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十篇

时间:2023-04-02 23:43:23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篇1

[关键词] 优化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如淡化了基本知识的教学,弱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由于课堂效率不高,课内损失课外补,大搞集体补课、大搞“题海战、满堂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偏离了培养目标。

面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改变其现状,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真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笔者反复思考后认为,应该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这这角度着手,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完成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确定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尽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内容更是不尽相同,但鉴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其教学环节应按: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探求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的程序进行。

一、优化复习铺垫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从新知识相关联的若干旧知识中选择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启发、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从而激发学生尝试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二、优化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拉硬套,牵强附会。(2)导入对学生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3)导入要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为此,要优化新课导入,要精心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真正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三、优化新知探求

新知探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方法的主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创设数学思维的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理、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教师在设计时,一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解决;二要注意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赞扬,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三要注意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2)整个新知的探求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思想,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凡是学生能回答的由学生说,说不完整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凡是学生可以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可学生间相互评价。在探求新知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作用是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4)要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要讲究情感化和艺术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为此,教师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从而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优化巩固练习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5)练习中要有反馈。没有反馈的练习是盲目的练习,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五、优化归纳小结

教学环节篇2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在这一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有赖于师生双方积极的影响和默契的配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读、验、讲、练”的教学方法,就是试图实现这种和谐统一的一种尝试。

一、读。

读书是学生吸收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识记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为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能力,可采取了如下的训练方法。

1、扶着走。学生开始不明白应该怎样读化学课本,教师可先示范,再领读,进而剖析课文中的词(特别是概念)或语句。如“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反之,则化学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化学上所说的微粒,一般指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这样“扶着走”,学生就可以逐渐摸到“读”书的门路了。

2、领着走。待学生初步具备“读”的能力后,教师应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阅读前,先提出阅读的重点和目的,较全面地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引导下,读懂、读透。如我们在教第八章第一节时,拟定了如下阅读提纲:①为什么氯化钠、硝酸钾等物质的溶液能导电,而蔗糖、酒精等物质的溶液不能导电?②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③化合物溶液与金属单质其导电实质是否相同?④物质发生电离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3、撒手走。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到相当程度后,教师就不必再拟订详尽的阅读提纲,而只需交待清楚目的、要求和重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了。阅读这一环节,不仅讲新课时可以用,复习课、实验课同样适用,而且可以贯穿学习化学的全过程。

二、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实验应被视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或边讲边实验,或读书后再实验,或实验后再读、讲,不论哪种形式,都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实验:第一是验证性实验。组织学生做好这些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经得起检验,受到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同时还能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第二是探索性实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习题或需用实验来解答的习题就属这一类。这一类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但这类实验一般开始时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必须加以认真指导,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渐培养学生能独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三、讲。

讲课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认识过程。为搞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讲什么。教师讲解的内容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精讲,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吃透”教材和学生,这样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怎样讲。“启发式”和“引导式”的讲解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变为理性知识。

3、什么时候讲。教师必须把握讲解的最佳时机,才能取得较好的讲解效果。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讲解的时刻应该是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即对知识似懂非懂、急切地需要教师作结论的时候。

四、练。

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这一环节,应着重注意两个问题。

1、练什么。练习的内容既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又要有一定的启迪思考作用,不是只凭死记硬背就可以解答的;要和学过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要紧密联系实际,如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及其变化等。

教学环节篇3

摘 要:思想政治课需要简约教学,简化教学环节是一个重要途径。结合2014年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研讨活动中的部分课案,梳理抓准“课眼”、理清“主线”、用足“主情境”、设好“主问题”等四个简化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努力推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简约而丰、低耗高效”。

关键词:简约教学 课眼 主线 主情境 主问题

李勤,男,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从教学策略角度看,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简约教学,涉及到目标、内容、环节、情境、语言、评价、练习作业等方方面面教学要素的简约化处理。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教学环节的简约,谈一些看法。

