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阅读答案十篇

时间:2023-03-30 21:17:16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1

2015年4月23日为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乐趣”,倡导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日,一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了全民阅读的新变化。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

请你为倡导全民阅读写一则宣传用语,不超过20字。(4分)

这是一道很有现实针对性的题目,通过宣传用语的撰写,既能引发同学们关注现实的热情,又能考查同学们正确解读材料、准确把握题旨、精当语言表达的能力。材料的第一段提出了读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第二段揭示出我国国民读书量不足的现象。既有不足,就需补救。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题目要求同学们从“倡导全民阅读”的立意角度写一则宣传用语。宣传用语与海报有相同之处,都以倡导、号召为主,但海报字数相对可以多一些,宣传用语贵在简洁、准确、鲜明,因此对于题目中字数的限制不可等闲视之。

[失分示例1] 我国国民读书量严重不足。

[分析] 这个答案不能得分,它把新闻概括题与宣传用语题的要求与答法混淆了,只对材料中第二段所反映的现象作了概括和揭示,没有反映出“倡导全民阅读”的题意。

[失分示例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分析] 这个答案出自刘向的《说苑》,虽然还算切题,但直接引用名句是不能得分的。

语用题不同于名句默写题,题目要求“写”一则宣传用语,同学们应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切忌 “背”一句、“抄”一句来应付。关于“书籍”的警句格言很多。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但这些都不能用作答案。另外,宣传用语要求通俗易懂,用文言表达也是不合适的。

[失分示例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分析] 这个答案问题颇多,不能得分。一是字数超过要求;二是虽有倡导、号召人们多读书的作用,但一来与失分示例2相似,搬用了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二来反映出的封建时代的读书理念十分陈腐,略带功利,不符合当下时代主流。当代中学生的读书观念应超越古人,胸怀更博大,旨趣更高尚。

[失分示例4] 书是阶梯,书是阳光,书是希望。

[分析] 此答案只能得1分。虽然运用排比手法揭示了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但没能领会题干中“倡导”的意味,答题中欠缺倡议、号召的内涵。

[失分示例5] 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热爱读书吧。

[分析] 这个答案可得2分。宣传用语要求切合主题、语言生动,此句虽然符合“倡导全民阅读”的主旨,但语言平平,缺乏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

[高分示例] 让阳光照进心灵,让书籍深入生活。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l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沉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水面慢慢漂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加力量。鱼终于跳出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桨、舵柄、刀子筝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副大鱼的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一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第11题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怎么理解?(5分)

答案:奋斗有时会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但是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第12题 (1)小孩最后又表示要和老人一起出海,这是为什么?(2分)

(2)这个转变是否太突然?(2分)

答案:(1)孩子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回到他的身边。

(2)这个转变在前边有铺垫:即使他父母嫌老人“背运”,孩子在第85天早上仍然准备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可见他一直崇敬和依恋老人。

第13题 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衬托的手法。

第14题 阅读本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85天出海的时候,曼诺林为什么没有跟着老人一起去?(2分)

(2)在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怎么理解?(3分)

(3)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形象?

答案:(1)因为前84天老人什么收获也没有,他们嫌老人运气不好。

(2)狮子为百兽,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是力图从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3)老人是一个面对厄运而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

第15题 “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这句话怎么理解?(5分)

答案: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社会发展。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①。督抚大吏争上符瑞②,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③,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日:“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日:“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日:“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日:“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榜④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

第16题 简单概括世宗、海瑞的突出的人物特征。(6分)

答案:世宗是一个知错不改的国君,海瑞是一个以国家为重的忠臣。

第17题 用现代汉语写出“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文字的大意。(6分)

答案:这个人向来就有固执的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清楚地知道触犯了皇上当死,他自己买了一口棺材,跟妻子做了诀别,正承担着罪名,在朝廷等着惩罚呢,连他身边的随从都已经走了,这表明他是绝对不会逃跑的。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3

【关键词】科普类书籍 阅读 交流策略

科普类书籍是以现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用科学和辩证的视角剖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的书籍。读科普类的书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可事实上学生不太喜欢读这类书,因为科普类书籍大都枯燥乏味,比较难读懂,没有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丰富感人、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阅读交流时如果像文学类作品那样讲讲故事情节、聊聊人物形象,显然行不通。那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科普类书籍的能力?笔者认为在阅读交流时根据科普书籍的文体特点、文本内容采用多样的阅读策略至关重要。

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一书讲述日常生活中万物的故事,分别涉及城市的衣食住行、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人与自然三个方面,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对于这些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交流策略。下面笔者就以此书为例谈谈高年级科普类书籍阅读交流的一些策略。

