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0 17:33:58

产业经济管理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创新优化

畜牧产业经济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则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畜牧产业发展呈现出经济高增长、产品深加工、模式创新化等特征。但目前我国在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对此,通过加强对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和创新力度,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管理观念不够先进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畜牧养殖经济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专业化的养殖学习培训不足。在进行畜牧养殖时,通常是根据上一辈人口口相传的指导经验结合着自身养殖经验进行畜牧养殖,由于没有按照专业知识储备进行科学养殖活动,使得劳动付出与经济收益不成正比。经过长此以往养殖下,固化了养殖人员管理理念,对畜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现代化技术接收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如没有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所从事的畜牧养殖与市场大相径庭,不具备着市场竞争优势,加上畜牧产品市场已经逐渐饱和,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不仅影响了农村畜牧产业经济发展,还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推进。

(二)国内市场需求制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对畜牧产品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但我国畜牧产品净出口总量依旧保持稳定。目前来看,我国畜牧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在国际市场中需求量大的畜牧产品却难以走出国门。由于喂养饲料受到价格水平和资源分配的限制,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畜牧产品依旧会受到国内市场的影响,难以流通至国外市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畜牧产业经济发展。

(三)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体制,致使现今经济管理体制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化畜牧产业发展需求。一方面,传统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制度壁垒至今尚未打破,限制了我国畜牧产业市场结构的优化,与畜牧产业经济相关的活动无法得到落实;另一方面,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漏洞,无法为畜牧产业内部利益划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无疑是制约了畜牧业经济发展潜能[1]。

(四)引进养殖品种不规范

饲养品种质量的优劣对畜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人员缺乏现代化养殖技能,未能快速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再加上多种多样的引种方式致使市场流通中的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如养殖基地没有按照行业标准购买畜禽,只注重价格廉价,从而忽视了种苗质量;或者养殖人员没有提前对引种单位进行全面市场调研,没有对其信誉、市场口碑、生产情况等详细了解,进而盲目引进使得畜禽质量不可控;又或者是养殖人员缺乏辨别优质畜禽能力,引进时没有按照标准严格审核,容易出现部分禽畜患病流入养殖场,可能会引发疾病蔓延,弱化畜牧产业经济发展。

(五)防疫防控体系薄弱

农村畜牧养殖管理形式多为粗放式管理,规模较小且场地较为分散,使得疫病出现时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染,防疫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由于农村养殖场中畜牧数量、品种繁多,加上当下动物疾病多为传染性疫病,一旦养殖场缺乏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防疫条件,则会极大程度上增加疫病发病率。除此之外,农村缺乏专业的防疫人员,并且部分养殖人员错误认为防疫工作费时费力、用处不大,不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开展向工作。这些因素都会加大防疫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创新优化路径思考

(一)树立正确经济管理理念,转变农民转变思想观念

在地理条件因素作用下,部分地区农民安于现状,依旧沿用传统管理方式、小农经济思想,生产的畜牧产品仅是销售给周边地区,这制约了畜牧产业的发展。对此,为了实现现代化畜牧产业发展,树立经济管理理念,强调思想观念转变是当前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中的重点。对此,需要加强创新和优化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理念,以此来推动畜牧产业经济新发展。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树立正确的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管理的创新意识,牢牢抓好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建设工作,夯实畜牧产业经济发展。同时,针对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应及时解决并记录下解决方法,为今后类似问题积累工作经验。其次,管理人员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农民、村干部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立足于现代化畜牧养殖发展方向,加强养殖人员创新意识,通过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加强畜牧饲养管理力度,优化经济管理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做到科学发展、科学驱动、科学创新,促进畜牧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工作应保持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高度联系,加强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将农村畜牧产业产品带入到城市中进行深加工,延长畜牧产业链,提高相关产品的价值。总之,在多元化发展管理机制下,有效改变了我国当前畜牧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创新驱动畜牧业经济管理理念,使其得到有效的推广[2]。

(二)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强化畜牧产业队伍建设

在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工作方式方法决定了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现阶段,不少农村地区畜牧产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保障畜牧产业经济管理顺利进行,并且存在着部分管理人员对该项工作认知不全面,没有重视经济管理,进而无法实现管理预期目标。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乡村畜牧产业的资金支持,利用资金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经济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为人才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补贴,将人才留在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合理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定期对在岗员工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或外派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重点培训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将管理人员管理思想从传统理念中解放出来,学习现代化畜牧经济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队伍考核机制,用激励机制规范管理人员行为,避免出现违法操作等行为发生,促使畜牧人才队伍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实现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目标。

