,一处加大了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是前线施工普遍开展了标准化项目部建设,大的项目部投入资金购买彩钢瓦板房,即改善了前线职工的生活条件,也推进了文明施工有序开展,各工地彩旗、警示标志,门匾、施工图版一应齐全,体现专业队伍的整体形象。二是文化设施投入包括会议室多媒体投入,微机光缆引入,摄影摄像投入,办公用品会议用品更新。体育设施购入,活动室建设,室内外宣传设施建设等投入近百万元。三是职工岗位服装统一,职工素质培训;文体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每年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

四、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

主要是党政工青共同组织,各有主次的活动方式,一般以节假日和大型会议时期开展活动,主要有征文书法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文艺联欢活动,诗歌朗诵活动。体育方面主要有球类比赛,象棋扑克比赛等。

五、职工思想状况及关注的问题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5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蔓延,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均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获得了臣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在企业管理中缺乏深层次的实践和应用,而只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象的形式.

1.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与长期性的工程建设,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与科学的行动指南,但目前我国较大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虽然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也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但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似乎并无影响,但随着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与统一的规划,其影响便会体现出来.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几个部门或机构在单独独斗,人员投入、精力投入有限,没有系统管理,缺乏整体格局规划,忽视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监督、反馈等相关机制配套不完善或执行不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行动指南,最终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迷失方向.

1.2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层次不高,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只重追求企业文化的表面形式,注重形象工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企业形象包装宣传,却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企业文化建设只停留在浅层的形式,缺乏内在价值与理念的体现,企业文化便无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1.3企业文化建设理解存误区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要加强企业领导者与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企业精神为向心力,企业全员参与,身体力行,形成具有统一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但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主观的片面认识,存在理解误区.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内涵理解不透彻,没有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发掘总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未提炼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不重视规划发展目标或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未找到契合点;部分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只顾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频繁的会议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肤浅理解为企业形象工程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等同于树立企业形象、制定企业标识、统一员工着装、宣传标语口号等.未能准确理解企业文化,自然无法进行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

1.4企业文化与管理相脱离

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管理在企业文化的指引导向下,才能更有效地实施;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才能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部分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未深入分析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体的思维方式,企业价值观及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价值观及发展目标缺乏契合点,忽略了企业内部相互间的联系,企业文化未能充分反映企业员工的意愿,企业文化执行力不足,企业文化的内容与企业发展不协调,因而未能很好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企业文化与管理相脱节.

1.5企业文化缺乏向心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集体意志的反映,是以企业员工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系统的企业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那么建设企业文化就要具有向心力.但我国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向心力,员工归属感不足.部分企业各部门不能紧密合作,未能形成共同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缺乏契合点,企业员工缺少积极主动的精神;部分企业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员工的价值观未形成一致,员工体会不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目标的实现,未能形成企业团结合作的氛围,缺乏凝聚力.

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提升.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质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解读.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当下,经济全球化快速蔓延,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越加激烈,我国企业发展面临更复杂严峻的考验,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统一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企业要建设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与工作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企业文化为引导,激发员工的自觉性,团结一致,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2.1深化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企业文化建设己经成为全球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科学发展观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只有深化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企业文化才能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企业领导者与企业员工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为思想指导,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的竞争是激烈的综合持续的竞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不断调整,大胆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企业文化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既实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的集合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要强调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只是把人当成企业发展的手段,更要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便拥有了竞争的优势,便等于企业拥有了发展与未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为员工创造愉悦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企业建设多样的文化休闲场所,组织开展各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让企业员工体会企业文化丰富的内涵,感受企业家庭般的温暖,促进企业员工的相互沟通交流,提高凝聚力,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将有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2.3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贯穿联系整个企业的各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应协调企业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形成企业稳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其创新可以是形式上的创新和精神理念的创新.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方法,要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进行指导,突出其可行性和先进性,让企业全体成员真正参与其中,企业文化精神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4完善科学的企业制度文化

完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也是为了保证员工的工作和需求得以满足.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制度管理相互融合,丰富制度文化的内涵,提高制度文化的导向作用.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用人与管理制度,员工可通过规范程序竞聘上岗;制定有效公平的薪酬制度,建立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与薪酬相联系,让企业员工清楚个人的工作表现与个人利益相联系,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不断给员工创造新的学习机会,不断给员工提供自我升值空间,企业员工取得进步的同时,企业的竞争力也在提升.