策略一:借助图表

《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辑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有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有些是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的,还有是读了此书后想知道的另外一些知识。阅读时,可让学生借助下面这份表格,在书中做上不同的记号,也可以将相关要点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便于和同学交流。

交流时,重点围绕读懂了哪些新的大自然的文字,用简洁的概括的话语与同学分享,如砧状云是雷雨的前兆;白嘴鸦飞来,表示春天已到;雪花原来有很多形状;北方气流和南方气流相遇会生成旋风;碱液可以消灭麦粒的天敌――象甲虫……把还想知道的知识进行归类,对不理解的知识鼓励课外再读其他的科普读物,适时进行相关读物推荐,激起学生阅读其他科普读物的愿望。

策略二:绘图讲解

通过阅读交流,学生已粗略地读懂了一些大自然的文字,教师可继续引导:那你能揭秘大自然的文字吗?像雪花有很多形状,可到底有哪些形状,你能画出来吗?像冰雹是怎样形成的,能借助示意图介绍给大家吗?能用流程图来画画水的奇异经历,并介绍给大家吗?麦子的敌人到底有哪些,长什么样,你会画吗?每个小组可以就最感兴趣的或认为最神奇的1种或2种大自然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抓住重点,绘制好概念图、示意图或流程图,并借助所绘的图做好交流准备,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下面就是学生所绘的“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阅读交流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在提取信息、绘制图画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并且在借助绘图讲解中使知识点更清晰,阅读的兴趣更浓。

策略三:知识竞赛

本书第二辑是《城市里的故事》,讲述了城市里的街道、地铁、电流、路灯、自来水、马戏团、生物园地、剧院舞台等的有关知识。阅读本辑时,可让学生边阅读边对特别感兴趣的、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让自己大开眼界的知识点做上记号,然后根据书中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出考题(要附上答案),来解密“城市的衣食住行”。每个学生至少出10题,题型要丰富,可以文字形式呈现,也可以图画形式呈现。(下文呈示的是一位学生出的题)

选择题。

(1) ( A )和( C )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表。

A.地球 B.闹钟 C.星空 D.手表

(2) 鹦鹉每天吃( A )食物就够了。

A.25克 B.250克 C.25千克 D.250千克

是非题。

(1)最早的街灯是瓦斯灯。( × )

(2)大象每天要吃10公斤的糠麸、油饼、黑面包。( × )

(3)照明器具既能表现彩虹,也能表现耀眼的闪电,还能表现极光。( √ )

简单的问答题。

(1)地铁里的空气又新鲜又清洁,是因为那里有什么?(通风机)

(2)无形的劳动者是谁?(电流)

(3)你知道除了书中讲到的最早的蒸汽发电,后来的水力发电外,现在还有什么发电?至少说出2个。(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下面4幅图分别是什么,你认识吗?

在各自出题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知识竞赛题及答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答题分必答和抢答,答对加10分,抢答错扣10分,最后决出此次竞赛的冠军组,同时根据编题及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

这样的阅读交流不单单关注了结果,更关注了阅读交流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内化,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

策略四:制作海报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4

一、要发挥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侯选。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不仅要求同,也要求异,即发散性思维。在小学阅读训练中,我教导学生从事物的几个方面,多个层次看问题,可以顺向思维,也要学习逆向思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讨论能力。讨论特点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讨论过程是学生反馈信息,互相交流的过程,也是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形成规律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思维更加活动,沿逆向或多项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二、教师在指导小学阅读时要讲究技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作用。教师的引导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为儿童已有认识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而要引起学生对外界的注意,就要进行提问,引起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冲撞,所以说“提问“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学习的手段了。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曾遇到这种情况:上课时,有时问题提出只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有时提的问题并不难,但就是没有学生能够应和。这是什么原因呢?课下思考后总结出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讲究技巧。知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所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不知所问,弄不清这个问题“问”什么,要答什么。这主要是学生对问题的问句缺乏分析理解能力,因而无从回答。(2)知道问什么,但却不会组织答案,不知从什么地方答起。这主要是学生不能将问的信息与答的信息联系起来。(3)心中明了,却答不清楚,不能扣住“问”而针对性地答。这主要是学生不了解各种问题回答时的基本叙述模式。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教师“提问”的同时就要教给学生关于各种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思维策略。往往学生没有办法回答问题是因为他对问题的理解思路不同。作为教师,可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在提出问题之前,老师可以自问自答一个问题,可在中间插入讲解自己对问题的思路的思考过程,供学生模仿;教师还可以将问题转换,如把“为什么……”转换为“是什么什么原因……”,或在教学时特别提示在问题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找出与此有关的段落或句子。这样,学生就能有了思考问题的策略,不至于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二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常见问题的归类,掌握各类问题。大体上来讲,常见问题可以归纳为几种格式:(1)“是非题”,学生主要分清是还是不是。(2)“分析题”,学生要明白问题的根据原因,依据在哪里,这样的问题一般采用“为什么……”的句式。(3)“归纳题”,这类问题总是采用“……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什么”等格式。学生就清楚地拣出和这些问题有关的语句或关键词语,并将这些要素连接成答案。要想让学生清楚教师问题属于哪种类型,这就依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重复加强练习,到引导学生有自我问答能力为止。但是在提问中也要避免“一问到底”的问题。有的刊物是为了怕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就放弃了启发式提问方法,仅仅是简单机械式问答。这种问答方式在课堂上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所问的问题毫无思考价值,不能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以教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为例,教师经常这样提问:(1)课文围绕哪句话写的?(2)海面上浪大的时候,海底怎样?(3)阳光能射到海底吗?(4)海底有没有声音?等等。这些问题很浅显,学生读了课文很快就能捞到答案。本来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课文描写得生动有趣,读者都能被深深吸引,但经老师这样的提问使课文变得平淡无奇了。这就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概念。