教学的真正效益是什么?是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过程决定结果,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全部目的和最终的落脚点也应该是为了更有效、更方便、更实在地支持、促进和实现学生进步或发展。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删繁就简,突出主干,彰显主体,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提炼、优化,为学生创设一条自然有序、简捷有效的学习路径,并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对预设路径做出及时的调整,是教师设计和推进教学环节时应有的教育情怀。这次优质课展评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简化教学环节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给我们很好的教学启示,值得借鉴。

一、抓准“课眼”

鲁迅先生说,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一堂课犹如一个人,也应当有它闪亮的眼睛——“课眼”。

“课眼”是教学目标的聚焦点,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统摄于一体的结构点,也是师生互动共学、生成共享的切人点。找准了“课眼”,教师就可以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审视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关节点、易错点等展开,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聚焦,使教师的讲授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效率更高、效果更实,整个课堂也就变得简约而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也就从教学的一开始得到了保证。

当然,设计一个好的“课眼”决非易事。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认为,“课眼”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疑点,可以是教材的盲点,可以是知识的连接点,也可以是学科思想的聚焦点。一个课题,可能有多个“课眼”,但最恰当的应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教师发扬贾岛的“推敲”精神、王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磨砺精神、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精神,在众多可能的题眼中分析比较、去粗取精,筛选出最适合的题眼。这次优质课展示研讨活动中,不少教师的课就为我们“抓准课眼”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盐城中学万敏老师执教“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框题时,就以“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个框题的题目为“课眼”,借助于购买手机这个具体生活情境,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整个教学环节简洁聚拢,大气自然。苏州陆慕高级中学杨利俊老师在执教“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题时,跳出教材,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课眼”,不仅连接了本框题的前后知识,更是渗透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思想,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看似偏离了传统课的教学目标,实际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有价值的引领。

二、理清“主线”

教学主线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采用的、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串联、并统领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一条明晰的教与学共生的线索。教学主线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实质,是知识结构网络中的主脉,’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抓手。教学主线是否清晰、清晰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达成得怎样。有主线的教学才是有灵魂的教学。一节成功的课,必定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围绕主线展开,并通过它加以有序链接,进行发散与拓展,最终汇成一个定向的活动整体,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认知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活动顺利发生、持续生效的积极的学习过程。

教学主线的设计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处理,而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在设计教学主线时,教师要预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作深入的分析。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从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去粗取精、提炼概括、有机整合,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最适切的连接点,使课堂教学有序、严谨、合乎逻辑地展开、递进和提升。学生缘“线”而学、顺“线”而探、依“线”而联,到达认知内化、能力提升、情感共鸣的理想彼岸,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中,一个话题、一则新闻、一个观点、一项政策、甚至一个词汇,都可以成为教学主线创设的来源,关键是恰到好处。这次比赛中,南通市一中成洁老师讲授的“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无论是呈现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板本,还是学生的讨论、思考和展示,都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主线的贯穿下,在开放动态的系统中得到有机整合,并有序、恰当、妥帖地安排在应有的位置和环节上。整节课从学出发、以学为本、向学回归,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给人简约、厚重、大气之感。锡山高级中学王晓健老师在“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一课的教学中,把果农、技术员、村长、厂长如何分配水果的生活素材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并形成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破解水果分配之困。整课教学就围绕这条主线分层布点,逐点融通,层层推进,穿插对教材内容的阅读、讲解与合作探究,最大化地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及其实质性学习时间。学生围绕主线,经历感知、体验、实践和探究过程,形成了有序的认知方式,构建起了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真正落实。整节课环节简约,节奏明快,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