(三)发展创新畜牧经济管理,完善畜牧经济管理体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产业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全面实现经济管理深化改革,离不开创新驱动。在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中,要注重畜牧产品研发创新性,积极与相关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在不断提高畜牧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开发和研究新的产品,提高畜牧产品价值。针对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足,以创新为导向下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我国畜牧产品品牌意识,提高市场营销理念先进性,用体现出地方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作为畜牧产品卖点,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畜牧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有助于改善我国畜牧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畜牧产业经济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依靠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畜牧经济管理模式。同时,面临着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畜牧产业经济增长不断变化,应完善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要从制定顶层设计方针、出台惠民政策等方式,激励养殖户实施现代化畜牧生产经营。通过建立健全畜牧产业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畜牧产业发展。

(四)严格把控引进品种质量,构建完善疫病防疫体系

为了实现畜牧产业经济得到良性发展,需要从基础的引进品种开始,并对其进行严格质量把关。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不正规销售场所打击力度,控制住畜牧产业市场中不合规品种。针对外地引进的种苗,要采取科学严谨的检验方式,将外来品种与内地品种分开进行饲养,观察一段时间后,待引进品种没有不良反应后进行混合饲养,能有效避免购入病种致使在养殖场内产生疾病蔓延,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政府可以邀请相关专家为养殖户讲解养殖注意事项,让其能够分辨出畜类禽类质量好坏,合理选择饲料品种并配比,满足牲畜家禽每日营养需求,促使其健康成长,提高养殖产品品质,推动畜牧经济管理质量。同时,由于畜禽类疾病多以传染性为主,如在同一猪栏中,一头生猪发生腹泻反应,可能会造成大范围疾病扩散,严重时不仅会损害养殖户经济收入,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养殖户意识到畜牧检疫的必要性。通过防疫部门定期检疫,保障养殖区域空气流通,做好病毒消杀工作,记录畜禽生长情况,保障畜牧产业顺利发展[3]。

(五)构建畜牧业多元化体系,大力发展循环型畜牧业

畜牧产业经济发展提升离不开产业链的延长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对此,需要科学合理对农村畜牧产业分布布局,形成多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让其在融合中实现资源流通和共享,大力发展循环畜牧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将畜牧产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调节畜牧养殖结构,发展草食性牲畜,如奶牛养殖业与牧草种植业结合,促进农业与畜牧业生产得到良性循环,减少畜牧产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强和提升。同时,政府部门应给予大量资金来支持畜牧养殖场内建设沼气池,经过无公害处理后,对畜禽的粪便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沼气发电等,打破畜牧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壁垒,通过加强与其他产业之间合作交流,以此来提高畜牧产业经济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畜牧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着力于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原有畜牧养殖管理模式,优化和调整畜牧经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养殖人员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养殖环境管理和防疫工作,实现畜牧养殖现代化、科学化。促进畜牧产业得到良好发展,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晋华,彭艳.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创新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饲料,2021(22):94-97.

[2]高岩.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22,21(2):134-136.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新时代;乒乓球产业;经济管理;水平

新时代背景下乒乓球产业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乒乓球产业也得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机会,其主要呈现出产业经营种类以政府为主导、产业群众基础以成年人为主体、产业运营状况以链条状为核心的现状特点。

(一)产业经营种类以政府为主导

从我国目前的乒乓球产业四种经营类型来看,不难看出其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类型的,包括以体委和企业联合创办的乒乓球俱乐部形式、体委和企业合作的经营方式、国家事业单位或体委举办的乒乓球俱乐部以及企业独自创办的乒乓球产业。

(二)产业群众基础以成年人为主体

从目前我国乒乓球产业的消费人群来看,主要以成年人为主体,超过96%的成年人对乒乓球运动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们接受程度与参与程度最高的运动项目,这说明乒乓球产业的群众基础是比较广泛的。

(三)产业运营状况以链条状为核心

我国乒乓球产业运营状况有一条完整的链条,有着比较完善的组织架构,而且也建立了相对稳健的组织管理体系,不仅可以确保产业的长期运行,而且也可以为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场地空间。

