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生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1:20:59

有机生姜

有机生姜范文篇1

生产有机生姜应在已通过有机转换的种植区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且前3年未种过姜科作物。前茬作物为茄科、薯芋类作物及粘重涝洼地不宜作为姜田。鲜姜目标产量为30t/hm2以上,其产量结构为种植10.5万株/hm2,平均单株根茎鲜重300~500g,有机肥施用量为氮(N)345~360kg/hm2,磷(P2O5)150~195kg/hm2、钾(K2O)360~390kg/hm2。

2主要生育阶段及栽培技术措施

2.1发芽期

2.1.1培育壮芽。春分前后,选择晴天把姜种平铺于背风向阳平地的晒垫上,晾晒1~2d,傍晚收进室内防冻,中午避免强光直射曝晒过度,勿使种姜失水干缩。晒后置于室内堆放2~3d,下垫干草,上盖草帘,温度保持在11~16℃,促进养分分解。于室内放置一煤炉,隔一定距离在四周垫一圈草垫,选择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质地硬且无病的姜块装入编织袋内扎口,堆放于草垫上成圆桶形,加盖草帘保温。控制炉火使姜种温度达22~25℃,定期翻堆,使姜种受热均匀,连续约15d可生成适播幼芽。壮芽标准:芽长0.5~1.0cm,洁白、鲜亮、肥壮、顶部纯圆,芽基部突起而尚未发根。

2.1.2播前准备。深耕土壤20~25cm,头耙前撒生石灰粉750kg/hm2,充分耙碎,整平田面。按东西向或南北向做畦,畦面宽120cm,沟宽40cm,沟深20cm,畦长不超过15m,沟沟相通,中沟和围沟应比畦沟稍深。在畦上按行距40cm开3行种植沟,深约13cm。选择位于种姜上部和外侧的姜块作种块,每块姜种应在50g以上,保留1个矮壮芽,其余芽全部抹去,用草木灰蘸伤口,置于室内1~2d后播种,约需用种块3t/hm2。

2.1.3播种盖肥。谷雨前后选择晴暖天气播种。按株距17cm将种块水平按入播种沟内,使姜芽与沟内土面相平,姜芽按同一方向与播种沟垂直。用火土灰22.5t/hm2盖种,再盖腐熟牛栏粪26.25t/hm2,最后覆土3~6cm,约在5月上中旬可出苗。

2.2幼苗期(5月中旬至大暑左右)

幼苗期以主茎生长和发根为主,管理上应升温促根,除草遮荫保湿,主攻目标是培育健壮苗。整个苗期应搞好清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沟干。出苗后苗高10~15cm时,用腐熟猪尿水26.25t/hm2淋施蔸边作提苗肥。当杂草幼苗达4cm左右时,用稻草5.25t/hm2覆盖压草,并盖土保湿。夏至后追施壮苗肥,用腐熟猪尿水30t/hm2淋施蔸边。当姜苗生长到“三股杈”期(主茎加2个分枝),在覆盖的稻草上加盖腐熟堆肥或牛栏粪22.50t/hm2,并培土覆盖形成高垄。

2.3发棵期(大暑——白露)

主攻目标是加强水肥,促使植株健壮分枝达15~25个,枝叶茂盛,防止植株脱肥早衰。7~8月正是枝叶旺盛生长期,遇旱应及时灌溉,于傍晚土温降低时灌水,深度不宜超过地下茎的高度,第2天清晨排干。立秋前后,重施发棵肥,用氨基酸有机肥(南京农大研制,含有机质43%,全N7.6%,氨基酸态N5.3%,P2O51.6%,K2O2.4%)900kg/hm2点施于姜苗侧旁,培土深盖加高土层10~13cm,将姜行培成龟背形,不使姜块外露。约8月下旬植株群体进入封行期。

2.4根茎膨大期(白露——立冬)

9月中旬后气温渐转凉和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累积,主攻目标是加强肥水管控,养根保苗,促使植株生长稳健,维持较大叶面积,促进根茎膨大,获得丰产。9月初根据植株长势,补施孙姜肥,用氨基酸有机肥225~300kg/hm2溶于50倍水淋施蔸边。生长后期最忌渍水,必须清沟沥水防渍。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方法同前)。收获嫩姜一般在秋分前后开始,采收越早产量越低,具体收获期根据加工要求而定。收鲜姜可在11月上中旬后,待地上部茎叶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进行。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姜炭疽病和姜瘟病主要发生在6~8月份,发病初期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施,间隔10~15d连续喷雾2~3次。姜瘟病严重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带菌土壤,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在病窝内撒250~500g生石灰,用无菌土封填。姜斑点病一般在7~8月份发生,可用石硫合剂500~800倍液喷防。