三、用足“主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主张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情境,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情境——建构”的过程。一个具体情境的操作实施,一般应包括“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三个有机统一的教学环节。情境化环节即教师创设、展示情境的环节。此环节中,情境的长度、维度、信度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等,直接影响后两个环节的展开。教师要精选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为“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做好铺垫和准备。去情境化环节即实现对于具体情境的“超越”,这是情境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经历看、读、思、议、做等一系列自主性学习后,将学科知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取、提炼出来,自觉建构起隐藏在情境背后的学科知识与思想方法,形成相应的学科能力,产生内在的心理体验。再情境化环节是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环节,教师可精选一两道与情境相似或相关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用。

从课堂观察看,目前情境教学已经被教师们普遍采用,对“导学”和“助学”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的教师没有理解情境教学的真正内涵和运用目的,教学中一个接一个的情境轮番登场、频繁变换,出现了情境堆砌现象。假如每一个情境都完整经历“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三个环节,这必然造成整个教学环节的繁冗。如果只是“情境化”而不经历“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环节,这样的情境教学带给学生只能是感性的冲击,非但引发不了学生深层次的体验和思考,提升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反倒可能挤占甚至剥夺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扰学”、引发“厌学”。从这个意义看,追求教学情境的简约,既是对科学的服从,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是智慧教学的必然选择。

这次优质课展示研讨活动中,不少选手采用的“主情境”教学法,整节课主要围绕一个教学情境展开,既使得情境教学的优势得以较好地发挥,又使得教学环节因此而简化,给人清新明快之感。比如,江苏省大港中学的李勇斌老师讲授“消费及其类型”这一框题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创设了“一个上门女婿的苦乐人生”这样一个主情境,以此展开,把整堂课的教学分成了“我的愁”、“我的乐”、“我的烦”、“我的盼”四大板块,整个教学环节呈板块状并列又步步深入。学生只需一次入境,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归纳提炼出消费的类型、’衡量指标以及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等学科知识,并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堂课环节简明流畅,节奏清晰明快,教学的动感和韵律自然显现。又如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朱银老师选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的案例作为主情境讲“投资理财的选择”,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秦晶晶老师以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为载体讲“面对经济全球化”,宿迁中学钱玲老师以“蜜蜂世界探秘”为主情境讲“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几节课都紧扣主情境,不蔓不枝,既展现了对教学素材的雕琢之美,也彰显出教学环节的简约之美。

四、设好“主问题”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学生如果不面对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难以深入思考,就形成不了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习也就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因此,无论在什么形式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都应是必须的和必备的教学环节。

“没有长期思考型训练的人,是不会深刻思考问题的……无论怎样训练即时性思考,也不会掌握智慧深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这是一位优秀教师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设置问题有目的地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寻求问题解决的内驱力,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努力生成新的问题,把学习过程变成不断发现新问题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提问学生,每个教师都会。但“随意问”“满堂问”绝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的,也让本该环环相生、前后相扣的课堂教学环节变成了无休止的“我问你答”环节,看似师生互动、亢奋热烈,实则“问题成堆”,毫无美感可言。“问什么、怎么问”绝不仅仅是一项教学技术,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这次展示研讨活动中,一些教师通过“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情境材料中提炼观点,运用学科基本观点解读材料,说明现实问题、澄清认识,不仅彰显出思维的张力,也让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尽显大气、简约之美。

所谓“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深、活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精练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目的。以杨利俊老师执教的“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杨老师以2013年南京亚青会上,“亚青搬水帝”、大学生志愿者李铁峰的事例为主情境,设计了(1)结合李铁峰的事例,探究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就业?(2)面对妈妈的反对、求职的失败,李铁峰是否应该坚持他的销售梦想?请选择其中一方观点,展开辩论。(3)假设李铁峰迫于就业压力,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有违《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司依据这份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侵害了他的权益。李铁峰应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角度不同,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承担起不同的教学任务,支撑起一个教学板块。教学中,杨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这三个主问题展开探究,并通过点拨、校补、提升等,激发学生不断追问,形成了主问题基础上的一系列的“子问题”。如此一来,整节课环节并不多,但既在横向上有效延展,对学生进行了生活智慧和形势政策教育,体现出广阔、开放和丰富;又在纵向上实现了突破,对学生进行了价值引领和社会规范教育,体现出深刻、厚实和高效。

