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十篇

时间:2023-03-31 03:59:55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篇1

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承接的原因 (一)司法考试作为衡量法学教育的一个尺度已深入人心 法律职业具有一体化的特征。法律职业应当是一个同质的价值集团,其培养的路径应当是一致的,接受大致相同的国家法律学历教育,接受大致相同的职业培训,这样有利于形成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一致的法律职业。[1]然在统一司法考试之前,法官资格考试、检察官资格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三考并行,饱受诟病,不利于一体化法学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录用。司法考试为法学教育提供了大致统一的培养标准,为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架设了制度上的桥梁。司法考试施行已有十年,已经成为衡量法学教育的重要尺度。 (二)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应当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 为地方社会服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教学更应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中对相应的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高等教育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做出贡献”;[2]另一方面,地方院校的发展也有赖于地方社会的支持。目前,地方法律专门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特别是基层的法律服务人才更是严重匮乏,急需一批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法律基础扎实、能安心在地方工作的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可发挥其特色,有所作为。与名牌高校以及专业性政法院校相比,地方院校法学专业无疑都处于劣势,如果一味地效仿重点大学的做法,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具体需要,发挥其应用型的特色。如果说重点大学注重法律学术教育和学术训练,那么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就应该注重法律职业训练,踏踏实实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培养更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毕业生,必将对地方的立法、司法、执法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及时就业不无裨益。 (三)社会司考培训铺天盖地,不接不行 近几年社会上各种“培训班”铺天盖地,给正规院校的法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正确应对社会司考培训学校带来的冲击,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在进行法学理论的系统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与司法考试的承接。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承接司法考试的具体方法 (一)课堂教学与司考接轨 1、推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概念法学的阐释,而司法考试则注重案例分析,只不过是通过或选择或简答的题型,考察考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承接司法考试,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多推行案例教学。在讲授法学原理时,向学生提供典型的、最新的案例,采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兴趣。不过要注意把握时间,司法考试的内容讲得多了,课程的系统性就会受到影响,知识点有可能涵盖不到,特别是诸如民法等理论性较强而体系又十分庞杂的学科。如何应对这种矛盾,考验教师的智慧。 2、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切忌把多媒体当成电子版书或者娱乐休闲的工具,应有效利用多媒体。在案例教学时,所涉案例涉及的当事人多,案情复杂,在制作课件时,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以采集、整理和加工,使之适合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配以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使授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3]另外可以通过微博、飞信、QQ群就时下热点法律问题进行交流,使学生养成思辩的法律思维。 (二)考核方式改革 1、考试题型应与司法考试接轨。 从题型看,司法考试题由三套客观题(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题)和一套综合分析题(以案例分析为主)组成。作为高校法学教育的考试题型设计上也应参考司法考试题型的设计,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应如此。而对于传统的名词解释、判断等题型,应尽量减小其比例,甚至取消。选择题实际就是判断题,而且各选项之间又有各种逻辑关系,更能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名词解释侧重死记硬背,实际用处不大。 2、考试难度与司法考试接轨。 高校法学教育考试往往考虑及格率,考试一般难度不大,学生往往很容易通过,这样就必然导致学生的麻痹心理,对他们将来通过司法考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平时的考核中应当加大考试难度。 3、考试内容的设计上也应与司法考试接轨。 司法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法学理论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相关的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死记硬背的法条少考或不考,简单明了的内容也不考。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学校实行题库制,教考分离,这种做法很好。以往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实很多重点院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考前划范围,学生也养成了等靠要的不良学风。实行题库制,实现教考分离无疑是解决这个症结的良策。 (三)实践教学 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直接走向地方基层工作岗位,因而更应注重实践教学。作为承接司法考试的进一步准备,实践教学意义重大。首先,与当地有关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避免实习流于形式。其次,开展诸如“送法进社区”等基层普法活动,进行模拟法庭演练,适时开展法律诊所[4]等实践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法律思维,增进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考核方式篇2

>> 高职教育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现行高校课程考试考核改革初探 浅谈《机械基础》课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A―2课程考试考核改革 浅谈普通高等院校的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考试考核方法初探 浅谈高职院校考试考核改革 高校“基础”课考试考核研究 对高职高专动车乘务专业考试考核方式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式创新与人才培养 探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办法改革 高职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探讨 《劳动法》课程教学与考试考核方法初探 高职《药品营销与管理》课程考试考核改革的探讨 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改革探讨 谈高职高专考试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 关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考试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考试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职业教育考试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12-2.

[3]邹彬. 浅谈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改革[J].教学研究,2012,6:141~143.

[4]杨宇飞.改革高校考试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5):1617.

