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企业十篇

时间:2023-03-27 08:19:16

加工贸易企业

加工贸易企业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步骤,出口加工贸易就是后面两头,省却进口的贸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对出口加工贸易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贸易的环节。所谓出口加工贸易就是东道国投入那些比较好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第三国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分工。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政策,对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以和成品的出口进行管理,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励性的,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出口压力增大。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与矛盾加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市场的全球化重组过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参与的主要形式为出口加工,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引发产品增值率低;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另外近年来,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紧缺现象,给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压力。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现状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贸易出口额2003年为241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17%。24年间加工贸易规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也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一股强动力,成为加工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世界贸易不断朝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产品必然会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提高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战略,从而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用高新技术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带动中国经济腾飞。到2010年,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经常项目收支实现大体平衡,国家外汇储备和主要外债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主要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中小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仅有的部分高技术产品(如机电产品出口的70%为加工贸易,电子产品出口的90%为加工贸易)的出口往往也存在着加工过程短,主要技术和工序在国外或被外商掌握等问题。据调查,约占电冰箱总成本40%的包括压缩机在内的主要部件都是进口的,激光打印机中的激光发生器等关键部件也都来自国外。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经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2.加工贸易增值率低

作为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只分享到微薄的劳务加工费用,几乎90%以上的附加值被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品牌、设计、管理、营销、储运、保险等环节的外商所占有。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低附加值产品独特性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

据统计,在来料加工中,我方仅能得到占出口总额7%~9%的工缴费收入,期于大量增值部分为外方所获得。如一个2美元的芭比娃娃玩具在美国卖到9.99美元,而作为加工制造方的中小企业所得加工费仅0.35美元。而进料加工由于原材料的采购和制成品的销售均为外方控制,价格由其操纵,外商利用转移价格和利润等手法,如引进设备低报价高、以次充好以及企业运营中非正常性亏损等,严重损害了中方利益。

3.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贸易制裁严重

中国自1996年以来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产品遭遇反倾销几乎涉及所有出口产品类别。从1997年到2002年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产品发起500多起涉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影响我国出口170多亿美元。2003年对我产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案件共50起,涉案金额18.5亿多美元。由于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实行非市场待遇,在未来15年来中国70%的产品容易遭受反倾销措施的攻击。如对化工行业的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应美国国内产业的申请,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展开的调查。337调查多数涉及专利侵权,少数涉及注册商标、版权和集成电路布图侵权,极少数调查涉及商业外观或商业秘密。一旦被裁定侵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随即签发排除令,指示美国海关禁止进口该产品,使得被控企业甚至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产品无法进入美国。337调查案节奏快、费用高、难度大,一旦指控成立则制裁严厉,将使被诉国家、企业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壁垒调查处负责人认为337调查将成为制约我对美出口的主要措施之一。4.劳动力供给趋紧,中小企业发展呈现疲态,出口压力明显增大

劳动力需求增加,但多元分流加快。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促进劳动者流动的相关制度不断出台和完善,在企业对劳动力需求急增的前提下,劳动力的多元分流也逐渐加快。由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对劳动力需求急剧加大,在国家促进劳动力流动政策引导下,人们就业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劳动就业“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劳动者就业从先前的定向流动变为现在的多元流动。在这种劳动力多元分流格局的影响下,全国各地企业对劳动力竞争日益激烈,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工优势逐渐丧失,近年出现了招工困难的局面。近年来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的工业企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即人们所说的“民工荒”问题。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有进一步加剧之势,由此更加凸显出中国经济必须转变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三、对于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

1.自主创新

资料显示,美国20世纪80年代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35%来自于新兴产业的发展,65%来自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生产率的提高。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超过其营业额的10%,但众多中小企业因为实力弱、意识不到位,投入的研发经费少之又少。不重视自主创新的结果就是企业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的最强音。

2、超前性

拿破仑曾说过:“我的军队所以长胜不败,就因为在与敌人抢占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日本松下幸之助也常说:“在与竞争对手较量时,必须比他们先行一步”。我国民间也有“先发制人”、“捷足先登”等一些类似的话。创新不仅在血与火的战争中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国与国之间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不可少的最佳的战略和策略选择。当今世界,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权。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要承担时代的不幸。

3、系统性

自主创新是个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理论创新等,而在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观念创新是先导,制度和体制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核心,产品创新是载体,管理创新是保证,营销创新是出路,文化和品牌创新是关键,效益创新是目的,彼此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技术创新,提高贸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经济条件下,技术决定生产也决定贸易,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在国际分工中垄断高端技术优势而拥有国际贸易的主导权。随着科技进步在国际分工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扩大,高技术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制高点,并带动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自主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最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企业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精神。

4、动态性

加工贸易企业篇2

国内学术界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已有的文献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已有的文献主要是从产业、政府等宏观层面集中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忽视了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微观主体的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微观主体是加工贸易企业,它们是转型升级的决策和行为主体。一旦脱离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微观考察,宏观层面的研究难免陷入空泛之谈。第二,已有的文献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假设基础上,即加工贸易企业都愿意进行转型升级。事实上,这一假设与经济事实不符。作为理性的市场经济主体,加工贸易企业在决定是否转型升级以及如何转型升级时,会综合考虑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第三,已有的文献没有区分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方式在我国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和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而是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事实上,跨国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而在我国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多只有加工制造功能,研发、设计、渠道建设、品牌维护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则设在国外总部,其转型升级意愿由跨国公司总部的战略需要来决定。本文拟突破宏观研究的窠臼,从风险、成本和收益比较的视角,重点探讨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

二、取舍两难——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困境

随着加工贸易发展的经济环境的改变,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继续沿袭原来的生产模式,停留在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依赖国外客户企业的订单从事“贴牌生产”(OEM)。本土加工贸易企业主要在一些技术水准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吸纳跨国公司发出的国际代工订单(刘志彪,2005)。它们以“三来一补”的形式,在贴牌生产中往往只获得廉价的加工费,却要受到来自研发(被提高授权费用或提高关键零组件价格)和市场(被压低代工价格)的双重挤压。在劳动力、水电等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利润被逐年挤薄。然而,尽管加工贸易企业从事OEM代工生产的利润微薄,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脆弱,但由于OEM代工生产只需按照委托企业的代工合同进行加工制造,研发、设计、销售、渠道建设、品牌维护等风险较大和投入较多的环节由委托企业负责,因而只要能拿到代工订单且能及时地交货,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小,投入也不多。第二,突破低附加值的OEM加工制造环节,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企业升级是一个企业或经济体提高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过程(GaryGereffi,1999)。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企业升级有四种模式:①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即重组生产体系,提高投入产出效率;②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即通过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推出新产品或改进原有产品;③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即从生产环节转向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的环节,实现从OEM到ODM或OBM的转换;④跨产业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即从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进入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HumphreyJ.&SchmitzH.,2002)。根据以上理论,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有两种,即同一产业价值链内的横向扩展路径和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进行纵向跃升的路径。具体而言,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先从工艺流程升级入手,逐渐实现产品和功能升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终向新的产业链升级。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后,逐渐拥有了主要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并有可能从OEM企业提升为ODM或OBM企业,进而摆脱对客户企业的依赖,提高利润率,但转型升级需要提高研发能力和追加投入,将要面临成本提高和风险加大的情况。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得,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意愿困境。一方面,在我国相比发达国家还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大部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还可以依赖国外的代工订单勉力维持运营,无需承担研发、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风险,因而尽管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部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仍固守在加工装配环节,主要从事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业务,缺乏转型升级的意愿。另一方面,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明白,如果停留在OEM代工的加工制造阶段,短期内可以规避转型升级的风险,但从长期看绝非长久之策。只有实现了转型升级,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获取更高的附加值。因此,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如果只是为跨国公司代工,则要承担更高的产业风险以及合作的关系风险,而发展自主的产品品牌又会影响原代工业务的发展,陷入“代工”与“自创品牌”的两难困境(杨桂菊,2007)。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主体,加工贸易企业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转型升级的意愿。以下将从风险、成本和收益三方面来具体探讨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影响因素。