“教”的本质是服从、服务。为“学”着想、为“学”设计、为“学”铺路,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回归本真,以少胜多,简约而丰,追求有效基础上的高效,是教学环节设计的理想追求。在转变观念中研究教育,在更新思路中思考教学,在大胆实践中破解难题。简约,我们正走在追寻的路上。

教学环节篇4

四环节教学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让我们的课堂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高效的预期效果。我们的的课堂变成了大容量、快节奏的。我们上课时常用的组织课堂的语言,例如“请你站起来”、“请坐”等等,无形中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养成好的习惯,许多学生同时站起来也不用老师协调,自然有学生谦让地做下去。教学环节的过渡大多也不用老师引导,因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了。老师一拍巴掌,再乱的课堂学生也会马上静下来。

“学案导学”阶段的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类似于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 “合作交流”阶段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让他们“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点拨解惑”阶段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检测巩固”阶段相当于永威中学的“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在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分组合作环节,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在展现提升环节,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在穿插巩固环节,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在达标测评环节,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不同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式,灵活 掌握。

在学案导学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编制预习学案。教师要编制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案。永威的教改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变教案为学案。

教学环节篇5

(一)正确的声音概念

所谓正确的声音概念是指歌唱的基础及规范,同时是声乐教师进行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础。简单而言,就是发声方法相对较为规范、系统、完美,既包括统一的声区,又包括正确的发声方法,还包括正确的咬字状态等。歌唱声音概念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声乐教师的基本素养的高低。

(二)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声音概念的好坏是声乐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教声乐的老师我们自身首先应该建立起良好、规范而又系统的声音概念。声乐教师的声音概念与教学的全过程息息相关,教师在主观意识中形成了正确的声音概念,明确了区分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标准,这样便能在演唱作品、练习曲目的训练等细节的操作过程中做出准确无误的引导,才能够指导学生进入良好的歌唱状态。同时,需要教会学生对声音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更好的聆听和辨别的能力,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师需要的理想声音状态。需要强调的是,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歌唱、聆听,不断完善。

二、正确唱声环节

(一)什么是正确唱声

正确唱声主要体现在我们身体各个部份腔体的状态活动,而所谓状态活动,就是指有关身体部位科学的用力方式,这种身体内部有关部位的用力方式既要协调,又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众所周知,歌唱发音是必须要用力的,但用力的方法不正确也同样发不出好的声音来,所以,怎样科学的用力和怎样合理的运用腔体是我们声乐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些松弛而又美妙的声音是正确唱声的结果。

(二)如何正确唱声

1.口咽腔。口咽腔位于口腔的后部,口咽腔对于唱歌的作用表现:首先,口咽腔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具备一种过渡音的效果。其次,它还能够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它对胸腔音和鼻咽音的支持上,其对胸音的支持力点要低,而对鼻咽音的支持力点要稍高。同时也依靠靠口咽肌的肌肉的伸缩力,它的着力点要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而上下移动。如果我们在唱声过程中,口后咽肌没有主动地用力,没有起到应有的支持作用,那么我们的声音就会在这里被消耗掉一些,如此一来就削弱了声音的音色、力度、音质,其表现力也会变得不那么丰满和完美了。初学的者往往口咽肌肉不太发达、灵活度不够、力量也很小,必须经过每天强化训练,坚持不懈才能慢慢好转。