有机生姜范文篇2

关键词:生姜;有机;丰产;栽培技术

一、姜田选择和目标产量及施肥量

生产有机生姜应在已通过有机转换的种植区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且前3年未种过姜科作物。前茬作物为茄科、薯芋类作物及粘重涝洼地不宜作为姜田。鲜姜目标产量为30t/hm2以上,其产量结构为种植10.5万株/hm2,平均单株根茎鲜重300~500g,有机肥施用量为氮(N)345~360kg/hm2,磷(P2O5)150~195kg/hm2、钾(K2O)360~390kg/hm2。

二、主要生育阶段及栽培技术措施

2.1发芽期

2.1.1培育壮芽。

春分前后,选择晴天把姜种平铺于背风向阳平地的晒垫上,晾晒1~2d,傍晚收进室内防冻,中午避免强光直射曝晒过度,勿使种姜失水干缩。晒后置于室内堆放2~3d,下垫干草,上盖草帘,温度保持在11~16℃,促进养分分解。于室内放置一煤炉,隔一定距离在四周垫一圈草垫,选择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质地硬且无病的姜块装入编织袋内扎口,堆放于草垫上成圆桶形,加盖草帘保温。控制炉火使姜种温度达22~25℃,定期翻堆,使姜种受热均匀,连续约15d可生成适播幼芽。壮芽标准:芽长0.5~1.0cm,洁白、鲜亮、肥壮、顶部纯圆,芽基部突起而尚未发根。

2.1.2播前准备。深耕土壤20~25cm,头耙前撒生石灰粉750kg/hm2,充分耙碎,整平田面。按东西向或南北向做畦,畦面宽120cm,沟宽40cm,沟深20cm,畦长不超过15m,沟沟相通,中沟和围沟应比畦沟稍深。在畦上按行距40cm开3行种植沟,深约13cm。选择位于种姜上部和外侧的姜块作种块,每块姜种应在50g以上,保留1个矮壮芽,其余芽全部抹去,用草木灰蘸伤口,置于室内1~2d后播种,约需用种块3t/hm2。

2.1.3播种盖肥。谷雨前后选择晴暖天气播种。按株距17cm将种块水平按入播种沟内,使姜芽与沟内土面相平,姜芽按同一方向与播种沟垂直。用火土灰22.5t/hm2盖种,再盖腐熟牛栏粪26.25t/hm2,最后覆土3~6cm,约在5月上中旬可出苗。

2.2幼苗期(5月中旬至大暑左右)

幼苗期以主茎生长和发根为主,管理上应升温促根,除草遮荫保湿,主攻目标是培育健壮苗。整个苗期应搞好清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沟干。出苗后苗高10~15cm时,用腐熟猪尿水26.25t/hm2淋施蔸边作提苗肥。当杂草幼苗达4cm左右时,用稻草5.25t/hm2覆盖压草,并盖土保湿。夏至后追施壮苗肥,用腐熟猪尿水30t/hm2淋施蔸边。当姜苗生长到“三股杈”期(主茎加2个分枝),在覆盖的稻草上加盖腐熟堆肥或牛栏粪22.50t/hm2,并培土覆盖形成高垄。

2.3发棵期(大暑——白露)

主攻目标是加强水肥,促使植株健壮分枝达15~25个,枝叶茂盛,防止植株脱肥早衰。7~8月正是枝叶旺盛生长期,遇旱应及时灌溉,于傍晚土温降低时灌水,深度不宜超过地下茎的高度,第2天清晨排干。立秋前后,重施发棵肥,用氨基酸有机肥(南京农大研制,含有机质43%,全N7.6%,氨基酸态N5.3%,P2O51.6%,K2O2.4%)900kg/hm2点施于姜苗侧旁,培土深盖加高土层10~13cm,将姜行培成龟背形,不使姜块外露。约8月下旬植株群体进入封行期。

2.4根茎膨大期(白露——立冬)

9月中旬后气温渐转凉和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累积,主攻目标是加强肥水管控,养根保苗,促使植株生长稳健,维持较大叶面积,促进根茎膨大,获得丰产。9月初根据植株长势,补施孙姜肥,用氨基酸有机肥225~300kg/hm2溶于50倍水淋施蔸边。生长后期最忌渍水,必须清沟沥水防渍。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方法同前)。收获嫩姜一般在秋分前后开始,采收越早产量越低,具体收获期根据加工要求而定。收鲜姜可在11月上中旬后,待地上部茎叶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进行。

三、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姜炭疽病和姜瘟病主要发生在6~8月份,发病初期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施,间隔10~15d连续喷雾2~3次。姜瘟病严重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带菌土壤,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在病窝内撒250~500g生石灰,用无菌土封填。姜斑点病一般在7~8月份发生,可用石硫合剂500~800倍液喷防。

