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8:14: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有机化学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有机化学知识

以药为本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况

摘要: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基础学科中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的设置应紧密围绕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用人要求,以药为本,重视强化有机化学基础教育在药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针对目前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普遍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程;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实施,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新《中国药典》的颁布等,时代已对高等药学教育和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药学专业以培养具有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物生产制备、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药物制剂与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生学习药学的各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药物制备、质量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为契合当前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适应现阶段高等学校本科药学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高校药学专业课程涉及药学方面的一般包括: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基础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基础、药物的波谱解析、药事管理学等。其中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是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化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我国药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学生首先要经过有机化学的学习,然后才能进行波谱解析,药物化学,药物毒理学和药理学等药学课程的学习。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有机化学课程对药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其知识基础相当于工具,应用于药学专业整个四年本科教育体系。若能真正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学科的全面知识,对于整个药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药学专业教育中,教学管理层面存在着不够重视、课时数分配偏少的现象;学生层面存在轻视和畏难情绪。虽然授课教师在“教”的过程使尽浑身解数,但学生学习积极性依然不高,“学”的效果较差。导致在后续其他药学课程的学习中,相关教师发现学生由于有机化学基本功不扎实,已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就暴露出有机合成技能和基本功差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俗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作为药学研究的“利器”,药学人才培养必须重视有机化学这门工具型学科的教学。笔者认为,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从药学的角度入手,结合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加以实施。

1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1.1课时偏少,教材内容局限

化学专业教学中,有机化学作为基础大课,通常设置两个学期即一个学年的学习周期。而药学专业由于受到课程种类的限制,通常设置一个学期学完整门课程。以暨南大学药学院为例,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学习周期通常设置为一个学期,理论课课时数仅有72学时。选用的教材《有机化学》,为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唯一的统编教材[1],与化学专业的教材[2]相比,药学类《有机化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尽管分章节的内容包括经典有机化学的大部分内容:烷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脂环烃,立体化学,芳香烃,卤代烃,醇、酚和醚,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碳负离子的反应,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糖类,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萜类和甾族化合物,周环反应等。然而,每一章的内容均做了大幅度删减,一些在有机化学中相当重要的反应和概念仅一带而过。例如,有机物的波谱和结构特点:化合物的电子跃迁和化合物紫外吸收峰的关系,基团和红外振动吸收峰的关系,原子核自旋和核磁化学位移的关系,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这些知识在药学指定的有机化学教材里不再具体讲述原理,仅在每个类型有机物作为物理性质简单列出;再如烯烃这一章节里,经典反应:环氧化,硼氢化,卡宾,共振理论不再详细讲述,仅一带而过或者直接被删去;又如苯和芳香烃这一章节,经典有机反应傅-克反应和判断有机物是否具有芳香性的休克尔规则仅一带而过,Gattermann-Koch反应则直接被删去了。由于课时有限,教材必须进行删减,而删减后教材仅余下概念性的描述,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查看全文

科研成果在有机化学教学的作用

摘要:文章将从当前有机化学的前沿科研成果入手,通过类举的方式浅析如何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有机化学教学中去,提升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机化学;科研成果;渗透分析

1科研成果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意义

化学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到当前先进的化学知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可以显著的提升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因此,如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成果贯穿到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多样化,提升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化学教学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

2环境友好化学理念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环境友好化学是有机化学的延伸,环境友好化学与有机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友好化学能够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企业生产出无毒无害的化学产品。双氧水化学别称为过氧化氢,双氧水的主要产物为水和氧气,双氧水具有价格低廉、不产生污染物的优点。在1998年,日本科学家曾发表过以双氧水为氧化剂,以Na2WO4•2H2O和[CH3(n-C8H17)3N]HSO4为催化剂,在不使用卤素、有机溶剂的方式来实现环己烯直接氧化为结晶己二酸的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发生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该种反应的收率高达90%以上。乙二酸是合成尼龙的主要材料之一,尼龙制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年均高达240万吨,当前乙二酸在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环己酮、环己醇或两者相混合的方式最为原材料,加入硝酸氧化物来进行生产,但是硝酸氧化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硝酸蒸汽进而导致酸雨现象,严重的腐蚀工业设备。环己烯直接氧化为结晶己二酸的反应:化学教师在讲解氧化放应的过程中引入环境友好化学的理念,不仅仅能够扩大学生的事业,还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还能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

