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8 10:53:20

产业规划设计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1

1.1错位发展,避免趋同

自北京798开始,我国掀起了建设创意产业园的热潮。至2005年,各地已经建设了近300家创意产业园。2009年,迎来了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又一高峰。至2012年,全国创意产业园数量已经达到1185个,预计至2016年,其数目将再次翻倍,达到近2500家。在已经建成的各类创意产业园中,创意缺失、定位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这种现象尤其集中在动漫和影视两个文化产业门类中。大量的园区发展类型相似、模式趋同,催生了大批“候鸟式”企业,却难以吸引到优质企业。除此之外,许多园区设计在布局和形态上缺乏特色,在功能和空间上对创意企业的“创意需求”关注较少,园区成了“房东加物业”式的普通写字楼群,出现“地产化”、“空壳化”等问题。新建创意产业园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认识到并积极规避这样的问题。对于同一地区的创意产业园发展,关键是要做到错位竞争,在园区定位、功能配置、空间环境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本项目设计前期对以高新区、曲江新区为代表的西安市现有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力求做到扬长避短、突出个性。西安高新区是目前市内最成熟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但经过20年的发展,其未来发展将会呈现“填空式”模式,产业分布零散,难以形成具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已形成的建筑风格也以国际式的高层点式写字楼为主,对于创意产业相关企业来说,对办公环境的选择余地较少。曲江新区以唐文化为主题定位,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园区建筑形式仿古,类型单一,使创意产业个性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本项目要做到与西安高新区和曲江新区错位发展,应尽量避免采用点式高层商务办公集群,或是建筑风格单一仿古的模式。本项目处于城市边缘的新区,知名度和认知度都较低,为使园区能够迅速发展并良性运转,必须构建园区独特吸引力。

1.2关注“创意需求”,营造创意空间

在构建园区吸引力的众多要素中,营造园区的创新氛围与创意空间应是规划设计所关注的重点,即通过高质量的设计手法创造“创新文化”所需求的自然、舒适、灵活、多样的空间环境。在西安创意产业科技园规划设计中,一方面体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发挥城市新区生态环境优势,以传统空间模式呼应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在群体和单体空间设计中突出个性体现时代感,以激发创意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体现在开放的创意空间的塑造,增加对创意企业“创意需求”的关注。美国硅谷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园区内形成了硅谷特定的产业文化,这种文化交流不拘泥于办公场所内部,而产生并存在于咖啡厅、酒吧等公共场所。在这些公共空间内,最新的观点、理念、信息及资源不断组合和优化,而成为硅谷的智库。本项目设计中,创意空间、开放空间也是作为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的一个设计出发点。

2规划设计理念

创新氛围和创意空间的塑造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外在表象”和“内在气质”的营造。“外在表象”是指整个园区从空间、造型、色彩等方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是古朴的还是新颖的。不同的“外在表象”,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园区气氛。对于创意产业园来说,更重要的是园区的“内在气质”,即在“外在表象”之下,园区空间所营造的氛围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是孤立的还是包容的。本项目设计方案以街院空间作为整个园区的外在表象,融入传统意象与现代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多层级的交流空间,营造园区开放、自由、包容的场所精神,增强园区的创新氛围,进而激发使用者最大的创造潜能。

2.1创意街院

西安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城市空间发展独具特色,棋盘路网基础上形成的街院空间成为城市的“名片”。因而,传统空间形态理应在当代设计中受到重视。西安市内目前已有部分较为成熟的创意产业园区,如创意5号•老钢厂设计创意园以旧建筑改造形成独特韵味;西安高新区天地源创意产业园主推生态群落办公、阳光办公和花园办公;曲江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则是以唐文化主题形成独特的吸引力。本项目如何能在众多创意产业园中脱颖而出,离不开根植于本土的设计。本设计希望从传统的空间形式入手,将传统街院空间形态进行演绎,融入创意内涵,在建筑形态表现上则体现现代感,在空间设计上突出创意思想,从而达到传统延续与现代演绎的共融统一。

2.2多级交流

通过对交往空间尺度的研究,可以发现适宜的尺度有利于交往行为的产生。紧凑的空间格局能够大大增加被动式接触,当被动式接触的机会增加后,主动交往以及随之而产生的社会性行为也会大大增加。在创意产业园区内,需要不同企业的集聚和协同效应,更需要各种创意思想的激发和碰撞,因而企业之间、部门之间以及部室内部人员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交往行为不应仅仅发生在同一栋建筑、工作性质类似的人员当中,而应当延展渗透出去。那么将大尺度的建筑化整为零,分解为小尺度的建筑就为这种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普遍采用的高层写字楼大尺度的空间模式下,工作与交流行为是相对割裂的,而将空间尺度变小之后,交流行为将会在工作场所中渗透,更有利于激发创意人员的创意灵感。

3园区规划特点

根据基地周边城市道路交通分析,整个园区共设四个出入口,其中北侧入口为人行出入口。从功能上分为五个部分:靠近草滩十路布置ACG服务外包中心,基地南侧布置教育培训中心,基地北侧布置总部研发中心和总部独栋,基地中心部分则以小体量研发中心为主。规划布局在网格控制下形成不同层级的街院空间,建筑之间通过空中平台进行联系。

3.1网格控制下的街院空间

从城市肌理上看,西安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棋盘路网”,如《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设计方案延续这种城市肌理,以工整的网格状街道布局配合适宜的尺度形成基地规划布局的控制网格。同时适应基地形状,将北侧网格倾斜。规划层面的格网肌理使场地上的建筑以模块化形式自然衍生。在基地网格状的肌理形成后,设计引入地方特色空间形态“长街短巷”,即城市空间体系遵循“街—巷—院—屋”四个环节,逐渐过渡,层层深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其中,“院”是整个空间体系的核心和高潮所在。本设计从此入手,进一步衍生出了三种院落空间形式:其一,“L”形建筑与院墙共同围合,注重外部空间的良好氛围;其二,院落三面围合,一面打开,开口方向朝向景观;其三,将院落进行变形,使之可以灵活组合,以适应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公司使用。

3.2适宜密度下的交流空间

园区所处区位位于市郊,傍河近水,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设计中应当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众多同类项目中,设计师采用围绕中心景观,四周群体向心布置的方式;或以线性景观为园区发展轴,建筑沿轴展开的设计手法,营造绿色自然的园区环境。对于创意产业园来说,“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是其设计的关键之一。因此,就需要有合适的空间密度和适宜的空间尺度。对本项目而言,相较于集中性的园区绿地和广场,分散性的景观空间更有利于园区景观的可达性和均好性。用渗透性的景观网络组织空间,使相互联系的小企业就近布局,形成聚集区,并向外延伸形成相关产业互动。设计采用低层高密度的空间布局形式,建筑采取单元簇群的模式,营造了宜人的空间尺度和紧凑的空间格局。为了平衡容积率,在基地北侧设置了24层的塔楼。西侧沿街也设置了高层建筑,在满足容积率的同时,在城市界面处使建筑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城市尺度。通过将大体量的建筑形态化整为零,外部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建筑内部,对于构建园区建筑环境均好性、塑造特色景观具有重要意义。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随即展开。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注重不同层级、不同形态空间的组合穿插,空间尺度、开放度各有差别,包括广场、街巷、合院和平台。广场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是园区级公共活动空间,适于举办一些大型公共活动,如展演、新闻等开放项目。园区西侧8栋ACG服务外包中心之间形成了具有街巷感的空间。合院则位于回形建筑内部,是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形式,为小团体提供小尺度的日常活动空间。整个园区建筑由自由延伸的空中平台串联起来,在垂直方向上增加了外部活动的空间,吸引公共交流在多个层次上聚合、碰撞、交流。总体来说,整个园区的公共交流空间可分为三个层级:园区级的一级交流空间、组团内部的二级交流空间和内院级的三级交流空间。三个层级的公共空间适应了不同的公共交流形式和内容,具有各自不同的开放度和领域感,营造多种层次的空间体验。

