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十篇

时间:2023-03-23 16:10:19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篇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物流标准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全球化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与世界经济接轨、与国际惯例同步是物流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此,各国物流的标准无疑需要与国际一致,不能违背国际统一标准。如果一意孤行,最终将作茧自缚。此外,物流标准化是一种超前性的工作,在各国物流发展初期就把标准化工作抓好,防患于未然,对各国物流业以及世界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国际物流标准化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全球贸易的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所以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在本国物流管理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就很高的关税及运费基础上又会增加因标准化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同时,在运输、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能够打破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加速国际贸易的物流过程。

1.2国际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物流标准化可以为多式联运以及物流在生产、仓储、销售、消费等环节间的流动提供最有效的衔接方式和手段,可以使企业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如运输、装卸搬运的时间节约,中间环节的压缩以及所带来的货差货损的减少,仓储货物周转加快、库存降低、仓储时间缩短所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等。

1.3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促进世界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由于经济的不同步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水平并不一致。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始进行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而在此时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新的物流技术、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方法等在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同步推广,同时能够快速推进世界各国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水平提高。

2国际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对各成员国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有两大标准化体系是ISO和EAN.UCC。

2.1ISO

目前,ISO/IEC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制定了200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基础模数、物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

2.2EAN.UCC

EAN就是管理除北美以外的对货物、运输、服务和位置进行唯一有效编码并推动其应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国际组织,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近两年来,两个组织加强合作,达成了EAN.UCC联盟,以共同管理和推广EAN.UCC系统,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物流信息标准化。

2.3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先进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手段。在国际集装箱和E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各国开始进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的统一标准,使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

美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之一,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物流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出了物流结构、基本词汇、定义、物流技术规范、海上多国部队物流、物流信息识别系统等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EDI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包装314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123条。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美国积极加入ISO/TC104、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会。

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目前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它们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3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对策

世界各国物流标准化步伐不一或者物流标准不统一,都将严重影响全球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全球营销等都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必要目标,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各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顺利接轨,增强本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从根本上在国际范围内解决物流标准化的问题,推动世界物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3.1政府部门高度视物流标准化研究、制定和推广工作

一方面要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及时研究和制定物流相关标准,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引导和规范国内物流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积极推广与应用国家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增强企业执行、贯彻物流标准的自觉性。

3.2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切断了物流系统的横向联系,不利于高效率的多式联运体系的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协同工作,不利于物流标准化建设,所以必须加大流通体制改革。

(1)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目前我国陆路、水路、航空、邮政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应当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打破运输部门的横向割据和部门利益,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调整基础设施,整合运输资源。

(2)加快推进陆路、水路、航空、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要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竞争格局,提高其市场竞争意识。

(3)推进仓储管理体制改革,要弱化仓储部门管理,打破条块分割,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3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物流标准化的核心任务是为不同企业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也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先进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等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将原属于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产业领域的,运作体系相对独立的节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要加强国际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条码化和信息采集自动化。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速度。

3.4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

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中寻找一个基点,由于集装形式是未来物流的主导形式,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基于物流基础模数的物流设施的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物流设施标准化的基础是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了依据。

3.5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应与国际接轨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我国在促进和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这既能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也不失为与国际物流标准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靳伟.最新物流讲座[M].北京:中国物资版社,2003

国际物流篇2

【关键词】工程物流;国际化;工程物流运营;物流

作为现代物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程物流以第三方物流作为主要的运转方式,其一次性、关联性、不稳定性、复杂性以及风险性,都对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工程物流往往需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进行规划和设计,[1]无论是系统、流程、设备还是技术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规划。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工程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的工程物流要走向国际化,要就需要各方人员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不懈的研究与探索。

一、工程物流的基本特点

简单来说,工程物流就是具有工程特性的一切物流活动。例如建设物流、会展物流、搬家物流,甚至是军事物流都可以包含在其中。从小的方面来看,工程物流也指在建设某一项目时,由物流公司所接管的一段或是整段的物流服务,以保证投资方的安全与便利,节省工程的成本与时间获得最大收益。包括关键工程设备的采购、包装、材料的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而不同的行业还有不同的业务板块,如电力、冶金、建材等。

(一)工程物流工序的不确定性

工程物流的工序并没有标准性,也是工程物流最大特点之一。与产品物流的那种规范性操作不同,工程物流往往更具针对性,要对不同业务的特点、时间、地域,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物流服务,有时甚至需要特殊的、或是规格很大的设备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服务,[2]很少有重复型任务。

(二)工程物流技术的复杂性[3]

因为工程物流工序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就要求管理者拥有较强的且全面的知识,并且对各种特殊或专用设备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工程物流的作业往往更具较高的工艺技术水平。

(三)工程物流环节的复杂性

由于工程物流的服务对象都较为特殊,一般来说物流环节也相对表较复杂,可能经过内陆运输、清关、装卸、海洋运输等复杂环节,才能完成物流任务,是多种物流方式的集合体。

(四)工程物流过程的危险性

因为物流任务往往没有重复性,所以物流风险难以预计。而设备的规格的极端性,或者超长或者超高的特点,也使工程物流的过程承受很大的风险压力。甚至有时还会有财务风险与作业风险并存的局面出现,这就更增加了其过程的风险性。

(五)工程物流整体的连续性

工程物流的整体具有连续性,往往是多个环节相互关联,动一个即动全身,一个环节的失误可能引起整体的崩溃。所以要求管理者必须进行谨小慎微的设计与规划,对各种问题提前做出预防。

二、工程物流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明确,一些大型电力、石化、航空企业对物流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以完成一些大件货物及设备的运输,而工程物流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对这些需求进行特殊的专业化服务。从实质上来看,国际化的工程物流是国内物流的跨国服务,也是国内工程物流的延伸和发展。[4]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海外运输方面尤为出色。近几年,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引进中国,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销售分拨以及采购活动,促使中国工程物流萌芽发展。而随着国内企业向外投资设厂,也加强了国内与国际的物流联系。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外运承揽了运输总包、大件全程运输、内陆运输、多式联运范围内的多个大型项目,典型项目有沙特SPCC项目、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项目、印度尼西亚火电项目等,在建材、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军工物流、冶金等行业形成了国内领先的专业优势。

三、国际工程物流的运营流程

(一)物流项目的信息收集

由于每一项工程物流的任务都不相同,对于具体情况的了解与对要求的对策都是在进行作业之前所必须的。首先,要考虑实际运输情况,包括运输路线、运输终点所在地的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天气与地形情况等,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与运输终点地所在的地区或国家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到当地的政策,对需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许可的操作提前进行协调与交涉。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这对于工程物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工程物流的运输方案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运输方案的制定,需要对客户对时间、成本的要求进行研究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对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方式的比较、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成本的估算,这些都是影响方案制定的重要因素。要从人力、物力上都做到成本最低而又安全,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作出初步的判断与决策。