考核方式篇3

一、专业实践考核方式现状

当前,大部分学校实践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程度,停留在期末“一考定结果”的方式,致使很多学生养成了平时不学、考试前突击的状况,学生本身学习的出发点不在于将来的“用”,只在乎眼前的“分”。显然,这种考试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试题类型。只是强硬地以考核的形式要求学生记忆,不能确定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某种操作,增加学习的枯燥性,引起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习惯。临近期末,各科考试接踵而至,学生实施的是填鸭式的学习,根本没有充分消化理解,而平时却没有任何压力,拖沓松散,浪费了大好时光,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要求。这种考核方式,不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考验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计算机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实践考核目的和思路

实践考核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同时教师本身也可以及时检验教学工作成效,寻求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保障教学质量,而不是等到期末再找问题的原因。具体考核思路是摒弃以往单一形式的期末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平时和过程的考核,不断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

三、结合实际分析,探讨适合本院特色的实践考核方式

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笔者大胆提出改变原来仅有的期末考核为基于“实验项目+模块+综合”考核的新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做到实践教学考核的全程化跟踪。

1.实验项目考核。此阶段是要求考生根据该课程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在平时实验课上随堂进行的考核。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练下扎实的基本功。以表格形式进行课上打分,组长的自己打,老师监督。具体流程设计如下:基于“项目”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是由实践训练和考核的项目单元组成的,因此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流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每个实践训练和考核项目单元的设计和实施。第一步,修订实验指导书,内容以模块项目为结构,便于每次的项目考核,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学生分组,每组4-5人,可以自由组合,根据技能水平,教师指定搭配;组长的产生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教师指定,灵活掌握即可。第三步,学生进行上机训练。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总结(总结内容为所学知识点、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前面知识的链接);第四步,对学生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考评人(一般为组长)对操作情况填写计分卡。计分模式的规范设计:计分模式要具有较好的可操控性,计分过程中应尽可能的简单化,最好采用每一技术环节“是”与“否”的选择方式计分,既减小了考评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考评效率,又增强计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然后将成绩总到记分卡。项目编号:项目名称

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计分卡情况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计分卡记录情况了解自己的练习效果,方便对下一步的有效练习给出指导。

2.技能模块考核。具体内容:结合实际案例,针对一个知识模块的综合型题目,要便于操作。考核方式:具体方式可有以下几种:组和组交换测,每个人有成绩,组长负责;对于操作过程繁琐的模块,可以组里推出等级,每组抽出同等级的学生操作演示,这时教师可以协助分析,评定每组情况,互相交流学习;对于较简单部分,组内给出成绩即可;开展组和组之间的竞赛,给出每组成绩,然后每组按成绩加权。其实,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泥于上述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课上或课下进行。

3.综合考核。内容:按照全部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将从全部技能训练所学习的实践项目中选出特定的项目作为实践考核内容,灵活些的则以抽签形式选取若干项目进行考核。办法:考核中由课程专业教师全过程进行监督,考核时为单个人独立进行操作,依据具体的操作要求逐条逐项给出操作成绩,最后以分值形式得出综合评定成绩。参加人:若学生人数较少,可以每个人参加考试,人数较多时可以考虑只考核部分人,比如说前两项成绩在前三分之一的可以不参加,总成绩按前两项综合成绩。综合考核过程在整个课程的评定中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只分“过”与“不过”两种情况,将所有考核题目分组,学生从中抽取,通过了则总成绩按权评定,否则就再给机会,二次通过者酌情减分。

高职专科类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管理基层、服务前沿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是能下到单位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基础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实训及实践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其中实践考核是一个有效途径。实施以上这种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是由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积累而成,而不是由期末考试一次决定,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有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这种考核,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了教师工作责任心。总之我们要不断完善实验及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将实验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验及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培养高职两种素质两种能力的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齐景嘉.高职高专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4,(3).

[2]崔跃飞.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管理模式初探[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1).

考核方式篇4

    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突出英语语言与科技的结合,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成为会英语、懂专业的合格人才。改革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判断其否合理与有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要继续摸索,以确保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的主讲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缩小文化差异,保障翻译的顺利进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好文化。要想更好地交流与分享,文化学习首当其冲地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3]。学生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知识,逐步转换成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能力,这是提高翻译能力的根本途径。

    结束语

    考试是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方式,如何使考试方法、考试内容更加科学有效是深化考试改革的关键。教师应要充分发挥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更具竞争力。作为知识讲授的主体角色,教师应该多思考、多研究,使考试改革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考核方式篇5

关键词:课程考核综合评价考核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考核方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考核方式改革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尽管高等学校课程考核方式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改革,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针对具体的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的分析和设计,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局限,考评方法片面,重理论轻应用,考核方式不易推广等弊端[1-4]。

一、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前提

充分认识课程考核的目的和作用是确定考核方式的重要依据

课程考核绝不是为了最终的分数和排名,课程考核具有如下重要的目的和作用:第一,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激励因素和推动力。通过课程考核,能够使学生认真对待该门课程,推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事实上,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课程的方式方法,也决定了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第二,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过程和结果,能够反映该门课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第三,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科学的课程考核结果是评价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主要标准和参考依据,是评价、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重要参考。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确立课程考核方式的基本前提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又决定了课程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因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对于工科专业类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课程考核应该充分考虑不同课程教学目标的不同,设计和规划考核方式。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