影响乒乓球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乒乓球产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是从乒乓球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出发,可以从衍生品开发不足、产业产权度不明晰、赛制设计有待提高以及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而为提升乒乓球产业经济管理水平提供具体策略。

(一)衍生产品开发不足

乒乓球衍生产品的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其与市场的对接,从而拓展乒乓球产业,提升其经济管理水平。但是,目前的乒乓球产业衍生产品开发不足,缺乏对一些重要资源的开发,难以充分迎合当今市场的需求,不利于乒乓球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这是影响乒乓球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产业产权度不明晰

从目前的乒乓球产业经济发展来看,大多数乒乓球产业产权设置缺乏对产业经济需求的深入分析,导致其在产权明晰度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形成乒乓球产业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融合,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无法进行产权管理方式的有效创新,最终无法为乒乓球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赛制设计有待提高

乒乓球产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赛季,因为乒乓球联赛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的乒乓球赛制设计还停留在政府官方层面,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乒乓球民间资本以及民间组织的加入。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结合乒乓球产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创新赛制设计,以便在乒乓球产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提升乒乓球产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专业管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国的乒乓球产业中,一直缺乏比较专业的管理人才,不仅不能很好地满足乒乓球产业的商业化操作管理需求,而且也无法为乒乓球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乒乓球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乒乓球产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作为“国球”的乒乓球所产生的各种价值,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一)刺激国民消费

乒乓球运动相对于其他运动而言,拥有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所以乒乓球运动也得到了商业性的发展,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例如以乒乓球运动为主的俱乐部以及乒乓球经济比赛等,这些都可以在为民众带来欢愉的同时,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扩大产业发展

由于我国的乒乓球成绩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所以国内乒乓球热潮一直居高不下。无论是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乒乓球爱好,还是国内的乒乓球产品生产企业越来越多,这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以乒乓球运动为主的产业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经贸合作

我国作为乒乓球运动成绩首列方阵的国家,其知名度享誉全球。在各种乒乓球竞技赛斩获奖牌后,对我国与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产生了促进作用,我国通过乒乓球赛事的交流沟通也促成了很多国际间的经贸合作项目,从而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于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乒乓球产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建议

乒乓球产业要发展,提升其经济管理水平是必然的。尤其是在体育产业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之后,乒乓球产业更是要结合当前的发展实际,不仅要完善其体制机构,优化经营环境,而且还要引进专业人才,扩大消费群体,使得乒乓球产业能够围绕良好的效益增长中心,从而不断提升产业值,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体制机构

在目前现行的体制下,我国乒乓球产业发展的道路还没有完全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高端的乒乓球产业发展链条中,一些乒乓球队的经济水平还与高水准的球队仍然存在着差距,这使得我国的乒乓球产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需要结合目前的双轨制运行前提,不断摸索和创新,从而完善乒乓球产业的体制结构,让我国的乒乓球产业经济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优化经营环境

我们说,无论什么样的产业,要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都需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对于乒乓球产业而言,也不例外。为了优化乒乓球产业经营环境,作为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提供最优的政策支持,并且为了让政策更好地落地实施,需要提供整一系列的服务清单。作为产业经营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敏锐的战略眼光,结合市场环境以及相关政策,实时调整企业经济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乒乓球产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三)打造人才队伍

正如上文所说,我国不仅缺乏专业的乒乓球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而且管理技术也比较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在全国乃至国外引进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只有依托专业的管理人才,乒乓球产业才能够根据市场化环境,走一条产业化经营道路。另外引才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用才,要把他们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尽显其才,为我国乒乓球产业的市场化、职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四)扩大消费群体

从目前的乒乓球产业的消费群体构成来看,主要为中青年,即爱好乒乓球运动的群体。对他们而言,进行乒乓球运动以及相关消费,是一种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而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消费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如果乒乓球产业经营者不去进一步发掘扩大消费群体,那么产业经济效益将无法提升。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去扩大乒乓球消费群体,例如通过举办民间乒乓球比赛,以及提供乒乓球运动训练基地等,让爱好运动的人去了解乒乓球运动,继而产生消费动机,成为目标消费群体,从而促进乒乓球产业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体育强国”的理念主导下,体育产业得到了很好很快的发展,乒乓球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在新时代背景下,乒乓球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完整和稳定的。为了让乒乓球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给予相关的产业化建设发展政策,也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符合我国乒乓球产业发展特征的具体策略,而且还需要乒乓球产业经营者加强经济管理意识,不断学习与研究,及时更新发展理念,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另外,我们还需要为乒乓球产业的发展引进专业的优秀技术人才,让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投身到乒乓球产业的发展中来,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提升乒乓球产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立群.乒乓球产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0):156-157.