有机生姜范文篇3

生姜是冠英镇的主要经济作物,生姜的销售收入是冠英镇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冠英镇耕地面积31365亩,其中生姜种植的总面积在9000亩左右。目前冠英镇有三个小型的生姜合作社:老木孔生姜专业合作社、冠英勤丰生姜专业合作社、许村生姜合作社。这三个生姜合作社由冠英镇政府牵头,村、生产小组干部组织,农户就近入社并兼顾农户实际经济收入的思路成立的。三个生姜合作社在具体经营操作方式上、经营规模上和覆盖农户的基本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差别不大。每个生姜合作社大概覆盖的农户达到1600户左右,这些农户中有两三户是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的。生产经营中合作社的生姜货源主要都来自于入社姜户,生姜质量的界定通过经验判断。另外冠英镇生姜合作社的成品生姜销售方式采取先收购散户生姜,再集中发货,主要销往成都、重庆两地,在价格上受成都和重庆生姜市场的影响较大。

2乐山市冠英镇生姜合作社存在的经营问题

2.1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2.1.1合作社未严格把控生产流程。生姜的产量与其科学的种植技术密切相关。严格选地、精选姜种、适时播种、适量施肥、防旱防涝、防病防害这一系列操作都会影响生姜的产量,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进行。选地不仅需要肥沃,透气性好,有机养料丰富的土地,而且还要选择地势稍高,方便排灌,不易积水的土地。如果这些指标达不到要求,将大大降低生姜产量。生姜合作社不能够对国家分配的土地进行调整,有些土地条件不占有优势,但即使土地养料不是很丰富,也只能坚持栽种生姜,不占优势的土地条件势必会影响生姜产量。姜种需要按照姜块肥大丰满,无病害,肉质新鲜的标准进行挑选,姜种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生姜产量的高低。冠英镇生姜合作社未参与姜农的选种过程,姜农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会一味追求姜种质量而不顾成本,而大多是在价格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挑选优质姜种,因此其产量会受到姜种质量的限制。生姜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特别严苛,温度一般要控制在20℃-25℃。这要求生姜合作社督促姜农在适当的时间播种,不仅能够保证生姜的适宜生长温度,还能够依靠自然降雨保证生长环境的适当湿度。冠英镇生姜合作社尚未采用地暖技术,难以对温度进行准确调控。生长环境未处于最适宜条件,其产量也就难以处于最高产量。适量的施肥不仅能够避免生姜生病长虫,降低减产的风险,同时还能够给生姜补充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元素。姜农在施肥量的把控上大多数是根据自身经验,而不是合作社派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包括如何施肥和施肥多少。在技术培训方面的缺乏也将降低产量。旱涝、病害等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大大降低生姜的产量。2.1.2生姜质量问题。冠英镇生姜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在生姜生产过程中合作社未向姜农提供专业指导。并且合作社在对姜农们农药的使用上未给予硬性规定,导致姜农对姜种的要求以及在农药的选择上不追求超高品质,相对而言更在意价格,这就决定了其生姜难以成为优质姜。另外,不少成品生姜的农药残留量也存在偏高的问题。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合作社监管力度的不足,使姜农不会刻意追求姜种的优质,也不会选择价格昂贵的有机肥料、农药。有机农药是一种植物提取液,成分更加安全,使用后的农药残留量很少。但是由于有机农药价格昂贵,姜农则选择使用价格低廉的肥料和农药,导致生姜的质量不高。2.2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冠英镇生姜合作社的主要市场是成都和重庆等地理位置较近的城市,销路单一。另外销售方式主要通过电话联系,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单一。同时,合作社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主要依据个人经验,对行情把握明显不足,导致生姜销量难以大幅提高。2.2.1销路单一,销量少。目前冠英镇外销的主要模式就是以生姜合作社统一接洽周边的商贩对外销售。合作社以散户收购生姜,集中发货。生姜外销主要是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生姜目前没有配套的基础条件。首先,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生姜的设施设备要求较多,不仅要有地理标识的认证,还要有无公害产品的认证,目前冠英镇生姜合作社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其次,电商平台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而冠英镇生姜合作社的成员基本都是当地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运用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冠英的生姜销售通过电商以及农超对接的少之又少。2.2.2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不足。冠英镇生姜合作社对生姜市场行情的把握主要依靠以往的销售经验,根据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经验预测。并且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数据也局限于乐山市,甚至局限于冠英镇,消息来源也大部分是靠邻里互传。合作社对市场行情的把握存在明显不足。生姜价格由市场决定,受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生姜市场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并且投入高。它的这一特殊性质就要求生姜合作社对市场行情要有充分的把握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收入。如果能够事先了解主要销售地成都、重庆生姜种植面积,预测目标市场本地的生姜供给量,然后参考往年生姜需求量来调整冠英镇的生姜种植面积,可能获得更高的销售收入。

3乐山市冠英镇生姜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有机生姜范文篇4

关键词: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能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杂草危害,提高土壤温度,加快出苗和生长,省工省时,经济效益显著。近几年试验示范发现,生姜地膜覆盖较露地栽培生育期提早15~20d,产量提高15%~20%。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种培芽