当前高校很多课程还是以传统应试为主,重点考查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很难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很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求职中屡试屡败,即高分低能的一个主要原因。实际上,一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仅包括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更包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而,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外,更应该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要建立起学生能力培养与课程考核方式的紧密联系,建立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从现有的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方向转变,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考核真正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积极开展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多种形式的考核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原有课程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评体系,为推动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更为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三、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通用模型解析

综合和总结当前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笔试、口试、实验测试、项目演示、论文报告、答辩等不同形式。当然,各门课程根据自身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会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尽管课程考核形式和计算方法五花八门,但对各类课程的考核形式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后,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如下的一个通用数学模型将其表示出来:

其中,为课程的总成绩,为采取的第i种考核形式或第i次考核的成绩,为权重,反映了第i种考核形式或第i次考核在该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体现其重要性程度。

各类课程的考核都可以通过该模型进行设计和计算,同时该模型更容易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科学、简单、高效。该模型将不同类型的考核方式集于一身,为形成一个能够全面反映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提供了模型依据。通过该模型,很容易根据课程特点实现考评综合化、考核方式多样化和成绩构成多元化,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视角、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从而使课程考核真正能够实现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试与评价。

四、课程考核通用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

本文以工科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模式识别》为例,说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通用模型的应用。

首先,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模式识别》课程,一方面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数学工具,例如贝叶斯分类器等;另一方面应用性较强,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应用模式识别领域理论知识加以解决,例如,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实现对文本的分类识别。为此,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中的问题。

其次,确立课程考核形式。基于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考查点如表1所示。

表1《模式识别》课程考核形式设计

考核形式 考查点 备注

期中考试(笔试) 理论知识 结合教学进度进行

期末考试(笔试)

上机实验1 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结合重要知识点的程序实现

上机实验2

综合实践项目:

程序实现、文档提交 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总结提炼和文档撰写能力 理论应用于实际;

题目可自拟,也可来源于导师;

学生分组。

小组讨论和汇报 交流沟通能力 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讨论问题

演示和答辩 表达展示能力 技术讲解、程序运行、项目演示

可见,基于表1的设计,对于《模式识别》这门研究生课程,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最后,应用模型得到学生该门课程的考核结果,每位学生在课程考核结束后都会收到一份如表2所示的课程考核结果。通过该表,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个环节、哪种能力上存在差距,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努力方向给出了重要参考。

表2《模式识别》课程考核模型评价表

考核形式 单项分数(百分计) 权重值 总成绩

期中考试(笔试) 0.1

期末考试(笔试) 0.2

上机实验1 0.1

上机实验2 0.1

综合实践项目:程序实现、文档提交 0.25

小组讨论和汇报 0.1

演示和答辩 0.15

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设计,明确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和努力方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考核工作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提供了科学判断的依据。该种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五、结束语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这种改革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要求学生改变平时不学、期末突击、片面追求分数的传统学习方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自学和思考。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因而应该重视过程考核、注重能力测试,客观、综合评价学生,通过考核,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才真正达到了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达奇.改革高效课程考核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86-89.

[2]李同升.基于能力和素质的考试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5(6):52-54.

考核方式篇6

关键词:工程机械管理;考核方式;教学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利用一份期末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另外也可以通过考核督促学生加强课程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的考核也基本达到了考核的目的,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病。为了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需求,适应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考核改革更加迫在眉睫。目前,已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有了职教云课堂,为考核方式改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传统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的一个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主要是通过一份考卷来检测学生对课程所涵盖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其权重占总成绩的70%。这种成绩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的基本情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①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差距较大,学生对平时成绩重视程度不够,然而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需要重视教学过程考核;②学生考前疯狂突击复习,知识掌握属于短暂性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所学知识技能淡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③考试时间的短暂限制了考核内容不能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达到全覆盖,因此卷面成绩不能准确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④教学过程中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而卷面成绩不能准确反映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考核方式改革

通过传统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结合职教云课堂的利用,本文以《工程机械管理》课程为例,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力求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改革的思路如下:(1)注重过程性考核成绩:首先,增加平时成绩的组成,除了考勤、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外,增加线上学习互动时间的考核,激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主动学习,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其次,在课上加强线上学习效果的抽查考核,使线上学习真实有效。(2)增加过程性考核次数:把课程内容按项目分为八个项目,进行八次项目考核。通过八次考核,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持续积累,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复习现象;将一次期末考核变成了八次项目考核,考核知识点覆盖更加全面;通过每个项目的权重不同,体现内容的主次及重要程度;通过项目考核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改革,基本解决了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3)去掉期末考核。具体方案如下:①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过程性考核×70%;②平时成绩=(考勤成绩+课堂表现+作业+线上学习)÷4;③过程性考核成绩=Σ(项目成绩×项目权重)分八个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成绩权重按照课时比例进行赋值,详见表1.

