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海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21:14:31

描写海的作文

描写海的作文篇1

入山的上午,一直阴雨绵绵,天上是阴沉沉的乌云,好像不欢迎我们的到来。

回来的路上,小雨初歇,空气中弥漫着仙境一般的雾气。翠绿的山好像嫌山顶过冬太冷,还披上了一件厚厚的白棉袄。

往下走,只见白茫茫的一片云海,在大风的作用下,有时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有时犹如白龙翻腾在青山之中;有时又好像是这仙境中的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总而言之,这变化多端的云海,又增添了几许大山的神秘色彩。

车又行驶了好一会儿,我们便马上要冲入云海了。这时,车窗外的云朵触手可及,像棉花糖一样,真想抓一把尝尝。

描写海的作文篇2

一、描写要有颜色

唐诗宋词当中,有许多佳作都是在色彩的使用上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例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老舍先生在《林海》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仅仅只是“绿”颜色,在老舍的眼里就有如此多的种类,以至于要借助画家之手才能描出。

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色彩绚烂。”初中生正处于这样的“少小时”,平时一定要在语言上狠下功夫,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要用心摘抄、积累一些绮丽优美的语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再强化“染色”的习惯,从而亮化描写,使作文变得诗意而灵动。

二、描写要有声音

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这个世界还充盈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虎啸猿啼,有燕啭莺歌,有雷电交加,有水石激荡,声音让世界变得更有灵性。一个人听不到声音,固然是令人惋惜的,可如果作文中没有声音,也是一种悲哀。

其实,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当中,就收录了不少关于描写声音的佳作,如《听潮》《口技》《社戏》等。譬如《听潮》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任何的课文无外乎就是个例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世间万物不是平面的,不是呆板的;万籁的声响就是生命的力量。我们要反复阅读教材当中描写声音的课文,学习作者描写声音的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以求能将无形无色无味的声音形象化、具体化。

三、描写要有味道

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他的成名作《香水》中描写过一个有着超凡嗅觉的怪人,他同时也是制造香水的天才。他认为世界上最美妙的气味是青春少女的气息,为了造出最迷人的香水,他连杀了24名美丽的女孩,香水造成之后,闻过这种香水的人,都不愿相信眼前这个怪人就是杀人凶手,即便是受害者的父亲。

这部怪诞的小说在告诉人们:谁控制了人类的嗅觉和味觉,谁就占有了世界。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曾经说过:“作家的创作,其实就是一个凭借着对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中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世界,这个观察,并不是只有视觉上的,还有嗅觉、味觉上的。这些生活体验,用到写作当中,有的可以用写实的笔法,有的可以用想象的笔法,我们要学会给没有味道的事物以味道,给有味道的物体以更加特别的味道。如此,我们的作品就有了生命感,就会让读者读来动情,我们的作文,也就能打动人心。

我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描写的练笔,给学生一句话,让学生通过想象,借助色彩、声音和气味,扩成一段生动的描写。

譬如“海风吹起我的群裾”这句话,我们可以放飞想象,给它加上诗意的描写。海风可能起于蔚蓝色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写:“天空,蔚蓝如洗,海风欸乃而过,似泛起的桨声。”这样的风,吹起的裙裾,必然就带着些诗意的色彩。于是,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还可以接着往下写———

描写海的作文篇3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实现这一转变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把鲜活具体作为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鲜活具体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而要将人、事、物的状态或过程鲜活具体地描绘出来,则需要综合运用记叙与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记叙与描写的结合运用,可使记叙文中所写之人、所叙之事鲜活具体。

在记叙文教学时,落实“鲜活具体”这一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写人,让人物生动活泼。

人只要活着,总要动的,看在我们眼里的外貌也不会像照片上那样静止。我们在写外貌时,把人的眉眼、神态和动态写出来,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如我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可爱的妹妹的:“倩倩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老是眨呀眨的,像两颗闪烁的星星;一对朝天小辫上,拴着粉红色的发带,一动起来就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蝴蝶;一张小嘴红嘟嘟的,一笑两边还会出现两个小酒窝呢。倩倩好可爱呀。”这段描写中的小倩倩,像在我们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而不再是一张静止的照片了。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仅要突出在静止状态下人物的样子,也要努力表现人物在做动作时的变化,这样更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叙事,让事件起伏曲折。

叙事作文要善于安排情节,使情节有变化,生动而吸引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不能让情节顺顺当当、平平静静,而是要让情节起起伏伏,最好能有“好戏”看。如我曾指导的学生刘斌以“赶走馋虫”为题作文的片段:

“‘今天买什么吃呢?’我一睁开眼睛,馋虫就从喉咙里钻了上来。牛肉干的味道不错,就是贵了点,光从早饭钱中省些下来,还不够……我便借口给灾区捐款向爸爸要了10元钱。心想,今天可以吃个痛快了!”

“‘丁零零!’这节是班会。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零花钱花在哪儿?’要求同学们谈谈零花钱是怎么花的。‘爸爸每天给我2元零花钱,我把它们存下来订书报!’班长一说完,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把零花钱都放进储蓄罐里,到时候捐给灾区。’……老师听得满脸笑容:‘都是好孩子!你们做得很好!刘斌,你上来说说。’我只好编:‘每到星期天,我就去看望军属王奶奶,用零花钱给她买豆腐、包子、蛋糕……’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我。老师满意地望着我,又对大家说:‘这个星期天,我们和他一起去看王奶奶,好吗?’”

