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十篇

时间:2023-04-01 16:55:26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篇1

从城市小资的自娱自乐,到资本的蜂拥而入,有机农业正在中国快速崛起。特别是农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众多大型资本纷纷入局,抢滩现代农业洼地。

然而,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样,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之路还需要克服重重挑战。

资本纷纷抢食

据财政部数据,2015年全年用于农林水的财政支出达到17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速度。另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的比例已经第五年连续超过50%。

随着国家财政向农业倾斜,社会资本也先后杀入农业战局,然而成功者却寥寥无几。

2010年初,联想率先提出进军现代农业。而投入几十亿元的联想农业与食品业务板块,发展到2014年整体营收也仅仅15亿元。直到2015年,该板块才以年收入16.39亿元、净利润2051.15万元扭亏,其中不排除通过与鑫荣懋合并重组的财务手段。

2014年,恒大集团也同时成立了三个新业务公司:分别为恒业集团、恒大畜牧集团和恒大粮油集团,高调进军现代农业,计划投资千亿元,涵盖了粮油、畜牧、乳业等板块。

2016年9月,中国恒大集团公告,以27亿元人民币出售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包括恒大冰泉)在内的非主营业务。。

除此之外,包括马云、刘强东、丁磊、雷军、潘石屹在内的各行业巨头都先后在农业领域作出了尝试。

对于大型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原因,多年从事现代农业研究的石嫣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资本、商业资本、甚至中产阶级,都面临着资本过剩的情况,而农业领域真实可见的利润空间促使了社会资本的大幅度倾斜。”

有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现代农业领域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0年农林牧渔及农药、肥料、饲料等农资产品领域VC/PE投资案例达到47起,接近2006年以来投资案例数的一半。

中科院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主任吴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农业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向农业倾斜,农业未来发展前景又很明显,大型商业资本投资农业是必然趋势。 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存在的潜力巨大。

不过,首农电商平台CEO李志起对本刊记者表示,部分大型资本对农业急功近利,低估了农业产业的复杂性,农业产业的特性就是长期性和持久性,一些企业急于套利、心态浮躁,往往会陷入到困境之中。

石嫣也向本刊记者表示,农业作为提供公共品的行业,公共资源不应该由某些大型资本垄断。更重要的是,大型资本以逐利为根本,对于健康食品的生产和耕地的保护还需政策手段保障。

但在福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研究总监张正看来,中国农业目前的问题在于技术、理念的落后,这些处在中国产业发展前端的企业恰恰能够给农业带来新的营销手段、前端科技、进步理念,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叫好不叫座

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存在的潜力巨大。

2016年的《全球有机农业年鉴》中显示,全球有机食品人均消费最高的国家是瑞士,人均消费高达221欧元。此外,卢森堡、丹麦、瑞典、列支敦士登、奥地利等国均能达到人均消费水平100欧元以上,而世界人均消费约8.3欧元,目前中国人均消费仅为约3欧元。

对此,中投报告认为,有机食品及有机生活用品,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自身健康以及低碳环保自然生活的向往,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成为主流生活方式。未来有机食品整个行业的产值会超过千亿元以上。

与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潜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有机农业企业鲜有盈利,亏损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状,经营惨淡的背后是有机农业成本居高不下。

沱沱工社董事长董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陈,沱沱工社发展有机农业至今,在资金投入上已经超过3亿元。而收益方面,直到2016年上半年还在大额度的亏损,2016年下半年才有一些资金回流的现象。

“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依旧看不到盈利的现象。”四川云顶山世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彬这样形容公司的发展现状。但是他也表示,有机农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行业,没有Y金储备和大量投入也难有产出。

对于有机农业叫好不叫座的现状,行业内把原因多归于有机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额。

董敏认为,有机农业的人工成本、自然资源改造与维护都要比常规农业高出数倍。与此同时,由于有机农业不能使用农药,企业还要随时面临着减产甚至绝收的巨大风险。但是,有机农业的产量却只有常规农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2017年开春,有好多曾经投身到有机事业中的创业者联系到我,问我要不要接盘。”阿卡农庄创始人江宇虹这样描述有机市场当前的艰难。

江宇虹认为,有机农业过于聚焦单一农业形式,而农业的内化性质又决定了有机农业不易于标签化、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有机产品不易与非有机产品区分,三者作用下的有机农业异常艰难。

认证乱象

在一系列问题中,认证乱象对有机农业发展的影响颇为明显。

据国家认监委统计,2004年我国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2张,2014年达11499张,10年间增长了500多倍。

国家认监委2014年在对有机产品进行认证真实性检查时也发现,流通领域违规使用认证标识现象突出,认证真实性不符合率高达5.8%。其中,50%是因为认证证书超期使用,28.6%涉嫌有机码缺失,14.3%涉嫌假冒有机码,7.1%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识。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网上充斥着帮助有机企业申请有机认证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收取每年1-3万元甚至更高的“辅导费”,声称可以帮助有机企业拿到有机认证。

本刊记者从一位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处得知,很多要认证的企业需要找中介机构辅导,因为企业自己申请几乎不能通过。

首农电商CEO李志起表示,国内的认证体系具有重大缺陷,认证机构本身就是企业,通过认证企业来监督有机生产企业的情况下,认证企业没有具体监督和违法追责措施,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消费者对有机市场失去信任。

“曾经国内市场确实充斥着好几百家认证机构,鱼龙混杂。”董敏告诉本刊记者,2012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实施以来,很多违纪的认证机构和有机企业被剔除,现在市场已经在向更加有序化迈进。 在一系列问题中,认证乱象对有机农业发展的影响颇为明显。

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主任王华飞也曾公开表示,要解决有机产品真实性问题,还须建立完善诚信体系。他建议,有机产品从生产环节、认证环节到监管环节,都应该做到公开透明,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在江宇虹看来,尽管认证乱象丛生,但是企业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有机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更加规范化,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很有助益的。

在争议中前行

由于环境挑战严峻,中国目前到底有没有条件发展真正的有机农业?

石嫣认为,在世界其他国家正是因为工业化给环境造成了污染,需要改善农业环境,有机农业才得以出现。

张正也认为,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在没有被污染的偏远山区完全有种植天然有机农业的条件。而有机农业的高附加值也可以抵消偏远地区有机农产品的较高运输成本。同时对精准扶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有C是一种种植方式,环境污染影响有机农业本身就是一种概念性的混淆。”江宇虹认为,绝对纯净从来都是不存在的,目前人们只是通过制定标准,将有机产品控制在一定的数值之内,就可以被认定为是有机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到2013年末,我国有机农业耕种面积为115.8万公顷,这些土地从常规农业转换为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后,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固碳减排、改善农田生物多样性和降低硝酸盐淋溶等,这些环境效益折合成经济价值为每年19.21亿元,相当于每公顷1659元。

即使有机农业对环境和国家经济效益有诸多益处,行业内依旧有不少人认为,有机农业难以成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主流。

李志起表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有机农业都是农业金字塔塔尖的一小部分,把全国或者主要的区域变成有机农业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有机农业篇2

1.1循环型农业的内涵

循环型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充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循环型农业的主要特征

循环型农业的主要特征有:①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将其看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②提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技术,适度使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③利用高新技术优化农业系统结构,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组织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④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通过废物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与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指在生态农业实现生产系统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物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推进系统之间的横向联合,最后实现整个农业系统的物质循环,使各种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1]。对于宝应来说,发展一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如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生物质资源发电、秸杆的综合利用、农副产品的加工、农业龙头企业的建立等,再结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就是在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2宝应县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

2.1发展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京航大运河贯穿南北,总面积1467m2,耕地78万亩,绿化覆盖率16.8%。2000年3月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2002年宝应县整个县域被江苏省环保厅列位循环经济试点,2004年11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试点,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宝应县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成为全国唯一的示范县。宝应县围绕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县这一主题,结合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内涵,在创建“全国生态县”这一大的框架下,走以有机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近几年来,宝应县通过建设一大批有机食品基地,形成有机产业链网,在农业、畜禽、水产和农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期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标,为有效控制宝应县的农业面源污染,转化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走出一条新路。