3考核改革实践总结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考核改革实践,发现:(1)因为去掉了期末考试,所以学生学习感觉少了一个潜在压力,所以学习时心情比较轻松,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控制和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教学过程的要求和过程考核。(2)过程考核次数多,考核知识点几乎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和能力目标,每次过程考核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及时巩固的作用。(3)学生对大量知识点的学习不再是集中在期末考试前,而是分散在了平时,所以掌握效果较好。(4)分项目考核,便于教师从宏观上了解每个项目的教学效果,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

考核方式篇7

关键词: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探索

课程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中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本质问题。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的构成了考核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不只是诊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参照系,而且是师生教学行为的引领者和监督者,并且能够在教学评价体系与师生教学行为的良好互动与作用中得以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以研究和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环节为抓手,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

现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对应用性强的管理类课程采用了以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即将日常学习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边学边做边考核”的全面、客观、系统的真实体现学生能力的新式考核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改革逐步向“以素质、能力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树立素质教育的考核观。

1 目前课程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笼罩,一直以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未得到推广。现行考核模式受这种思维的影响,以“素质、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没有被体现,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高等教育办学的目标定位,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总之,目前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1.1 对考核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促进和发展教育的手段之一是建立在教育机制体系基础上的考核机制,起到一种激励和竞争作用,主要用来检查教学效果,同时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考试的真正目的没有被学生和管理者包括授课教师在内充分认识到,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未被真正调动。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成为最终的结果。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学的最后环节就是考试,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会以考试结束划上句号,学生学完一门课程的结论理应以考试的形式得出。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获取学分、获得文凭和学位就要通过考试,这就促成了短视行为,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积累被忽视了。

1.2 考核内容不合理 教材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依然是考核内容的主体。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这无疑形成了负面的导向。并且无形中鼓励了学生死读课本,使得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学习时间都用在了有限的课本知识里,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求知兴趣下降、阅读范围变小的后果。在大学课程学习中,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第一层面是基本知识和理论与基本技能;第二层面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面是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调研中发现,我院的大多数课程考核,仍然停留在对第一层面的检测,对于第二层面的检测涉及较少,更谈不上第三层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了。目前许多课程的考核内容仅限于教材,内容覆盖面狭窄,命题仍然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普遍的现象是教什么,考什么。

1.3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目前,闭卷、开卷或半开卷的三种形式是常用的考核方式,核心基本上都是书本知识,形式死板、单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得不到全面考查。尽管,这些年我院也在不断创新考核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闭卷考试还是最常用的。一直以来,考核方式的单一化,使得一部分学生惧考,学习积极性下降,考试时力求与老师所讲的知识和书本内容一致,侧重记忆标准答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得不到很好地检测。在这种考核制度下,为数较少的高素质人才在绝对值上的增加是被有效地促进了。但是对于从模仿、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中一路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讲,很难从整体上适应信息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1.4 考试题型不合理 在考试试卷中,填空、选择、改错、简答、名词解释是构成试题题型的主体,论述、案例分析为辅,即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的比例过小,而占较大比例的是客观题。这种考核只注重了知识点的细节测量,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结构整体性地把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扼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讲,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在这种标准化考试中得到了提高,但是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学生发散性思维等都得不到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够充分发表等。

1.5 考试成绩计算片面 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是构成许多单科课程的最终成绩。但是70%-80%是卷面成绩,占的比例较大,剩余的20%-30%是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出勤等。由于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学生的升级、毕业证的获得都要与考试成绩挂钩,这就使得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地看重期末成绩。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突击或考试时投机取巧,在考场上作弊。最终成绩如此核算夸大了卷面成绩,导致学生只追求高分的获得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2 关于新型考核方式的思考

2.1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美国哈佛大学斯克里芬教授于1967年在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概念,布鲁姆将其引进教学领域,将其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在某一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使教学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考核,其目的是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其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终结性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终结性考核中,多以测试为考核方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定完全以考试成绩来定。它的优点是易于量化,不足之处是比较片面和不完整。原因是它评估的是学习的结果,与学习过程毫无关系。而且这种考核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是配角,缺乏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只是被考核的对象而已。

形成性考核是为了学习的考核,而终结性考核是关于学习的考核。两者各有利弊,应将两种考核有机结合。

2.2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的优势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手段便是考核。具体说来,要研究制订以凸显“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考核标准,形成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模块化,使得每个课程模块在考核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考核了学习态度甚至包括学生掌握的技能。要达到上述考核要求只有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

①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突出能力考查。“综合考试”是什么?从考试内容看应包括前面提到的三个层面的内容,即考生需要对一门课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内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考试形式上看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业设计及其他评价方式。在命题过程中,试卷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试题不应当简单的重复课程教学内容,而应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课程教学内容,做到不但强调了基础、拓宽了领域,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运用且有所创新。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由重书本知识考查、轻能力培养,重记忆考查、轻创新精神的培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