(三)对物流运输方案进行修正

初步完成的运输方案或许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时,需要将这个方案提交给业主或是相关的专家进行评判,并提供改进的建议与方法,从而对这个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形成最终的运输方案。

(四)对人力资源进行部署

国际工程物流作为一项技术复杂、风险性大的项目,需要一个具有专业素质和知识的团队进行操作,还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作为管理者,并对它们进行相关的培训,相互配合与协调,共同完成这一项作业。

(五)跟踪报告货物的信息

在物流服务过程中,需要对货物装卸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为了不耽误指定的到货时间,要对货物进行定位与实施跟踪,以了解物流的最新动向,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六)货物的加固及运输

国际工程物流的运输货物许多都是大型或特殊的设备,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货物进行衬垫与加固,保障货物的安全与物流质量。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选择也较为复杂,需要对设备进行具体分析,选定较为安全、专业的运输工具与技术。

(七)项目操作的总结

在完成物流操作后,要对此次物流任务进行总结,并积累相关经验。

四、结语

国际工程物流以远途运输为主,且以多种运输方式共同配合完成。但近年来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的迅速发展,使国际工程物流逐渐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不可或缺且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发达、国际贸易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只有广泛展开国际工程物流的合作,才能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物流管理[J].宜宾学院学报,2003(03):4~5

国际物流篇3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深入实施,我国国际贸易更是步入了多元化的轨道,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尽管我国物流产业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地进步,但由于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国际物流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从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整体情况入手,运用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动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

1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水平一直都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要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国际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到位的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我国国际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薄弱,尽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国际物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尽管我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但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仍然不够到位,特别是很多物流企业还没有采取“国际化”发展道路,国际物流整体运营能力有限的问题突出,这必然会制约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国际物流成本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从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国际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很多物流企业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服务“一带一路”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系统的设计,国际化发展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由于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尽管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已经对国际物流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也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扶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如何正确处理好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既是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是物流企业未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2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

2.1国际贸易能够拉动国际物流。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既推动了我国国际经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特别是从我国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国际贸易的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以江苏省为例,2001年我国进出总额为513.55亿美元,贸易货物吞吐量为5577.18万吨,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据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出口总额达到了5456.14亿美元,外贸货物吞吐量则达到了39766万吨。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物流企业涌入了国际市场,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从国际物流的整体运营情况来看,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深入分析我国国际物流的整体发展情况,尽管能够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而且也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国际贸易的需要,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目前我国国际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从国际贸易来看,其驱动效应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在拉动国际物流的发展方面仍然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国外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国内物流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很多国际贸易企业也缺乏对国际物流的高度重视,因而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还没有对国际物流体系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必然会制约国际物流的发展,同时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拉动作用也相对比较有限,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在强化国际贸易运营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突破。2.2国际物流能够支撑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具有十分强大的支撑作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有健全和完善的国际物流作为基础和保障,从发达国家特别是国际贸易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看,普遍都十分重视国际物流体系建设,而且也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支撑功能,比如很多发达国家都构建了具有全球化特别是国际物流支撑体系,而且物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意识和水平也比较高,这对于促进本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功能。从我国国际物流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尽管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仍然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从国际物流来看,海运是其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国际联运体系建设,但目前我国在国际联运方面仍然相对比较滞后,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港口功能建设等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港口物流园的发展还没有形成比较过关的运行模式。由于我国国际物流的整体发展能力还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因而对国际贸易的支撑作用仍然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特别是国际贸易企业、物流企业正视这一差距和不足,努力推动二者的互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条件。

3推动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的对策

国际物流篇4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2

摘要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要实现国际贸易,完成把商品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指定的地点并交给客户,必须实现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建立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将会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 物流体系 发展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 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或地区) 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这是在国际间的。从跨地域到跨国不仅仅是物流简单的地域或空间放大的问题,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发展的程度的体现。国际物流可以实现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它以最佳的方式和途径,以最小的费用和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由一国的供方运输到另一国的需方; 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使国际贸易更能迅速地完成。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一、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其总目标就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商品从某国的供方运送到别的一个国家的需方。

(一)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物流无国界”的新趋势对现代物流也提出了迫切需求。物流企业必须向着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二)国际物流的高效运作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支撑

目前全球跨国的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 ,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 19,000 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为 20%左右。现代物流业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三方面的优势,即降低国际贸易的总体成本、提高其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降低在贸易活动方面的投资。

二、国际物流体系的组成

国际物流体系由以下几个基础系统组成: ①运输系统。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国际运输主要是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方面。国际运输方式很多,如陆、海、空等,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大、成本高、时间性强等特点。②仓储系统。商品的储存和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中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国际物流完全必要的,是国际物流的基础条件。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保税仓库、海关监管仓库、堆场进行的,主要涉及保税制度、保税仓库、堆场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保证客户需要,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③商品检验通关系统。商品检验通关是国际物流系统重要的系统,商品检验证和通关文件也是议付货款的重要单据之一。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④流通加工系统。流通加工是国际物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物流形式,其作用是使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主要在出口工厂、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它反映了一个物流供应商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⑤信息系统。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操作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等,特点是信息量大、时间性强、交换频繁。信息的作用,是使国际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重要的物流技术都是靠信息才得以实现的,国际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以信息支撑。

三、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成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物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跨国公司的扩展上得以验证。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 4. 5 万家,其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 50%,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即时供应”( just in - time) 和“零库存”( zero inventory) 成了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 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为 20 ~ 25% ,我国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占集装箱交货价格的 15 ~25%。现代物流由于服务深度、流程长度、覆盖广度的不断增加,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一)国际物流是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

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国际分工,任何国家都不能包揽一切生产活动,而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国际间的产品和物资流动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前者由国际贸易机构按照国际贸易程序进行,后者由物流企业按照各个国家的生产和市场结构完成,为了保证它们之间的衔接,就必须开展优质的与现代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只有物流工作做好了,才能将国外客户需要的商品适时、适地、按质、按量、低成本地送达,从而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处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发展得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需要,加之交通运输、信息处理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货物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流动和广泛交换,物流国际化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①质量要求。对外贸易的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高附加值、高精密度、高精细商品流通量的增加,对现代物流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对外贸易需求的多样化还造成了物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这就同时要求现代物流向优质服务和多样化发展。