查看全文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文针对应用化学专业特点及“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优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授课效率和学习效率,为培养综合型应用化学专业优秀人才建立基础。

关键词:有机化学;应用化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应用化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致力于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培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验技能,能从事管理、科研或教学的专业人才。然而,由于应用化学专业涉及内容广泛,各高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往往根据学校的特色(如石油化工类、纺织类、轻工类、海洋类等)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使各高校在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出现明显的不同。“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关键学科。由于各高校开设应用化学专业考虑的着重点不同,导致“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出现较大差异。本论文以海洋类院校———广东海洋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为例,探讨“有机化学”课程讲授、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办法,以实现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一门学科。“有机化学”课程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知识联系紧密,内容信息量大,反应机理抽象,是应用化学专业最难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均采用教师上课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尤其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快速发展,对“有机化学”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降低了教师书写板书需要的时间,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实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无需进行大量板书的书写,使其授课的速度相对变快,这将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广东海洋大学的生源质量相对于国内的一流大学较差,使得学生很难适应教师的讲课速度,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极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上课翻课件的错觉。“有机化学”课程中反应类型较多、尤其典型的人名反应多。对于地方院校学生而言,整体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反应机理,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以应对最终的考核,学习效率低下。

查看全文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分析

一、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有机化学”这一名词最初的提出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由于科学条件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因而许多化学家都认为,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这也就说明有机化学在最初的发展中也是以实践性特征为主的,更加说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践性意义。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课堂以老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顺应了有机化学的最初定义。此外,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是化学教学的新突破,在学生学习能力上,加强了自我学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满足了当今社会人才市场对于科研人才的需求,同时,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二、目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一)有机化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化学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展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化学实验的教学以及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聆听课堂内容为辅的教学方式为主,由老师将实验的要求、步骤、目的、试验器具的用法、化学材料的用量一一进行说明,有的甚至让学生进行比较,以防止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因忘记实验步骤而停止实验的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照猫画虎”,对有机化学的实验步骤进行生搬硬套。化学实验本应是活跃的,充满课堂氛围的,是对理论知识实践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进而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然而陈旧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抹杀了化学实验的活跃性特征,还加重了化学课程的枯燥性,让学生感到乏味,进而影响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在化学理论教学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更为严重,教师一味地对化学课本上索然无味的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谈,也就出现了学生上课打瞌睡、交头接耳、聚众聊天等课堂问题的出现,更有甚者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过于单一,过于传统,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中能动性的发挥。

(二)课堂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

查看全文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众多章节和内容当中,有机化学由于种类繁多、同时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充满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因此给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以“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四个角度论述了其具体的方法与策略所在。望笔者的阐释能对当前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从有机化学的角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高中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部分学生由于对高中有机化学没有掌握到学习要领,因此对化学知识吸收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出现知识拖欠情况,逐渐跟不上课堂进度,进而陷入学困境地。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本文中笔者所要重点提出与研究的。

1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教学的最佳时机

对于任何学习科目而言,良好的学习兴趣都是其能够主动投身到学习过程当中,在课堂上完全跟随教师的思维而展开学习和理解活动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所以教师在展开有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更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思想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表现的教学时机,在课堂上引入新内容、新观点以及教学重点等。由于化学本身是与现实生活、人类生活科技进步、乃至于人体机能构造都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这样一种关联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例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的设置,其内容划分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大版块,当无机化学的学习结束之后,学生随即而来接触到的就是有机化学,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因为接触到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而感到好奇和兴奋,这本身就是一个兴趣拔高点,也是教师可以用来把握教学的第一个最佳时期。

2处理好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查看全文

有机化学课程问题情境探索

摘要:“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基础化学课程之一。教师将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有机化学”课程中,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此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问题情境;探究

“有机化学”作为医学生在大一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受到授课学时有限、学生中学有机化学知识储备不足等因素的限制,而且,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准绳,追求知识目标的完成,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和潜能的挖掘。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不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和问题的探究。导致学生不能形成质疑提问的意识,不能体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更不能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生唯一的收获是知识量增加,而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将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利用互联网进行混合式教学,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1],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实施以问题为中心、探究为主的教学,完成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目标。