②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达到成绩构成多元化。目前,考核应提高平时考核的强度,改变对闭卷考试过于注重的局面。对平时考核的加强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的次数,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如:课前分享、课上提问、课堂讨论、课业设计、课程论文、调研报告、角色扮演等,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更全面地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学生成绩构成中应加大形成性考核成绩(后面附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性考核构成)的比重。就一门课程而言,从成绩构成上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平时学习表现;b平时作业成绩;c期末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在学校规定范围内给予上述三方面不同评分比例。(如下表)

④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考核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采用的案例分析的形式,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形成性考核体现为在平时课堂上的案例讨论,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⑤形成性考核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形成性考核贯穿于每个学期每门课程的始终,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大学里,学生学到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策略,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相比于中学教育,较高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成为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首先,在大学里,如何安排课余时间、掌握哪些学习内容、选择什么样学习资料、综合运用哪些学习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靠学生自己完成。其次,大学阶段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敏感,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因此,他们喜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并愿意尝试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3 新型考核方式的探索

尽管新型考核方式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但是根据当前教学实践看,教学改革尚存在困难,如形成性考核涉及档案建立等,所需的时间精力、经费与终结性考核的纸笔测验相比,其操作过程需要设备和物资的支持。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探讨更加省时省力、可操作的各种工具和方案。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把握以下策略:

3.1 教学改革与考核方式改革相匹配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考核模式改革又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全面考核观的树立,片面考核观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十分艰巨的任务。

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的不同、课程项目的不同,先从教学改革入手,用先进的教学思路指导考核实践,设计考核方法,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即由传统教学按章按节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打乱章节重新组合成模块,每一个项目教学模块包含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实行分项目教学、分项目考核。项目重点紧紧围绕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去组织教学与考核。

3.2 系部要对形成性考核过程进行适时监控 目前,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并没有纳入教务处每学期的常规教学检查。因此,系部教研室要对此过程进行监控,并且把形成性考核作为每学期教学检查的重点,由教研室主任不定期抽查实行教学改革的教师对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情况,具体详细的查看形成性考核过程中作业、课业设计、作品的完成、批阅、评分等情况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等,避免出现形式上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没有具体实施的现象。此外,每位实行教改的教师手中要有学生的平时成绩登记表,不定期抽查学生的到课率,通过每堂课对学生的提问来杜绝学生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诸如逃课、在寝室睡觉、课上玩手机等,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对形成性考核实施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今后的整改措施,使形成性考核工作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入展开,普及到更多的课程。

3.3 注意创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考核氛围 考核氛围的民主、平等和温馨,可以增加反馈信息的畅通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首先,教师要做到“用心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卖点”,在教学考核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考核对象是全体学生,做到“眼观八方”,教师本人除了眼神的转变外,更要注意从言行、语气、语调、语态、面部表情等方面调控自己,如,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对话弯下腰来,与学生平起平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是知己,信任、激励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其次,在考核过程中,判断考核内容的对与错,教师表现出的意识是“先接受”,“宽容”,特别是对学生比较突出错误的宽容,甚至是让人哄堂大笑的错误。此情形下,作为任课教师应学会控制局面,先不加以对错的评价,可在善意微笑后,加以安抚,鼓励,接着让其他学生再回答一次或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最终的评价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

3.4 重视信息资料的收集 考核评价是为作出某种决策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作出解释的系统过程。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是考核的重要特征。决策的正确程度与收集到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然而,一直以来,整天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的一线教师,根本没意识到,信息的收集和资料的积累的重要性,这便是教科研工作的良好开端。

在思想观念上,教师首先应是一个“信息资料的收藏家”。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倡导形成性考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可以由教师或专人进行以往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师生都共同创设了许多优秀活动、案例、作品、教具和资料;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逐渐形成有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信息源,为教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肖瑛.考试改革是高校构筑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工程[J].教育与现代化,2003(2):40.

[2]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汤旭慧.在课程教学中试行形成性考核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9):15-17.

[4]段善利,李萍,魏军.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内容和方式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6):79-80.

考核方式篇8

关键词:无机与分析化学;考核方式;平时学习;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55-02

据统计,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已规模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保障水平均有所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毛入学率已达30%,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预计到2017年毛入学率将达到37.0%。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自然由“量”转移到了“质”上。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这不仅是当今人民群众正常而合理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普遍关注的问题。

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但远没有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培养能力强、自主学习、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可喜的是,当前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成果,已不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道路的探索,及高等教育改革理念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到了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应从大一统的专才型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个性化的通才型全面素质教育模式。经过了四个学年的精心投入和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现将四年来的教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教学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培养出卓越工程师,就必须积极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制度,以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形成既能够体现教学的统一性要求,又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特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人才,进一步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模式

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强调平时的学习,又要体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的综合考量,因此,考核的方式应力求全面,按照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和考试内容、手段,进行综合的整体改革,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课程考试的质量。