2.5发挥企业行为文化作用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6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中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语文课程建设也应服务于这一培养任务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发和实施语文校本课程,既是贯彻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校园文化的特色构建创造了条件

目前中职校园中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行为品质,在就业工作中,缺乏沟通的意识与艺术,自信心不足,缺乏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发展的动力。解决这些中职学生的行为问题,加强行为方式引导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中职学校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下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面向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需要,建构系统的评价方式和发展性评价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活动、体验、对话等实践方式学习语文课程。在课程的整合中,突出就业与创业教育,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实践实习,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信心,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服务观念、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充分体现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直接的一个重要区别,这一区别使得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同时,也为校园文化的特色创建,尤其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实施中职语文校本课程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全面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以企业文化为主要突破口,拓展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创造奠定更良好的基础。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中职校企文化对接提供了重要抓手

现代企业看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而这些并非一般课堂教学全部能能够实现的。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可以依托特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分析语文学科所拥有的资源及优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对课程资源积极筛选、加工、整合,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深层价值和学科价值,通过改编、补充或拓展,在校本课程的整合中突出企业文化教育,尤其是将地方人文、经济知识、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方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感受和了解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创新、创业、创优精神。

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基本点。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往往出现“抓实不足,务虚有余”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用的抓手。而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就能够将企业文化在课程学习中进行长期的渗透、吸收、融合,让学生在中职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将职业素养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素质。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丰富了校企文化对接的内涵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其他学科不可相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也为语文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也促进了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的升华。教师可以在理解学生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形成有内在联系的多元化的模块组合,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

毫无疑问,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当地的自然和经济、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企业经营之道,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人文精神、企业的优良传统、员工的优秀事迹、老板的创业经历等等均能够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课程的教学活动本身也成为企业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学习渠道,通过不同的选课,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师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来构建自身的体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与企业,并能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路,在进入企业时更容易地融入企业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发展。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7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德州德药 工会

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经过四十多年的企业文化积淀,现企业正处于一个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工会工作很好地借助了“企业文化”这一助推器,将企业和员工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一、以“十”为契机,加强工会工作

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历来是我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石。十会议召开后,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五届执行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各级工会要以党的十精神为统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和发展职工合法权益;着力加强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把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着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完成党的十确立的目标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根据“十”和全国总工会会议精神,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寻求工会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企业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公司工会决定继续坚持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工会工作,不仅丰富了工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工会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更加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有效地将之运用到工会工作中,才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二、以人为本,提升人员素质,做好工会工作

企业之魂说到底就是企业精神。称“企业精神”为“企业文化”是可以的,因为“文化”这个词有时就是指存在于人的信仰、行为习惯、文化设施中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一个思想体系。它看作“企业作风”、“厂风”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工作作风、社会风气之中,叫它为“企业之魂”也对,因为表现为一种信念、情感和意志,是企业的精神支柱。理解了“企业文化”的涵义更有利于开展工会工作。

首先,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根本因素。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竞争,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这种文化力被称为核心竞争力。但无论是企业文化或者是工会工作,都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我们来说,素质就是企业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员工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能不能抓住机遇,关键在于素质。把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将企业工会工作借助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员工的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总之,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工会工作中,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全面提升了人的综合素质。