3.3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对于创意产业而言,其核心是人才的创造力。创意产业的工作形式导致创意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除了常规办公室外,他们更需要轻松、惬意的环境放松、思考。因而,单纯的功能分区难以满足创意工作者的使用需求,园区功能除了办公外还需要大量联系紧密的人性化公共活动空间。本设计方案中,园区内的办公功能和公共活动功能是复合的,有重叠、并置、分隔几种模式。在办公研发这一主导功能之外,引入展示、交易、培训、生活服务、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空间形式,有些需要开放、明快的空间,有些需要安静、舒缓的氛围;有些需要体现科技感,有些则应当营造家庭般的温馨。通过人性化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以提升园区多层次的吸引力和全天候的活力感。同时将园区内建筑之间、不同功能之间,通过流动形态的空中平台联系,形成网络化空间。以此为载体,形成园区特有的产业文化,促进信息互动,增强企业的集聚效应。

3.4传统空间模式下的现代演绎

本方案在街院空间这一传统空间模式下,对建筑造型设计进行了现代演绎。一方面,设计基于传统,赋予园区创意内涵,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的材料、立面设计手法体现创新性和时代感。在建筑高度、体量确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群体建筑造型及立面设计。建筑立面尽量简洁,开窗方式遵循模数化,以表现建筑材质本身的肌理美,也便于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立面进行二次创作,以表现企业个性。多层建筑屋顶主要采用单坡硬山坡屋面,部分建筑还设计小型屋面庭院和平台,提供了不同于底层的开放的景观感受。基地北侧总部研发大楼裙房部分对坡屋面形式进行演绎,形成整体为折面的建筑造型。园区西侧的ACG服务外包中心立面设计手法为在挑台外侧加入不规则百叶遮阳构建,以减小西晒对办公环境的影响。在材料选用上,高层建筑以玻璃为主,营造简洁的建筑意象,突出现代感和标志性。多层建筑以清水灰砖、玻璃为主,局部加入木材质格栅,通过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碰撞以增强视觉表现力。整个园区建筑造型风格统一,体量高低错落,天际线起伏变化,在总部大楼形成制高点。

4结语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创新组织;管理

上个世纪开始,产业园区与世界产业转移、中国高速城市化推进相伴而生,特别是在“园区+地产”商业模式的催化下,产业园区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大大推动了地方政府与地产企业生产力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上有了新的成绩,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时期,直到今天,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策划定位目标越来越高,这对建设组织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

1产业园区在规范设计组织管理所面对的挑战

产业园区建设规划设计组织管理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并且随着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目前,产业园区在世界转移与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断向前推进的状态,“产业+地产”的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方向,地方政府与地产企业合作机会更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展业园区经历了起步、开发、发展、整顿、二次创业、升级转型等多个阶段,其建设策划的目标逐渐提高,设计组织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1.1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

目前,各个地区高科技产业园区逐渐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很多产业园区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此,产业园区项目也是区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园区项目建成之后,会吸引和聚集打拼战略性新兴企业参与其中,在推动城市新一轮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各种各样的产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同时,产业园区建设中产业和城市处于切割模式,产城融合作为产业园区的主要代表,在园区经济实力、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园区与城区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科研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多个方面联系紧密,互动交流也要进一步加强,承担着建设新城市的重任。在园区产业组织规划中“产业融合”是核心理念,而怎么进行融合,如何融合,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技术的创新,以及运营上的优化,这些方面都面临极大挑战。同时,系统策划、规划、开发、管理与运营也还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包括轨道交通、城市空间风貌等,如何将园区植入城市空间之中,实现各个园区与城市之间的融合护筒、共同发展,是目前园区前期组织管理中面临的难题。

1.2产业园区各项功能混合

在过去的园区建设中,园区基本都将环境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受到地方财力以及组织经验的制约,在园区组织建设中产业开发与培育涉及较少,摒弃园区功能也相对单一。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园区组织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园区开发逐渐从孤立的房产开发走向综合发展的道路,硬环境也从片面的状态逐渐趋向全方位的产业培育,产业园区组织管理致力于打造一流硬环境,同时,在园区功能、园区服务等方面建设力度也有所增强,产业需求从单一转化为复合,园区生活、公共服务等配套功能也更加城市化。园区组织管理涉及面更广泛,从项目研发、办公,到公寓、商业、服务配套等多种业态功能都急需完善,园区功能性提升的同时,也加大了组织管理的难度,总体布局与城市衔接要求也更高。

1.3产业园区超大规模发展

目前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已经成为大方向,项目规模也逐渐向着城区化方向发展,产业园区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市政道路纵横交错,街坊数量也有很多,内部用地纵横交错,组织设计要更加细致、科学、合理,产业园区正向着超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园区组织管理难度也更大。

1.4产业园区系统复杂

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功能增多并不断完善,其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关联性更高,这样一来对各个功能板块、各个项目的集成设计要求也更难,不同功能的建设要求增多,加之近年来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基于这样的高要求的规划之下,空间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建筑空间特色、立体城市等技术需要适应,参与建设的单位更多,报批手续更加复杂,管理组织需要进一步协调,工作内容更加复杂,这些加大了组织管理难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各版块之间的衔接,做好初级阶段的设计工作,这些加大了项目前期组织管理的挑战。

1.5园区招商运营难度大

园区招商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规划、政策体系、招商接洽、项目入驻、运营扶持等诸多环节,涉及招商参与部门的权责和利益设计。招商运营团队在哪一阶段介入,如何响应招商运营的基本需求对园区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更精准的要求。通过以上阐述可知,我国产业园区发展正向着更大规模、融合度更高的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但同时也加大了园区组织管理的挑战。

2基于创新组织视角下的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管理要点

2.1园区概况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园区组织管理涉及面更广泛,功能方面涵盖了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健康产业交流平台、孵化中心、研发中心、生产及辅助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研发办公、孵化中心等多种业态功能,园区功能性提升的同时,也加大了组织管理的难度,总体布局与城市衔接要求也更高。为此,产业布局结构主要采用中心辐射向外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内外两个圈层,内圈层主要包括健康养生示范基地、生活服务设施及孵化中心组成,外层组团主要由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健康产业交流平台、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生产及辅助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研发办公等组成。此布局结构的规划方式不仅有利于分期开发,而且便于基础设施的集中设置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如图1所示。