三、应用最新的硬件设备来帮助阅读教学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5

关键词: 高中历史 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策略

古人云: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然而在当今处处充满功利性的社会中,对不少人而言成了一种奢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多数人眼中的阅读,认为是语文课才需要培养的能力。在家长和学生传统意识中的历史学科,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经常考试前碰到学生问我,有没有背诵提纲及测试重点,说明学生学习历史的观念和方法有待改进。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要想教给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从特定历史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经过加工整合,形成较为科学、准确的认识史料的能力。如《必修二》中“中国古代商业”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理解”、“分析和概括”等字眼中可以看出其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的考察。

高中历史教学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实际经常出现课程任务紧张,课堂上不能过多给学生讨论和思考时间,最终回到老师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由于不具备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变得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育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学中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师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应贯穿于平时训练中。学生做题往往从材料中的时序、关键词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出判断,而忽视对材料中的每一句的充分理解。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归纳,是培养学生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途径。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设置问题,限定时间,把教材中的正文当成材料阅读,通过材料找到答案。如学习《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儒、道、法不同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学生阅读中进行一些方法指导,用笔做好记号和批注,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阅读效率。通过找关键词关键句提取有效信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可以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如今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可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以高中人民版教材为例,除了正文外,通常配一些插图如文物、地图体现历史真实感,同时设计了“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采用大量原始资料、诗歌、民谣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图示和表格等多种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横纵向历史思维能力。另外配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思考”、“自我测评”及“材料阅读与思考”题。

二、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平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将历史课外阅读引进历史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到有趣实用的历史课堂,拓宽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方法。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新信息平台的出现,历史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更多课外资源引进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增加历史学习乐趣。如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在学生阅读教材之前,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节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打出一张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照片,然后在PPT上打出外交史上的幽默故事,设置问题:有人说,是典型的谦谦君子,他的外交风度与机智令无数人折服,你同意吗?为什么?为讲授新课创设一个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远比直接设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灵活有效,符合如今考试问题设置多样化的特点。

三、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结合课外练习,引用一些典型高考题目,结合不同题型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考试,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试题常常以“大跨度、高概括”、“小切口、深分析”等材料题型出现,具有“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特点,且形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具有创新性,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考查形式来说,文字性材料居大多数,可分为叙述性文字材料和原始性文字材料,参考答案是对材料的高度概括,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把历史材料概括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对学生和老师而言,这都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以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0题为例,根据所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本题利用中国古代和近代海洋利用的相关史料,综合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及辨证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明清之前的相关史实可以提炼出其“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的特点,利用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等史实提炼出“海洋意识不足”的特点。而有些考生没有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找不到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停留在泛泛而读的层面,从而得不出答案。从实际教学和平时改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材料阅读缺乏兴趣,阅读理解能力比较有限,浏览完材料后无所适从、不知所云。或找不出重点句和关键句,答案变成照搬原文,抄原文不能抄到重点。所以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有必要的。

常言道:“读无定法,读贵有法。”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上多下工夫,提高阅读效率,掌握方法。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阅读能力,将远比死记硬背来得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6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21题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

第22题 哪几句用了比喻手法?

答案: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第23题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中的典故。

答案: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招揽人才。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试题。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第24题 作者揭露“弃城图存者”和“擅兵坐观者”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揭露“弃城图存者”和“擅兵坐观者”可以与张、许的爱国行为构成对比,从而驳斥了那些小人不批评坏人而专门指责君子的卑劣用心。

第25题 这段文字是怎样概括张、许的守城功绩的?