三、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环节,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对国外委托企业具有严重的依赖性。以广东经济运行情况为例,在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70%以上的产品为国外或港台地区在粤企业生产,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如CPU、集成电路、通用软件等主要依赖进口,大部分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毛蕴诗,2010)。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和制造活动时,只需投入一定的关系专属投资,然后按照订单需要招聘廉价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确保及时且保质保量地交货,无需开展研发、设计、销售等活动,是一种低投入和低风险的经济活动。因此,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需提高研发投入,逐渐掌握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核心技术,意味着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变化。

(一)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风险分析

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原有客户和订单流失的风险。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运营主要靠承接国外跨国公司的代工订单,而跨国公司之所以愿意把加工制造环节的代工订单交给它们,是因为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加工制造环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是,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外包会面临难以控制产品质量、时机以及知识外溢等风险(Quinn,1999),同时跨国公司也担心合作双方共享的信息与技能会泄漏给第三者,影响自身的竞争力(DasandTeng,1998)。因此,当国外委托客户意识到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时,它们可能会把订单转交给其它的加工贸易企业。因为,一旦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试图进入功能或价值链的高端阶段,试图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和销售终端时,这就对国际大购买商或跨国公司的买方垄断势力和既得利益形成挑战(刘志彪,2007),就会立刻引起委托企业的警惕和不再信任,随之而来的便是委托企业对OEM企业的技术封锁和订单减少(毛蕴诗,2009)。台湾很多知名代工企业在尝试建立自主品牌的过程中,都面临代工订单的严重流失问题。代工订单的流失是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致命风险,一旦大量订单流失,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链将会断裂,可能破产倒闭。第二,研发和营销失败的风险。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主体是制造型企业,而制造型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分解为市场开拓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四个构成要素,它们的市场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实现向OBM转型升级(陈宏辉,2008)。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研发而拥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技术,是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实现工艺、产品、功能和价值链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并尽量与相关研究院所、高校开展合作,这既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又由于研发进程的难以预料性,可能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研发的失败将造成人财物的巨额损失,在融资渠道不畅通和资金基础不雄厚的前提下,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本土加工贸易在积累了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后,如果要实现ODM向OBM升级,就必须摆脱对国外客户企业的销售、营销和品牌依赖,独立进行市场开拓,包括销售渠道的开拓、市场营销的开拓和品牌开拓。为此,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需要规划它们的营销和品牌战略,大规模投入资金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然而,市场开拓是投入巨大且存在巨大风险的,其成功既取决于产品和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受营销策略、市场情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成本分析

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人力成本的增加。要创新就需要在研发和品牌行销方面付出长期而大量的人力投入,风险高且周转回收期长(瞿宛文,2005)。为了提高研发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企业竞争力,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大力引进优秀的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高素质人才作为高级生产要素,其劳动力价格是倍增的简单劳动力价格。第二,机器和设备成本的增加。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要对原来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或衰退阶段的机器和设备进行更新,同时还要为适应研发需要购置实验、检测等研发设备。第三,学习成本的增加。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原来主要从事“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它们按照委托企业的设计和产品要求完成订单,技术要求低,因而学习成本不高。转型升级亟需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需要组织大量培训、研讨、参观等学习活动,必然导致学习成本的增加。尤其在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经营时,涉及到隐含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本,学习速度慢,且这种“沉淀性成本”一旦失败不可能像有形资产投入那样可以正常收回(刘志彪,2005)。第四,营销成本的增加。知名品牌在市场上已经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消费者为熟悉这些品牌已经付出了信息成本,而新品牌必须投入更多的营销成本,降低消费者的信息搜集成本,才能打破知名品牌对消费者的锁定(陈柳,2006)。因此,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若向OBM转型升级,需要制定具有创新性广告战略,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上进行广告,并组建优良的营销团队。

(三)影响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收益分析

虽然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会面临风险和成本的增加,但它们如果顺利地实现了转型升级,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概括而言,本土加工贸易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后将获得的收益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掌握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后所带来的收益。虽然我国加工贸易经过三十来年的发展,进料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远远超过了其它形式加工贸易的总和,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但是我国绝大部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开展进料加工时,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从国外高价进口。关键零部件的外部依赖性极大地降低了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自主掌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后,就可以利用我国经济资源相对低廉的优势自行生产,增加收益。第二,建立自有销售渠道后所带来的收益。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只能获取廉价的加工费用。委托企业则利用其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权,掌握着产品的定价权,通过压低产品出厂价和提高终端销售价,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销售渠道后,可以减少销售环节的利润损失,直接对接产品消费者,提高利润水平。第三,形成自有品牌后所带来的收益。本土加工贸易如果通过技术、管理和营销创新,实现了从OEM或ODM向OBM的转型升级,逐步建立了自有品牌,就摆脱了对国外品牌企业的依赖性,并与之直接竞争,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跃升,从而拥有了自主定价权,可以享受自主品牌带来的高附加值。

(四)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的综合分析

从以上的风险、成本和收益分析中可知,对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而言,转型升级一方面会加大经营的风险,增加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既有转型升级的利益诱惑,又有对转型升级失败的担忧。转型升级还是固步自封,是小步慢转还是从OEM向OBM进行跨越性转型升级?作为理性的微观经济主体,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必然要结合已有的资金、技术、管理等综合能力,综合评估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然后再作出是否转型升级和如何转型升级的战略决定。因此,对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的评估和预期,从根本上决定了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有无和强弱。为了进一步分析的需要,表1对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归纳。本文遵从经济学中经典的经济人假设,即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它们的转型升级意愿进行风险-成本-收益综合分析。那么,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在作出是否转型升级和如何转型升级的决策时,必然要计算转型升级的成本,权衡风险损失,然后对比预期的收益。尤其当它们决意向OBM转型升级时,更要事先全面衡量收益和风险,因为自有品牌的创造是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于明超,2008)。根据经济人假设和上文对转型升级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意愿的决定模型。

加工贸易企业篇3

[关键词]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098-03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加工贸易风险管理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145725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工贸易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居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占加工贸易比重超过75%,国有企业仅占10%~15%,民营企业占比更小。虽然份额很小,但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贡献不容忽视,其管理灵活、规模较小,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具有一定优势和很好的发展前景。企业生存与发展中要面对诸多风险。我国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因受其规模、技术和实力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对其进行风险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根据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特点,重点阐述民营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分析方法的运用。

一、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风险,如自然灾害;一类是因业务活动衍生出的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以及这些活动所带来的预期财务损失。本文主要研究第二类风险。

美国的威廉斯和史密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将风险管理定义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的管理办法。”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灾害事件的估计,到20世纪全方位风险管理的出现,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主要内容之一,企业应能够认识并控制因业务活动而带来的风险,以达到经营目的。

风险管理即通过对风险的监测、分析和评估,识别和衡量风险,掌握风险的性质、特征、等级等不确定性,从而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识别风险,明确风险从哪里来和如何产生的。本文着重介绍以下几种研究风险起源的理论与分析法。

(一)系统安全理论

该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在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关注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更重视系统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有时不能完全识别风险及风险产生的根源,同时风险还会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而产生。该理论主张减少总的风险,而不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二)闵氏关键因素评估法

