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设备研究十篇

时间:2023-03-13 21:53:46

加工设备研究

加工设备研究篇1

[关键词]机械加工;非标设备设计;加工研究

中图分类号:TH122;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40-01

1、前言

在制造行业中都会广泛应用到装配设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步伐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企业生产中对于装备非标准设备的生产过程中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的进步,需要的是设备的不断更新,机械自动化需要的也是设备自动化,在有了针对性的生产方案这个前提,生产出的设备才能更好的发挥功用。在机械加工领域如果机械加工非标设备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技术人员在对设备加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生产,都会严重影响企业所需设备的性能。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很多企业的生产的设备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这种情况需要在挑选技术人员时要提高要求。

2、现状

企业不仅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发展,还应该看企业自身的需求情况,根据不同企业的在机械加工非标准设备设计方面的需求不同,在制造过程中的需求都不同,文章在机械制造方面进行设计加工研究。标准设计是根据国家的具体要求制定设计方案,然后再进一步加工实施。非标准设计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来制定机械设备方案,同时产生的产品性能对公司日后发展有很大影响。有些先进单位需要加工成批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型号比较小,单位设计需要的是不成系、不定型的非标准设备。

3、非标设备

其实非标设备,就是最简单的理解,非标准设备,针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的机械设备制造,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前景和设备具体用途来生产,而不是盲目的按照国家的标准来生产,变通性强的制造。非标设备更有助于满足客户的需要,就是为了在愈演愈烈的企业竞争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只有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具体有针对性的产品,才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制造厂商的技术人员要按照设计计划书严格执行,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非标设备特点:非标设备在很多大企业中很少用到,往往小企业会对设备要求非标生产,但是也有部分大企业在接受数量偏小的订单的时候会选择非标设备生产制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章之前提到过的,生产要求不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以客户要求专门的制定企划书,要求制造商根据策划部提出的建议进行生产制造。具体特点:专业用途非常大、市场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可以购买但是没有现成设备。其实很多新型的设备并不完全是创新的想法,有些只是在原有计划之上作出小小的改变就是一个新的可执行方案,也就是所谓的简单改造,新的产品。而且,事实上呢,非标设备的生产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加工的难度又高,毛坯精度又不高,还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并且无论是设计者还是制造者,对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是实践经历的累积,要求都比较高。

4、非标自动化装备设备设计研究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非标设备可靠、合理、科学,满足了以上几点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设计的能动性。

4.1 产品的装配工艺设计

设计者必须分析好产品的装配过程,具体了解到每一个工艺环节,准确掌握对于生产制造技术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产品的装配质量要求。这一点直接决定着最终机械结构和功能的实现与否。如果对于此过程,机械制造企业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最终在自动化非标设备的生产成品出来时就会出现不可弥补损失。在产品的装配工艺上又可以具体的分成五个小的部分:装配工序,检测工序,调整工序,辅助工序,机械加工工序。同时这几个小的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很多不同的具体注意点,比如零件的安装和固定,零件的检测和测试,对于位置的偏差检查,过程标记和分选。

4.2 设备的功能分解和功能设计

一般来讲的非标设备的设计过程和生产制造过程都是比标准设备复杂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要求来将非标设备的功能细分化,分成不同的单元来进行设计,可以将困难简单化很多。这种方法还利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找出功能最优点,有助于各个功能的协调合作。在功能分解之后,还要注意功能的总和,在设计最后系统化,结构化。采用创新的设计工艺方法,有助于设计出的非标设备进一步优化。

4.3 设备结构的布局分析

机械加工的非标设备很多都是全自动的,不仅仅是在机械设备的制造上应用很多全自动技术,很多产业也引进了这种新型技术,自动型还分为很多程度,有全自动类型,还有半自动类型等。至于如何选择就要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来决定了,设备结构的布局分析相比分解功能而言属于比较简单的工作。工艺布局中最常用到的就是转盘型布局,不仅可以单机生产,而且占用的面积并不大,操作起来相对还比较容易,但是转盘结构也有弊端,就是因为单机制作简单,所以都选择转盘型布局,但是往往在最后总和的时候,结构叠加就比较复杂了,从而使生产具有缺陷性。

4.4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选择

自动化的实现是需要系统来控制的,当所有的设备系统都设计完成后,就要决定采用什么控制系统了。在众多的控制系统中有一种成本最低,那就是单片机控制系统,但是这种控制系统只适用于控制任务比较少的自动化非标设备。

5、机械非标设计流程

非标机械有一种分类就是成熟型的非标设备和非成熟型的非标设备,成熟型的具有比较明确的工作原理,工艺结构也没有很奇特,非成熟的设计结构比较复杂,甚至很多的设计流程仍然处于试验当中,这种不确定性在潜在的加大设计难度。

5.1 成熟性非标设备的设计流程

当设计的主机部分相同时,设计起来比较简单,需要技术人员掌握的重点并不是很多,可以再最简单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扩张或缩小。

5.2 非成熟型的非标设备的设计流程

当设计组合机类的设备时,决定非标设备生产难度就是它本身固有的属性,有些难度较高的非标设备并不能批量生产,只能一次生产,要求技术条件较高的专业人员来按照规定图纸定制。目前来看非标设备不仅仅涉及到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各行各业都会需要非标设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设备设计和生产要求越来越多,需要企业和技术员从国内外的成功设计中采取优秀想法和技术,为中国在机械加工非标设备设计过程中有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赞扬.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进度管理研究[J].天津大学.2014(6):101-102.

[2] 华宏强.非标设备设计制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J].机械工程师.2015(2):4-5.

[3] 李文广.浅谈非标设备的设计与制造[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6):61-62.

[4] 张素辉. 非标准机械设计实例详解[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7-8.

加工设备研究篇2

关键词:机械加工设备;布局方案;仿真技术

前言:对于机械加工设备布局来说,主要有两种布局设计方式,一种是手工设计方式,这种方式依靠经验和手工推演计算,科学性有待商榷,一出现低效率和片面性问题,另外一种则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通过企业的CAD/ERP/CAM等信息数据接口提取数据和分析数据,从而对机械加工时设备进行布局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来评估机械加工设备和生产能力,从而为机械加工设备的布局以及加工生产调度计划制定提供依据。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机械加工设备布局方法及其仿真技术。

1机械加工设备布局设计

1.1设计步骤分析

机械设备布局规划设计的步骤主要有四个阶段:①初步设计阶段:指的是对车间布局面积、零件年产量、工艺数据等相关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制定生产工艺的总体过程和纲领;②详细设计阶段:主要指的是对初步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完成机械设备布局的设计流程[1];③建模仿真阶段:指的是对机械设备、布局、工艺等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和仿真过程;④优化评价阶段:指的是对机械设备布局结果和仿真分析进行科学的鉴定和评价。

1.2建模过程

用编码对机械设备的长、宽、高、位置坐标、加工能力以及所属车间等一般属性进行表示,用特殊符号对必须紧邻、必须远离等机械设备之间的约束关系进行标示。综合考虑影响机械设备布局的参数,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车间物流类型和布置类型,例如工艺布置类型、成组布置类型、产品布置类型等。

1.3多目标优化

对影响企业生产和工艺规程的零件年产量、批量等参数进行研究。不同零件工艺想进成都以及不同工艺对应机械设备的加工时间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通过数学建模的算法来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对应的机械设备布局。布局优化目标是提升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零件搬运距离、降低等待时间。

在优化的过程中,如何保证系统满足加工规则的基础上实现目标要求的满足是关键,计算机辅助机械设备布局可以通过仿真的方式来实现对机械设备生产线反馈信息优化,从而对机械设备布局进行调整和核对,使其满足系统目标函数。

1.4机械设备加工规则

在机械设备仿真过程中要满足一定的加工规则:①一个机械设备在同一时间只能够加工一个零件;②在选择加工顺序的过程中,要根据工艺路线选择对应设备来确定加工顺序,或者按照设备编号进行加工[2];③零件工序和时间提前输入设定,在允许范围内可以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能力进行调整;④预先确定零件进入加工生产线的时间。

2方案设计与实现

2.1机械加工设备布局流程

用模型来表达复杂的加工过程,去除不必要的细节,对实际生产模型实现简化,之后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过程,输出仿真结果。

