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3:50:15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范文篇1

本文作者:孙艳萍于文武工作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我国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障碍

我国有机食品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范,导致未能发挥充分的作用,总体而言我国有机食品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有机食品的出口,不利于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有机食品的出口缺乏信息指导①基金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黑龙江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发展研究(11B059)。鉴于有机食品的起步较晚,许多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缺乏相应的认识,有机食品没有得到较大的推广,致使人们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混为一谈,并且对销售认证制度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食品厂商在有机食品的出口过程中,没有把握市场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这将不利于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体系的不健全在有机食品的市场中,很多国家都有本国的有机食品认证,这就形成了绿色壁垒,成为了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是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而有机食品的认证严格并且周期长,对于我国远离产地,增加了认证的成本,限制了有机食品的出口。缺乏认证,无法建立认证体系,无法充分发挥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竞争力。有机食品出口规模小我国出口有机食品的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技术经验和对外营销渠道上还存在着诸多限制,难以满足国外增长的有机食品需求。可见有机食品出口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欠缺,难以取得规模效益。有机食品认证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有机食品的出口中,在认证方面采取的是多头管理,我国的认证未能与国际实现接轨,并且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各种认证标准不统一,缺乏系统性;同时各种认证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复,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制约了有机食品的出口。例如在有机食品的国际市场上,虽然我国的商品达到了绿色食品认证,但是依然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

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对策

鉴于有机食品出口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国家需要加大对有机食品出口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有机食品的出口,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国的有机食品出口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有机食品出口的健康发展。提高认识加强重视为了提高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识,需要加强对有机食品的推广,使人们形成对有机食品的正确认识,同时加强对有机食品出口工作的重视,积极的创作有利于出口的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充分的发挥宏观调控,实现对有机食品出口的有效控制和指导,采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推进有机食品出口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部门要从战略角度认识到发展有机产品出口的重要性,切实认识到有机食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体系有机食品的出口依赖于统一的认证标准。这就要求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根据我国的出口市场的特点,加强与合作国家之间的谈判和协商,制定统一的标准,实现认证标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进而为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铺平道路,为我国有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加强对有机出口食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加大政府对有机食品出口的扶持政府应该采取有利的政策,鼓励农民投入生产有机食品和出口商出口有机食品,例如可以通过减免所得税或者是提高补贴,降低有机食品发展商的贷款利息,或者是免息贷款,加大对有机食品的扶持力度。另外,可以鼓励银行对有机食品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贷,减轻出口商的负担,为有机食品的出口提供便利的条件。在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有机食品发展的投入,积极的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研究,为有机食品的出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扩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首先要建立稳定的生产供货基地,使各个环节完整,包括生产、加工、认证和出口,建立以基地为依托,加强与开发战略的有效结合,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这就需要国家制定有机食品的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一批重点的生产基地、产品和企业,促进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化,提高对外出口的水平,扩大出口规模,进而提升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竞争力。搭建市场信息平台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信息的掌握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有机食品的出口中,需要加强对信息的关注,及时地掌握国际有机食品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获取有效的国际有机食品贸易信息,然后专职人员对其进行加工和分析,得出需要的有效信息。因此,需要政府和相关的组织搭建国际有机食品信息平台,为准确了解海外市场的动态提供有力的条件。总之,有机食品是当今世界食品发展的潮流,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要顺利时展的趋势,加大国家对有机食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积极的推进有机食品的出口,优化出口结构,提升我国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有机食品范文篇2

一、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农业”在消除农业贫困、增加食品供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带来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投入的化学品成为农业污染最重要的来源,进而造成了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立体污染,致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这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成立,对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增长期,其标志是成立有机产品贸易机构,颁布有机农业法律,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根据有机农业研究院、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2012年度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有机农业生产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业面积达到3704万公顷(包括过渡期面积),有机农业面积占农业面积的0.85%。具体来看,有机农业发展呈如下特点:

1.洲际有机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有机农业面积呈稳定增长。与1999年相比,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2.4倍,但洲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大洋洲有机农业面积比例最大,占全球有机农业面积的33%、其次为欧洲占比27%、拉丁美洲占比23%、北美和亚洲占比均为7%、非洲占比3%。欧洲为有机农业面积增长最大的地区,与2008年相比,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170万公顷。从有机农业面积占区域农业面积分析,大洋洲和欧洲占比较高,分别为2.85%和1.36%,非洲最小,占比为0.1%。