答案:“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第26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逆:

就:

滋:

淫辞:

答案:逆:事先转移。 就:接近。 滋:增多。 淫辞:夸大失实的邪说。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第27题 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第28题 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答案: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第29题 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7

第一,从统计图中获取时间、空间位置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时间变化特征。如2015年上海卷,要求根据甲、乙两地某日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推测乙地的位置,该日节气,甲乙两地距离等。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地理原理,图中信息仅仅提供解题条件。

第二,从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时空信息,数量特点等。如2015年新课标Ⅱ卷要求根据气温、气压变化曲线判断沙尘暴经过的时间,要求根据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判读河流结冰期。该类试题的准确解答直接取决于获取图中正确信息。

第三,从统计图中获取属性数据,直接判断地理事物或进行简单运算,判断地理特征。如2015年广东卷要求根据近几年的常住人口变化判断省区,浙江卷要求根据自然景观,推断对应气温、降水数据及特征等。解答该类试题,需要记住重要地理数据。

第四,从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地理信息,探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要求根据水位变化曲线,推断该海域外力作用的变化,流域环境变化等。解答该类试题,重点是数量信息与地理原理的正确对接。

由此可见,正确地解读图表信息,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基础。下文从统计图入手,重点探讨各类图像信息解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典型例题,分析该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一、解答技巧

从命题主题看,统计图表类试题经常反映土地、人口、城市、产业结构、温室气体、气温、降水、日照、辐射、水位、径流量、昼夜长短、太阳高度、人均GDP等可度量的地理事物的属性及变化特征。所以,熟悉土地类型、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影响,人口问题及影响,城市化过程及特征,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规律,温室作用原理,降水成因及时空变化特征等地理概念、原理及规律是解答该类问题的根本依据。

从图像类型看,主要有坐标统计图,如曲线图、折线图、三角坐标图、玫瑰图等;结构统计图,如扇形图、饼状图、柱状结构图等;特殊统计图,如人口金字塔图,气候直方图等。掌握统计图的一般读图步骤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切入点。读统计图重点关注四点,以图1和图2为例:

1.图名。统计图表的名称揭示图表的主题,在做题过程中要关注图名,便于缩小思维范围,发现核心问题。如图1为“我国某地某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将思维聚焦在“我国”、“一天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等关键词,明确思考主题为“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而图2为“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引导思维的关键词为“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思考的主题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

2.图例。图例表征图表要素,为读图提供线索。如图2,根据图例,可发现图像反映耕地、林地、草地、牧草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地、未利用土地等七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时间变化及相互关系等内容。

3.内容。统计图表可分为坐标统计图和结构统计图。坐标统计图一般反应地理要素的时间或空间变化过程,侧重发展阶段、极值变化、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如图1,根据折线的波峰和波谷变化,可推断天气阴晴变化对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推断昼夜长短,进而推断地理位置。结构统计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侧重组成、比重、发展变化的分析。如图2,根据不同要素的数量变化,可推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耕地比重下降,林地和牧草地比重在增加,而未利用土地减少,反映生态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日趋强烈等。

4.表达。应善于将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语言,或转化为熟悉的地理图表语言,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信息支持等。在阅读地理统计图表的过程中,边读图表,边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在图2中,从1996年开始,随时间推移,耕地减少,林草地增加,反映退耕还林、还草的现实影响等。

二、各类试题解答

类型一曲线、折线图

曲线、折线图反映地理要素时空变化过程,从表达要素讲,有自然要素曲线图、人文要素曲线图。曲线图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渐变过程,折线图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趋向,做题时要注意区分。

阅读自然类坐标曲线图,关键是识别曲线类别、关注极值含义,分析要素关系。第一,识别曲线类别。阅读多要素复合曲线图,一定要根据图例,识别每个曲线的名称及对应的坐标轴,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第二,关注极值含义。极大值、极小值往往具有特征识别的含义,关注曲线中极值并和地理数据的地理意义建立联系是阅读曲线图的关键。如200mm年降水量代表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一月均温0℃以上,表示可能位于亚热带地区等。第三,分析要素关系。多要素复合曲线图要素有必然的联系,从地理位置出发,建立并分析各要素的关系是读图的核心。

例1(2015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图3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馕律仙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A.3月B.6月

C.9月D.12月

【参考答案】(1)A(2)B

【解题思路】第(1)题,由图可知,4-6月气温逐渐升高,蒸发增大;降水量逐月增加,地表水资源增加,蒸发增大;降水增加,反映云量增加,而不是减少;风力变化的信息无显示。故选A。第(2)题,从图中看出2月末3月初蒸发量开始大于降水量,水分亏损,一直到6月末才结束,水分累计亏损最严重的月份为6月。故选B。

阅读人文类曲线图,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第二,看水平。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第三,看速度。曲线斜率大,反映增速快;斜率小,反映增速慢。第四,看阶段(区域)。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两个发展阶段。多条曲线复合图,看转折点之间重复范围,进而确定阶段及区域。