三、发挥工会作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企业工会组织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职工有行使民利的平台。每年工会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企业重大决策都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企业决策由职工代表参与,增强了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企业和谐发展,企业工会被评为德州市模范职工之家。工会关心员工疾苦与需求,关注困难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每年为困难员工发放救济金。送员工子女外出培训学习,回来后安排在企业工作,解除了员工后顾之忧。让员工在企业有“娘家”,遇难事有诉求的场所。长期以来,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

(三)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2012年,企业工会以“二次创业”为契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了“游泳队”、“登山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摄影社”“文学社”。现在德药公司形成了“五队”、“两社”共七支文化团队――“七彩之光”竞放异彩的企业文化局面。这“七彩之光” 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做到了外塑形象、内聚人心,使德药公司创立了企业文化品牌,实现了“三品(产品、人品、企业家品牌)合一”的经营理念。这种精神文化力是企业文化力的最高层次,它可以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把整个企业和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强大的竞争实体。使员工工作之余,能够拥有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这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奢侈享受。使每一位员工感受到德药给予员工的不仅仅是工作、报酬,更重要的是一种家的温馨与愉悦;不仅是浮于表面上的吃饱穿暖的生活状态,而是要创造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的优秀员工。

(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10年以来,企业工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行政平等协商连续三年签订了《德药公司工资集体协议》。每年为职工增资约15%以上。得到双方的认可,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四、全面塑造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的形势下,塑造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认同是最重要的。企业通过企业的产品、服务、员工与企业的作风等,转达和传递给社会,形成社会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工会工作将企业文化外延扩大,建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企业文化。企业工会响应市政府号召,连续几年“支援新农村建设”,派企业干部驻村,长年赞助德州市“得高宁”杯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工会工作着力塑造企业的形象,即:良好的公众形象、过硬的产品形象、可信的经营形象、科学的管理形象、优美的环境形象、“四有”的员工的形象、宏伟的发展形象和“四化”的班子形象。要用我们的企业文化体现企业形象,向社会宣传企业形象,向市场推介企业形象,让公众了解企业形象,大力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用良好的形象参与竞争,走向世界。

五、促进企业经济增长,保证企业和谐发展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国企;企业文化;创新;探究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下,国企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许多挑战与竞争。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但是随着时展,越来越多新的元素会影响到人才招纳与管理。所以,企业为了更加重视人才资源,将要从企业文化的方向入手,通过调整企业的现代化价值取向,优化员工工作的环境,调节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些种种都会成为影响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要对这些进行优化,就要从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去改革创新企业文化,这也是企业改善自身以使得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极速变化的经济市场。

一、国企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自身没有正确认识企业文化这一概念

笔者将从四个方向阐明对企业文化认知缺陷的具体内容。第一,一些人没有正确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是简单地把企业文化认为是一种政治工作,基于这个原因,企业管理者往往怠慢地对待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因此也弱化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第二,一些人错误得把企业文化虚化了,认为它的内涵仅仅是指一些外在的物质方面的体现,企业在社会大众的眼中是否体面,往往这样的原因也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产生误解,使得企业文化内容虚化。第三,一些管理者错误地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相混淆,使得本来与企业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两者相互脱节。第四,一些传统管理者认为,可以使用传统学说来管理企业,然而这并不是常见的企业管理办法,需要寻找一定的专业研究人员,寻找适合运用传统学说的企业管理方面,寻找其中许多具体的明确的关系,来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实现对企业文化的丰富以及完善企业管理工作。

2.企业文化缺乏专项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不单单要求其贴合时展步伐,所从事行业工作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使得企业文化适合企业具体工作,以及具体管理者的管理风格。这项工作是与企业具体人员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与政治工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把创新企业文化当作一项政治工作的话,就会把企业文化内容淡化,因为缺失有效的专门部门以及专门人员的专业管理,所以具体工作缺少了具体科学的组织手段和策划手段,同时,组织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得不到专项工作的保障。