这篇习作写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可是小作者却非常善于安排情节,制造出“曲折”。先是“我”为贪吃零食,撒谎骗了爸爸10元钱,谁知班会课讨论的正好就是“零花钱花在哪儿”,读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下面有好戏看了。果然,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后,老师居然点将点到了“我”,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我”呢,情急之中,不得已撒了谎。可老师又顺水推舟,号召全班同学去看望“我”虚构的“军属王奶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戏就要达到高潮了。至于事情的结尾,我们可以想象出来。

在这个片段中,造成情节曲折的主要原因是有“好戏”。什么是“戏”呢?就是“冲突”,一方这样想,而另一方却那样想;一方不希望这样,而另一方却偏要这样。具体地说,就是双方的想法、意愿很不一致,南辕北辙。就好比壶里的水,还没有烧开,就要提起来使用,显然不符合“壶”和“水”的意愿。同学们在记事的时候,可以尝试这样做,让事情中有好看的“戏”,这样会让作文生动并有吸引力。

三、写场景,让场景动静结合。

描写海的作文篇4

1从动画片中挖掘故事的续写

续写是很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习作方法。续写故事,就要靠想象,想象要大胆、新奇,又要合乎情理。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看电视动画片,把欣赏动画片和指导续编故事、续写相结合,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既能关注故事的情节发展,又能专心地有目的地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认真收看,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为续编故事积累习作素材,一举两得。为了让习作指导更为集中,让学生编故事更容易些,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师可以采取从“扶”到“放”的指导方法,即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片断,让学生找到故事的线索,顺着这个线索,把故事编写完整。进行续编故事的习作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续编故事要做到瞻前顾后、顺藤摸瓜。如《哆啦A梦》是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片中的哆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各种神奇的魔具,能帮大雄度过难关,解除各种疑难杂症。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作者,新编一个关于哆啦A梦和大雄之间的有趣而又神奇的故事。学生在观看了《哆啦A梦》的动画片断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哆啦A梦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对哆啦A梦非常熟悉,因此,马上就能说出来,再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习作欲望。有的学生写道:哆啦A梦递给大雄一个普通造型的“优点反射镜”,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戴上这个反射镜,当别人要批评你的时候,一看到这个镜子,马上会发现你的优点,就会表扬你。”大雄拿着反射镜,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他的两眼放光,就像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似的。大雄喜滋滋地拿着反射镜,来到妈妈的面前,想让妈妈也好好地表扬自己的优点。

2从动画片中挖掘场面的描写

场面描写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它所表现的是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场面描写中,既有环境的描摹,又有情节的渲染,更有人物的特定的活动,点面结合,富有层次。动画片《灌篮高手》是篮球爱好者喜欢看的节目,也是小朋友爱看的节目,这部动画片既能为学生的场面描写提供素材,也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带着习作目的去观看《灌篮高手》,为指导学生写“比赛场面”打下基础。如,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樱木花道与对手决战时,那激烈、精彩的比赛场面,樱木花道精湛的灌篮技术,以及在篮球场上的顽强拼搏精神,正是同学们要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篮球比赛的场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教师在指导写《灌篮高手》的《精彩的篮球赛》之前,先指导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大家一起分享灌篮高手樱木花道的风采。结合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3从动画片中挖掘童话的编写

电视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很多是活泼可爱的动物,展示给小朋友的是动物间充满神奇而又有趣的故事,有团结友爱的,有斗智斗勇的,有克服困难的,等等。观看这些动画片,也为学生编写童话提供了素材。学生充满想象力,也喜欢编写童话。如《猫和老鼠》让人感到久违的天真。猫与老鼠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化敌为友或势不两立:为敌时绞尽脑汁,互不相让;为友时,亲如兄弟,不记前仇。教师可指导学生也以猫和老鼠为主人公,想象猫和老鼠之间所发生的不和或互助的故事。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与电视动画片中不一样的情节,同样去表现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比赛看谁编的童话故事《猫和老鼠新编》比电视中的更有趣。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猫被老鼠捉弄得火冒三丈,两根胡子气得不停地向上翘,尾巴不停地摆动着,真是吹胡子瞪眼睛,就像是一颗快要爆炸的炸弹似的。猫气呼呼地想:今天,我不把该死的老鼠捉住,我誓不为猫。人们不是都说老鼠怕猫吗?老鼠想要跟我斗,下辈子吧!想着,它就一溜烟地跑到老鼠窝前。”

4从动画片中挖掘观后感的撰写

动画片中的感人情节同样让人流泪。教师可推荐学生观看有益的动画片,让学生带着情感去看,为写观后感积累生活经验。如《宝莲灯》的素材取自于中国流传很广的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沉香为了寻找、救出母亲,历尽千辛万苦。这部动画片教导人们只有不断努力,靠坚强的意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战胜顽固的敌人。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看这部感人的动画片,并且精心选择自己最受感动、感触最深、最受教育的片段,在班队活动中进行交流后,用心地写观后感。

5从动画片中挖掘科技小论文的练写

描写海的作文篇5

关键词:景物描写 赏析 意境

一些学生赏析优美的景物描写,缺少的不是赏析的方法或者表达能力,而是对语句的深度解读与透视文本的感悟。如何读懂景物描写?下面介绍三种切入角度,透视并感悟景色描写。

一.移情于景,涤荡吾之心胸。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宋・范唏文)移情于景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移用到景物上,让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景为由,情为根,明着写景,景中又暗含着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那份漫长的无奈、艰辛与悲痛,作者没有去倾诉,只是深深地写了这一段景做结尾,好似用母亲的眼、用母亲的心去看北海的菊,儿子终于去北海看菊了,可是母亲却不能亲眼看见儿子走出阴霾的模样……作者面对母亲的深恩,有无以为报的遗憾与苦痛,他能做的只是满足母亲生前的一个卑微的愿望:去北海看菊;这位母亲对儿女毫不保留的爱,最终集中在“去北海看菊”上。作者的百种情千种恨万般思绪,在菊之高雅、菊之千姿百态的描写中绽放;淡淡笔墨间,我们感受到他懂了菊之烂漫,也就接受了生命的烂漫,用此句景色描写是对母亲的魂灵最好的回报。