一般在头年收获时选择肥壮、芽头饱满、色泽鲜亮、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大小均匀、无病虫伤疤的姜块作种姜。于播种前1个月左右,从窖中取出种姜,洗去姜块上的泥土,白天平铺在室外干净地面上或草席上晾晒,晾晒要适度,以免种姜失水过多,姜块干缩,出芽细弱。夜间收进室内,以防受冻,晾晒1~2d后,再堆放室内,盖上草帘,即“困姜”,3~4d后即可催芽。一般采用的催芽方式多为温床催芽,即在避风向阳处建温床,深0.5~0.8m,宽1.2m,长根据种姜多少而定,在温床底部及四周铺10cm左右厚的干草,将种姜摆放其中,厚度以30cm左右为宜,然后再盖上10~15cm厚干草,搭上拱架,盖好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保温,一般保持床内温度20~25℃。如白天床温超过25℃,可揭膜通风降温,芽长0.5~1.5cm时即可播种。

二、播种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肥沃壤土,深耕20~30cm,耙细,整平,做畦,畦宽75cm,每畦开沟2行种植,并备足土粪,以便盖种。3月底至4月初,选择晴天播种。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姜块掰成50~70g大小的种块,每个种块留1~2个壮芽,姜块伤口处可蘸上草木灰,以减少病菌侵入。如遇天气干旱,为确保生姜顺利出苗,需提前在种植沟中浇水。按株距20cm将种姜逐一排放于种植沟内,并使姜芽朝一个方向,再将有机复合肥或腐熟家杂肥施于2块种姜之间作基肥,一般施有机复合肥4.5t/hm2或腐熟家杂肥12t/hm2。为防止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可用毒死蜱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撒入播种沟内,然后用准备好的干土粪盖在种姜上,再覆土整平。为减少杂草,在覆膜前用乙草胺1.5L/hm2对水600kg喷在畦面上,然后用宽1m的地膜覆盖,并将两边压紧。

三、田间管理

当幼芽出土后,待苗与地膜接触时及时划膜放苗,5月下旬可撤去地膜。生姜出苗后,可根据不同土质分次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同时培土4~5次,防止根茎露出土外,促进茎叶生长和子姜肥大。生姜不耐强光和高温,5月下旬撤去地膜后要进行遮荫,一般用木竹搭1.2~1.5m高平棚架,再搭上树枝或作物秸秆,也可采用遮阳网遮荫,遮荫率在60%~70%较适宜,到8月下旬可拆去遮荫物。姜苗长至20~23cm时,及时除去姜母上的隐芽,以免浪费养分。待苗长至33cm以上时,要保留从姜母两侧长出的1~2个芽,因为这些芽是分生和形成新姜的基础。8月上中旬打掉姜株顶心,每隔7~8d打1次,连续打2~3次。

四、肥水管理

生姜为浅根作物,吸收水分能力较弱,必须合理浇水。一般苗期生长量小,需水较少,加之地膜覆盖后可起到较好的保湿作用,一般不需要经常浇水。随着植株生长和分枝的增多,需水量相对增大,生长盛期需较多水分,为满足其生育需要,要求土壤始终保持湿润,一般保持土壤湿度65%~70%。水分不可过多,如畦面积水,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引发病害的发生,特别是夏季暴雨后要及时排水,以防姜瘟病的发生与蔓延。生姜喜肥,除重施基肥外,还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多次追肥,在苗高30cm左右第1次追施壮苗肥,用腐熟人粪尿4.5t/hm2或尿素150kg/hm2对水浇施。第2次在收取种姜后,根据苗情适量用肥,有明显脱肥的可追肥1次,生长旺盛地块可不施或少施,以免茎叶徒长,影响根茎膨大,追肥以氮肥为主。第3次追肥在拆除遮荫物后进行,此时生姜处于膨大期,需肥量相对较大,可将尿素375kg/hm2、复合肥600kg/hm2、磷酸二氢钾60~75kg/hm2混合后穴施于根部附近或在距植株基部约15cm处的施肥沟中,使土肥混合,然后进行培土壅根。为防早衰,9月中旬再追施1次肥,可用尿素和适量复合肥配合施用。

五、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害主要是生姜腐烂病,应采用农业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主要实行轮作换茬,严格选种,种姜消毒处理,若发现病株,先及时挖出,再在病穴四周撒入生石灰。要及时结合药剂防治,可用多菌灵、敌克松、代森锰锌等杀菌剂500~800倍液灌根防治。为确保防治效果,可每隔5~7d灌根1次,连续用药3~4次,每次用药250g/株以上。虫害主要是姜螟,主要采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倍液,或20%毒死蜱800倍液喷施防治。

六、采收贮藏

一般在初霜来临之前(约11月上旬),大部分茎叶开始干枯,地下茎充分膨大和充实时,选晴天挖收,若土壤干燥可在收获前2~3d浇1次水,使土壤湿润,土质疏松。收获时将生姜整株挖出,轻轻抖落根茎上泥土,剪去地上部茎叶,摘去根后即可贮藏。一般采用窖藏,利用房前屋后山坡挖窖,窖顶圆拱形,高1.3~1.5m,窖深根据贮量多少而定。入窖前注意剔除病姜、伤姜、烂姜,再将姜块排于窖内,每排1层姜,撒盖5~6cm厚的清洁湿润细沙土,一般摆到1m高左右,然后用石块等封住窖口的2/3,留1/3作为窖内通气散热,直至气温降至0℃左右时,再封闭窖口。

参考文献:

[1]徐少波.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1995(6):14-15.