②效率要求。对外贸易的集中表现,就是合约的订立和履行,而对外贸易合约的履行是由国际物流活动来完成的,这就要求通过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来履行合约。从输入方面的国

际物流看,提高物流效率最重要的是如何高效率的组织所需商品的进口、储备和供应。也就是说,从订货、交货,直至运入国内保管、组织供应的整个过程,都应加强物流管理。根据国际贸易商品的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巨型专用货船、专用泊位以及大型机械等的专业运输等等,这对提高物流效率起着主导作用。

③安全要求。国际物流所涉及的国家多,地域辽阔,在途时间长,受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和政局、罢工、战争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国际物流,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时,要密切注意所经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同时还应注意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等,以防止这些人为因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对货物灭失和损害。

④经济要求。国际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物流的环节多,备运期长。在现代物流领域,控制物流费用以降低成本具有极大的潜力。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选择最佳物流方案、提高物流经济性、降低物流成本、保证服务水平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⑤信息化要求。随着 EDI 技术的成熟以及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运行、管理、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现代物流必须实现信息化,加强网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并及时做好国际货物的运输工作。

总之,国际物流必须适应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变革,向国际物流合理化方向发展。

四、建立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

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在国际贸易活动处于信息化、现代化的新环境下,国际物流体系得构建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一)快速反应

物流服务对国际供应链的上下游物流需求的反应要求越来越高,前置时间与配送时间越来越短,物流速度越来越快。

(二)功能集成

物流系统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比如: 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三)系列服务

物流系统除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及传统的储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外延上扩展至相关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提高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四)规范作业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运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运作。

(五)整体最优

国际物流系统从系统角度统筹规划各种物流活动,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的关系,追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在全球经济步入了后金融危机的复杂时期的今天,能真正服务好国际贸易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的地位日趋重要,发展现代国际物流服务已成当务之急。一个多功能、全球化、高专业度、能高效低能耗运作、能为不同贸易需求提供科学、合理服务方案的现代物流供应商,肩负着完成商业贸易的重要使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代湘荣.国际物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国际贸易.2007(10):22-25.

国际物流篇5

1.国际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起推动作用。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和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很多都是借鉴而来。国际物流反作用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被动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物流规范、合同使得国外科学、先进的贸易方式让我国贸易商被动接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与自身发展需要相符合的国际贸易规范。经济全球化引起的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但是,这种国际性危机的负面效应只是暂时的。一旦这些危机过去,世界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国际贸易也将大幅提升。

2.国际物流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明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在以往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日本、欧盟为主要集中贸易对象,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的百分之五十。这让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的贸易依存度处于较高的状态,我国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经营困难也跟这方面因素有关。随着国际物流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信息网络、交通网络、物流基地等基础设置都被国际物流网络化,让对外贸易更快捷、方面和广泛,也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在发展国家物流过程中,我国应该以国际贸易的全球网络化为依托,逐步扩展对外贸易区域,只有对我国出口进行全球化区域覆盖,才能确保我国对外贸易区域走向多元化,规模逐渐扩大。

3.国际物流发展可以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成本。在各个国家经济状况不同的影响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成本条件成为进行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场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销售和生产成本已经没有再开发空间,物流成本成为唯一可开发的资源。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与物流有关的费用大概在一千九百亿人民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本占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范围的比例,而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物流成本是集装箱交货价格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可以见得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物流成本占有的比重都相当大。所以,国际物流的发展无疑直接对我国对外贸易成本的产生造成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如果能将一些软硬件进一步改善,使之与国内市场和国际物流相接轨,那么可以让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二、国际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国际物流业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逐渐与国际相接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国际物流业起步晚,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其表现为国际货物运输能力较差,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程度低、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运作效率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国际物流人才等方面。因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国际物流时,应注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是指专门从事物流服务行业的企业,其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可以凭借这种优势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果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大部分物流业,将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整体水平。因此,应从其他业务中将大部分物流业务分离出来,直接让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经营,让各个企业都侧重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入到物流行业中,让物资、供销、商业、储运等企业逐步发展为第三方物流服务角色,大力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多样化物流服务。

第二,进一步加快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我国国际货物运输能力得以提高。要加快与国际相接轨的步伐,各级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对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让国家与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与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鼓励各种机构尤其是科研院校加大对物流技术设备如条码、包装、储存、搬运、装卸、标志印刷信息管理、运输等的开发。同时还要将科研院校在技术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与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与生产管理能力。

第三,推动物流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运作效率。企业内部在进行网络连线规划时,应将国内运输与国际物流系统考虑,采用先进的运输设施、运输工具以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路线,建立一个通畅、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国际物流信息贯穿于国际物流全过程,因而建立科学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而要实现国际物流标准化,就要在加强计量标准、物流用语、数据传输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以及物流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的标准化,结合国际标准让各个标准协调一致,从而使得国际物流效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结语

国际物流篇6

信息革命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快了世界经济1体化过程,增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物流也患上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跨国公司的产值已经占到发达国家总产值的四0%[一],跨国公司正向缭绕整体战略协同经营1体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于国际物流提出更高的请求,我国大型企业要跻身于世界企业强手之林,也必需提高我国国际物流的支撑能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经营都面临新的机遇以及挑战。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贸易的格局中盘踞利的地位,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以及经营优势,加强国际物流管理的钻研拥有首要的意义。本文在这样的违景下提出1些不大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国际物流的概述

一、一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是1种跨国界物流的概念,它是指公道组织货物在国际间活动也就是产生在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物流流动。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物流惯例以及标准,应用国际物流网络、物流装备以及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活动以及交流。以增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区域经济的调和发展。

国际物流是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类物流是世界上有型商品的必然组成部份。国际物流可以实现各国之间的贸易流动。国际物流的目的是为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经营服务的,即以最好的方式以及途径,以最小的费用以及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由1国的供方运输到另外一国的需方。

一、二 国际物流的特色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有下列几个特色:

(一)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国际物流的1个无比首要的特色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特别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合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繁杂性远高于1国的国内物流,乃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前提的支持下,乃至有些地区根本没法利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降落;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难题,因此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树立;不同国家的习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遭到很大局限。因为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1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风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添物流的难度以及系统的繁杂性。

(二)物流系统的规模广。 已经谈到,物流自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经是很繁杂的,国际物流再在这繁杂系统上增添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但是地域的广阔以及空间的广阔,而且所触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规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以及繁杂性增添,风险增大。

固然,也恰是由于如斯,国际物流1旦溶入现代化系统技术以后,其效果才比之前更显著。例如,开通某个"大陆桥"以后,国际物流速度会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添,就说明了这1点。