2.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规模。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生产者达到1574971户,比2009年有所下降。从洲际来看,在2005-2010年间,有机农业生产者增长平均为1.27倍数。其中,非洲为增长最快的地区,达到3.04倍,其次是亚洲为1.35倍、欧洲为0.48倍、拉丁美洲为0.46倍、北美洲为0.39倍、大洋洲为0.12倍。非洲和亚洲增长比较快的原因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户数量居多,而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有机农业属于大农场经营,农户数少,但面积增幅较大。从市场规模看,2010年,全球有机农产品贸易达到445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89.2%。北美、欧洲和亚洲交易额分别达到220.59和195.83亿欧元,占总交易额的93.5%。

3.有机农产品种类和有机农业生产大国。2010年,全球有机庄稼种植面积为609万公顷,排名前5位的农作物面积包括:谷物类251万公顷、草料203万公顷、含油类种子46.8万公顷、蛋白类作物30万公顷、蔬菜27万公顷;永久类作物面积265万公顷,主要包括咖啡64万公顷、橄榄油50万公顷、可可29万公顷、坚果类26万公顷、葡萄22万公顷。排名前10有机农作物生产大国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巴西、西班牙、中国、意大利、德国、乌拉圭和法国。

4.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发展。2009年,全球有机农业认证机构达488家,比2008年的481家有小幅增加。其中大多数认证机构设在欧盟、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全球共有79个国家有认证机构,主要为发达国家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认证服务,非洲绝大多数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缺乏本地认证服务提供商。非洲仅有10个认证机构;亚洲有164个认证机构,其中大多数总部设在韩国,中国,印度和日本。2003年以来亚洲认证机构数量急剧上升,欧洲和拉丁美洲有所增加,非洲和大洋洲则相对稳定。

二、有机食品价格及其弹性特征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各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和消费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市场有机食品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国际组织和政府的研究报告中,主要采用两种比较方法:一是选择本国市场,对常规食品价格和有机食品价格进行比较,评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另一种方法是测算有机食品的价格弹性,讨论价格变化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比较

已有研究文献主要基于不同国家或一国不同地区的比较。尹世久(2010)通过调查我国粤、苏、鲁三省七个城市13个超市或专卖店的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发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平均为3.15。从食品种类来看,有机蔬菜的价格溢出最大,达到3.76,有机大米和面粉的价格溢出相仿,分别为2.87和2.83。从地域来看,山东的价格溢出略高,为3.18,广东与江苏比较接近,分别为3.11与3.12。山东省有机蔬菜销售较为少见,但其有机大米与有机面粉的价格溢出都远远超过广东和江苏两省,达到3.17。其调查结果与美国农业部调查结果基本相仿(如表2所示),有机蔬菜价格比常规蔬菜价格平均溢出接近3倍。

(二)有机食品价格弹性

虽然有机食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常规食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主要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有机食品需求相应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信息的敏感程度。以意大利为例,20种日常消费品价格弹性特点表现为:

1.绝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大于1。除了小甜点的价格弹性为0.1和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果汁价格弹性为1外,18种食品的价格弹性大多有在2和5之间。

2.大部分有机食品遵循“需求法则”,即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量价呈反比例关系,需求曲线可以表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3.有些有机食品量价呈正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例如,果酱、新鲜水果、意大利面、橄榄油、小甜点、精制谷物、鸡蛋、茶出现了量价齐升;大豆饮品出现量价齐跌。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对这些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拉动了价格上升。

4.新鲜和易腐食品价格弹性较大。例如,新鲜水果、蜂蜜、大豆饮品、鸡蛋、鲜奶的价格弹性分别达到16.7、14.2和10.4、9.6和9.6,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极为敏感,即价格一个微小的变动导致需求量大幅度变动。上述分析显示,随着潜在的消费需求成为有效需求,有机食品价格溢出效应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

作为有机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和有机食品生产及消费大国,对意大利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变动分析对我国有机食品贸易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即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较大,部分有机食品量价成正向关系,价格越高,需求越大,因此扩大种植将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对于价格富有弹性但量价反向关系的有机食品,只要价格下降幅度小于需求量增长幅度,生产者仍然可以获益。