例2(2015年高考上海地理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图4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的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1)B(2)B(3)C

【解题思路】第(1)题,人口增长率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之和,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平稳较低,而且为负增长,机械增长决定人口增长率,2008年机械增长最多。故选B。第(2)题,由于上海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而且远大于负自然增长,则人口持续增加。故选B。第(3)题,人口生育率增加,减轻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但由于符合条件的家庭有限,不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大幅上升;该人口新政能在未来缓解劳动力比重减少的趋势,并改善男女性别比例等。故选C。

类型二柱状统计图

柱状坐标图便于比较不同地理事物的数量和结构特点,通常用于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分析。阅读柱状图,关键要比较不同地理要素的统计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一,注意坐标单位,是百分比还是具体数量,若为具体数据,要注意数值的单位等。第二,从整体着眼,比较不同地理要素的数量差异,并分析相互关联性。

例3(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图5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参考答案】(1)D(2)C

【解题思路】第(1)题,根据10年间该市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面积2003-2009年增加,2009年之后又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特别是2009年到2013年4年间增加幅度大;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不大,故可推知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故选D。

第(2)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路面增加,降水的下渗量会减少;居民间购物及上下班等通勤距离将扩大;林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热岛效应”将更加显著。故选C。

类型三变式坐标图

变式坐标图是在二维和三维坐标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换形成的,主要有玫瑰图、雷达图、斜坐标图等。变式坐标图便于从多个维度表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普通的坐标图比较,信息量更大,反映地理特征更完整细致,故成为地理事物的重要信息载体。如玫瑰图的阅读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极值分析。阅读玫瑰图,必须注意变化最大的方向和最小的方向,此方向反映地理事物的特征数值,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属性和运动特征。第二,关系分析。玫瑰图反映地理事物整体的时空变化,注意每个方向变量关系的分析,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特点。

例4(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多选)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图6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A.承德B.保定

C.张家口D.廊坊

(2)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A.人口多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D.经济实力雄厚

【参考答案】(1)BD(2)AB

【解题思路】第(1)题,发展批发、物流等服务产业,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便利的交通条件。读玫瑰图可知,廊坊交通条件最好,次之为保定。故选择BD。第(2)题,从图中发现,保定服务业优势明显,在四城市中排第一,比^保定市各项指标,交通位于第二,人口位居第一,两者综合作用,发展服务业比较优势明显。故选AB。

类型四扇形、饼状图

扇形图通常把圆面划分为若干个扇形面,每个扇面承载一项数据,其所占面积大小表示某项要素占总体的比例,可以用来反映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饼状图是在扇形图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一种统计图。饼状图在反映某些地理事物比例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反映地理事物的绝对值。扇形、饼状图能形象直观的反映地理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高考地理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都经常出现。阅读结构统计图,主要是分析组成、比例、发展变化、相互关系等。

例5(2015年高考海南地理卷)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图7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2)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美国近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D.生产技术高

【参考答案】(1)C(2)B

【解题思路】第(1)题,比较不同年份统计图可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份额从1981到2000年持续减少,而中国大陆和墨西哥及其他地区份额持续增加,反映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优势下降,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技术水平、品牌优势会加强,原材料对服装业影响较小。故选C。第(2)题,比较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墨西哥出口服装的比较优势,墨西哥的优势是距离美国近,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综合比较,主要的因素可能是加入自由贸易协定,通关税率低。故选B。

类型五人口金字塔图

人口金字塔图也叫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金字塔图可反映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等结构特点,进而揭示人口发展变化特点、人口问题,并引出人口政策等现实问题,因而得到命题者的关注,成为人口地理图表考查的热点。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可获取下列信息:第一,判断人口年龄结构。扩张形金字塔,对应年轻型人口结构;静止型金字塔,对应成年型人口结构;收缩型金字塔,对应老年型人口结构。第二,推断人口增长率。根据人口金字塔底部的宽窄,可读出0~4岁婴幼儿的比重或数量,相当于0~4岁幼儿的出生率,数值越大,即底部越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金字塔图底部越来越窄,反映自然增长率下降的趋势。第三,计算人口年龄构成。阅读图表,找到相应的年龄段,获取男女人口比重或具体数据,相加可得到不同年龄段人口数及性别比例。第四,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因素。人口金字塔中某个年龄段人口的突变反映自然灾害、战争、国家政策等突变性因素的影响。将金字塔中的年份与年龄段作差,可推算突变人口的出生年份,联系历史社会背景,可分析影响因素。如我国某地1982年5~9岁婴幼儿比重高于0~4岁婴幼儿比重,联系20世纪80年代历史背景,计划生育政策起到极大的作用。