1987年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在罗氏等级评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它包括闵氏多因素评价法和闵氏关键因素评价法。闵氏关键因素评价法是从具体投资动机出发,从影响投资环境的一般因素中找出影响具体投资项目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素作出综合评价,然后分类,按五级计算,再细分每一类,最后用权重计算出所有的分析结果。

将闵氏关键因素评估法引入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找出宏观环境中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风险,以避免类似风险的再发生。

(三)ABC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于1879年首创的,该方法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根据管理对象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区分重点和一般,从而确定具体的管理方式。该方法利于找出主次矛盾,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称为ABC法。1951—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分析质量问题,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 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应用于全部社会现象,使之成为企业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运用ABC分析法分析风险产生根源,可在追究风险产生的原因同时又分清主次,有利于作出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

(四)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用于宏观环境分析,主要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PEST分析模型用于风险管理,强调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风险来源。

二、我国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特点

(一)多为中小型合资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足,但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和用人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二)多从事企业相对容易进入、资本技术构成相对简单的行业,通过劳动替代资本、凭借劳动力优势来占据市场。

(三)受投资规模所限,民营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多集中于轻工制造业。

(四)大多数为家族企业,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受产权不明晰、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

(五)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主要投向市场需要的产品、投向边际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极具市场竞争力和创新精神。

(六)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享受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特殊经济优惠政策,同时民营经济得益于我国东部地区的长期、良好的发展环境。

(七)大多通过模仿学习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内部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晰、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

(八)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层不注重风险管理,不具备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模式。

赵 劼 甄东兴 廉国恩 王 君:民营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赵 劼 甄东兴 廉国恩 王 君:民营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三、民营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分析方法的运用

本文基于系统安全理论“减少总的风险性,而不是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基本思想,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和闵氏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风险源头并找出关键风险因素,并运用ABC分析法明确所面临的业务风险,从而选择适合我国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所需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和闵氏关键因素分析法

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受宏观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可以运用PEST分析法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从而找出风险的源头;再运用闵氏关键因素评估法,对各宏观因素进行分类、分级和加权计算,找出可能会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风险因素。

1PEST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包括合作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府的管制措施,政府补贴,反垄断法、环境保护法等各项法律制度,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合作方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等。

(2)经济环境:包括GDP及其增长率,贷款的可得性,消费模式、消费倾向,货币与财政政策,汇率变动和税收等。

(3)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劳动力素质及其流动性,生活方式及其变革,职业态度,健康意识与安全感,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等。

(4)技术环境:包括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水平和支持重点,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和,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

2闵氏关键因素分析

在PEST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类因素的子因素做综合评价,按优、良、中、可、差五级打分,最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宏观环境分析总得分= 4i=1W(5ai +4bi +3ci +2di +ei)

式中: Wi表示第i类因素的权重;ai 、bi 、ci 、di 、ei 是第i类因素被评为优、良、中、可、差的百分比。得分在4~20之间,分数越高,风险越高。该方法适用于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总体风险评估或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时的风险评估。

(二)ABC分析法的运用

我国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业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管理风险:(1)领导者知识结构、个人特征和决策偏好;(2)组织结构与经营机制;(3)固定资产情况;(4)员工数量、知识层次、能力及经验。

2财务风险:(1)资产负债率与负债股权比率;(2)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

3信用风险:(1)合作方的信用;(2)银行的信用;(3)国家信用。

4法律风险:包括合同风险和走私、违规风险等。

以上10种风险划分等级见表1,构建ABC分析图(见图1)。通过对上述风险的等级划分与分析,企业可以清晰地找出自身所面临的业务风险(见表1),以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宏观经济因素,综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表1 民营加工贸易企业业务风险等级

种类分级依据风险等级

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危险

领导者知识结构、个人特征和决策偏好知识结构合理、领导者魅力

1~2分3~5分6~8分9~10分

组织结构与经营机制组织结构合理、内部机制健全1~2分3~5分6~8分9~10分

资产负债率与负债股权比率长期还债能力由小到大强较强一般差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短期还债能力由大到小强较强一般差

固定资产情况与同行业相比厂房、设备数量多、金额大厂房、设备数量较多、金额较大厂房、设备数量一般、金额一般厂房、设备数量少、金额小

员工数量、知识层次、能力及经验与同行业相比员工数量多;受教育程度高;

操作能力强;

经验丰富者占90%员工数量较多;受教育程度较高;操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者占70%~80%员工数量一般;受教育程度一般;操作能力一般;经验丰富者占50%~60%员工数量不多;受教育程度低;操作能力一般;经验丰富者低于50%

合作方的信用邓白氏风险预警评分1~2分3~5分6~8分9~10分

银行的信用标准普尔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国家信用大公信用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法律风险(合同风险和走私、违规风险)法律人才;员工守法意识具有专门法律人士;员工守法意识强定期聘请法律人士;员工守法意识较强不定期聘请法律人士;员工守法意识一般无专门法律人士、无聘请计划;员工守法意识差

图1 ABC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分析

表2 风险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等级宏观环境因素分析业务风险ABC分析

红色预警16~20分C类

黄色预警9~15分B类

绿色预警4~8分A类

上述分析结果为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风险预警管理提供了基础,企业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发出预警信号(见表2),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沈玉良,孙楚仁,徐美娜贸易方式、生产控制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J]国际贸易研究,2010(2):72-77

[2]张琴,陈柳钦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0):105-109

加工贸易企业篇4

【关键词】加工贸易,国际分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当前,世界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战略重组,全球范围内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制造业生产的资源优化配置。面对国际上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大规模产业转移加速的新趋势,在天津市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加工贸易企业将如何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继续发挥其对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的现状

1、加工贸易额在连续负增长后开始回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市的加工贸易曾一度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天津市对外贸易规模的整体下滑,加工贸易同步受挫且影响程度更为严重。2011年间,天津市加工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出口额出现持续负增长,成为对外贸易规模缩减的主要力量,而同期的一般贸易总体情况好于加工贸易。2012年全年,天津市加工贸易开始正增长,在全年贸易出口额483.14亿美元中,一般贸易出口186.04亿美元,增长了4.8%,而加工贸易出口256.38亿美元,增长了8.7%。

2.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于滨海新区。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大批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到此落户。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3.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品主要集中于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当前,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品主要集中于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一直是天津市加工贸易的主要产品,2004年的天津市加工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占到88.2%。随着手机、液晶显示屏等高技术产品逐步在天津形成产业基地,高科技电子信息产品也已经成为天津市加工贸易的主要商品。当前,以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等电子通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天津市加工贸易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天津市加工贸易出口高技术产品的主力军。

4.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约占75%,其出口额占到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96.3%。本土企业所占比重偏低,且多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产业。

5.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缺乏自主性。由于加工贸易多采用按订单委托加工方式,其国外销售市场确定,因此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往往忽略了营销策略和手段,更不注重营销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加工贸易企业自身缺乏对消费市场的调研和了解,更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这也造就了企业的惰性和缺乏自主性,经营中按部就班,生产中更没有创新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外贸企业即便拥有自有品牌,在外销时也宁愿贴牌出口。

二、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加工贸易的初衷是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用加工贸易吸引国际投资,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加工贸易对于天津市目前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加工贸易企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国际金融危机和低碳报以等宏观国际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显。

1、加工贸易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包括产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工人素质、企业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而外资企业把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在我国仅仅进行简单的装配和加工,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天津市的加工贸易从来料加工开始,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注重低端产品的加工组装。忽略或者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技术吸引、研究开发、导致自身研发能力不足,进而加工制造中间投入产品的提升能力不足。