2.鼻咽腔。鼻咽腔是产生鼻咽音的主要共鸣腔体。鼻咽音是歌唱发声中的“顶”,能够充分地引发高位音,同时具备引导音的功能。鼻咽音具有向前的特性。它的这种特性不是指气流向前冲击,而是在我们鼻腔的后侧,软腭上小舌的后上方会有一种伸缩力,而这种伸缩力就是我们肌体的状态活动。这个过程就像用拳头打人一样,想让拳头更有力一些,就要将拳头向后拉的更深一些,后鼻咽腔里面的肌肉是具备这种伸缩能力的,这种伸缩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稳定声音、稳定鼻咽音的共鸣。让学生学习一开始发声就立刻将声音送入腔体里去使之振动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和我们的呼吸支持相互配合。每天还必须坚持琶音、跳音、音阶等项目的严格训练。这样能够锻炼使我们的后鼻腔体伸缩更为自如的能力、更为敏捷和灵活的能力。可以让它们反复去刺激学生的大脑和思维,最终形成“条件反射”,使之深刻地记忆在学生的头脑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十分客观而又准确的听觉。

3.其他腔体。我们在进行声乐课堂教学时不光要对以上腔体进行训练,还有必要对其他腔体,如头腔、胸腔等进行有刻意的、正确的训练。其中胸腔共鸣的产生是通过喉壁向下拓展,并向下传递声音而产生的。伴随着音的逐步下行,需要我们逐步地扩大传递的动作。在训练胸腔共鸣时,要以鼻咽音作为一个引导,口咽音做为一个有力的支持,同时注意与我们腹肌的相互配合才能做得更好。

三、正确唱字环节

(一)何谓正确唱字

声乐是用人声唱出来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每首歌的旋律与歌词都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的整体,其中歌词起到了表达情感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的唱字就不能向听众传达表演者创作者和的真实情感和创作意图。

1.正确发音。当演唱汉语歌的时候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这就要求每个字发音的准确。出现n、l不分;h、f不分;z、c不分等都是不被允许的,汉语拼音的准确是保证唱字正确的必要基础。当演唱外文歌曲的时候同样要求拥有很好的发音技巧和咬准每个元音辅音的能力。2.唱准字头、字腹、字尾。我们这里主要是针对汉字的演唱,我们的汉字大都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这里的字头主要是由气流接触或磨擦舌、喉、唇、齿等部位产生的,演唱时应该咬准。

(二)如何正确唱字

字头需要唱得非常清楚,字腹最具共鸣倾向,在口腔后咽部位形成的要吐得圆。要想把字尾唱好,需要交代清楚,要归得巧。综上所述就是“字头要准确、字腹要圆满、字尾要巧妙”。歌唱时和声音最有关系的是韵母,它一定要建立在正确发音基础上,如果韵母扩大则声母也要随着扩大,否则“嗡嗡”一团听不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唱曲目还是发声时都必须着重强调“字正腔圆”,使我们的学生足够的重视这一环节。当然,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十分注意对于情感的准确表达。每一个声乐教师都应重视这一重要环节,要使每节声乐课都成为学生们音乐素质训练、音乐感受力训练、声音训练、音乐表现力训练等的综合体,大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必须将情感表达和歌唱的技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歌唱更具生命力,达到较为完美演唱效果,进而打动更多的听众。

四、结语

教学环节篇6

电子产品组装实习简称电装实习。本课程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开设。电装实习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电装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教学计划安排电装实习1.5周。电装实习前期,学生已学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专业基础课,对整个专业已有了一个感性的轮廓,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也已初步具备。电装实习的展开,能促进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学到了在理论课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不少同学在电装实习自已装配的数字万用表用于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用,亲身感受到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

二、目的

成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科知识的能力,从实际动手能力上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以工程实际应用的操作技能水平为目的确立课程结构,培养成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未接受电装实习训练前,包括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都出现了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缺乏基本实践能力的问题不胜枚举。学生要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单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不能实现的。这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现象有饽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工科院校和用人单位不能接受的。

如何在教学体系上解决教学和实践的矛盾?我们的方案是通过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掌握工程实际应用的操作技能水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围绕着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出发,在实践中教学,教会学生应知应会,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从基层做起,来实现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上,实践教学的第一环节设置了电装实习,通过电装实习,实现树立学生严谨的技术工作作风,提高工程应用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扩充知识面的能力。