[2]郭华军.乒乓球运动社会价值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9(35):100-101.

[3]成凌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乒乓球产业经济管理水平[J].经济研究导刊,2017(14):35+65.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一、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农业经济便可折射出我国的综合国力,近几年来,农业经济管理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农村正走在新一轮结构性变迁的起步阶段,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村的经济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农村的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正确理解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带动农业经济走向信息化、规范化的道路。

2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规范化的管理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调动农民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以及高端化管理人才,这些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方式落后。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营模式,当然,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也将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基层管理机构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并不重视,而且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的规范性不强,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严重脱节,不能够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始终低下。3.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中,仍然存在部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不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出台的新政策,很难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进行创新,缺乏主动研究的积极性。许多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管理水平有限,抑制了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3.3不能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全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相关领导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视,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许多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害不能够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其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不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

4.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了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首先要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增长的发展制度,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要对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完善,将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明确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村征地的改革,对集体土地流转项目进一步规划。其次,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对农村的土地信息进行集中收集,保证农村土地的合法权益。最后,要完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根据地方优势来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4.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在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依赖科学的管理,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开通农业技术咨询平台,邀请农业知名专家开展讲座,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鼓励广大农民对农业知识进行搜索与学习,运用新媒体技术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促进技术的交流以及产品的流通。各个地方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另外要引进农业高端技术人才,为经济管理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4.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一批优秀的管理队伍。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积极的心态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高层领导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配备高度重视,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引进高端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户的农业生产与销售问题,通过技术产业联动机制的构建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以此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4.4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为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需要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的科学发展,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向,在农业经济结构中融入更多现代化元素。对农产品采用深加工的方法提升自身价值,加强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要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在农业经济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带动农村走向长远的发展之路。

5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各部门相关领导要充分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农业发展的信息化、产业化水平,全面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各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辛刚.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04-11.

[2]范毓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9-03-05.

[3]袁秀玲.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9-02-28.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保障。得益于经济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技术被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发展农业经济需要克服很多不同的困难,只有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1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将市场经济、自然规律作为重要的依据,以农业生产力作为对象实施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帮助其获得更多经济利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在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农村生产力,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1]。依靠农业经济管理,一方面能够避免更多不良因素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性,达到合理分配与利用有关农业资源的效果,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的良好作用,达到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目的[2]。

2山东省新泰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2.1农业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更加科学。对于山东省新泰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来说,2018年当地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是45.7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78.14%,2019年提高到53.8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约113.52%。第一产业结构变得更加科学,尤其农、林、牧、渔方面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现阶段,山东省新泰市建设了蔬菜基地3万hm2,林果基地2.49万hm2,经济林基地2.43万hm2,桑蚕基地0.45万hm2[3]。2.2农民经济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山东省新泰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为9678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90.34%。2019年当地农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为45.9m2,每百户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主要包含计算机20台、电视机265台、电话387部、摩托车260台[4]。2.3农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经济水平日益提升。2018年山东省新泰市的粮食总产量大约为68.79万t,其中小麦为35.6万t。2019年当地油料总产量为8.8万t,蔬菜总产量为244万t,相较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了大约46.8%和17.8%,并且实现了农业增加值38.6亿元。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山东省新泰市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创新策略