首先,对数据库中初始化机械加工设备布局位置值进行访问和获取,以此为基础对车间已有生产线的初始化布局进行绘制。采用物理距离最短、加工时间最少的优化目标制定布局的类型和作业计划,即对加工过程中操作状态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生产车间机械加工设备的布置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性布置方式,一种是网状布置方式。一般来说,机械设备布局主要采用线性布置方式,线性布局方案有很多种,例如蛇形模型布局方案、直线模型布局方案等。从本质上来讲,布局优化过程是复杂的组合优化过程。

2.2离散事件仿真技术

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备进行布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设计布局,还需要对布局进行仿真和检验,机械设备布局仿真能够对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等够为实际的加工生产过程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例如生产时间、设备利用率、瓶颈工序等都可以通过仿真来获取。

在仿真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的机械加工设备加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这就要建立机械设备、车间、工艺以及人员的数据表。对于机械加工来说,其生产线属于典型的离散事件,这就需要采用离散事件仿真的方法来对整个机械加工设备布局进行模拟仿真,离散事件仿真技术能够让生产线的加工任务在机械加工设备上流动加工。可以采用模拟时钟进行仿真,当机械加工设备完成一道工序之后,模拟时钟就会向前推进一个单位,加工任务的完成相当于一个事件,建立仿真程序,输入仿真参数和数据,对仿真程序进行初始化,定时器T=0,当有加工任务存在时,定时器T计时开始,之后进行加工仿真[3]。

2.3仿真方案技术实现

在相关平台中建立数据表,用关键字将数据表联系起来,采用ADOi数进行数据交互,仿真有着动态性的特点,需要及时刷新来显示具体的仿真效果,采用GDI来绘制图形。

面向对象建立CJob、CTask等仿真类,其中CTask与工艺表对应,CWorker与工人类对应,将CTask对象添加到CJob的数据链表中,此时完成仿真任务的建立。仿真类对象有着可重用性、可修改性和可集成性的特点,其属于模块性质,以机械加工设备、零件以及事件等的建立为基础,通过几何图形的二维特征或三维特征来对仿真事件的发生对象进行描绘,用不同颜色来对事件的状态进行区分,从而实现仿真方案技术的实现。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分析了机械加工设备的布局方法以及仿真技术,探讨了机械加工设备布局设计流程和具体的方法,研究了仿真技术方案的实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弟新. 机械加工设备布局方法及其仿真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加工设备研究篇3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代表、同志们:

xx市党建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今天在这里顺利召开,首先让我代表研究会筹备组向今天到会的全体会员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和支持研究会成立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xx市党建研究会自今年上半年开始酝酿筹办,历时4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我们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筹备事务。在研究会筹备过程中,筹备小组在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以及各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使得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如期召开。下面,我代表筹备组就研究会筹备工作的主要情况向大会报告如下:

一、党建研究会成立背景条件以及酝酿过程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八十三年的奋斗历程。八十三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然而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等等,这些变化,既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考验、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其一,国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时展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破坏活动,等等使我们党的建设遇到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其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向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类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其三,党的执政环境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党的自身的状况来看,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地位的这种重大变化,对党的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

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着上述的新考验、新课题、新问题、新任务,我们党如何有效地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我们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妥善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人民群众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经住考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区域特点,不断增强“促进统筹、综合发展”意识,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关键在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党的理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党的兴衰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历史证明,正确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理论上混乱,思想上涣散,行动上必然各行其是,党就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只有首先在思想上、理论上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党才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又离不开党建理论研究,因此,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推动温州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建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其中有许多闪光点,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仅推进了我市党的建设,同时也为全党在党建理论探索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我们没能很好的对这些成功做法进一步的深入的总结和研究,以致使得这些有益的经验没能很好的得以继承、发扬和借鉴。为此,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以及我市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筹建xx市党建研究会,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市对党建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我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此举,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了众多党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热心参与,我们经过征询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由市委组织部政策调研室以及各县(市、区)党校等单位的积极倡议和发起下,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和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决定筹备成立xx市党建研究会。市委组织部为研究会筹备工作提供了办公场所支持和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全力帮助,使得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筹备工作简要回顾

1、向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多方咨询商议,做好研究会筹备、成立工作,加紧履行筹备、成立手续。

确定成立xx市党建研究会后,由市组织部政策调研室牵头,成立了研究会筹备小组,先后召开了 次筹备会,对各项筹备工作进行分工负责。多次就筹备、成立党建研究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申办程序等问题走访市建设银行、市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市社团登记管理部门,并着手起草《筹备申请书》,《发起人倡议书》、《章程》(草案)等文字材料。组织召集发起人,收集整理发起人单位及个人资料。筹备工作得到了市建设银行、市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和市社团登记管理等有关部门领导的精心指导和热心支持,得到市委组织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组织部还拨出专款作为研究会启动资金,同时,将位于市委组织部304室房间无偿提供给研究会作为办公场所使用。

2、深入调查研究,确保《章程》(草案)具有指导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章程》是研究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也是确保研究会成立后规范运作、发挥作用、寻求发展的根本依据。制定能够体现研究会宗旨、任务,能够体现我市区域特色和社会团体精神的《章程》,是研究会筹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起草《章程》(草案)的前后,我们先后走访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十多人次,借鉴和参考大量的省以及全国各地的党建研究会的《章程》范本,多方了解我市各地党建工作情况,以及各国执政党的发展规律,分析我市各地党建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入调研,与全市各地组织部门、党建工作部门、党务工作者进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全市各地组织部门、党建工作部门、党务工作者对研究会的期望与建议;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党建研究会等同行的管理经验和较成熟的运行模式。大量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调研信息,使得我们对研究会目标和宗旨,以及研究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使得《章程》(草案)的起草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我们希望《章程》(草案)能源于实际、着眼未来,紧紧围绕推动我市党的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从业务范围、会员资格、组织机构、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出比较完善的规定,真正成为研究会的纲要性文件。

3、联合发起人,通过沟通就研究会筹备工作有关意向达成共识。

研究会是在市组织部政策调研室以及各县(市、区)党校等单位的积极倡议下经过认真筹备成立的。为了使党建研究会真正成为我市对党建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我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的平台,筹备组及时总结和归纳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加强与发起人的联系,将十来家主要发起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工作团队,集中大家的智慧,收集大家的意见,研究研究会筹备工作及相关问题。筹备组先后召集了次发起人会议。筹备组还联合并动员发起人组织活动,讨论修改《倡议书》,在一定范围内征集会员,讨论修改《章程》(草案),《章程》(草案)起草过程充分吸纳了包括发起人在内的众多会员的优秀思想和好的创意,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和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审核,今天正式提交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4、反复酝酿,确定研究会组织机构负责人候选单位及候选人。

研究会筹备工作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好组织机构的设置。研究会组织机构承担着研究会的领导和决策任务,对研究会的发展战略、工作安排、管理模式等重大事项负责,组织机构是否合理健全,其先进性、代表性、感召力如何将直接影响研究会的凝聚力,决定着研究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为了保证组织机构结构合理,人员构成科学,有较强的管理决策能力,筹备组做了大量调研工作,逐一收集相关资料,对所有会员单位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认真按照(1)机构负责人应该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心党建理论工作和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较丰富的党建工作实践经验;(2)机构负责人应该是在本研究会的业务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3)机构负责人应该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等等上述原则、要求。同时,为了便于研究会的工作,在各党务机关中反复酝酿、筛选、推荐、确定一定数量候选人,并就候选人是否愿意成为研究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候选人等事宜,曾先后 次通过信函、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征询本人意见,及时调整修改方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常务理事以上候选人任职资格问题,在绝大多数会员代表范围内征询意见,针对会员代表反馈意见,最后确认了提交会员代表大会候选单位及候选人的方案。我们的想法是希望尽可能多地听取单位和本人意见,尽量在会前将工作做通做细,有不同意见在会前解决,以确保大会顺利进行,保证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另外,我们还拟定了此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候选程序和办法,也请大家讨论。

5、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和会务工作。

今天召开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标志着xx市党建研究会即将正式成立,上面所做的筹备工作报告也是研究会筹备工作的总汇报。为了保证大会顺利进行,筹备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研究会会员证样式的设计方案等就与多家广告公司进行洽谈,本着节约成本、设计新颖简洁、保证质量的原则,从多种方案中挑选出来,经过多次修改才准备提交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又如会场的准备与布置、会议后勤安排;大会有关文字资料的撰写、打印、装订等。这次,我们还特意为会员代表编印了一份 资料(工具书),作为筹备组的一项服务内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虽然这些会务工作比较琐碎,但都必须考虑周全,筹备组为会员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力求让会员感到方便。