2.2积极探索,找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切入点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形式,是既能实现增产又能保护环境的21世纪的农业[2]。宝应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也作为农业大县,一方面需要把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宝应县的农产品、畜禽生产特别是水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努力做大做强这些品牌,提高农副产品的品质,寻求宝应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必须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和考察认证,认识到:发展有机产业是宝应县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有机农业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施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农业。有机农业不是单一的作物种植,而是强调种养结合,农林牧副渔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的综合农业系统[3]。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2]。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都是在确保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从宝应县实际出发,以有机产业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是最佳选择。

3因地制宜,实施三大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目前宝应县水稻种植面积63万亩,荷藕种植面积1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养鸭80万只,并已组建了一批加工企业,形成了产业化体系。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宝应县就建立了绿色食品基地,开发了一批绿色食品。但是,由于绿色食品的自身限制和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就必须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上做文章。为此在绿色食品开发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优势产业,采用优良品种,强化有机农业管理,共建设有机食品基地36个,5.8万多亩,涵盖稻米、蟹、虾、甲鱼、梨、桃、草莓、鸭、藕、水芹、茨菰、猪等5大类12个品种,遍布全县14个镇,分布在运西湖泊、中部平原、东荡湿地三大循环经济(有机产业)园内。

3.1宝应运西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在运西湖泊循环经济园,重点发展有机蟹、有机稻米,推行稻田养蟹、生态养殖和轮渔轮休模式()。该区总面积42万亩,其中以宝应湖为主体的水域达20.5万亩。宝应湖是全县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湖泊,具有工农业及生活给水、接纳排水、调蓄水量、防御洪涝旱渍灾害、沟通航运、水产养殖、发展旅游等多种功能,其巨大的自净能力和水容量,对于保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小气候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场所和水产养殖的重要基地。在宝应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后,其水质对调水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纵观宝应湖历史,其湖水经历了由“清水”变“混水”再变“黑水”然后再恢复变为“清水”这样一个曲折过程。近年来,宝应县实施了宝应湖综合整治和轮渔轮休工程,通过控制工业污染,推广周边农田稻田养蟹、池塘种草、放螺、养蟹生态养殖模式和有机商品肥。稻田养蟹每亩平均产蟹30kg,收稻300kg,亩产值3500元以上,纯收入400~500元,经济效益是常规粮田的4~5倍。通过恢复优质水草,发展水产养殖,转化营养物质,减少营养物质输入,增加水产品输出,维护湖泊生态平衡,既有效控制湖泊沼泽化,又防治了富营养化,使宝应湖由“黑”变“清”。以区内建成的中宝德园有机农场为例,每年可减少施用化肥50t、农药150kg,消化畜禽粪便、农业秸秆等废弃物1500t,实现了良性循环。目前已开发的有机稻米平均亩产稻350kg,产米260kg,市场销售价已达到每公斤11.20元,亩产值2912元,虽然其产量比常规稻低30%、成本高50%,但经济效益是常规稻的4~5倍,使农民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

3.2东荡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东荡湿地循环经济园总面积45万亩,这里原是沼泽化滩涂,有很厚的草渣层,土壤十分肥沃。在创建生态示范区的进程中,该区实行了大面积退粮还水,重点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荷藕、茨菇等水生蔬菜,既扩大了滞涝面积,增强了调蓄能力,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运用食物链原理在藕田套养泥鳅、黄鳝等,泥鳅食地下害虫,推行生物防治,既减少农药对水体污染,又增收泥鳅、黄鳝等水产品,并改善农产品品质。重点推广有机藕、有机鸭,推行藕田套养、鱼鸭结合等模式()。藕田套养亩产藕1000kg、泥鳅50kg、鱼50kg,综合效益每亩达2500元,比单一种藕增加收益700多元。另一方面,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组建一批荷藕加工企业,多层次开发荷藕产业,形成系列产品。荷藕加工成盐渍藕、水煮藕、保鲜藕、藕粉、藕汁饮料、混合菜等,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市场;鲜荷叶生产荷叶茶,加工下脚料藕节生产中药材,藕皮生产饲料养猪,猪粪还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区内的扬州华贵食品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建设有机藕基地,2003年有机藕基地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其生产加工体系也相继通过有机加工认证,开发出国内市场第一个有机莲藕汁饮料,其市场销售行情较好,经济效益提高近30%。

3.3中部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在中部平原循环经济园重点发展有机稻、有机猪、有机鹅,推行种养结合模式()。该区总面积70万亩,水系配套、灌排方便,是全县稻麦油的主产、高产区。区内推广轮作制和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农业废弃物。采用秸秆发展奶牛养殖,牛粪和秸秆生产食用菌;采用农副产品加工生产饲料养猪,猪粪和食用菌渣加工成商品有机肥。通过有机肥推广使用,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养猪不种田、养殖和种植相分离”的情况重新结合起来,实现种养有机结合,构成良性循环。

4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实施的效益

通过发展有机产业和循环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使宝应县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强了投资吸引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客商来宝应县投资兴业。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德仪、意大利比利瑞、意维丝公司先后落户宝应,尤其农业投资商更是看好宝应,泰国川兴泰、台湾王将公司先后在宝应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和1000万美元,先期开发优质稻米和畜牧,并逐步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宝应县经济建设,提升了宝应县经济品位,显现了环境为经济发展贡献份额。2003年宝应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34.5%,农民人均收入达3902元,比1999年增长了21.1%。而2003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59万t,比1999年下降了45.4%。县内水环境质量好于国家地面水Ⅲ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区划功能标准,全县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有机农业篇3

(1)农业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传统农业及其产业占据绝对比值。

(2)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3)干部队伍、农村劳动力观念陈旧,缺乏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新理念。

(4)农业科技队伍人才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不力。

2有机农业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道路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世界形势与发展任务,必然会落实到农业与农村领域。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西蒙库兹尼茨曾讲到,没有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新兴工业国便无法走向发达国家。当代有机农业的道路是能够兼顾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与产业内涵的现实发展道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中,世界现代农业建设中长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理论结果与实践结果。从长远发展来看,有机农业是未来人类社会突破常规现代化形态发展模式,走向全面可持续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方向的可靠道路。因此,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认识与建设有机农业,是今后数十年中国与世界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剑阁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1坚定地高举有机农业大旗

有机农业的兴起,第一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第二在单位面积产量保障技术已经取得进展形势下,可以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第三由于产品价格大幅度提升,可整体增加乡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牧区安全稳定问题;第四,大量使用环境友好技术,有助于解决地理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第五,有利于最终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

2.2有机农业建设有三项基本任务

一是有机生产建设(产业)——经济建设;二是有机社区建设(村庄与水资源、土壤资源)——生态建设;三是有机社会建设(群众经济收入稳定基础上的社会福利与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这就提出了三项建设对象、目标与任务关系的处理策略问题。有机生产建设内容丰富多彩,主导建设基础稳定,建设难度大;有机社区是有机农业发展与有机社会建设的结晶,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机社会建设则是有机农业建设的核心,必须注意以农村居民为核心开展建设。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实践中要三位一体,全面推进。

2.3建设有机村庄

村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细胞,是基本功能单位,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基层组织基础结构。只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村庄意义上的有机农业建设问题,整个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就将步入全新发展状态。村庄建设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层级,集中力量进行村级有机农业建设是撬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最有力的支点。

2.4建设新型乡村合作经济

农业本身在本质上为社会合作行为,这是千百年来农村稳定的内在基础。1978年以来分户承包责任制只具有技术意义,其价值在1984年前后已经完成释放。在有机农业建设中一定要坚定村级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社,这是一种立足现展意义上的乡村大联合。当前的农村合作社建设,只是乡村部分农户、单一专业意义上的合作,未来将逐步走向全村庄、多种专业意义上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社与合作联社。