2.2设计管理的组织架构创新:1+1+N+N

鉴于产业园区项目规模大、功能多、技术难、密度高,因此,管理环节也相对繁琐,这样一来,如何能够提高组织管理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设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入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组织构架的创新[1],从整体上保障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过去,传统大项目设计管理通常都是通过垂直空间切割的方式对标段进行划分的,在展开过程中各标段相对独立,但进行组织构建创新时,结合城市交通、市政、景观、智能化、公共空间的复杂性强、关联性强等特点,不难发现,简单的切割会导致整体公共空间品质下降,进而导致社区系统不能实现联动,资金也不能高效整合,这会大大阻碍园区形象的统一。对此,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根据园区发展策略,构建集群组织模式的设计管理模式,也就是“1+1+N+N”模式,在该设计组织管理构建下包括:1个业主设计管理团队、1个总体规划设计单位、N个(按标段)项目设计单位、N个专业及专项设计标段。各单位组织架构。图2所示。由架构图可以看出,业主单位是项目开发建设的主体负责方,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项目总体设计的把控等工作。其中设计管理团队为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管理部门,要协调和组织具体的落地工作,包括项目前期策划、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专项设计的全过程设计统筹与管理等;因为园区规模比较大、并且包括若干标段,那么为了保障整体空间规划设计的协调性、完整性以及品质,则应该由一家设计单位进行独立设计,并将各设计标段的衔接问题作为重点;设计单位根据标段划分负责相应的设计工作,并保障其各自的设计能够具有统一性;市政交通、楼宇泛光、景观园林、室内装饰等专项设计要与建筑设计单位做好衔接和配合,确保园区整体设计效果。在如上组织下,由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和品质进行整体把控,做好整体各标段与专项设计的衔接,从整体上实现项目总体目标。在项目实践中设计统筹单位作为业主设计管理的依托,可以将业主行政指令进行有效转变,做好业主的把关和协调,从整体上起到促进作用。各个设计团队整体工作效率会因此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减少和避免很多推诿、扯皮问题。

2.3集群设计组织创新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前需求以及大的发展形势进行,在过去规划设计管理,通常都是由房地产企业按照既有的基本流程进行设计,其基本流程为:前期研究、设计招标、方案深化、工程设计等。由于产业园区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多,因此项目定位以及复杂性都更高,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组织上要基于过去基本流程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变。城市设计整合阶段的融入,同时也合理的对其他几个阶段的模式设计进行了改进,“五步法”的应用,使得组织设计逐层深入,设计框架更加稳定,整体提升了系统设计的协调性与设计品质,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工程管理与成本控制打好基础。图3为“五步法”项目管理模型,具体如下。第一步:进行需求梳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任务要求、实施路径等相关的编制,制定完善的招标设计方案。本阶段的重点是政策要求、产业要求、规划条件的工程技术语言转变,要将业主的诉求进行有效传递,保证参与投标的设计师可以在公开投标环节,对业主意图与项目诉求进行全面了解[2]。第二步:广泛征集创意,对概念性方案进行征集,依托互联网与地方政府平台竞赛公告,拓展宣传通途径,以提升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设计机构到项目之中。为了更好的保障设计创意,在这个环节中要多次征集竞赛招标推介会,树立市场信息。项目招标之后,会有各种有效方案投递进来,也会因此收获更好的竞争效果。第三步:城市设计整合,为了确保实时性方案的顺利开展,在产区规划设计项目中可以植入“城市设计整合”工作阶段,以控规为蓝本,以概念方案设计竞赛的优秀理念作为突破点,以专家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政府、业主、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通过三者的合作、交流,使得设计更具可行性,也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第四步:将城市设计整合成果为建筑方案招标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要将项目划分为N个设计标段,保留设计单位对不同标段项目的个性化创意,确保设计逻辑与个性化创意的高度一致。第五步:优化中标方案,将空间控制体系作为根基,尤其是总体规划格局与特色空间的规划,设计管理者要从公共空间体系、功能分布与总平面布局几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当地《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做好平面设计、竖向、建筑造型与交通系统六个专项规划的优化,确保各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最终实现项目整体最优。

2.4专项设计协同创新

要做好产业园区的设计协同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设计组织的时间安排,将工作的时间顺序、节奏控制作为关注点,将建筑设计作为各自项目的管理设计主线,通过分阶段、分步骤推动项目设计的开展,以此推进设计成果的正向迭代。另外,为了提高设计精度,要促进专项工作与主体设计工作的迭代协同,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设计精度不够的问题。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开展之初,最高效地解决方案是室内装饰、交通、景观、幕墙等相关专项设计工作要同步介入;在扩初设计阶段中,交通、景观、幕墙、室内装饰设计方案都趋于稳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的泛光照明与BIM专项设计,在施工图的优化中,有针对性的完善专项设计与建筑设计,使其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最终交付招标等后续工作[3]。

2.5运营策划协同创新

在产业园区前期研究中就应该确定研究的方向,将这个设计方向作为导向,推进项目设计总体规划定位的有效开展;而在中期阶段则是将市场规划作为支撑,与其相对应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的分析优化,要结合长夜地产商业态构成特征,确定商业业态以及公益性的公共空间;在后期运营研究中增加内涵的相关研究,与其对应的施工图整合的优化,要将“以需求为导向”作为中心,充分考量园区不同主体的服务需求,产业、企业的重点以“以人为本”,构建“智慧、智能”的服务体系,以此满足多方诉求。

2.6技术集成创新

在产业园区项目功能性更强、复杂性更高的背景下,参与园区建设的团队更多,在园区建设初期,需要专门的人员和团队要统一编制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质量,团队设计成果要保持一致、统一,设计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项目实际情况作为依据量身制定,每个创业园区都极强的独立性,因此,需要很多专业技术作为支持,同时,技术集成度更高,为了能够满足园区建设发展需求,实现技术集成创业也显得更加必要,目前,园区建设技术更加偏向于绿色生态,以此为亮点,统一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建筑咨询单位要明确对统筹目标以及每个阶段的技术类型,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包括通用性通用性技术和适应性技术,再由各标段及专项设计单位落地。另外项目在建筑、市政空间一体化、建筑航空限高研究、区域能源系统等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效果。加强技术集成性与创新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产业园区组织管理需求。

3结束语

目前,我国产业园区正处于专项的关键时期,因此,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要以城市整体规划要求作为依托,积极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原则,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满足产业园区美观性、实用性、功能性需求,力求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形成独特的产业园文化,将人才、高端设备、科学技术、休闲娱乐与文化教育等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王凡.浅谈城市新区建设片区路网规划与设计[J].房地产世界,2021(18):52-54.