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认证有机农业生产开始于1989年,2006年,我国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为203万公顷,排在全球第三位。但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有机认证的面积仅为139万公顷,全球排名第6位。我国有机食品在全部食品种类中只占0.1%,远没有达到国际2%的平均水平。尽管有机农产品高价格对农民具有激励作用,但在缺乏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政策支持的环境下,单个小农户面临有机农业生产过渡期的高风险和高成本,不愿投资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业生产的高成本主要来自固定设备、培训、有机资格认证、有机肥等大量资本投入,其成本一般高于常规农业生产的40%-100%以上。农户要实现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轨,过渡期内成本高于收益,一些农户只有依赖借贷投入。但风险导致的农村信贷市场约束间接阻碍了农户选择有机农业新技术投入。因此,根据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鼓励农民投资有机农业生产。

1.在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有机农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耕地、淡水资源等呈现刚性约束和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这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即要依赖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因此,可以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鼓励土地向粮食种植大户和农业公司转移,从而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有机食品范文篇3

关键词:有机食品贸易;绿色壁垒;认证标准

一、我国有机食品贸易现状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含有机食品原料(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加工食品两个层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奶制品、加工食品、调料等。

我国1990年通过向荷兰出口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开始有机食品的出口,其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3.5亿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出口的主要种类有大豆、茶叶、蔬菜、杂粮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目前,国内主要有南京国环、中绿华夏、圆通认证、万泰认证等27家认证机构,认证受到环保部、农业部、认监委的多方管理。2007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5家,产品1,113个,分别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92家,产品总数达到3,010个,分别增长33.1%和32.1%。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有机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的蔬菜、有机稻米、杂粮、茶叶等农副产品和核桃油、山茶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有些发达国家,其市场份额已达到5%~10%。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0%~1.5%,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

二、我国有机食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发展正处于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大,而且有机食品在质量标准和品牌影响力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具备了扩大出口的技术条件。因此,我国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有机食品事业只有十多年的历程,经验、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使得有机食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有机食品贸易面临国外“绿色壁垒”的威胁。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如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英国等,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他们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先后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并通过WTO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以抵消由于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其他国际贸易竞争因素给本国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由于达不到进口国技术条件和安全性指标的要求,在有机食品中,只有约占10%的AA级绿色食品才能达到国外的有机食品标准,才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难以被国外市场广泛接受,使我国近几年来有大量有机食品(主要是A级绿色食品)出口受阻。

(二)有机贸易出口企业治理机制不规范。我国有机贸易出口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有机品牌经营的理念和能力较弱,呈现出了“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在出口贸易中,许多企业缺少技术力量的支撑,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以量取胜”、“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的低价战略;而我国有机食品本来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绿色食品市场的深度调研和总体把握,相互之间盲目竞争,自相压价,客观上存在倾销倾向,给我国有机食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有机食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且缺乏创新品种。目前,有机食品产品、销售额都有大幅上升,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左右。而且有机

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同类产品品牌繁杂、著名品牌少等,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对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多样化形成了障碍。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深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四)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完善,且现行出口体制不顺。我国目前的认证体制存在认证过程复杂、技术落后、对认证企业和生产企业监督不力以及认证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的认证标准至今仍未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难以与国际接轨,使得有机食品出口渠道不畅。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出口体系仍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造成生产与贸易相分离,这也使得绿色食品出口难度增加。

三、对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建议

随着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加大、我国政府及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我国生态农业和生态建设的良好基础,我国的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机食品产业的竞争将成为农产品竞争的焦点。公务员之家

第一,破除绿色贸易壁垒,扩大有机食品出口贸易。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和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有机食品法规、标准、认证体系的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应转变观念,通过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调整有机食品产品结构。加强有机食品的基础研究,对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进行攻关,开发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在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同时,推进A级绿色食品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同时,政府应加大技术的推广,提高有机食品产业化标准。

第三,规范出口企业管理,实施有机品牌战略。加大政府对有机食品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扩大有机食品企业规模,提高我国有机食品国际竞争力。同时,有机食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意识地扩大和宣传产品商标,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食品标志的国际知名度,为我国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第四,坚持和完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有机食品国际认证步伐。我国要参照国际标准和法规,加快健全我国有机食品管理的办法和法规体系,对外与外国政府的有机食品相关法规对接互认,对内规范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由于只有通过进口国标准的认证才可以出口其他国家,所以我国标准应该保持与国外标准一致性,从而提高企业认证的效率,提高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市场推介、品牌整体形象宣传等,使我国绿色产品标准和认证准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为绿色食品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生态经济,2007.12.