万物有灵,实际是人有灵性,人用自己的思想情感描绘万物、审视万物,世间百态便有了思想情感。以景色描写代替情感抒发,情感有所依附,景色描写便有了感染力。读到这样的景物描写时,深深抓住作者感情,悲作者之所悲,喜作者之所喜,心灵与之共鸣、颤动,自然而然便会浮想联翩,赏析起来事半功倍。

二.暗藏玄机,待尔慧眼兰心。

约瑟夫・鲁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景色描写很多是别有深意的,这需要学生们的慧眼兰心去发现。《芦花荡》以一段自然景物描写为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了水里,而且要低落下来的样子。……”除了渲染了阴森的气氛外,还暗示了敌人对苇塘的封锁非常严密。

景物描写暗含的深意一般表现为伏笔、双关、象征、托物言志等。《爸爸的花儿落了》里,题目本身就是经典的一语双关,“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暗示爸爸病入膏肓,为下文爸爸的去世埋下伏笔,“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长成的小石榴……”,“小石榴”就是对英子那几个没长大的弟弟妹妹们的象征。《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通过描写莲的高洁、纯净、雅致,周敦颐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保持洁白的操守、正直的品德,这是托物言志。

三.馥郁芬芬,引尔入彼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许多景色描写着力渲染、烘托,创造氛围,把读者带入到某种意境去。《竹影》这篇课文中有不少景物描写,均匀地点缀各处,创造出一副清雅恬淡、富有情趣的境界。“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孩子们大幅度地坐摇椅,本来应该是闹腾的、欢快的,而此句一出,便在童趣中横添了一笔清幽之气。丰子恺身为一位成年艺术家,他的心境与创作风格是淡然又富情趣的,他选取了“竹、月、影、水墨画”这四种极有淡雅之气的景物作为本文的背景,并不吝笔墨细细描绘,让读者渐渐沉醉于清雅的意境当中。

“意境者,文之母也。”(清・林纾)文学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它不仅涵盖了“情”和“意”,还是它们的延伸创造。

理解景物描写的意境,可以从意象及其感彩入手。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意象的组合,达到“气从意畅,神与境合”(明・王世侦),便创造出了意境。例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抓住“细草”、“危樯”、“独”、“夜”给人的感觉,像岸边风中飘摇的细草一样渺小,像孤夜中一叶危舟那样彷徨无依,把人带入了一份寂寞凄凉的境界。

描写海的作文篇6

点评人:吴晓婷(小学高级教师)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和表姐去中山公园玩。

刚到中山公园,我和表姐就兴高采烈地跳下车,快活地奔向儿童乐园。爸爸妈妈追上来了,妈妈亲切地问:“咏欣,韵姬,你们想玩什么?嗯?”我和表姐相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玩‘海——盗——船’!”

(

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和事件,且语句简洁,是很典型的写事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

于是,我们跑到“海盗船”那里。哇!好大的“海盗船”呀!“海盗船”全身暗绿暗绿的,上面有一排排座位。我和表姐快速地爬上去,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了。“就要开始了!请‘海盗船’上的人员准备好啊!”我们急忙束好安全带,我往下一看:啊!真高啊!足足与地面相隔了三米!这时,我倒吸了一口冷气。

以轻松的气氛拉开序幕,随后以“我倒吸了一口冷气”

刻画了小作者的兴奋但又紧张之情,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只听“呼”的一声,“海盗船”开始摇动了!我顿时屏住了呼吸,浑身像被谁点了穴一样一动不动(与其说是“一动不动”,还不如说是“僵住了”)。开始,“海盗船”很有节奏地摇动着,可是,我紧张极了!随着“海盗船”摇晃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快,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了!“啊!”我大声地尖叫了一声……

这里对自己紧张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传神,成功地将“我”当时内、外表现结合在一起描写,让读者如闻其声,似见其人;

段末的那声大喊,把一个孩子的顽皮劲儿写活了。但除了紧张外,在“‘海盗船’摇晃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快”的时候,眼前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呢?

再看看表姐,她也十分害怕,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像丢了魂一样,睁着眼睛,呆呆地望着。我心里一阵慌乱,当摇到最高的时候,我吓得惊出了一身冷汗,差点儿晕了,幸亏表姐及时推了我一把,要不然,我真的要晕倒了!接着,“海盗船”又摇晃得很小了,我和表姐再也不害怕了,只不过经历了刚才那个“惊险一刻”后,我们俩的心跳都快停止了!唯恐又来一次“惊险一刻”!

有惊无险啊!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使我们也不禁为作者捏了把汗。

“呼呼……”又一阵风吹过似的声音,“海盗船”终于缓缓地停止了。我们的脸色恢复了,心跳也恢复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呵哈——”紧接着——“我的妈呀!”爸爸妈妈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对着我们左看看,右摸摸,好像怕我们丢了一块肉一样!

(对爸爸妈妈的动作、神态描写,再次表现出了“海盗船”的惊险。)

回家的路上,我和表姐依然惊魂未定,时不时大叫一声,都快把爸爸妈妈给吓傻了!