[2]宋兵.浅谈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09):108-110.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研发空间;商业空间;社区空间;生态空间;石墨烯

宁东基地产业研发中心项目位于银川市滨河新区星河街以东、瀚海街以西、汉关路以北、水润路以南,用地约900亩,新建建筑面积近31.6万m2。虽然滨河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有,但业主提出,项目业态需要设计师实地调研宁东300家企业的需求来确定,为宁东基地、滨河新区和苏银产业园的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并且要贴合滨河新区的实际情况,让这个产业园能够合理运营。

1宁东300家企业的调研成果

宁东约有300家企业,除了30多家大企业、30多家小企业,需调研近260家企业。在近三个月的调研过程中,最终调研出只有40多家企业有需求。这个数据令人非常震惊,实际和预想相差非常大。一般的设计工作是甲方提需求、面积控制指标等内容,设计师根据条件做设计,很少考虑项目盖成之后的运营问题,但这个项目需要设计师调研厂家的各类需求,然后根据需求敲定设计内容。调研结果是,各企业研发中心需求不大,原因一是正在筹建的工厂对研发空间不考虑;二是大型企业已有自主研发空间;三是沿海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空间。但是企业有三类意向:一是在滨河建立研发基地,希望政府能将同类型的厂区联合在一起,将高科技的检测、实验设备共享,比如,建检测站、化验基地,涉及机密研究内容的,各厂家独立设置研发办公室。二是员工一般住在宁东镇的公租房,便宜并距离厂区近,暂无需求。但是专家及高端技术人才需要专家公寓。三是个别企业需要政府划拨30~50亩用地,征地自建,建设内容自定。

2规划设计提出问题

调研数据统计出来,迫在眉睫的设计任务开始,通过梳理宁东300家企业的功能和类别,设计师在思考过程中提出了两大问题来回应项目设计内容。

2.1宁东基地产业升级的背景下,研发中心怎样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

解决方案:一是构建两大产业圈,形成以产业研发、居住配套为主的研发中心、“生产+生产配套”的工业基地产业区,共同引领宁东产业发展。二是宁东基地是以煤炭产业为先导的世界一流部级现代煤化工基地,研发需求相对煤炭产业基地是煤炭企业总部办公空间,相对火电产业基地是新能源研发实验室,相对煤化工产业基地是烯烃、煤制油研发中心煤化工循环经济研究院。经调研预计研发需求是50000m2研发、5000m2培训、适当中试空间。研发空间分布为企业实验室、总部办公、接待展示、实习基地、中试空间。

2.2研发中心打造过程中,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

解决方案:一是人才对城市环境要求较高,全面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以环境吸引人才的策略,在区域内提供高品质的城市配套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人才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二是配套设施研究,通过塑造创业、生活、居住的品质空间,提升新城的城市影响力来“筑巢引凤”,吸引高端人才聚集。使得宁东基地产业研发中心不仅能够支持其内部生产与商业活动持续地运行下去,同时保证作为研发基地最重要的创新活动主体的专家及员工有高品质生活质量与互动的交流平台。并且研发基地的自我满足并不是割裂基地与外部城市的关系,而是在内部即能实现科技生产与城市生活的平衡。另外企业附带其他需求:希望设立固定班车接送;教育医疗问题需要保证;希望提供适当的政策;房屋设计要高端品质。调研预计住宅需求2000户公寓、500套多层、100套公寓。最终确定本项目用地规划中的四种空间分别是研发空间、商业空间、社区空间和生态空间。

3规划方案设计的推演

在设计前期,首先对项目的四类空间进行研究。

3.1研发空间

研发空间案例研究了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科研办公以围合与半围合组团形式为主,保证各个研究和办公空间相对独立,同时也有各自的内部绿化(见下图)。

3.2社区空间

以人为本,从人的切实感受和体验出发,塑造匹配需求的社区空间。以人为本,从产、城、人思路转变为人、城、产思路,创造健康宜人的环境、便捷的工作生活服务功能、活力丰富的城市空间、多元包容的文化风采。3.3商业空间商业空间案例对标上海漕河泾科技绿洲。针对宁东基地,构建“15-15-5”三级公共服务生活圈,构建产城单元模型。地块西侧临银川大学临街商业,且延续片区中心轴线,形成较为完整连续的商业界面,规划为邻里级别商业空间,解决基本生活需求,以步行体验式商业为主。

3.4生态空间

从三方面考虑,首先绿地系统结构充分利用紧邻景城中央公园的优势,在绿化方面与其产生联系,建立可达性高、串联两个地块与公园的绿地系统;考虑片区对称主轴对地块的影响,与周边地块形态协调。其次绿地体系在两个地块分别建立一个中央核心绿地,并以其为中心塑造开敞空间,同时串联起各自地块的子系统,形成多层次、完整的绿地体系。最后绿道系统依靠片区级绿道,建立富有秩序感、以车行为主的城市景观面;依靠组团级绿道,建立步行友好、开放多变的步行景观空间。由此,项目规划策略将宁东基地产业研发中心定义为高度人性化、高度景观化、适度娱乐化的智慧、创新、生态低碳、休闲体验的滨河新区高新科技产业服务集聚区及区域型企业高新科技研发基地。高度人性化通过智能社区、智慧楼宇、创新景观体现;高度景观化通过环保节能、海绵景观、生态园林体现;适度娱乐化通过休闲商业、交往空间、健康宜居体现。项目定位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研发中心规划成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集商务办公、会议论坛、科技研发、总部基地、商业休闲、高端生活等功能于一体,并且是立足宁东、服务宁夏、辐射西北的智慧型、生态型、高端商务花园。

4规划方案设计

4.1方案概念

规划方案设计概念以材料之王石墨烯为基本元素,从空间塑造元素及路网结构重复使用该元素,建筑颜色以白色为主。图2方案演变图

4.2空间结构

规划为一心一轴两带四区,一心为一个门户核心,一轴为一条片区主轴线,两带分别为一条景观慢行带、一条区域联系带,四区为商业服务区、公寓服务区、公寓生活区、科研办公区。

4.3城市设计

保证商业建筑形成连续界面;中心景观作为两个地块的核心,与景城公园呼应;邻里中心、会议中心及展示中心形成地标性建筑;以轴线串联多个节点,形成规划方案节点之间的统一性。

4.4开放空间设计

注重与周边景观资源和慢行廊道对接。依据以下原则确定:沿线布置原则——依托沿街商业建筑形成带形城市开放空间,并结合重点建筑打造若干特色化开放空间。开放的带形商业街加上开放的特色节点,有效整合城市功能;生态水景导入原则——绿色开放空间围绕中心水景展开,旨在将周边的绿地引入中心开放空间,形成有机融合的绿色体系;建筑界面强化原则——开放空间沿线的建筑界面应依托城市环境需求进行处理,强化广场、绿地、水景等空间效果。

4.5高度控制

在总体限高45m(北侧地块)和40m(南侧地块)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控制深化。地块内部西高东低,以保持观景视线通畅,同时塑造宜人的城市界面(鸟瞰图如下)。

5规划设计总结建筑工程

随着社会发展愈来愈综合化和复杂化,时代对建筑师的综合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作为宁东基地产业研发中心项目宁夏的项目负责人,经历三个月的调研,收集数据,协调各方工作,令我收获颇多,感谢和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设计团队的合作,笔者才能顺利将设计任务完成,为甲方提交了一份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邹毅,刘力.科技产业园区规划规划新思维[J].城市住宅,2009(3):58-60.