有机食品范文篇4

一、会议宣传。

由县生态办具体操作运行,召开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相关会议。

1、定期召开乡镇环保助理会议;2、时机成熟时,将在申报有机食品基地的乡镇中选点召开有机食品基地现场会,从而进一步推动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创刊《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工作简报》。

由生态办工作人员执笔,计划半月一期,分发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县领导小组成员;各镇党委、政府。争取领导重视,以进度促创建。

三、电视宣传。

以电视为媒体,制作“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的系列专题片,(计划至少一星期两片次)侧重意义和动态方面的宣传报道,在有机食品宣传的热度上做好文章

四、广播宣传。

以广播电台为宣传桥梁,采取新闻报道、科技指导、致富典型、有机天地

等专栏形式,全方位地进行有机食品方面的宣传报道。

五、海报宣传。

由生态办定期印刷制作,以介绍有机食品的概念、意义、效益为主,分批张贴散发,对象为广大农户,加大宣传的广泛性。

六、标语、横幅宣传。

标语选址基地附近较为醒目的建筑物,一个基地不少于3条;横幅以乡镇为主,县城为辅,每个乡镇不少于2条,内容均为关于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县的口号式标语。

横幅在国家验收小组临前悬挂于县、镇城区主要干道,为创建工作进一步制造氛围。

七、黑板报宣传。

由各乡镇有机食品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基地所在村具体落实,县生态办负责提供宣传材料。采用黑板报的形式,介绍有机食品的概念,意义,效益,技术等知识

,以增强农户对有机食品的认识和理解。

八、公开信宣传。

针对有机食品推广有难度的品种,可由各乡镇有机食品领导小组负责,印发《致广大农户的一封公开信》,着重负责解释宣传作用。

九、网络宣传。

以生态办牵头,通过在政府网站上增设有机食品网页,向全国辐射,扩大我县有机食品的知名度,为我县的有机食品招商提供平台。

十、报刊宣传。

以◇◇报社的《◇◇通讯》为窗口,着重介绍我县有机食品方面的动态、基地建设的典型等,起到拓展新型行业舆论空间的做用。

附: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宣传标语口号

发展有机食品打造生态品牌

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县

有机食品生产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发展有机食品是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

有机食品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

有机食品无药物残留、无污染,营养丰富,有益健康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提高传统农业效益

农村全面要小康有机产业来相帮

有机就是机会把握机会创造美好未来

有机产业黄金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有机农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打造“生态◇◇”品牌

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有机食品放心食品安全食品

有机食品范文篇5

关键词:有机食品贸易;绿色壁垒;认证标准

一、我国有机食品贸易现状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含有机食品原料(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加工食品两个层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奶制品、加工食品、调料等。

我国1990年通过向荷兰出口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开始有机食品的出口,其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3.5亿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出口的主要种类有大豆、茶叶、蔬菜、杂粮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目前,国内主要有南京国环、中绿华夏、圆通认证、万泰认证等27家认证机构,认证受到环保部、农业部、认监委的多方管理。2007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5家,产品1,113个,分别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92家,产品总数达到3,010个,分别增长33.1%和32.1%。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有机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的蔬菜、有机稻米、杂粮、茶叶等农副产品和核桃油、山茶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有些发达国家,其市场份额已达到5%~10%。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0%~1.5%,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

二、我国有机食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发展正处于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大,而且有机食品在质量标准和品牌影响力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具备了扩大出口的技术条件。因此,我国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有机食品事业只有十多年的历程,经验、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使得有机食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有机食品贸易面临国外“绿色壁垒”的威胁。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如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英国等,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他们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先后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并通过WTO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以抵消由于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其他国际贸易竞争因素给本国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由于达不到进口国技术条件和安全性指标的要求,在有机食品中,只有约占10%的AA级绿色食品才能达到国外的有机食品标准,才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难以被国外市场广泛接受,使我国近几年来有大量有机食品(主要是A级绿色食品)出口受阻。