虽然没有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展开描写,但“时不时大叫一声”

突出了第一次坐“海盗船”的感受。

啊!这次坐“海盗船”真让人惊心动魄啊!

描写海的作文篇7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呢?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也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多种感官以及心理,去仔细观察感受生活。只有观察感受得细致,才可以挖掘出许多有用的细节。作文时再将这些有用的细节具体地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即可。

绘声绘色,原本是一个成语,意为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在写作上,就是要求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摹与刻画,使读者对所描摹刻画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运用绘声绘色的关键是调动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诸多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状、神态、声音、色彩、气味、质地等特征,使其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勃欲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绘声绘色地描写可以让笔下的人、事、物活灵活现。

指导学生在作文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人、事、物,使其活灵活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粗笔勾勒,突出特征。

世界万物,虽然千姿百态,但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只有抓住了独特之处,才能反映出个性,并且由这独特的个性,体现出鲜明的一面。如一学生写他的爸爸,首先抓住爸爸“胖”的特征,然后写他脸上的肉堆得像“油团”,看起来像一尊慈眉善目的“弥勒佛”。这样就把爸爸鲜明的体形特征表现了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

二、精雕细刻,鲜活形象。

写人叙事,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局部变化特征加以精雕细刻,有助于使所描写的事物变得鲜活生动,栩栩如生。如一位学生在以《胆怯的我》为题的作文中写道:

“发卷了,我的心跳得厉害,手也凉凉的,不知我得了多少分,等待我的又将是什么……‘XX’,我用有些颤抖的手接过卷子,迫不及待地向卷子瞟了一眼……我定了定神,站起来缓缓向老师办公室走去。尽管竭力想使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但仍然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轻轻推门进去,走到老师面前,胆怯地叫了一声‘老师’,便在一边垂手而立,等待老师发问。”

在这里,作者用“心跳得厉害”“手也凉凉的”“颤抖”“迫不及待”“瞟”“缓缓”“轻轻”“垂手而立”等词语生动地刻画出胆怯的形象。有手和眼睛的动作,有整个身体的动作,有心理活动,有叫声。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使这个胆怯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如果我们在写人物时都能这样精雕细刻,人物就活起来了。

三、渲染烘托,突出形象。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二者结合用在描写上,可使人物的种种行为表现和神态变化生动传神,精彩之至。如一学生是这样描写他同桌的:“他脾气暴躁,像爆竹一样一点就着,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你看,同学们又在向老师告许坚强的状了。老师刚批评了他一句,他立刻,暴跳如雷,大声叫嚣,完了还咬牙切齿,双手握拳,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比窦娥还冤!”这种正侧面相结合的渲染和烘托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四、绘声拟音,生动形象。

一些拟声词,如:“隆隆”“哗哗”“沙沙”等,如果能运用恰当,就会使描写的效果大不一样。如《海底世界》一文中这样写道:“海底是否一点声音也没有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鸡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海底的声音难以描摹,但比作小鸡、蜜蜂、小狗的声音,人们就明白了。这样的文章就显得形象生动。

五、巧用修辞,让静景动起来。

在描写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直接把静景写活,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感。这样能使文章情趣盎然。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春雨飘落大地,滋润了土壤,唤醒了青蛙,使农民伯伯绽开了笑脸;春雨落到柳树上,柳树抽出了嫩芽,舒展着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春雨喷到桃树上,染红了桃花,桃树好像撑起了一把把粉红色的小伞;春雨洒到河面上,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玩、追逐,活蹦乱跳的;春雨浇灌庄稼,庄稼贪婪地吮吸春天的乳汁,枯黄的叶子,露出了绿色的笑容……”

描写海的作文篇8

关键词:素描教学;写实;表现;临摹

写实性素描教学在中国现代学院素描教学中曾经一直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这与近百年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互补性需求,以及我们长期执行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政策和诸多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相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和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写实性素描教学的统治地位发生了松动,表现性素描写生教学开始逐步成为主流化素描教学模式。应该说这一变化是学院素描教学的进步,它使得我们对西方素描有了更为全面而主动的认识,促成素描教学体系向着更加丰富、合理、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素描教学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素描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大,素描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受到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具体的分析作为素描教学手段的写实素描与表现素描在写生教学中所具有的不同教学功能,以形成写实与表现相结合的综合性素描写生教学课程体系结构。那种非此即彼、相互替代或者跟风式的素描教学是不科学的,也是有害的。教学中的素描问题需要通过完整的教学体系来解决,脱离开教学体系漫无边际的谈论素描,容易造成混乱的教学局面,使学生在素描的学习过程中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影响素描写生教学的质量。

写实性素描教学

广义上讲素描可以分为两种:即主观性素描和客观性素描。写实素描属于客观素描,是西方三维写实造型艺术的基础。写实艺术起源于希腊雕刻,发展于文艺复兴,成熟于19世纪科学知性的欧洲写实观念,即三度空间合乎透视解剖的写实观念,其造型方式不脱离自然对象,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更多的侧重于对客观对象的研究和再现。具体狭义的讲就是光影素描,通过丰富的黑白灰色调变化,塑造出立体、真实的画面形象,过去我们也曾把这种素描称之为“全因素素描”。从图像上看,写实素描比较接近一般的真实的视觉形象,要求忠实的记录和再现客观物象,素描语言隐含在真实的画面形象之中。严格的说,对写实素描如此的描述是不能概括丰富而复杂的写实素描历史,这里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