[2]陈蔚镇,孙辰.开放社区的空间特质及规划引导——以3个上海社区为例[J].设计研究,2014(6):41-46.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美丽乡村”;综合发展规划;规划设计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为推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发展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改善民生,注重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并做好环境保护。所以,乡村的规划设计显得尤其重要,乡村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农村的社会服务在基础设施等完善以及农村用地的结构布局规划,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美丽乡村”的规划思路

我国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一开始的乡村物质建设规划转变为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将建设新农村转为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建设。②在进行乡村规划设计时应将富民、宜民以及和谐作为规划的重点,提高乡村的功能转型速度,实现乡村功能的快速升级,营造乡村美丽的自然风景,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对于农村的主要产业应促进联合合作,提高产业的收益,对于农村的一些大项目应尽量落实,实现项目的快速发展;另外,对于农村的一些产业,应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提炼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并打造成地方性品牌,推出地方性的产业文化。在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对建设的质量和数量、持续发展和阶段建设、村建与民富、内涵和特色等几大关系进行重点处理。①应具体体现出村庄项目建设的实质内涵,从村民的意愿和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同时应注意社会发展规划的统筹工作要做好;②在进行农村项目的规划建设时,不能太注重项目建设的多少和大小,而应从村庄村民的角度出发,考虑为村民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③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注重民富和村建,并使之形成互动机制,建设好宜居新村,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农村产业的发展研究,并对农村的用地空间进行规划落实,主要体现出促进农村村民精神和物质的共同[1]。

2“美丽乡村”的规划理念

(1)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遵循统一规划、并村共富、整合资源的规划理念。有些村庄非常富裕,而邻近的村庄比较贫穷,因此两个村庄可以合并,利用富裕村庄的产业资源来推动较为贫穷的村庄经济的发展,改变贫穷村庄产业资源缺乏的被动局面;同时,解决富裕村庄劳动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利用经济比较落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来弥补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的经济福利以及空间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开创村庄建设新模式,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进行“美丽乡村”的统一建设,优化农村的产业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另外,应对配套、布局以及建设等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规划,并且,在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的前提下,注重每个社区的设施和经济增长项目布局,实现并村共富。(2)在进行“美丽乡村”在规划设计时,应注重全域美景、互动发展以及产业兴村的理念。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产业资源的优化和发展,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路径。对农村突出的产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发挥其核心作用,促成经济链式的产业经济。①对农村的农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提升农业产品的产量,同时做好旅游线路、产品、基地设置的规划设计,提高农村的农业规模和内涵;②促成农村工业经济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比如在农村建立家具产业基地等,建设完整的木材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可供观光旅游、购物休闲的“美丽乡村”,为农村人口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引入外来人口进行消费,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建设农村产业链,提高农村知名度,增加农村的创业就业竞争机会,以回馈农村的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有着“中国十大名村”之称之一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该村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面是横店镇,北边是东阳市区,地理条件优越,总人口4476图1花园村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人,主要产业有地产、红木家具(见图1)、基础材料、高效农业、以及食品服装等,且花园村通过进行产业资源的整合,完成了品牌名村商贸休闲旅游产业的建设。

3“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

在对乡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时,应具体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比如地理条件、经济现状、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产业资源等,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进行明确,并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主题进行设计。由上文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思路和理念的论述可知,“美丽乡村”的建设应遵循“产业驱动、功能升级以及节约高效”的创新理念和规划机制,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从全面整体的角度来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用地布局、项目建设、生态美景、功能配套等方面的规划设计。3.1“美丽乡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首先,因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特点,结合该地区的产业资源和其他具体情况,建设该地区的发展元素,进行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如图2所示,为我国十大名村之一的浙江省花园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该村主要从产业发展、有机整合、块区增长以及用地建设的角度去考虑整体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从用地的整体空间上对地理性质进行改造提升,对整块的土地进行整体性的开发,对该村的商业金融和政治文化加强建设。另外,花园村将东永二线、东永一线和花园大道作为该村主要发展的核心地带,并规划为四大产业发展区,结合居民现状规划服务半径,对该村的社区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建设了六代居住块,还对该村的用地布局做了合理的规划[2]。3.2“美丽乡村”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美丽乡村”规划思路和规划理念,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建设。①应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村庄的基础建设一起进行规划,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比如浙江省花园村,实施了“退宅还耕”的政策,对该村的主要生态节点以及景观地带进行生态规划建设,并基于该村的生态功能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要求。②对一些棚户区的地块、或其他闲置地块以及边角地块进行规划设计,融入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资源,促进农村产业资源的发展。3.3“美丽乡村”设施配套规划设计。在对乡村单位进行设施配套规划设计时,应以本地区的社区功能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做好乡村单位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提高我国乡村单位的人民生活品质。首先,乡村单位应根据具体的用地布局和地块的功能结构,整合相应的道路交通,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按照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规划设计相应的乡村单位社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等社会服务功能设施的规划设计。3.4“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乡村单位要实现相应的健身目标,就必须做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的规划要点,应明确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空间布局、实施步骤等。乡村单位的项目建设规划一般有农业示范区、木材产业基地、休闲娱乐公园以及旅游产业聚集区等[3]。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论述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并结合我国综合发展规划理念对我国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生态景观、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以供同类项目的参考。

作者:洪卉 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参考文献

[1]许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6(12).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5

(1)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异军突起。根据最新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569万人次。国内居民出境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其中因私出境9197万人次,同比增长19.3%。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旅游产业都愈发重视,旅游业所肩负的功能和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已发生了彻底转变,从原来的接待外宾赚取外汇转为现在的拉动内需创造和谐社会;从原来的经济单体变为现在的支柱产业,无不证明旅游业目前地位的重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得到了良好发展机遇,从诞生到现在一步一步良性的发展着。

(2)从目前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实例来看,通常的程序是:总体规划———具体设计———实施施工。这中间间隔的不连续性就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环境破坏后其原有的自然属性就不在具有吸引力,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致命的。美国的约翰•西蒙兹曾总结表述,景观规划设计要始终贯穿于实际开发建设,包括场地的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等,这样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最大的作用,取得最佳效益。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正是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将会伴随社会发展的需求,走向未来。

2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历程

在我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伴随着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新的交叉边缘学科,发展时间和历程略显稍短。综合分析,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伊始至今,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2.1第一阶段:萌芽状态,杂乱的初级阶段(1978~1990)我国旅游开发的伊始,旅游规划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时还是以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作为其基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基本处于萌芽的初级阶段。之后,有少数旅游规划设计者,从自身不同的专业领域角度出发,自发地进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但整体上缺乏系统体系和行业标准,常常掺杂在其它的内容中。总体来说,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处于一个没有体系标准,多学科自发进行的初级阶段。

2.2第二阶段:发展融合,整合的进阶阶段(1990~2000)规划从业者和相关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结合,在旅游规划中重点突出景观设计,或作为重要章节,或形成独立系统,尝试性的开始编制独立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同时,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在旅游业发展领域内融合力度不断加大,景观设计师也成为旅游规划人员队伍中重要的组成机体。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在不断地融合中升华、创新,为之后更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2.3第三阶段:关注提高,提升的成熟阶段(2000~至今)在这个阶段,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成为大量旅游景区或旅游产品解决增添项目内容,提升品质等级等方面的主要手段之一。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旅游景观要素是旅游发展和旅游活动吸引力的重要组成,一度将旅游景观直接作为核心进行产品的打造开发。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林业设计;林业调查;林业规划