[2]顾大路,赵秉军.生姜露地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7(1):73-74.

有机生姜范文篇5

(1)栽培地块的选择。生姜最适于在地势较高、无污染、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性偏酸性土壤中生长,栽培土壤前3年没有种植生姜、花生等作物,pH值6~7。

(2)选择合适良种。目前市场上生姜品种可分三大类:一是山东大姜,二是凤阳中姜,三是当地小姜。根据近几年市场情况反映,中姜、小姜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也更适合于大棚栽植。种子选择上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具有本品种特性、地上茎粗壮、分枝多、肥大饱满、皮色淡黄明亮、肉质新鲜、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大小适宜的健康姜块留作种用,严禁从病姜区引种。

(3)整地。大棚栽培生姜一般在2月中下旬(农历正月中旬)开始,1月先将腐熟的农家肥约30t/hm2均匀撒于地面,深翻混匀。

(4)建棚。建棚高2.5m,棚宽8~10m,选用透光性和质地较好的薄膜做棚膜。

(5)起垄。耙地平整后起垄,每垄之间间距60cm,垄高30cm,垄宽30cm,工作沟内留备用土。

(6)杀虫。为防地下害虫(小地老虎),可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药剂选用辛硫磷、速灭杀丁等拌毒土撒入穴内,用锄头翻匀。

(7)姜种处理。播种前20~30d将姜种从窖中取出,在背风向阳的平地或草席上摊晒1~2d,但不可曝晒,中午若日光强烈,应遮盖,防止受冻,晒到姜皮发白变干即可收回室内准备催芽。在2月15~20日前后进行催芽,将风干的稻壳用1%的石灰水喷湿(70%),在棚室内先铺10cm厚作垫层,趁姜种还热时摆在垫料上,1层姜1层料,堆高100cm,最上层再盖上5cm厚的干净稻草,覆膜保温,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75%左右,幼芽长度为1.0cm左右时即可播种。

2定植

(1)掰姜种。大棚种植生姜主要是起到提早上市的目的,需要密植,应先将种姜分切开,一般中籽姜每手分出13~15片(一般将姜种掰成50~70g),每穴株距15~20cm,每片种姜上只留1个粗壮嫩芽(少数姜种也可保留2个壮芽),其余的幼芽用手抹去,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给主芽,保证苗齐苗壮。

(2)浸种处理。为预防姜种自带病菌发病,播种前用1%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或用1%的石灰水浸种30min后取出晾干待播。

(3)定植。在姜种伤口处蘸草木灰后下种,下种时将姜芽与行向垂直平放于播种沟内,做到姜芽上齐下不齐且在一条直线上,以保证苗齐苗壮,然后在姜种上面覆1层4~6cm厚的细土,再覆盖农家肥,一般将农家肥60~75t/hm2与复合肥225kg/hm2、锌肥45kg/hm2、硼砂30kg/hm2混合后施用。

3田间管理

(1)控制好大棚内温度。大棚种植生姜在农历2月下旬和3月初,定植期间室外温度较低,定植后扣棚不需放风,出苗后,如天气晴好,温度较高可适时(中午)少许放风。

(2)化控除草。播种后2~3d,用丁草胺或乐福灵等进行喷雾或毒土处理除草,注意要按照喷施要求配比浓度,喷施时姜田土壤要保持湿润,齐苗后若垄上有杂草应进行人工拔除。(3)追肥。生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同时,中后期需肥约是全生育期的80%,施肥上一般采取分期追施氮、磷、钾等肥料。生姜在苗高13~16cm时追施提苗肥,一般用硫酸铵、二铵或45%复合肥150kg/hm2对清水浇施。弱苗、小苗,苗期施用追赶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直到培育成壮苗,达到全田苗高苗壮一致为止。7月上中旬,是大棚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吸肥量迅速增加,这时可结合除草和培土进行第2次追肥,可将肥效持久的腐熟农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可用沼肥或腐熟猪栏粪45~60t/hm2,辅以腐熟的细碎饼肥370kg/hm2,硫酸铵或复合肥225~300kg/hm2(复合肥用人尿泡2~3d后施用效果较好);当生姜长至6~8个分枝时(约8月上中旬),正是根茎旺盛生长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300~375kg/hm2,硫酸钾150kg/hm2,以促使姜块迅速膨大,同时防止后期因缺肥而引起茎叶早衰。如以收嫩姜为主,在施肥时可适当加大氮肥用量,以收老姜为主,则应控氮增磷,土壤缺锌硼时,追肥时也应补施,以延缓叶片衰老。