例6(2015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图8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参考答案】(1)D(2)B

【解题思路】第(1)题,比较c方案和a方案,可发现两个金字塔结构不同,c方案金字塔底部较a方案金字塔底部宽,反映青少年多,比重较大,而人口性别比差别不大;c方案老年人口、青壮年人口较a方案少,但比重差异较小。故选D。第(2)题,结合我国国情,人口总量大,就业压力大,人口净增加量仍很大,不能完全放_计划生育政策,应选择中间方案,逐渐改变生育政策。B方案青少年人口有增加,不同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也较为合理,人口性别比协调,故选B。

三、能力测试

(原创)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一般认为,生育率小于2.1,新生人口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数量。图9是某年国际人口总和生育率比较图(注:欠发达国家没有包括最不发达国家),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A.发达国家人口生育率最低

B.欠发达国家人口生育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世界人口平均生育率仍保持较高的水平

D.中国人口生育率水平最低

2.较低人口生育率的直接影响是()

A.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

B.人口抚养比的下降

B.总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C.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原创)图10反映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客运输入、输出联系强度,数值越大、表示输出和输入的客运流量越大。读图,完成3~4题。

3.具有高输出、高输入特征的城市是()

A.徐州、连云港、舟山、淮安

B.上海、杭州、苏州、南京

C.嘉兴、南通、宁波、盐城

D.镇江、淮安、常州、南通

4.提高徐州、连云港、淮安等苏北城市客流运输能力的主要措施是()

①完善区域内的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②重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转型③提高区域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水平④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整治淮河洪涝灾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原创)图11为我国不同省区能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数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区域中,能源持续性最强的是()

A.东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6.提高我国东部地区能源可持续性的可行措施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②建设水电站、开发生物能,增强电力供应能力③加快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④加快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弥补油气不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原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深圳市属于较重酸雨区,酸雨给城市生态带来重要影响,酸雨污染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图12是深圳市2001-2011年降水pH值逐月变化情况统计图。

简述深圳市酸雨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据图可知,发达国家生育率为1.6,高于中国,不是最低的地区;欠发达国家生育率为2.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人口平均生育率为2.6,略高于2.1的临界值;中国人口生育率最低。故选D。

2.A较低的人口生育率导致婴幼儿数量减少,老年人比重增加,老龄化问题严重;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但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人口增长放慢,但人口数量可能仍然增加;社会逐渐缺乏劳动力。故选A。

3.B根据坐标轴数值变化可推断,上海、杭州等城市输入和输出联系强度均大,为高输出、高输入特征的城市。故选B。

4.B据图可知,徐州、连云港等苏北城市为低输入、低输出城市,客流量较小。一方面发[LL]展经济,提高经济水平,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要重视区域内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内部联系。水利设施建设、工业改造,不属于直接提高客流量的措施。故选B。

5.C据图可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数值较小,为负值,而青海、甘肃、新疆等省份数值较大,为正值。可推断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持续性弱,西北地区能源持续性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数值普遍比西北较小,则西北地区能源持续性最强。

6.B东部地区能源短缺,必须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水能较少;太阳能、沿海风能和地热能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粮食产量在减少,开发生物乙醇不如中部地区。故选B。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8

一、图表式选择题

1. 命题特点

图表式选择题是以图表加文字说明为载体,主要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此类题的命制主要是借助于表格、图示或图表加文字说明等方式,把要反映的现象表达出来。考生通过分析表格或图示,得出一些经济学结论或启示。由于命题者是围绕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设计图表,所以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考生必须理解图表所涉及的基本事实,从提供的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并结合《经济生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解题指导

(1)审题:①认真阅读图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文字信息等内容和要求,尤其要注意图表中的归纳性语言。②分析图表纵横关系,找出图表中蕴含的显性或隐形信息。如果是两个以上图表,还要分析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③分析图表下面的注释,因为注释是对图表内容的补充或说明,对理解和把握图表的整体内容起到帮助作用。④分析题干的指向或要求,建立与教材知识的对接关系,实现课本知识的迁移。

(2)解答:①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结合设问的指向性,将图表中的定量数据分析转化为定性的经济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②结合题意,对照题肢,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题肢,选出正确答案。

3. 例题分析

①VIP供给更有限,需求更旺盛,因此单价高于普通区 ②关键场次的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因此单价高于一般场次 ③套票折算的单场平均价格低于各场次单价,有利于提高球票销售总收入 ④不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将会增加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分析:选A。本题考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供求关系影响价格。VIP区的球票供不应求,其价格高于普通区球票,①正确。价格影响需求。套票折算的纬∑骄价格较低,会增加套票的需求量,从而提高球票销售的总收入,③正确。关键场次的球票需求量大,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②错误。普通区和VIP区的球票互为替代品,普通区球票价格降低会减少VIP区球票的销售量,因此④错误。