三、电装实践

在多年来的电装实习教学中,探索电装实习流程形成的规律,保障了电装实习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在实习中,学生独立完成手工安装、调试好一个数字万用表。针对理论教学中难于提高动手能力的困境,在电装实习中采用实践中求知的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电装实习。为了实现电装实习贴近实际、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的目的,我们在整个实习期间内,遵循电装实习特有的流程,实习过程按扩充知识面阶段、印刷电路板图的绘制验证阶段和安装调试三个阶段完成电装实习。

1.扩充知识面阶段。数字万用表原理不但涉及到综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两门课程知识,还涉及到识图,综合剖析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应用特性及正确选用等知识的交叉应用。基于此,只针对本次电装实习所述的知识难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专业书刊的查阅,实现知识补充,提高自学的能力。

2.印刷电路板图的绘制验证阶段。专业课程设计离不开电路设计和印刷电路板图的绘制。在电装实习期间,采用实践教学的模式,指导学生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完整的数字万用表样机的印刷电路板图,一方面验证了成品印刷电路板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所学的电子CAD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安装调试阶段。这是整个电装实习最重要的阶段。在这阶段中,学生同样遇到实践知识不足的窘况。基于在实践中学习,教会学生应知应会的方式,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经过努力完成数字万用表的安装和调试。

首先,根据数字万用表的精度要求,确定选择电子元件的类型、功率和精度的原则,直接应用理论知识中关于误差的基本理论于实际中。

其次,在安装调试之前,学生需掌握如:电烙铁、镊子、改锥、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和安装工艺要求。

第三,实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掌握了原理组成和实践操作的基本练习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已进入主角,剩下的问题就是按照分析电路原理的顺序安装元件。学生在元件的焊接安装过程中,装配工艺得到继续的加强和提高,在整个安装阶段,元件的作用使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更清晰,实物和图纸的对应。

第四,根据所安装的万用表的原理,确定调试点,按要求调试,完成手工安装数字万用表的全部过程。

最后,安装好的数字万用表经过检验无误后,投入试用,提交实习报告,完成电装实习。

教学环节篇7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1备课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使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成为被点燃的火把。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得到同步发展,而且在认知与情感上还要得到和谐发展。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备课准备工作。这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备课的准备是否充足。学生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和备课。有一句话这样说:“备课就是备人”。不可否认,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了解他们,没有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的话,那么他在课堂教学上是没有目的的,在教学的过程是不成功的,教学的成果也是不见成效的和失败的。备课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只是一个非常细小的知识点而把它遗落下来,哪怕是标点符号。来学习的学生们渴望知识,教师们要时刻记住,自己有这一份责任去教好学生,为他们负责,也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2课堂教学

2.1研究学生,优化教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听力部分,采用激励机制。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教师可以将班级分组,以组为单位,对每个小组建立听力档案,组长记录学生的听力水平及所取得的进步,每个月公布一次,以激励学生做得更好。口语方面,每次挑选两到三个小组代表发言,使学生养成小组代表发言台前、台后掌声鼓励的习惯。

2.2转变角色,优化课堂

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调控和目标引领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展示和自主反馈矫正为基本学习方式的优质高效课堂。它的基本理念是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充分解放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首先展示教学目标,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抓住学生的眼睛,抓住学生的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2.3优化时间,加快节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不必要的说明解释,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争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

3课后工作

教学环节篇8

作为一名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备课准备工作。这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备课的准备是否充足。学生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师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和备课。有一句话这样说:“备课就是备人”。不可否认,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了解他们,没有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的话,那么他在课堂教学上是没有目的的,在教学的过程是不成功的,教学的成果也是不见成效的和失败的。备课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只是一个非常细小的知识点而把它遗落下来,哪怕是标点符号。来学习的学生们渴望知识,老师们要时刻记住,自己有这一份责任去教好学生,为他们负责,也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教师应按规定制定短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器材,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备习题。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应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课文,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和实现好授课计划。