3.1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针对山东省新泰市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应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1)有效落实高效且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扶贫工程。不断促进优质特色种植业的发展,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支撑等方式,鼓励种植户种植食用菌、茶叶以及蔬菜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作物。(2)积极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工程项目。通过积极扶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在重点村落建立种植和养殖基地,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依靠企业带动农村发展,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的就业压力。(3)注重管理农业科技扶贫工程[5]。定期组织关于粮油、蔬菜、茶叶等核心技术的培训,使当地农民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4)积极落实驻村工作组帮扶工作。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正确应用单位包村和干部联户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使更多农民能够尽早脱贫致富。3.2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在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一是积极落实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根据山东省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相关规定,合理利用5000万元的省级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资金,不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在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产业链集群工程、农业科学创新工程,比如可以在翟镇、西张庄、泉沟等地建立相应的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肉鸭养殖管理工作,注重对疫病的有效防治,保证熟食加工、羽绒加工处理的合理性。二是有效开展中农联-鲁中枢纽性农旅电商物流园项目[6]。该项目的计划投资资金为20亿元,旨在建立农旅综合体,其中包括农副产品检疫中心、农云数据电商总部、农旅文化美食街以及农业博览馆等。中农联-鲁中枢纽性农旅电商物流园项目的总规模大约为45万m2,建设完成后,预计实体市场的年交易额高于130亿元,线上平台的交易额则可以达到125亿元,综合税收达到8000万元。三是积极落实光伏二期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在石莱、禹村、谷里、翟镇等不同的乡镇建设0.18万hm2的农光互补设施蔬菜基地,计划建设不同类型的设施蔬菜大棚大约8000个,同时不断健全相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四是加快花生加工项目建设。在刘杜镇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花生深加工项目,计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m2。与此同时,提供有关花生水洗机、原味生产线、榨油机等相关生产设备共计45台套,配套6000m3的恒温库。此项目建设完成以后,能够实现年加工烤花生和花生油等花生制品1.3万t,营业收入达9800万元,缴纳税费700万元[7]。3.3做好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在山东省新泰市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并完成招商引资3亿元的任务。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以中农联-鲁中电商物流园、光伏设施农业基地等作为重点。与此同时,积极建设以下项目,如投资4000万元的部级产业乡镇项目、2000万元的全国科技示范乡镇项目、2000万元的国家化肥减量替代项目以及600万元的省级高效蔬菜生产平台项目等。另外,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应始终把科学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联合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研究中心、产学基地的构建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8]。同时,倡导广大农民参与到职业培训工作中,普遍提高农民的实践应用能力,确立培养不同类型农业人才1500人的培训教育目标。加大新型农产品种植技术与思想理念的引入力度,紧密结合粮油高产的情况,科学引入玉米、花生、小麦以及蔬菜等新品种,以提高粮、油、菜的产量,以实现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3.4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速度。为了增强山东省新泰市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效果,应该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速度。具体来说,一是积极推广和宣传农业清洁生产、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新型技术,实现产业融合,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提升资源利用率。二是不断增加农业功能,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基地。三是积极开展“樱桃节”等农产品展销活动,打造更多绿色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加绿色农产品产量。在此过程当中,重点打造山东省新泰市绿色企业品牌,同时建立部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齐鲁美丽田园。四是科学运用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增强农产品的加工能力,科学编制农业生产标准,使山东省新泰市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山东省新泰市来说,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势在必行,对提高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十分有利。

4结束语

系统分析和思考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通过阐述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及作用,分析了山东省新泰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即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做好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希望此次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与结果能够为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与帮助,增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秀娟,赵新宇,李晓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1):193-194.

[2]邓栋,叶秋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0(3):49.

[3]毕建卫,李媛媛,赵明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经济期刊,2019(5):267-268.

[4]杨慧,张玉英,李逍遥.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2):128-129.

[5]韩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何去何从[J].商,2015(51):197.

[6]王梅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7,20.

[7]房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J].商讯,2020(3):154,156.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产业化;信息化

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经济的发展管理更是会对国家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自身利益。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需要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让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于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导致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且执行力也明显不足,使得无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严重制约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我国农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完善性,导致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农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不能更好的适应农业社会的结构调整。而在这种欠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很多经济活动也丧失了原有的活力,管理执行力严重不足,严重阻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3)长期以来,农业在我国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断流失,加之原有的农业经济体系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导致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1]。另外,在农业管理上,由于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并存在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无法真正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在执行力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较为单一,且经验不足,也导致执政能力严重不足。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农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而社会经济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而农业经济的管理理念,要真正渗透于农业经济中,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包括种植、深加工等,提高对农业产品质量的以及生产中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让农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2)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其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农业经济管理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规模开始不断得以拓展,并逐渐渗透于农业经济各环节中,而要将农业成果转变成农业生产力,还需要发挥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并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而农业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及农业科研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为农业经济以及生产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农业科技得到不断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持续性发展。3)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着产业化发展,除了可以加快农业产品的基础建设步伐,而且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3]。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利益联结的形式,让产业化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并让其标准化的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让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以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效益。