虽然当前机电产品在天津市加工贸易出口中居于主导地位,但绝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制成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缺乏核心技术,天津市加工贸易仍然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加工厂”。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导致天津市目前整体的竞争优势仍在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产品或工序上。

2、加工贸易企业的传统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虽然当前天津市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已经由以初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并重,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仍然是天津市乃至全国发展加工贸易最重要的优势所在。但是现在的情况很不乐观,2004年的全国的“民工荒”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现在的传统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劳动力成本上涨给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不容乐观的现状。

3、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管理水平及经营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利润很低、缺少流动资金等原因,导致加工贸易企业一直存在融资困难问题。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加工贸易型企业融资变得更加困难,进出口订单减少,进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多,资金非常紧张。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因为融资困难问题,无法维持经营被迫停产。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回暖,贸易融资在逐渐恢复,但仍面临很多挑战。

4、加工贸易企业总体利润下滑。受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国内物价上涨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利润下滑。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受限,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对外进出口额出现整体下滑;人民币升级使得加工贸易出口品的国际定价上升,而原材料的进口定价上涨,从而压缩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此外,国际和国内物价上涨使得加工贸易企业的部分原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企业的利润水平下降。

三、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加工贸易型企业必须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并结合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区位优势,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确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结构优化,不断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例,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例。当前,天津市的加工贸易已经告别了通过简单组装收取廉价加工费的初级阶段,进入了重要的转型升级时期。但由于早期市场准入门槛低,加工贸易仍然存在层次不高、加工环节的技术含量较低的核心问题。所以,在继续推动天津市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中,天津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应结合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和天津市的区域优势,积极参与战略性新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项目和产品选择。

2、继续推进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最佳之前,企业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随着绝对规模的增加而下降。规模经济表明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利润水平。当前,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企业生产规模和规模经济提升的空间很大,因此应积极寻求更为广泛的国际市场合作,提升企业的生产规模,以期获得规模效应。

3、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采购,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国内采购的发展对天津市的加工贸易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及时培育和发展中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天津市的加工贸易只止步于加工企业自身,无法带动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4、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品牌和营销网络。由于加工贸易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参与程度不高,天津市加工贸易尚未形成具有规模和控制力的产业集群。

当前,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延伸和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链,并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应积极促进OEM向ODM和OBM的转型,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的加工环节不仅仅是代为加工制造,应该向代为研发设计延伸。这种转型不仅有利于天津市加工制造中心地位的增强,而且有利于实现天津市人才培养本土化,对于确立长久的区域竞争优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物流配送。当前国际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重要。物流配送不仅有利于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而且加工贸易物流的速度、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一方面,我们要建设保税加工结合保税物流,以解决企业在加工贸易过程中受到的政策限制和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的“瓶颈”制约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抓住跨国公司将研发、采购、服务等全面开展全球外包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动天津市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配送服务,并逐步建设发展天津市加工贸易的国际物流业。

6、提高内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在加工贸易中获得最大利润。一旦这些外资企业撤回在我国的投资,将对我国的加工贸易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天津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应做好带头作用,多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在天津市的发展,从资源、政策和人才等方面帮助国有和民营企业,给予他们平等竞争机会,使国有和民营企业享有同外资企业同等的待遇。

7、进一步通过政策支持拓展加工贸易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贯彻《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发展的通知》(银发[2010]354号)的精神和要求,通过政策指导鼓励天津市内各商业银行在坚持风险可控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对有竞争力的加工贸易企业的授信额度,开发符合加工贸易企业特点的贸易融资产品,简化审贷流程,并重点加强对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上下游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融资服务。

此外,积极构建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和资源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陈淼.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1.

加工贸易企业篇5

前不久,商务部发出《关于加强加工贸易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将环保、能耗、用工、设备水平等指标纳入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及生产能力核查范围。

根据《通知》,三类情况下的企业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企业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三类情况分别是:环保和能耗水平不达标或出现环境责任事故的企业,禁止其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未按规定履行劳动用工手续,或员工工资未达到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不符合企业所在地缴纳社会保险有关规定的,不批准其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禁止使用国家主管部门已列入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并不再批准使用限制类工艺技术、装备的新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据了解,限制加工贸易企业从事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重、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加工,旨在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优化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提高效益,并促进其自主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认为,这项限制和规范高耗能加工贸易的政策,既是国家消除目前经济运行中不合理因素的一种手段,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种长期措施。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商务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完善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管理办法,建立产业和产品准入目录的动态调整制度。同时,限制加工技术水平较低、生产工艺水平落后、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加工贸易,不断优化加工贸易商品结构,提高加工贸易发展水平。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二零零七》正式“诞生”

商务部不久前透露,《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二零零七》已正式。这是自2003年以来,商务部第五次《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二零零七》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与有关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投资概况;有关贸易伙伴的贸易投资管理体制;有关贸易伙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情况。报告重点介绍了有关贸易伙伴的投资管理制度以及2006年度其贸易管理体制方面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对贸易和投资壁垒的不合理性的分析,强调了中方对这些壁垒问题的关注及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为消除这些壁垒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

据悉,《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二零零七》介绍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中国2 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投资环境。2006年,中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出口额约占总出口额的68.3%。

加工贸易企业篇6

关键词:OEM方式;加工贸易;产业链升级

2008年美国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由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场危机最终“多米诺骨牌”式的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出口加工企业的打击上,全球经济的萎缩,出口订单不断减少,沿海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出口加工企业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跟它们处于全球产业链底端密不可分,大多数出口加工企业选择OEM方式为国外知名品牌采购商代工生产产品,依靠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对外依存度高,风险较大,利润微薄。这次金融危机,对这些加工企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全球产业链大整合的时期,要不断尝试各种可行的方式,实现产业链的中国升级。

一、OEM的含义及其优势和缺陷

(一)OEM的含义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中文含义是“原始设备制造”,是指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有时也称“贴牌生产”。实际上,OEM就是委托生产,即替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做加工。诸如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讲装配等所谓的“三来一补”的生产经营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OEM方式,其含义是品牌生产商不直接生产产品,而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品牌)”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交给别的企业去做。OEM最早起源于服装行业,后来风靡全球,受到大多数跨国公司的青睐。成功运用OEM的企业如耐克公司,自己却没有一家生产工厂,只专注于研究、设计及行销,而将全部产品都以生产许可的方式交由世界各地的专业制鞋厂完成,然后贴上耐克的标志,销往全球市场。

(二)OEM方式对供应商的优势与缺陷

OEM企业可以从OEM方式获得很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1.起步容易,投入小、见效快,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壁垒低;2.可以规避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3.企业选择OEM能为企业未来的强大积累资金和市场经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奠定基础;4.可以部分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关失衡的矛盾。

但OEM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1.缺少主动性。供应商基本上处于被动适应品牌商的地位;2.获利甚少。供应商的利润来自品牌商付给的加工费,因此其所获利润无法和品牌商相比;3.缺乏长效型。供应商在市场上没有“品牌效应”因而其很难获得长期有效的回报;4.在某些条件与情况下,OEM方式不仅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反而会因严重的依赖性而在形势变化时失去独立的能力。

二、我国OEM企业当前面临新的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通过OEM方式从跨国采购商说中获得数量庞大的订单,使其能够“攀上他们的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通过OEM能够快速为企业带来研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优势,能够学习和获得上游企业的研发优势和资源优势。当然,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OEM最大的价值无疑是与国际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接轨。