(4)水分管理。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保持地面湿润,一般以穴见干就浇水,幼苗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7月下旬至8月份正是生姜生长的最佳时期,水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别重要,如遇干旱,应增加浇水次数,但不可漫灌,浇水间隔期以7~10d为宜,梅雨季节少浇(梅雨水),浇水时间应在早上和傍晚,中午不能浇水。暴雨之后,要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5)中耕除草,适时培土。生姜的幼苗生长处在高温多湿季节,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长期肥水条件好,杂草滋生力也强,若除草不及时,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光,姜苗易出现生长不良。黑暗湿润的环境条件对生姜的根茎生长很有利,为防止根茎膨大后露出地面,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时结合进行培土,一般培土3~4次。第1次应在有3株幼苗时进行,盖土不能太厚,以免影响后出苗的生长,15d后依次进行第2、第3、第4次培土,培土时做到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6)扒老姜。在中后期中耕培土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在生姜的旺长期扒出老姜出售,以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是顺着播种的方向扒开土层,露出种姜,左手按住姜苗茎部,右手轻提种姜,使之与植株分离。注意不能摇动姜苗,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土。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种姜,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7)揭膜与遮阳。一般在出苗后7d就可揭去顶棚,为防夏天强阳光照射,选用遮阳率70%的遮阳网覆盖棚顶,以减少强烈阳光的照射。

4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虫害种类不多,但危害严重,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生姜病害主要有茎部病害和叶部病害。茎部病害主要是姜瘟和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并带出大棚外深埋。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雨后及时深沟排水,防止病菌随水扩散。与此同时,在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药剂防治选用百菌清、姜瘟宁、敌克松、1%漂白粉等在穴内泼浇,其中姜瘟宁防效较好,然后用无菌土封住。叶部病害有姜炭疽病、叶枯病等。田间发现病叶时,及时摘除放于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防治。采收前20d停止用药。虫害主要有姜螟、蚜虫、小地老虎。姜螟可用杀螟松、敌百虫、速灭杀丁等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药剂喷杀、毒液灌根相结合防治,药剂选用辛硫磷、敌敌畏、杀虫双等,同时,晚上开启杀虫灯诱杀成虫。

5适时采收

生姜采收和市场价格是分不开的,根据几年来的经验,销售旺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生姜的产量适时采收,种姜采收宜在初霜后。

有机生姜范文篇6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1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1]。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2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3综合防治

3.1正确选地,合理轮作

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2]。轮作换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1500~2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冬季要实行深翻冻垈,以减少病虫害。

3.2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单独采收、储藏,10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作为留种地。

3.3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要用无污染的井水,不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以浇灌为好;施肥需经腐熟,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田有机肥要彻底发酵,并且防止掺杂感染姜瘟病的秸秆和土壤等杂质,最好使用饼肥,灌溉时可放入杀菌剂和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防止姜瘟病有很好的效果[3]。灌溉时要绕过有病株的地方。

3.4药物预防

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防治,一株发病可导致整个田间暴发。炕姜种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霉素等杀菌浸种,生姜种植之前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生姜生长期,用73%可杀得每隔15d左右田间灌药1次,连续灌3次,方法是将药剂稀释成1000~1500倍液灌到姜株根部。田间一旦出现病株,要彻底清除病株及周围土壤,并用以上姜瘟病防治药剂灌穴。关键要做到用药及时,清除要干净,病株周围1m左右的健株也要一并连土挖除带出地块,并深埋处理[4]。

3.5发病初期用药

出苗后,幼苗三至四叶期时,喷洒天达壮苗灵6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600倍液,促进发根,提高姜苗的抗病性。以后每隔15d左右喷洒1次天达根宝6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或天达根宝6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或50%灭菌威800倍液+50%消菌灵12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灌根,以促生姜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抗病性。发病后,除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株周围土壤外,还可用天达根宝800倍液+天达诺杀1200倍液+73%可杀得1000倍液,或用天达根宝800倍液+3%克菌康600倍液+2%春雷霉素600倍液交替喷洒姜田,并浇灌病苗周围,每隔7d喷1次,连续3喷次。

4参考文献

[1]赖葆.姜瘟病防治实现突破[J].瓜果菜(农业知识),2009(10):30-31.

[2]陈国辉,姚永松.生姜姜瘟病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09(8):31.