(三)国际物流必需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撑。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特别是国际联运无比首要的支撑手腕。国际信息系统树立的难度,1是管理难题,2是投资巨大,再因为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呈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此信息系统的树立更加难题。

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1个较好的树立办法是以及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和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以及联运路线、站场的实际状态,为供应或者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撑。国际物流是最先发展"电子数据交流"(EDl)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于物流的国际化发生重大影响。

(四).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请求较高。 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1标准是无比首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1的标难,国际物流水平是提不高的。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1标准,如托盘采取一000×一二00毫米,集装箱的几种统1规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1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转运的难度。而不向这1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要多耗损时间以及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

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但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1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其与亚、非洲等国家交换更简单、更有效。

二、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

国际物流的概念尽管最近才提出并患上到人们的注重,国际物流流动跟着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经营的发展而发展。国际物流流动的发展阅历了下列几个阶段。

第1阶段-⑵0世纪五0年代至八0年代初。这1阶段物流设施以及物流技术患上到了极大的发展,树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呈现了立体无人仓库,1些国家树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物流系统的改善增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流动已经经超越了1国规模,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尚无患上到人们的注重。

第2阶段-⑵0世纪八0年代初至九0年代初。跟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来往的日趋扩展,物流国际化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问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波索克斯认为,进入八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经失去了兴旺发展的势头,堕入长时间倒退的危机当中。因而,必需强调改善国际性物流管理,降低产品本钱,并且要改善服务,扩展销售,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成熟的经济发展期,以贸易立国,要实现与其对于外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并采用了树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等1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国际化的效力。这1阶段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局限在美、日以及欧洲1些发达国家。

第3阶段-⑵0世纪九0年代初至今。这1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以及首要性已经为各国政府以及外贸部门所普遍接受。贸易火伴遍及全世界,必然请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以及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世界各国广泛展开国际物流方面的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斗胆探索。人们已经经构成共鸣:只有广泛展开国际物流合作,才能增进世界经济繁华,物流无国界。

三、国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贮存、运输、检修、流通加工以及其先后的收拾、再包装和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运输以及贮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份。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贮存以及运输,实现其本身

的时间以及空间效益,知足国际贸易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经营的请求。

(一)运输子系统

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挪动,物流系统依托运输功课战胜商品出产地以及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功课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运输拥有线路长、环节多、触及面广、手续复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色。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国际运输主要包含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和投保等有关方面。

(二)仓储子系统

商品贮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进程中处于1种或者长或者短的相对于停滞状况,这类停滞是完整必要的。由于商品流通是1个由扩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扩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进程。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出产厂或者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寄存1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1个集以及散的进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以及保税仓库进行的,主要触及各国保税轨制以及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可能减少贮存时间、贮存数量,加速货物以及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力运转。

(三)商品检修子系统

因为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经营拥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色,使患上商品检修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首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修,肯定交货品质、数量以及包装前提是不是相符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在买卖合同中,1般都订有商品检修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修时间与地点、检修机构与检修证明、检修标准与检修法子等。

(四)商品包装子系统

杜邦定律(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提出)认为:六三%的消费者是依据商品的包装装饰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以及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企业的,而商品的商标以及包装就是企业的脸孔,它反应了1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

(五)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以及传递国际物流以及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美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经营将举步维艰。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含进出口单证的功课进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以及供求信息等。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色是信息量大、交流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所以要树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中EDI的发展是1个首要趋势。我国应当在国际物流中加强推行EDI的利用,建设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经营的高速公路。

上述主要系统应当以及配送系统、装搬系统和流通加工系统等有机联络起来,兼顾斟酌,全面计划,树立我国适应国际竞争请求的国际物流系统。

四.我国应答国际化物流采用的措施

(一) 树立以及完美我国的物流网络,增进国际物流公道化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结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物流抽象网络和与之相伴同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总体.要树立我国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首先,在计划网络内仓库数量,地点和范围时,要缭绕着商品交易需要以及我国对于国际贸易的整体计划;其次,要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规模,分层瓜葛和供应或者收购数量,注意各级仓库的有机衔接;再次,国际物流网点的计划要斟酌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

(二) 加强物流设施建设

我国物流业务要向国际化发展,必需弄好物流现代化,加大对于物流设施建设的投资.目前海运是我国对于外运输的主要方式以及途径,所以应当重点投资港口建设.在建设港口上,既要注重港口的集装箱化,还必需斟酌诸如石油,煤,原材料,建设材料等大批量散装的能源,物质的装卸;要建设专用的码头货站,自动化立体仓库等,逐渐实现包装规范化,装卸机械化,运输集装箱虾.要推行以及普及计算机利用技术,树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以及全世界性物流信息网络,在实现全国规模物流信息联网运行的基础上,逐渐向国外发展,实现物流信息在世界规模内的迅速传递,为介入国际竞争,实现物流国际化创造1个优良的环境。

(三) 加速培育开放性物流人材

要实现物流国际化,必需具有1支既有开放意识,又有专业知识以及技巧的高素质物流人材.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以及培育还比较后进,为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请求,应加快国际物流人材的培育.其次,要加强对于物流企业在职职工的教育以及培训,不但要组织短时间培训,还要组织系统的总体培训.对于国际物流人材的培育,不但要重视物流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加强计算机,网络,国际贸易,通信,标准化等知识的完美补充.此外,面对于世界规模的人材争取战,中国要踊跃改善糊口以及工作前提,以吸引国外高档物流人材。

国际物流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贸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094-02

传统的贸易研究将贸易产生和发展归结为与资源禀赋相关的比较优势,但是对贸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没有关注。近年来全球经历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量的增长,制造业成本进一步压缩已经到了一定的极限,而人们发现在商品流通领域降低成本仍存在巨大潜力。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与国之间商品流通的效率,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流动涉及跨国界的国际物流运作。进出口双方在相互交易磋商之后签订了进出口合同,出口方在组织货源时需要依托国内物流进行供应和生产,组织货源完毕后还需要国内物流送达货物集港,出口报关后依靠海陆空三方面的出口运输将货物送达。而进口方也同样重复相同的物流作业的流程,将产品送达最终的用户或者配送中心。

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物流和贸易的研究,将国际贸易中的国际物流运作分为三个部分:国内物流、海关的报关和通关、货物集港的进出口运输。

1 国内物流效率与进出口

对出口商品而言,国内物流在两个方面对商品成本产生影响。首先,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厂商通过国内物流体系获取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其次,厂商各货完毕之后,同样利用国内物流体系的运作将产品运输至货物集港等待统一发送到国外。在进口过程中,国内物流在商品从货物集港到厂商的流通过程中决定了国内厂商为了获取进口商品所必需付出的最终费用。