3结束语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调整及规划,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徐春园 张雪威 徐晴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孙雪妮,姜佑静,孙宝珠.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6(12):83.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展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大加快了人们工作、生活节奏,也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等过程的进一步加快,对于农业方面的经济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以求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1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制度体系落后于现有社会环境,不能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从古代到上世纪,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我国农村的生产力较为低下,因此主要采用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这种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大规模作业的要求。另外,我国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剩余的劳动力大多是留守老人或者妇女。从本质上来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过去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定居,导致大部分农田闲置,由于我国独有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周转比较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发展[1]。1.2金融及产销效能低下,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据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看,比较缺少系统的金融体系支持,严重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以后的几年中,在我国农业产业会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影响后期发展。另外,产销脱节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每个地区对于农业发展的规划不一样,存在不系统的规划,形成农业产出和市场需求严重不符合,影响群众的经济收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要加强关注度。1.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发展。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产品生产率比较低,跟每个地区政府对农业产业基本设施投入的力度大小,设施不全面,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有重要的关系。另外,农业科技的创新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限制农业产业往更高的层次发展[2]。

2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为优化农业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制度的保证是农业经济管理提升最基本的条件。建设全面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制度改革让土地流动性更好,依据各个地区农业状况,设立全面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新制度,要符合现在农村经济管理的根本需求。二、把制度改革好,把土地流转的各种项目规范到标准要求,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进一步推进,把目前的征地制度彻底改革,让城市乡镇规划用地流转管理更加标准。三、通过制度改革,让农业经济发展势力变得更强更大,指引群众自愿把比较空闲的土地承包出去,走向市场,帮助农业产业中发展比较好的企业进行经营发展。在这同时,指引群众向合作社方向发展,让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有更好的发展平台。2.2完善农业金融扶持体系,优化农业产销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科学的农业金融扶持体系,并对农业产销现行机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以此来刺激农业发展。要做到以上要求,必须要根据当地农业特色发展地域特色农业产业,当地政府应减轻农民压力,优化部分政策,并提供便民条件,把特色农业做成规模化、集成化的高效农业;注重绿色农业的发展,新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环保,提倡绿色生产,减少农药、杀虫剂等危害物品的使用,让绿色生产成为特色农业的一个生产常态;以发展农业生态价值链,从产出、包装到销售形成一整条产业链,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各大企业合作,推进生态产业链的建设[3]。2.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融合水平,为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需要做好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与优化,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最为基础的保障。这需要做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农村电网、防护网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为下一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大对水田设施的建设力度,居安思危,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建设旱涝保护措施,促使农田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整体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基本的农业操作中,要尽可能的减少人力消耗,采用机械工作提升效率。这一方面除了需要政府的提倡之外,还需要政府大力强化农机市场,对于农民对农机的采购、使用、维护,进行严格把关。切实提高农机的使用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农业机械化水平。

3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经济转型已经成为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农业经济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在未来路上长期坚持,相信我国在未来会实现农业经济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张建凤,高省.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9(10):24.

[2]王文沂.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及优化策略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243.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8

1.浅析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总体思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格局的逐渐铺开,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诸多产业项目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新科技、新工艺、新管理模式的促动下,以及在体制改革的推进下,其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及其发展仍不够成熟,需要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融合,并建立其独立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依赖其自身的管理体制建设与适度改革。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强势格局的显露出来,国家整体经济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给我国各行各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农业始终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必须持续性推进的核心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对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行业特点来看,农业既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基础产业,关乎到民生以及国力。可见,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属大势所趋。事实上,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及其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改革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3.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的延伸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改革步伐的加快,而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我国农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高效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农业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在实践管理中,要正视农业生产在我国整体产业链条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农业生产及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落实各项基础的农业生产环节。同时,还需要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关联,在原有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逐渐将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渗透其中,强化农业集约型生产管理的总体效能,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发挥出应有的管理作用。

二、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1.改革并实施管理体制,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独立性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未来规划中,管理体系的运行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其剔除了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当中存在政府职能干预的部分内容,从而强化了在实际工作中的组织地位,这样一来,便可以在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协调之下,逐步增强农村农业产业项目的实际生产效能,形成农业经济管理的市场化调整机制,有利于农业体系当中资本的流通,促进农业发展。