同时,为了宣传xx市党建研究会,扩大研究会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党建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了解研究会的宗旨、目标和任务,并申请加入本研究会,壮大研究会的力量,真正发挥研究会的平台和纽带作用,全面推进我市党的建设。为加快建设富裕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组委会还将陆续与多家新闻媒体单位按期介绍研究会情况。今天也邀请有关媒体参加会员代表大会,目的是通过媒体对研究会的宣传报道,让社会了解研究会、关心研究会、支持研究会。

三、研究会工作的展望

同志们、朋友们,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的召开只是研究会工作的开端,我们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还有许多考虑不周、准备不充分的地方,今后还有更多工作要依靠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和全体会员一道,不断加强研究会内部建设,完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制度、会议制度、会费缴纳和会员活动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与媒介的合作,创办研究会期刊或网站,加大对研究会的宣传力度,促进会员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吸纳新会员,抓好会员的党建理论培训;积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围绕进一步解决好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敏锐的政治眼光、鲜明的党性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 有计划地开展党建理论研讨等工作,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用切实的成果推动我市党建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开创党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朋友们、同志们,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迎来了“xx市党建研究会”这新生组织,从此我们将并肩努力,把我们的研究会做好做大做强,我们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和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市民政局的关心、支持和监督管理下,研究会工作将蓬勃发展,事业将蒸蒸日上。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群策群力,把研究会办成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组织。为切实加强和完善我市党的建设多出导向正确、思想深刻的理论精品和成果。进一步促进我市对党建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 传,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我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加工设备研究篇4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仪器设备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验室作为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实体,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重独立、轻共享”等问题[1]。如何管理实验室,高效的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而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各种类型、各种级别实验室亟需面对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探究与改革。

1 改革实验室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保障实验室日常管理科学有序,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研究资料完整等等,是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更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源头。实验室应强化规章制度的制定,注重管理制度的落实,力求管理促发展。目前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模板化、欠缺完善等问题,所以制定与实验室相配套、适合室情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规章制度绝不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要注重制度的可执行性,不断地改革不合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要不断创新,使制度更加符合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实验室作为依托单位内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管理的科研实体,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相对集中,完善的管理制度还应该包括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这将极大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

2 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

在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实验室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思考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员工绩效管理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实验室又好又快地发展[2]。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验室应树立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思想,强化一切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意识,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注重学风建设。把建设一支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人才队伍视为实验室良性发展的关键。极大人才引进力度,做好稳定人才、培养人才的工作,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术带头人培养和科研队伍建设。实验室在各个研究方向均应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其应是本领域有影响的学者,对本领域的科学现状和发展有深刻理解,学术思想活跃,注重顶层设计、能组织团队开展对主要研究方向上的重大科学问题持续深入、系统研究,支持原始创新的研究。可通过不断改善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模式和条件、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供外出学术交流与学习进修机会等方式,多渠道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

一支结构合理、稳定,并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形成的活跃创新团队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实验室要配套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政策措施,聚集和稳定优秀的青年人才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3)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软实力。加强实验室文化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对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思想、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实验室发展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加强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

为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效率,发挥公共研究平台的作用,应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的要求,秉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理念,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实验室快捷获取国内外科技新信息和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作为本领域国内研究中心,实验室对学科领域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通过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协同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

对于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加强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积极开展与国外相关领域著名实验室、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还可通过主办或承办本领域学术会议、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来扩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邀请和吸引本领域优秀的科学家来访问交流。

2)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要做好学科规划,围绕主要研究方向设置开放课题,实验室要确保开放运行费中固定比例用于开放课题,吸引本领域优秀人才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产出高质量开放研究成果。此外,还可利用已有实验平台为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提供科研条件,协作开展实验研究。

3)统筹好“引进来”和“走出去”,支持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进入实验室工作、强化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制度,以开放和交流促发展、以联合和竞争促创新。

4 提高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率

近年来,随着各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实验室已购置大量先进仪器设备。另外,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也研制或改造出一批具有实验室特色的专用设备。但这些设备维护费用高,加之缺少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无法保障这些仪器得到充分的使用,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虽多,却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3]。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议制定并实施一些切实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措施。

1)专人管理。首先,聘请具备良好设备管理与维护能力的技术人员专职管理并维护大型、使用效率高的仪器设备。其次,定期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此外,还要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确保设备管理人员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安心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2)专款专用。为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耗材设立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乱花钱、挪用经费等问题。实验室要加大该经费的监管力度,使经费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全力保障各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3)信息化管理,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建立信息化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网络共享,实现仪器设备互通有无,避免重复购置。信息化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包括网上查询、网上预约、设备基本情况、设备状态、是否可借等等。不仅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还大大节约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

5 结语

实验室管理与建设遇到的问题非常多,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化,以上几点只是这几年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以来,对一些共性问题的粗浅看法,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为实验室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丛蕾,蒋家慧,郭恩棉,等.实验教学平台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17-125.

加工设备研究篇5

【关键词】 科研单位;设备购置;科研能力;购置规划;设备共享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科学数据与信息平台、自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国家标准、计量和检测技术体系。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大批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纷纷建立。以江苏省为例,至2010年,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84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422个,国家和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45个,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80个。毋庸置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共享已取得了一定成绩,科研单位在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获。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科研单位自身在科研条件建设如仪器设备购置和共享方面还存在着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资金使用效率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仪器设备购置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小而散,科研水平难以提高

科研单位仪器设备购置经费除专项拨款外,主要来源于科研经费。由于经费有限,用于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资金明显不足,因此一般只能用于购置一些小型仪器设备。科研单位若是重点实验室、科技服务平台较少或较小,仪器设备配置的总体水平是相当有限的,大型仪器不多,多的是价值小、功能少的小仪器,零散分布在各个使用部门。小型仪器设备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获取一般性的科研数据,限制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设备购置中存在资源浪费

1.重复购置设备

目前,科研项目是主持人负责制,按照项目预算购置设备,研究室(项目组)具有充分的决定权,这样既执行了预算,又拥有了设备使用自。因此,同一科研单位内部不同研究所、不同研究室(项目组)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在一个部门内部看上去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放眼于一个科研单位,不得不说是资金的一种浪费,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2.设备利用率不高,甚至长期闲置不用

购买仪器设备是为了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这种需要有两个含义,一是项目实施中必需使用的,一种是项目书中要求购置的。第一种含义,分为使用频率高或低;第二种含义,分为实际需要或不需要。无论是哪一种含义,前提条件都是已有经费安排。

科研单位有时会购置一些不必要的设备。项目经费中一般会有仪器设备费,有时,购置设备是为了完成项目任务,更主要的是通过财务验收,该买或不该买,由项目来决定,设备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还有一种情况,项目本身实施确实需要购置一些仪器设备,但是,当项目实施期间结束后,没有延续的项目,原有购置的设备在服务短短一段时间后,没有用武之地,只能闲置不用。有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中设备预算没用完,为了通过项目验收,只能买个不需用的光照培养箱。还有一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建了沼气池,买了配套设备,项目结束后,无后续项目支撑,沼气池及配套设备只能移交当地有关部门,当地部门也无力支撑,最后,只能将其闲置。

(三)缺乏统一管理调配,仪器设备难以共享

仪器设备购置在一定程度上受项目支配的因素较大,购置时研究室(项目组)的决定权较大,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一般只是按照项目预算,对购买人的申请进行政府采购审批。设备购置后研究室(项目组)具有使用权,设备基本是在本研究室(项目组)内使用,跨研究室(项目组)使用的情况很少,一方面研究室(项目组)不愿外借使用,怕对仪器有损耗,另一方面,也不愿借别人的使用,总感觉这样不自由、不方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主要是登记、盘点、清查管理,在统一管理调配上的作为有限。所以,科研单位除重点实验室、科技平台之外的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共享程度很低。

其实,仪器设备或者说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并不只是国家或政府的事情,政府部门在加大投入,建立科研基础条件并开放共享的同时,各级科研单位也应重视这个问题,也应思考自己在其中所能承担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一)缺乏从单位整体角度出发所必须的规划与统筹