然而,我国OEM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型产业,产品易于模仿,行业进入门槛低,因而不可避免地陷于过度竞争的境地,并随着生产要素价格逐步上扬和市场份额不断分割,整个制造业利润的急剧减少将成为一种必然。目前我国制造业只是屈居与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

产品层次低、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和企业利润低这“四低”可以说是OEM企业的通病,不难看出OEM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确存在着不利因素。

(一)持续的低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

我国制造业的产品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占据世界相当大的比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成本就是企业和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国人力资源成本已经到了很低的水平。入世后,我国进出口贸易量大幅上升,净出口也在增大,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高的工资水平,一些地方政府都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这意味着加工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在逐渐消失。

(二)对采购商的过度依赖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很多OEM企业对于跨国采购商和贸易商的过度依赖,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成为了OEM企业的另一个隐患。搞投资的朋友都知道投资的一大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点,OEM企业同样应该借鉴。当年台湾巨大集团之所以面临破产,就是因为一个来自美国的自行车品牌的订单占了企业生产量的75%,而一旦这个销售渠道出了问题,企业家就要全盘崩溃。专家一般认为,OEM企业如果某个采购上的订单超过了企业生产水平的20%,企业就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国际化分工体系中,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洲高端品牌的工作车间,台湾成为跨国品牌的设计中心,印度凭借高素质、低价格的人才成为美国硅谷IT企业服务外包基地……而“中国制造”则成了廉价品和中间产品的代名词。反映产品深加工程度和技术含量的工业增加值率,中国的数字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的水平。

目前,我国众多OEM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这些企业或者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理念和意识,或者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开发。我国OEM企业还没有走出模仿的阶段,仿制国外的产品,国内企业又相互模仿。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使得“中国制造”只是屈居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大量低层次的出口产品处于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并且不得不频频遭遇种种非关税壁垒限制、反倾销指控和知识产权纠纷。

三、基于OEM的产业升级模式探讨

(一)设计升级:由OEM方式向ODM转化

ODM是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缩写,意为原始设计制造。某制造商设计一种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品牌的制造商看重,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或者稍微修改一些设计来生产,就叫ODM。ODM对商家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自己研制的时间。例如,一些日本的笔记本电脑实际上就是由台湾厂商代工生产的。以后,台湾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只要修改某些设计细节或配件便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名称进行批量生产,原因在于他们为这些日本品牌做的是ODM而非OEM。

OEM和ODM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产品的冠名权上。OEM产品是为品牌厂商量身打造的,只能使用该品牌名称,绝对不能冠上制造商自己的名称。而ODM则要看品牌厂商有没有买断该产品的所有权。如果没有的话,制造商有权自己组织生产,冠以自己的品牌名称。从OEM到ODM。这是一个从“加工厂”到“设计室”的转换过程。ODM企业把自己设计制造的产品展示给国际品牌商,得到国际品牌商的认可后,就可以接单该产品的制造加工。在这条价值链上,ODM企业已经绝对不是被挑选者了,研发和设计的优势为它们带来了更多与品牌商、采购商博弈的资本。

0EM企业升级到ODM阶段后,技术、资金含量更高,同时装备水平也会上新档次,接单能力更强。当前,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具有明显的ODM企业特征,而且这些企业凭借ODM的特色,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如深圳的富士康就具有超强的技术创新和设计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上占领先位置,并支撑企业以年翻番的加速度前进。

(二)品牌升级:从OEM迈向OBM

OBM(Own Brand Manufacturing)即“自有品牌制造”,意指面向消费者经营从产品研发与设计、制造到营销与分配和售后服务四个完整环节的自主品牌制造。OBM企业建立在复杂知识系统基础上的核心能力决定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产品价值链中创造更大价值,在价值分配中分割更多价值。因此OBM企业利润水平普遍高于OEM企业。OBM企业比纯粹的OEM所具有的优势在于能够亲自感受和回馈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市场信息,这将有助于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灵活的产品研发与设计调整。

目前,中国商品的出口主要是靠加工贸易和贴牌出口,很难也极少拥有自己的品牌。缺少大批强大的品牌是我国国际竞争力落后的真正原因所在。因此,我国企业应不断学习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能力,逐步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延伸国内产业链,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同时,要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管理,增强组织创新和品牌经营能力。应该说,中国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但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和渠道推广能力上还没有达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复杂需求的目标,因此需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积极提高核心能力,谋求向OBM模式升级。

(三)OEM向上游拓展:抓住稀缺资源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能源和原材料成了当然的稀缺资源。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企业的很多原料必须依靠进口,

这使得上游利润始终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国外企业给中国企业分开下单也就有了一个好机会。因此,对于很多OEM企业来说,掌握资源和原材料就意味着掌握了控制成本和扩张规模的能力。

(四)反向OEM模式

所谓“反向OEM”,就是收购一家国外采购商然后为它OEM,这是经济学家对浙江万向集团收购美国著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UAI公司21%股权,然后成为其最主要的OEM供应商这一做法的理论总结。前文述及,如何在国内和世界市场建立自己稳定的销售渠道,一直是中国OEM企业最大的困扰。反向OEM模式,为OEM企业提供了成熟先进的技术和在主流市场稳定的客户关系和销售渠道,无疑为它们提供了将采购商从客户变成伙伴的一条蹊径。

(五)实现产品关联化和多元化的OEM横向拓展

目前,中国OEM企业还远不具备与跨国公司进行正面竞争的实力,但是必须以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到整个国际大产业的分工中,并且要竭力维护现有的优势。中国OEM企业可以效仿温州家具集团在相关产业企业之间进行强强联合,也可以学唐安丽袜业在原有核心业务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向相关行业进行横向延伸。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而且通过产品的关联化和多元化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郎咸平.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兰勇,杜红梅.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与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7):132-134.

[3]乔志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产业链的升级[J].生产力研究,2009(09):128―132.

[4]余向平.基于OEM的浙江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模式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4):29-31.

[5]朱晋川.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产业链升级[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23(12):34-37.

作者简介:

加工贸易企业篇7

二、企业通讯服务器软硬件检查

1. 硬件检查:

①CPU PIV 2.0以上

②硬盘空间:安装数据库的磁盘分区应保证有30G以上的剩余空间

③内存:256M以上 建议:512M

④注意检查是否有连接I-Key卡的USB接口

⑤磁盘分区格式:NTFS格式

2.软件检查:

Windows 2000 Server 中文版 操作系统

安装了杀毒软件并能够及时更新病毒代码库

3.登陆微软网站(省略/china)进行Windows Update

三、通讯服务器安装

1.首先进行Oracle数据库的安装(包括数据库配置工具的安装)

・企业购买的Oracle 数据库光盘全部10张,Oracle数据库的安装使用其中3张(每张安装光盘上标有1 of 3......,2 of 3......, 3 of 3......字样)

・全局数据库名称(SID):ORA8

・数据库维护口令:eport

・根据企业网络连接情况仔细对照检查tnsnames.ora,listener.ora 文件的配置

2. MQ的安装

・使用标有MQ for Windows字样的安装盘进行安装。

・安装目录由默认目录改为c:\websphere mq\

3. 预录入程序的安装

4. Eport Tools 的安装

注意:安装程序提示“是否创建MQ自动连接工具”时,一定要选择“是”

5. 综合维护工具的安装

四、程序更新和参数库刷新(通过综合维护工具完成)

1.配置MQ

2.更新程序和参数库

①程序更新。第一次程序更新建议不要使用全部系统更新,应对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更新,以后的更新可以使用全部系统更新。