二、图像类选择题

1. 命题特点

图像类选择题通常提供1-4个图像(或图示),内容一般为当年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要求考生在阅读图像的基础上,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图像所表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选出正确答案。图像类选择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语言转化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图像类选择题具有文字少、信息量大、可比性强、灵活多样等特点。

2. 解题指导

(1)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量变是什么,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弄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因为在经济学中,函数图表有横轴代表因变量,竖轴代表自变量的说法,这与数学的表示法不同;弄清曲线所代表的实际内容。

(2)根据图像题题干的说明性文字,联系教材知识,弄清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纵横坐标,把握曲线变化趋势;有的题还要明确是点移动还是线移动,如果曲线发生平移,可添加辅助线,分析引起平移的因素,借助辅助线比较判断。

(3)比较不同曲线的差异,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像及其曲线的变化规律,同时还要学会图文转换,把图像表达的意图转化为教材知识的内涵。

(4)分析题肢的内容,联系教材知识,依据设问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判定并选出与图像意图相同的题肢。

3. 例题分析

分析:选A。一般说来,价格与供给成正比关系,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材料信息显示,国家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这意味着生产成本会降低,商品本身的价格没有变,商品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这就可以确定选A项,排除B项。C、D两项显示的是价格变化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三、图表填空式主观题

1. 题型特点

图表填空式主观题以图表形式命题,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列举材料,二是让考生分析其《经济生活》依据。此类题属于原理运用型、因果型试题的混合运用,其亮点是材料与观点准确对照,所以考生在解题时只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明确考查方向并把材料折射的原理揭示出来即可。

2. 解题指导

(1)审题。解答图表填空式主观题首先要审材料,概括大意,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其次要审清设问,明确设问类型、设问的指向性、所用的原理内容以及要求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2)解答。解答图表填空式主观题首先要研读示例的内容和答题方式,并根据示例的模式和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在这里最重要的还是要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这样才有可能把与该材料相关的经济学道理联系起来分析,然后根据设问的提示把材料的中心意思与教材中的观点联系起来思考,对照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3. 例题分析

例3 (2015年重庆卷)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分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并概括大意,找出材料中的“和平年代,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等关键词,然后根据设问和示例的要求并联系《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和平环境对增加财政收入、发挥财政作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①在财政方面,有利于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加,有利于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民生经济。②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融入经济全球化。

四、图表型主观题

1. 题型特点

图表型主观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热点问题为背景,列举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数据,以图表、图示或数据的形式命题,要求考生解读图表提供的信息,通过比较思考,纵向比变化,横向找差距,动态把握表格中的数字变化,然后让学生归纳图表反映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题型具有文字少、信息量大、可比性强、灵活多样等特点,便于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2. 解答方法

(1)审题:①审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图表所要说明的内容,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和中心,为解答试题指明了方向。②审图表内容。分析图表内容要做到“三比较”,即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表与表之间的比较。纵向比较是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的变化发展趋势。横向比较是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其内在联系,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③审注释。注释是图表的延伸和补充说明,它往往对组织答案有较大的影响。注释有两种情况:一是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二是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答案的重要来源之一。④审设问。通过审设问,明确设问类型和要求,并根据不同的要求组织和生成答案。图表类试题的O问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图文解读类,如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问题),此类设问属于“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二是关系揭示类,如“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此类属于“为什么”方面的问题。三是认识类,如“谈谈你对图、表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此类也属于“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四是措施类,如“……应采取的措施(做法)”,此类属于“怎么办”方面的问题。

(2)组织答案: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炼教材中的观点或结论,根据设问的要求,把材料中信息转化为经济学角度的分析和认识,也就是由定量分析转化为定性分析。在生成答案时要遵循从数据到术语、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在组织答案时还要做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表述规范等。

3. 例题分析

例4 (2016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6年伊始,中资企业的几笔海外并购令人瞩目,并购的领域侧重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购既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入高端市场,也可以使被并购企业借助中国企业的关联渠道,特别是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和全球影响力。

(2)依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第一步,审设问。本体分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第二问要求回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第二步,审图表。首先要读标题,明确两个图表都是关于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内容。其次审图表内容,并对两个图表进行分析和比较。从第一个图表柱状图来看,反映的是2015年和2014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数量与金额数据的对比情况;第二个图表显示,1995年与2015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覆盖行业对比情况。第三步,通过分析,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材料由定量分析上升到定性分析,得出结论,生成答案。即2015年较2014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数量与金额上升,数量增长快于金额增长;1995年与2015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行业拓宽,结构优化。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考生可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等角度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9

“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一直都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热点,很值得同学们重视。对于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有时在考查中分得并不清楚,但对同学们总的要求是――能识别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并能鉴赏其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二、基础知识积累