2.5新型合作社发展前景无限

孙中山当年知道中国弱于“一盘散沙”,但脱离农村使他无法完成革命任务。深知农村必须“组织起来”,从而领导中国完成了抗战、解放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史正反两方面铁一般的历史事实证明,只要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起来,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气势汹汹的农业安全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村级集体经济,打牢国民经济基础。有机农业建设是当代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当代现代化建设的“牛鼻子”,只要有机农业建设工程起步,整个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现代化建设就将焕然一新。人民群众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我们要完成有机农业建设伟业,就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农民群众。

3以改革为创新驱动力,坚定有机农业的现代化道路自信

1984年12月23日,钱学森在中国农科院第二次学术年会上,提出了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概念,指出在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之后,兴起的将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第六次产业革命。这一产业革命将首先在2020年发起,2050年实现目标,到时候将消灭三大差别,推进中国社会进入全新发展状态。剑阁秉持历史与现实条件,变传统的农业资源优势为有机农业发展的优势,在推动完成有机农业这一伟大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坚定有机农业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自信,以有机农业为剑阁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抢抓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快人一步谋篇布局,着力抓好有机农业发展基础性工作。

3.1开展县域有机农业发展的学习与讨论

有机农业建设是一项县域战略性建设任务,需要全体民众参与,用30、40年的时间,才能最终完成建设任务。分期分步动员全体民众参与,是完成建设任务的必备条件。要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展开县域范围的学习讨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逐步达到耳熟能详,坚定发展信念,在理论上成熟起来,在行动上自信起来,最终为创造性地完成建设任务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形成关于有机农业建设的统一理念,统一意志。

3.2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与战略实施计划

要在充分调研与论证基础上,制定县域有机农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任务、路径、基本建设内容、发展部署、战略重点与难点、基本原则、建设方针、对策措施,以立法的方式予以确认。围绕全县建设任务,县级部门、乡镇村、企业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形成全县意志统一,行动一致,协调推进的建设局面。

3.3成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建立合理的运作机制

爱因斯坦说,人们不可能用创造问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相对于现有农业体系而言,未来有机农业建设是一项在指导思想、运作方式上完全不同的体系。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根据新的建设任务需要,创造性地在管理体系、生产体系、科教体系方面进行体制建设与机制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开路。

3.4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好有机农业发展基础性问题

有机农业篇4

1.1有机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科研人员在一项长达十年的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的研究中,通过比较结果发现有机西红柿中一种被称作类黄铜的抗氧化剂的含量是普通西红柿中的两倍。该研究小组认为,西红柿中类黄铜含量的差异源于有机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肥料。最近欧洲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有机西红柿中维生素C、B胡萝卜素和类黄铜含量比普通西红柿高,并且有机桃子和苹果中抗氧化剂含量更高。另外,2012年美国儿科学会在一份名为《有机食品:健康及环境优势和劣势》的报告中指出:有机食品的农药残留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食品。施用天然成分的农药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农场操作工人化学药剂灼伤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机方式饲养的畜禽感染耐药性细菌的可能性也较低,因有机畜禽在饲养过程中,只有当采用多种预防措施仍无法控制疾病或伤痛时,才能在兽医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并要有相应时间的休药期才能销售。有机农产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要求标准严于普通农产品,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安全。

1.2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执行标准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按照国家标准GB/T19630—2011执行。有机生产基地要求所在地有比较好的环境质量,但并没有提出过高的指标。种植业产地环境要求如下:(1)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肥料,避免了化学肥料带来的氮磷流失及因此而引起的地下水的污染。通过合理的有机耕作方式,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通过秸秆还田和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有效防止了农村废弃物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2)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GB5084的规定。有机农业标准中灌溉用水只需要达到最基本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即可,是由于水中的某些物质如凯氏氮含量高于农业生产时并没有不利的影响,相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作物生长。检查员现场检查时对重金属污染等的要求方面,应根据农场耕作类别来评估农场用水水质的标准符合性。(3)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如果农场的有机生产区域受到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跟水一样,空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有机农业基地周围的上风方向如有污染源,则有可能流动到有机生产区域内,因此通过利用缓冲带和提供天敌栖息地来形成一定的保护空间。

1.3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有机农业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标准制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市场培育、产品认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经验日趋成熟,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3.1生产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南部及沿海地区,其中东北以生产豆类、谷物、畜肉奶制品和野生采集产品为主,东南部及沿海地区以生产蔬菜、茶叶、淡水鱼、海产品、水果为主。西北地区以生产谷物、水果为主。从区域分布空间上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经济发展潜能和对外联系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发挥,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比较脆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一些远离城市生产条件良好的地区虽然适合有机农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当地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市场尚未建立,以及缺乏政策支持,造成有机农业发展滞后。

1.3.2国内市场成长缓慢,但未来成长可期我国有机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近几年来我国有机农产品所占农业出口创汇的份额大幅度增长。在国际市场上,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但其产品基本靠进口,有机农产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我国有机农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欧盟、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亚洲,有机农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日本是亚洲最主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也是我国有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相比之下,我国有机产品市场形成较晚,于2000年后才真正出现。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伸展等各大城市。如北京,已成为我国国内最大的有机产品市场,占国内有机产品市场份额的1/3左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形成,有机产品市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为下一个朝阳产业。

1.3.3加工产品比例低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上,初级有机产品占80%,且多以原粮为主,加工产品仅占20%,而像德国、瑞士、美国、丹麦等一些有机农产品生产国家,80%为加工产品。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要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50%至几倍,农民可以从较高的农产品价格和较低的现金投入中获得收益。所以这也是我国有机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此国家应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能够扩大出口和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的有机食品工业项目,对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要。

2我国有机产品的认证及监管

2.1启动有机产品防伪追溯备案系统

国家认监委是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监管部门,为解决我国有机产品标志不防伪、不可追溯等问题,切实做到保障获证企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于2012年3月1日启动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系统上线的运行使社会公众和相关监管部门对有机产品及其标志的查询、辨识更加便捷。该系统标志信息的备案由各认证机构上报,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其产品必须加施防伪标志才能上市销售。对于国外进口到我国的产品,也必须经过我国认证机构的认证后并在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贴或印刷有机防伪标志才能以有机产品销售。

2.2通过有机防伪标志辨识真伪

为保证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可防伪与追溯,防止假冒获证产品的发生,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认证机构在向获证企业发放认证标志时,要求每枚认证标志编码的唯一性,编码应由认证机构代码、认证标志发放年份代码和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组成。有机防伪标志是通过印刷或加贴方式附在产品上。防伪标志图案是由国家有机产品标志和认证机构标志以及身份码(明码)、有机码(暗码)和查询网址组成。印刷的有机码只在有机码数字前注明有机码字样。消费者在购买有机产品后,刮开有机防伪标志涂层得到17位有机码,可登陆到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进行查询。有机防伪追溯码的使用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可拨打查询网站上公布的认证机构的电话进行咨询、核实或投诉。

2.3通过质监局的“新办法”进一步加强认证监管

2014年4月1日,质监总局正式实施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与原办法相比,新办法由原来的46条增至现在的63条,设立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制度”,认证标志统一编号制度、档案记录制度,保证获证有机产品具有可追溯性;明确了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不能标注“有机”等字样;增加了罚则条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解决了以往有机产品认证行政执法中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取消了有机产品认证转换标志,便于消费者识别有机产品,杜绝了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利用有机转换认证冒充有机认证的行为。