②参数库刷新。第一次参数库刷新要进行全部参数刷新。

③设置参数库自动刷新,对全部参数库和常用参数库分别设置定期自动刷新。

3.启动MQ(通讯服务器每次开机都要进行)

・可以通过综合维护工具设置每次开机无人干预时自动启动

4.设置数据库自动备份

・建议设置自动备份周期为每天,备份时间应避免设置在通讯服务器关机的时间段。

5.运行c:\eport\bin\alterconfig.bat(批处理文件)

・运行该文件前要关闭通讯服务器上以及所有与之连接的客户端上的报关行版专用软件。

6. 检查c:\eport\bin\requestdata.config文件配置

注意以下两行的相关设置:

ServerPath Value=“本机机器名或IP地址”

五、客户端安装

客户端安装只需要进行oracle 数据库,数据库配置工具,预录入程序的安装

六、系统正式运行

加工贸易企业篇8

关键词:湖南;加工贸易;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6-0140-03

湖南加工贸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全国落后水平,对湖南结构升级问题进行研究对促进湖南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湖南的经济腾飞,实现湖南经济贸易的“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湖南加工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一)湖南加工贸易总量分析

湖南加工贸易总量偏小,增长速度、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与全国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湖南加工贸易占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率1997年为21%,这些年来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2002年下降到9.7%,而同年广东这一比率为78.7%,江苏为55.3%,山东为47.9%,同是中西部省份的湖北、四川等省份,也都分别达到了27%和35.5%。从2001―2005年,湖南加工贸易出口总量较小,出口额增长的幅度不大,2003和2004年增幅相对较好,分别达16.35%和6114%,但是这种趋势并未得到保持,2005年的增速仅4.2%,其他年份更加缓慢。横向对比,湖南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全国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仅有l%左右;湖南加工贸易出口近五年增长1.74亿美元,而全国增长了2 690亿美元;在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比重方面,湖南加工贸易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而全国基本维持在50%左右。

(二)湖南加工贸易结构分析

1.湖南加工贸易方式结构

湖南加工贸易主要以进料加工为主,2004年进料加工出口同比增长比较迅速,2005年来料加工出口同比增长32.9%,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4个百分点,占同期加工贸易出口的20.84%。尽管增长比率比全国高,但湖南加工贸易在总量占全国比率仅为1%左右,因此湖南无论在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进出口额上与全国相比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2.湖南加工贸易主体结构

外资企业是湖南开展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内资企业所占的比重非常小。2005年湖南贸易经营主体外资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出口额26 519万美元,占加工贸易总出口的75.77%,增长速度达33.36%;私人企业虽增长迅速(同比增长118.9%),但是在加工贸易出口所占的比重却只有4.08%;国有企业由于政策、管理、技术等原因同比下降46.22%。

湖南加工贸易企业总体规模和生产能力一直偏小,加工贸易企业一直在100家左右徘徊,企业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与广东、江苏、上海等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相比相差很大。2004年全国加工贸易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共计437家,而湖南加工贸易出口过5 000万美元的企业只有LG飞利浦曙光l家,过亿美元的没有。江苏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85家,出口额379.4亿美元,是湖南3.36亿美元的一百多倍。江苏最大的加工贸易出口企业――苏州名硕电脑公司出口32.3亿美元,是LG飞利浦曙光的50多倍。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是湖南加工贸易长期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3.湖南加工贸易产业、产品结构

湖南加工贸易产业、产品结构在不断优化。2005年湖南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中,机电产品占58.7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率虽小,但增长很快,同比增长60.24%,占湖南加工贸易出口的13.80%;服装纺织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 358万美元,同比增长7.24%,占湖南加工贸易出口的9.54%。

随然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已逐渐成为拉动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湖南所从事的只是显像管、印刷电路等个别商品加工,还处于简单加工阶段,还没有实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据统计,湖南加工贸易机电企业生产能力在5 000万美元以上不到10家,绝大多数设备短期内无法通过IS09000国际质量认证,与国内同行业差距较大。湖南加工贸易企业在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中只是处于低附加值环节,仅仅获得低廉的加工费用。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湖南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高端研发能力和创新成果。

湖南加工贸易没能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例如,湖南有像LG飞利浦曙光这样的龙头企业,但在本地能为之进行产品配套的协作型企业却很少,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的零部件当地配套率达到95%。这说明湖南加工贸易在配套能力低的同时,与湖南产业的关联度也很小,还处在低级加工贸易阶段。

4.湖南加工贸易出口市场结构

湖南加工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日本等市场,进口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日本、韩国。2005年香港、美国、日本、泰国、加拿大、印尼等六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就吸纳了湖南加工贸易出口23 575万美元,占湖南加工贸易出口总额67.36%。虽然湖南在巩固好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了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伊朗、荷兰市场,增幅分别为2 246.65%、534.14%、1 173.73%、94.93%,但湖南加工贸易出口还相对过于集中,对特定市场依存度过高,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和引发贸易摩擦。

5.湖南加工贸易出口来源地区结构

湖南加工贸易出口来源地区结构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常德地区,地区间加工贸易出口差距非常大。2005年湖南14个市州中开展加工贸易出口的市州只有10个,张家界、怀化、自治州、娄底等4个市尚未开展加工贸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加工贸易出口额24 282万美元,占湖南加工贸易出口的72.7%,对湖南加工贸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长沙加工贸易出口占湖南加工贸易出口的51.5%,超过了一半。虽然益阳、永州两市加工贸易出口增幅均超过100%,但所占比重仍非常小。常德加工贸易出口占当地外贸出口比重最高,达39.16%。出口来源地区结构的单一化造成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具有低廉劳动力、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地区,却由于资金、技术与政策上的制约得不到发展,相对“长株潭”地区差距很大,这将不利于湖南加工贸易得和谐发展。

二、湖南加工贸易结构的优化路径

(一)产业链升级

湖南加工贸易产业链短,对相关产业带动弱,必然导致盈利空间小,加工程度浅,仅仅只能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组装和低技术含量环节,长期以往使得企业丧失新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依据工序分工理论和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加工贸易应当是从低端工序向高端工序延伸。因此,湖南加工贸易必须走“简单组装一复杂组装一零部件生产一产品研发一销售一自主品牌”的产业链升级道路。湖南加工贸易要得到

长足的发展,就不能总是只停留在简单组装与技术含量很低的简单零部件生产环节,要逐步向产品研发和自主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如果不进行产业链升级,湖南加工贸易将出现“谷贱伤农”的“贫困化”增长现象。

湖南加工贸易可以利用其劳动力成本优势,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环节开始引进外资。在把外资企业吸引进来后,加快“干中学”的速度,从组装环节逐步参与到辅件、一般零部件、主要零部件、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通过参与外资企业产品的零部件、组装环节的加工过程,结合已经掌握到的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与生产经验的窍门,最终升级到产业链高、利润空间大的技术密集型环节中去,进一步提高湖南加工贸易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让其沿着产业链更高的方向发展,逐步嵌入外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改变湖南加工贸易产业链短的现状,促进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结构升级

湖南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虽然在不断优化,目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较大,但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低附加值特点十分明显。产业结构升级就是优化湖南加工贸易现有的产业结构,即不断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湖南加工贸易中的比例,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例。一般国际上的产业升级都是按照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劳动密集型再到高科技产业的规律进行的。湖南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要成功实现升级,就要从两个方面人手改变其现状,一方面要积极承接中国加工贸易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劳动成本低廉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另一方面,鼓励湖南现有发展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机电企业向附加值更高、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升级。