一、有机化学问题与有机化学问题情境

(一)有机化学问题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是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探索前进的,这也是一个不断进行探究的过程。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有很多疑惑,这也是“问题”。有机化学问题则是在学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物理及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时遇到了障碍或困难,为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困难而提出的任务。有机化学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实现与学生有效互动的关键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激发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充分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化学知识。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问题的难度也随之递增,学生对不同难度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到解决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能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查看全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及实践

摘要:基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自身特点,如实验室化学试剂用量大、存放多种易燃、易爆、有毒甚至剧毒的物品等,将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融入实验教学,贯穿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安全意识,促使学生注重有机化学的实验细节,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化学人才提供了安全思想保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安全教育;实验教学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指出: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与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实验教学都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在以化学为基础的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中,有机化学实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扩展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1]。如果要上好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学生清楚地了解整个实验的内容、步骤,不仅要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而且要深入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性能与安全使用方法。有机化学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与无机、分析、物化等实验有很大程度的区别。有机化学实验所用试剂大多为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有毒性,反应物、产物及副产物均为有机化合物,均为化学危险品,特别是副产物是未知的化学物质,具有不确定的安全隐患[2-3]。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到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都必须贯穿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将安全教育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精选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步骤,完善实验装置,深入实验思考,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1安全意识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实验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实验课与有机化学理论课是学生培养计划中两门平行的独立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与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相比,其特点之一是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实验试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毒性或者易燃易爆,实验装置组装比较繁琐,实验操作涉及高温加热、加压、减压,实验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和伤害事故等。学生在工作中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及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减少安全事件,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有机化学实验室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意识的有效场所[5-9]。因此,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任务。1.1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覆盖化学、应用化学、材料、药学、食品、医学、生物、海洋科学等几十个专业,而有机化学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由于在中学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机化学实验课开设很少,多数学生几乎没有亲手做过有机化学实验。在大学时期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室时,许多学生面对有机化学实验室和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有些不知所措,更缺乏安全意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如进入实验室必须养成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的习惯,不许将食品及饮料带入实验室,实验过程中要戴手套,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离开实验室要洗手及关掉水闸、电闸、气闸等。1.2强化实验教学安全意识。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等5大基础实验课程。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为有机化合物,具有种类较多、结构复杂、性质特殊(易燃、稳定性差、有毒、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等)、反应复杂(反应慢、非单一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导致有机化学实验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1)具有一定安全隐患;(2)试剂消耗量大;(3)训练的操作程序多,且多为连续操作;(4)需要的时间长;(5)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安全隐患已经涵盖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高分子化学实验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1.3安全意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自始至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稍不小心,就会发生烧伤、割伤或被试剂灼伤,严重的可能出现爆炸、伤人致命。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分为3大模块,有机化合物分离、有机化合物合成与有机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基本实验包含蒸馏、分馏、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与水蒸汽蒸馏等。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包含烷烃性质、芳烃性质、卤代烃性质、醇酚醚性质与醛酮羧酸性质。从以上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机化学实验无论是原料,还是产物都属于危化品,属于易燃、易爆类化合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中都要贯穿安全教育。如开始称取化学样品时,要告诉学生针对试剂(样品)不同的化学性质,采用不同取样器皿;实验结束后,所有的试剂及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针对其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回收器具,用不同的办法进行保存,确保安全。

2安全知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各个环节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思考

摘要: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大一学生的核心课程,有机化学为药学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与药理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根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难题,探讨了几点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授课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课下自学能力的扩展以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实践证明,教学改革成效良好,学生反映有机化学学习趣味性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分支,应用广泛,涉及医学、药学、化工、高分子材料等众多领域,其研究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笔者常年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发现,有机化学繁杂的反应原理,千变万化的化学结构,纷扰难记的化学性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前后运用多种方法改革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取得初步成效,现做如下几点探讨。