2.4认证监管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认监委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第2号公告称,截至2012年6月,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为23家,有效认证证书为10478张,获证企业为7266家,分布在全国1614个县,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已经达到20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三,有机产品国内贸易额约800亿元,年出口约4亿美元。从通过的认证企业数及产品数量可看出,我国有机产品行业呈现出快速成长和发展趋势,但一些不法企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钻认证监管的漏洞,因有机码在有机标志备案查询系统中可多次查询,没有预警措施,给不法企业提供假造防伪标志的可趁之机,只要获取一批有机码就有重复印制的可能,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加贴防伪标志的假有机产品,其图标色彩不正,但消费者难辩真伪。还有防伪标志的超范围、超期使用问题,一些企业不严格按照所申请包装规格加贴,申请1公斤产品的标志加贴到5公斤产品上使用,超出监管系统自动审核所允许的订购产量。以及上年度防伪标志未使用完下年度继续使用,如果发生不但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还有可能外购普通产品冒充有机产品。在消费者不投诉的情况下很难发现。尽管有机产品监管机构对获证企业的市场监管手段不断加强,调动地方质监部门积极配合,不断加大有机产品抽查抽检力度。对认证机构提出新要求,严把关,备案监管系统功能也在不断升级,在企业认证审核和证后监管上下了不少功夫,但认证监管工作依然面临挑战,需要我们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不仅要进行监管约束,还要加强诚信自律的培训,做到“管、控、防”即有机产品可追溯,上市销售能控制,防范措施能跟上,才能效遏制这些问题的出现。

3结论

有机农业篇5

1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时代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生产绿色环保农业产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积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良性的农业种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附加效益。

2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所谓有机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等,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积极使用有机物质,实现自我循环,运用天然植物性的农药和杀虫剂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且建立农作物的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人畜粪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机农业经济能够将农业生产发展归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中去,因此属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且能够降低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机农业通过使用人畜粪便以及生态系统自我循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绿色环保型农业产品。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问题。有机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且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要求,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而也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应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市场上关于农产品的信息,降低农民盲目跟种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4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经济不仅仅具备了食品保障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原料供给、生态保护以及观光休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日趋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趋向于走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放松生活压力、增进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能够拉近城乡居民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还能够积极培养城市儿童尊重农业生产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都市休闲农业还能够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结

有机农业篇6

1.有机农业模式

目前,有机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1)直供模式。有机农业直供模式是风险相对较小的一种有机农业模式。与境内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签订协议共同发展有机农产品,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分批次按时间顺序种植其需要的产品,确保直供有机农产品的持续不间断供应,有机农产品收获并经过冷藏保鲜后直供需求地。(2)体验式农庄模式。体验式农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有机农业模式。体验式农庄一般都开辟有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供会员种植,开心农场被分成几十平方米的小块,由客户付费体验,农场提供种子和种植服务,会员可以自己动手种植有机蔬菜,也可以由农庄代劳;到收获时,客户可以自己动手,也可由工作人员代劳。客户只要在自己家里电脑上登录账户后,就可以通过农场内的摄像头,监控自家田地里的情况,并在网上发出浇水等指令,由农场工作人员执行。农庄的室、茶室、书画室、乒乓球、沙滩排球等项目会员都可以免费使用,同时,农庄根据都市人的需求开展一些收费项目,比如食宿、钓鱼。因此,体验式有机农业也被称为健康休闲农业。(3)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在大都市的周围,不少地区根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在政府的引导下,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突出生态农业的特点,每年在有机农产品成熟时节开展特色有机农产品节,树立起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和娱乐的好去处之一。观光生态农业已经实现了不出园子,也不用雇人采摘,特色有机农产品就一销而空,而且,价格高于市区相同产品。(4)CSA生态农场模式。CSA(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即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最早出现在德国、瑞士,70年代在日本得以发展,80年代出现在美国。最初的出现是因为对于食品安全和对于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的关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消费者会预付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同承担在来年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支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与以往的收益方式不同,生产者在季节之初就获得了这一年种植的收益,并且这部分收益对生产者付出的劳动来说是公平的,而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获得了生态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其核心的理念就是“农民和消费者相互信任,风险共担”。目前,CSA在中国许多地方正方兴未艾,CSA生态农场采用的则是农户加会员的形式。农庄在都市近郊选择那些有自己的土地、又有种菜技术,还同意转向有机生态种植的农户。不管未来收成如何,都与农民共担风险,提前预付款项,购买农场来年的收成。农场则遵守承诺,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尽量使用人工耕作,保证农产品的纯天然无公害。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只负责种出绿色、安全、新鲜的蔬菜,不会为追求产量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在“吃啥都不放心”的今天,CSA农场被看做一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途径。(5)打造高于有机的原产地农产品模式。跟体验式农庄模式相比,打造高于有机的原产地农产品模式的手笔更大一些。企业加农户模式不能完全保证质量,打造原产地有机农产品,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要用产业工人,而且,农场只做稀缺农产品,选择一些比较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种植,或比有机农产品标准更苛刻。比如,原阳大米的核心产区在原阳县太平镇和原武镇,这近1.33万hm2水稻核心区,在黄河9m悬河旁,黄河水经过层层过滤,渗透到稻田,呈天然弱碱性,历史上是贡米的主要产区;位于新乡原阳的133余hm2的黄河稻夫农场不做有机蔬菜,主打产品是原阳大米,有少量稻田鸭、稻糠鱼作为衍生品,其他产品都不涉及。

2.有机农业运作模式分析

(1)安全可追溯系统。为了让消费者看到“安全、放心”的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公司都斥巨资建立安全可追溯系统,提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各环节的追溯要素,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凡有机农产品产品,在包装盒上都添加有二维码。二维码产品追溯系统,需要采用目前全国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根据包装盒上的产品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专卖店内食品安全查询机查询或者在公司网上商城输入查询,就能查到每个有机农产品的“产品履历”,包括品种、种植周期、成长过程、种植人姓名、验证机构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真正实现了全程追溯。消费者不仅能吃到健康安全的食品,更能体验到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2)体验营销。新型有机农业也称为“慢农业”,体现生态、环保、休闲等农业多功能性,而到新型有机农业消费的人有3类:一类是有钱、有时间的中高层人士;一类是注重养生、锻炼身体的人;还有一种,是在城市工作、有农村背景、对土地有感情的人。开展体验营销,正好满足这3类人的需求。这3类人到有机农业生态园都是体验种植和收获的快乐,吃到自己种植的有机农产品,体验老家和记忆中的农产品的味道。(3)会员制营销。相当大部分的有机农业公司都开展了会员制营销,而且很多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业公司会员卡是作为传统节假日赠送亲朋好友的礼物,并可以由有机农业公司的员工在顾客规定的时间内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有的公司还在会员卡设置了诸如“爱的赠言”,将爱心表达给亲朋好友,为消费者打开了一扇心门。(4)销售模式。销售模式上,有机农产品公司开展了会员制、团购等方式,消费者除既可以到有机农产品专卖店直接购买,又可以登录网上商城或拨打统一的客服电话进行购买。一旦有机农业产品概念被消费者接受,会员制将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黏性,有效提升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可度。

有机农业未来模式与探讨

1.有机农业的未来模式

一个有明显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从一个可有可无的饮食配角,变成为一个时尚消费品,直至裂变为一个产业,最终定格为一种文化现象,这就是有机农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而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深加工生产、营销网络统一、产业链延伸是有机农业的未来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例,其有机农产品价格仅仅高于普通农产品价格的1/3左右。因此,一方面必须通过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有机农产品最怕小打小闹,必须涌现众多龙头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同时,为保证品牌效应的提升,众多有机农业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要达成向高端方向发展的共识,实现营销统一。比如,新郑大枣的成功,就在于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在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深加工生产、营销网络统一的“三位一体”下,十几年时间,新郑市一举获得了“全国大枣基地县(市)”的荣誉称号,还相继成为全国最大的枣产品集散地和一流的红枣新技术示范园区。另一方面,要进行产业链延伸。在产业上游,有机农产品公司保障绿色安全的有机农产品;在产业下游,专卖店、会员制营销、上门配送服务和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是一个全新的销售模式,推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直接购买系统,以契约或会员制形式进行有机农产品的配送,实现互惠互利。