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拟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衬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寓情于景: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不直接说出,而是寓于景物描写。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往往带有了人格化色彩。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佳节倍思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三、感悟高考题

例1: (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①反衬手法;②以鸦归巢反衬人却不能归家;③表达了作者在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例2:(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清]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案】①“带”采用了拟人手法。②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③使画面具有动感。

例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出关[清]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比鲜明;②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典型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③蕴含了思乡的情感,自然地引出下句“出关争得不回头”。

例4:(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②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③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3)运用此手法带来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鉴赏表达技巧绝不是仅仅列出一两个名词,最关键的还是要结合诗歌内容将创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分析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临其境”,将自己置于诗歌所描述的环境和历史大背景中,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语言组织要上层次,要有美感(多加形容词),要体现高三学生的水平。

五、趁热打铁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两句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这又是什么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借画中________________(特点)的梅花来表达作者的志向。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宋]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用了对比的技巧,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令人耳目一新,顿显奇意。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一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诗歌画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2.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以及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篇10

一、“四勤”

1、勤背诵。积极记忆高中课本中出现的生词及词组,理解其用法,并适当运用一些正、反义词对比,相似词对比等方式加强记忆。这一步虽然枯燥乏味,但少了它,学习英语就像折了翅膀的鹰,空有雄心却寸步难行。

2、勤朗读。这是学好英语的法宝之一。朗读的内容一般说来只限于课本,并不以背诵为目的,而着重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正确发音、连续语气等等。通过朗读可以熟悉单词及其用法,体会英语的语气、语境,增强语感。每天只需半小时左右,但须持之以恒。

3、勤练习。虽然“题海”战术不足取,但适当做一些练习,尤其是针对自己不足之处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完形填空这种难度较大、考查综合能力的题型,平时就应多做一些。每次做完后,认认真真地重新对照答案细细抠一遍,体会这些正确选项究竟合理在什么地方,出题者的意图又是在考查哪些知识点等等。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体会中,英语水平及应试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4、勤总结。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英语的知识点相当零碎,一定要在平时的收集、整理、总结上下功夫。平时听老师提到或是在参考书上看到的一些零碎的小知识都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用。

二、“四多”

1、多看。近年来英语试题的难度逐渐增大,试题的触角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从高一开始就应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以求开阔视野,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2、多听。近年的中、高考已逐步加入听力试题。其实,多听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增强语感。培养敏锐的语感将有助于增强辨析力和判断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3、多说。多说可以增强口语能力,加深记忆,使学过的知识清晰地映在脑海里,不容易被忘记。

4、多练。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增强实践经验,不至于临阵发慌,手足无措。而且,熟能生巧,做题也能做出规律,做出语感来。

当然,学习一门语言本身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所谓“四勤”、“四多”也只不过是一种加强的手段。要学好英语,更重要的是从语言本身出发,深入钻研其中的奥秘,从字、词、句、章各方面逐个加强练习,严守“四勤”、“四多”的原则,轻轻松松取得好成绩。

高中英语阅读的几点方法

1、两遍阅读法

在拿到英语文章时,要先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时抓住文章的generalidea,要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词语主题句或是结论性的句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句子或是生词,用笔划出来即可,只要不妨碍抓住文章的概略内容,可暂时不管。第二遍阅读要逐句细读,根据问题,找出能回答问题的关键词,对文章的生词要善于通过上下文的意思,和某些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猜出其生词的含义。这种通读与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是阅读中最普遍的方法。

2、略读法(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and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读阅读,如同从飞机上鸟瞰(bird‘seyeview)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skimmer)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在略读过程中,一般可运用以下技巧:以一般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求得略读速度;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这到的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转折词如however,moreover,inaddition等,序列词firstly,secondly等;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要回答的问题,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若无需要,不必阅读细节。

3、寻读法(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印刷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例如,在车站寻找某次列车或汽车的运行时刻,在机场寻找某次班机的飞行时刻,在图书馆查找书刊的目录,在文献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数字或号码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寻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寻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以下阅读理解中

( )1.If you go to Baker's Coffee House and Cybercafe on Tuesday evening,you can.

A.listen to live music B.eat delicious home made chips C.get poetry readings

本题只要求得知on Tuesday evening所能做的事情,别的信息我们可以忽略不记。按照寻读法的要求,我们只需要从文中获取这一个具体的信息点,其他的可以略去不读,所以我们从文中得知:poetry readings on Tuesday evening。所以答案选C。

4、标注记号法

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后,再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细节阅读,要认真理解每个句子以及题目的含义,在理解句意基础上,对一些关键词、重要词组、或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句子,适当地标注记号,以便解题时容易比较,对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