那么,写实素描在我们的素描写生教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什么教学意义呢?首先,写实素描所要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入观察和研究客观世界的艺术观。我们的艺术思想、创作力量不是头脑固有的,而是源于对客观世界的亲密接触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新鲜的客观视觉形象能够不断的冲刷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化图像和思维方式,永远是我们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写实素描是训练观察能力的最好手段之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素描教学的根本任务,学会了观察就学会了绘画。写实素描所提供的整体观看的方式方法,能够锤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真实形象中发现和提取艺术形象的本领。正如罗伯特.贝佛莱.海尔所说:“在你学习素描时,尽量养成把你所见的一切看成简单的几何体的习惯,它能增长你从整体出发的思考能力,应当使这种能力成为一种本能习惯,它是学习素描者所能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1]p7。

第三,写实素描不等于照抄和模拟客观对象。尽管写实素描有其明确的“记实”倾向,但是,素描是情感交流的视觉艺术语言,写实素描必须通过系统的素描语言才能转化真实的视觉形象。因此,通过写实素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础造型语言,是对习画者控制能力的极好训练。如果我们在写实素描教学中能够明确上述三点教学功能,在心、眼、手(思维、观察、表现语言)三个方面进行素描的教学,那么写实素描就可以为学生打下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绘画基础。这个基础并非只为写实而存在,它源于写实且能够超越写实。

回顾写实素描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中的历史过程,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是素描理论研究滞后,素描教学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没有把素描与西方文化联系起来加以整体认识,导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的写实素描体系的“误读”。具体的讲,就是对贯穿于西方写实素描中的“几何结构分析”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而只是孤立地注重表面的写实样式。第二,没有很好的把写实素描定位在素描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而是为写实而写实,致使写实素描教学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与“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目标相去甚远,最终成为僵死的样式化素描教学模式。第三,写实素描的教学功能有其局限性,将其作为唯一的素描教学模式,其短处就会被放大出来,影响学生艺术思维的活跃性,局限了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素描语言趋于贫乏。

表现性素描教学

表现性素描倾向于主观性素描,艺术家个性情感的表现处于优先的地位。表现性素描是对传统的客观素描的超越,具有当代主流艺术的特征。西方绘画艺术自印象派之后,东西文化交流加强,艺术呈现更加开放的多元化格局,写实观念的艺术传统被打破,其艺术教育也日趋自由化。阿恩海姆关于艺术的表现性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表现性在人的知觉活动中所占的优先地位,在成年人当中已有所下降,这也许是过多科学教育的结果”,“在培养艺术家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学生们对表现性的反应能力,并培养他们把表现性作为使用铅笔、画笔和雕刻凿刀似的用力基准。事实上,很多优秀的艺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这样作的。但是,另外一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就完全不同了,学生们在接受了这样的培养之后,不但未能使得自己对表现性反应敏锐起来,就连自己原有的那点本能反应能力,也受到了压抑和破坏”[2]p619-620。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新的西方艺术思潮开始全面影响我国的艺术教育。表现性素描强化素描语言的学习,把我们对客观物象的观察和感受体验进行更大幅度的素描语言化处理,更加重视二度空间的画面视觉表现,主动灵活的分解、重组或强化素描的各个元素,以构成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

表现素描在素描写生教学中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首先,表现性素描与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性有着某种程度相似,那么表现性素描的学习可以转化学生完全西方化的素描观,建立起更加开放的素描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研究和学习中国艺术,使素描的学习成为连接中西艺术的纽带。中国的美术学院是不应该无止境的克隆西方艺术,只有在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中不断地一点一滴融入自己的文化基因,才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

第二、表现性素描教学的全过程还是要面对具体的写生对象,观察仍然是第一位的,目的是保持表现性素描教学的渐进性,使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和发现事物的表现性内涵,实现由自然形态向艺术形态的跨越,而不是概念化的自我表现。

第三,表现性素描的实验性特征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素描语言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对象,多种表现,一幅写生可以有较少的主观因素,也可以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可以使用单一的绘画材料,也可以运用综合绘画材料。相对于写实性素描单一的语言模式,表现性素描增强了素描语言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寻找方向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第四,表现素描可以较好的理顺基础与创作的关系,克服基础教学与创作相脱节的不合理的教学现象。

今天我们已经扬弃了以写实素描为“正宗”的素描教育模式,素描教学从单一的写实素描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表现性素描也已经成为正常的学院素描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表现性素描的教学便成为需要我们关注的新课题。总之要在整体的素描教学体系的框架中去发展和推进表现性素描教学,不能任意炒作一家一派的素描样式,也不能不研究西方素描的历史,而自以为是的发明一些“新素描”。不要滥用表现性素描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了他的自由性。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师角色,理性地从画家的身份挣脱出来,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素描教学的研究。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一直是影响高等美术教育的一个老问题,一些教师的素描言论带有更多的画家色彩,而不具有教学的价值。

素描写生与临摹

进行素描写生教学,学生需要了解素描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理解和认识这些基本元素的变化规律。教学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写生实践来完成的,但是,在学生对于素描语言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单一的面对具体物象的素描写生,不应是唯一的素描学习方法,也不能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缺乏熟悉的素描语言的支持,学生一方面容易陷入盲目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学生别无选择地学教师。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齐白石先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艺术胸怀和教育理念,而是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画风“熏陶”学生,局限了学生的艺术个性。我们提倡素描临摹教学,首先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够接触到最优秀的素描艺术,随着临摹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的艺术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就会的得到加强。第二描临摹教学会很有效的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素描语言在具体画面中的体现,克服照抄和模拟真实物象的习惯,学会运用素描语言的转化描绘对象。第三临摹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快地建立起丰富的素描语言背景,形成具有较大选择空间的素描语言群,使学生既可以发现适合自己的素描语言,也能够博采众长融合出新。第四素描临摹教学需要打破单一的仅仅只是研究西方素描的格局,在西方当代的一些素描著作里已经将中国的水墨画纳入其素描研究体系,优秀的中国绘画艺术同样也是素描临摹的范本。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不是立竿见影式的样式化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控制和把握好临摹与写生各自的教学任务,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临摹与写生就会自然的融合,并逐渐发展和形成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素描艺术语言。