为了进一步分析,将进出口商品在国内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费用总结如下:(1)货物的物理性流通以及相关信息的传递活动发生的费用;(2)财务成本;(3)时间成本;(4)搜寻和甄别信息的成本。以下将分析物流效率的提高如何降低这四大成本。

1.1 物理性流通费用

从供应商到厂商再到货物集港,或者从货物集港到厂商和消费者,商品借助不同的交通工具进行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的交换。除此之外,为了在流通的过程中保存商品,还要进行相关的装卸、包装和仓储活动。因此,运输费用、库存费用以及相关管理费用必不可少。物流行业的发展整合了交通运输,仓储库存以及相关管理机构的资源,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为商品的流动以及信息交换创建了一个平台。在公路运输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汽车运输的有效转载量上升、空驶率下降,运输效率的提高使得单位运输成本因此下降。同样,通过第三方物流的整合运作,仓储、包装、装卸以及各种信息传递的效率都提高了。因此,无论是进口商品的企业还是出口商品的企业,商品成本的下降和流通效率的提高是利用第三方物流更加专业化服务的必然结果。

1.2 财务成本

从厂商的生产过程中可以见得,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活动离不开有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除了保证生产活动正常有序之外,物流和供应链的管理更大的作用在于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商品流通的效率越低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导致的结果就是存货的数量较多,所占用的资金也越多。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为了防止资本积压,企业不愿意承担多种原料和产品库存的无限增长,尤其是高价值的部件要被及时送往装配点,实现零库存,以保证库存的最小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1.3 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是一种比较隐形的成本,在出口贸易中它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学者更关注出口商品是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现在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出口商品的时间敏感性。因为,时间成本不仅影响到商品出口量,对某些商品而言,它还决定了其贸易的可能性。举例而言,流行时装、新鲜乳制品、鲜花都是时间敏感型的出口商品,如果没有足够快速的国内物流体系,可想而知产品还未送出国门便过时或者腐败变质失去其价值了。除了时间长短是成本的一部分以外。时间的确定性也对出口商品有很大影响,国外的消费者和厂家更需要的是一个能按时交货的出口商。由于出口企业面临运作越来越快而且越来越精准的全球物流体系,更多国外的消费者和厂商都在商品的时间性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1.4 信息收集和甄别

专业的物流公司为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搭建了平台,企业在专业物流公司的帮助下,寻找最适合自身的供应商,不仅减少企业寻找信息所浪费的各种人力物力,而且同时也节约了企业甄选供应商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违约风险所带来的成本。通过物流企业的规范作业,使得贸易过程中延迟交货,送货不及时或者货物损坏灭失等不可控制的风险大大降低。专业物流公司长期与各种企业合作,建立起庞大的合作网络,企业借助这个网络提高经营效率。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专业物流公司的发展使得国内物流水平提高,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各种成本,使其产品生产更加有效率,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2 海关与进出口

海关是依据本国(或地区)海关法律、行政法规行使进出口监督管理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海关通关这个过程是所有进出口商品的必经过程,它是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进出口商品国际物流作业过程影响很大,因此在讨论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物流时必须深入研究。

进出口商品的海关通关过程包括申报、查验、征税、放行,每个过程都要依据规定的流程,提交必要的文件材料和各类证件单据。各国海关通关的效率不同,商品所需要的通关时间也不同。若一国进出口商品无需经过复杂的通关流程就能跨出国门,那么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以及相关的人力物力成本都将大大降低。

3 货物集港与进出口

货物集港是进口商品走进国门的第一步。也是出口商品走出国门的最后一步。一国货物集港吞吐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进出口能力的强弱。它像一个瓶颈,如果越宽进出口商品流通越顺畅,反之越窄进出口商品流越拥堵。不仅如此,货物集港的吞吐能力越强便越有能力对国际航运的安排产生影响,更多的国际航运集团被其提供的便利和商机所吸引,可以为该国对外贸易的商品运输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低廉的价格,从而降低了该国与其他各国进行贸易时的运输费用。毋庸置疑,一国货物集港的吞吐量对其进

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影响。

4 政策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厂商加入全球分工的行列,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贸易乃至全球的贸易量不断增长。针对一个国家进行分析,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否成功,越来越多依赖于与全球物流服务网络有效联系的能力。多数国家的物流产业无疑都是以全球化经济为背景的,都是国际物流服务网络的一分子。一个国家只有建设高效的国际物流体系才能更好的与全球物流网络进行对接。也只有流通渠道更加顺畅,才能使得一国在内外需求的作用下拓展其进出口贸易。因此,促进贸易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对国际物流发展的支持。

(1)促进出口企业与物流的合作。

目前,很多进出口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原本外包的物流业务改为自己运作,实际上却令间接成本上升,并使社会物流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借助物流产业振兴规划,逐渐培养外贸相关企业的物流外包意识,使其着眼于核心业务。物流外包意识的提高,可以给物流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其系统的优质服务。因此,当务之急是鼓励进出口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从而释放需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现代物流与进出口企业互动发展。

(2)完善“区港联动”。

未来的港口物流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贸易物流链的重要纽带,发展港口物流,使之更加适应贸易的未来趋势是目前物流业规划的当务之急。同时,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加强主要外贸港口、国际海运集装箱中转站、多功能国际货运站等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港口物流效率。港口物流能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以及海关效率的提高。因此,促进物流和贸易的共同发展首先要完善区港联动,并将海关监管纳入其中。

国际物流篇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力也日渐深入。影响国际贸易物流活动经济效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物流成本是国际贸易成本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它也决定了国际贸易业的整体利润发展。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当下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最终实现国际贸易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

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成本分析;优化措施

一、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分析

1.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从一般的理论上来说,国际物流成本是指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产品在从生产完毕到投入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所需支出的成本总和。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清关成本和汇兑风险成本四部分。运输成本指产品利用交通运输工具在两地之间转移而涉及的费用。一方面,主要以海运和空运为主,还有公路、铁路以及油气管道运输等等;另一方面还包括运输部门的运作成本和产品装卸搬运时的费用。仓储成本是为了保管库存产品而产生的费用,属于相对稳定的物流成本构成要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仓储,如仓管库存费、产品调配费和税收费用等,还包括了库存产品的资金成本和积压物资所占据的资金利息以及因库存时间过久而产生产品贬值甚至报废的成本代价。清关成本一般由报关费、提货费、仓储费,还有出口关税和海关税等海关费用组成。各国出于对自身发展的保护考虑,对不同产品有着相应不同的关税。汇兑风险成本是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影响收益增减变化而产生的,是国际贸易交流中极为特殊的物流金融风险成本。2.物流成本构成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2.1影响贸易国的选择。对于贸易双方来讲,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选择产品一般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二是地理位置。贸易双方需要在原先只关注价格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进行综合考虑,方能得到具有最优利润的方案。2.2影响贸易量的多少。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的高低与贸易量符合微观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化趋势。另外,从仓储成本出发考虑,一国在选购国外产品时必须严格衡量本国的需求量。企业可以利用经济订购批量的数学模型以确定最优订货数量,使得当运输等费用最低,仓储产品仍能可以满足正常销售。2.3影响贸易术语中的成本核算。用来描述商品价格构成和贸易双方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叫做贸易术语。其中,运输和仓储费用是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国际贸易双方除了关注产品价格外,还要对伴随交易产生的运输、仓储负担和相关责任格外重视。对于贸易术语中承担运输、仓储费用的一方而言,要尽可能地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收益。