1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主要内容

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对我国林业产业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各地区的林业建设在规模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林业产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林业规划和设计工作的有效运行,建立高水平的队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林业开发和利用的效率。林业调查工作是针对调查区域内的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多个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数据库,上报相关部门,降低林业作业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调查难度按等级分为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而林业规划设计工作主要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林业未来的发展进行设计和安排,对林业生产建设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文字、数据、图形的方式进行表达。

2目前我国林业规划设计的问题

2.1林业规划调查的意识落后。作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是在初期对目标区域内的林业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为今后进一步的林业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国林业部门对于前期的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不足,认为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不能取得实质性的作用,而且比较浪费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从领导层面,很多情况下依然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的林业管理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目前林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因此也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林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林业规划设计,无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基层工作人员来看,尽管基层工作人员能够直接了解一线林业情况,但工作中仅仅被动的执行上级命令,缺少林业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把一线实际的林业工作情况积极进行反应,缺少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也就失去了林业规划设计和调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2.2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相对于工业来说,农业发展处于一种效益下滑的趋势,而林业也属于农业产业,包括林业在内的整个农业产业都遇到发展阻碍。首先,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被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城市面积不断扩张,使得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步减少;其次,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受到市场的冲击和压力更大。我国虽然每年在农业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我国林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这除了与林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有关,跟林业发展中没有做好前期的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也有很大关系。2.3林业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林业工作多数在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和生产条件艰苦,林业工作人员在林区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很难吸引技术人才,很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对于一线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使得我国的林业规划和调查工作遇到了人才瓶颈。2.4调查技术落后,规划设计监管薄弱。由于林业行业的技术人才流失、资金投入等问题导致我国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更加困难。因为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使得初期的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的完成精度不高,很多环节会出现各种错误和疏漏,对后续的一系列的林业生产活动都造成了负面影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也导致了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工作方法和相关技术得不到提高,与国外先进的林业规划设计的水平差距加大,无法更快的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制约了我国林业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林业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在实际的林业管理工作中,林业规划的制定与实际调查工作相脱节,林业规划与设计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工作环境的艰苦、人才缺失、资金不足等原因,林业规划与调查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得不到保证,缺乏专业的监督检测设备和监督技术人员,使得相关林业规划标准得不到保证,很难适应现代林业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3提高我国林业规划设计水平的策略

3.1加强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首先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可以通过从高等院校招聘高学历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在引入人才之后通过以老带新,让新人能够把所学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更好更快的结合起来,并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技术水平。其次,要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提高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水平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林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证林业工作人员能够相互监督和沟通,提高监督管理的总体水平。3.2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的工作,需要一定的设备与资金的支持,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资金投入对于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的工作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上新技术与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因此应该与时俱进,加大对于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及时淘汰老旧设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一部分资金的投入需要用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的改善,因为林业规划设计人员长期工作在野外艰苦环境,适当的提高野外工作补助,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留住了人才的同时也提升了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的质量。3.3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这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同样也改变了传统的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与传统的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相比,计算机技术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制图等工作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在数据收集的精确度、有效性、完整性等各个方面都是传统的人工调查无法比拟的。在实际的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中,所涉及的调查区域范围非常广,调查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基础数据,人工调查难度很高,工作量巨大,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且容易产生工作误差,只有在引入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之后,计算机代替了人工完成了大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不仅大大挺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也提高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林业调查和设计工作中,全面普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对我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全面提升。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共享功能,可以完成基础数据的快速收集和传输,实现数据的保存与共享,全面提高我国林业设计与调查的自动化水平,形成林业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为林业相关科研工作、林业开发和管理工作、林业产业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将林业规划设计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了相关部门对于林业产业决策的科学性,促进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4加强对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引进。德国首次提出了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可以说是现代林业的发源地,在强调林业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认为林业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义务。林业经营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美国的学者克劳森也提出了林业分工论,具体分析了林业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分类,认为天然林主要发挥生态作用,人工林发挥经济作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森林资源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目前现代林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原料提供功能,加速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林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给传统林业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3.5提高我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林业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林业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相关部门应在明确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之后,开展林业的规划、设计、监督工作,并加强对林业规划设计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于林业规划设计和调查工作重要性和社会地位的认识。3.6加强政策扶持。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需要资金、人力、物力投入,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相关规划和调查工作也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以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方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以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人工林为规划设计工作的重点,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采伐、运输、加工等因素,对树种、种植规模、种植面积、种植密度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4结语

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林业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满足我国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现阶段的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肩负着环境保护和生产经营的双重任务,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林业现代化的步伐,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合理利用和开发林业资源,通过林业规划设计和调查工作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寻求生态环境与林业经营的平衡点,满足人类社会对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全面要求,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屈玉飞,贺建飞.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的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87.

[2]董小华.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的几点思路[J].低碳世界,2017(29):300~301.

[3]邓基波.林业规划设计与调查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17(15):199.

[4]王东方.林业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4(24):325~326.

[5]韦桂新.关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33(5):76,78.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化视角;城市规划设计;信息技术

1前言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人民平常生活中。为了能够给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准确的、全面的、系统的基础数据,需要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发挥出来。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所使用到的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了GPS定位系统、北斗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信息技术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设计水准,并确保了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

2信息技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深远意义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时刻遵守三项基本原则:整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以及安全性原则。而随着国家将信息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之一,将信息化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更能够高质量的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原因在于信息产业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响应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各级政府和各个城市之间进行引导性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又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基础性工作,所以需要在此背景下分析信息技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深远意义。

2.1信息技术提升了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

信息技术借助于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的工作,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中广泛的、深刻的使用信息技术,包括信息共享平台、办公自动化效率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可以不断的保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能够满足时展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例如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图形设计工作时使用高效率电脑设计工具不仅能够提升图形设计的质量,还能够减少设计工作的时间。

2.2信息技术确保了城市规划设计的规范性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要结合城市实际发展状况及城市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深入应用,城市居民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蓝图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了解。这样一个具有信息共享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可以总结所有的规划设计建议并进行条理性的汇总工作,人民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2.3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空气、水造成的污染问题。虽然相关政府部门已经严令禁止污染严重的行业进行整改,但是效果一直不太良好。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可以提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效率,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效率,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3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3.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GIS技术,是一个适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信息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够结合计算机软硬件和计算机数据对城市现阶段发展状况、自然环境、经济技术发展情况、现有建筑物的详细信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汇总,可以为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此外该技术还能够对城市人口合理规模、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城市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进行预测,由此提升了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2遥感技术的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简称RS技术,其具有动态控制、经济使用以及方便快捷等优势,被逐步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使用RS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各种信息的更新速度,还可以便于对该类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处理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RS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城市地形图的绘制工作中。RS技术能够借助遥感卫星进行高分辨率的地形图绘制,便于对城市规划变动进行实时的检测,工作人员掌握到更加准确的基础性材料之后从整体上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此外相比于传统的地形图,使用RS技术所绘制的地形图更加直观,更能够将城市真实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并能够及时作出相对应的调整,使得地形图具备一定的时效性。

3.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项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时间较长的信息技术。它能够通过卫星定位将城市交通实时情况进行信息共享,由此构件了城市庞大的交通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依据该类信息就能够及时对城市交通进行有效的疏导工作,并且汇集各类信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由此缓解了人们的出行压力。3.4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上的应用虽然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但是需要一个应用基础,即构建一个以基础性网络设施和硬件设施为基础的、以告诉网络及计算机为系统的信息化处理平台。这样,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就可以依托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高速的网络来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换、处理和共享。