(二)有机贸易出口企业治理机制不规范。我国有机贸易出口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有机品牌经营的理念和能力较弱,呈现出了“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在出口贸易中,许多企业缺少技术力量的支撑,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以量取胜”、“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的低价战略;而我国有机食品本来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绿色食品市场的深度调研和总体把握,相互之间盲目竞争,自相压价,客观上存在倾销倾向,给我国有机食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有机食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且缺乏创新品种。目前,有机食品产品、销售额都有大幅上升,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同类产品品牌繁杂、著名品牌少等,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对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多样化形成了障碍。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深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四)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完善,且现行出口体制不顺。我国目前的认证体制存在认证过程复杂、技术落后、对认证企业和生产企业监督不力以及认证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的认证标准至今仍未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难以与国际接轨,使得有机食品出口渠道不畅。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出口体系仍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造成生产与贸易相分离,这也使得绿色食品出口难度增加。

三、对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建议

随着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加大、我国政府及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我国生态农业和生态建设的良好基础,我国的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机食品产业的竞争将成为农产品竞争的焦点。

第一,破除绿色贸易壁垒,扩大有机食品出口贸易。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和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有机食品法规、标准、认证体系的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应转变观念,通过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调整有机食品产品结构。加强有机食品的基础研究,对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进行攻关,开发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在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同时,推进A级绿色食品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同时,政府应加大技术的推广,提高有机食品产业化标准。

第三,规范出口企业管理,实施有机品牌战略。加大政府对有机食品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扩大有机食品企业规模,提高我国有机食品国际竞争力。同时,有机食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意识地扩大和宣传产品商标,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食品标志的国际知名度,为我国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第四,坚持和完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有机食品国际认证步伐。我国要参照国际标准和法规,加快健全我国有机食品管理的办法和法规体系,对外与外国政府的有机食品相关法规对接互认,对内规范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由于只有通过进口国标准的认证才可以出口其他国家,所以我国标准应该保持与国外标准一致性,从而提高企业认证的效率,提高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市场推介、品牌整体形象宣传等,使我国绿色产品标准和认证准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为绿色食品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生态经济,2007.12.

有机食品范文篇6

尊敬的中绿中心领导、同志们:

在这个阳春四月,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季节,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办,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共同协办的农业部首届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培训班,今天在杭州正式开班,首先,我代表浙江省农业厅向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农业部中绿中心领导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对我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事业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全省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近60%,江河干流水质以及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为11个地级市,总人口4501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谷物生产以水稻为主,其次是麦类、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蚕桑、茶叶、柑桔、棉花、果蔗、油菜、蔬菜、食用菌等。茶叶的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三,柑桔产量居全国第四,是全国生猪的重点生产基地,年出栏1418万头,5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出栏数占全省总出栏量48.5%,水产品总产量达470万吨,其中淡水产品59万吨,是全国三大淡水鱼产地之一。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重点抓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大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个人收入,确保浙江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是建立健全农业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开辟农产品贸易新领域的重要内容。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确立绿色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建和在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5348个,面积411万亩。获浙江绿色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分别为295个、97个和110个。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农业部绿色食品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农业部提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省的社会、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把建设现代农业的侧重点放在绿色农业上,通过大力实施“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品牌”、“绿色营销”、“绿色技术”“绿箱保护”等六绿工程,到2007年建成1000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000个绿色农产品品牌、1000个规模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1000个民营科技企业、1000个生态养殖小区、1000万人次绿证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从绿色农业起步,同步提高生态质量、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这次农业部举办的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培训班在我省举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宣传的好机会,对我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浙江多走走,多看看,并对浙江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最后预祝本次培训班圆满成功,并祝同志们在浙江学习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有机食品范文篇7

尊敬的中绿中心领导、同志们:

在这个阳春四月,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季节,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办,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共同协办的农业部首届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培训班,今天在杭州正式开班,首先,我代表浙江省农业厅向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农业部中绿中心领导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对我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事业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全省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近60%,江河干流水质以及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为11个地级市,总人口4501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谷物生产以水稻为主,其次是麦类、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蚕桑、茶叶、柑桔、棉花、果蔗、油菜、蔬菜、食用菌等。茶叶的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三,柑桔产量居全国第四,是全国生猪的重点生产基地,年出栏1418万头,5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出栏数占全省总出栏量48.5%,水产品总产量达470万吨,其中淡水产品59万吨,是全国三大淡水鱼产地之一。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重点抓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大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个人收入,确保浙江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是建立健全农业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开辟农产品贸易新领域的重要内容。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确立绿色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建和在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5348个,面积411万亩。获浙江绿色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分别为295个、97个和110个。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农业部绿色食品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农业部提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省的社会、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把建设现代农业的侧重点放在绿色农业上,通过大力实施“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品牌”、“绿色营销”、“绿色技术”“绿箱保护”等六绿工程,到2007年建成1000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000个绿色农产品品牌、1000个规模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1000个民营科技企业、1000个生态养殖小区、1000万人次绿证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从绿色农业起步,同步提高生态质量、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这次农业部举办的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培训班在我省举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宣传的好机会,对我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浙江多走走,多看看,并对浙江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最后预祝本次培训班圆满成功,并祝同志们在浙江学习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有机食品范文篇8

关键词:有机食品贸易;绿色壁垒;认证标准

一、我国有机食品贸易现状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含有机食品原料(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加工食品两个层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奶制品、加工食品、调料等。

我国1990年通过向荷兰出口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开始有机食品的出口,其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3.5亿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出口的主要种类有大豆、茶叶、蔬菜、杂粮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目前,国内主要有南京国环、中绿华夏、圆通认证、万泰认证等27家认证机构,认证受到环保部、农业部、认监委的多方管理。2007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5家,产品1,113个,分别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92家,产品总数达到3,010个,分别增长33.1%和32.1%。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有机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的蔬菜、有机稻米、杂粮、茶叶等农副产品和核桃油、山茶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有些发达国家,其市场份额已达到5%~10%。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0%~1.5%,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

二、我国有机食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发展正处于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大,而且有机食品在质量标准和品牌影响力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具备了扩大出口的技术条件。因此,我国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有机食品事业只有十多年的历程,经验、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使得有机食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有机食品贸易面临国外“绿色壁垒”的威胁。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如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英国等,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他们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先后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并通过WTO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以抵消由于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其他国际贸易竞争因素给本国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由于达不到进口国技术条件和安全性指标的要求,在有机食品中,只有约占10%的AA级绿色食品才能达到国外的有机食品标准,才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难以被国外市场广泛接受,使我国近几年来有大量有机食品(主要是A级绿色食品)出口受阻。

(二)有机贸易出口企业治理机制不规范。我国有机贸易出口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有机品牌经营的理念和能力较弱,呈现出了“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在出口贸易中,许多企业缺少技术力量的支撑,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以量取胜”、“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的低价战略;而我国有机食品本来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绿色食品市场的深度调研和总体把握,相互之间盲目竞争,自相压价,客观上存在倾销倾向,给我国有机食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有机食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且缺乏创新品种。目前,有机食品产品、销售额都有大幅上升,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同类产品品牌繁杂、著名品牌少等,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对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多样化形成了障碍。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深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四)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完善,且现行出口体制不顺。我国目前的认证体制存在认证过程复杂、技术落后、对认证企业和生产企业监督不力以及认证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的认证标准至今仍未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难以与国际接轨,使得有机食品出口渠道不畅。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出口体系仍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造成生产与贸易相分离,这也使得绿色食品出口难度增加。

三、对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建议

随着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加大、我国政府及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我国生态农业和生态建设的良好基础,我国的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机食品产业的竞争将成为农产品竞争的焦点。

第一,破除绿色贸易壁垒,扩大有机食品出口贸易。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和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有机食品法规、标准、认证体系的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应转变观念,通过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调整有机食品产品结构。加强有机食品的基础研究,对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进行攻关,开发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在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同时,推进A级绿色食品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同时,政府应加大技术的推广,提高有机食品产业化标准。

第三,规范出口企业管理,实施有机品牌战略。加大政府对有机食品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扩大有机食品企业规模,提高我国有机食品国际竞争力。同时,有机食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意识地扩大和宣传产品商标,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食品标志的国际知名度,为我国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第四,坚持和完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有机食品国际认证步伐。我国要参照国际标准和法规,加快健全我国有机食品管理的办法和法规体系,对外与外国政府的有机食品相关法规对接互认,对内规范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由于只有通过进口国标准的认证才可以出口其他国家,所以我国标准应该保持与国外标准一致性,从而提高企业认证的效率,提高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市场推介、品牌整体形象宣传等,使我国绿色产品标准和认证准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为绿色食品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生态经济,2007.12.