科技人员购置设备分两个阶段,一是项目申报阶段,这时,需要对仪器设备购置进行预算编制;一是项目执行阶段,需要根据实施情况按预算购置设备。在这两个阶段,科研单位参与的主体主要是科研人员。科研人员触及的范围是研究室(项目组)的设备配置,考虑的是科研项目需要,他们无法对所属研究部门甚至于科研单位的设备配置整体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他们只能从一个研究室(项目组)角度出发,购置所需要的设备。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职能有限,无法从单位整体角度去规划设备购置、使用、调配。这样,一方面科研单位设备配置重复、零散,另一方面,支撑科研的大型设备无力购置,设备共享更无从谈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单位整体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大型仪器设备的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大型仪器设备是科技发展的有力保证。但是,制约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费来源的单一性。购买大型仪器设备主要从财政专项资金获得,科研单位自身也有一些配套经费,主要体现在重点实验室、科技平台建设中仪器设备的配置。除了专项建设,一般在科研工作中,科研单位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资金是不多的,一方面原因是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原因是意识上不够重视,对专项资金有依赖性,未充分发挥自己筹集资金的能力,未充分认识到自己购置大型设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的结果,导致的是单位内部可供共享的大型仪器配置不多,单位整体科研实力不高,科研竞争力不强。

(三)科研项目中仪器设备费比例较少

近年来,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科技项目投入大幅度增长,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额度也相应增加,但是,其比例在科研经费中相对较小,如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中,岗位科学家每年经费70万元,仪器设备费预算仅有5万元,仅占1/14。一些项目限制设备的购置,在申报时以科研单位已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设施、设备为申报条件。有限的设备经费只能用来购买小型仪器,导致科研单位内部小设备多而重,大设备稀而缺。

(四)项目预算设备购置缺乏科学性、实用性

项目书预算编制主体是科研人员,由于科研人员对单位设备配置不了解,对项目具体实施情况预计不足,缺少相关调研、论证,更由于编制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或者是为了多争取经费,因此,有时设备购置预算与实际执行难免会有偏差,会出现想购置的设备没有预算,为完成项目预算购置的设备又派不上用处,更多的是买了一大批重复配置的小设备。

三、优化设备配置,提高设备共享的对策

(一)开辟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途径

1.项目之间拼盘购置仪器

单个科研项目仪器购置经费有限,可以综合多个项目,将其中设备购置经费集中起来,添置一些重要的仪器,充实单位设备配置力量。这种方法可以有研究室(项目组)内部项目的拼盘,有研究室(项目组)之间的拼盘,还可以跨研究所进行拼盘。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添置大型设备有了经费来源,同时减少了小型设备的重复购置,单位设备配置因而更加科学合理。

2.允许科研经费部分结余留存,用于科研仪器条件建设

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结余经费上缴,不允许留存科研单位,从预算管理来说,按预算使用经费,结余上缴,也符合国库管理制度规定。但是,由于预算的超前性,又由于科研人员惯于节省的传统品德,项目结束时,或多或少总有一些结余。结余上缴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最近新闻报道的某省文化厅为了花光预算,政府采购买高不买低,原本1 500万元就能成交的,采购花了3 000万元。科研经费与一般事业经费有一定区别,属于专项经费,科研工作又有延续性,若允许一定数额的结余经费留存,科研单位可以用于购买设备,改善科研基础条件,这样也没有改变经费的原本性质和用途。

3.单位对科研项目的奖励性配套经费

为了支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科研单位有时会对某个或某类科研项目进行配套经费的支持,这些经费一般多用于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这当然是一件利好事情。但如何分配使用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单位会将这部分经费划拨给科研人员,由研究室(项目组)根据各自所需购置设备。这种做法将配套经费分成若干个专项资金,化整为零,降低了设备购买能力。其实,科研单位对这部分资金有完整的支配权,完全可以集中起来统一安排,瞄准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与国内外同行装备水平的差异,集中资金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共享。

4.其他性质的经费投入

科研单位在开展科研活动时,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技术转让收入、横向委托收入、科技服务收入等,这些收入也可以作为设备购置的经费来源。

当科研单位设备购置经费渠道多样,就更容易筹集资金,对设备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加强设备购置规划与统筹,实现单位设备共享

科研单位应该加强仪器设备购置的规划与统筹,这样能减少盲目采购,优化资源配置。

1.建立两个层面设备购置规划

科研单位应建立至少两个层面的设备购置规划:科研单位设备购置总体规划、科研单位下属的研究所或者研究室(项目组)设备购置规划。科研单位规划应该包括近三年或五年内,本单位装备总体目标、装备领域分布、仪器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资金预算等,加强对仪器设备购置的全局调控。研究所或者研究室(项目组)制订本部门规划,协调各个项目或研究领域的仪器设备购置。通过规划,合理安排,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购置,可以将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单位的设备购置和使用达到适用、节约和高效。

2.充分发挥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应进一步加强,从传统的登记、清查管理向统一规划、审核和调配管理职能上发展。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本单位设备购置规划,监督检查规划的落实情况。对科研仪器购置的审核工作应从编制设备购置预算时就开始,结合本单位设备购置规划和现有配置情况,根据科研项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设备预算。设备购置时,应进行论证,确定购置的必要性、实用性,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建立单位仪器设备信息数据库,在单位内部实现设备信息的系统化、透明化,为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及设备共享做好信息基础工作。

3.建立单位设备共享系统

科研单位应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完善的设备共享系统,可以有财政经费投入,还可以有自筹经费投入,努力提高共享能力,充分发挥共享效益,进一步提高本单位科研实力和竞争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向周边辐射,向社会辐射,实现开放共享。

加工设备研究篇6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代表、同志们:

xx市党建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今天在这里顺利召开,首先让我代表研究会筹备组向今天到会的全体会员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和支持研究会成立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xx市党建研究会自今年上半年开始酝酿筹办,历时4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我们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筹备事务。在研究会筹备过程中,筹备小组在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以及各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使得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如期召开。下面,我代表备组就研究会筹备工作的主要情况向大会报告如下:

一、党建研究会成立背景条件以及酝酿过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八十三年的奋斗历程。八十三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然而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等等,这些变化,既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考验、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其一,国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时展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破坏活动,等等使我们党的建设遇到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其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向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类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其三,党的执政环境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党的自身的状况来看,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地位的这种重大变化,对党的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

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着上述的新考验、新课题、新问题、新任务,我们党如何有效地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我们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妥善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人民群众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经住考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区域特点,不断增强“促进统筹、综合发展”意识,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关键在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党的理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党的兴衰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历史证明,正确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理论上混乱,思想上涣散,行动上必然各行其是,党就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只有首先在思想上、理论上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党才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又离不开党建理论研究,因此,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推动温州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建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其中有许多闪光点,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仅推进了我市党的建设,同时也为全党在党建理论探索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是由于我们没能很好的对这些成功做法进一步的深入的总结和研究,以致使得这些有益的经验没能很好的得以继承、发扬和借鉴。为此,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以及我市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筹建xx市党建研究会,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市对党建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我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此举,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了众多党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热心参与,我们经过征询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由市委组织部政策调研室以及各县(市、区)党校等单位的积极倡议和发起下,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和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决定筹备成立xx市党建研究会。市委组织部为研究会筹备工作提供了办公场所支持和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全力帮助,使得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筹备工作简要回顾

1、向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多方咨询商议,做好研究会筹备、成立工作,加紧履行筹备、成立手续。

确定成立xx市党建研究会后,由市组织部政策调研室牵头,成立了研究会筹备小组,先后召开了次筹备会,对各项筹备工作进行分工负责。多次就筹备、成立党建研究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申办程序等问题走访市建设银行、市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市社团登记管理部门,并着手起草《筹备申请书》,《发起人倡议书》、《章程》(草案)等文字材料。组织召集发起人,收集整理发起人单位及个人资料。筹备工作得到了市建设银行、市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和市社团登记管理等有关部门领导的精心指导和热心支持,得到市委组织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组织部还拨出专款作为研究会启动资金,同时,将位于市委组织部304室房间无偿提供给研究会作为办公场所使用。