4结语

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水平相较于之前已经有了极大地提升。因此为了更好的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利用,需要站在信息化的视角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的研究,逐步提升城市规划工作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赵悦.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120.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设计要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已经逐渐成为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的活动中心,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在城市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各行各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生态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使得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能源资源日益紧缺,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城市进行一定的生态规划设计,致力于将我们的城市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绿色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属于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具体就是指将生态设计原则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尤其注重城市环境方面的规划设计,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造,意在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城市经济和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1.1适度原则。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适度原则,在规划设计时将城市的资源、环境等进行完整的评估,在城市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适度原则重点就是对一个度的把握,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2多样性原则。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必须承认生态的多样性。生态城市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生态的多样性,在自然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尽量不破坏原有的生态,尤其要注重对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将城市系统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做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适应自然而不是改变自然。1.3资源循环利用。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就是要求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重视对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损耗的研究。由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资源,尤其是城市中的工业等产业,虽然能够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消耗,因此,要建立生态城市就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各种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2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

2.1缺乏生态城市规划意识。虽然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对城市资源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整体上城市的生态环境还是不容乐观。当前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很多城市的发展政策还是偏向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城市产业中排放废水、废渣现象的整治力度不高,对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行为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了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能源资源的消耗方面,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比较慢,没有完善的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2.2生态城市规划缺乏长期性。很多城市虽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运用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也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但是一般受限于某个阶段或者某一个城市建设项目中,并没有建立长期的发展规划,这就导致了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真正发挥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作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是面子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城市发展策略,要将建设目光放长远,旨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能够造福千秋万代。

3生态城市规划对策

3.1将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充分融合。生态城市建设要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首先,在进行生态城市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依托自然地理条件,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其次,生态城市绿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设置天然的隔离带,利用自然植被建立城市景观,形成天然的城市生态屏障,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最后在进行生态城市整体规划时,要注意用全局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进行设计,划分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将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生态城市体系中来。3.2实现城市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点部分,要重视城市中各领域、各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首先,在城市的建筑领域,要对建筑的施工以及建筑材料做出要求,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尽量选用节能环保建材进行设计。其次,在环卫工作领域,要提倡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最后,要加快实现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加大整改力度,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出现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企业实行严厉的处罚,增强各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3.3建立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长效发展机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需要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与长效发展机制。首先,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要加强对生态城市内涵的理解,不断深化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用联系的眼光看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最终实现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4结语

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就是绿色、健康、开放、共享。秉持这一理念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能够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窦树玲,王萌.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居舍,2018(29):99.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城乡规划设计;影响分析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但是也面临着新的困境,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和健康成本持续走高,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运用绿色生态理念,有利于提高城乡规划设计质量,从源头上解决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绿色生态理念与城乡规划设计

2.1绿色生态理念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以能源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践行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绿色生态理念研究的重点就是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乡规划建设持续深入,要充分融入绿色生态理念,创新规划思路,统筹规划布局,科学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2城乡规划设计问题

2.2.1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西部、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大城市与小城市差距明显,而在城乡发展方面,不平衡的特点更加明显,城市与乡村联系紧密、交集较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支持,由于政策面的倾斜,大量企业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吸引了大批的乡村青年前来就业和生活,乡村则日益凋零,只剩下老弱妇孺留守,建设动力不足,发展进程缓慢,导致城乡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十分不利[1]。

2.2.2资源消耗比较大

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相对而言,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然而,粗放式的发展使资源匮乏问题更加突出。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开发不合理,在高楼大厦、工业厂房拔地而起的同时,农林牧渔占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产业日益庞大,再加上私家车市场的持续繁荣,车辆数量激增,钢铁、石油等资源消耗量巨大,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紧缺,工业产品的制造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污水的随意排放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优质水资源更加短缺,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无法正常用水的问题,甚至因饮用水不合格导致健康隐患,不但影响了城乡综合经济发展,而且付出了相当大的生命财产代价。

2.2.3环境污染严重

传统城乡规划设计理念比较落后,更加注重经济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许多乡村土地成为建设用地,不但要支付大量的拆迁补偿费用,且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没有目的性和持续性,许多地方都存在着重复拆建、烂尾等问题,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沙尘暴、雾霾、酸雨等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反馈,许多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不适合生产生活。在产业规划上,高能耗、高污染工业项目占据较大比例,再加上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拥堵现象严重,汽车尾气也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3城乡规划设计中绿色生态理念的应用

3.1应用领域

3.1.1地块开发

地块开发是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只有保证地块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促进城乡区域有序发展,绿色生态理念在地块开发建设领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比如,地块的集约式开发,通过对地块的全面研究,挖掘潜在资源优势,促进合适产业的聚集式发展,达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目的,通过核心区域的规划,能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实现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3.1.2交通运输

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做好交通规划设计,科学运用道路线路用地,合理设计交通节点,能减少工程建设的资源消耗量,全面提高经济建设水平和城乡规划能力。现阶段,绿色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高质量的运输线路和物流园区,在保证物流运输效率的同时,有利于践行绿色生态理念,与此同时,积极构建绿色公共交通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城乡公共交通能力,推行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公共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并且减少车辆拥堵和尾气排放,这些都是绿色生态理念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2]。

3.2应用方式

3.2.1绿色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项目规划是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在项目立项、审批时,政府相关部门会按照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严格核查,从源头上把控绿色生态理念的落实,对于绿化率不达标、环境污染严重等项目,不能通过审批,具体到建筑设计时,从政策层面和经济层面上,更加鼓励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通过严格的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根据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等指标,划分绿色建筑等级,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同样,节能建筑的大力推广也是绿色生态理念的具体体现,可减少对外界能源的依赖,充分利用建筑自身产生的能量,实现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上的倾斜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推广,能够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的整体效果。

3.2.2完善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是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绿色生态理念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体现在各个环节。在交通运输方式上,根据区域特点,灵活采用铁路、轻轨、地铁、公路等多种交通形式,能够惠及最广泛的人群,在保证出行方便的同时,还要发挥公共交通的优势,实现绿色低碳出行。在工程线路规划设计上,也要全面兼顾绿色生态理念,能够适应周边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证交通网络便捷通畅的同时,也要积极提升环境指标,加强路线规划设计模拟,避免后期交付使用后出现交通拥堵的问题,使城乡交通有效连接,提高工程建设绿色标准,尽可能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降低施工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2.3发展低碳产业

产业规划是城乡规划设计的关键,涉及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效果,要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产业集群,做好工业园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在积极挖掘本地企业资源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产业分布更加合理,能够发挥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加强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区建设,吸引更多的绿色产业进入园区,形成企业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局面,产业园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理念,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选用复合低碳材料,降低环境污染,同时,统筹利用管理资源,增加日常监督检查频率,提高市场监管效果,对于产生有害气体或有排污需求的企业,统一规划建设排污治污设备设施,通过全面治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加强对落后产能调整,不断升级园区产业结构,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引进一批节能环保、先进、绿色的产业,通过技术设备更新换代,持续改善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环境问题,推动低碳产业的全面、高效发展。