有机食品范文篇9

关键词:有机食品贸易;绿色壁垒;认证标准

一、我国有机食品贸易现状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含有机食品原料(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加工食品两个层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奶制品、加工食品、调料等。

我国1990年通过向荷兰出口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开始有机食品的出口,其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3.5亿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出口的主要种类有大豆、茶叶、蔬菜、杂粮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目前,国内主要有南京国环、中绿华夏、圆通认证、万泰认证等27家认证机构,认证受到环保部、农业部、认监委的多方管理。2007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5家,产品1,113个,分别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92家,产品总数达到3,010个,分别增长33.1%和32.1%。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有机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的蔬菜、有机稻米、杂粮、茶叶等农副产品和核桃油、山茶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有些发达国家,其市场份额已达到5%~10%。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0%~1.5%,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

二、我国有机食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发展正处于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大,而且有机食品在质量标准和品牌影响力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具备了扩大出口的技术条件。因此,我国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有机食品事业只有十多年的历程,经验、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使得有机食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有机食品贸易面临国外“绿色壁垒”的威胁。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如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英国等,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他们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先后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并通过WTO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以抵消由于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其他国际贸易竞争因素给本国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由于达不到进口国技术条件和安全性指标的要求,在有机食品中,只有约占10%的AA级绿色食品才能达到国外的有机食品标准,才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难以被国外市场广泛接受,使我国近几年来有大量有机食品(主要是A级绿色食品)出口受阻。

(二)有机贸易出口企业治理机制不规范。我国有机贸易出口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有机品牌经营的理念和能力较弱,呈现出了“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在出口贸易中,许多企业缺少技术力量的支撑,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以量取胜”、“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的低价战略;而我国有机食品本来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绿色食品市场的深度调研和总体把握,相互之间盲目竞争,自相压价,客观上存在倾销倾向,给我国有机食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有机食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且缺乏创新品种。目前,有机食品产品、销售额都有大幅上升,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同类产品品牌繁杂、著名品牌少等,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对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多样化形成了障碍。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深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

(四)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完善,且现行出口体制不顺。我国目前的认证体制存在认证过程复杂、技术落后、对认证企业和生产企业监督不力以及认证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的认证标准至今仍未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难以与国际接轨,使得有机食品出口渠道不畅。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出口体系仍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造成生产与贸易相分离,这也使得绿色食品出口难度增加。

三、对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建议

随着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加大、我国政府及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我国生态农业和生态建设的良好基础,我国的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机食品产业的竞争将成为农产品竞争的焦点。

第一,破除绿色贸易壁垒,扩大有机食品出口贸易。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和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有机食品法规、标准、认证体系的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应转变观念,通过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公务员之家

第二,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调整有机食品产品结构。加强有机食品的基础研究,对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进行攻关,开发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在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同时,推进A级绿色食品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同时,政府应加大技术的推广,提高有机食品产业化标准。

第三,规范出口企业管理,实施有机品牌战略。加大政府对有机食品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扩大有机食品企业规模,提高我国有机食品国际竞争力。同时,有机食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意识地扩大和宣传产品商标,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食品标志的国际知名度,为我国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第四,坚持和完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有机食品国际认证步伐。我国要参照国际标准和法规,加快健全我国有机食品管理的办法和法规体系,对外与外国政府的有机食品相关法规对接互认,对内规范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由于只有通过进口国标准的认证才可以出口其他国家,所以我国标准应该保持与国外标准一致性,从而提高企业认证的效率,提高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市场推介、品牌整体形象宣传等,使我国绿色产品标准和认证准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为绿色食品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生态经济,2007.12.