综上所述,素描写生教学中的写实与表现以及临摹是三种基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素描写生教学课程体系中应充分发挥三者各自不同的教学功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描训练。学生既要接受写实性素描的教育,又要进行表现性素描的学习,同时也要研究优秀的素描传统。由此,真正全面掌握素描艺术语言,为艺术创作打下坚实而又富于创新活力的素描基础。

参考文献:

描写海的作文篇9

关键词:眼泪 心乱 离愁 童趣

一、以“眼泪”书写出恋家的心绪

冰心在《离家的一年》这部作品中,并未着重描写“一年”中少年求学所经历的大事,而是重在刻画求学少年因离家尤其是和他的小姐姐分别时的离愁。作者只对少年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片段式描写,并未详尽展示其求学生活的各个层面,与此相反,作者对少年因求学而产生的恋家惜别的心绪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细致的笔调展现出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的思想和心理。

作者在小说中主要通过对“眼泪”的书写来展现求学少年恋家惜别的心绪。从小说开始到结尾,作者均有着对少年眼泪的描写。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作者对求学少年眼泪的描写共有九处之多。在小说的开篇,作者描写少年离家之前的心境时,作者写道:“十三岁的年纪,就要离家远去,自然是要难受的。然而他是个要强的孩子,抵死也不肯说恋家不去的话。只因他不肯说出,他的眼泪只往心里流,加倍的刺伤他的心。”在少年离家的过程中,作者五次描写到了少年的眼泪:“这时他万禁不住了,便掏出手绢捂着脸,呜咽着哭了起来。”“他含着泪点一点头”“他心里只乱乱的,不住地擦着眼泪”“小姊姊送到门口,看见他在车上哭了”“他只低着头,恐怕人家看见他的泪眼。” 在少年到校后求学期间,作者也两次描写了少年的眼泪:“他又回来,开了小箱子,看见那些信封和袜子,猛然忆起小姊姊来,不觉退卧在床上,拿枕头盖上脸,暗暗垂泪。”“自己后悔为何竟然来了,在这里多么孤苦!半夜里流泪,母亲也不知道。想到这里,不禁哭起来。”在小说的结尾处,少年求学一年归家时,作者通过小姊姊的言说,描绘出了少年的眼泪:“小姊姊笑说‘这会子你不哭了。你记得去年那晚上,我们坐在台阶上,说着话儿,你眼泪汪汪的,还假充好男儿呢!’”

冰心在《离家的一年》中如此浓墨地描写求学少年的眼泪,却并非偶然,而是和作者自身的文学创作经历息息相关。因为在求学少年的身上,有着冰心自身的影子,《离家的一年》中求学少年的眼泪,正是现实生活中作者眼泪的文学投射。冰心在《我的文学生活》一文中这样写道:“这时我自己偷偷地也写小说。……我为要买小说,便努力作文――这时我看书看迷了,真是手不释卷。海边也不去了,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看完书,自已喜笑,自己流泪。”[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冰心对少年眼泪的书写,承载了自身的现实感受与文学体验。

二、以“心乱”展示出别离的孤寂

冰心在《离家的一年中》除了通过“眼泪”的书写来展现求学少年恋家的心绪外,还通过描绘少年的“心乱”书写出少年别离的孤寂。在小说中,求学少年不仅经常流泪,自身的内心也倍感零乱与失落。小说对求学少年离愁的表现显得非常巧妙,在书写出“身体的离愁”的同时,也书写出“心理的别绪”,这种双重化的表现手法,使得求学少年的离愁显得更加真实和饱满。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善于使用独特的心理描写法为“眼泪”书写作出情感的铺垫,详尽地勾勒出一个十四岁少年离家时的复杂心绪,作者将这种复杂的心绪归结为一个字“乱”,可谓既生动又贴切。冰心多次在小说中对这一心绪进行描述,如在少年离家的前一天晚上,作者写道:“他走入屋里,桌上都空了,开了灯坐了一会,心里只乱乱的。”此外,当少年离开家走到大街上时,作者也书写出了离家少年的心乱:“他想,‘他们也有的是和我一般的离家远去么?’他心里只乱乱的,不住的擦着眼泪。”除了上述直接地描写“心乱”外,作者还通过对离家少年的行为以及家中情景的展现,借景抒情,以行为或环境之乱衬托出少年内心之乱。如在少年离家那一天的早上,作者对少年用早餐时的情景进行了如下描述:“早饭开来了,他也吃不下去,胡乱用了一点。”当少年和他的小姊姊道别之时,作者又这样写道:“门开了,床上衾枕还散乱着,小姊姊穿着睡衣,站在镜台前,拢着头发。”冰心通过正面和侧面对离家少年“心乱”的书写,细腻地展现了离家少年的愁苦心理。这种刻画完全切合少年离家时的情景,从而使得离家的愁绪显得更加真实。