2.有机农业未来运作模式探讨

(1)定位为礼品并上门配送。有机农产品若定位为高档农产品,其高价格在短期内难以被消费者接受。但是,若定位成礼品,消费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其高价格。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有机农产品必有广阔的市场。在不远的未来,都市人不用去菜市场或超市购买农产品,就可以享受到有机农场定期送有机农产品上门的服务,当天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有机农产品带着泥土的芳香,一定让久违农村生活的都市人倍感亲切。(2)产业上下游均实施会员制。产业上游,有机农产品公司与农户签订无论有机农产品价格涨跌公司都会保障他们一个丰厚的保底收入,农户只需按照有机农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仅仅承担生产风险,公司承担市场风险,实现公司与农户之间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产业下游,专卖店、会员制营销、上门配送服务和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是一个全新的销售模式,公司给专卖店承诺一个优厚的保底利润,统一标识、统一店铺布置、独特产品包装,让有机农产品专卖店风格鲜明地与其他品类专卖店的销售模式区别开来,推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直接购买系统,以契约或会员制形式进行有机农产品的配送,实现互惠共赢。(3)成立专门的农场顾问公司。关于农场的科技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的有机农场主们并不用操心,他们只要付钱给专门的农场顾问公司就可以。田里应该留些什么草、养些什么虫,根据农场的情况要深耕还是浅耕,顾问公司都会在调查研究后给出答案。

结语

有机农业篇7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吃得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有机农业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保障国民饮食安全健康有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尤为重要,也是有机农业种植的研究方向。科技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两面性的,在饮食方面正因为科技的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吃不饱的困境,粮食增产增收离不开种子、农药、化肥等的影响。有机农业是一种新型的无化学污染的健康种植技术,这样的科研成就无疑是令人欣喜的,更重要的是这对于饮食安全健康有巨大的意义,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持续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有机农业产品的研究成果为农产品交易市场有重大突破,市场前景潜力大,也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取得更大的进步提供了动力。

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简介

有机作物是在生长的全过程,不添加化学成分的养料营养,也不使用化学制剂清除有害病虫的作物,有机农业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规律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可持续的发展。在人们对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有机农业生产出的食品不仅健康美味,经研究证明长时间食用有机食品的人更不易被传染禽流感等的病痛。因此,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从而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及前景相当乐观。从现阶段有机农业种植的技术水平来看,技术进步仍有很大的空间,有的技术还需改善进步,农业种植的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有待进行优化升级。这不仅有赖于农业相关的科学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研究探索,还有赖于相关国家部门对这一领域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优化。

2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要求

2.1对有机作物种子培育的要求

基因的影响十分重要,有机农作物的品种选择直接关系到农作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根据种植地域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情况、土壤肥沃情况、水域分布情况等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而实现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我国的领土面积达、跨度大,自然环境的差异非常明显,在气候相对干燥、雨水较少的北方,一般应选择更耐寒的农作物品种,南方的气候比较湿润,雨水充沛、日照时间更长,可以选择对水分要求更高的农作物品种。同时,科学技术为培育农作物品种提供了人工干预的条件,杂交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培育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便利,完全可以培育出抗虫害能力更强的种子。在南方比较常见的套种技术选择在相同位置、相同时间段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利用作物与一些虫害之间的克制关系,不仅提高了土地生产的效率,还有效减少了病虫危害。关于虫害损害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有机种植技术要求不使用化学制剂进行杀害,而是利用自然规律中相生相克的引用自然天敌的方式进行防治病虫害,在防治虫害的同时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

2.2对自然环境选择的要求

有机农业发展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有一定要求,我们知道无论是农作物还是水果,种植土壤、土壤里所含有的养分、水分,当地环境及日照时间的长短、昼夜温差都会影响农作物或水果果实的品质。有机农业对这些自然环境的要求更加严苛,在种植过程中,会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选择最有利的时间种植,保证雨水、日照等自然因素充足。农业也是一个独立的专门的领域,有机农业更是新兴科技发展下的专门技术领域,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加上丰富的耕作经验是对专门种植人员的基本要求。种植土地地理位置也尤其重要,开阔的地理位置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良好的通风情况。农作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杂草吸引养料,传统种植技术会使用去除杂草的农药,但是这些农药在去除杂草的同时难免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优质的土壤、种植环境直接影响到有机农作物果实是否更有营养,是否健康生长。被污染的土壤和被严重的空气环境都不利于有机农作物的培育,种植土壤周围的水域情况直接影响到农作物在长时间没有雨水的情况下是否能得到及时的灌溉。因此,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种植土地是保证有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基础。

2.3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尤其自身的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规律进行有机作物的种植可以节省投入成本,但是科技发展还可以为有机作物的种植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手段加持。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作物生产机器,有机作物的种植逐渐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方式,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投入,弥补人工缺陷。同时滴灌和喷灌技术的使用更加节省水资源,为农作物精准的补充水分,通过电脑系统的智能控制,帮助农作物安全将康生长。

2.4畜牧和种植技术的科学搭配

有机作物的种植技术与畜牧业相结合进行生产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通过两种技术的相互结合,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闭合生长环境。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自然、符合生态循环的养料,农作物也可以为畜牧生产提供一定的自然饲料,可以说是既有利于合理的资源利用又节约成本。合理使用土壤和区域土地,高效率的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引发水土流失等的环境破坏情况,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这种两种不同种类相结合发展的模式也要求相关人员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在发展有机农作物的同时,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高效使用资源,节约自然资源成本和生产成本。在农作物和畜牧生产的过程中,添加使用肥料也应当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调配,保证在提高有机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同时不会带来环境威胁。

3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空间

现在有机农业还处于相对小型轮作、小规模生产的阶段,例如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和去除杂草方面,投入的人工劳动相对较多,这样不仅效率低,效果不够明显,在人工成本方面投入过大。而人们对于有机作物的需求已经有了相当的市场要求,规模化、产量化的生产有机作物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形成规模化种植就可以在生产中投入使用机器设备,解放人工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科技的占比要求越来越高,各个产业之间互相交融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对有机作物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并与其它产业之间开展合作,如与旅游产业、餐饮产业等的结合,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为规模化发展提供便

有机农业篇8

1、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2、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促进有机产品认证和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生产管理系统。

3、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范围和广度不一样,生态农业的产品一定是有机农产品,而有机农业的产品不一定是生态农产品,相比较而言,生态农业的项目一定是复合的、综合的、系统的项目,比有机农业要求更严格,更复杂,生态农业要求节约资源、环保、循环利用。

(来源:文章屋网 )

有机农业篇9

然而以中国的现实条件,推广有机农业为时尚早,我们必须先满足13亿人的吃饭需求,其次才是打造高标准的有机产品。

去拜访石嫣的有机农庄的那天,北京似乎进入了梅雨季,天色灰沉得像扣了一口圆锅,空气也潮湿得几乎能挤出水来。阴沉的天气使人们的精神也很疲塌。西集镇马坊村的“分享收获”有机种植基地,是我们的目的地。在这个下了地铁八通线终点站,还需要40分钟车程的普通京郊小村。石嫣和她的有机农庄,给这个阴霾的天气带来了豁亮的色彩。

“女博士的洋插队”

提起石嫣这个名字,可能一些人会觉得陌生,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机食品的爱好者,那她的名字在这个圈子里绝对称得上“响当当”。

2006年,石嫣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硕士,师从“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2007年,温铁军从美国考察CSA回国后,接到美国农业政策与贸易研究所的电话,邀请一名学生去美国农场蹲点半年,学习美国的CSA经验。2008年4月,石嫣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开始接触这种农户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有机农庄生产方式。当时的报道曾形容她为“女博士的洋插队”。