(一)改革试点和推广的主要考核方式

按照教学大钢的要求,遵循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含单元测验及知识点总结等,占课程总成绩10%)、作业成绩(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命题内容考察期中考试之后的基础知识部分,占50%)。力争从大一开始使学生养成平时学习的好习惯,学会学习,抓紧平时的时间学习,要建立注重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己学习、自己提高的模式。在教学中提倡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考核的主要内容

主要围绕理解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融会贯通的技能和技巧,注重考核学生的基本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思维、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不同阶段的内容,可采用不同形式的记分方法。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效性

目前大多数课程仍采取期末一次性考核结果定乾坤的方式,弊病颇多。应积极进行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全程性学习的考核,提高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以减少一次性考核带来的偶然性和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不良现象,提高考核的效度。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工作原则和办法

(一)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

须遵循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坚持统一部署,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分步进行的原则;坚持多种形式考核并行的原则,逐步改善现有程序,建立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考核模式。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

为保证课程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严肃性和科学性,教学改革小组首先提出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改革考核方式的目的、优点、考核内容、要求及详细评分标准、具体实施办法等。实施方案成熟后,由二级学院签署意见、报教务处审批并备案后执行。

考核方式改革工作要兼顾到全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要根据本课程自身的性质来确定改革方案,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试点,在充分论证后,选择试点对象,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逐步推进。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的意义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好会大大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和训练。教师们也要统一认识,并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成分准备,尽快地付诸行动。一轮试点结束后,要巩固改革工作中所取得的改革成果,认真加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扩大考核方式改革试点的范围。

四、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改革无机与分析化学的考核方式,打破一张期末考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从单一的闭卷考试变为根据课程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并举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考核,探索出适宜的考核方式,正确引导教与学,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大一开始,在开课之初向学生公布考核方式和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办法,使学生逐步养成平时学习的好习惯,学会学习,抓紧平时的学习时间,注重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己学习、自己提高的模式。

各项考核要求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此项改革的重点是平时成绩的考核,以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的调整。在每个学期,根据不同的章节、课程内容的特点,章章撰写知识点小结,按时上交并计录,记作平时成绩;把内容相关的章节划分成五个单元,按阶段进行测验,上交批改后讲评,下发给学生用以改错再上交,随时督促检查;针对一些趣味性的部分课适当增加课后复习任务,如:要求学生完成个性周期表和鲍林能级图的绘制等,并加以评比,鼓励积极,督促较差的学生;同时训练学生养成课堂记笔记的好习惯,适时检查课堂笔记,督促其平时的学习,使之系统,并使之习惯。

试点前要求制定周密的综合测评标准,做到既有平时的考核与评价,也有期中的考核和期末的综合考核,使多种形式考核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时段上改变原来的期末一次终结性评价的弊病,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关注与激励。

改革总的思路即增大平时学习成绩评价的比重,将考试尤其是期末考试的要求与平时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五、结语

高校“基础”课考核方式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情况,必须要彻底改变过去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结果的评价,而且也要重视过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核心知识的评价,而且要重视伴随知识的评价,要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核。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能“只重学习结果而轻学习过程”,把统一考试作为衡量不同学生成绩的唯一分数。应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几个阶段,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阶段性的考查,及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综合测试,分配好各环节所占的权重。这样就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促进“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少为,贾明德,徐蕾.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规模与未来预测[J].未来与发展,2012,(3):24-29.

[2]刘智运.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8):27~32.

[3]刘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之途径.西安工程大学学报[J].2013,27(2):268-270.

[4]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3-9.

[5]颜斌,王琦,孙作青.高等教育的出路[J].才智,2009,(11):67.

[6]尹毓婷.欧洲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4-7.

[7]程伟.高等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深刻的观念变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38-40.

[8]刘进.浅析大学理念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J].科教文汇,2009,(1):5.

[9]陈建平.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教育模式的转型[J].东南学术,2008,(1):150-158.

考核方式篇9

关键词: 微量物证检验 考核方式改革 主要内容

目前,正值公安教育由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过渡的重要转型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是公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考核活动是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具有方向性、基础性和标准性作用。在公安教育工作中,如何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公安理论知识和各项应用性技术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公正、客观地完成对教育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总结与反馈,是考核方式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微量物证检验课程的理论知识考试、实践能力(包括现场物证勘查技能和实验室物证检验技术)考核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满足新时期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考核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一、微量物证检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公安教育体系中,公共安全领域内的物证技术包括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公安图像技术、微量物证检验、毒物检验等,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公安应用技术。目前依然在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即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方式方法单一,结果难免有失公允。虽然多媒体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但《微量物证检验》考试形式还是以笔答试卷为主,无法实现对学生从知识到技能的全方位考核,不能适应当前的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和多元化为《微量物证检验》课程考试和考核方式的重要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托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无纸化考试,既可以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可以提供实践能力考核的情境条件。所谓无纸化考试是指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考试,其主要特征包括:试卷由计算机从已建立的题库中调题组成,考生每人一机一卷,根据显示的题目用键盘或鼠标输入答案。考试结束后,计算机自动完成阅卷、评分、统计及分析等工作。采用无纸化考试,在改变考试形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考试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公安专业的考试由单纯的理论知识引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向,并以公安实践工作中急需的技术和技能考核为主。