3.企业文化重形式轻内涵

国内的现状是,国企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专项管理工作,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手段不够丰富和专业,所以,往往在这种模式下形成的企业文化,都是徒有一个看似不错的外壳,而实际内容却难免单薄的。与此同时,这样不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尚且也不能影响到企业实际操作行为,使得所谓的国企的企业文化,难以起到实际作用。进一步说,仅仅谈企业文化建设,现在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偏向于碎片化和非理性化。同时,领导也不关心相关建设活动,导致往往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就变成了个面子工程。

二、基于科学发展观加强国企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的办法

科学发展观现在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国企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并且与自身企业特征相结合做出综合考量,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企业文化创新过程步骤。第一,企业要充分了解自身企业,了解企业现在对于创新企业文化的现实需求已是事实可能性,摸清楚创新企业文化的需求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弄清楚实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第二,要充分挖掘文化创新要点的来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做出的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以及其他具有进步性的时间,经营者都可以从中提炼经营要点,创新之处,先进思想,并及时将这些先进之处应用到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中。第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些优秀的成果文件应该进行适当的整理,从中提炼契合自身企业的风格的实施办法和精神内涵,用这些来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使得企业精神文明越发鲜明,发挥其知道所有员工工作的作用,构造企业生产风格的作用。第四,明确基于科学发展观来刺激国企企业文化发展丰富的目的,适当的时候将文化建设工作与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使他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利用文化建设强化工作效率与质量,通过实际工作实践来获取实际经验,以更好地充实国企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一个明确的企业经营风格和理念。第五,制订全新的企业文化创新战略计划,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具体落实步骤,都应该有一个相对明确先进的计划。对企业进行一个全面完整的分析,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风貌建设,等方面全面综合考量,制定一整套综合的文化发展战略。同时也要有的放矢,不仅要全面抓,更要抓住主要矛盾,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要矛盾上,发展国企企业文化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战略制定的主要发展方向上。

三、结语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极速变化的经济市场中势必将成为企业改善自身管理工作的利器,同时也是企业灵魂的重要支柱。一份优秀的企业文化象征着一个有优秀灵魂,优秀领导,以及优秀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给国内经济市场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经济高速发展,高度联合的全球经济发展大背景下,身为国有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积极完善并创新自身的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借此增强国企的人才管理战略,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宇霞.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企企业文化创新思考[J].青春岁月,2011,(18):139.

[2]黄新元.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18):128-129.

[3]钮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国企企业文化创新探讨[J].低碳世界,2015,(33):160-161.

[4]李丽军,李建芳.构建以人为本的一流企业文化[J].商场现代化,2017,(7):89-90.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9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本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文化物质载体、文化指向群体等方面的特色,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定义为以高职院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契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的,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高职院校全体成员参与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集合。依据这个定义,与普通高校相比较,高职院校因其独特的职业教育因素,在它的校园文化中更多地体现了“职业性”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从职业岗位出发,坚持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现代“企业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征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带有鲜明的企业文化的特征。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

(一)加强高职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发展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基础的。高职院校校园的物质文化也同样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有用之才,各高等职业学院应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并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其他文化形态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物质文化建设跟上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包括:1.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物质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实训场所是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够得到真正锻炼和提高的实战基地,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摆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无论在环境建设还是硬件设施建设上都应该与企业第一线的工作环境相一致,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未来的环境、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2.建设体现学校文化传承、文化内涵的校园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考虑自身的特色及办学宗旨,在学校的建筑物、园林、广场、实验实训场所等建设中,精心设计,赋予它们以丰富的文化气息和内涵。如对学校校训、校徽的展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命名,在教学楼、实验实训场地、企业班活动基地等悬挂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格言警句,在广场或者文化广角展现学校发展历程等等。通过这些,创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和院校魅力。