2、深入调查研究,确保《章程》(草案)具有指导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章程》是研究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也是确保研究会成立后规范运作、发挥作用、寻求发展的根本依据。制定能够体现研究会宗旨、任务,能够体现我市区域特色和社会团体精神的《章程》,是研究会筹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起草《章程》(草案)的前后,我们先后走访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十多人次,借鉴和参考大量的省以及全国各地的党建研究会的《章程》范本,多方了解我市各地党建工作情况,以及各国执政党的发展规律,分析我市各地党建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入调研,与全市各地组织部门、党建工作部门、党务工作者进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全市各地组织部门、党建工作部门、党务工作者对研究会的期望与建议;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党建研究会等同行的管理经验和较成熟的运行模式。大量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调研信息,使得我们对研究会目标和宗旨,以及研究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使得《章程》(草案)的起草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我们希望《章程》(草案)能源于实际、着眼未来,紧紧围绕推动我市党的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从业务范围、会员资格、组织机构、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出比较完善的规定,真正成为研究会的纲要性文件。

3、联合发起人,通过沟通就研究会筹备工作有关意向达成共识。

研究会是在市组织部政策调研室以及各县(市、区)党校等单位的积极倡议下经过认真筹备成立的。为了使党建研究会真正成为我市对党建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我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的平台,筹备组及时总结和归纳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加强与发起人的联系,将十来家主要发起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工作团队,集中大家的智慧,收集大家的意见,研究研究会筹备工作及相关问题。筹备组先后召集了次发起人会议。筹备组还联合并动员发起人组织活动,讨论修改《倡议书》,在一定范围内征集会员,讨论修改《章程》(草案),《章程》(草案)起草过程充分吸纳了包括发起人在内的众多会员的优秀思想和好的创意,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和市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审核,今天正式提交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4、反复酝酿,确定研究会组织机构负责人候选单位及候选人。

研究会筹备工作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好组织机构的设置。研究会组织机构承担着研究会的领导和决策任务,对研究会的发展战略、工作安排、管理模式等重大事项负责,组织机构是否合理健全,其先进性、代表性、感召力如

何将直接影响研究会的凝聚力,决定着研究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为了保证组织机构结构合理,人员构成科学,有较强的管理决策能力,筹备组做了大量调研工作,逐一收集相关资料,对所有会员单位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认真按照(1)机构负责人应该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心党建理论工作和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较丰富的党建工作实践经验;(2)机构负责人应该是在本研究会的业务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3)机构负责人应该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等等上述原则、要求。同时,为了便于研究会的工作,在各党务机关中反复酝酿、筛选、推荐、确定一定数量候选人,并就候选人是否愿意成为研究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候选人等事宜,曾先后次通过信函、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征询本人意见,及时调整修改方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常务理事以上候选人任职资格问题,在绝大多数会员代表范围内征询意见,针对会员代表反馈意见,最后确认了提交会员代表大会候选单位及候选人的方案。我们的想法是希望尽可能多地听取单位和本人意见,尽量在会前将工作做通做细,有不同意见在会前解决,以确保大会顺利进行,保证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另外,我们还拟定了此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候选程序和办法,也请大家讨论。

5、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和会务工作。

今天召开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标志着xx市党建研究会即将正式成立,上面所做的筹备工作报告也是研究会筹备工作的总汇报。为了保证大会顺利进行,筹备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研究会会员证样式的设计方案等就与多家广告公司进行洽谈,本着节约成本、设计新颖简洁、保证质量的原则,从多种方案中挑选出来,经过多次修改才准备提交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又如会场的准备与布置、会议后勤安排;大会有关文字资料的撰写、打印、装订等。这次,我们还特意为会员代表编印了一份资料(工具书),作为筹备组的一项服务内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虽然这些会务工作比较琐碎,但都必须考虑周全,筹备组为会员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力求让会员感到方便。

同时,为了宣传xx市党建研究会,扩大研究会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党建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了解研究会的宗旨、目标和任务,并申请加入本研究会,壮大研究会的力量,真正发挥研究会的平台和纽带作用,全面推进我市党的建设。为加快建设富裕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组委会还将陆续与多家新闻媒体单位按期介绍研究会情况。今天也邀请有关媒体参加会员代表大会,目的是通过媒体对研究会的宣传报道,让社会了解研究会、关心研究会、支持研究会。

三、研究会工作的展望

同志们、朋友们,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的召开只是研究会工作的开端,我们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还有许多考虑不周、准备不充分的地方,今后还有更多工作要依靠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和全体会员一道,不断加强研究会内部建设,完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制度、会议制度、会费缴纳和会员活动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与媒介的合作,创办研究会期刊或网站,加大对研究会的宣传力度,促进会员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吸纳新会员,抓好会员的党建理论培训;积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围绕进一步解决好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敏锐的政治眼光、鲜明的党性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有计划地开展党建理论研讨等工作,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用切实的成果推动我市党建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开创党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加工设备研究篇7

关键词:高校;科研基地;运行与管理

高校省级科研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相比普通实验室和一般实习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科研基地的研究人员组成普遍是由依托单位在相关学科方向上的高层次人才,其人才优势明显;其次实验研究设备仪器比较先进,专业性较强;再次科研基地较一般的研究单位拥有更多优越的科研条件,在项目申报、科技合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承担了大量的纵、横课题,研究任务较重;最后科研基地的日常工作涉及教学、科研、设备采购、仪器设备维修、档案资料、技术保密、研究和管理场所消防和安全方面等多个方面。

1高校省级科研基地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 的现状

高校省级科研基地的管理和运行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和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近年来,随着基地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科研基地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偏低,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

1.1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偏低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学校的科研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依托高校建设的省级科研基地,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投资不断加大,这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但目前,许多科研基地的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现况并不理想,使用率较低、投资效益较差。究其原因,复杂多样,如设备购置管理不到位、缺乏共享机制、管理体制不健全、设备维护力量薄弱等。

1.1.1仪器设备购置缺少足够论证,购置的随意性较强

科研基地的设备购置考虑局部利益及短期效果的居多,对于仪器设备购置缺乏充分、有效的可行性论证,更不关注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以及后期的管理。高校管理部门并不了解科研基地拟购设备的基本情况,仅仅依靠科研基地的“购置申报书”,只要申请经费额度不超预算,就予以批准,造成部分大型、高端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甚至有些仪器设备配套不全、使用困难等问题,导致仪器设备总体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

1.1.2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较低

依托单位普遍存在对设备缺乏管理的现象,对闲置或低使用率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发现,更难有效地进行部门之间的调剂,造成已有大型、高端仪器闲置却又要购置同类型的仪器,甚至购置同型号、同种功能的情况也经常发生。由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使得购置设备后,缺乏足够资金支撑日常的使用和维修,是导致使用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配置缺乏合理性

近年来科研基地建设工作在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研基地在实验、工程技术队伍配置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与现实需求不相符的现象。

1)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开发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科研基地近年来购置了大量的大型、高端仪器,技术含量高。需要配备较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操作使用、管理以及后期开发。而目前科研基地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造成了很多大型、高端仪器设备没有匹配的技术人员使用和管理的现象,难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购置的目的和意义。

2)长期形成的对实验和技术工作的偏见,致使在科研基地工作的实验和技术人员在待遇等方面与研究开发人员差距较大,导致有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不安于本职工作,人员流动性强,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功能开发。

1.3缺乏促进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机制

1.3.1 大型、高端仪器设备运行维护投入不足

大型、高端仪器设备对使用环境、实验材料等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而且维护费用较贵。科研基地的运行经费又相对有限,很难承担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设备升级的需求;仪器设备使用收费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是费用的分配制度不合理,使得用于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经费渠道变窄,造成仪器设备日常维护、检修等滞后的不良局面。

1.3.2缺乏对外开放机制,运行效率低下

大型、高端仪器设备实行开放管理是今后仪器设备管理的主流方向,尤其是科研基地的研究型实验仪器设备。然而,受限于当前的购置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大型、高端仪器基本处于分散式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用效率远不能达到仪器设备的设计使用能力,使用率普遍较低。

2有效提高高校省级科研基地日常运行与管理的水平

2.1加强设备购置、运行等环节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把好仪器设备采购关,科技主管部门要对科研基地的仪器设备采购需求进行详细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购置需求标准,对于不能或不确定是否能够高效率使用的仪器设备不予购置,对于需要重复购置的设备要摸清现有设备的运行情况,避免资金浪费。

加强科研基地的开放力度,制定面向单位内部、所在区域甚至于面向全国需求的开放促进措施,积极推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通过仪器设备共享,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增加科研基地的运行经费,为仪器设备的维护、升级等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将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高端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发挥到极致。

2.2优化科研基地人员的配置结构,稳定高素质实验与工程技术人员队伍

改变传统的轻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错误观念,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省级科研基地应当建立一支数量和结构相对较为稳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实验、工程技术队伍。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技术队伍人员业务培训,并适当采取对外引进人才的办法,解决特殊实验、技术岗位人员老化、水平偏低等问题。