二、《微量物证检验》课程考核改革主要内容

为了适应公安刑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强化实践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督促与考核,客观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对考核系统的设计和题库的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探索。

(一)考核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要实现无纸化考试,就必须设计考核系统软件。系统总体设计采用所有计算机普遍适用的无纸化考试的原则。首先,考核系统要具有通用性和扩展性强,也就是系统对知识点结构的组织和维护要灵活,并严格按模块划分,以便将来扩展。其次,系统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系统要易于维护、安装简单,实现一般多媒体电脑配置就可支持客户端的访问,并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最后,系统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通过对试题、试卷、成绩和考生信息的加密,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

考试模块是本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考试时考生登录后,选择考试科目就可以调出试卷,开始在线考试。为了实现动态随机地抽取试题,需要在选题过程中,每选出一题即在试题库中做出标志,以便下次不再重复选取此题,待试卷组题工作结束后再对试题库中的标志位复原即可。考生的答题信息通过单复选按钮选择答案实现。考试结束可以采取将自主提交试卷和到了规定时间自动提示有机结合的方式予以实现。考生输入本人的区队、学号、姓名等个人资料后,计算机自动调出试卷,并将试卷内容显示在屏幕上,考生用鼠标点击所选答案的字母或题干答题。试卷一经调出,计算机自动计时,当到达规定时间时,计算机自动终止考试;若未到时间,考生则可以提前终止考试。

(二)题库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将微量物证检验课程各章节内容的重要知识点疏理。按照各知识点的难度设置系数分类管理。所有题目按课程章节划分归类,题型包括单项和多项选择题,有媒体形式的试题,每道题占总分值的分数比例由教师考前组题时指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应知应会范围内各章节内容课时量的大小、知识点的多少等情况确定每一章节的题目数量,将相关指令录入计算机试题系统软件。根据参加考试的具体人数命令计算机生成相应数量的随机试卷,保证试题的覆盖面和侧重点紧密围绕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题库管理主要包括试题录入、试题分类、试题维护等功能。试题录入可采取集中录入或随时录入;题库中的试题按知识点、题型、难度等不同分类管理;题库维护主要包括对试题库中的试题添加、删除、修改、浏览、重新整理、分类统计等功能。题库组卷主要用于处理考试选择的章节、每章节的题目数量、考试时间、评分标准。使用时由教师输入组题要求及组卷数量,计算机根据教师录入的数值自动产生相应数量的试卷。除了上述考核基本知识的客观试题外,题库中还包括以考核现场勘查及物证鉴定能力为主的案例分析题。这部分题型涵盖各类典型案件中的包括炸药、射击残留物、纤维、塑料、橡胶、油漆、文件材料等不同种类物证的检验分析技术的考核。

(三)实践能力考核系统设计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案件情境,考查学生实践能力。通过重建各种爆炸、涉枪、纵火、凶杀、盗窃、抢劫、、交通肇事等典型案件仿真案件现场,建立案件情境资源库。考试时随机调取案件,再现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为刑事侦查、刑事技术学员提供一个直观地、全方位地审视案件现场,多角度分析研究案情,制定现场勘查方案的考核平台。各种案件现场遗留物证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作用的结果,物证分析鉴定的结论可为案件性质的定性、指明侦查方向提供科学的证据。物证鉴定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实践技能,对于这方面的考核仅仅通过理论考试是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建立物证鉴定虚拟仿真实践考核软件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学生在虚拟仿真物证分析鉴定系统中,完成常见微量物证检验技术能力的考核。

考核方式篇10

现行的职业学校理论考试模式,往往是一张试卷,全班、全年级一样,所有学生,不管学习好、中、差,全部考同样的内容。没有层次,也没有另外的补充考核形式。而且学校和任课老师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能过关,不影响他们获得学分,往往出题偏容易,绝大部分是基础性的内容。这种单一、死板的考试方式,主要有以下弊端:一是不能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尤其是对学得好、平时认真钻研的同学,没有一个能很好表现自己,拉开和一般同学分数的平台,而对于滥竽充数者,也能轻易蒙混过关。二是会给同学们这样的一种感觉:考试很容易过关,即使平时不学也没关系,只要考试前背复习卷就能及格,甚至还能拿高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同学根本不把学习当一回事,不认真听课,作业经常抄别人的来应付老师。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往往容易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或根本不能很好适应工作岗位。电气专业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要点,熟知并能灵活应用各种电气原理。而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和考试方式,那么就算我们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也将很难有效扭转职业学校学生的不良学风。