教案要按课时来编写,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并且要独立完成,写教案要详细,而且教案必须要包括下列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外作业布置和教学后记等。教师要全面的理解学生,理解所教年(班)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力状况和接受能力等,在这些基础上,研究分层次教学。

就英语来说,涉及到了词汇、句型、短语和语法等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在此当中,所有的知识点大部分都归纳在语法的范围之内。老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以认真的、集中的状态来备好这一节课。如果光是依照课本笼统的提到的句型或词汇,表面的来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很单调,学生会学不到系统性的知识,从而对课堂产生厌倦感,甚至讨厌学习英语。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这时,老师就需要查阅相关的英语资料,像课内辅导书、语法书和课外的英语书籍等。但前提就是,查阅的书籍要符合老师目前的教学阶段和水平,绝对不能以马代驴,滥竽充数。查阅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备课内容,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好的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为教学负责。

二、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在“五步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的

教学环节篇9

关键词:五环节教学法 质效 内地西藏

一、“五环节教学法”的提出

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首届内地西藏高中班,首届学生基础薄弱且差异较大。以高一期中考试为例,地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60分,化学相差62分,英语相差83分,数学相差111分,语文相差71分。面对学生的学情,老师很困惑,学生学着很吃力,如何尽快达到师生互相适应,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在对我校已有西藏班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学院领导进课堂听课,与老师、学生座谈,向兄弟学校学习,提出了“向课堂要效益”的策略。根据藏族学生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行为特点,于2008年提出了适合我们学生学情的质效型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法”,它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导学定向、自学质疑、精讲点拨、练习巩固、评改小结。

二、“五环节”教学法体现的基本教学思想

教学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没有学生的有效学习,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合作探究过程;课堂教学的质效,主要不是看教师讲得怎样,主要是看学生学得怎样,看课堂的效率怎样,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wWW.lw881.com五环节教学法从理念到过程到体现了此教学思想。

三、“五环节”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导学定向。导学定向包括两个方面:“导学”就是教师或以一定的情景,或以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本课的状态,其要义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像乐曲的“引子”或戏剧的“序幕”一样,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酝酿情绪、集中注意进入课程学习。“定向”就是体现目标管理原则,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突出学习的重点。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测性,一般应按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来设定,即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也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还应有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2.自学质疑。自学质疑包括自学和质疑两个要素,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自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书,而是把它作为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有效手段,真正发挥“教材”这个“老师”的作用,核心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关键是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熟悉、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而真正学会、会学。“质疑”就是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只有把“学”与“问”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会、学好。

在自学质疑环节中教师应注意的教学细节:

(1)提出自学要求,确定自学的范围、内容、时间;指导自学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自学。

(2)适时指导,特别要重视对学困生的指导,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逐步积累学习方法。

(3)掌握学情,及时了解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与难点,以增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4)巡视检查,个别辅导,答疑解难,帮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

3.精讲点拨。精讲点拨是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关系课堂教学质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素养、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是能突出教材的重点、高考的知识点和学生的难点,关键是“精要”。“精讲”与“点拨”是两种讲课的方法,即有的内容要精讲,有的内容只需教师点拨,所谓点到为止。要实行精讲点拨就要破除不讲不懂和要讲就要系统全面讲的传统观念;克服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的解题和讲解过程,借口时间宝贵的满堂灌思想。

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学细节:

首先,“讲”要做到“三不三必”。“三不”就是三个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可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必”就是三个必须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共性疑难必讲。

其次,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代表性问题着重分析,讲在关键处,讲在点子上,让学生在知识上触类旁通,能力上迁移运用。

4.练习巩固。练习巩固既是“自学质疑”与“精讲

点拨”的深化,也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真正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而关键是“练”的数量与质量要恰如其分,达到巩固,即以“练”为中心,以“巩固”为目的。