1明确学习主体,合理划定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为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专业课奠定学习基础。故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尽量和药学专业课紧密结合,一些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以此为基础进行选择,这样能够让抽象的有机分子式和实际用药及药物发展实例联系起来,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各科知识点融会贯通,又为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做好抛砖引玉的效果。一本药物化学书籍一般包括烃、醇、醚、醛酮、芳香烃、羧酸以及其衍生物、胺类、杂环化合物、酚醌、糖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萜类生物碱等知识以及一些有机合成的方法。笔者认为,有机合成方法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太过深入,故一般不作为上课内容,仅供有兴趣的学生自学。对于烷烃、醇、醚等高中课本中已经有所涉入的知识点,笔者舍弃了以此为教学重点的大纲,而是会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着重讲解。而对于醛酮、羧酸以及其衍生物、胺类、杂环化合物等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专业课紧密联系的章节,笔者把这一大块作为整学期教学重点内容,细致讲解,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对于糖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萜类生物碱类的内容,这些是后期专业课生物化学,生理学的基础内容,故笔者也会作为侧重点来讲解,而舍弃了很多老师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自学内容的方法。如此设计,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功能性更加突出,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经过笔者跟踪调查,大一期间,有机化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大二大三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专业课时,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学习过程也格外轻松。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唤醒学生思考活力

查看全文

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思路

摘要:“有机化学”作为化工专业必修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应推进改革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3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旨在促进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制备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具有实践性、理论抽象的特点,是本科化工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化工专业“有机化学”以系统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主,出现了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落后、考核不全面等现实问题,导致培养的化工专业人才无法适应当前化工岗位的实际需求,制约了本科化工专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本科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本科化工专业学生从事的化工岗位工作需求,对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促进化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为其实现人生价值和挖掘个人潜能提供保障。

1优化调整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内容

根据本科化工专业学生从事的岗位工作能力和知识需求,对现有教材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精简“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蛋白质等理论知识的介绍,增加重烃类、烃类衍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和含氮化合物的介绍,着重介绍各类化合物的反应性质、实践应用及分析与检验方法[1]。对于“有机化学”实践教学来说,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制备和合成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应适当地增加与化工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酰苯胺的制备、肥皂的制备、正溴丁烷的制备等,确保化工专业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具备化工企业生产岗位必备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化工知识应用分析和实践能力,为本科学生未来从事化工方面的工作夯实基础[2]。

2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查看全文

有机化合物命名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有机化合物命名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大学教材的编写对有机化合物命名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分析了目前大学有机化学教材对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四种处理方法和教学现状。指出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是以传统的命名原则为主,新命名原则的推广对许多学校和专业来说还存在着教学困难。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校层次、专业差异的实际情况,为有机化合物命名教学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命名法;有机化学;教材;教学

有机化合物命名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高中的化学就已经涉及到了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大学的化学教材中这部分的知识更为复杂也更加重要。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制定了《有机化学命名法》(IUPACNomenclatureofOrganicChemistry),这一命名系统还在不断地修订和补充,它也成为全球有机化学界最广泛使用的命名系统[1]。中国化学会也根据IUPAC的命名法并结合中文汉字的特点在1960年发表了《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20年后又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在1980年发布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1983年审定后正式出版。这一命名原则自此成为近四十年来中国化学教材编写有机化合物命名的依据和标准。但是这一命名原则仍较为简单,随着有机化学学科发展,一些国际上命名采用的概念和提法也需要补充到中文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中。2017年中国化学会正式发布了《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以下简称“2017命名原则”)。该命名原则内容详实,是对《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以下简称“1980命名原则”)[2]的重大修订。这一修订相比原来的命名原则发生了如下主要变化:以母体氢化物的名称统一处理碳氢化物和其他杂原子氢化物的命名;以特性基团代替官能团来命名有机化合物;将取代基或前缀的名称按照英文字母先后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次序规则”顺序排列;选择最长碳链而不是重键(双键或叁键)数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原子和基团位次的标明一律采用位次数字插入代表它们的名称之前;杂环的的命名方法有所改变[3]。新的命名法显然比旧的命名法更加系统和严谨,而且与英文命名转换也更方便。这一修订已经公布了四年,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中仍然采用1980命名原则,2017命名原则推广缓慢,即使在新出版的教材中这一命名原则的仍然不是主流。