二、控制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分析

国际贸易的成本控制不但能够直接增加利润,而且还可以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提升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合理优化物流运作系统。因此,有效控制国际贸易物流成本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1.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可能以少的费用实现好的服务,以确保贸易双方的整体利益最大。换言之,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之下,物流企业一方在单位产品和服务工作中要用最少的劳动消耗,产生最多的经济成果。同时,增强物流总成本的意识有助于物流企业不单单把降低成本的眼光停留在某一项活动环节上,而是放眼整个物流过程去控制各项成本,提升了自身的整体效益。2.提升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在流通过程中,物流成本控制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服务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通过正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导向,能够相对灵活地应对物流变化,从而不断进行物流创新。有效控制物流活动成本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物流需求,从而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3.合理优化国际贸易物流运作系统。控制物流成本是把物流活动的各阶段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分析和管理,以追求过程最优化而进行的。改善和优化国际贸易物流活动的各个功能环节可以合理控制物流成本。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协调将使整个物流运作系统不断得到优化,并且逐步走向合理化。

三、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优化措施分析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是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物流运输途径可以分为公路、铁路、海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五大类。涉及物流的一方要根据特定的业务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特征,综合衡量产品的各种情况,从而选择最优的运输工具,科学决定具体的运输方案,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2.减少产品库存量。仓储成本和库存数量之间存在一种正比关系,所以进行控制仓储成本的关键点在于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产品库存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使一定期间内的需求得到满足。库存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二,提高仓库的利用程度。对于仓储面积相对富裕,空置程度较高的贸易公司可以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实施流程化和标准化生产。3.依靠信息技术,减少物流环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变得愈来愈重要,其为现代物流业向更大范围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国际贸易物流中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资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它使各种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贸易主体,根据物流不同状况适时调整物流计划,同时极大降低显性或隐性的成本费用,从而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绩效。4.保税物流园区及物流港口的运用。保税物流园区成为沟通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其物流功能和优惠政策为国际贸易物流创造条件。同时,港口则是维系国际贸易物流关系的重要载体。所以,各方应建立并完善保税物流园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物流成本。5.优化国际物流网络。国际贸易的运输距离相对较远,不合理的物流网络结构设计会直接增加贸易成本,因此必须优化国际物流网络。国际贸易的物流网络设计需要考虑若干因素:一是对物流节点进行适宜的选择。只有全面掌握国际贸易物流活动中的物流路线,结合时空层次结构,考虑各种环境因素,才能找到恰当的物流节点位置。二是正确把握运输距离与运输成本间的数理关系。客观上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所以通过国际物流网络的最短路径设计,可以缩短物流活动的运输成本。6.构建国际物流战略联盟。当下中的国际贸易活动深受高交易费用的困扰,构建国际物流战略联盟迫在眉睫。物流战略联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合理运用运输资源,实现规模化运输。物流企业应把运输任务集中于范围内有能力的交通运输承运商处,同时该承运商应根据产品特质确定经济高效的运输线路。其二,整合物流仓储资源,优化链接点布局。采用资源整合机制,实现仓储成本各个链接点的畅通。其三,统一物流标准,提升物流运作的标准化水平。不同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其物流活动往往有着自身特点。通过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车辆和装卸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人员作业水平的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多余费用消耗。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诸多因素都对物流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国际贸易企业要对其中要素进行更为全面且细致的研究,并采用合理有效的优化措施。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不断发展,如何降低国际贸易活动的物流成本势必成为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值得进行长期讨论的深远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巧云,孙文军.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J].中国商贸,2010,(09),P199-200.

[2]王婷.论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J],会计审计,2006,(26),P95-95.

[3]全毅文.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P49-50.

[4]王跃洲.国际化经营战略下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浅析[J].物流技术,2012,(5),P86-88.

国际物流篇9

[关键词]物流业;国际化;宏观调控;法律;电子商务;环境立法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43489(2003)01004003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一个新兴的名词———物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交易时间已等于或趋近于零,未来物流时间将占到流通时间的90%。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可以说,现代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物流水平。迈向21世纪的物流技术,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商务物流”,而且是向整个社会实现物资供给的“社会物流”,进而在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多元化网络所必须的“全球物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业迎来巨大商机,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物流业,将呈现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特征。

近来,物流已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随着这个名词的过份炒作,暂时形成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物流似乎被认为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什么特殊的政策来支持。2002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接受了有关部门委托的一个加入WTO后的产业对策的研究课题。这是我国第一次启动针对物流产业的可操作性政策的研制。经过调研后,协会拿出了一份初稿,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统一纳税、降低土地开发费用等,作为对物流业的发展支持。这份初稿确实反映了当前行业的普遍观点,但是最后为有关部门否定。为什么呢?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面对国际化的市场所做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将直接涉及到管理观念的转变问题,如政府放弃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控制等。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单从市场开放角度看待加入WTO和产业国际化,而应考虑到如何在管理观念上适应加入WTO所带来的变化。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必须更注重于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创造发展经济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直接插手经济。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当前是迫切的,但它也不是什么特殊产业。面对国际化的竞争环境,政府并不需要给予什么特殊支持。政府更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加强物流业的管理,打破地域间的阻隔和部门的垄断,创造良好的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来扶持这个行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便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的建设。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它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它不仅仅是物资的简单运输,而是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包括制造前的原材料运输和商品出售前的储藏,并且增加了一项传统运输业从未有过的、对商品制造者和销售商产生积极影响的功能———配送。产品制造者可以要求运输者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数量将原材料直接配送至制造车间,从而不必建造仓库进行材料储存;产品制造商可以根据销售商的销售量将商品直接配送至商场,使商场实现了无仓库经营。制造商和销售商省去的不仅仅是仓储的麻烦,而且做到了“以销定产”、“以销定货”,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金被占用,减少了商品的积压和滞销,最终使消费者得益。这一行业跨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受到多个部门的牵制,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市场将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物流也将面临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化物流与国内物流是不可分割的,而且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但按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来说,国际化物流远远超过单纯的国内物流。全球物流运作的环境远比国内物流复杂,可以用4个D来概括:距离(Distance)、单证(Documentation)、文化差异(DiversityinCulture)和顾客需求(DemandsofCustomer),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物流活动距离更长、单证更复杂、在产品和服务上顾客需求变化莫测,并要满足各种文化差异的需要。国际物流的复杂环境形成了它的自有特点:完成周期长、作业方式复杂多样、物流系统一体化、重视联盟作用。