加工设备研究篇8

【关键词】研究性实(试)验 学科专业理论 工程实践 装备保障

近年来,青岛校区着力推进加速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活动,在校区反响强烈,理论深入人心,成绩有目共睹。诚然,学科专业涉及院校建设的方方面面,还有许多发展空间,需要思考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定位还有待于完善,学科专业建设是一种实体和制度建设,这是共识,同时也应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是对学科专业理论水平的认定有失偏颇,在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中,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已达到较高的比例,理论上讲,这样的学历结构使得学科专业理论水平已经不低,所谓“低”,只是理论的应用水平偏低,表现在与装备保障结合密切的创新性、前沿性理论匮乏,标志性成果偏少或档次不高等方面。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

一、学科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衔接度是制约加速学科专业建设的瓶颈

学科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科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衔接也不能一蹴而就。校区大部分教员是从高等院校直接分配而来,实践经验不足,对于装备原理以及使用维护等了解不多,尤其是近几年新进的博士和硕士教员,由于工作时间较短,虽然有着较深厚的学科专业理论功底,了解或掌握本学科领域前沿,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却与实际的装备保障实践相脱节,没有发挥出作用,甚至不知道怎么发挥!

近年来校区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使大部分教员做到了“三熟悉”,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素材,为基本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三熟悉”与学科专业理论水平,尤其是运用学科专业理论去解决装备保障中的重大问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由于设备型号多,要做到深层次熟悉设备还需要一个过程。以故障分析任务为例,教员要分析好一个故障,不但要对设备操作使用熟练,对故障现象清楚,还要对设备内部电路工作原理甚至某个元器件的功能了如指掌。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学科专业理论娴熟的运用到分析设备工作原理中去,根据故障现象,结合理论逐步摸索,分析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形成判断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现实情况是设备更新和换代快,功能越来越完善,电路结构越来越复杂,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员静下心来花费较长时间来摸索设备特点和工作机理,才能逐步适应新装备保障工作。这也是一个装备教员掌握装备保障的一个大体过程,周期较长。

加速提升学科专业理论水平,应与院校的使命任务密切相关,那就是在装备保障中体现学科专业理论的深度和难度,一方面,校区有较高学历的教员队伍,他们蓄势待发,另一方面,新装备保障中有许多重大故障问题急需解决。目前看,只有开展研究性实(试)验才能较好地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并达到加速提升学科专业理论水平的效果。

二、研究性实(试)验是学科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研究性实(试)验是通过实(试)验的方法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过程,是先根据相关理论推导出理论数据,然后通过建立各种模型、仿真得出实验数据,实验室数据最逼近理论数据的模型,就是工程实现的最佳方法,所以说研究性实(试)验本身就是理论做先导的工程实践。研究性实(试)验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基础性研究实(试)验、应用基础性实研究(试)验和和应用性研究实(试)验。基础性研究实(试)验是指拟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性实(试)验;应用基础型研究实(试)验是指以获取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为目的的研究成果,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的研究性实(试)验;应用性研究实(试)验则指为某种具体的实用目标提供技术管理、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实(试)验。

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可以立足于实验室,以开展应用性研究实(试)验的方法开展工程实践。将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通过做实(试)验加以验证;将有关部门反馈过来的设备故障等各种疑难问题,以实(试)验的方法进行情景再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则容易将简单、孤立的问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通过开展这种研究性实(试)验,能够架设起学科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桥梁,促使我们不断更新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不断改进工程实践的方式和方法。理论更新和工程实践改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工程实践需要学专业理论的指导,同时工程实践也能够促进理论成果的产生和转化,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促使我们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跟踪学科专业理论前沿,而将最新学科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进行归纳和整理,便产生了学术成果。

三、开展与装备保障结合密切的研究性实(试)验的基本思路方法

任职教育院校的使命任务就是培养胜任岗位工作的优秀人才,优秀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和维护装备,还要对装备检测和故障排除有较深的造诣,具备这些专业技能也是成为任职教育院校合格专业教员的基本条件。这些专业技能既不能来源于基层,也不能来源于书本,只能是通过开展应用性研究实(试)验来逐步掌握。

(一)建设研究性实验室或在已有装备实验室基础上增加研究功能

开展与装备保障密切结合的研究性实(试)验,前提必须要有研究性实验室。研究性实验室建设或改造是以本专业相关理论为基础,以装备所采用的新技术为依托,以能够为新装备保障服务为目标。

新建的研究性实验室应具有完善的实验原理、仿真功能、复杂电磁环境模拟仿真功能,并有一定的实装和物理模拟器,既能满足当前教学科研之用,还能反映装备发展的趋势。实现方式就是软件仿真和硬件模拟,或软硬结合。要在实验室能够做到:在装备通电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原理功能仿真中分析问题,在理论与实际电路结合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二)依托研究性实验室开展与新装备保障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实(试)验

开展研究性实(试)验必须密切结合本专业理论,并以装备保障重大理论问题为牵引,进行系统性、理论性和工程性综合研究,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

例如,某型无线电罗盘定向系统故障。基层同志描述故障现象是:通电检查时,在“罗盘”位置不能自动定向,耳机无声音;在“收讯”状态,耳机无声音;在“环”状态,耳机无声音,手控状态控制正常。如果只是根据故障现象,很难判断故障位置。在熟悉罗盘电原理图的基础上,根据罗盘工作信号流程特点,三种工作状态信号流程不同且三种状态均表现故障,则可以初步判断故障应位于三种工作状态的公共电路——超外差接收机电路。进一步分析可知,故障只有位于超外差接收机电路中低放之前部分,才会导致检波器输出的可变相位信号不正常,进而引起自动定向功能不正常。理论分析到此为止,已经将故障缩小到比较小的区域。为进一步判断故障位置,在multisim软件中画出该无线电罗盘电路图并加上模拟信号,还原罗盘故障现象,根据罗盘接收中测试点的位置,在相应的电路模块中设置故障,并在测试点采用故障树法逐个测试,故障树如下图1所示。最后将仿真结果反馈到相应部门,根据该仿真结果对照故障罗盘接收机测试数据,最终得出结论是4BG4三极管损坏。

图1某型无线电罗盘超外差接收机测试故障图

加工设备研究篇9

关键词:橡胶 氢化 反应器

一、研究背景

氢化改性的范围也已经从氢化SBS和NBR扩至氢化NBR胶乳等,氢化后的弹性体均达到了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目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是通过有选择地使丁腈橡胶(NBR)中的碳-碳双键加氢获得[1]。氢化丁腈橡胶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性能[2-5],使HNBR不仅保持了NBR的优良性能,而且还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耐油性能,突出的耐臭氧化性能,而耐硫化氢性能是HNBR的最大特性,是其他耐油橡胶无法比拟的。HNBR广泛用于汽车工业中的各种油罐、密封件、燃料泵隔膜及阀门的套衬垫等[6,7]。橡胶加氢在合成橡胶技术中日渐突出,对加氢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加氢由工艺决定,加氢精制、加氢处理与加氢裂化工艺中的反应器都可以叫做加氢反应器。加氢反应器是加氢装置的核心设备,其操作条件相当苛刻。压力高、温度高、难操作、介质易燃易爆,所以技术要求高,造价昂贵。在反应器制造工艺上,有单层结构与多层结构两种,其中单层一般采用锻焊结构,多层分绕带式、热套式等方式。主要满足安全要求,耐高温高压,耐氢蚀氢脆。另外关键技术还在于反应内部构件上,主要有:入口扩散器、上分配盘、防垢吊篮、催化剂支撑栅、冷氢箱与分配盘、出口收集器、冷氢管、热电偶等。加氢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还要求能导出反应热,易于调温做到恒温操作。

对于加氢设备的核心——加氢反应器进行分类,按高温介质是否直接与筒壁接触,可以分为热壁结构和冷壁结构,性能如下表所示:

根据提供的加氢工艺流程,选用适宜的反应器类型。本课题主要根据提供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的工艺要求,完成加氢反应器的研究与设计。