2.将多种农业经济形式与农业改革相契合,构建符合时展的农业科技服务框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而言,将科技兴农、服务兴农等多种管理体制与实际产业项目相整合,鼓励多渠道发展农业经济,令其在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协调之下,积极引导国家非公有制经济的稳定发展。从具体的情况来看,科技手段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的融合,对于该领域改革来说十分关键,尤其是诸多规模化农业生产项目的执行,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及其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都陆续引入了带有服务职能的项目,以及启动了相关的配套机制,从而激发出农业经济管理自身的优势及特点,实质上,这就是目前所能实际操作的农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有效策略,在执行的过程中,为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深入改革带来了启示。

三、结束语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既可保障民生,确保国家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又能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自身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是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旨在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力,确保农民增收增产,同时要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等。这些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提质增效,需要调整和优化,从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和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各种资源与优化分配,增强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样才能通过管理最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发展。当前,农业经济管理还有不足,导致能发挥的作用较小,影响了农村发展。基于此,必须从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出发,优化管理各个方面,以保证获得显著管理成果。

1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与问题

就当下农业经济管理看,在实际工作中有不足,不能达到提升农村生产力,以及让农村收入增加的目的。基于此,首先要明确经济管理问题,才能进行优化。

1.1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成效提升,依赖于良好管理机制的支持。就目前的管理情况看,管理机制具有滞后性,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环境适应性,也不能满足农村与农业发展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都以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方式为主,这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与现在农村现状存在脱离,经济管理需要建立新机制。城市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大,导致很多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进入城市打工获取经济来源。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现在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年龄大的人在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时,依赖的是经验,对于新农业生产设备、新生产技术等接受能力比较差,难以转变生产思维,这就很大程度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开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少,大量土地闲置和荒废,没有得到重视和妥善管理,致使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农业经济衰败问题突出。除此之外,农村发展中企业比较少,无法起到带动作用,加上农民对企业不够信任,给两者合作带来了障碍。这个一方面是受小农经济思维的束缚,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以自身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在合作中让出利润较少,农民看不到合作好处,合作意愿自然就会比较低[1]。

1.2产业结构不合理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促升生产力。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应当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产品种类多样,满足消费者产品多元化需求,同时还可减少由于不合理的结构导致产能过剩造成价格过低和浪费的问题。

1.3现代化水平低

新经济常态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需要升级转型,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以技术创新和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提升高农业生产力,帮助农民增收增产,同时减少劣质农产品。国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依据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制定众多的惠民政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政策需做好资金保障,若存在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资金短缺、挪用资金等问题,就会导致政策难以顺利落实,阻碍农业转型。

1.4管理能力不足

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致使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只顾眼前发展,忽视长远发展和利益。农业生产力发展缺乏持久性,自然也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现在农业经济管理不能根据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现有的生产力和生产要素进行调整,自然也就难以达到通过管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2农村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2.1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优化,最为关键的是要增强全农业经济发展的意识。在这个思维和意识的支持下,确定经济管理目标,优化经济管理机制,增强科学性,最终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农业经济更好发展。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立足于本地农业生产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以及确定经济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等,保证能够推行下去,在提升农业生产力和促进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管理价值和作用。农村劳动力缺失,土地浪费严重,是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应当推动土地流转,进行制度创新,保证土地流转制度可顺利执行下去。农业经济管理要深入到要农村,做好相关的登记,了解农村土地闲置实际状况,为流转的制度创新提供依据。加强对土地的承包管理,建立档案,妥善保存。强化制度建设,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过程规范化,做到有效监管。建设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比例要合理,避免出现建设用地过度侵蚀农业用地问题。农村土地承包要朝着市场化发展,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使其与企业合作,主动交出承包权,使其流向市场[2],以确保有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和建厂,还可起到帮扶发展企业作用,最终利用其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完善,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推动农村发展。经济管理中加快农村合作社建设,整合生产资源,最大程度控制农业生产中的浪费和消耗。过程中还要加强生产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用最小成本换取最大农业生产收益。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承包给企业或者个人,参与农户享受分红,既减少了土地资源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又保证了农民和承包者共同从中获取收益。