物流业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得到多方面法规的引导和支持。1990年,日本颁布了《物流法》,对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在实践中,取代了国内运输法的地位。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立法条件尚不充分,但需尽快积累,要根据物流业与国际接轨的惯例,以符合

[摘要]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政府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加强对物流业的支持和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建设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现代物流业增加了配送等新的功能,国际物流较之国内物流又复杂重要得多。新的情况下,物流业者的法律地位有本质变化,风险责任也在扩大,应尽快建立法规严格物流市场的准入和行业标准。国内各相关专业部门不仅应改善各自传统的条块分割的法规,还应根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特点,在立法上做到一定的超前性。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应吸收他国经验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关键词]物流业;国际化;宏观调控;法律;电子商务;环境立法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43489(2003)01004003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一个新兴的名词———物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交易时间已等于或趋近于零,未来物流时间将占到流通时间的90%。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可以说,现代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物流水平。迈向21世纪的物流技术,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商务物流”,而且是向整个社会实现物资供给的“社会物流”,进而在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多元化网络所必须的“全球物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业迎来巨大商机,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物流业,将呈现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特征。

近来,物流已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随着这个名词的过份炒作,暂时形成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物流似乎被认为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什么特殊的政策来支持。2002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接受了有关部门委托的一个加入WTO后的产业对策的研究课题。这是我国第一次启动针对物流产业的可操作性政策的研制。经过调研后,协会拿出了一份初稿,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统一纳税、降低土地开发费用等,作为对物流业的发展支持。这份初稿确实反映了当前行业的普遍观点,但是最后为有关部门否定。为什么呢?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面对国际化的市场所做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将直接涉及到管理观念的转变问题,如政府放弃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控制等。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单从市场开放角度看待加入WTO和产业国际化,而应考虑到如何在管理观念上适应加入WTO所带来的变化。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必须更注重于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创造发展经济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直接插手经济。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当前是迫切的,但它也不是什么特殊产业。面对国际化的竞争环境,政府并不需要给予什么特殊支持。政府更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加强物流业的管理,打破地域间的阻隔和部门的垄断,创造良好的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来扶持这个行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便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的建设。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它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它不仅仅是物资的简单运输,而是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包括制造前的原材料运输和商品出售前的储藏,并且增加了一项传统运输业从未有过的、对商品制造者和销售商产生积极影响的功能———配送。产品制造者可以要求运输者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数量将原材料直接配送至制造车间,从而不必建造仓库进行材料储存;产品制造商可以根据销售商的销售量将商品直接配送至商场,使商场实现了无仓库经营。制造商和销售商省去的不仅仅是仓储的麻烦,而且做到了“以销定产”、“以销定货”,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金被占用,减少了商品的积压和滞销,最终使消费者得益。这一行业跨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受到多个部门的牵制,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国际物流篇10

一、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

根据调查,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其主要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在华采购零部件,在配送中心分类、打包,运到海外进行装配。案例:索尼(SONY)公司在香港有索尼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负责在香港及华南的业务。索尼公司不仅已经将低端电子产品的生产交给华南地区企业代为加工生产,而且将一部分高端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也交给了华南地区的生产企业加工。广东省共有24家企业为其生产电子产品成品,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50家。目前,此类零部件交货到索尼在香港的仓库(ATL—亚洲货运中心),并在仓库做拼箱出口到日本的工厂再合成高端产品。索尼在日本有12家生产企业,分别生产不同类别的电子产品,他们独立在全球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而很多零部件的采购越来越集中在华南地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索尼公司2001年整合在日本的12家生产企业,成立了索尼EMCS公司,新公司将发挥统一的物料采购、金融财务、市场战略等优势。鉴于华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中心,索尼公司决定以EMCS的整体力量在华南建立国际采购中心,以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避免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目前索尼已经在深圳成立了“国际采购中心”,并于2001年8月举办了采购招商大会。同时,为了节约物流成本,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地区(深圳盐田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将在境外成本较高的物流配送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内,既可以充分发挥靠近货物产地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做到境外生产的“零库存”。在盐田保税区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一项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在华南地区采购到的零部件运送到区内,再根据日本生产企业的需要,及时拼箱付运。

第二类:将在中国采购的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包装等,再发送到海外市场。案例:飞利浦(Philips)公司利用华南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为其生产小家电、电脑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一直以来,它在中国采购的产品均采取直接出口到目的地市场,然后再重新分拣、包装上货架的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飞利浦公司开始重视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2001年开始,飞利浦开始尝试在盐田保税区进行增值服务。飞利浦的组合音响分别由广东的两家企业生产,一家为其生产DVD机,另一家生产功放机及音箱。飞利浦将两家企业的产品运至盐田保税区的仓库,将生产功放机/音箱的包装箱打开(已经预留了DVD机的空间),然后将DVD机连同其包装放到其中,组合成一套家庭影院,这样可以将产品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市场销售,减少了在目的地分拣时间及劳动成本。

第三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仓储、加印条形码、拼箱等,然后按销售进度发往境外销售点。美泰(Mattel)玩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美国玩具生产商,其最著名的产品是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同时还有其他品种的玩具。为了保证其主打产品芭比娃娃的质量,美泰公司在80年代将其在香港的生产基地移到广东,目前分别由其直接投资的东莞长安美泰玩具二厂及南海官窑中美玩具厂生产。另外,美泰公司在香港设有两家公司,负责采购和销售其他种类的玩具,生产均外包给了华南地区约20家出口加工企业。美泰公司的玩具80%产于中国,其中70%产于广东。2000年美泰公司在华南地区共出口了24040个四十英尺的货柜。美泰公司在美国有20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以往,美泰公司将在华企业生产的玩具直接运到美国的配送中心,再分送到零售商。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美泰公司开始重视降低仓储与流通成本,它发现,其在美国仓库的许多玩具要存放一个多月,等待销售季节的来临。为了降低成本,美泰公司考虑利用盐田保税区便宜的保税仓库,将其在华南采购的玩具存储在此,到销售季节来临时再运往美国,另外,美泰公司还将其外包生产的玩具在保税区仓库完成拼箱,按客户要求运往世界各地市场。