(三)区域结构升级

湖南加工贸易的区域结构升级是建立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所带来的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湖南加工贸易区域结构的具体情况,湖南加工贸易区域结构升级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次:一是外部层次,即利用湖南劳动力成本低、地理位置邻近广东的优势,积极承接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环节转移,郴州地区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二是内部层次,即鼓励湖南加工贸易发展较好的长沙、株洲、湘潭等地区的次级产业逐步转移到那些加工贸易不发达,劳动力剩余严重的其他地区,将自身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四)主体结构升级

湖南加工贸易经营主体一直是以外商投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外商投资企业掌握着湖南加工贸易的境外最终销售渠道,对湖南加工贸易的出口结构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致使湖南的内资企业只能被动的顺应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商品的决策,对市场缺乏影响力。湖南加工贸易的主体升级就是要使湖南加工贸易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逐步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内资企业广泛参与的多极化方向发展,逐步降低湖南加工贸易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附,最终实现内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目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很多的加工贸易企业都是沿着从外资企业的一般供应商、单一贴牌生产到主要供应商再到合同制造商的发展路线,最终凭借其在为外资企业加工产品时所学到的技术与经验,自主研发和创新创建自己的品牌。中国很多的成功企业的例子可以充分说明,湖南的内资企业也可以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实力,实现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逐步成为湖南加工贸易的强大主体。

(五)培养产业集群

湖南加工贸易产业集群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培养产业集群应成为湖南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凭借外部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产生空间上的接近进一步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并容易形成稳定的信任关系。产业集群所产生的信息流通还能激励企业间的竞争与创新,促进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最终增强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比如在广东东莞的电子信息产品产业集群、浙江绍兴的纺织印染产业群等,虽然都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环节,但是由于政府引导和企业紧扣国际产业链,逐渐实现了从制造优势到市场优势再到技术优势最终到产业集群优势的转变。湖南产业集群的培养就要求政府与内资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有意识地挑选那些具备产业基础与创新环境的地区发展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三、湖南加工贸易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完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严把引资质量关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湖南应立足于本省产业发展实际制定自己的加工贸易政策,体现湖南加工贸易长远发展战略和目标。只有把加工贸易与湖南及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加工贸易健康稳步地发展。既要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加速转移的契机大量引进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又要立足于湖南省情,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的长期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不断升级。因此,政府对外资进人必须按产业评估制度严格审查,鼓励省内增值高、产业链长、与一般贸易发展互补、能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企业进入湖南加工贸易领域,对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于湖南产业结构升级没有作用的企业进行限制甚至禁止进入。

(二)鼓励省内企业技术创新,嵌入加工贸易全球产业链

完全由外资主导,内资企业参与比例很小的加工贸易结构从产业结构提升和经济安全考虑肯定是不合理的。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在竞争中求发展。民营企业是最有生机的力量,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就是很好的验证,因此应该提供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金融服务和鼓励科研开发的政策,为他们创造环境。政府要鼓励省内企业在产业链升级中努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三)鼓励外资企业当地采购,延长加工贸易省内产业链

成为外资企业供应商,与之形成链接关系是我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因此应该想办法提高加工贸易的当地采购比例。政府在创造和加强这种链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第一个任务是通过提品需求信息库缩小外资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信息缺口”;第二个任务是通过帮助供应商提升技术,提供科研合作动力,支持训练项目和提供长期贷款等方式缩小外资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能力缺口”;第三个任务是完善出口退税、转厂加工及其他政策,精简手续,提高效率和服务意识,从行动上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当地采购。政府也应该考虑这种链接的形成受区位经济和政治环境、法律框架、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可获性以及基础设施状况的影响。

(四)引导产业转移,实现地区问协调发展

湖南与广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利用地区导向的产业政策,实现东部产业向湖南转移,湖南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不仅有利于地区间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加工贸易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东部地区已经具备高新技术加工贸易的发展条件,而湖南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这里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湖南加工贸易不应简单地重复东部地区的发展模式,而应结合国内外新形势,选择前景好、有潜力、辐射性强的产业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省内相对发达地区发展,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省内加工贸易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

加工贸易企业篇9

关键词:加工贸易公告;河南省;转型升级 

1 2007年第44号公告《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解读

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2007年第44号公告《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此次政策调整,旨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严控“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促进贸易平衡,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有利于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 河南省加工贸易现状分析

河南省从1993年接触加工贸易行业。“十五”期间,河南省加工贸易连续突破了10亿美元、20亿美元大关,2005年进出口累计完成23.6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5%,从2004年开始连续两年保持了全国排名第十、中西部地区首位的好成绩。

全国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着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经济发达地区占比更高,而河南省不到30%。河南省约有300家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比如郑州宇通公司专门成立了相关部门,从事加工贸易业务。淮阳县银丰塑料厂主要以进料加工为主, 从2000年开始涉足加工贸易领域,已经饱尝甜头。此外,河南省加工贸易业务高度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沿黄河经济带上;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偏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从2004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对河南省大多是不利的,钢材、皮张等很多产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河南省加工贸易产品又是有色金属占大头,仅铝、铅、白银三项产品的进出口额今年以来就减少了6亿美元。

目前河南省加工贸易业虽然充满了机遇,但企业数量少,尤其是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少。而沿海地区拉动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主要力量是外资企业,河南省的外向型企业则主要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2006,河南省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河南关于进一步加快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其中透露,到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以上,开展打击走私活动以来,海关加强了对加工贸易进口的监管,同时,通过保证金台账“实转”等方式,试图防范加工贸易走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现行的监管手段降低了通关效率,对正常的加工贸易活动,特别是交货期很短的高端产品的加工贸易活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3 加工贸易在促进河南省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的确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工贸易仍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

总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很快,但加工环节主要仍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河南省的加工企业也不例外,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以及品牌等环节上,始终处于低端,价值链有待进一步延伸。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方所得实惠较少;大部分原材料和产品市场都在海外,涉及国内产业链条短,对国内经济的前向和后向联系都很弱,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不够;还造成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磨擦等。 

(2)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南省难以完全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

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部分加工贸易产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寻求转移;而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南省由于受产业配套、运输成本、物流效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未完全具备承接转移的条件,也难形成有效的传递和转移机制,2006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仅占全国的2.6%。 

(3)河南省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的程度不高。

目前,河南省加工贸易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龙头企业的投资带动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内资企业融入比较困难。大多数国有和民营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运作,不熟悉加工贸易方式,利用加工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不足。 

4 河南省加工贸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策略

(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当前摆在河南省加工贸易面前的重大课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企业应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转移,通过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化解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二是要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东、中、西部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三是要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升级,从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从规模扩张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防止河南省简单复制东部加工贸易产业及其发展模式,切实引导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应该坚持突出优势特色产业。依托河南省现有产业配套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加工贸易渠道,逐步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2)抓住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的机遇,做大做强河南加工贸易,因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原材料,而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则不征收关税、增值税等税目。所以河南省的加工贸易企业应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机会趁机扩大出口。

(3)由于河南省企业开展的加工贸易业务一般属于进料加工,可以从国际市场采购物美价廉的原料,加工后的成品可以卖到价格高的国家或地区。而且新政策实施后,在河南开展加工贸易不需要占用流动资金。

(4)河南省加工贸易企业应该主动到沿海寻找和自己产业、产品相适应的对口企业,做好嫁接合作。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是接单加工生产,由于加工贸易主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外方投资者往往是海外接单,然后将订单拿到国内生产,这种做法使得加工贸易企业销售渠道被牢牢控制在外方接单人手中,造成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方投资者和中间商的严重依赖。企业首先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所了解。此类企业也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降低生产成本上面下工夫。