CSA的模式最早于1971年出现在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在当时这些国家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都市人距离乡村和土地越来越远,同时乡村衰败、农民难以获得维持生计的有尊严的收入。从那时开始,一些农民和消费者主动连接起来,建立了这种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为核心理念的“提携、互助”模式。消费者提前预付给农民一年的生产费用,农民则以有机的生产方式生产,然后农民定期给这些消费者配给田地里种植的作物。双方都是健康生产的推动者。直到1986年,美国的罗宾·范·恩女士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秉持这种理念的农场,并将这种模式命名为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CSA)。

石嫣从美国结束“洋插队”的生活后,将这个理念首次带入了中国。本刊记者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间咖啡馆里采访过她。记者至今还记得她描述CSA时激动的神情,从她的描述中,似乎能看见“安全的食品未来以及一种种植者和消费者和谐的共存关系。”

第一次见面时,石嫣还只是一名怀着梦想的年轻学者。但是很快,2008年,她就在北京西面的凤凰岭建立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在这里,她成功地印证了这种模式在国内是可行的。2010年,“小毛驴”的成员就有近400户。由于理念等原因,2012年,石嫣离开“小毛驴”,带领自己的小团队“二次创业”。如今,马坊村成了她的新起点。时隔5年,记者再次探访她一手打造的“田园牧歌”。

西集镇马坊村的“田园牧歌”

下午2点钟,记者来到了马坊镇。这是一个整洁、安静的村子。村里有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穿过,而路的两边是农民的院子和一片片田地。石嫣的“分享收获”种植基地就在路的一侧。

这片地大概有60亩,是马坊村一户被石嫣称为“郎叔”家的地。郎叔全名郎广山,他们夫妻二人有着二十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几年前因为种菜实在辛苦,收入也并不稳定,转为种植大田作物。通过动员郎叔郎婶的儿子,石嫣最终“曲线救国”,说服了二老,他们成为了加入分享收获的第一个合作农户。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这片有机种植的田地确实样貌和其他田地有所不同。在进村时,记者看到为了节省劳动力,村里的地大都种植的是大田作物,比如小麦等,微风一吹,几十亩挨得紧紧的、整齐划一的小麦在风中摇曳着,有一种规整之美。但是面对这片有机种植的土地时,自然的田园之美喷薄而出。

有机作物上的病虫害更多

这里几十架黄瓜,那里三两畦的卷心菜,不远处还有胡萝卜、大葱、小油菜。在砖垒的大棚中,还种着一垄垄娇嫩的西红柿。高低错落、长相各异的作物,松松快快地在地里生长着。由于石嫣去市里开会,农庄一名学电子商务出身的大学生小燕带着记者参观起来。她顺手从黄瓜架上摘下了几根递到记者手上。

平时购买的黄瓜就像催肥了的胖子,黄瓜上应有的沟沟壑壑全都趋于平坦,而这里的黄瓜虽瘦小,但是外形脊索分明,就像练了健美一样,没有一丝臃肿,而且黄瓜上的刺摸起来就像仙人掌的一样,又小又硬。

可能是看我们拿着黄瓜实在是扎手,小燕带我们到田间的一处水管,洗洗黄瓜尝尝味道。一口下去,是一阵久违的清香。同行的记者说,“尝到了小时候黄瓜的味道”。

虽是夏季,但是“分享收获”种植园还是将西红柿和茄子放进了“大棚”,和普通大棚不同的是,这里覆盖的不是塑料薄膜而是像纱帘一样的东西。

“这些蔬菜非常招虫子,用它们能帮助植物阻挡一些害虫。”小燕说。但是记者看到,还是有些虫子从帘子的缝隙钻了进去。

病虫害,是有机种植时的一大天敌。由于不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只能用一些“土办法”。比如粘虫板,记者看到一张张黄色的纸板插在地上,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还有将大蒜切碎兑水泡成蒜汁浇在地里,但是效果也有限,而且“浇过的地有一股很浓的臭蒜味”。为了防虫,有时甚至还得手动捉虫。

即便如此,有机作物上的病虫害仍然比常规农业要多。在地里,记者看到一颗饱满的包心菜表面布满了虫子蛀过的轨迹,弯弯曲曲地就像白蚁啃食过的木头的痕迹。扒开几片叶子,发现罪魁祸首是一只身形和胶囊差不多大的肥硕青虫。

让年轻人重新回到村子来

在地里,记者还碰到了收菜的郎婶,笑容纯朴、说话轻柔的她跟我们念起了种有机菜的酸甜苦辣。在郎婶眼里,有机种植并不便宜。“以前除草就是除草剂,药往地里一洒,就完事了。现在不能用药,都是人工除草。间距大的垄还好说,有些间距小的就费劲了。请人工一个就是70块钱。”

虽然郎婶叨念着有机的不易,但是她和郎叔还是一直支持“分享收获”的工作。为了便于经营,郎叔将自己的小院租借给了石嫣和她的团队,自己和老伴住进了为儿子准备的婚房。过年时,团队里不回家的成员还会坐着农用小三轮到郎叔家吃热气腾腾的饺子。

在郎婶看来,在村里做独一份儿的有机农业,“主要也是想支持孩子们的这个热情。”

在石嫣看来,做CSA有机农业,不单单是为了提供健康的食物,它还能让年轻人重新回到村子来。“现在农村都被掏空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都是老人和孩子。做有机农业其实是一个桥梁,通过这种新奇的方式,把年轻人吸引回来。”石嫣大概估算过,有机农业虽然前期投入不低,但是如果做起来的话,每个农户能比以前增加1.5倍的收入。

下午4点,农庄开始配给订户的蔬菜。在田边的一处砖房中,60个大箱子整齐地排开。“每个箱子里要放5种菜,明天要给城里的60户人家送菜。”小燕一边说,一边开始拾掇这些菜。记者看到,一筐筐新鲜的奶油生菜、小芹菜、圆白菜、白萝卜等蔬菜放在地上,农庄的工作人员仔细地将每一片烂叶子摘掉,洗掉萝卜上糊着的泥土,保证每一种蔬菜都是最佳“上镜效果”后,才将它们放入配给箱。

由于这两天水大,娇嫩的奶油生菜有些叶片被泡烂了。记者摘掉了几片极其不堪的叶子后,实在不忍心对一些只有微疵的叶片下手。可是在农庄的工作人员眼中,是揉不得半点沙子的,只要是烂的部分,不管大小,都统统扔掉。一筐生菜择下来,几乎是留一半,扔一半。

“择下来的叶子也没浪费,都给我们养的土猪吃了。”一位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说,这才是循环经济,不过就是猪吃有机菜吃的眼睛都快绿了。

一箱菜够一家人吃一周

下午4点到晚上8点,农庄的四五个工作人员都要忙活着择菜和装箱。明早5点钟,农庄的配送车就出发,通常直到晚上6点,才能将这些货全部送完。

“一箱菜8斤。一周7天,有5天要送货。”石嫣告诉记者,农庄有接近300个订户,每户每周能收到一箱菜,基本上够一家三口一周的食用量。

“分享收获”最贵的套餐是5000多块钱一年,保证每周送一次不少于8斤的菜。也有便宜的几十块钱的项目,但和普通菜比起来,价格并不便宜。小李是有机农庄的一位拥趸,她购买过农庄出品的蔬菜、猪肉。虽然肉和菜都比普通的要贵不少,但是她还是坚持订菜,“我去过他们的农庄,怎么种植的、怎么养殖的,我都看过。虽然会贵一些,但是这些东西吃得很放心。”一位买过农庄自制猪油的人也称赞:“打开瓶盖一闻,好香啊,有种想光口吃的冲动,舀了一小勺,入口即化,不但不油腻,还有种清香。”

如今,石嫣和她带来的这种模式CSA,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在中国已经扎下了根,在很多地方已经成功复制,一片片有机农园遍布全国。

有机农业的麻烦事儿

马坊村的CSA模式,只是达成有机生态农业的一种方式。马坊村的有机农庄和维系在这个小农庄周围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只是当今整个社会对有机产品有需求的人们的一个缩影。有机的生产方式、有机的农产品,就像一股浪潮,越来越走近人们的生活。