第四类:海外统一采购,在配送中心分类,发送到在华的数家加工企业。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有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委托中国的工厂进行OEM生产,其中不少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上述两种情形下,跨国公司均负责原料、零部件的采购与配送。为了节约成本,发挥统一采购与配送的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统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运送到国内保税区的仓库中,在此进行开箱、分装,再运到有关工厂。例如,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开展此类业务。

第五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处理后,返销国内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外资投资企业大多受到出口比例的要求,其产品难以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中国加入WTO后,按照WTO的《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及有关承诺,修改了有关外商投资的三大法律,明确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华销售产品的限制。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考虑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销售。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将原来的来料加工工厂改变注册,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将来料加工改为进料加工;另一种则是利用中国的保税区来解决其来料加工工厂没有内销权的问题,将产品先出口到保税区,再进口到中国国内市场。美泰公司(Mattel)就计划利用盐田港保税区作为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第六类:建立多国货物的国际拼箱业务。将在华采购的物品与在海外采购的物品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仓储、拼箱、加印条形码等,然后运送到海外分销商。这种方式是真正将中国建成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较高级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量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国际航运基础设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我国建立多国货物配送中心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索尼公司、美泰公司等均有此计划。

二、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之处

由于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没有针对在华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因此,在加工贸易保税政策下,加工的产品必须直接出口,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受到很大限制。保税区的建立,使得在基本上不改变加工贸易保税政策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物流配送业务。但是,现行保税区相关的政策与管理体制,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也是不适应的。如果不作适当的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业务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而言,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也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到保税区货物的出口退税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保税区既非真正的“境内关外”,也非自由贸易区,因此,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面临着不能得到出口退税的问题。因为,按照现行规定,只有货物实际离境才能视作出口,享受出口退税。目前,货物运到保税区,出口企业的主管海关就会核销出口产品,但税务部门认为货物没有离境,不能退税,但国家对于如何证明保税区的货物实际离境,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实施细则。因此,经保税区的出口要得到出口退税,面临很多困难,这极大地制约了在华发展物流配送业务。

(二)保税区的增值服务问题

物流配送中心往往要进行一些增值服务,在上述第二类业务的案例中,产品的重新包装导致商品名称的改变,与现行的监管规定有一定的矛盾。目前,很多保税区尚不能进行这种商品的增值活动,只有个别保税区经过多方协调后才可以开展。

(三)保税区的退货问题

在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一些企业会在此建立质检机构,保证出口货物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般要求退回工厂,进行复加工再出口。现行规定对退货的要求极其严格,难以操作,而且,监管部门审批没有时限承诺,使企业难以把握。另外,海关规定,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如需退货,必须是跟报关单同时退出此批全部货物而不能仅退部分不合格产品,这使得退货的仓储及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节省物流成本。

(四)不同保税区/出口监管仓货物的整合问题

由于不同保税区的仓储成本不同,货主可以按货物发运时效选择将不同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在发送前统一拼箱,再发运。例如,美泰公司将其产品存放在深圳和记观澜仓,但其几个主客户却各自指定了收货仓库,如WALMART通过马士基物流公司处理其欧洲的拼箱业务,而马士基则指定盐田国际出口监管仓库;另一个重要客户玩具反斗城则通过USC处理其美洲业务,后者却又利用勤辉长江出口监管仓及盐田保税区的力又仓。美泰公司希望将其存放在和记观澜仓的货物按客户要求的时间交给其船运公司,但现行监管规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配送整合活动尚不能进行。

(五)同一保税区不同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不同的发货人可能将货物发送到同一保税区不同的仓库中,使得同一货主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仓库里。海关现行监管规程中尚未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不同仓库的货物不能进行拼箱。

(六)同一保税区不入仓库货物与仓库内货物的拼箱问题

对于同一货主来说,其在配送中心的货物,有些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在些则直接运到保税区与已经存放在此的货物拼箱出口,无需存放,以节省时间与仓储成本。按现行规定,货物必须进入同一仓库,才能进行拼箱,这就增加了货主的成本。

(七)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混装至一个集装箱直接出口问题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华有多个供应商,他们希望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到同一集装箱运至海外专卖店销售。目前我国不允许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在同一集装箱经码头出口,这些跨国公司只能让各个供应商分别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库,再混装,此举大大加大了物流成本。

(八)进口仓库与出口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发展多国物流配送业务,必然涉及进口货物与出口货物的拼箱业务。现行规定“进口保税仓库只能做进口到国内的货物,出口监管仓库只能处理到境外的货物”,因此,在现行规定下,不可能实现多国物流配送业务。

(九)监管部门的工作时间问题

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境外企业往往要求尽量实现“零库存”,这就要求保税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出货。但是,目前监管部门实行的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调整政策的初步设想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的出口。例如,WALMART已经提出申请,在深圳建立其采购中心,每年将在中国采购100多亿美元的商品①。一旦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物流中心,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系统和跨国公司的生产配送体系,有力地拉动我国的出口。其次,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大大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值率,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般而言,国际贸易中流通领域的增值远远超过生产环节,对加工贸易更是如此。以往,我国政策体系注重生产环节,虽然认识到仅从事生产环节得利不多,但苦于无门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现在,中国国际制造地位的提高、经济衰退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迫使大型跨国公司愿意来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及时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尽快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最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到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价格优势仍将是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优势均表现为价格低廉,因此,谁能够降低成本,谁就能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华增值率的同时,将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成本),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决策层尚未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总体上不利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近年来企业与研究界已经多次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和高层的决策,对于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监管部门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在很小的空间中进行了调整,但相对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差之甚远,致使这一极其重要的新事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其应有的状况。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从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以重视,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二)围绕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利用我国的保税区,不应建在保税区外。因为,首先,我国出口产品中超过一半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从零部件进口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均处于保税状态,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建在保税区外,监管任务将大大加重。其次,国际物流中心不仅有大量出口业务,而且还将涉及到大量进口业务,如果没有保税政策,进口产品运到中国来拼箱或进行其他增值活动,均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保税区的现行政策。最后,自从1990年我国建立保税区以来,由于保税区定位不准确、功能不清楚,保税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围绕建立物流配送中心调整保税区的功能与相关政策,实际上就是实现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变,因此,也将给保税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政策调整要与运输、通关等相关政策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