“练习”要选取有效的形式,要以“质”为主,精选练习内容,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要以例及类,不搞题海。“巩固”要区分练习的内容、性质与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要求记忆的,要讲求记忆的科学规律;要求理解的,要讲求理解的学问;要求掌握运用的,要讲求知识迁移的规律和技能技巧形成的条件等。为此,一定要有时间的必要保证。

5.评改、小结。评改、小结是一个环节两个步骤,是课堂教学质效的检验环节。“评改”是在“练习巩固”基础上,师生就发现的问题与错误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点评、改正。只有练、改结合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评改”时间要精当,主要解决共性的问题。“小结”是照应课堂教学目标,归结教学内容,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明晰化、系统化的必要环节。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整理时间,最好由学生来完成。

四、“五环节”的相互关系

这五个环节应该首尾呼应,形成一个课堂教学的“圆”。每一堂课其实就是一个螺旋式的圆。教学应在这种螺旋式的环节中稳步提升。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而言,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导学定向”是入境,“自学质疑”是探究,“精讲点拨”是释疑提高,“练习巩固”是消化,“评改小结”是提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课型和课堂实际进程适当变通、灵活运用,切忌僵化、形式化。

五、“五环节”教学法的实效

三年来,教师们认真落实“五环节教学法”,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索,形成了导学互动式、课题研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具有我校风格、适应藏族学生学情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课堂的一些变化: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有所体现;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模式在努力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不断加强,注重回归生活、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到教师们的重视,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个性的涌动和生命活力的张扬,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首届高中毕业班实现了学生100%升学。我们会以此为基础不断探索,使之日臻完善,让学生收获快乐,收获学习能力,为民族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教学环节篇10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设计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追求获取新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如《帝国主义瓜分非洲》一节,就可以用多媒体先展示一幅《世界地图》,请学生观察非洲和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国家版图有什么区别,然后设问:为什么出现平直德国界线?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果循因找出非洲政治地图的形成过程,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造成悬念,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股主动探索的内聚力,时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课堂的学习活动。

二、组织探究

通过探究发现和自我学习来产生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兴趣的形成只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开始,要想将之转化为学生自身能力还需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和自主学习。如,在学生学习原始耕耘文化,当知道半坡人种粟、居住地穴式的房屋,而河姆渡人却种植水稻、住栏杆式建筑的史实后,在思考的基础上,就会生成“原始人的这种农耕和居住方式是否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有人认为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试说明理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怎样?谈谈你的看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与他人合作解决。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和自我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基础,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价值的判断,形成相应的价值倾向性,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并在情感上确信其价值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真可谓是一箭多雕。

三、指导落实

学生在经常的问题意识形成之后,会针对课本提出不同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很有质量。由于相互没设计问题,他们也必然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若无法解决时,可以让他们提交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但要注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应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问题”应小而具体,要紧密结合历史概念、规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启发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强度,不能过于单调,叫学生回答“是”与“不是”,但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缺乏思考基础,从而无所适从,茫然不解。

四、感情升华,拓展提高

历史教师要用强烈的角色意识,通过移情,烘托强烈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既要深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又要站在理智的更高层面,对历史事物做出价值评判,促成情感体验的升华,确立为鲜明的情感态度。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成为学生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在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上,长期坚持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和情理统一,将教学过程视为认知、情感、意志统一的过程。强调师生互动、进入角色,激感,进而思索,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以发挥历史教育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坚定信念,追求进取的社会功能。“爱其人,信其道”,在师生情感交融的融洽氛围中,问题意识将成为学生学习成功的推动力。

五、检查巩固,学以致用

教师要根据课堂的需要认真精编好检测题,在题型和题量上多花心思,做到精练与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注意训练的规范化,在时间安排上充分考虑,强调学生审题及书写。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展示交流训练结果,把优质卷做为范例让大家共同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