(5)企业应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对于大型的制造企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积极开拓自己的营销渠道;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资金和销售人员储备相对不足,营销策略的重点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同时积累资金和行销人员储备,逐步将企业做大做强;对于贸易企业,营销渠道的竞争意味着服务的竞争,只有提供更好、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才能巩固与老客户的长期关系,开拓新客户。

(6)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增强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首先,加工贸易具有很强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溢出效应”,加工贸易的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竞争力提高后,这些配套企业可能同时也为一般贸易出口企业配套。这样,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也会相应得到提高。而且,加工贸易配套企业制造能力的发展,还为一些新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扩大一般贸易出口。例如,深圳中兴就是利用“珠三角”地区很强的配套能力,发展了程控机等电信产品,大量出口。其次,随着国内配套企业形成对进口料件的替代,一些原来的加工贸易出口变成了一般贸易出口。

(7)政府应在资金、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给予支持。信息匮乏、网络建设落后等也制约着加工贸易企业营销网络的发展。政府应继续加强官方相关网站的建设,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

(8)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9)重视社会责任标准,协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目前,欧美国家正在积极强制推行sa8000标准认证。这个被称为“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者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它们的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美市场,这对我国广大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要求企业在加工贸易备案环节贯彻社会责任标准采取不同措施,也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加工贸易要调整结构,河南省的有些企业要逐步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逐步向一般贸易靠扰,另外积极促进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产业紧密结合,同时河南省加工贸易还要与wto的有关规则接轨。

总之,政府调整政策不是要取消加工贸易,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及加工水平低的产品加工贸易,完善准入管理,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当前河南省的能源紧张、环境问题突出和资源相对短缺等矛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要求,有助于河南省抓住全球资本重组、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河南省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河南省外贸进出口平衡发展。 

河南省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充分发挥河南省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只要还有一点好处,加工贸易就必须加以利用,利用它并不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加工贸易是充分发挥河南省生产要素加速发展的需要,总的来看,转型升级对河南省加工贸易企业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河南省必须抓住机遇,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和自主品牌发展,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

加工贸易企业篇10

关键词:加工贸易公告;河南省;转型升级

12007年第44号公告《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解读

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2007年第44号公告《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此次政策调整,旨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严控“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促进贸易平衡,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有利于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河南省加工贸易现状分析

河南省从1993年接触加工贸易行业。“十五”期间,河南省加工贸易连续突破了10亿美元、20亿美元大关,2005年进出口累计完成23.6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5%,从2004年开始连续两年保持了全国排名第十、中西部地区首位的好成绩。

全国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着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经济发达地区占比更高,而河南省不到30%。河南省约有300家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比如郑州宇通公司专门成立了相关部门,从事加工贸易业务。淮阳县银丰塑料厂主要以进料加工为主,从2000年开始涉足加工贸易领域,已经饱尝甜头。此外,河南省加工贸易业务高度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沿黄河经济带上;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偏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从2004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对河南省大多是不利的,钢材、皮张等很多产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河南省加工贸易产品又是有色金属占大头,仅铝、铅、白银三项产品的进出口额今年以来就减少了6亿美元。

目前河南省加工贸易业虽然充满了机遇,但企业数量少,尤其是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少。而沿海地区拉动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主要力量是外资企业,河南省的外向型企业则主要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2006,河南省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河南关于进一步加快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其中透露,到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以上,开展打击走私活动以来,海关加强了对加工贸易进口的监管,同时,通过保证金台账“实转”等方式,试图防范加工贸易走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现行的监管手段降低了通关效率,对正常的加工贸易活动,特别是交货期很短的高端产品的加工贸易活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3加工贸易在促进河南省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的确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工贸易仍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总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很快,但加工环节主要仍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河南省的加工企业也不例外,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以及品牌等环节上,始终处于低端,价值链有待进一步延伸。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方所得实惠较少;大部分原材料和产品市场都在海外,涉及国内产业链条短,对国内经济的前向和后向联系都很弱,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不够;还造成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磨擦等。

(2)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南省难以完全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

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部分加工贸易产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寻求转移;而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南省由于受产业配套、运输成本、物流效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未完全具备承接转移的条件,也难形成有效的传递和转移机制,2006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仅占全国的2.6%。

(3)河南省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的程度不高。

目前,河南省加工贸易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龙头企业的投资带动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内资企业融入比较困难。大多数国有和民营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运作,不熟悉加工贸易方式,利用加工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不足。

4河南省加工贸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策略

(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当前摆在河南省加工贸易面前的重大课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企业应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转移,通过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化解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二是要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东、中、西部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三是要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升级,从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从规模扩张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防止河南省简单复制东部加工贸易产业及其发展模式,切实引导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应该坚持突出优势特色产业。依托河南省现有产业配套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加工贸易渠道,逐步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2)抓住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的机遇,做大做强河南加工贸易,因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原材料,而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则不征收关税、增值税等税目。所以河南省的加工贸易企业应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机会趁机扩大出口。

(3)由于河南省企业开展的加工贸易业务一般属于进料加工,可以从国际市场采购物美价廉的原料,加工后的成品可以卖到价格高的国家或地区。而且新政策实施后,在河南开展加工贸易不需要占用流动资金。

(4)河南省加工贸易企业应该主动到沿海寻找和自己产业、产品相适应的对口企业,做好嫁接合作。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是接单加工生产,由于加工贸易主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外方投资者往往是海外接单,然后将订单拿到国内生产,这种做法使得加工贸易企业销售渠道被牢牢控制在外方接单人手中,造成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方投资者和中间商的严重依赖。企业首先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所了解。此类企业也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降低生产成本上面下工夫。

(5)企业应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对于大型的制造企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积极开拓自己的营销渠道;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资金和销售人员储备相对不足,营销策略的重点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同时积累资金和行销人员储备,逐步将企业做大做强;对于贸易企业,营销渠道的竞争意味着服务的竞争,只有提供更好、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才能巩固与老客户的长期关系,开拓新客户。

(6)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增强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首先,加工贸易具有很强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溢出效应”,加工贸易的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竞争力提高后,这些配套企业可能同时也为一般贸易出口企业配套。这样,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也会相应得到提高。而且,加工贸易配套企业制造能力的发展,还为一些新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扩大一般贸易出口。例如,深圳中兴就是利用“珠三角”地区很强的配套能力,发展了程控机等电信产品,大量出口。其次,随着国内配套企业形成对进口料件的替代,一些原来的加工贸易出口变成了一般贸易出口。

(7)政府应在资金、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给予支持。信息匮乏、网络建设落后等也制约着加工贸易企业营销网络的发展。政府应继续加强官方相关网站的建设,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

(8)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9)重视社会责任标准,协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目前,欧美国家正在积极强制推行SA8000标准认证。这个被称为“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者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它们的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美市场,这对我国广大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要求企业在加工贸易备案环节贯彻社会责任标准采取不同措施,也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加工贸易要调整结构,河南省的有些企业要逐步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逐步向一般贸易靠扰,另外积极促进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产业紧密结合,同时河南省加工贸易还要与WTO的有关规则接轨。

总之,政府调整政策不是要取消加工贸易,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及加工水平低的产品加工贸易,完善准入管理,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当前河南省的能源紧张、环境问题突出和资源相对短缺等矛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要求,有助于河南省抓住全球资本重组、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河南省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河南省外贸进出口平衡发展。

河南省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充分发挥河南省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只要还有一点好处,加工贸易就必须加以利用,利用它并不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加工贸易是充分发挥河南省生产要素加速发展的需要,总的来看,转型升级对河南省加工贸易企业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河南省必须抓住机遇,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和自主品牌发展,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