除此之外,在《离家的一年》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善于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书写出少年内心之“乱”,展现别离的孤寂。在少年离家之前,作者这样写道:“屋内的灯光,从竹帘子里射将出来,人影在地,小猫从廊下慢慢的走入他怀里。他一面抚着小猫,一面说:‘我走了,你可寂寞了。’”在这里,作者通过“灯光”“竹帘”“人影”这三个简短的意象的描绘,将离家少年内心繁乱的心绪和惜别之情表现得情真意切,同时,作者此时借助于“小猫”这一可爱的小动物言说出少年内心的孤苦与寂寞,这种高超的言说技巧,使得作者对离愁的书写更显入木三分,让人读起来更富韵味,同时也使得这部小说的语言更富弹性和张力。冰心这种独具特色的心理刻画能力和言说技巧,得益于作者深刻的感受能力、广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语言功力。冰心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赐与了她巨大的创作灵感和强大的艺术创造力,范伯群高度概括了大海对冰心创作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海,不仅是冰心的保姆,而且是冰心的循循善诱的教师,而且还是冰心耳鬓厮磨的童年友伴。海,是丰富想像力的发源地”[2]丰富的大海不仅造就了她广阔的胸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作者的艺术感受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以“眼泪”书写出恋家的心绪,以“心乱”展示出别离的孤寂。作者通过对二者的细致书写,构筑起了少年深深的离愁,刻画出一个未成年孩子因离家而产生的内心情感的波动,将少年的离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人倍感真切,同时也让读者体验到了真实的童趣和童味。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冰心创作思想与风格流变研究”成果。)

注释:

[1]冰心:《我的文学生活,冰心自述》,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07页。

描写海的作文篇10

读后感所谓的“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描写名著的读后感六百字,欢迎阅读!

描写名著的读后感六百字1《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的世界名著。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故事中的海蒂是个没有父母的孤儿,她心地善良、天真纯朴,无论走到哪,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她就像一个天使,人见人爱。海蒂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爷爷家了,在海蒂来之前爷爷一个人住在山上,很少跟外边的人来往,是就海蒂用自己可爱纯真的心灵,改变了爷爷孤僻的性格,让爷爷重新回到了山下的村子里,跟大家生活在了一起。

在那里,海蒂还让瞎眼的的贝塔奶奶找到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后来,她的姨妈让她去了一个贵族家里陪他们的女儿克拉拉读书,克拉拉是个残疾人,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在那里,海蒂和贵族小姐克拉拉很合得来,很快两个人就成了形影相随的知心朋友。海蒂把自己在山上的所见所闻讲给克拉拉听,克拉拉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海蒂听,也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后来在海蒂的帮助下一点一点的尝试走路,最终摆脱了轮椅,也拥有了健康。海蒂还让失去女儿的医生重拾快乐。克拉拉的奶奶教会海蒂做衣服,鼓励海蒂认真学拼读,还给海蒂读故事,给予海蒂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小海蒂的思念家乡的心情一天比一天重,甚至还患上了梦游症,最后,她们不得不把海蒂送回家。

在众人的帮助下,后来克拉拉和海蒂又在爷爷家再次相聚。小海蒂是伟大的,她有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快乐,而且把这份快乐分给别人。在生活中,小海蒂一刻也没忘记帮助他人,她凭着自己的善良,纯真的天性,融化掉了最为寒冷的坚冰,唤醒了温暖的亲情,她就像是一个天使,给周围的人带去了幸福,带来了阳光。

海蒂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她教会了我在生活中要学会帮助别人,当同学有困难,我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也因该尽己所能的去帮助他。面对生活和现实中的挫折和磨难,我们还因该学会坚强乐观的面对。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和海蒂一样,做个快乐的天使,把幸福和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描写名著的读后感六百字2《飘》写的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内战这个大背景下南方的人物发生的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思嘉这一女主角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对于思嘉,我是抱着一中矛盾的心理,一半遗憾,一半喜爱。作为一个农场主的女儿,生活在上等人的圈子当中,有参加不完的宴会,有许多好小伙围着她转,这一切优越的生活使她成为了一个虚荣的人,同时她还有着强烈的妒忌心和报复心。

因为妒忌她爱的艾希礼要娶媚兰,为了报复英迪亚和霍妮那些嘲笑她的人,她选择了嫁给她不爱的可怜的查尔斯,可是查尔斯很快便死了,以致于到后来连查尔斯长什么样子思嘉都不记得了。后来战争摧毁了塔拉农场,在她经历了最最困苦的生活之后她不堪重负,为了得到钱交税金,她欺骗了妹妹的男朋友弗兰克。

为了得到他的钱而嫁给他,思嘉是残酷的,她懂得如何耍手腕。同时她也是无所顾忌的,她从不在乎名誉和别人对她的看法,她无所畏惧,在亚特兰大她跟南方人瞧不起的“北方佬”做生意、雇佣犯人干活、她开酒馆、嫁给同样受人唾弃的投机商瑞德……一切的一切她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尽管所有人都在咒骂她。

悲哀的是思嘉从来不懂幸福是什么,她手上已经握着幸福却不知道珍惜,而是固执地追求“天上的星星”,虽然她够不到,可即使够到了又能有什么用处呢!所以她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媚兰是那么爱她,媚兰这个外柔内刚的人,会永远站在她思嘉身边的;也正是到最后,她才明白,如果她多了解一下艾希礼,便不会再爱他,如果她多了解一下瑞德,便不会失去他,多么的遗憾!