国内有机的市场份额不大

“有机农业”可以算是一个新生的事物,1940年的诺斯伯纳勋爵的著作中才第一次出现了“有机农业”这个词。有机农业是指不使用基因技术,在生产中不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物质,只允许使用有机肥、生物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肥料来补充土壤肥力,发生病虫害时绝对不使用化学农药,只能用生物农药,遵循自然规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农民们没有从石油中提炼的化学制剂(合成的肥料与杀虫剂),因此别无选择。后来人们发现战争期间发明出来的技术对农业生产颇有帮助。

所谓的“现代农业”自此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但是人们始终对传统的、安全的食物念念不忘,尤其是在食品规模化生产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下,返璞归真的有机农业,一经出现就迅速地占领了人心。

数据显示,从2002 年美国全面实施国家有机法规(NOP)以来,全国有机产品销售额曾创造了连续5年20%的年成长率,美国也成为全球有机蔬菜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

目前国内也出现了很多有机生产企业以及一些民间自发组织的有机农庄等生产机构。在一些大城市,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销售有机食品的市集,每周末定期举办。

根据《2012全球有机农业年鉴》显示,目前中国共有140万公顷的有机农业土地。而且截止2011年底,中国共有9900多种产品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排在世界第6位。

虽然我国有机土地数量、产品种类不少,但是中国实际销售份额却比较低,全球有机产品销量96%集中在北美和欧洲,亚洲也集中在日韩两国。中国的有机产品销售还亟待拓展。

在中国,有机产品的销售额不高,和人们的认识大有关系。石嫣等很多做有机农业的人,都有在社区推广自己的农产品时,被居民们奚落的窘境。居民们认为他们把菜卖的那么贵,“是在忽悠人”。实际上,人们对有机产品的了解并不多,人们了解的可能仅仅是有机这个名词。

有机价格高事出有因

“现在国内做有机的模式很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说,目前国内还没有大型的有机生产企业,做有机的多是通过农场封闭管理,走直销的模式,他们针对的是特定的客户,比如石嫣的农场就属于这种模式。此外还有一些模式,比如一些企业实行的产、供、销一体的生产模式;还有村、企、户联动模式,就是说以一个村为单元,整村开发有机农业,带动当地农户参与有机食品生产;以及“公司+农户”的形式,就是企业与农牧户签订合同,农民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操作规程进行种植和田间管理,企业派驻监察员搞好日常监测,并高于市场价收购。

但不论是哪种方式,都不能使有机产品的价格降下来。因为有机产品的生产方式,从现阶段看,似乎注定了它天生就和高价格形成了同盟的关系。

在走访的一些农场和市集,记者看到,有机菜的价格几乎高出其他菜的一到两倍,甚至更高,有机蔬菜10元一斤,有机猪肉50元一斤,有机肉鸡150元一只,这差不多是有机市集的均价。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事业部主任孙永江告诉记者,事实上,有机农业领域,最大的难题在于顾客的购买欲望与价格之间的反差,大家都想购买有机农产品,却都觉得价格高。

有机菜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有机确实是个前期投入大,而且又慢工出细活的“行当”。

刘跃明是美田农场的掌门人,这个位于顺义的家庭有机农场,是大学学生物出身的她和亲戚一起经营的,目前已经有160多个客户订购她的产品。

“做有机的前期投入是很大的。”刘跃明告诉记者,普通菜农只需要有一片地,收获后菜贩子来收菜就行了。如果是农场的形式,就相当于一个小公司了,需要五脏俱全,而且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都要跟上。比如如果是普通菜农,只种一种或者几种菜就行,而农场就需要品种多样化,能达到二三十种。温室、冷棚、滴灌设备、漫灌设施等都要建立起来,此外还需要储藏间、配送车,还要花时间去做微博、博客等营销方面的东西。“如果地不是自己的,还需要跟村里租地。偏远一点的一亩地也要几百、上千元。这些都是前期很大的成本。”

总体来说,做有机的前期投入比传统农业要大很多。刘跃明说,“这行就是看着很美好,实际上很累。”

归原是一家做有机奶很出名的企业,位于北京的延庆县。记者在之前探访的过程中也发现,归原有机奶虽然算不上是大型牧场,但是它却有自己的加工车间。而这也是为了保证有机奶的品质而做的“硬性投资”之一。

在归原不大的牧场里,记者看到他们还自建了挤奶间、加工间,二者之间的距离不到200米。据了解,根据有机管理规定,如果设备在之前加工过非有机奶,需要先加工一批奶,这批奶不能叫做有机奶,因为要把管道里的残留全部冲洗干净,再加工的第二批,才可以叫有机奶。归原算了一笔账,归原如果使用别人的生产线,每天产的3吨奶还不够人家冲洗管道的。所以,投钱自建加工车间,成了归原唯一的选择。

除了投入多,有机的作物长得也慢。分享收获的小燕告诉记者,“我们地里的有机菜不上化肥,长得慢,有机收一茬菜的功夫,普通种植能收3茬了。”在饲养“走地鸡”和“溜达猪”的牧场里,记者了解到,一只溜达猪长成到可以出售的重量,需要多达10个月的时间,再加上不能用化肥导致的病虫害等损失,有机的价格确实难以降下来。

有机农业不代表原始

提起有机农业,人们通常会认为它就是最原始的那种农业,上肥用牛粪,丰收靠老天。周立说,但是现代的有机农业不能把它理解成一个回到原来状态的农业,有机农业是非常讲究技术含量的。

刘跃明告诉记者,就拿上农药来说,在常规农业中,农民知道每年5、6月期间,农作物会比较招虫子,所以在这之前,农民就会提前配好农药,到田地里去喷洒杀虫。但是有机农业不能用农药,撒蒜汁、放粘虫板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有机农业几乎是从选种开始,就要做好准备。比如在选种时,就要选择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来种植。同时在栽种间距的控制上也比常规农业要稀疏,以防止植物之间相互传染。

在种植的过程中,讲究就更多了,要根据每个作物的特征进行管理,比如西红柿从掰杈、封顶,到浇水量,还有天气晴朗和阴天时,大棚风口打开的程度等问题,都要一一想周全。常规农业由于用农药化肥,所以它们不需要在种植时做到如此精细的管理,但是有机农业种植时必须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品质和产量。

“有机农业并不是常规的、原始的农业,其实有机农业包括特别现代的技术。”刘跃明说,比如说肥料,很多科研单位都在研究生物肥和天然肥。我是学生物的,我的同学就在这行业里,他们就在研究溶磷菌的解磷能力。土壤里有磷元素,但是未必处于植物可以吸收的状态,溶磷菌就是可以把土壤中,比如石头粒中的磷元素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状态。有很多办法去发掘自然的力量,科技是没有极限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极限的。

“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等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是现代农业的一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说,它是人类在经历了能源、环境、食品安全危机后,大力提倡和发展的,超越了现代农业思想的一种新的模式。有机农业拒绝使用农业化学品,并不意味着背离科学。相反,它是建立在应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应用现代农业加工等诸多现代科技上的,这也是它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

“有机”缺乏统一标准

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以有机农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丹麦为例,丹麦2011年对有机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额为168欧元,而2012年中国有机农产品的人均年消费仅为1美元。

中国和国外的差距,首先体现在技术研发方面。“虽然不能说没有研究,但是在生产环节中,有机农业可以便捷应用的技术少,相关研究不多,有机投入品种少,生物农药缺乏。”杜相革说,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关键是依靠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来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同时必须利用生物防治措施。由于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用化学合成物质,所以就要有较高的生产技术与之配套,才能使有机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但是目前国内对有机农业的研究不够全面,有机农业相关经费不多,国内也缺乏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的研发机构,这些都是需要加强的。