4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

4.1建设绿色生态城乡

绿色生态理念的应用有利于建设绿色生态城乡,在广泛的宣传推广和积极实践下,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充分重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全社会形成一种科学发展观,减少改革升级阻力,通过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针对性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政府相关部门在绿色生态理念的支持下,要及时改变传统发展观念,用更加先进、科学的理论体系推出新政策、新手段,从而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水平,呼吁广大民众参与绿色生态城乡建设。建立以环境指标为基础的工业体系集群,对工业企业提出严格的检测指标,保证工业生产的治理能力。除此之外,避免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乡村转移,保住乡村的绿水青山,提高农村垃圾处理能力,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再利用,在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

4.2持续优化城市结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乡的健康发展,现阶段,许多新区建设项目已被紧急叫停,只有全面科学地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才能体现绿色生态理念的核心要义,城市的发展扩张会带来一系列复杂问题,建筑、交通、水电、通信、能源等方面都需要紧密配合,然而,这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必须保证能够获得预期的综合效益,才能审慎地开工建设。在城市结构优化时,必须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其中,不能盲目、无序扩张,一味追求现代化大都市的虚名,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充分利用可回收、可循环工业原料,力求建设小而精、富而美、功能齐全、绿色宜居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4.3提高资源节约意识

城乡规划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酝酿和实施,而且也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发动社会大众的积极性,尽可能减少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在过去几十年,人们更加注重眼前利益,极力追求物质享受,对自然和生态关注较少,造成了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随着资源紧缺造成的价格上涨、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威胁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绿色生态理念是解决现代城市发展瓶颈的重要理论成果,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有利于不断强化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人们更好地用实际行动保护城市资源与能源,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能力与水平。

4.4加快法律法规完善

城乡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设计体系。现阶段,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特点,许多城乡规划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城乡建设进度缓慢,在绿色生态理念的推动下,全面建设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基础的规划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方面也要进一步调整更新,从顶层设计确认绿色生态规划设计目标,发挥可靠的组织和协调功能,通过法律约束更好地落实城乡规划相关内容,同时,绿色生态法律法规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社会大众的思想认识水平,为构建良好的城乡绿色生态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各方面内容,影响到城乡未来发展潜力及社会大众能够获得的利益,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重要着力点,这符合绿色生态理念的内涵,必须对其在具体领域、具体工作中进行实践运用,方能解决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让绿色生态理念发挥持续性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志强.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15):80-83.

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篇10

林业调查规划是一项涉及到林业产业综合性的工作内容,其涉及到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产环境以及林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可以说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中重要的方向标。当前未来实现我国林业产业的高效高质发展,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与林业生产的协同发展,必须能够按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相关流程内容,做好贯彻落实。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相关理论的成熟发展,目前根据林业调查规划的资质认定要求等内容,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详尽的分为以下的几个内容:林业调查是林业生产的前提所在,其能够对林业生产企业所处的地域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劳动力、主要经济结构等展开全面的调查,形成一系列的数据,从而为林业生产的未来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从而确保林业生产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够实现最高效率的发展;林业规划是林业生产的方向标,林业规划是一项宏观的工作内容,其必须能够对林业调查的数据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应用,树立其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展开当地的林业生产规划指导,还要求考虑到林业生产的效益的长短性特点,从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规划细则。当前林业规划分为国家性和地方性2种类型,前者需要统筹国家的森林资源、林业市场需求情况,而后者更多的是基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实力情况;林业设计是林业生产的模拟性成果,林业生产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必须能够建立其林业生产的设计模型,通过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相关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对林业生产范围的划定、种植时间的确定以及林木生长模型的设计等,确保能够全面提高生产效益。

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全过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为林业生产奠定了基础,指导了方向并且起到了引路的作用。而具体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其实现对林业生产中的管理工作的优化管理,实现了对林业生产中的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保护了林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其为林业生产部门的决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具体表现如下。2.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发展林业产业除了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之外还要能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发达的地区为西北、西南地区,受到自然条件和地质情况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都较为落后,没有明显的经济支柱,因此当地人们采用粗放式的经济生产方式,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破坏和影响。如此一来经济发展和生态破坏形成了恶性循环。而发展林业产业,种植经济林,形成林业产业结构,能够为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能够实现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的修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正是基于对现有的当地各种数据材料的调查收集,规划在短期内某个地区需要采用何种的林业生产模式,最终设计出最佳的林业资源保护方案,有效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2.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林业经济发展同其他的种植业发展相同之处在于其必须做好管理,分配好各种林权区域,才能够确保在林业生产中各个主体的权益。如在一片山坡上,种植了一大批的林木,等到林木砍伐期,该区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归属于谁的,将是林业生产的关键所在。而做好林业区域林权的划定管理,能够确保林业产业所有人的经济权益。而在此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其能够明确林木的使用权和归属权,从而减少林业生产中的纠纷问题,降低林业生产的损失,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林业生产活动中,推动林业经济的繁荣发展。2.3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上述提到林业生产是一项长久的可持续较长的工作内容,从短期中来看,其能够为林地归属者带来经济效益,而从长远来看,林木的种植会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等,为当地的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在此必须依靠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林业规划能够统筹整个区域、甚至是整个国家的林业资源情况,从而制定属于本区域下的林业发展计划方案,如当地的林业相关部门,在选择何种树种、何种林业生产结构模式时,林业调查能够为其提供科学的数据以及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指导其做好林业生产管理的决策。

3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运用的注意事项

林业生产工作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国家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而如何做好林业生产则需要依托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当前发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必须能够注意以下的内容,如此才可以确保林业生产朝着积极、可持续、高效益方向发展。要求委托给具有专业资质认定林业调查规划机构。随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的上升,使其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也实现了发展,更是因此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因而不能够随意委托机构单位或是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交给任何人来完成,即当将其所得出的规划方案当做是林业生产的主要指导方针。必须能够加强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通过国家相关资质考核要求,由此其才能够在调查、规划以及设计中提出最科学的、最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产方案。要求能够增加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研发。随着林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林业生产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发展。如实现立体林业发展等,这就需要展开越来越多数据的调查和分析,而传统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理论、技术都不再适应于当前的发展模式,其必须能够就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技术研发,如导入计算机技术在林业调查中,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储分析,使得这些基础性的数据能够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内容。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技术还可以解放大量的调查规划设计劳动力,提高对数据分析处理的专业性和效率,实现对各个部门调查结果的共享,为林业相关科研工作、开发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实现对国外的林业生产下的相关调查规划设计案例的学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习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且为林业生产工作宣传提供更好的平台,建立强大的群众基础,使得人人参与林业生产、人人保护森林资源。

4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主要是实现对林业建设生产的各项数据,确定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继而根据林业所在地区的发展战略,展开林业生产建设的统筹规划发展,确保能够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要想在林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积极作用,还必须能够依托于因地制宜展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完善对林业的规划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全面提升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发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作用时,要能够注意对调查规划设计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促进推动,对调查规划设计专业技术的研发运用。

参考文献

[1]彭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J].绿色科技,2018(19):141-142.

[2]廖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8(13):236-237.

[3]侯晓丹.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2):181.

[4]吕学锴.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8(09):118.