有机食品范文篇10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诚信体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基,质以诚为根。食品质量安全的根基在于诚实守信。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2018年5月6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有机蔬菜有玄机,重重的打击了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信心。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发展到目前,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已占据了食品行业的半壁江山,在消费者眼中,绿色、有机即代表着安全、放心。此次曝光中生产经营者的违规行为,极大的损害了食品认证的权威性,也伤害了诚信为本的生产经营者的信誉度,同时也向我国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发起了挑战。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1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及原因

食品源头的失信行为。农户是食品生产过程的最小单元,也是食品生产的源头,探讨食品生产诚信问题不得不从根源上分析。农户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不按照标准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有着各自的标准,农户与生产经营者多以收购合同的形式联结,合同中虽要求农户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生产,但往往农户对标准掌握不准确,甚至对标准一无所知。比如在绿色基地使用违禁农药,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之间没有有效的缓冲带等。笔者在绿色食品现场检查时,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询问农户使用什么农药防治病虫害,答曰:我们不使用任何农药,我们的产品绝对纯天然的,有机的,然而在其地块中有使用农药的痕迹,说明农户缺少最基本的诚信意识,而且根本不了解绿色、有机的标准;二是生产记录不规范。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全程记录,投入品的使用更是记录重点,在我们现场检查中发现,现在农民年龄偏大,普遍在50岁以上,这个年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填写生产记录时,难度较大,关键点往往填写不到位,导致生产记录参差不齐,五花八门;三是为自身利益掺假,近年来,农户生存压力加大,纯务农的收入很难支付高昂的生活成本,为了自身利益,在产品收购时以次充好,质量不达标等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生产过程的失信行为。生产经营者是食品生产的主体,是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者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功利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比如有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与正规工厂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后,实际加工却在一些无证小作坊中进行,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却增加了质量安全风险。二是做表面功夫,在进行绿色有机认证过程中全部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一旦证书到手后,开始降低生产标准,或者无视各种规范。由于目前市场上人才外流严重,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生产经营者难以找到有能力又稳定的人才专人负责食品认证工作,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换人是常事,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又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从培养人才到真正管理好这项工作往往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成本较大。认证过程中的失信行为。绿色食品的颁证机构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的颁证机构目前市场上有六十多家,颁证机构众多,另外在绿色、有机的认证过程中,又涉及到千千万万的检查员,所以在认证过程中就存在检查员或机构标准不一或把关不严导致的失信行为。如某些有机认证机构许诺花钱拿证行为,个别检查员检查不够规范等行为。销售中的失信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等,消费者对生产过程不了解,对认证体系不明白,单纯的认为有认证的产品就优于没有认证的产品,“买有机的目的肯定是为了健康”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想法,而有机、绿色食品的利润可观,很多生产经营者会在包装上随意使用认证标识(超范围用标或假冒用标来误导消费)。笔者身边出现过在大米的包装袋上印制“中国绿色材料标志”,并以此作为宣传卖点,而中国绿色材料标志是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中国木材流通协会、中国化工轻工物资流通协会联合颁发的,颁证对象是并不是农产品,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容易上当受骗。

2诚信体系建设意见

2.1加强农户与生产企业的联结程度。农户作为一个原料供应者,当收购合约终止后,产品的质量就与其无关了,要将农户从产品质量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将土地以租赁或流转的形式流向生产经营者,再雇佣农户进行生产,加强对农户的培训,统一地块管理,并建立合适的奖惩制度和溯源制度,让农户最大化的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来。2.2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性。生产经营者是食品生产中最重要的主体,一端连着农户,一端连着消费者,要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1)建立真实有效的质量追溯体系,生产全过程透明化,让消费者买的放心;2)诚信品牌建设,主动接收社会各界人士监督,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管理,打造诚信品牌,让消费者买的安心。2.3提高政府监管强度。由“重认证,轻监管”的思路转变到重质不重量上来,政府的监管对象主要有两个部分,1)加强对已有认证主体的监管,通过安排市场监督抽检,无通知检查,建立失信黑名单等手段,让其不敢触碰法律及道德底线,保证认证产品“真绿色”“真有机”;2)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严格惩罚认证机构失信造假行为,维护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权威性,让消费者对认证产品重拾信心。2.4提高各项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诚信体系建设缺少不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我国针对食品行业的立法虽多,但知法却少,笔者在从事绿色食品现场检查时发现认证主体的法人本身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从事生产的员工就更不了解了,要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就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要先懂法后守法。

3结语

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涉及到众多流程,种植、加工、流通、销售、认证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环节的失信行为都会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诚实守信归根结底取决于道德水平,是个人自发的行为,管教、监督、惩罚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国民的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王运浩.推进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10-13.

[2]高鹏.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