有机生姜范文篇7

1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

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2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3综合防治

3.1正确选地,合理轮作

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轮作换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1500~2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冬季要实行深翻冻??,以减少病虫害。

3.2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单独采收、储藏,10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作为留种地。

3.3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要用无污染的井水,不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以浇灌为好;施肥需经腐熟,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田有机肥要彻底发酵,并且防止掺杂感染姜瘟病的秸秆和土壤等杂质,最好使用饼肥,灌溉时可放入杀菌剂和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防止姜瘟病有很好的效果。灌溉时要绕过有病株的地方。

3.4药物预防

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防治,一株发病可导致整个田间暴发。炕姜种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霉素等杀菌浸种,生姜种植之前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生姜生长期,用73%可杀得每隔15d左右田间灌药1次,连续灌3次,方法是将药剂稀释成1000~1500倍液灌到姜株根部。田间一旦出现病株,要彻底清除病株及周围土壤,并用以上姜瘟病防治药剂灌穴。关键要做到用药及时,清除要干净,病株周围1m左右的健株也要一并连土挖除带出地块,并深埋处理。

有机生姜范文篇8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一、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二、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三、综合防治

3.1正确选地,合理轮作

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轮作换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1500~2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冬季要实行深翻冻垈,以减少病虫害。

3.2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单独采收、储藏,10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作为留种地。

3.3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要用无污染的井水,不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以浇灌为好;施肥需经腐熟,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田有机肥要彻底发酵,并且防止掺杂感染姜瘟病的秸秆和土壤等杂质,最好使用饼肥,灌溉时可放入杀菌剂和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防止姜瘟病有很好的效果。灌溉时要绕过有病株的地方。

3.4药物预防

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防治,一株发病可导致整个田间暴发。炕姜种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霉素等杀菌浸种,生姜种植之前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生姜生长期,用73%可杀得每隔15d左右田间灌药1次,连续灌3次,方法是将药剂稀释成1000~1500倍液灌到姜株根部。田间一旦出现病株,要彻底清除病株及周围土壤,并用以上姜瘟病防治药剂灌穴。关键要做到用药及时,清除要干净,病株周围1m左右的健株也要一并连土挖除带出地块,并深埋处理。

3.5发病初期用药

出苗后,幼苗三至四叶期时,喷洒天达壮苗灵6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600倍液,促进发根,提高姜苗的抗病性。以后每隔15d左右喷洒1次天达根宝6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或天达根宝6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或50%灭菌威800倍液+50%消菌灵12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灌根,以促生姜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抗病性。发病后,除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株周围土壤外,还可用天达根宝800倍液+天达诺杀1200倍液+73%可杀得1000倍液,或用天达根宝800倍液+3%克菌康600倍液+2%春雷霉素600倍液交替喷洒姜田,并浇灌病苗周围,每隔7d喷1次,连续3喷次。

参考文献:

[1]赖葆.姜瘟病防治实现突破[J].瓜果菜(农业知识),2009(10):30-31.

[2]陈国辉,姚永松.生姜姜瘟病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09(8):31.

有机生姜范文篇9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做法;体系;推广

山东省曲阜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减少农业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建设的重点,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在养殖场能源生态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制定规划,落实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主要做法

1.1积极推广秸秆反应堆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2013~2014年曲阜市实施完成了山东省农业厅下达的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一是实施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项目。在息陬镇小峪村泰和基地和石门山镇大庙村森蓝基地推广实施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二是在时庄街道民生姜专业合作社和陵城镇圣丰林果种植园两个基地推广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项目。三是推广实施双降解地膜应用技术。通过示范县项目实施,提高了曲阜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5年实施完成了济宁市级美丽乡村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安装粘虫板3300张、太阳能仿古路灯160盏、太阳能照明杀虫一体灯49盏。实现了生态节能环保和美丽乡村示范区美化亮化建设。1.2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和生态施肥技术。2016年以来,曲阜市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和养殖场能源生态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文明村建设等,研究制定规划,落实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曲阜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人畜粪便利用率有了较大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化肥使用量减少30%,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8年曲阜市12个镇街205个村先后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农村沼气入户达到3.2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20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沼气服务网点53处,沼气区域服务站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2处。曲阜全面推广安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态施肥等生态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等技术,减少化肥投入。同时,积极宣传国家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农业环境调查和监测,积极争取资金对污染产地进行改造治理。积极引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成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

2配套体系

2.1技术体系。一是建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保证充足的原料。二是建有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或大型沼气工程。配套建设沼液存储池、沼液稀释池,铺设田间沼液输送管道,配置沼液运输车等设备,推行“沼气池→机械运输→田间贮存”“稀释→管道输送”的生态循环模式。三是附近建有规模化农业种植园区、村庄和有机肥加工厂,能够实现“三沼”的综合利用。2.2工作体系2.1.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济宁市关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2014年曲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曲阜市政协主席和曲阜市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挥部,曲阜市农业局负责组织开展农村“一池三改”推进工作。2016年以来为大力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曲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曲阜市农业局,负责全市的秸秆禁烧督导检查工作。2.1.2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推广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措施,加强对农村沼气建设知识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普及,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积极推广沼气基础知识、沼气池建设和管理、沼气综合利用等知识技术。2.3政策体系。2.3.1强化政府引导,树立发展导向。曲阜市委、市政府以政策为引领,加快沼气池建设,自2011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全面提升曲阜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树立了鲜明的导向。2.3.2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三沼”的综合利用。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等各级扶持资金项目的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农业园区生产经营主体投入项目建设,不断整合增加建设资金投入,促进“畜—沼—菜”“畜—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3推广情况