2.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农村经济管理中要转变农民的思维,使其重视生产的同时加强销售管理。农业生产中最大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习惯性思维严重,长期种植一种农作物,而且存在跟风的问题,别人种植什么自己也种植什么。这样一方面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另外一方面会造成生产过剩。基于此,农业经济管理中一定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使单一产业结构向着多元化结构发展。经济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资源优势和气候环境等,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农业示范基地,做好新产品研发和推广,以此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确保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满足消费者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其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等一体化[3]。农业发展不能集中在初级生产上,而是要做好加工和深加工。企业要与农民和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人员合作,由其为企业提供加工产品,采取订单式生产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农产品有销路,企业也能直接获取加工材料,双方成本投入都会减少,从中获利增多,最终使农业经济得以发展。现代人对农产品的要求更高,追求的是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物。农业经济管理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做好绿色农业规划与发展,以增强农产品在市场竞争力,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外获得更大收益。建立农产品销售平台,包含各种和农业相关的政策和咨询,以及农产品市场需求情况、销售状况、价格等。农业经济发展要与电商建立合作,或者是通过销售平台,直接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中间过程,节省开支。

2.3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才能把科技创新成果转为直接收益。针对这个问题,农业经济管理要加强宣传,转变农民生产观念,使其树立现代化农业意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提升,组织专业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升科学栽培的能力,这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基础保障。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农业生产优惠,为农民提供购买农机提供优惠,加快农村金融业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业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创造更好的农业发展环境[4]。

2.4建设专业能力强的经济管理队伍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的队伍极为关键,可促进管理成效提升。首先,农业经济管理要有专业人才,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和经济管理能力考核,促使其进行自我教育和提升,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其次,及时组织经济管理人员学习国家农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方针,将其与本地农业发展结合起来,调整和改进经济管理措施,以确保农业发展能够抓住政策机遇,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农业经济发展要做好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引导经济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极为重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要遵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整合和管理生产资源、生产要素。做到最优分配和最大利用,并激发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其自觉改进生产方式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最小建设成本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农业经济发展与建设收益。

参考文献

[1]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

[2]王梅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7.

[3]刘玉美.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信息周刊,2019(41):1.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保障;经济发展

新农村的建设,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但是要想得到更加稳定、持久的发展,就必须依赖于农业经济管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在农村的发展中。就农业经济管理来说,就是通过对社会资源、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实现对农业、畜牧业、渔业以及林业的调控,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所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将更多新型理念、技术等应用在农村经济中,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供制度保障。依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能够发现,只有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前提下、重视下,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向着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我国的地域十分辽阔,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等,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实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综合利用当前农村的不同资源,全面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中,还应该对经济制度体系经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农村经济可以稳定、持续的发展。2.规避制约因素。对于我国的城乡发展而言,其具有非常严重的二元结构特征。具体来说,农村地区中具有广阔的地貌,会在一定程度限制、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同时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也具有非常多的不良因素。针对这样的现象,就需要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发展机制等,最大程度规避经济发展中的粗放问题、环境问题。也就是说,农村经济需要基于合理的部署、规划,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进而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与价值。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当前农村经济的结构、生产模式等进行优化与调整,有计划的扩大生产规模,避免制约因素的不良影响。3.助推经济发展。在长期的发展中,农村经济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环境破坏问题、土地资源紧缺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开发资金不足问题等,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失去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由于农村经济的长久发展,使得很多资源逐渐紧缺、匮乏,例如:虽然农村地区地域辽阔,但是以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的农业生产、农业发展等,都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或者对山地、林地过度开垦。对于这样的现象,可以农业经济管理解决上述的问题,通过现代化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等,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推动农村经济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共存[1]。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1.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体系。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完善、优化,将其作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深入挖掘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主导型经济,增强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例如:S地区环境条件非常好,所以可以将农业、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在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还能够拓展收入渠道。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对服务体系进行合理的完善,分析产业结构中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梳理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长此以往,农村经济将会形成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的目标。2.重视环境保护、实现节能环保。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视环境保护的工作,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这就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发挥自身的作用。就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来说,应该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的位置,鼓励农民合理、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缓解当前土地资源恶化的程度,同时避免土地资源板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所以,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规避以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的现象,充分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优化传统农业经济的模式,并积极将无公害技术应用在其中,提高资源利用的科学性、环保性与高效性[2]。3.组织培训教育、培养管理人才。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只有提高其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才能够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对农民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培训教育,使农民掌握科学种植、生产的技术,然后将其应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农业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团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等,便于对广大农民进行科学的指导,将符合时展需求、环境理念的思想与技术,全面贯彻落实在管理工作中,实现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基于此,农村经济就会在农业经济管理下,更加稳定、健康与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的应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体现在很多不同的层面,所以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在这一基础上,实现了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并对农民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培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动力。因此,结合本文的分析发现,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彭耀彬.浅析经济管理对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J].山西农经,2019(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