(二)加强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建设,强化执行力

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督促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师生员工自身的行为,形成较强的向心力,维护学校正常秩序。1.创建以人文本的校园制度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指导思想,完善学校教学、学生教育管理等相关制度,规范校园行为,努力创建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在制定各种校园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意愿,应该尊重他们的参与权,特别是在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制度文化的主人翁精神,也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行为规范作用,促使管理规范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2.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了好的制度的保障。如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少了制度的保障,必将成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软肋。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制度体系作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供组织保障;制定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各种基础性的文件,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开展。3.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系高职院校教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只有既掌握着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门人才。而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一直都存在着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评选、激励、管理体系,建设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的教师队伍。

(三)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规范行为

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科技、文化等第二课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专家讲座等活动,带动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如设立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知识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作报告、讲演,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朗读、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的情操,“把文化素质教育与学校开展的艺术文化活动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2.规范教师的行为,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素质的高低无疑也影响着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而教师的素质又是由师德水平所决定的。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只有教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建立考评体系和奖惩体系、注重人文关怀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规范教师行为。

(四)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建立价值理念系统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四个方面中,精神文化是重中之重。校园精神文化对广大师生具有导向、激励、熏陶和重塑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对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应该以继承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一方面要继承学校在建立和发展中的办学追求及思想精髓,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职业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和建设新的精神文化环境,才能建设有自身特点的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1.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特色高职院校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专门技术的人才,以培养职业人为办学目标,就必须在师生员工中树立一种“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的理念,加强对师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师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弘扬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技术精神,打造“职业”特色,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2.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实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指出:“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对理工科学生要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的课程,对文科生要相应地开设自然科学之类的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此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勤俭、知足的生活观念,“贵和执中”的处世思想,“贵义贱利”的价值取向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高职院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大学语文课程、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入校园文化中,植根于校园文化之中。

(五)融合企业文化,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职院校对企业的依赖性较强,行业烙印较深,并且影响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搭建与企业的交流平台,例如建设企业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建立企业班、校企技术合作、邀请优秀企业家、技术行家担任兼职教师,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企业管理人员开设专题报告会,举办校企合作企业或杰出企业文化展览,与企业合办文体活动等方式,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中,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促进学生深入了解、领会企业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力争能培养出优质的企业人才。

作者:张雪梅 郭健 杨海波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山,刘向红.大学校园文化与大众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中国商界,2008(4).

[2]黎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篇10

1文化营销的内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追求的已不仅是某种物质需求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享受和寄托,其行为正从物质型消费转向文化型消费。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是对文化艺术情趣的欣赏与享受和文化价值的追求与心理约束,以及文化通过制度化约束与规范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文化营销,是企业从消费者的文化环境、文化价值取向和精神文化需求入手,营造科学的、人情的、艺术的销售环境和产品,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促使其消费的营销管理过程。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是它强调的是物质需求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文化观念融入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一种交融活动,整个市场营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价值传递的过程。

2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现状与问题

2.1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现状

(1)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基础。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根本立足点。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其诊断方法、中草药使用等都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有力支撑。我国于1997年提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目标,之后“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八部委制定并颁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使中医药现代化进入快速实施阶段。

(2)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模式。文化营销的模式,是指企业如何借助或适应不同特色的环境文化开展营销活动。文化营销的方式主要有文化适应模式、文化支持模式、文化产品模式和混合模式等。目前,中医药企业在开展文化营销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是文化产品模式、文化支援模式和混合模式。文化产品模式是指企业将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产品结合起来,把产品作为文化营销的载体;文化支持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资助中医药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文化事业来贡献社会、服务社会,即通过开展间接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而非直接宣传企业的产品;混合模式是指企业综合以上模式开展文化营销。

(3)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途径。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途径主要有:在品牌上渗透文化,即在品牌上体现中医药文化,如河南宛西制药的“仲景”品牌;利用营销渠道开展文化营销,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医药销售公司或是与经销商合作进行宣传;承办文化和学术活动,如中医药研讨会、文化节等。