二、改革中职校电气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对策

电气专业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是要求学生深入掌握其原理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灵活地考核学生。而单靠一张千人一样、很表面化的考卷是很难考出其亮点的,同时也不容易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笔者尝试采用更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一)改革考核方式的教学准备。事先说明,做好考核心理准备课程开始时就要告知学生本课程将采用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让同学们心中有数,有心理准备,了解老师的意图和措施,不至于考试前措手不及,叫苦抱怨,甚至放弃。提前告知学生考核方式还能起到提醒作用:要认真对待本课程,要认真学习,否则到时候是不能混过关的。

(二)采用梯度化分层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为了能更有效、更真实地考核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能“跳一跳,摘到桃”。对于卷面考核可采取梯度化分层考核的方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情况,多出几份考卷,比如A卷、B卷、C卷,分别针对好、中、差的同学。C卷是基础性的内容,B卷在C卷基础上增加题量和难度,A卷则又在B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灵活应用及难度更大的题目。A、B、C卷分数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C卷满分只有80分,B卷满分是90分,A卷满分是100分。C、B卷的同学也可提出做B卷和A卷中增加的题目,以争取加分。这样也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因材施考”。

1.分层考核的优点分层考核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让每个同学都感觉到:在自身的基础上,只要再稍加努力,完全是可以争取更好成绩的。

2.分层考核的原则分层考核以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原则。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进步。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考核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自己的进一步提升充满信心。

3.分层考核的操作策略

(1)由学生本人先选定自己的考核等级。学生根据不同考核等级的要求,首先给自己确定一个合适的等级。可能会出现少数学生由于对个人的学习状况认识不足,出现所选考核等级有偏差的现象。此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适当调整等级,整个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2)考核等级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改变。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进、退步情况是变化不定的,在每次考核前教师可根据学生近阶段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考核等级作合适的选择和调整。对于升级考核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促使其继续努力;对于申请退级考核的学生,教师更要及时引导其总结自己平时的课堂及学习表现,查找不足,对其学习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保持其上进心。

4.分层考核注意事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帮助每个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知识点掌握中较强和较薄弱的地方,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采用个性化独立考核方式,提高考核含金量

1.独立考核方式的实施过程独立考核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也让教师能清楚地看出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如: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中,笔者除了给同学们出统一考试的试卷,还专门设置了一对一的独立考核,抽取几个典型的控制电路,让每个同学都参与一对一的考核。一般这个考核占课程成绩的50%左右。比如针对“接触器联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可以这样考核:

(1)说出电路中各电器元件名称并说出各元件在本电路中所起的作用(这样就考核了前一章低压电器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2)本电路包括哪两大部分?分别指出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3)说出本电路具有的保护措施并指出相对应的元件,简述其保护原理。

(4)说出本电路功能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5)说出“自锁”“互锁”的作用及其连接要点,“自锁”、“互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根据学生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难易程度不一的纠错及故障排除。

(7)增加电动机两地控制或多地控制的功能,画出相应的控制电路。通过这样的考核,对于这个控制电路学生就能掌握得非常深入和牢固。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必须真正花时间和精力来熟悉此电路,真正明白和理解电路原理,才能回答老师越来越深入的提问。

2.独立考核方式的优势

(1)可有效地促使学生去认真对待考试,让学生把所学的课程要点好好地复习和梳理一遍。

(2)考核可深可浅,可多可少,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可灵活掌握,真正是“因材施教”“因材施考”。既给学习好的同学很好的发挥舞台,也给学习差的同学“跳一跳,摘到桃”的希望。

(3)可实现“以点盖面”“一网打尽”的高效考核目的。一个问题其实已经涵盖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在里面。比如说“本电路有哪些保护措施,每种保护措施相对应的元件是什么,它为何能起到这种保护作用”这个问题,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对低压电器这章所介绍的所有低压电器的电路符号、名称、作用和简要的原理都要熟悉。

3.独立考核要注意的事项

(1)采用独立考核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好考核时间、考核时机以及事先拟好对每个同学有针对性的考核内容,同时对那些暂时没轮到考核的同学要合理安排好,比如:让他们复习或小组讨论、做作业等,不能让其无所事事,教师要注意掌控好课堂纪律。

(2)一对一独立考核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同学都要以鼓励、启发、引导为主,考核的目的是“以考促学”,所以在考核过程中不管是对学习出色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要尽可能地挖掘其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然后再针对其不足的地方加以启发,引导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那些基础差、平时学习不够努力的同学,更要多鼓励和引导,并针对其薄弱的地方个别补补课。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其丧失学习热情,知难而退。

(3)考核时,打分可稍偏高,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其上进心。尤其是对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这种激励方式会更有效。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采取不同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采取独立考核方式及相应教学方法的班级学习认真度、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期末考试的及格率及平均分均大大高于采取普通考核方式的班级。采取独立考核方式及相应教学方法的班级在实训中对于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原理的理解以及电气线路排故方面的能力明显胜于采取普通考核方式的班级。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