而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系主任吴文良认为,诚信体系的薄弱也是有机农业面临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有机,全世界也还处于“各说各话”的状态。“有机这个词在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周立说,比如有些有机认证组织认为,适度使用生物化肥和农药的种植方式也可以叫做有机;而有些组织则认为,必须完全按照自然生长规律种植,哪怕是生物农药都不能使用的才能算是有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有机市场更多靠的是诚信和信任。但有机农产品很难从外表分辨出来,所以在市场上,曾经不乏将普通蔬菜贴上有机标签滥竽充数的情况。而2012年,中国推出了更为严格的有机认证办法,“假有机”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削减。

但是这些严厉的措施,也可能造成误伤,一些规模不大的农场,虽然生产的是有机产品,但是由于没钱认证,真正的有机菜却不敢自称有机。一位经营小农场的商家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是严格按照有机规程做的,但是我们都没有做有机认证。现在的有机认证很严格,规定不但农场每年都要认证,甚至每个种植的品种都要认证,我们认证不起。”

绕了一圈,真正保证有机品质的法宝,还是生产者的诚信和购买者的信任。

吴文良还认为,有机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给予应有重视,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国还需要更为具体和可操作性更强的措施。而反观国外,确实有一些成熟的方法,比如丹麦在推广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并不直接对单个有机农场主进行补贴,而是通过给有机农场主提供教育培训、创造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更多需求等措施来刺激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的本质并非食品安全

扪心自问,为何选择有机产品并乐意为它支付更多的钱。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那么就是“有机产品更安全。”

但事实上,自打有机产品问世那天起,安全,并不是有机的终极目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检察员陈芳说,从有机农业的理念上来讲,欧盟最早开始提出的初衷是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不是我们现在更多提到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欧盟希望能够通过有机的种植和饲养建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尽管经过了耕种和喂养,但是并不会对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

“有机农业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生态方式。”杜相革说,国内外消费者关注有机农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表现在国外在重视有机农产品是否给他带来健康的同时,认为消费有机农产品是尽一种社会责任,是对拯救环境、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支持,而不像我国的消费者只从自身的健康考虑,过分关注有机食品的安全,刻意追求,把它的安全绝对化,甚至是零容忍。

作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周立也有自己的一小块菜地,出产一些蔬菜水果给自己和家人吃,但是他并不严格按照有机的方式种植,有时候也会使用一些化肥。“因为实际上有机不是我个人追求的目标,人们对有机的追求实际上是它背后的食品安全,而有机只是达成这个目的的一个‘名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里特曾经对记者表示,其实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区别是在栽培方法上,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机蔬菜使用自然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土地的浪费。从安全方面上看,它和普通蔬菜没有区别,国家对它们的安全标准也是一样的。

有机蔬菜就像绿色和无公害蔬菜一样,只不过是为了促进农产品的销售而打出的名词。

绿色和无公害蔬菜说白了就是使的化肥和农药不多,而绿色比无公害蔬菜用的农药更少。国外没有绿色和无公害的概念,他们只有有机和非有机的概念。有机蔬菜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是对的,但解决的不是安全性的问题。因为国家让所有农产品上市的最基本前提就是安全,因此不管是有机还是其他的都应该达到安全标准才能上市。

有机还不能代替现代农业

有机农业避免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和人工化肥。但研究表明,有机农业每公顷产量通常更低。平均而言,有机农场比传统农场产量低25%。以蔬菜为例,很可能有机农业种一茬的时间,足够普通农业三茬菜的生产。

产量低、种植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似乎预示着有机至少在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取代常规农业。

周立说,“从目前来看,虽然一些种植技术和理念都在变,但是有机完全替代常规农业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石油农业的基础上。”

传统的石油农业发展得根深蒂固,据社科院预计,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或达到6亿吨。而将这6亿吨的粮食全部有机化,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丹麦政府出台的被认为是“最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只是计划到2020年时,丹麦农业用地的15%将被用于发展有机农业。

陈芳说,以中国目前的生产状况和社会现状,有机的生产方式只占到微乎其微的生产份额,但是这种份额是正常的。因为有机种植是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再按每个生产环节的要求严格进行,然而以中国的现实条件,重要的是必须满足13亿人的吃饭需求,其次才是打造高标准的有机产品。

在谈到“全部有机能否养活所有人”这个问题时,周立特别想强调一个观点,他认为,“这既是一个真命题,也是一个假命题。”

从假命题的角度看,中国人能量的摄取不是低于而是高于世界平均标准,现在中国人面临更多的是营养过剩和肥胖而不是饥饿。在周立看来,这个问题探讨到根本,可能已经不是有机是否能养活所有人的问题,而是人们应该开始思考,到底需不需要如此多的食物摄取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便是传统农业被人们所诟病的化肥和农药,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

“以前都是人为地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作物迅速增加产量,但是有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而且也应用到了传统农业上。”刘跃明说,纯粹用化肥的话,会把土壤毁坏得很厉害。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即便是在常规农业上,人们也在研究使用有机的农药和化肥。

同时,某些有机作物比传统农业产量要低的情况,或许也只是暂时的。随着研究和投入的加深,有机并不一定比常规农业的产量差。而且很多对照组的实验发现,符合自然规律的农业往往是高产、稳产的。

在一些学者眼中,不管是有机还是现有的种植模式,都将是未来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他们眼中,有机和传统农业也并不是非黑即白、此消彼长的关系,未来的农业将是包容的。

华盛顿州立大学土壤科学家约翰·瑞哥诺德表示,“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世界粮食需求将增长70%。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忽视有机农业是解决办法的一部分。有机农业可能无法养活世界,但常规农业也不能可持续地养活世界。”

有机农业篇10

由*伟业集团创建的从田间到餐桌有机循环产业链模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通过专家审定,具有重大推广意义。为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从田间到餐桌有机循环产业链模式,加速推进全市有机农牧业的发展、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推广有机循环产业链模式的重要意义

有机循环产业链模式即由养殖小区的奶牛所产的有机牛奶、分子肽乳经加工销售到市场;所产的公牛犊提取血清、胸腺肽、胎盘素、脾脏转移因子等生物制剂作为科研用品;犊牛肉加工成高档营养保健食品销售;利用牛的粪便生产沼气和种植蘑菇,沼气室和蘑菇棚产生的废物再加工生产成有机肥,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在改良的土壤上种植粮食、牧草和中草药,中草药用于生物制药,生物药品和有机牧草再用于奶牛养殖。形成了一个完全闭合的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效实现了再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了周边及奶牛产业链各节点农户的收入,保证了奶牛副产品及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循环利用,改善了土壤环境;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探索奶牛有机循环产业链模式、推动乳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从源头上保证了食品安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农产品技术壁垒不断增强,出口门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发展有机农牧业对打破国际绿色壁垒,抢占市场先机,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推广有机循环产业链模式的工作思路

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有机富民”的发展理念,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按照“横抓基地,区域推进,纵抓龙头,产业延伸”的要求,以工业化的理念大力推进有机农牧业的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有机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一)抓好规划编制。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抓好有机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要选择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乡镇、村组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规划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二)搞好综合开发。要把有机农牧业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全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要积极推广*伟业集团经验,以开发秸秆资源,利用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实行“内循环体系”和“外拉体系”即源头原料基础营养体系和技术质量标准体系的紧密结合,最终实现有机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和有机农产品的综合开发。

(三)培育龙头企业。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办法,努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产业龙头企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到项目区建设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产销联合,建立企业和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三、强化措施加快推广有机循环产业链模式

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依靠科技、行业联动”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有机循环产业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有机生产知识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让全社会了解有机循环产业链与循环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共赢的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推进有机循环产业链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示范推进。要依靠我市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业主为主、市场运作”方式,加快推进“从田间到餐桌有机循环产业链”的试点工作。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结合近几年实施的相关项目,推出一批有机循环产业链的示范基地或示范点,确保推广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在有机农牧业加工、流通、新品种引进、肥源培植、沼气池建设、农民培训、知名品牌的创建等环节上给予必要的扶持,鼓励社会投入和群众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加快有机循环产业链模式的推广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