2.2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文化营销重视不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从“重生产、轻研发”转向“研、产、销”并重,管理者对营销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但是,有部分企业仍然只重产品不重营销,或者把营销仅仅理解为销售,对产品的上市推广、营销策划重视不够,更不用说文化营销了。而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对文化营销的认识不完整、不充分,所以在营销中对文化层次的内容如中医药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内容涉及较少或根本没有。

(2)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少、形式较为单一。任何文化都必须有相应的物质载体。一般来说,物质载体越丰富,说明文化发展得越繁荣,文化的传播和应用更广泛。中医药企业在进行文化营销时,其物质载体多为产品包装、产品介绍、企业文化介绍等企业常用的宣传载体。这些载体主要仍是围绕企业自身,所以形式单一,而且规模较小,没有把企业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大系统中去。因此,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文化营销更多地是停留在概念上,缺乏实践支撑。

(3)文化营销的途径少,模式不够丰富。文化营销,是将文化育于营销之中,但并不是说文化营销只能通过产品营销途径来进行。大多数的中医药企业仍然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只是在产品销售渠道上附属宣传中医药文化,很少有企业举办单独宣传中医药文化的活动,途径较为单一。

(4)文化营销与区域特色文化的结合不到位。区域特色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影响较大,与其他区域有明显区别或者为该地区所独有的文化。我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同地区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文化,这些特色文化也是企业文化营销的宝贵资源。而多数中医药企业在开展文化营销时,没有将企业所在区域的特色文化有机地加以整合。这实质上是对其他特色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束缚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文化营销的延伸。

3中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思路与对策

3.1整合企业文化

(1)建立以中医药文化为平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道德操守和职业习惯。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品格和人文精神,反映了企业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过程中的智慧张扬和价值取向。中医药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围绕中医药文化,把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统一到中医药文化这个平台上来。(2)对区域特色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中医药企业应立足中医药文化平台,充分发掘区域特色文化,领会其精髓,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创新,提炼出既具有自身特色、又能体现中医药文化底蕴,同时与时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鼓舞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基础。

3.2拓展文化营销渠道

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中医药企业进行文化营销,不能只注重口头宣传,还应该不断拓展文化营销渠道,对其注入文化元素,使之更加具备文化营销的特征。

(1)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就是救死扶伤,中医药产品的功能和作用也在于此。但是,作为中医药企业,更应该把自己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去,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形象。通过开展向灾区捐赠药品、向贫困学生提供奖助学金等活动,在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的同时,宣传中医药文化,拓展文化营销的渠道。

(2)开拓新的文化营销渠道。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农业和工业旅游项目,让人们免费参观中草药种植基地和中成药生产车间,使更多的人了解中草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在体验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

3.3增加品牌文化内涵

品牌代表着生产者对产品特征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品牌的背后是文化。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物质基础,而凝结着产品文化内涵和魅力的品牌带给消费者的超值享受,正是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付出的超额价值。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缺乏吸引力和想象力,自然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

(1)注重品牌建设,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特色。企业可以导入CI设计,通过品牌策划重新赋予品牌新的文化内涵,获得自身品牌文化的渗透力,重塑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化古迹、名人手迹、名人形象等作为品牌标志。在品牌的推广上,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活动,注重在内涵上建设品牌。

(2)提升品牌价值,争创名牌。在品牌设计和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实施名牌战略,把争创名牌作为企业品牌价值提升的奋斗目标。名牌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而且能够使消费者产生“价高质优”的印象,增加销量,获取高附加值。

3.4加快中医药创新

(1)加大产学研一体化投入,培养中医药人才。围绕建设一流科技、管理、经营队伍的总体目标,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启动中医药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安排经费对杰出科技人才予以专项资助,重点加强中医药产业领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沟通、协作,开展人才培育计划,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专项培养基金,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医药创新型实用人才。

(2)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医药企业应广泛应用各种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努力打造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平台。应结合自身能力,整合相关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同时,要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从中药材的种植抓起,加快GAP进程,中药成药原药材要用GAP合格的产品,生产车间环境要达到GMP要求,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都要符合GMP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