然而我却喜欢思嘉的勇敢、坚韧、能干。她答应了艾希礼会好好照顾媚兰,便把她担负在了自己的肩上,在战争中她带着媚兰和媚兰刚出生的孩子艰难的回到已被破坏的塔拉,面对最最崇敬的母亲的去世和父亲因思念母亲而精神不好,思嘉没有倒下,而是用自己细嫩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她犁地、捡菜、采摘棉花,好让一大家子人不会挨饿,然而她不久前还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上等人啊!思嘉是一个乐观的人,她常告诉自己明天又会是另外的一天,而这句话使我受到了很深的启发,是啊,明天又会是新的!

描写名著的读后感六百字3多次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老人与海》是在1952年,由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由于小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而写的。小说讲述的是老渔夫富恩特斯捕鱼的故事。书中写到老人曾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捕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儿不会交好运。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并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他的小船在海上被拖了三天,那条鱼才筋疲力尽,最激动的时刻到来了。“老人脚踩钓索,把鱼叉举得很高,使出全身的力气,扎进了鱼身,鱼血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终于,他把鱼杀死了,把它系在了船头,他无法相信这条鱼竟有那么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

在归程中,马林鱼的血腥却引来了一波又一波鲨鱼的袭击,老人奋起反抗,刺死了一些,赶跑了一些,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袭击,还是让老人极度劳累了。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是大海,带给他希望;又是大海,让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在他眼中,大海是仁慈而又残酷的。

轻轻地合上《老人与海》,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在字里行间随着主人公的心跳,飘到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飞到那片墨西哥湾暖流流经的海、那片美丽的海、那片仁慈而又残忍的海、那片水天相接的海、那片老人正在搏击的海?真想奔过去,与老人一道摇起船桨,共同搏击。

富恩特斯是海明威所崇尚的最完美的人。他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是条“硬汉子”,在遇到巨大压力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

虽然除了大马林鱼的骨架,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但是,面对茫茫大海,老人收获了不寻常的阅历,收获了一段无可比拟的心旅历程:没有奋力一搏,怎么会知道最后的结果呢?

描写名著的读后感六百字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是啊!花谢了还会再开,可时间确实一去不复返的。

今天我读了《一分钟》这个故事:班杰明和一位青年人约好了见面,不过因为班杰明房间太乱,所以他就让青年人给他一分钟就收拾完房间,并到了两杯红酒,他对青年人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班杰明是多么珍惜时间啊!他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每分每秒,他不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榜样吗?

汉乐府的《长歌行》中写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时间能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珍惜时间能让我们拥有值得回忆的昨天,珍惜时间能让我们拥有充满希望的明天。反之,浪费时间则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李白是一个旷世奇才,但他小时候非常贪玩,只看到一个老奶奶在磨铁杵,他嘲笑那个人,可是老奶奶说得一句话改变了他的看法。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珍惜时间,刻苦读书,才成就了他这传奇的一生,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再举一个例子,大文豪鲁迅弃医从文之后,刻苦读书,读得眼皮直打架,实在读不下去了,就抓一大把生辣椒放进嘴里嚼,接下来继续认真读书。就是因为他这些珍惜时间,才写出了许多犀利而又鼓舞民众的文章。现在,咱们再来说一说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他一生创造来三千多个发明,大约五六天就要做出一件发明。

如果他不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作,会有那么多造福后人的发明吗?我们不妨学习一下他们,虽然做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于我们来说遥遥不可及,但我们至少也可以更快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更舒适地生活,更快乐地成长。是啊,这不是一件多难做到的事情,但却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只要我们从现在起珍惜时间,那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描写名著的读后感六百字5凡尔纳一生著作累累,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这本《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疾走的笔触下,是一艘巨大的潜水艇,艇内充满了种种高科技技术,朴素而不失高雅。它的所有者,是一个性格孤僻,深不可测的船长,他在隔绝世界的旅行中,却无意的接纳了来自大陆的'三名旅客:教授、仆人和一名“捕鲸能手”。在饱览海底美景的同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海洋描写,科学描写与人物描写是故事的三大重要特色。

书中对海底世界的众多浮想联翩,翔实而精彩。沉浸在这些优美的篇章中,如同身临其境,来到了缤纷的海洋深处。各种鱼类的细致描写也置入其中。这沸沸扬扬的海洋描写绝不仅靠一日之功就能信手钻来,需要作者大量查阅书籍,并具备科学的想象力。只有在长期的文字与科学的熏陶下,才能在岁月的沉淀中撰写出这一部巨著。由此可见,凡尔纳不仅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作家,也有着丰富的海洋科学知识。科学与文字,严肃与优美,在凡尔纳的海洋描写中有着完美的结合。

看凡尔纳的书,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的科学幻想。他对科学的一些推测与猜想,在多年后都被继往开来的科学家们所发明出来。就像故事中的“潜水艇”,它在当时毫无疑问,是荒诞怪异的想法。但后人在凡尔纳的想象下,发明出了真正的“潜水艇”!这也说明了,凡尔纳的推测不是空想而来,而是根据他多年的科学经验积累,丰富的想象而大胆地做出初步判断,在这一方面,凡尔纳不愧是“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虽然前两大描写必然是本书的两出“重头戏”,但随处可见的人物描写毫不逊色任何华丽的词句。书中的角色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船长是孤傲的,教授与仆人是随和的,而那位名为“尼。德兰”的捕鲸能手是暴躁的。不同的性格,交会出的火花在人物的对话中有着重要体现。

他们的言行举止,同样有深思,有悬念。教授的多次试图逃生,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船长的冷漠,蕴藏着什么重大的行动?对于阿龙纳教授最后的猜测:船长有着复仇的种子。相信给众多读者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三个人无意的海底之行,是知识的饱览还是阴谋的造就?不得而知。也许,只有凡尔纳才能解开这个人物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