有机生姜范文篇10

关键词:生姜;有机;丰产;栽培技术

一、姜田选择和目标产量及施肥量

生产有机生姜应在已通过有机转换的种植区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且前3年未种过姜科作物。前茬作物为茄科、薯芋类作物及粘重涝洼地不宜作为姜田。鲜姜目标产量为30t/hm2以上,其产量结构为种植10.5万株/hm2,平均单株根茎鲜重300~500g,有机肥施用量为氮(N)345~360kg/hm2,磷(P2O5)150~195kg/hm2、钾(K2O)360~390kg/hm2。

二、主要生育阶段及栽培技术措施

2.1发芽期

2.1.1培育壮芽。春分前后,选择晴天把姜种平铺于背风向阳平地的晒垫上,晾晒1~2d,傍晚收进室内防冻,中午避免强光直射曝晒过度,勿使种姜失水干缩。晒后置于室内堆放2~3d,下垫干草,上盖草帘,温度保持在11~16℃,促进养分分解。于室内放置一煤炉,隔一定距离在四周垫一圈草垫,选择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质地硬且无病的姜块装入编织袋内扎口,堆放于草垫上成圆桶形,加盖草帘保温。控制炉火使姜种温度达22~25℃,定期翻堆,使姜种受热均匀,连续约15d可生成适播幼芽。壮芽标准:芽长0.5~1.0cm,洁白、鲜亮、肥壮、顶部纯圆,芽基部突起而尚未发根。

2.1.2播前准备。深耕土壤20~25cm,头耙前撒生石灰粉750kg/hm2,充分耙碎,整平田面。按东西向或南北向做畦,畦面宽120cm,沟宽40cm,沟深20cm,畦长不超过15m,沟沟相通,中沟和围沟应比畦沟稍深。在畦上按行距40cm开3行种植沟,深约13cm。选择位于种姜上部和外侧的姜块作种块,每块姜种应在50g以上,保留1个矮壮芽,其余芽全部抹去,用草木灰蘸伤口,置于室内1~2d后播种,约需用种块3t/hm2。

2.1.3播种盖肥。谷雨前后选择晴暖天气播种。按株距17cm将种块水平按入播种沟内,使姜芽与沟内土面相平,姜芽按同一方向与播种沟垂直。用火土灰22.5t/hm2盖种,再盖腐熟牛栏粪26.25t/hm2,最后覆土3~6cm,约在5月上中旬可出苗。

2.2幼苗期(5月中旬至大暑左右)

幼苗期以主茎生长和发根为主,管理上应升温促根,除草遮荫保湿,主攻目标是培育健壮苗。整个苗期应搞好清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沟干。出苗后苗高10~15cm时,用腐熟猪尿水26.25t/hm2淋施蔸边作提苗肥。当杂草幼苗达4cm左右时,用稻草5.25t/hm2覆盖压草,并盖土保湿。夏至后追施壮苗肥,用腐熟猪尿水30t/hm2淋施蔸边。当姜苗生长到“三股杈”期(主茎加2个分枝),在覆盖的稻草上加盖腐熟堆肥或牛栏粪22.50t/hm2,并培土覆盖形成高垄。

2.3发棵期(大暑——白露)

主攻目标是加强水肥,促使植株健壮分枝达15~25个,枝叶茂盛,防止植株脱肥早衰。7~8月正是枝叶旺盛生长期,遇旱应及时灌溉,于傍晚土温降低时灌水,深度不宜超过地下茎的高度,第2天清晨排干。立秋前后,重施发棵肥,用氨基酸有机肥(南京农大研制,含有机质43%,全N7.6%,氨基酸态N5.3%,P2O51.6%,K2O2.4%)900kg/hm2点施于姜苗侧旁,培土深盖加高土层10~13cm,将姜行培成龟背形,不使姜块外露。约8月下旬植株群体进入封行期。

2.4根茎膨大期(白露——立冬)

9月中旬后气温渐转凉和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累积,主攻目标是加强肥水管控,养根保苗,促使植株生长稳健,维持较大叶面积,促进根茎膨大,获得丰产。9月初根据植株长势,补施孙姜肥,用氨基酸有机肥225~300kg/hm2溶于50倍水淋施蔸边。生长后期最忌渍水,必须清沟沥水防渍。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方法同前)。收获嫩姜一般在秋分前后开始,采收越早产量越低,具体收获期根据加工要求而定。收鲜姜可在11月上中旬后,待地上部茎叶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进行。

三、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姜炭疽病和姜瘟病主要发生在6~8月份,发病初期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施,间隔10~15d连续喷雾2~3次。姜瘟病严重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带菌土壤,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在病窝内撒250~500g生石灰,用无菌土封填。姜斑点病一般在7~8月份发生,可用石硫合剂500~800倍液喷防。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