1目前高校教材中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在全国图书馆咨询参考联盟的网站上检索2019年后出版的图书,除了魏荣宝主编的《高等有机化学第4版》[4],未见到其他教材在简介提及使用了2017命名原则。课题组对新出版的代表性的有机化学教材进行了调查,发现对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使用2017命名原则;主要使用2017命名原则,同时介绍1980命名原则;使用以2017命名原则为主的自编命名方法;使用1980命名原则。1.1使用《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刘华等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总结了有机物命名的三个主要变化:(1)链烃主链选取时要优先考虑链长,而不是不饱和度。(2)化合物名称中表示官能团位次的的数字一律写在官能团的名称之前。(3)关于取代基名称书写的先后顺序,要求按照取代基英文名称开头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而不再按照立体化学中优先顺序规则来书写[5]。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赵温涛等主编的《有机化学》也采用了2017命名原则[6]。教材在介绍化合物命名时,给出化合物的中英文名称进行对照,尽量使用取代基的系统命名,如异丙基一般使用1-甲基乙基命名。对于常见取代基的常用俗名,通常只在表述时使用。除此以外,一些化合物和中间体的母体名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卤鎓”等类似名称已不再使用,在教材中改用“卤正离子”、“氧正离子”等表示。胡宏纹主编的《有机化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化学类专业经典的有机化学教材,2020年发行了第五版[7]。前言中明确提到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对书中涉及到的化合物名称进行了修改。在异丙基的命名中,教材指出其系统命名是“丙-2基”,教材在其他化合物的命名中,也主要使用了异丙基这一名称,这一点与天津大学的《有机化学》在编写上有所不同。1.2主要使用《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同时介绍《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组编写的《有机化学》,在教材编写时结合学科发展,引入2017版《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为了承上启下,同时保留了原来的命名规则[8]。这种教材编写模式可以让学生同时了解两种命名原则,由于1980命名原则在我国已经长期使用,很多化工产品主要使用的就是这种命名方法,对于将要从事化工行业的的学生来说,掌握传统的命名方法,同时了解两种命名方法的差异也是有必要的。如在“4-亚甲基己烯”的名称下括号中注明1980命名原则的名称:2-乙基-1,4-戊二烯。1.3使用以《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为主的自编命名方法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主编的《有机化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理工科专业使用较多的一本教材[9]。教材在编写时主要使用了2017命名原则,但是教材没有给出有机物的英文名称。教材中提到:“因为学习有机化学的读者还没有掌握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名称,本书不采用《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的按取代基英文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取代基的推荐。而仍用1982版《有机化学命名原则》的顺序规则排列取代基的顺序。”按照这种命名原则教材中出现了“5-甲基-3-乙基庚(-1-)醇”这样的名称,而这一化合物按照2017命名原则应该为“3-乙基-5-甲基-庚-1-醇”,按照1980命名原则应该为“5-甲基-3-乙基-1-庚醇”。大连理工大学教材的这一改动考虑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新命名原则的改动原因是“考虑到某些基团无法按顺序规则确定大小,以及便于中英命名的转换,和与其他场合时排序方式的统一,本次修订建议也按取代基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在前缀中依次排列。”但是对于有机物命名教学要求不高的专业来说,上述问题并不存在,而按取代基英文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却较为困难。1.4使用《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使用《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的教材目前仍然是主流。陆涛主编的《有机化学》是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是药学专业使用最广泛的一本教材,最新版本出版于2016年,还没有改用2017命名原则[10]。陆阳主编的《有机化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临床医学及其他医学专业使用最广泛的一本教材,出版于2018年,也没有改用2017命名原则[11]。国内有机化学教材中最为著名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邢其毅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其第4版上册出版于2016年,当时未采用2017命名原则,之后也没有更新的版本出来[12-13]。该教材编写的第2章先集中讲解部分命名知识,教材中提到:本章根据1980年版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介绍烃的各种命名法和烃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法,烃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杂环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命名见相关各章。最新出版的一些教材,如朱仙弟、蒋华江主编的《有机化学》(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仲继燕等主编的《药用有机化学》(高职高专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侯小娟、张玉军主编的《有机化学》(医学类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等也都仍然使用传统的命名方法[14-16]。

2有机化合物命名教学现状的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