二、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就加氢工艺而言,20世纪80年代德国拜耳公司、日本瑞翁等公司相继开发出了氢化丁腈橡胶。其中,日本Zeon公司采用钯的非均相溶液加氢[8]和醋酸钯的均相溶液加氢法[9]。德国Bayer公司采用铑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均相溶液加氢体系[10-13]。HNBR的制备方法有三种:丙烯腈-乙烯共聚法,NBR溶液加氢法和NBR乳液加氢法。用丙烯腈-乙烯共聚法制备HNBR时,由于共聚反应中丙烯腈与乙烯单体的竞聚率相差悬殊,组分控制比较难,制品强度较低,目前此法尚处于小试研究阶段。

在我国,北京化工大学与台湾帝化学公司开展合NBR溶液加氢研究,兰州公司采用铑系催化剂通过均相溶液加氢技术研制HNBR。吉化公司研究院以乙酸钯均相络合催化氢化NBR。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内研究还没有实现产业化的HNBR生产[14]。并且对于加氢设备而言,热壁加氢反应器的器壁直接与高温、高压的氢或氢和硫化氢的反应物料接触,材质容易劣化或者由于操作使用不当使其产生缺陷。根据国内外使用经验及积累的检验数据,加氢反应器最易出现的典型缺陷按其产生的部位可分为:①器壁主焊缝:回火脆化、氢致裂纹和氢腐蚀等;②母材:回火脆化、氢腐蚀;③堆焊层表面:因氢脆、σ脆化和应力腐蚀而龟裂;④母材/ 堆焊层结合面:因氢致裂纹而剥离;⑤内件焊接处:因氢脆、σ脆化而龟裂;⑥裙座焊缝:应力集中裂纹,蠕变裂纹;⑦接管密封面垫圈槽:因氢脆、σ脆化而开裂;⑧接管安装处:高温蠕变裂纹;⑨外部附件焊接处:应力集中裂纹。[15]在我国很多文献中均涉及到相关缺陷的避免,如:对反应器接管补强位置的应力分析,易爆管部位的分析,出口管线焊缝开裂原因的分析,对新材料2_25Cr_1Mo_0_25V钢制板焊式加氢反应器的研制等。

如何针对这些缺陷,借鉴已有方案完成本课题设备结构的设计,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及方法

本文根据对氢化丁腈橡胶的工艺要求,考虑高压加氢设备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设计一套加氢反应设备,主要完成以下几项目标:

1.理解HNBR的性质以及制备工艺过程。

2.了解溶液聚合加氢法,通过对橡胶加氢反应过程的深入研究,确定合理的反应技术要求。

3.分别研究反应器缺陷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通过对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结构的研究,设计符合反应技术要求的压力容器。

本文文献总结参考国内外加氢设备设计相关的论文,了解相关国家标准和工程设备图绘制要求,完成设计,掌握工程软件进行强度校核,最终完成设备图的绘制。

参考文献

[1]侯元斌,氢化丁腈橡胶的低温性能[J],橡胶参考资料,1998,28(11):19 -24.

加工设备研究篇10

1 前言

机械工程科学包含机械学和制造工程科学两大分支。机械学是研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的性能及其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制造工程科学是研究优质低耗、高效适时、洁净地制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过程科学和系统科学。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对一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制造业发展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决定各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也是提高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基础。

2 国内外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任务与发展特征

制造技术先后经历了手工制造、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生产以及现在的柔性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化制造、敏捷制造、可重构制造和智能制造等发展阶段。近30年来,制造业和制造学科正逐步发展成为跨多种学科的大制造业和大制造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有机融合并综合应用机械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近代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对机械结构、机械系统、制造系统及其制造工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优化设计、先进制造和最佳控制,以满足科学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领域的需求,推进学科前沿的发展,为机械工程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发展和完善机械工程科学的学科体系。

现代机械工程学科前沿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1)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交叉;(2)学科本身在创造性地解决机械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21世纪将是数字化制造的时代,通过对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实现在高度交互、高度仿真的虚拟现实环境下的新一代虚拟设计、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这将会使制造技术和制造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高精、高效、高可靠性是制造技术发展的永恒主题。

2.2 机械工程学科的重点发展领域

1999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的“21世纪制造科学”研讨会已论证了5个优先领域,即制造系统理论与信息化制造、材料/零件制备制造一体化和加工新技术基础、机械仿生与仿生制造、微系统及微制造技术和流程制造与绿色制造技术。与以上领域相交叉发展的制造系统和制造信息学、纳米机械和纳米制造科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学、制造管理科学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等均是21世纪机械工程科学的重要前沿科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的《2006~2007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报告》,重点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的机械工程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进行了探讨。报告分为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微纳米制造、生物制造和绿色制造6个专题,既有独立内涵,又相互联系、交织渗透。从机械工程的整体观出发来

廓清机械工程的逻辑系统,进一步进行剖析、提炼,归纳出了机械工程学科的4个发展走向,即:从代替体力的机械制造向代替脑力的机械制造发展、从宏观机械制造向微观机械制造发展、从无生命制造向有生命制造发展、从非生态化制造向生态化制造发展。这4个走向是基于学术创新和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而提出的,预示机械工程将进入崭新的时期。机械工程各分支学科均需在这4个学科走向中探索。

2.3 我国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

20世纪是全球机械工程学科快速发展的世纪,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协调发展中,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渐入佳境。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前沿、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多学科综合集成的支持下,在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中,机械工程学科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微型化、生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制造模式正逐渐完善和发展,在机构学、摩擦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等研究领域,我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然而,与国外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相比,中国在高端数控装备和大型重载装备的独立制造能力上明显不足,中档及以上数控系统市场被fanuc、西门子等国外品牌垄断。2004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进口比例高达90%。据估计,我国的数控与数字装备技术大约落后世界先进水平10~15年。在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方面的绝大多数研究工作中,中国仍处于探讨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应用的阶段。在理论、方法和单元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基本保持同步与跟踪态势,但在应用上有较大的差距,智能化装备技术或智能机器大约落后5~10年。我国在制造过程,特别是加工制造过程的模拟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精密成形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10~15年,个别技术甚至落后30年。

中国虽然已崛起成为全球第三制造大国,但是国内制造业在高性能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较弱,突出表现在产品制造精度低、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严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服务增值率低、高水平人才短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当前“中国制造”与“世界制造”的显著差距,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随着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制造与绿色制造技术方面的标准、政策和法律,逐步形成当前国际市场的贸易和技术壁垒。制定相应的标准、政策、法律和规范,重视绿色制造基础研究、定量化研究和支持工具开发等举措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空间,而且也将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从劳动力价格优势向创造力和服务增值优势的历史性转变。

3 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3.1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1世纪的制造业仍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产业。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正在推行以微电子带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重点就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福建省实行“走外向、靠引进、创特色、争单项、提素质、促联合、争效益”的发展战略,机械制造业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初步形成我国海峡西岸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制造业体系,并在福建省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福建工业的三大支柱之一。2006年全省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154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54亿元;全行业完成总产值约2000亿元,从业人员约60万人。福建机械工业年销售收入位于中国各省市的第14位,出口交货值列第7位。

福建省的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大中型客车、汽车零部件、环保机械等制造业和飞机维修业、船舶修造业等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或特色。2004年,轮式装载机产量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金龙牌”“金旅牌”大客车产销量居全国大客车第一位;“abb”开关柜在全国高档开关柜市场占有率约50%,中压开关柜、真空断路器两个产品的销量居全国第一位;中小型电机产量及出口居全国第一位;关节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约70%,居第一位;民用飞机维修与改装规模与技术水平居全国第一位;轮胎定型硫化机、电除尘器产销量居全国前二位;龙净环保公司环保产品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中居第一位,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

转贴于

福建省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有力促进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与机械工程科学的交叉结合,使原有的机械工程科学体系得到很大扩展,并逐步形成了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群体。市场驱动力为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活力,通过提高产品研发设计和工艺水平,使“中国制造”乃至“福建制造”在产品价值链的上游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福建省装备业的总体规模较小、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实力较弱。现存主要问题包括: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投入强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创新能力总体较薄弱和高水平人才缺乏等。

2005年7月,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进行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调研。学会联合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调研、研讨和论证,完成了近10万字的《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调研报告》。详细阐述了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提出“十一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与重点项目以及政策性建议等。该《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制订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提供了较为翔实的素材,也为新形势下福建省机械工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大背景下,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将以“面向全国,优先服务福建地方机械工业”为主题,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将科学技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及自然界有机融合,不断开拓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新领域。

3.2 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的科技研究现状

《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先进制造”这一重点发展领域,优先主题为:

3.2.1 数字化设计技术:重点研究与应用面向行业数字化设计技术;动态性能建模、仿真与优化设计技术;开发装备、电机、电器、电子等主导产品的数字化样机技术;企业间的协同设计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及试点示范;cad、cam、capp和pdm及其集成技术的深化应用。

3.2.2 智能控制技术:重点研究与应用面向行业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网络集中控制技术;专用驱动技术及单元;在线智能检测技术;典型装置或生产过程的通用控制系统;智能电力电子产品及控制技术;高压、超高压大电流设备在线传感技术。

3.2.3 先进加工与成型技术:重点研究高速、高精度加工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开发结构复杂的模具复合加工成型技术及其装备;金属零部件的塑性成型/复合成型技术;高精度冷、温锻件生产技术;快速超塑性成型;硬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无余量加工与制造技术等。

3.2.4 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新型仪器设备:开发冶金、石化、机械、汽车等行业的自动化仪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仪表;研究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开发新型实用临床医疗、健康预测、诊断咨询等医疗器械产品;开展虚拟仪器研究。

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目标,为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大项目实施力度,配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科技厅以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于2006年启动和设立了“先进装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科技重大专项的科技计划任务。包含六个专题 :“智能化振动压路机的研制”,“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动态性能试验测试平台的研发”,“干混砂浆搅拌设备中振动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四轴数控精密磨床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高刚性龙门式立卧铣镗五面体加工中心的研制”,“大型精密薄壁件模具共性技术研究与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主持的参与单位涉及省内主要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以及三明机床有限公司、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龙岩理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莆田市荣兴机械有限公司等。

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等)正着力构建海西科技及先进装备与仪器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信息、光电等领域,构建一批交叉集成、联合攻关、团队作战的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装备的综合设计与制造、数控系统、智能化控制、精密加工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实现部分关键装备技术的国产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加工新技术,提升我省精密加工装备、汽车产业、电子制造与仪器开发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围绕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发展以及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华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等开展了高性能机械装备的理论及可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和应用研究,机构理论,综合应用现代建模技术、有限元分析、机械系统动力理论、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组合优化方法及工程机械智能化研究,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如压路机和路面维修机械、挖掘机等动力特性和优化设计方法。创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液一体化的智能化振动压路机。厦门大学重点进行了精密加工装备的综合设计与制造、数控系统、智能化控制、精密加工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华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开展了设计过程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工具的研究与开发、面向虚拟企业的产品协同设计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以及分布网络环境下产品快速开发技术和区域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建设,以产品数字化设计为出发点,基于cad/cae/re/rp/rt/cd技术的产品数字化开发以数字化仿真、逆向工程、快速原型、快速模具、协同设计等关键技术为支撑,进行产品(或模具)的快速逆向设计、协同设计与制造。通过工程应用,形成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示范。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等开展超高速磨削和高效深磨的磨削机理和磨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尤其是对工程结构陶瓷材料加工机理以及加工表面微观形貌与工艺参数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超高速磨削工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开展了汽车制造、技术与汽车服务,特别是福建工程学院在电动汽车试验技术、新型电动汽车驱动总成的设计与制造等研究,开创了福建省电动汽车研究这一新的热门技术领域。

数字化、计算机、信息等技术与机械工程的结合,是21世纪制造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与战略制高点。近年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开发新产品投放市场。如2005年全省机械行业获省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当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即“fh-2100面料复合机”、“t单面六色自动变色电脑提花机”、“lhj100a型液压垃圾压缩机”、“lb-300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brv微波纹板换热器”、“高强高导铜母线”、“耐热聚酯/聚酰亚胺复合自润滑漆包线开发”、“fz-12振动式液分离机”、“回路热备冗余控制器”、“ck6280a、ck6480数控机床的研制开发”、“wfl系列粒微粉碎机”等。

4 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的时期,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主渠道,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形成起着主要作用,特别是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决定性影响。要提高“中国制造”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需要培养强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转贴于

海西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类人才,制造业的提高和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的有机配合。福建制造业由于历史原因,制造业及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都相对薄弱,各类人才更是缺乏。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都需要认真研究和确定海西建设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的合理层次结构。坚持以多种机制、多种模式发展机械工程学科,构建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机械学科学术型、学术复合型、学术与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机械工业的发展极大带动了福建省机械及相关学科的建立与逐步完善,福建省已设置机械及相关学科专业的院校有30所,并建立了相关的研究院与设计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建设,我省高校已建立和形成了高层次机械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专业涵盖机械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2006年工科类本专科毕业生数18300多人,硕士与博士研究生780人。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等渠道,共同构建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基石,促进福建省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在当今大量应用计算机控制、数字控制的前提下,掌握工艺操作技巧的熟练工人(高级技工)十分紧缺,甚至断档的情况已很尖锐,应引起充分重视,要加大培养力度。因此,福建省在机械工程学科领域,除了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类和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现有工科中专约100所,2006年毕业的加工制造专业的学生9400多人。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注重与时俱进。如福建农林大学瞄准各类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设置汽车服务专业,培养具备解决从汽车营销到汽车报废回收全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解决因汽车带来的能源消耗、有害排放物和废弃物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的能力的汽车市场服务高级应用型人才,拓展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

5 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紧紧依托于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取决于制造技术水平,而制造技术的发展则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技术的推动及市场的牵引。通过面向市场,开展模拟仿真、优化设计、先进制造和最佳控制领域等研究,满足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领域的需求,推进学科前沿的发展,为机械工程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增值发展。这是我省乃至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制造技术和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06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指导方针、振兴目标、振兴措施和扶持政策,确定了16个领域的重点装备,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机械工程学科的规划建设政策性指南。在振兴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大背景下,为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把装备制造业列为本省加快发展壮大的产业之一。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抓住机遇,在调研基础上,协助政府部门起草了《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初,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该文件,成为发展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前学会又在起草《关于加快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众多企业探讨如何向装备制造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发展动力。

当前,福建省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均在积极探求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新思路,相继进行本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调研、发展目标确定及政策拟订工作。2006年以来,受省政府部门委托,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把学会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与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已相继完成了《泉州市装备制造业调研报告》、《晋江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调研报告》、《福建省机械工业协作配套情况简介》、《福建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分析报告》、《莆田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调研报告》、《南安市装备制造业2008-2015年发展规划》等。为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发展福建省特色装备制造业提出了建议。在一系列的相关文件中,明确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集群化发展为重点、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之成为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和引擎。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是大势所趋。我省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将面临传统技术改造、学科交叉与融合、网络化与虚拟化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为前提,强化绿色制造理念,逐步完善学科规划建设,实现设计技术现代化,促使成型制造技术向精密成型或净成型的方向发展,加工制造技术向着超精密、超高速及新一代制造装备的方向发展,倡导将虚拟技术与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现实工艺技术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一个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6 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目标及对策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重要工业部门,也是为人民生活提供消费产品的服务部门,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订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及《福建机械工业“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我省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目标为:在“十五”建设的基础上,以海西建设为契机,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国家和福建省对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需求,集成和提升已形成的学科优势方向和特色,面向市场,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突出特色、实现跨越为宗旨,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争将福建省建设成为国内外机械工程学科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具体对策为:

(1)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结合“985工程”、“211工程”建设,以高新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为主线,推动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协调发展;以国家或省内重大专项为纽带,加强团队协作攻关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科技创新队伍,同时,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以智力引进带动本土创新。

(2)在高效精密加工成形、模具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新型汽车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开展包括创新设计、造型设计、虚拟设计、新型材料在内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同时开发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工程应用软件。

(3)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加强机械工程学科实验体系与课程体系互动建设,改善实验室环境、不断完善新增设备与原有设备的配套,形成系统性、集成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更具整体、综合和系统功能的实验、培训共享平台。

(4)促进和鼓励产学研结合,利用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对省市各级政府、企业的决策咨询服务,着力在产业政策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优势领域展开合作,联合建设“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成果应用示范基地,争取建立国家技术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

转贴于

(5)加强与国外内各知名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会议、访学、讲学、特聘教授、合作研究、合作办学、联合建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各类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我省机械工程学科学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6)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模,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自由探索的创新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坚持以多种机制、多种模式发展机械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构建机械学科专业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大众化高等教育界质量观以及因材施教的多元质量观。改造和调整现有专业结构,建立宽口径教育平台,按一级学科招生,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稳定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外延拓展与内涵深化相结合、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海峡西岸机械工程学科教育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